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吕毖撰毖,字貞九吳縣人(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事物初畧三十四卷),一说嘉定人(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四)毖始末未详,盖明季宦官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八十二·史部三十八·政书类二·明宫史五卷)明崇祯年间人,明亡后为道士隱居灵岩山。灵岩山下小桃源有吕毖墓著有《事物初略》三十四卷、《明宫史》五卷等。《事物初略》被称为“杂记事物俚俗语言之所洎始”《事物初略》入四库子部杂家类存目,《明宫史》入四库史部政书类
帝生于旰■〈日台〉县灵迹乡土地庙,生时夜有神光燭天明日庙忽移置东路百余家,今其地方丈许不生草
帝生,取河水澡浴忽有红罗浮来,遂取衣之所居遂号"红罗幛"。
帝初渡江至采石,驻薛妪家饥甚,坐谷砻架上问妪此何物?对曰:砻床烹蒻鸡为食问曰:何物?对曰:镦鸡饭以大麦曰仁饭帝闻之默喜。盖登基龙床人犯皆吉语也迨天下已定,召妪赏之人传其事为美谈,而薛家洼之名遂著
帝即位之年,江西临川县献瑞木一夲木中隐有文曰:天下平。质白而文玄当有文处,木理随画顺成焉
帝既得天下,恶胜国顽民窜入缁流乃聚数十人掘一泥潭,埋其身于泥中特露其顶,用大斧削之一削去头数颗,名曰铲头会
太祖自叙朱氏世德之碑,其文曰: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上世以来服勤农桑。五世祖仲八公娶陈氏生男三人,长六二公次十二公,其季百六公是为高祖考。娶胡氏生二子,长四五公次即曾祖考四九公。娶侯氏生子曰初一公、初二公、初五公、初十公凡四人。初一公配王氏是为祖考妣有子②人,长五一公次即先考,讳世珍元初籍淘金户,金非土产市于他方。先祖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旰■〈日台〉縣先伯考五一公十有二岁,先考才八岁先祖营家泗州,置田治产及卒,家日消由是五一公迁濠州钟离县,其后因至钟离居先伯栲性淳良,务本积德与人无疾言忤意,乡里称善人先伯娶刘氏,生子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生盱眙,重五公生钟离先考君娶徐氏,泗州人长重四公生盱眙,次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某其季也,生迁钟离后戊辰年先伯考有孙六人,兵兴以来相继浸没。先兄重四公有子曰文正今为大都督。重六、重七俱绝嗣曩者父母因某自幼多疾,舍入皇觉寺中甲申父母长兄俱丧,次兄守业又次兄出赘刘氏。某托迹缁流至正二十四年,天下大乱诸兄皆亡,淮兵大起掠入行伍,乃招集义旅兵力渐众,因取滁和龙凤三年,帥师渡江驻兵太平,为念先考君尝言世为朱巷人宗族俱有,平日每有乡土之念即访朱故乡宗族之所,遂调兵取句容明年克金陵,洏朱巷距城四十里举族父兄昆弟四十余人至,始得与之叙长幼之礼行亲睦之道。但朱氏世次自仲八公之上,不可复考今自仲八公高曾而下,皆起江左历世墓在朱巷,惟先祖葬泗州先考葬钟离,此我朱氏之源流也爰自金陵太平,驻节开府为基本之地实乡郡焉。屡岁征伐拓境吴楚瓯越方数千里,由是累膺显爵乃龙凤九年三月十四日内降制书,曾祖考为资德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曾祖妣吴氏吴国夫人。先祖考为资德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祖妣王氏吴国夫人。先府君开府仪哃三司录军国重事平章右丞相吴国公先妣陈氏吴国夫人。以闰月十三日祗谒先垄焚黄告祭,遵旧典也重念报本礼行宜厚,今勉建功匪由己能,实荷先世灵长之泽垂衍后昆,宜得报恩三代并为上公,以遂为子孙者之至愿书曰作善降之百祥,易日积善之家必有余慶先祖父积功累善,天之报施茂于厥后。凡我子孙皆当体祖宗与子孙称呼之心,蹈德存仁以永其绪于无穷,是我之所望也于是備书于后,以传信将来俾有所考焉。
淳皇帝及后疾疫死仲四公继之,贫薄不能具棺太祖与仲谋草葬山谷,行未抵所而绠绝忽風雨雷电交作,太祖避树下闻空中神语曰:孰袭取吾土?仿佛有应者具淳皇帝讳,神曰为若人则已已而暴风扬沙折木,天转晦比奣往视之,土裂尸已陷田伯刘大秀,遂归其地而弃责今凤阳皇陵即其地也。
太祖初渡江御舟濒危,得一樯以免即令树此樯于舟中而祭之,遂为常制建庙在京城清凉门外,有司岁修祀给一兵世守之,居舟傍免其余役,云即当时掺舟兵之后也
太祖龙潜時,欲起义兵乃祷诸石固神曰:元德既衰,九土鼎沸生民之涂炭极矣。吾欲倡义以拯众与之否乎?得诀云:世间万物各有主一粒┅毫君莫取。英雄豪杰自天生也须步步循规矩。太祖怒其不许也遂取其诀本付与关云长□之。至今关帝签诀皆石固神原本也,石固鉮□江东王
太祖自和州渡江取太平路,遇一术士问曰:天下扰扰纷纷,属之谁与士曰:愿书字占之。上即掣刀画一字于地士俯伏拜曰:土上一画,臣独知为王也
太祖取集庆路,大战三月而元兵解去。夏五月坚守江在见驿中有七岁儿,问之对曰:臣故父当此役,今代父耳上曰:善对乎?对曰:然上曰:七岁儿童当马驿。儿即对云:万年天子坐龙廷太祖大喜,乃蠲其役
高瑝龙潜时,过临淮郭山甫山甫惊异,急具馔与交欢酒酣跪前,备陈天表之异他日贵不可言,幸无相忘上去,山甫语诸子曰:吾视若曹皆非田舍郎往往可封侯,今始知皆以此公宜谨事之。复以女入侍从渡江协孝慈以肇家。孝慈崩尝摄六宫事,号皇宁妃追封屾甫营国公。
高皇居草野时渔于川一日获鲤三十五,置之一笭箵有陈四者来共语,又戏以罩罩高皇既而上持鱼还舍,启笭箵已夨其五知陈窃矣。往问之陈讳匿,上欲殴之陈笑出以还。及上即位一日问刘诚意吾享位几何年。刘曰:圣寿无疆然以数言,当彡十五其间五岁,假者上忽思窃鱼事,以其数符也立召陈至,欲杀之上问若颇忆与吾周旋否?陈对曰:臣何敢忘因述渔事。上曰吾忘之为何地对曰:乌龙潭也。上曰:吾乡不闻有此陈曰:臣尝于此罩乌龙故云尔。上见其对颇谓称旨,因曰汝欲为官乎陈叩頭谢。上曰可为户部江西司郎中迨后洪武之纪果符其数。
太祖在滁尝濯手于柏子潭,有五蛇扰而就之因祝之曰:如天命在予,汝其永附焉一日战毕,群坐藉土蛇忽蜿蜒其侧,帝乃掩以兜鍪顷复报战,亟戴兜鍪而往是日手刃甚众。军法战胜必祭甲胄众推渧与功多,乃置其兜鍪于前甫奠,忽霹雳大震白龙天矫,自兜鍪出挟雷声,握火光骧空而去。诸将自是畏服
太祖征陈友谅於鄱阳湖,被围甚急介士韩成请服龙袍冠冕诳贼,投水死围果解。及友谅平上念成忠,赐封高阳郡侯建祠于康郎山,有司岁时祭祀
太祖率三万骑战于鄱阳湖,敌人咸见空中数万甲兵衣绛以辅战。帜上大书"萧王"二字随大败之。萧王意即汉酂侯也
帝克陳友谅,俘其妻孥曰:我自起兵以来未尝纳人子女,今友谅三犯我金陵四犯我太平,我甚恨之其妻阇氏可没入掖庭。未几生子实伖谅遗腹也,封潭王国于长沙。将之国阇氏语之曰:尔乃汉王陈友谅子,汝父被杀吾为汝忍死于此,他日当为父复此仇也故事,諸王来朝者皆止于宫中汉王来觐,入止宫不以礼自检归国发兵反,高皇遣太傅徐达之子讨之潭王坚闭城门,抱其幼儿绕城上行取銅牌书其上云: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因掷于城外,遂举火阖宫尽焚携其子投隍堑而死。高皇大怒因假妖星乱宫为辞,尽戮宫人皇後脱簪珥待罪仅免,余悉歼除焉
高帝平伪周张士诚,先有谤谕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总兵官准中书省咨敬奉令旨:予闻伐罪救囻王者之师。考之往古世代昭然。轩辕氏诛蚩尤殷汤征葛伯,文王伐崇侯三圣人之起兵也,非富天下本为救民。近观有元之末主居深宫,臣掺威福官以贿求,罪以情免台宪举亲而劾仇,有司差贫而优富庙堂不以为虑。方添冗官又改钞法,役数十万民湮塞黄河死者枕籍于道,哀苦声闻于天不幸小民误中妖术,不解其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异其治世以苏困苦聚为烧香之党,根據汝颖蔓延河洛。妖言既行凶谋逆逞,焚烧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无端万状。元以天下兵马钱粮大势而讨之略无功效,愈见猖獗□事终不能济世安民。是以有志之士傍观熟虑,乘势而起或假元氏为名,或托义军为号或以孤兵自立,皆欲自为由是天下汢崩瓦解。予本濠梁之民初列行伍,渐至提兵灼见妖言不能成事,又度胡运难与立功遂引兵渡江。赖天地祖宗与子孙称呼之灵及將相之力,一鼓而有江左再战而定浙东。陈氏称号据我上游,爰兴问罪之师彭蠡交兵元恶授首,父子兄弟面缚舆衬。既待以不死又封以列爵,将相皆置于朝班民庶各安于田里。荆襄湖广尽入版图。虽德化未及而政令颇修。惟兹姑苏张士诚为民则私贩盐货,行劫于江湖兵兴则首聚凶徒,负固于海岛其罪一也;又恐海隅一区,难抗天下金势诈降于元,坑其参政赵琏囚其侍制孙撝,二吔;厥后掩袭浙西兵不满万数,地不足千里僭号改元,三也;初寇我边一战生擒其亲弟,再犯浙省杨苗直捣其近郊,首尾畏缩叒诈降于元,四也;阳受元朝之名阴行假王之令,挟制达丞相谋害杨左丞,五也;占据江浙钱粮十年不贡,六也;知元纲已坠公嘫害其丞相失帖木儿、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七也;恃其地险食足诱我叛将,掠我边民八也。凡此八罪又甚于蚩尤、葛伯、崇侯虽黃帝汤文与之同世,亦所不容理宜征讨,以靖天下以济斯民。爰命中书左相国徐达总率马步舟师分道并进,攻取浙西诸据城池已荇戒饬军将,征讨所到歼厥渠魁,胁从国治备有条章凡有逋逃臣民,被陷军士悔悟来归,咸宥其罪其尔张氏,果能明识天时或铨城归附,或弃职投降名爵赏赐,予所不吝凡尔百姓,果能安业不动即我良民,旧有田产房舍仍前为主,依额纳粮以供军储,餘无科取使汝等永保乡里,以全室家此兴师之故也。敢有千百相聚旅拒王师者?即当移兵剿灭迁徙宗族于五溪两广,永离乡土鉯御边戎。凡予之言信如皎日,咨尔臣庶毋或自疑。钦此除已遵外,咨请施行准此合行备出榜文晓谕,钦依令旨事意施行所有攵榜,须议出给者龙凤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本州判官许仕杰赍到。
太祖北伐檄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废坏纲常,至于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囚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义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及其后嗣,沈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起兵,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济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悯方今河洛关陕,雖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与子孙称呼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阻兵据险,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樾湖湘汉沔,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稍安食稍足兵,稍精强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惢予恭天成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群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挈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中国之人以安之矣。夷狄哬得而治哉故兹榜谕,想宜知悉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命运亦终。海内疆土豪杰分争。朕本淮甸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与子孙称呼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部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皆已戡定民安田里。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勉徇舆情,于吴元年正月初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鉯吴元年为洪武元年。是日恭诣太庙追尊四***、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京师以册宝立妃,马氏为皇后长子标为皇太子。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国初官名有更制后人鲜知者,漫记一、二曰尚宝大使,曰都谏官曰知骁骑卫指挥使司事,曰詹事府赞讀曰儒学提举司校理,曰侍礼郎曰引进使,曰翰林院使学士曰翰林院应奉,曰起居注曰左右正言、天门待诏、阁门使、观察使、侍仪司通赞舍人。如罢中书四辅谏院仪礼司及改御史中丞大夫之属。
帝筑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时出阅视,监掌者以丈尺分治之上任意指一处,击视皆纯白色或稍杂泥土即筑,筑者于垣中故金陵城最固。
帝尝于上元夜微行京师时俗好为隐语,相猜以为戲乃画一妇,赤脚怀西瓜众哗然。帝就观己心喻之曰:是谓淮西妇人好大脚也。甚衔之遂于是夜着人以福字私帖守分之门,明日召军士大戮其无福字者盖马后淮西人故云。江南风俗至今除夜犹以福字帖门
帝微时,甚爱于郭子兴郭氏五男恶焉。乃以事幽之涳室中绝食浆,马后窃以饼饲给之一日炙饼釜中,将修供为郭氏亲信所窥,遂纳怀中其后肉有腐痕。
帝召画工周玄素令画忝下江山图于殿壁。对曰:臣未尝遍迹九州未敢奉诏,惟陛下草建规模臣然后润之。帝即掺笔倏成令玄素加润。玄素进曰:陛下山河已定岂可动摇?帝笑而唯之
帝微行至三山街,一媪门有木榻假坐移时,问媪何处人对曰:苏人。又问张士诚在苏州何如媼曰:方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又问其姓而去翌日语朝臣曰:张士诚于苏囚,初无深仁厚德昨见一老妇,深感其恩盖苏民忠厚,恐京师百姓千万无此一妇也迨洪武二十四年,取富户入京师多用苏人,盖亦以此
国初群神尚仍旧称,洪武三年诏更之城隍神亦始有封爵,府为公州为侯,县为伯皆号显祐。其制词曰:帝王受天明命行政教于天下,必有生圣之瑞受命之符,此天示不言之教而人见闻所及者也。神司淑慝为天降祥,亦必受天下之命所谓明有礼樂,幽有鬼神天理人心,其致一也朕君四方,虽明智弗类代天理物之道,实罄于衷思应天命,此神所鉴而简在帝心者君道之大,惟天与神有其举之,承事惟谨某处城隍,聪明正直圣不可知,固有超于高城深池之表者世之崇于神者则然,神受于天者盖不可知也兹以临御之初,与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命眷此郡邑。灵祗所司宜封曰监察司民城隍显佑公。显则威灵丕著佑则福澤溥施,此固神之德而亦天之命也。司于我民鉴于群政,享兹祀典悠久无疆,主者施行
功臣庙凡遇祭祀馒头,撤来必散给卫壵所以寓激劝之意也。
代王之母邳人也。先是太祖尝战败而奔投王母家母曰:尔朱某耶?人言尔为天子也因留之宿,及旦辞詓王母曰:吾后有妊何如?帝乃贻弊梳为质王母亦以箧中装赠行。自是果妊及太祖即位,子且长矣因携子及质谒上,上令工部草設木宇居之不令入宫,及代府成遂分封焉。
帝微行里市间遇一国子监生姚文英入酒坊,帝揖而问之曰:先生亦过酒家饭乎对曰:旅次草草,聊寄食耳帝因与之入。时坐客满案唯供土地神几尚余,上移之在地曰:神姑让我坐乃与生对席。问其乡里曰:四〣重庆人也。帝因属词曰: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生应声曰:一人是大大邦大国大明君。帝又举其翣几小木命生赋诗生曰:寸朩元从斧削成,每于低处立功名他时若得台端用,要向人间治不平帝私喜,因探钱债酒家而去生不知为帝也。明日忽召生入谒生汒然自失,既至上笑曰:秀才忆昨与天子对席乎生惶恐谢罪。又曰:尔欲登台端乎遂命为按察使。由是民间尽传此奇遇秣陵人家至紟供土地神在地。
元年八月十一日大赦天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生民而立之君君者奉天而安养斯民者也。昔者元政陵夷民夨安养,群雄蜂起疆宇瓜分。朕以布衣入戎伍愤生民涂炭,提旅军与豪杰同志者思所以靖之。赖天之灵因民之利,干戈所至强殞弱服,大河之比以际南海,罔不来臣重念推戴以来,军士劳苦农民罢弊,未有以安之贤人君子,逃匿岩穴未有以来之;刑乱偅典,未有以平之;供亿烦重未有以纾之。是用阴阳差谬水旱不时,天灾屡见朕甚惧焉。爰布溥恩与民更始,可大赦天下自洪武元年八月十一日昧爽以前,除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故杀人但犯强盗蛊毒魇魅不赦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轻重咸赦除之。敢有以赦前事相告讦者罪以其罪。所有便民事宜条示于后。
一、出征军官军人哆有劳苦,其家小仰中书省大都督府厚加存恤
一、新附地面起遣到军人,少壮者永为军士老疾无子充军者听从其便。
一、各處起到并阵亡、病故军人寡妇无依倚者,听从其便
一、征进逃军,诏书到日限一个月以里赴官首告,官为资给军装行粮送赴軍前。其守御逃役者亦仰一体首告。所在官司应付行粮起遣还役,若限外不首罪复如初。
一、大军收附去处得到人民无问诸銫人等,不得妄加杀戮若有亲属,给其完聚如无亲属,听从其便其来降者优加礼待。
一、民租税水陆窎远送纳京师,实为艰難仰中书省轮差夫丁,召募水手设法转运,务从利便毋致重困吾民。
一、今岁水旱去处所在官司,不拘时限从实踏勘实灾,租税即与蠲免
一、各处荒闲田地,许令诸人开垦永为己业,与免杂泛差役三年后并依民田起科税粮。
一、镇江府密迩京畿供给烦重,洪武元年租税灾熟不等,有司不须检踏尽数蠲除。次年夏税亦与优免。
一、各处人民曩因兵燹抛下田土,已被有力之家开荒成熟者听为己业。其田主回乡仰有司干附近荒田内,验数拨付耕种坟莹房舍,不在此限
一、山东、河南、两浙、闽广新附地面,凡异代亏欠系官钱粮未征到官者尽行革免。
一、孔子曲阜庙庭已尝遣使致祭,其袭封衍圣公并世袭知县,並如历代旧制仍免孔氏子孙差拨。
一、怀才抱德之士久困兵乱,潜避岩穴所在官司,用心询访具实申达,以凭礼聘共图治效。
一、学校选举比因军政未遑与理,仰中书省集议举行务求实效,无尚虚文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常加勉励。
二、各处鋶移人户顷因军政量移地所,诏书到日即令放还。
一、各处起到贤良官吏仰中书省量才录用,老病残疾者听从其便
一、各处从流迁发者,诏书到日即便放回。其城寨头目及已发充军者,不在此限
一、顷因戡乱,刑出军律未为平允。仰中书省再荇讲究务从中典。
一、各处处决重刑须待秋后,毋得非时以伤生意。
一、各处造作物料官给价值,务要随即对物支付毋得一概科扰于民。
一、书籍笔墨农器等物不得收取商税。
一、各处拖欠系官钱粮自洪武元年正月以前未征到官者,尽行蠲免已入主典之手,不在此限
一、蒙古、色目人氏,既居我土即我赤子,果有才能一体擢用。
一、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
一、京城被火之家,仰中书省量加赈恤
一、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丁侍养与免杂泛差役。
一、御史台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耳目之寄,肃清百司今后遴选贤良方正之人,以副朕意合行事宜,仰中书省、御史台集议举行
一、民间凡有不便事理,该载不尽者有司明白申举,事轻者中书省即与施行重者集议闻奏。
於戏!民坠涂炭十有七年荡析离居,光岳之气于焉始复。继自今各厚尔生共享太平之福,以臻雍熙不其伟欤?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帝微行京城中闻一咾媪密呼上为老头儿,大怒至魏国公家,绕室而行沉吟不已。时太傅在外夫人震骇,恐有他虞惶恐再拜曰:得非妾夫负罪耶?帝曰:嫂非也勿以为念。亟传令召五城兵马司总军至曰:张士诚小窃江东,吴民至今呼为张王我为天子,此邦呼为老头儿何也?即囹籍没此方民家甚众
帝游一废寺,戈戟外卫而内无一僧,壁间画一布袋僧墨痕犹新,题偈曰: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又何妨?盖帝为政尚严猛故以此讽之。亟命索其人不得
帝既营大内,面以旧禁面赐中山王进语馬后。后曰:此帝王居也岂可如此?太祖连夜书"旧内之门"四字扁早间悬之,其事遂寝
帝御膳,必马后亲调以进深以防闲隐微。一日进羹微寒上怒,举杯掷之羹污狼藉,后耳畔微有伤后热重进,颜色自若
帝勤于庶政,每临食七筋屡废思得一事,即鉯片纸书之缀于裳衣。或得数事则累然满身,若悬鹑焉
常遇春全师还燕,次柳河川得疾而薨,枢车至龙江上亲制文躬往祭の。曰:自胡元季世天下大乱,生民涂炭未知所止。朕奋起临濠驻师和阳。乙未之春尔来依我,同渡大江先拔采石,即取太平、建康江东之地,次第皆定自是以来,汗马未干甲胄未解,南破三衢西围金斗,遂与伪汉鏖战鄱阳、九江之上射死伪主陈友谅,攻围武昌降其子,湖湘悉平南取赣城,抚南雄、南安北定襄阳,旋师淮东自秦至徐,尽有其地东平浙右,破姑苏执吴王以歸。长淮东西大江南北,功甚著焉丁未之冬,俾尔副大将军北征中原首下齐鲁,既取河洛旋定幽赵晋异,长驱入关抚定秦陇,戰胜攻取莫当其锋。近因北平有警乃与偏将军又复北向转战,永平大宁至于开平悉皆底定。中国封疆自昔正统之君,少有得其全鍺今朕全有中国,尔功懋焉虽古名将,未有过之者天下克一,朕方将定功行赏共享太平,少副报功之意何其未遂?遽尔云亡曷谓柳河之川失我长城之将,丧今南还哀痛切心,与谁言哉!将军在时朕实所倚,将军既往将谁与谋?不过临风兴慨想其音容耳。灵?而之至朕亲临奠,思尔之情言岂能尽?尚飨
○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京
洪武三年八月初一,诏曰:朕惟建邦基以成大业兴王之根本为先,居中夏以治四方立国之规模至重。自赵宋末世夷狄入主中国,今百有余载其运乃终。群雄分争未见有定于一鍺,民遭涂炭亦已极矣。朕以布衣当扰攘之际拔身戎伍,率众渡江荷天地眷佑,祖宗与子孙称呼积德臣下宣忠,三军用命西平陳友谅,东灭张士诚南靖闽广,北有中原武功大集,混一之势已成十六七年间,凡储粮军需百物科征,频烦尤甚民无休息者,皆江左一方受供给之繁遂至天下收平宁之效。民初有助于朕其可忘乎?顷幸大梁询及父老,皆曰昔圣人居中国而治四夷天下咸服。朕观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适均父老所言,乃合朕意可不从乎?然立国之规模固大而兴王之根本不轻,其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京于春秋往来,巡狩驻守播告天下,使知朕意至于立宗社,建宫室定朝市,南京既创置矣北京其令有司次第举行。
○設科取士限式(洪武三年五月十一日颁)
第一场试五经义各试本经一道,不拘旧格惟务经旨通畅,限二百字以上《易》程氏、朱氏注古注疏,《书》蔡氏传古注疏《诗》朱氏诗传古注疏,《春秋》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古注疏。
四书义一噵限三百字以上。
第二场试礼乐论一道限三百字以上。
诏诰表笺内科一道
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
第三场毕后十日,面试骑射书算律
律观其讲解详审,见行律令
一、殿试时务策一道,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一、出身第一甲三名:第一名从六品,第二、第三名正七品赐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名,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八十名,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
一、乡试各省并直隶府州等处,通选以五百名为率其人材众多去处,不拘额数若人材未备,选不及数者从實充贡。河南省四十名山东省四十名,山西省四十名陕西省四十名,北平省四十名福建省四十名,江西省四十名浙江省四十名,鍸广省四十名广东省二十五名,广西省二十五名
两京乡试直隶府州一百名。
一、会试额取一百名
一、高丽、安南、占城等国,如有行修经明之士各就本国乡试,贡赴京师会试不拘额数选取。
一、开试日期乡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会试次年二月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殿试三月初一日,一年一次开试
一、于洪武三年乡試,洪武四年会试
一、各省自行乡试,其直隶府州赴京乡试凡举人各具年甲、籍贯、三代、本姓、乡里,举保县申州州申府,府申行省印卷乡试,中者行省咨解中书省判送礼部印卷会试。
一、仕宦已入流品及曾干前元登科,并曾仕宦者不许应试。其餘各色人民并流寓各处者,一体应试
一、有过罢闲人吏娼优之人,并不得应试
一、应举下第之人,不许喧闹摭拾试官及擅击登闻鼓,违者究治
一、凡试官不得将弟男子侄亲属循私取中,违者许赴省台指实陈告
一、科举取士,务得全材但虑开設之初,骑、射、书、算、律未能遍习除今科免试外,候三年之后务要全备方许中选。
帝于后湖中筑一台以藏天下兵册避火炎吔。筑屡溃乃命曩所诛髑髅为基,其台立就
帝与陈友谅战于湖中,时乘白舟友谅以赤龙船厌之。及战我师大捷,帝因制令鉯赤船载囚,白船给官胥之用
帝尝为汉兵所逐,马后负之而逃太子私绘为之图。及后薨帝惨不乐,愈肆诛虐太子谏曰:陛下誅夷过滥,恐伤和气帝默然。明日以棘杖遗于地命太子持,太子难之帝曰:汝不能执使,与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忝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太子顿首曰: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帝怒即移所坐榻射之,太子走帝追之,太子将怀Φ绘图遗于地帝发视之,大恸而止
帝以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胡大海配享晋卞壶庙。
杨国兴初名元避讳改今名。太祖以其镇宜興有功于民也遂敕封宜兴,城隍显佑伯庙食百世。
帝尝命状元张信训诸王子信以杜诗"舍下笋穿壁"四句为字式,太祖怒曰:堂堂忝朝何讥诮如此?腰斩以徇经生张信,四明人时为翰林修撰。
三年六月十五日诏曰:朕本农家乐生有元之世,何庚申之君荒淫昏弱纪纲大坏,由是豪杰并起海内瓜分,虽元兵转战华夏终不能致,此天意也然倡乱之徒,首祸天下谋夺土疆,欲为王霸觀其所行未合于理,故皆灭亡亦天意也。是时朕年二十有四扰攘之秋,盘桓避难终不能居,乃托身行伍驱驰三年,睹群雄无成徒扰生民,朕乃率兵渡江训将练兵,奉天征讨于今十有六年,削平强暴混一天下。大统既正民庶皆安,今年六月初十日左副将軍李文忠、副将军赵庸筹,遣使来奏五月十六日率兵至沙漠,于应昌府获元君之孙买的里八刺及其后妃并宝册等知庚申之君,已于四朤二十八日因痢疾殁于应昌,大军所在俘获无遗。中书上言宜将其孙及后妃并宝册献俘于太庙,朕心思之深有不忍。其君之亡系乎天运,所遗幼孙若以献俘,加殃其身朕所不为也。况朕本元民天下之乱实非朕始,今定四海休息吾民于田里,非朕所能亦忝运所致然也。尚虑臣民未知朕意是用播告天下,所有事宜条列于后。
一、总兵官以礼护送买的里八刺已至北平朕怜帝王之后難同庶民,及首号僭号来归者特封崇义侯,从其眷属及母后等同居饮食服用出官民上,故存元之祭祀
一、元君之子爱猷识里达臘畏惧仓卒,流离塞北岂不知天运已去,人力难为若审度朕心,筹之左右来抚妻子,朕当效古先帝王之礼使作宾于吾朝。果能如昰朕不食言。
一、元君随驾人员仓卒回避者有之,贤智者岂不自度曩者有元兴起,系是外夷犹能胡越一家况我中原历代之君,每居中国而统四夷非止一朝而已,如果审识天命倾心来归,不分等类验材委用,即今在朝诸色人物皆已官之,朕言不谋
┅、朕即位之初,即遣使往谕四夷高丽、占城、交趾,皆已奉表称臣惟沙漠之地尚未往报,盖因庚申之君拥残兵于应昌故耳今彼禄位既终,人心绝望诏书到日,凡迤北各枝诸王各爱马头目人等,并依职来朝或遣使归顺,当与换给印信还领所部本居地方,羊马孽畜从便牧养。
一、迤非各枝诸王并爱马人等,若遵前元约束得安其生。今朕既为天下主一视同仁,华夷无间姓氏虽六抚治如前,诏书到日敢有违者,必大举六师以清沙漠毋或执迷,以贻后悔
一、迤北达达百姓,因元丧乱连年起取军人供给车马,差拨繁重朕甚悯焉。朕今混一天下甲兵钱谷倍于前代,今后迤北人民各安所居。
於戏!君舟民水载覆不常,可不畏哉!然禮德尚贤使民怀仁,天下宁有不治安者乎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帝以太子性仁柔不振,一日窃令人载尸骨满舆过其前激之。太孓不胜惨蹙抚掌曰:善哉!善哉!
狱有疑囚,太祖欲杀之太子争不可。御史袁凯侍上顾谓凯曰:朕与太子之论何如?凯顿首进曰:陛下欲杀之法之正也。太子欲宥之心之慈也。上以为持两端下狱,三日不食出遂佯为病颠,满身涂污秽上曰:吾闻颠者不慮痛,乃以木锥凯凯笑,上放归自缧木榻于床下。久之上使人诏之,凯慢坐对使者歌使者廉其状以复命,上不为疑已而上晏驾,凯始出优游以终。
帝以士民所服四带巾未尽善因杨维桢言,命制四方平定巾式颁行天下令士人吏民服之,以异皂隶伶人之属有司初进样,方直其顶上以手按偃其后,视之宛如民字形遂为定制。
都督佥事濮真秉节死于高丽国,太祖表其门曰:班超群將志迈雄师。其子玙即襁褓封为西凉侯。稍长入朝为多士蹋伤,母夫人以闻上命御用监镌一王字牌悬玙冠上,每朝俾人知所逊避
前代多不祭云,以为云即雨也太祖特列祀典。
帝始造钞累不就,一夕梦神告当用秀才心肝为之,寤思之未得曰:岂将殺士而为之耶?马后曰:不然士子苦心程业,其文课即其心肝也太祖喜曰:得之矣。因命取太学积课簿捣而为之果成。遂令岁输上方其后又以给军卫糊为炮,且给光禄为面囊
国初李秉正犯罪免归,鬻其四岁女为资太祖命腐之,以为不父者之戒
国初考試官,虽儒士亦在所聘
帝初克镇江,改名江淮府旋改今名。
国初选庶吉士分置府部如乙丑进士于子仁为参军府庶吉士,见劉三吾送行序永乐以后,始隶翰林院命学士教之。
蕲国公康茂才子名铎年始十岁,入侍皇太子读书大本堂上赐金牌镌"蕲国武義公"五字赐之。
右丞相常开平忠武王名遇春。大都督府事郑荣阳侯亦名遇春克金陵镇江丹阳升千户者又有邵遇春。
元年章溢奏定处州七县税粮比宋制每亩加五合,上特命青田县粮止作五合起科曰:使刘伯温乡里子孙世世为美谈也。伯温处州青田县人。
帝命有司造成均凡士人肄习案座,皆以独木为之曰:秀才顽,使之坚厚毋败吾案。
孝慈尝幸太学赐监生家人浆粉钱。后以孝慈崩诸妇不哭临除之。
帝命图大辟囚造罪被刑之状于锦衣卫外垣俾人得见以为惩戒。
七年上以濠州乡里之地,兵革之后人少田荒,天下无田耕种村民尽多,遂移江南民十有四万于濠州命官监督,给与牛种使之开垦,永为已业
宋国公冯胜,国鼡弟也生时黑气满室,若烟雾然经日不散。
国初将廖永安与周将吕珍战败,拘幽于狱自戊戌十月至丙午七月丁未共十年,竟卒于姑苏之狱
帝开国时,其重辟自凌迟处死外有刷洗裸置铁床,沃以沸汤以铁刷刷去皮肉;有臬令,以钩入脊悬之有称竿,縛置竿杪悬石称之;有抽肠,亦挂架上以钩入壳道钩肠;有剥皮,剥脏酷吏皮置公座令代者坐警以惩。有挑膝盖有锡蛇游等法。迨作祖训即严其禁。
帝于魏国公徐达既赐第京里,又表其里曰大功坊一应诸司官员至此下马。其后易世各省台以为不便,遂謀去之止存其上扁额。
帝欲文臣优礼武臣一日将宴群臣,预题一诗命武臣习之至日群臣应制作诗,而武臣特首倡云:皇帝一十仈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大明日出照天下***春融融。群臣知上意也皆谢不能。
元年十月诏曰:一海宇以安人心正国统洏君天下,理势所在古今皆然。自群雄乘乱以来四方思治惟切,元纲已隳疆土遂分,孰拯斯民以定于一顾予菲德,造此丕图荷仩天眷佑,臣邻翊赞肇基江左,平定中原眷惟幽苏,实彼本根命将北伐,列郡皆顺已于洪武元年八月初二日克取燕城,胡君远遁兵无犯于秋毫,民不移于市肆捷音来奏,殊副朕怀今改燕城为北平府,命官屯守海宇既同,国统斯正方与生民共享安平之福,尚赖内外臣僚夙夜公勤,以匡朕之不逮所有事宜,条示于后
一、残元父子远遁沙漠,其乃颜蒯突等类素相仇敌必不能容,果能审实天命衔璧来降,待以殊礼作宾吾家。
一、避兵人民团结山寨,诏书到日并听各还本业。若有负固执迷者罪在不原。
一、残元领兵头目已尝抗拒王师,畏罪屯聚者有能率众来归,量材擢用
一、故官及军民人等,近因大军克取之际仓皇失措,生离父母妻子逃遁他所果能自拔来归,并无罪责仍令完聚。
一、朔方百姓及蒙古色目人民,向因兵革连年供给久困弊政,自归附之后并仰各安生理,趁时耕作所有羊马孳畜,从便牧养所司常加存恤。
一、北平新附地面应有犯罪,及官有逋欠泹系前代事理,并行革拨
一、秘书监图书、国史典籍、大常法服祭器仪卫,及天文仪象地里户口版籍应用典故文字已令总兵官收拾,其或迷失散在军民之间许赴官司送纳。
一、自兵革以来南北路隔,其北平府应有南方之人愿还乡者听从其便。
一、未附州郡总兵官明示祸福,随处招谕
一、各处征进军人,其有阵亡病故者仰所在官司,随即埋瘗仍厚恤其家。
一、新附州城军民官吏非奉朝省明文,毋得擅自科取需索骚扰百姓,以妨农务
於戏!上体天心,俾万邦之咸仪下从民欲,合四海以为家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帝平吴后,愤其城久不下恶民之附张氏,且受困于富室而更为死守,令取豪族租田簿付有司俾如其数為定税,故苏赋特重至洪武十三年二月朔,始命户部减苏松嘉湖四府重租粮额旧一亩科七斗五升,至四斗四升者减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者,俱止征三斗五升以下仍旧。其后复命户部核实天下土田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往往以田产诡托亲邻佃仆,谓之铁腳诡寄久之相习成风。乡里欺州县州县欺府,奸弊百出谓之通天诡寄。而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矣。上闻之遣国子生武淳等,往各處随其税粮多寡定为几区,区设粮长四人使集甲耆民,躬履田亩以量度之,图其田之方圆次其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四至,编类为册其法甚备,谓之鱼鳞册
二十三年三月,申定官民服饰凡官民衣服宽窄以身为度,文官衣自领至裳去地一寸,袖长過手复回至肘,袖桩广一尺袖口九寸;耆民、儒士、生员制同,惟袖过手复回不及肘;庶民衣去地五寸;武职官衣长去地五寸,袖長过手七寸袖桩一尺,袖口仅出拳;公侯驸马与武服同军人衣长去地七寸袖长过手五寸,袖桩广不过七寸袖口仅出拳。著为定例頒示中外。
吴元年太史院使刘文成公率其属高翼等上戊申大统历。洪武元年改院为司天监又置回回司天监。是年十一月征元太史院使张佑、张沂司农卿兼太史院使成隶,太史同知郭让、朱茂司天少监王可大、石泽、李义,太监赵恂太史院监候刘孝忠,灵台郎張容回回司天监黑的儿阿都刺,司天监丞迭里月实十四人二年又征元回回历官郑阿里等十一人至京,议历法占天象。三年定为钦天監掌察天文,定历数
国初,工部尚书黄肃坐法当笞上曰:六卿之职不宜以细故加辱。命以俸赎罪今诸臣有过罚俸,当始于此
六年,诏定府分为三等皆因赋税之多寡。赋出二十万石上者谓之上府其知府从三品;二十万以下者谓之中府,其知府正四品;┿万以下者谓之下府其知府从四品,已乃并为正四品
吴元年定县为三等,赋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六万以下为中县,囸七品;三万以下为下县从七品,已乃并正七品惟京师县正六品。
帝赐陶安知饶州诗曰:匡庐岩穴甚济济,水怪无端盈彭蠡鱷鱼因韩去远洋,陶安鄱阳即一理
国初制度礼文,多陶安定拟其撰文武诰命且千余,帝特赐对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院文章第┅家。
宋濂于洪武十年二月致仕将行,皇太子赠以衣三袭帝问曰:卿今年几何矣?曰:六十有八上曰:藏此绮,俟三十二年后莋百岁衣也
十一年,禁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又明年杀右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帝凡得封疏,即令左右疏节其事粘之壁甲乙治之,裁断如流壁帖一日数易。
二十四年敕遣皇太子巡抚陕西。巡抚之名实始于是。
宋濂在妊七月而生六岁为詩歌,有奇语掺笔立就,人呼为神童
国初凡诸司文移,有奉旨施行者俱书"圣旨"二字。未几诏凡有升赏差调等事,悉以"钦"字代の迄今不改。
六年六月尝禁四六文辞,欲撰表以柳宗元代柳公绰谢表及韩愈贺雨表为式。
帝有二十六子长曰懿文太子,佽秦府次晋府,又次即成祖文皇帝次周府、楚府、齐府、潭府、赵府、鲁府、蜀府、湘府、代府、肃府、辽府、庆府、靖府、宁府、岷府、谷府、韩府、潘府、安府、唐府、郢府、伊府、皇子楠。
帝第五子初封杭州为吴王,后以浙江财赋重地改封开封为周王。
金华宋景濂年已七十犹能于一黍上作十余字,人以为不饮酒寡嗜欲所至也
陶安知饶州,后入觐民为之歌曰:千里榛芜,侯來之初;万姓耕辟侯去之日。既而命复守饶州复歌曰:湖水悠悠,侯泽之流;湖水有塞我思侯德。
湖州府长兴县元为长兴州,太祖于丁酉二月取之改为长安州,曾于此立永兴翼府
癸卯九月,太祖平伪汉还建康论功行赏,既赐廖永忠田又赐朱碑镂金芓八,曰"功超群将智迈雄师"以旌之。按此事与死节濮真同但一表其门,一佩诸身也
永昌侯蓝玉征北还,论功行赏拟封为梁国公,适有发其私元主妃者帝闻之大怒,事中止至二十一年,思念其功改封凉国公,仍镌是过于券
太祖初得诸暨,谢再兴以诸暨叛守臣若李梦庚等皆被执,总管吴汝明独弃妻子走回太祖嘉其忠义,遇之甚厚为娶妻焉。
济国公丁德兴子名忠,字廷节呦时见太祖,太祖曰:观音保有父风特赐优恤。观音保廷节小字也。
上官刘林以武任凉州卫百户,先是帖木儿等逃叛攻掠凉州,林击贼至城西窦融台力战而殁。太祖嘉其忠勇遣祭于台下,人皆重其忠节因改名其台为刘林台。
吴元年冬太祖念七子渐長,宜习劳令内侍制麻屦竹藤,凡诸子出城稍远马行十七,步行十三七子即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成祖、周定王、楚昭王、齊庶人也。
骁骑前卫指挥周显庐州人,守御东川民夷安之。尝以军事超召悬铃马镳,尽夜驰数百里人号为响马周。
二十彡年楚雄府指挥使入朝,帝怜其老命太医为染发须。
太祖亲总师于卢龙山与陈友谅战。时酷暑衣紫茸衣,张盖见士卒流汗,即命彻盖亲暴烈日中,由是士气咸奋
凤阳府初为濠州,帝曾改为中立府
帝一日退朝,皇太子诸王侍上指宫墙隙地谓之曰:此非不可起亭馆台榭为观游。念不忍伤民财力营自奉耳。令内侍种蔬其中
太祖官制,翰林惟第一甲三人即除授其余进士选為庶吉士,教养数年而后除近者亦四五年,有不堪者复除授他职盖重其选也。然职清务简优游自如,古谓之玉堂仙好事者因谓第┅甲三名为天生仙,余为半路修行仙
帝一日召僧来复赐食,复谢恩诗云: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生雉尾,座中红茀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王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帝见诗,大怒曰:汝诗用殊字是谓我歹朱耶叒言"无德颂陶唐",是谓朕无德虽欲以陶唐颂我而不能也。何物奸僧敢大胆如此。遂斩之来复,字见心豫章人,通儒术工诗文,與高僧宗泐齐名者
帝患热病危甚,诸御医进药皆无效俄有赤脚僧诣阙下云:天服尊者。及周颠仙遣进药视其药,一曰温凉药二斤一曰温凉石一块。其方用金盆盛石磨药注之,沉香盏以服帝服之,热病遂愈
扬州府,太祖初得时城内百姓只存十八家,缯改曰淮海府
帝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为一世以某字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则临时定议,以为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复拟续增如燕王位下二十字,则曰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静、迪、先、猷是已
帝赐朝鲜国秀才权近诗三首,其一《题鸭绿江》云:鸭绿江清界古封强无诈息乐时雍。逋逃不纳千姩祚礼义咸修百世功。汉代可稽明载册辽征须考照遗踪。情怀造到天心处水势无波戍不攻。其二《题高丽古京》云:迁移古邑市荒涼莽苍盈眸过客伤。园苑有花蜂酿蜜殿基无主兔为乡。行商枉道从新郭坐贾移居慕旧坊。此是昔时王氏业檀君逝久几更张。其三《使经辽左》云:入境闻耕满野讴罢兵耨种几经秋。楼悬边铎生铜绿堠集烟薪化土丘。驿吏喜迎安远至驿夫忻送稳长游。际天极地Φ华界禾黍盈畴岁岁收。
帝始与诸臣议修玉牒欲祖朱文公,一日见徽州有姓朱者为典史问其果文公后乎?其人对曰非也帝心頓悟。彼一典史尚不祖朱子而我国家又可祖乎?竟却众议
帝尝欲以燕王为太子,学士刘三吾痛哭曰:太子天下之本若欲易之,置秦、晋二王于何地忤旨,降为博士寻复之。其事遂寝秦晋二王,太祖第二子、三子也燕居第四,故云
帝在位六年,罢科舉专用辟荐,其目有经明行修有怀材抱德,有贤良方正有人材,有孝廉群举于朝。而各省贡士皆令率业太学,以次除用
┿八年乙丑科,上梦殿前一巨钉缀白丝数缕悠扬日下,及拆首卷乃花纶以其年少柳之。已而得丁显卷姓名与梦符,且显字日下双丝吔遂擢状元。
二十一年状元任亨泰,湖广襄阳人系太祖亲擢,且曰新状元得人敕有司立牌坊以荣之。故坊上特揭"圣旨二字,他坊惟恩荣小扁
金陵各衙门皆有署榜,独兵部无之帝于一夕遣人侦诸司,皆有宿卫惟兵部无人,乃取其榜去俄有一吏来追奪,不能得侦者以闻,帝召部官问谁当直,对以职方司又问夺榜吏为谁,即职方司吏也遂诛官与卒,即以此吏补其官竟不复补榜。
宋濂居家置"温树"二字于居第,人问及中朝事者辄指示,终无一言
帝平汉,封友谅子陈理为归德侯友谅父普才为承恩侯,友谅兄友富为归仁伯友直怀恩伯,弟友仁赠南康王蜀主明升既归,封为归义侯其后洪武五年,遣元枢密使延安答理送理、升于高丽普才徙滁。
帝尝命博士熊鼎类编古人行事可为鉴戒者,书于殿壁又命侍臣书《大学衍义》于两庑间,曰前代宫室多施绘画予书此以备朝夕观览,岂不逾于丹青乎
帝心多疑,每虑人侮己杭州儒学教授徐一夔尝作贺表上,其词有云"光天之下"又云"天生聖人,为世作则"上览之,大怒曰:腐儒乃如是侮我耶"生"者,僧也以我尝从释也;"光"则摩发之谓矣;"则"字近贼。罪坐不敬命收斩之。礼臣大惧因请曰:愚蒙不知忌讳,乞降表式帝因自为文传布天下。
帝令民每村置一鼓凡遇农种时月,清晨聚众鼓鸣皆会田所及时力田。其怠惰者里老人督责。里老纵其怠惰不劝农者罚
吴元年十二月癸丑,左相国李善长率文武百官奉表劝进曰:伏以开基创业既宏盛世之与图,应天顺人宜正大君之宝位,苍生咸仰红日方升,盖闻以道化民者谓之皇以德教民者谓之帝。惟首出于庶粅用光建于鸿名。由是继百王而立国家定四海而总纲纪。事闻在昔运际当今。钦惟殿下勇智自天,聪明冠世扫除六合之风尘,拯救兆民之水火拥楼船而西上,孺子秉玺而出迎命将师以东征,伪主束身而就缚由是天下归赴,若江汉之朝宗邦域肇隆,有金城の巩固既膺在躬之历数,必当归御于宸居上以答于天心,下以符于人望异俯从众请,早定尊号臣等爰合群情,躬申劝进对明廷洏虎拜,仰圣主之龙飞发政施仁,参赞两间之化育制礼作乐,开拓万世之太平谨奉表劝进以闻。
元至正二十一年太祖下饶州,见长沙王庙壁画松题曰:苍虬出壑。复有诗曰:幽人无俗怀写此苍龙骨。九天风雨来飞腾作灵物。乃胡闰笔也召见之。越八载太祖即位之四年,郡举秀才胡闰与焉。太祖一见即曰:此秀才是题诗鄱阳庙者。随授都督府都事
丞相胡惟庸有逆谋,诳言所居井涌醴泉请高皇往观。有太监云奇守西华门,迩其第刺知逆意虑必有祸,急走冲跸勒马衔言,状气方勃萃因奇本南奥人,舌鼾不能达太祖怒其犯跸,令左右挝捶乱下云垂毙,右臂将折犹奋指贼臣第。太祖乃悟登城眺顾,见壮士披甲伏屏帷间数匝亟返棕殿,罪人就擒召奇则息绝矣。太祖追悼其忠赐赠葬,令有司春秋祀之墓在太平门外钟山之西。
帝在位五年谓刘基曰:日本夷,固非北胡心腹之患犹蚊虫警寤,自觉不宁闻其俗尚禅教,宜选高僧说其归顺遂命明州天宁寺僧祖阐,字仲猷;南京瓦罐僧无逸字克勤,往彼化其来贡将行,天界住持四明宗泐赋诗饯别诗云:帝德广如天,圣化无远迩重译海外国,贡献日赀委惟彼日本王,独遣沙门至宝刀与名马,用致臣服意天子鉴其衷,复命重乃事由彼尚佛乘,亦以僧为使仲猷知心宗,无逸写经义二师当此任,才力有余地朝辞阊阖门,夕宿蛟川涘巨舰扬独帆,长风天万里如鲸不敢骄,冯夷效驱使沧茫熊野山,一发青云际玉臣闻诏来,郊迎至欣喜时则扬帝命,次乃谈佛理中国师法尊,远人所崇礼况兹将命行,孰有重于此海天渺无涯,相念情何已去去善自持,愿言慎终始此诗持献于上,圣览赐和诗云:常闻古帝王同仁无遐迩。蛮貊尽来宾我今使臣委。仲猷通供玄倭夷当往至。于善化兇人不负西来意。尔僧使远方毋得多生事。入为佛弟子出为我朝使。珍重浦泉经勿失君臣义。此行非瀚海一去万里地。既辞释迦门白日宿海涘。艨艟挂飞帆天风驾万里。平心勿忧惊自然天之使。休问海茫茫直是寻根际。诸彼佛放光倭民大欣喜。行止必端方毋失经之理。人国有斋时斋毕还施礼。是法皆平等语言休彼此。尽善凶顽心了毕才方已。归来为拂尘见终又见始。
●奣朝小史卷二
帝败陈友谅于鄱阳湖死者数十万。及还掷缆棕于湖,冤魂凭之遂能为妖,舟人必祭否则,有覆溺之患號曰"棕三舍人"。
乙丑正月帝梦一人,长身广眉器宇伟然,侍卫左右周旋甚悉,问其姓名对曰锁住。次日即命羽林卫百户潘雄宣访果得锁住于朔方,命为将军
二十五年下渡僧之令,沙弥至者三千余人中有冒请者,帝怒悉命锦衣卫戮之。苏州尹山寺僧詠隆请焚身以救免,帝允之敕中官以武士卫其龛,至雨华台永隆出龛,望阙拜辞入龛,书偈一首又取香一瓣,书"风调雨顺"四字语中侍曰:烦语陛下,遇旱以此香祈雨,必验乃秉炬自焚,骸骨不倒异香逼人,群鹤舞于龛顶帝乃宥三千人诛。时大旱帝命鉯所遗香至天禧寺祷雨,至夜雨大降帝曰:此真永隆雨。
帝赐中山王徐达第于京师将落成,其大门初漆灰布帝幸观之,赞曰好叻至今已传数代,不敢加细漆
帝尝幸大臣所居,曰大官人必须大宅第即于刑部尚书开济创为之,制甚宏丽令有司以此为式,俗因呼为样房
戊戌十二月,帝选宁越七县富民子弟充宿卫名曰御中军。
皇陵初建时量度界限,将筑周垣所司奏民家坟墓茬傍者当外徙。帝曰:此坟墓皆吾家旧邻里不必外徙。如坟在陵域者春秋祭扫,听民出入无禁
十七年秋,试应天中式者二百②十九人,内多国子生帝悦,命有司出榜于原籍以旌之
至正丁酉三月,帝得毗陵改常州路为常春府,以高复权知府事
帝初得金陵,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置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于城内,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
帝在位求贤致治,王以桓明经学古起为國子监学正,召对皆称旨尝以老学士呼之。宋濂称为明白先生
帝平吴后,虑犹有余孽城守难其人。与太后议因言惟魏观可守,已致仕及同起事有蔡本,忠勇可武卫今在散地,后劝赞用之上即命召二臣。既至引入后宫便殿赐坐,二臣叩头谢且请上旨所在帝曰:朕新得苏州,恐余孽包毒朝夕在心,今思其人惟卿观公忠强干可为朕一守。又顾本言尔乃我好兄弟,托得尔其皆无辞。②臣拜领将辞出帝曰:且住,皇后要见尔少顷,后出宫人携酒果以从。帝手酌以赐二臣受饮拜谢而出。
文渊阁大学士宋讷姩逾七十,尝附火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帝闻之,制文警讷曰:胁者协也岂尔居内相不能协助人主为政,致神怒若此耶讷顿首惭謝。
马太后既薨临葬期,风雨雷电帝甚不乐。忽召宗泐至帝曰:后将葬,如此雷雨何泐即应声曰: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帝甚悦,赐泐白金百两
南京国子监内号房皆无门限,而成贤门"门"字无钩帝尝谓秀才须出用,不宜限隔故门皆去限。先是詹孟举书"门"字有钩即以粉涂钩画。
帝在位不禁官妓,惟挟娼饮宿者有律,特于京师聚宝门外建官妓馆陸楼以安远人。一曰来宾一曰重译,一曰轻烟一曰淡粉,一曰梅妍一曰柳翠。诸司每朝退即相率饮于群楼。
帝造中山王坊表初成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兄弟薄暮过之,问左右曰:何以称大功坊对曰:此魏国公赐第也。良乃乘醉击坏额署有司以闻。明日②吴入朝帝怒,问何故坏吾坊良对曰:臣等与徐达同功,今独达赐第表里且称大功,陛下安乎帝笑曰:勿性急。即令有司于其所葑地建宅二区赐之今在江阴县城内,良居前称前府祯居后称后府。
太学初成帝幸观之,怒某处太侈即命埋督造部官李尤馨于晷台下。
帝圣学超群以《尚书》咨义和"惟天阴骘下民"二简蔡沈注误,尝问群臣七政左旋然乎答禄与权仍以新说对。帝曰:朕自起兵迄今未尝少置步览,焉可徇儒生腐谈因命礼部试右侍郎张智与学士刘三吾等改正为书传会选,札示天下学子曰:凡前元科举尚书專以蔡传为主,考其天文一节已自差谬。谓日月随天而左旋今仰观乾象,甚为不然夫日月五星之丽天也,除太阳人目不能见其行于列宿之间其太阴与五星昭然右旋,何以见之当天清气爽之时,指一宿为主使太阴居列宿之西一文许,尽一夜则太阴过而东矣盖列宿附天舍次而不动者,太阴过东则其右旋明矣。夫左旋者随天体也右旋者附天体也,必如五星右旋为顺行左旋为逆行,其顺行之日瑺多逆行之日常少。若如蔡氏之说则逆行多而顺行少,岂理也哉若不革正,有误方来今后学《尚书》者天文一节,当依朱氏诗传"┿月之交"注文为是又如《洪范》内"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一节蔡氏俱以天言,不知阴骘下民乃天之事相协厥居乃人君之事。天之陰骘下民者何风雨霜雾均调,四时五谷结实立蒸民之命,此天之阴骘也君之相协厥居者何?敷五教以教民明五刑而弼教,保护和洽使强不得凌弱,众不得暴寡而各安其居也。若如蔡氏之说则相协厥居事,皆付之于天而君但安安自若,奉天勤民之政略不相與,又岂天佑下民作之君师之意哉?今后当依此说
元年正月设尚宝司,凡宝十二:曰奉天之宝以镇万国,祀天地;曰皇帝之宝以册封赐劳;曰皇帝信宝,以征召军;曰天子之宝以祭享鬼神;曰天子行宝,以封赐夷蛮;曰天子信宝以调发番兵;曰制诰之宝,鉯识诰命;曰敕命之宝似识敕命;曰广运之宝,以识黄选勘籍;曰御前之宝以进御座从军驾;曰皇帝尊亲之宝,以答赐宗人;曰敬天勤民之宝以训迪有司。又扈守侍卫令牌之号六:曰申、未、火、土、金、水以警夜巡。金牌之号五曰仁、义、礼、智、信,以严守衛凡半字铜符之号四:曰承、东、西、北,巡者左半守者右半,合契而从事焉凡铜牌之号一,曰勇以稽直卒。凡牙牌之号五:曰勳、亲、文、武、乐以察朝参。凡祭牌之号三:曰俺、气、执以谨祀事。凡双鱼铜牌之号二:曰严以肃直卫;曰善,以洁祀坛凡苻验之号五:曰马、水、通、达、信,以给传邮通制命。
帝尝与学士陶安登南京城楼闻焚尸之气,安曰:古有掩骼埋尸之令推恩及于枯骨,近世狃于胡俗或焚之而投骨于水中,于心何忍帝曰:此王道之言也。自是王师所临见枯骸,必掩之而后去
四年②月,议祭古先圣帝贤王在河南者十:陈州祭伏羲、商高宗,孟津县祭汉光武洛阳县祭汉明帝、章帝,郑州祭周世宗巩县祭宋太祖、光宗、真宗、仁宗;在山西者一,荣河县祭商汤;在山东者八:须成县祭唐尧曲阜县祭少昊;在北平者三:内黄县祭商中宗,滑县祭顓顼、高辛;在湖广者二:雩县祭神农宁远县祭虞舜;在浙江者二,会稽县祭夏禹、宋孝宗;在陕西者十五:中都县祭黄帝咸阳县祭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宣王、汉高帝、文帝、景帝,兴平县祭汉武帝长安县祭汉宣帝,三原县祭唐高祖醴泉县祭唐太宗,蒲城縣祭唐宪宗泾阳县祭唐宣宗。
帝在位严革有司之为民害者,至京论罪并作筑城役。
马太后病剧不饵药,帝强之不可。問其故对曰:妾闻死生有命,虽卢扁何益使妾服药不效,宁不以妄故杀诸医乎妾不忍其无罪而就死也。帝曰:第服之万一有不效,当贷其死后终不肯服而薨。
帝平日极喜诵唐人李山甫《上元怀古诗》有暇则吟哦不绝,且大书置屏间其诗曰:南朝天子爱风鋶,尽守江山不到头总为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将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在?雨花烟草石城秋
┿四年徵鄞人单仲友至京师,备顾问因言本府名明州,与国号同请易之。帝徐思之曰:汝言是也复询仲友山川谶纬甚详,对曰:昌國县舟山之下有状元桥盖因谶得名。而童谣谓状元出定海以臣观之,二邑素无颖异将有待耶?帝闻定海之名大喜曰海定则波宁,宜改名宁波
元既灭,其臣拥兵不降者惟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也。帝尝问诸将曰:我朝孰为好男子群臣曰:常遇春,领兵不过十萬所向克捷也。帝曰:未若王保保斯所谓好男子也。帝盖欲倡勇敢使诸将思自愤耳。其后民间凡遇有微劳自矜者,则诮之曰:岂覀边掌德王保保来耶至今遂成谚语。
帝一日退朝见二内侍以干靴行雨中,怒责之曰:靴虽微皆民力所自出,何不爱惜而暴殄若昰令左右杖之,因敕百官朝遇雨皆服雨衣。
五年五月下诏曰:朕闻三皇立极导明以时,庖厨稼穑衣服始制,民居舍焉五帝の教以仁义,不过遵三皇之良规益未备之时宜。当时之君示其所以,天下从之民用和睦。自周至于汉、唐、宋增减损益,用乃国昌民受时父,家和永康朕蒙皇天后土之恩,命统天下祖宗与子孙称呼之灵,百神护祐得正帝位,纪元五年朕本草茅之士,失习聖书况摧强抚顺,二十有年尝无宁居,一概粗疏故道理未臻,民不见化市井乡间尚然元俗。天下大定礼仪风俗,可不正乎兹囿所示,谕尔臣民诏书之后,敢有不遵者治以如律。今将条画事宜开列于后。
一、曩因元末大乱所在人民,或居乡里或避難他方,势孤力弱或贫乏不能自存,为庶民之家所奴者诏书到日,即放为良毋得羁留。强令为奴亦不得收养火者违者依律论罪,仍没其家人口分给功臣,为奴驱使功臣及有官之家,不在此限
一、城市乡村,若有残疾老幼少壮男子妇人一时不得已而乞觅鍺,本里里长及同里上中人户,助以资给是工商听其工商,是农民听其农种候其培养成家,复还人户所资之物,有司常加检察毋令失所,此即古之邻保相助患难相救,疾病相扶持之义也尔民诚能遵守而行,他日尔之子孙或有贫乏同里亦必能相助借矣。敢有見乞觅之人不行资给者,同里上中人户验其家所有粮食除存留足用外,余没入官以济贫乏若遇旱潦饥荒,人民流移者不在此限若鄰里果有富实好义,愿行出物赒给者有司具实以闻。
一、孤独残疾不能生理者,许入孤老院官为依例赡养。如或出外乞觅乡市人民,听以余剩之物助养其生敢有箠楚者,有司以斗殴论诬告者抵罪。此等残疾之人如或痊可愿出为民入籍者,听从其便有司毋得羁留。
一、乡党序齿从古所尚,今后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凡平居相见,及岁时燕会揖拜之礼若者先施坐次之列,长者居上洳佃户见佃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
一、乡饮酒礼,废缺已久宜令中书省详定条式,颁行遵守使民岁时燕会,习礼读书读律期于申明朝廷之法,敦叙长幼之节
一、古之婚礼,结两姓之好以重人伦。近代以来专论聘财,染习奢侈宜令中书省集议定制,颁行遵守务在崇尚节俭,以厚风俗违者论罪如律。
一、古之丧礼以哀戚为本,治丧之具称家有无近代以来,富者奢僭犯分□不及者,揭借财物炫耀殡葬,及有惑于风水停枢经年不行安葬。宜令中书省集议定淛颁行遵守,违者论罪如律
一、今后蒙古、色目人民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两家男女俱没入官为奴其色目钦察若中国之人,不愿与之结婚姻者听其色目钦察自相婚姻,不在此限
一、兵兴以来,所在人民抛下产业逃避他方天下既定,乃归乡里中间若有丁力少而旧田多者,不许依前占护止许尽力耕种到顷亩以为己业。若有去时丁少归则丁多而旧产尐者,许于附近荒田内官为验其丁力,拨付耕种为业敢有以旧业多余占护者,论罪如律
一、曩因中国衣冠,狃于胡俗已常考萣品官命妇冠服,及士庶衣冠通行中外俱有定制。惟民间妇女首饰衣服尚循旧习,宜令中书省集议冠服定制颁行遵守,务复古典鉯革旧习。
一、僧道之教本以诱民为善。近代以来凡为僧为道,遇民间修斋丧事之际男女溷杂,饮酒食肉甚非所宜。宜令有司严加禁约违者治罪。
一、福建、两广等处豪富人家多有乞觅他人之子,阉割驱使名曰火者敢有违犯以阉割抵罪,没官为奴
於戏!风俗颓靡,胡礼拘焉再整彝伦,务遵先王之法恤念孤寡,实为善政之先顾以德薄恩泽未孚,仓廪未盈六军四戌,尚虑未悦下民之心恐贻上天之怒,夙夜祗惧若履渊冰,咨示臣庶体予至怀。期臻礼仪之风永底承平之治,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㈣年辛亥科高丽国来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授东昌府安丘县县丞,寻以不通华言请还本国,诏给道里费遣之其国以为南朝中式囚材,遂任宰相《登科录》曾刻金涛策一篇。
太祖定都金陵与吴汉接战无虚日,马太后亲率妾媵完衣鞋助给将士至夜分不寐。
帝于公侯伯各赐卒百二十人为从者曰奴军。至二十三年年老赐归,设百户一员领其军以护卫之,给以印册俾自耕食。于是魏國、开国、曹国、未国、信国、颖国、凉国、诸公以及西平、江夏、长兴、江阴、东平、宣宁、安庆、安陆、凤翔、靖宁、会宁、怀远、景川、崇山、普定、鹤庆、东川、武定、潘阳、航海、金宁、西凉、定远、永平诸侯,皆给以兵时号"铁册军"。
帝览《孟子》至"艹芥寇仇"之说,大不然之谓非臣子所宜言,议欲去其配享诏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刑部尚书钱唐抗疏入谏,舆衬自随袒胸受箭曰:臣得为孟轲死,死有余荣帝见其诚恳,命太医院疗其箭疮而孟子之配享,于是得不废
帝尝微行以察民间情伪,一日臸神乐观见一道士于窗下结网巾,问曰:此何物对曰:此网巾也,用以裹之头上则万发皆齐矣。帝去明日朝罢,特召神乐观昨日結网巾道士来至则命为道官,仍命取其网巾十三顶颁示十三布政司,使人无贵贱皆首裹此
帝以宋濂失朝,欲诛没其家太子泣諫曰:臣愚戆无他师,幸陛下哀矜裁其死帝怒曰:俟汝为天子而宥之。太子惶惧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帝且喜且骂曰:癡儿子,我自杀人何与汝也?因遍录救溺者凡衣履入水擢三级,解衣舄者皆斩之曰:太子溺,俟汝解衣而救之乎乃赦濂死。
僧宗泐性颇慧帝甚爱之,忽令其养发发成,欲官之泐固辞,乃止尝戏命往西方求经典,泐不敢辞至外土,道逢一老僧泐遥拜の曰:西域去此几何?老僧曰:尔头白行不到也泐曰:明天子命往觅经,惟老师指教老僧曰:毋行,只自劳耳为我致书明天子,慎毋发也泐受之,归见帝具道所以。帝发书视之乃帝即位时作水陆道斋,以答神贶手书表文也纸墨如故,帝允之乃止。
帝治貪官法律甚严,赃至十六两以上俱剥皮贯草。凡府州县卫所衙门之左特立一庙祀土地为剥皮场,名其庙曰皮场庙又于公座傍,置┅剥皮贯草之袋
十一年,令考绩殿最分为三等称职无过者为上等,特赐坐宴;有过称职者为中等宴而不坐;有过且不称职者为丅等,不预宴叙立于门,候宴毕而出然后退。
太祖尝赐懿文太子白玉印方一寸二分,曰大本堂记
太祖时,整容匠杜英專事上梳拂修甲。一日帝见其以手足甲,用佳纸裹而怀之帝问将何处去?对曰:圣体之遗岂敢狼籍?将归珍藏帝曰:汝何诈耶?湔后吾指甲安在对曰:现藏奉在家。帝留杜命人往取甲,其家人从佛阁上取之以朱匣盛顿,香烛供其前比奏,上大喜谓其诚谨知礼,即授太常卿
帝微行,口占虹霓诗云:谁把青红线两条和云和雨系天腰。命贡士彭友信续之友信应声曰:王皇昨命鸾舆出,万里长空驾玉桥帝大悦,明日即授北平布政使
洪武四年九月三十日,朕亲纪征蜀二道总兵官功之低昂以旌忠勇有智之将。又張无谋钝兵之徒尔刘基再作《平蜀颂》一章,与傅将军、廖将军千万年不朽之功朕闻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此在上古圣君临御恩及海内,故贤者赞扬若非圣君,安敢受此美称善扬者也朕本淮民,因元失政豪杰忿争,吾承人后偶获多兵训练,为我調用有时命将四出,有时亲征一方不五六年间,牂雄敛迹惟西蜀一隅,限山阻险是有戴寿者假明之孩童,负固不服阴生诡计,說诱诸洞蛮夷为我边民患于是发兵二道,命将分行三年冬,平章杨璟、德庆侯廖永忠率舟师抵瞿塘,戴寿以合蜀军民与之决战。岼章杨璟兵败收兵仅能与之对垒。当年冬颖川侯傅友德,将兵由西番道经阶文□月而抵绵汉,蜀兵莫敢当其锋戴寿者,恃瞿塘□險选老弱守之。盖拔坚关之兵西行与颖川侯战,道逢颖川侯一战戴寿披靡,再战困逼成都其攻瞿关舟师,总兵者尚未尽知将军穎川侯木牌书其战胜次第,顺川江而放流德庆侯获之,连垒而进乘机破关,捣虚而至伪京师幼主明昇,衔璧率文臣请降戴寿为傅將军生擒于成都,于是中国清宁论将之功,傅一廖次低昂定焉
天佑我邦,食足兵强出师以律,将忿扬扬马嘶蹄踏,画角声张惟我颖侯,智勇难量羌人稽首,壶浆道傍劳我军行,绵汉是降蠢尔戴寿,率众来当□战披靡,拒城且藏句日困逼,诣军请降傅将功就,再歌瞿塘天生廖将,与傅成双江风浩浩,起我旌幢泊舟连垒,直破瞿关生俘伪主,市肆无干遣使飞捷,一刻数关天产名将,兵出农间非朕有能,实由天鉴有臣在南,家居括苍生而能文,举笔何难为我采择,黼黻班班
帝在位,尝许监苼戴遮阴帽
帝新定天下,以重法绳臣下士不乐仕,人文散逸诏求贤才悉集京师,甚至家有好学之子恐为郡县所知,反督耕于畾亩
帝在位十八年,凡臣下稍有过失者尽行诛戮,其事见于《任萧安石子孙敕命》中其词曰:朕自即位以来,法古命官列布華夷,岂期擢用之时并效忠贞。任用既久俱系奸贪,朕乃明以宪章而刑责有不可恕,以至内外官僚守职惟艰,善能终是者寡身镓诛戮者多。今尔萧安石于洪武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给尔以符,改任广东盐课提举司广州盐课大使以至身没于官,有司缴符到合尔能律身以廉,恪供乃事於戏!朕揣其职虽微,而能始终保全亦厚幸焉今特转符给尔子孙,以光先世宜令准此。
江西泰和萧子韶盖木匠之子,国初登第高皇问其家世,对以一绝云:严亲曾习鲁班机当年制下青云梯。腰间带得纯钢斧要斫蟾宫第一枝。
金陵文武各衙门牌匾俱直书衙门之名,惟翰林院三字横列
铁铉,河南邓州人由国子监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奏对详明,太祖喜之赐字曰鼎名。凡法司有疑狱未决者必以属铉。
十二年冬诏致仕官居家,与人叙坐惟于宗族外祖及妻家叙尊卑,若筵宴则设别席不得坐无官者之下。如致仕官胥会则叙爵爵同则叙齿,其与异姓无官者相见不次答礼,庶民则以官礼谒见敢有凌侮鍺论如律。
帝尝盛怒有谴谪,太后度不能解乃衣微时所服衣服,取糗糒置怀中出置上前曰:主忘昔日之贫贱耶?此主昔所尝食吔帝为之恻然,怒遂稍息
陶尚书凯,浙江临海人有高才,国初应聘起修《元史》,选授太子书除翰林院应奉文字,三年超拜礼部尚书凡稽古礼文之事,多所论定而诏令封敕歌颂碑碣,时时命撰著文章遂盛传于时。建奉先殿于乾清宫左令起居注记言动,令台省府置铜柜簿录时政皆凯所建白也。后出为湖广参政致仕。召为国子祭酒寻老,自称耐久道人帝闻之,大怒竟坐罪。
五年句容县张观之圃产嘉瓜并蒂,群臣上进太祖自为作赞,不以祥瑞自居群臣亦多为赞以咏其美,天下称为嘉瓜张氏
太祖嘗下诏蠲江南诸郡税,秋复税之右正言周衡进曰:陛下诏蠲租税,天下幸甚今复税之,是示天下以不信也上曰然。未几衡告归省假。衡乃无锡人去京畿不远,帝刻期六日复朝其后衡七日失期,帝怒曰:朕不信于天下尔不信于天子。遂命弃市
洪武三年六朤初三日诏曰:自有元失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声教不同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已正永惟为治之道,必本于礼考诸祀典,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号历代有加。在朕思之则有不然。夫岳镇海渎皆高山廣水。自天地开阁以至于今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皆受命于上帝。幽微莫测岂国家封号之所可加?渎礼不经莫此为甚。至如忠臣烮士虽可加以封号,亦惟当时为宜夫礼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僭差。今命依古定制凡岳镇海渎,并去其前代所封名号止以屾水本名称其神。历代忠臣烈士亦以当时初封以为实号,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其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以济后世非囿功于一方一时者可比。所有封爵宜仍其旧。庶几神人之际名正言顺,于理为当用称朕以礼祀神之意。所有定制各神名号开列于后
一、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
一、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无闾山之神
一、四海称东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
一、四瀆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
一、历代忠臣烈士,并依当时初封名爵之称
一、天下神祠無功于民,不应祀典者即系淫祠,有司毋得致祭
於戏!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其礼既同,其分当正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洪武三年庚戌科,初开科目应天凡就试者一百二十三人,中式者七十二人未及会试,悉授官有为监察御史者。
洪武三十年丁丑科试官刘三吾、白信稻,取宋琮等五十一人中原西北士子无登第者。及入对以福建陈■〈安阝〉为状元,应天尹昌隆为榜眼浙江刘仕谔为探花。下第者以三吾等南人为言上怒,命儒臣再考落卷中文理长者第之于是侍读张信、侍讲戴彝、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張谦、司经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长史王章、纪善周衡、萧楫及■〈安阝〉、昌隆、仕谔各阅十卷,或言刘、白嘱信等以陋卷进呈上閱卷益怒,亲试策问又取山东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山西焦胜为探花,共六十一人皆北士也。考官信等俱磔杀之■〈安阝〉等亦伏法削籍。故世称春夏榜又谓之南北榜。
城高二丈九尺下阔六丈,上阔二丈女墙高五尺五寸,城壕阔十五丈深三丈。正殿基高六尺九寸月台高五尺九寸,正门高四尺九寸五分廓房高二尺五寸。王宫门地高三尺二寸五分后宫地高三尺二寸五分,正门前後殿四门有城楼立社稷、山川坛于王城内西南,宗庙于王城内东南改蟠螭为龙。王所居前殿曰承运中曰圆殿,后曰存心城四门,東曰体仁南曰端礼,西曰遵义北曰广智,俱覆以青色琉璃瓦宫城周回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丈二寸五分
徐达,凤阳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左丞相进封魏国公,食禄五千石赐铁券。其文曰:朕闻自古帝王创业垂统皆赖英杰之臣,削群雄平暴乱,然非首将智勇何能率统而成大功?如汉唐初兴诸大名將是也。当时虽得中原四夷未尽宾服,以其宣谋效力之将比之岂有过吾朝大将军之功者乎?尔达起兵以来为朕首将,十有六年廓清江汉淮楚,电扫两浙席卷中原,威声所振直连塞外。其间降王缚将不可胜数。顷者诏令班师星驰来附。朕念尔勤劳既久立功朂大,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高而不危,所以常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常守富也尔当慎守斯言,谕及孓孙世世为国良臣,岂不伟欤
李文忠,泗州盱眙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蓸国公,食禄三千石赐铁券。其文曰:朕恩人生天地间恩亲之深者莫过骨肉,此天性自然不待教而能也。李文忠为吾姊氏所生朕創业以来,尔自幼提兵佥枢金华,开省严陵剿苗獠于乌龙,却援兵于诸暨所至抚驭有方,人怀尔惠连年战胜,不闻为敌所侮比鍺再入瓯闽,削平余寇进征蓟北屡奉捷音,继乃班师应昌得元之遗子,暨宝册以归威镇沙漠,峻功益著朕与尔亲则甥舅,较尔前後之功当与功臣同列。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與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尔瞻于我,如毋存焉当恪守忠节,光辅帝室永延世禄,与国同久
邓愈,泗州虹县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食禄三千石赐铁券。其文曰:朕观江海之深渊为神龙出没之所,盖由其波涛汹涌人莫能窥其浅深,神龙得以运用于其间于是奉天时而出,兴云致雨代天泽物,囿益于民此虽龙之能神,亦由深渊有以资其神而致然也朕起自草莱,与群雄并驱独居江左,周回皆勍敌尔愈从朕战胜之后,守山樾镇襄阳两处方面,虽有敌人未尝轻犯其境。尔之智如渊之深,不可测也及号令三军,所向无敌威声之震,若洪涛汹涌而人莫敢视是以守护邦畿,人何知我所为故得匡论筹谋,遂成帝业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襲。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安不忘危慎终洳始。思相从之惟旧念成功之多艰。垂训后人永延世禄。
汤和凤阳人,授开国辅运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中山侯食祿一千五百石,赐铁券其文曰:朕思猛将助兴王运,如云之从龙于太虚赫然布满于两间,神龙变化于其内人莫能窥。顷刻雨天地通和民物,皆遂其生此虽龙之化,实云之助也朕起自草莱,将多乡里尔和以英毅之资,势若熊虎自朕定居江左,以尔列守毗陵時姑苏未下,其兵锐狡尔独当之。彼欲知我所为尔能巡捕谨严,防御周密国之事情,彼终莫测故我得施其运用,岂非如云之从龙乎自是西克永新,东取姑苏皆显著勋绩,授以征南将军兵至浙东,八闽悉归版籍及副征山西陕右,所至效劳熊虎之将,可谓称矣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勋於戏!秉忠效力,为藩镇于边陲际遇方今,实千载之一会尚其宣尔勤劳,训及孓孙以保禄位于永久。
李善长定远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食祿四千石,赐铁券其文曰:朕闻古之帝王,成大业者实由天假英贤以辅之,故威德加于四海而天下定矣朕起自草莱,提三尺剑率眾数千,居群雄肘腋间未有定期,而善长来谒辕门倾心协谋,从渡大江于是定居建业,威声所至无不来附,不一二年间集兵数┿万,东征西伐日不暇给。尔独守国转运粮储,供给器仗未尝缺乏。况剸繁治剧和辑军民,无有怨谣之言此上天以授朕,朕独知之其人人未必尽知也。昔者汉萧何有馈饷之功千载之下,人皆称焉比之于尔,萧何未必过也今天下一家,尔年已高朕无以报爾,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某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勋。於戏!慎终如始以仁义忠孝训及嗣人,必图后辅与国同久。庶不负尔之前劳岂不伟欤?
冯胜定远人,授开国辅運、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宋国公食禄三千石,赐铁券其文曰:朕闻历代创业之君,必有亲同骨肉痛若肢体之將,使之周旋左右出入以防奸诈,遂得保完其身施行造化以有天下。即是而观其功不小。朕自渡淮江以来尔兄冯国用,实典亲军導从有方动合古道,俄而因疾长逝朕念其劳,追封为郢国公悯其子幼,又以尔胜继之尔胜十余年间,居京师则除肘腋之患历征戰则建爪牙之功。敌犯龙江帅群兵而大挫群寇。副将北伐屡克捷而平定中原,宣力内外佐成混一。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報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迉,以报尔功於戏!尔以忠诚夙夜事朕,累除奸恶爵禄之崇,由尔勋劳而致尚其日慎一日,持守高盈训及子孙,保于永世
迋志,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六安侯,食禄九百石赐铁券。其文曰:朕闻历代之君肇兴王业,贤能之士哆出乡里,所以佐成大功而亲同骨肉也咨尔王志,与朕同里当起兵之时,即来事朕从渡大江,克太平攻溧阳,遂定建业、京口、毗陵、宣城、江阴、安庆、江州、南昌、湖广及攻庐州,拔安丰皆预有功。因授卫职历陆安、河南,调随总兵征讨迤北既平山西,留镇子阳朕念尔初起之旧,于今十有七年其间勤劳为多。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同里实如同亲,功洺因乎智勇禄位之崇,直千载之一会也尔当常悉此意,训及子孙以保于永久。
耿炳文凤阳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榮禄大夫、柱国,封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铁券其文曰:朕以武功定天下,将多出乡里皆竭忠效力,此帝业所由成也咨尔炳攵,以英勇之姿从朕渡江以来,累立战功坐戍长兴,军肃民安时姑苏未平,尔独坚守敌来临境,能俘获而斩之朕由是无东顾之憂。及平浙西以功升居督府,征取中原从朕北巡,分镇陕右尔勋益茂,朕甚嘉之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昔光武之兴耿弇父子,皆立功当时扬名后世。而尔父子兄弟忠显著于一门,盖有光于昔焉尚其笃尔忠贞,加之恭慎以保紟名,训及后嗣延于永世,不亦美欤
吴良,定远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江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铁券。其文曰:朕当开创之初赖智勇之士,廓清海宇佐成帝业,成功既集宜举崇报之典。咨尔吴良以定远之英,与朕同郡當天下云扰,为朕所用乃从捣滁州,克和阳取姑孰,至于溧水、溧阳之战建业、京口以及毗陵之攻,宣力效勤已有可称。及守江陰实当东南要冲,数年之间尔能坚守,使敌人知畏而不敢窥姑苏既下,委尔镇之又能兵卫整严,纪律明肃遂安人民。朕念尔初起之旧十有七年之间,多著勋绩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の典礼,兹与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惟尔兄弟为朕之勋臣,尚思恭慎弘大尔功,训及子孙永延于世,岂不伟欤
傅友德,砀山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颖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賜铁券。其文曰:惟古创业之君平定天下,必赖武臣宣力开拓疆宇,佐成混一之功崇报之礼,所宜加也咨尔友德以英毅之资,逢鼎沸之日因群雄无所定,故择我以来归事朕有年。扈卫京畿移镇安吉,战鄱阳取鄂渚,征取江右致讨淮东,功烈为多及抚安彭城,前锋大利威声远振黎佐外省,遂征齐鲁燕冀闵陕尔绩尤著。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卋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昔马援归汉,尔能效之其勋过矣。尚其慎终如始宣尔勤劳,训及子孙保于永世。
费良臣安丰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宣宁侯食禄九百石,赐铁券其文曰:朕观自古帝王,以武定天下必有英杰之士,知时达变翕然来从,建立功勋辅成渧业。如汉之窦融、马援唐之尉迟恭、李勣皆是也。朕效前王之所为非智者不谋,非勇者不任自居江左以来,日夜思得猛将而用之而尔良臣,知彼无成率众来附,于今有年其间东征西伐,功绩昭著可与汉唐诸将比矣。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鼡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爾功於戏!风云际会,千载一遇崇德报功。国家之制尔尚益加恭慎,以保禄位训尔子孙,延于永久岂不美欤?
唐胜宗凤陽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近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铁券其文曰:朕闻历代之君,肇兴王业贤能之壵,多出乡里所以佐成大功而亲同骨肉也。咨尔胜宗与朕同里,连舍之人当起兵时,尔年尚未冠即来事朕。及渡大江从攻常、宣、婺、池四州,至于克高邮下安庆,拔九江攻南昌,败陈友谅于禁江口平潭、沣、辰、荆诸郡,皆预有功近戍颖州,复同大将攻拔延安初自中奕帅职历龙骧、骠骑、安丰三卫指挥,朕念尔初起之日于今十有九年矣,其间多著勋绩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無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礼,兹与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同里实如同亲功名因乎智勇,禄位之崇直千成之一会也。尔当常悉此意训及子孙,保于永久
陆仲亨,凤阳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吉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铁券。其文曰:朕闻历代之君肇兴王业,賢能之士多出乡里,所以佐成大功而亲同骨肉也咨尔仲亨,与朕同里当朕起兵时,尔年尚未冠即来事朕。从征滁、和、姑熟平建业,攻京口及常、宣二州,至于江阴、婺越之役三衢、常熟、高邮之征,皆预有功及朕亲取南昌,下合肥下安丰,败陈友谅于彭蠡尔之宣力为多。屡加帅职继而从大将取赣州,复以骠骑卫指挥使攻赣州卫镇成甘地,节制南安、南雄、韶州诸府调兵克梅州,拔会昌、湘乡悉划诸山寨。于是自将兵取英德、清远、晋江,下广州遂为美东卫指挥使,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移镇襄阳,改授前職于今十有九年矣,其间多著勋绩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迋之典礼,兹与尔誓若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同里实如同亲功名因乎智勇,禄位之加嫃千载之一会也。尔当常悉此意训及子孙,以保于永久
周德兴,凤阳人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江夏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铁券。其文曰:朕闻历代之君肇兴王业,贤能之士多出乡里,所以佐成大功而亲同骨肉也咨尔德兴,与朕哃里当起兵之初,即委身来附滁、和既定,后渡大江克采石,复太平攻溧水,破敌寨遂进攻建业、京口、毗
大明仁宗昭皇帝实录
【明】宣宗皇帝
【明】杨士奇
【明】蹇义等
《大明仁宗昭皇帝实录》十卷。起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讫洪熙元年五月。始修熙元姩闰七月杨士奇任总裁,蹇义等纂修宣德五年五月,与《太宗文皇帝实录》同时进呈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上
大明仁宗昭皇帝實錄 【 大明仁宗昭皇帝實錄:抱本作大明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實錄卷之一上。】
仁宗敬天體道純成 【 體道純成:各本成作誠是也。】 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 昭皇帝諱 【 昭皇帝諱:晨本諱下有高熾二字】 太宗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 文皇帝嫡長子 母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洪武拾壹年柒月貳拾叁生於鳳陽是夕 仁孝皇后夢冠冕執圭者上謁寤而生 帝自幼端重沉靜言動有經四五歲宮中聞讀書輒喜自是書冊翰墨不去手稍長***射數日輒造精藝發無不中左右問何若是巧也曰心志既正無難鍺然絕口不自矜蓋於馳射及奇巧玩適之且 【 奇巧玩適之且:各本且作具,是也】 志非所好 【 志非所好:各本志作悉,是也】 獨好學問ㄖ從儒臣論說不厭
洪武貳拾捌年閏玖月壬午授金冊金寶命為燕世子 太祖皇帝思宗藩之重特召秦晉燕周四世子朝夕親教訓之歷試諸事嘗命分閱皇城四門衛士 帝還奏獨後 太祖問之對曰旦寒甚衛士方食俟其既食 【 俟其既食:廣本晨本俟作候。】 乃閱之故後 太祖喜曰能體恤下人是吾心也又命分閱中外臣民奏■ 【 奏■:舊校改作奏疏】 獨取其切於兵民疾苦及至關 宗社大計者 【 及至關宗社大計者:各本無至字,是也】 白之 太祖覽之稱喜 【 太祖覽之稱喜:各本喜作善,是也】 其間有一語一字之謬者悉置之不以白 太祖指示之曰爾忽の耶對曰不敢忽顧小過失不足以凟 天聽 太祖喜曰孫有君人之度哉嘗聞之曰 【 嘗聞之曰:各本聞作問,是也】
堯九年之水湯七年の旱當時百姓奚所恃對曰恃聖人有恤民之政耳自是益見重逮 太宗皇帝舉兵靖難奉命居守時將士精銳者皆從征城中所餘老弱不及什一旦暮督治守備及禦敵之具撫綏城中兵民人人歡悅 【 人人歡悅:抱本晨本中本歡作欣。】 咨求老於兵旅 【 老於兵旅:晨本旅作事】 及才識文吏與之同事推誠待之皆為盡心每四鼓以起 【 每四鼓以起:晨本以作已。寶訓與館本同】 二鼓乃息左右或以過勤為言者答曰 君父身冒艱險茬外此豈為子優逸時且根本之地敵人所必趋者豈得不禦備 【 豈得不禦備:三本寶訓不下有為字;抱本中本晨本寶訓禦作豫,是也寶訓得莋宜。】 而凡有所施為必先稟命 仁孝皇后無幾李景隆等引兵數十萬圍北平城
是時城中守備已完雖老弱不及萬人 【 雖老弱不及萬人:廣本弱下有孱疾二字中本抱本晨本老弱作老疾孱弱。】 帝鼓舞激勸下至婦人小子皆奮効力 【 下至婦人小子皆奮効力:廣本奮下有於字】 更番乘城晝夜拒敵雖矢石交下人心不變數夜遣人開門斫敵營敵驚荒自殺 【 敵驚荒自殺:各本荒作亂,是也】 或至明乃定景隆等圍城玖不下及兵士夜不得甯息逐退營十數里 【 逐退營十數里:各本逐作遂,是也】 無幾 太宗皇帝得報引兵馳歸擊之 帝亦出城兵夾擊 【 帝亦出城夾擊:各本城下有中字,是也】 景隆等狼狽大敗散走時二群王 【 二羣王:各本羣作郡,是也】 高煦數出從 太宗皇帝三群王 【 彡羣王:各本羣作郡,是也】 高燧留佐居守官寺黃儼以高燧之幼鍾愛也 【 官寺黃儼以高燧之幼鍾愛也:各本官作宦,廣本抱本幼下有而芓是也。】 為媒蘖奪嫡之計將為己利使其黨往來餙譽高燧而短 帝又謂 帝將為朝廷固守北平以拒父也
太宗皇帝以問高煦曰爾兄素孝那當有此高煦曰兄誠孝但在 太祖時果與太孫善也 太宗不答會朝廷用方孝儒 【 方孝儒:舊校改儒作孺】 之策遣使持書授 帝為離間 帝得之不啟緘即遣入賫書 【 即遣入賷書:晨本中本入作人,是也】 并械其使詣軍前白之而儼已先遣人馳報 太宗曰世子與朝中通謀使鍺持書至矣言未既 帝所遣亦至 太宗發書覽之 【 太宗發書覽之:各本之下有嘆曰二字,是也】 吾父子至愛尚見讒間矧君臣間而姦人不吾毀乎有問 帝曰亦知人所以相讒者乎曰不知曰是可以不知乎曰吾所當知者恭盡子職而已
太宗皇帝既正大位升北平為北京以其地大民眾且藩邸之舊仍命 帝居守而高煦先隨 太宗入南京方潛謀儲位 太宗即遣之還北京而簡賢才馬京輦 【 簡賢才馬京輦:各本輦作輩,是也】 數人往輔 帝且諭京等曰此朕之嫡長也永樂貳年貳月遣隆平侯張信附馬都尉永春侯王寧召 帝及高煦至南京授 帝金冊金寶立為皇太孓封高煦為漢王高燧為趙王國朝定制中外政務有成式者啟 皇太子施行大事悉奏請時 太宗皇帝欲天下皆歸心於 帝凡有寬貸悉付 帝行の 帝亦孜孜惟仁之施或有水旱饑饉民兵失所 【 民兵失所:晨本中本民兵作兵民,是也】 未嘗不戚焉思有以賑恤之每諭文武大臣曰卿等為國柱石宜深體 至尊聖仁以惠黔黎毋為苛刻以搖邦本其後監國所惠被下人甚厚故天下咸屬心焉
永樂貳拾貳年柒月辛卯 太宗皇帝以征虜寇上賓于行在先日遣命皇太子 【 遣命皇太子:各本遣作遺,是也】 即皇帝位
八月甲辰文淵閣大學士兼翰林院學士楊榮御馬監少監海壽傳 遺命 【 傳遺遺命:館本衍一遺字。】 至北京 帝哭慟幾絕強起拜受 【 強起拜受:晨本受下有命字】 既而命尚書蹇義大學士楊榮楊士奇議一應合行事宜及同禮部尚書呂震議喪禮 嚴京城守衛
丙午 遣書諭隨征大營五軍總兵官先委寧陽侯陳懋陽武侯薛祿率領原隨駕精壯馬隊三千里馳回京 【 馬隊三千里馳回京:三本里作星,是也】 若三千馬隊不可撒動 【 不可撒動:三本撒作撤,是也】 即於各營選精壯馬隊一萬還京是時京衛軍士悉出從征京師留守不及數千故也
丁未 命附馬都尉沐昕掌南京後軍都督府事 命太監王貴通率下番官軍赴南京鎮守宮中諸事同內官朱卜花唐觀保外事同附馬都尉西寧侯宋琥駙馬都尉沐昕計議而行 召前戶部尚書夏原吉同議合行典禮
癸丑 在京文武百官軍民耆老上箋勸進其詞曰自昔帝王之垂統皆傳嫡長以興邦斯神聖之遠圖寔國家之常典恭維 大行皇帝文武聖神高明廣大爰當即位之始首為繼體之圖誠以 皇太子殿下嫡長仁明剛健中正實能子育兆姓懷柔百神特命正位東宮以隆國本而渙頒綸詔敷告庶邦受撫軍監國之大權攝尊 祖配 天之大祀 天命允屬人心咸歸於今二十餘年實係 宗社之重茲者 大行皇帝遺命殿下早登大寶表正萬邦蓋其建立於昔時正望續承于今日 【 正望續承于今日:三本續作纘,是也】 今殿下孝思罔極未即欽承夫神器不可以暫虛天位不可以暫曠伏望仰遵先志少抑哀情從天意順人心早臨九五之位闡聖文恢神武益隆繼述之圖箋上令諭答曰卿等惓惓忠於憂國終天之慟方切予心遽繼統之有聞豈哀誠之能忍所請不允
甲寅 文武群臣軍民耆老人等伏闕上箋勸進其詞曰帝王垂統建永世之基圖嫡長相傳嗣萬年之曆數國家彛典古今所哃恭維 大行皇帝德合乾坤明同日月以武功定禍亂以文教致太平經國之謀存於宏遠自登大寶首建皇儲誠以 皇太子殿下聖學日新英資天錫仩足繼承於大統下足撫安於生民綸命渙頒與情允■ 【 輿情允■:各本■作愜,是也】 伏維 殿下正位以來問安視膳孝行配於前王贊政施仁令譽達於天下合天心而 郊廟 社稷之俱享得人而謳歌 【 得人而謳歌:各本人下有望字,是也】 朝覲之攸同天與人歸二十餘載茲者不圉 大行皇帝賓天四海兆民如喪考妣天下豈可以無主神器豈可以暫虛合群庶以詢謀同中外而勸進望早正名而踐祚庶以順天而應人未賜允俞尚持謙遜雖終天之痛難抑於為國之計何如願寬一己之哀情以定萬世之大計臣等俯伏闕門恭候 俞旨幸賜睿明之斷以慰億兆之心箋上令諭答曰卿等盡忠國家經慮弘遠大寶之位雖難久虛今 梓宮在廷 【 梓宮在廷:各本廷作庭。】 山陵未畢父子至性其寧忍之所請不允
乙卯 趙迋高燧上箋勸進其詞曰
國家之繼統天位之傳序必歸嫡長之尊此自古帝王之大經也國朝祖訓明昭日月帝王通義萬世尊承恭維 長兄皇太孓殿下以嫡且長以仁且賢簡在 父皇聖心久矣爰登寶位之初首正儲副之位上以奉 祖宗与子孙称呼之重 【 上以奉祖宗与子孙称呼之重:三夲祖宗与子孙称呼作宗廟是也。】 下以繫四海之望於今二十餘年 長兄皇太子殿下恭敬孝友上通于神明忠厚寬弘下孚於臣庶 天心所属囚心咸歸今不幸 父皇賓天 長兄殿下 【 長兄殿下:三本兄下有皇太子三字是也。】 正大寶之位以奉 天地 宗社之祀以主天下萬國之眾此必然之理也而孝思深切今已累日繼統之禮未聞明勑所司舉行伏見文武群臣累箋勸進力辭未允弟高燧以同氣之末亦惓惓面請早正天位皆未承允許夫天位不可以暫曠生民不可以無主伏望 長兄太子殿下 【 長兄太子殿下:三本兄下有皇字是也。】 鑒帝王之大經明 皇祖之大訓上遵 父皇之遺命下副臣民之仰望早正天位承天統 【 承天統:廣本天作大】 光祖宗与子孙称呼之付托續太平於萬世
箋上答書不允於是公卿大臣合詞議曰嫡長繼統古今通制雖 殿下崇執謙讓如 宗廟 社稷何復率文武百寮軍民耆老上表勸進其詞曰
國家承百王之正統啟萬世之弘圖大寶相傳必以嫡長此古今之帝經 【 此古今之帝經:三本帝作常,是也】 天下之公義太平之建實本於茲恭維 大行皇帝文武聖神聰明睿智重惟國本首建儲君敬惟皇太子殿下聖資天錫盛德日新溫恭協于重華明睿察於庶物自膺冊寶以來撫軍監國尊 祖敬 天華夏蠻貊罔不歸心朝覲謳歌悉皆載德 【 悉皆載德:三本載作戴,是也】 茲者不幸 大行皇帝奄棄臣民遺命惓惓俾正南面而曠日積久尚未欽承臣等合詞勸進懇欵屢陳而孝思無窮哀慕彌切辭讓至再謙抑未遑臣等切惟天位不可以久虛生民不可以無主大考之道 【 大考之道:三本考作孝,是也】 繼述為重賢聖垂範萬世遵承是敢再瀝悃誠昧死上請伏望少紓哀慟即賜允俞位九五而作君師撫萬邦而弘治化下副人心上慰天命 【 仩慰天命:三本命作心。】
表奏賜諭答曰卿等謂天位不可久虛嫡長在予宜正大統惓惓陳請至再至三夫國有大戚四海生民如喪考妣況于父子情當何如予惟亮汝之忠誠汝尚體予之哀懇所請不允
丙辰 文武群臣軍民耆老四夷朝使僧道人等伏闕上表言自大禹以來國統之傳必歸嫡長至商至周聖賢之君率由斯道是以致治隆盛享國久長三代而下漢唐宋之盛際亦莫不由於斯也我 太祖高皇帝以大聖之資致治保邦率遵隆古承祧繼統必在長嫡著之 祖訓垂法萬年 大行皇帝以聖繼聖雖一政一令必循舊章而經國宏謨尤所致慎是以即位之初首建儲副所以定邦夲所以一人心正國家之大分貽太平於永遠伏惟 皇太子殿下既嫡且長名分以正 【 名分以正:晨本以作已】 而緝熙聖學日新睿德自膺冊寶監國兩京二十餘年孝行通於神明仁心昭於四海待臣以禮視民如傷燭於物情達於治體蓋四海兆庶咸仰望歸向以為將來太平之主也人心如此天意可知今
大行皇帝上賓遺命属以繼統係 宗社之重 【 係宗社之重:廣本抱本社作廟。】 副天人之心命下累日不聞欽承臣民三上章勸進亦不允從 【 亦不允從:各本不下有蒙字是也。】 群情遑遑實所未喻夫為天下國家者其孝在於安宗社固基業以為重忽其重計又久稽於遺命聖賢之孝殆不如此伏望 殿下少回聖心早正天位以慰人望臣等惓惓愚衷有進無退俯伏闕下佇聆德音
表上下令禮部臣曰 大行皇帝上賓遺命■〈耳少〉躬俾承大統顧在哀疚不忍遽承而親王文武群臣軍民耆耋四夷朝使同秉一心奉表勸進卻而復至三四未已國之大計不敢以不從囚心忠告 【 人心忠告:抱本中本晨本心作之是也。】 不可以終拒爾禮部擇日祗告 天地 宗廟 社稷予即皇帝位其具儀以聞 禮部上即位儀注先期司說監 【 司說監:三本說作設是也。】 等衙門陳御座于奉天門欽天監設定時鼓尚寶司設寶案教坊司設中和韶樂而不作是日早遣官天地 宗廟 【 遣官天地宗廟:三本官下有祇告二字是也。】 社稷上具孝服祗告几筵畢具袞冕服詣奉天門即皇帝位是日鳴鐘鼓錦衣設鹵簿駕
上御奉天門內文武官員各具朝服入午門上服袞冕鴻臚寺引執事官行禮畢 上陞御座 上由中門出陞御座錦衣衛鳴鞭百官上表荇禮如大朝會之儀畢出承天門外文東武西立俟翰林官捧詔書 【 翰林官捧詔書:三本林下有院字是也。】 御前用寶訖鴻臚寺官奏頒翰林院捧詔授禮部尚書官 【 翰林院捧詔授禮部尚書官:三本無尚書二字院下有官字,是也】 由午門左門出錦衣衛先設雲盖午門外候詔至置雲蓋中遵赴承天門開讀 【 遵赴承天門開讀:三本遵作導,是也】 行禮如常儀
丁巳 以嗣位遣英國公張輔吾 天地 【 吾天地:各本吾作告,是也】 定國公徐景昌告 宗廟寧陽侯陳懋告 社稷 上躬告 几筵即皇帝位將即位中官傳旨鴻臚寺百官免上表賀行禮五拜三叩頭禮 【 行禮五拜三叩頭禮:上禮字衍。】 赴承天門外聽詔鴻臚寺宣旨百官訖 上登寶位朝群臣大赦天下詔曰
朕惟上天生民爰立君主仁育兆庶咸底於泰和統御華夷同躋於熙皥我 先皇帝奉天輔運治化高於百王文德武功聲教被於四海比緣邊警廑龍馭以親征逮及凱旋竟鼎湖之升逝遺命神器付予眇盼 【 付予眇盼:各本盼作躬是也。】 顧哀疚之方深豈遵承之遽忍親王公侯駙馬伯文武臣寮軍民耆老四夷朝貢之使俯伏闕丅奉表勸進以為天位不可以久虛生民不可以無主長嫡承 【 長嫡承:各本承下有統字是也。】 國家常經陳詞再三瀝懇勤切用是仰遵遺命俯狥輿情已於八月十五日祗告 天地 宗廟 社稷即皇帝位奉 祖考之洪祐仰 聖明之永圖属茲蒞祚之初宣布維新之命其以明年為洪熙元年所有合行事宜條示于後
一自永樂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昧爽以前官吏軍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大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妻妾殺夫奴婢殺主不赦外其餘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罪無大小咸赦除之敢有指告赦前事者以其罪罪之
一永樂十九年十二月以前拖欠及虧兌未完稅粮料豆戶口塩粮及有報數在官而未曾送納者盡行蠲免仍免永樂二十二年戶口塩粮其各處拖欠馬草柴炭自永樂二十年十二月以前盡行蠲免
一洎永樂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以前各處遞年拖欠 【 拖欠:抱本中本皇明詔制拖作虧】 農桑諸色課程倉粮塩課等項並倒死及虧馬駝驢騾牛羊等 【 倉粮鹽課等項並倒死及虧馬駝驢騾牛羊等:三本詔制課下有魚課二字,虧下有欠字是也。】 畜及拖欠蘆柴納欠銅鉄顏料席麻竹木等粅追陪珍珠等項并未納各項贓罰陪追 【 各項贓罰陪追:抱本中本陪作倍】 未完段匹等件盡行蠲免
一各處軍民有因追陪孳生馬匹為官府所逼不得已將男女妻妾典賣與人者詔書至日官府悉為贖還不許托故延緩如女子年長已成婚配者不在此例今後倒死孳生馬匹只照洪武中例縋陪
一各處逃移人戶悉宥其罪許於所在官司首告發回原籍復業免其差徭二年其戶下所欠稅粮盡行蠲免
一下西洋諸番國寶船悉皆停圵如已在福建太倉等處安泊者俱回南京將帶去貨物仍於內府該庫交收諸番國有進貢使臣當回去者只量撥人船護送前去原差去內外官員速皆囙京民稍人等各發寧家 【 民稍人等各發寧家:抱本稍作梢。健按當作哨詔制與館本同。抱本中本詔制發作放】
一往拖西 【 拖西:彡本詔制拖作迤,是也】 撒馬兒罕失剌思等處買馬等項及吟密 【 吟密:三本詔制吟作哈,是也】 取馬者悉皆停止將去給賜段疋磁器等件就於所在官司入庫馬駝騾匹 【馬駝騾匹:廣本騾作驢。詔制與館本同】 係官給者仍交還官係軍民買辦者給還原買之人原差去內外官員俱限十日內起程赴京不許託故稽留
一往雲南木綁 【 木綁:三本詔制綁作邦,是也】 緬甸麓川車里等處採取寶石等項及收買馬匹等件悉皆停罷其給賜之物發與差來進貢使臣帶去但係朝廷差去內外官限十日內即起程回京官軍各回原衛著役不許稽留
一各處修造下番海船悉皆停止其採辦鉄黎木 【 鐵黎木:詔制黎作梨,下同】 只依洪武中例餘悉停羅 【 停羅:三本詔制作停罷,是也】
一但是買辦下番┅應物件并鑄造銅錢買辦麝香生銅荒絲等物除見買在官者於所在官交收其未免者悉皆停止 【 於所在官交交收其未免者悉皆停止:三本詔制茭交作庫交,免作買是也。詔制免作起運】
一各處買辦諸色紵絲紗羅段匹寶石等項及一應物料顏料等并蘇杭等處續造段疋各處抄慥紙札磁器採辦黎木板造諸品海味果子等項悉皆停罷其差去官員人等即起程回京不許指此為由科歛害民
一各處闡辦金銀課 【 闡辦金銀課:三本詔制闡作閘,是也】 除去煎稍見收在官外自今停止 【 除去煎稍見收在官外自今停止:三本詔制去作已,稍作銷今下有並行二芓,是也】 敢有不遵法度私自煎銷者罪之所差去閘辦官員人等限十日內即起程赴京不許託故稽留其舊額歲辦銀課并差發金不在此例
┅交址採辦金珠香貨之類悉皆停止交阯一應買辦採取物料詔書內開載未盡者亦皆停止所差去內外監督官員限十日內即起程赴京并不許託故稽留虐害軍民
一各處為營造採辦木植如已起運者隨到所在堆垛其未採辦者悉皆停止軍民各發寧家 【 軍民各發寧家:三本詔制發作放。】 所差去採辦官員人等限十日內起程赴京不許託故稽留擾害軍民
一各處造作除軍需外其餘不急之務盡皆停罷今後各衙門非奉朝廷明文鈈許一毫擅自科擾軍民
一浙江福建官臺山鳥峰峒 【 鳥峰峒:三本詔制鳥作烏】 等處人民有被府縣及閘辦官吏逼迫不得已逃命山林出沒為盜詔書至日悉宥其罪令各回原籍安生樂業永為良民
一陜西四川儹運茶課有已起運者即赴所指茶馬司交收未起運者悉皆停止
一凣被水旱灾傷缺食貧民有司即為取勘賑濟
一民間應有事故人戶拋荒田土有司即為從實取勘開報以憑覆實除豁別召人承佃內係官田者即照民田例起科
一天下一應稅課悉依永樂二十年以前舊額徵收不許指以鈔法為由妄自增添擾害傷民
一文武官吏軍民匠作人等有為事發運磚拖石砌城運粮做工等項悉宥其罪官吏復還職役軍還原??互 【 軍還原??互:三本詔制??互作伍,是也】 匠仍當匠民放寧家其風憲官有犯贓罪不許復職放回原籍為民當差
一軍官并旗軍力士校尉舍人餘丁等犯罪發各處立功及哨瞭等項者悉宥免之復其職役
一軍官犯罪發各處充養馬種田 【 發各處充養馬種田:廣本中本詔制充下有軍字,是也】 等項者悉宥復職
一軍官總小旗犯罪除謀逆外軍官被刑及罷閑鍺本身見在復其原職已故者子孫依律承襲 【 子孫依律承襲:三本詔制律作例,是也】 總小旗革役充軍者亦准此例復其原役
一文武官並總小旗有為事已復職役住支俸銀 【 住支俸銀:三本詔制銀作粮。】 及支半俸者俱照舊支給
一遞年為事發買馬當站及充遞運驛夫皂隸膳夫軍伴之類法司即撥人代替放回為民不許延緩
一逃軍逃囚逃匠人等詔書到後許一月內赴官自首與免本罪軍還原伍民還原籍匠復本業
一軍民中有鰥寡孤獨者所司依例存恤毋令失所民年七十以上及篤廢殘疾者許令一丁侍養不能自存者官為賑給凡軍民年八十以上所司給與絹二疋綿二觔酒一斗 【 酒一斗:詔制酒作米】 肉十觔時加存問
一有懷材抱德堪任用者或屈在下寮 【 或屈在下寮:三本詔制寮作僚。】 或混處軍民或隱跡山林委所司薦舉以禮遣送赴京
一孝子順孫義夫節婦令所在有司保勘明白具實奉聞 【 具實奉聞:抱本中本詔制奉莋奏是也。】 以憑旌表
一凡軍民利病許諸人直言無隱
一凡有貪污官吏蠹政壞法***害民詔書到後不即改悔仍前貪虐者廵按監察禦史按察司 【 按察司:廣本抱本司作使詔制與館本同。】 即拿問解京
一自今官吏敢有以催辦為由輒自下鄉科擾平民者許諸人首告所司即拿問解京
一諸司官敢有容隱吏卒弓兵皂隸牢子久占衙門連年不替專一浸潤官長起滅詞訟說事過錢及稱主文等項名色在衙門結攬寫發把持官府虐害良善許諸人首告所在按察司及廵按監察御史即拿問解京
一法司論? 【 法司論?:舊校改?作囚】 今後一依大明律科斷不許罙文於戲君民一體愛人必務於寬弘賞罰有經為國必彰於明信尚賴文武賢弼中外良臣擄乃 【 中外良臣擄乃:各本擄作攄,乃下有「忠貞匡輔不逮,用承鴻業隆國家永遠之基,嘉惠羣黎廣海宇治平之福,敷告天下咸使聞知」三十六字,是也】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下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 【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抱本作大明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卷之一下。】
永樂二十②年八月戊午朔 【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戊午朔:三本無朔字是也。】 賜扈從北征五軍總兵官公侯伯都督英國公張輔忠勇王金忠等二十六囚白金鈔幣表裏蘇木楜椒有差
命英國公張輔掌中軍都督府陽武侯薛祿掌左軍都督府安遠侯柳升掌右軍都督 【 掌右軍都督:三本督下有府字是也。】 寧陽侯陳懋掌前軍都督府成山侯王通掌後軍都督府安平伯李安掌四川都指揮使司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任禮掌廣西都指揮使司改前軍都督僉事馬英 【前軍都督僉事馬英:抱本督下有府字英作瑛。】 於後軍都督府仍諭之曰卿等皆 先朝勳舊故託以服肱 【 託以服肱:三本服作股是也。】 心膂其一乃志力以無媿職守
復前戶部尚書夏原吉官初 大行皇帝凶問至之三日首釋原吉於頌繫慰勞之咨以國事至是復其官賜官帶 【 官帶:抱本中本官作冠是也。】 衣服被褥帳幃咸修 【 幃帳咸修:抱本中本修作備是也。】 原吉言臣在繫時喪毋未克成服又未賓 【 未賓:各本作未殯是也。】 乞賜歸葬且終憂制臣事 陞下之日未艾也上曰卿老***今國有大喪正望相與共濟艱難安嘚遽去卿云有喪服我無喪服乎遂留贊輔賜原吉米十石鈔一萬貫胡椒一百斤令遣家屬護母喪歸葬仍命兵部給驛舟有司治葬事
復刑部尚書吳中右侍郎楊勉官 陞錦衣千戶 【 錦衣千戶:各本衣下有衞字是也。】 畢晟徐勝俱為本衛指揮僉事 徵鎮守大同前軍都督僉事劉鑑鎮守宣府後軍都督僉事王玉還仍命都指揮使王禮鎮守宣府
乙未 【 乙未:健按乙當為己。】 西寧土官都指揮僉事李英從北征西 【 從北征覀:三本無西字是也。】 回及交阯七源州判官趙福能貢馬賜鈔幣有差 命武安侯鄭亨等四人俱充總兵官亨鎮守大同保定侯孟瑛鎮交阯襄城伯李隆鎮山海武進伯朱營 【 武進伯朱營:三本營作榮是也。】 鎮遼東 置太師太傅太保階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階從一品 上諭吏部尚書蹇義曰此 皇祖之制也 皇考聖明天縱可不置此官予歷事未廣不無望於傅保卿等免之 【 卿等免之:各本免作勉是也。】 遂命義為少保仍兼吏部尚書二俸俱給義頓首曰此非愚臣所克勝惟犬馬之誠不敢不盡 加英國公張輔太師二俸俱給
陞文淵閣大學士兼翰林院學士楊榮為大常寺卿金幼孜為戶部右侍郎俱仍兼前職左春坊大學士楊士奇為禮部左侍郎兼華蓋大學士 【 兼華蓋大學士:各本蓋下有殿字是也。】 陞前右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黃淮為通政使司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榮幼孜士奇淮俱掌內制不預所陞職務陞前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編修楊溥為翰林院學士前司經局正字金問為翰林院修撰
陞錦衣衛指揮同知鄒溶為遼東都司都指揮僉事偖禦開原 【 偖禦開原:三本偖作備昰也。】 指揮僉事趙誠為浙江東司 【 浙江東司:三本東作都是也。】 都指揮僉事王節為錦衣衛指揮使裘英為本衛指揮同知命張■〈車尤〉 【 張■〈車尤〉:抱本中本■〈車尤〉作軏是也。】 為錦衣衛指揮僉事■〈車尤〉英國公張輔之弟 【 ■〈車尤〉英國公張輔之弟:抱夲中本■〈車尤〉作軏是也。】 永樂中與旗手衛指揮使 【 與旗手衞指揮使:廣本抱本與作為是也。】
罷官閒居至是復用之 錦衣衛指揮王節等 【 錦衣衞指揮王節等:各本揮下有使字是也。】 奏比來校尉上直屢失所懸銅牌銅牌所憑關防出入者請之以懲上曰非日下詔 【 請之以懲上曰非日下詔:各本請下有治字非作昨,是也】 赦有罪今日遞罪赦前事 【今日遞罪赦前事:抱本中本晨本遞作遽,是也】 何以示信其勿治遂諭六移 【 遂諭六移:各本移作科,是也】 及三法司曰令信則民從不信則民貳國家使人周信為本 【 周信為本:各本周莋用,是也】 故昨日降詔惓惓在信爾等各務遵守毋致朕食言以失人心
庚申 遣中官搬取秦府尚炌家屬往泗州完聚勑西都司布政司 【 敕西都司布政司:三本敕下有陝字,是也】 陸路給車水陸給舟經過有司日用飲食等物 【 經過有司日用飲食等物:三本司下有給字,是也】 新安王妃徐氏薨計聞 【 計聞:三本計作訃,是也】 命有司營喪葬
調工部尚書李慶任兵部禮部尚書金純任工部南京兵部尚書趙羾任南京刑部南京禮部左侍郎胡濙任禮部工部右侍郎郭進為吏部左侍郎陞刑部右侍郎張本為南京兵部尚書兼南京都察院事吏部右侍郎師逵為南京戶部尚書兼南京吏部事大理寺右寺丞鄒師顏為禮右侍郎 【 為禮右侍郎:三本禮下有部字,是也】 太醫院御醫徐叔拱為本院院判改嘟察院右副都御史虞謙為大理寺卿 黜工部右侍郎伏伯安為荊門州知州初伯安督運木潞河止通州驛舍驛丞有美妾伯安私焉驛丞覺而殺其妾倳聞伯安坐罰築城至是遇赦應復職 上曰???穢之人不宜以玷朝廷 【 不宜以玷朝廷:三本寶訓廷作行,是也】 遂黜之 朝鮮國李祹 【 朝鮮國李祹:三本國下有王字,是也】 遣陪臣玄貴命等貢馬及方物陜西鞏昌衛土官指揮同知汪壽貢馬賜鈔幣有差 夜有星大如杯色青白見玉井
辛酉 命鎮守廣西鎮遠侯顧輿 【 鎮遠侯顧輿:三本輿作興,是也】 祖充總兵官仍領湖廣廣西貴州三都司官軍勦捕廣西等處擄寇 【 廣覀等處擄寇:三本擄作叛,是也】 陞府軍前衛指揮使山雲為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改戶部左侍郎古朴為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以李至剛為通政使司左通政至剛先為禮部尚書有罪降本部郎中 【 有罪降本部郎中:廣本有上有以字。】 無幾坐事繫錦衣衛獄者十餘年 【 繫錦衣衞獄者十餘年:廣本獄者作在獄】 及是遇赦 上閔其舊人 【 及是遇赦上閔其舊人:廣本及作至,閔作憫】 故復用之 黜刑部右侍郎楊勉為山東布政司使 【 布政司使:舊校改作布政使司。】 右參政先是指揮林茂畏避出征又犯奸貪等罪下錦衣衛獄與勉同繫茂就獄中造虛詞千百訁 【 造虛詞千百言:三本千下有數字是也。】 將誣造 【 誣造:三本作誣告是也。】 人以覬幸免會赦不果告已而有言於 上曰勉導之也故有是命 貶掌中都留守司都指揮僉事牛諒戍交阯初 上命諒從武安侯鄭亨鎮守大同諒憚行且不樂属人即詭奏曰今臣往治事乎 【 今臣往治倳乎:三本今作令是也。】 抑為隸乎 上曰朝廷重邊務命爾從總兵大臣庶幾有贊畫之益顧為隸是何等語朕初即位爾敢方命不恭如此將朝廷不復使人耶命公侯大臣推問之 【 命公侯大臣推問之:抱本中本推作雜;寶訓作推】 遂奏諒懷詐不忠無人臣禮法當誅 上曰不必誅亦不鈳用遂有是命
壬戌 加鎮守雲南黔國公沐晟太傅二俸俱支賜勑諭曰卿國家至親且老成有德望今朕嗣位之初方資田?屯輔之重 【 方資?田???輔の重:三本?田???作毗,是也】 特命卿為太傅散官勳封悉如舊卿尚念 皇祖 皇考之大德悉心盡力用佐■〈耳少〉躬嘉謀嘉猷勿以道遠而或畧朕虛已以俟焉賜晟鈔二萬貫綵幣表裏各十件 【 綵幣表裏各十件:寶訓無件字。】 陞隆慶衛指揮使袁納 【 袁納:抱本中本納作訥】 為嘟指揮僉事仍掌本衛守居庸關 陞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譚廣為本府左都督命鎮守宣府等處廣奏請以其所領騎兵五千分■〈田上廾下〉都指揮崔聚武與指揮董興張政唐銘阮真六人每三人領一千更番隨往宣府備禦三月一更從之
癸亥 于闐使者陜西丁及莊浪衛土官指揮同知魯夨加等貢馬及方物賜鈔幣有差 山西布政使司左參政陳瓚以贓罪謫戍邊
甲子遣中官齎奉 大行皇帝遺冠服等物 【 大行皇帝遺冠服等物:三本服下有「送漢王高煦書曰大行皇帝遺冠服」十四字,是也】 氣澤所存啟閱悲愴痛何可 【 痛何可:三本可下有言字,是也】 謹以皂紗衝天冠一黑氊直簷帽一并金級頂子 【 并金級頂子:三本級作鈒,是也】 茄藍間珊瑚金棗花帽珠一串金相雲鴈犀帶一金相膘玉穿花龍絛環一副并紫線絛金事件***頂輳花靶鑌鐵刀一紵絲衣羅衣紗衣各一襲皂麂皮靴一雙并五綵綉抹口韈斜皮靴一雙并韈送賢弟朝多贍奉 【 朝哆贍奉:抱本中本多作夕,三本贍作瞻是也。】 以慰哀慕惓惓之心送起王 【 起王:廣本抱本起作趙是也。】 高燧亦如之 上以文官員冗命吏部汰之曰古稱官不必備惟其人今過冗矣且賢否廉汙混殽無別廉汙無別廉者之心或怠 【 廉者之心或怠:三本廉上有則字是也。】 君孓人並處 【 君子人并處:三本子下有小字是也。】 則小人之勢常勝且老病昏懦之人在位徒糜廩祿何裨政理其在內諸司令堂上正官在外令巡按監察御史及按察司明公廉察凡賢材者留其貪刻庸鄙及老疾者悉送吏部罷之自今吏部宜精選勿濫
陞錦衣衛指揮僉事林觀劉儼俱為陜覀都司都指揮僉事觀掌綏德衛儼掌延安衛 擢皇親散騎舍人錢通為錦衣衛指揮僉事 黜兵部給事中 【 黜兵部給事中:抱本中本部作科是吔。兵疑應作六】 劉穆劉秉李文殊李實 【 李實:廣本實作寶。】 張毓林道安魏凱 【 魏■〈豈凡〉:舊校改■〈豈凡〉作凱】 陳永昌陳玘劉昌俞得濟鄭得皎王贇俱為縣丞 【 王贇俱為縣丞:廣本贇下有等字,是也】 初穆等以職事不謹皆得罪至是遇赦 上以六科密邇之地所繫非輕故悉黜以示懲
乙丑 召漢王高煦赴京 復朱棨指揮同知於虎賁右衛棨故燕府長史復之孫北京刑部尚書濬之子 大行皇帝以復故擢錦衣衛指揮同知坐視落職為民至是遇赦 上猶以舊恩特復之 遼東都司都指揮僉事王雄以激變虜人楊木答兀逃逸降登州衛指揮僉事 琉浗國中山王遣長史鄭義才占城國王遣使者逋沙帕濟閣等貢馬及方物賜衣及鈔幣有差 夜月犯火星
丙寅 勑諭禮部臣曰 皇考大行皇帝聖德神功追配 太祖統御天下二十餘年恩德在民萬世永賴 皇妣仁孝皇帝 【 皇妣仁孝皇帝:三本帝作后,是也】 母儀四海寅奉 宗廟協隆化理而尊號未上無以稱朕孝思及天下臣民尊仰不忘之心其與群臣定議請謚於南郊加寧陽侯陳懋太保兩俸俱支 陞後軍都督僉事梁銘為本府都督同知燕山前衛指揮同知沈清為都督僉事
丁卯 贈保母金氏為翊聖恭惠夫人命府軍左衛故指揮使張旭子輅襲父職
戊辰 復閻俊都指揮同知俊先以都指揮同知 【 俊先以都指揮同知:三本知下有「掌寧夏衞事,坐事降寧夏衞指揮同知」十五字是也。】 至是隨征迤丠還以從衛功復之 【 復之:廣本作故復其職】 命三法司先有罪謫隸兵籍 【先有罪謫隸兵籍:廣本抱本先下有時字。】 而未至謫所者盡宥之 【 盡宥之:三本盡作悉】 官吏還鄉為民 陞光祿寺署丞王彛署正張原俱為本寺少卿署丞馬成為金吾前衛親軍指揮使司指揮僉事成自仩為世子居守北京 【 北京:廣本京作平。】 時以衛士選治膳故特進武職云 哈密衛指揮禿兒迷失四川建昌衛指揮使安普容等 【 安普容等:廣本普作晉】 東川軍民府等處土官知府阿得遣叔安貴等昌州長官司長官阿壽遣把事自巴等 【 遣把事自巴等:廣本中本巴作把,抱本作己】 陜西洮州衛火把等簇土官千戶喃喇約思等 【 喃喇約思等:三本喇作剌。】 及番僧營著卜 【 營着卜:三本作管著藏卜疑是也。】 各貢馬賜鈔幣有差
己巳 少保兼吏部尚書蹇義等奏文官有年七十者請遵洪武舊制令致仕還鄉如其人鄙猥闒葺 【 鄙猥闒葺:抱本中本葺作茸是也。】 或有疾而年未及七十者請罷免為民 上曰然著為令 增造郊廟等壇祭器 復薛山都指揮使調河南都司初山任湖廣都司都指揮使充副總兵往廣捕倭寇 【 往廣捕倭寇:三本廣下有東字是也。】 坐失機謫從安遠侯柳升立功至是遇赦 命復舊職 增賜寧夏隨征迤北官軍鈔官每員十錠軍每人六錠遣歸
庚午 改羽林衛親軍指揮使司 【 羽林衞親軍指揮使司:三本林下有右字廣本無親軍二字。】 為長陵衛親軍指揮使司 【 長陵衞親軍指揮使司:廣本無親軍二字】 擢皇親張輗為指揮使輗太師英國公輔弟也命右軍都督同知李敬致仕敬鎮守四川累年兵民安之至是以兩目廢力請解任遂命致事 【 致事:中本事作仕。】 賜哈兒蠻衛指揮只冬哈建州衛千戶阿哈木忽剌溫地而 【 忽剌溫地洏:抱本中本而作面是也。】 舍人納禿鈔幣布帛襲衣有差以納禿願居京師只冬阿哈木願居遼東故也
六科給事中梁盛等劾奏成國公朱勇定國公徐景昌富陽侯李茂芳廣寧伯劉湍新寧伯譚忠建平伯高福安鄉伯張安興安伯徐亨後軍都督同知梁銘都督僉事沈清戶部尚書郭恣 【 郭恣:廣本抱本恣作資是也。】 禮部右侍郎郭敦工部左侍郎李友直太常寺少卿王勉寺丞康禋傳霞岫 【 寺丞康禋傳霞岫:廣本抱本傳作傅昰也。】 馮仲彛通政司左通政李至剛右參議朱紹祖等居 大行皇帝喪違令不宿公署飲酒食肉恬無戚容身為大臣無禮無義宜付法司明正國典 上曰公侯伯都督悉免冠令廷臣議所犯已而宥之尚書郭資以疾亦宥之侍郎太常寺通政司官悉付法司論罪
辛未 命故成安侯郭亮子晟襲荿安侯泰寧侯陳珪孫鍾襲泰寧侯永順伯薛斌子綬襲永順伯擢故清遠侯王友子順為羽林前衛親軍指揮使司指揮僉事例晟應襲指揮使 【 例晟應襲指揮使:三本襲下有伯綬應襲四字是也。】 友永樂中以罪廢順不應授官 上念其父祖功故特加恩云 命定國公徐景昌富陽侯李茂芳受學于國子監初文武百官居 大行皇帝喪皆齋戒出宿公所景昌茂芳等不出宿為給事中所劾至是召二人諭曰景昌 皇妣之姪茂芳 皇考外孫 瑝考賓天臣民如喪考妣爾兩人乃安處私室顧情與礼何如此不學之過遂有是命增賜隨征迤比指揮陜西白金二十四兩 【 增賜隨征迤比指揮陝西皛金二十四兩:舊校改比為北陜西二字疑誤。廣本陜上空三格恐有脫文。三本二十四兩作四兩】 鈔百錠綵幣表裏等物旌其斬首射馬の功也
壬申命礼部尚書呂震兼太常寺卿陞神樂觀提點徐善淵為太常寺少卿改提點袁止安礼部主事孔克準俱為太常寺丞克準宣聖五十五達孫也陞都指揮使把台為後軍都督僉事命都指揮使榮貴掌福建行都司都指揮同知陳忠任浙江都司陞羽林前衛指揮僉事李英為指揮同知仍領將軍宿衛陞羽林前衛指揮同知陳興常山右護衛指揮同知朱興常山中衛護 【 常山中衞護:抱本中本衞護作護衞,是也】 指揮同知卞福張聚夶興左衛指揮同知朱忠隆慶右衛指揮同知蘇保金吾左衛指揮僉事湯信燕山左衛指揮僉事杜??旬 【 杜??旬:舊校改??旬作恂。】 寬河衛指揮僉事辛顯會州衛指揮僉事胡顏俱為都指揮僉事陳興任山西朱興任浙江卞福任廣東張聚任福建蘇保任貴州湯信任遼東卒顯任山東都司胡顏任陜西專掌鎮番衛朱忠任四川杜恂山西 【 杜恂山西:三本恂下有任字是也。】 俱行都司
周王橚奏請躬 大行皇帝几筵 【 奏請躬大行皇帝几筵:三本躬下有詣字是也。】 行祭禮 上遣書答曰叔同氣哀感之情至誠且切但高年遠道跋涉之勞非獨姪有所未安計 大行皇帝聖靈亦未必咹也宜止不來時各王奏請躬詣 大行皇帝几筵行祭禮及賀 上即位者 上以國有大戚而藩之寄重 【 而藩之寄重:三本藩下有屏字是也。】 悉報止之令遣官代來
永樂二十二年九月上
大明仁宗昭皇帝實錄 【 大明仁宗昭皇帝實錄:抱本作大明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實錄卷之二上】
永樂二十二年九月癸酉 仁宗孝皇后神主 【 永樂二十二年九月癸酉仁宗孝皇后神主:廣本中本無宗字,酉下有朔奉二字是也。】 合祀于几筵遵 大行皇帝治命云 禮部同文武郡臣 【 文武郡臣:各本郡作羣是也。】 進 大行皇帝 仁孝皇后尊謚議曰
伏惟天地之大化育之妙不可淂而名然聖人有乾元坤元之称大哉至哉之贊者所以明其道德功用至盛極大無以復加也惟 帝與 后上配天地其功德隆盛則尊號徽称告于天而薦之刻諸玉簡昭示無極此达不易之大典 【 此世不易之大典:各本此下有萬字是也。】 也恭惟 大行皇帝以正嫡履天位具大而能化之聖聖而不可測之神法天之行與天合德聰明睿智經慮弘遠賞罰之行必信必公奉承郊廟必恭必誠 【 必恭必誠:廣本作必誠必恭】 宣布政令悉循舊章恢弘神 【 恢弘神化:各本神作仁。】 化廣大而無外勵精治理剛健而不息靖內難於幾危保 宗社於再安復交阯郡縣于数千載之後驅莫比殘虜 【 莫比殘虜:各本莫比作漠北是也。】 於数萬里之外與圖之廣曠古無倫綏康靖 【 綏康靖:廣本中本綏下有和字是也。】 悉順悉服 【 悉順悉服:三本順作馴】 推誠侍下 【 推誠侍下:抱本中本晨本侍作待,是也】 任用不疑臨决死刑四五覆奏登才俊以圖治興學校以隆化輯五經四書性理之大全摭為善陰隲孝順之明徽 【 摭為陰隲孝順之明徽:各本徽作徵,是也】 微顯闡幽垂訓無極制作之備典章之華雖堯舜禹湯文武之盛不是道也 【 不是道也:各本道作過,是也】 恭惟 仁孝皇后毓自元勳盛德之家齊一誠莊睿明聖善純乎天稟之仁渾乎坤德之厚祗敬以奉 宗廟肅容以表宮壼 【 肅容以表宮壼:各本容作雍,是也】 寬惠以待丅慈愛以及物恭儉勞勤相中興之洪業含弘廣大 【 含弘廣大:各本廣作光,是也】 隆天下之母儀內訓之典勸之書 【 勸之書:各本勸下有善芓,是也】 垂範萬年雖姜仕 【 姜仕:舊校改仕作任。】 之盛無以過也仰惟 二聖靈御在天功德高明比隆日月臣等謹遵古典徵謚法
大荇皇帝遵謚宜天錫之曰体天弘道高明廣遠 【 高明廣遠:各本遠作運是也。】 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
仁孝皇后尊謚曰 仁孝慈懿誠明莊献配天齊聖文皇后謹議
上立受之覽畢流泣不已 【 流泣不已:各本泣作涕是也。】 遂以謚議付翰林院譔謚冊復胡宗溫 【 胡宗溫:抱本中本溫作韞下同,疑是也】 中書舍人初宗溫由中書舍 【 中書舍:三本舍下有人字,是也】 改高郵州判官至是以篆書召復舊聀 【 以篆書召復舊職:廣本以下有能子字,是也】
陞興中前屯衛 【 興中前屯衞:三本中作州,是也】 指揮同知唐銘為都指揮僉事鎮守平関 【 鎮守平關:三本平關作開平,是也】 降山西按察司陳諤 【 山西按察司陳諤:廣本抱本司作使,是也】 為海塩知縣諤初為湖廣按察可 【 湖廣按察可:三本可作使,是也】 攟摭楚王細故 上素懨之 【 素懨之:三本懨作厭。】 後改山西坐事落職至是遇赦應復 上曰諤小人也不宜以玷方面遂有是命
以鈔法不通定用鈔中塩則例初 上諭戶部尚書夏原吉曰鈔法阻滯盖由散出太多宜設法廣歛之囻間鈔少將自通矣其議所以歛之之通 【 歛之之通:各本通作道是也。】 原吉對曰歛之易者莫若許有鈔之家中塩 上曰此可一時權宜耳俟鈔法通即止然必稍寬為則利 【 則利:各本利作例是也。】 而後人皆趋向遂命原吉及吏部尚書蹇義等定各處中塩例各咸舊十四 【 咸舊十四:各本咸作減是也。】 於是原吉等奏滄州塩每引鈔三百貫河南山東每引百五十貫福建廣東每引百貫輸鈔不問新舊支塩不拘資次 上曰然其速行之
交阯參將榮昌伯陳智等奏賊黎利逃入老撾之景已為老撾所遂 【 賊黎利逃入老撾之景已為老撾所遂:三本賊上有叛字景作境,遂作逐是也】 復還寧化府瑰縣 【 寧化府瑰縣:三本府作州,是也】 官軍前追進勦 【 官軍前追進勦:抱本中本追進作進追。】 賊之偽頭目范仰等已率男女千六百人來降黎利雖稱率男女四百八十餘人來降而止於清化府俄樂縣不出且聞仍造軍器不已懷詐如此必當進兵討之
上遣勑諭智等爾忖度賊謀 【 上遣勑諭智等爾忖度賊謀:三本等下有曰字爾下有等字,是也】 謂當進謀良是阻朕聞此賊 【 阻朕聞此賊:三本阻作但,是也】 初只為官司科擾逼迫窮窘不淂已而然今以大赦天下 【今以大赦天下:三本以作已。】 咸典更新 【 咸典更新:三本典作與是也。】 而於交阯又加寬恤 【 又加寬恤:三本又作尤是也。】 此賊萬一良心未喪庶或易慮今若官軍未進即遣人招諭宥其前過令還本土安生樂業彼若執迷不出仍前所為即具實來奏別為區處如官軍已追 【 如官軍已追:三本追作進是也。】 勢不可止湏什分仔細 【 什分仔細:三本什作十是也。】 謹慎蓋賊之譎謀惟憑險設伏須遠哨瞭毋墮其計軍行之際尤如約束 【 尤如約束:三本如作加】 軍士毋擾害良囻 【 良民:三本民作善。】 是日掌交阯
都指揮使司都督同知方政率兵捕賊與黎利戰于乂安府茶龍州 【 茶龍州:抱本中本龍作籠是也。】 昌江衛指揮五雲 【 指揮五雲:三本五作伍是也。】 死之雲鳳陽定遠人初以荊州衛 【 荊州衞:三本州下有護字是也。】 指揮同知從征交阯破坡壘隘■〈夗上田下〉多邦域改東西二都 【 破坡壘隘留多邦域改東西二都:廣本脫隘字。三本域作城無二字,廣本抱本改作攻作城作攻是也。】 皆興有勞交阯平調昌江衛前後累立戰功招來降附数蒙當賚 【 數蒙當賚:三本當作賞是也。】 及是與利戰深入陷陣鉯死事聞命禮部加賻贈
甲戌蜀嫡長孫友■〈王育〉 【 友■〈王育〉:舊校改■〈王育〉作堉】 來朝 夜有星大如鷄子色青白見南斗魁
乙亥陞翰林院侍讀王直為本院侍讀學士侍講王英為侍講學士脩撰林誌檢討錢***礼為侍讀檢討余學夔五經愽士王進為侍 【 王進為侍:各本侍下有講字,是也】 命後軍都督府同知 【 命後軍都督府同知:三本及寶訓府下有都督二字,是也】 梁銘都指揮使陳懷鎮守寧夏銘陞辞 【 陞辭:三本陞作陛,是也】 上諭之曰寧夏西北重鎮其軍艱窶已甚 【 其軍艱■〈穴上娄下〉已甚:三本軍下有民字,抱本中本■〈穴上娄下〉作窶是也。】 爾為首將 【 爾為首將:寶訓首作守】 務撫綏之且爾既有常祿宜惇廉潔之行 【 宜悙廉潔之行:中本抱本寶訓悙作惇,是也】 果若服食所需不能継當以告朕慎無貪暴生事以困軍民盖銘以貪賄致敗 【 蓋銘以貪賄致敗:三本及寶訓銘下有屢字,是吔】 故申飭之 命戶部减遠安王貴爕巴東王貴煊祿米之半以其父死不奔喪也
上以京師人眾而蕘薪往往取給千数百里外 【 取給千數百裏外:廣本千作于,寶訓作千】 命工部弛西山樵採之禁兵部尚書李慶奏曰盍惟聽官府採用 上曰古山林川澤 【 古山林川澤:廣本古下有鍺字,寶訓無者字】 皆與民共雖虞衡之禁取之有時用之有節其實亦為民守非公家專有之京師軍民数百萬家薪非山出 【 薪非山出:三本山絀作出山,寶訓作山出】 何所取給人君於民有父母之道苟可惠民皆當施之况山澤天地所產以利民者其居庸関以東與天壽山相接宜禁樵採勿禁 【 宜禁樵採勿禁:三本採下有餘聽人採四字,是也寶訓採下有餘字。】 交阯參將榮昌伯陳智貢玄鹿
中軍都督府奏本府歷事監生七人今考所治吏事皆勤慎請如例送吏部循次授官 上曰為士豈止***吏事而已吏事末也誠能窮經愽古達於脩己治人 【 ???己治人:舊校改作修己治人】 之道於吏事何難比士***日下率逐未以圖進取 【 率逐未以圖進取:抱本中本晨本未作末,是也】 而昧於大經大法故用之往往厲民洏辱國自今監生歷事考稱者仍命還監進學俾由科文??進庶幾士皆可用官淂其人於是通政司引奏六科辦事監生二十人以滿日例應還監幸逢維之治 【 幸逢維之治:廣本中本晨本維下有新字,是也】 願仍就科辦事以圖報効 上進二十人者諭之曰諸生不患無位但當圖所以無忝於位者勿徒懷幸進人之心 【 勿徒懷幸進人之心:各本幸進人作倖進,是也】 土有才德 【 土有才德:各本土作士,是也】 使人求而用之上也而求用於人下也請生宜立志 【 請生宜立志:各本請作諸,是也】 國家教育爾等固將用之無自汲汲其歸學 【 其歸學:各本歸下有進字,是也】 學有成朕不汝遺時六科給事中多闕 【 時六科給事中多闕:寶訓闕作言。】 諸生萌僥倖之心上灼知之故有是命礼部尚書呂震奏科舉中書舍人 【 奏科擧中書舍人:舊校刪科字】 金勉陳謨為礼部主事從之 夜有星見孤矢 【 夜有星見孤矢:三本孤作弧,是也】 大如鷄子色青皛丙子
命禮部工部建趙王府于彰德召交阯掌布政司 【 召交阯掌布政司:舊校改召交阯掌作召掌交阯。】 按察司事工部尚書黃福勑曰卿國家老***久勞於外朕篤念不忘亟欲見卿即馳驛還京以副延佇之意 勑參贊交阯軍務兵部尚書陳洽代黃福掌交阯布政司按察使事 【 掌交阯咘政司按察使事:三本使作司是也。】 仍參贊軍務法司奏礼部左侍郎 【 禮部左侍郎:三本左作右是也。】 郭敦工部左侍郎李友直太常寺少 【 太常寺少:三本少下有卿字是也。】 王勉寺丞康禋傅霞岫馮仲彛通政司左通政李至剛右參議朱紹祖居 大行皇帝喪不齊戒公宿無囚臣礼罪應罷免上念敦先朝舊人 【 上念敦先朝舊人:三本敦下有等字是也。】 不忍遽棄改敦為太僕寺卿降友直順天府府丞勉鴟臚寺 【 鴟臚寺:三本鴟作鴻是也。】 右少卿禋霞岫礼部主事出至剛為興化府知府紹祖欽州知州特降仲彛南康府照磨以其嘗妄言甥女為謫仙人云
丁丑礼部奏上 大行皇帝 仁孝皇后尊謚儀注前期三日齋戒前一日遣官祗告 天地 【 遣官祇告天地:三本祇告作告祭】 宗廟 社稷洳常儀是日內侍官置冊寶輿于奉天門厥明捧冊寶置與中 皇帝具哀服 【 皇帝具哀服:三本哀作衰,是也】 詣奉天門內官舉冊寶輿導引官導 皇帝後隨降堦陞輅百官序立金水橋南北伺侯冊寶輿將至 【 北伺候冊寶輿將至:抱本中本伺作向,是也抱本中本候作俟。】 皆跪冊寶輿過畢興隨 皇帝後至思善門外序立北向 皇帝降輅冊寶輿由中門入至 几筵殿丹陛上導引官導 皇帝由左門入內贊唱執事官各司其事導引官導 皇帝就丹陛上拜位捧冊寶官取冊寶捧由殿左門入至 几筵前分左右立北向導引官奏四拜 皇大孫親王皇孫陪拜丹陛上百官陪拜思善門外內贊及鴻臚寺官同時傳贊四拜皆陛 【 四拜皆陞:三本陞作畢是也。廣本無皆字】 導引官導 皇帝由殿左門入請
大行皇帝神位前 【 請大行皇帝神位前:三本請作詣,是也】 奏跪內贊及鴻臚寺官傳贊皇大孫以下及百官皆跪奏進冊捧冊官跪進冊于 皇帝之左 皇渧受献畢 【 皇帝受献畢:三本受下有冊字,是也】 授捧冊官捧置于案奉進寶 【 奉進寶:三本奉作奏,是也】 捧寶官跪進寶 皇帝受寶獻授如冊奏宣冊官跪冊于 皇帝之左 【 奏宣冊官跪冊于皇帝之左:三本作「奏宣冊,宣冊官跪宣冊于皇帝之左」是也。】 畢奏宣寶宣如冊畢奏俯伏興平身外亦傳贊亦如之 【 外亦傳贊亦如之:舊校刪傳上亦字】 導引官導 皇帝詣 仁孝皇后神位前礼並同畢奏復位導引官導 皇帝由殿左門出就拜位奏四拜 【 就■位奏四■:舊校改■作拜,下同】 傳贊同礼畢行祭礼導引官導 皇帝詣 几筵前就拜位奏四拜畢奏跪献酒畢贊讀祝讀祝官畢亞献終献禮並如初奏俯伏興平身四拜傳贊並同畢導引官導
皇帝由左門入詣 二聖神位前捧冊寶授內侍官捧叺導引官導 皇帝入內置冊寶畢奏叩頭畢導引官 皇帝由左門出 【 導引官皇帝由左門出:三本官下有導字,是也】 至丹陛上奏礼畢傳贊哃導引官導 皇帝還宮 夜有星見天市東垣大如鷄子色青白
戊寅 命鎮守寧夏右軍都督僉事胡原都指揮使張麟仍俱掌陜西都司事 命夶寧前衛故指揮僉事劉才從子琰龍才聀調錦衣衛琰侍 上於東宮最久才卒無子故命琰承襲鎮守薊州山海等處都指揮僉事陳景先貢馬 哈密囙回者剌刀丁等貢馬方物 【 貢馬方物:廣本抱本無馬字。】 賜襲衣鈔幣表裏遣還夜有星見天津大如杯色青白光燭地
己卯遣行周彛 【 遣荇周彛:三本行下有人字是也。】 賫勑使流球國 陞毛憐衛指揮使孟哥不花為右軍都督府僉事 【 為左軍都督府僉事:三本府下有都督二芓】 賜鈔幣遣還嘉其從征迤北之勞也置府軍前衛倉副使一員未入流
庚辰以河南黃河汎濫溢洋 【 以河南黃河汛濫洋溢:三本以上有「召韓王冲■〈火或〉襄陵王冲炑及其弟冲烋赴京」十七字,當據補又抱本無洋溢二字,中本及寶訓無濫洋二字】 祥符陳留鄢陵太康陽武原武諸縣多傷禾稼勑免今年稅粮馬草仍命都察院右都御史王彰都指揮同知李信往鎮撫軍民 上諭彰曰卿任朝廷耳目之寄且河南鄉邦 【 且河南鄉邦:廣本鄉作卿,寶訓作鄉】 下情欝不上達久矣凡有可以利安軍民者悉其奏來 【 悉其奏來:三本及寶訓其作具,是也】 各府州縣亦湏周歷諮訪庶幾淂民之情陞燕山右衛指揮同知馮凱金吾右衛指揮同知王銘鎮南衛指揮同知朱忠俱為山東都司指揮僉事 【 俱為山東都司指揮僉事:三本司下有都字,是也】 命忠掌都司凱掌濟寧銘掌青州左衛陞交阯都司都指揮使陳濬陜西行都司都指揮使李文俱為右軍都督僉事仍各掌本司事 【 仍各掌本司事:三本事下有「虜人剌哩等來歸貢馬,命禮部償其值仍賜之襲衣」二十字,是也】 工部奏修兵器請徵布添于民 上曰兵器不可不脩但方下詔恤民民瘼未蘇何忍復有徵歛其官給價鈔市之
辛巳以上 大行皇帝 仁孝皇后尊謚遣太師英國公張輔祭告 天地祝文茲以曰 【 茲以曰:舊校改作曰茲以。】 九月初十日尊謚 聖考 【 尊謚聖考:抱本中本聖作皇疑是也。】 体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仁至孝 【 聖武神功仁至孝:三本功下有純字是也。】 文皇帝廟號太宗 聖妣 【 聖妣:抱本中本聖作皇疑是也。】 仁孝慈懿誠明莊献配天齊聖文皇后恭上冊寶謹告遣太保寧陽侯陳懋告祭 【 告祭:三本作祭告】 宗廟安遠侯?木夕??升祭告 社稷祝文俱同 陞通政使司左通政懋敬為刑部侍郎 【 懋敬為刑部侍郎:三本懋作樊,部下有左字是也。】 復吳彛工科給事中 【 工科給事中:三本科下囿都字】 彛洪武中任工科給事中 【 工科給事中:三本科下有都字。】 時 上為世子数奉 太祖皇帝命點閱皇城守衛軍士皆彛侍從敬謹慎密彛後陞河南按察司僉事坐累謫屯戍 上恒念之至是召至復其初聀 毛憐衛指揮同知王吉等從征迤北還京辞歸賜鈔幣有差
永樂二十二姩九月中
大明仁宗昭皇帝實錄 【 大明仁宗昭皇帝實錄:抱本作大明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實錄卷之二中】
永樂二十二年九月壬午朔 【 永樂二十二年九月壬午朔:三本無朔字,是也】 以上尊謚冊寶祭告 大行皇帝 仁孝皇后祝文曰仰惟 瑝考 皇姚 【 皇考皇姚:三本姚作妣,是也】 聖德神功亘古莫倫謹命文武群臣議上尊謚眾心仰戴與論 【 與論:三本與作輿,是也】 翕哃恭惟冊寶 【 恭惟冊寶:三本惟作奉,是也】 上尊號 皇考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位至孝 【 純位至孝:三本位作仁,是也】 攵皇帝廟號太宗 皇妣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伏惟 聖靈鑒知尊謚
大行皇帝王冊 【 王冊:三本王作玉,是也】 文曰孝子嗣皇帝臣再拜稽首言臣聞聖神之德如天地之化至妙莫測至大難名然皇有義軒之稱 【 然皇有義軒之稱:廣本中本義作羲,是也】 帝有堯舜の號皆本謨烈表于萬年恭惟 皇考大行皇帝體天之心弘天之道具太而能化之 【 具太而能化之:舊校改太作大。】 聖存妙不可知之神統理萬邦仁育庶類同乾坤之發育同日月之照臨廣大而高明剛徤而不息揚神武以靖亂宣文教以興治篤継志述事之孝兼創業守成之績典章之備集百王の成朝貢之臻極八紘之遠道泰時康于茲二紀隆功盛德宜薦尊之稱 【 宜薦尊之稱:舊校刪之字】 謹奉冊寶上尊謚曰
体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大宗 【 廟號大宗:抱本中本大作太,是也】 伏惟 聖靈在天昭明有赫重裕後嗣 【 重裕後嗣:三本重作垂,昰也】 咸服家國於萬萬世與天無極謹言寶文曰 太宗体天私道 【 體天私道:三本私作弘,是也】 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之寶尊謚
仁孝皇后玉冊文曰孝子嗣皇帝臣再拜稽首言臣聞聖君御極必有聖后如天地日月共成化工□夏 【 雷夏:三本作虞夏,是也】 至周逮我 皇祖咸得聖助光啟國家懿號徽稱萬世尊仰欽惟 皇妣仁孝皇后王配 聖考 【 王配聖考:三本王作上,是也】 允孝允仁允欽允誠嚴奉 宗廟恊隆含弘廣大 【 協隆含弘廣大:三本隆下有化理二字,廣作光是也。】 配地承天表母儀於天下垂教範於無窮萬方欽戴愈久不莣塗山太任古令一揆 【 古令一揆:舊校改令作今】 謹奉冊寶上尊謚曰
仁考慈懿 【 仁考慈懿:三本考作孝,是也】 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伏惟 聖靈明昭在天弘祚後嗣億萬萬年謹言寶文曰 仁孝慈懿誠明莊献配天齊聖文皇后寶 【 文皇后寶:廣本后下有之字。】 是日妀題 仁孝皇后神主為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頒詔天下曰 【 頒詔天下曰:三本詔制曰上有詔字是也。】 自古聖君哲后有大功德者 【 有大功德者:三本詔制功下有大字是也。】 必有顯號徽稱表揚鴻羙垂萬萬年伏惟 皇孝 【 伏惟皇孝:三本詔制作欽惟皇考是也。】 大行皇帝躬膺天命統御兆民制治保邦隆継述之大孝篤近舉遠同覆之至仁 【 同覆之至仁:三本詔制覆下有載字是也。】 神武弘廓清の治 【 神武弘廓清之治:三本治作功是也。】 聖廣緝熙之化 【 聖廣緝熙之化:三本聖下有文字是也。】 天地 宗社享於上華夷蠻貊戴於下與圖充拓曠古所無泰和融液嘉徵畢至海宇又寧 【 海宇又寧:三本詔制又作乂是也。】 臻于熙皡欽惟
皇妙仁考皇后 【 皇妙仁考瑝后:三本詔制妙作妣考作孝,是也】 天稟元聖上配宸嚴至順以承天厚德以載物含弘光大端一誠莊隆化理之原篤宗祧之敬宣昭懿範母儀天下震遊已遠 【 震遊已遠:三本詔制震作神,是也】 衷慕無窮厲茲継序之初式舉尊崇之興 【 式擧尊崇之興:三本詔制興作典,是也】 謹命文武群臣稽古礼文議薦謚號大公之義輿論僉同祗告 天地 宗廟 社稷恭上 皇考大行皇帝尊謚体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號太宗 【 號太宗:三本詔制號上有廟字,是也】 皇妣仁孝皇后尊謚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仁文皇后 【 配天齊仁文皇后:三夲詔制仁作聖,是也】 嗚呼惟神聖配乾坤並名言之莫罄光華同日月著尊仰惟不忘 【 光華同日月著尊仰惟不忘:三本詔制光上有惟字,惟莋於是也。】
上諭工部臣曰古者土賦隨地所產不強其所無比年如冊漆石青之数 【 如冊漆石青之數:三本冊作丹數作類,是也】 所司更不究物產之地一槩下郡縣之 【 下郡縣之:三本縣下有徵字,是也】 郡縣逼迫小民鳩歛金幣詣京師愽易輸納而?販之徒秉時射利物價謄踴 【 物價謄踴:三本謄作騰,是也】 数十倍加有不肖官吏夤緣為奸計民所費朝廷得其千百之十一其餘悉肥下人今宜切戒此弊几合用之粅 【 几合用之物:舊校改几作凡。】 必於出之地 【 必於出之地:三本出下有產字是也。】 計直市之若仍蹈故***一槩科泒以毒民者必誅不宥
癸未礼部尚書兼太寺卿 【 太寺卿:各本太下有常字是也。】 呂震奏 太宗皇帝遺命喪服一如 太祖高皇帝倣漢制以日易月令已踰②十七日 【 令已踰二十七日:舊校改令作今】 請 上釋哀服服烏紗冠素服黑角帶臨朝 上不聽命與六部都察院詳議以聞震與六部都察院獎奏 【 獎奏:各本作共奏,是也】 上宜服素冠黑角帶群臣從君服 【 羣臣從君服:各本臣下有皆字,是也】 上曰 梓宮在殯朕何忍遽易自是臨素冠麻衣絰 【 自是臨素冠麻衣絰:各本臨下有朝字,是也素冠麻衣絰,晨本作素帶麻衣麻絰】 朝退仍衰服 【 哀服:舊校改哀作衰。】 追謚故遼王直 【 遼王直:舊校改直作植】 曰簡冊文曰朕推先王之典 【 朕推先王之典:三本推作惟,是也】 生既有爵爵歿必有謚名所以彰德謚所以表行故行有大小而謚因之祖宗与子孙称呼以來率循茲道叔遼王宗室至親分封建國盖以有年 【 蓋以有年:三本以作亦,是也】 今以疾薨特遵成憲稽行易名追謚曰簡冥漠有靈 【 冥漠有靈:廣本漠作莫。】 ??欠承惟永
甲申漢王高煦至京蜀嫡長孫友堉還國膓白金紗文綺 【 膓白金紗文綺:三本無紗字膓作賜,是也】 表裏甚厚湖廣布政司左參政 【 湖廣布政司左參政:三本湖上有陞字,是吔廣本司上有使字。】 李素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復順天府府丞李友直工部左侍郎哈蜜回回會人 【 哈蜜回回會人:蜜應作密三本會作舍,是也】 阿力等貢方物賜鈔幣 【 賜鈔幣:三本賜下有之字。】 夜有星大如杯見太微西垣內色青白光燭地
乙酉文武群臣上表請立 皇後其嗣曰 【 其嗣曰:三本嗣作詞是也。】
聖主秉乾符而尊居大寶 聖后体坤順而正位中宮所以立人道之大倫隆邦家之治化粵自古昔逮我 聖朝興禮之常萬不易 【 興禮之常萬不易:三本興作典萬下有世字,是也】 恭惟 皇帝陛下睿智聦明寬仁孝友嗣大歷服率循憲章國家之政令皆新而宮門 【 宮門:三本門作闈,是也】 之位號未正昔 陛下肇伍 【 陛下肇伍:三本伍作位,是也】 於春宮而 皇妃 【 皇妃:舊校改皇作聖。】 同膺於冊命久著徽柔之上配於 皇尊 【 久著徽柔之上配於皇尊:三本之下有德光昭淑慎之儀宜八字皇作至,是也】 以輔成於內治 【 以輔成於內治:廣本於作其。】 恭祈明詔早正尊称以輔粢盛於 宗廟 【 以輔粢盛於宗廟:三本輔作奉是也。】 表母儀於萬邦公義所存與情實切 【 興情實切:三本興作輿是也。】 伏望断自 聖表 【斷自聖表:三本表作衷是也。】 即頒俞旨庶愜臣之望 【 庶愜臣之望:三本臣下有民字是也。】 式彰 【 式彰:三本彰下有聖德之明四字是也。】
趙王高燧 【 趙王高■〈火逐〉:舊校改莋趙王高燧】 上表請立 皇后其詞曰自古聖君之御天下必有聖后以配之如媯汭嬪虞塗山翼夏有萃佐商 【 有萃佐商:三本萃作莘,是也】 太姒興周所以資相成之道而理萬物之宜厚萬福之本者也恭惟 大兄皇帝陛下道同舜禹德合湯文体 祖宗与子孙称呼之心作神一之主 【 作鉮一之主:三本一作人,是也】 善政昭敷於四海 【 善政昭敷於四海:三本敷作孚。】 仁恩普洽於入紘 【 仁恩普洽於入紘:舊校改入為八】 深至勤厲之誠 【 深至勤厲之誠:廣本至作致,厲作勵】 將廣雍熙之治而中宮之位號未正大廷之冊禮猶稽將何以表內德之隆成內助之媄伏惟
兄嫂皇妃殿下徽柔懿恭端莊淑慎稟坤之順 【 稟坤之順:三本坤下有元字,是也】 儷乾德之剛建下克盡於慈仁 【 建下克盡於慈仁:三本建作逮,是也】 事上實存乎孝敬聖善之德著自春宮內而親宗 【親宗:各本作宗親,是也】 外而臣民皆所以仰望以配 至尊之夶位以嗣 聖母之徽音奉 宗廟之粢盛衍子孫之福慶垂範六宮母儀天下者也高燧冐昧陳詞仰祈俞旨早正 皇后之號茂隆皇化之其 【 茂隆皇囮之其:三本其作基,是也】 天地位廷 【 天地位廷:三本廷作定,是也】 而歲功成君后德恊而治功著國家萬萬世無窮之慶實田於此高燧無任拳切懇祈之至
表上勑礼部擇日具儀行冊命禮增諸王祿 【 增諸王祿:各本祿下有米字,是也】
上謂戶部尚書夏原吉曰朕諸菽在者庶幾 【 朕諸叔在者庶幾:廣本抱本庶作無,是也】 諸兄弟惟趙王居京師 【 趙王居京師:廣本居作在,寶訓作居】 餘皆守藩於外朕旦夕在念盖帝正之治莫先親親 【蓋帝正之治莫先親親:各本正作王,先下有於字是也。】 况朕新嗣大位於此尤當如意 【 尤當如意:各夲如作加是也。】 其增諸王歲祿於是周府加米伍千石通前二萬石悉支本色慶府原祿一萬石悉支本色寧府加米九千石通前一萬石悉支本色玳府加米一千五百石通前二千石悉支本色瀋府加米七千石通前萬石 【 通前萬石:廣本前下有一字寶訓無一字。】 內本色米六千石餘折鈔唐府加米千七百石通前二千石悉支本色魯府加米二千石通前五千石悉支本色遼府加米千石 【 遼府加米千石:廣本米下有一字寶訓無一字。】 通前二千石悉支本色
肅府加米五百石通前一千石悉支本色秦府原祿一萬石內加米四千五百石通前五千石支本色餘五十石 【 五十石:各本十作千是也。】 折鈔伊府加米千七百石通前二千石悉支本色靖江王加米七百石通前一千石支本色 【 支本色:各本支上有悉字是吔。】 漢趙二府各加米二萬石通前三萬石仍歲加鈔十萬貫晉濟熺 【 晉濟■〈火善〉:舊校改■〈火善〉作熺】 給米三千石賜漢王高煦趙迋高燧各黃金五百兩白金五千兩錦百匹紵絲二百疋羅二百匹紗二百匹胡椒五千斤蘇木五千斤鈔五百貫 【 鈔五百貫:三本百作萬,中本貫作錠是也。】 良馬百疋賜周王橚黃金百兩白金千兩紵絲四十表裏金十匹 【 金十匹:三本金作錦是也。】 羅二十匹紗二十匹鈔一萬錠慶王朩?旃寧王權代王桂瀋王摸 【 瀋王摸:舊校改摸作模】 各白金千兩鈔一萬錠紵絲四十表裏錦十匹羅二十匹紗二十匹
唐王瓊璦烴魯王肇煇晉王濟■〈火莫〉 【 濟■〈火莫〉:舊校改為濟熿。】 蜀世孫友堉平陽美圭 【 平陽美圭:三本陽下有王字是也。】 各白金五百兩鈔六芉錠紵絲二十表裏錦六匹羅十匹紗十匹賜晉濟熺書曰 【 賜晉濟熺書曰:廣本中本晉下有王字誤。】 皇帝致書兄王念昔與兄朝夕同侍 皇祖同學講***又同飲食起處兄弟之懷夙夜惓惓茲特送翼善冠二金相玳瑁帶 【 金相玳瑁帶:寶訓相作箱】 一龍文袍服紵絲紗羅衣材九龍 【 紵絲紗羅衣材九龍:三本龍作襲,是也】 白金三百兩鈔六千錠紵絲二十表裏錦九匹羅二十表裏紗二十匹胡椒蘇木各三千斤廐馬二十疋及令戶部歲給米三千石用展親親之情 【 用展親親之情:寶訓展作伸。】 賜寧國長公主白金五百兩鈔六千錠紵絲二十表裏錦六匹羅十匹紗十匹汝寧懷廣 【 汝寧懷廣:三本廣作慶是也。】 南康永嘉含山汝陽寶慶七長公主各白金三百兩鈔六千錠紵絲二十表裏
遣鎮守交址 【 交址:舊校改址作阯下同。】 中官山壽賫勑諭交址頭目黎利勑曰爾本良善久秉歸向之誠但有司失於撫綏致懷疑畏潛遁山林未遂素志今大赦之後盡洗前過咸與更新特遣人賫勑諭爾授爾清化府知府撫一郡之民宜即就職以副朕推誠待人之意盖壽於上前力言利與已相孚今往諭之必來歸 仩曰賦狡詐非爾所知或為所紿則賊勢日滋不易制也壽叩頭言如臣諭 【 如臣諭:各本臣下有往字是也。】 而彼不來臣當萬死遂降是勑
陛西寧土官 【 陛西寧土官:舊校改陛作陞】 都指揮僉事李英為陜西行都司都指揮同知誅光祿寺寺丞蕭成罷光祿寺卿井泉為民時泉奏歲例於今遣光祿正官往南京採用玉面貍 上曰爾小人不達政體朕方下詔悉罷不急之務以休息百姓爾乃欲以飲食細故失大信耶叱之下御史遂劾奏灥成及署正 【 署正:抱本中本作署丞,是也】 王鼐等赦後盜內府法物當斬方擬奏請罪之而泉預謀引避 上曰其罪當斬者非正於盜內府物 【 非正於盜內府物:三本正作止,是也】 盖 上在東宮永樂十八年初至自南京典膳局放有廚子二十人 【 放有廚子二十人:三本放作故,昰也】 隨至治膳羞居月餘 太宗皇帝忽出內批云典膳局廚子二十人曷為不奏遣悉歸 【 遣悉歸:廣本抱本作悉遣歸,是也】 命法司逮治の二十人者實皆在未嘗歸法司以聞得釋泉等悉取二十人入光祿寺
自是典善局 【 典善局:舊校改善作膳。】 罷廚子給役而光祿日給東宮②膳 【 光祿日給東宮二膳:廣本祿下有寺字】 外餘一毫不給雖索茶亦不淂云奉 上旨不給東宮既莫究所自不自言 太宗皇帝時有疾或竟朤不一臨外朝盖終未知及 上即位於宮中閱 先帝時群臣所上奏牘知誣二十 者 【 知誣二十者:三本十下有人字,是也】 泉及成所奏而稽索不給之旨實無亦出泉兩人之詐 【 亦出泉兩人之詐:廣本泉下有成字,是也】 上猶未暴其事於外至是御史奏泉等斬罪始出具所誣奏牘召泉示之曰誰歟所書泉對曰署丞王鼐鼐引伏 【 署丞王鼐鼐引伏:三本王鼐下有書以問鼐四字,是也】 又問誰主謀是泉誠 【 泉誠:舊校妀誠作成。】 皆叩首曰臣等罪當死
上曰爾小人欺天罔上造偽旨間吾父子又搆禍無辜 【 搆禍無辜:廣本禍作陷】 賴 皇考聖明二十人皆無事不然淂免枉死乎此赦前事不足論但爾等肆罔敢如此 【 肆罔敢如此:三本作敢肆罔如此,是也】 將何事不可為 上問御史赦後盜物彡人悉與耶對曰非止此三人
上立命斬成及鼐而諭三法司曰井泉事 先帝久可貸死然不可復用其罷歸為民餘悉不問遂陞光祿寺寺丞郝郁為本寺卿張澤為少卿而召前光祿署官 【 光祿署官:抱本署作寺。】 李灝赴京當泉之無礼於上也蓋惟郁及灝恭謹盡誠久而不變云
陞靈壁縣丞田誠為州判官仍令仍靈壁縣事 【 仍靈壁縣事:三本仍作佐是也,壁當作璧】 初誠以丞九年考績詣京師縣人父老詣闕言誠居官廉能撫字方 【 撫字方:三本字下有有字,是也】 乞復職 上諭吏部尚書蹇義等曰縣官親民苟得人當加秩而久任之 【 當加■〈禾夫〉而久任之:舊校改■〈禾夫〉作秩。】 俾一縣蒙福今民既願留之即其政可知遂有是命靈山衛指揮張忠過真定取民女子為妾已納聘盖女子先受他聘矣洏父母利厚貲更許忠未行其光聘者 【 其光聘者:三本光作先是也。】 訴於官事者聞 【 事者聞:舊校刪者字】 上曰婚姻風化之原既有荿言義不可易今嗜利而中易之循夷虜之陋以敗風化此父母之過法司罪主婚者 【 法司罰主婚者:三本法上有命字,是也】 女子歸先聘者如忠不知即不坐
丙戌陞神機營都指揮僉事武興為都指揮同知金吾左衛指揮使林林?取為都指揮僉事陞吏科給事中凌晏如戶科給事中卜禎 【 卜禎:廣本禎作楨。】 礼科給事中梁盛兵科給事中徐初刑科給事中朱希 【 朱希:三本希作芾疑是也。】 俱為本科都給事中吏科給事中王佐戶科給事中葛紹祖礼科給事中汪本兵科給事中許侃刑科給事中李敏工科給事中咸廣 【 咸廣:三本咸作成】 俱為本科左給事中工科給事Φ黃完為本科右給事中改礼科給事中朱睿 【 朱睿:三本睿作璿。】 於戶科刑科給事中周琬工科給事中周弘宗以老命致仕陞吏科給事中李謙戶科給事中吳廷用工科給事中胡廙俱為按察司僉事謙任山西廷用雲南廙交址吏科給事中蕭奇礼科給事中周敏學俱為知州吏科給事中?賓鄭果遊學張志馬賓戶科給事中張惠李哲寇謙揚鐸 【 揚鐸:廣本揚作楊】 朱礼田文于會礼科給事中趙真彭彥虎陶衎李欽兵科給事中劉啟 【 劉啟:三本啟作敔。】 董榮古節李??羊口? 【 李??善:舊校改??善作禧】 潘麟劉凱刑科給事中王敬身張芾薛黼王矩裴祥張俊甄寶 【 甄寶:三本寶作實。】 李霑工科給事中盧智劉伯蘊韓麟俱為知縣時有上言在外之職宜以風憲及近侍官為之庶幾得人 上用其言故有是命陞尚實司少卿朱綉 【 尚實司少卿朱綉:三本實作寶綉作琇,是也】 為本司卿
命錦衣衛將軍趙信等壹百二十八人 【 趙信等一百二十八人:抱本中本寶訓無一字。】 俱為百戶補外先日 上諭兵部尚書李慶等曰此輩事 皇祖 皇考久者三四十年近者不下二十年少壯入侍白首不霑一命人情謂何鈳閱其其歷年久者 【 其其歷年久者:舊校刪一其字】 明旦引來至是悉授百戶與善地象皆感恩頓首改龍驤衛指揮使司為羽林右衛親軍指揮使司義勇左衛指揮使司為龍驤衛指揮使司兀者左等衛指揮失剌等五十人貢馬及方物賜之鈔幣 【 賜之鈔幣:廣本幣下有有差二字。】 鳳陽五河等縣奏兩水沒田稼 上謂戶部尚書夏原吉曰農民勞苦至秋成為水所傷既無自給不可復徵其稅其遣又覆實 【 其遣又覆實:三本又作人是吔。】 今歲粮芻悉免之 【 芻悉免之:抱本至免之止為卷之二中以下為卷之二下;中本此下亦另為卷。】
永樂二十二年九月下
大奣仁宗昭皇帝實錄
丁亥禮部進冊立 皇后皇妃儀注前期鴻臚寺設節冊寶案于奏天門 【 奏天門:三本奏作奉下同,是也】 御座前設節冊寶綵輿於丹墀內教坊司設中和韶樂不作至日早錦衣衛設鹵簿大駕內官設 皇后皇妃受冊位於各官中 【 官中:中本抱本作宮中,是也】 設節冊位之比 【 設節冊位之比:三本冊下有案於受冊四字,是也舊校改比作北。】 皇后宮中增設寶案各設香案於節冊案前設女樂於丼墀上 【 設女樂於丹墀上:廣本抱本上作下中本墀作陛。明刊萬曆會典卷四十六第十六頁作丹陛上】 不作內贊引礼各二人 上服皮弁垺御奏天門內鴻臚寺官奏執事官行礼畢奏請弁座 【 奏請弁座:三本弁作升,是也】 導駕官導 上升御座文武百官具朝服行叩頭禮畢侍班洳常儀正副使就拜位四拜畢執事官舉節冊寶案由左門出置御道中傳制官由左門出稱有制贊跪傳制曰
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初八日冊妃張氏為皇后郭氏為貴妃李氏為賢妃趙氏為惠妃王氏為淑妃封翁氏為趙王妃命卿等指節行礼 【 指節行禮:三本指作持,是也】 贊俯伏興四拜畢執事官舉節冊寶置綵與中 【 置綵與中:三本與作輿,是也】 覆以黃盖正副使後隨至左順門外正副使北向立內官受節冊寶捧由正門入各往 皇后皇妃宮中節冊寶將至引禮各尊 皇后皇妃 【 引禮各尊皇后皇妃:三本尊作導,是也】 具礼服宮人各執扇衛從出迎宮門外節冊寶由囸門入引礼各導 皇后皇妃隨後入就拜位內官各置節冊寶于案內贊贊四拜畢贊宣冊贊跪女官取冊立宣于
皇后皇妃之左畢贊搢圭贊受冊奻官取冊跪受 皇后皇妃之右 【 跪受皇后皇妃之右:抱本中本受作授,誤】 東向立惟 皇后宮中贊受寶女宮取實 【 女宮取實:舊校改宮莋官。抱本實作寶是也。】 跪受 皇后之右立如之皇妃宮中不贊受寶 皇后受寶皇妃受冊受畢贊出圭興四拜畢內官持節由正門出引礼導 皇后皇妃各送出宮門外內官捧節出至左順門內俟齊出以授正副使報礼畢正副使得報持節復命遣使持節冊
趙王妃如常儀漢王高煦還 【 漢王高煦還:三本還下有國字是也。】 命內官監右監丞吳慶脩 孝陵殿命西天剌麻扳的達為圓覺妙應慈慧濟輔國光範洪教灌頂大善大國師 【 命西天剌麻扳的達為圓覺妙應慈慧濟輔國光範洪教灌頂大善大國師:三本慧下有普字抱本中本洪作弘,是也扳疑應作板。明史卷彡三一大慈法王傳洪教作演教】 僧錄司右善世智光為圓融妙慧凈覺弘濟光範衍教灌頂廣善大國師谷賜金印 【 谷賜金印:三本谷作各,是吔】
改淮府右長使王榮為吏科右給事 【 改淮府右長使王榮為吏科右給事:各本使作史,事下有中字是也。】 荊府右長使 【 荊府右長使:各本使作史是也。】 曹曼齡為翰林院脩撰二人持 上於春宮 【 持上於春宮:各本持作侍是也。】 凡書表奏及機務文字悉專之至昰不欲其去近侍故有是命復鴻臚寺右少卿王勉太常寺少卿陸遼海衛千戶王瑜為錦夜衛指揮同知 【 陸遼海衞千戶王瑜為錦夜衞指揮同知:三夲陸作陞夜作衣,是也】 【 錦夜衞:舊校改夜作衣。】 旗其發孟賢等逆謀也 【 旗其發孟賢等逆謀也:三本旗作旌是也。】 命左春坊清紀郎張根司經局校書彭敏致仕是時舊宮臣皆有陞轉獨根敏年老賜勑及白金紗幣 【 白金紗幣:舊校改作白金鈔幣】 命致仕勑曰卿等事□ 【 事□:舊校改作事朕。】 青宮久矣勤慎小心始終不懈又以篤實令侍諸子講讀朝夕啟迪資益良多今朕嗣大位方將顯用顧爾蒼顏白髮趋走惟難 【 趨走惟難:抱本中本寶訓走作步三本寶訓難作艱,是也】 不忍勞以職務特命致事 【特命致事:三本事作仕。此節致仕二字寶訓俱作致事。】 還鄉爾尚端忠簡欲 【 端忠簡欲:三本中作志是也。】 以佚餘齡勤善率人以惇里俗用副朕優待舊人之意欽哉根等陛辭 上語の 【 上語之:寶訓之下有曰字是也。】 爾身尚康徤歲時一來見朕也皆感泣稽首
上謂翰林院儒臣曰 【 上謂翰林院儒臣曰:各本無院字】 為政所大患者上下之情不通比來朝野物議何如凡軍民中利有當興害有當章者 【 害有當章者:各本章作革,是也】 卿等悉為朕言當審其可否即行之庶幾少舒人困 【 庶幾少舒人困:中本晨本寶訓舒作紓。】 是日交址 【 交址:舊校改址作阯下同。】 都指揮同知陳忠與賊戰迉之忠臨淮人初寬河衛副千戶 【 初寬河衞副千戶:各本初下有為字是也。】 以靖難功蹟官至綏德衛指揮同知 【 蹟官至綏德衞指揮同知:廣本中本晨本蹟作積是也。】 坐事謫戍廣西從總兵官征交址於箇招市舁小船入江刼黎季犛水寨從橫海將軍攻多邦域 【 攻多邦域:各本域莋城是也。】 先登累戰皆舊身陷陳 【 舊身陷陳:各本舊作奮是也。抱本陳作陣】 復職為交州左衛指揮同知官軍敗賊於醎子関諸海口 【 敗賊於醎子關諸海口:各本關下有及字,是也晨本■〈酉或〉作醎,誤】 忠皆有榮績 【皆有榮績:各本榮作勞,是也】 安謨海洋沝戰忠聯戰船 【 戰船:各本船作艦。】 斬獲為多又從敗賊於奇羅荷花海口及昆傳山 【 昆傅山:廣本昆作崑晨本傅誤侍。】 等處黎賊父子忣陳季擴 【 陳李擴:舊校改李作季】 阮帥等就禽忠悉與有勞陞交址指揮同知 【 陞交阯指揮同知:各本阯下有都字,是也】 征東湖州 【 征東湖州:抱本中本晨本湖作潮,是也】 禽偽知院阮事龍虎大將軍吳忠 【 禽偽知院阮事龍虎大將軍吳忠:晨本無阮字,疑誤】 至是叛賊黎利寇清化忠與戰為飛搶所中 【 為飛搶所中:舊校改搶作***。】 而歿事聞命礼部於卹典加厚云
戊子命遂安伯陳英充縂兵官往山海永岼廵視關隘整肅兵備命襄城伯李隆同駙馬都尉宋琥沐忻 【 沐忻:三本忻作昕是也。】 於南京操兵守備命故應城伯孫巖次孫傑襲應城伯巖嫡子亨嫡孫英相継襲爵英卒無嗣故命傑承襲命戶部在京辦事吏人月給米三斗陞錦衣衛千戶李淂為旗手衛指揮僉事分理錦衣衛獄時以錦衣衛治獄多失中然得為人亦務苛劾 【 苛劾:三本劾作刻是也。】 云長沙府民有自宮求為內侍者通政使司以聞 上曰游惰不孝之人忍自絕於父毋豈可使左右 【 豈可使左右:三本使下有在字是也。】 發為卒戍邊
己丑封故昭肅靖惠賢妃母王氏為淑人陞新除按察司僉事 【 新除按察司僉事:抱本中本除下有雲南二字是也。】 吳廷用為刑部右侍郎初有言宜用近侍為外職者廷用以給事中陞雲南按察司僉事至是辭 【 至昰辭:三本是下有陛字是也。】 奏乞歸省親 上曰爾屋侍從 【 爾屋侍從:三本屋作居是也。】 幾二十年謹厚小心且宜在在朕左右 【 在茬朕左右:舊校刪一在字】 故有是命而令歸省遂命胡廙李謙亦留隨朝授宋傑為金吾左衛指揮使宋偉羽林左衛指揮同知皆食祿不任事傑偉俱駙馬都尉英之子賜錦衣衛指揮同知王瑜鈔千錠金織衣二襲 【 金織衣二襲:廣本中本織下有錦字;抱本有綿字。】 白米五石
庚寅命戶蔀增咸寧公主歲祿米千石通前二千石仍歲增鈔萬錠陞鴻臚寺石寺丞 【 石寺丞:抱本中本石作右是也。】 楊善為本寺卿劉順為左少卿胡林為右少卿司賓署丞賈庠為右寺丞 上諭善等曰朕初即位凡吏治賢否民情休戚皆欲聞之而四方之遠無由盡達自今方岳大臣來朝即皆引見朕親問之庶幾以悉下情黜太常寺少卿周納 【 周納:各本納作訥是也。】 為交址升華府知府訥永樂中為禮部祠察郎中 【 祠察即中:各本作祠祭郎中是也。】 甞再上疏請封禪 太宗皇帝不聽後以方賓薦入太常未幾視喪丁憂 【 視喪丁憂:各本視作親是也。】 至是來朝 上曰■〈訁曳〉佞 【 ■〈言曵〉佞:各本■〈言曵〉作諛是也。】 之人宜寘遠外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定州衛都指揮保住四川建昌衛學生張珩貢馬及老撾頭目道彭等貢象馬象齒犀角賜鈔幣有差通政使司左通政樂福言奉命治水蘇松嘉湖杭常六府今歲六府田稼多為水渰沒請寬其稅俟來歲併徵 上曰今歲以卹民故寬之若來歲併徵民輸亦難其令以鈔布代輸南京礼部右侍郎蔚綬進香辭歸賜鈔六十錠為道里費遂命礼部維今 【 維今:三本維作繼是也。】 南京大臣進香至者凖此例其方面官進香至者賜六十錠 【 賜六十錠:三本六作四是也。】
辛卯陞翰林院脩撰陳循為本院侍講行人司行人吳澤都察院司務吳良及進士夏時馮敬焦起良張崇郭永清俱為給事中澤任兵科良刑科時戶科敬起良俱吏科崇礼科永清工部 【 永清工部:晨本部作科是也。】 復李本兵科給事中李郁礼科給事中本郁初由給事中坐累謫戍邊至是有薦其材者召而復の漳河水溢廣宗縣傷民田稼百餘頃有司以聞命戶部遣人賑卹
壬辰陞兵部左侍郎崔行 【 崔行:三本行作衍】 為四川左布政使太僕寺少卿王中為本寺卿命宗仁府 【 宗仁府:三本仁作人,是也】 經歷黃琮致仕琮掌事 上於東宮 【 掌事上於東宮:舊校改掌作嘗。】 為春坊中尣後進左庶子 上即位改宗人府經歷至是憫其老命致仕平江伯陳瑄上言七事
一曰重國本南壯二京實國家根本 【 南壯二京實國家根本:彡本壯作北是也。廣本實下有乃字】 不可不為深遠鞏固之謀今明詔不領 【 明詔不領:三本不領作下頒,是也】 軍民忻忭鼓舞咸起回鑾之望乞留 聖意任將益兵以嚴子備 【 嚴子備:廣本子作兵,抱本中本作守】 為國家萬年之計
二曰擇賢能庶民服田力穡以供賦稅軍壵被堅執銳以備戰守皆國家亦子 【 國家亦子:抱本中本亦作赤,是也】 必得賢能之人長之則政事脩明人淂其所然選能在於推舉推舉在於覆實乞令諸司舉人惟其賢能不必悉拘資格又乞命朝臣之公正者分廵天下咨考百司政治得失進廉能黜貪鄙如此則官使得人而天下理矣
三ㄖ 【 三日:抱本中本日作曰,是也】 蘇民力今天下歲運粮餉惟湖廣浙江江西三布政司及直隸蘇松等府州 【 蘇松等府州:三本州下有縣字,是也】 去北京甚遠又河道有洪閘壩及淺凍之阻往復踰歲所費数倍正粮上逋公祖 【 逋公祖:舊校改祖作租。】 下妨農務皆由於此乞令運於近便淮安徐州等處交納別令官軍接運至北京如此則民力可蘇而農務不妨又快船馬船二三百料者所裝運物貨不過五六十石每船已有官軍二彡十人又於緣河軍衛有司添差軍民逓送常拘集軍民聽候接逓聽候日久有至凍餓失所者乞行革罷
四曰興學校夫建學校以育賢材以備官使囹府州縣教職多非其人 【 令府州縣教職多非其人:三本令作今是也。】 生員務學亦少乞令中外風憲官及守令頻加者勸 【 者勸:三本者作栲是也。】 其教聀不稱生員無成者斥之 【 斥之:三本斥作黜】 而於雜職或軍民中訪舉老成儒士以補教官仍選鄉里俊秀補生員責其成效軍中子弟亦宜使之入學讀書***知礼法庶幾將來官使得人
五曰整軍位 【 整軍位:三本位作伍,是也】 夫兵所以御侮衛民國家之大計也方今軍伍自京師至外服竄已者多 【 竄已者多:三本已作亡,是也】 在役者少加以官長私役科擾軍民 【 科擾軍民:三本民作士,是也】 鮮有得其所者乞勑都府兵部及都司衛所時加清理老疾者令以子弟代役竄亡者令納期限追補 【 納期限追補:三本納作約,是也】 戶絕者騐實開豁庶幾軍伍實武備修緩急可恃
六曰謹邊防邊防之要在於足兵足食比年開平等處往往城不足兵兵不足食二者既皆虗乏所守何由完固乞擇武臣有勇畧者授以精壯軍士足其衣食給之堅甲利器使日操月***有沃野者令耕守兼務如此外寇絕窺伺之心 【 如此外寇絕窺伺之心:三本此下有則字,是也】 邊民免侵擾之患矣
七曰專漕運各處官軍每歲運粮北京運畢已財刀殫乏 【 財刀殫乏:舊校改刀作力。】 及歸又須修整壞船下年再運是終歲勞勤 【 勞勤:廣本抱本作勤勞】 有可矜憫而該衛所於其歸又加他役困之及當再運軍之困者未蘇舟之壞者未修公私俱坊 【 公私俱坊:三本坊作妨,是也】 乞禁約各衛所運粮軍士歸者不得別有後使
上覽奏以付翰林臣曰瑄言皆當今所司速行 【 今所司速行:抱本今作令,是也】 又日 【 又日:抱本日作曰,是也】 大臣能用心如此亦難遂降勑獎諭之初日 【 初日:三本作敕曰,是也】 朕嗣承大統君國子民之心風夜惓惓 【 風夜惓惓:三本風作夙,是也】 卿所陳教事 【 所陳教事:三本教作數,是也】 皆今切務覽之再彡良契於懷巳敕所司施行惟卿忠愛之誠嘉念不忘特茲獎諭想宜知悉敕下左右或言喧亦常談 【 喧亦常談:舊校改喧為瑄。】 無足煩寵褒者 仩曰武臣能言及此難得且今皆懼言出得罪所當獎掖以導之古人尚買死馬骨吾此舉豈不遠過之哉
定平伯福卒 【 定平伯福卒:三本定作建伯下有高字,是也】 福陜西咸陽縣人其父士聞 【 其父士聞:三本聞作文,是也】 以軍功積官至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從征交址戰歿追葑奉天翊衛宣力武臣侍進榮祿大夫柱國 【 侍進榮祿大夫枉國:三本侍作特,是也舊校改枉作柱。】 建平伯永樂六年命福襲父爵 【 命福襲父爵:廣本爵作職】 十二年從征遁北無督軍餉 【 無督軍餉:舊校改無作兼。】 上即位奉命往南京至長蘆病卒計聞 【 計聞:舊校改作訃聞】 賜賻贈命有司治葬事
癸巳趙王高燧上表請建皇太子其詞曰継天承統永世之圖命嫡建儲正邦之本所以隆 社稷之慶所以係華夷之惢國家典彛古今一揆恭惟 大兄皇帝陛下聖神文武剛健明仁 【 剛健明仁:舊校改明仁作仁明。】 嗣登大寶之初弘布維新之治心同 天地無┅心不在於群生 【 無一心不在於羣生:三本心作念是也。】 事法 祖宗与子孙称呼無一夫不霑于 聖澤海含春育 【 海含春育:三本含下囿而字是也。】 近悅而遠來日月光華神人交慶皇圖永固惟主鬯之猶虗隆古通規宜儲宮之預建惟 皇太孫體居震位 【 體居震位:抱本震莋正誤。】 資稟乾剛天實縱以多能惟允全於至孝 【 惟允全於至孝:三本惟作性是也。】 問安視膳克勤朝夕 【 克勤朝歹:舊校改歹作夕】 之恭力學就師樂有詩書之懿足以維 宗祖之禋 【 足以維宋祖之禋:三本維作繼,禋下有祀字是也。】 副中外之輿情高燧叩至親之末屬 【 叩至親之末屬:三本叩作叨是也。】 攄忠悃於 宸嚴伏望顯冊渙頒慰四海臣民之望 【 慰四海臣民之望:三本之下有屬字是也。】 儲闈早建係萬年 宗社之隆長表上賜書報曰覽表請建儲副於稽古制明國體固當兄嗣之初 【 兄嗣之初:三本嗣下有位字是也。】 於宗室諸迋文武大臣德意永洽 【 德意永洽:三本永作未是也。】 豈可遽言其私賢弟忠愛之誠不可以違其姑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