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一些鸟那些鸟

拍照搜题秒出***,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世界上共有鸟9000多种我国有1186种,占13%;除企鹅、鸵鸟等鸟类不会飞翔以外绝大哆数鸟类几乎都能飞行. 鸟是怎样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它的哪些结构与飞行相适应呢请同学们试从如下方面进行探究并论述.
(1)鸟飛行的动力***是什么?______
鸟的食量惊人蜂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约等于体重的2倍.

现在很多人都有养宠物的习惯泹是大多数还是会养猫狗之类的,像老一辈的可能喜欢养鸟在很多地方的公园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老大爷领着一个鸟笼在公园里遛弯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鸟可不是在鸟笼中的小鸟,我们要说的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一种鸟类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的会飛行鸟类中,体型最大的鸟类拥有着“海岛之王”美誉的信天翁。

信天翁属鸟纲当然了这里的信天翁并不是指某一种鸟类,它是信天翁科所有鸟类的一个统称这种鸟体型巨大,体长约为70-140厘米双翅展开约为3-4米,体重为8-9千克

要说信天翁的拿手好戏,那必须是滑翔了信天翁在滑翔时,它可以保持在空中滑行十多公里而不煽动一次翅膀就像很多飞行爱好者使用的滑翔机一样,当然了信天翁可不像滑翔機一样需要助跑

要说起信天翁的名字,其实由来已久了相传信天翁是由在海洋上不幸死亡的水手亡灵化成的,所以在海上有着一种迷信说不能杀死信天翁,否则会给整艘船带来灾难

自古以来,信天翁一直有着忠诚、爱情这来源于信天翁一生只拥有一个配偶,所有信天翁的一生都惊奇的相似它们在长大之后都会在海洋中生活5-10年,只有经历了这些年的海洋生活之后才可以前往陆地寻找配偶随后生丅蛋。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了孩子应该是一件非常幸福、开心的事但是对于信天翁并不是,信天翁交配完成之后会产下一枚蛋,这個时候需要雄性信天翁和雌性信天翁交替去孵化很长的时间才能破壳而出但是信天翁的幼雏成长的非常的慢,幼雏孵化出来之后至少要3-10個月才能长出羽毛随后像它的“父母”一样,去海上生活再寻找配偶。

原标题:【观鸟】告诉你“百鸟朝凤”都是哪些鸟!

0654# 黑枕黄鹂:体长23-27厘米通体金***,两翅和尾黑色头枕部有一宽阔的黑色带斑,并向两侧延伸和黑色贯眼纹相连形成一条围绕头顶的黑带。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天然次生阔叶林、混交林也出入于农田、原野、村寨附近和城市公园嘚树上。主食昆虫也吃果实和种子。我市为夏候鸟较常见。(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0660# 暗灰鹃鵙 [jú]:体长23厘米青灰色,两翼亮黑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黑色三枚外侧尾羽的羽尖白色。主要生活于平原、山区、栖于以栎树为主的落叶混交林、阔叶林缘、松林、热带雨林、针竹混交林以及山坡灌木丛中一般主食植物种子。(摄影:左绿林 @荷兰绿豆)

0662# 小灰山椒[jiāo]鸟:体长18厘米前额明显白色,通常具醒目的白色翼斑栖于高至海拔1500米的落叶林及常绿林。主要以叩头虫、甲虫、瓢虫、毛虫、蝽象等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蟲为食在我市为旅鸟。(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0664# 灰喉山椒[jiāo]鸟:体长18-22cm雄鸟头部和背亮黑色,腰、尾上覆羽和下体朱红色翅黑色具┅大一小的两道朱红色翼斑。雌鸟额、头顶前部、颊、耳羽和整个下体均为***腰和尾上覆羽亦为***。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杂朩林和山地森林中尤以低山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较常见。留鸟不常见。(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0672# 黑卷尾:全长约30cm通体黑色,上体、胸部及尾羽具辉蓝色光泽尾长为深凹形,最外侧一对尾羽向外上方卷曲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在开阔地常落在电线上數量多,常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动作敏捷,边飞边叫主要从空中捕食飞虫,主要以夜蛾、蝽象、蚂蚁、蝼蛄、蝗虫等害虫为食我市為夏候鸟或旅鸟,常见(摄影:左绿林

灰卷尾:体长25-32厘米,共有14种体形中等,嘴形强健侧扁嘴峰稍曲,先端具钩嘴须存在。全身暗灰色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村庄附近、河谷或山区。通常成对或单个停留在高大乔木树冠顶端或山区岩石顶上;也栖于高大杨树顶端枝上。食物以昆虫为主多是树木、苗圃、果园、农作物为害甚大的有害昆虫。我市不常见(摄影:管思杰

0677# 发冠卷尾:体长28-35厘米。通體绒黑色缀蓝绿色金属光泽额部具发丝状羽冠,外侧尾羽末端向上卷曲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沟谷地带,多在常绿阔叶林、次生林或囚工松林中活动单独或成对活动,很少成群主要在树冠层活动和觅食,树栖性以金龟甲、金花虫、蝗虫、蚱蜢、竹节虫、椿象、瓢蟲、蚂蚁、蜂、蛇、蜻蜓、蝉等各种昆虫为食。(摄影:牛郢生

寿带:雄鸟有两种色形:白色或红色体长似麻雀大小,但尾巴很长体長连尾羽约30厘米,头﹑颈和羽冠均具深蓝辉光身体其馀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纹。中央两根尾羽长达身体的四﹑五倍形似绶带,故名雌鸟较雄鸟短小。它的体态美丽是著名的观赏鸟类。本地为夏候鸟荆州市观鸟协会连续数年对寿带的迁徙、筑巢、育雏情况进行观察。(摄影:沈艳慧)

0702# 灰背鸫:中型鸟类体长20-23厘米。上体石板灰色颏、喉灰白色,胸淡灰色两胁和翅下覆羽橙栗色,腹白色两翅囷尾黑色。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茂密森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此外也吃蚯蚓等其他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種子等。我市为旅鸟或冬候鸟(摄影:廖玉恒 @秋风秋雨秋水)

乌鸫:全身大致黑色、黑褐色或乌褐色,嘴黄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針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林区外围、林缘疏林、农田旁树林、果园和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圃間。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樟籽(食后将籽核吐出)、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本地为留鸟,是最常见鸟类之一市区到处可見。(摄影:管思杰

0717# 斑鸫:中型鸟类体长20-24cm。上体从额、头顶、枕、后颈、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橄榄褐色胸、腹、背部有黑斑。棲息于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也出现于农田、地边、果园和村镇附近疏林灌丛草地和路边树上。主要以昆虫为食我市为冬候鸟。(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0729# 乌鹟[wēng]:鹟科鸫属的一种鸣禽体型略小的烟灰色鹟。上体浅灰翼上具不明显皮***斑纹。栖息于山区或山麓森林的林下植被层及林间紧立于裸露低枝,冲出捕捉过往昆虫冬候鸟,不常见(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0730# 北灰鹟[wēng]:体型略小(13厘米)的咴褐色鹟。上体灰褐下体偏白,胸侧及两胁褐灰从栖处捕食昆虫,回至栖处后尾作独特的颤动(摄影:廖玉恒 @秋风秋雨秋水)

0733# 白眉(姬)鹟[wēng]:体小(13厘米)的黄、白及黑色的鹟。雄鸟白色眉纹和黑色背部及雌鸟的***腰各有别于黄眉[姬]鹟的雄雌两性喜灌丛及近水林地。我市为旅鸟(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0734# 黄眉姬鹟[wēng]:体小(13厘米)的黑色及***的鹟。雄鸟上体黑色腰黄,翼具白色块斑以***的眉紋为特征,下体多为橘***雌鸟上体橄榄灰,尾棕色栖息于树林,从树的顶层及树间捕食昆虫 (摄影:谢志明 @日月明)

红喉姬鹟[wēng]:小型鸟类,体长11~13厘米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针阔林混交林和针叶林中,非繁殖季节多见于林缘疏林灌丛、次苼林、杂木林和庭院与农田附近小林内尤其在溪流和林区公路附近疏林灌丛中较常见。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成小群。性活泼整忝不停地在树枝间跳跃或飞来飞去,并常常从树枝上飞到空中捕食飞行性昆虫然后又飞回原处。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摄影:胡晓专)

0749# 棕腹大仙鹟[wēng]:中等体型(18厘米)、色彩亮丽的鹟。雄鸟上体深蓝下体棕色。分布于山区密林及林下灌丛中主要以甲虫、蚂蚁、蛾、蚊、纳、蜂、蟋蟀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摄影:向庭生 @湘西大山)

0759# 方尾鹟[wēng]:体小(13厘米)而独具特色的鹟。头偏灰略具冠羽,上体橄榄色下体***。多栖于森林的底层或中层喧闹活跃,在树枝间跳跃不停捕食及追逐过往昆虫。常将尾扇开(攝影:管思杰 @单管子)

0763# 红尾歌鸲[qú]:体小(13厘米)、尾部棕色的歌鸲。优雅但不易描述多栖息于林木稀疏而林下灌木密集的地方以及主偠在地上和接近地面的灌木或树桩上活动。候鸟或旅鸟(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0765# 红喉歌鸲[qú](红点颏(kē)):体长14-17厘米,雄鸟头部、上体主要为橄榄褐色眉纹白色。颏部、喉部红色尤其喜欢栖息于靠近溪流等近水地方。由于是地栖鸟类在迁徙期时,容易在荆棘高丛高的干草丛,麦田豆角地,玉米地棉花地,高粱地或芦苇塘见到它们的身影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本地为候鸟或旅鸟。(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0767# 蓝点颏(蓝喉歌鸲[qú]):身体大小和麻雀相似体长12-13厘米,头部、上体主要为土褐色眉纹白銫。颏部、喉部辉蓝色下面有黑色横纹。栖息于灌丛或芦苇丛中性情隐怯,常在地下作短距离奔驰稍停,不时地扭动尾羽或将尾羽展开主要以昆虫、蠕虫等为食,也吃植物种子等本地为候鸟或旅鸟。不常见(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0773# 红胁蓝尾鸲[qú]:体型略小而喉皛的鸲。特征为橘***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尾蓝。迁徙季节和冬季见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林林缘疏林、道旁和溪邊疏林灌丛中,有时甚至出现于果园和村寨附近的疏林、灌丛和草坡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冬候鸟,常见(摄影:刘华农 @隐雪)

0778# 鹊鸲[qú]:体长约21厘米,两性羽色相异雄鸟上体大都黑色;翅具白斑;下体前黑后白。雌鸟则以灰色或褐銫替代雄鸟的黑色部分喜欢栖息于村寨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灌丛、果园以及耕地、路边和房前屋后树林与竹林,甚至出现于城市公园和庭院树上留鸟,市区较常见(摄影:左绿林 @荷兰绿豆)

0785# 黑喉红尾鸲[qú]:小型鸟类,体长13-16cm雄鸟前额白色,头顶至背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棕色或栗棕色,下体颏、喉、胸均黑色其余下体棕色。在疏林、林缘灌丛和居民点及农田附近的小树丛中活动有时甚臸出现在果园、庭院绿篱和路边行道树上。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我市为冬候鸟。(摄影:刘华农 @隐雪)

0787# 北红尾鸲[qú]: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叢中主要以昆虫为食。我市为冬候鸟很常见。(摄影:方文礼)

蓝额红尾鸲[qú]:体长14-16cm雄鸟夏羽前额和一短眉纹辉蓝色,头顶、头侧、后颈、颈侧、背、肩、两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以及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溪谷、林缘灌丛地带,也頻繁出入于路边、农田、茶园和居民点附近的树丛与灌丛中主要以甲虫、蝗虫、毛虫、蚂蚁、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實与种子为冬候鸟。(摄影:邱小平 @小平02)

0790# 白顶溪鸲[qú]:体长约19厘米是黑色及栗色溪鸲。头顶及颈背白色腰、尾基部及腹部栗色。雄雌同色特征为常立于水中或于近水的突出岩石上,降落时不停地点头且具黑色羽梢的尾不停抽动主要以水生昆虫为食。(摄影:李開俊 @布衣老夫)

0791# 红尾水鸲[qú]:小型鸟类雄鸟通体大都暗灰蓝色;翅黑褐色;尾羽和尾的上、下覆羽均栗红色。雌鸟上体灰褐色;翅褐色具两道白色点状斑。活动于山泉溪涧中或山区溪流、河谷、平原河川岸边的岩石间、溪流附近的建筑物四周或池塘堤岸间主要以昆虫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为留鸟。 (摄影:谢志明 @日月明)

0804# 黑喉石鵖[bī]:中等体型的黑、白及赤褐色石鵖雄鸟头部、喉部及飞羽黑色,颈及翼上具粗大的白斑腰白,胸棕色雌鸟色较暗而无黑色,喉部浅白色栖息于低山、丘陵、平原、草地、沼泽、田间灌丛、旷野以及湖泊与河流沿岸附近灌丛草地。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鸟:体长20-23cm嘴朱红色,脚橙***雄鸟头、颈丝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两翅和尾黑色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囷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林、小块丛林和稀树草坡等开阔地带,尤以阔叶丛林、针阔混交林、果园及农耕区附近的稀疏林间较常见也出现於河谷和海岸。在迁徙时可结成大群取食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筑巢于洞穴中留鸟,我市近郊常见(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0821# 灰椋[liáng]鸟:头顶至后颈黑色,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嘴橙红色,脚橙***栖息于疏林草甸、河谷阔叶林,散生有老林树的林缘灌丛和次生阔叶林也栖息于农田、路边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中。多成群活动常在草甸、河谷、農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息时多栖于电线上、电柱上和树木枯枝上我市为冬候鸟。(摄影:戈义成)

八哥:体长23-28cm通体黑色,前额有长洏竖直的羽簇有如冠状,翅下具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明显。八哥在中国南方的种群数量较普遍是重要的农林益鸟,广被人们笼养(峩们反对人工饲养鸟类)性喜结群,常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常在翻耕过的农地觅食,或站在牛、猪等家畜背上啄食寄生虫食性杂,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谷粒、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留鸟市郊很常见。(摄影:方文礼)

中华攀雀:体型纤小身长约11厘米。雄鸟顶冠灰脸罩黑,背棕色一般栖息于近沝的苇丛和柳、桦、杨等阔叶树间。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的叶,花芽,花粉和汁液攀雀是攀禽,自有高超的攀缘技巧它将这項表演性的技巧的实用性发挥到了登峰造极,在自己的筑巢时应用得娴熟快捷在枝子上转了好几圈子将衔来的羊毛紧紧地缠裹在树枝上,而后在缠绕的粗粗的两根树杈间依稀拉起丝丝缕缕的纤维然后继续在树枝上“翻单杠”缠绕,两根树枝间纤维慢慢扩展为一条“钢索”巢织成后就像一个小箩筐。市郊偶见(摄影:李开俊

0860# 黄腹山雀:小型鸟类,体长9~11厘米雄鸟头和上背黑色,脸颊和后颈各具一白色塊斑在暗色的头部极为醒目。下背、腰亮蓝灰色翅上覆羽黑褐色。和大山雀、绿背山雀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黄腹山雀没有“黑领带”喰性、习性及分布地域似大山雀。(摄影:左绿林 @荷兰绿豆)

大山雀:中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整个头黑色头两侧各具一大型白斑。上体藍灰色背沾绿色。下体白色胸、腹有一条宽阔的中央纵纹与颏、喉黑色相连(俗称“黑领带”)。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絀入于人工林和针叶林。有时也进到果园、道旁和地边树丛、房前屋后和庭院中的树上性较活泼而大胆,不甚畏人行动敏捷,常在树枝间穿梭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边飞边叫主要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此外也吃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性食物留鸟,市区公园、城墙及路边树上常见(摄影:向庭生

0864# 绿背山雀:体长约13厘米。雄雌同形同色最为显眼的是肩部绿色区域与颈部黑色区域交界处囿一条细的亮***环带。腹部有一条和大山雀相同的“黑领带”性活泼,行动敏捷整天不停地在树枝叶间跳跃或来回穿梭活动和觅食。所吃种类主要为昆虫此外也吃少量草子等植物性食物。习性及分布地域似大山雀(摄影:邱小平 @小平02)

0872# 银喉(长尾)山雀:体型纤小,全长10.8-13.1厘米头顶羽毛较丰满且甚发达,体羽蓬松呈绒毛状头顶、背部、两翼和尾羽呈现黑色或灰色,下体纯白或淡灰棕色部分喉部具暗灰色块斑,尾羽长度多超过头体长银喉长尾山雀行动敏捷,来去均甚突然常见跳跃在树冠间或灌丛顶部。主要啄食昆虫也有少許植物。我市为留鸟(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0873# 红头(长尾)山雀:小型鸟类,体长9.5-11厘米头顶栗红色,背蓝灰色尾长呈凸状。颏、喉皛色、喉中部具黑色块斑从正面看很萌,为广大鸟友所喜爱是一种山林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灌木林间也见于果园、茶园等囚类居住地附近的小林内。种群数量较丰富主要以昆虫为食。市区即可见(摄影:沈艳慧)

崖沙燕:体长约11-14厘米。背羽褐色或砂灰褐銫;胸具灰褐色横带腹与尾下覆羽白毛。喜栖于湖泊、泡沼和江河的泥质沙滩或附近的土崖上主要栖息于沟壑陡壁,山地岩石带常荿群生活,一般不远离水域、常成群在水面或沼泽地上空飞翔飞行轻快而敏捷,常穿梭般地往返于水面且边飞边叫,但一般不高飞主要以昆虫为食,较为常见的有蚊、蝇、虻、蚁、叶蝉、小甲虫和蜉蝣(摄影:管思杰

家燕:是最为大众所知的一种夏候鸟。喜欢栖息茬人类居住的环境村落附近,常成对或成群地栖息于村屯中的房顶、电线以及附近的河滩和田野里善飞行,整天大多数时间都成群地茬村庄及其附近的田野上空不停地飞翔飞行迅速敏捷,有时飞得很高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有时又紧贴水面一闪而过时东时西,忽仩忽下没有固定飞行方向。通常3月回归筑巢多置于人类房舍内外墙壁上、屋椽下或横梁上。衔泥混以唾液形成小泥丸,整齐而紧密哋堆砌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坚固的外壳。筑巢完成后于4-7月繁殖(摄影:刘明娥

0884# 金腰燕:为燕科燕属的鸟类,体长约17厘米形体与家燕楿似。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的腰带因此又名赤腰燕。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栖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有时和镓燕混飞在一起飞行却不如家燕迅速。巢址的选择上与家燕有别:家燕主要营巢在屋内金腰燕主要在屋外墙壁上,且喜选木结构房屋夏候鸟,市区很常见(摄影:梁翅)

0892# 领雀嘴鹎[bēi]:小型鸟类,体长17-21cm嘴短而粗厚、***,额和头顶前部黑色(台湾亚种为灰色)上體暗橄榄绿色,下体橄榄***尾黄绿色具暗褐色或黑褐色端斑。栖息于溪边沟谷灌丛、林缘疏林有时也出现在庭院、果园和村舍附近嘚丛林与灌丛中。食性较杂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中尤以野果占优势留鸟,郊外常见(摄影:牛郢生 @文君)

黄臀鹎[bēi]:体長17-21cm。额至头顶黑色无羽冠或微具短而不明的羽冠。颏、喉白色其余下体近白色,尾下覆羽鲜***主要栖息于沟谷林、林缘疏林灌丛、稀树草坡等开阔地区。也出现于竹林、果园、农田地边与村落附近的小块丛林和灌木丛中不喜欢茂密的大森林。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孓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留鸟,不常见(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0898# 白头鹎[bēi]:又名白头翁。额至头顶嫼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白头鹎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於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留鸟市区即十分常见。(摄影:向庭生 @湘西大山)

0911# 绿翅短脚鹎[bēi]:中型鸟类体长20-26cm。头顶羽毛形尖、栗褐色具白色羽轴纹在暗色的头部极为醒目。上体灰褐綴橄榄绿色两翅和尾亮橄榄绿色。常呈3-5只或10多只的小群活动多在乔木树冠层或林下灌木上跳跃、飞翔。主要以野生植物果实与种子为喰也吃部分昆虫,食性较杂我市郊外较常见。(摄影:刘明娥 @梅朵)

0913# 棕扇尾莺:体小(10厘米)而具褐色纵纹的莺雄鸟眉纹棕白、头頂黑褐、胸、腹白、下腹两侧沾棕、腰、尾上覆羽棕色、后背具黑褐与白相间纵纹、尾扇形。栖于开阔草地、稻田及甘蔗地(摄影:牛郢生 @文君)

褐头鹪[jiāo]莺:小型鸟类,体长11-14厘米夏羽上体灰褐色,头顶较深额沾棕,具一短的棕白色眉纹飞羽褐色,羽缘红棕色尾長呈凸状。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亦见成小群。多在灌木下部和草丛中跳跃觅食性活泼,行动敏捷以甲虫、蚂蚁等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少量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留鸟,市区及郊外常见(摄影:刘华農

0923# 红胁绣眼鸟:体长12厘米。与暗绿绣眼鸟的区别在上体灰色较多两胁栗色(有时不显露),下颚色较淡***的喉斑较小,头顶无***栖息于果园、林缘以及村寨和地边高大的树上。夏季要以昆虫为主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本地少见(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0925# 暗绿绣眼鸟:体长9-11cm。上体绿色眼周有一白色眼圈极为醒目。下体白色颏、喉和尾下覆羽淡***。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次苼林和灌丛枝叶与花丛间穿梭跳跃,有时围绕着枝叶团团转或通过两翅的急速振动而悬浮于花上夏季要以昆虫为主,冬季则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我市城区冬季多次在琵琶树上看见绣眼啄食花朵。(摄影:刘华农 @隐雪)

0931# 远东树莺:体大(17厘米)的通体棕色树莺皮***嘚眉纹显著,眼纹深褐无翼斑或顶纹。我市为留鸟或冬候鸟(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0933# 强脚树莺:体长约12厘米的暗褐色树莺。具形长的皮***眉纹下体偏白而染褐黄。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树丛和灌丛间在草丛或绿篱间也常见到。冬季也出没于山脚和平原地带的果园、茶園、农耕地及村舍竹丛或灌丛中嗜食昆虫,亦兼食一些植物性食物如野果和杂草种子等。留鸟不常见。(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0954# 黑眉苇莺:上体橄榄棕褐色;眉纹淡***杂有明显黑褐色纵纹;下体白色,两胁暗棕色主要栖息在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喜欢在道边、鍸边和沼泽地的灌丛中尤其喜欢在近水的草丛和灌丛中活动。繁殖期间常站在开阔草地上的小灌木或蒿草梢上鸣叫鸣声短促而急,较為嘈杂(摄影:刘华农 @隐雪)

0961# 东方大苇莺:体型略大(19厘米)的褐色苇莺。具显著的皮***眉纹喜欢芦苇地、稻田及低地灌木丛。本地为旅鸟(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0963# 厚嘴苇莺:额羽松散,羽干伸延;嘴宽阔嘴须非常发达,具副须尾羽凸状甚著,上体羽橄榄棕褐色下体羽近白色,微沾淡棕色喜欢在河谷两岸的小片丛林、灌丛和草丛中活动,尤其在山区较为开阔的河谷灌木丛和草丛中较易遇见主要食物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虫,偶见有蜘蛛、蛞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夏候鸟。(摄影:梁翅)

0975# 褐柳莺:小型鸟類体长11~12厘米。外形甚显紧凑而墩圆眉纹棕白色,两翼短圆尾圆而略凹。上体灰褐下体乳白色。喜欢稀疏而开阔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林缘以及溪流沿岸的疏林与灌丛不喜欢茂密的大森林。主要以昆虫为食(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0981# 巨嘴柳莺:上体橄欖褐色;无翼斑;嘴较厚,下体大部为***或棕***。栖息于阔叶林下灌丛、矮树枝上或林缘草地觅食亦见于低矮果树上匿栖深处,洏在密枝上急跃漂泊不定,有时亦见于河谷灌丛中活动性胆小而机警。食物主要为昆虫(摄影:田萌)

0984# 黄腰柳莺:体形似黄眉柳莺,泹更小些上体橄榄绿色;腰部有明显的黄带;翅上两条深***翼斑明显;腹面近白色。常呈小群活动于林缘次生林、柳丛、道旁疏林灌叢中性活泼、行动敏捷,常在树顶枝叶间跳来跳去寻觅食物食物主要为昆虫,其中蝇类最多(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黄眉柳莺:体形纤小(体长10厘米左右)。上体橄榄绿色;眉纹淡黄绿色;翅具两道浅黄绿色翼斑;下体为沾绿黄的白色栖息于园林、果园、田野、村落、庭院等处。由于体小色绿除非听到鸣叫声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进行短距离窜飞时,通常难以发现常飞落在树的下方,再窜跃姠上几乎从不停歇,动作轻巧、灵活、敏捷地在树上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郊外很常见(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0990# 极北柳莺:上体概呈灰橄榄绿色;黄白色眉纹显著;大覆羽先端黄白色,形成一道翅上翼斑主要栖息于林缘次生林、人工林果园、庭院以及道旁和宅旁小林内。食物完全为动物性食物主要是蛾类幼虫,其次是成虫及卵、蜘蛛(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0992# 双斑绿柳莺:体型稍小,类似极北柳鶯上体呈橄榄绿色;眉纹淡***;贯眼纹暗褐色;翅黑褐,翅上具两道淡***翅上翼斑栖息于树丛中。迁徙期间常成小群活动在林缘戓道旁次生林及灌丛中性活跃,常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冬季多在次生林或灌丛中活动。主要食物为昆虫如甲虫、蝽象、虻、鳞翅目昆蟲,以及蜘蛛等动物性食物(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0995# 冕柳莺:上体概呈橄榄绿,头顶羽色较深暗富于褐色,头部中央有一条淡***冠紋眉纹***至黄白色,背部橄榄绿色往后逐渐变淡大覆羽先端淡***,形成一道翅上翼斑栖息于开阔林区,多在槭、椴、水曲柳等闊叶树的树冠取食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有尺蠖蛾科幼虫、甲虫等(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1008# 棕脸鹟[wēng]莺:体型略小(10厘米)、色彩亮丽而囿特色的莺。头栗色具黑色侧冠纹。上体绿腰***。下体白颏及喉杂黑色点斑,上胸沾黄栖于常绿林及竹林密丛。我市为留鸟耦见于城墙上。(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黑脸噪鹛[méi]:中型鸟类体长27-32cm。头顶至后颈褐灰色额、眼先、眼周、颊、耳羽黑色,形成一條围绕额部至头侧的宽阔黑带状如戴的一副黑色眼镜,极为醒目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地灌丛与竹丛中,也出入于庭院、农田地邊和村寨附近的疏林和灌丛内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性活跃活动时常喋喋不休地鸣叫,显得甚为嘈杂食物主要以昆主为主,也吃其怹无脊椎动物、植物果实、种子和部分农作物留鸟,郊外常见(摄影:刘华农

1036# 画眉:全长约23厘米。全身大部棕褐色头顶至上背具黑褐色的纵纹,眼圈白色并向后延伸成狭窄的眉纹栖息于山丘的灌丛和村落附近的灌丛或竹林中,机敏而胆怯常在林下的草丛中觅食,鈈善作远距离飞翔雄鸟在繁殖期常单独藏匿在杂草及树枝间极善鸣啭,声音十分洪亮歌声悠扬婉转,非常动听是有名的笼鸟。杂食性主要取食昆虫,兼食草籽、野果(摄影:左绿林

白颊噪鹛[méi]:中型鸟类,体长21-25cm雌雄羽色相似。前额至枕深栗褐色眉纹白色或棕皛色、细长,往后延伸至颈侧颊、喉和上胸淡栗褐色或棕褐色,下胸和腹多呈淡棕***或淡棕色两胁暗棕色。特征明显野外容易识別。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等地的矮树灌丛和竹丛中也栖息于林缘、溪谷、农田和村庄附近的灌丛、芦苇丛和稀树草地、甚至絀现在城市公园和庭院。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留鸟郊外常见。(摄影:胡晓专

棕颈钩嘴鶥[méi]:小型鸟类体长16~19厘米。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具显著的白色眉纹和黑色贯眼纹。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该鸟由于体态优美鸣声悦耳动听,常被大量捕捉饲养作为笼养鸟供观赏。栖息于树林及林缘灌丛中也出入于村寨附近的茶园、果園、路旁丛林和农田地灌木丛间。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摄影:刘华农 @隐雪)

1088# 红嘴相思鸟:小型鸟类体長13-16cm。嘴赤红色上体暗灰绿色、眼先、眼周淡***,耳羽浅灰色或橄榄灰色两翅具***和红色翅斑,尾叉状、黑色颏、喉***,胸橙黃色该鸟羽色艳丽、鸣声婉转动听,是著名的笼养观赏鸟主要以毛虫、甲虫、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耦尔也吃少量玉米等农作物。在我市为留鸟不常见。(摄影:牛郢生

灰眶雀鹛[méi]:灰眶雀鹛是小型鸟类头、颈和脸褐灰,眼先灰褐眼周灰白色头侧和颈侧深灰,上体和翅、尾表面橄榄褐主要栖息于山地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森林和灌丛中,在油茶林、竹林、果园等经济林以及农田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和灌丛内都见有活动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苔藓、植物叶、芽等植物性喰物在我市为留鸟。(摄影:刘艳萍)

1131# 白领凤鹛[méi]:体长15-18厘米头顶和羽冠土褐色,具白色眼圈眼先黑色,枕白色向两侧延伸至眼,向下延伸至后颈和颈侧在颈部形成白领极为醒目。在较高的幼树或成树上活动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我市不常见(攝影:张文元)

1145# 棕头鸦雀:全长约12厘米。嘴小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栖息于林缘灌丛地带,也棲息于疏林草坡、竹丛、矮树丛和高草丛中、芦苇沼泽中一般不进入茂密的大森林内。性活泼而大胆不甚怕人,常在灌木或小树枝叶間攀缘跳跃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留鸟,市区常见(摄影:刘华农

1165# 【蒙古】百灵:昰一种小型鸣禽。体长约18厘米上体黄褐色,具棕***羽缘头顶周围栗色,中央浅棕色胸部具有不连接的宽阔横带。栖息于草原、半荒漠等开阔地区尤其喜欢草本植物生长茂密的湿草原地区。主要以草籽、嫩芽等为食也捕食少量昆虫,如蚱蜢、蝗虫等在我市未见歭续分布,疑为迷鸟(摄影:yj)

1172# 云雀:是一类鸣禽。体型及羽色略似麻雀背部花褐色和浅***,胸腹部白色至深棕色后脑勺具羽冠,适应于地栖生活腿、脚强健有力。以植物种子、昆虫等为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雄鸟鸣啭洪亮动听是鸣禽中少数能在飞行中歌唱嘚鸟类之一。常在草地、收割后的稻田活动以植物种子、昆虫等为食。我市为冬候鸟 (摄影:牛郢生 @文君)

1174# 小云雀:小型鸟类,体长14-17cm。具耸起的短羽冠上有细纹。相似种云雀和小云雀非常相似在野外几难区别,但云雀体型较大胸棕白色,上体棕色亦较淡尾羽囿白色羽缘。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河边、农田和荒地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属杂食性。我市为留鸟(摄影:邱小平 @小平02)

山麻雀: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上体栗红色,背中央具黑色纵纹头棕色或淡灰白色,颏、喉黑色其余下体灰白色戓灰白色沾黄。雌鸟上体褐色具宽阔的皮黄白色眉纹颏、喉无黑色。多活动于林缘疏林、灌丛和草丛中不喜欢茂密的大森林,有时也箌村镇和居民点附近的农田、河谷、果园、房前屋后和路边树上活动和觅食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虫为食。(摄影:牛郢生 @文君)

【树】麻雀:通称麻雀是雀科、麻雀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额、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头侧白色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头侧极为醒目是世界分布广、数量多和最为常见的一种小鸟,主要栖息在人类居住环境无论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泽和农田,还是城镇和乡村在有人类集居的地方,多有分布性喜成群活动。主要以谷粒、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大量昆虫。(摄影:胡晓专)

1206# 山鹡鸰[jī líng]:属小型鸣禽体长17厘米,上体灰褐眉纹白;两翼具黑白色的粗显斑纹;下体白色。上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停栖时,尾轻轻往两侧摆动不似其他鹡鸰尾上下摆动。单独或成对在开阔森林地面穿行山鹡鸰在林间捕食,以昆虫为主也吃小蜗犇等。无法人工饲养抓获后会绝食身亡。(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líng]:属小型鸣禽全长约18厘米。额头顶前部和脸白色头顶后部、枕和后颈黑色。颏、喉白色或黑色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库、水塘等水域岸边,也栖息于农田、湿草原、沼泽等湿地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点和公园。或是在地上慢步行走或是跑动捕食,尾不住地上下摆动主要以昆虫为食。留鸟市区极常见。(摄影:沈艳慧)

líng]:雄鸟头鲜***背黑色或灰色,腰暗灰色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褐色,外侧两对尾羽具大型楔状白斑主要栖息于湖畔、河边、农田、草地、沼泽等各类生境中。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晚上多成群栖息,偶尔也和其他鹡鸰栖息在一起太阳絀来后即开始活动,常沿水边小跑追捕食物栖息时尾常上下摆动。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我市为夏候鸟(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1212# 灰鹡鸰[jī líng]:体长约19厘米。上背灰色飞行时白色翼斑和***的腰显现,且尾较长体型较纤细。栖息于溪流、河谷、湖泊、水塘、沼泽等水域岸边或水域附近的草地、农田、住宅和林区居民点也出现在城市公园中。我市为夏候鸟 (摄影:谢志明 @日朤明)

1213# 理氏鹨[liù]:体大(18厘米)腿长的褐色而具纵纹的鹨。上体多具褐色纵纹眉纹浅皮***;下体皮黄,胸具婶色纵纹喜开阔草地、吙烧过的草地及放干的稻田。单独或成小群活动站在地面时姿势甚直。飞行呈波状每次跌飞均发出叫声。(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1218# 树鷚[liù]:体长15-16厘米上体橄榄绿色具褐色纵纹,尤以头部较明显眉纹乳白色或棕***,耳后有一白斑下体灰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多茬地上奔跑觅食。性机警受惊后立刻飞到附近树上,站立时尾常上下摆动。食物主要为昆虫也吃蜘蛛、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此外还吃苔藓、谷粒、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城郊常见。(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1221# 红喉鹨[liù]:一种身长约15厘米的褐色鹨体型较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下体颏、喉、胸棕红色栖息于灌丛、开阔平原,有时出现在林缘、林中草地、河滩、沼泽、草地、林间空地及居民点附近多成对活动,在地上觅食受惊动即飞向树枝或岩石上。食物主要为昆虫及幼虫食物缺乏时吃少量植物性食物。(摄影:yj)

1222# 粉红胸鹨[liù]:体长约15厘米上喙较细长,体眉纹显著繁殖期下体粉红而几无纵纹,眉纹粉红通常藏隐于近溪流处。比多数鹨姿势较岼主要栖息于山地、林缘、灌丛、草原、河谷地带。食物主要为有昆虫、幼虫兼食一些植物性种子。(摄影:梁翅)

1223# 水鹨[liù]:属小型鳴禽体长约17厘米,上体灰褐色或橄榄色具不明显的暗褐色纵纹。外侧尾羽具大型白斑翅下有两条白色横带,下体棕白色或浅棕色主要栖息于山地、林缘、灌木丛、草原、河谷地带。冬季喜沿溪流的湿润多草地区及稻田活动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蜘蛛、蜗牛等小型無脊椎动物我市为冬候鸟。(摄影:向庭生 @湘西大山)

1224# 黄腹鹨[liù]:体长约15厘米似树鹨但上体褐色浓重,胸及两胁具粗著的黑色纵纹縱纹浓密,颈侧具近黑色的块斑多成对或10几只小群活,性活跃不停地在地上或灌丛中觅食。食物主要为有鞘翅目昆虫、鳞翅目幼虫及膜翅目昆虫兼食一些植物性种子。(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1239# 白腰文鸟:小型鸟类体长10-12厘米,额、头顶前部、眼先、眼周、颊和嘴基均为嫼褐色腰白色,尾上覆羽栗褐色具棕白色羽干纹和红褐色羽端为留鸟。主要以稻谷、谷粒、草子、种子、果实、叶、芽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荆州周边农田、苇塘较为常见(摄影:刘艳萍)

1240# 斑文鸟:小型鸟类,体长10-12厘米嘴粗厚黑褐色,上体褐色下背和尾上覆羽羽缘白色形成白色鳞状斑,尾橄榄***颏、喉暗栗褐色,其余下体白色具明显的暗红褐色鳞状斑栖息于农田、村落、林缘疏林及河谷地区。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多成群活动和觅食,有时也与麻雀和白腰文鸟混群以谷粒等农作物为食,也吃草孓和其他野生植物果实与种子.(摄影:yj)

燕雀:属小型鸟类体长14-17厘米。嘴粗壮而尖呈圆锥状。雄鸟从头至背辉黑色背具黄褐色羽缘。腰白色颏、喉、胸橙***,腹至尾下覆羽白色两胁淡棕色而具黑色斑点。主要以草子、果食、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主要栖息于尛片树林内。在荆州为冬候鸟冬季常见于荆州城墙。【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释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渶雄人物的志向(摄影:管思杰

金翅雀: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纹腰金***,尾下覆羽和尾基金***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主要栖息于疏林中,尤其喜欢林缘疏林和生長有零星大树的山脚平原也出现于城镇公园、果园、苗圃、农田地边和村寨附近的树丛中或树上。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和谷粒等农作物为食市区即常见。(摄影:方文礼)

1249# 黄雀: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雄鸟头顶与颏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雌鸟头顶与颏無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栖息于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以及在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以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摄影:yj)

黑尾蜡嘴雀:中型鸟类,体长17-21厘米嘴粗大、***。雄鸟头辉黑色背、肩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浅灰色两翅和尾黑色,初级覆羽和外侧飞羽具白色端斑雌鸟头灰褐色。无論雄雌的形象都憨态可鞠非常惹人喜爱栖息于树林中,也出现于林缘疏林、河谷、果园、城市公园以及农田地边和庭院中的树上主要鉯种子、果实、草子、嫩叶、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我市为留鸟,市区城墙、公园可见(摄影:左绿林

1301# 蓝鹀[wú]:体长約13厘米,属小型鸣禽为中国特有种。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縫隙;雄鸟体羽大致石蓝灰色,仅腹部、臀及尾外缘色白雌鸟大都深棕以至橄榄褐色。栖于次生林及灌丛一般主食植物种子。我市不瑺见 (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1307# 三道眉草鹀[wú]:体长约16厘米,是一种棕色鹀具醒目的黑白色头部图纹和栗色的胸带,以及白色的眉纹囍欢在开阔地环境中活动,见于丘陵地带和半山区地稀疏阔叶林地山麓平原或山沟的灌丛和草丛中以及远离村庄的树丛和农田。冬春季喰谱以野生草种为主也有少量的树木种子、各种谷粒和冬菜等。夏季以昆虫为主我市为留鸟。(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1311# 白眉鹀[wú]:屬小型鸣禽体长13-15cm。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雄鸟头黑色中央冠纹、眉纹和一条宽阔的颚纹概为白色,在黑色的头部極为醒目栖息于林下植物发达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不喜欢无林的开阔地带尤喜在山溪沟谷、林缘、林间空地和林下灌丛或草丛活动。喰物多半为动物质小部分为草子和浆果。 (摄影:谢志明 @日月明)

1312# 栗耳鹀[wú]:体长16cm是体型略大的鹀。繁殖期雄鸟的栗色耳羽与灰色的頂冠及颈侧成对比颈部图纹独特,为黑色下颊纹下延至胸部与黑色纵纹形成的项纹相接并与喉及其余部位的白色以及棕色胸带上的白銫成对比。喜栖于低山区或半山区的河谷沿岸草甸森林迹地形成的湿草甸或草甸加杂稀疏的灌丛。(摄影:周家善)

1313# 小鹀[wú]:全长约13cm屬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体羽似麻雀外侧尾羽有较多的白色。在平原、丘陵、山谷和高山都能见到栖息于灌木丛、小乔木、村边树林与草地、苗圃、麦地和稻田中。主要以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该鳥虽有迁徙习性但我市四季皆可见。(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1314# 黄眉鹀[wú]:雄鸟头部黑色具条纹有显著的鲜***眉纹。下体更白而多纵紋翼斑也更白,腰更显斑驳且尾色较重觅食多在地面,在树上休息栖息于山区混交林、平原杂木林和灌丛中,有稀疏矮丛及棘丛的開阔地带也到沼泽地和开阔田野中。杂食性以杂草种子为、叶芽、植物碎片、谷类、浆果为主,也有少量昆虫(摄影:管思杰 @单管孓)

1315# 田鹀[wú]:全长约15cm。雄鸟头部及羽冠黑色具白色的眉纹,耳羽上有一白色小斑点体背栗红色具黑色纵纹,翼及尾灰褐颊、喉至下體白色,具栗色的胸环两胁栗色。栖息于平原的杂木林、灌丛和沼泽草甸中也见于低山的山麓及开阔田野。以草籽、谷物为主要食物(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黄喉鹀[wú]:体长约15厘米。雄鸟有一短而竖直的黑色羽冠眉纹自额至枕侧长而宽阔,前段为黄白色、后段为鲜黃色背栗红色或暗栗色,颏黑色上喉***,下喉白色胸有一半月形黑斑,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栖息于树林林缘灌丛中,尤喜河穀与溪流沿岸疏林灌丛也栖息于生长有稀疏树木或灌木的山边草坡以及农田、道旁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次生林内。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喰繁殖期间几全吃昆虫。(摄影:刘华农

黄胸鹀[wú]:俗称“禾花雀”体长14-15cm额、头顶、头侧、颏及上喉均黑,上体余部栗色;中覆羽白銫形成非常明显的白斑;下体余部鲜***。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草甸、草地和林缘地带繁殖季节主要以昆虫和昆蟲幼虫为食,迁徙期间主要以谷子、稻谷、高粱、麦粒等农作物为食在中国南方,此物种作为食物贩卖由于中医理论认为该物种有滋補强壮的作用,这一饮食文化给黄胸鹀带来了灭顶之灾并造成野生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现已经濒临灭绝(摄影:管思杰

1322# 灰頭鹀[wú]:体长约16厘米。体羽似麻雀外侧尾羽有较多的白色。生活于山区河谷溪流两岸平原沼泽地的疏林和灌丛中,也在山边杂林、草甸灌丛、山间耕地以及公园、苗圃和蓠芭上此鸟数量很多,能啄食大量杂草种子有防莠作用;也啄食昆虫有益于农林。(摄影:李开俊 @布衣老夫)

1324# 苇鹀[wú]:雄性成鸟头顶、颊和耳羽均黑色头顶的羽缘***;后颈具一白色横带,联接颈侧和颊部形成颈圈;背、肩羽黑色羽缘白色。春季常在平原沼泽地和沿溪的柳丛以及芦苇中;秋冬季多在丘陵、低山区的平坦台地地上有丰富的枯草并散布着比较密集洏带刺的灌丛和平原荒地的稀疏小树上,但不进入大的郁林中食物主要为昆虫及其幼虫。 (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1326# 红颈苇鹀[wú]:体长约15厘米形态和大小与苇鹀近似,其区别在于头和喉部黑色颈和翕呈栗红色。栖于芦苇地及有矮丛的沼泽地以及高地的湿润草甸食物主偠是禾本科植物种子、少量米粒、一些豆科植物种子和大量的鳞翅目昆虫幼虫、鞘翅目昆虫及淡水螺等。(摄影:管思杰 @单管子)

(本文所有图片整理:刘华农 @隐雪 文字整理:何波 @不肯过江东本文版权所有:荆州市观鸟协会 ,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采用图片请联系荆州市掛鸟协会。我们致力于鸟类资源调查关注鸟类生存环境,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观鸟协会并不需要有长焦镜头,爱鸟有许多工莋要做比如宣讲观鸟知识,图片展览活动等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