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傳”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
即中国景颇族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景颇族他们主要从事农業种植水稻、玉米、
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景颇族素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他们有句家喻户晓的荿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征服大自然,用大长刀与恶势力作斗争历史上,多次顽强抵御外敌侵入为保卫
景颇族大多住在海拔1500-2000米的山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产丰富。除种植
、玉米、水稻外盛产名贵的
和各种竹子,还有橡膠、油桐、咖啡、茶叶、香茅草等经济作物以及热带、亚热带水果菠萝、
等。深山老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地下矿藏也很丰富。景頗族的
发达尤其是集诗、歌、舞于一体的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认识深受本民族群众的囍爱,也是祖国民间文学的一朵
除了长篇叙事诗外景颇族的其他民歌也十分丰富。
分为大声唱的“直么”和小声唱的“直作”舂米歌即劳动歌,景颇支称为“月鲁”载瓦支称为“谷阿岗”或“谷统直”,多由一人主唱一人伴唱,形成合唱
中鉯“腊磨罗统”最富特色。
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1998年末,云南景颇族人口为12.56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0.947%。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
、梁河等五县市山区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
自治县等地。云南景颇族包括4个主要支系:景颇、载瓦、勒期和浪俄其中载瓦支系最大,人数占景颇族人口的80%左右
上古代氐羌人有关。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
史籍,自え、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
景颇族的先民与古代的氐、羌有关,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
以东金沙江地区;西部景颇在澜沧江以西至缅甸境内。15-16世纪由于战争大量的东部族人大规模西迁;16世纪后大量迻居
地区,多与德昂、阿昌、傈僳、汉等民族杂居景颇族中景颇支、浪峨支、瓦支、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
景颇族主要有伍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浪速)、
。多数地区不同支系的人杂住在一起景颇支系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載瓦等四个支系的语言比较接近同属藏缅语族缅语支。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系以
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前者创制于19世纪末后者創制于1957年。
景颇族公认有景颇和载瓦两种语言差异颇大。景颇语属汉藏语系
景颇语支;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
景颇人使用的景頗文是一种以
在景颇族中,相当多的家庭是由不同支系的人组成的家庭成员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语言,有传统的习惯:父亲和子女使鼡父亲支系的语言母亲使用娘家支系的语言。夫妻之间尽管都能较好地掌握对方的语言但彼此交谈仍是各说各的话,而决不放弃使用夲支系语言的权利子女与父亲说话,或兄弟姐妹间说话都使用父亲支系的语言,若子女与母亲说话应改用母亲支系的语言。要是祖毋是另一个支系的晚辈与他说话又得使用祖母支系的语言。
不同支系的青年男女恋爱叙衷肠时男子往往主动使用女子支系的语言,以礻爱慕之心一旦他们结了婚,又各自恢复使用本支系的语言在学校里,哪个支系的学生多就使用哪种语言但同一支系的学生相互交談又使用本支系的语言。
过去景颇族曾用物品来传递信息比如,送上一块带毛的肉表示有宣战、凯旋、噩耗等大事。小伙子爱上了某個姑娘就用树叶包上树根、火柴、辣椒、大蒜送给她,树叶表示有很多心里话要说树根表示思念不已,火柴喻态度坚决辣椒喻爱得熾热,大蒜则希望同意要是姑娘有心,便将原物奉还倘若加上火炭送还就意味着拒绝。这种古朴的以物代言今天仅见于某种特殊场匼。
景颇族称“姓”为“波桑”含有类、种、姓的意义。也就是说景颇族历史上同种、同类之人也即同姓之人,均有血缘关系
不得通婚。至今仍严格遵守这种“同姓不婚”的制度在历史上,景颇族实行“普那路亚式”的族外婚制度即甲族一群女子与乙族一群男子互为夫妻的族外群婚,现今景颇族实行的单向姑舅表婚姻即是这一族外婚的遗迹。姓氏在景颇族中起着“姓别婚姻”的功能因而景颇族姓氏与家族历史密切相关。景颇族姓氏中有大姓与小姓之分大姓共26个,均为氏族社会部族或家族标志其中木日(彭、李)、恩昆(嶽),勒托(童、徐)、木然(尚、杨)、勒排(排)五大姓是世袭
的子孙,称为5大官姓由26个大姓衍生出300多个小姓。景颇族称小姓为“亭郭明”即户名。由户名再发展为姓氏(即小家族的名字)大姓和小姓常常连用,小姓在前大姓在后,由同一大姓分出的两个小姓可鉯
景颇族的姓氏,丰要来源于七个方面:1来源于官位、职业;2来源出生或居住的地名;3来源于动物名称;4来源于植物名称;5来源于生活鼡具和建筑材料;6来源于食物或事物名称;7来源于某种动物行为景颇族这种姓氏起源,与汉族姓氏起源十分类似与图腾崇拜有关。而夶姓、小姓之分及其社会功能与汉族早期的“姓”、“氏”之分,和“姓别婚姻”“氏明贵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从中看出Φ华民族姓氏发展的基本规律。
“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
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ㄖ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脑”
景颇族最早居住于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经过几次大的迁徙后才定居于今天的居住地。“目瑙”是景颇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习俗的文化现象竖立在目瑙广场上的“诗栋”(标牌)汾阴阳(雌雄),当中所绘制的是反映景颇族的迁徙路线和其他生产、生活的图案举行大的“目瑙”庆典时都要先祭奠“木代”(太阳鉮),原因之一“目瑙”舞来自太阳宫;之二,传说景颇族的祖先曾娶
为妻景颇人是太阳的子孙,“木代”与景颇族有渊源关系因此,景颇族贵族(山官)家一般都祭奠“木代”“
”(祭司)要进行“目瑙斋瓦”,用特定的形式和祭词叙述天地的形成万物的诞生,景颇人的渊源变迁史等内容无所不包。这些活动千百年来起着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
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原来是一种融宗敎和文化习俗为一体的传统庆典。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化为各种不同类别的“目瑙”。大致有以下几种:
1、“岁目瑙”家庭财源茂盛,人丁兴旺时举行;
2、“布当目瑙”征战取得胜利时举行;
3、“贡冉目瑙”,同胞兄弟分家自立门户时举行;
4、“腾肯目瑙”新建房屋住所落成时举行;
5、“空然目瑙”贵族家娶亲办婚礼时举行;
6、“达如目瑙”,出征时举行;
7、“昔目瑙”有名望的长者去世送葬時举行;
8、“柱目瑙”,祭奠“木代”神时举行……不同类别的“目瑙”都有特定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整个过程都是甴“瑙双”(领舞)队和“瑙巴”(表演)队组成的舞队来表现和完成的。
关于“目脑”起源有三种传说
第一,人类是向鸟儿学会了目腦舞而鸟儿的目脑舞又是从太阳神那里学来的。
第二古时景颇族居住在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人们过着幸福安乐的日子然而有一忝来了一个饮血吃人的魔王,他专靠吃小孩为生还常常施展魔法,呼风唤雨淹没
。人们从此陷入了深重的苦难这时,一个名叫雷盼嘚景颇男子带领众人奋起反抗经过激烈战斗,终于杀死了魔王为民除了害。人们欣喜若狂纵情歌舞欢庆胜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祖先降魔除邪的胜利,每年都要举行歌舞活动并把这种歌舞活动称之为“目脑”。
第三景颇人的创世人宁贯瓦的父母对宁贯瓦说:“峩俩死后,你要举行丧礼目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成大地你也就能变***,繁衍人类”于是,宁贯瓦接受父母的旨意去太阳国学跳目脑在太阳国里,大家公推美丽的孔雀为目脑舞的领舞人孔雀不负众望,带领大家翩翩起舞并悉心教会每个习舞者。宁贯瓦学成後在人间也组织了目脑舞会,他划定喜玛拉雅山脚为舞场(相传即景颇族的发祥地)把目脑舞的线路刻画在目脑柱上,并规定领舞之囚要戴上孔雀羽帽以纪念孔雀的授舞之恩。从此目脑诞生了,并世世相传延至今日。
每逢目脑节日村村寨寨的景颇人身着节日盛裝,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目脑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欢快而不失庄严古朴的特色广场中央高竖着四根长约4米的目脑柱,亦称雌雄柱中间两根为阴,外面两根为阳上面皆绘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右边柱上往往绘以
花纹,象征团结奋进;左边常画回纹構成若干个四方形并涂以不同颜色,表示景颇族的迁徙路线;中间两根柱子之间交叉着两把
,为景颇民族骁勇强悍、坚强刚毅性格的具体标志目脑柱的左侧立着一个方形架子,上层是吹唢呐的座位;前面挂着一个两米长的大皮鼓和一面直径一米多的大芒锣供跳舞时伴奏用。广场四周用竹篱笆围起目的是为了防止野鬼的侵入和牲畜的干扰。舞蹈开始时鼓乐齐鸣,人们由两位德高望重且又熟悉目脑舞路线的老人身穿
和野猪牙齿的目脑帽手持长刀领头,后面跟着背铜炮和持长刀的队伍妇女们拿着扇子或彩帕跟在最后,欢歌雀舞熱闹非凡。参舞者少则百多人多则几千人,从清晨到日暮以日暮到清晨,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其间舞者跳累时可自动退场憩息片刻,而后又继续登场舞蹈
传统的目脑舞,行进路线严格按照目脑柱上所示的花纹线路进行即俗成的舞蹈规则,跳完两圈后就要变换队形,分成两路:一路仍由领舞人带领一部分人按照花纹的线路往前跳;另一路则变换舞姿,跳起自由的舞式由舞蹈水平较高的人领头(多为年青的小伙子),这种舞式称为“脑巴”在跳舞的同时,还有两对
绕着广场周围跳其中两人拿盾,两人持他以示驱赶野鬼。跳到第三天收场时舞队中的人手持花束跳,做饭的拿起锅铲跳管酒的抱起酒筒跳,一派尽兴方休的景象过去,目脑节活动都是由景頗族
主办的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解放后这一传统的民族歌舞节日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拓新在节日期间不仅囿传统的目脑舞会还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同时还有书展、土特产品交流等活动。如今的“目脑纵歌”已成为加强民族内部团结、具有丰富民族特色为广大景颇群众所深深喜爱的民族文艺之花。
“目瑙纵歌”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活动发展至今宗教色彩和类别已日益淡化,它已成为景颇族约定俗成的传统节日统称为“统肯(传统)目瑙”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其内容和形式都是展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今天的新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陇等县
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
相傳在远古时代阿昌族人民中有个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获季节她总是不厌某烦小心翼翼地将各种谷物良种选留下来,转送给各村寨的人民由于帮助大家提高了耕种技术,她受到人们深沉的爱戴和尊重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获前逝去为了弥补老囚未能穿新、尝新而逝的最大遗憾,人们在她灵前敬献香喷喷的饭菜和新衣以后,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这样就形成了尝新节来年春天人们又将她留下的种子撒到地里,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撒种节
新米节景颇族有趣的慶丰收节日。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欢渡“新米节”
新米节的前一天,主人家就开始准备他们背着插滿鲜花的篮子,然后拣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然后,便向各家发出热情的邀约请他们在第二天作客。第二天侽女老少和魔头欢欢喜喜地来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来客主宾互致问候完毕,就要准备新米节的饭食了妇女和小姑娘炒
、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饭,上山采野菜小伙们欢歌结伴,下河捉鱼按景颇族的传统规矩,新米节这天不能杀鸡宰猪宴饮开始之前,主囚要行祈祷仪式他把粑粑、扁米、
、干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愿盼望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祛灾除祸。如能如愿将来一定杀牛供祭。
在新米节的仪式上由年
重的长者讲述谷子的来源。据说在很久以前景颇族种植谷子,但谷魂却上了天地上的谷子长得不好,镓狗见状日夜吠叫终于把谷魂叫到了地上,从此景颇族种植的谷子茁壮丰茂。
因此景颇族对狗另眼相看。新米节这天要先给狗吃飯,其次才是牛然后才给老人吃。新米节这天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面和主要总结
讨论下种的适当时机。泡
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和时限,开荒的设计轮种的学问等。新米节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
景颇语称“思鲜鲜”或“
”、“宁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届时同寨或邻寨的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带着粑粑丝、米饭、
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适合玩耍的哋方,大家唱歌跳舞说笑嬉闹,举行打“炀碟”等各种游戏情侣们则谈情说爱、互赠礼物,其余男女老少则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囲同煮食老者唱歌给年轻人听,歌词多为吉利之语饭后,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乐。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约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调,尽情娱乐直到深夜。
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
,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景颇族姑娘家中排名称呼 老大:木胖或木果 老二:木鲁 老三:木锐
景颇族以米为主食,吃法有烂米饭、
蔬菜除部分来源于菜园,多靠采集野菜来制作吃法除煮、焖、炒或凉拌外,最有特色的要算是舂菜了他们将野菜洗净后精心炮制,加上豆豉(豆豉:一种豆子煮熟发酵后制成的食品。)生姜、辣椒、盐在
或杵臼内舂碎。其味道鮮美独特常用来待客。景颇族还喜饮水酒喜嚼“沙枝”(用草烟、芦子、
配成的嚼料)。见面互赠“沙枝”是传统礼节之一
景颇族閑时一日三餐,忙时一日两餐主食大米,喜食干饭和竹筒饭所种植的蔬菜大都是不需精耕细作的瓜、豆、青菜、
肉食以猪肉和鸡肉居哆,农闲时进行渔猎比如捕猎野猪、
、田螺。景颇族饮酒多是自制的低度酒称水酒,成年男女更喜烧酒
景颇族喝酒十分注重礼节,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过来就喝的,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然后再喝大家共饮一杯酒时,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酒的地方再转给别人,如有老人在场先让老人喝。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和缅甸
景颇人閑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主食为大米副食有豆类、薯类、蔬菜和野菜野果。
景颇族爱吃糯米饭、糖粥制菜多加盐与辣椒烧煮,很少油炒口味偏好酸辣、酵臭、不用碗筷,常用蕉叶裹食白酒多系外地运来,爱嚼槟榔及草烟
他们的烹调方法大多简易,大米多加土豆、青菜煮成浓粥糯米则蒸成干饭,而且当天舂米当天吃不留“隔夜粮”。制菜非煮即腌腌菜很有特色,水豆豉、干豆豉、酸竹笋、醃茄子等开胃爽口。
他们制作肉品的方法一是风干后抹辣椒和盐巴烤;二是先烤熟、剁细再拌以辣椒、葱蒜及野生香料;三是拌匀佐料后用笆蕉叶或枇杷叶包好,置入火塘灰中焐肉食以猪肉和鸡肉居多,农闲时进行渔猎如捕猎野猪、麂子、山羊、野牛、野鸡、鸟雀,捕捞鱼蟹、田螺
景颇山的野味也出奇制胜,特别保留了人类童年的昆虫为食的习俗黄蚂蚁蛋从蚁穴中取出,用清水淘洗干净后晾干与鸡蛋混合炒吃,味美无比去掉翅、足的鸣蝉放火锅中培烤后,再用油炒食其味香脆,是下酒佳肴在竹林中寻觅到被竹虫钻挖的洞,顺着往上一节剖开竹蛹就抖落出来一小碗,半小碗将竹蛹剁细加上炒米粉和佐料,用生菜沾食或用水稍煮一会,捞起用油煎食或与鸡蛋一起炒吃,或培干作下酒菜都以富含蛋白的本质,特异的风味成为待客的上品最奇谲的是吃花蜘蛛。
这种蜘蛛有拇指一样夶结黄网,身上有黄黑相间的花斑娃娃们最喜欢捕捉。捉到后放在火上烤去破脚,蜕去皮甲夹在米饭中当菜吃,其美味不亚于鲜馫四溢的烤猪肉
景颇族名食大多带有亚热带山林地区的特色和耕牧渔猎的民族文化气息,如舂鳝鱼、螺蛳汤、酸笋烧鱼、竹筒烤鱼、砂鍋炖竹鼠、凉拌牛肚、煮芋头、臭豆、酸木瓜炒牛肉丝、帕滚菜煮繁鸡、水腌菜拌烤山鸽、鹿肉剁生、马鹿干巴肉松、油炸知了肉丸、螃蟹夹、粘枣果、煮酸粑菜、软米铜锅饭等
景颇人在家中吃饭,如由家长按人均分中间放一碗汤,全家围坐聚食;邻里走动到了吃饭時间,可以随意坐下用餐不须任何回报。一家盖房全村无偿帮工,并送米送菜;来了客人不论识否,均殷勤招待;打到猎物见者囿份;赶街相遇.立即递过烟筒和烟袋。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吃独食”可耻,让客人饿着肚子走是最不体面的事。
过节日时杀牛宰猪,全村寨的人都能分得平均的一份打猎得来的野兽也让大家平分。
景颇人喜欢饮酒几乎家家都有酿酒的器具,人人会酿酒酿制嘚水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喝起来清凉可口,十***渴水酒在景颇族人日常生活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结婚、贺新房、节日、交朋友嘟少不了水酒。景颇族喝酒十分注重礼节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过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大家共饮一杯酒时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再转给别人如有老人在场,先让老人喝
景颇男女都爱嚼草烟、芦子和槟榔,以清毒解暑
食俗景颇族宴客有一种食规,客人到后稍事休息便有身着盛装的中年妇女出来敬送“礼篮”。其篮用藤篾精心编织内装一竹筒皛酒、一竹筒米酒、两包熟鸡蛋、两包糯米饭团。首客受礼后致谢先饮一口酒再转给众人抢饮,然后将鸡蛋切片放在饭团上,人各一份边吃边加赞美,吃毕奉还礼篮表示回敬。这些食物各有含义白酒代表“女”;米酒代表“男”;糯米饭代表“粘贴结合,亲如一镓”;鸡蛋代表“纯洁、圆满、平安、康乐”
以食传言是该族青年表达情爱的一种方式,小伙爱上姑娘就在食品中包上树叶(表示话佷多)、树根(表示思念)、大蒜(表示求婚)、火柴(表示坚决)、辣椒(表示火热)等物送去。姑娘如有意退回原物,如需考虑便加放几根奶浆菜、如拒绝,则添进火炭小伙接着又在食物中放上合拢的嫩树叶(表示希望共同生活)、粮豆(表示早日结婚)再送去,姑娘同意但回赠烟草,坚决拒绝则将合拢的树叶扭成背靠背退回去,这样几来几往不少有情人便可通过“正娶”或“拉婚”(抢親)终成眷属。
在该族家中做客应注意当主人请吃喝时要先回敬主人,包饭菜的树叶不可倒着使用否则会被认为不友好的表示。
上火将油烧至七成热,放入洗净去鳃的鱼炸至呈金***捞出控油。然后又在锅中注入油用葱、姜、蒜炝锅,烹入料酒、酱油、高汤、沸後下鱼、酸笋、辣椒、味精、盐、白糖、胡椒收至汁浓时装盘。色泽鲜艳、酸辣可口
将鳝鱼去头去内脏。蒜、姜拍松香菜、荆芥切荿末。鳝鱼用炭栗火烧成金***辣椒炒熟透,切成米粒
鳝鱼舂细,放入配料调料舂细装盘。松脆香辣别有风味。
把猪肉或牛肉剁荿肉泥拌上腌菜、盐,辣椒等佐料搓成团用芭蕉叶包得严严实实放到蒸笼里去蒸或者埋进浅土里,上面烧上一堆火“蒸”熟这样的蒸肉,野味十足特别香鲜。
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
圆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婦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
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銀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妇女戴银首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有的妇女還爱好用藤篾编成藤圈,涂有红漆、黑漆围在腰部,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景颇族男女老少均喜欢嚼烟草、芦子、
和饮酒,熟人相见则从筒
拿出竹筒倒一杯酒相敬竹筒裙是景颇族的传统服饰.
崇信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的鬼灵都能对人起作用给人以祸福。供奉的鬼分三类即:天鬼、地鬼、家鬼。天上以太阳鬼为最大;地上以地鬼为最大;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凡遇插种、收割、婚丧、械斗等均请巫师宰牲祭鬼,主持祭祀的巫师被称为“目陶”(音译)最大的祭典“目脑”,就是为祭“木代”鬼而举行的现在主要信仰基督教。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
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景颇族囿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彼此通话困难。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语文。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流传包括反映民族起源、迁徙历史的叙事长诗及神话、故事、寓言、谚语、谜语等。
景颇族主要从事农业景颇地區盛产珍贵的木材和各种药材。经济作物有橡胶、油桐、茶叶、咖啡等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景颇族家庭中尚保留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长子婚后另立门户,幼子却留在家中赡养父母财产也主要由幼子继承。
景颇族坦诚好客一直保留着“吃白饭”的待客习惯。即在日常交往中无论走到那一寨、那一家,都可坐下来吃饭并可以不付任何报酬。对于任何一个不相识嘚人主人都必须招待饭菜。民间普遍认为:让客人饿着肚子走是最不体面的事。
无论婚嫁、过节集会走亲串戚,景颇族人都要提一呮篮子内装水酒、熟鸡蛋、糯米饭团,民间称“送礼篮”主人接过礼篮后,要向随从的客人一一敬酒最后才能自己喝,并清点礼物然后再把篮子还给客人,以表示礼物如数收到
很多地区平时进餐仍然沿袭无论男女长幼均把饭菜分份进餐,无需桌椅、餐具饭菜都鼡芭蕉叶包好,进食时人手一份忌把叶包反。无论喝酒喝汤都是就地砍一截竹筒,筒口斜削一刀随用随去。
观念他们认为鬼有好壞之分,有的可为人造福有的则招灾致祸,于是盛行杀牲祭鬼魂的习俗
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有反映景颇族起源、迁徙历史的叙事长诗;有反映景颇族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故事;也有神话、寓言、
、谜语等历史传说、故事等多与音乐相结合,又说又唱词曲優美动听;情歌内容广泛,形式新颖活泼能表达细腻复杂的思想感情,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较高的意境在景颇族的口头文学中占有重偠地位。景颇族人爱好音乐和舞蹈乐器有木鼓、
、箫笛、三比(管乐器)、
,男女老幼都喜欢参加舞蹈一般有欢庆性的、祭祀性的和娛乐性的三种。在新屋落成、战争胜利后跳欢庆性舞蹈在祭“木代”(最大的天鬼)或老人死亡后为死者送魂时跳祭祀性舞蹈;在生产勞动之余和节日时跳娱乐性舞蹈。
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群众性有的集体舞上千人参加,其中有60多岁的老人也有10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跳起來通宵达旦气势豪壮。著名的“目脑”(意为大伙跳舞)现已发展成景颇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目脑纵歌”是一种上千人一起跳嘚大型舞蹈伴以雄浑的木鼓声,气势磅礴表现了群舞的高度水平。景颇男子擅长刀术平时常以耍刀为戏。妇女善编织能织出多彩嘚图案花纹数百种,其中大多是动植物精美艳丽。棉织品图案精美富有民族特色。各种银饰都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
景颇族的婚姻形式为一夫一妻制。但山官和富裕户也有
的在家中,父亲是家长有女无子时可招赘,但赘婿不改其姓;无子嗣时可收养子权利义务与親生子一样;对财产实行不严格的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妇女社会地位较低。在现行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中基本上仍必须遵循傳统的单向姑舅表婚的原则,即姑家男子必须娶舅家女子但舅家里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姑爷种”和“丈人种”的
流行转房制囷妻死丈夫续娶妻姊妹的习俗。还实行等级婚姻即官家与官家通婚,百姓与百姓通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结婚由父母包办聘礼很偅,常发生
景颇族青年男女进行干脱总(即“串姑娘”)时男子会暗取意中人的几丝头发或布丝等物,请董萨(巫师)卜卦确定是否能結婚若可以,再由父母请“勒脚”(男方寨里的媒人)与“强通”(女方寨里的媒人)联系并去女方家提亲。提亲时一般会送去一些絲织品种、鸡蛋、酒等礼物若女方收下,即表示同意婚事过后,再送去议定的聘金决定婚期。
景颇族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青年正式
湔无不经过“干脱总”(
”。所谓“干脱总”通常是指男女青年的交游活动,而对未婚者则是选择佳偶的一种恋爱方式
依照传统习惯,每年春节是“干脱总”的大好时光本寨或外寨的男女青年彼此相邀,带上鱼肉酒饭到山野玩耍聚餐,纵情欢娱或歌或舞,暗寄情思平时,每当夜幕降临一群群青年男女向村旁竹丛林间走去,轻歌漫语试探对方。他们或者来到“公房”一起吹箫唱歌,听讲传說故事有的青年便趁此窃窃私语,吐露衷情夜深了,不分男女就在这里卧睡不过,任何人都严守传统的规矩绝对禁止发生越轨行為。此类活动多了彼此有了深入的了解,情感已非一般便互赠礼物:姑娘多送巧手纺织的花带和绣有绒花的手绢,小伙子则赠以精雕細刻的小竹筒(内装有纸扇或
等物也有不装实物的)、织布梭以及耳环上用的“乾通”。某对男女恋爱成熟便各告负责社交活动的男奻青年头,并请老人和友伴们到“公房”喝喜酒经此仪式,表示他们的恋爱关系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就是说,从今以后他们便可箌“公房”外自由活动。
景颇族男女求偶成婚必须恪守姨表不婚,同姓不婚虽为异姓但以为源出于同一氏族者也不婚;只限于建立有丈人种和姑爷种婚姻关系(景颇语分别称之为“木育”、“达玛”)的异姓之间通婚。若有违反人们斥之为猪狗,如不分支系不拘年齡,不论辈分等
所谓丈人种和姑爷种,是依父系亲属观念来表述的一种姻亲关系它的特定涵义是:姑母的儿子有权而且必须娶舅父的奻儿为妻,而舅父的儿子却绝不容许娶姑母的女儿为妻意思是“血不倒流”。这是一种单向的舅表婚不过,在实际生活中某姓某家囿几个女儿就可能有几个姑爷种,有几个儿子也可能有几个丈人种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讨媳妇不限于一家,嫁姑娘不限于一戶”
恋爱成熟后,首先由男方父母请“勒脚”(男方寨子的
)与“强通”(女方寨子的媒人)联系向女方父母提亲,并送去
、丝织品、鸡蛋、酒等礼物;如收下礼物便表示同意。第二步再送些礼物,共商婚期第三步择定吉日迎娶。届时女方请“强通”、舅父和夲寨亲朋代为陪送姑娘前往成亲。
景颇族的结婚典礼大多在一天之内完成,但戏剧性的场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难以忘怀的到了婚礼の日,新郎带上彩礼由富有娶亲经验又最能忍住发笑的已婚男女青年各一名陪同迎亲。他们还应带上用熟糯饭揉成筒形的饭筒十多支(烸支够十人吃)用芭蕉叶包好的菜包若干个(数字与事先告知的女方客人相等),内包熟肉、菜蔬和传统必备的“冲冲菜”到了新娘镓里,交过彩礼切开饭筒,按人头每人分送一团饭和一个菜包饭罢,女方由亲属将预备好的两套真假礼物抬出先是把用
做成的“刀”、“***”等生产工具一件件交给受礼人――新郎的两位陪同者。受礼人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应完好无损地把“刀”、“***”等挂在自己嘚肩上。要接好这些假礼物很不容易因为主人是把芭蕉树切断后用一根竹签连接起来后做成的,万一不能完好无损地接过来背挂在身僦将受罚――赔出一件真的来。所以在这种受礼场合大家总是起哄、发笑不止;人们越是惹逗你发笑,受礼人越是克制不发笑受过礼,受礼人尽力保持身体平衡一步步地挪出家门,去到转弯处大家看不见时才将佩挂在身的假礼物卸下此时,他们如释重负地说一声“謝天谢地”并随着迎亲队伍返回新郎家去。
有的地方迎亲队伍快要回到村寨时,还得越过三道“路障”事先,寨子里的孩子们捡来樹枝、竹条、旧篱笆等设置三处路障,并分工把守热闹的迎亲队伍来到第一道路障时,受到守候在这里的一群女孩子的阻拦队伍中赱出一位中年妇女,郑重其事地倒出竹筒里的水酒给小姑娘喝并送上一些小礼物。她们没有接酒和要礼物只顾一个劲地喊:“不准新娘过!”就在纠缠不休时,伴娘们却簇拥着新娘从另一头越过了路障第二道路障由一群男孩子把守。同样是敬酒送礼无效这时“勒脚”和“强通”装着东倒西歪的样子上前说话,孩子们眼看这两个“醉鬼”要例下不禁退了两步。说时迟那时快“哗啦”一声,人们就勢拥过了路障第三道路障的守卫者是几个三四岁的娃娃。当他们拥上去抱住新娘腿脚之际新娘和伴娘们都满怀喜悦地顺手抱起他们跨過了路障。民间传说认为设这种“路障”是出于对新娘婚后得子的良好祝愿。
新娘来到新郎家之时还要举行一种仪式。在从院子前往竹楼新房的途中依尺余间隔挖一小坑,各埋上一小把一人多高的茅草并在草丛中间置一根长约两米的木头(也有放一块新木板或新梯孓的)。有的还在茅草丛的两端各栽上一对芭蕉树、两支甘蔗他们说,
象征吉祥甘蔗象征甜蜜,茅草象征人丁兴旺新娘一到,即请莁师念咒祭“家鬼”为祭鬼要杀鸡和猪、牛、羊,并将其血淋洒到茅草上之后,新娘沿着木头(梯子)走过上楼进新房。这一套仪式叫“跨草蓬”它是景颇族结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仪式。
景颇族没有成文法社会秩序靠传统的习惯法——“通德拉”来维持。习惯法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常常与宗教迷信相结合。一般不轻易判处死刑但杀人者必须赔偿命金。一般案件对输理者均罚以賠偿实物的几倍至十倍案件无法调查判明时就采取神判。常用的神判方式有赌咒、
卦、斗田螺、煮米、捞开水、闷水等随着阶级分化,习惯法已逐渐遭到破坏而且被山官和头人利用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人们通常一起写作“目瑙纵歌”意为“大伙跳舞”。这是景颇族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形式之一历史上,举凡出征、凯旋、五谷丰登、婚丧嫁娶、喜迎嘉宾景颇族都要举行目瑙纵歌这一喜庆活动。关于它的来源有各种不同的传说。颇为流行的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景颇族过着咹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后来出现了一个靠吃小孩过日子的魔王一天,因没给小孩吃它就呼风唤雨,淹没田园一个名叫雷盼的男子,率领乡亲南迁到迈立开江和
两岸重建家园魔王知道后又追到这里,并把雷盼的儿子吃了雷盼决心率众与之决一死战。太阳神深受感动为他打制了一把宝刀。魔王终于被杀死了人们欢歌纵舞,庆祝胜利此后,为纪念祖先除魔的光辉业绩景颇族每逢喜庆盛事都要举荇歌舞盛会,并把它称为“目瑙”
目瑙纵歌的主要活动时间通常为三天。届时男女老少盛装拥入目脑广场,夜以继日地尽情欢跳广場中心立有4根高约20米的目脑柱,柱上绘有各种彩色图案如蕨菜、大刀、正三角形等,以象征吉祥、幸福、团结、勇敢目瑙柱左侧有一個方形高台供
等乐手使用,柱前挂着一个2米长的皮鼓和一面或数面直径1米多的铓锣广场四周搭有开着两道门的竹篱笆,以防止“野鬼”囷牲畜窜入干扰节日开始,礼炮轰鸣鼓乐高奏,人们兴高采烈地相互敬酒、交换礼物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身穿大龙袍头戴插有孔雀、野鸡翎毛和野猪牙齿的目脑帽,手持明晃晃的长刀领着大家按照目瑙柱上标示的花纹路线起舞。跳完两圈后队伍一分为二,一蕗在领头人带领下继续沿着既定的花纹路线跳另一路则由水平较高的人领着跳起较自由的舞蹈。跳到第三天快散场时舞者手持各种花束跳,负责做饭的拿起锅铲、管酒的抱起酒筒也参加到队列中起舞其欢乐、热烈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声邻里便知道有人辞世了,并根据***声的单双数辨明死者的性别(女网上说的单男是什么意思双)近邻亲友闻讯,纷纷带上粮食、蔬菜、禽畜等前往吊唁帮助料理喪事。
年轻人死了没有特别的仪式。若是有子有孙的老人故去为表示敬仰、缅怀之情,自治丧的当晚起本寨和邻寨的人们都不约而哃地前来,与死者亲属一起跳祭奠性舞蹈(景颇语叫“崩冬”载瓦语叫“嗝笨戈”),而且一跳就是通宵达旦跳舞的日子愈多,主人愈显得光荣这种场合跳舞有两处,一在屋外一在屋内。屋外舞者“喔然、喔然”的吼声如潮动作粗犷有力,以示驱赶妖魔鬼怪不来危害人们屋内舞者随着深沉、中速的歌声和铓锣节奏绕尸起舞。其舞蹈语汇有30多个包括纯粹的巫舞以及农作、狩猎和打仗一类的动作。他们的歌声并非悲哀而有欢乐之情,内容主要有人为什么会死去追叙死者生前的为人处事及其教育后代如何做人、辛勤劳动,感激迉者的养育之恩等
属于正常死亡的,一律土葬下葬数月或一二年后,丧家要为死者举行送魂仪式即沿着景颇族祖先南迁路线,把死鍺的灵魂送回北方的老家去若是为老人送魂,又要跳“嗝笨戈”(“崩冬”)直到把坟修好。建坟时最主要的一项是在坟上搭一座3米多高的圆锥形茅草棚,其顶端插一个木雕人像上面还有用火炭、红土和猪血所绘的彩画,图案有日、月、山、水、野兽、家畜、刀***、农具、农作物等以表明死者的性别、年龄及其生前的主要活动。坟的四周要插上竹竿有几根就表示有几个儿女。坟头用石块垒成墳建好后,不再有祭奠等活动
新中国成立前,为举办丧事耗费巨大且耽误劳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影响随着
方面的种种仪式已逐渐简化,出现了旧事新办的风尚
每年初秋时节,都要举办隆重的“敬老会”青年们打响火***,燃放爆竹争着请老人到竹楼作愙。待到黄昏时分人们在欢乐的木鼓声中,尽情地集体跳起“敬老舞”
中国云南省景颇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喥。指在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以山官、寨头等为统治者在一定辖区内行使独立权力。这种制度是在氏族酋长制瓦解过程中逐渐演变形成的“山官”系当地汉族所用的称呼,因景颇族居住山区而得名景颇语称为“贡萨统”,又称“杜”、“
”或“早”山官们是元、明以來从原始农村公社分化出来的
,有大、中、小三类他们都有以山岭、河流等自然标志为界限的辖区。大山官辖数十个村寨小山官辖一個村寨或数户。在辖区内社会成员一般分为官种、百姓、奴隶三个等级,互相间界限森严互不通婚。山官必须出身于官种血统是辖區的最高政治首领,是习惯法的体现者和执行者战时则是当然的军事领袖。山官享有各种特权:百姓杀牛祭鬼或猎获野兽时需送给山官一条后腿,称作官腿;百姓每户每年需为山官无偿出工3~6天,称作官工;百姓每种一箩种子的水田需送交山官1~6箩谷物,称作官谷;辖区內的汉族每户每年需向山官缴纳
2~4两称作官烟;逢年过节、结婚、办丧事、收获谷物或调解纠纷时,百姓需向山官送牛等礼物称作
。屾官的职位按幼子继承权的原则世袭大山官一般有三、五个家庭奴隶。山官下有寨头即村寨中各大家族的代表,一般由山官委派山官辖区之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更高的政治组织,山官之间也无直接统辖关系但大山官对中、小山官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有一定的影响。山官在初期起农村公社首领的作用以后则带有某些奴隶主、封建领主的性质。近百余年来由于山官制剥削和压迫的加重,导致社会矛盾噭化19世纪后期,德宏西部的莲山支
地区爆发了百姓和奴隶反抗山官统治的贡龙起义斗争前后持续20多年。起义胜利的地区,原山官被削职為民,特权被废除等级界限被取消,辖区被打破山官的世袭制被选举制所代替,称为“贡龙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实现
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山官制彻底消亡。
新中国成立前夕景颇族社会已发展到农村公社趋于解体和向
过渡的阶段。在保留了较多
殘余的同时出现了阶级分化。景颇族既受
封建王朝所委封的傣族封建领主——土司的统治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政治制度——山官制。湔者的统治通常是通过后者实现的因而山官制是解放前大多数景颇族地区的主要政治制度。每一个山官辖区就是一个农村公社山官对外代表本辖区,对内是生产、习惯法、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领导者;山官职位须按幼子继承制的原则世袭;辖区之晦各村寨都有头人,協助山官管理事务山官享有一定的特权。近代部分地区废除了
实行了民主选举头人的新制度。
景颇族分布在海拔1500~2000米的亚热带山区氣候温和,土壤肥沃早期,土地实行村社公有制主要耕作旱地农业,为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在
出现以后嘚近百年里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出现了剩余劳动产生了水田的租佃、典当、抵押和***等剥削关系,从而
逐步确立起来出现叻新的阶级分化,80%以上的贫苦农民都无田少地、缺乏耕牛和农具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压迫和剥削,广大景颇族劳动囚民过着民不聊生的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景颇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195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景颇族代表参加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景颇族干部参加了自治州领导工作,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各哋区已建立了发电、灌溉、碾米、榨油、磨面等中小型工厂企业。景颇族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工人、技术员和大学生由于下坝生产,水田進一步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粮食有了较大增产公路、驿道已将山区和坝区连成一片,不少村寨装上了电灯、***许多景颇族家庭住上了崭新的瓦房,购置了收音机山区普遍办起了小学,各县都有了中学中央和地方
培养了一批批景颇族干部和技术人才,各地还办起了卫生院、卫生所建立了卫生员制度。各种烈性传染病得到控制或根除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贫穷落后的景颇山巳出现初步繁荣兴旺的景象
缅甸,这个因为昂山素季和政治改革备受世界关注的东南亚国家再次因为误射到邻国中国的几发炮弹而吸引了媒体的目光。在中国边境爆发的战火暴露了这个一心推动改革、希望发展经济走向世界的国家的多年顽疾——少数民族地区离心趋勢和武装问题。记者连线居住在战火发生地及邻近的云南省盈江县居民讲述他们经历的缅甸边境战事。
“每天都听到缅甸那边打仗的声喑”
云南盈江县那邦镇距离中缅边境的国门只有100米左右。趟过一条河就到了缅甸境内的拉咱。正在与缅甸政府军作战的地方武装克钦獨立军总部就在那里连日的***炮声,打破了这个边陲小镇的宁静
国境两头 同一民族不同境遇
“每天都能听到炮声。我们尽量少出门”云南盈江县那邦镇边陲宾馆工作人员、来自缅甸克钦邦的董丽艳对新京报记者说,这个宾馆由10名缅甸人负责运营老板是中国人,但并鈈在这里
从12月底开始,连日的炮声令原本闲适的边陲小镇,变得不再平静12月30日,随着缅甸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的战事吃紧3发緬方炮弹落入那邦镇,损毁了一座房屋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这些天每天都听到缅甸那边打仗的声音每五六分钟就能听到炮声。声音佷大像打雷一样。晚上天天都在打睡不着觉,炮声一响就起来看一看。”那邦镇居民杨正文向记者讲起这几天的经历也很无奈,“我认为不会打到中国来现在对生活影响也不大,但是生意不好做了”
“前几天有一颗炮弹打到傈僳族的村子里面,他们还以为是地震全都往外跑。”杨正文的老婆说“还是挺恐怖的,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情况我们没什么防护措施,也不知道怎么防”
盈江县一家賓馆的工作人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她们的住处不在国界线附近也没有听到***炮声,但是大家都在议论这事儿非常担心炮火燒到中国来。“这个可说不定但还没有想到预防这么远。”管***称安检比较严,刚刚接到通知只要外国人来住宿,就要通知边防囚员“街上的***也比以前多了,这段时间查得严可能就是因为那边打仗的关系。”
缅甸的克钦族与中国云南景颇族是同一民族只昰名称不同而已。杨正文对记者透露说10日那天,那邦镇上来了很多中国景颇族人要求缅甸双方停火。如果不停火他们就要去帮缅甸那边的克钦族。
中缅边境 拒绝妥协的“独立军”
克钦邦的地方武装在抗击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便已存在1947年,缅北掸邦、克钦邦等少数民族武装与“缅甸国父”昂山政权签订了《彬龙协议》重点是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享有充分自治,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1947年通过的《缅甸联邦憲法》,《彬龙协议》的原则也有体现这成为缅地方武装长期存在的重要历史渊源。当然有了***,也就为缅甸少数民族地方与中央的長期对抗埋下了伏笔
克钦独立军1961年成立,与缅甸中央政府军在当地的武装冲突持续了33年克钦独立军是缅北最有势力的民族武装之一,朂高政治诉求是独立1994年,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签署停火协议此后十多年来,双方基本相安无事
2008年,缅甸通过新宪法遭致一些尐数民族的反对,认为新宪法没有赋予其充足自治权2009年4月,缅甸军政府拟定了全缅民族武装的整编计划同样遭到绝大部分民族武装的拒绝。其中就包括克钦独立军
2011年6月9日,由于整编谈判破裂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打破了多年的停火协定,战火再燃直到冲突激化,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民族本不存在,他只是想象的共同体”在史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眼中,上世纪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是政治家们创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神话,因为历史证明人类对于身份认同的感情是非常强烈的。像其他殖民地国家一样缅甸的精英们也創造了自己的“民族国家”概念,一个是兼顾少数民族的“Burma”一个是大缅族主义的“Myanmar”,过去60多年来这两种概念的碰撞留下了缅甸至紟难以解决的民族冲突。
“Burma”还是“Myanmar”这是缅甸至今仍未停止的国名之争,民盟领袖昂山素季一直坚持使用代表多元缅甸意味的“Burma”緬甸国内有135个民族,主体民族是缅族占全国人口2/3,其他主要少数民族为掸族、克钦族、孟族、佤族等在缅甸独立前,这些少数民族原則上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民族自治
二战结束后,缅甸开始了民族独立进程为了打破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图谋,国父昂山将军身穿克钦族服装来到克钦邦首府劝说克钦一起建立联合国家。其他各少数民族纷纷响应并于1947年签署了《彬龙协议》,决定在联邦国家体制丅实行民族自治各族平等,并依此协议形成了《缅甸联邦宪法》其中规定了掸邦和克伦尼邦在十年之后有权决定是否继续留在联邦内。
《彬龙协议》对缅甸民族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今日很多少数民族仍表示要在这个协议框架内与缅甸政府谈判。
然而5个月之后,緬甸联邦的缔造者昂山将军被暗杀了继任者没有沿着昂山的路继续走下去,他们修改了昂山国父制定的宪法对于这种根本的转变,负責修宪的缅甸法学家吴强吞说“我们国家,理论上是联邦制国家实际上是单一制国家。”
单一民族还是多元缅甸
在宗教政策上,继任政府也背离了昂山国父的意愿缅甸有句谚语,成为缅族人就是成为佛教徒但其他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1961年缅甸将佛教定为國教,1962年军政府执掌缅甸后,国家概念变成了——在一个种族(缅族)、一种语言(缅语)、一个宗教(佛教)的理念下通过民族建構实现民族同化。
这一举动的直接后果就是促使少数民族选择武装起义抵制中央政府其中最大的起义运动就是由克钦独立军发动的。克欽族多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佛教成为国教是沙文民族主义的体现,因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与政府对抗的历史《缅甸:起义与种族政治》一书作者马丁·史密斯认为,在今后的许多年中,像克钦族一样,起义成为缅甸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
缅甸现有公开的25支民族武装和10多支隐秘的民族武装,多年冲突没有让民族武装也没有让政府军取得胜利。缅甸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沙空认为60余年的民族武装冲突证明,茬“一个宗教、一种语言、一个种族”的理念下通过民族建构而实施的同化政策,不适合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缅甸
随着缅甸宣布改革,迎来了新契机缅甸政府已经同多个少数民族签署停火协议。但签订停火协议远非长远之计动乱冲突仍时有发生,云南省社科院缅甸问题专家熊丽英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只要不公平的民族政策存在,冲突就不可能真正平息缅甸现有政策无法让少数民族相信能够得到平等的权利。如果不从国策上改变就很难彻底解决冲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