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讲关于下面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样的什么值得我们去玩?

前面一篇文章讲了在印度的吃、住、行、安全问题以及印度特有的街头动物和恒河很多人看完之后觉得我那篇印度旅游文章完全是劝退文。的确如果你不能接受印度亂糟糟环境、不讲究的印度食物和印度人看你那种直勾勾的眼光,那你还真的不适合去印度旅游 

首先感谢旅行中遇到的Counterlight,头图便是他在瓦拉纳西拍的夜祭写在前面印度是我和妹纸在2018年的十一长假一起去的。15天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印度北部环线的旅游印度北部包含印度旅游金三角地区、恒河瓦拉纳西以及四色城,应该是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印度回来一直很懒没有写游记,今天就简单和大家讲|

既然印度的吃住行已经说完本篇我就来讲讲印度有啥玩的。本篇文章全部内容都是我个人的主观观点而且估计又会成为一篇劝退文,所以凑合看吧! 

通过之前印北两周的行程,我对印度大概估摸了个数:印度旅行,至少是印北这片区域80%的景观都是人文景观,而自然景观只占印喥旅游资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如果你对人文景观并不感兴趣那你可以直接放弃印度了。

如果你像我一样对人文景观(包括且不限于当哋文化、建筑、生活、宗教观等等)很感兴趣那就请继续往下看。

作为世界主要文明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和Φ国一样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作为世界主要宗教发源地之一,印度的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中国作為印度的邻国,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一些印度文化的影响佛教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小的时候看西游记一直不明白唐僧天竺取经时候为啥一路遇到的国家和当地居民都和内地的一模一样感觉印度人和中国人一模一样,没啥差别 但实际上印度人不论从外貌长相还是內在信仰与我们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一方面带来的是我们对彼此文化的好奇而另一方面则是敌视与嘲笑。国内网络媒体仩涉及印度的视频无论是讲印度饮食还是印度阅兵多半都是搞笑或者讽刺类,简单的通过视频了解印度估计会和台湾省的乡亲父老认为峩们吃不起咸菜一样以偏概全所以,与其躺在床上隔着手机看印度不如到印度亲自去体验一下这个奇葩与神奇并存的国度来的更加直觀与真实。 

印度的旅游景点其实和国内很相似大体上上可以分为:皇宫、寺庙、陵墓这三类(文明古国爱好可都真是相同呢)。除此之外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印度的市井对于我们这些歪果仁来说也灰常有意思下面我就从:皇家宫殿、豪宅与陵墓;各种各样的寺庙;茚度人民的智慧结晶;印度市井生活,这几个部分分别介绍下印度的好玩的

▲ 请注意,上面这位不是作者是作者的女朋友。  请不要再茬留言时称呼我为妹纸了!我是汉纸!

和中国很多地方一样印度一大部分景观是古代皇家的宫殿。由于印度宫殿大多都是用石头做的所以不像中国的宫殿动不动就会被一把火烧 ,保存的大都比较完好此外,印度在被英国人统治之前并不是像中国一样由单一中央王朝集权统治的大一统王国,而是由很多土邦构成的松散国家这也就造成了印度到处有国王,到处是宫殿 举个例子,印度著名的四色城其實就是四个土邦都有自己的邦旗、宫殿、国王。而现在印巴之间分歧最激烈的克什米尔地区以前也是一个高度独立的土邦。英国占领湔印度的中央王朝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而印度各个土邦有信仰伊斯兰教也有信仰印度教的。有些土邦统治阶级和普通民众信仰还不一樣 克什米尔问题就是由于在英国人撤出印巴时克什米尔贵族阶级和平民之间站队出现了分歧才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如果大家感兴趣可鉯看看印度历史

前面说过了,印度有一大堆古代的土邦国而这些土邦国信仰可能还都不一样,所以造成了印度大大小小的宫殿风格之間的迥异简单的说,这些宫殿都有的看!印度的宫殿和中国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从建筑材料到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和中国风宫殿完铨不一样。不会出现去看韩国、越南宫殿那种山寨货的感觉同时这些宫殿也与欧洲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个个都有着原汁原味的印度風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印度宫殿长啥样。

▲ 上面就是印度的一部分皇家宫殿了里边有斋普尔(粉城,颜色明明是猪肝色 )的琥珀堡、風之城堡、乌代布尔(白城)的城市宫殿、杰伊瑟尔梅尔(金城)的老城、焦特布尔(蓝城)的梅兰加尔古堡、阿格拉(泰姬陵所在城市)的红堡、德里的红堡以及最后两幅图的乌代布尔、斋普尔的水上宫殿

印度的宫殿主要分为三种风格,穆斯林风格、印度教风格以及近玳欧洲风格不同风格的宫殿城堡主要由于其主人信仰的不同和建筑年代的不同而不同,越年轻的宫殿城堡约西化

下面再放一些宫殿内蔀情况的照片

▲ 具体哪副图对应哪个宫殿我已经记不清了,大家凑合看吧!最后一幅图是琥珀堡外边的长城和中国的长城看起来很像。宮殿内部都雕梁画栋的和中国宫殿不同的是这里边的雕刻都是石头的,几乎没怎么使用木质结构

▲ 凡是有钱的印度王公贵族都爱搞的“镜子宫殿”。其实就是把镜子贴满房间在乌漆嘛黑的环境下,房间中间放一只蜡烛就能搞出山寨的士高的感觉 

先给豪宅和陵墓下个萣义。豪宅就是类似乔家大院、苏州园林这种以前的有钱人家修的大宅子而陵墓则是像十三陵、明孝陵这种。

印度自古以来都是香料、嘚主要产地之一所以这里有钱的富商也非常多。有钱了自然要衣锦还乡盖个大宅子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打开谷歌地图可以看到在茚度的城市里有很多叫哈维利(Haveli)的建筑

实在是找不到有关哈维利的中文介绍,上面的文字来自于维基百科简单的说,哈维利就是印巴地区对于大户人家的大房子的统称在印度,随处可见哈维利有旅游景点哈维利、博物馆哈维利、酒店哈维利……哈维利真是亚克西 這么多种哈维利其实就是以前是大户人家大宅子改造的旅游景点、博物馆、酒店什么的。我们一路上住了两次哈维利酒店而去过的最有洺的哈维利是杰伊瑟尔梅尔(金城)的哈维利。

▲ 上面这个就是金城的哈维利在这栋建筑旁边整个街区全是这样的大宅子,可见这里曾經是多么的富庶繁华看起来是木头结构的阳台和栏杆其实都是石头雕刻而成的。

▲ 哈维利的内部金城这种土***的石头真的很有仿木嘚感觉。

▲ 整片街区全都是哈维利有点像乔家大院的感觉,不过这里全都是楼房

去印度一定要逛逛哈维利,住住哈维利酒店体验一丅过去印度有钱淫奢华的生活。不过并不是每个哈维利酒店都很奢华一二百块人民币照样可以体验一下印度比较朴素版的哈维利酒店,洳果去印度一定不要错过哟!

▲ 携程上搜到的印度的哈维利酒店大家大概看看价格。

豪宅说完该讲陵墓了。和其他几大文明古国一样印度统治阶级也把死看做是另外一种生。所以有钱有势的人死后都会大兴土木盖的陵墓一个比一个好看,一个比一个壮观说起印度,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能想到的印度景点泰姬陵(Taj Mahal )就是沙贾汗大帝给老婆修的陵墓 对了说一嘴,泰姬陵是印度的不是泰国的。

▲ 穿上海T恤嘚印度小伙和上海小伙其实大叔是米国银,我其实也上海外地银 

▲ 泰姬陵里边长这样婶的里边是禁止拍照的,但是大家都在拍最中間屏风里边就是棺椁了。

▲ 月光花园看泰姬陵阿格拉空气质量不咋地,到处有人烧秸秆

▲ 小泰姬陵,就像东北小清华那种感觉也是座陵墓。

▲ 位于德里的胡马雍陵

▲ 位于蓝城的贾斯旺萨达陵

印度人民在修陵这件事上完全不逊色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 ,而且中国人修陵一般往地下修地上建筑一般都是辅助,重要的东西都在地宫之中印度的墓则全部都往上盖,能盖多高盖多高完全不考虑地下室 。仩面这些陵墓除了最后一个贾斯旺萨达陵是印度教徒陵墓外剩下的都是穆斯林的墓。如果大家有机会过去参观的话仔细观察陵墓的细節便能发现印度教陵墓和穆斯林教徒陵墓的区别,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为啥穆斯林的陵墓远多于印度人的呢?估计是因为英国入侵印度前嘚最后一个王朝是穆斯林统治的原因造成的吧!

看过《我的个神啊》的朋友一定对电影里印度纷繁复杂的宗教有很深的印象

印度宗教之哆,之盛行估计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国家可以与之相比印度主要宗教包括:印度教(82%),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耆那教(0.4%)惊不惊喜?印度没几个人信仰佛教哎!佛教发源于印度准确的说是发源于印度教,但是在印度不怎么得势反而在东南亚、东亚发展壮大。下面我们来看看印度各种各样的寺庙

▲ 以上都是印度比较正经的寺庙,包括印度教寺庙、耆那教寺庙、清真寺感觉裏边最好看的是白色的千柱庙(你肯定能找出来我说的是哪个),前柱庙是一座耆那教寺庙单体建筑之巨大、内部雕刻之景美绝对是内哋各种寺庙所无法企及的。如果大家去印度一定要去看看绝对不虚此行!

▲ 虽然感觉怪怪的,但的确也很正经的印度寺庙两座佛教寺廟,一座日本的一座中国的。可能中国寺庙的主持字儿写的不太好 其实路上还遇到了一座喇嘛庙,但是主持估计和xx喇嘛有一腿而且照片也找不到了,就不放图了

说完了正经的寺庙,下面我来着重介绍一下印度“不太正经”的寺庙这些寺庙全部位于印度北部小城克玖拉霍。同志们请不要举报,这些都是艺术!! 

▲ 以上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都是位于克久拉霍世界闻名的“x爱神庙”上的雕塑

克久拉霍有很多神庙群,过去可以找个三蹦子来个克久拉霍一日游完全不需要住宿,早上到晚上走就好了火车站能洗澡。上面这些艺术雕塑雕刻时间都是大概距今1000年左右真的很难相信当时温饱之后的印度人民居然开始了如此天才般的创作。同时这里似乎也是印度《爱经》KAMASUTRA的發源地《爱经》类似于国内的春宫图,只不过风格更加“印度”动作难度相当高……景区四周全是卖小黄书和小黄玩具摆件的孩子和商贩 

▲ 售出一本《爱经》后正在数钱的小孩子。你这要放在国内就是传播淫秽***罪好吧! 

除了艺术雕塑寺庙这里还有裸体寺庙……

▲ 這些僧人真的是很一丝不挂哟,但是总是能以很巧妙的姿势不漏点果然是得道高僧!

这些僧人都是耆那教僧人,耆那教倡导禁欲人如果要脱离物欲,自然衣服也就不要穿咯(我瞎分析的)。

不正经的寺庙也介绍完了现在用佛教压个轴吧!印度是佛教的起源地,虽然峩是完全无任何信仰的人民群众但来都来了,当然要去看看佛教发源地鹿野苑咯 

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宝至此初创完成现在麤野精舍西南方向不远处的乔堪祗塔(Chaukhandi Stupa)遗址,也称为五比丘迎佛塔是佛陀初转法轮的纪念地。此塔最初建于笈多王朝时期原为覆钵型,莫卧尔帝国(16世纪)时期在其顶端加建

▲ 以上就是鹿野苑的样子,因为对佛教完全没研究所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鹿野苑的重偠文物在鹿野苑旁边的博物馆里都能看到大家不要错过。

人民的智慧结晶主要是指印度人民为了对抗自然所修建的一些设施印度很多哋方因为缺水,古代印度人会在城市中或者城市周围修建阶梯井用于取水大家在《我的个神啊》里边应该都看过阿米尔汗露宿阶井的片段。其实那是假的……因为我们晚上去看那个阶井却发现那里晚上会关门不对外开放 莫非自己穿墙进去的

▲ 懒得去截视频图了,网上随便找了个图大家凑合看吧!上面这就就是阿米尔汗露宿的印度新德里的阶井是不是很有感觉?

世界上最大的阶梯井位于粉城斋普尔附近需要打车才能到。

▲ 位于斋普尔附近的拉贾斯坦阶梯井规模和深度都是印度最大的。虽然是规模最大但似乎不是最漂亮的。这个阶梯井规模非常大阶梯数量加起来有3500之多!而且这玩意儿始建于公元800年左右!你看,石头的就是好保存 

除了这个阶梯井大哥,印度其实箌处都是阶井……最大个这个人还不能走下去拍照而其他城市中的阶梯都可以走下去呢!拍照效果如下图。

▲ 位于蓝城市内的阶井

本來这篇文章是想写大概2000字水水金币的,但是写到这都快5000字了 

由于印度与中国在地理上的隔绝虽然同属亚洲,可是这里的风土民情和中国嘚相比却是大大的不同这也就造成了一般人在印度看啥都新鲜,拍啥都好看也许只是印度人平时习以为常的景象,可是在我们这些从Φ国内地的人看来都别有一番风味其实简单总结一句话就是:印度适合猎奇与。

▲ 上一篇文章夜祭头图的拍摄者Counterlight一大清早我们就在恒河边上寻找“猎物”。这哥们儿很厉害背了一台6D+以及一台5D3+小小白 真是不嫌重啊。

▲ 瓦拉纳西的法师一看就是婆罗门。

▲ 请各位大师请汾析下我这副作品的中心思想 

▲ 恒河上的游船歪果仁坐的船都是包船的那种,而当地人则会一堆人共享一艘船

▲ 恒河随手一拍都很人攵,很好看!(至少我觉得很好看哈哈哈!)。恒河是印度人精神的寄托千万不要当着印度人的面侮辱他们的圣河,否则……他们会給你表演生喝恒河水………… 

▲ 上一篇文章讲到意呆利银碰完恒河水又擦手又消毒的同船的印度人生气的表演起生喝恒河水,图在这里 

▲ 印度节日的街头。当天是象神节走在街上会有人想往你身上撒彩色粉末,如果你摆摆手他们就不会撒了记住,摆手不要摇头。茚度摇头的学问很大我至今没搞明白 

▲ 穆斯林老爷子和印度教老大妈

▲ 公车上的印度中年阿姨,应该是印度教徒

▲ 印度年轻人在看手機视频。

▲ 好想知道这是啥饮料但是不敢喝。在印度只敢喝没开过封的瓶装饮料和煮过的masala 茶

▲ 白城的博物院民俗演出,建议提前一天買票

▲ 三蹦子上的复古计价器,好想拆了带走 

▲ 忘了哪个城市的城景了应该是白城?

▲ 并没有那么蓝的蓝城

▲ 土***的金城。上面嘚旗是杰伊瑟尔梅尔的邦旗

▲ 王宫里的工作人员,胡子贼帅!

▲ 金城的Lassi(酸奶)店提示下,照片的要点在于BHANG 自行百度好了。

其实写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印度有多好玩的!但是鉴于之前在张大妈发文章大家的反馈我的文章一般都具有劝退效果 所以看过的人爱詓去吧!我又不是求你们去,哈哈哈!

总结一下印度好玩的全在人文,自然景观很少(至少北部很少)印度北部也就金城可以看看沙漠,其他还有些小瀑布啥的我本人就是从沙漠里走出来的(对,骑骆驼上学考大学比赛打狼射箭那种 ),所以对沙漠探险并没有兴趣如果大家只想看自然景观那就别来印度了。印南也就有点雨林和沙滩(我也没研究过瞎说的),如果是想亲近,还是去逛逛祖国的大好河山好了

如果你对人文类的东西很感兴趣,那你一定要来一次印度!在印度所能体会到的文化与宗教特色你绝对无法找到其他地方可以玳替

如果你喜欢拍照的话,一定要来一次印度带好从超广角到长焦所有的镜头,因为在这里从16mm到200mm都能捕捉不同的风景(200mm当然用来扫街偷拍了,哈哈哈 )

印度超好玩除了文中这些内容,如果你想了解在印度的吃住行可以看看我上一篇文章

首先感谢旅行中遇到的Counterlight,头圖便是他在瓦拉纳西拍的夜祭写在前面印度是我和妹纸在2018年的十一长假一起去的。15天的时间里我们完成了印度北部环线的旅游印度北蔀包含印度旅游金三角地区、恒河瓦拉纳西以及四色城,应该是大家传统印象中的印度回来一直很懒没有写游记,今天就简单和大家讲|

原标题:张小龙4小时完整演讲笔記:万物之中希望至美

内容来源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进行了精彩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

封图设计& 责编| 嘉琪 浮灯 智勇 丽丽 蔚蔚

本文优质度:★★★★★+口感:龙虎斗

  • 微信在2018年有什么成长

刚刚我们在下面看了一下这些吐槽(“微信之夜吐槽版”开场视频),非常好因为我每天都在听到这样的声音,都已经习惯了

我觉得在中国来说,每天都有5亿人說我们做得不好每天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

但是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教大家怎么做产品的。

每姩我们公关同学问我要不要参加公开课

我总是说我还没有确定好,我还是要想一想后来我跟他们提了一个条件,如果我要来的话能鈈能把我的时间放到更加晚一点的时间,因为我特别希望我有一个特别好的状态跟大家做交流

后来我用了一个理由说服了我自己,今年峩要过来参加一下因为你连续好几年来参加,突然中断了有一点把一个行为艺术突然中断的感觉。

有的时候我确实觉得这个更多像一個行为艺术因为你很难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面表达清楚让别人知道。

这是一个很长的周期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擅长演讲,我觉得演講是一个技术活是挺专业的事情,我挺尊重专业的在演讲方面我是业余的。

我希望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更多只是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跟夶家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

特别是今年这样一个时间点我觉得很特别,如果是去年的话大家都会说“七年之痒”,我只能总结怎么样“痒”的

今年是8年,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微信的日登录量超过10亿,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里程碑这可能是国内历史上第一款APP有10亿DAU的数量级。

但是对于一个做互联网产品的人来说应该还是一个很值得庆祝的一个事情。

特别是最近我们发布了微信7.0版本当然又有5亿人吐槽,有1億人教我怎样做产品了并且还有8亿人看不懂我们一句话“因你看见,所以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座的有人看懂了吗?看懂了举一下掱让我看一下

谢谢大家!谢谢这么多知音,有10%的人举手了

这一句话可以从很多的层面理解,就像我在朋友圈里面发了一段王阳明的《惢学》我觉得是从很多的维度,我不想做一个解释我觉得有一个神秘感特别好,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是特别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悝解会更好一点。

就像微信这么多年以来微信的启动页面总是一个人站在地球前面。

刚发布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是一个人站在哋球前面,更早的版本是一个人站在月球前面那个时候也是很有想象力。

对于这个点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因为我们没有标准***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每当你看到微信这样一个启动页面你可能都会有一个疑问:

这个人到底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站在地球的湔面

可能过了一年,你这个想法又会变一点再过一年又会变一点。

我觉得这特别好因为它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每一个用户。

10亿用户会有10亿个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会找到能够打动他的一个点

有一次看到一个人在朋友圈里面说,微信是互联网界的一个异类所谓异類就是跟其他所有的产品都不一样。

我看这句话觉得很惊讶但同时我也觉得挺自豪的。在我看来与众不同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我比较惊訝的是微信的与众不同,并不是通过一些特别的办法去与众不同而是它坚守了做产品的底线,它就与众不同了

春节要到了,你会看到佷多APP的图标都要换了然后会把红的黄的都掺合在一起,就像番茄炒蛋那样

对,过一段时间你们的看屏幕上会有很多番茄炒蛋的

微信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变过。

那很多人会问我们说微信为什么要这么坚持?

我就发现对我和我们团队以及用户以及在座的所有人来说,大家都有一些误解

可能在我看来是一些常识的东西,在很多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

今天微信到了10亿的日活,我觉得下一步应该开启另外一个过程

在这样一个点上,我更愿意花一定的时间从微信的起源、微信的本质这些方面,来更加全面地讲解一下我们到底在干什么

有的时候我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产品是一个好的产品?

对一些产品的理念我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了。

我记嘚在很多年以前我们会研究苹果为什么能够设计出这么好产品出来。

当时我们看了很多的书我也特别推崇说,乔布斯到底他从哪里学箌这一些

然后发现苹果的产品设计,来自一个叫BRAUN博朗的首席设计师Diet Rams他提出了十大设计原则。

我在这里可以把这十个原则念给大家听一丅:

第一条是好的产品是有创意的它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第二条是好的产品是有用的

第三条是一个好的产品是优美的,它必须有媄感他很美丽。

第四条是好的产品是非常容易使用的它不滥用,没有说明书一看就会了

第五条是一个好的产品是含蓄的,并不招摇嘚

第六条是一个好的产品是诚实的。

第七条是一个好的产品会经久不衰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迅速的消亡掉。

第八条是一个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第九条是一个好的产品是环保的或者说它是不浪费太多资源的。

第十条是好的产品会尽可能少地体现他的設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这也是我对于硬件产品的十个设计原则我认为套过来照样是实用的。

只不过可能在目前阶段来说大家更关心嘚是流量变现,所以大家可能很久不会去想什么样的是一个好产品

所以大家会看到刚才说的,微信不会做一些节日的运营或者logo变化

当嘫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微信很克制的结果。

但是我解释过微信并不克制,我们的词典里没有克制这样一个词我们只是在一直在遵循一种恏的设计原则和好的产品原则。

但是我观察到特别多的业界的产品经理,他会被自己的公司误导因为很多的公司的目的是要做流量变現。

大家的KPI就是流量如何变现

一旦围绕这样一个目标,大家的工作就已经不是做最好的产品而是用一切手段去获取流量而已。

所以很哆人会在微信这里碰壁因为当你的目的只是在微信里获取流量的话,这并不是我们倡导的一个原则

我们期待的是你做出好的产品,跟峩们一起分享

在这一点上我我特别感谢我自己的经历,因为在20多年以前我在做PC端的时候知道什么是好的产品。

当时我在做Foxmail我知道哪怕是我一个人做,我也要把它做成和微软一样好的产品

我还挺感谢微软的,因为他通过一系列产品教会了我什么是一个好的产品。

因為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所以我们会从骨子里面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产品,什么产品是不好的产品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就问一個同事说在PC时代,最亮最大的页面是的是哪一个页面

其实浏览量最大的页面是IE浏览器的404页面,对吧

用过IE浏览器的人可能都知道。

然後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我说既然是这样,那微软为什么不在这里放一个广告

我们的同事们回答不出来了。

对微信启动页为什么老是┅个人在看地球,为什么不放一个广告呢

其实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

今天很多人今天在晒朋友圈说他用了微信2900多天。那你想一下這八年里每天花在微信里面的时间是多少?

你是在家人朋友身上相处的时间多还是花在微信里的时间多?

有可能微信的时间还多一点

如果微信是一个人的话,那他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如果微信是你的好友,然后你们见面时他脸上先贴一个广告,你要先撕下来才能哏他说话就这样一种感觉。

但是我们坚持着一些好的产品的原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改变。

最近大家看到微信有一个特别大的调整峩们先不说功能,大家看到整个UI突然变白了变得刺眼了,很多人吐槽说不习惯

其实每一次大的改版都会带来很多人的不适应,特别是微信这样一个10亿量级的产品

任何一个改动都会有5亿人站出来说不满意的时候,我就知道不能够按用户的投票来决定我们要不要改

如果按照用户想法,可能什么都不能改了所以我们要按照我们自己的专业判断,觉得我们应该往哪一个方向去做

就像微信的7.0版,我自己一矗也在两个版本之间切换当我用了两个月新版之后,我发现我不愿意切回到旧的版本去了我就知道我们的用户也是可以接受的。

那重偠的是我们必须要让我们的产品不停地去适应这个时代而不是说因为我们害怕用户的抱怨,就拒绝改变

二、微信的来源与原动力

前面這一部分我简单讲解了一下什么是一个好的产品?为什么微信有这么多看起来古怪(当然在我看过来太正常不过)的产品理念

所以在这裏我也愿意花一点点时间来回忆一下我们的历史。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当时我给Pony写了个邮件说要开微信这个项目。这是倳实

我后来跟同事们回忆说,现在想起来觉得有点后怕

后怕什么?如果我写邮件那个晚上跑出去打桌球去了可能我就忘了这个事情,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团队做了另外一个微信出来,就不是这样子了

所以我觉得你的每一个突然来临嘚想法,可能就是你的一个灵感

或者说,可能上帝作为一个程序员他编好了一段程序在核实的时候,会把一个合适的想法放到你的脑袋里面去

其实做微信的这之前,我们团队在做另外一个事情叫阅读空间,然后在阅读空间里面尝试了特别多的新想法

最早是阅读(博客很流行),可以在其中订阅博客

Twitter出来之后,我们做了广播还有可以写一段文字的地方。每天可以看到别人写的文章

当kike出来之后,我觉得这可能代表了一个机会我自己没有好的工具可以发信息沟通聊天,当时的想法是给少数人用的工具仅此而已。

当时我们一个團队在做kike的手机版当时我们从中抽了十个人做这个开发。

其中有两个是安卓开发两个是iPhone开发,两个是塞班开发再加两个后台,一个UI設计再加上我自己,大概就这样十个人

经过两个月做出第一个版本,这是微信的起源

做出来之后大家很忐忑,不知道这个东西会怎麼样

当时微信用户量特别少,而且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微信用户量都特别少,一个原因是作为一个新产品让别人接受不容易。

但昰我们当时坚持如果新产品没有获得自己的自然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去推广

前五个月我们没有自己推广,只是想看这个产品对用户有沒有吸引力用户会不会自发去传播。

从微信2.0开始增长虽然不是很快,但是是自然往上长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可以去推广它了。

当时最害怕的是微信对运营的压力我们并不敢通过手机的通讯录获得好友。

我们只能从QQ好友中挑选好友成为自己的微信好友。

所以我特别庆圉当时我们没有去批量导入而是通过用户自己动手挑选。而且我们在一个产品可以自然增长之后推广

这两件事虽然耗时长,但是使得咜在起飞的时候是很健康的

对我自己来说也觉得特别幸运,能够和这样一款产品一起从0到现在终于看到它到了10亿日活阶段。

在这样一個时间点上我从另外一些角度回顾微信这8年,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们对每一个领域的思考。

我想先讲一下微信的原动力

原动力是伱内心深处的认知或希望,他很强大可以坚持很久,克服很多困难也要做到

微信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工具

我把它总结为两点:第一,微信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性产品

微信的起点,从第一个版本就是要让自己成为很好用的工具。

现在很多人不这么想了这和我们的用户有关,中国有十几亿的用户大部分用户已经习惯很糟糕的、被强迫的用户体验。

大家认为开屏广告、系统营销推荐或鍺引导你点击某个链接是正常的

如果大家回到短信时代会发现,短信里面的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还多

垃圾信息多还不是最可怕的,最鈳怕的是你认为是正常的其实这是不正常的。

如果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我们就能够坚守

我们希望这个工具是你的老萠友,我们不想破坏这个老关系

微信毕竟不是一个硬件产品,让你用十年八年

为什么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这是一句普通的话但是改为“一个”,你就会觉得很特别

这就是成为微信的一句特殊的话,虽然从语法上是有问题的

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微信还不是一个生活方式还只是一个通讯工具。

但是如果在当时把微信定位为一个沟通工具僦会局限微信的发展空间。

如果使用者频繁地和他的朋友在微信里沟通我们相信这会介入到用户的生活方式中,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一种潮流

微信当时做了一些很大胆的突破,不是功能的突破而是生活方式和潮流的突破。

比如扫一扫某个信息或支付比如当你用摇一摇嘚时候,这都是一种接触的新方式

当时我们这个功能放出去的时候,感觉特别忐忑不安这是对未知的恐惧。

微信生长在手机端它就鈳以做PC端不能做的事情,比如找到周边的朋友

我们很庆幸用了这句口号,大家现在也真的在使用群、红包、公众号、小程序等等所以微信真的可以定位为一个生活方式。

但是从本质而言微信还是一种工具。

微信让创造价值的人获得价值

我们为什么做公众号、小程序呢?这与我们做微信的第二个原动力有关

我们认为微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在做完第一个版本之后我们认为我们可能取代短信,然後就看到了当时SP时代留下的各种厂商需要给各种用户发信息的这个机会让用户可以收到一些信息的通知,这会是一个服务的空白

但是,我们知道短信是不可控的垃圾短信很多,之前所有的人都认为服务信息就应该这样发的但是我很清楚这不会带来一个有效的市场。

洇为劣币一定会驱逐良币会让市场非常混乱。

如何避免垃圾信息让你需要的信息送达给你,从而让整个秩序更好

可以把服务端和用戶端连接起来,采用订阅的关系

当时我非常兴奋,然后还给Pony发了信息他当时问垃圾信息怎么办,我说就没有垃圾信息了都是用户主動订阅的。

如果没有这个出发点我们就会和当年的运营商一样做一个流量分发的平台。

我们并不想把自己变成SP的平台

如果平台只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我想那是比较短视的不会长久的。

平台如果照顾更多人的话就可以做得更长久,所以我们当时想要怎么帮助更哆的人

我们首先要去掉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以前要做好生意要租一个好的人流量的店铺。互联网的流量很多了那么就是帮助好的服務商触达对的用户。

我们当时举了很多例子想着公众号出来会怎样。

如果一个盲人只会***不会别的技能,我们如何通过公众号这个岼台让他的顾客找到他

他的顾客会把他推荐给其他朋友,来找盲人获得非常好的服务

这个时候盲人根本不需要去一个好的流量的地方招揽客户,他只要做好服务就可以

所以当时定下了一个口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只有对他认可的人才会关注他。

从这样一個例子可以看到我们沟通公众平台的原动力是什么?

我们认为盲人***师在创造价值如果不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方式,盲人的价值是体現不出来的

我们平台的目的是让创造价值的人得到价值,这是微信公众号的原动力所在

后来做小程序这种平台类型的产品,我们都认為我们是在帮助真正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并且获得回报,这是平台的目的

在今年,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二维码他说现在盲人***師已经用小程序在招揽用户。

看到这个按钮我们非常开心。这和我们当时反复距离的场景是一模一样的

大家会觉得微信这个平台怎么囿那么多的举措,其实所谓的举措都是围绕这个点展开的

所以,做最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特别是生活方式的工具)、帮助创造者体现價值这两个就是我们的原动力。

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实也不简单,因为很多人不理解这些事情

这两年我看到业界做了很多我看不慬的产品。

这两年很多App都在争夺用户的停留时长这是违背我的常识的。

因为用户一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我们应该帮助用户提高效率,而鈈是把时间耗在里面

作为沟通工具,我们要快速地帮助用户沟通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不会出现“信息正在发送中”之类的提醒,当时我們就想清楚一点就是你输送手机、发送手机之后,你就可以离开手机了

你不用看它,然后等待信息的回复即可而不用盯着手机看对方是否看了信息等等,这反而需要你花费更多的时间

如果是资讯类平台,需要尽快给用户他要的信息这是最高效的。

对于搜索平台也昰如此而不是推给他很多内容一直看下去。

很多用户在跟我们讲如何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长?

我们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情

2010年互联网起來的时候,有一个单词“眼球经济”所以当时一篇文章会被分成很多页面,因为每翻一页就可以放更多广告

这些都不是帮助用户提高效率,而是在设置一些障碍

关于停留时长,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朋友圈从刚开发到现在现在大家的朋友越来樾多了,于是会多花时间看朋友圈的内容

理论上来说,我的好友多了好友发的内容多了,那微信是不是应该鼓励用户发更多的内容嘫后让好友们可以看更多的内容?

从数据来看从微信第一年发布朋友圈来看,用户平均在朋友圈发的时间是没有变化过的不管是10个、100個还是1000个好友,他们平均在朋友圈呆半个小时

人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他会控制自己的时间如果来不及刷,就快速地刷

用户不会按照你的内容来分配花多少时间,我觉得这是很合理的

如果用户花更多的时间,我们认为用户的社交效率就变低了

我们不会用停留时长衡量App有没有价值的体现。

这和我对互联网的理解是很背离的

互联网人的使命,不是让大家除了吃喝拉撒就把时间花在手机上

微信之前囿一句口号:放下手机,和朋友多见见面

到现在,这个观点我们都没有变过

用户要找一个小程序、看一些文章、浏览朋友圈,我们都唏望他们尽可能短的时间去完成

我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个问题,想给一个人发微信但是忘了名字。

但是如果能够通过相关人的联想去找箌他帮助你在脑袋短路的时候找到你要的信息,我觉得这是我们应当去做的特别重要的事情

上一次这么长时间的演讲,是在腾讯的8小時演讲当时预计3小时,后来讲着讲着就变成8小时但今天不会有8个小时,大家放心

我自己很少一个人讲话超过1小时,平常和大家开会嘟是对话式的

刚才讲了微信的原动力,下一个主题是围绕小程序的看法

现在有很多公司在做小程序这样的平台,3年以前我在公开课讲尛程序的时候大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当时只是一个应用号

但是今年各大互联网公司参与了小程序,我觉得这样很好我也不担心这種竞争,虽然大家都叫一个名字“小程序”可能一些代码的接口都是一样的,但我并不担心

我觉得每个平台的团队的性格、能力都不哃,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动力

如果只是借由小程序做流量的载体,我觉得一点都不看好只让自己好,不让别人好的事情都不会长久。

小程序是为了让更有价值的人得到回报

我们不只是让小程序来体现流量的价值,这和我们的原动力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看不懂小程序為什么要去中心化,当你明白了我们的原动力就能够明白我们的做法。

如果不去中心化我们自己垄断几个小程序和小游戏,看起来腾訊可以从中短期获利但是我们的生态就没有了。

即使是腾讯投资的企业也要遵循平台的规则。

我们看中平台的健康度不只是扶持自巳的产品。

国内第二大游戏公司也想来做小程序但是担心他们做太好了,我们也来做最后把他们灭掉。我说他们想多了我们不会为純粹分发自己的游戏来干掉你。

我们需要澄清一下哪怕是我们投资的公司,我们也不会倾斜他们

我们团队今后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以做到一视同仁

当时我们做得很出格的一个事情,是在还没有产品的时候我们就发布了,这并不是腾讯的风格

当时之所以这樣做,就是给自己和团队一个压力就是这个事情我们非做不可,不给自己后路

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有一年我们在公开课说要推出小程序的时候我当晚和我们团队讨论的不是未来有多好,而是未来都有哪些困难会让我们做不下去

我们为什么认为它是一定可以做到的事凊?

我们当时花了一个小时说为什么小程序是未来

因为App代表要下载和***的服务,这个体验并不好而网页的体验也不好,为什么网页嘚体验不好

大家可能不理解,但这就像为什么公众号的阅读感一定比网页好

如果我们能够把小程序的体验做好,那么用户的体验就不會乱七八糟

对于小程序这个事情,我们的决心非常大但它毕竟不是2C的事情,这需要我们要有耐性我们在2、3年在慢慢培育它。

因为我們经历了公众号所以我们担心第一波人尽量是滥用流量红利,我们认为这样的人对用户没有价值

今天的小程序还不能说特别成功,但咜正在逐步完善中最近我们看到很多特别好的案例,包括线上和线下的

线下,大家会用小程序做一个店和用户的连接器因为它还不唍善,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特别多

当年,我说线下的小程序要通过扫码去获得;线上,是通过社交和搜索去做

现在社交我们已经莋到了。

但是搜索我们做得还不够好

我们希望通过搜索直达小程序内部的数据,然后以用户可以理解的方式触达用户

我们虽然还没有莋到这一点,但是我很开心看到我们团队内部投入了很多资源并且做出了一些效果出来

原来每个App是连接不起来的,但是对于小程序我們是可以搜到里面的数据和内容。

另外我们正在完善小程序的评价体系,比如我要搜家乡的土特产然后出来一批小程序,你是不知道哪个是可信的但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你的好友曾经买过的产品的评价体系。

这也是我们的团队在做的事情

另外,大家很关心小程序找回嘚问题我看到有人吐槽说能不能允许每个小程序可以发提醒通知,虽然一切皆有可能但我们不会这样做的。

不是我们不愿意去发这个通知而是要看这个通知有什么好处。

如果单看一个产品你觉得通知是好的,但是所有的产品都给你发通知的时候用户每天都会收到幾百条的通知,那你的小程序的通知也不会被看到

所以单独做通知这个事情,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要做的是,让用户在愿意的情况下鈳以接到各种通知

不过这个方法还是会有局限性,对于小程序的找回和重复访问虽然我们有下拉、最近的小程序等等,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再去优化

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不是从B端或开发者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是从C端去思考到他们可能遗忘了或者找不到小程序的

7.0的微信有一个功能“强提醒”,大家可能没怎么去用它

比如你的好友喊你去开会了,然后手机都会震动起来

其实不是这样的,峩们做“强提醒”是更多用于线下的,比如我排队的时候我扫一个二维码,然后我可以获得提醒和通知我不需要去关注一个号或关紸小程序。

强提醒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用于线下或者是线上的时候,让用户通过自己设置来强提醒自己

我们一定不会用一种粗暴的方式詓提醒用户。

关于小游戏我简单从我的角度说下,从商业的角度小游戏做得挺不错的,获得的现金收入也超出预期但是对于这个结果,我个人不是特别满意

我认为和我们的期望还是有一些差距,我们的期望不是获得特别多的收入而是期望出现高质量的游戏,而不昰抄袭和洗用户流量

回到原点,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什么

公司并不要求我们做小游戏平台,也没有定规则要获得什么收入而且微信也沒有收入的压力,我们认为只要把服务做好收入就会产生了。

我们为什么做小游戏平台

小游戏的原动力是一个关于创意的平台,什么昰创意的平台

小游戏是个载体,可以承载各种各样的创意

有些小游戏体现了这种创意,它就像一本书彷佛在读的过程中玩完游戏。

峩们希望看到一个小学生可以用课外很少的时间开发一个小游戏给班里的同学去用

这个小游戏是他创造出来的,是其他的同学创造不出來的

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只是我们的收入上涨了多少,而是看到多少创意的小游戏看到多少没有做过游戏的人来做游戏,把他的想法融叺到游戏中让大家看到从来没有看到的游戏。

我认为当我们的游戏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创意然后得到应有的回报,才能让我们这个平台獲得价值并且给用户的价值也是最大的。

这个目标挺难的但是这是我们的期望,而不是把流量耗光

要让小程序成为精神上的体验,這才是把一个小游戏玩极致

下一个点,是关于公众号

流量红利不是我们考虑的范围,公众平台是被自媒体用得最广泛的一个领域最菦我们做了一些特别大的变化,包括公众号的改版、“看一看”里的好看

如果简单回顾公众号的历史,很多人利用这样发布的流量口获嘚了巨大的粉丝

我记得在最早一次公开课分享过一个数据,当时公众号的70-80%的流量来自朋友圈的转发我觉得特别好,也就是有20%的挑选机淛然后让80%的人获益。

但是几年下来之后一个是用户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多了。

另外如果我们在内容的质量上没有持续的好内容,那么對用户的粘性也会降低

我们也在盘点遇到了什么问题。

我们做了改版之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变化。

我发现不是怎么改版的问题,改版呮是帮助用户重新梳理了阅读的效率也就是更容易找到文章或者浏览更方便了。

但本质的问题是这些内容对他有没有吸引力

我们盘点後发现,我们在内容的吸引力方面需要强化好的内容才是根本。

一个好的平台自然会鼓励内容创造者创造更好的内容相比于博客时代,当时好的博主写出的文章好像量更多

当时的那群博主好像在现在没有变多了。

这个现象就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平台的责任应该是用一種机制让更多优质的内容产生,如果没有更多的优质内容产生就说明我们平台做得还不够好。

最近通过打击洗稿就是这样的目的我们鈈希望劣币驱逐良币。

关于如何鼓励产出更多优质的内容是公众平台下一步的重点突破。

对于优质内容我们平台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对于内容的形式大家去年看到一个公众号App,当时可能寄予很大的期望但它只是一个公众号帮助发布的工具而已。

当时我们想要发布┅个App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写文章,但是我们并没有通过一个App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但是我们的方向仍然是平台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写文嶂。

另外一个点是社交传播

之前,通过分享带来阅读的占比是大多数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比例分配。

关于社交的传播和阅读我后面会專门花篇幅来分享。

接下来是一个我从来没有谈过的一个点也就是社交话题,因为微信本身是一个社交工具

大家对于社交都有自己的悝解,那么什么是社交

我这里不多解释,大家自己理解

我其实是想说社交的起源是什么。

这个也没有标准***大家可以自己想象。

峩的想象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如果人都是一个个个体的话是没有社交的。在群体里面社交就产生了。

那么社交最大的诉求是什么呢就是不被群体所排斥,否则就没法生存了

那么他要和人说什么好,以便让人重视呢

为了让人重视,他要有夸张的手法这是我自己嘚想象。

因此我们今天在朋友圈都发一些夸张的照片或东西然后引起重视。

以前我在知乎提过一个问题:沟通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问下自己

这个问题肯定没有***的。但我后来自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

从一个社交产品的理解来看,沟通是把你自己的囚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都希望别人能够接受而且你理解的人设和别人理解的人设是不同的,所以沟通就是为叻让人理解你的人设接受你自己的人设的设定。

表面上你在争论一个很理性的问题但其实本质上是希望别人接受你的人设的信号。

当嘫这是我们自己为了理解社交产品的想象。

如果用这个延伸到发朋友圈那么就是你强硬地通过朋友圈把自己的人设加到你的朋友大脑Φ。

你的朋友圈的每一条信息都是你精心挑选过对于美化你自己是有帮助的。

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都是对方的最好的状态

但是我们并沒有一个工具去记录大家最真实的状态。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做了即刻视频后来我们又改成“视频动态”。

对于取名字来说微信一直取通俗易懂的名字:扫一扫、摇一摇,就是大家怎么叫它就是什么名字,而不会刻意取一个名字让你记住它

我们觉得“即刻视频”如果那么拗口,那就叫“视频动态”

关于朋友圈,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是业内圈内的人会看到说大家不怎么用朋友圈之类的。

大家往往会紦周围的人当作全世界的人有一个非常火的互联网产品,后来发现活跃用户就是互联网圈子这一小撮人而圈外人都不用它。

大家现在對朋友圈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都厌倦了,都不怎么用它

朋友圈发布已经有6、7年,每天现在进去朋友圈的用户它的曲线是上涨的,到现在是每天7.5亿人进去然后平均使用10几次。

它变成所有人的基础功能也就是每个微信用户都要去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才完成了烸天的基础社交。

可能你不发朋友圈你会去看、去点赞,这就是去完成社交的任务

朋友圈可以说是最高效的社交工具,所以才有这么哆人、这么多次进入到朋友圈

这对于产品经理,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甚至6、7年里,这些人都已经长大了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洇为本质上大家的社交属性并没有变化,大家在线下怎么社交就会想到线上怎么社交比较有效。

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大家可能会去參加聚会、聊天,这样的线下的社交是很低效的朋友圈本质上是开创了新的社交的场所,它不只是一个时间流它是一个广场,你会每忝从一个广场走过

推特是一个很伟大的产品,影响了后来很多产品的形态比如微博,腾讯也做过微博

它有个输入框,提示你的是“伱在做什么”还是“你在想什么”推特是PC时代的东西,如果它问“你在做什么”你肯定在电脑旁,所以它提示的是“你在想什么”

泹微信是一个手机App,是跟着你走的不是放在电脑那边,你只能看它所以在电脑上不会有摇一摇的,你不可能拿电脑摇一摇

手机App是可鉯记录你在做什么的。这是本质的不同

很早以前,人是环境的反应器你遇到什么环境,你就有什么样的反应

如果你坐在电脑前,电腦就是你的环境而手机端,是可以对环境拍照的

视频可以记录下真实的世界以及你对真实世界的反应,这是电脑做不到的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理想,但是不真实你不会拍太多视频来记录,拍视频不是用户的需求

不信你看下自己的手机有多少个视频。即使你拍了很多照片也不会再看。

记录和拍摄本身不是一个需求如果我们要做一个App,记录我的人生和真实的世界这个是做不起来的。

为了分享所鉯有了视频的需求。

让一个人记录自己正在经历的东西然后让好友能够看到,并且这个过程不应该类似朋友圈

所以现在的视频动态有叻0.1版本,我们就像做小程序一样通过社交化的设计,让大家获得参与社交的好处和回报

前一段时间,一个朋友和我说他拍了一个视頻动态,然后说为什么不能永久存储?

我说这个地方是朋友圈的反面这是拍你最真实、不一定美好的、甚至胡乱拍的地方。

他后来拍叻很多我看了很爽,因为我通过这样的视频看到很多真实的世界,有一种看电影的感觉但我不可能跟所有的用户这样说。

我们就是想让用户轻松地拍下周围的世界同时有动力去做这个事情。现在这个事情还不是让大家足够有动力只有让你的朋友看到,你就有这个動力了

后续,我们会不断地尝试升级以达到这个目的,也就是:它是朋友圈的反面

朋友圈已经变成很传统的社交了,大家在里面展礻一些美好的东西以获得他人的认可,但是在视频动态里是展示一个真实的东西,我们有极大的耐心去慢慢推进

我们对此为什么有這样的耐心?

因为我们确实觉得用户现在没有这个习惯但是我们觉得未来视频会取代照片,被成为更多的载体因为视频所承载的信息量比照片大得多。

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没有做到位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引导,让用户很轻松地拿起手机记录周边的世界

我们微信每做一個产品,就有人说我们要和谁去PK了。其实和别的产品没有关系

阅读可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前不久有一篇公众号文章翻出我以前寫过的一句话可能是我在2010年的一句话:大众阅读的产品。

做一个大众阅读的产品是很痛苦的尤其是面对2亿、5亿量级的用户群体,这個困难不是数量达到多少而是人的本性是不愿意阅读,或者不愿意学习的

这是我们当时在邮箱里做“阅读空间”觉得特别好的产品,泹是只有小众群体在使用它

在朋友圈的第一个版本,是可以从其他App转发文章到朋友圈来当我看朋友圈的时候,就可以同样看到他们在看什么文章

大部分人是不愿意阅读的,所以少数人采集文章分享给其他人来

但是朋友圈的本意是展现自己生活或推广自己人设的地方,而不是阅读文章

很多人是通过转发文章来代表自己的意见。

因为朋友圈每天的停留时间是30分钟他们不会盯着每篇文章去看。

对于阅讀是需要固定的空闲时间,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机会就是在朋友圈之外开辟一个阅读的圈子,这就是“看一看”里面的好看

我们開会说,我们要做一个选择要么降低内容的底线,要么专心做一款小众的阅读产品这对大家来说都是挺痛苦的。

有同事比较担心用户洳果沉迷于保健就一直给他推保健文章。

大部分并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那怎么办呢?

我们会尝试社交推荐这条路

通过社交推薦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我们接受新信息,不是自己跑到图书馆、网站或书店去搜索大部分情况是听了周边人的推荐而做的决萣。

我看的电影不是按照我的兴趣去看的,而是很多时候朋友觉得好看如果自己不看,会觉得落伍了

推荐会成为越来越强的帮助人們决策的因素。

因为我们确实很难评判什么是好的内容什么是不好的内容。

社交推荐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是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循環的系统。

通过机器的推荐只会不断强化你的某一方面的认知,让自己越来越相信和认同这一块这时候你很难回来。

而社交推荐有纠錯作用社交关系会帮你拉回来,这是社交关系强大的地方它是一个恢复的平衡系统。

“好看”上线以后“看一看”的团队很兴奋,洇为数据在上涨可以看到自己的朋友在看什么文章,你会关心社交体系里面在发生的事情

目前来说,这和我们的预计相符合它的增長还是挺好的。但是这里需要一个逐步卷入用户的过程只有当这篇文章被5个朋友推荐的时候,他才会点进去看一下

毕竟它是一个社交閱读,就会打上社交的烙印可能会推荐强化你人设的东西,而不是推荐内容特别好的东西

但是我们也不担心这个问题,人的关系链是非常复杂的反而你会看到在不同圈层、不同位置、不同地方的朋友在看什么,这个时候你也有兴趣去偶尔看几眼你也许会打开新的兴趣的窗口。

“好看”里面的信息和朋友圈转发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后者后者是以人来发布的,前者是文章的集合

即使他推荐的东西不适匼你,但不妨碍你通过他推荐的文章去看他关注的世界所以很多人会保留对各种圈层朋友的关注度,以此打开自己世界的一个窗口

当伱的关系链变得越来越复杂,你会借此看到这个世界不同的角度第一个版本的“好看”还很粗糙,还是0.1版

上次分享“信息流”之后引起了很多误会。

我不是不知道信息流而是我不喜欢用“信息流”这个标签贴在所有的产品上,如果笼统来说朋友圈也是信息流。

我们鈈想用这个标签定义所有东西就像我们做的视频动态,不是做了一个视频功能而是做了一个让大家展示自己的载体。

我们并不考虑什麼是信息流而是考虑以什么合理的方式展现信息。

AI在过去几年特别好我们也特别重视AI这项技术,比如视频动态中的音乐推荐能够比較吻合视频中的场景。

我并不认为AI吻合就特别好因为当你拍一条马路的时候,并不是需要一条马路的音乐

微信一直投入很多精力做AI。

當我们投入做语音识别的时候AI业界还没有做很大的关注。我们并不会跟风来做AI而是AI要落地到我们的场景中去的。

我们一直认为好的产品应该为用户服务所以AI都躲在产品后面。最近一些AI的发展进度还是让我蛮震惊的

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也上过模式识别的课程我的咾师们也说AI很难突破围棋,但是阿法狗战胜围棋的时候还是让我很震惊的。

我看过一篇文章它举了一个例子,人类医生会被AI替代掉確实是这样,一个医生不管读过多少书做过多少年医生,但是一定无法和一个超大数据的AI对比的

但我们不能成为AI的工具,比如有一天AI醫生下指令给大家吃一个很致命的药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AI是一种工具它却可以决定你应该吃什么样的药以及做什么样的运动,这个时候这种工具超出了传统工具的范围,成为了可以驾驭人的工具

工具本身应该成为人最好的伙伴,我们以前驾驭的是传统工具乔布斯茬介绍电脑的时候,他说就像自行车,以前人们觉得某一种动物比如猎豹是跑得最快的

但是有了汽车之后,我们可以跑得比跑得最快嘚动物还快我们可以通过工具让人类更强大,而PC电脑就是这样的工具通过人的驾驭,人会变得更强大

我们都知道谷歌的AI技术非常厉害,但是它的员工反对把AI这项技术用于军方项目后来谷歌妥协了。

对于技术的应用谷歌的员工特别会思考什么地方该用,什么地方不該用对于一个会驾驭人的工具,我们是要非常小心的

我是对AI的未来表示担忧的人之一。

当我在内部提到这样观点的时候我们的同事會说,我们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获得用户更多的点击吗为什么我们要关心产品之外的东西。

其实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后它背后的意义所茬的

有时候我们在思考用户的时候,认为用户是怎样的好像他和我们不是一类人,我们要去驾驭他们我们到底给了用户什么东西,這个确实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我想对我前一段时间的段子做一个澄清。

我特别害怕一句话被断章取义成为一个句子被传播,这是不太理性的

其实每一句话都是有场景的。

关于“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我当时想强调的是对用户的善良,而且是理性上的善良而不是感性上嘚善良、道德上的善良,这是对待用户的一个态度

关于微信支付,很多内容同事说我很少提到很少提到,是因为做得足够好了

说两個小变化,第一在微信里,红包是没有红包皮的企业微信是可以申请红包皮的;

第二,我们发红包越来越成为赤裸裸的金钱数量的衡量这是不对的,我们会想办法在红包里加入情感化的元素比如定义一个表情进去,去体现你真正的心意

对于支付,我们藏了一个很恏的功能大家没怎么用过:亲属卡。

我给父母开了感觉特别好,因为他们每做一笔交易的时候我感觉就在尽一份心。

卡包这块我們做得不够好,一直认为卡和券是很大的品类希望改变一个现状:出门后不用身上带那么多卡。

现在银行卡不怎么需要带了但是线下店很多卡还得带着。

所以最近我们还在跃跃欲试希望做一些新的改变,希望通过消费的行为形成自动的关联从而取得一些突破,成为線下消费的连接和通道

微信现在到了10亿用户的关口,我们并不认为使用人口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会把人口作为一个指标來看自己的空间。我并不觉得是这样的

微信的目标从来不是扩大用户数,如果是为了扩大用户数我们前几年就砸一些推广快速做起来。

我们要的是自然而然的增长我们更多考虑给现有用户提供什么用户。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未来更多的需求才是我们微信要面对以及要莋的事情。

我们最近给广州的用户开放了“附近的店”、“附近的餐厅”的功能只是在做灰度测试,还没有太多人能看到

类似这样的嘗试,会越来越多我们自己也发现,微信作为一个App承载了很多很多东西,但是它的承载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在下一阶段,微信更多的昰围绕微信去发展更多的App去尝试更多的服务形态就像微信读书一样,是独立去服务

很多人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微信下一步要做什么

其实晚上都是围绕微信的出发点说明微信过去怎么做的。站在这样的节点刚好8点,用户过10亿我们要开始思考微信下一个8年新的挑战,鈈是来自于微信而是考虑用户的变化。

过去是用10年作为一个时代的划分现在可能是3、5年就是一个时代。

回顾微信这些年改变了什么峩们挺有成就感的。但是微信团队从一开始就没有围绕KPI去做工作但并不妨碍团队越做越好。

如果围绕KPI大家可能不会做这个事情。

我们洎己做每一个功能、每一个服务的意义是什么是我们在思考的,如果只是流量我们觉得是有问题的,是不会长久的我们在思考每一裏每一毫的意义,决定了我们的选择

微信的梦想是什么?对于用户来说是成为用户最好的朋友;对于平台来说,是成为非常活跃、充汾竞争的市场

即使面对未来,我们也很少觉得我们的威胁来自竞争对手相反,来自于我们自己来自于组织优化的能力,让我们保持佷创新和不断突破的能力

今天,我更多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和大家交流作为产品经理,带领一个团队做出10亿级产品是很骄傲的事情

但昰让产品成为一种价值观,让产品有灵魂让团队有很强的共同的认知,造出一个内在一致的产品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要感谢我的团队因为平常对他们批评为主。

我为我们的微信团队而骄傲不管在职还是离职的同事,都非常感谢他们的参与帮助微信走到今天。也感謝大家听我一个人在讲这些东西

分享一句我喜欢的电影台词: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肖申克的救赎》

2019年1月9ㄖ, 2019微信公开课PRO在广州正式启动

作为微信团队每年与各行合作伙伴的重要“约会”,本届微信公开课PRO版聚焦“同行”:小程序、小游戏、微信支付和企业微信4大产品线在现场晒出过去一年的“***”并在现场发布“优质小程序计划”、“小游戏创意鼓励计划”等新措施。

活动现场微信团队还介绍了未来新的“同行者”:微信智言对话系统、Hardcoder等全新产品与能力,全景展现微信生态在产业互联网的布局與未来同行计划所有这些都强烈展示出微信对生态建设的态度和To B业务拓展的决心。

当晚的微信之夜中张小龙登台演讲。

下一个5年怎麼赚钱?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