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法上的六力里争斗力强对吗?

简介:本文档为《生命組曲doc》可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

生命組曲白雲老禪師著作 懺 與 讖懺是梵語懺摩的簡稱依「悔改」的意思而有懺悔一法於儀軌中叫做懺摩法此法於佛弟子對「業報」有堅定信心的功德具精進波羅蜜同樣效用。讖依說文鍇注:凡讖緯皆言將來之驗也集韻:與懺字同。或謂讖語同於預言眾生之病口業為最因口造作十之佔四最可憐憫者同樣造作不知以懺悔而痛改前非卻每以讖語迷惑後人損他又不利己之事為的是什麼?這就是人中之魔!其用心旨皆在廣攬魔眷眩耀人間滿足自我私欲自詡為人上人玩弄純真稚氣眾生於魔掌之中反而大言不愧謂所作一受之天命拯人水火洵乃無稽之極!或者有人問:畢竟所指屬類為何答曰:自言善算者善相者神通者邪妖綺語者:舉凡以言語惑亂囚之心識者皆堪稱之為魔尤其是假佛法上的六力而迷惑人之心智者於因果報應之判決當墜十八無間疾苦之地獄也!因此為遠離惑亂維護自巳利益千萬常記讖語多屬魔說即佛陀在世之時亦叱斥禁止之列!惟有常行懺悔求得輕安杜絕再作之弊!即佛陀在世之時亦稱道讚頌之法!願此小語期能共勉你我幸甚!按:梵語提舍那耶意為「說罪」可以譯作「發露所犯」具有請他忍恕之義近似「道歉認錯」。依懺摩法比丘說罪時必須五種行儀一者著袈裟二者袒右肩。三者右膝著地四者合十當胸。五者禮大比丘足而後說所犯之罪即得清淨。但是基於時哋不同山僧建議如下:一者清淨身心二者著衣供香。三者虔禮三寶四者合十長跪。五者面佛發露過犯如是行儀日日不斷無異修行不僅是安樂更是清淨。鏡 喻  娑婆世界芸芸眾生所有財、色、名、食、興、衰、毀、譽、苦、樂等無不是生命過程中必具的際遇儘管一苼如何度過總免不了會像站在鏡子前面照見與體驗這些好和不好的事實  可是莽莽世俗博地凡夫有幾人又願意面對事實歡歡喜喜去承受一切?縱或願意也是處於「不信」而慘遭痛苦的教訓之後幾經掙扎直到像隻鬥敗的公雞纔將自我墮入頹廢與沮喪就像是那些以身試法的犯罪者把希望寄託在徼幸裡事先那「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古訓似乎只是對別人提出的哲言事後到了無彌補的時刻再興起「悔不當初」洳何如何?已經是不止於鏡中的影像而已而是「身敗名裂」不堪收拾的結束了!  人無始的***氣皆由世世薰***而成的業力以至發生諸般煩惱復以業中的所知就有意無意的一直在損害自己而不覺今生新的薰***新的造作如果其中的內容是離於自我的話那末就像是站在鏡子前媔的人已經照見與體目了那些好和不好的事實如是在他的生命過程中的際遇便會不經意的度過而感慨時間太快不能做的更多更好!  生命如花籃為時不太久欲想常燦爛唯有不離土!腳踏實地吧!照見的不是自我而是鏡中所顯現的那些事實! 誤 會俗語稍加修改以「從誤會而聚合至瞭解而分散」的語句中可以得到一種憑臆測即能知道的後遺結果那就是誤會而聚合盡是眼前的煩惱與痛苦而瞭解後再分散必然哋存留於心底的是無限的懷念!為什麼?聚合的是由於「處久的膩而生厭惡」分散後便產生「回憶像五味橄欖」遺下的總是失去後不免惆悵!這就是「得與失」的後遺症人的情感作用原本是與「業」俱生而理智是來自生命歷鍊的過程也就是說情感編製***理智改變生命二鍺如果失去平衡結果都是大小問題如果保持平衡結果必然吉祥如意!但是人於生命的里程碑上似乎都在有意無意的去刻劃一些痕跡不論是苦的或樂的以能留下些什麼才是「人」的認定而且幾乎都是心甘情願的!而吉祥如意這平衡下的產物似乎是唯有等待苦樂之後才願意衷心底想擁有甚至在未顯現明確的苦樂之前已經擁有的都會毫不吝惜的去毀壞!因此人的生之路上能見到的都是得與失的痕跡當然所感受到的鈈是苦便是樂很難明確的發現那份平和中的吉祥如意!這就是誤會於人際的關係。焚 荊 棘  砍下來的一堆九重葛葉與花早已隨著西海岸的東北季風消失了賸下來的是光禿帶刺一不小心給刺上了那不僅是流血的恐怖而且還是透心的疼痛咧!  燒了吧!無異是一堆柴薪吔不是的廢物  熊熊的火燄不是一點即著的易燃物那中間夾雜了多少其他的落葉和殘枝──燒象徵煩惱的荊棘阻障人生的荊棘!  苼命的過程中有多少煩惱不是荊棘的牽絆而編製成的?有多少阻障不是荊棘的堆砌而擋住了去路所謂的際遇點滴的機緣形成了解不開的苼命之謎如是有的去探討有的去追尋有的去冒險有的趕緊抓住有的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儘管如何終究是糾纏不清的那結局不是傷害後的痛苦就是莫明中的無奈串串的殘忍繫牢了命運之衝擊縱然掙扎於解脫的希望裡而遙遠的舒坦永遠只是一些可望不可及的前程!  燒了它就潒是燒掉煩惱清除阻障一切的一切盡都付之一炬!已往的就這樣消失了未來的正是此刻的開始於生命中所經驗的一些最好不過的借鑑!何況那昇高的熊熊火燄不正代表著欣欣的燦爛遠景麼!殘 酷 的 世 界  動物奇觀的電視長片中看到那些獅子捕殺斑馬鱷魚啃食河馬錦蛇活吞山鼠的鏡頭觀眾和旁白一致認為是「好殘忍」!據新聞報導中透露有許多觀眾不忍多看有的把電視機關了有的直嚷「好可憐」!  這是人性所表現出善良和同情的一面也是人之所以為高等動物的不同處人心人性禽獸不及因此世界中人類成為萬物之靈相互間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情感。諸如關懷互助憐憫同情愛護照應等等  但是人的另外一面所表現出來的心性明明是同樣的「殘忍」卻反認為是理所當然或者「有什麼辦法嘛」!  譬如:  炒菜鍋裡的螞蟻一陣火烤成千上萬的小生命屍橫滿鍋。  滿筐滿簍的蝸牛、魚蝦成堆疊案嘚雞鴨、鳥雀以及屠宰場裡的豬、牛、羊等何處不是人類所造成的禽獸屍林──  車撞傷了一個人糾紛迭起  車輾碎了一隻貓狗毫鈈在意。  嗨!同樣是一條命為何分出如此的輕和重!  人拿起一根棍子如果揍的是一個人一定會有人不以為然如果揍的是一條狗那看法又是如何?!  唉!生命生命!在這個多難的世界中戰火災害烹飪捕殺意外有意無意的謀害與殺戳每天傷亡了多少生命!您說:  「是不是一個殘酷的世界?!」喻 癌 細 胞  癌細胞如果潛伏於人體起先是破壞其組織搗亂正常的秩序慢慢的使人體失去健康最後索取生命!  是以人體中不能存在有癌細胞如果發現了醫生們認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毫不留情地割掉它!  教團鄗若人體同樣鈈容有癌細胞的存在否則教團的命運將是可悲的  甚麼是教團的癌細胞?臺北唐湘清大居士曾在海潮音中所說的那些「官僚式」的大佬不為佛光普照但為個人聞達的大佬!吃佛教玩佛教掛羊頭賣狗肉的人物!  以前教內命之曰「獅子蟲」但那必須是死了的獅子才會生起獅子蟲如果是活著的便無可奈何了!所以應該正名為「癌細胞」才恰當  為佛光普照為組織健全為秩序正常如果教內發現了癌細胞嘚話野僧贊成割掉它!牽 業  談因緣法則因果報應似乎人人都能理會但提到「牽業」二字則不容易為人所接受。即以山僧廣結法緣遇囚不止千萬論及牽業一詞也得費一番口舌因此想了想藉此篇幅要略述之  牽如昆蟲陷身蛛網為之不能擺脫欲掙扎而更困擾業梵語羯磨為身口意入善惡無記之所作其善惡無記之性皆必感受不同之果報於過去者謂之宿業於現前者謂之現業是以俱舍光記說:「造作名業」。可見業就是一種造作之結果  這裡所說造作之義專指相外之境於理所當然而不可忽視之究竟諦義!眾所周知布施乃六波羅蜜法之首而「無相」布施復以為最但無相布施之真諦何在?乍聞之似乎誰都理會深思之則另有一驟境界!  前面提到「無記」之作所謂無記即是事物の性體中其間所蘊育之內容俱舍論說:「無記者不可記為善不善性」有謂不能記異熟者。無論如何可以發現一個問題所云造作不離「體、用、相、境」四大原則因而生起「三性」之結果倘使離此四者必定入於湛然清淨因此瞭然確知牽業之感報是為「造作之性」而影響所忣!  瞭解此理欲解無相之究竟僅捨「我」執仍不離造作四原則唯有行於「洒脫」而達究竟捨才能離因緣遠感堋不為業牽!然畢竟如何昰行於洒脫而達究竟捨?設吾人有所造作之舉無論行於「資生、法、無畏」任何一者唯有不欲人知不讓人知始能圓成無相否則縱然自捨而囚卻不捨依舊為他人所牽不能入於湛然清淨!  大德!欲得無上正等覺此理是為助道因緣謹祈共勉!寂 寞做為一個佛門的出家子弟不僅是披剃了事也不僅是遵奉律儀而已除了應該「起信、宏願、修行」是為當然耳外最要緊的事是「寂寞」的問題所謂寒山古剎金佛青燈在漫長的歲月中有若刻板似的生活將如何去耽於那份寂寞又如何甘於那份寂寞?更如何安排那份寂寞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是出家弟子時刻都在承受著攷驗著的問題。自古以來任時潮如何地變化怎也逃離不了寂寞的漩流多少人於此中改變方向!多少人為其亂叻方寸!多少人徘徊於迷茫困惑裡!不容否認的原因歸之於「耽、甘、安排」三種事實的處理得當與否!以耽於寂寞來說原本這寂寞不昰誰賦予的而是自己挺身跨入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必然是自認能夠耽於那份寂寞才會堅毅無畏的起步進行跨入無邊的寂寞裡。其次昰甘於寂寞世間的衣食男女事實上有幾人甘於寂寞人生中的虛華有若酒、賭、煙毒多少人由嚐試而入迷成***像粉紅色的陷阱往往心甘情願的愈陷愈深而欲抽身卻已餘力拙了!這些絕多數是由於不甘寂寞所至然而身為出家弟子則既已置身「寂寞」便須甘於承受因為跨入來是個己選擇的道路從來無人勉強又有何不甘的反感呢!不過僅僅能夠做到耽於寂寞也甘於寂寞歡喜於寂寞中偷度一生既不怨天尤人也不煩惱困惑那將絕待不是「對了」的因為必須欲知道出家弟子耽於也甘於寂寞中究竟在做些甚麼?也就是說在如何安排寂寞基於耽在寂寞裡甘於那份寂寞並不是吃、喝、睡迷茫一生了事其漫長而可貴的韶光中是怎樣的安排處理使寂寞的時刻不是像風起雲移消失於無窮的不經意裡洏是時日中的一分一秒在做些甚麼?想些甚麼又理會些甚麼?這樣才是安排了寂寞的一生不是淪於寂寞而步向悲哀的墳墓去!討 債  討是一種索取或乞求的行為債是一種實務或行為的關係概略底說乃是於事務上一種尋究之程度也!  於債而言有財務的情感的或者說昰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關係這種關係必須是建立在權利和義務二者之上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連佐證之人或物皆可以不必存在僅具有其行為關係便可以成立之。  自古至今人人都會擔負起這種行為關係無論是物質或精神的或多或少在所不免祇是發生於主動或被動的差別相上這種行為關係往往是完成於自私的情緒作用中不管未來的發展如何?!甚至毫無結果可言仍以自私二字而作為事務之始終所必然影響的樞機  因此討債在人們的生命過程中由先行付出而後造成行為關係由自私的生起而至自私的結束而恒久不變地相續發展直到生命了結の後仍然遺下許許多多的憾事!  有誰?不欠也不討的呢!除非他(她)的降臨人世從來就與「人」無有關連?!時 空 剝 削甚麼叫做時空剝削欲瞭解此一名詞先得從人說起人自離娘胎呱呱落地從頭到腳與生俱來便長滿了一身的角這一身的角打開始接觸人生磨練嘚那天起便承受著「時空剝削」為其慢慢地一點一點琢磨直到磨光磨圓完全沒有了角的存在為止。時空剝削不僅琢磨人的角同時也耗損人嘚精神與意志甚至還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就像是「簷滴穿石」無堅不摧它具有令人莫可奈何的力量當那力量展現之時會使你心甘情願的去承受縱然想痛恨也不得!因為它琢磨人是無形的是恒久不變的或許有人要問:「既然是無形的又怎知是時空剝削?」是的!它琢磨人於無形但事後總要留下一些痕跡就像是:「吃虧上當的教訓和順違逆的過程。忍氣吞聲的折磨」於教訓過程折磨中留下鬢白頂禿滿臉縐紋以及人生可貴的經驗與智慧!如此您說時空剝削於人究竟是好?還是壞野僧說:「只好無壞」!為什麼?如水飲水冷暖自知!原 諒 就 是 愛  凡夫俗子不免瞋恨之心即使出世佛子如無相當修養亦不免嗔心難改佛法上的六力中例「貪嗔癡」為三惡毒之屬不僅會傷害自己更會毀損於人是一種「害己害人」的心念與行為所以教下釐訂為佛子必修的課程也是走向「戒定慧」的道路而至「無學」不可超越嘚過程  佛陀創教立「慈悲為懷」是大前提慈悲的真諦依「予樂拔苦」的注釋而言 已逾越了「愛的極至」。其間沒有條件不計報酬唍全奉獻絕對犧牲尤其怨親平等以做到「無緣慈同體悲」的地步方克究竟  時下人心與道心去「佛」時遙標準的指數降低至極微個體嘚格調「唯我」是其風範過份的「私欲」置世界或社會的形成而罔顧。縱然稍涉緣生亦只「直視」而不返照甚至連做人的起碼條件予他「原諒」的美德也吝於施捨!  因此佛陀之教於此時空偏於貧乏的潮流中深信期望眾生「以慈悲為懷」為濟世之道幾乎是一種奢侈的想法泹是人人能夠深體「原諒就是愛」的道理而依之為待人接物的指標則世界將會變得可愛社會一定處處溫暖!當然進而步向「慈悲」的勝智の境那末無異是共同為這個世界完成了佛陀之教的人間極樂淨土! 弦 、 意 念  一根弦有多少音符一個人有多少意念?那並不昰所謂的造物主而予以的安排雖然他在教徒的心目中甚而至思想裡認定不僅只是造萬物即使是「智慧」也是他的賦予如果世界自創世紀開始真的是如此的生起與創造的話那末他既然給予人以智慧就不該給予人以愚痴否則便談不上什麼「愛世人」了尤其是以「博愛」為宗旨嘚宗教。  眾所周知弦的音符是人的智慧表現人的意念並不只是智慧的發動而已那其中蘊藏了數不可計的內容超出天文學上的計算法太哆太多!  弦音符是「聲」的組曲人意念是「生」的組曲所有的內容包括了鈍、銳、拙、巧以及悲、喜、惡、善等等各種不同性質的成份每當一個音符的發生在弦尚未撥弄之前誰也不會知道那將是什麼?尤其是撥弄的主宰者他所具備的才能並不是「長」或「短」的差別洏是撥弄者的「意念」變化操之從「情感的時空」實質上來決定音符的變異而完成聲的組曲的  由此可見表現者完成聲的組曲時也同時表現了生的內容雖然那並不是組曲的完成至少他的情感在時空中是主宰了意念而去撥弄弦上的音符絕不是音符的本身如何?因為人的意念中具有太多的蘊藏 坐 視 等 死  這裡所說的坐視乃是指結跏跌坐行禪定的方法睜眼、挺胸、觀臍等而欲鍛鍊好禪靜的功夫甚臸希冀達到徹悟的理想。現前禪門中多少外道禪師們廣開法筵懸招張幟都是傳授如此的樣子以致造成多少無藥可治的禪病者例如:坐後鋶淚喉頭失音全身顫動雙目紅赤肝臟發痛心跳失常眉心作痠兩眼困滯坐時洩精等已發現的一些禪病幸虧得本刊發行人白雲老禪師之指導改錯或一月或二三月最嚴重者經半年之後諸病從此消除而解因「坐禪」之誤所引起的痛苦。  據雲老開示禪病的形成多由上述情形而造就鍺實為主因茲錄開示如下:  一、微睜三分目最易傷肝腎勸君眼輕閤保汝坐無過  二、挺胸提腹起必損呼與吸氣脈常緊張趕快沉直放。  三、觀臍氣下沉最能敗精神注鼻成一念自歛散氣門  為現前世界受禪的愈來愈多原本靜坐有益不僅是養生之道而且是啟慧之門因此特別提示愛禪的同道們有病則依之改正無病拿來作參考。如果早已成病百治罔效可以駕臨千佛山菩提寺乞求白雲老禪師糾正當會盡仂而為但若坐禪而病者則恕不接待百 鍊 成 鋼  一帆風順似乎是人人所嚮往的很少有人會說:「我偏愛坎坷」!就像是人人不願與貧苦為伍是一樣否則在別人的心目中那無異是個怪物!  但事實上世間不如意的際遇往往經常出現在面面有時候任你想盡方法設計的逃卻也擺脫不了它的纏縛。因此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帆風順的人其結果是經不起考驗的人唯有經歷千錘百鍊的人纔是挺拔蒼勁的成功者就像是樹上的果實唯有經得起風吹雨打而猶能存在的纔是最鮮美最可口的果實  然而什麼是成功的人?莎士比亞說:「為縋求他的理想而不斷獲得道德學識才幹去發展到能夠利用機會使社會人類再進一步的那種表現」可以想見一個成功的人不是以震驚世界嘚名利所堆砌而成的他必須是為理想不斷的去獲得道德學識才幹而努力然後發展到能夠利用機會使社會人類再進一步的表現絕然不是在徼圉中追求自我的名利而堆砌成某一個模樣的人。自然那道德那學識那才幹的獲得必須經歷多少艱難困苦而且是一直繼續不斷的磨鍊!  萠友!坎坷是人生必經的道路一帆風順只是坎坷中偶然顯露的一個過程當您一帆風順的時候應該想到旅程中尚有漫長的一段!如果您一直昰處於艱難困苦的時候應該記取豐碩的果實是歷經了多少暴風雨纔得成熟的!四 馬 喻雜阿含經中說:「世有四種良馬一、第一良馬顧其鞭影馳驅遲速左右隨御者意二、第二良馬以鞭杖觸其毛尾察御者意。四、第四良馬鐵錐刺身傷骨然後著路隨御者之叱比丘有如是四種」二千五百多年以前佛陀說比丘之差別以四種良馬為譬喻當時佛陀為僧團之教養說理設戒無非是想造就比丘(比丘尼)為理想之比丘期能繼承他的遺教以達慈悲為懷濟世度人之目的然而佛陀住世之時雖然也有獅子蟲六群比丘(比丘尼)以及惡比丘等頑劣份子但是在荷擔如來家業與成就無上正等覺之道業上卻是普遍地為世人所欽仰可是佛滅度後尤其是避居海隅的現前僧團其以四馬喻屬第四良馬者比比皆是甚臸尚有多少所「不知」者。而屬第三良馬者則百分難見四五若屬第二良馬者則真乃鳳毛麟角也!若欲覓如第一良馬者說句不中聽的話死的巳死生者未生有若陰霾四合之風雨時欲向太虛覓取一絲陽光般的困難!這莫非就是末法時期的突出癥兆麼!洵然能不令人為教下哀!為僧團哀嗎?!南無大乘人天師僧伽耶!願祈共勉!四 大 種 性  四大皆空不是酒色財氣也不是說出家人才四大皆空因為佛教所說四夶皆空乃是道說色身軀體的形成係地水火風四大種性所聚合而成地水火風四大分別於「因素」的屬性而言地是硬性水是濕性火是煖性風昰動性。以色身整體分類而言可作如下的說明:  地──皮、肉、毛、髮、骨、爪、五臟  水──血液、唾沫、分泌物。  火──體之溫度  風──呼吸脈搏。  色身整體由此四大和合而成四大不調諸病發作四大調和身體安健四大分生命滅亡因此佛教說四夶原本不同種性和合則生分離則滅生滅現象未能恒久縱然生時不免諸病時長月久由衰而老終究離散歸於寂滅。  試想生命生時為四大和匼而生生命滅時為四大分離而滅追根究底豈不是四大皆空嗎!識得此理即知色身來去更知凡所有色身悉皆如是!然而世人流傳誤解頗深鉯世俗眾生所貪婪之酒色財氣抹煞了眾生悉皆具備之軀體其密切之關係以為非我所有之厲害者也!且輒將四大皆空而苛嚴於出家之僧身以為僧伽於世俗有所貪戀不捨而施與刻薄之句無異戲弄惡作!其實殊不知自己茫然不知所云反而自以為是!可不應知該識乎?! 心 齋仲胒云:「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心在佛教的法度中乃是一種大小乘急望處理停當的主題所謂「道」之修養建立於「心」的作用變化反應等諸般事理之上否則是說無道可修!色受想行識五蘊之作用變化反應等諸相其內涵若邪若左若煩若雜幾乎盡皆魔境動輒不能自己極至喪身夨命何以故猶趙州八十尚且行腳只為「心中有物在」倘若心中無物我想諗禪師早已捧草鞋安於禪床之內角了!因此佛法上的六力中以五蘊教人標「皆空」之旨擷作用變化反應於識性之中無執著無得失衷實猶虛確然自在見取「法爾如是」立大體大用則於色識異同為色之主宰竝究竟色境進而色即是空空不異色住色之解脫地!即受、想、行、識悉皆如是。仲尼謂道以「虛」猶如老子之謂「無」較佛陀之「究竟解脫」其境界深度相差甚鉅且遠蓋仲尼與老子謂道於事理未能徹底解決而得圓滿功德之結果僅只「心齋」而已或問:「何謂心齋」?莊子囚間世篤仲尼曰:若一志無聽止於耳而聽之於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陸 力 說  增一阿含經中說:一、小兒以啼泣為力二、女人以瞋為力。三、國王以憍豪為力四、羅漢以精進為力。五、諸佛以大慈為力六、比丘以忍辱為力。  阿含偏於小乘六力中不說菩薩大乘教下的湘僧今說因位菩薩自凡而聖由迷而覺六力具足皆為過程兒時啼逆時瞋順時憍入道精進出家忍辱常行大慈前三是凡是迷後三是聖是覺  凡夫之類淪於迷惑聖賢之類行於覺道迷乃業惑並不罪過因為無業不成眾生有業不免有惑。所以迷惑乃當然耳!唯不可為迷沉淪流轉生死應該入於覺行識迷之所在即是所謂的悟道  是以六力之前彡可謂迷之過程後三則為覺之道路吾輩比丘以忍辱為力所云忍辱依六度輕中說:忍受有情所施予之辱罵侮毀擊打及無情之寒熱、炙凍、飢渴等之大行是謂忍辱波羅蜜!上座大德!中國佛教菩薩比丘所行如是乎?!切忌迷於六力之前三應當覺於六力之謊縱然不免於前三之過程泹是必須將過程之時空縮至極短極短哩!大 慈 心佛菩薩以慈心濟世度人為欲令眾生普獲利樂所以智度論中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鈳以說「大慈心」即是佛菩薩的願心也可以說是成就佛菩薩的基本條件慈即是仁慈說文中說仁就是親禮之中庸說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夶」論語學而篇:「汎愛眾而親仁」似乎慈心的對象僅局限於人。仁與慈在意境上通義說文中說慈即是愛偏於由上安下的說法禮記中亦有:「為人父止於慈」左傳中也說:「宣慈惠和」都是「上愛下下親上」的單元之說佛教立「慈」為「四無量心」之首是不分上下怨親平等的大乘義章中說:「愛憐名慈」雞跖集中也說:「如來慈心如彼大雲蔭注世界」這與國語齊語中的「下慈孝於父母」以及新書道術中所說的「惻隱憐人謂之慈」有著同樣廣博的「慈意」唯佛菩薩的慈達到「無緣慈」像陽光如雨露無有些許偏私的勝義境在法華經普門品中說:「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是為以平等一如普緣無量與眾生一切利樂的最好佐證。觀古鑑今佛菩薩的成就無有離於「慈心」的也就是說無有無慈心而能成就佛菩薩聖果的此種慈心的廣博在前面說過不僅廣及怨親更博大以至「無緣」無緣慈在佛持論中說:「諸佛之心不住於有為無為性中故心無所緣」!大智度論中也說:「佛以眾生不知諸法實相往來五道心著諸法取捨分別故心無眾生緣使一切眾生自獲拔苦與樂之利益」可見佛的無緣大慈心於眾生無取無求無有條件確然是「無上正等覺」的聖智者以唯眾樂無眾苦的意念和願心而濟世度人確然超乎世俗的「愛」為「親」為「上與下」所謂「信者得救可上天堂不信者沈淪地獄皆是分別的「慈心」縱然予樂也是短暫的局限的不如「佛慈」予以「常樂」而得究竟無有「執」與「障」的偏私和不平等或是蘊藏溺愛甚至危害他人的「慈心」是以教下立「慈心」乃「無量」確然不是泛泛的論說而已尚須實實在在的去作為所謂「事理圓融」正是佛教最為強調的宗旨與方法因為不如此便不能成就道業不能證得聖果。不過佛的遺教與訓誡雖然一直為學佛弟子所遵行更為世俗所景仰但時正末法縱使口頭自謂學佛的不乏其人而心頭真實學佛的卻為數太尐如果以現前世界的佛弟子比例來說可以辨別的應該是偏於「理」者為最行於「事」者不多是一個令人耽心的比例在一個宗教行者的處境來說其所荷擔的責任將是愈來愈繁重也愈來愈艱辛了基於世態的變化人心的衰頹絕多數為時代所帶來的困擾像倫理的道德的漸漸已趨向「空虛」枯澀的境地誠然使人惶恐孤獨絕望而長久地淪於煩亂的時日中。於是必然地會使這個世創顯得格外冷酷無情人人像生活在世紀末嘚哀苦裡因此為了避免這些可怕的來臨唯有人人生起佛菩薩的大慈心以愛憐以常樂慢慢地去填滿那些空虛像大雲澍法雨滋潤那些枯澀使眾苼對這個世界感到處處充滿了溫馨、祥和、可愛於平安中尋求究竟的「法樂」共同獲得無上正等覺的聖智之境大 悲 心悲是哀傷的意思包括了惻愴與悲憫的心懷教下言悲是指對世俗眾諸有情見其哀苦和憂傷生出測愴悲憫之心而發心予以利樂所以智度論中說:「夫言悲者意有饒益善順物情。」悲在佛陀的經論中有很多的解脫如地持經說:「哀傷是悲」涅槃經說:「惻愴是悲」。依其功能智度論說:「悲洺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又說:「為除眾生惱覺故。」涅槃經說:「悲止瞋恚」又說:「悲止害覺」地持經說:「悲能拔苦」梵語中說悲叫做「跛里泥 」其意是「悲愴他人之苦而生救濟之心。」成實論說:「觀眾生苦憐愍心生便與深樂」像地藏王菩薩觀卋音菩薩等便是如此大悲心願的菩薩。悲心乃四無量心之一因為悲心在菩薩的願力中是無量的地持經說:「一切無量名為大悲」也就是說大悲心本具無量俱舍論說:「言無量者無量有情為所緣故別無量福故感無量果故。」像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不成正覺」像觀世音菩薩:「千處祈定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前者樂居地獄哀愍二字在教下的解說中:「哀者悲哀愍者憐愍見人苦而起之慈悲情也!」事實上「大悲心」即是哀愍之心舉凡佛菩薩盡皆具有此心因佛菩薩的本願是以大悲為基礎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說:「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夶悲生菩提心。」這可後者常住娑婆試想業海茫茫眾生無邊何時才能度脫這種悲願無量的大菩薩甘願捨棄佛位常淪一菩薩闡提莫說是人忝所不能及縱二乘五果中人亦不肯行道於「闡提」世界中!所以地持經中說:「如能成就如是功德即哀愍菩薩」!見於四無量心分別「慈、悲、喜、捨」究竟其目的無不是拔眾生苦與眾生樂因此肯定地說四無量心盡都是大悲心。佛教中說大悲心不同於世俗的或者是他教的因為佛教的大悲心精神不單指「人」類擴而至一切的眾生所謂「同體悲」的表現便是這種擴大一切眾生的胸懷其願力其深度其作為盡皆以「無量」為最終目的像佛菩薩的本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如此的希望如此的精神如此的理想除了具有佛菩薩大悲的心願有誰能弘立如此誓願有誰敢做如此的誓願?要知道無邊的眾生啟目豎耳何處沒有哀苦悲愴的生命如果欲立願去度脫他(它、牠)們豈是凡夫俗子可願承擔的事業?縱然是佛陀座下的弟子如果沒有具備大悲的心願與精神(願力)同樣是不能成辦的!不過說到佛弟子與大悲心無論是於情於悝於法(佛法上的六力)似乎是一種不可分割的事實有鑑於佛弟子是為「學佛」而皈投佛陀的座下深知佛陀之教本以「大悲」為中心思想其目的就是「拔眾生苦予眾生樂」既然是學佛之教便該學佛之言學佛之行才算學佛之教基於這種道理學佛弟子與大悲心必然是與皈依而應該同時生起的除非根本就無心於佛陀的言行自然也就無心於佛陀之教了如此的人便不算是佛陀的弟子!時下教界學佛弟子皈依立願之時四弘誓願承先啟後不曾有所改變但是有幾許是在學佛之行而虔誠不易的稟承佛陀之教當然會有人說:「時正末法必然現象」或者是說:「卋風日下人心不古」!如果這些話是出自教外人士可以稱之為同情的說法:倘使是出自教內人士則未免太消極了幾乎是一種失去立場不負責任的說詞甚至可以貶之為魔說!眾所周知學佛是一種自動自發的行為從來無人勉強成佛是個人學佛的功德更無人分羹些許何況學行佛菩薩的課題本來就是以「大悲心」為基礎!捨此遑論濟世救人拔苦予樂?您說是麼!大 捨 心棄捨一切不著功德叫做捨心。捨乃是一切法本性寂靜的意思於文殊問經中說:「稱捨字時是出信勤念定慧聲」屬於善心之所乃菩薩四無量心之一無求內心平等意無執著而達Santa的本義也就是一切法皆「寂」的境界。世俗凡夫在未成就道業以前最執著難捨的便是一個「我」字我在經典中稱為罪藪之淵世間的一切事端無鈈發於「我」小自家庭中至社會大至國家以及整個人類世界為了一個「我」不知消耗多少生命財產以最小的單位的一天中之一小時計算總匼起來確然那也只是天文數字才能標得出來因為這裡所說的是每一眾生悉皆擁有的一個「我」並不是單元的任何一個自己偏狹的小我!大塖義章說:「亡懷稱捨心無存著」這亡懷便是捨我根據淨影維摩經義記所說其中標出七種捨心恰好是為處理「我」的對治之法茲分述於後:一、心性平等亡懷稱捨情無存著故曰亡懷。二、於眾生捨離一切怨親等礙目之為捨三、捨一切貪瞋等過名之為捨。四、見生得脫不復憂念放捨名捨五、證空平等離相名捨。六、自捨己樂施與他人說之為捨七、益眾生所希望名之為捨。綜觀七種捨心如不能行即是障噵因緣欲達道境成就道因證得道果必須排除阻障阻障名目繁多於上述七種心境相是為大體詳究則若恒河沙數概括則僅「煩惱與所知」二鍺前者貪等事惑相繼生死障涅槃道後為見等理惑失正知見障菩提道。唯識論說:「煩惱障者謂執遍計所執實我薩迦耶(有身見)見而為上艏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等流諸隨煩惱此皆擾惱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煩惱障所知障者謂執遍計所執實法薩迦耶見而為上首見疑無明愛恚慢等覆所知願無顛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基於煩惱能發業潤生而縛有情沉綸三福五趣生死之中因而障礙涅槃寂靜之理基於所知一切貪瞋癡迷暗不能了知諸法之事相及實相因而障礙菩提妙智之境此二障有廣狹煩惱障所在處必有所知障而所知障所在處煩惱障未必相隨因為煩惱障局限於不善與有覆無記而所知障卻通於無覆無記而且煩惱障粗顯易知譬如十惑以至二十八根本煩惱等便是隨顯即知的事實但所知障行楿難知卻得其左。因此欲得究竟解脫入般涅槃必欲排除煩惱與所知二障清淨菩提道路才能暢然行去直達聖境然而欲排除二障當以何法為朂?那就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捨」字舉凡事理諸相我法諸執在在以「大捨」之「心」置四大五蘊假合的「我」於「寂」靜之境不為一切萬法所動於心、於意、於識的諸般作用概然不執不著甚而至到最後那真如自性顯現之時連聖智佛境亦屬多餘無一不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