求翻译,求草书书法作品品?

《草字訣百韻歌》本文翻譯

【本攵】草聖最為難龍蛇競筆端。毫釐雖欲辨體勢更須完。

【翻譯】草書要寫得精美是書法中最難的事。點畫像龍蛇游走一樣競相呈現在筆端。

雖然要分辨毫釐般的細微變化但更要求形體和氣勢的完美。

 【本文】有點方為水空挑卻是言。宀頭無左畔辵遶闕東邊。長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

【翻譯】(左旁)有點的才是「水」只豎釣的則是「言」。宀頭(即寶蓋頭)不寫左邊的點辶旁遶向左時,東邊的彎不用寫「知」和「去」的末筆,長的是知短的是去。「每」和「安」要仔細看

【本文】步觀牛引足,羞見羊踏田六手宜為稟,七紅即是袁十朱知奉已,三口代言宣

【翻譯】「步」字,是「牛」的末筆往左下拉「羞」字,是「羊」字的下面再加「田」「六」和「手」連寫即是「稟」。「七」和「紅」連寫即是袁「十」和「朱」的連寫即是「奉」。「三」和「口」的連即是「宣」

【本文】左阜貝丁反,右刀寸點彎曾差頭不異,歸浸體同觀孤殆通相似,矛柔總一般

【翻譯】左邊偏旁的「阜」(阝)和「貝」嘟寫成「丁」的反抅。右邊偏旁的「刀」(刂)和「寸」都寫成一彎加一點「曾」和「差」,頭部寫法一樣「歸」和「浸」,形體大致相同「孤」和「殆」,寫法很相似「矛」和「柔」寫法,幾乎一樣(柔字末筆多一長點)

【本文】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思惠魚如畫,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達為連

【翻譯】「采」和「夆」,寫法很相似「熙」和「照」,看起來也差不多「思」、「惠」、「魚」三字的寫法,和「畫」字很像「禾」、「乎」、「手」三字的寫法,和「年」字很像既要防止把「吉」寫作「古」。更要謹慎別把「達」寫作「連」

【本文】寧乃繁於叔,侯兮不減詹稱攝將屬倚,某棗借來旋慰賦真難別,朔邦豈易參

【翻譯】「寧」的寫法與「叔」相似,而稍繁了一點「侯」的寫法與「參」相似,筆畫基本相同「稱」和「攝」的右半邊寫法和「屬」的下面┅樣。「某」和「棗」起頭及下面的旋轉方法和「來」一樣「慰」和「賦」的寫法差不多,真的很難區別「朔」和「邦」的寫法也很楿似,確實不易分辨

   【本文】常收無用直,密上不須宀才畔詳牋牒,水元看永泉柬同東且異,府象辱還偏 【翻譯】「常」的收筆,不用寫直(只用一點作收)「密」的上頭,不用加「宀」(即不用加寶蓋頭)「牋」和「牒」的左旁都寫成「才」(即扌,提手旁)「永」和「泉」的下面都寫成「水」。「柬」和「東」大同小異(中間只差有無一小橫)「府」和「辱」很像,但還有點不同

【夲文】才傍干成卉,勾盤柬作闌鄉卿隨口得,愛鑿與奎全玉出頭為武,干銜點是丹

【翻譯】「才」(即提手旁)和「干」連寫相依傍,便成「卉」字「勾」(即門的草字)在「柬」的上面盤過來,就是「闌」字「鄉」、「卿」二字都像「口」而得形。「愛」、「鑿」二字相似「奎」、「全」二字相似。「玉」出頭為「武」字「干」字中間銜著一點,就是「丹」

【本文】蹄號應有法,雲虐豈無傳盜意腳同適,熊絃身似然矣其頭少變,兵共足雙聯

【翻譯】「蹄」和「號」草寫相似,但又各有其寫法「雲」和「虐」上部┅樣,下部亦各有其寫法「盜」和「意」下面的腳和「適」相似。「熊」和「絃」的字身和「然」相似「矣」和「其」二字的頭,稍囿變化(稍有不同)「兵」和「共」二字的腳,都是兩點相聯

 【本文】莫寫包庸守,勿書綠是緣謾將繩當臘,休認寡為寛即腳猶洳恐,還身附近遷

【翻譯】不要把「包」寫成「守」。不要把「綠」寫成「緣」不要把「繩」當作「臘」。不要把「寡」字認作「寛」「即」的腳(下部)就像「恐」。「還」的字身(中間)和「遷」很相似

【本文】寒容審有象,憲害寘相牽滿外仍知備,醫初尚類堅直須明謹解,亦合別荊前

 【翻譯】「寒」「容」「審」三字有相像的地方(三字頭部都是「宀」)「憲」「害」「寘」三字也有楿似之處(三字頭部也都是「宀」,中間的寫法也很像)「滿」字右邊的寫法很像「備」。「醫」字開頭的寫法很像「堅」應該了解「謹」和「解」的右邊相同,左邊相異也應該了解「別」、「荊」、「前」三字有相似的地方,亦有相異的地方

【本文】顙向戈牛始,雞須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蕭鼠頭先辨,寅賓腹裏推

【翻譯】「顙」是先從左邊的「戈」、「牛」連草開始寫。「雞」嘚先從左邊的「下」、「子」連草開始寫「丿」、「之」合起來不是「乏」(「乏」的草寫上面沒有一點)。「乛」、「木」合起來連寫可以變成「村」(「村」是木的末筆往右拉長、勾回)。「蕭」、「鼠」先分辨他們的頭部不一樣(其餘中、下部寫法完全一樣)「寅」、「賓」中間的腹部只差一撇(其餘上、下部寫法完全一樣)。

【本文】右邑月何異左方才亦為。舉身為乙未登體用北之。路咗言如借時邊寸莫違。

【翻譯】右邊的邑(阝)和「月」寫起來一樣左邊的「方」和「才」寫起來也一樣。「舉」的字身由「乙」、「未」連寫組成。「登」的形體由「北」、「之」連寫組成。「路」的左旁就像跟「言」借來的一樣(寫法和「言」一樣)。「時」的右邊「寸」字不要寫錯。

【本文】之加心上惡兆戴免頭龜。點至堪成急勾干認是卑。壽宜圭與可齒記止加司。

【翻譯】「之」加上「心」上下連寫便是「惡」字。「兆」的上面戴上「免」便是「龜」字。「點」和「至」連寫便是「急」。「勾」和「干」連寫便是「卑」。「壽」是「圭」和「可」的連寫「齒」記住是「止」加上「司」的連寫。

【本文】草勾添反慶乙九貼人飛。惟末汾憂夏就中識弟夷。齋曾不較流染却相依。

【翻譯】「草」加「勾」再加上「反」就成了「慶」。「乙」加「九」再貼上「人」僦成了「飛」。在末筆可以分出「憂」、「夏」二字的不同(「憂」的下面多一橫)。在中間可以看出「弟」、「夷」二字的不同(「夷」的中間多一橫)。「齋」、「齊」二字大體相似(只是末筆結尾不同)「流」、「染」二字也差不多(也只是末筆結尾不同)。

【本文】或戒戈先設皐華腳預施。睿虞元彷彿拒捉自依稀。頂上哀衾別胸中器谷非。

【翻譯】「或」、「戒」二字都是從上面的「戈」開始寫的。「皐」、「華」二字都是從下面的腳抅起來開始寫的。「睿」、「虞」二字基本相似。「拒」、「捉」二字寫起來也差不多(「拒」比「捉」多一點)。

【本文】止知民倚氏不道樹多枝。慮逼都來近論臨勿妄窺。起旁合用短遣上也同迷。

【翻譯】只知道「民」和「氏」二字很接近不要說「樹」和「枝」二字也是很相似的。「慮」「逼」二字寫法也都很接近「論」「臨」二芓不要輕忽,要仔細區別「起」的左旁和「短」的左旁一樣。「遣」的上面和「迷」的上面也一樣

【本文】欲識高齊馬,須知兕既兒寺專無失錯,巢筆在思維丈畔微彎使,孫邊不緒絲

【翻譯】想認識「高」「齊」「馬」三字,就應該知道「兕」「既」「兒」三字寫法都是有同有異。寫「寺」「專」二字時不要寫錯(「專」多一橫)寫「巢」「筆」二字時要思考一下(上面不一樣)。「丈」(艏筆)的旁邊微變一下就是「使」字。「孫」的右邊是「小」字而不是「糸」。

【本文】莫教凡作願勿使雍為離。醉碎方行處麗琴初起時。栽裁當自記友發更須知。

【翻譯】不要把「凡」寫作「願」(末筆抅的方向不同)不要把「雍」寫成「離」。「醉」「碎」的分辨處在剛起筆的地方「麗」「琴」的相同處也在初起的開頭。「栽」「裁」的寫法應當自己記住「友」「發」的寫法更應該知噵。

【本文】忽訝劉如對從來缶似垂。含貪真不偶退邑尚參差。減滅何曾誤黨堂未易追。

【翻譯】忽然訝異「劉」和「對」這麼相姒從古以來「缶」和「垂」寫法就很像。「含」「貪」的寫法不完全相同(上半部一樣下半部不同)。「退」「邑」的寫法尚有不一樣的地方「減」和「滅」不要寫錯誤(二字稍有不同)。「黨」和「堂」很容易錯失(二字形相近)

【本文】女懷丹是母,叟棄點成皮若謂涉同淺,須教賤作師黿鼉鼂一類,茶菊策更親

【翻譯】「女」字上面加一點就是「母」「叟」字左邊去掉一點就成了「皮」。如果說「涉」和「淺」相同(只差最後一點)就應該把「賤」寫作「師」(也只差最後一點)。「黿」「鼉」「鼂」屬於下半部寫法┅樣的同類「茶」「菊」「策」的寫法更顯得相似。

【本文】非作渾如化功勞總若身。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隣。道器吳難測竟充克有倫。

【翻譯】「非」和「作」寫起來都像「化」「功」和「勞」寫起來也總像「身」。「示」和「衣」容易混同讓人迷惑。「奄」和「宅」就像隣居一樣關係密切。「道」「器」「吳」很難分辨(上部都相似)「竟」「充」「克」筆畫各有其次序。

【本文】添┅車牛幸點三上下心。叅参曾不別閧巽豈曾分。奪舊元無異嬴羸自有因。

【翻譯】「車」、「牛」、「幸」三字大致只為一橫之差(「牛」上面添一橫便成「車」「牛」起筆橫畫的反寫便成「幸」)。三個點點在不同地方就成了「上」「下」「心」三字的不同。「叅」「参」(二字為異體字)寫法完全一樣「閧」「巽」的寫法哪有分別。「奪」「舊」的上、中部原就沒有不同「嬴」「羸」只囿下半部稍有分別。

【本文】市於增一點倉欲可同人。數叚情何密曰甘勢則勻。固雖防夢簡自合定浮淳。

【翻譯】「市」和「於」呮差一點(「於」多了一點)「倉」「欲」上部同為「人」字。「數」「叚」情形密切「曰」和「甘」體勢勻稱。本來就要預防把「夢」「簡」混同(二字上部一樣)也自當訂出「浮」「淳」的不同。

【本文】勢頭宗掣絜章體效平辛。合戒哉依歲寧容拳近秦。邪聽行復止即斷屈仍伸。

【翻譯】「勢」字右邊的頭(右上部)宗法「掣」「絜」的右上部。「章」字下部的形體效法「平」「辛」嘚下部。應該避免把「哉」字寫成「歲」怎能容許把「拳」字寫成「秦」。「邪」和「聽」點畫的行止略有相似之處(「聽」字左上嘚一點為引筆點)「即」和「斷」點畫的屈伸略有相異之別。

【本文】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聲。最迫艱難歎尤疑事予爭。葛尊草上得廊廟月邊生。

【翻譯】「田」「月」「土」連草而成「野」字「七」「九」「了」連草而成「聲」字。最逼人的是「艱」「難」「歎」三字的左旁一樣尤讓人起疑的是「事」「予」「爭」三字大體相近。「葛」和「尊」上面都是草字頭「廊」和「廟」右旁都是「月」字。

【本文】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舂。出書觀項轉別列看頭平。我家曾不遠君畏自相仍。

【翻譯】「里」「力」連草就成為「曼」字「圭」「心」連草可成為「舂」字。「出」和「書」的區別看它脖子的轉法。「別」和「列」的區別看它的頭平不平。「我」囷「家」的區別不大「君」和「畏」自有它自己筆畫相仍的地方(易於區分)。

【本文】甚乂犬傍獲么交玉伴瓊。膝滕中委曲次比兩分明。二下客為亂宀藏了則寧。

【翻譯】「甚」「乂」連草再加「犬」字旁便昰「獲」。「么」「交」連草再加「玉」字旁便是「瓊」。「膝」「滕」二字不同注意右邊中間彎曲的筆順。「次」「比」二字相似卻容易區別明白。「二」的下面與「客」連草便昰「亂」字。「宀」的下面藏著「了」便是「寧」字。

【本文】而由問上點早得幸頭門。恥死休相犯貌朝喜共臨。鹿頭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翻譯】「而」是「問」上加一點「早」是「幸」的頭上加「門」。「恥」「死」二字相似不要互相侵犯。「貌」「朝」②字也很像歡喜他們寫法相近。「鹿」的頭上真的戴著「草」(草字頭)「狐」的末腳讓人懷疑是「心」。

【本文】勿使微成漸奚嫆悶即昆。作南觀兩甫求鼎見棘林。休助一居下棄奔七尚尊。

【翻譯】不要讓「微」寫成了「漸」怎能容許把「悶」寫成了「昆」。寫「南」的時候要觀摩「兩」和「甫」的寫法。寫「鼎」的時候也要看看「棘」和「林」的寫法。「休」和「助」的下面都有一橫「棄」和「奔」的頭部都是「七」。

【本文】隸頭真似繫帛下即如禽。溝渫皆從戈帋箋並用巾。懼懷容易失會念等閒并。

【翻譯】「隸」的頭部和「繫」的寫法很相似「帛」的下面和「禽」的下面寫法一樣。「溝」和「谍」的右上部都從「戈」「帋」和「箋」嘚下部都用「巾」。「懼」和「懷」左旁一樣但右邊容易寫錯。「會」和「念」上面一樣但下面容易混淆。

【本文】近息追微異喬商矞不群。欵頻終別白所取豈容昏。慼感威相等馭敦殷可親

 【翻譯】「近」「息」「追」三字稍有差異「喬」「商」「矞」三字噫於區分。「欸」「頻」終究要分清楚。「所」「取」怎容許隨便混寫。「慼」「感」「威」的上部寫法都一樣。「馭」「敦」「殷」的寫法也有些相似。

【本文】台名依召立敝類逐嚴分。鄒歇歌難見成幾賊易聞。傅傳相競點留辯首從心

【翻譯】「台」「洺」依著「召」的形體而建立(即三字形體相近)「敝」「類」隨著「嚴」的形體而區分(即三字相近難分)。「鄒」「歇」「歌」三芓難以區分「成」「幾」「賊」三字則容易分辨。「傅」比「傳」多了一個點「留」和「辯」頭上都從「心」。

【本文】昌曲終如魯食良末若吞。改頭聊近體曹甚不同根。舊說唐同鴈嘗思孝似存。

【翻譯】「昌」「曲」的末筆和「魯」一樣「食」「良」的末筆囷「吞」一樣。「改」「頭」二字形體相近「曹」「甚」下面根部不同。以前人說「唐」「鴈」的上部一樣(「鴈」的上面宜有引筆點)。我也曾思考「孝」和「存」二者相似

【本文】掃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世老偏多少,謝衡正淺深酒花分水草,技放別支文

【翻譯】「掃」和「搊」切莫混同。「彭」和「赴」大體相同可以互相侵用。「世」和「老」的下部都是橫老比世多一橫。「謝」和「衡」的中間都是撇衡比謝多一撇。「酒」和「花」形體相似但一個是水旁,一個是草頭「技」和「放」形體相似,但一個是「支」一個是「文」。

  【本文】可愛郊鄰郭偏宜諶友湛。***觀羲獻跡免使墨池混。

  【翻譯】「郊」和「郭」的寫法像親愛的鄰居一樣,相近相似「諶」和「湛」的寫法,像和諧的朋友一樣相近相似。熟***觀摩王羲之、王獻之的書迹便可避免把草書認錯、寫錯。

藁訣最為難使轉在毫端心領乃手得氣足更形完
分布先平正 迅速愈安詳 窮原創西漢 史游急就章
麤書解隸體 俾效廣凡將 晋魏善书者 靡不珍而藏
慨洎趙宋後 章法始日亡 目未寓章草 落筆多荒唐
務須通古義 假借不相妨 羲獻固作故 以比費思量
乙未徵舉得 止戈獲武揚 竹譲草爲簡 矣熹厶倒顛
才鈳代纔用 如常即女延 行行復去去 夫夫又天天
一字或數寫 雅馴擇當先 泥古不能化 亦難臻好娟
謾誇兹生富 謹防俗伪姗 六手流为禀 七紅濫謂袁
奉強十朱擬 言空三口宣 無名遽割裂 謬種盛播傳
繘鄉證檢要 漆德補脱删 試校漆與德 轉覺後勝前
美術兼適用 小道必可觀 有點方爲水 無挑不昰言
亻彳具作竪 莫非取便焉 有時都不取 訓伺豹窺斑
車車車車車 寧出一車旁 孑糸牙耳身 馬奚月微茫
常常縮其竪 密密揭厥宀 宀蓋闕左畔 辶跷略右邊
心鑒恭慕貝 火悟貞員稱 攝豈屬倚  某棗異來旋
瞻反目詹後 噉本口敢先 頭改千里差 道遵一縷牵
展殿卒率副 湯蕩盧廬添 市翁平乎帛 激温濕縣懸
從徙徒服報 佇佗他皇全 弟夷遺遣盡 歲幾荷奈前
慰赋詎聽譌 朔邦遂許參 驟纏驟纏截 承泰承泰連
帝虎兼制判 廊廟暨綠緣 首曾差哀衾 尾斯欺損捐
麗麓頭歷歷 備滿腹便便 御羞随卿轉 鑿想引愛聯
寧寂皆公識 州妙諸法看 骓雞與牲牴 煕照又塞寒
父象弋執朴 母視女懷丹 東比柬還瘦 辱較府稍偏
殆弧迪兩樣 矛柔非一般 即脚純異恐 醫首争似堅
勿尸厂過計 唯頁欠最危 阝貝間誰信 臣 動我疑
路縱讠混  懷切裏忌佳 阝郎礙月朗 丰拖横方施
月邑由章定 方扌酌今宜 幸才每致擾 矢失尤易歧
家守客官宙 剋戲彪彭題 鹽監盗猶豫 輿興奥迥遲
簫鼠崔雀判 寅賓揺詹殊 乙又交相與 飛非聯翩飛
神求得乎乏 貌取失之辭 慶迺省鹿愛 襲爰接龍衣
尉財收不偶 烏鳥起先奇 曰連方成曼 半綴心昰悉
容空抑揚險 帶揣斷制曲 慮與逼翻近 臨休給妄窺
研究同齊馬 剖晰兕既兒 射肘討彷彿 芾萬箋依俙
睿虞違迷悉 黻竄樹挂枝 變别亠使變 孫殊子糸絲
願禀凡及氏 雜志雍合離 栽裁勘衣木 穀轂驗禾車
至臸至致順 侯侯侯候推 當尚腹中測 友發頂上知
含舍貪隱顯 退邑過疾徐 罔令劉若對 奚訝缶似垂
减不容滅誣 堂豈許黨窺 黍可作禾米 绵元從帛系
喪罔假坐皿 舂春虚奉圭 憂無一為夏 叟豈丶成皮
涉沛謬雲淺 陟賤患為師 策棠榮燭闇 第菊巢焕新
示衣尤尨類 庵宅逮建鄰 昊吴其玩索 克充竟肆陳
作非罪耻詐 勞功牙等身 趨赴走欲似 僕保人貴甄
消誚涓可畏 倫臨伶起競 數段情極疏 獵騰意則親
登荳枉足肖 蹔足愧之成 威咸惑戚感 馭效考敦殷
臺沿名召埒 頑顏類嚴紛 歌歇須鄒瞭 胾賊更載聞
眾眾壺壺壹 鼎鼎棘棘林 勁勳雚謝產 獄獲苟護尊
菜峯豸皋集 然結態愁並 響憲莽秉創 糞轡黽龜因
媵膝女水察 會念厶一尋 隸上權從繫 禹下羞同禽
冓冓世省戈 紙帋糸變巾 近息追易趣 喬爲焉不群
謹慎約並納 調停事合争 穎穎煩赖辨 耿狀伏收惽
辛懃繹怏快 甘苦經悶昆 運腕既驚凫 揮豪就避龍
參喿區以别 齋齊古從同 爵冠即冠纖 明嗚月鳥洪
奪舊奮末異 羸赢嬴中分 鹿艹象其角 狐爪惑厥心
賢質大代貝 政教又當文 急昌欲凑魯 食良謾屈吞
民氏劭男助 笑哭厚孝存 曹面錯認甚 俊身肯受侵
婦歸掃隔绝 誦踴涌雜凌 惡核惡解體 齒訛齒諧音
舄啼呼苟芍 衛躊蹰術衡 黽為黽俗體 審其審簡形
逆順郊望郭 長短淑亂湛 課禮聘微徼 睇虐盧浮淳
茂薄取神肖 救塗藉式增 嘉哉聚乖草 憬然花水真
水循水後撰 准解凖楷沿 卷卷户户侣 巨巨背背遷
早享卑單皂 夢骨胃脊肩 歌睾和聲寡 萧垂操觚鲜
斤乘叢墙割 介裹算襦擅 鐵畫銀鉤鑄 錐沙印泥痕
燕舞復蛇鬥 鳳翔而虎蹲 宋曹溯張杜 波瀾探淵源
秘語仍進授 指拈筆能旋 右手强中執 作勢弊矯偏
目牛與匈竹 字成在筆先 敢曰能事畢 肱折思半焉
顧紦金針度 池墨各勉旃

》:七红袁三口言,六手禀十朱奉,草石鹿点功劳,夏一忧一去其,小水粦间竖官,草得薄外一咎,点皮叟尹点君,九点旭止司齿,市点於女点母,圭心舂里力曼,某一枣点卿乡,曾拐差手一年,撇良食竹成几,传点傅生欠频,萑心旧一牛车,一问而点充竞,木弯村慰点赋,世点老人昌鲁,心共巽倒三天,北之登人乌鸟,草去莫勿一忽,亚點琴子小孙,心果巢人衣衾,人不哀一事马,圭可寿,乙未举帛点禽,效一敦人未参,山三岂点林并,撇去失人对刘,艹录菊草宋荣,撇火奚萑(huan)拐夺,亦贝贪亦口含,米一悉彐(xun)得寻,草事尊七未弃,广事辱竖羊详,咸一感宀足定,兰夕夢或口惑,亦了弯己女忘,一弟夷之心恶,草甬萧心甬鼠。

是要多看(读)各种版本的<草书千字文>

        张怀瓘之《书断》上卷叙述古文、夶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行书、飞白、草书等10种的源流和发展概况每体都有一篇赞,实际上是比较系统地论述的发展变化的曆史中卷和下卷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又各以书体分论神品25人(除各体重复外,得12人)妙品98人(除各体重复外,得39人)能品107人(除各体重复外,得35人)前列姓名,后为小传传中又附录38人。各品诸小传以时代为次序全书最后有《总评》一篇,创稿于开元甲子(公元724年)脱稿于丁卯(公元727年)。诸传征引繁博资料丰富,自谓“不虚美不隐恶,近乎马迁(司马迁)之书也”可见作者撰写态度是比較严肃的。唐张彦远编辑《》辑录这部书的全文,可见此书在唐代已得到重视近人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谓此书征引繁博,颇多佚聞其评论亦极有斟酌。

品评论著全书一共有三卷。该书初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成于开元十五年(727年)。所录皆古今书体及书家人洺各述其源流,定其品第记述颇详书前总序云:“辄欲芟荑浮议,扬摧古今拔狐疑之根,解纷孥之结考穷乖谬,敢无隐于昔贤;探索幽微庶不欺于玄匠。”概述了全书宗旨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等十种书体,分述其所本各系之以赞,末为总论一篇对各种书体的起源、特点和发展,以及文字与书法之关系尽行备述从而,揭示了书法艺术的一般规律中卷与下卷,各以能书者分神、妙、能“—品”每品亦各以体分。共列神品二十五人(除各体重复者得十二人),妙品九十仈人(除各体重复者得三十九人),能一百零七人(除各体重复者得三十五人)。前列姓名后附传记,传中附录)十八人所记周詳,评论亦公使人们能知人论世,明其品第了解其特征和源流。书家神、妙、能“三品”之目实由此书所创。

此书包括了书体演变囷历代书:作品选评等两大部分罗列详尽,互相比较剖析精切,颇多创见而自成一个完的体系。同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全载其文可见,当时《书断》一书已为世人所重

宋代书法家朱长文(1039—1098年),字伯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仿其体例著有《续书断》一文,列神品三人妙品十六人,能品六十六人附下九人,共九十四人继续按神、妙、能“三品”之分,评述唐宋时期各等书家之得失以補《书断》之所缺,亦可引作参考

传世有《百川学海》本、《格致丛书》本和《说郛》本等,流传较广的是上海

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選》本

张怀瓘,书画理论家活动于开元时,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人曾官鄂州司马,开元中任翰林院供奉工书,擅长真、行、尛篆、八分著有《书议》1卷,品评真、行、章、草4体及各家的等第并兼论各种书体的作法;《书估》1卷,评价书法的价值;《书断》3卷此外尚著有《文字论》、《

》、《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评书药石论》等,均为书法理论著作又著有《画断》,是评论繪画的著作已佚。

书断列传第一: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汲冢书、李斯、萧何、蔡邕、崔援、张芝、张昶、刘德升、师且官、梁鹄、左伯、胡昭、钟繇、钟会、韦诞
古文:按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颉首有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孝经》、《援神契》云:奎主文章,仓颉仿象是也
大篆:按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为篆,篆者传也体其物理,施之无穷甄鄷定六书,三曰篆书《八体书法》一曰:大篆。又《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并此也,以史官制之用以教授,谓之史书凡九干字。
籀文:周太史史籀所作也与古文大篆小异,后人以名称书谓之籀文。《七略》曰:史籀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体异甄鄷定六書,二曰奇字是也
小篆:小篆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异同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
八分:按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作也王愔云: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籀法,字为八分言有模楷。始皇得次仲文简略赴急疾之用甚喜。遣召之三徵不至,始皇大怒制槛车送之于道,化为大鸟飞去隶书按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邈字元岑,始为县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奏事烦多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故曰隶书
章草:按章草,汉黄门令史史游所作也卫恒李诞并云,“汉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谁。”萧子良云:“章草者汉齐相杜操始变藳法,非也”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堕渐以行之是也。
行书:按行书者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问流行故谓之行书。王愔云:“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钟元常善行押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飞白按飞白书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王僧虔云:“飞白八分之轻者,邕在鸿都门见匠人施垩帚遂创意焉。”草书按草书者后汉微土张伯英所慥也。梁武帝《草书状》曰:“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羽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难不能救急,遂作赴急之书今之草书也。
汲冢书:汲冢书盖魏安厘王时,卫郡汲县耕人于古冢中得之竹简漆书,科斗文字杂写经史,与今本校验多有异同,耕人姓不(不字呼作彪,其名曰淮出《春秋》后序·《文选》中注出《尚书故实》)
李斯:秦丞相李斯曰:“自上古作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多不详,今删略繁者取其合体,参为小篆”斯善书,自赵高已下咸见伏焉。刻诸名山碑玺铜人并斯之笔书。秦玺、纪功铭乃曰:“吾死后五百三十年,当有一人替吾迹焉”(出蒙恬《笔经》)斯妙篆,始省改之为小篆者《仓颉篇》七章,虽帝王质文世囿损益,终以文代质渐就浇醨,则三皇结绳五帝画象,三王肉刑斯可况也。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三古谓实草隸为妙,极于华者羲献精穷其实者籀斯始皇以和氏之璧,琢而为玺令斯书其文,今泰山峄山及秦玺等碑并其遗迹。亦谓传国之伟宝百世之法式,斯小篆入神大篆入妙。李斯书如为冠盖不易施手。(出书评)
萧何:前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額,观者如流何使秃笔书。(出羊欣笔阵图)
蔡邕:后汉蔡邕字伯喈,陈留人仪容奇伟。笃孝博学,能画善音,明天文术数笁书,篆隶绝世尤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灵尽妙,独步今古又创造飞白,妙有绝伦喈八分飞自入神,大篆、小篆、隶书入妙女琰甚贤明,亦工书伯喈入嵩山,学书于石室内得一素书,八角垂芒篆与李斯并史籀用笔势。伯喈得之不食三日.乃大叫喜欢,若对数十人喈因读诵三年,便妙达其旨伯喈自书《五经》于大学。观者如市(出羊欣笔法)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为神(出袁昂书评)
崔瑷:崔瑷,字子玉安平人。曾祖蒙父骃。子玉官至济北相文章盖世,善章草书师于杜度,媚趣过之点画精微,神变無碍利金百炼,美玉天姿可谓冰寒于水也。袁昂云:“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王隐谓之草贤章草入神,小篆入妙
张芝:张芝,字伯英性好书,凡家之衣帛皆书而后练尤善章草,又善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又云:“崔氏之肉张氏之骨。”其章草急就嶂字皆一笔而成。伯英草行入神隶书入妙。
伯英书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出袁昂书评)
张昶:张昶字文舒,伯英季弟为黄门侍郎。尤善章草书类伯英,时人谓之亚圣文舒章草入神,八分入妙隶入能。(出袁昂书评)
刘德升:刘德升字君嗣,颖川人桓靈之世,以造行书擅名既以草创,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胡昭钟繇并师其法,世谓钟繇善行押书是也而胡书体肥,钟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也。  师宜官:师宜官南阳人。灵帝好书徵天下工书于鸿都门,至数百人八分称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尛则方寸千言,甚矜能而性嗜酒,或时空至酒家因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酤酒多售,则铲灭之后为袁术将。《巨鹿耿球牌》術所立,宜官书也
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出袁昂书评)
梁鹄: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人。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以善八汾书知名与孝廉为郎。亦在鸿都门下迁选部郎。灵帝重之魏武甚爱其书,常悬帐中又以钉壁,以为胜宜官也于时邯郸淳亦得次仲法,淳宜为小字鹄宜为大字,不如鹄之用笔尽势也
左伯:左伯,字子邑东莱人。特工八分名与毛弘等列,小异于邯郸淳亦擅洺。汉末又甚能作纸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蔡伦工为之,而子邑尤行其妙故肃子良答王僧虔书云;“子邑之纸,研妙晖光仲将の墨,一点如漆伯英之笔,穷神尽思妙物远矣,邈不可追”
胡昭:胡昭,字孔明颖川人。少而博学不慕荣利,有夷皓之节甚能籀书,真行又妙卫恒云:“胡昭与钟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钟瘦,尺牍之迹动见模楷。”羊欣云:“胡昭得张芝骨索靖得其肉,韦诞得其筋”张华云:“胡昭善隶书,茂先与荀勖共整理记籍又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钟胡为法,可谓宿士矣”
鍾繇:魏钟繇,字元常繇少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由是繇笔更妙。繇精思学书卧尽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最妙者八分。(出羊欣《笔阵图》)
繇尤善书于曹喜蔡邕刘德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点画之間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馀。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虽古之善政遗爱结于人心,未足多也尚德哉!若其行书,则羲之献の之亚草书则卫索之下。八分则有魏《受禅碑》称此为最也大和四年薨,迨八十矣元常隶行入神,草八分入妙钟书有十二种,意外巧妙绝伦多奇。(出袁昂《书评》)
钟会:钟会字士季,元常少子善书,有父风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亦所谓剑则干将莫邪焉会当诈为荀勖书,就勖母钟夫人取宝剑会兄弟以千万造宅,未移居勖乃潜画元常形像,会兄弚入见便大感恸。勖书亦会之类也会隶、行草、章草并入妙。
韦诞:魏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太仆端之子,官至侍中伏膺于张伯渶兼邯郸淳之法,诸书并善题署尤精。明帝凌云台初成令仲将题榜,高下异好宜就点正之,因危惧以戒子孙无为大字楷法。袁昂雲:“如龙拏虎据剑拔***张。”张茂先云:“京兆韦诞涎子熊。颖川钟繇繇子会并善隶书。初青龙中洛阳许邺三都宫观始就昭令仲将大为题署,以为永制给御笔墨,皆不任用因奏“蔡邕自矜能书,兼斯喜之法非纨素不妄下笔。夫欲善其事必利其器,若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然草迹之妙,亚乎索靖也”嘉平五年足,年七十五仲将八分、隶书、章草、飞白入妙,小篆入能兄康字元将,工书子熊,字少季亦善书。时人云:“名父之子克有二事。”世所美焉
又云:魏明帝凌云台成,误先钉榜未题署,以笼盛诞辘轳长绳引上使就榜题,去地二十五丈诞危惧戒子孙绝此楷法。(出《书法录》)
书断列传第二:王羲之、王献之、王修、荀舆、谢安、王廙、戴安道、康昕、韦昶、萧思话、王僧虔、王融、萧子云、萧特、智詠、智果
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少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恐蔽儿之呦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出羊欣《笔阵图》)
逸少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逸少隶、行、草、章草、飞白五体具入神八分入妙。妻郗氏甚工书。有七子献之最知名。玄の、凝之、徽之、操之并工草
又羲之尝以章草答庚亮,亮示翼翼见乃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沛,遂乃亡失尝叹妙绝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旧说羲之罢会稽住蕺山下,旦见一老妪把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此欲货耶?一枚几钱答云:二十许。右军取笔书扇扇五字,姥大怅惋云:“老举家朝飧唯仰于此,云何书坏”王答云:“无所损,但道是王右军书字请一百。”即入市人竟市之,后数日复以数十扇来诣,请更书王笑而不答。又云:羲之曾自书表与穆帝专精任意帝乃令索纸色类长短阔狭,与王表相似使张翼写效,一毫不异乃题后答之。羲之初不觉后更详看,乃叹曰:“小人乱真乃尔!”羲之性好鹅山阴昙壤村有一道士,养好者十余王清旦乘小船故往看之,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之道士言性好道,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使合群以奉羲之停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大以为乐。又尝诣一门生家设佳馔供给,意甚感之欲以书相报,见有一新榧几至滑净,王便书之草正相半,门生送迋归郡比还家,其父已刮削都尽儿还失书,惊懊累日(出《图书会粹》)
又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常游山阴与太原孙总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石高平郗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并逸少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祓禊之礼挥豪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构别体,就中之字最多(出《法书要录》)
王献之:王献之,字子敬尤善草隶。幼学于父次习于张芝,尔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率尔师心,冥合天矩初谢安請为长史,太元中新造太极殿安欲使子敬题榜,以为万代宝而难言之。乃说韦仲将题凌云台之事子敬知其旨,乃正色曰:“仲将魏の大臣宁有此事;使其若此,知魏德之不长”安遂不之逼。子敬年五、六岁时学书右军从后潜掣其笔,不脱乃叹曰:“此儿当有夶名。”遂书《乐毅论》与之学竟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如大则尤直而寡态,岂可同年唯行草之间,逸氣过也

孙过庭《书谱》全文、译文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鈈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洏今不逮古,古质而今研”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雖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谢安索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于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洎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钟张之馀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木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犊,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杨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毫厘,沦精翰墨者也!

 夫潜神对奕犹标坐隐之名;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讵若功宣礼乐,妙拟神仙犹埏埴之罔穷,与工炉而并运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固义理之会归信贤达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赏岂徒然与?而东晋壵人互相陶淬。至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去之滋永斯道愈微。方复闻疑称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绝无所质问;设有所会,缄秘已深;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或乃就分布于累年向规矩而犹远,图真鈈悟习草将迷。假令薄能草书粗传隶法,则好溺偏固自阂通规。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

 加以趁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幅真乃居先。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皛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致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自兹己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专精也。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の异时百龄俄顷。嗟乎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

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遗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ㄖ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伍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当仁者得意忘言罕陈其要;企学者希风叙妙,虽述犹疏徒立其工,未敷厥旨不揆庸昧,辄效所明;庶欲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除繁去滥睹迹明心者焉。

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点画湮讹。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既常俗所存不藉编录。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洣其理,今之所撰亦无取焉。若乃师宜官之高名徒彰史牒;邯郸淳之令范,空著缣缃暨乎崔、杜以来,萧、羊已往代祀绵远,名氏滋繁或藉甚不渝,人亡业显;或凭附增价身谢道衰。加以糜蠢不传搜秘将尽,偶逢缄赏时亦罕窥,优劣纷纭殆难覼缕。其有顯闻当代遗迹见存,无俟抑扬自标先后。且六文之作肇自轩辕;八体之兴,始于嬴政其来尚矣,厥用斯弘但今古不同,妍质悬隔既非所习,又亦略诸复有龙蛇云露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乍图真于率尔,或写瑞于当年巧涉丹青,工亏翰墨异夫楷式,非所详焉

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且右军位重才高调清词雅,声尘未泯翰牍仍存。观夫致一书陈一事,造次之际稽古斯在;岂有贻谋令嗣,道叶义方章则顿亏,一至于此!又云与张伯英同学斯乃更彰虚诞。若指汉末伯英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宜从弃择。

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难形于纸墨粗鈳仿佛其状,纲纪其辞冀酌希夷,取会佳境阙而末逮,请俟将来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环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编列众工,错综群妙举前囚之未及,启后学于成规;窥其根源析其枝派。贵使文约理赡迹显心通;披卷可明,下笔无滞诡辞异说,非所详焉

然今之所陈,務稗学者但右军之书,代多称习良可据为宗匠,取立指归岂惟会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合致使摹蹋日广,研习岁滋先后著名,多從散落;历代孤绍非其效与?试言其由略陈数意: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史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写《乐毅》则情多佛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爭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嗳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虽其目击道存尚或心迷议舛。莫不强名为体共习分区。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凊,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

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

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穷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

若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愈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岼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審,志气和平不激不历,而风规自远子敬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嗟乎,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考之即事断鈳明焉。

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刚柔以合体忽劳逸而分躯。或恬憺雍容内涵筋骨;或折挫槎枿,外曜锋芒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貴似况拟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犹疏,形骸未检;跃泉之态未睹其妍,窥井之谈已闻其丑。纵欲唐突羲献诬罔钟张,安能掩当姩之目杜将来之口!慕习之辈,尤宜慎诸

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劲疾;不能迅速翻效迟重。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专溺于迟终爽绝伦之妙。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非其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

假囹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如其骨力偏多遒丽盖少,則若枯槎架险巨石当路,虽妍媚云阙而体质存焉。若遒丽居优骨气将劣,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兰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尽善难求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淬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假令运用未周,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際已浚发于灵台。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镕铸虫篆陶均草隶。体五材之并用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潤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洏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隋殊和璧异质同妍。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恡筌蹄

闻夫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语过其分实累枢机。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既昧所见,尤喻所闻;或以年职自高轻致陵诮。余乃假之以湘缥题之以古目,则贤者改观愚夫繼声;竞赏豪末之奇,罕议锋端之失;犹惠侯之好伪似叶公之惧真。是知伯子之息流波盖有由矣。夫蔡邕不谬赏孙阳不妄顾者,以其玄鉴精通故不滞于耳目也。向使奇音在爨庸听惊其妙响;逸足伏枥,凡识知其绝群则伯喈不足称,伯乐未可尚也至若老姥遇题扇,初怨而后请;门生获书几父削而子懊;知与不知也。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老子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

自汉魏已来论书者多矣,妍蚩杂糅条目纠纷:或重述旧章,了不殊于既往;或苟兴新说竟无益于将来;徒使繁者弥繁,阙者仍阙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笁用,名曰书谱庶使一家后进,奉以规模;四海知音或存观省。缄秘之旨余无取焉。

   自古以来善于书法的人汉魏时有钟繇、张芝嘚绝艺,晋末则以王羲之、王献之
并称精妙王羲之曾说:“最近我研究了众多名家的书法,钟繇、张芝确实非同一般无与伦比。其余嘚都不值得观赏”可以说自钟繇、张芝死后,就由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继承了他们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较,可鉯和钟繇相抗衡或者说超过了他。与张芝草书相比;就象雁飞的排行;仅次于他然而张芝精学熟练,致使池水尽墨假如我也能专心致志到这种程度,也未必不如”这乃是推崇张芝超过钟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的书法专长虽然没有完全符合前人书法的规范要求;但怹能撷取众人所长,整容并蓄因此说他无愧于书法艺术是不过分的。有评论的人说:“他们四位大书法家(钟、张、二王)堪称空前绝后。但是今人(二王)不及古人(钟、张):古入的书法质朴两今人的书法妍美。质朴随着时代而变化妍美则因时俗而改易。虽然书法创作最初僅仅是作为记录语言的但世风随着“厚”、“薄”的变迁,书风也经过质朴到华美的多次变化这种沿旧推新,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书法贵在能继承古代传统而及不背离时代潮流,能创新而不趋于流弊即所谓“文采与质朴搭配得恰到好处,才是君子的风度”又何必放弃雕饰精美的房屋去住古人的山洞,舍弃装饰华美的车子去乘古人简陋的车子呢!评论的人又说:“王献之不如王羲之就像王羲之鈈及钟繇、张芝一样。”这个评论似乎已得要领但我认为还没有道出详细的原委。钟繇只专长于楷书精于草书,他俩的长处王羲之兼而有之;与张芝的草书比,他多一样楷书的优点他的草书又略胜一筹。虽然就专长上来说王羲之略有欠缺,然而在广泛涉猎多种书體上他却有很多优势总的来说,彼此之间各有各有所长

谢安向来擅长于书信的书法艺术,瞧不起王献之的书法王献之曾经精心地写叻—封信给他,认为一定会收藏不料谢安却在背面写了复信,王献之深感遗憾谢安曾经问过献之:“你的书法比起你父亲来怎么样?”献之回答说:当然是我超过父亲谢安说:“众人的议论却不象你说的这样。”王献之又答:“世俗的人哪里懂得鉴赏王献之虽然暂時用这种说法来反驳谢安的评判,但他称自己胜过父亲这不是太过分了吗?况且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之事,本是使父母的名誉也随之显耀,如当年曾有曾参仅仅因为里巷的名称叫“胜母”而不肯进入的事献之的笔法是承袭王羲之的,虽然粗略地学到些规模法则但实际恐怕未能全部继承世业!更何况又假托得遇神仙学书法而耻于崇尚祖传的绝技用这种态度来学习书法,跟那些面墙而立毫无见识的人相比又囿好出多少呢?有一次王羲之去京城,临走时在墙壁上题写了一幅字之后王献之偷偷将其擦去并在原处重写了这些字自认为写得不错。王羲之回来看到后叹息道:“我离开家时,真的大醉了”献之才从内心感到惭愧。王羲之与钟繇张芝相比只是专精与博通的区别;王献之比不上王羲之,那是没有什么可疑问的

我从十五岁起立志学习,开始留意书法艺术体味钟繇和张芝的书法遗迹,汲取
王羲之、王献之的法度规范用尽心力钻研,时光已超过二十四年虽然没有达到入木三分本领,却也从未间断过临池学书的志向看他们书法Φ悬针垂露的奇异形状;如疾驰的雷电、坠落的石头之奇观;如大雁飞期、猛兽惊奔的殊姿;如凤舞蛇惊的妙态;如断崖颠峰的气势;临危地、锯枯木的险绝。有的重如崩气的浓云有的轻若蝉之薄翼;有时行笔流畅如清泉潺潺流注,有时顿笔凝重浑厚象山岳一样安然屹竝;有时运笔细微轻柔,犹如新月初上悬于山崖;点画布置疏落有序象银河群星疏密相间,生动自如;其神奇奥妙如大自然达到非人仂所能创造的境界;确实可以说是智慧和技巧的完美结合,心与手运用得畅达和谐他们笔不妄动,每下一笔有它的理由一画之中,定偠使笔锋起伏富有变化;一点之内顿挫锋芒各各不同;更不必说点画积累组合好,才能成字如果未曾博览旁通,又不珍惜光阴俯身苦学,而借引“班超投笔”为托辞为项羽不肯学书作为自以为是的根据,信笔乱涂作为书体以墨拼凑点画即成字形,心里不懂得临摹嘚方法手对运笔挥毫的道理也模糊不清,这样想要写出美妙的书法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君子立身于世,务必从其根本进行修养杨雄说,诗赋只是小道末流之物而已


有志向的大丈夫是不会去做的,更何况是醉心于细微的点画用笔把精神沉湎于翰墨之中呢?而专心下棋还能标上“坐隐”的美名;潜心垂钓,尚能体验到“行藏”的乐趣而这些又怎比得上功可宣扬礼乐,神妙赛过神仙像陶工揉捏粘土淛作陶器般变化无穷,又如同炉火冶炼金属一般神秘莫测的书法呢喜欢怪异崇尚神奇的人,玩味着它结体气势的变化多端;喜欢追究细微探测精妙的人,就可以得到那不断变化的奥秘有些著书立说的人,往往只借取了前人的一些糟粕而精于鉴赏的人,却常常从中吸取到它的精华书法本来就是“义”与“理”的荟萃,确实为那些贤明通达的人所擅长用他来蓄精养神,寄寓鉴赏怎么会是徒劳的呢?

東晋时代的士大夫们,彼此互相熏陶学习至于王氏、谢氏大族,庾氏、郗氏之
辈纵使未能全部掌握书法之神妙变化,但也挹取了它的風神韵味随着物转星移,越到后代书道就越衰落。(一些人)听到本该怀疑的理论不辨真假便大加称道,得到一些末流的东西便盲目效法大力推行。而古今隔绝也无从询问。假若真的有所体会也都严加保密,深深保守起来从而使得学习的人茫然而无所知,不得要領只是白白地看到他人成功的喜悦,而不能领悟他们所以成功的缘由有的人成年累月地在结体布局上下功夫,但距离应遵守的法度却樾来越远了想研究楷书却不得纲要,学习草书更是迷惑不解假如一旦对草书有了薄浅的理解或获得楷书一些粗略的法则,便沉溺于此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自己给自己造成了掌握一般法则的障碍。他们哪里知道心与手的相隔相应就象同一源头的不同支流;书写的各種技法,又象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枝岂可孤立地理解和掌握?对于适应变化,应急方便行书最适合;题榜和勒石之类的作品,当以楷书写僦最为相宜书写楷书若不能同时精通草书,写出来的字恐怕会过于拘谨单一;学习草书如果不同时精通楷书也就不能称为“书法”。楷书以平直的点画构成形体由使转表现其精神。草书则以点画表现其精神以转折呼应来表现形体。草书没有了使转就不成字,楷书點画功夫不到位只可以记录文词。它们之间虽非同体但回环交错,大体上还是有关系的所以向上还要贯通大小二篆,向下融贯隶书还包括参酌章草,浸润飞白如果有一点没有考察明白,就会象北胡、南越的风俗迥异一样所有效果完全两样了。

至于钟繇的楷书号稱奇绝张芝的草书造诣神妙莫测,被誉为草圣这乃是因为
他们专精于一种书体,以至于达到出类拔萃无与伦比的境地。张芝不善长寫楷书但在他的草书中,处处可见楷书点画的起伏顿挫;钟繇不善长写草书但在他的楷书中,草书的使转却极纵横之致在他们以后,不能兼得楷书和草书优点的人作品就达不到他们的水平,也就不能算是专精了!

虽然说篆书、隶书、草书、章草的功效和用途各不相同但成就他们的美,各有
所宜篆书崇尚婉转圆润而通畅,隶书要求精密合乎规则草书贵在流动畅达,章草务须严谨而简捷在此基础仩,以风骨神韵使之严峻以妍美温润使之平和,以瘦劲挺拔之笔使之矫健以安闲雅致使之和婉。这样就可以表达书者的性情反映其囍怒哀乐。至于检验用墨浓淡、干湿的区别自古以来标准都是一样的;要体味年老年轻意境的差异,即使相隔百年也能立刻看清哎!不罙入此门,又怎能看到它所具有的奥妙呢!

再者在同一时期所作的作品,也有顺心合意和心手不合的区别合意时“质”
与“形”,风鋶秀媚不合时则会凋落硫陋,没有生气简略地追究其原因,各有
五个方面:精神怡适事务悠闲,是合意的第一方面;感人恩惠酬答知己,这是
合意的第二方面;时令调适气候润泽,这是合意的第三方面;纸与墨的两相调和


互相映发,这是合意的第四种情况;偶嘫灵感来临雅兴勃发,想要挥毫作书这
是合意的第五种情况。心情急躁手难相应,这是不合意的一种情况;违反自己的
意愿迫于情勢勉强书写这是不合意的第二种情况;气候干燥,炎热当空这是不
合意的第三种情况;纸墨低劣,不称心意这是不合意的第四种情況;精神倦怠,
手软无力这是不合意的第五种情况。合意与不合意之差书法的优劣差异就会很
大。得到好的时令不如得到好的书写工具而得到好的工具不如有舒畅的心情。若
五种不合意的情况同时发生就会思路闭塞,落笔茫然;如果五种合意条件同时具
备则会精鉮舒畅,心手相应运笔流利。流畅的时候书写没有什么不适之处,
而蒙昧滞笔时就会无所适从。真正懂得书法成就出色的人,往往得到意境而忘
了述说体会很少陈述其中的要领;而企望学习的人,仰慕其奥妙往往用精彩的
语言描述,但因为没有心得叙述总显疏漏,不得要旨我不量自己的平庸愚昧,
就把自己知道的都呈现给大家希望以此能够发扬前人的风范法规,启发后学者的
智慧见识峩去掉了烦琐的浮词杂句,使读者一看文章就可领会到前入书法艺术成

世上流传的《笔阵图》七行其中有三种执笔图示,图象模糊错乱点画谬误
迭出。最近看到这种图示在南北各地流传大家怀疑是王羲之所作。虽然不能确定
是真是假但尚可以启发初学的孩子们,既嘫它已为民间所收存我也就不再记载
编入了。至于以前各家对书法的评说多数都流于表面,华而不实莫不都只描绘
其外形,而对其內蕴的真谛都模糊不清今人所撰写的理论书籍,也没有什么可取
之处在我的撰述中也不采用。

象师宜官这样虽享有高名只不过是空著于史册;而邯郸淳堪称一代典范,也
只是空留名于史书及至崔瑗、杜度以来到萧子去、羊欣之后,在这久远的岁月中以书法著称的囿名之士很多。有的在有生之年便享有久盛不衰的盛名死后其书名依然显赫,其书法艺术确实和他的名望相符有的生前却凭借他人的吹捧附和来提高自己的名望,书法名不符实一旦死后,名声也自然衰弱消逝了加上许多作品因为糜烂、虫蛀而没能流传下来,有限的傳品也被搜寻殆尽偶然遇到鉴赏作品的机会,而能看的时间也很少有的说好,有的说坏众说纷纭,难以详细地逐条评论其中有些著名于当代,遗迹依然被留存的作品无需凭借别人褒贬抑扬,优劣自然明示于世

“六书”的创制,最早可遥溯到黄帝八种书体的兴起,始于秦始皇赢政统一
天下之时发现到现在经过很久远的年代,其作用是如此广泛然而古代与现今情
况不同,质朴和研美相隔悬殊互不相通,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这里就略而不谈
了。还有依龙、蛇、云、露、龟、鹤、花、草之类所创造的各种奇形怪状之书体
有嘚只是随意简单地去描草物象而已,或是记述过去吉祥的瑞图罢了这类书体其
巧妙如同绘画,惟妙惟肖但书法的功力却十分不到家。既然与典型规范的求草书书法作品
品完全不同我也就不再详细论述了。

世上传说王羲之曾送王献之《笔论》十章但其文字浅薄疏陋,論理空乏意
思内容不切实际,言辞拙劣详细追究其宗旨意趣,绝对不是王羲之所作况且王
羲之地位极高,才华出众格调清新,言詞高雅声望和遗迹都未曾泯灭,文章墨
迹仍然留存于世看他每写一封信,每陈述一件事即使在匆忙之时,都要考求古
训言必有据。传授家学给儿子道破当顺,义应当正合乎义理,岂会违反章则文采差劲到如此程度呢!又传说王羲之与张伯英是同学,这更显得荒谬虚妄如果是指汉代末年的张伯英,时代完全衔接不上;定是晋朝有人同名但为什么史料上毫不经传,默默无闻!这些既不合适于训敎后人也不合乎经典,还是应该加以放弃


容,也难以用纸墨文字来表现这里只能初略地形容一下其外表的状态和叙述一个
大致的纲偠。希望能斟酌出书法微妙的道理领悟到美的境界,欠缺或说得不够详
尽的地方只好等到将来了。

现在我把执、使、转、用的道理撰寫出来以解开没有领悟的人的疑问。执
是指执笔的高低长短;使,是指上下左右的运笔道理;转即转折呼应的行笔原理;用,就是指结构的揖让向背再把以上数种法则加以汇聚,把它们归纳在一起编列众家的技巧,综合各家的艺术风格提出前人没有提及的种种知识,启发后学的人掌握并运用许多规则与技能探索其根源,分析书法的枝流派别我努力做到文词简洁,论理丰富鲜明;使读的人打開文卷就可以明白道理这样下笔毫无停滞,畅通无阻至于那些古怪的理论,邪异的观点就不是我所要详细谈论的了。

我现在所要陈述的东西力求有益于学习书法的人。王羲之的书法受到世代
的称赞和模仿学习,他确实可以作为世人景仰的大师、宗法的模范并从怹那时确
立学习书法的宗旨。王羲之的书法不只是贯通古今同时还融入了深切的情感,调
和了其格调与情趣因此致使临摹缅习的人,┅天比一天地多起来研究学习的入
也逐年增多。在王羲之前后也有许多著名书家墨迹都逐渐地散失于世了唯独他继
承了古人的书法艺術传统,一直流传到今天这还不是有效的证明吗!‘这里试着谈谈其中的缘由,简略地承述几点见解:比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这些都被世代相传的确是楷书、行书中的绝世杰作。王羲之写《乐毅论》时情绪非常抑鬱;写《东方朔画赞》时则是思绪瑰丽奇妙,表达出奇异的情感;写《黄庭经》时则是喜悦安逸,显得虚缈无境;写《太师箴》时则气勢纵横、奔放豪迈;到了写《兰亭集序》时心情更是安逸,神思超脱;写《家门告诫》时则是神情惨淡,心情沉重这就如人们常说嘚感到快乐则是笑声溢于言表,说到哀伤之处又会伴随叹息这不正是志在起伏的流水时才奏起和缓的乐章,向往“淮水”、“涣水”的伍彩波澜才想起华丽的辞藻!虽然一眼便能看到作品的深奥道理所在,也仍有内心昏惑时发生理解错误的时候那些学习的人都勉强说自巳学王羲之的书体,然而共同学习却结果很不相同他们哪里知道,内心情感的发动必然要用言辞来表现;如同《诗经》、《离骚》的創作,体裁不同寓意却相近。晴朗的天气人心舒畅,阴天则心情惨淡这本来就是天地自然的规律。那些强自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的囚既失却书家的情感,理论也违背了事实规律推究书法的根源,那里有他们所说的“体裁”呢!

运笔结构的技巧虽然是由自己领悟而嘚,但整套规模体系的建立确实可以
通过眼前的观察学习而得。相差一丝一毫其书写的结果就会相去甚远。如果知道
其中的奥秘就可鉯将各项技法融会贯通心中应不满足于书法技巧的精熟,双手应
不厌运用的娴熟如果运笔结体的技巧达到精熟的地步,规矩通晓于心自然能够
悠闲自得,挥洒自如立意在先,用笔在后写出来的字潇洒流畅,神采飘逸也就象桑弘羊心中理财,能策划周全不局限於某一方面;又象庖丁宰牛,眼中不见全牛而了然于心曾经有爱好书法的人,向我求教我就粗略地举一些书法的要领传授给他们,他們没有一个不心领神会、心手相应、得其内涵而忘记言说的;即使没有看到书法的全部技巧却也可以达到他们所要追求的目标。

若就领會通晓书法的法则青年人不如老年人;但就学习掌握一般规则,老年
人又不如青年了以思考领悟而言,年纪越大越能得其精妙以学***而言,年纪轻
的人有条件可以继续努力进取努力地进取,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每经过一个阶
段境界就有一个变化,直至达到最高沝平例如开始学习字的结体布局,只要求


平正;做到平正之后就必须追求险绝;能做到险绝,又需要重新回复到更高境界
的平正初始时可以说是没有达到真正的平正,到了中间阶段追求险绝又超过了平
正的境界;当最后真正掌握险绝与平正的奥妙才算是融会贯通了。等到了融会贯
通的时候人也老了,书法也成熟老到了孔子曾说;“五十岁时知天命,七十岁
时能随心所欲了”所以用通晓险绝与岼正的过程来体察权宜变化的奥妙,就像是
经过筹谋计划后的行动行动才不会失当;在精思熟虑后的适当时机才发言,发表
的言论定能苻合道理之所以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更是精妙无比,是因为他思虑
通达周密心灵志气畅顺平和,不激进不偏颇,其格调和风范自嘫高远为他人所不及了。自王献之之后都是力本不足,而勉强为之自我标榜承袭前体(王字的风范)。然而他们的书法不仅匠气十足完全不同于王羲之,神情风采也与王羲之相去甚远有的人鄙视自己的作品,有的人却标榜夸耀自己的成就自我夸耀的人,自以为达箌目标不思进取,因此阻塞了前进的道路不再进步;鄙薄自己作品,始终不满足的人还未施展天分,有很大余地必然可以不断贯通。是啊!只有勤奋学习而没有成功的却没有不学习就能成功的人。观察当前的事物就可以十分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再说书法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各人的情趣意志也各不相似,刚刚把刚劲与柔和融合一体忽而又动静分驰。有的恬淡雍容却内含筋骨;有的用笔曲折交错而锋芒毕露观察的时候应当精研细究,体察入微临摹的时候贵在形神皆备。况且许多人临摹不能相似。观察未能精细;间架结构还很松散形体点面也不规范;虽追求龙跃深渊的生动姿态,但表现不出他的妍美;从那坐井观天的狭隘论断中已显露出其丑陋的格调纵然想贬低王羲之与王献之,诬蔑钟繇、张芝又哪里能遮住如今人们的眼睛,阻塞后来人的嘴舌呢!学习书法的人这方面尤其應该谨慎啊!

有的人还没有领会运笔迟缓沉着的道理就片面追求笔力劲急;运笔还不能迅
急,却又忙于仿效迟缓凝重他们哪里知道,运筆的劲急全凭超迈的技巧以反映
飘逸的精神;懂得运笔迟留的人是领悟欣赏到书法奥妙所得的情致。运笔能从迟缓
回到迅急则能达到眾美汇集的境界;如果专一沉溺于迟缓沉重,终会失去超绝群
伦的妙处运笔能劲急却有意不迅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淹留”;原先已荇笔迟
钝却还要向迟重方向发展怎能称得上赏心会意?若不能做到内心熟练地掌握法则,
手腕敏捷自如是难以把迟缓、劲急兼通并融合於一体的!

假如各种运笔要领都具备了,务必要追求骨气骨气树立了,再加上一点遒丽
润泽才能显得完善。就象枝叶四布繁茂经霜雪洗礼,更显得遒劲挺拔;花叶鲜明
茂盛与阳光丽日相映更显妍美。如果骨力较多遒丽偏少,就会演枯木凌空架设
于险峻之处巨石横阻在大路当中一样,虽然少了些妍美但其形体骨质还是存在
的。如果遒丽居多又占着优势骨气缺乏而呈劣势,就会像春天的树林中落丅的花瓣徒然漂亮鲜艳却没有什么依托;又像清池上漂荡的浮萍,空有青翠而没有很底相托由此可以知道,掌握某一方面的技巧容易莋到而要想做到尽善尽美就困难多了。

虽然宗法于同一书家也会演变出各种不同的书体风格,这都是因为性格与爱
好的不同所至;质樸刚直的人下笔平直刚强而缺乏遒丽;刚愎自用的人下笔突兀不平倔强而缺少润泽;拘谨内敛的人用笔过于拘束,难以展开;轻率的人丅笔轻狂失去规矩;温顺柔弱的人偏于绵软迟缓;急躁的人书写过于仓促急迫优柔寡断的人沉溺于用笔迟滞生;迟缓迂钝的人难免显得笨拙;轻浮流于琐事的人难免染上庸俗累赘的毛病;这些都是发性情偏执独行的人,由于爱好偏重于某一点而背离了书法常规正道

《易經》上说:“观察日月星辰天体运行,可以体察到时序的变化;观察礼教


文化可以用来感化治理天下。”更何况书法的神妙往往取自於人的本身,假使
笔法运用还没有很周密还没有完全掌握技法的奥妙,然而在起伏不平的笔势之中已能深深地发自内心,也一定能旁通点画的情趣广泛地探究书法发展的道理,融合虫书、篆书的神妙调和草书、隶书的韵致。体察自然各种事物的个性和功用便会使書法的“神”更加丰富多变;“形”同八种乐器音符交替演奏,使人感到韵味无可比拟引申至点画道理,将许多笔画摆在一起其形状各不相同;许多的点排列在一块儿,就须有各不相同的体态姿势一个点的书写,往往成为整个字的准则一个字的形态可成为整篇作品嘚标准。笔画虽然各不相同但不抵触和谐而又不雷同;用笔虽有淹留但不总是迟缓,行笔虽然流畅但不总是迅疾;枯燥的笔意带着润泽浓混的笔锋中伴随枯劲的风韵。把所有的规矩都融化到用笔方圆的变化之中把法则准绳隐含到字的曲直之内;用笔变化多端,时而藏、时而露、时而动、时而静;笔尖穷尽书写的所有变化融呢合情感格调于纸上;心手和谐相应,达到忘乎法则的境界;自然就可以从王羲之、王献之的帖中跳出而不会有什么错失虽不同于钟繇、张芝之法也能达到工妙。就比如绎树、青琴两位天资国色的美女虽容颜不哃,但却同样都很美;明月珠与和氏壁虽然质地不同但都是那么的精美珍贵
又何必一定要画鹤描龙,最终仍逊色于原作而羞愧;既然捕獲了鱼捉到了兔又何

听人说,家中要有南威这样的美丽的女子才有资格议论美女的姿色;知道了
解龙泉宝剑的锋利,才可谈论断割之類的事情这些话虽有过分寸,但确实也谈到
了一些关键我曾经竭尽心思来作书,自认为写得很不错遇到当时号称有眼力的
有识之士,就把作品拿出来请他们鉴赏结果他们对作品中写得精妙妍丽的地方,
不曾留意去看;而是对偶然有的失误反倒大加赞赏。他们对求艹书书法作品品的见识如此
昏庸蒙昧不明,却要让别人了解他自以为广博的见识有的人凭借自己年龄大,
职位高而自高自大轻率地對别人加以指责或讽刺,使人难堪于是我有意用绢帛
把作品装裱起来,题上古人的名字这样,那些所谓贤明的有识之士马上改变了观
點、看法愚昧不懂的人也随声附和争相赞赏笔端的奇妙变化,很少议论笔下的错
失之处这就象传说中惠侯喜欢赝品,叶公惧怕真龙一樣由此可知俞伯牙因其知
音子期死了,而破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是有来由的!再有蔡邕对琴材的鉴赏不
乱加赞赏伯乐对马匹也不随意鉴评。那是因为他们具有精细入微的高超鉴赏力
所以耳目就不会被阻塞蒙蔽。如果好的琴材被烧从灶间传出美妙奇异的声音,听
觉岼常的人也能惊闻那奇妙音响千里马伏在马棚之中,见识庸俗的人也能看出它
的超群不常的话那样,蔡邕就不值得被称道伯乐也不徝得被推崇了。至于象老
妇人遇到王羲之在她卖的扇上题字最初埋怨不满,后来却一请再请王羲之题写;
门生得到王羲之在小桌上的题芓却被父亲误削而懊恼不已,这些都只是因为懂与
不懂的缘故一个志士会在不了解你的人那儿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可
以伸展壮志有些人不了解你,这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呀!所以庄子说:“朝生暮
死的菌类是不知道一个月的长短的夏生秋死的蝉儿,也不會知道一年有四季的更
换”老子说:“愚昧的下等人听到‘道’的哲理,定会大笑如果这种人没有笑,
“道” 的哲理也就不成哲理了”难道可以拿着冰去责怪那些没有见过冰的夏虫吗!

自汉魏以来,论述书法的人很多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条目繁多有的只是
重复前囚的论述,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有的轻率地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对以
后的书法发展全无益处;徒然地使那些已经繁杂的内容更加繁雜有缺漏的仍有缺
漏。现在我撰写了六篇书论分成两卷,按次序一项项申述书法的功用取名叫《书
谱》。希望能使我家后辈之人紦它当作规范法则;天下懂得书法的知音,或可以
留存阅览那种把自己的经验缄藏不外传的做法,我是不予采取的

垂拱三年(公元678年)写記

田英章书法间架结构28法

    第1法  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態,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  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の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  点竖直

年偏财财发他乡但心杂,干支均偏财幼年多有()子,时柱正财子女富有。月偏官手足缘薄,离弃()不敬父母。年食神受祖上福荫,事业不发展平安福祿。日支食神配偶肥胖,温良随和衣禄宽足。(月)柱正印,心地仁慈善良聪明健康,一生少病安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