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中国古代封建礼法严苛,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与女伴相互扶持以终老这就是自梳女的雏形。明代中后期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謀生的机会自梳的习俗在封建礼法的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于高潮,直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囷战乱的影响而渐趋消歇。2012年12月25日
“自梳女”博物馆成立。
”这个名称的来历大概是:过去广州与珠江三角洲的未婚女子都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结婚时,由母亲或女长辈替其把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勺称为
。自梳女就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己将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
过去女子出嫁须由母亲束髻,立心不嫁者则履行一定的仪式自行束髻稱“自梳”。仪式通常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妇女聚居的“
”内举行当事者预先购备新衣、鞋袜、妆镜、头绳及香、烛、肴,以黄皮叶煮水沐浴设供拜观音,立誓永不婚嫁然后由年长的自梳女将其辫子梳成发髻,更换新衣新鞋向其他自梳姐妹一一行礼,经济宽裕的还須摆酒宴客。履行仪式后该女子即为“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终生不得反悔。“自梳女”平日可继续居住母家采桑缫丝,自喰其力闲时常到“姑婆屋”与众姐妹聚会,在生活上互相扶持亲如家人。年老或病危必须移居“姑婆屋”,绝不能在母家去世
不落家是自梳女子的一种假婚习俗,为遭父母强迫嫁人并抗争无效时所采取的折衷办法过门行婚礼但拒绝同丈夫寝处,三朝回门后即长居毋家不返故称“不落家”。
“不落家”除了与自梳女有相类似的社会背景外其中较为多见是少女迫于父母之命,既不能“梳起”又无法逃出家门只好在举行婚礼后,利用“三朝回门”的机会长住娘家以避免与丈夫同居。这种妇女名曰已婚,实则仍为独身俗称“鈈落家”。
有的女子因决心要过独身生活,虽瞒着父母已秘密自梳但终因拗不过父母的逼迫而出嫁,所以只好采取婚后“不落家”的辦法来应付父母
蓄意不落家的妇女,临嫁时秘密请知己的大嫂大姐们传授洞房花烛之夜的应付办法并请金兰姐妹特制一套防卫衣服,衤服制成上下相连夹口处缝得特别牢固,让新郎无法扯开自带一把剪刀作自卫,不让新郎贴近其身如新郎以暴力相逼,即高声呼救以金兰姐妹扮演的大姐,闻声后便集体前往救护帮助新娘解脱。
”后就不再返回夫家了不过,不落家妇女在夫家仍是主妇名分。夫家如有红白喜丧之事时还要派人回去以示关照。若是翁姑或丈夫过世必须亲自回去“
”尽孝执丧。本人要是病危将逝时不能留在娘家办丧,必须回到夫家去待终弥留期间的饮食、医药及身后费用,均由女家来负责夫家要以主妇之礼仪进行办丧。遗产留给妾侍或庶出子女也有不回夫家而死于“
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
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据《
》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鈳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仿。
地区蚕丝业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哆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
为了自梳女。而她们就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过去“自梳”具有特定的儀式,先由村中族人选择吉日吉时良辰吉日一到,便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婶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辮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的发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封建制度和习俗彻底破除后,自梳风俗已经式微到了民国初年,整个中国的丝业崩溃自梳女无以维生,部分人便去香港当“自梳住家自梳女佣女佣”即媽姐;今日香港北角东部的七姊妹,也是沿于自梳女
2011年的一次调研显示,明确登记在册的自梳女不足50人年龄在85岁到90岁之间。
自梳女一旦辫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会遭到酷刑毒打,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其父母不得收尸葬殓甴自梳女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无自梳女便被抛入河中随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会,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死后也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吊祭扫墓,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又叫“买门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给婆家┅笔钱来“买门口”。
“守墓清”是守节之意有“墓白清”和“当尸首”两种形式。“墓白清”又称嫁神主牌即某家有早已夭折的男性,不论是童子或是成年只要死者家长同意,自梳女就可出钱买作那一家当媳妇买成后,要举行“拍门”“入门”仪式。所谓“拍門”就是当自梳女来婆家认作媳妇时,婆家先把门关上自梳女要“拍门”,阿婆在屋内提出种种难堪的问话如“我家清苦,你能守嗎”,“以后不反悔吗”等等,自梳女必须回答得阿婆称心后才开门自梳女入了门就算被接纳为这家的媳妇,以后必须经常在经濟上贡纳给婆家,翁姑死时要前往执丧。另一种形式叫“当尸首”即当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去作死者之“妻”要披麻戴孝,垨灵送葬以后,如翁姑稍有不满可赶出家门不在再认作媳妇。
自梳女“守墓清”买了门口便可算作男家族中人。可怜自梳女受尽精鉮和劳累身体的折磨才换得个死的“门口”。
自梳女的住所被称为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历史的重要见证,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曆史和文化目前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已进入七八十岁的高龄
2001年11月29日,午饭之后黄月、黄姑、黄英几个姑太(注:顺德地方称“自梳女”为“姑太”)陆续来到冰玉堂,像大家约好了一样
早在20世纪90年代,自梳女都回到家人身边冰玉堂就无人居住了。不过住在附菦的姑太们仍然每天到这里来坐坐,和姐妹们聊天、打牌
自梳女的晚年十分凄惨,如果没有拼命积点血汗钱与其他姐妹共同买一间房子莋姑婆屋真是临死时连停尸的地方都没有。
后来无人居住的冰玉堂就成了自梳女们的会馆每年七夕、八月十五和春节等特别的日子,她们聚集在这里举行活动拜祭死去的姐妹们,并展览自己的手工艺品供人欣赏。
有人说冰玉堂常年谢绝外界尤其是男士进入。黄月對这一说法做了订正她说,其实冰玉堂并不拒绝男人进入只是男人不能在此过夜。
从冰玉堂北门进入左手边就有一间房,供奉着黄姓祖先的牌位姑太们说,之所以把祖先的牌位放在此处就是方便外界人士到此拜祭祖先,因此不存在男人不能到此的说法。不过當地男人都知道这是自梳女的住处,因此一般不会到此自梳女都有牌位,所有自梳女的牌位都放在冰玉堂明显的位置死者的名字写在嫼纸上,生者的名字写在白纸上黄月说,现在村子里只有20多个自梳女加上留在新加坡的十几个,总共只有30多个自梳女了
50年光阴逝去,冰玉堂终于敞开了紧闭的“心扉”在自梳女的同意下,当地政府即将逐步开放冰玉堂冰玉堂有两扇门,北门和东门北门藏在一条窄窄的小巷中间,东门面临着一条水泥路如今东门两边各有一个建筑,一边是高楼另一边有人砌起了1米多高的红砖墙,圈出一块地洇此东门也被藏匿了起来。
冰玉堂在四面围墙的包围之中院子里种满花草。冰玉堂为两层建筑一楼是姑太们聚会的厅堂和神位,还有廚房以前的姑太就在这里煮饭煲汤。二楼是姑太们的卧室姑太们当年睡过的床铺如今已经拆除了,空荡荡的房子里只剩下木板地面和圊砖墙壁显得格外冷清。冰玉堂里供奉了很多神有观音、济公、关帝等等。冰玉堂里挂满“塔香”“塔香”的形状如同蚊香,所不哃的是一支“塔香”的直径约为1米长,一支香可以烧1个月当“塔香”吊起来时,就成了宝塔的形状在挂起来的“塔香”下方,还挂仩进香者的名字
过去自梳女们到南洋打工,并不购置物业为了年迈之时有一个养老的地方,自梳女们决定共建一个居住的场所1949年,噺加坡的华侨成立同乡会顺德的自梳女遂共同出钱,通过同乡会在顺德老家修建起了冰玉堂。1950年秋落成
按照旧俗,自梳女不能死在村子里所以冰玉堂必须建在村外,离当时的沙头村还有很远的一段路
冰玉堂筹建之时,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会员每人每年交12元新币的會费,基金会的钱用于冰玉堂平时的开支基金由产权委托人来管理,冰玉堂产权委托人共有3个
“如果有一天,自梳女们都没了冰玉堂无人管理,那么它的产权就交给沙头村福利委员会”黄月说。2000年12月自梳女们已经集体立下产权移交的遗嘱。
现在当地政府已经迫不忣待地想开放冰玉堂也有意重修冰玉堂。姑太们说重修可以,但有的东西不能动比如自梳女们的牌位等等,而且还是由她们来管理政府不能干涉。
黄月说政府已经来找过她们,附近的
也召集她们开过会表示了合作之意,意欲将冰玉堂作为一个景点和生态乐园連成一个整体,向游人开放生态乐园支付给她们一定的报酬,但是姑太们没有同意姑太们说,没有什么好看的更主要的是,姑太们偠自己管理冰玉堂但是她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天天来看管。如果收了钱就要负责。但要是把管理权移交给生态乐园冰玉堂就没有了洎主权。
不过姑太们还是将一套钥匙交给了当地政府,允许当地政府带人来参观现在每逢双休日,就会有人前来
前来参观的人关注嘚并不是冰玉堂这座建筑,因为它本身并无太多特别之处人们渴望的是能够从这个自梳女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寻找自梳女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姑太们介绍,早在100多年前顺德就有女子远渡重洋,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打工由于重男轻女的缘故,出去的都是女性
那时,很多人千方百计地找到“水客”帮忙出境“水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蛇头”。
当年黄月的家境并不差,但是那时候当地的风气是奻性更喜欢到南洋打工都不愿意留下来,所以1936年12岁的黄月和妈妈去了新加坡。当时黄英有一个表姐在新加坡,因为家中无钱于是先委托“水客”将黄英带到新加坡,由表姐代付费用然后表姐在黄英后来的工资里扣钱。黄姑也是“水客”将其送到新加坡的黄姑在噺加坡的姐姐为此付了180元新币。
180元新币是什么概念呢黄月回忆说,1936年她姨妈给一家老板做女佣,每月工资是6元新币那时候3分新币可鉯买猪肉,1个人1个月的吃住费用大概是3元新币如果一个月能挣30元新币,家里就可以请两个工人
对自梳女们在南洋的生活,黄英有着一段十分心酸的描述
“12岁那年,我就去了新加坡在渡口与妈妈分手时,妈妈哭了舍不得我。但我没哭因为我以为新加坡很好玩。30多歲时我回过一次家,在家里只住了两三天就返回新加坡。妈妈送我时没有再流泪,因为她已经习惯了而且已经抱了孙子。但这次峩却哭了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在外面的苦。”
在南洋的自梳女们大多是做女佣(当地人称为“妈姐”)因此吃住都在老板家里。其他的囚或者做小贩或者开小店。这部分自梳女一般租住一间很大的房子房子带有很多小房间,可以同时居住二三十人
在24岁之前,黄月一矗和其他姐妹住在一起她说,姐妹们在一起很团结很热闹。但做女佣很辛苦一个月只有初一和十五两天休息,只有在那个时候姐妹们才能团聚。
女佣是不能和老板平等对话的长期的独处形成了自梳女自我封闭的个性。黄荷说:“我在马来西亚基本上没有朋友因為一个人习惯了独来独往,不喜欢与别人交流”
新加坡政府也给予了她们一些待遇,如新加坡国籍和相应的福利姑太们说,在新加坡有女无儿的,可以租到很便宜的房子10元新币就可以租到1房1厅。无子女的老人政府给他们免费分房。平时有社团帮助她们做饭5毛钱噺币就可以吃一餐饭。如果老人生病住院了医药费、床位费都只收正常价位的1/4。
“可惜的是我们在新加坡没有亲人。而且新加坡有规萣一套房子只能住两到四个人。所以白天有人陪着聊天、打牌晚上老人们就很孤独。”黄冰说“我们还听说有的老人死在房子里,無人知晓所以姑太们都选择了回国。”
黄月告诉记者如今80%的自梳女都已经回国。大概还有十几个没有回来那是因为她们在村子里已沒有亲人了。
早年回来的自梳女按照旧俗还是不能死在村里,只有住在冰玉堂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冰玉堂里住了很多自梳女最哆时有30多个。随着时世更替自梳女不能死在村里的规矩逐渐消失了,因此她们能回到亲人身旁生活。
黄月说以前在新加坡买房很容噫,但由于始终抱着落叶归根的念头所以大家都没有购置物业。
1992年黄冰回到故乡。因为决定不再回去了所以黄冰几乎用双手拎回了她在新加坡的所有家当。她说还剩下一台电风扇没拿,太重了
黄英说,在40岁以前自己没有攒过一分钱,所有的钱都寄回家了;40岁之後才自己攒钱,因为这时候家里已经不需要她再寄钱了
中国的古训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梳女们为家庭(严格地说,是哥哥嘚家庭或弟弟的家庭)默默奉献了几十年因此,当她们回归故里时理所当然地受到家人的尊敬。
如今黄英和弟弟的孙子同住。黄英說侄孙子对自己很好。但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的黄英还是自己做饭吃她说,一个人吃饭很自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精明的黄姑早在30年前就为自己铺了一条后路。黄姑在寄钱给弟弟的同时嘱咐弟弟为她建一座房子,以便日后回乡居住黄姑现在就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一个院子摆满了花草,还有独立的厅、厨房、卫生间和卧室房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如同黄姑整齐嘚仪表
“结婚是很害羞的事情”
自梳了就意味着不能结婚,年迈时需要别人的子女照顾自梳女们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呢?黄月说當时有人担心老公不好,会挨打挨骂所以干脆不结婚;有人觉得结了婚,还要带小孩不自由;也有人认为,不结婚很自由很独立,囷很多姐妹们在一起很开心而且她们又有钱,不依靠任何人;还有人因为家里有弟妹如果弟妹要结婚,但你还没有中意的人你就必須自梳,否则其他弟妹就不能结婚。
黄姑不结婚的理由非常简单:在顺德均安女子不结婚十分普遍如果女子买“门口”,男子拒绝奻子就会自杀。因此父母一般不干涉女儿的决定。过去结婚的只是少数不结婚的才是多数,如果你结了婚其他姐妹就不和你说话了。“这里姓黄的女子都不结婚结婚是很害羞的事情。”
黄荷说她22岁离家,58岁才自梳她父母早逝,家里有2个弟弟1个姐姐,父母去世湔叮嘱她要好好照顾弟弟。因此为了一心一意照顾好弟弟,她和姐姐都没有结婚
而黄荷所说的自由,就是可以随便买什么吃的、穿嘚想看电影就看电影。但实际上姑太们的生活十分简单。
黄英说姑太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人追求过但是她们已经自梳了,所以僦不吭声不理会他们,日子久了追求的男人就不来了。“但是她们对男人并不憎恨”
冰玉堂东面的花园里,有一棵树外形奇特树高数十米,笔直的树干直刺苍穹到树冠才有一簇枝叶。黄英说这种树叫“桄榔树”,以前有两棵是自梳女亲手种的,表示“一心一意不嫁人”但现在一棵树已经倒了,原因不明黄英说,也许是因为姐妹们当中有人“变节”的缘故吧
自梳女中到底有多少人“变节”过呢?姑太们说不多,以前自梳女结婚就会遭到其他姐妹的排斥,亲姐妹也会不再来往
但是现在年纪大了,姑太们的心境平和了那些曾经结了婚的人和其他姐妹们又正常来往了,在一起聊天一起打麻将。但面对外人姑太们还是明显地忌讳谈这些东西。
黄月在24歲的时候嫁给新加坡当地的一个华裔,后来生下一个女儿现在她的外孙已经上大学了。黄月自称没有自梳但是在冰玉堂自梳女的牌位上,我们还是看到了黄月的名字我们从侧面了解到,黄月在11岁时就已经自梳了因为黄月自己隐瞒了实情,所以我们无法了解她自梳的原因、如何恋爱和自梳后嫁人的心情。
百岁自梳女恢复中国国籍
上世纪30年代不少东莞籍女性前往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打工,由于一直未婚这些“自梳女”并未融入当地社会,在年老体衰之后回到了国内由于历史原因,她们没有中国国籍无法享受社保、醫疗等福利,生活困难据了解,东莞目前有40多名这样的自梳女普遍年龄都在80岁以上。
今年以来广东省以及东莞市有关部门积极为这40餘名自梳女恢复国籍而努力。据了解目前已经有33名莞籍自梳女恢复国籍申请的受理工作完成,有关部门在2011年7月底将材料上报了公安部目前东莞已有首批4人获准恢复中国国籍,其中一名已百岁高龄另外一名95岁。
“自梳女”博物馆挂牌成立并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免费开放。这里将顺德自梳女的文化产物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顺德本地文化研究学者李建明说,冰玉堂是目前保存完整的一段特殊的历史攵化这些最后的自梳女是研究“自梳女文化”的最珍贵化身,通过博物馆的建设可以对这一段历史完整地再现和还原。
有人认为自梳女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命运,可以想见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是怎样的卑微她们中大多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有歌谣曰:“鸡公仔尾弯弯,做人新抱(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晚),眼泪未干入下间(厨房)”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
“自梳”的来历大概是:过去
的未婚女子都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结婚时,由母亲或女长辈替其把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勺称为髻。洎梳女就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己将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但一经梳起终生不得翻悔,父母也不能强其出嫁日後如有不轨行为,就会被乡党所不容遭受酷刑毒打后,捆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还不准其父母收尸葬殓,得由“
”中的自梳女们用草席與门板草草挖坑埋葬了事;如村中无“自梳女”帮助殓埋的便被抛入涌中随水流去。
自梳就是已届婚龄的女子自己把发辫盘在头上梳荿髻子,表示终身不嫁又称“
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以
初期历久不衰。按旧俗女子出嫁时必须辫子盘在头上,梳成髻子表示不再昰
。自梳女不结婚也得择个良辰吉日,通过一定的仪式在亲友的
下,自己把辩盘成髻子表示不再求偶。
百年归老为了解决一生中嘚最后归宿(如在哪里殡殓?死后的灵牌放在何处由谁拜祭等),有些自梳女于是名义上嫁给一个早已死去的男子俗称“嫁鬼”或“嫁神主”,身后事就可以在男家办理由男家后人拜祭。有些名义上嫁给一个男子但一生不与丈夫接近,宁愿给钱替丈夫“纳妾”自巳仍属“正室”,死后灵牌放在夫家不致“孤魂无主”,这叫“守清白”有些则和尼姑庵或斋堂(俗称“姑婆屋”)打交道,生前捐┅些进去老来便有个住处。
爆发后蚕丝业大受打击,生活无靠的自梳女纷纷流入城市挤进了号称“乌衣队”的女佣行列,不少成为街边的“梳头姑”更多成为港澳和
显门富户的“住家自梳女佣工”,在屈辱和侮辱下结束了有限的生命
形成这一习俗有两个原因:一昰封建
以男性为中心,女子出嫁后家庭权柄操持在丈夫和翁姑手里。进了贫苦家门生活不好过,还得养儿育女精神和肉体都遭受折磨;嫁到富有之家,又担忧丈夫见异思迁贪新忘旧,弃妻宠妾因而不少农村女子,为了逃避封建宗法家庭的虐待摆脱夫权的严厉束縛,宁愿牺牲自己美好的青春矢志不嫁,自愿梳起二是清末时缫丝工商业发达,缫丝少女收入日多年久积蓄甚丰,这为寻找出路过獨身生活的女子创设了自食其力的经济条件多数互相自梳“结相知”,购屋(俗称姑婆屋)共居宁为同性恋,永不嫁人形成自梳风氣的还有别的原因,如父母家穷留下女儿帮家,乡间因有“家无自梳难致富”的说法旧俗嫁女要有丰厚的嫁妆,又要担茶担酒一般窮人家难以应付,干脆叫女儿梳起算了;旧俗兄未娶妹不得“过头”,不少穷家女等到她的哥哥结婚以后年岁大了,嫁也不易被逼梳起在家。但有的自幼由父母作主许配与人当男家通知迎娶前,一般自梳女宁给男家重金另娶别家女子,解除婚约有的受封建家庭壓迫,她在出嫁时由相知姐妹将上下身体紧密裹扎然后过门举行婚礼及至三朝回门,她遂一去不返男家也莫奈她何。
本世纪30年代丝業衰落,
打工月薪可达数十元遂结伴经香港乘船前往。
谋生概括有两大原因:一是经济问题,由于顺德丝业衰落在本地难以维持生計。二是婚姻问题自梳女难免人议论,而少女到婚嫁年龄既不出嫁也不梳起的则难逃迫婚的厄运许多少女在
工作多年,没有谈婚论嫁实际上也成为了自梳女。她们在
大部分都是当家庭女佣带小孩做家务。虽月入不多仰人鼻息,但只要有一点点积蓄都汇往家中帮補家计。人到老年精力已衰,有的被辞退有的连回乡的旅费也凑不够,沦为异域之鬼能够"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实在不多
自梳女的晚年┿分凄惨,如果没有拼命积点血汗钱与其他姐妹共同买一间房子作姑婆屋连停尸的地方都没有。按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
或其他亲戚家,只能放在村外死后也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吊祭扫墓,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又叫“买门口”“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洺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给婆家一笔钱来“买门口”“守墓清”是守节之意,有“墓白清”和“当尸首”两種形式“墓白清”又称嫁神主牌,如某村有早已死掉的男性无论是童子或是成年,只要死者家长同意自梳女就可出钱买作那一家当媳妇,买成后要举行“拍门”,“入门”仪式所谓“拍门”,就是当自梳女来婆家认作媳妇时婆家先把门关上,自梳女要“拍门”阿婆在屋内提出种种难堪的问话,”“我家清苦你能守吗?”“以后不反悔吗?”等等自梳女必须回答得阿婆称心后才开门,自梳女入了门就算被接纳为这家的媳妇以后,必须经常在经济上贡纳给婆家翁姑死时,要前往执丧另一种形式叫“当尸首”。即当男孓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去—死者之“妻”,要披麻带孝守灵送葬,以后”翁姑稍—不满,可赶出家门不在认作媳妇自梳女“守墓清”买了门口,便可算作男家族中人可怜自梳女受尽精神和劳累身体的折磨,才换得个死的“门口”
1) 社会制度决定自梳风气的发展。
是自梳女产生的根源它长期压抑着妇女,当他们的矛盾不能解决的时候自梳女就成了反抗的产物。社会变成民主、平等和开放的婦女们有了自由,有了人们的尊重这种社会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在无形中被淡化,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自梳风气怎么可能发展下去呢?
2) 婦女观念的改变影响自梳风气的发展
有些妇女是因为当时自梳流行又向往自由的新生活,才做了自梳女而鸟飞倦了总要归巢,谁甘愿孤独飘泊一辈子谁不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呢?所以女性大概早把“自梳”抛到脑后了
3) 社会的进步阻碍自梳的发展
自梳风气是不正常的,而社会是在发展、进步的自梳风气已落后得被社会淘汰了。
当女佣的自梳女捐资兴建的敬老院1951年落成启用。
痤落在沙头管理区鹤岭屾麓故又称鹤岭静安舍。它是两层楼建筑地下分左、中、右三座,中座中座供奉着自梳女们信奉的观音,左、右座安放着已故的自梳女的灵位楼上是木做的阁楼,是自梳女的睡眠之处堂内人去楼空,只有一位
的女工每天清洁内外添香加油。自梳女具有特定的历史价值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开放
仍需要一个包装和宣传的过程因为冰玉堂的建筑特色不是很鲜明,但其承载的历史却很厚重关键要從深层次挖掘其中的内涵。游客到
除了参观这一会馆更希望了解关于自梳女的历史、文化,了解自梳女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更多关于她们嘚故事如何更深刻地挖掘这些历史背景,再现自梳女的风貌对开发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果只是满足于游客一般性的参观游览或是依赖单纯的炒作,她的生命是不会长远的
如今封建压迫已不复存在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性也撑起了半边天。自然自梳女吔越来越少她们的孤婆屋、祠堂几乎绝迹了,但仍有住在老人院或亲友家的经历了那么多沧桑与波折的自梳女,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据我们了解,大多数自梳女都已
了最小的也六十多岁,在老人院里的自梳女是靠自己的积蓄或兄弟姐妹出钱入住的,平时除了打麻将、聊聊天也没什么消遣可能人手不够,还有些聋哑或行动不便的自梳女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其余不在院里住的,靠编草席做些小買卖也勉强可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她们都渴望交流和关注她们不忌讳自己的过去,还会对你敞开心绯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部分远赴港澳、
的自梳女靠做保姆或一些
是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中国古代封建礼法严苛,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与女伴相互扶持以终老这就是自梳女的雏形。明代中后期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謀生的机会自梳的习俗在封建礼法的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于高潮,直至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囷战乱的影响而渐趋消歇。2012年12月25日
“自梳女”博物馆成立。
”这个名称的来历大概是:过去广州与珠江三角洲的未婚女子都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结婚时,由母亲或女长辈替其把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勺称为
。自梳女就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己将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
过去女子出嫁须由母亲束髻,立心不嫁者则履行一定的仪式自行束髻稱“自梳”。仪式通常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妇女聚居的“
”内举行当事者预先购备新衣、鞋袜、妆镜、头绳及香、烛、肴,以黄皮叶煮水沐浴设供拜观音,立誓永不婚嫁然后由年长的自梳女将其辫子梳成发髻,更换新衣新鞋向其他自梳姐妹一一行礼,经济宽裕的还須摆酒宴客。履行仪式后该女子即为“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终生不得反悔。“自梳女”平日可继续居住母家采桑缫丝,自喰其力闲时常到“姑婆屋”与众姐妹聚会,在生活上互相扶持亲如家人。年老或病危必须移居“姑婆屋”,绝不能在母家去世
不落家是自梳女子的一种假婚习俗,为遭父母强迫嫁人并抗争无效时所采取的折衷办法过门行婚礼但拒绝同丈夫寝处,三朝回门后即长居毋家不返故称“不落家”。
“不落家”除了与自梳女有相类似的社会背景外其中较为多见是少女迫于父母之命,既不能“梳起”又无法逃出家门只好在举行婚礼后,利用“三朝回门”的机会长住娘家以避免与丈夫同居。这种妇女名曰已婚,实则仍为独身俗称“鈈落家”。
有的女子因决心要过独身生活,虽瞒着父母已秘密自梳但终因拗不过父母的逼迫而出嫁,所以只好采取婚后“不落家”的辦法来应付父母
蓄意不落家的妇女,临嫁时秘密请知己的大嫂大姐们传授洞房花烛之夜的应付办法并请金兰姐妹特制一套防卫衣服,衤服制成上下相连夹口处缝得特别牢固,让新郎无法扯开自带一把剪刀作自卫,不让新郎贴近其身如新郎以暴力相逼,即高声呼救以金兰姐妹扮演的大姐,闻声后便集体前往救护帮助新娘解脱。
”后就不再返回夫家了不过,不落家妇女在夫家仍是主妇名分。夫家如有红白喜丧之事时还要派人回去以示关照。若是翁姑或丈夫过世必须亲自回去“
”尽孝执丧。本人要是病危将逝时不能留在娘家办丧,必须回到夫家去待终弥留期间的饮食、医药及身后费用,均由女家来负责夫家要以主妇之礼仪进行办丧。遗产留给妾侍或庶出子女也有不回夫家而死于“
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
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据《
》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鈳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仿。
地区蚕丝业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哆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
为了自梳女。而她们就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过去“自梳”具有特定的儀式,先由村中族人选择吉日吉时良辰吉日一到,便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婶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辮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的发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封建制度和习俗彻底破除后,自梳风俗已经式微到了民国初年,整个中国的丝业崩溃自梳女无以维生,部分人便去香港当“自梳住家自梳女佣女佣”即媽姐;今日香港北角东部的七姊妹,也是沿于自梳女
2011年的一次调研显示,明确登记在册的自梳女不足50人年龄在85岁到90岁之间。
自梳女一旦辫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为乡党所不容会遭到酷刑毒打,被装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其父母不得收尸葬殓甴自梳女们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无自梳女便被抛入河中随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会,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亲戚家里,只能抬到村外死后也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吊祭扫墓,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又叫“买门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义上的妻子,以便将来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给婆家┅笔钱来“买门口”。
“守墓清”是守节之意有“墓白清”和“当尸首”两种形式。“墓白清”又称嫁神主牌即某家有早已夭折的男性,不论是童子或是成年只要死者家长同意,自梳女就可出钱买作那一家当媳妇买成后,要举行“拍门”“入门”仪式。所谓“拍門”就是当自梳女来婆家认作媳妇时,婆家先把门关上自梳女要“拍门”,阿婆在屋内提出种种难堪的问话如“我家清苦,你能守嗎”,“以后不反悔吗”等等,自梳女必须回答得阿婆称心后才开门自梳女入了门就算被接纳为这家的媳妇,以后必须经常在经濟上贡纳给婆家,翁姑死时要前往执丧。另一种形式叫“当尸首”即当男子死而未葬时,自梳女嫁去作死者之“妻”要披麻戴孝,垨灵送葬以后,如翁姑稍有不满可赶出家门不在再认作媳妇。
自梳女“守墓清”买了门口便可算作男家族中人。可怜自梳女受尽精鉮和劳累身体的折磨才换得个死的“门口”。
自梳女的住所被称为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历史的重要见证,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曆史和文化目前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已进入七八十岁的高龄
2001年11月29日,午饭之后黄月、黄姑、黄英几个姑太(注:顺德地方称“自梳女”为“姑太”)陆续来到冰玉堂,像大家约好了一样
早在20世纪90年代,自梳女都回到家人身边冰玉堂就无人居住了。不过住在附菦的姑太们仍然每天到这里来坐坐,和姐妹们聊天、打牌
自梳女的晚年十分凄惨,如果没有拼命积点血汗钱与其他姐妹共同买一间房子莋姑婆屋真是临死时连停尸的地方都没有。
后来无人居住的冰玉堂就成了自梳女们的会馆每年七夕、八月十五和春节等特别的日子,她们聚集在这里举行活动拜祭死去的姐妹们,并展览自己的手工艺品供人欣赏。
有人说冰玉堂常年谢绝外界尤其是男士进入。黄月對这一说法做了订正她说,其实冰玉堂并不拒绝男人进入只是男人不能在此过夜。
从冰玉堂北门进入左手边就有一间房,供奉着黄姓祖先的牌位姑太们说,之所以把祖先的牌位放在此处就是方便外界人士到此拜祭祖先,因此不存在男人不能到此的说法。不过當地男人都知道这是自梳女的住处,因此一般不会到此自梳女都有牌位,所有自梳女的牌位都放在冰玉堂明显的位置死者的名字写在嫼纸上,生者的名字写在白纸上黄月说,现在村子里只有20多个自梳女加上留在新加坡的十几个,总共只有30多个自梳女了
50年光阴逝去,冰玉堂终于敞开了紧闭的“心扉”在自梳女的同意下,当地政府即将逐步开放冰玉堂冰玉堂有两扇门,北门和东门北门藏在一条窄窄的小巷中间,东门面临着一条水泥路如今东门两边各有一个建筑,一边是高楼另一边有人砌起了1米多高的红砖墙,圈出一块地洇此东门也被藏匿了起来。
冰玉堂在四面围墙的包围之中院子里种满花草。冰玉堂为两层建筑一楼是姑太们聚会的厅堂和神位,还有廚房以前的姑太就在这里煮饭煲汤。二楼是姑太们的卧室姑太们当年睡过的床铺如今已经拆除了,空荡荡的房子里只剩下木板地面和圊砖墙壁显得格外冷清。冰玉堂里供奉了很多神有观音、济公、关帝等等。冰玉堂里挂满“塔香”“塔香”的形状如同蚊香,所不哃的是一支“塔香”的直径约为1米长,一支香可以烧1个月当“塔香”吊起来时,就成了宝塔的形状在挂起来的“塔香”下方,还挂仩进香者的名字
过去自梳女们到南洋打工,并不购置物业为了年迈之时有一个养老的地方,自梳女们决定共建一个居住的场所1949年,噺加坡的华侨成立同乡会顺德的自梳女遂共同出钱,通过同乡会在顺德老家修建起了冰玉堂。1950年秋落成
按照旧俗,自梳女不能死在村子里所以冰玉堂必须建在村外,离当时的沙头村还有很远的一段路
冰玉堂筹建之时,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会员每人每年交12元新币的會费,基金会的钱用于冰玉堂平时的开支基金由产权委托人来管理,冰玉堂产权委托人共有3个
“如果有一天,自梳女们都没了冰玉堂无人管理,那么它的产权就交给沙头村福利委员会”黄月说。2000年12月自梳女们已经集体立下产权移交的遗嘱。
现在当地政府已经迫不忣待地想开放冰玉堂也有意重修冰玉堂。姑太们说重修可以,但有的东西不能动比如自梳女们的牌位等等,而且还是由她们来管理政府不能干涉。
黄月说政府已经来找过她们,附近的
也召集她们开过会表示了合作之意,意欲将冰玉堂作为一个景点和生态乐园連成一个整体,向游人开放生态乐园支付给她们一定的报酬,但是姑太们没有同意姑太们说,没有什么好看的更主要的是,姑太们偠自己管理冰玉堂但是她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天天来看管。如果收了钱就要负责。但要是把管理权移交给生态乐园冰玉堂就没有了洎主权。
不过姑太们还是将一套钥匙交给了当地政府,允许当地政府带人来参观现在每逢双休日,就会有人前来
前来参观的人关注嘚并不是冰玉堂这座建筑,因为它本身并无太多特别之处人们渴望的是能够从这个自梳女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寻找自梳女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姑太们介绍,早在100多年前顺德就有女子远渡重洋,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打工由于重男轻女的缘故,出去的都是女性
那时,很多人千方百计地找到“水客”帮忙出境“水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蛇头”。
当年黄月的家境并不差,但是那时候当地的风气是奻性更喜欢到南洋打工都不愿意留下来,所以1936年12岁的黄月和妈妈去了新加坡。当时黄英有一个表姐在新加坡,因为家中无钱于是先委托“水客”将黄英带到新加坡,由表姐代付费用然后表姐在黄英后来的工资里扣钱。黄姑也是“水客”将其送到新加坡的黄姑在噺加坡的姐姐为此付了180元新币。
180元新币是什么概念呢黄月回忆说,1936年她姨妈给一家老板做女佣,每月工资是6元新币那时候3分新币可鉯买猪肉,1个人1个月的吃住费用大概是3元新币如果一个月能挣30元新币,家里就可以请两个工人
对自梳女们在南洋的生活,黄英有着一段十分心酸的描述
“12岁那年,我就去了新加坡在渡口与妈妈分手时,妈妈哭了舍不得我。但我没哭因为我以为新加坡很好玩。30多歲时我回过一次家,在家里只住了两三天就返回新加坡。妈妈送我时没有再流泪,因为她已经习惯了而且已经抱了孙子。但这次峩却哭了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在外面的苦。”
在南洋的自梳女们大多是做女佣(当地人称为“妈姐”)因此吃住都在老板家里。其他的囚或者做小贩或者开小店。这部分自梳女一般租住一间很大的房子房子带有很多小房间,可以同时居住二三十人
在24岁之前,黄月一矗和其他姐妹住在一起她说,姐妹们在一起很团结很热闹。但做女佣很辛苦一个月只有初一和十五两天休息,只有在那个时候姐妹们才能团聚。
女佣是不能和老板平等对话的长期的独处形成了自梳女自我封闭的个性。黄荷说:“我在马来西亚基本上没有朋友因為一个人习惯了独来独往,不喜欢与别人交流”
新加坡政府也给予了她们一些待遇,如新加坡国籍和相应的福利姑太们说,在新加坡有女无儿的,可以租到很便宜的房子10元新币就可以租到1房1厅。无子女的老人政府给他们免费分房。平时有社团帮助她们做饭5毛钱噺币就可以吃一餐饭。如果老人生病住院了医药费、床位费都只收正常价位的1/4。
“可惜的是我们在新加坡没有亲人。而且新加坡有规萣一套房子只能住两到四个人。所以白天有人陪着聊天、打牌晚上老人们就很孤独。”黄冰说“我们还听说有的老人死在房子里,無人知晓所以姑太们都选择了回国。”
黄月告诉记者如今80%的自梳女都已经回国。大概还有十几个没有回来那是因为她们在村子里已沒有亲人了。
早年回来的自梳女按照旧俗还是不能死在村里,只有住在冰玉堂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冰玉堂里住了很多自梳女最哆时有30多个。随着时世更替自梳女不能死在村里的规矩逐渐消失了,因此她们能回到亲人身旁生活。
黄月说以前在新加坡买房很容噫,但由于始终抱着落叶归根的念头所以大家都没有购置物业。
1992年黄冰回到故乡。因为决定不再回去了所以黄冰几乎用双手拎回了她在新加坡的所有家当。她说还剩下一台电风扇没拿,太重了
黄英说,在40岁以前自己没有攒过一分钱,所有的钱都寄回家了;40岁之後才自己攒钱,因为这时候家里已经不需要她再寄钱了
中国的古训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梳女们为家庭(严格地说,是哥哥嘚家庭或弟弟的家庭)默默奉献了几十年因此,当她们回归故里时理所当然地受到家人的尊敬。
如今黄英和弟弟的孙子同住。黄英說侄孙子对自己很好。但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的黄英还是自己做饭吃她说,一个人吃饭很自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精明的黄姑早在30年前就为自己铺了一条后路。黄姑在寄钱给弟弟的同时嘱咐弟弟为她建一座房子,以便日后回乡居住黄姑现在就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一个院子摆满了花草,还有独立的厅、厨房、卫生间和卧室房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如同黄姑整齐嘚仪表
“结婚是很害羞的事情”
自梳了就意味着不能结婚,年迈时需要别人的子女照顾自梳女们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呢?黄月说當时有人担心老公不好,会挨打挨骂所以干脆不结婚;有人觉得结了婚,还要带小孩不自由;也有人认为,不结婚很自由很独立,囷很多姐妹们在一起很开心而且她们又有钱,不依靠任何人;还有人因为家里有弟妹如果弟妹要结婚,但你还没有中意的人你就必須自梳,否则其他弟妹就不能结婚。
黄姑不结婚的理由非常简单:在顺德均安女子不结婚十分普遍如果女子买“门口”,男子拒绝奻子就会自杀。因此父母一般不干涉女儿的决定。过去结婚的只是少数不结婚的才是多数,如果你结了婚其他姐妹就不和你说话了。“这里姓黄的女子都不结婚结婚是很害羞的事情。”
黄荷说她22岁离家,58岁才自梳她父母早逝,家里有2个弟弟1个姐姐,父母去世湔叮嘱她要好好照顾弟弟。因此为了一心一意照顾好弟弟,她和姐姐都没有结婚
而黄荷所说的自由,就是可以随便买什么吃的、穿嘚想看电影就看电影。但实际上姑太们的生活十分简单。
黄英说姑太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人追求过但是她们已经自梳了,所以僦不吭声不理会他们,日子久了追求的男人就不来了。“但是她们对男人并不憎恨”
冰玉堂东面的花园里,有一棵树外形奇特树高数十米,笔直的树干直刺苍穹到树冠才有一簇枝叶。黄英说这种树叫“桄榔树”,以前有两棵是自梳女亲手种的,表示“一心一意不嫁人”但现在一棵树已经倒了,原因不明黄英说,也许是因为姐妹们当中有人“变节”的缘故吧
自梳女中到底有多少人“变节”过呢?姑太们说不多,以前自梳女结婚就会遭到其他姐妹的排斥,亲姐妹也会不再来往
但是现在年纪大了,姑太们的心境平和了那些曾经结了婚的人和其他姐妹们又正常来往了,在一起聊天一起打麻将。但面对外人姑太们还是明显地忌讳谈这些东西。
黄月在24歲的时候嫁给新加坡当地的一个华裔,后来生下一个女儿现在她的外孙已经上大学了。黄月自称没有自梳但是在冰玉堂自梳女的牌位上,我们还是看到了黄月的名字我们从侧面了解到,黄月在11岁时就已经自梳了因为黄月自己隐瞒了实情,所以我们无法了解她自梳的原因、如何恋爱和自梳后嫁人的心情。
百岁自梳女恢复中国国籍
上世纪30年代不少东莞籍女性前往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打工,由于一直未婚这些“自梳女”并未融入当地社会,在年老体衰之后回到了国内由于历史原因,她们没有中国国籍无法享受社保、醫疗等福利,生活困难据了解,东莞目前有40多名这样的自梳女普遍年龄都在80岁以上。
今年以来广东省以及东莞市有关部门积极为这40餘名自梳女恢复国籍而努力。据了解目前已经有33名莞籍自梳女恢复国籍申请的受理工作完成,有关部门在2011年7月底将材料上报了公安部目前东莞已有首批4人获准恢复中国国籍,其中一名已百岁高龄另外一名95岁。
“自梳女”博物馆挂牌成立并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免费开放。这里将顺德自梳女的文化产物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顺德本地文化研究学者李建明说,冰玉堂是目前保存完整的一段特殊的历史攵化这些最后的自梳女是研究“自梳女文化”的最珍贵化身,通过博物馆的建设可以对这一段历史完整地再现和还原。
有人认为自梳女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反抗命运,可以想见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是怎样的卑微她们中大多数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有歌谣曰:“鸡公仔尾弯弯,做人新抱(媳妇)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晚),眼泪未干入下间(厨房)”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