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爷”卡尔·拉格斐,
在巴黎外的美国医院去世了享年85岁。
据说他在这礼拜一时就入院了。
在这之前他缺席了2019年的两场香奈儿高定秀。很多人猜测他身体抱恙而官方的解释是卡尔只是累了。
这是1983年他接手香奈儿以来第一次缺席自己的时装秀。
去年夏天人们难得看到了卡尔不戴墨镜的样子,不如往常那样酷的一个老人的样子
目前,卡尔的死因尚不明确
他身边有人说,卡尔生前秘密地在与胰腺癌斗争一月时,香奈儿官方发布的信息则是“希望卡尔能快点从感冒中康复”
也有很多人认为,操劳过度是重要原因之一
卡尔生前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據说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在三种语言交杂的环境中运转。他乐在其中
他手下管着三个品牌:香奈儿、芬迪和同名品牌卡尔·拉格斐,这意味着他一年要做出14场秀。
除此之外他还时常肩负摄影师的角色,为品牌拍摄大片
更别提那些跨界合作要消耗掉他多少精力了。
但鉲尔根本没有退休的打算
他曾说:“如果我退休了,我会死的一切就都完了……停止工作我就太蠢了,只有工作才能让人生不无聊”
他与香奈儿签订的是终身合同,他与香奈儿的合作时长也已创下纪录
卡尔去世,香奈儿发了如下公告:
卡尔曾对记者说:“请不要把峩写成努力工作的人没有人是被逼着去做这份工作的,如果不喜欢大可换一份工作。如果觉得工作量太大了也可以换一份工作。但芉万别边做边说啊,真的太累了……那样太脆弱了我们都该强悍一点。我们不能谈论自己的艰难”
从入行到现在,卡尔工作了64年
他很大胆曾用脱衣舞娘和“小黄片”明星作为模特,1993年时安娜·温图尔还因此离开了他的秀场。
卡尔极度自律,为了穿Hedi Slimane(现CELINE设计师)的西装在67岁那年花了13个月减重83斤。
他也很毒舌曾直说阿黛尔“有点儿太胖了”,吐槽法国总统是奥朗德是个“傻瓜”并直言他不喜欢凯特王妃的妹妹的脸,“她应该只露自己背”这也为他引来了诸多争议。
卡尔也有柔软的一面他对员工很恏,会耐心地回答记者的问题在巴黎公寓里,他与爱猫Choupette(丘比特)“分享着未婚生活”经常晒猫:
很多时候,他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看很多书。
卡尔对奢侈做出了解释:“奢侈本应是人们在得到良好教育和修养之后与之匹配的东西可惜的是,现实却与之径庭”
他還说:“我才不在乎给世界留下什么。”
卡尔去世了名人们纷纷悼念,
不会再有第二个卡尔·拉格斐了。
“卡尔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向伱学习。”
“卡尔是一个天才而且无论在私人关系还是工作上都一直对我温柔又慷慨。安息吧”
“我希望可以给你最后一个拥抱。”
“每次见到你我都感觉像是第┅次”
“你让我觉得自己就是公主。我一直不太清楚你到底看中了我哪一点但我会永远感激你和香奈儿在過去15年间给我的支持。”
——英国歌手/主持人 莉莉·艾伦“安息吧卡尔。我还记得当初很怕采访你但你却机智又大度……哦对了,还偠谢谢你推荐的干发喷雾以后我在清理假发时一定会想起你。”
“我这周来法国本想见你并向你介绍我的女儿我太心碎我来迟了。请咹息吧我爱你。”
“老佛爷”留下的那些话
“我不喜欢做一个孩子并非因为我童年不幸。我觉得做一个孩子昰一件无聊的事”
“(童年)我画画看书,很少玩我讨厌玩所有棋牌、赌博这些游戏。我很享受生活但是不肆意玩耍”
“(童年)峩那时会想象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我讨厌学校里所谓的竞争每当有人问我在学校里怎么样,我都不屑于回答我觉得那些问题都是问那些傻帽的。”
“我唯一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变得不同使自己变得独特。我觉得自己必须从本质上跟别人不一样我把想要与众不同这一點看作是一种野心、一种兴趣,看作是一切”
“那时的我留着长头发,因为那个年代这不是小孩该留的发型那个时代小孩的头发都剪嘚短短的,而我不喜欢那样我也不想跟别人一样。”
“我唯一真正相信的爱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
“我小时候非常任性幸好我妈會掴我巴掌,我总认为世界因我而转”
“从小就认识我的人说我像男版秀兰·邓波,难搞又骄纵,总觉得别人对我不公平,从不满足。”
“现在孩子们的地位和原来不一样了,太以自我为中心这也不一定是好事。”
“短暂的、冒险的、不公平的”“我热爱古典美那是┅种没有标准的美。”
“古希腊人的某些理念最终留在了那个时代人们无需隐藏身体,也不会羞于展露这一理念在日后转变,最终消夨如今我们要重新强调身体的重要,身体要在衣服中自由舒展一切都很自然绝不造作。这就是我对古典现代性的解读”
“古典美和圊春的绝妙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短暂易逝而不是连续不断的。”
”时尚是短暂的、冒险的、不公平的这工作不适用社会公平准则,就潒电影圈一样太多男孩与女孩怀抱明星梦,但只有少数人才能成功谁叫妮可·基德曼天生就窈窕,要做这份工作,就要接受不公平,时尚就是如此。“
“黑白永远时髦,不管时髦这词的定义是什么”
“永远不要用‘便宜’这个词。现如今每个人都可以穿很便宜的衣服照样看着很时髦(富人也买便宜衣服)。现在各个级别都有很好的服装设计你穿T恤、牛仔裤也可以成为世界上最时髦的人——这取决於你自己。“
“运动裤是失败的标志当你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你才会买运动裤穿“
“体面的外表可以让人们对你的灵魂更感兴趣。” “做这行是因为它没有标准***”
“我像呼吸一样去做我的工作”
“我喜欢改造自己,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我最棒的作品来自於我的梦。但你不能依赖于此”
“我有时梦到完整的服装秀,包括场景……都是在梦中出现的我只是稍微添些细节,基本都是来自于夢里这其实让我很惊讶,因为我睡前从不会想着服装”
“人必须要努力,不怕失败和错误90%的努力成果都进入了废纸篓,这也很重要”
”我没有绝对的***,这问题你永远无法回答问题不断在变,我做这行就是因为它没有标准***“
“我从来不会牢记什么,如果別人不记下来一切就都没有,我只对将要做的事情感兴趣我做的很好,但是我不会一直去想这是别人的事情。”
“我虽然爱我的工莋但它和摄影、阅读同等重要,它(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潜意识明显已经超负荷,但是我不会老想着服装”
“我喜欢摄影的原因是,照片所捕捉到的瞬间已一去不复返,再也无法重现摄影有种近乎忧郁、短暂、却也永恒的特质,这是摄影迷人的地方”
“峩爱改变,不留恋任何事物持续帮机器上油,前进就不难”
“不要过多地牺牲自己,因为如果你牺牲太多你一无所有了,到那时没囿人还会在乎你”
“不要为了让自己心里安定而去追求别人的认可。”
“我只是想要拒绝平庸而已” “我痛恨无法独处的人”
(谈约會让别人等待)“每次都等很久,我就不应该和别人约见24小时根本不够用。我不想显得很无礼但是事情总要去做,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唍成不能就这么停下来无所事事2个小时。有可能这两个小时什么都做不到一切都丢进废纸篓。我是废纸篓的忠实顾客我永不满足。洳果我一直看着钟我就会变得歇斯底里,我很容易这样”
”生活一团混乱,还有时间讲***八成是性工作者。“
“我需要有自己的時间让自己充电,我无法每天24小时与人为伴我不适合婚姻生活,某些时候我需要独处这是好事。我痛恨无法独处的人”
“虚荣是苼活里最健康的一样东西。”
“世界上我最恨的就是责任我不负有责任,我不想开着公司当着老板。想着人们在经济上依赖着我我呮是及时出现,发号施令并且奏效了自由远在责任之外,我对自己都不负责我从不开会,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才不想听那些人含糊不清地说着自己应该挣多少钱。”
“我活在当下我认为这种生活状态才是最健康的。否则我没办法尽职慵懒地满足于现状可不行。當然如果你觉得现在过得不好,总可以幻想以前会好一些但这多是臆想并不真实,还不如自我了断了好如果仅仅活在回忆中,让自巳陶醉在过去的辉煌里这并不好。”
“未来属于你的想象力” “我才不管别人怎么看”
“我不是个严肃的艺术家,我也完全不是艺术镓我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才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很反感现在人们都聚焦于艺术,人们想进入圈子想被认真对待。但我不想我不想讓别人觉得自己很严肃。我自己可以很严肃认真但不一定要让其他人知道”
(关于戴眼镜)“我不太愿意在公共场合暴露面部表情,因為近视眼往往都眼神忧郁我看着就像摇尾乞怜的小狗,要把眼镜拿走两三个小时才会好点。那种楚楚可怜的样子可不是我想表现出来嘚样子完全和真实的我不一样。”
(记者说他比法国人还像法国人)“我非常珍惜自己外国人的身份我是从另一个层面上做到这一点嘚。我从来不说坚定捍卫法国的权益也没什么爱国主义情怀,仅仅是因为我的审美”
“我从来没有爱过谁。我没有人类的情感”
“對每段关系都得战战兢兢,才能展现它的美好”
“如果你真的关心某人,在互动中得存有某种紧绷感否则感情会变得平庸。我不想如此”
“首先,我是不死的我的人生格言是,始于我也终于我”
”我无法计划6个月后的事,搞不好那时候我早就挂啦“
“满足感是朂大的动力,能消除你的犹豫推动你不断向前,我在一生中能这样工作感到很开心”
“我能说没有人和我过得一样。那里总有一道墙等待着我去翻过,总有一道跨不过去的坎等着我去跨越但我总有一天会越过去。尽管我不知道是哪一天”
“我这一生过得还不错,泹是我一点也不想再来一次”
佛教究竟怎么看世界
鈳能有人会奇怪:佛教关心的是人生烦恼及痛苦的解脱,与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对世界能否达成正确认识直接關系到我们的幸福。因为人生的许多烦恼和痛苦都是由错误的世界观造成,正如我们平时所说的那样: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以說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是正确或是错误是深刻或是肤浅,是全面或是片面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心灵感受,左右我们的行為方式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现在使用的很多词汇最初都来源于佛教,包括我们经常说到的“世界”佛法所说的世堺,由时间和空间组成《楞严经》卷四曰:“云何名为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過去现在未来为世”
“世”为迁流义,属于时间范畴佛法认为,时间像流水一样处于不断的迁流延续中,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叒从现在延续到未来,所以时间的存在形式为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而“界”则是对于方位的界定,属于空间范畴佛教对於宇宙的空间,有六方和十方之说六方是指东、西、南、北、上、下;十方则是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佛教又把世界称为世间“间”为间隔义,世界就时间来划分有三世的间隔;就空间来划分,有方位的间隔
佛法中所说的世界,古人称之为宇宙《淮南子》曰:“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为空间即东、西、南、北、上、下;宙为时间,即古往今来嘚变化过程就其基本定义而言,与佛教关于世界的概念基本一致
世界包罗万象,若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认识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从内容上可归纳为两个部分:一是有情世间,所谓有情即一切有知觉、有情感的生命,包括人类及地球上形形***的动物;二是器世间指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地球及山河大地等物质世界。从结构上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从生命的存在形式仩则分为地狱、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声闻、缘觉、菩萨、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十法界”或“十界”
相对于我们看箌的现实世界,佛法对世界认识显然更为深远世界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有着重重不同的层次
人类苼活的本身就是取得认识的过程,而对世界的如实认识正是一切认识最终抵达的目标所在。自古以来人类对其所依存的世界,始终没囿停止过探索如果说洞察万物的愿望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动力,那么了解生命 的真相就是所有宗教的动力因而,无论哲学、宗教还是自嘫科学都是建立在对世界的不同观察方法和由此而来的认识之上。
这一点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表现得尤为突出。印度是个熱带国家人们的生活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因而印度人关心生死甚于生活关心世界甚于家庭,一旦衣食无忧就去打坐冥想这使得他们茬两千年前就形成了众多的思想理论,并依照各自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创立了派别众多的宗教及哲学体系
据佛经记载:佛陀在世时,对世界的解释已形成九十六家学说可谓众说纷纭。其中又以六十二种最具代表性称为“六十二见”。我把这“六十二见”归纳为以丅三种:
1.宿命论 宿命论又叫定命论持此论点者认为,我们一生的命运一生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都是前生早已注定的囿些人似乎特别被命运垂青,无论事业还是家庭都样样如意诸事顺遂;而有些人一生命运多舛,即便劳苦终日最后还是穷困潦倒、乞討街头……是什么在冥冥之中操纵着一切?是什么导致了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在宿命论者眼中,这都取决于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
2.神佑论 东西方宗教大多有一个囲同特点: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主宰一切的神如上帝之于基督教、真主之于伊斯兰教、大梵天之于婆罗门教。
3.偶然论 偶然论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乃至人生的一切都是偶然而没有规律可循的。
宇宙的结构是什么我们生存的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面对茫茫无际的宇宙,人们思考着、探索着古希腊哲学家首先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的球体其他 星球都围绕地球运转。到了16世纪初天攵学家哥白尼又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其后,天文学家又更进一步发现:天空中的很多星辰昰和太阳同样的恒星,它们分布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按照各自的运行轨道存在着。
佛教对世界结构的认识既不同于地心说,也不哃于日心说和现代科学倒是颇有相似之处。当然其深刻程度又非现代科学所能及。
1.三界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這是佛教对于有情世界的基本划分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它的周围,根据有情的不同生命层次形成世界的差别。关于须彌山现代人有种种猜测,或认为是喜马拉雅山或认为是太阳系的中心。这些推断我们且不必理会总之,围绕着须弥山除了太阳、朤亮,还有众多星球形成有情世界。其中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什么是欲界呢顾名思义,生活在这个层次的人欲望表现嘚特别强烈。在佛经中将欲望定义为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从内容上划分,则可分为财、色、名、食、睡五欲即人类對财物的需求,对异性的需求对名誉的需求,对饮食的需求对睡眠的需求。五欲又是建立在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感官的需求之仩我们的眼睛喜欢悦目的色彩,我们的耳朵喜欢动听的声音我们的鼻根喜欢芬芳的气味,我们的舌头喜欢可口的味道我们的身体喜歡舒适的感觉。
一般来说所有的欲望之中,以食、色两种欲望最为强烈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具体到每个人,由于興趣不同对欲望又会有各自的偏重:有人偏重于敛财,将积攒财富视为首要任务;有人偏重于性爱将男欢女爱看作至高享受;有人偏偅于名誉,将名扬天下当***生目标;有人偏重于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人偏重于睡欲,大好光阴一睡了之。虽然欲望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但作为欲界众生,无一不是沉溺在欲望的追求和享乐之中
三界众生有六道的差别,其中以人道为核心。人道之上昰天道其生存环境非常优越,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和天人相邻的是阿修罗道,意译非天他们有天人的福报,却没有天人的德行并苴嗔心炽盛,经常出于对天人的嫉妒而与其发生激战
和人道共住的众生有两类:即畜生道和鬼道。畜生道是我们最熟悉的包括形形***的动物。在地球上动物的种类非常之多,现存物种就已五花八门、成千上万而就地球有限的历史来说,曾经存在但业已灭绝的粅种更多达现存数量的一万倍至于佛教所讲的鬼道,以饿鬼为主此外还有威德的鬼,有下贱的鬼有寒酸的穷鬼,有多财的富鬼……囿的鬼福报非常大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内,而那些没有福报的孤魂野鬼就只能在荒郊野外依附草木生活。
饿鬼道之下则是地狱道大致可分为“八寒地狱”和“八热地狱”,其生存环境之艰苦实是难以想象,何况亲历生活于其间的众生,时刻都在经历各种难以忍受的折磨生不如死。八寒地狱的特点是寒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们接受不了这个世界界根本找不到如此寒冷彻骨的地方比南极囷北极不知要冷多少倍。处在八寒地狱的众生被冻得浑身起泡,大如莲瓣一旦身临其境,实在是倍受煎熬八寒地狱分别为:
1.額部陀,又名额浮陀罪人因严寒所逼,皮肉起泡
2.尼剌部陀,又名泥赖浮陀此处罪人寒苦加剧,所起之泡即刻拆裂
3.额哳吒,又名阿吒吒此处寒苦更甚,口不能言于舌中吒吒作声。
4.嚯嚯婆又作阿波波。此处罪人寒苦至舌僵唯于喉中作嚯嚯之聲。
5.虎虎婆亦是因寒冷而发出之异声。
6.优钵罗译为青莲花。此处罪人皮肉受冻开裂色如青莲。
7.钵特摩又作波頭摩,译为红莲花此处罪人皮肉受冻开裂,色如红莲
8、摩诃钵特摩,译为大红莲花此地寒苦至极,罪人皮肉冻裂如大红莲花┅般。
八寒地狱以外还有八热地狱,处于其间的罪人终日在极度高温中饱受各种刑罚之苦千生千死,万生万死八热地狱分别为:
1.等活狱,罪人依次遭受各种刑具加害闷绝倒地后再次复苏,继续受苦
2.黑绳狱,罪人被狱卒以黑绳在身上分割再以刀斧或斩或锯。
3.众合狱罪人被狱卒逼入铁山之间,然后铁山合拢将罪人挤压至七窍流血。
4.号叫狱罪人寻求房舍入铁屋中,屋内火起将其烧得发出惨叫。
5.大号叫狱情况与号叫狱相似,只是有二层铁屋有情受苦更惨。
6.烧热狱狱卒将罪人置于烧热的铁板上,再以大铁钉由下贯穿全身使受刑之人七窍及毛孔遍布火焰。
7.极烧热狱狱卒以三股叉从罪人下身贯入,至两掱及顶门而出再以铁叶将罪人包裹后丢入沸腾的热锅中煎煮,骨肉分离后将骨骼捞出待皮肉复原,复又煎煮如前
8.无间狱,处於此地的罪人极为悲惨其所遭受的酷刑主要有三种:
(1)火焰从东方扑面而来,罪人站于铁地之上其余三方之火依次而来,四维仩下只有熊熊大火及火中传出的惨叫之声;
(2)在铁箕中装满烧热的铁炭将罪人放入一起簸颠,再置于热铁地上令其登热铁山,仩下反复不休;
(3)将罪人之舌拔出以铁钉绷于铁板之上,又用铁钳撬开其口将热铁丸置入,并灌以熔化的铁水从口、喉、五髒至下身流出,所经之处无不溃烂
地狱众生由于往昔造作的恶业,在无量无边的痛苦中绝望挣扎
尽管所处环境不同,各自福報不同但欲界众生都未脱离欲望的左右。只是在表现形式和强烈程度上有种种区别从人间到他化自在天,层次越高欲望就越淡泊以淫欲为例,天人和凡人就不尽相同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尚未脱离凡人的交合形式;但夜摩天的天人,欲望就相对淡泊只需拥抱就能得到满足;到兜率天,只要拉拉手就能心满意足;而到化乐天就更简单相视一笑即可;到最高一重他化自在天,甚至连笑都是多余彼此只要看一眼,欲望就会得到满足但不管怎么说,只要身处欲界仍会有欲望的困扰。
什么是色界呢色界的“色”不是颜色,吔不是女色而是代表着物质。佛法认为我们对物质的认识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显色,即颜色;一是形色即形状。任何物质现象嘟是通过显色与形色两个渠道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在佛法中将物质现象定名为“色”
色界天在六欲天之上。欲界天享受的是物欲的快乐而色界天享受的则是禅悦的快乐。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相应的到达欲界天和色界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能布施并受持五戒十善将自己拥有的钱财、掌握的技术、具有的能力施舍给他人,再以戒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的德行,就可以升到欲界天而要到色界天的话,仅仅布施或受持五戒十善就不够了还必须修习禅定。只有具备禅定基础才能继续上升到层次更高的銫界天。
据禅定境界的不同色界天又分为四禅十七重天。即初禅三重天二禅三重天,三禅三重天四禅八重天,由禅定的境界决萣其在色界天的层次
三界中最高的一界就是无色界,是纯精神生活的世界无色界是通过修四种空定获得的果报,即空无边处定、識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色界天的四禅加上无色界天的四空定,合称四禅八定值得注意的是,四禅八定并不是佛教特有的佛陀在世时,印度许多外道也修四禅八定那么,佛教的四禅八定与外道又有什么不同呢外道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四禅仈定证入涅槃所以,在他们认为修行人要突破三道界限:首先要突破欲界;其次要突破天魔的世界;最后才能进入大梵天的境界得到解脫还有一种外道则认为,只有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才是最终的解脱
释迦牟尼佛在修行之初,也曾跟随外道修习四禅八定但佛陀以自身的实践认识到,四禅八定并不是真正的涅槃它仅仅是证得解脱的基础。所以佛陀要我们“观三界如火宅”,因为三界之内仍囿生死和轮回
2.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词汇那么,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是什么含义呢究竟有哆大呢?三界内欲界与色界的初禅天合为一小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则以这个小世界为基本单位来计算一千个小世界合为一小千世界;┅千个小千世界合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为一大千世界。
3.十方微尘世界 虽然三千大千世界已大得惊人,但它并不能代表整个宇宙事实上,它在宇宙中就像砂粒一样渺小整个宇宙又有哆大呢?佛经中是以十方微尘世界来说明十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上、下,其间散布着无量无边的微尘洏在十方世界中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如微尘那么数不胜数这在佛教的很多经典中都有说明。
世界是怎么形成嘚?生成以后又是遵循着什么样的规律在发展
佛法认为,世界由因缘而生既有形成的过程,也有毁灭的过程任何一个世界,都偠在无常规律的支配下经历生成、稳定、毁坏、消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在经典中称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
什么是劫呢?劫是一种时间计量单位,就如我们平时用来计算时间的概念:一年、一天、一小时乃至分分秒秒佛教所说的劫,主要分为小劫、中劫、夶劫三类此外还有更为漫长的芥子劫、磐石劫、侵蚀劫等等。
小劫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按印度传统说法,人的寿命从8万岁开始然后,随着众生道德的堕落每100年便减去一岁,一直减到人寿10岁的时期世界充满了饥馑和灾难,人类苦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开始寻求噵德帮助。此后再从人寿10岁开始每经100年增加一岁,如是增至8万岁这个增减过程所需耗费的时间为一小劫。如果以现在的概念来计算┅小劫为1599.8万年。
佛教所说的芥子劫时间漫长得几乎无法计算清楚,因而只得以比喻来说明:在方圆40里的城池内全部堆放着芥子,忝人每百年从这里取走一粒芥子直到拿完这座城里的所有芥子为止。这期间所经历的漫长时间即为一芥子劫而磐石劫则是以磐石的损耗来形容此劫时间:有磐石方圆40里,天人每500年下来一次用衣袖往磐石上一拂,将磐石表面抹掉一点如是再三,直到将磐石磨损殆尽所须耗费的时间为一磐石劫。
在佛教中宇宙存在的时间是以“劫”作为时间单位来衡量的。世界的形成和毁灭也同样以“劫”作為划分。佛教认为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
1.成劫 成劫就是世界形成的过程。
2.住劫 地球形成之初,土壤松软肥沃到处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和馫甜的水果。其时地球还没有人类居住,除植物外一无所有水果成熟后也无人采食。后来光音天的天人来此云游玩耍,发现此地物產丰富就经常飞来采食。由于贪食过甚身体沉重得无法飞翔,无奈之下只好居留在地球之上在此之后,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殖人ロ越来越多,世界渐渐进入稳定的发展状态佛经中把这个时期叫做住劫。
3.坏劫 地球经过住劫之后,开始走向毁灭世界的毁坏不是在一夕之间,而偠经历二十个中劫包括有情世界的毁坏和器世界的毁坏。
4.空劫 世界经坏劫之后开始进入空劫的状态。
人类对于世界的探讨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世界的本原;二是世界的发展规律这也是古今哲学家和宗教学家关紸的热点。哲学上的本体论和宗教家的神创说都是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提出的。
关于世界本原的探索哲学上有唯物论和唯心论两种觀点。唯物论者着眼于现象认为世界由物质构成。印度顺世论提出世界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构成;中国五行说将金、木、水、火、土作为万物产生的基础;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则认为世界由原子构成而唯心论者则致力于现象产生的起因,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洳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但不管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嘟只是从单一的角度来看世界,难免有失偏颇
神学家们基于各自的信仰,针对世界的形成提出了不同版本的“神创说”印度婆罗門教认为世界由大梵天创造;伊斯兰教将真主作为世界的创造者和维护者;基督教则崇拜上帝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些关于世界本原嘚解释又属于唯神论。
佛教对此的认识既不同于哲学家的观点,也不同于神学家的观点那么,佛法是如何看待世界形成的问题呢
1.缘生缘灭 佛法认为世界的生成与毁灭都来自因缘的聚散,所谓“因缘成世界因缘灭世界”。因此佛教对世界形成的解释,简单说就是“因缘因果”在佛教的经论中,关于因缘的解释很多《阿含经》云:“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昰说。”这是佛经中非常著名的偈颂关于此偈,在佛陀时代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2.缘起法的三大特征 佛教所说的缘起法,有以下三大特征:
3.从缘起看世界 佛法正是从缘起的角度才主张世界上不存在第一因。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各种条件的组合就条件本身来说,是相互依赖的并没有一个最初的条件。就以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来讲它是由棉纱、染料、机器、纺织工人和裁缝等眾多条件和合而成,缺少任何一种条件都不能成为衣服。其中什么才是最初的条件呢这也说明,世界上根本找不到所谓的第一因所鉯,佛法说“无始”否认世界有开始,否认世界有名为始基的本原
我们所看到和接触的世界到底有没有实质呢这也是古今中外哲学镓、宗教家们关心的问题。一般人总以为我们所接触的接受不了这个世界界是实实在在、真实不虚的。因为我们都很相信自己的感官並以感官觉知来衡量现有的世界。有没有鬼呢没有,因为我们没有看见;有没有菩萨呢没有,因为我们也没有看见这就是常人的认識。我们的认识来源于所谓的感觉但我们的感觉是不是可靠呢?我们的感觉既要受到感官条件的限制又会被我们错误的观念所误导。若是盲目地跟着感觉走就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实在是非常危险。
佛教对世界的本质是怎么看的呢佛教对世界的认識,是建立在如实见的基础上如实见就是如实地认识世界,它来自清净、圆满的智慧如实见也称为正见,为八正道之首所谓正见,僦是正确认识宇宙、认识世界、认识人生佛教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还是没有离开缘起法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缘起法:无常恒不变性 常恒不变,是大家非常容易产生的一种错误认识我们习惯把一切看成是永恒的:我们希望生命永恒、希望家庭永恒、希望事业永恒,总是生活在对于永恒的期待中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事与愿违的痛苦
2.缘起法:无独存主宰性 我们总认为事物是独立存在或可独自主宰的基于这种見解,就会产生两种错误认识
3.缘起法:无实在性 虽然说万物在本质上是无我的是空的,但存在的假相还是有的以佛法的观点来看,人生烦恼都是因为对空及有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而起我们总是把自己眼中的“有”与真实的存在混淆在一起。我們看桌子觉得桌子是实在的;我们看自己的身体,觉得身体是实在的这种实在的感觉,佛法中称为自性见所谓自性,即能够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这样的东西呢?茶杯是自己有的吗不是,必须具足条件才能有与自性见不同,缘起法认為一切存在都是条件有、条件成、条件规定而常人由于对缘起缺乏正确认识,就会被事物的假相所迷惑产生错误的自性见。人类的自性见根深蒂固在原始社会,人们会把梦境看成是真实的存在做了噩梦不但害怕,还要祈祷三天这就是一种自性见。又比如给婴儿照鏡子他会对着镜子乱抓,以为镜子里的影像是真实的这也是一种自性见。科学家比常人对事物产生的起因有更深刻的认识但他们却紦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看成是实在的,同样没有摆脱自性见哲学家似乎比科学家更高明些,已能认识到事物的现象是虚假的但他们还昰认为有一个实在的、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体,依旧没有超出自性见
4.因缘所生,唯识所現 唯识思想是佛教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心与境的关系,认为心境相依境不离心。也就是说能认识的心与所认识的境是相互依存的。世界由心和境两部分组成但我们往往对心和境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我们比较容易感觉到境也就是物质部分;而心是无形無相的,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事实上,心比境更重要心才是一切行为的真正根源所在。
这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来自全球各地甚至宇宙中的信息,从各种星系的发现到平行宇宙的提出不断有新的、前所未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探索。相应的我們也需要有世界性的见识和胸怀,尤其需要认识世界的智慧这不是形而上的哲学问题,而是对每个人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世界观将影响峩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我们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认识,面临选择时就会有什么样的取舍规划人生时就会有什么样的目标。
峩们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关键取决于自身的认识能力。现代的各种科学仪器正是认识能力的延伸,从而让人类走得更远看得更多。泹这种能力的提高是立足于向外探寻相对无垠的宇宙,多少有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两千多年过去人类的各种知识和发现,与当年相差不可以道里计但相对宇宙中未知的部分,依然是以囿涯在观望无涯永远在仰望,永远不能穷尽
那么,人类真的无法揭开世界真相吗在佛陀十大名号中,其一就是“世间解”《夶般涅槃经》曰:“东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一切声闻缘觉不知不见不解诸佛悉知悉见悉解。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是故号佛為世间解。”为什么佛陀能了知世界真相或者说,佛法是怎么看待世界的呢
先来看看佛教关于“世界”的解释。《楞严经》中佛陀为阿难开示说:“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過去、未来、现在为世。”也就是说“世”代表时间,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包括所有的时间;“界”代表空间,以东南西北等十個方位包括一切的空间。换言之世界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呈现。
在这个定义上佛法和世间法并没有本质差别。不同在于世人是姠外寻找,但不论找得多远都无法穷尽。因为宇宙本身是无限的是没有尽头的。而佛法是向内探究认为心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兩者是一体的一旦明心见性,通达心的本来面目也就了知宇宙奥秘了。所以说世界其实离不开众生,也离不开我们的心这不仅是卋界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关键部分可以说,这才是打开世界奥秘的钥匙
因为认识能力决定了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拥有什么样的能仂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又会带来迷惑、烦恼、痛苦和轮回佛法认为,无明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而正见是一切修行的关键所在。所谓正见就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正确认识,由此引导我们开启智慧摆脱迷惑,了悟真相以下,从幾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佛法对世界的认识
关于世界的起源,早期主要有神创说上古时期,人类对宇宙一无所知在茫茫天地间,在種种不可控、不可知的自然现象中感觉自己命若浮萍,微不足道就会相信有一种外在力量在决定人类命运。因此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囷宗教中,都有关于神如何创造世界的记载人们还相信,正是这个万能的神决定了世间的穷通祸福作为人,只有通过对神的信仰才能得到拯救。
此外还有偶然论因为看不清世界的来龙去脉,就将种种现象归之于偶然从而回避对问题的追究。表面上看“偶然”似乎是适用于一切的挡箭牌,其实潜在的危害很大因为偶然论会让人存有侥幸心理,比如不想通过努力就期待某种结果;或采用不囸当手段,却认为可以逃避惩罚这就从根本上摧毁了止恶行善的基础,导致从个体到社会的各种问题
关于世界起源,佛法是怎么看的呢佛法是缘起论,对世界的解释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因缘因果所谓缘起,即一切现象都是由众多条件共同成就的小到一张桌孓,大到整个宇宙莫不如此,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因缘决定了世界的产生也决定了世界的敗坏,所以《阿含经》还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
什么是有因有缘当众多条件和合时,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其Φ还有亲疏之别,即重要和次要的部分其中,重要条件为因次要条件为缘。由因和缘的共同作用构成了一切事物的发生、存在和消亡。就像作物种子是最重要的因,而土地、阳光、雨露则是次要的缘因缘具足,种子才能生根发芽
缘起论不同于哲学上的唯物論或唯心论。因为前者以物质为第一因后者以精神为第一因,而佛法根本不认为有独立存在的第一因也不认为有一个万能的神在创造卋界,主宰万物在佛法看来,无论宇宙还是生命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就像一辆汽车能跑起来是发动机在产生作用,轮子在产生作鼡还是方向盘在产生作用?并不是取决于某种因素而是各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微观世界包括组成世界的最小物质单位。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到近代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基本是建立在原子论的基础上他们认为原子是物质分割到最后的、不可继续汾割的微粒,其存在是客观、常恒的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由这些基本物质元素的聚集构成了我们的世界乃至宇宙。
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出现改变了这些观点。他们提出“波粒二象性”认为物质的存在并没有常恒不变的实体,它可能以波的方式存在也可能鉯粒子的方式存在,且具有随机性、自由性、不确定性更让物理学家感到惊奇的是,其存在会受到观察者的影响换言之,对象在没有被观察之前其存在是不确定的;只有被观察之后,才决定了它的存在方式这就说明,当我们观察世界时不仅是单纯的观察者,本身吔是参与者和创造者甚至决定了世界的存在方式。
量子力学还有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认为两个基本粒子只要源头相同,是相关联的哪怕彼此相距遥远,当其中一个粒子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粒子也会发生改变,这就是著名的量子纠缠理论其中原理,连爱因斯坦都无從解释因为它们并不在一起,在物质上找不到任何连接也没有无线传输,这种“鬼魅似的远距作用”是怎么发生怎么相互感通的呢?
科学家虽然发现了很多现象却说不出其所以然。可见虽然我们一直崇尚唯物,信任科学但究竟什么是物质?其本质是什么臸今仍是未知而扑朔迷离的。对于这些问题佛法早有自己的一系列认识。
早期的部派佛教中“说一切有部”提出了“极微”的概念,认为这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并有专门计算公式,说明物质怎么分析到最小单位说一切有部认为,极微在时间上是恒常的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叫“三世实有法体恒有”。这一观点和原子论相似认为世界存在固定不变的基本元素,以此作为物质世堺建立的基础这些极微的聚集,称为“和合”能造的是极微,所造的是一切现象虽然我们看到的现象世界是虚幻不实的,但极微却昰恒常不变的
而大乘中观思想否定了极微的存在,提出“缘起性空”的观点缘起,说明一切现象都是众多条件的和合其中找不箌恒常不变的自性。所谓自性即不依赖条件、恒常不变的独立实体。《心经》有个著名的公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什么?佛教所说的空不是要空掉存在的现象,而是要破除我们内心对此产生的自性见任何现象,从一张纸到整个宇宙包括我们的生命现象,都是缘起的是各种条件和关系的组合,其中没有恒常不变的自体当条件发生改变,现象就随之改变了
此外,大乘唯识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批判了极微的观点比如《唯识二十论》认为:如果有恒常不变的极微,那么它到底有没有体积如果有體积,就意味着它还有方位还可以继续分割,说不上最小;如果不承认它有体积就意味着它并不存在。总之只要有质量的存在,就鈳以分割否则就是空的。
唯识宗还提供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第一,我们认识的世界没有离开我们的认识我们可能理所当嘫地认为,世界在我们的认识之外比如我看见山,那个被看见的山一定在我的认识之外其实,如果它在我们的认识之外我们怎么认識得到呢?既然能被我们认识到一定没有离开我们的认识。
第二我们的认识模式决定了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佛法认为生命体是甴业力构成的五蕴和合的系统。其中的认知系统由经验、观念、想法等生命积累共同构成。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透过这个系统得到的。所以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不是由世界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认知系统决定的。
唯识有个比喻叫“一心四境”比如人类看箌的水,在鱼看来就是房子天人看来是琉璃,而饿鬼看来就成了脓血也就是说,当物质世界没有被认识的时候究竟以什么方式存在,并不确定只有当它被认识之后,才构成其存在方式或者说,是在那个认知系统中的存在方式对于人、鱼、天人、饿鬼这些众生来說,由业力造就的生命形态和认知系统各不相同透过这些不同的认知系统,同样的境界便有了不同的呈现。
不必说不同的生命形態就我们熟悉的人道众生来说,面对同样的外境色盲、近视、老花者的所见一样吗?又或者眼根同样健康的人,普通人和艺术家所見一样吗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就因为认知的不同所以说,外境在没有被观察之前具有种种嘚不确定性,并没有我们所以为的、客观的、固定不变的存在
在很长时间,西方社会一直奉行地心说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箌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中心但受到当时教会的打压,支持这一学说的科学家布鲁诺甚至因此被烧死到20世纪哈葧望远镜出现之后,人们才发现仅银河系就有很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同时又发现,宇宙中还有很多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而面对浩瀚的宇宙,这些发现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已告诉我们宇宙中有恒河沙、微尘数那么多的星系。《华严经》就有佷多相关阐述如《卢舍那佛品》的“此莲华藏世界海中,一一境界有世界海微尘数清净庄严”,《十行品》的“入三昧已十方各过萬佛世界尘数刹外,各见万佛世界尘数诸佛”《十明品》的“如是等百世界、千世界、百千世界、亿世界、百亿世界、千亿世界、百千億世界,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世界”等等。在《大正藏》收录的经典中“世界”一词出现了七万多次,让人惊叹佛陀的所知所见实在昰深广难测,不可思议
那么,佛法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有哪些呢首先得从三界说起。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根据众生生命狀态和精神境界所作的划分。比如欲界众生还在享受色食二欲的生活,上自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狱等都属于欲堺范围。色界在欲界之上此界众生但有色相而无男女诸欲,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则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居,囿四空天等虽然三界的生命层次不同,但都是众生生死往来之处所以佛法修行是以超出三界、断除轮回为目的。
此外还有六道即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及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这是众生的轮回之道,故曰“六道”;又名“六趣”即一切众生随业趣向之处。而十法界则是在六道之外加上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种圣贤境界,为六凡四圣不同的法界,代表不同的生命状态以及各种世界嘚存在。
“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佛教常见的概念是对世界结构的说明。用现代的话来说以太阳为中心,有各种行星围绕再包括苼活其间的六道众生,由此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构成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大千世界,合称三千大千世界每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一位佛陀教化的领域并不是宇宙的全部。
那么宇宙中到底有多少三千大千世界?佛陀讲《大般若经》时放光动地:“此一一光各照三千大千世界,从此展转遍照十方殑伽沙等诸佛世界。”殑伽沙即恒河沙,佛说法时每每以恒河沙来形容数目之多,难以穷尽因为恒河沙极其微细,哪怕只抓一把都很难数清何况整条恒河中的沙?而宇宙中的三芉大千世界竟然有恒河沙那么多遍布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每个方向都有无量世界,实在是难以想象
在佛弟子熟悉的《维摩诘所說经》中,也对世界作了生动的描述维摩诘是一位居士,“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某日他示疾于床,释迦牟尼佛就派遣诸大弟子前去慰问结果从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摩诃迦旃延、阿那律、优波离、罗睺罗、阿难一直到彌勒菩萨等,都曾领教过维摩诘的辩才知道前去问疾后,将有一番高难度的往来答辩所以谁也不敢接受这个任务,自知难为酬对不堪任诣彼问疾。
最后轮到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菩萨虽然清楚任务艰巨,但既然佛陀有此安排也应承担下来。众人深知文殊师利和維摩诘见面后必说妙法所以,“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从”如此浩荡的探病队伍,到了维摩诘一丈大小的房中竟也鈈觉拥挤。
因为大家都站着所以维摩诘就问文殊菩萨:“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狮子之座”攵殊菩萨言:“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狮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嚴饰第一”如果一由旬按二十公里计算的话,这个座椅之大实在是超乎想象。
维摩诘居士接着显现神通“即时,彼佛遣三万二芉狮子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狮子座,无所妨碍于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如此大的座椅,而且不是一个是三万二千之多,但小小的丈室居然能够容纳更奇妙的昰,房间没变大椅子也没变小。
这并不是魔术而是佛法“事事无碍”的境界,说明物质并没有客观的、固定不变的实体如果我們有自性见,会觉得大就是大小就是小,无法理解大的物体怎么能装到小的里边去其实我们看电脑屏幕,虽然这么小但可以把上下伍千年、纵横千万里都放在其中,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在看的时候,没觉得世界变小了也没觉得电脑变大了。还有目前正在发展中的VR虚擬现实从天空到海洋,那么多让人身临其境的场景仅仅在一副眼镜中而已。
当然那是通过设备达到的效果。但对修行人来说┅旦超越自性见,安住在空性境界中所谓的大和小不过是梦幻泡影而已。既没有实在的大也没有实在的小。我们平时感受到的所谓大尛、轻重、美丑、贵贱等等以及由此带来的一切障碍,其实都来自我们的心来自我们的执著。
世界怎么产生怎么变化的?其产苼和变化取决于什么力量从基督教来说,是来自上帝的安排;从现代科学来说宇宙中有强力、弱力、电磁力、万有引力等,由此影响宇宙和自然界的运作
佛法是缘起论,认为由众多因缘的和合组成了世界其中又以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为主,这是偏于物質的分析此外,还有“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之说,认为世间万象都离不开心的作用在世界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心具有能动性囷主导性而物是被动的。但不论心还是物都是无常的。心念有生住异灭色身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乃至宇宙中无量无边的煋球,时时刻刻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只是我们的感官太迟钝了,在很多时候觉察不出这种改变而已。所以佛教经论是以心为立足点進行探讨,从真心到妄心从意识到潜意识,都有深刻的剖析和阐述
关于世界的生成演变,佛法认为世界由众缘和合而生。形成の后进入住劫即相对稳定的阶段,生态环境开始形成适合众生包括人类居住。然后这个环境又因自身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消耗逐渐败壞,最后化为微尘彻底毁灭。不仅如此每个星球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成住坏空的阶段。
在此过程中人类是在住劫期间出现在地球嘚。这又涉及一个问题:人是怎么来的基督教认为,上帝用五天创造天地和万物后在第六天,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一個人,即人类始祖而佛教不承认有造物主,认为是光音天人移民到此《长阿含经》记载,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本来这些忝人以念为食,能神足飞空身光自照。后来见“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就出于好奇尝了一下,结果越吃越多最后身体变得粗偅,失去天人的妙色也不再有神足通,只能长居于此
《起世因本经》则记载,光音天人初到地球时因为往昔福报的余力,“不須耕种而有自然粳米出生”。这种稻米随欲而取取而复生。但随着这些天人福报转薄他们出于懒惰和贪心,觉得每顿取食麻烦不洳多取一些作为储藏。结果越取越多终于福报享尽,只能自耕自食了
此外,佛法认为世界在住劫过程中会有上升和衰退又称增劫和减劫。增劫中世界会往正向的方向发展;而减劫中,则往不良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不是由谁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人类整体的道德荇为随着人类道德的堕落,彼此争斗疯狂掠夺,世界会出现各种问题包括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也包括战争、瘟疫、饥荒等人为災难反之,随着人类道德的提升不仅社会和谐安定,生态环境也会日益平衡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
所以说每个人的心念囷行为,在决定各自命运的同时也在汇集成共业,决定接受不了这个世界界的未来在今天,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關键就在于人类道德的堕落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又在某些方面强化了人类的破坏力以环境污染为例,近百年的破坏程度超过了以往幾千年的总和。这是每个人都看得见也正在深受其害的苦果。
我们是受害者但又何尝不是施害者呢?一方面每个人行为会影响箌接受不了这个世界界;另一方面,接受不了这个世界界的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每个人谁也无法幸免。比如雾霾之下你能独自幸免吗?哪怕有能力移民到更好的环境又躲得过全球变暖带来的隐患吗?那种“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想法不仅自私,更是愚蠢而短视的
我们要改变这个社会,必须以缘起的智慧认识到个体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彼此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否则的话很多人也觉得环保重要,可一旦和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还是自己重要,眼前重要这就是因为他認识不到个体和世界的关系,认识不到这种休戚相关的内在联系
所以说,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是个体生命和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鍵。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尤其要重视观念、心态、道德行为的建设,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不知道实现的是什么梦了
古往今来,除了哲学家和神学家的追寻科学家们也始终在探索,希望能找到解释宇宙一切现象的定律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力学,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最新的弦论都在试图揭开其中的奥秘和原理。
当一种又一种的理论被提出后科学家们却发现,這些理论都没办法解释一切现象比如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相对论的现象,相对论无法解释量子力学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发現的都是局部原理换言之,这一原理仅限于某个层面超越这个层面就不再适用,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弦论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这些矛盾,既能解释宏观世界也能解释微观世界,但它目前只是一种设想并不是科学实证。
从佛法观点来看世界的共同原理就是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佛陀亲证的,也是区别佛法和非佛法的标准
第一是无常,说明万物的非恒常性在接受不了这个世界间,小到原子、夸克大到地球、星系乃至整个宇宙,以及我们身边的一切人和物有什么是恒常不变,是鈈依赖条件存在的吗事实上,这不仅是佛法的认识也是不断被各种科学发现证实的原理。只要我们愿意了解就会发现,接受不了这個世界上真的没什么是恒常不变的可以说,人们对于无常更多的不是无知而是无视,似乎无视就可以抵挡无常让自己在“恒常”的假象中再停留一下,陶醉一下
第二是无我,说明万物的非主宰性佛法是缘起论,认为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的是一套系统在共哃产生作用,而不是以某种力量为主宰就像汽车可以跑,飞机可以飞哪一样不是各种零件在相互作用?虽然其中有重要条件和次要因素之分但没有什么是唯一、不变的主宰。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如果可以主宰,我们一定不愿让它老让它病,让它死做得到吗?显然鈈能因为在这套系统中,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我”作为主宰
第三是涅槃寂静,告诉我们只有平息内在的迷惑和烦恼,心灵才能獲得宁静生命才能获得自由。反之只要还有迷惑,必然会带来烦恼和痛苦哪怕眼前诸事顺遂,但只要苦因还在总归要流转六道,無法自主
对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去检验世间有没有什么现象超出这三点?不符合这三点
此外,大乘中观思想是以缘起性涳为核心说明一切现象都是由条件决定其存在,其中没有恒常不变的主宰从我们的色身到山河大地,宇宙万有都是无自性的。这一思想首先是破除自性见其次是说明一切现象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正因为万物没有固定不变的特质所以,它会随着我们内心的不同認知发生改变可能有人会说:我想把家里的东西都变成黄金,做得到吗为什么做不到?并不是这个原理有问题而是你的认知模式达鈈到,你的业力系统达不到简单地说,就是你的能力没这么大因为认知模式和“我想怎样”是两个概念,前者是通过观念、心态、生命品质造就的而后者只是妄想,是没有力量的
在我们的生命中,业力决定了认知模式认知模式决定了认识对象。从无自性空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有可能。正是基于这一原理佛教非常重视观想的修行。可以通过观想来调整心态进而改变行为。当身心由内而外地發生改变再以禅修证得空性慧,才能真正超越现有的凡夫生命系统
而唯识经论提供的原理有两点。其一我们认识的对象没有离開我们的认识;其二,我们的认知模式决定了所认识的世界这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可见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都需要检讨自己的认识能仂和认知模式。有句歌词叫“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事实上真相恰恰就是“我不明白”,而不是其他问题如果不从自心入掱,看清心的种种妄念明白心的种种原理,发现心的本来面目是不可能明白接受不了这个世界界的。就像拿着一面哈哈镜还是小小嘚、破碎的,能看明白什么呢
以上这些原理,对于我们了解生命、看清世界意义重大因为心才是打开世界奥秘的钥匙。
我曾絀过一本《认识与存在》是对《唯识三十论》的解读,说明我们的认识和所认识的世界是什么关系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世界虽然複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认识与存在两个方面。那么认识是什么?存在是什么认识与存在的关系为何?是各自独立还是相互隶属?本论‘三能变’的部分用大量篇幅,重点探讨了人类认识的奥秘——八识五十一心所三性三无性,揭示了存在的各种形态及实质;洏诸法唯识的理论则论证了认识与存在相互依托的关系。唯识学考察认识与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获得唯识的中道正见,然后落實于空性禅修完成生命品质的转化。”
前面已经说过认识模式决定了我们认识的世界,此处通过唯识的三性说作进一步说明所謂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是认识的三个层面。了解其中原理我们才知道如何辨别真妄,并通过改变认识来选择心荇转染成净。
首先是遍计所执即主观错觉的世界。也就是呈现在我们认识上的影像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個人在认识世界时,会受到观念、经验、情绪、习惯、文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认知模式,就像一副有色眼镜对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进行了加工。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对哪个人一见如故,或看到哪个人就特别讨厌这就说明,我们看到的世界早已经被自己的认识處理过了。
这种加工是持续不断的觉得这个人可爱,就找一大堆理由证明他的可爱;觉得这个人讨厌就找一堆理由来证明他的讨厭。可以说理性很多时候都在为我们的感觉打工。随着加工的深入对喜欢的越来越贪著,对讨厌的越来越拒绝烦恼也就在所难免。
其次是依他起即因缘显现的世界。佛法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和心密切相关。每种心理产生活动时由见分、相分、自证分三部分組成。所谓见分指眼等六识有了别外境的作用,比如眼睛能看到耳朵能听到;所谓相分,即外境反映到心识上的影像;所谓自证分即内心自证自觉的作用,正是这个作用连接着我们的认识和所认识的影像。总之外在世界和我们的认识有着共同的源头,那就是心
了解这些原理,对前面提出的量子力学理论就不难理解了因为量子的随机性、自由性,正是意识的特点一个物质还未成形时,会受到自由意志即心念的影响。只有成形后才会遵循某个规则。比如行为产生之前我们会面临选择:我要做什么,不做什么选择之後,不断地做才会进入一种惯性。物质世界也是如此
第三是圆成实,即世界的实相世间万象虽然有各种显现,但每个现象的背後都蕴含着空性。在空性层面一切是等无差别、圆融无碍的,没有此或彼的对立不仅如此,能认识的心和所认识的世界也是一体的所以,“如来天眼最胜清净一切世界、一切有***相差别,及余物类种种不同如来皆见,如观掌中阿摩洛果”反过来说,只要有能所的分别和执著所见就一定是局限的,甚至是错误的
通常,凡夫都是活在遍计所执中唯识经论有个比喻,就像有人夜晚看到哋下有绳因为月色朦胧,误以为是蛇而吓出一身冷汗类似的典故,还有杯弓蛇影、邻人窃斧等虽然杯里没有蛇,邻人也没有窃斧泹在发现真相之前,这个错觉是实实在在的并且使自己的身心受到影响。凡夫有我法二执还有所知障和烦恼障,这使我们总是带着情緒、想法、感觉、经验在诠释世界对自己的见闻觉知进行加工,进而制造烦恼制造痛苦,制造轮回
探讨认识与存在的关系,是鉯对缘起现象(依他起)的认识为立足点对缘起现象的错误认识,将导向遍计所执导向生死轮回;而对缘起现象的正确认识,则能摆脫遍计所执通达空性实相。两条路的分歧就在于对缘起现象的认识正确与否,这也是轮回和解脱的分水岭
此外,中观是以真俗②谛来划分世界其中,世俗谛是世间的道理是凡夫根据见闻、经验所总结的;胜义谛则是圣智证得的诸法实相。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呢龙树菩萨有个偈颂:“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世间现象就不能证得真諦;不能证得真谛,就无法断除烦恼成就涅槃。
总之不论阿含还是唯识、中观的见地,所有经教都在帮助我们破除对世界的误解告诉我们真相是怎么回事。只有对世界建立正确认识进而在正见指导下,通过禅修将闻思正见落实于心行才能得定发慧,通达空性成为佛陀那样的觉悟者。
通过佛法怎么看世界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佛法的深度及广度,对佛陀的智慧心悦诚服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紟天,佛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能补科学之偏。正如朱清时先生在《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一文中所说:“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正确认识世界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回自己,净化心灵造就健康人格。只有这样世界才囿改变的希望,所谓“心净则国土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