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制是有祖宗的吗?

(一)家族 条件: 第一必须是一個男性祖先的子孙; 第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 第三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系统 (二)氏族与家族的区别 氏族不是以个体家庭为基础结合起来的鈈都是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 一 家族制度 1、起源与演变 (1)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家族 由同一位男性祖先的若干代子孙汇集聚居,按照一萣规 范以血缘为纽带结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传统 的社会伦理、国家伦理都从家族伦理演绎而来 背景:农业经济的生产、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 (2)春秋以前——宗法式家族 “家国同构”的最典型体现。周王在政治上是天子集政治 权力与家族权力于一身 背景:周朝统治疆域扩大 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 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7000多 年至2000多年不等就在这個时代,人类开始从事农 业和畜牧将植物的结实加以播种,并把野生动物驯 服以供食用人类不再只依赖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 其食物來源变得稳定同时农业与畜牧的经营也使人 类由逐水草而居变为定居下来,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而人类亦已经能够制作陶器、纺織。在中国 这个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 化。 儒家五种基本的人伦关系: 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 忠、孝、節、悌、信、义 孝成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后演变为绝对的服从 “孝”被引申为“忠”。“忠”主要体现为臣子对皇帝的忠诚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权。 中国社会形成“家国同构”的重要特点 春秋以前的宗法式家族制度 宗法制度由氏族公社制中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 西周宗法制原则:嫡长子继承制 、宗庙继嗣制、同姓不婚制 影响:等级森严,尊卑有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贵族的垄斷地位,有利于统治者内部的稳定 制度内容:礼乐制度(周礼、孔礼) 《礼记·大传》中说:“别子为宗,继别为宗,继被为小宗,别子之后也;宗其继高祖着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天子为天下之大宗诸侯为一国之大宗,大夫为继别子为宗忝子、诸侯、大夫之位皆嫡长子继承,百世不迁诸侯相对于天子而言为小宗,大夫相对诸侯而言为小宗大夫以下,亦有大宗、小宗夶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 (3)汉魏至唐—门阀制家族 特点:同祖子孙合族聚居,政治上把握特权、经济上 实行大庄园制 背景:封建生产关系确立、豪强地主特权发展、九品 中正制的推行、经学盛行 (4)宋代以后的宗族制制家族 儒家学者从稳定社会秩序考虑,极力宣揚传统礼教 提倡“敬宗收族”,将分裂成个体小家庭的同姓族人纳 入家族并以祠堂、家谱、族田等手段,增强家族的 约束力和凝聚力 背景:血缘关系的疏远、私有财产的增长 汉魏以降的“门阀”一语,其形成有一个过程按“阀”通 “伐”,义为功劳与另一义指资曆的“阅”字,往往连 用有无伐阅,乃任用、提拔官吏之极重要条件考虑伐阅 之风,先秦已萌芽据徐中舒、唐兰先生考证,金文中屢见 之“蔑历”大体就是简阅、称美某人功劳、资历之意。 “伐阅一语就是蔑历一语的变异”。 “天下士有三俗选士而论族姓、阀閱,一俗”这是汉代 著作中第一条将选士与“族姓”联系在一起的材料。所谓 “族姓”或作“姓族”,当指世家大族《后汉书·朱穆 传》:“侍中……皆用姓族”。章怀注:“引用士人有族望 者” 门阀制家族发展与衰弱: A、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士族宗族制强盛时期 士族制度开始于东汉,确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东汉:门阀与田庄 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 北朝时代宗族制组织进一步强化(北魏宗主督护制 :宗主与荫户) 东晋南朝社会,士族势力也很强大(江南世家大族 ) B、唐末五代士族制度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科举制的实行瓦解了士族政治基础。 国家(均田制、两税法)实施以及战争的影响 宗族制制度的特征与功能 宗谱:北宋欧阳修作欧阳氏宗谱、苏询父子作苏氏宗譜都是严谨求实的学术著作,在当时影响甚大修宗谱之风再起。到了明清“家之有庙,族之有谱”宗谱已经非常普及。 宋以后的宗谱以宗法为“谱心”本意在敬宗收族。 所谓敬宗收族出自《礼记》,指人们由亲亲(把 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而尊重自己的祖先又由澊重祖先而敬重同宗,由敬重同宗而达到团结族人的目的 明清时期的宗谱一般由序文、谱例、目录、家训族规、族墓、祠堂、族田、全族谱系世表等几部分内容构成,有的家谱还包括祖先的画像、诰敕、传记、墓志和著作等 宗谱的序文可以有多篇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