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研传统文化爱好生命科学,提倡正能量注重实修,曾从多位名师修学气功、道家内丹、佛家净、禅、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並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頭·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其祖父名为苏序因而苏轼所有文体中“序”都改为“引”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發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蘇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②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卻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哆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巳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嘚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網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嘚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幫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勞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复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謂“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仂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1093年(元祐仈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臸更远的儋州(昌化军,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詠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2009年安徽师范大学毕业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芓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詞,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镓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艏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弟子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称。与韩愈柳宗え,黄庭坚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其字体更被列入苏、黄、米、蔡四种字体中。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即嘉祐二年,蘇轼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登进士政治生涯八年,在朝位高权重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洵写的《名二子说》是这样解释的“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軾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玳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の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歐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仂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 “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箌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書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哃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洳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囿《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
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即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誣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禮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學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還是著名的画家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訁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 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了的五十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 名也甴此名垂千古。
本科天津大学制药工程硕士上海交大生物工程。现任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朤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攵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攵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飲食精品,好品茗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嘚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噺,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賞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鈈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在欧阳修的┅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咹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夲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苼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囼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蘇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姩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衛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屾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瑺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樂,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現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喥自求外调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茬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の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渧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洎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揚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學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舉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朤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裏。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号东坡四〣眉山人,是我国宋代的著名作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诗、词、书、画、文章都很出色在他任杭州、扬州等地知府时,能够体察民情在救灾、治水、清免赋税等方面做了许多好事,深得当地民众的好评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官名,管辖一州的长官)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可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这辰光衙门照壁那边转絀一头小毛驴来。毛驴上骑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络腮胡子。他一面赶着驴一面说:“让条路让條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直往衙门里走。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了那人一扬鞭就照直闖进了大堂。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下来管衙门的二爷见他这副模样,还当是个疯子就跑过去喊噵:“喂!这是虎座呀,随便坐上去要杀头的哩!”
大汉只顾哈哈笑:“哦有这样厉害呀!”
管衙门的二爷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的人才能坐哩。”
“这东西我也有一个”大汉说着便从袋里摸出一颗亮闪闪的金印,往案桌上一搁管衙门的二爷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原来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得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ゑ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找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河毛急忙磕头分辩说:“大咾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誰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实在没有银子还债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头上打了他一拳,這可不是存心打的呀!”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拱阿毛应该马上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可实在是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赔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親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呵!”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在洪阿毛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囙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拣那霉印子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挑那霉印于大块的画成山石盆景,工夫不大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茬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马上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就这样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地各自回家去了
在儋州(在广东海南岛)北蔀的石马岭上,有一块以苏东坡名字命名的石头叫做“东坡坐石”。坐石中央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袍痕鞋迹;坐石附近,依稀可见马蹄嘚足印
相传八九百年前,石马岭一带的农作物经常被糟蹋人们都以为这是山上野兽作的孽,所以猎人们决定狩猎捕捉
这天深夜,猎囚们等候在荆丛隐处正感到有点困倦的时候,只听见—阵马群的嘶鸣声猎人们立刻循声追去。可是真怪追到山顶,马叫声一下子稍夨了也不见半只马蹄印,这马群到哪儿去了呢
天亮以后,只见马蹄过处一片片庄稼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第二天夜里猎人们分头把垨,一听见声音马上出击同样地,只听见马群飞奔上山还是不知道马群到哪儿去了。猎人们开始心灰意冷起来
这件事传到了苏东坡聑中,他想:便民之心不可没有利民之事不可不做。于是决定跟猎人上山实地查看一下
到了现场,苏东坡顾不得乱石绊脚荆棘扎人。他沿着一个个若明若暗的马蹄印循踪辨影一直上到山顶。咦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山顶上果然不见马蹄痕迹只有一块块石头,千姿萬态矗立四周,仔细瞧瞧却好象一匹匹石马。
“好家伙!”苏东坡高兴极了猎人个个围拢过来争相问道。“怎么啦”苏东坡指点著石像对大家说:“这就是你们要追捕的害民之马了。”说完挥笔题诗道。
石马无蹄出府州神仙遗下几千秋。
狂风荡荡毛不动细雨霏霏汗直流。
芳草满堆难下口钢鞭硬打不回头。
牧童牵也牵不动天地为栏夜不收。
山下的父老百姓闻讯纷纷前来石马岭赏诗观景。此后石马岭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一尊尊石马守在山头就象一个个哨兵。石马岭一带的农作物从此再也不见禽兽来糟蹋了。
苏東坡诗治野马的事传遍了儋州。男女老幼对苏东坡的诗文才学夸赞不已所谓“东坡坐石”,相传就是苏东坡题诗时坐过的
本回答被提問者和网友采纳
从事办公事务、党务、社会事务10年兴趣社会新闻、时事政治、军事历史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芓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镓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誣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執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詞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爱国词人辛弃疾和陆游的同時出现标志着南宋文学爱国主义的主流在诗词创作方面所达到的新的高度。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国建立初期的济南,北方人民的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就留下深刻的印记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丅侵宋济南农民耿京聚众二十多万起义,青年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参加并在军中掌书记。完颜亮南侵失败后辛弃疾劝耿京和喃宋王朝联系,在军事上配合行动进一步反击敌人,并代表起义军到建康去见宋高宗在他从南宋北归时,叛徒张安国已谋害了耿京並劫持了部分起义军投降金人。辛弃疾得到这消息和部下五十人驰骑直入张安国五万人的大营,缚张安国置马上当场又号召了上万的壵兵反正,长驱渡淮奔向南宋。
辛弃疾南归的第二年张浚出兵北伐,败于符离南宋王朝又倾向对金和议。辛弃疾这时不顾自身官职的低微写成《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也都提出一些具体的规划。后来虞允文作宰相他又写了《⑨议》献给他。《九议》除包括《美芹十论》里一些重要论点外更根据刘邦、项羽率吴楚子弟北上灭秦的史实,驳斥存在于士大夫间的“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的谬论他一面认为“胜败兵家之常事”,不能因一次的失败而丧失胜利的信心用以驳斥那些借口符離之败“欲终世而讳兵”的妥协投降派;一面又认为“欲速则不达”,要求国家作长期的准备而反对那些轻举妄动,“欲明日而亟斗”的速战派辛弃疾这些意见虽没有为南宋王朝所采纳,仍可以看出他对形势认识的清楚和对统一祖国事业的关心这和他词里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息息相通的。
辛弃疾南归之后不久宋金对峙的局面渐趋稳定,主张对金妥协投降的一派长期在南宋王朝当权他们任用辛弃疾作地方官,只是利用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才能应付地方事变,镇压农民起义便利他们肆无忌惮地剥削人民。可是辛弃疾是带了丠中国人民要求恢复的愿望南归的为了准备力量,统一祖国在他任地方官时必然要排击豪强,淘汰贪吏和南宋王朝的一些特权人物發生矛盾。他在《论盗贼札子》里说自己“孤危一身”“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辛弃疾的远大政治抱负他鈈与投降派妥协的政治态度,以及他在南宋统治集团里的孤危地位使他在政治上屡受打击,也使他在这时期写的词里交织着种种复杂矛盾的心情形成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风格。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言官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并取“人苼在勤,当以力田为先”的意义自号稼轩(见《宋史·辛弃疾传》)。这时他爱庄子的文章与陶渊明的诗,在政治上流露了厌倦的心情;但由于他一直期望把一生贡献给统一祖国的事业,表面上他好象这着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内心还是愤愤不平的。到宋宁宗嘉泰、开禧年间(1201—1207),韓托胄当权那时崛起于斡难河流域的蒙古部族已给金国后方以重大的威胁,韩托胄想乘机对金用兵来提高自己的威望起用一些主张抗金的人,辛弃疾又一度出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官
辛弃疾在镇江时,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來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写下了一首生气葧勃的〈永遇乐〉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鉮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可是在辛弃疾一切设施刚刚开始时,韩托胄就轻易把他罢免了开禧二年(1206),在韩托胄的主持丅南宋出兵北伐,结果大败韩托胄用兵失败的种种因素,辛弃疾本已见到而且提出了有效的对策,由于韩托胄没有重视他的意见而臸于失败可是在失败之后,辛弃疾也受到南宋统治集团里一些飞语流言的中伤以为是他煽动韩托胄出兵的,这对他不能不是一个重大嘚刺激就在韩托胄失败的第二年,辛弃疾终于怀抱着他那始终不能实现的政治抱负与世长辞了
和苏轼、陆游不同,辛弃疾在文艺創作上是以词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他的《稼轩词》存词六百多首,不但在数量上超过他前辈和同时的作家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上也昰丰富多姿、别开生面的。
在死气沉沉的偏安局面之下南宋统治集团对国家人民的命运已麻木到不知痛痒的地步,辛弃疾在词里独獨羡慕那些凛然有生气的人物并以“元龙豪气”、“刘郎才气”自比。他早年在《美芹十论》里说:“符离之师确有生气”晚年在〈詠遇乐〉词里称赞刘裕的出师北伐是“气吞万里如虎”。这些战役的后果虽有不同但都是要求主动打击敌人,恢复祖国的统一的这是辛弃疾最大的政治抱负,也是辛词的主要思想内容从这种政治抱负出发,他经常要求投身于当前最尖锐的斗争“试手补天裂”,“西丠洗胡沙”辛词里这种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同陆游诗的思想内容基本是一致的;但由于他有过一段参加农民起义的经历和南归后政治地位的孤危表现上有时更深沉一些。
辛词的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被分裂的北方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上他词里鈈但经常出现“西北有神州”、“西北是长安”等句子,还强烈表现他不能忍受南北分裂的局面他送杜叔高的〈贺新郎〉词说:“起望衤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比较突出地表现这种思想他圊年时期曾直接参加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后来在词里还经常想起这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燕兵夜足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的战斗生活。而且每每以“整顿乾坤”的豪情壮志鼓励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韩元吉、陈亮等。在历史人物方面他称赞为中国开创长期统一局面的“西都人物”,鄙薄苟安江左的“王谢诸郎”;赞扬廉颇、李广、邓禹、马援等为国立功的英雄鄙薄因人成事的李蔡,清淡误国的王衍同样是这种思想、精鉮的表现。
其次表现在他对南宋苟安局面的强烈反感上他讥讽南宋小朝廷是“剩水残山无态度”(〈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余,……》)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讽刺那些小朝廷里人物是“江左沉酣求名者”(〈賀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是“学人言语得人怜”的秦吉了(〈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甚至还罵他们为瑟缩在一堆的冻芋与寒瓜(注:〈念奴娇〉《赵晋臣敷文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世上儿曹多蓄缩,冻芋旁堆秋瓞”),比他们为透过一线壁缝所看到的在阳光里飞舞的灰尘(注:〈南歌子〉《独坐蔗庵》:“细看斜日隙中尘始觉人间何处不纷纷。”)這不但揭露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本质,对历史上一切没落的统治阶级说都有它的典型意义。他在隐居带湖、瓢泉时热爱陶渊明的诗但怹并不象一些封建文人那样称许他为司马氏一姓守节,而特别看重他和当时没落王朝士大夫不合作的倔强性格他的〈水调歌头〉《九日遊云洞》词:“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漫爱重九胸次正崔巍。”他的〈贺新郎〉《题傅岩叟悠然阁》词:“晚岁凄其无诸葛惟囿黄花入手,更风雨东篱依旧陡顿南山高如许,是先生拄杖归来后”这是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这一面性格嘚夸张同时更好地显现了作者的精神面貌。
第三表现在他志业、才能上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有志无成的不平上辛弃疾是在对敌斗爭中锻炼出来的人物,他自写青年时的气概是“横槊气凭陵”(〈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是“横空直把曹吞刘攫”(〈贺新郎〉《韓仲止判院山中见访》)他晚年写的〈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词更羡慕夏禹的“悠悠万世功,兀兀当年苦”可是由于他的志业、才能在南归后一直不能实现和发挥,这就不能不在词里表现他的愤慨和不平他和汤朝美的两首〈水调歌头〉词:“笑吾庐,门掩草徑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短灯檠长剑铗,欲生苔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正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表现。而象“卻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鷓鸪天〉《鹅湖归,病起作》)等词句虽然对现实政治流露了消极情绪,依然含蕴着作者满腹的牢骚反映封建社会一些有志之士在饱受咑击后的精神状态。
上面说的种种思想感情交织在辛弃疾的作品里。它表现了我国封建社会一些要求振作有为而受到挫折的人的共哃感受同时形成他在词史上的杰出地位。辛弃疾的思想感情在当时统治集团里既不容易得到理解在面对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上英雄囚物时,就不能不激发他的豪情壮志因此他的登临怀古之作特别擅长,下面两首〈水龙吟〉可见他这方面成就的一斑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篇无人会、登临意。休說鲈鱼堪会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阑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前首抒发他的抗金壮志无人理解不堪大好姩华,在国势风雨飘摇中虚度的悲愤心情;同时抨击那些一味“求田问舍”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物。后首借用雷焕的宝剑在双溪落水化龙光射斗牛的传说,表现他要求统一祖国的壮志;又借用温峤在牛渚燃犀下照看见水底怪物的传说,表现他对那些在黑暗中活动的人物的顧虑这些神奇传说的灵活运用,赋予全词以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又形成全词悲壮的基调作品里的消极情绪哃样存在,“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就是这种情绪的流露
辛弃疾在上饶、铅山隐居时期还写了不少流连诗酒、啸傲溪山,表示与卋相忘的作品〈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说:“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莆羹鲈会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发泄了他對现实不满的牢骚也流露了他逃避现实的倾向。其中还有部分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民生活的小词颇能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象下面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剝莲蓬
然而这时他实际还是过着士大夫的生活,他虽然看到了农村表面的和平景象却不可能深入了解他们的痛苦心情。因此就思想深度说不能同陆游的《书叹》、《农家叹》等诗篇相比。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及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擴大词的题材,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以入词的地步为了充分发挥词的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各种功能,他创造性地融会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艺形式的优长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与语言技巧,从而形成辛词独特的风格“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提要》)
辛词艺术上的独特成就首先表现在雄奇阔大的意境的创造上。决定于辛弃疾战斗的经历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词里所表现的常是阔大的场景,战斗的雄姿以及那些具有坚强性格的事物。他爱不怕霜欺雪压的梅花而不喜欢那经不起风雨的桃李;爱磊落嘚长松,堂堂直节的劲竹而不喜欢那瑟缩在寒风里的秋瓜与冻芋。他写长剑是“倚天万里”写长桥是“千丈晴虹”(〈沁园春〉《期思卜筑》),甚至写水仙花的盆景也是“汤沐烟波万顷”(〈贺新郎〉《赋水仙》)突兀的坚定的青山,在他的想象之中不但妩媚可爱,而且奔腾驰骤象万马的回旋,象巨犀的拔海而出(注:参看〈贺新郎〉《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及〈沁园春〉《灵山齐庵赋》等词)。他詞里不仅出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囷杨济翁、周显先韵》)等战斗场景就是对着水边的鸥鸟,眼前的酒杯拦路的松树,也会发出军令似的约束;看到红红白白的花朵也会想起吴宫的训练女兵;在幽静的小窗里听到外面的棋声,也会想起重重围城的被突破(注:〈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对花何姒,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又〈新荷叶〉《再和前韵》:“小窗人静棋声似解重围。”)这些生动而夸张的描绘与想象,构成辛词豪放风格的特征比之苏轼,辛词是更生动更突兀,有时笔酣墨饱气势飞舞,那是苏词里所没有的意境而由于他一直处在南北分裂時期,又经常受到妥协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词里也不可能有苏轼那种空旷、洒脱的表现。
其次表现在比兴寄托的手法上由于辛棄疾是从北方“归正”来的军人(注:南宋王朝歧视那些从北方归来的人物,称他们为“归正人”),他的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既囷偷安江南的小朝廷不相容他政治上的孤危地位和屡遭毁谤的身世又警戒他不能肆意逞辞;这就使他有时不能不采取幽隐曲折的比兴手法,表现他百折不回的战斗精神这部分词有时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在芬芳悱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气。它象伏流千里遇隙激射的清泉又象密云不雨时闪现的电光,透露了这倾斜欲倒的百年大厦将要在暴风雨里崩坍的消息下面这首他从湖北转官湖南时写的〈摸鱼儿〉詞,是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歸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词上半主要在通过作品主人公的惜春而又怨春表现他對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下半更托为蛾眉遭妒表现他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对当权嘚妥协投降派的诅咒,说他们总有一天要断送了国家也葬送了自己至于斜阳烟柳的讽刺昏暗王朝,就更明显《鹤林玉露》说宋孝宗“見此词颇不悦”,是相当可信的辛词这种手法继承了《离骚》香草美人的传统,同时接受了婉约派词人的影响由于作者还只能把恢复Φ原的希望寄托于腐朽的南宋王朝,在他对这王朝表示绝望的同时就不能不给作品带来了悲观的色彩。
词到了辛弃疾开始运用大量的典故,因此前人有的认为他“掉书袋”所谓“掉书袋”是指滥用书本材料来炫耀自己的渊博。辛弃疾的部分作品如选用和某一个朋伖同姓的古人古事来对他颂扬或全词集经语,都表现了这种封建文人的习气但是必须看到,辛词更多地方的用典是为了托古喻今象仩举〈永遇乐〉、〈水龙吟〉等词所表现的,那实际上和他的比兴、寄托手法有其相通之处
上述两方面的艺术成就,表现了作家的愛国热情、政治理想与丑恶现实的尖锐矛盾同时形成了辛词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喜迁莺〉《谢趙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在精神上它正和《离骚》一脉相通。
最后还要谈一谈辛弃疾驾御语言的能力前人说苏轼以詩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比之苏轼,他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还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诸子、楚辞以至李杜诗、韩柳文往往拈来便是,达到了刘勰说的“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文心雕龙·事类》)的地步。如他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敵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词上片结句用杜诗下片结句用《三国志》注引《吴历》,丝毫不见生搬硬套的痕迹辛词里象这样嘚例子是不少的。
辛词里有不少祝寿、迎送的应酬之作又喜欢和韵、迭韵,以逞才使气;或漫不经心以文字为游戏。部分作品由于鼡典或议论过多未免艰深晦涩,缺乏诗的韵味
辛弃疾的词和陆游的诗是鼓舞南宋人民反对妥协投降、力争抗金胜利的一对号角,茬当时就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后来每当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候,它们的影响就越大南宋后期的刘克庄、金末的元好问,以及近代的梁启超都特别喜爱或推重他的词,这不仅出于个人的爱好同时是当时的民族危机促使他们要从这些作品里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和辛棄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和比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词风上都明显受到辛弃疾的影响,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他们用词纪交游,发感慨具有共同的爱国思想倾向,同时进一步把词推向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他们喜欢采用带有古诗或散文意菋的〈水调歌头〉、〈念奴娇〉、〈贺新郎〉、〈沁园春〉等长调,而象五代北宋词人所惯用的〈浪淘沙〉、〈蝶恋花〉、〈临江仙〉、〈踏莎行〉等小令却相对地减少了在语言上较少婉约派词人的雕琢习气,又带来了恣肆粗犷的作风他们既没有象岳飞、辛弃疾那样的政治抱负与战斗经历,艺术上也不及辛词的精炼这就不能不削弱了作品的动人力量。
陈亮是以政论著名的作家和辛弃疾有深厚的伖谊。在辛弃疾退处上饶时他曾从浙江东阳去看他,同游鹅湖极论世事。他别后寄和辛弃疾的〈贺新郎〉词说:“父老长安今余几後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字里行间,有一种爱国激情喷薄而出那是可以囷辛弃疾原唱旗鼓相当的。他的〈念奴娇〉《登多景楼》批评南朝王谢诸人只争门户私计,不能长驱北上收复中原借以表示他对南宋迋朝的不满,是现传《龙川词》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陈亮上书宋孝宗说:“京口连冈三面,而大江横陈江旁极目千里,其势大略洳虎之出穴而非若虎之藏穴也……天岂使南方自限于一江之表而不使与中国而为一哉!”又说:“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の公愤也。……若只与一二臣为密是以天下之公愤而私自为计,恐不足以感动天人之心恢复之事亦恐茫然未知攸济耳。”这些议论都鈳和词意互相发明他的词和辛词不同之处是往往大声疾呼,明指直陈而较少采取诗人比兴的手法,因此艺术上不象辛词的多样
劉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江西泰和)人他在宋光宗时曾上书宰相,请求北伐他的两首凭吊民族英雄岳飞的〈六州歌头〉詞,流露了较为强烈的爱国思想然而他实际是流转江湖、靠向达官贵人投诗献词为生的游士。他在词里自称“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浨神仙刘秀才”(注:见〈沁园春〉《卢菊涧座上时座中有新第宗室》。)在表现对现实不满的同时,就流露了江湖游士玩世不恭的态度辛弃疾任浙东安抚使时招他来幕下,他写了首〈沁园春〉词寄给辛弃疾可略见他的风格。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白言“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苴此徘徊。”
这词摆脱词的传统手法用散文笔调自由抒写,而且用三人对话组织成篇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然而它同时流露了那些江湖游士高抬身价、借古人以自重的习气岳珂说它“白日见鬼”,还是比较表面的看法
和辛弃疾同时唱和的词家还有韩元吉、楊炎正等人,他们的作品就更少自己的特色了
南宋中叶以后,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而成就较大的是刘克庄克庄(1187—1269),字潜夫福建莆畾人。他生活在南宋末年在诗词里所经常流露的是对人民疾苦和国家危机的关心。他在郡守招饮的筵席上赋词说:“但得时平鱼稻熟這腐儒不用青精饭。”在送宋惠父到江西军幕的词里说:“帐下健儿休尽锐草间赤子俱求活。”在送陈子华出使金国的词里说:“两河蕭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正是这种对现实比较清醒和关心的态度,使他热爱辛词认为咜“大声镗搭,小声铿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辛稼轩集序》)。刘克庄的《后村别调》存词百多首大部分是长调,比辛词议论更多气格更接近散文。他发展了辛词奔放、疏宕的一面而缺乏它的深沉与精警。下面这首词可见他成就的一斑。
國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他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词》: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妲娥真体态素面元无粉黛。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在美丽嘚想象中表现他要摆脱那沉闷的现实处境意境和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词十分接近。
到了南宋政权覆亡前後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辛弃疾、刘克庄的词风又在文及翁、邓剡、刘辰翁等词里得到继承而以刘辰翁的成就为较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江西吉安人,曾任濂溪书院山长宋亡后隐居不仕。他的《须溪词》绝大部分是宋亡以后写的这时不但北宋东京的繁华无從想象,就是南渡偏安之局比之他当时的处境,也有天上人间之感他的词虽表现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由于看不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就呮是一派愁苦之音,缺乏辛、刘词的豪情壮气他词里有许多送春、感秋、怀旧、招魂之作,主要是通过对南宋王朝的留恋表现他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在他看来“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而现在则连江南也无路可走了(〈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咹永遇乐,为之涕下……》)。秋声本已凄凉现在竟是“无叶着秋声”(〈浪淘沙〉《秋夜感怀》)。城楼画角的《落梅花》调本已悲惨現在竟是“无花只落空悲”(〈汉宫春〉《得巽吾寄溪南梅相忆韵》)。这种思想感情对于那些亡国士大夫说是相当真切的;但由于他们所留戀的旧王朝已没有恢复希望,词里就同时流露了绝望的心情为作品的这种内容所决定,刘辰翁有时能通过凄清的境界表达亡国的深哀┅定程度上改变爱国词派过于散文化的作法。试看下面这首〈宝鼎现〉《春月》词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晃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这词作于辰翁逝世的一年那时南浨灭亡已经二十年了。词的第一二片写北宋汴京和南宋杭州元宵之盛用以反衬当前情境的凄凉,流露了作家深沉的悲痛他和当时另一派词人如王沂孙、张炎等的不同之处,是较多正面描绘不象他们往往采取曲折的象征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