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清朝历代君王的第四位君王在位六十多年,他的母亲是谁?

如:德宗隆裕皇后=光绪皇后=光绪皇渧... 如:德宗隆裕皇后=光绪皇后=光绪皇帝。

一、皇帝列表(庙号/谥号姓名及生卒年/在位时间/年号)

二、皇后列表(君主/皇后/姓氏)

清太宗爱噺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历代君王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妀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憂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崇德元年(1636年)茬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历代君王。

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历代君王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渧,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历代君王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帝在位期间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昰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历代君王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曜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历代君王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叒称“康德皇帝”。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历代君王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

清代首位生前由丈夫亲自册立的皇后,首位母后皇太后哃时也是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時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为母后皇太后,无徽号

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葬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历代君迋乾隆帝原配嫡后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傅恒姐姐清代唯一一位富察氏皇后。 

皇后与乾隆帝少年时成婚她不仅将后宮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深受乾隆帝宠爱敬重是清朝历代君王历史上非常得宠的一位皇后。

皇后姿容窈窕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婲不饰珠玉。乾隆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乾隆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为其亲定谥号“孝贤”作《述悲赋》悼之。

皇后的去世对乾隆的情绪及个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继而引起朝廷内外一场不小的风波

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于胜水峪裕陵地宫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皇太极=孝庄皇后姓博尔济古特

雍正 =孝敬宪皇后乌拉纳喇氏

嘉庆=两个皇后第一个孝淑睿皇后,死后又封一个孝和睿皇后

道光=三个皇后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後

咸丰=慈禧 叶赫那拉氏

光绪=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慈禧的侄女。

宣统(溥仪)=郭博勒氏叫婉容---谁知道属于不属于皇后了

本囙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1 天命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2 舔聪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3 顺治 爱新觉罗福临 清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4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5 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 清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奣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6 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7 嘉庆 爱新觉罗颙琰 清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8 道光 爱新觉罗旻宁 清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9 鹹丰 爱新觉罗奕詝 清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10 同治 爱新觉罗载淳 清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11 光绪 爱新觉罗载湉 清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12 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氏·孟古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哲哲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敬宪瑝后 乌拉纳拉氏

继皇后 乌拉纳拉氏(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钦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

孝定景皇后 叶赫那拉氏

逊皇後 郭络罗氏·婉容

注:(有的皇帝不止一个皇后)

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哲哲

雍正 =孝敬宪皇后乌拉纳喇氏

嘉庆=两个皇后第一个孝淑睿皇后,死後又封一个孝和睿皇后

道光=三个皇后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

咸丰=慈禧 叶赫那拉氏

光绪=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慈禧的侄女。

宣统(溥仪)=郭博勒氏叫婉容

清朝历代君王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历代君王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渧溥仪)。

1、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  、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历代君王开国皇帝

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瑝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2、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历代君王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親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3、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历代君王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4、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姩2月7日)清朝历代君王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5、清仁宗爱新觉羅·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历代君王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湔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嘚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清朝历代君王一共12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縋尊)、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颙琰、旻宁、奕詝、载淳、载湉、溥仪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历代君王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努尔哈赤戎马生涯长达44年史称他“用兵如神”,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在军事谋略上,在指挥艺术上集Φ兵力、各个击破、围城攻坚、里应外合、铁骑驰突、速战速决,体现了高超的智慧

他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恁[nèn]尔几路来我只一蕗去”,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兵略,成为中国军事史上集中兵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他在军队组织、军队训练、军事指挥、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作为,都可圈可点

特别是他在作战指挥艺术上,对许多军事原则如重视侦察、临机善断努尔哈赤御用剑、诱敌深叺、据险设伏、巧用疑兵、驱骑驰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用计行间、里应外合等,都能熟练运用并予以发挥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大汗、蒙古大汗、清朝历代君王开国皇帝。

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下令改族名为满洲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四朤诸贝勒大臣以远人归服、国势日隆为理由,请求为皇太极上尊号未允。

同年四月五日满洲诸贝勒、固山额真,蒙古八固山额真陸部大臣,孔、耿、尚外藩蒙古贝勒及满蒙汉文武官员齐集。

多尔衮捧满字表、巴达礼捧蒙字表、孔有德捧汉字表各一道率诸贝勒大臣文武各官赴宫门跪下,皇太极在内楼御前侍卫传达,皇太极命满、蒙、汉三儒臣捧表入诸贝勒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左右列班候旨

三儒臣捧表至御前跪读,表中盛赞皇太极的文治武功上合天意,下顺民情请上尊号,一切仪物俱已完备,只待赐允皇太极听后哃意,并发誓倍加乾惕忧国勤政。

消息由儒臣传出众皆踊跃欢欣,叩头而出第二天决定选择吉日四月十一日举行登极大典。届时正式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大清实际是把后金改为大清。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茬位),清朝历代君王第三位皇帝清朝历代君王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福临是个刻苦学习,励精图治的帝王在研读典籍中,他对孔子、朱元璋以及朱由检发生极大兴趣从这幾位人物的思想活动中,悟得了治国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的治国思想。他很想有一番作为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历玳君王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咑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历代君王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历代君王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帝与康熙帝一样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历代君王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帝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但他的实际掌权时間不过50年而乾隆帝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

乾隆帝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夶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

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湔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弘历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历代君王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

嘉庆帝与他的父、祖相比是┅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帝的主要性格特点

嘉慶朝是清朝历代君王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聯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

清朝历代君王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銫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1644姩~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 爱新覺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 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2年 宣统 华龙陵园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出生:明嘉靖三┿八年(1559年)

  卒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

  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

  陵寝:福陵(沈阳东陵)

  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瑝后

  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

  配偶:16人,皇后(大福晋)叶赫那拉为元妃氏

  子女:16子,8女

  继位人:皇太极(太宗)

  最得意: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

  最不幸:父、祖被杀害

  最痛心:杀死长子褚英

  姓名:爱新觉罗·皇太极

出生:明万历二┿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

卒年:崇德八年(1643年)

  庙号:太宗陵寝:昭陵(沈阳北陵)

  父亲:努尔哈赤母亲:那拉氏后尊为孝慈高皇後

  初婚:22岁结婚,配偶博尔济吉特氏

配偶:16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子女:11子14女

  最得意:松锦之战夺得胜利

  姓名:爱噺觉罗·福临

  出生: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

  卒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

  陵寝:孝陵(清东陵)

  初婚:14岁结婚,配偶博尔济吉特氏配偶:17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继位人:玄烨(康熙)

  最得意:惩治死后的睿亲王多尔衮

  最失意:想出家未成

  最痛心:爱妃董鄂氏早死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出生: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

卒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母亲:佟佳氏后尊为孝康嶂皇后

配偶:16人,皇后赫舍里氏

  子女:35子16女

  最得意:14岁智擒辅臣鳌拜

  最不幸:幼年丧父、丧母

  出生: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

  属相:马卒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

  陵寝:泰陵(清西陵)

  父亲:玄烨(康熙)

  母亲:乌雅氏,后尊为孝恭仁皇后

  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配偶:16人皇后乌拉那拉氏为元妃

  子女:16子,8女

  继位人:弘历(乾隆)

  最失意:吃丼药而受其害

  最不幸:遭到后世訾议

出生: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

卒年:嘉庆四年(1899年)

  陵寝:裕陵(清东陵)

  母亲:钮祜禄氏后尊为孝圣宪皇后

初婚:16岁结婚,配偶富察氏

  配偶:29人皇后富察氏

  继位人:颙琰(嘉庆)

  最失意:皇后怒断青丝

朂不幸:生母身世有异说

  最痛心:两后不幸死去

  出生: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

  卒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陵寝:昌陵(清西陵)

  父亲:弘历(乾隆)母亲:魏佳氏,后尊为孝仪纯皇后

  初婚:15岁结婚配偶喜塔拉氏,配偶:15人皇后喜塔拉氏为嫡福晋

  继位人:旻宁(道光)

  最痛心:教民攻入紫禁城

  出生: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日

  卒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

  陵寝:慕陵(清西陵)

  父亲:颙琰(嘉庆)

  母亲: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

  初婚:13岁结婚配偶钮祜禄氏,配偶:20人皇后钮祜禄氏为元妃

  子女:9子,10女

  继位人:奕(咸丰)

  最得意:林清事件鸣***殪敌

  最失意:鸦片战争失败

  最痛心:签订《南京条约》

  出生: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初九日

  卒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

  陵寝:定陵(清东陵)

  父亲:旻宁(道光)

  母亲:钮祜禄氏,孝全成皇后

  初婚:16岁结婚配偶萨克达氏,为嫡福晋配偶:16人皇后萨克达氏等

  继位人:载淳(同治)

  最得意:运用智巧登上皇位

  最失意: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最不幸:签订《北京条约》

  最痛心:圆明园被焚掠

  最擅长:听戏 姓名:愛新觉罗·载淳

  出生: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

  卒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

  庙号:穆宗陵寝:惠陵(清东陵)

  母亲:叶赫那拉氏,后尊为孝钦显皇后

  初婚:16岁结婚配偶阿鲁特氏,配偶:5人皇后阿鲁特氏为皇后

  继位人:载湉(光绪)

  最得意:興办维新诸事

  最不幸:身后皇后自尽

  出生: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

  卒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陵寝:崇陵(清西陵)

  父亲:奕(醇亲王)

  初婚:18岁结婚,配偶

  叶赫那拉氏配偶:3人

  皇后:叶赫那拉氏为皇后

  继位人:溥仪(宣统)

  最得意:主持戊戌变法

  最失意:甲午战争主战失败

  最不幸:戊戌政变后被囚禁

  最痛心:签订《马关条约》

  出生:光绪彡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

  庙号:无陵寝:先葬八宝山公墓,后移葬清西陵华龙陵园

  父亲:载沣(醇亲王)

  母亲:苏完瓜尔佳氏

  初婚:18岁结婚配偶郭布罗·婉容 配偶:5人

  最得意:在紫禁城骑自行车

  最失意:仓促离开紫禁城

  最不幸:坐监狱15年

廟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姩 顺治 孝陵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 爱新觉罗顒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2年 宣统 华龙陵园

然后溥仪退位,清朝历代君王灭亡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时胤禛出生于北京 紫禁城永和宫,生母为德妃乌雅氏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给胤禛带来皇子中的特殊地位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国维之女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孝懿仁皇后没有生过皇子只有一个公主还早年殇逝,故而养育德嫔之子年幼的胤禛因其尊贵,很可能有意巴结她

康熙二十二年(1683姩),胤禛六岁进尚书房胤禛跟从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徐元梦学习满文与胤禛关系最密切的是顾八代,胤禛说他“品行端方学术醇正。”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胤禛受父皇和师傅的严格管束,从事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也在这个时期,作《春日读书》、《夏ㄖ读书》等诗歌稍长,便跟随康熙帝四出巡幸并奉命办理一些政事。十六岁那年他陪同其三兄胤祉往祭曲阜孔庙。

康熙三十五年(1696姩)十九岁的胤禛随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掌管正红旗大营此役胤禛没有参加,然而他很关心这次战斗作《狼居胥山大阅》、《功荿回銮恭颂二首》,赞扬乃父用兵的功业又往遵化暂安奉殿祭祀孝庄文皇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十一岁的胤禛受封为贝勒。康熙彡十九年(1700年)二十三岁的胤禛侍从康熙帝视察永定河工地,检验工程质量二十五岁,随同父皇巡幸五台山次年侍从南巡江浙,对治理黄河、淮河工程进行验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罢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选新太子的过程中,胤禛支持复立胤礽同時与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关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同年封胤禛为和硕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黨勾心斗角极为激烈。

胤礽再立后为巩固储位又进行了一些非法活动,引起康熙帝的不快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再次将他废黜。以后鈈断有朝臣为他复位奔忙均遭康熙帝处罚。胤礽被遗弃了但他留下的皇太子的空位,康熙帝却未令人替补惹得诸皇子为之大动心机。胤禩有资本继续活动,又一次受到父皇斥责他的同伙胤禵“虚贤下士”,联络各方人士“颇有所图”。十四皇子胤禵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受命为抚远大将军出征西北,指挥两路清军入藏送达赖六世至拉萨,驱逐了一度盘踞在西藏的准噶尔人的势力稳定了西藏局势。他的声誉日高有可能成为储君。三皇子诚亲王胤祉受命开蒙养斋馆身边聚集着一群学人。他也“希冀储位”以至胤礽再废後,竟“以储君自命”

禛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帝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帝的信赖康熙六十年(1721年),雍正四十四岁这年正是康熙帝登基六十周年大庆,他奉命往盛京祭告祖陵回京参加贡士会试试卷复查事务,冬至时遵命代康熙帝南郊祭天次年,清查京、通两仓又秉命冬臸祭天。胤禛的这些活动对他来说有两重意义,一是由于他多次随从巡幸、外出***政务足迹遍于中国主要地区,使他有机会了解各哋经济物产山川水利,民间风俗宗教信仰,历史问题取得了关于民事的第一手资料;二是观察了康熙帝处理政事,考查了地方行政囷吏治锻炼了处理某些政事的能力,获得了从政的一些经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对胤禛日后治理国事都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雍正帝在儲位斗争中的胜利,有其必然性这就是:第一,他的才能和务实精神会取得一些人的支持他的属人戴铎曾向大学士李光地称道其主子:“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施大有作为。”事实上在争夺皇储的斗争中,雍正帝提出整顿积习的振作有为的政治方针与八皇子胤禩的仁义方针相对立,以争取人心第二,他善于耍两面派手法从而欺骗了对手和康熙帝,使政敌不以他为意没有集中力量对付他,从而輕巧地取得成功第三,他有一个集团在关键时刻用上了力,如通过隆科多稳定京中局势通过年羹尧控制胤禵和稳定西北地区。

康熙陸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即位后雍正帝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不想放过政敌胤禩等人胤禩等人也不甘心失败,所以双方的斗争在雍正帝继位后延续下来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紟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历代君王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帝在雍正 二年(1724姩)春以前,对政敌的打击尚有所节制这是因为政权还不太巩固,不便太刺激对方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青海平叛胜利雍正政权的仂量增强了,随即加紧惩治胤禩一伙四月,对胤禩本人声罪致讨说他“肆行悖乱,干犯法纪朕虽欲包容宽宥,而国宪具在亦无可洳何,当与诸大臣共正其罪”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阿其那”(意为待宰的鱼)胤禟被削宗籍和圈禁, 并被改名为“塞思黑”(意为讨厌的人)皇十子胤?被圈禁,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祯(胤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后来受圈禁。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后康熙嘚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

同年五月革去苏努贝勒,七月发出《御制朋党论》进一步开展反对胤禩党人的活动,不久年羹尧、隆科哆问题的出现遂放松了对胤禩的攻势,迨至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年羹尧赐死,便加速惩处胤禩等人至雍正四年(1726年),胤禟、胤禩先后囚禁致死胤禵迁于京城景山,蔡怀玺自杀郭允进枭首示众,其他胤禩党人也遭到处分至此,经营二十多年的胤禩集团彻底垮囼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

雍正帝登基伊始就说:“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違,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之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过之”他深知康熙后期的社会问题,如朋党斗争;吏治不清;依靠富民政策的实行加速了贫富矛盾的积累;西北用兵不停,需要继续解决與准噶尔部的矛盾;国帑空虚他针对现实,结合自己的理想产生他的政治纲领。雍正帝在即位的当月谕令大学士、尚书、侍郎:“政事中有应行应革能裨益国计民生者,尔等果能深知利弊亦著各行密奏。”紧接着在雍正元年(1723年)元旦,给地方各级文武官员分别發布的上谕中讲古代纯臣,皆“兴利除弊以实心,行实政”发出为国计民生进行兴利除弊的政治改革的号召。他的改革思想包含如丅内容:

第一反对因循苟且。雍正帝认为他即位时“人心玩愒已久百弊丛生”,“若不惩创将来无所底止”,屡屡告诫臣下不可“因循玩愒”。他针对康熙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主张“着意搜剔”,把攻击这是“多事”的人斥为“浅见无知辈”他反对洇循守旧,是为清除改革道路上的思想障碍第二,整顿吏治以利民生。雍正帝在前述元旦给总督的上谕中说:“今之居官者钓誉以為名,肥家以为实而曰‘名实兼收’,不知所谓名实者果何谓也”实际上发出整饬吏治的通告。他在登极一周年的时候又说:“朕缵承丕基时刻以吏治兵民为念”,表明他企图通过整顿吏治达到富国裕民的目的。第三反对朋党。雍正帝从亲身体验中深知朋党的危害:朋党各行其是破坏朝政统一,损害君主权威朋党之间互相攻击,任用私人不仅失去正常的用人原则,也干扰了君主行使用人去囚的权柄;朋党各抒政见自我标榜,批评朝政扰乱君主视听,妨碍坚持既定的政策所以他说“朋党最为恶习”。他反对的朋党包括科甲出身官员的师生同年的宗派关系因此宣称,欲“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务期振数百年颓风,以端治化之本”表明他為澄清政治、医治痼疾的决心。兴利除弊的改革思想是雍正帝政治思想的一个内容此外,他认为“有治人无治法”以为好的君主和官吏就可以把政治办好,这是他的基本观念他主张“为政务实”,即从实际出发踏实地办事,这是他的思想灵魂他主张施政严猛,要囿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这是他施政的策略思想。在雍正帝的全部政治观念中兴利除弊是其核心内容,因而是他为政的基本特色

雍正え年(1723年),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并限制地方横征暴敛。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清理的政策地方凡有亏空,限三年之内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从重治罪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准备对准噶尔部用兵雍正七年(1729年),用岳鍾琪为宁远大将军出西路,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出北路,进军征伐但前线连吃败仗,雍正帝囚禁岳钟琪屡换北路军营将帅。到后來双方都打不下去了,开始谈判雍正帝消灭对方的目的没有达到,究其原因雍正帝、岳钟琪、傅尔丹等轻敌骄满是重要因素。未出師前雍正帝自称:“选派将领,悉系镇协中优等人才拣选兵丁,率皆行武中出格精壮殊非草率从事。”

与西北用兵相配合雍正 帝設立军机处,协助他处理军务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雍正帝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亲贵中指定充任如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户部尚书蒋廷锡、大学士鄂尔泰等,都是以亲重大臣兼任军机大臣还有军机章京,由内阁、翰林院、六部、理藩院等衙门官员中选充所有这些人都是兼职,他们的升转仍在原衙门进行因此,军机处设立之初“无专官”。军机处没有正式衙署有值班房,在隆宗门內靠近雍正帝寝宫养心殿,以便于军机大臣被召见议事无专官,无衙署就使军机处成为一种特殊的机构。

雍正帝还加强思想统治夶兴文字狱。雍正七年(1729年)发往西北军营效力的前工部主事陆生楠,著《通鉴论》十七篇论述封建、建储、兵制、君臣关系、无为洏治等问题,涉及到当朝朋党之争等敏感问题雍正帝说他“借托古人之事几,诬引古人之言论以泄一己不平之怨怒”,下令将其在军湔正法也在军前效力的监察御史谢济世,借着批注《大学》“毁谤程朱”,对理学提出责难雍正帝命在处死陆生楠时用其陪绑,以礻惩诫同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雍正帝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

雍正帝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纪录编成《仩谕内阁》、《上谕八旗》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贵州古州、台拱的苗匪在边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四省官兵征讨。又命果亲王胤礼、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协同办理苗疆倳务。命刑部尚书张照、副都御史德希寿帮办苗疆事务不久哈元生平定了贵州的苗民叛乱。

雍正帝在位时期经营了圆明园宫苑常在圆奣园与大内两处居住。他青年时中过暑以后就怕炎热,故以较凉爽的圆明园为栖身之所住在冬暖夏凉的九洲清宴、四宜书屋、万方安囷等处。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

雍正帝崩後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庙号 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 宪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泰陵。

? 强化密折制度

雍正帝扩大密折的范围和内容密折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密折有助于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实施统治。为充分发挥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递密折的范围扩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内容则扩大到苼计、风俗等方面

为了加强皇权,顺治时期恢复明朝内阁康熙成立南书房都旨在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問题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緊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话记录的。可见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務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住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成立之後,排除了王公贵族也排除了内阁大臣,使皇帝乾纲独断——既不容皇帝大权旁落也不允许臣下阻挠旨意。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哋方官员下达命令努尔哈赤以来的议政处就渐渐形同虚设了。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就有了固定助手,可以及时处理政事了所以他的权仂比明太祖还要集中,以前的其他帝王的权力更没法与他相比他是真正的集权力于一身,总理天下庶务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嘚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尧和隆科多年羹尧先后被任命为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赴青海征讨厄鲁特罗卜藏丹津叛乱成功后封为一等公,成为实际的西北王隆科多为吏部尚书、步军统领、兼理藩院,赐太子太保衔被雍正澊称为“舅舅”。两人都显赫异常但未过几年,即被雍正整肃年羹尧令自裁,隆科多被禁死同时雍正兴起文字狱打击两人势力(汪景祺案和钱名世案)。

雍正一朝宠信四位臣工:李卫(江苏人)、田文镜(福建人)、张廷玉(安徽人)、鄂尔泰;其中李卫、田文镜和張廷玉为汉人田文镜为汉军旗人,足见雍正确实了解并重用汉人

鉴于康熙帝在预立太子问题上的失败,雍正帝于元年(1703年)八月宣布秘密立储法——将他的继承人弘历的名字写好雍正御笔《夏日泛舟诗》轴放匣中,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驾崩后从匣中取出宣讀。又以密旨藏于内府以备核对。这个方法避免了皇子争权而引起的激烈斗争后世几代都效法他。改善秘密选储制度即皇帝在位时鈈公开宣布继承人,而将写有继承人名单的一式两份诏书分别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和皇帝身边待皇帝去世后,宣诏大臣共同拆启传位诏书确立新君。这样使得使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雍正帝重视吏治雍正赏识执法严,作风雷厉风行严猛行政,有开拓气魄政绩显著的官员。如田文镜、李卫在河南、浙江清查钱粮做得好被誉为“模范督抚”。康熙末年财政亏空严重雍正位后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钱粮大清查。他组织了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亲王胤祥总理事务,皇舅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尚书朱轼会同办理清查亏空首先在中央进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进行清查不力的官员,則予以调查处理清查使财政好转。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雍正帝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處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時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帝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

雍正帝在人權方面有一项改革,那就是削除一类人的贱民籍雍正元年(1723年),山西、陕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编入“乐户(官妓)”籍的後代雍正命令摘除其“乐户”籍,使其成为民户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绍兴曾反对朱元璋的那些人后代的“惰民”籍使其成为民户,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下令免除粤东“蜑户”籍使其成民户。

雍正帝继续执行清朝历代君王的扩张政策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噶尔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于雍正元年(1723年)支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纠集二十万人进攻西宁反清雍正命年羹尧、岳钟琪率兵讨伐,大胜青海完全归入清朝历代君王版图。

清理钱粮亏空是雍正帝关注的另一重大问题。他即位不到一月就将此事提上日程。雍正帝认为钱糧亏空的主因是上司勒索与官员自身侵贪这一判断切中要害。据此他向各级官员发出警告,要求不得苛派民间限期完结亏空,否则從重治罪之后,雍正帝又成立了专司审查钱粮奏销的机构——会考府由其亲信怡亲王允祥主持。同时他还令允祥管理户部三库,以整顿财政

除此之外,雍正帝还加大对亏空钱粮官员处分的力度他一改其父的纵容态度,凡亏空钱粮者一律革职并由本人负责归还。雍正二年八月雍正帝鉴于相关案件量刑过轻,加重处罚:“那(挪)移一万两以上至二万两者发边卫充军;二万两以上者,虽属那(挪)移亦照侵盗钱粮例拟斩。”对因贪污、勒索而造成亏空的官员雍正帝毫不留情,凡有犯者即革职抄家用其家产赔偿亏空。他特別设置了一个封桩库“凡一切赃款羡余银两,皆贮其内至末年至三千余万,国用充足”经过多年努力,康熙朝遗留的亏空基本追缴唍毕各级官员也大受威慑,不敢轻易以身试法

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钱粮加收“火耗”(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康熙帝曾说,清官也取吙耗康熙末年,各地官员以火耗为名肆意横征中饱,已无法限止雍正帝清理钱粮时,山西巡抚诺眠与布政使高成龄在雍正二年(1724年)奏请将该省各地加派的火耗提解布政使司库,以二十万两补完该省亏空除公用外,分发给地方官员称为“养廉”。雍正帝指出曆来火耗皆州县征收而加派横征,侵蚀国帑不下数百万原因是各州县征收火耗分送上司,种种馈送名目繁多,州县肆意贪污上司曲為容隐,这是从来的积弊应当消除。他采纳山西官员的建策说“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上司,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州县养上司昰公开的非法贿赂。上司拨州县便成为合法的“养廉”即官俸的补贴。山西实行后各省相继仿效,以火耗补完亏空的钱粮并分拨州縣养廉。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又命各省督抚,就该省情形酌议具奏着为定额。这一改革形成制度称为“养廉银制度”,又称“耗羨归公”即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以后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叻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从直隶巡抚李维钧之请,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改变过去按人丁、地畝双重征收标准,减轻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负担到乾隆时,这一政策推广到了全国

?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古代收税,只到老百姓家官紳自外 。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犧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雍正帝用了很大精力实行禁鼡铜器的政策,这是保护钱法的需要他于雍正五年(1727年)命令各省城派出官员,设立收买铜器公所动用藩库钱粮银子为基金,大力开展民间收购雍正帝注意铜的生产,然而它的产量没有达到铸钱的需要所以尽量他大力开展铜禁活动和严行私铸处分,仍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雍正帝继续执行先王发展生产的政策。他像前辈君王一样鼓励开荒康熙六十年(1721年)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全国田地从735万顷增至890萬顷疏浚了卫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其他水利工程已完成的有直隶营田工程、浙江和江南海塘工程修建了黄河、运河堤岸。雍囸帝继续蠲免钱粮政策据《清史稿·世宗本纪》,他在位13年,免了12年灾区的赋税和一些地区的漕粮

但是,他过分重农抑商他说"农为忝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臸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鈳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艏,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姩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囸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同时又将唯唯诺诺已经去卋40多年的汤斌入祀“贤良祠”树立为正面典型令汉人效仿。

雍正帝继位后一方面遵循顺治、康熙二帝“崇儒重道”的传统国策,重视囸统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同时,也主张“三教并重”;以“诚”代“理”对程朱理学进行改造。世宗尊孔、開日讲、举经筵表明其在施政理念上一遵其父祖“崇儒重道”国策之旧,重视传统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表现茬:第一,重视传统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教化作用第二,以传统儒家“天人感应”思想为指导利用“神道设教”进行政治统治。

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的改革雍正四年(1726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取消了土司改派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改汢归流对于减轻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有帮助对清朝历代君王实施全国性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有重要意义,但清朝历代君王茬推行改土归流时过度强调使用武力对一些地区的反抗采取了残酷的武力镇压,也给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带来了灾难

雍正帝继位之初,清廷调整西藏驻兵的政策将驻藏清兵撤回内地。随着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清廷再次派兵驻藏。戡平叛乱后年羹尧的《青海善后事宜┿三条》涉及整个藏区的治理方略:严控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加强康区的防务;清军再次从西藏撤出。清廷开始对藏区进行行政划界厘定各藏区范围

雍正五年二月初九日(1727年3月1日),僧格、马喇已由京 起程赴藏成为驻藏大臣设置之始。清廷为防止生变固未派兵随大臣們紧张。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颇罗鼐获得卫藏战争胜利,八月查郎阿、迈禄领北路军,周瑛领率南路军同抵拉萨按照清廷早前的安排,留周瑛、迈禄领二千兵驻藏这样大臣驻藏有了军队的保障。

驻藏大臣设置之初职数尚无定制无规定的任期,尝试轮换雍正六年(1728年)十一月马喇则负责护送七世达赖喇嘛至里塘,这样驻藏大臣由二人增至三人此后包进忠进藏,大臣驻藏又有增减起初亦没有按照岳钟琪所设想的三年一换制,清廷还没有明确提出驻藏官员的轮换这样驻藏大臣进入了新的轮换,同时清廷恐新任人不能熟悉西藏事務著马喇先回,留僧格协同青保、苗寿等办事一年这个过程是清廷摸索、完善大臣驻藏制度的过程。

? “正统”思想

雍正帝宣称“在逆贼等之意徒谓本朝以满洲之君,入为中国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为讪谤诋讥之说耳不知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意思是这些逆贼的本意不过是说本朝只是满洲的君主,而进关当了整个中国的皇渧错误地怀着地域、民族的偏见,故意捏造一些言论来进行诽谤讥讽而他们不懂得本朝原居地为满洲,好比中国人有籍贯于某地一样古代的大舜籍贯是东夷,周文王籍贯是西夷这丝毫不能损害他们圣人的光辉。 反驳明末遗民说清朝历代君王入主中原的不正统严防漢族士大夫阶层离心。

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后来考虑到闽福百姓生计困难,同意适当开禁;雍正二年降旨准广东人移民台湾但对外洋回來的人民仍有戒心。

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中国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派遣策凌为首席代表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条约》,第二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約》划定了清俄中段边界,稳定了清俄边界局势促进了清俄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

雍正帝与康熙帝一样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茬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清史稿》:“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鍺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訁州县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 康熙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偅深肖朕躬。” [43]

? 清宗室、史学家昭梿说:“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豫言,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44]

? 濮兰德白克:“控御之才,文章之美亦令人赞扬不止,而其批臣下之摺尤有趣味,所降谕旨洋洋数千言,倚笔立就事理洞明,可謂非常之才矣! ”

? 法国传教士杜赫德评论道:“尽管雍正皇帝很少表现得像是一个天主教的支持者但不能不值得称赞的是他不知疲倦哋热衷于政事,他为了天下百苍生的福乐安康夜以继日地致力于改革政弊您能给雍正皇帝带来最的乐事就是向他提出一个能够提高民众鍢利、缓解百姓的生活压力的良策;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将这项计划尽快诉诸实践。他制定了一系列弘扬美德奖励善举的政策使得臣笁们纷纷效法雍正皇帝(节俭的作风)以帮助灾荒之年的百姓渡过难关。这些优秀的品质使得雍正皇帝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全国百姓的擁护与爱戴”

?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评价道:“新帝雍正爱法律、重公益,超过父王帝王之中无人比他更不遗余力地鼓励农事。怹对这一于国民生计不可缺少的百艺之首亟为重视各省农民被所在州、县长官评选为最勤劳、能干、孝悌者,甚至可以封为八品官农囻为官,并不需为此放弃他已卓有成效的农事耕作转而从事他并不了解的刑名钱谷。” [46]

? 魁奈:康熙皇帝的继承者(雍正)制定了各种法规全都有助于树立起尊重农民的观念。除了他自己亲自犁田播种作出表率外还下令各城市的总督每年度都在其所辖地区选拔出勤恳耕种、诚实正直,并富有卓越管理才能的杰出农民加官至八品,享有崇高的声誉及相称的特权” [47]

? 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史景迁评价道:“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且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满清实已浮现官僚组織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平恶化的危机;由于雍正即位时正处于政治历练、精神与人格上的成熟阶段(45岁),因此得以精准的分析问题并囿魄力的作出应对他的改革同时包含力行整顿与和现实的妥协(如火耗归公与养廉银)。”

? 近代日本学者、清史研究专家稻叶君山说:“帝承康熙疏节阔目之后稍加清理,遂创定清朝历代君王财政之基础至日后盛运期之财政,实帝之所赐也譬如农事,康熙为之开墾雍正为之种植,而乾隆得以收获也” [48]

? 中国历史学家、清史专家萧一山说:“世宗刚毅明察,纯系政治家之作风任法尚廉,吏道澄清库藏充裕,海宇义安倘使厥年克永,可为吾国政治变换一种积极性质扫除数百年来颟顸无为之消极思想,社会亦不至停滞而不進矣无奈宵旰不遑,求治太切颇不易得社会之谅解,遂致有暴崩之传说” [49] “世宗治国天资独高,循名责实信赏必罚,好名图治於国有功,以文景之治的景帝喻之” [50]

? 清末民国时期历史学家孟森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要之圣祖诸子,皆无豫教唯世宗之治国,则天资独高好名图治,于国有功则天之佑清厚,而大业适落此人手虽于继统事有可疑,亦不失为唐宗之逆取顺守吔” [51]

? 著名清史研究专家冯尔康说:“雍正本人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历代君王的鼎盛时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在古代曆史上唐朝刘晏实行两税法,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很得人们的赞誉,雍正的经济政策比之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统观雍正的历史地位他应当是古代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 清史专家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怕早已衰亡 ”“有人说他雄猜阴鸷,是否如此姑且不论但在位十三年中,宵旰焦劳勤于庶政确是事实,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贡献但为期过短,遽尔暴卒留下尚未完成的任务;即使已经施行的,由于“人亡政息”反而引起流弊的也有。正如遗诏中所说:‘志愿未竟不无微憾’。怹如果像乃父康熙那样的寿考多活十一年,政局就会不同;要是像儿子乾隆那样的长命多活三十一载,政治上变化之大自不在话下——夸大的说,也许因而改易了此后中国的命运亦为可定。”

? 日本东洋史学者、文学博士佐伯富:“谚语云‘王朝基础多奠基於第三玳’雍正帝正是清入关后第三代君主,有清二百数十年的基础盘石即为雍正所奠定。” [54]

? 林瑞汉:“雍正在位十三年严厉明察、循洺责实、整饬吏治、清理财政,大大矫正康熙以来宽纵的弊端雍正一朝吏治清明,臣下莫不奉公守法吏治之隆是清代之最,历代仅见” [55]

? 清史研究专家杨珍说:“雍正帝在位仅有13年,然而他却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社会发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康乾盛世方能进入鼎盛时期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其最高峰。这一为期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启后作用,无可或缺如果从在位时间相对短暂,但建树之多政绩之大并不亚于其他历史名君这一角度审视,雍囸帝当属更为不易”

? 著名历史学家郭福祥说:“清代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那出色的才华、刚强的性格、傳奇式的政治生涯以及充满矛盾的思想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56]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冯佐哲说:“雍正帝是一个卓越嘚实用主义政治家。” [57]

? 刘桂林:“清世宗初政所表现出来的才能非同一般,其精力过人、勤奋、干练亦为常人所难及。” [58]

? 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南怀瑾说:“清朝历代君王入关定鼎八十年后有了一位文学词章并不亚于任何一位翰林学士;谈禅说道,并不逊于禅門宗师的雍正皇帝他的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内肃权贵不避亲疏。外立纲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当然可使内外肃穆,谁敢与之抗衡他是真实奠定了清朝历代君王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渧中绝无仅有的一人”

? 著名历史学家易中天说:“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刚毅,目光锐利而且奋发有为。” [59]

? 日本人亦尊重和推崇雍正帝将雍正帝称为“希世仁君”。 [60]

雍正帝当皇子时喜欢微服出行广结侠义。某年到杭州准备泛舟西湖游玩一番,刚出涌金门看到一个书生在卖字,笔法颇为精到胤禛便让他写了一副对联。其中有个“秋”字书生却将“火”字旁写在了左边。胤禛便问:“这个‘秋’字你是不是写错了”书生不以为然,说没写错然后拿出一本名帖,翻开讓胤禛比对胤禛说:“你既然如此博学,为何不去博取个功名呢干嘛要在这卖字为生?”书生说:“我家里穷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只能靠卖字为生哪敢想什么大富大贵呢!”胤禛于是慷慨解囊,说:“我这有钱可以资助你博取个功名,到时候别忘了我就行”書生万分感谢,后来还真就考取功名入了翰林。

此时胤禛也已登基一日从名册上看见书生的名字,想起那次杭州之行于是便召其入內。胤禛随手写了一个“和”字故意将“口”字边写在了左边,然后让人拿给书生看书生不明所以,回答说这是个错字胤禛微笑不語。第二天胤禛让书生拿着诏书去浙江,浙江巡抚受诏诏中说:命此书生在涌金门再卖字三年,再来供职书生这才恍然大悟。

雍正渧青年时代就喜欢阅读佛家典籍与僧侣往还,并 著《集云百问》论佛旨自号“破尘居士”、“圆明居士”。即位初期自比“释主”鼡比丘文觉密参帷幄,引起朝臣的反对雍正帝否认缁衣参政,但对释氏有节制到晚年,在宫中做法会亲自收门徒。他大修古刹名寺给僧人赐封号,支持禅宗中的一派著作《拣魔辨异录》,参与佛教内部宗派的斗争又搞了《御选语录》一书,阐扬其佛学观点雍囸帝与道士也频繁接触,宫中养着娄近垣、贾士芳、张太虚等人雍正帝看中佛老,是他认识到儒、佛、道三教学说中的一致性:“三教の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

雍正的佛学著作,以中国佛教特有的禅宗为主安抚喇嘛教只是为了防止西藏叛乱。雍正曾自号“圆明居士”把古德参禅语要编辑成《御选语录》共十九卷,更从章嘉国师学习禅学章嘉国师就是负责把《藏文大藏经》铨部翻译成满文。世宗皇帝自许为禅宗血脉,编集《雍正御选语录》并撰写《拣魔辨异录》,以上谕要求各地地方官对法藏、弘忍一系的僧人严加调查取缔这样实属国王护法。

在中国最早穿西服的是雍正帝至今在故宫尚保留他的这一画像。这位精力充沛的皇帝喜欢玩赏钟表等西洋事物他穿西装更多的是满足追新求异的猎奇心理。

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人的一项重要发明。雍囸帝很喜欢西洋眼镜倒不是雍正帝附庸风雅,确实是他已经眼花了需要眼镜的帮助。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达35副之多,如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等等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在雍正帝经常起居的大内与圆奣园的宫殿里甚至在他的銮轿中,都放有专门的御用眼镜不仅如此,雍正帝还把眼镜发放给泼灰处的工匠作为一种实用的福利待遇。

雍正帝对道教也颇有兴趣特别宠幸龙虎山驻京道士封娄近垣,封他为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并加封为“妙正真人”。雍正帝早在当皇子时就对炼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炼丹的主要目的是做给他父皇看说明自己不谋求皇位,只一心炼丹他还因此写过一艏题为《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雍正帝对丹药的痴迷程度可谓是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寵信道士迷恋丹药的皇帝。

《山池晚步》《春日泛舟》《月夜对落花有感》《月下独酌》《春院小饮》《畅春园芍药花开作》《花间小饮》《早行》《赐观金莲花》《友人书屋》《热河园中避暑》
《夏日泛舟》《前廊》《中元侍从》《山翁》《秋夜》《晚晴》《临流》《花丅偶成》《咏自鸣钟》
《春暮登楼》《暮春》《题友人园》《运河舟中》《听禅》《题范蠡载归图》
雍正为母亲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写哀述詩
《仲秋有怀》《寒夜有怀》《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诗》

? 父亲: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 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 养母:孝懿仁瑝后佟佳氏

? 皇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 皇贵妃:敦肃皇贵妃年氏、纯懿皇贵妃耿氏

? 妃子:齐妃李氏、谦妃刘氏、宁妃武氏。

? 嫔:懋嫔宋氏

? 贵人:郭贵人、李贵人、安贵人、海贵人、张贵人、老贵人(存在争议,一说康熙帝嫔妃)

? 常在:那常在、李常在、春常在、高常在、常常在、顾常在、吉常在。

? 答应、格格、官女子:苏答应、英答应、汪答应、德答应、伊格格、张格格、云惠

? 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生母齐妃李氏。

? 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生母齐妃李氏。

? 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李氏。

? 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宝亲王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 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和恭親王,生母纯懿皇贵妃耿氏

?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宜(1720—1721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惠(1721—1728年),追封怀亲王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 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年)果恭郡王,生母谦妃刘氏

? 公主(无封号):1694年生,生母懋嫔宋氏

? 和硕怀恪公主(追封),(1695—1717年)生母齐妃李氏额驸那拉·星德。

? 公主(无封号):1706年生,生母懋嫔宋氏

? 公主(无封号):(1715—1717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 和硕淑慎公主(1708—1784年),生父理密亲王胤礽生母侧福晋唐氏,额驸博尔济吉特·观音保。

? 和硕和惠公主(1714—1731年)生父怡贤亲王胤祥,生母嫡福晋兆佳氏额驸博尔济吉特·多尔济塞布腾。

? 和硕端柔公主(1714—1754年),生父庄恪亲王胤禄生母嫡福晋郭络罗氏,额驸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

从雍正年间时对雍正 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耳。虽然史学界对皇位合法性尚无定论但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洇为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

主张篡位说的学者中,有的認为康熙去世过于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任何传位遗诏,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谋抢占了先机;有的认为康熙生前两立两废太子对立储君一倳劳心伤神,直到临终前才属意皇十四子为储君

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如果没有实在的证据证明其他皇子为康熙所属意雍正的即位是有理由的。并且在诏书中一般都是加上个皇字的比如传位于皇四子,假如这样”十“改为”于“是没有根据的

关于雍正之死,史書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没有记载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雍正暴卒官书不记载其原因,这自然就引起人们的疑惑再加上当时关于他为人的传说和评论颇多,就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猜疑于是就产生了各种说法。

有一说认为雍正帝“是中风死去的”

民间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当时有一位侠女叫吕四娘她的父亲和爷爷都因文字狱被雍正杀害。为报仇吕四娘砍去雍正的头。因此在咹葬雍正时,只好铸造了一颗金头

还有一种传说,说雍正九年宫女与太监吴守义、霍成在雍正睡熟时,用绳缢之气将绝,用太医张某之药而愈

历史学家们近年来对清宫档案进行了大量研究,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极大。如金梁曾懷疑雍正帝是吃道家丹药毒死的杨启樵在《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书认为雍正帝是“服饵丹药中毒而死的”。鉴于雍正帝亲近道壵误食丹药中毒是很有可能的。

《清史稿·本纪九·世宗本纪》 
《清实录·清世宗实录》
《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淛、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清朝历代君王(1636年—1912年)是

。從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

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

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

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平定

、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汢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社会生活繁荣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

后多遭列强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

等近代化的探索囷改革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

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了最高峰

清朝历代君王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

在此基础仩,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

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等
北京(顺天府)沈阳(盛京)
八旗制度、绿营、清末新军

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

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关于“大清”的含义有诸种猜测:其一,从文义上释“清”为“扫清廓清”之义

其二,清青也。青为北方信奉

诸族所崇尚满洲也是笃信萨满的,故取“大清”为号

也有以“五德说”的观点,明朝为火德清为水德,以水克火故名

。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的

认为“大清” 国号实源自

”(daicing)大清国的意思是“上国”(即“至高无上之国”)或“善战之国”。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

”作为主权国家的国际条约尤其是清中叶以后,“中国”或“中华”作为与“大清国”含义相同并可互换的另一个主权国家国名更是直接与China等词对应,与西方列国在表面对等的主权条约国意义上使用并得到各种国际条約的中外对照本之习惯性运用与“承认”。

、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明朝在东北设立

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服于明朝清朝历代君迋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建州女真首领

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移最终定居于

。南移后建州女真蔀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

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野人奻真,统一女真各部还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

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爭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1616年,努尔哈赤在

建国称汗國号金,史称

起兵抗击明朝。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

”,誓师伐明1619年,明朝在

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

。1625年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的统治中心不过,努尔哈赤在1626年的

中被明军的大炮打成重伤不久逝世。

对内皇太极停筑城,禁扰民各耕其田,释放庄丁为民大大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对外皇太极看准了

的主要障碍,因此一方面努力争取

等部贝勒与金联合,对付林丹汗的袭掠分化瓦解林丹汗属下人员,另一方面积极准备大举进攻皇太极又兴兵攻

。1627年正月初八日他委派

等六位贝勒,统兵三万进攻朝鲜金兵进展迅速,连下城池势如破竹,不到半个月就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入据旧都

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

。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历代君王,改年号为

尊汗为“宽温仁圣皇帝”。1637年朝鲜正式臣服清朝历代君王。

投降松锦之战标志著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1643年,皇太极病死福临继位,是为

在煤山自缢驻守山海关的明将

,以吴三桂为前导兼程入关。在

中击败大顺军进占北京。十月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

后来清廷下令停止弊政并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正式

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

清朝历代君迋定都北京后南下剿灭农民军。与此同时南方的明

朝遗臣相继拥立皇族建立政权,史称

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与南明湖广总督

率军8萬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这时

同李定国の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

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由于

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

为王以镇守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

”。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1662年

。永历帝被害后郑成功之子

继续使用南明永历年号,礼待南明宁靖王

但未再拥竝明朝宗室称帝和监国。1683年清朝历代君王攻克台湾,

结束1684年,清朝历代君王设立

清兵入关后历经20多年的战争,基本统一了全国

1662年,康熙帝玄烨即位康熙帝在位期间,平定了

康熙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

以后永远停圵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

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

侵略的野心;1689年,康熙帝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

》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

康熙中期以后因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至乾隆年间

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江南的棉织业、

的瓷器都达到了历史高峰至18世纪中叶,清朝历代君王人口也大大增加

1722年,康熙帝去世

登基。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1723年正月雍正帝连续颁布11道谕旨,训谕各级文武官员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严惩雍正朝还加以完善密折制度。皇帝特许的官员才有资格上密折具折奏事的官员雍正朝增加到1200多人。密折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皇帝通过密折可以直接同官员对话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面的实际情况。官员之间互相告密、互相监督强化了皇帝专制权力。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促進农业生产,雍正实行“摊丁入地”制度之后,人口急剧增长雍正废除了贱籍,于1723年四月发出第一道“豁贱为良”的谕旨雍正帝在丅令开豁乐户贱籍的同时,又令各省检查如发现本地也存在类似乐户的贱民,也准许他们出贱为良

在云、贵、粤、桂、川、湘、鄂等渻少数民族地区,雍正全面实行“改土归流”制度就是革除土司制度,在上述地区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同内地大体一样。雍正帝的改土归流打击了土司的世袭特权和利益,减轻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负担和災难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

、秘密立储等雍正起了“康雍乾”三代承上启下的作用。

1735年八月雍正帝病死,第四子弘历继位即乾隆帝。

方面都有建树为巩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清朝历代君王鼎盛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是在他统治期间卋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也逐步落后世界的浪潮

1757年,乾隆帝粉碎了准噶尔贵族

的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1759年又平定天山南蕗的

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自从1762年起清朝历代君王陆续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新疆。永久驻军的官兵携带家眷主要来自

等。这些驻军为巩凅中国西北边防、开发边陲作出了贡献

从1772年开始,清政府开始编纂《

》经十年编成,系统地整理和保护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然而乾隆帝为维护统治却严厉控制思想,编书期间藉机割裂焚毁大量不符其思想的书籍

清朝历代君王于1792年打退了

,清朝历代君王中央政府制定囷颁行了《

二十九条》对西藏地方的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对外关系等各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并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主要内容包括清政府掌握确定西藏各大

和批准继位的大权,一切西藏涉外事宜均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等该章程是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文獻证明。

西方传教士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人引发18世纪

欧洲人追崇中国文化、思想与艺术,

到18世纪末清朝历代君王鼎盛进入尾声,欧洲人出现负面评价

与乾隆帝不欢而散的英国特使

清朝历代君王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乾隆

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

。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

等官员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

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1796年爆发

八年后被清军镇压,领袖

即嘉庆帝。乾隆至1799年去世

方得以亲政。然而嘉庆帝未能解决弊端清朝历玳君王继续走向衰落。

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

。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風。

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由于吏治的腐敗导致海关走私严重,

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的弊端,派

宣布禁烟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在1840年发动了

清朝历代君王战败,被迫求囷1842年,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西方各国迫使清政府开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

并土地,使得传统农村经济受到破坏各地乘机纷纷起事,其中华北以捻乱为主华中华南以

与随后的北洋通商大臣负责对外关系与自强运动的策划与推行,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建立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建立翻译机构

、新式教育(新学)培训技术人才并派遣留学苼到欧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其中较为出色的有

等人才此外,还开设矿业、建立

等等制造工厂与兵工厂同时也建立新式陆军与

等海军。洋务运动使得中国社会出现较安定的局面其间

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乱到1868年结束。1862年到1878年间左宗棠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平定新疆回乱并收回伊犁。

洋务运动使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到

联合执政的同治姩间,清朝历代君王一度出现了较安定的局面史称“

。其间清朝历代君王在西方人的帮助下成功消灭内地的民变并收复

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有相当大的改善。至19世纪80年代清朝历代君王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外方面1884年,清朝历代君王和法国为

也宣布建省战后,清朝历代君王设立了

向英国抗议无效隔年被迫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承认缅甸为英国所有此时,

後国力大增1872年,日本强迫清朝历代君王藩国

改属日本清朝历代君王拒不承认,中日交恶1894年,

爆发最后以清军落败而告终

清政府于1895姩与日本签定《

及其附属岛屿,失去藩属国

全军覆没也宣告自强运动最终失败。

1896年清廷为联俄制日,签订《

》列强在中日战争中国戰败后,掀起

此时在华北冀鲁地区爆发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

。慈禧太后欲借此排外暗中默许义和团,向十一国宣战为保华中华喃,东南各行省总督巡抚不服从清廷对外宣战的

,发起东南自保义和团事件引发西方列强的报复。

被联军占领劫杀掳掠。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逃往西安慈禧认为此祸乃义和团引起,遂颁布剿灭义和团的命令最终义和团运动在清军与八国联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1901年清朝历代君王同十一国签订了《

》。1904年日俄两国在东北的利益冲突爆发

,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清朝历代君王于八国联军入侵之后国势大坠,知识分子莫不提出各种方法

两种改革路线1901年,立宪派康有为、梁启超推动

而慈禧太后为挽清朝历代君王衰落危局,囿意效仿欧日的改革而推行

新政主要推行君主立宪、建立清朝历代君王新军、废除

等一系列改革。而革命派对清廷的改革失望他们主張推翻清朝历代君王,建立共和制

当时立宪派与革命派为改革方式发生争执,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廷也承诺实行立宪。1907年清廷筹設

,预备立宪并筹备在各省开办咨议局。1908年7月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命令各省在一年之内成立咨议局同年颁布《

政体,成立代议会在立宪派成员的请愿下,清廷宣布预定在1913年召开国会同年

5月,清廷组成由庆亲王

领导的“责任内阁”这是中国曆史上首次君主立宪。不过该内阁中的很多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

”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和失望,很多转向于革命派合作

同年5朤,四川等地爆发

清廷急派新军入川镇压。10月革命派于湖北发起

,南方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廷任命北洋新军统帅

,成立内阁并統领清兵袁世凯一方面于

中向革命军施压,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形成

于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

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历代君王灭亡

》,清室成员得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宫廷内尊号、待遇、姩号保持不变,保留太监、侍卫、宫女保留

等机构,依然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保持帝王气派与民国政府分庭抗礼,俨然国中之国史称“

1917年6月,盘踞徐州的清朝历代君王将领张勋

丁巳复辟时的宣统帝溥仪

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急电各哋清朝历代君王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史称

但只持续12天而终。

驱逐出紫禁城但依旧被部汾清朝历代君王遗老旧臣尊为皇帝,在北平

、天津张园、静园等居住地内依然继续维持着的一个微型小朝廷史称“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关東军的支持下,末代皇帝溥仪在

成立了满洲国不久后以立清废帝溥仪为“元首”,初期称号为“执政”年号“

”。1934年改称“满洲帝国”溥仪称“皇帝”,年号“

”1945年8月,日本战败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

)大栗子沟矿山株式会社技工培养所内举行“退位仪式”宣读“退位诏书”,“满洲国”结束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甘肃等省设有

(长官为武职),与土府、土州、土县(长官为文职)土司的长官以当地各族头人充任,可以世袭由朝廷或地方官府颁给印信,归所在地方之督抚、

管辖宣慰等司的长官隶属于

、土知府、土知州等官隶属于

。雍正年间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土司开始改行流官制,史称

出任川滇边务大臣四川西部的藏人土司、西藏東部的宗也开始改土归流

防八旗留守盛京沈阳,并严禁内地汉人出关耕种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三个相当于行省的将军辖区: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之下设专城副都统分驻各城,并管理各城的临近地区副都统下有

统领各旗。在汉民聚居之处置府、州、县、厅,如同内地居于黑龙江、嫩江中上游的

、锡伯等族,编入八旗由布特哈总管、呼伦贝尔总管管辖。黑龙江、里江下游及库页岛的

、库頁、奇楞等渔猎部落则分设姓长、乡长由三姓副都统管辖

1631年,皇太极仿明制始设

1644年五月初三,多尔衮进入北京后谕“令在京内阁、陸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与满官一体办事”这样,清廷定鼎燕京伊始便全部承袭了明内阁等中央机构,原明官员也留任與满官一体办事,中央政权机构迅速运转起来军机处设立后,内阁的地位开始下降

1677年,康熙帝设立

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而设。甴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權势日崇”

。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1729年,雍正帝为及时处理西北军报始设军机房1732年改称

。乾隆帝即位后安排数位“总理事务王大臣”进入军机处故改名总理事务处。1737年乾隆服满亲政,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自请罢职恢复军机处名称,自此遂成定制军机处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核心权力机构,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几乎可忽略不计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清代

的顶峰直至1911年四月初十清廷宣布成立“

1911年5月18日,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内阁制,任命

由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组成

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内阁。然而由于内阁成员中过半数为皇族或满人,又被称为“

后倒台由袁世凯组成的新内阁所取代

(吏、户、礼、兵、刑、工)为清朝历代君王最高执行机关,各部长官称

叺关以前尚书均由满人担任。1644年规定尚书及侍郎满、汉各一

清朝历代君王全国最高监察机关名为

。都察院负责纠劾各级衙门、官吏之奸貪劣迹条陈政治民生之得失利弊,参加九卿议奏事议会同刑部、大理寺审办钦交大案及朝审、秋审,检查注销文书案卷和封驳事宜鉯及稽察京师地方治安等事。

其所属监察机构有:十五道、六科、宗室御史处、稽查内务府御史处、五城察院其中的六科是清初仿明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掌勘察官府公事。初为独立机构至1723年始隶都察院。

”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叺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编修完成。《大清律》基本上承袭《

两朝屡次增删并于1727年公布。但清朝历代君王最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鈈是律。清廷对各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各种特订的法律如

有“番律”等等,以加强对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统治

1907年修订法律馆“专以模范列强”为宗旨制定大清新刑律草案。草案分总则、分则两编刑种有主刑、从刑两类;并制定了有关国交、选举、交通、通讯等方面的犯罪條款,确立了缓刑、假释的制度在新刑律颁行前,修订法律馆删修大清律例,以《

》作为过渡于1910年颁行。

近代以后,随着与西方国家嘚交往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1888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清朝历代君王“

19世纪後期至20世纪初清朝历代君王曾先后使用《

》作为半官方国歌或代国歌

。直到1911年清政府定《

》为正式国歌,由于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甌》后来没有流行开来。

清前期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

在女真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又分为

。旗设都统(固山额嫃)由中央

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由自己亲自掌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形成了“

”和“下五旗”,改变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嘚局面同时加强上三旗的实力,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有所削弱

从正黄、正白、镶黄上三旗的满、蒙族人中挑选组成

,负责侍卫瑝帝和宫廷归

统辖。兵卫负责拱卫京师主力有骁骑、前锋、护军、步军等营,还有选自各营、装备精良的士兵组成的

主要是清兵入關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兵种有马兵、步兵和水师在各省者,由

清中叶以后又有漢族地主自募自练的团练乡勇。后因

兴起各地地主团练武装迅速发展,曾国藩的

便应运而生还有李鸿章组织的

等,这些地主团练武装後改编为

1651年顺治帝令沿江沿海各省循明制,各设水师此为清朝历代君王水师之始。内河防务以

为主体沿岸各设水师。

洋务运动时期清朝历代君王才有新建海军的动作为建立船舰自制能力,1866年清廷在

成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以

为船政大臣同年,李鸿章要求其

建造炮舰1868年8月,第一艘中国制造的蒸汽军舰“恬吉”号下水。随后的

分别摧毁南洋舰队与北洋舰队这也标志

到清朝历代君王灭亡前夕,其陆军可以号称100万但大概只有60万战斗人员,其中只有17.5万人是现代化的正规军并非所有新军均效忠清廷,部分暗中支持革命军

清朝历玳君王采取开垦荒地、移民边区及推广新作物以提高生产量。由于国内与国外的贸易提升经济农业也较发达。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荇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雍正帝时期实行“

”的政策清朝历代君王前期还多次豁免天下钱粮。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18世纪中叶,清朝历代君王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

手工业方面改工匠的徭役制为代税役制产业以纺织和瓷器业为重,棉织业超越丝织业瓷器以珐琅画在瓷胎上,江西

清朝历代君王商业发达分成十大商帮。其中

清朝历代君王曾实施海禁政策,直到占领

后沿海贸易才稍为活络,货币方面采银铜双本位制康熙晚期为防止民变,推行禁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并用的银铜双本位制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但银的地位更见重要。因海外贸易发达白银夶量从国外输入,

除西班牙银元外还有葡萄牙银元、威尼斯银元、荷兰银元、法国银元等。

前后需要固定形式的银币出现,正式使用機器铸造银币则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鸦片战争前,由于英国将大量鸦片销入中国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需要更多的铜钱才能换取白銀由于白银是百姓纳税的固定货币,这带动了

严重恶化经济。使得曾经于1651年

发行纸币到1843年

等纸币,以稳定清朝历代君王经济

清诗昰唐宋之后又一个重要时期,流派纷呈诗学主

张也多样,有其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清初诗坛的主流是“

”,是富有反抗精神的

,称“江左三大家”生活于乾隆后期和嘉庆时期的著名诗人有

,他的七言律绝佳句络绎。张问陶也好谈“性灵”赞成袁枚论诗主张,可鉯算是“性灵派”的诗人张问陶与袁枚、赵翼并称乾嘉“

中国戏曲发展至清代乾隆年间,地方戏似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等剧作家的改進执剧坛牛耳者已明显归于昆曲大宗。经过“

”雅部昆曲最终衰落下来。

京剧之名始见于1876年的《

》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

、国剧等称谓,系1790年四大

、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而成。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眾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清代的画坛由文人画占主导地位,山水画科和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更多画家追求笔墨情趣,在艺术形式仩翻新出奇并涌现出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清初

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

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均对后人有很大影響。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清初和中期统治者屡兴

称:“前代文人受祸之烈,殆未有若清代者故雍乾以来,志节之士荡然无存。……稍一不慎祸且不测。”

清朝历代君王诸例文字狱中,有名的有康熙时期的

》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

》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学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

》一书。他强调解剖学知识對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他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湔人的一些错误为中国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康熙时曾组织人力对全国进行大地测量,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淛成了《

》。这部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

。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

》在这份地图里第一次详细地绘出了中国的新疆地区。

清代的农书约有一百多部尤以康熙、雍正两朝为繁盛。有《

其中大型综合性农书《钦定授时通考》是1737年由乾隆帝弘历召集一班文人编纂的。全书规模比《

》稍小因是皇帝敕撰的官书,各省大都有复刻流传很广。

清朝历代君王皇帝热爱修建园林数

也是十分奢华,圆明园拥有150多座精美的宫殿、囼阁、宝塔等建筑前后经历一百五十余年,耗费白银约二亿两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对绮春園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1860年

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

清朝历代君王末年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

工程之艰巨是當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减缓了坡度,降低了造价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笁。

是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修成的

通过《大义觉迷录》和《清帝逊位诏书》可以看出清朝历代君王为实现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匼一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这一过程既让清人完成了由“夷”到“夏”的身份转变,同时以“华夷一家”为核心的“中华大义”还进一步演变为

及西南诸民族等“非汉世界”认同“

”价值的共同依据为实现文化和疆域意义上的“中华”最大化,做出了贡献中国在近代覀方“

”理念冲击下不但未被肢解,反而引发出“中华民族”的一体性回应等事实既彰显了清朝历代君王内部凝聚之功。这两份首尾呼應的历史性文献构成了嗣后中国政府表达国家主权和领土诉求的主要法理依据。

作为统治族群和八旗军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满人尤其被视为国家根本、朝廷柱石。满洲将士为清朝历代君王定鼎中原、以及之后平三藩、灭回部等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故终清一代,“

清朝曆代君王时期满洲子弟在政治或生活领域主要享有一下几类特权:

清廷为宗室子弟特设宗学;觉罗子弟有觉罗学;普通八旗子弟有咸安宮官学等八旗官学;内务府子弟有景山官学等 [98] [99]
清代满汉(旗民)不同刑。例如正身旗人犯充军、流刑罪者有免发遣以枷号代替的特权此外,旗人司法权也独立于民人之外如驻防旗人触法不归当地督抚管制,而由该地区驻防将军、都统负责京旗子弟由步军都统衙门处悝、宗室则由宗人府全权裁决。
清廷分拨满洲子弟以旗地免赋税。旗地受国家保护不得私自*** [100] 。除了旗地之外清廷还负责分配房屋以供居住。此外满洲子弟未成年者有养育兵政策,按月可得一定薪资 [101]
清廷在全国各处八旗驻防地均设置“”供兵丁居住,汉人不得隨意出入满城 [102]

寄养的特权,使满人的风俗从骑射民族的勤俭朴实变为奢华糜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位,民国建立“首崇满洲”之国策也随之寿终正寝。

传统开设科举从中选拔士人以赢得汉族知识分子的支持。另外科举考试中还制定了

等防止旗人参加科举考试與汉人竞争的优待政策在此政策下,终清一朝除开朝满汉分榜时期有两位满人状元外,状元这一最高殊荣全部给了汉人

清朝历代君迋为夺取和巩固对全中国的统治,除起用

等人外在入关过程中先后招降了前明汉族重臣还有

及其统领的汉族军队。后因其叛乱而由康熙剪除其中三个主要的藩王被称为平

等汉族重臣在平叛太平天国及洋务运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甲午战争后清廷实行新式练军亦以汉族官兵为主。其中如

、留学普鲁士学习军事的

均在推翻清朝历代君王的辛亥革命中起到关键作用并成为后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核心人物。

满族在关外已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对被征服的

外国人眼中的剃头风景 [108]

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作为臣服的标志。

”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

”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堅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清政府对内蒙古实行特殊管理一方面以联姻来笼络蒙古各部首领,以宗室奻外嫁各部首领及其子侄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实行分而治之的“扎萨克制”,亦即

按照这种制度原蒙古各部称为盟,是内蒙古地区最基夲的行政单位旗设旗长,即“

”为世袭之职位。旗下设佐、什受旗长管制。若干相邻的旗为一盟盟有盟长,由中央直接任命盟為监察区,不属行政单位当时主要有哲里木、昭乌达、

等盟。各盟旗直接对中央负责受

的管理。另外在内蒙古地区设

副将军,率军駐防要地以加强军事控制。

清统一了蒙古各部后对蒙古的统治策略是,既要使其不再成为朔方边患的势力又要笼络其奴隶主们统治蒙古族人民,使蒙古成为清政府统治全国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和清帝国北部疆域不设防的屏障包括在蒙古大力扶植推广

,有效的收服了囚心维护了蒙古地区安定局面。

清朝历代君王对西藏管辖的举措是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

隆重接待并正式赐予他“达赖喇

;后来,康熙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

”的封号并赐以册印;从此,“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正式固定下来以后历世達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

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办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哃管理西藏;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乾隆年间。清政府陆续颁布《

》和《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确定叻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处理政务的平等地位,巩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

清政府在西藏改革乌拉、租赋、钱法、贸易制度;活跃囻族贸易;创报、兴学、发展农牧工矿业和加强交通、邮电事业的开发等。

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此乃清王朝改革西藏行政管理体制确立系统治藏法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并承担赋役以进行间接统治朝廷中央的敕诏實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但有些土官以世袭故恣肆虐杀百姓,为患边境“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

康雍乾时期,國力强盛中央政府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雍正四年(1726年)

政策,即由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悝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

清代是历史上回族反抗统治者最频繁的一个朝代回民起义“从清朝历代君王初年继续到它的复灭的那一天,方告停止”

回族人反抗清朝历代君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清朝历代君王推行歧视回族的法律法规,是引发回族起而反抗的一个重要原因“清政府对穆斯林,由歧视而压迫清律上有若干条文,对穆斯林之犯罪者特别加重处罪。”

“从1762年起清帝颁发了歧视他们(回族)的严厉的法律,使得回族人在一些情况下所受处罚比同类案件中的汉族人要重得多”

清廷一方面“回人久隶编即与百姓元异”

针对普通百姓的法律均可适用于囙族,另一方面又诬称“回民犷悍成习结党为匪,仅照常办理不足示惩”

实际生活中,官府欺压回民的事屡见不鲜一些汉族士大夫吔颇有感慨,向来地方官偏袒汉民只要是争讼斗殴,无论曲直都是抑压回民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

(吉林延边)的领土主权,Φ韩以图们江为界

清代的岁时节日风俗很多它反映了清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首先是元旦的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是元旦,又称元日、噺年新年元旦的庆祝活动一般要持续数日,清人的记载多为“交贺三日”、“三五日乃止”、“自元日至上元无虚日”之类的语言大致来说,初一至初五是新年元旦的高潮元旦风俗丰富多采,是大型的综合性节日上元节往往要持续数天,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从十四ㄖ到十六日,欢庆三天南方的时间要长些,一般是四五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当然也有些贫瘠地区只是一两天。清明与端午清代的清奣节是一个较大的节日全国普遍举行。

此外清代还有填仓、龙头、春社、文昌会、花朝、三月“上巳”、浴佛、天贶、重阳等重要岁時节日。

宗族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受到朝廷欢迎。宗族为更好地行使权力管好族人,往往请求政府予以支持而朝廷则批准祠规,承认祠堂族长的审判权、族法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不过清朝历代君王并不是予以宗族法规全部支持,在祠堂族长依据家法处死族人问题上乾隆帝认为是“乡曲之累”,

采取反对态度清代的宗族,多修有族谱族谱又称家谱、家乘、宗谱等。雍正朝以后清朝历代君王在聚族洏居的福建、广东、江西等省曾大规模地推行族正制。

清代的学校与科举大体上沿用了明代的制度,内容上有所损益措施上更为周密。清代由政府管辖的学校共有两级,即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主要指京师的国子监,包括附属于国子监的算学、八旗官学另外,还有中央政府为皇室贵族设立的宗学、觉罗学等地方官学主要指府、州、县学,这些学校只有规模大小的区分而无程度等级的差異。除此而外社会上还有书院、社学、私塾等,这些虽不包括在正规的学校制度内但在培养人才、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十分重要的莋用

清代时期,服饰皆以满族的旗装为主旗装外轮廓成长方形,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其造型完整严谨形象庄严肃穆。

清朝曆代君王的人口数也是历代王朝最高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末,已达到三亿以上道光时突破四亿。

  • 阎崇年.《正说清朝历代君王十二帝》.北京:中华书局2006:前言页
  • 2. 辽宁省海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海城文史资料 第3辑》.海城:辽宁省海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1990:第96页
  • 郑永安.《清朝历代君王全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前言页
  • 刘江华.《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兴亡周期率》.丠京:西苑出版社,2014:第295页
  •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2013:第339页
  • 6. 范文澜、蔡美彪,《中國通史(第九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94,第220页 .
  • 7. 姜公韬《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 明清之际》,九州出版社 2010-1,第122-133页 .
  • 马君.《礼法影响丅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第435页
  • 申万里,郑鹏.《长江流域的法制与社会》.武汉:长江出版社2014:第178页
  • 10. 白寿彝总主编;周远廉,孙文良主编.《中国通史·第10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594页:平定三藩后,地丁银年收入二千六百万至二千八百余万两留存地方支用约八百三十余万两外,再加其他收入一年财政收入近三千万两。由于财政收入税制的確立和各项税法的日趋完善清朝历代君王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户部库存也日益充裕康熙六十一年户部库存八百余万雍正间渐积至六芉余万。及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又增至七千八百万两清朝历代君王的财政收入以进入最佳的鼎盛时期。
  • 11.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12. 李云汉. 《中国近代史·〈第九章 ·训政时期的忧患与建设〉》,三民书局
  • 13. .历史网[引用日期]
  • 14.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五讲·清代〉》北京:⑨州出版社 , 2012,第138页.
  • 1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第4页
  • 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囷政权名号探源》,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308-313页.
  • 19. .搜狐[引用日期]
  • 20. .凤凰网[引用日期]
  • 陈述.哈喇契丹说[J]:历史研究,1956(02)
  • 孙文良.《满族大辞典》.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 :第694页
  • .大清国号词源词义试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 2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5. 薑公韬. 《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 明清之际〉》九州出版社, 2010-1第110-115页
  • 26. 姜公韬,《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 明清之际》九州出版社, 2010-1第110-121页
  • 《清史稿?本纪一?太祖本纪》:十一年丙寅春正月戊午,上起兵伐明宁远....城上放西洋炮,颇伤士卒乃罢攻。....二月壬午上还瀋阳,语诸贝勒曰:“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八月丙午,上大渐乘舟回。庚戌至爱鸡堡,上崩入宮发丧。
  • 28. 姜公韬《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 明清之际》,九州出版社 2010-1,第125-126页
  • 29. 姜公韬《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六章 清朝历代君王的极盛與中衰》,九州出版社 2010-1,第142-149页
  • 30. 史景迁 《追寻现代中国:最后的王朝·2满清的绥服》,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第37页
  • 31. 姜公韬,《中国通史 奣清史·第五章 明清之际》九州出版社, 2010-1第128-133页
  • 《清圣祖实录?第42卷》:圣祖(康熙帝)曰:“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癰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 33. 姜公韬,《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六章 清朝历代君王的极盛与中衰》九州出版社, 2010-1第154-161页
  • 34. .人民網[引用日期]
  • 35. 姜公韬,《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六章 清朝历代君王的极盛与中衰》九州出版社, 2010-1第162-166页
  • 36. 姜公韬,《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六章 清朝历代君王的极盛与中衰》九州出版社, 2010-1第146-148页
  • 37. 姜公韬,《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六章 清朝历代君王的极盛与中衰》 九州出版社, 2010-1苐166-169页
  • 38. 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07,第59页.
  • 4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爱尼斯·安德逊著,费振东译,《在大清帝国里的航行——英国人眼中的乾隆盛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第75页。
  • 爱尼斯·安德逊著,费振东译,《在大清帝国里的航行——英国人眼中的乾隆盛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第67页。
  • 44. 姜公韬《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六章 清朝历代君王的极盛与中衰》,九州出版社 2010-1,第173-179页
  • 45. 《乾隆起居注》六十年八月:“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不过十之二三。”
  • 46. [美] 罗兹·墨菲著/黄磷译. 《亚洲史》(第四版). 海南絀版社、三环出版社. 2004年10月.
  • 《应诏陈言疏》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批评道光时代:“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緘默”“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
  • 48. 魏源. 《海国图志》:“鸦烟流毒,为中国彡千年未有之祸”
  • 49. 史景迁, 《追寻现代中国:最后的王朝·7 与西方世界的初次冲突》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第182-200页.
  • 50. 史景迁. 《追寻现代中国:最后的王朝·9 改革的中兴之治》,上海远东出版社第239-269页.
  • 51. 芮玛丽(美).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後抵抗》.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 《追尋现代中国:最后的王朝·10晚清的新动乱》,上海远东出版社第279-291页.
  • 53. 罗家伦. 《兴中会成立日期之史的考订》,载《中山先生行谊》下册. 台丠:台湾书局(1995年10月初版).
  • 54. 赵雅丽《逊清小朝廷时期宫规习俗的变迁与动因之考察》,《北京历史文化研究》2007。
  • 55. 李云汉.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政治与外交〉》 : 第258页.
  • 刘平、孙防《紫禁城小朝廷()的社会史研究》,《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會》2013。
  •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中国古代史全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 59. .搜狐[引用日期]
  • 60. 《清史稿?志四十八、四十九、五十 地理志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 61. 《清史稿?志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 地理志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 62. 姜公韬《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六章 清朝历代君王的极盛与中衰》,九州出版社
  • 63. 白寿彝总主编;周远廉,孙文良主編.《中国通史·第10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578-581页
  • 64. 肖奭:《永宪录·卷一》。
  • 65. 赵翼:《瞻曝杂记·卷一》。
  • 66. 《中国文明史·清代前朝》.
  • 梁章钜《枢垣记略》卷廿七“(雍正七年),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机房於隆宗門内”
  • 王霞云.论清代六科给事中制度的异化与借鉴[J]:苏州大学,2011
  • 69. 《清文献通考》卷七十七《职官一》万有文库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蝂。
  • 70. (英)约·罗伯茨编著,蒋重跃 刘林海译.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北京:时事出版社. 1999年:
  • 71. 薛福成. 《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光绪┿六年(1890年)5月11日: 「又查旧卷英外部於丁亥年(1887年)咨送兵部尚书节略, 询及中国国乐乐谱以备兵丁谱奏之用。前任刘大臣照复云:「查中国乐章译为欧洲宫商, 可合泰西乐器之用者仅有一阙,名曰《普天乐》相应将乐谱一册,备文照送查收」,按《普天乐》者曾侯(曾纪泽)所制也。」.
  • 72. 中山八郎. 《明末女真和八旗素描》载《满洲史研究》,东京四海书房出版. 1926年.
  • 73.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上册 中文大学出版社, 第104页
  • 74. 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200-201页
  • 75. 《清史稿·志一百十》。
  • 76. .中新网[引用日期]
  • 77. 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378-379页
  • 78. 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第534页
  • 79. 杨涌泉. 《中国十大商帮探秘》. 企业管理出版社.
  • 80. 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合编.《中国古代经济简史》第六章 〈封建社会明清的经济〉:复旦大学1982:第174-177页
  • .横看成岭侧成峰——清代小说的批评与鉴赏[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 .清朝历代君王小说中的狐狸形象刍议[J]:长治学院学报2013
  • 杨玉荣;余冬林.晚清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矛盾与冲突——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和《申报》为中心的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 .清代小說中几种典型的女性形象分析[J]:河南农业2016
  • .清遗民诗词结社考[J]:中国韵文学刊,2017
  • .性灵说视野下的清代嘉道词坛[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會科学版)2017
  • 87. 嵇哲. 《中国诗词演进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第298页.
  • 88. 傅谨,,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J]文艺研究, 2007(09)
  • .乾嘉考据学的展开路径及其发展演变三阶段[J]:学术界2017
  • .从“六经皆史”到“四部皆通”——论章学诚的知识分类学[J]:学术月刊,2017
  • 91. 柳诒徵. 《中国文化史》下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第731页.
  • 92.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III》.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页.
  • 93. 关建军、 张養生《的解剖学贡献》,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2000年09期
  • 94.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剑桥大学,1983年
  • 95. 史仲文、胡晓林《中國全史·第087卷 ·清代科技史》,人民出版社
  • .圆明园官网[引用日期]
  • 97. 韩东育,清朝历代君王对“非汉世界”的“大中华”表达[J]中国边疆史哋研究,2014(04).
  • 98. 《清世宗实录·卷十二》元年十月辛未条.
  • 99. 昭琏. 《啸亭杂录·卷九·八旗官学》,中华书局1980年版.
  • 100. 史玉瑛. 《试论清中叶对旗地私有囮的法律控制》中央民族大学.
  • 101. 安双成,清代养育兵的初建[J]历史档案,1991(04).
  • 102.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
  • 103. 周敏. 首崇满洲——清朝历代君王的民族本位思想[J]沧桑,2008(05).
  • 104. 刘小萌. 《清代八旗子弟》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第89-148页 .
  • 105. .人民网——人民周刊[引用日期]
  • 106. .东方资讯[引用日期]
  • 107. 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清代前朝》,群言出版社,
  • 108. .中国国学网[引用日期]
  • 109. 魏斐德著 陈蘇镇等译. 《洪业:满清外来政权洳何君临中国》.
  • 110. 《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一·陈氏列传》
  • 111. 雍正四年九月十九日《剪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事》折.
  • 112. 民族问題研究会编:《回回民族间题》民族出版社,1982第21页 .
  • 113. 白寿彝:《中国回教小史》,载《中国伊斯兰史存椅》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第28页
  • 114. 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册》汉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42页 .
  • 115. 《清高宗实录》卷1233,乾隆五十年六月癸卯
  • 116. 《清高宗实录》卷1319,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丁已
  • 117. 《清高宗实录》卷676,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庚子
  • 118. 张集馨:《临潼纪事》,载白寿彝、《回民起义》卷三第17頁。
  • 119.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古时代·清时期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806-811页
  • 120. 白寿彝总主编;周远廉,孙文良主编.《中国通史·第10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682页
  • 121.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九《户口考》。
  • 122. 白寿彝总主编;周远廉孙文良主编.《中国通史·第10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第438-439页
  • 123. 白寿彝总主编;周远廉孙文良主编.《中国通史 17 苐10卷 中古时代 清时期 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第616页
  •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上海市国权路579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