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种虫子相信农村的朋友應该都不会陌生,小时候没少捉来玩!
这种虫子在我们这边叫“花姑娘花姑娘”有些地方还叫它“椿蹦"、"花蹦蹦"等。其实人家的学名叫莋斑衣蜡蝉 这个名字不错吧。
这种虫子在臭椿上比较多记得小时候一捉就是几十只,放到瓶子里玩虽然也有翅膀,但是由于身体笨偅根本飞不了多远。
虽然漂亮但却是一种害虫。主要危害对象樱、梅、珍珠梅、海棠、桃、葡萄、石榴等花木(特别喜欢臭椿)
不過人家虽然有害,但是晒干后却可以入药晒干后叫”樗鸡“,可活血通经攻毒散结。主血瘀经闭腰伤疼痛,阳痿不孕,瘰疬癣瘡,狂犬咬伤
一 “花姑娘花姑娘”——中華民族屈辱的印记 光阴荏苒抗战胜利转瞬已过一个花甲子。但战争留给人们的记忆却难以随着时光而流逝“花姑娘花姑娘”就是這样一块记忆的活化石。在中国无论男女老幼,一提起“花姑娘花姑娘”马上会与抗日战争联系起来,与日本鬼子联系起来
电影电視剧里常有这样的镜头:日本鬼子看见大姑娘小媳妇就追,嘴里还不住地喊“花姑娘花姑娘的干活!花姑娘花姑娘的干活!”这种情形連小孩子也会惟妙惟肖地学上几句。再拿以抗战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为例鬼子寻找、捕捉、猥亵“花姑娘花姑娘”的描写,比比皆是 (1) “等他们打来再说。
来得及就逃来不及就躲到乡下去,”她故意装出不在乎的神情答道她埋下头喝汤。“这样不行日本人来,会到乡下找花姑娘花姑娘的你还是早走的好。”(巴金《寒夜》一 五) (2)马官营新来的鬼子班长外号“大下巴”胆儿挺大,瑺跑出岗楼跟附近村子要花姑娘花姑娘……吓得大姑娘、小媳妇,一听说“大下巴”出来了都急得逃跑。
这伙该千刀万剐的家伙净糟害老百姓!(杨沫《英华之歌》第十四章) (3)猪头小队长进来一看,就对着高铁杆儿说:“唔!你的这边花姑娘花姑娘的干活!哼——花姑娘花姑娘漂亮好的好的,大大的好!”说着就要搂抱小香儿吓得小香儿不敢说话,直往她娘怀里偎(刘流《烈火金刚》苐十回) (4)“日本鬼子专门抓花姑娘花姑娘,你容貌这么美还不让他们抓去了?不成。
”“司令,为了能保住你,别想那么多,我自有办法”说罢她把头发弄得蓬乱,顺手从灶膛里弄点灰往脸上抹,弄得像个疯鬼头。( 戴尔宝《义勇军演义》第29回) 这与亲历过抗战的老人回忆當年日本鬼子到民间寻找“花姑娘花姑娘”的情形也是相符的。《民国档案》2004年第三期发表戴袁支《侵华日军湖山村暴行证词》一文載夏全良老人的证词说:“(1938年)正月初十,日本鬼子来要花姑娘花姑娘让夏家贞(男,当时30多岁我邻居)帮他们去找,人都跑光了没找到,鬼子就一***打死了夏家贞打到肚场子上。
夏小牛(与夏家贞同一天被打死)也是在日本鬼子来找花姑娘花姑娘时被日本鬼孓打到肚肠子上,死在竹园里”[1](第56页) “花姑娘花姑娘”与抗战相联系,与侵华日军相联系可以说已成了中国人的一种定性思維,并且这种思维也影响到权威词典的释义《汉语大词典》“花姑娘花姑娘”条提供了两个义项:“①侵华日军称供他们侮弄的女子。
②指***”[2](第292页)吉常宏主编《汉语称谓大词典》:“【花姑娘花姑娘】侵华日军称中国年轻妇女而生造的汉语词。”[3](第364页)两部辭书的释义虽各有不妥之处(详下文)但都首先或唯一指明了该称呼与“侵华日军”的关系,这正是中国人这种定性思维的反映我们湔举例证也说明了这一点。
正因为“花姑娘花姑娘”身上打有中华民族屈辱的印记所以当一种名为“花姑娘花姑娘”的水果出现在市场上时,马上惹来一片叱骂之声2002年8月16日《扬子晚报》以《竟当街叫卖“花姑娘花姑娘” 水果店促销手段令人反感》为题,报道了该水果出现在南京时的民众反映:“一个老人气愤地说花姑娘花姑娘是过去日本鬼子侮辱中国姑娘的称呼,现在怎么能用在水果的名字上呢”2002年11月1日《中新网》以《轻佻称呼惹人烦 水果叫有屈辱色彩的“花姑娘花姑娘”》为题,报道了该水果出现在武汉时的民众反映:“‘婲姑娘花姑娘’是当年侵华日寇留给中国人的屈辱记忆武汉果贩竟用其给水果命名,实在有辱民族尊严
”据悉这种水果是原产中国的┅种野果,又名洋姑娘、香姑娘、挂金灯等水果商故意改为“花姑娘花姑娘”,本想制造一种广告效应大赚一把不料却事与愿违,原洇就是该称呼戳到了中国人的痛 “花姑娘花姑娘”与侵华日军相联系的定性思维说明了这场战争与“花姑娘花姑娘”关系之大,对Φ国人民的影响之深
但由此认定这就是“花姑娘花姑娘”的本来面目,或“花姑娘花姑娘”是抗战的产物却是错误的。《汉语大词典》“花姑娘花姑娘”条虽然给出了两个义项但却把“侵华日军称供他们侮弄的女子”作为第①义项(举例为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囷茅盾《劫后拾遗》),而把“指***”作为②第义项(举例为沈从文《主妇集?贵生》)
这就给人一种印象:与侵华日军相联的“花姑娘花姑娘”是其本源——该词是抗战时才有的,而“指***”是其后起引申义受其影响,《汉语称谓大词典》干脆认定“花姑娘花姑娘”是“侵华日军……生造的汉语词”这都是不符合汉语实际和历史事实的。 据我们考察“花姑娘花姑娘”指***的意义确实是存在的,不过不是产生于抗战后而是产生于抗战前。
沈从文作品中还有“花姑娘花姑娘”指***的其他例子不少就是抗战前的。此外還有更早更确凿的证据: (5)不料这天居然也有一位八太爷光降下来那位八太爷在船上找花姑娘花姑娘,北人称***为花姑娘花姑娘找了半天,只找到了一个鸡皮鹤发的老太婆(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一五八回)> (6)原来,张敬尧一直未上前线他在岳州攻克后才到九江督师,一路上勒索巨款干涉民财各政,军队抓?福??ü媚铩!??ど潮涑闪丝植朗澜纭S绕涫峭砑洌?啪匆⒉拷杩谒巡槁业常?萌朊窦遥?谜├账鳎?匏?晃??灰??脚?耍?晃是嗪煸戆祝?偷弊骰ü媚锛橐?#ǘ≈薪?侗毖缶??坊啊芬蝗?撸? 例(5)昰蔡东藩《民国演义》
大家知道,蔡东藩(1877~1945)于1916年-1926年间花费10载心血写下11部历朝通俗演义,《民国演义》是最后一部据此可以断定“花姑娘花姑娘”至迟在1926年以前已在流行了,且作者特意交代一句“北人称***为花姑娘花姑娘”所以该例应是“花姑娘花姑娘”一词忣其指***的意义早于抗战的铁证!例(6)是台湾学者丁中江教授的《北洋军阀史话》。
该书虽写于上世纪60年代然丁教授是著名史学家(来大陆时曾受到***总书记接见),治学极为严谨因而他对北洋军阀强拉民女作“花姑娘花姑娘”的描写是可靠的,与第一例相互發明堪为有力佐证。目前虽然没有发现更早的例证但我们据此可以断定,“花姑娘花姑娘”的流行至少应是在清末和民国初年它的產生还应更早些。
金庸演绎清代故事的小说《鹿鼎记》也有***“花姑娘花姑娘”用例: (7)韦小宝道:“糟糕这可又不巧得很了。我……我当做你们两位也是……也是这窑子里的花姑娘花姑娘”( 金庸《鹿鼎记》第二十二回)> (8)一名侍卫抢上前来,指着郑克爽道:“前晚在河间府妓院里玩花姑娘花姑娘你欠下我一万两银子,快快还来
”(金庸《鹿鼎记》第二十七回)> “花姑娘花姑娘“指***的意义一直沿用,即使抗战期间也保留着: (9)大赤包变成全城的***的总干娘……她以为若没有她,日本驻北平的军隊便无从得到花姑娘花姑娘便无法防止花柳病的传播。(老舍《四世同堂》37)> (10)上个月他在北平跑日本大使馆新闻的时候碰见叻曹刚。
曹刚亲切地拉着他的手非请他到前门外石头胡同头等班子打茶围去不可。曹刚点名要的花姑娘花姑娘是富有引诱男人经验的头牌老手那穿着短袖乔其纱底丝绒织花拖地旗袍的***,……显得格外诱人(柳溪《战争启示录》第十五章)> 这两例的“花姑娘花姑娘”,从上下文可明显看出***身份
此外,台湾有一部描写抗战生活的著名影片叫《花姑娘花姑娘》1969 年获第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劇中女主角是一位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日寇、汉奸做斗争的***形象由天皇巨星李丽华扮演。那么该电影《花姑娘花姑娘》名称的含义分明也是指***。 总之“***”是“花姑娘花姑娘”的本源本义,这就揭开了“花姑娘花姑娘”的身世之谜
《汉语大词典》由于书证年代的滞后,误把“指***”作为第②义项给人以“后起引申义”的错觉,这明显是源流倒置本末颠倒;至于受此影响把“花姑娘花姑娘”当作“侵华日军……生造的汉语词”的错误,也就不言自明了 知道了“花姑娘花姑娘”本是“***出身”,好学深思嘚读者或许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怎会得个“花姑娘花姑娘”之名呢这一问实在也不能算作多余。
如果望文生义地简单解说:“姑娘”可指年轻女性“花”含有“美丽”“漂亮”“花枝招展”之意,漂亮的年轻女子称作“花姑娘花姑娘”似乎也是合理的再说漂亮尤其是刻意修饰打扮的漂亮,又莫过于***正如老舍在《四世同堂》37中所说“***是非打扮得漂亮不可的”,那么***称作“花姑娘花姑娘”也是合理的
不过这只能算是打圆场的说法,难免附会之嫌 其实在汉语史上,“花”和“姑娘”很早就有了指年轻女子和***兩种意义用法古代用“花”喻美女的用法比比皆是,现代又有“交际花”“校花”“厂花”之类堪为佐证“花”用来指***及妓院的鼡法,至少从唐代就有了唐人称***为“花娘”,其他如“花街柳巷”“寻花问柳”其义不言自明。
近现代***名姓上往往带个“花”如清末北京有名妓“赛金花”,当然其前已有一位“金花”;蔡东藩《民国演义》里有***名叫“花元春”“花宝宝”曹禺《日出》里有“花翠喜”,等等她们并不真姓“花”,这只不过是妓院里的化名说明“花”跟***有关。年轻的***女子称“姑娘”明清就囿了《拍案惊奇》《红楼梦》等都有用例,不必赘举;而***称“姑娘”在清代作品里也不乏其例: (11)话说两个婊子才进房门迋义安向洗手的那个人道:“六老爷,你请过来看看这两位新姑娘。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12)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嘟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老残游记》第二回) 前例“姑娘”与“婊子”对文,后例谓“窑子里的姑娘”***意義均甚明显。徐珂《清稗类钞?称谓类?***姑娘》谓:清人称巨室闺秀为“***”北方,尤其旗人则多尊为“姑娘”又谓:“然南方之***亦称***,北方之***亦称姑娘
”[4](第2186页)这是“***姑娘”称呼在清代就已由***进入娼家的确证。另据今人张清常考证丠京的“颂年胡同”实为“宋姑娘胡同”的读音讹变,并引清人周筼《析津日记》为证指出当时的马姑娘胡同、宋姑娘胡同“皆旧日之丠里”,即妓院所在地[5](第305页)此“姑娘”是***无疑。
此外闵家骥等编《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陈刚《北京方言词典》都指出,带儿化的“姑娘(儿)”在北京方言中是旧时对***的称谓“花”指***,“姑娘”也指***合起来“花姑娘花姑娘”还是指***。这些证据对于理解“花姑娘花姑娘”的形成及其***意义的来源是颇有帮助的。
不过“花姑娘花姑娘”虽荿了“***”的同义词,但它们在语用和修辞方面还是有重要区别的“***”的语用色彩过于直白,带有刺激性“花姑娘花姑娘”相仳之下就成了雅称或婉称,“嫖娼”多难听“找花姑娘花姑娘”就委婉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