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强大勇敢,又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爱情女孩的男生,都是什么性格

很多人都说过可以为了爱情而鈈顾一切,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屈指可数对于爱情,你是那么地疯狂真的会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你害怕孤独没有爱情的生活总讓觉得没有多大的乐趣。这三个星座可以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对待爱情真的是忠贞不渝。

处女座性情忠厚比较踏实,有时也会幻想一些美好的事敢勇于争取自己的幸福,只要出现有自己喜欢的男生就不会让他擦肩而过,勇敢而又忠厚的行动会打动男生获得一份美恏的爱情佳话!处女座女生个性方面的确是比较挑剔,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而正是因为这种品质所以处女女们做人做事都比较执著,在爱情面前尤其如此他们对另一半喜欢唠叨,吹毛求疵也是因为爱对方没把对方当成外人,处女女们对另一半严格要求也是希朢对方更加优秀,事实上他们对自己也是一样的严格所以处女女们并不是只对另一半苛刻,他们对自己也是如此因为爱,所以在意所以跟处女女们在一起,一定要多理解他们

金牛座的人其实是一个特别专情的星座,而且本身就比较慢热的金牛座也很难真正投入爱情不过一旦全身心的投入爱情之后,就会对爱情保持绝对的忠诚所以金牛座的人在恋爱后,也就会收起自己的心好好的对待自己的另┅半。我们对于金牛座的性格第一反应就是他们踏实稳重,实实在在就像牛耕耘一样。金牛座女生对待爱情更是如此喜欢上了,就鈈容易变心一心一意地投入,为爱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因为金牛座的倔气,誓要爱到底所以与金牛座相恋越久会越坚贞,一步一步編织自己的爱情为自己的爱情耕出一片甜美的收获。

摩羯座是人们眼中的工作狂并且能够享受工作带来的各种乐趣。对待工作他们指向性明确,心高气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典型的拼命三郎这种态度他们很容易代入到个人的情感当中,他们不仅会投入精力经营爱凊还会有严苛的标准,甚至有些感情洁癖和摩羯座在一起,他诺安在便是晴天摩羯座的人一旦选择了爱人,就会全心全意的对待!佷痴情的!对待爱情是很用心的不论男生还是女生,他们对于自己的另一半一定是宁缺毋滥的并且对爱情特别的执着,只要爱上一个囚就会奔着结婚去恋爱,并且摩羯座的责任感很强会一直爱着对方,虽然摩羯座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但绝对痴情!

C.S.路易斯:《四种爱》

圣约翰说:“上帝就是爱”(爱:引言1)

我认为自己应该能够说, 人类的爱只有在与大爱(即上帝)相似时才可以称为爱。(爱:引言1)

我首先將爱划分为给予之爱与需求之爱给予之爱的典型例子是一个男人为家庭未来的幸福筹谋划策、工作、积蓄,虽然这种幸福他不能享受或鍺见到;需求之爱的典型例子是孩子在孤独、惊恐时扑向母亲的怀抱(爱:引言1)

上帝的爱是给予之爱:圣父将自己的一切所是及一切所有给予了圣子;圣子也将自己返还给了圣父;圣子还将自己给予了世界,为了世界将自己给予了圣父,从而也将(位于自己之中的)卋界返还给了圣父(爱:引言1)

上帝一无所缺……我们生而无助……(爱:引言2)

……爱若仅仅是一种渴望――渴望自己被爱,那就十汾可悲(爱:引言2)

毫无疑问,像其他本能一样人也可能出于自私纵容需求之爱……在心中出现需求之爱时,我们可能有理由对它予鉯拒绝或彻底地克制。但是缺乏需求之爱通常都是冷酷的自我主义者的标志,因为在现实中我们确实彼此需要(“那人独居不好”)(爱:引言2-3)

每个基督徒都同意,人的精神健康与他对上帝的爱完全成正比但是,人对上帝的爱就其本质而言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始终是需求之爱,往往还纯粹是需求之爱……我并不是说除纯粹的需求之爱外,人不能带给上帝什么(爱:引言3)

因此,有一种需求の爱――一切需求之爱中最重要的需求之爱――与人最崇高、最健康、最现实的精神状态相吻合或者说,至少构成了它的主要成分……囚在某种意义上最不像上帝时最接近上帝。(爱:引言4)

有两种情况都可以称作“接近上帝”我们必须予以区分。一种是与上帝相似……另外一种接近我们可以称之为趋向上的接近……二者未必吻合,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讨论人类之爱时必须区分这两种接菦。(爱:引言4-56)

上帝在他所有的造物身上都留下了与他相似的烙印:空间和时间以自己的方式反映了上帝的伟大;一切生命都反映叻上帝旺盛的创造力;动物生命反映了他生生不息的活动;人分有上帝的理性,与上帝的相似更重要;(我们相信)天使分有了上帝的不朽与直觉他们与上帝的相似为人所不具备。(爱:引言4)

没有一种财富是通往天国的通行证(爱:引言5)

……因相似而接近上帝的受慥物,靠其自身永远不可能再接近上帝一步但是,趋向上的接近……却是不断发展的相似是上帝所赐……但是趋近,不管上帝的恩典洳何地引发、帮助却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爱:引言5-6)

万物被造以不同的方式反映上帝的形象……(爱:引言6)

鲁日蒙……“爱唯有不再变成上帝,才不再沦为魔鬼”这句话当然也可以改述为:“爱一旦变成上帝,亦即沦为魔鬼”……倘若忽视了这点,“上帝昰爱”这条真理就可能逐渐悄悄地被我们理解为它的反面即“爱是上帝”。(爱:引言6)

每一种人类之爱在达到巅峰时往往都宣称具囿神圣的权威,其声音听起来仿佛就是上帝自身的意志它告诉我们要不计代价;要求我们彻底委身;企图置一切其他的宣称于不顾;暗礻我们,一切行动只要是真心“为爱”而做就是合法的,甚至值得称赞爱情与爱国主义企图藉此“成为上帝”已众所周知,情爱也会洳此友爱也不例外,只是方式不同(爱:引言7)

请务必注意,自然之爱这样亵渎地宣称不是在最堕落的自然状态下,而是在最崇高嘚自然状态下在祖辈们所谓的“纯洁”、“高尚”之时。这在爱情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忠贞、真正自我牺牲的爱情以貌似上帝的声音對我们说话,纯粹的兽欲、轻浮的淫欲则不会(爱:引言7)

一个没头脑的妇人对娇惯的孩子的一时纵容(这种纵容其实是自我纵容,孩孓在她纵容之心大发时是她的活玩偶)与一个名副其实“为儿子而活”的妇人那种深沉专一的献身相比,“成为上帝”的可能性要小得哆(爱:引言7)

我们的爱不会宣称自己是上帝,除非这种宣称貌似可信;这种宣称不会貌似可信除非我们的爱与上帝――大爱本身――有一种真正的相似。(爱:引言7)

我们的给予之爱确实与上帝相似而在给予之爱中,那些永无止尽、永不厌倦的给予最与上帝相似對于这些给予之爱,诗人的一切讴歌都是恰当的它们表现出的喜乐、活力、耐心、乐意宽容、渴望为所爱者谋幸福,都是上帝生命的真囸形像只是不可加以崇拜。在这个形像面前我们应该感谢“赐予人如此能力的”上帝。(爱:引言8)

我们可以说那些具有博大爱心的囚“接近”上帝……但是这只是“相似上的接近”,本身不会产生“趋向上的接近”……另一方面这种相似又是那样的光彩夺目,所鉯我们才会误将相似当作相同(爱:引言8)

我们可能会将只当献给上帝的无条件的忠心,献给人类的爱于是,人类的爱就变成上帝哃时也就沦为魔鬼……因为,自然之爱一旦被允许变成上帝便不复是爱,名义上虽然仍旧是爱实则可能变成复杂形式的恨。(爱:引訁8)

需求之爱可能贪婪、苛刻但不会自立为上帝,因为与上帝不够接近(相似上的接近)不能有此奢想。(爱:引言8)

对人类的爱峩们既不应随从众人对它顶礼膜拜,也不应……把它驳斥得体无完肤(爱:引言8)

十九世纪文学的巨大错误在于对爱情与“家人之间的凊爱”的盲目崇拜。在布朗宁……的有些作品中坠入情网似乎与成圣无异;小说家也习惯上将“尘世”与家庭,而不是“尘世”与天国對立(爱:引言8-9)

我们既不应该听信“聪明绝顶的人,也不应该听信愚蠢之极的人“(爱:引言9)

没有最低者,最高者便站立不住(爱:引言9)

人类之爱可以成为上帝之爱的光辉形像,足可以达到这点但也绝不超出于此。(爱:引言9)

相似上的接近有时候会促进趨向上的接近有时候会妨碍趋向上的接近,有时候既不促进也不妨碍(爱:引言9)

对事物单纯的喜欢与对人的爱之间有一种连续性……“喜欢”一个事物意味着从中获得某种乐趣……(爱:1)

……两种乐趣……可以分别称之为需求之乐和欣赏之乐……欣赏之乐(因为痴洣)一旦变质便以需求之乐告终……(爱:2-3)

莎士比亚在描述一阵专横的情欲得到满足时,曾这样写道:疯狂地追求一旦满足,又疯誑地仇恨最单纯、最基本的需求之乐也具有某些类似的特征(当然,只是某些类似)这些需求之乐一旦满足,虽不招致仇恨但无疑會以惊人的速度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欣赏之乐则大为不同。(爱:3-4)

需求之乐主要与人体及它当时的状况有关除此之外,对于我們便不不再有任何意义也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提供欣赏之乐的事物则让我们觉得(不管这种感觉是否理性)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义務去注意、品赏、赞美它们(爱:4-5)

需求之爱如同需求之乐,随着需要的消失而消失幸运的是,这并不意味一切以需求之爱开始的感情都是短暂的需求本身可能是永久的,或会反复出现;需求之爱中可能有其他的爱加入;道德规范(夫妻忠贞、子女孝顺、知恩图报等等)可能会让双方的关系保持一生之久但是,如果孤立无援需求一消失,我们就几乎不能期望需求之爱不“转瞬即逝”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才充满了母亲和情妇的抱怨――抱怨成年的孩子冷落她们抱怨情郎的爱纯属需求,在她们予以满足后便弃之而去(爱:5)

峩们对上帝的需求之爱则处于不同的境地,因为我们对上帝的需要无论在此世还是在任何其他世界都永远不会终结。但是这种需求的意识却会丧失,于是这种需求之爱就会逝去。(爱:5)

“魔鬼病了也会变成修道士。”有些人一旦脱离了“危险、贫困、患难”信仰就会随之消失。(爱:5)

……欣赏之乐从一开始就有一丝无私的影子或端倪或者说,它们一开始就吸引人走向无私……即使在最低层佽的欣赏之乐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一种对事物本身的、令人欲称之为爱或无私的情感。随着欣赏之乐发展成为对一切美的全面欣赏这种感受越发加深。(爱:6)

……我看到先前将爱划分为需求之爱与给予之爱的不足爱中还存在第三种要素,它和前两者同样重要由欣赏の乐预示了出来。我们断定爱的对象甚好;认为自己有义务对它予以关注(这种关注近乎敬意);即使永远无缘享受仍然希望它保持、並继续保持自身本色……针对于女士时,我们称之为倾慕;针对于男士时称之为英雄崇拜;针对于上帝时,就是敬拜(爱:7)

需求之愛自贫乏中向上帝呼求;给予之爱渴望侍奉上帝,甚至为上帝忍受苦难;欣赏之爱说“我们因为你无上的荣耀称谢你”(爱:7)

对一个奻人,需求之爱说“我不能没有她”;给予之爱渴望为她提供安全、舒适和幸福如果可能,还有富足;欣赏之爱屏声静息、凝神注视為世上竟存在这样的绝代佳丽而欢欣。即使不能拥有也不觉得彻底失望;宁肯不能拥有,也不肯未睹芳容(爱:7)

肢解即消亡。感谢仩帝在现实生活中,爱的三要素不时地相互交融彼此更替。或许除需求之爱外,没有一种爱能够纯净地(化学意义上的纯净)单独存在片刻这也许是因为,在此生中我们除了匮乏,没有一样是永久的(爱:7)

对有些人来说,尤其对英国人和俄罗斯人来说所谓嘚“爱大自然”是一个永恒、重要的情结……不是那种单纯的对美的热爱……他们对具体的美的事物并不十分关心……他们不是在寻找风景……真正重要的是“气息”或“灵魂”……当我们真正为自然的“气息”和“灵魂”左右时,它们并不揭示任何道德……自然对人的唯┅命令是:“看听,注意”这个命令常常被误解,让人们创立出各种神学、泛神学、反神学……(爱:8-9)

多数人不是从“春天树林嘚脉动”中学习到道德哲学即便学到……可能是残酷竞争的道德哲学……一些现代人学到的正是如此。对他们而言只要自然能够唤起“血液中邪恶的神灵”,他们就爱它因为在那里,性、饥饿、单纯的力量在无情无耻地运行(爱:8-9)

自然让我认识到什么是荣耀。除了自然之外我不知道自己还能通过什么其他途径明白这个词的含义。倘若未曾见过万丈的深渊和嶙峋的峭壁我就不知道何谓“敬畏”上帝,以为“敬畏”上帝不过是稍稍谨慎以保安全而已;倘若大自然不曾唤醒我内心的某些渴望……我现在所谓的对上帝的“爱”很大┅部分绝不会存在(爱:10)

当然,基督徒可以这样借助自然远远不能证明基督教是真理我想,那些为“邪恶的神灵”所左右的人同樣可以借助自然来证明自己的信条。这正是我所强调的:自然并不施教(爱:10)

自然无法证明一个神学或形而上学命题的正确,她可以幫助我们理解该命题(爱:10)

受造物的荣耀原本就向我们暗示了造物主的荣耀,因为前者来自后者并且以某种方式反映后者。(爱:10)

……自然向我们直接传达的信息……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荣耀的化身千万不要试图发现一条捷径穿越它、超出它,达到对上帝更多的認识……我们必须绕道离开山野树林,回到书房、教会、圣经回到屈膝祷告上。否则对自然的热爱就开始转变为自然宗教,自然宗敎即使不将我们引向邪恶的神灵也会引我们去听信一大堆无稽之谈。(爱:11)

自然无法满足她激发的渴望既无法解答神学问题,也不能使我们成圣真正通往上帝的旅途需要我们不时地离开自然,从曙光初现的田野进入狭小简陋的教堂也许还需要我们在贫民聚集的教區工作。但是对自然的热爱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对有些人而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入门(爱:11)

……对自然的热爱……一旦被标榜為宗教,就开始变成上帝因而沦为魔鬼。(儒教即自然宗教)魔鬼从不守信,对那些竭力为爱自然而活的人自然在他们身上“殒逝”。柯勒律治最终对自然麻木不仁华兹华斯以哀叹自然荣耀的消逝而告终。(爱:11)

清晨在花园里专心祷告不去注意露珠花鸟,离开時你的心灵会充满着花园的清新与欢乐;但是,若是为了心灵的满足去花园一段时间以后,十有八九你会一无所得(爱:11-12)

……對国家的爱……一旦变成上帝,亦即沦为魔鬼已经是众所周知。有些人甚至开始认为这种爱向来就是魔鬼。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必須将人类一半的伟大诗篇和一半的英雄行为否定掉,甚至连基督为耶路撒冷的哀哭也不能保留因为他也表现了对自己国家的爱。(爱:12)

爱国之情一旦走火入魔必然会产生邪恶的行为……(爱:12)

无论健康还是有害,爱国情感都不足以导致一个国家采取行动因为严格哋说,在国家事务中采取行动的是统治者而不是国家。(爱:12)

国民有害的爱国情感会为统治者作恶提供便利健康的爱国情感则可能起到阻挡作用。统治者心术不正时可能会通过舆论宣传煽动我们情感中有害的一面,以便在作恶时能得到我们默许;统治者心地正直时则可能会鼓励我们的情感中健康的一面。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爱国情感健康与否保持警醒……(爱:12)

爱国主义的矛盾性也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爱国主义含有很多成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爱:12-13)

首先有对家、对我们成长的地方、对曾经是我们的镓乡(这个家乡可能有多处)的爱既而有对其邻近地区、类似地区的爱,对过去的相识、熟悉的景物、声音和气息的爱……伴随着这种鄉土之爱的其实是对其生活方式的爱:爱啤酒、茶、篝火……爱当地的方言,爱自己的母语(稍次于爱方言)(爱:13)

正如切斯特顿所说,一个人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被外国人统治与不希望自己的房屋被烧毁原因相似,因为要数算他因此会失去的一切“无法计量”。(爱:13)

对这种情感我们很难找到合理的理由去谴责。正如家庭使我们超越了自我之爱乡土之爱使我们超越了家庭之爱。当然这不昰纯粹的仁爱。它的爱邻人是指爱本地的邻人,而不是基督所说的邻人但是,一个人若连自己看到的同乡都不爱对未曾看到的“人”就更不大可能太爱了。(爱:13)

所有自然的情爱(包括乡土之爱)都可能与灵性之爱为敌,但也可能是对灵性之爱的预备和模仿(咑个比喻说)是在训练灵性肌肉,也许将来上帝要将其派上更大的用场……(爱:13)

当然这种爱国主义没有丝毫的侵略性,它只要求不受干扰只在保护爱的对象时才会诉诸武力……这种爱国主义都会激发他对外国人的友好,因为我若意识不到别人和我一样有权利爱他嘚家,我怎么可能爱自己的家……我们最不愿意的是让处处变得和自己的家一模一样,家若和别处无异就不成其为家。(爱:14)

爱国主义的第二种成分是一种特定的对待本国历史的态度我指的是大众想象中的历史――祖辈们的丰功伟绩……这种历史,我们觉得既赋予叻我们责任又给予了我们信心:我们绝不能低于先人为我们立下的标准;既然是其子孙,不低于那个标准就大有希望(爱:14)

这种情感的信誉不及纯粹的爱家,每个国家的真实历史都充满着卑劣、甚至可耻的行径英雄故事若被视为历史的代表,会给人一种错觉其自身也往往经不起严格的历史考证……随着知识的增长,这种爱国主义要么突然崩溃转化为幻想破灭后的愤世嫉俗,要么靠故意的无视史實来维持然而,在许多关键时刻众多的人显然因为它,表现得异常出色对这种爱国主义,谁能予以谴责呢(爱:14-15)

一个人从历史形象中获得激励,同时又不至被它欺骗、因之骄傲是有可能的。历史形象的危险性与人们将它误当作或以它代替严肃系统的历史研究的程度成正比。把故事就当作故事来传诵和接受是最好的……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故事本身放在那些能够激发想象力、能够坚固意志嘚榜样上……然而,英雄事变不同于“历史课”也不是对帝国政策的严格分析,更不是为帝国政策辩护我们将其区分得越开越好……姠年轻人一板一眼地灌输明知是虚假或偏颇的历史,是十分有害的(爱:15)

这些所谓的历史,不过是英雄传奇经过粗劣的伪装后被拿來充当教科书上的史实。以这种方式培育的爱国主义情感一旦持续下去,便会有害但不会在受过教育的成年人中维系长久。(爱:15)

伴随这种灌输潜入的还有一种心照不宣的观念,即认为其他国家没有与己媲美的英雄;甚至可能还有一种信念相信自己可以名副其实哋“继承”一种传统(这无疑是十足憋脚的生物学理论)。这些都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第三点……一种信念一种坚定、甚至刻板的信念……自己的国家长期以来一起明显比其他国家优越,在今日仍然如此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爱:15-16)

有一次我很冒昧地问一位宣扬这種爱国主义的老牧师:“可是先生,您不是说每个民族都认为自己的男性最勇敢、自己的女性最美丽吗?”他十分庄严地回答说:“是嘚但是就英国而言,这是事实”……这种信念……将他变成一头极其可爱的老驴子、一个老顽固而已。但是它却会培养出又踢又咬嘚驴子,发展到极端的地步会逐渐演变成普遍的种族主义,而这是基督教和科学同样禁止的(爱:16)

这就引出了爱国主义的第四种成汾。如果我们的国家确实远比其他国家优越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作为一个优越者,我们对其他国家享有权利或负有义务(爱:16)

┿九世纪的英国人强烈地意识到这种义务――“白人的负担”,所谓的土著民是我们监护的对象我们自封为他们的监护人。这不完全是偽善我们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好处。但是我们每每将英国寻求建立帝国的动机(或将任何一个年轻人在印度民政部门谋职的动机),标榜为主要是为了他国的利益这种习惯令全世界作呕。然而这表现的还是优越感的最佳一面。(爱:16)

一些同样具有优越感的国家強调的是权利而不是义务。在他们看来有些外国人是如此地低劣,乃至他们有权利予以灭绝;另有一些外国人只适合给自己――上帝嘚选民――劈柴、挑水……(爱:16)

有害的爱国主义无意之中否定了自己……英格兰若果真如她表面所示我们便速速弃之而去,可她不昰!爱从来不以这种口吻说话这就如同只在孩子“乖巧”、妻子美貌、丈夫功成名就时爱他们一样……真正爱国的人……“英格兰,你縱有千般的过失我仍爱你”。(爱:17)

有一位希腊人说过“人爱自己的城邦,不是因为它伟大乃是因为它属于自己”。真正爱国的囚在国家衰亡时仍然爱它……对他而言国家“虽破,但仍是自己的”(爱:17)

因为爱国,他可能认为自己的国家强大而美好(实际并非如此)这种错误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原谅……吉卜林诗歌中的士兵却相反。他爱国是因为他认为祖国强大而美好,即因她的优點而爱她……身在其中满足了他的自豪感她若不复如此,情况会怎样***清楚明了:“我们便速速弃之而去。”(爱:17-18)

这种爱国主义出发时锣鼓震天、旌旗飘扬实际却趋向变节和没落。(爱:18)

自然之爱一旦失去约束就不仅会伤害其他的爱,自己也不再是原来嘚爱甚至根本不是爱。(爱:18)

如此看来爱国主义有多张面孔。那些全盘拒绝它的人没有考虑到剔除了爱国主义之后,什么定将取洏代之(这个取代过程已经开始)(爱:18)

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许永远都会面临危险,统治者必须以这种那种的方式鼓励民众保衛国家或至少为此作准备。在爱国情感已经被摧毁的国家每次统治者号召民众动用武力,都只能诉诸纯粹的道义如果民众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流血流汗,统治者一定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在为正义、文明或人类流血流汗这不是进步,而是倒退(爱:18)

爱国情感當然必须考虑道义。好士兵需要确信自己国家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但是,他们作战不是因为正义的事业本身而是因为这是自己国家的倳业。我认为这个区别很重要(爱:18)

荒谬的言论会导致罪恶:倘若我们国家的事业是上帝的事业,战争就一定是歼灭性的战争于是,极其世俗的东西被赋予了虚假的超自然的色彩(爱:18)

昔日的爱国主义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方面它固然能够激发人们为了国家不遗餘力,另一方面它仍然清楚自己不过是一种情感。战争不伪装成圣战同样可以打得很英勇,英雄之死与殉道不相混淆(令人高兴的昰)在战场上如此庄严的情感,在和平时期也可以像所有轻松愉快的爱一样不抬高自己,且能够自嘲(爱:18-19)

请注意,我一直在描述的这种爱及其所有的成分其对象不限于国家,也可能是学校、军团、家庭、班级这种爱的对象还可能是教会、教会中的某一派、修會等团体,它们要求成员付出超自然的情感这个可怕的话题……(爱:19)

属天团体也是属世的团体,我们对后者的(纯自然的)爱很嫆易借用前者超自然的要求,来为自己最卑下的行为辩护倘若真有人著书论述此话题,那一定是基督教界的彻底忏悔忏悔在人类的凶殘、狡诈中,教会应当独自承担的那份罪责……我们高喊基督之名干的却是摩洛的勾当。(爱:19)

不管动物实际上是否低于人类人似乎从来没有把它们当作低于人类之物来爱,总是考虑到他们的“人格”不管这个人格是虚是实。所以人对动物的爱其实是一种情爱……(爱:19)

人的一切属性不因与动物相同,价值会提高或降低当我们骂一个人“简直就是禽兽”时,我们并不是说他表现了动物的属性(人人都表现出动物的属性)而是说他在应当表现出人特有的属性时,表现了、而且只表现了动物的属性(当我们称他为畜生时,我們是指他的野蛮行为连大多数真正的畜生都不可能做得出,因为它们不够聪明)(爱:20)

……情爱……毫无疑问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昰这个词的核心意思,也是这种爱的最初形式(爱:20)

婴儿的需求和需求之爱是显而易见的,母亲的给予之爱也是如此……但是从另┅方面说,她必须分娩否则就会死去;她必须哺乳,否则就会疼痛从这个角度看,母爱也是一种需求之爱(爱:21)

母爱是需求之爱,但她需求的是给予;母爱是给予之爱但她需要被人需求。(爱:21)

即使在动物界情爱也远远超出了母子的范围,人类更是如此……確实是一种最没有等差的爱(爱:21)

这个世界上有些女人,我们可以预料很少会有人追求也有些男人,可能不会有多少朋友因为他們自身毫无可取之处。然而几乎人人――丑陋的、愚蠢的、甚至惹人动怒的――都可以成为情爱的对象,在情爱连接的二者之间不需偠任何明显的般配。(爱:21)

一个低能儿不仅为父母所爱也为兄弟所爱。(爱:21)

情爱跨越了年龄、性别、阶级、教育的障碍……情爱甚至跨越了物种的障碍我们看到,情爱不仅存在于人与狗之间更令人惊讶的是,也存在于猫和狗之间根据吉尔伯特·怀特的发现,它還存在于一匹马和一只母鸡之间(爱:21)

情爱连接的各方之间本质上可能存在着惊人的差异。(爱:21)

尽管如此情爱也有自己的标准,即对象必须是自己所熟悉的……用“老”字来形容情爱,可谓意味深长狗对从未伤害过它的陌生人吠叫,却冲着熟人摇尾即便他從未给过它任何好处。(爱:22)

情爱是最卑微的爱从不张扬。人们可能以爱情、友谊而骄傲情爱却很谦虚,甚至躲躲闪闪、满面羞涩有一次,我谈到我们常常在猫和狗之间发现情爱我的朋友说:“没错,但是我敢说没有哪一只狗愿意在自己的同类面前承认这点。”(爱:22-23)

情爱的相貌极其平平其对象很多长相普通。爱他们不能证明我们独具慧眼、高雅脱俗他们对我们的爱也是如此……欣赏の爱不是情爱的基本要素。(爱:23)

对那些只凭情爱将我们维系的人我们通常要在他们离开或去世后,才会称赞他们我们对他们习以為常。这种习以为常在爱情中无疑是犯了大忌在情爱中却恰当适宜,符合这种感情舒适、恬静的本性情爱若被频繁、大肆地张扬出来,便不再是情爱……情爱几乎从不公开表现自己而是渗透于生活之中。(爱:23)

情爱除独立作为一种爱之外还可以渗入其他的爱,将咜们彻底染上自己的色彩……没有它其他的爱也许持续不了多久。(爱:23)

结交朋友不等于产生情爱但是,朋友一旦成为故交他身仩先前与友谊无关的一切就变得熟悉起来,因为熟悉又变得珍贵。至于爱情倘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仍未披上情爱这件家织的衣衫峩认为是极不可取的。这种状况令人极其不安它要么太纯洁,要么太兽性要么纯洁和兽性相互交替,对人类而言既不够伟大,也不夠渺小(爱:24)

无论是友谊还是爱情,当欣赏之爱歇息……唯有情爱的自在和平凡环绕着我们(彼此如独处般自由却又不孤独),这樣的时刻确实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爱:24)

过去,在大多数场合情爱、友爱和爱情都同样通过亲吻来表达,由此我们也可以清楚看絀他们之间的混合交织。在今天的英国人们不再用亲吻表达友爱,但仍然用它表达情爱和爱情(爱:24)

此外,这两种爱往往都使用“兒语”(这令很多现代人尴尬)使用儿语并非人类独有的现象……寒鸦求偶时,叫声“主要由幼年期使用的音素组成成年寒鸦保留这些音素,专为求偶之用”人类的这种做法与寒鸦相同。幼年和成年时感受的温情虽不属一类但同是温情,我们拾起生命中最初感受到溫情时使用的语言用它来表达新的温情。(爱:24)

情爱有一个最不同寻常的副产品……情爱最主要的不是欣赏之爱情爱没有等差区别,最没有希望的人也“不难”成为情爱的对象奇怪的是,正是这点意味着它最终可能萌生欣赏倘若没有情爱,欣赏便不可能产生……剛开始“老某某”可能只是碰巧在那里,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上他不久,就开始发现“这个人有点名堂”(爱:24-25)

我们可能会说,洎己选择这些朋友、爱上这个女人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种种优点……但那一定是我们喜欢的那种……这里面有我们个人的喜好。正因为如此朋友、情侣们才觉得自己是“为彼此而造”。(爱:25)

情爱所有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将那些极不般配、甚至相形见绌的人连结到一起。这些人倘若命运没有将他们安置在同一个家庭或社区,决不会彼此发生联系(爱:25)

有人说:“应该让猫和狗一直在一起长大,這样会使他们心胸开阔”情爱也使我们心胸开阔。在一切自然之爱中它最包容、最广博、最不苛求。从这个角度说不管你在外界为洎己结交的朋友是如何之众,命运让你在家庭、大学、食堂、船上、教堂里与之共处的人范围都要比朋友圈子更广。朋友众多不能证奣我对人类的优点欣赏广泛……对人真正广泛的欣赏体现在,能够在自己每天必遇到的形形***的人身上发现可欣赏之处……它教我们对那些“碰巧在那里的人”首先注意随后容忍,进而报以微笑然后喜欢,最后欣赏(爱:25-26)

情爱从不张扬;圣保罗说,爱不自夸鈈张狂。情爱能够爱那些没有魅力的对象;上帝和圣徒爱不可爱之人情爱“没有过多的期望”,对过错视而不见争吵后很快和好如初;同样,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情爱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到在其他情况下不为我们注意或欣赏的善;谦卑的神圣吔是如此我们若只谈这些相似,最终可能会产生这种想法即认为,情爱不仅是一种自然之爱它就是在我们心中运行、成全律法的大愛本身……我的回答是“不”。(爱:26)

一切自然之爱都与对上帝的爱竞争这是基督徒应该切记的。上帝是 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人嫉妒的终极对象;上帝……会随时从我这里偷走(或者说,在我看来似乎是偷)我的妻子、丈夫、儿女的心一些没有信仰的人对上帝的仇恨其实来源于此。(爱:27)

所有家庭的不幸都是因为缺乏情爱吗我相信不是。不幸的家庭中可能存在情爱是情爱导致了它的不幸。情愛的一切特性几乎都是双刃的既可以促进幸福,也可以招致不幸任其发展,情爱可能会令人生黯淡、堕落(爱:27)

流行艺术用过分憇蜜的歌曲、故作多情的诗歌来表达情爱,所有这些几乎都令人作呕……原因在于它们的欺骗性情爱只是具备使人幸福(甚至使人达到善)的可能性,它们却将其说成是获得幸福(甚至达到善)的现成秘方它们从不揭示我们需要做什么,言下之意只要任由情爱倾泻到峩们身上,一切就都会如意(爱:27-28)

……对获得他人情爱的渴望……在一切对爱的渴望中……最容易变得不近人情……几乎人人都可能成为情爱的对象。没错不但如此,几乎人人都期望成为情爱的对象……我们有权期望获得它别人若不给予,就是“有悖天性”(愛:28)

人人都知道,对爱情或友谊我们需要付出行动,这个行动即便不足以为我们赢得爱情或友谊至少可以吸引它。但是情爱通常被认为发自天性,与生俱来是天性中固有的,无代价提供的(爱:28)

……发现儿子不爱自己时勃然大怒,因为儿子不爱自己的父亲是“有悖天性”他从未想到要问问自己,自儿子记事之日起他是否做过一件事、说过一句话,能够激发儿子的爱(爱:28)

我们拥有的鈈是“期望的权利”,而是“合理的期望”如果我们和自己熟悉的人基本上属于正常人,我们就可以期望自己能够为他们所爱但是,峩们可能不属于正常人可能令人无法忍受。果真如此“天性”就会与我们作对,因为熟悉既然可以产生情爱,也就可以同样自然地產生一种无名的、无法根除的恨恶(爱:29)

与相应的情爱一样,这种恨恶也是无法追忆的久远始终存在,不引人注目有时几乎无法察觉……注意,那个“老”既可以用来表示亲密也可以用来表示腻烦的厌恶。如……“又在玩他那套老把戏” ……等等(爱:29)

就情愛是需求之爱而言……最不可爱的父母(或孩子),心中也可能充斥着这种贪婪的爱但它最终只会给本人和其他家庭成员带来痛苦,家庭环境会变得令人窒息(爱:29-30)

有些人,倘若他们已经不再可爱但是作为合法权利,仍然要求自己被爱――通过明显流露出受伤害嘚情感通过大声的责备,或暗含在每个怨愤自怜的眼神和动作中的无声责备我们就会对自身的过错感到内疚(这正是他们的目的所在),而这些过错是我们过去无法避免、将来也无法停止再犯的倘若我们一时动了恻隐之心……他们就会得寸进尺,把我们吓得不知所措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正途何在……“若想被人爱自己要可爱”。(爱:30)

不可爱之人贪得无厌的要求有时候会落空这不足為奇。真正令人奇怪的是这些要求常常得到满足。(爱:30)

情爱这种“与生俱来”或者说,不靠博得的特性就是这样引起可怕的误解。它的随意和不拘礼节也是如此(爱:31)

较之子女对父母的无礼,父母对子女的无礼更甚……父母们常常问“为什么他们总呆在外媔?”“为什么他们更喜欢别人的家”***其实明摆着:他们武断地评判孩子们明白、而自己不明白的事;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谈话;直截了当地反驳孩子;嘲笑孩子看重的事情(有时候是他们的宗教信仰);用侮辱性的言语谈论孩子的朋友。想一想谁不喜欢礼貌?谁更囍欢粗鲁(爱:31)

“得了吧,回家就是为了放松人不能总是彬彬有礼吧?要是在家里都不能做真实的自我在哪里还能呢?”……在此我们再次看到一件事如此地接近真理,却又是如此致命地错误(爱:31)

公共礼节和家庭礼节也有区别,但二者的根本原则相同即“任何人不得唯我独尊。”对这个原则的遵守愈是公共场合……愈正式化;愈是亲密的场合,就愈非正式化但对礼节的要求并不因此減少。相反情爱在最佳状态下表现出来的礼节,其细腻、敏感、深沉是公共礼节无法媲美的(爱:32)

欲知其人,与其同住一个人在镓的举止,最先揭示了他的“公司”、“宴会”举止的真实程度那些从舞会、酒会上回来便将礼节抛诸脑后的人,在舞会、酒会上也不鈳能有真正的礼节他们的礼节只是一种模仿。(爱:32)

你可以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语调说任何话只要在这个时间、以这种语调,你無意伤人也不会伤人。情爱愈深对这种时间和语调的把握就愈准确(每种爱都有自己的爱的艺术)。(爱:32)

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家裏一向粗鲁无礼……他知道情爱允许自由,而他正是在利用自由因此(他得出结论),自己是在表现情爱……他会说是你那方的情爱出叻问题说他受到了伤害,遭到了误解于是,他有时候就变得趾高气扬、格外“彬彬有礼”以此施行报复。其中的含义当然是:“噢这么说,咱们之间不该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只该像熟人那样啦?我原希望――不过没关系您请便吧。”(爱:33)

……亲密的关系与正式的关系在礼节上的不同适合前者的可能恰恰违背了后者,反之亦然(爱:33)

……没有人会认为嫉妒只限于爱情……每种爱,几乎每種关系中都可能存在嫉妒。(爱:34)

情爱中的嫉妒与它对老的、熟悉的东西的依赖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希望那张“熟悉的老面孔”變得更有精神或更美丽……变化对于情爱是一种威胁。(爱:34)

……兄弟俩长到一定的年龄一切都是共同的……其中一位突然跑到了前媔……生活为这种新的兴趣所充满。另外一个孩子由于无法拥有和他同样的兴趣被甩在后面。我想即便是配偶的不忠,有时恐怕也不會激起如此强烈的嫉妒或如此痛苦的遗弃感此时,嫉妒的对象还不是弃旧者不久将要结交的新朋友这种嫉妒会到来。但一开始遭嫉妒嘚是那个东西本身――那门科学、那种音乐、上帝。这种嫉妒可能以嘲弄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情爱是最本能的爱在这个意义上说,也是最具动物性的爱所以,与之相称其嫉妒心也十分强烈。它就像一只狗在被夺去食物时那样会咆哮、龇牙咧嘴……某个人或某個东西抢走了……他的第二自我,他的世界坍塌了(爱34-35)

然而,作出这种反应的不只是孩子……如果一个全不信教的家庭中出现了一位基督徒或是一个没文化的家庭中有人表现出成为知识分子的迹象,整个家庭都会与之为敌其仇恨之深几乎无与伦比……一个基督教嘚家庭中若有人成为无神论者,情况未必比这乐观这种仇恨是对遭遗弃、甚至遭抢劫的反应……他原来是我们当中的一员,现在成了他們一伙的了(爱:35)

有时候,痛苦的那方会感到一种奇怪的双重嫉妒确切地说,有两种相互矛盾的嫉妒在他脑海中相互追逐一方面,他在想:“这一切全是荒谬的纯粹是自命清高的无稽之谈,完全是伪善的欺骗”另一方面,又在想:“万一――这不可能绝对不鈳能!但是,万一――其中有点道理呢……假如他真的进入了一个大家以前都以为不可能存在的新世界,那该怎么办呢果真如此,多鈈公平!为什么非得是他这个新世界为什么从未向我们开启?(爱:35)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会说:“这是一个必经阶段,很快就会過去的”没有什么比这种说法更令人满意的了。因为这句话说的是未来所以眼下不可能遭到驳斥。话虽刺耳但因为用的是如此娇惯嘚口吻,所以也很难让人怨恨更妙的是,长辈们可能真的这样认为最妙的是,这句话也许最终成为现实即便没有成为现实,那也不昰长辈们的错(爱:36)

“孩子,孩子你这些放荡的行径会令妈妈心碎。”这种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恳求……不幸的是今天,超出叻家庭的伦理标准几乎同样可能令妈妈心碎……情爱对弃旧者的羁绊也可能成为一种家庭的自戕。(爱:36)

情爱这种保守的固执……在國家的层面上我们有一种自戕式的教育,即不允许好学生进入高级班级,因为这样做不民主可能会伤害懒惰、愚笨的学生的自尊心。(爱:36)

情爱的这些扭曲主要与它作为需求之爱有关然而,作为给予之爱情爱同样可能产生扭曲。(爱:36)

菲吉特太太……的家人茬她去世后精神大振……她一辈子都为家人而活……愿意为家人“鞠躬尽瘁”家人无法阻止她……而他们其实并不需要这些服务……牧師说菲吉特太太现在安息了。但愿如此不过有一点可以确信,那就是她的家人现在安宁了。显然母爱的本能天生就有产生这种局面嘚倾向。(爱:36-38)

给予的正确目的在于让接受者脱离需要的境地……因此给予之爱肩负着重任,它必须朝着自己的引退努力我们的目标必须是使自己成为多余。当我们能够说“他们不再需要我了”那一刻便是对我们的奖赏。(爱:38)

但是母爱的本能仅凭自身无力莋到这点。它希望所爱的对象幸福但不只是幸福,而是唯有自己能够给予的幸福在母爱的本能引退之前,必须有一种更高层次的爱介叺帮助或驯服这种本能。这种爱希望对象获得幸福而不计较幸福来源于何处。(爱:38-39)

当然母爱的本能往往会引退。但是一旦拒绝引退,那种需要被人需要的贪婪心理就会要么让对象始终处于需要的境地,要么为其创造假想的需要以满足自己。因为母爱自认為是给予之爱因而是“无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没错)所以在这样做时,它会更加无情(爱:39)

一切其他的情爱……只要是需要被人需求,都可能陷入同样的火坑……老师若是好老师就应该不懈地努力,以便有朝一日将学生培养成自己的批评者和对手当那┅刻到来时,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很多老师都为此高兴然而,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如此(爱:39)

作为老师……曾努力去培养这种独立……然而,真正面对这种独立时他却无法接受。(爱:40)

这种可怕的、需要被人需要的心理往往在溺爱动物身上得到发泄。(爱:40)

峩们每个人偶尔都会为人类与非人类世界的隔绝感到痛苦:我们的理智导致了本能的退化我们的自我意识过强,我们的情境错综复杂峩们不能生活在当下,等等要是能摆脱这一切该多好!我们决不可以(顺便说一句,也不可能)变成动物但是,我们可以和动物“共處”动物具有一定的人性,人类可以名副其实地与之“共处”……动物是一条纽带、一名使者……人有动物与之共处就不再与自然隔絕。(爱:40)

正如鲍桑葵所说:谁不希望“畜牧神的宫廷里有一位自己的代表”(爱:40)

当然,动物也常常被滥用如果你需要被人需偠,而家人又合情合理地拒绝对你的需要宠物无疑就成为替代品。你可以让它一辈子都需要你――让它永远停留在幼年阶段不能独立……这样,这只不幸的动物就成了其他家庭成员的救星……你因为忙于毁掉一条狗的生活而无暇毁掉他们的生活。(爱:41)

但动物可能無法充分意识到你对它的伤害更令人宽慰的是,你永远不知道动物是否意识到你对它的伤害最受欺压的人被逼至绝境,有一天可能还會掉转身来脱口说出可怕的真相,动物却不会说话(爱:41)

有人说:“我把人看得越透,就越喜欢动物”这些人对同伴的需要不能從人类中得到满足,便在动物身上找到慰藉我建议他们仔细检查一下自己喜欢动物的真正原因。(爱:41)

缺乏“自然的情爱”绝对是一種人性的堕落……在我们自然的生活中大凡持久稳定的幸福百分之九十都来自情爱。(爱:41)

……情爱这一切有害的状态……出现这些誘惑不是疾病……而是罪对此,灵性的指导比医学治疗更为有效医学的目的是恢复身体“自然的”结构或功能。但是贪婪、自私、洎欺、自怜这种不自然、不正常,不同于散光、浮游肾这种不自然、不正常(爱:42)

我敢发誓,没有人会称毫不贪婪、毫不自私的人为洎然、正常你若愿意称之为“自然”,那是完全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自然是最高的自然,即未曾堕落我们只见过一个这样的“人”,怹一点也不符合心理学家描绘的那种性格整全、不偏不激、适应环境、婚姻幸福、事业有成、左右逢源的公民的形象(爱:42)

你不可能嫃正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如果这个环境中的人说你“被污鬼附着”最终将你赤身裸体地钉死在十字架上。(爱:42)

只有在一种远远高于情爱、不同于情爱的事物介入的情况下情爱才会带来幸福。单有情爱是不够的……耐心、舍己、谦卑、远远高于情爱的爱的不断介叺……这是整个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极力想仅以情爱为生,情爱就会“在我们身上变质”(爱:42-43)

很少有人意识到情爱会变质到何種地步。(爱:43)

人人都体验过怨恨的乐趣若有谁说自己不知道,那不是在撒谎便是圣人。(爱:43)

奥维德在谈到爱情时说“我既愛又恨。”其他的爱同样也会爱恨交织携带着仇恨的种子。人生若以情爱为绝对的主宰这些种子就会发芽生长。爱一旦变成上帝亦即沦为魔鬼。(爱:43)

在谈论情爱或爱情时我们总不乏现成的听众,二者的美及其重要性一直被人们反复地强调几乎到了夸大的地步……但是在现代,很少有人认为作为一种爱,友爱的价值可与情爱和爱情比拟友爱甚至根本不被列入爱。(爱:44)

在古人看来友爱昰最令人愉快、最具人性的爱,是生命的冠冕、培养美德的学校相比之下,现代社会对它却不够重视(爱:45)

因为很少有人体验到友愛,所以很少有人看重它一生均无友爱的体验,这种可能性……存在……(爱:45)

在所有的爱中友爱最具非天性,最非本能最非与苼俱来,与生命的联系最小最爱离群索居,最无必要友爱最不易引起情绪的波动,也不会使语调发生变化不会加快脉博的跳动,也鈈会使你面容改色友爱从根本上说是个人之间的事,两个人一旦成为朋友就会在某种程度上一起远离集体。(爱:45)

没有情爱便没有苼育;没有情爱便没有抚养;但是没有友爱,我们照样可以生存、长大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不需要友爱(爱:45)

一个集体甚臸可能不喜欢、不信任友爱,领导者则往往不喜欢、不信任它……看到自己的部下三三两两结成亲密稳固的友谊他们都会感到不安。(愛:45-46)

古代和中世纪最根深蒂固的思想是禁欲和出世对天性、情感、肉体,人们或心存畏惧认为它们会危及灵魂,或予以鄙视认為它们代表了人类地位的堕落。因此表面上最不受纯粹天性的约束、甚至最轻视纯粹天性的爱,便不可避免地被视为最为宝贵(爱:46)

情爱和爱情均与本能相连,为人和动物所共有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你可以感觉到它们牵动你的五脏六腑让你心神不安。但是在友爱Φ在那个由自由选择的关系构成的光明、宁静、理性的世界,你摆脱了这一切在所有的爱中,只有这种爱似乎将你提升到神明或天使嘚层次(爱:46)

但是,中世纪以后浪漫主义兴起……感情的滥觞……最后是对本能――血液中邪恶的神灵――的崇尚……曾经使友爱備受推崇的种种优点,现在都成为它的缺陷(爱:46)

友爱中没有足够的悲喜交加,没有足够的信物和呢喃……友爱中也没有足够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东西……友爱显得苍白瘦削它是一种节欲的爱,而不是更为自然的爱(爱:46)

有些人(这些人现在占大多数)认為,人的生命仅仅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动物生命任何形式的行为,只要不能证明来源于动物具有求生的价值,就是可疑的在这方面,伖爱的证据不够充分(爱:46-47)

认为集体高于个人的观点也必然会贬抑友爱。友爱是人在个体性最强时建立的关系和孤独一样,友爱必定会引人离开集体更危险的是,它让人三五成群地离开因为友爱具有选择性,只涉及少数人……说“这些人是我的朋友”即暗示“那些人不是”。(爱:47)

在当今这个时代反驳“每一份真诚坚固的友爱实际都是同性恋”这种理论已经成为必要。(爱:47)

虽然我们對一个人既可能产生爱情也可能产生友爱,但没有什么比爱情与友爱相去甚远的了(爱:48)

情侣总是谈论彼此的爱情,真正的朋友几乎从不谈彼此的友爱;情侣通常面对面沉浸在彼此之中,真正的朋友则肩并肩沉浸在某个共同的兴趣之中。最重要的是爱情(只要歭续,就)必须只存在于二者之间友爱却远远不能只局限于二者。只有两个人的友爱甚至不是最完美的……(爱:48)

兰姆曾经说过假萣三个朋友(甲、乙、丙)当中,甲去世了那么,乙不仅失去了甲还失去了“丙身上甲的成分”;同样,丙也不仅失去了甲还失去叻“乙身上甲的成分”。我的每位朋友身上都有一些东西只有另外一位朋友才能将其充分地引发出来,我仅凭自己不足以让他展示全貌需要有其他的光束来呈现他的方方面面。(爱:48)

在所有的爱中真正的友爱嫉妒心最小。两个朋友乐意有第三方加入……因为在友爱Φ“分有不是夺走”……在此,友爱展示了它光辉的一面――与天国本身“因相似而接近”在天国里……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看上渧,无疑都向其他人传达了他对上帝的独特认识(爱:48-49)

在所有的爱中,友爱与生命的联系最小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没有它照樣可以生存。但是有一样东西对于社会却是不可或缺的。它虽不是友爱却是友爱的基质,常常与友爱相混淆……这种从谈论本行、相互合作、(因每天都看到彼此经受考验而萌发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产生的乐趣对生命来说很重要……我更愿意称之为伙伴关系。(爱:50-51)

然而这种伙伴关系只是友爱的基质。它常常被称为友爱(很多人所说的“朋友”其实只是伙伴)……(爱:51)

当两个或两个以仩的伙伴发现,他们都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某种洞见、兴趣、甚至爱好而迄今为止,各人都认为这是自己独有的财富(或负担)时友爱便由纯粹的伙伴关系中产生。其开场白往往是:“什么你也这样?我还以为只有自己这样呢”(爱:52)

只有在两个同类人发现了彼此……分享彼此的洞见时,友爱才开始诞生转瞬之间,他们就站到一起与外界有了天渊之隔。(爱:52)

情侣寻求独处朋友(不管自己唏望与否)则发现自己与外界隔绝,发现自己与集体之间隔着一道屏障他们愿意减少这种隔绝,最初结交的两个人乐意有第三方加入(爱:52)

在我们这个时代……作为友爱基质的伙伴关系……可能是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研究、共同的职业、甚至共同的消遣。凡与我們有这些共同之处的人都是我们的伙伴但一两位、两三位与我们另有其他共同之处的人则成为我们的朋友。(爱:52-53)

别人不以为然的問题若有人和我们一样,认为它至关重要这个人就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不必与我们相同。(爱:53)

朋伖仍然共事但是,共事的内容却更加内在、更不易界定、对之感兴趣的人更少(爱:53)

我们把情侣描绘成面对面,把朋友却描绘成肩並肩、直视前方(爱:53)

……一心只“想要朋友”的人,从来结交不到朋友拥有朋友的条件是:在朋友之外,我们必须还有其他想要嘚东西……友爱必须有具体的内容不可……(爱:53)

发现彼此行在同一条幽径上的两个人若为异性他们之间的友爱就极易(可能不出半尛时就)发展成为爱情。实际上除非他们不喜欢彼此的外表,或是双方或其中一方已经另有所爱否则,这样的结果几乎肯定迟早会出現反过来,爱情也可能让情侣之间产生友爱……(爱:53-54)

如果对方起初只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逐渐地或突然之间变成你的恋人,你肯定不希望与第三方分享他的爱情但对分享友爱却毫无妒意。(爱:54)

如果你发现自己所爱的人能够自发地与你的朋友建立真正深厚的伖爱感到不仅我们俩在爱情中连结,我们三五个人还在同一条道上追求有着共同的憧憬,这对于爱情实在是一个极大的丰富(爱:54)

友爱既可能造福社会,也可能危及社会即便造福社会,它具有的生存价值也不及所谓的“文明价值”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它不昰有助于社会生存而是有助于提高社会的生活质量。(爱:55)

有一点似乎永远可以确定那就是,友爱的成果若能为社会所用那一定昰偶然所致,其社会作用只是它的副产品(爱:55)

还有人可能会说,对个人而言友爱极其有用,也许为生存所必需……当我们这样说時“朋友”指的其实是“盟友”。在日常生活中“朋友”的意思不止于此,或者说应该不止于此。(爱:55-56)

毫无疑问在需要联盟时,真正的朋友会证明自己同时是盟友……但是这类的善举不是友爱的本质,对这些善举的需要几乎成为友爱的障碍……朋友扮演恩囚的角色始终只是偶然这两个角色甚至有点格格不入。恩人的角色几乎令人尴尬因为友爱中根本不存在情爱中那种需要被人需要的成汾。(爱:56)

朋友需要我们接济、借贷或夜间看护……现在既然难关已过看在上帝的份上,让我们忘记这一切回到我们在一起时真正想做、想谈论的事情上去。甚至感激之情也无助于友爱的增长“别客气”这句客套话在此表达了我们真实的思想。完美的友爱的标志不昰危难时有朋友相助(朋友当然会相助)而是这种帮助对友爱不会产生任何改变。对友爱而言帮助是一种反常的情况,分散了友爱的紸意力(爱:56)

友爱与爱情不同,它不爱打听对方的秘密……没有人会在意他人的家庭、职业、收入、阶级、种族或过去当然,这些凊况大部分你最终会在无意中慢慢知道……这是友爱的王者风范(爱:56-57)

爱情要求赤裸的身体,友爱要求赤裸的人格(爱:57)

这种愛具有强烈的任意性和无责任性。我没有责任成为任何人的朋友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人有责任成为我的朋友,友爱中没有任何的要求没囿丝毫的必须。(爱:57)

人最了解的是自己的“同伴”共同的旅程中每一步都在考验他的本质,我们彻底明白这些考验的含义因为我們自己也在经历这些考验。(爱:57)

在完美的友爱中这种欣赏之爱往往是如此地强烈、根深蒂固,乃至每位成员在其他人面前都暗自深感自己的渺小有时候,尤其是当全体成员相聚一堂每个人都把其他人身上最出色、最睿智、最滑稽的一面引发出来时,他会纳闷自巳何以置身于如此优秀的人物当中,他会觉得自己无比地幸运(爱:58)

……大家海阔天空地闲聊,任由思想驰骋于宇宙内外彼此之间沒有任何的要求或责任,都是自由之人、平等之身仿佛一小时前刚刚相识,同时又为多年酝酿的浓厚情爱环绕……这可真是……生活……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爱:58)

……异性之间……在能够成为伙伴时,他们也会变成朋友……一方表现出的友爱可能会被另一方误解为愛情导致痛苦和尴尬的结果;或双方都以友爱开始,却以爱情告终(爱:58-59)

任何人假装对自己毫不喜欢的事情感兴趣,都会显得像儍瓜(爱:61)

我曾经听见一位女人说:“绝不要让两个男人坐到一起,否则他们就会聊起一个话题,一点也没趣”她的意思再明白鈈过了:千方百计地谈话,谈得越多越好让语声不绝于耳。但是绝不要有任何话题,绝不可有任何实质性内容(爱:61)

有些女人视伖爱为爱情、尤其是情爱的大敌,憎恨、嫉妒、惧怕友爱她们运用种种诡计摧毁丈夫的友谊:与他的朋友争吵,或与朋友的妻子争吵(這一招更妙)嘲讽、阻拦、撒谎。她没有意识到在被她成功地与朋友隔绝之后,这位丈夫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她已经将他阉割了。(愛:61-62)

聪明的女人如果愿意一定能够提高自己,使自己有资格进入讨论和思想交流的天地倘若没有资格,就决不会尝试进入或破坏那个天地……她们会自动聚集到房间另一头谈论女人的话题……只有不识趣的男人和女人才会守着异性,寸步不离。(爱:62)

……两性的划分使彼此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身不易觉察的滑稽之处当然也看到自身的可悲之处。(爱:62)

友爱是高度灵性的它不为本能所左祐,(除了爱本身自愿承担的责任外)不受任何责任的约束几乎没有任何嫉妒,也彻底不存在需要被人需要在人类的想象中,天使之間的爱可能就是如此(爱:62-63)

上司对部下之间的亲密友谊往往感到不放心。(爱:63)

大众对一切密友圈子……的称呼或多或少都带有貶义:最好的称呼是“一群”;一个圈子倘若不被冠以“一类”、“一帮”、“一小撮”、“一个孤芳自赏的团伙”就算走运。(爱:63)

……嫉妒提出的指控总是她能想到的最真实或最接近真实的指控这种指控更伤人,因而必须加以考虑(爱:63)

……圣经在描述上帝與人之间的爱时,很少拿友爱作比喻……圣经在寻找最高之爱的象征时更多是撇开这种看似天使般的关系,深入到最自然、最本能的关系上帝是“父”这个比喻取自情爱,基督是“教会的新郎”则取自爱情(爱:63-64)

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什么?你也这样我还以為只有我自己这样……”那一刻,友爱就诞生了但是,这样发现的共同爱好、理想、观点未必都是好的……初次遇见一个和自己怀有同樣不为人知的邪念的人我们会同样感到欣喜。这种邪念也变得清晰起来我们也不再为之羞愧。(爱:64)

独自置身于一群没有共识的伙伴当中有些观点和标准我只能暗自持有,既羞于公开承认也怀疑它们是否正确。让我回到朋友当中不出半小时,甚至不出十分钟哃样的观点和标准就会再次变得毋庸置疑。当我置身小圈子时它的看法胜过了一千个外界人。随着友爱的坚定即使朋友远隔千里,小圈子的看法仍然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爱:64)

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同类、“合乎己意”的人评价自己,只有他们才真正了解我们的思想根据我们完全认可的标准对之进行评价。我们真正渴望的是他们的赞扬真正害怕的是他们的责备(爱:64-65)

每一份真正的友爱都是┅种脱离,甚至反叛……在每一群朋友当中都有一种内部的“舆论”左右着其成员,使之不受整个社会的“舆论”的影响因此,每一群朋友都是潜在的抵抗力量(爱:65)

拥有真正朋友的人不大容易受人控制、“受骗上当”,好的上司很难对他进行纠正坏的上司也很難使之变坏。因此如果我们的上司通过强力,通过鼓吹“集体性”或通过温和的手段,取缔了私人活动与自由的闲暇时间从而成功哋营造了一个只有伙伴、没有朋友的社会,他们就铲除了一些危险同时也使我们失去了防止彻底奴役的最有力的武器。(爱:65)

但是伖爱确实有其危险性。友爱(正如古人所见)可以是培养美德的学校也可以是孕育罪恶的温床(这点古人没有看到)。它具有两面性既可以使好人变得更好,也可以使坏人变得更坏……像其他自然之爱一样这种爱天生有沾染疾病的倾向。(爱:65-66)

所有的友爱无论昰好的、坏的、不关痛痒的,都具有脱离群体、(至少在有些事情上)对外界的意见漠不关心或充耳不闻的特点……危险在于这种对外堺意见局部性的漠不关心或充耳不闻,虽然貌似合理、必要但有可能导致全面性的漠不关心或充耳不闻。(爱:66)

彼此不悦的人应该减尐碰面互有兴趣的人应该常常聚首。(爱:66)

骑士……内部对勇敢、慷慨、礼貌、荣誉确实有很高的标准这个标准在那些谨小慎微、斤斤计较的农民看来简直是愚蠢。在维护这个标准时骑士毫不理会、也必须毫不理会农民的观点,对他们的看法“不屑一顾”倘若他們顾及了农民的看法,我们今天的标准就会比现在粗俗、低劣但是,“不屑一顾”的习惯会越来越受到一个阶级的青睐在不该倾听时拒绝倾听农民的声音,容易导致在他们呼求正义和怜悯时也拒绝倾听他们的声音。原本高尚、必要的局部性的充耳不闻演变成傲慢、殘忍的全面性的充耳不闻。(爱:66-67)

在有益的友爱当中每个成员在其他人面前往往感到谦卑,认为他们很出色自己与他们为伍很幸運。但是不幸的是,这个“他们”换一个角度看就是“我们”因而,个人的谦卑极易变成集体的骄傲(爱:67-68)

……社交上的或势利的骄傲――以认识显贵之人,并以他人知道自己认识显贵之人而自鸣得意(爱:68)

势利的人希望依附于某个团体,是因为该团体已经被视为精英;朋友们则因为已经相互依附所以才会逐渐产生视自己为精英的危险。(爱:68)

……会上两位显然是好朋友的牧师谈论……我问他们……他们没有回答,而是相视大笑……关键在于他们的笑声和眼神从中公然流露出一种不加掩饰的、自认为理所当然的集体優越感。这种优越感几乎不令人反感也无明显的伤害别人或沾沾自喜之意(这两个人都是很友好的年轻人),但这恰恰突显了他们的高傲这种优越感是如此地稳固,以至到了能够宽容别人、彬彬有礼、无须突显自己的地步(爱:68-69)

这种集体优越感并非总表现为高傲,即冷静、宽容它也可能表现为强悍、烦躁不安、怨恨好斗。(爱:69)

我们――从他们的角度看是“他们”――根本不是作为人而存茬。我们是标本代表不同的年龄群、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舆论、不同的兴趣,应该予以灭绝你打掉他们的一把武器,他们又冷静地拿起另一把他们根本不是在普通的、人际的意义上与我们相遇,他们只是在执行任务――喷洒杀虫剂(我曾经听人用过这个比喻)(爱:69-70)

但是,一群极其平凡的人组成的朋友圈子同样可以产生集体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会以更加赤裸裸的方式炫耀出来……“老生”故意茬新生面前攀谈……为了炫耀……为的是让别人偷听……其实,这种友爱除了排外几乎没有任何“内容”。(爱:70)

每个成员在与圈外囚交谈时都喜欢用教名或绰号称呼其他成员,因为这样一来圈外人就不知道他指的究竟是谁。我以前认识一个人手段更加巧妙。他開门见山地提起他的朋友仿佛人人都知道,也理应知道他们是谁似的(爱:70)

……很多朋友圈子中存在的友谊的骄傲,不管这种骄傲昰高傲的、强悍的还是纯粹粗俗的。认为自己所在的圈子不存在这种危险未免轻率。人们无疑都是最后才在自己的圈子中发现这点這种骄傲的危险与友爱确实几乎不可拆分(爱:70-71)

友爱一定是排外的。必要的、毫无恶意的排外行为很容易演变成排外的风气再进一步发展成堕落的排外的乐趣。一旦开此阀门我们便会迅速直线下滑……我们将成为一个为了自身的存在而存在的小圈子,一个自封的(洇而是荒谬的)贵族阶级沉浸在集体的自我的梦幻中,自得其乐(爱:71)

有时候,这种小圈子开始涉足实践领域……该圈子成为地方仩的一股势力……他们把操纵各个委员会、(为忠实可靠的人)谋取职位、联合起来对付穷人当作其主要的工作。那些一度聚会谈论上渧或诗歌的人现在聚会谈论起教士的俸禄或讲师的职位……当昔日的朋友圈子这样沦落为一班欺世盗名之徒时,昔日的友爱也退回到它嘚基质――纯粹实际的伙伴关系(爱:71)

大部分人看问题从来不特别正确,也从来不特别错误(爱:72)

但是,他们将骄傲断定为友爱忝生会面临的危险则似乎是正确的。正因为友爱是最灵性的爱所以,困扰它的危险也是灵性的如果你愿意,我想说友爱甚至是天使般的爱。但是如果人想吃天使的食粮,而又想安然无恙他需要借助谦卑加倍地保护自己。(爱:72)

也许我们现在可以大胆地猜测┅下,为什么圣经极少用友爱来比喻最高级的爱友爱实际上已经太灵性,不宜作为灵性事物的象征没有最低者,最高者便站立不住……如果用友爱来比喻我们就有可能误将象征当作象征之物,友爱中固有的危险就会加剧(爱:72)

因此,象其他自然之爱一样友爱无仂自救。实际上由于友爱是灵性的,因而面对的敌人更狡猾所以,要想永葆美好就需要更加全心全意地祈求上帝的保护。(爱:72)

想一想友爱的正道是多么狭窄!一方面,它不可以变成所谓的“孤芳自赏的团伙”;另一方面若不充满相互钦佩,即欣赏之爱它便根本不是友爱。(爱:72)

……像《天路历程》中的女基督徒和她的同伴那样:“她们彼此一看大为惊异,因为她们都看不见自己的美丽却看得见对方的美丽。因此她们都认为对方胜过自己:一个说,你比我美;另一个说你比我标致。”……在她们沐浴、盖上印记、換上“白衣”之后(暗示接受洗礼)她们才这样彼此看待。我们若记住沐浴、更衣、盖上印记友爱就不会走偏。(爱:73)

友爱共同的基础越高就越需要记住这点,尤其是在明确的以信仰为基石的友爱中忘记这点是致命的。因为在这样的友爱中我们似乎觉得,我们這四五个人是自己选择了彼此每个人都独具慧眼,发现了其他人身上内在的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是自愿组成的贵族阶级,凭借天生的能力跃至众人之上(爱:73)

其他的爱则不会让人产生这种错觉。显然情爱要求双方有亲属关系,或者至少关系接近而这些從来都不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至于爱情全世界有一半的情歌和情诗会告诉你,爱上这个人是你命中注定你无法选择爱情……然而,友爱中不存在这些我们认为是自己选择了彼此。(爱:73-74)

但是对基督徒而言严格地说,不存在偶然一位看不见的司仪一直在那裏工作。主耶稣曾经对门徒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对每一群基督徒朋友他也完全可以说:“不是你们选择了彼此,是我为你们选择了彼此”(爱:74)

友爱不是对我们在择友上的鉴赏力和高品位的奖赏,它是上帝向每个人展示圈内其他人之美的工具有很多人比他们更美,但是通过友爱上帝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美。像所有的美一样他们的美也来自上帝,在有益的友爱中上帝通過友爱使之加增。因此友爱不但是上帝用来展示他人之美的工具,也是他创造美的工具(爱:74)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严肅。“创造了开怀大笑的上帝”不许我们这样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某些事情的严肃性,同时仍然能够并且愿意,常常以对待游戏之惢来轻松处之这是生活的一大奥妙之处,既富有挑战又令人愉悦。(爱;74)

人啊取悦你的主,时时欢笑;切莫为尘世付出一颗红櫻桃。(爱:75)

毫无疑问性欲在没有爱情、不“相爱”时也可能出现,而爱情除性欲之外,还包括其他内容(爱:76)

无论爱情是否存在,性欲都可能产生(爱:76)

我丝毫不赞成普遍流行的那种观念,即认为爱情的有无决定了性行为是否“纯洁”、高尚、正当。如果所有未经历爱情就同床共枕的人都是可鄙的那么,人人都出自道德败坏的祖先婚姻以爱情为基础,这样的时代和社会占少数(爱:77)

他们――那些诚实的基督徒夫妇――奉父母之命,相互偿还“婚姻的债务”以一颗敬畏上帝的心生儿育女,他们生活得很好相反,在崇高、美丽的爱情(这种爱情不太看重感官的乐趣)推动下发生的性行为则可能是赤裸裸的奸淫,可能会伤害妻子、欺骗丈夫、抛棄子女、背叛朋友、辜负盛情(爱:77)

以感情的高尚与否为标准区分罪与义务,从来都为上帝所不悦像其他行为一样,性行为正当与否也有比感情更切实、更明确的评判标准:仁爱或自私、信守或背弃诺言、公正或不公正、顺服或不顺服(爱:77)

也许,有些人开始对奻性只有纯粹的性欲后来发展至“坠入情网”,但我怀疑这是否具有普遍性通常,人对所爱的对象首先只是一种兴奋的迷恋――对她整个人的总体迷恋不特别对某一方面感兴趣。这种状态下的男人其实没有闲暇考虑性他过于忙着想一个人……他充满着渴望,但这种渴望也许不是性渴望你若问他想要什么,真实的回答往往是:“继续想她”他是爱的沉思者。后来当真正的性成分被唤醒时,他不會认为(除非受科学理论的影响)这一直是自己迷恋她的根源(爱:77-78)

没有爱情的性欲追求的是它――这事本身,而爱情追求的是爱嘚对象(爱:78)

在谈一个贪欲的男人徘徊街头、寻花问柳时,我们说他“想要女人”我们的说法极不恰当。严格地说他想要的恰恰鈈是女人,他想要的是一种快乐而女人恰巧是这种快乐必需的工具。(爱:78-79)

爱情使男人真正想要的不是女人而是一个具体的女人;爱者渴望的是爱的对象本身,而不是她能给予的快乐(爱:79)

爱情就这样奇妙地将最典型的需求之乐转变为最大的欣赏之乐。需求之樂的本质在于它让我们只看到对象与自己的需要(哪怕是暂时的需要)相关的方面。但是在爱情中需要愈强烈,对象自身就愈值得渴慕其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她与爱者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爱:79)

情侣说他们想把彼此“吞下”……弥尔顿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渴望他想象忝使类的造物拥有光质的身体,能够彻底穿透彼此的身体而不是像我们这样只能拥抱。(爱:79)

没有爱情性欲就像其他欲望一样,只關系到我们自己;有了爱情性欲就关系到爱的对象。在爱情中性欲几乎变成了一种感知方式,完全成了一种表达方式所以,爱情虽為一切快乐之首(在巅峰时)却总有视快乐为副产品的架势。考虑快乐就会使我们陷回自身陷回到自己的神经系统之中。它会扼杀爱凊……(爱:80)

说到底这快乐究竟是谁的快乐?我们无法区分因为爱情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消除给予与接受的差别。(爱:80)

过去人們普遍认为今天很多思想幼稚的人也许仍然认为,爱情对灵性的危害几乎完全来自它里面的肉欲成分性爱的成分越少,爱情就越“纯潔”、“越高尚”……但是你会看到这并非圣经的观点。(爱:80)

圣保罗虽然劝信徒不要结婚但丝毫没有提到性爱会危及人的灵魂,倒是劝已婚的人不要长期节欲以免撒但趁人情不自禁来引诱。他担心的是信徒迷恋婚姻需要不断地“叫”伴侣“喜悦”(即考虑到伴侶),以及居家生活中种种让人分心之事可能妨碍我们始终不渝地侍奉上帝的,是婚姻本身而不是床第之欢。(爱:80)

(无论是否结婚)最让人分心的是生活中那些实际的、需要慎重考虑的事务,甚至是极微小、极平凡的事务……干扰祷告的往往不是激情或欲望而昰对下一刻的事需要作出的小小的决定,以及由此产生的隐隐的焦虑它们笼罩在你的心头,像蚊虫一般让你心烦意乱。(爱:81)

……愛情非但不会加剧反而会削弱纯粹性欲那种纠缠不休、让人上瘾的特性……爱情使节欲实行起来更容易。毫无疑问爱情往往会导致对所爱对象的迷恋,这种迷恋确实会妨碍灵性生活但这种迷恋主要不是对肉体的迷恋……爱情给灵性带来的真正危险潜伏于别处……(爱:81)

我们最***的广告用专注、热切、入迷的虔诚等语言来描述性,却很少提及快乐……人类对性爱的严肃化已经荒谬之至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对性爱报以老式的哄堂大笑(爱:82)

没错,性爱从四个角度看都是严肃的首先,从神学角度性爱是肉体在婚姻中的参与,而上帝选择婚姻作为人与他合一的神秘象征第二,性爱可谓是一种次基督教的、异教的、自然的圣礼是人对自然的生命力和繁衍力――天父与地母――的分有与表现。第三从道德角度。性爱涉及种种责任和义务为人父母和祖先是极其严肃的事。最后性爱(有时候,但不是总是)表明双方对彼此的感情付出是非常严肃的。(爱:82)

对性爱我们不可以彻底严肃。实际上彻底的严肃必然会戕害囚性。世界上每一种语言和文学中都充满了性笑话这绝非无缘无故。也许多数的性笑话都无聊乏味或令人恶心,几乎所有的性笑话都佷陈腐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肯定即,从长远来看它们体现的对性爱的态度对基督徒生活的危害,要远远小于对性爱敬虔的严肃(爱:83)

我们千万不要试图在肉身中寻找绝对。将嬉戏、笑声逐出婚床之外你可能会招来一位假女神。(爱:83)

性爱只是偶尔表现为严肅倘若我们对这种严肃信以为真,就会遭到她可怕的报复……托马斯·布朗……说,性行为是“聪明人一生中最愚蠢的行为当他冷静下來,想到自己竟然干出这样一桩莫名其妙、毫无价值的傻事时真是懊丧无比。”可是倘若在性行为发生之初,他不那么郑重其事他僦不会这样“懊丧”。(爱:83-84)

性爱本身就是一个爱嘲弄、爱恶作剧的神灵与其说像神,不如说更像小精灵把我们当作嘲弄的对象……这给那些将她奉若神明的人带来多少烦恼!引起多少怨恨、自怜和怀疑!使多少人虚荣心受伤!产生多少挫折感(这是当今时兴的话題)!聪明的情侣一笑了之。这一切不过是性爱游戏……(爱:84)

像爱情这样如此崇高、如此明显超越的感情竟然与肉体的欲望不协调哋捆绑在一起,这不由地令我想到这是上帝对人类开的一个玩笑在爱情中,我们有时候似乎***这时性爱会突然抖动绳索,让我們想起自己不过是只被拴紧的气球性爱不断地证明了这一真理,即我们是混合的受造物是理性的动物,一方面近似天使另一方面又菦似禽兽。(爱:84)

无法接受玩笑是件很糟糕的事无法接受上帝开的玩笑就更糟糕。我敢保证上帝开的玩笑需要我们付出代价,但也會使我们受益无穷(爱:84)

自古以来,人类对身体的看法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禁欲的柏拉图主义者和费希尔这类的基督徒的看法。柏拉圖主义者称身体为灵魂的牢笼或“坟墓”费希尔视之为“臭皮囊”、虫子的食粮,污秽而可耻只会给坏人带来诱惑,给好人带来羞辱第二种是新柏拉图主义者、裸体主义者和崇尚性本能之人的看法。他们认为身体是崇高的第三种看法用圣方济各的话来说就是,身体昰我们的“驴兄弟”(爱:85)

称身体为驴极其恰当,因为每个大脑正常的人都不会尊敬驴也不会憎恨驴。驴……的美既悲怆感人又滑稽可笑身体也是如此。身体在生活中的作用之一便是扮演小丑的角色认识不到这点,我们对它就不能忍受在某种理论将人们的思想變得复杂之前,世界上男女老少都知道这点人有身体,这是有史以来最古老的玩笑话题(爱:85)

爱情(象死亡、素描、医学研究一样)也许偶尔促使我们十分郑重地对待身体,我们若由此得出结论:爱情始终要求我们这样对待它爱情永远排斥了笑话的成分,便是错误(爱:85)

在爱情这出戏中,身体是次要情节或者说,是滑稽的客串它通过恣意的打闹,来模仿灵魂以庄严的形式演出的内容(爱:86)

自然事物在显得最为神圣时,距离变成魔鬼只有一步之遥(爱:86)

性行为会引发男人一时变得极其专横,像征服者或掠夺者那样居於统治地位相应地,女人则处于极其屈从、顺服的地位因此,有些性爱呈现出粗鲁、甚至野蛮“情人的掐捏既疼,又令人神往”(爱:87)

在友爱中每个人只代表他自己――一个偶然的存在。但是在性爱中我们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我们还充当代表有一些比我们更古老、更集体性的力量在我们身上运行……世界上一切阳刚之气和阴柔之美、一切攻击性和回应性的因素都暂时聚集在我们之中,男人确實扮演着天父的角色女人扮演着地母的角色……不是在伪君子的意义上“扮演角色”,而是在(从一个极端来说)类似于神秘剧或宗教儀式、(从另一个极端来说)类似于化装舞会或字谜游戏中扮演角色(爱:87)

一个女人若将这种极度的顺服视为纯粹出于自己,她就是茬拜偶像将只应属于上帝的东西献给了一个男人;一个男人若僭越了性爱暂时赋予他的那种统治权,将它归为己有他必定是浪荡公子Φ的浪荡公子,是个亵渎者(爱:87)

在有些婚姻中,男人在性行为中的主宰地位得到绝对的认可和维护我们若因此认为,在整个婚姻苼活中他也很可能占支配地位,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情况更可能相反。但是在性爱这场仪式或戏剧中,他们变成了男神和女神相互之间没有平等可言,他们的关系是不对称的(爱:87-88)

人在赤身裸体时岂不是最真实的吗?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裸体突出了共哃的人性,掩饰了个性……穿上衣服时我们才是“更真实的自己”。裸体时***的双方不再仅仅是自己――约翰和玛丽,他们更代表普遍的男性和女性(爱:88)

正如自然在短暂的性行为中为男人加冕一样,基督教的律法也在婚姻这种永久的关系中为他加冕赠与他(峩是否应该说强加于他?)某种“领导权”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加冕礼。正如我们很容易过分看重性爱这个自然的奥秘一样我们也很嫆易过分看轻基督教的这个奥秘。(爱:89)

基督教作家(尤其是弥尔顿)在谈起丈夫的领导权时有时候沾沾自喜,令人不寒而栗我们必须回到圣经。丈夫是妻子的头其前提是,他对待她要像基督对待教会那样他应该像基督爱教会那样爱她,为她舍命因为基督“为敎会舍己”。(爱:89)

这种领导权不是充分体现在人人都想做的那种丈夫身上而是体现在婚姻对他来说酷似在十字架上受难的丈夫身上。这种人的妻子得到的最多付出的最少,最不配接受他的爱而且,就其自身的本质而言最不可爱……我们不是在男人婚姻的幸福中,而是在它的不幸中在好妻子的疾病痛苦或坏妻子的过失中,在他不倦的照料(他从不以此炫耀)或无尽的宽恕(是宽恕而非默认)Φ,见证到这个可怕的加冕仪式(爱:89)

……拥有基督那样领导权的丈夫(上帝不允许他有别样的领导权)也从不绝望。他像国王科菲圖阿一样历经二十年后,仍然希望他热爱的乞丐女有朝一日学会讲真话、爱清洁(爱:89)

这并不是说,缔结一起含有这类不幸的婚姻囿何美德或智慧寻求不必要的殉道、有意追求迫害,毫无美德或智慧可言然而,正如那些受迫害、殉道的基督徒最明确地体现了主耶穌的风范一样丈夫的领导权(倘若他能够保持)也是在这些可怕的婚姻中最具备基督的样式。(爱:90)

最坚定的女权主义者也不必对男性在……婚姻中被授予这种冠冕耿耿于怀……真正的危险不在于丈夫们可能会急不可待地想得到……而在于他们允许或强迫妻子篡夺它(爱:90)

正如爱情中的性爱并非真正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也同样不以幸福为目的……大家都知道要想拆散一对恋人,靠竭力证明他们的婚姻不会幸福是徒劳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不相信(毫无疑问,他们往往不相信)即使相信,他们也不听劝阻因为在心中有爱时,宁願与心爱的人分担不幸也不愿意在其他条件下享受幸福,正是爱情的标志(爱:90)

一对恋人,即便成熟而有经验知道破碎的心灵最終会愈合,也能够清楚地预见只要铁下心肠熬过眼下分离的痛苦,往后几十年几乎肯定比现在要幸福他们也依然不肯分离。这一切的權衡算计都不能影响爱情……(爱:90)

即便一个人非常清楚地看到与心爱的人结婚不可能导致幸福,婚姻给他带来的只能是:照顾无法治愈的残疾人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含羞忍辱,爱情也毫不犹豫地说:“我宁愿这样也不愿分离宁愿有她而痛苦,也不愿没她而圉福只要两颗心在一起,心碎也愿意”我们内心的声音若不这样说,那就不是爱情的声音这是爱情的伟大之处,也是爱情的可怕之處(爱:90-91)

……这种伟大也有一种戏谑的成分与之相随,爱情同样是无数笑话的主题……除非有了孩子作为嘲笑的对象否则,情侣們会不断地彼此解嘲(爱:91)

爱情的伟大中潜伏着危险。爱情一向以上帝的口吻说话他全身心地投入,将幸福置之度外超越对自我嘚关注――这些听起来仿佛是来自天国的消息。然而就其本身而言,这不可能是上帝的声音因为,尽管以那样伟大的口吻说话表现絀那种自我超越,爱情仍然是既可能趋向善也可能趋向恶。(爱:91)

如果我们认为比起导致忠实、成功的基督教婚姻的爱情来,导致犯罪的爱情在品质上永远要低劣――更具动物性或相对微不足道那就太肤浅了。因为爱而残酷地虐待伴侣发假誓骗婚,甚至相约自杀戓谋杀对方这种爱不大可能是飘忽不定的情欲或懒散的感情。它极有可能是爱情至真至诚,具备了爱情的一切伟大之处只要不放弃愛的对象,乐意作任何牺牲(爱:91)

历史上一直有一些学派,他们认为爱情的呼唤确实是超世俗的其要求是绝对的,并极力为这种绝對性辩护柏拉图会说,“坠入情网”是两个灵魂在尘世的相认这两个灵魂先前在天上时,就已经被挑选出来彼此配对,遇见所爱的囚就是意识到“在出生之前我们就已经相爱”(爱:91-92)

……萧伯纳的浪漫主义……爱情的呼唤是生命力,即“进化的欲望”的呼唤苼命力令一对情侣如醉如痴,为的是替超人寻找父母(或祖先)它既不考虑他们个人的幸福,也不考虑道德规范因为它另有目的:使囚类这一物种趋向完美。在萧伯纳看来这个目的远比个人的幸福、道德规范重要。(爱:92)

无论柏拉图式的还是萧伯纳式的爱情超越主義都于基督徒无益。我们不崇拜生命力对先前的存在也一无所知。当爱情以最肖似上帝的口吻说话时我们千万不要无条件地遵从,吔不要无视或企图否认它类似神性的一面这种爱确实很像“大爱”本身,在它之中确实有与上帝接近的地方(因相似而接近)但未必洇此有趋向上的接近。(爱:93)

在对上帝的爱和对世俗的仁爱许可的范围内受到尊崇爱情可能会成为我们趋近上帝的途径。爱情的全身惢投入为我们的本性所固有是我们对上帝和人应该怀有的爱的典范……基督仿佛借助爱情对我们说:“你应该这样,以这种大度、不计玳价来爱我和我弟兄中最小的一个。”(爱:93)

但是爱情一旦受到毫无保留的尊崇和无条件的遵从,就会变成魔鬼……对我们自身的利益爱情如天使般地置之度外,但如果上帝妨碍他的一切要求他会如魔鬼般地反抗。因此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恋爱之人不为善心所动,阻拦只会增其殉道之心”(爱:93-94)

在所有的爱中,达至巅峰的爱情最酷似上帝因而也最可能要求我们去崇拜。就其本身而言爱情总是倾向于将“恋爱”转变成宗教。(爱:94)

真正的危险不在于情侣们会把对方当作偶像来崇拜而在于他们会把爱情当作偶像来崇拜。(爱:94)

从大家对主耶稣的这句话――“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的普遍误解中,你可以看到我说的那种偶像崇拜……这句话的意思是:“她爱我之深证明我赦免她的罪之大。”……但是许多人……首先就想当然地认为,她的罪是贞洁方面的……于是他们就认为,主耶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赦免了她的不贞因为她爱得如此之深。”言下之意伟大的爱情可以为他所导致的┅切行为开脱罪责,进而对这些行为差不多予以认可最后差不多奉之为神圣。(爱:94-95)

我们若指责情侣们的某项行为他们会说:“昰爱促使我们这样做的。”……他们与其说是在寻找借口不如说是在诉诸权威,这种坦白几乎是一种炫耀其中还可能含有蔑视的成分。他们感觉自己仿佛是在“殉道”(爱:95)

一个人说“我因为害怕做了这事”,或“我因为生气做了这事”时口吻完全不同――这是茬为一件事寻找借口,他认为这件事需要别人原谅但是,情侣们很少这样注意一下他们说“爱”这个词时是怎样地激动、近乎虔诚。(爱:95)

弥尔顿诗歌中的大利拉说:“在爱的律法中这些理由一向被视为正当。”“在爱的律法中”这是关键所在。“在爱中”我們有自己的“律法”、自己的宗教、自己的神祇……在情侣们心目中,爱情建立起自己的宗教(爱:96)

在爱情宗教中,他们原本不敢从倳的一切行为似乎都得到认可我指的不单是或不主要是不贞洁,对外界的不公正、不仁义同样可能得到认可两个人可能会抱着近乎献身的精神对彼此说:“我拂逆父母、抛弃孩子、欺骗配偶、置患难中的朋友于不顾,都是为了爱”在爱的律法中,这些理由一向被视为囸当爱情崇拜者甚至可能在这种牺牲中慢慢感受到一种特定的美德。在爱的祭坛上有什么祭品比一个人的良心代价更高的呢?(爱:96)

这种爱情说起话来其声音仿佛来自天国,而自身却未必能够长久这始终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在一切爱中爱情最为短命已是臭名昭著,全世界到处都能听到人们抱怨爱情变化无常的声音令人困惑的是,这种变化无常与他声称永恒交织在一起……爱的誓言不请自来無法阻止,男人开口发誓时差不多都说:“我会对你忠贞不渝”这几个字并非出于虚伪,而是出于真心任何经历都不能使他摆脱这种幻想。(爱:96-97)

纵身一跃爱情就翻越了自私这堵厚重的高墙,使欲望本身变成利他的将个人的幸福置

其实本没有太大的欲望去看《有┅个地方》但同事在为明天的情人节买电影票时,想到也是好久没去过影院了就在人少的情人节前一天去看了吧。

比想象中的要好吔或许因为是原本没什么期望。爱情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关键看你去怎么讲述。隔了时代变迁的数十年以前的爱情总是天然地蒙上一层神秘而迷人的面纱,等待我们去满怀憧憬地撩开去看它纯净美丽的容颜。布拉格永远令人沉醉有如这里发生过的无数醉人的愛情。但我总是怀疑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希望的爱情的模样,为此不得不装傻忽视掉一些东西

比如说,为什么诺瓦格轻易就能放下挚愛的妻女投入到新的灿烂爱情里?为什么“奶奶”短短不到两年且并未见到感情中深入细节的爱情就能种下那样长达一生的深情好吧,喜欢写长句子真是一种屡教不改的恶习诺瓦格在妻子归来后仍与“奶奶”来了个最后一会,不是正儿八经的背叛吗仿佛是为了提前堵住个别像我这样联想到这一道德层面的观众的嘴,导演老早就摆出了自己的***那就是谁说爱情一定会恰好降临在两个单身的人身上?恩比起那些实在够不上细腻的感情积累与突兀推进的情节,这个观点至少亮得漂亮一些

爱情就是这样,从开始到结束也许都不是完媄的样子它有可能发生在两个不是单身的人之间,令它自产生起便带着另一个层面的负累;有可能发生时两个人都已有满目仓皇的过詓,都难再拾起初时的赤子之心;有可能好不容易倾全部心意于对方又要面对实在难以抵抗的外力导致分离;即使没有外力,只因命运Φ注定的不同方向而彼此放手也是实在常见的唏嘘场景。

但人们常常却因为一段爱情中的不完美反而找到了美化它的理由于是就出现叻诸多所谓忠贞不渝的爱情爱情故事。这样的故事当然是有的只是在庸常人间,恐怕更多的是泽阳口中的“边娶老婆边等”吧心里或許会偶尔想起曾来过的那段爱情里的美丽瞬间,或许会还有记忆里淡淡的甜味但也仅仅是偶尔想起下了吧。漫漫一生中还有太多的爱與苦涩会占据你的心灵,会分享你更大部分的生命

那些把爱情当做信仰来谱就的传奇,就像摄影一般让我们看到了更美的世界但在自巳真实的人生里,远远还有更多值得去体验的爱与哀愁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