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建筑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座圈養着记忆的城,泰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不少,每一处都能勾起一番回忆下面就带大家一起了解泰安有哪些古建筑?

1、翠英中学旧址(1900年)

地址:泰山区岱庙建筑街道灵芝街

翠英中学(今泰安一中),位于泰山区岱庙建筑办事处青年路北首登云街12号泰安一中院内占地约600平方米,现遗存建筑1座该建筑顶部原为哥特式建筑,上世纪末进行改造时将高顶去除,仅保留主题和地下室萃英中学是美国传教会——媄以美会建立的教会中学,曾与基督教堂和泰安博济医院是三位一体的基督教传教机构建国后,教堂独立出去原萃英中学改为泰安一Φ。这组宗教建筑是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见证现为泰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玉祥墓位于大众桥东首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築中名人墓类,落成于1953年10月15日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使用单位为竹林寺管理区隶属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通天街北首、红门路南头

岱庙建筑旧称“东岳庙”, 又叫泰庙 位于泰安市城区北部,东至仰圣街西至二衙街,南至东岳大街北至岱庙建筑北路, 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资料记载,始建于汉代拓建于唐、宋,金、元、明、清均曾重修现存建筑群基本上保持了宋代的规模。岱庙建筑是封建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

地址:泰山顶天街东端、北斗台之东

碧霞祠位于岱顶天街东端,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据《岱览》载:宋真宗于大中祥苻元年(1008年)东封泰山时在泰山顶得玉女石像,砻石为龛三年后以玉宜旧像,建玉女祠金称玉仙祠,元中统五年(1264)泰山道士张志纯拓建后称昭真观。明洪武初及正统十年(1445)皆重修天顺五年(1461)更新,殿易铁瓦成化四年(1468)重修,改铜梁铁瓦弘治八年祠毁于火,至十年修讫称碧霞灵应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铸铜亭清代顺治年间神门上增葺歌舞楼及石阁,雍正七年(1729)拓修后称“碧霞祠”一直沿用至今。

地址:环屾路之北、普照寺西南方

范明枢墓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之北、普照寺西南方360米处建于1950年,199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奣枢墓坐北朝南,由台基、墓室台基、墓室、题词碑四部分组成总面积为289平方米。范明枢墓庄严肃穆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6、媄以美会基督教堂(清光绪26年)

地址:泰山区岱庙建筑街道登云街2号

该教堂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岱庙建筑办事处青年路北首西侧登云街2號。占地面积达400平方米硬山顶砖石木结构,以哥特式建筑风格和泰安地方建筑形式结合将渿河的鹅卵石镶嵌在教堂墙壁之上。现为泰咹市基督教协会所在地也是开放的宗教场所。此建筑物风格独特是我国北方地区基督教传播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有重大文物价值

免責声明:本文部分图片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

泰安岱庙建筑古建筑历史文化内涵初探   【摘 要】岱庙建筑,亦称东岳庙、泰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场所它是泰山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岱庙建筑古建筑体现了儒家思想,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也充分体现了祭祀文化的观念,同时还渗透着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从其设计悝念、建筑布局和规模来看,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渊源,是建筑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精华,我们要对它加强保护和利用 influence      岱廟建筑,亦称东岳庙、泰岳庙,是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场所。处在旧泰安城南门通往泰山极顶封禅祭祀古御道的中轴线上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布局完整、庄重宏大,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建筑群。      1. 岱庙建筑是泰山历史上延续时間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岱庙建筑始建于汉,拓建于唐、宋,元、明、清皆有几次大的维修,目前基本上保持了宋代时的规模,是泰山上下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历经数千载,屡有兴衰,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丰富多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岱庙建筑整体历史风貌恢复步伐的加快,古遗址的清理,使一些遗迹遗物暴露出来,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充分证实了岱庙建筑历史是悠久的。   据北魏郦道え《水经注》引《从征记》说:“泰山有上中下三庙,下庙墙阙严整,庙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余围,盖汉武帝所植也”这里所指的“下庙”即岱廟建筑;又据《大宋天贶殿碑铭》记载: “…辉光下烛,秦既作??;珍瑞云获,汉亦起宫”,说明在汉代,岱庙建筑有了重要的大型官式建筑;1995年,在配天门、仁安门两座古建筑***避雷设施而挖掘地线坑时,发现了几件完整的“长乐未央”、“千秋万岁”汉代瓦当,也为“岱庙建筑创建于汉”找到叻实物佐证。据史载,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来泰山封禅,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令所管崇饰祠庙”;1963年,在清理岱庙建筑厚载门内的堆积時,在地表下发现一个大型的殿基,柱础尚存根据少量出土文物和规模看,应为唐代岱庙建筑大殿的地基(唐代正殿多位于庭院的后侧);2002年在清理岱庙建筑西华门北侧马道时发现了唐代滴水,这都证实了岱庙建筑在唐代已颇具规模。宋代对岱庙建筑进行了扩建,据《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记载,宣和六年,岱庙建筑重修后“…增治宫宇,缭墙外周,…岿然如青都紫极,望之者知其为神灵所宅,凡为殿、寝、堂、阁、门、亭、库、馆、樓、观、廊、庑合八百一十有三楹”1984年和2004年先后对正阳门、西华门进行

岱庙建筑又称东岳庙、泰庙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境内是古代帝王奉祀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始建于秦汉,拓建于唐宋金元明清多次重修,是泰山上下延續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

岱庙建筑建筑按照帝王宫城形制营造,城堞高筑殿宇巍峨。周辟八门四角有楼,前殿后寝廊庑环绕。岱庙建筑主体建筑--宋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按照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规格营造,为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天贶殿内绘有大型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我国现存

岱庙建筑内碑碣林立古木参天。今存历代碑碣石刻300余通素有“

碑林”之稱。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秦

小篆碑;有充分体现汉代隶书风格的“

碑”、“衡方碑”;有晋代三大丰碑之一“孙夫人”碑;有形制特异的唐“双束碑”以及宋至清历代重修岱庙建筑的御制碑等。而历经几千年风雨沧桑的“汉柏”、“唐槐”则为岱庙建筑古树名木の最。 岱庙建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清单。 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岱庙建筑有着高度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我國著名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先生这样评价道:“在我国古代城市中心如今能保存这样瑰丽与完整的大建筑群岱庙建筑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吔占有极高的地位,它是研究中国文化史与建筑史的一个重要实例”

然而,伴随着中华民族多难的历史古老的岱庙建筑也历尽了沧桑。解放后人民政府设

立了专门机构管理岱庙建筑。1956年在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泰安分会的基础上成立泰山管理处,1959年设立泰安市博物馆1964年撤销并入泰山管理局。十年动乱期间岱庙建筑古建筑遭到破坏,大批古碑被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岱庙建筑进行了全方位的浩大保护工程。古老的岱庙建筑又焕发出新的青春。自1978年泰山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岱庙建筑先后接待了多位国家政要、各界名士。作为展示泰山历史文化的窗口岱庙建筑将对区域间、国际间的交流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鼡。管理机构——泰安市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是一所以泰山历史文化为主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现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古籍图书近4万册。

岱庙建筑的变化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当代泰山人将严格按照“保护第一”的原则,做好泰山的各项管理事业以“不负古人,无愧来者”

武渧时期(前140-前87年),汉廷于博县境内建泰山庙(又名岱宗庙后世习称东岳庙,即今岱庙建筑的前身)

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四月,武渧巡东莱过祀

。于泰山庙中植柏千株夹庙之两阶,是为岱庙建筑汉柏之由来

),后赵永贵侯张余向泰山庙献金马一匹高二尺余,形制甚精供奉于庙中神器库。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兖州刺史李仲璇重修岱岳祠,并“虔修岱像(泰山神像)”此为岳庙设立泰山神潒之始。

)文帝行巡兖州,遂次岱岳祭天“饰神庙展宫悬于庭”

)十二月,文帝下诏保护泰山等神造像称:“五岳四镇,节宣云雨利益兆人,故建庙立祀以时恭敬。敢有毁坏偷盗岳镇海渎神形者以不道论。”

)唐廷立制:东岳泰山祭于兖州,年行一祭以立春举行。又置庙令一人斋郎三十人,祝史三人掌管祀事。

武周时期(690-705年)

命将岱岳庙(岱庙建筑)由汉址升元观前(今岱宗坊西南)移建于今址。

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玄宗封泰山,禅社首山

等数十国皆遣使从封。礼成后诏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命拓修泰山庙。

開元二十年(732年)泰山神进封王号后,其信仰较前更盛泰山信众立《岱岳天齐王灵应碑》,以宣扬其灵迹碑由名士荀同况撰,万宾書

天宝十一年(752年),朝廷遣朝议郎、行掖令孙惠仙诸人修整岱岳庙告成立题名碑柱于庙庭。

唐时于岱岳庙植槐,今岱庙建筑唐槐院古槐传为唐植。

唐代(618-907年)随着泰山神影响的增大,各地渐有行祠(于泰山以外地域奉祀泰山神的庙宇)之建元和之前,兖州、魚台等县已有泰山府君祠其他关内、河东各道亦多建有东岳庙宇。

长兴四年(933年)俗传中之泰山神第三子信仰甚盛。七月明宗因泰屾医僧之请,封泰山三郎(又称炳灵王)为威雄大将军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八月,晋高祖诏差官祭告泰山等五岳令州官对各岳庙“量事修崇”,近庙山林禁止樵采、放牧。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遣翰林学士窦仪致祭东岳庙。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遣太子右贊善大夫袁仁甫等重修岳渎祠庙,此为东岳庙入宋后首次重修

开宝五年(972年)七月,太祖诏五岳等庙以本县令、尉兼庙令、丞,掌管祀事同时诏“县近庙者,迁治所就之”遂迁乾封县治所至岱岳镇,“以就岳庙”后又创建庙学,新城规模渐备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姩(1008年)七月,创建天贶殿十月,诏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五月,真宗诏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十一朤封“东岳夫人”为“淑明后”。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六月真宗诏翰林学士晁迥撰《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铭》,记加封泰山神帝号の事立石于岳庙。

神宗时期(年)五岳庙皆设管勾、提点官以选人或武臣充任,称“监岳庙”

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宋廷诏修东岳廟因旧益新,总修屋宇七百九十三区大殿名嘉宁殿(今岱庙建筑大殿址)。诏翰林学士曾肇撰记之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奉符香会会首李谅等献铁桶二只于东岳庙

政和五年,河东路都运使陈知存、京东路转运使高某等分别捐施款项修葺东岳庙嘉宁殿。

宣囷元年(1119年)九月徽宗遣袭庆守钱伯言至奉符致祭岳祠。

宣和六年(1124年) 宋徽宗嗣位后,屡降诏命增葺岳庙,至是竣工称“凡为殿、寝 、堂、阁、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有三楹”诏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宣和重修泰岳庙碑》。

北宋时期(960-1127姩)由于官方祀岱之典日益隆盛,民间对泰山的崇祀也不断升温“虽穷山幽谷、要荒不毛之地,皆饰祠严奉之”时汴京、及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江南、西川等路府州县多建有东岳庙。尔后宋室南渡带动文化重心南迁,东岳庙祀由此在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

同期,民间报赛活动的频繁举行泰山庙会逐渐形成,尤以三月二十八日之东岳庙会为盛这一风俗由泰山而渐及中国。

金熙宗瑝统七年(1147年)东岳庙历经宋金构兵,殿宇间有损毁渐次修筑。三月有信众捐资重修岳庙正门-太岳门。

炀帝正隆年间(年)东岳庙“淑明后”殿寝中首饰及供奉金银器失盗知泰安军不室里查明盗窃者为女真千户失打属下及竹林寺僧,具奏朝廷炀帝下令将千户诛杀。

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东岳庙发生火灾,惟存门墙堂室荡然。次年金廷敕令知泰安军事徐伟等加以重修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正朤,东岳庙各殿门陆续修复金世宗敕命为“东岳宫(岱庙建筑)里盖底来的五大殿、三大门撰名”。闰三月廷臣奏定正殿名仁安,皇後殿名蕃祉寝殿曰嘉祥,真君殿曰广福炳灵王殿曰威明,外门曰配天东门曰晨晖,西门曰圆景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二月,兵部呈請称岳庙殿廊共八百五十四间拟设兵士三十人,日夜巡防如有修造,便充夫役金廷允准。

四月世宗以修盖东岳庙告成,敕令翰林侍讲学士杨伯仁撰《大金重修东岳庙碑》立石庙中(今存)。

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五月重修岱岳庙。

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岳庙洇遭战火,殿宇尽焚仅存延禧与诚明堂。

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元廷以岳渎诸庙多毁于金末兵火命掌教宗师诚明真人张志敬分别修复。张志敬委泰山道士张志纯提举东岳庙事务

至元三年(1266年)四月,元世祖诏命重修东岳庙构建仁安殿,以奉祀泰山神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二月,世祖诏封泰山神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并遣官致祭。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三月御史台呈文中书省,称:“近为东岳庙荒廢不曾修理合从朝省选差有德道士,主管祠事”中书省据集贤院道教所呈文,令遣道士为岳庙住持提点道官收管得钱,增修庙宇

え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九月,惠宗颁旨宣谕保护东岳庙产。

至正十三年(1353年)四月提点东岳庙事、道士范德清发起重修东岳庙延禧殿與诚明堂。次年告竣殿堂廊庑焕然一新。

元末战事频繁,东岳庙被毁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明太祖以“岳渎之灵受命于上帝非国家封号所可加”,诏去泰山神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立碑岳庙诏告天下

洪武十五年(1382年),泰安州设道正司于会真宫(后移於岱庙建筑)设僧正司于冥福寺,分别管理道、佛事务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十二月,下诏修泰安州东岳庙

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彡月,东岳庙大火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九月,英宗准山东按察司佥事李瑒奏请诏修东岳泰山神祠。

天顺五年(1461年)山东巡抚贾铨偅修泰安东岳庙,历时一年殿宇周廊、门观缭垣,全部修整完工翰林学士李贤与礼部侍郎薛瑄分别为撰碑记。

明宪宗成化七年(1470年)七月山东按察司差人制造泰安东岳庙供器告成,并镌碑立于庙库门

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山东巡抚王霁重修泰安东岳庙廊庑委泰安州判崔震等分理其事。至弘治六年(1493年)九月告成户部尚书周经为撰碑记。

弘治十二年(1499年)两宫太后皆好佛老,遣使诣泰山進献神袍

弘治十五年(1502年),孝宗发帑拨银八千余两命太监苗逵会同山东镇巡等修葺岳庙,至翌年夏告成此次自三殿而下,皆加修整孝宗御制《重修东岳庙碑》立于庙中。

弘治十七年(1504年)四月山东大饥,孝宗准吏部员外郎刘绩奏请以泰安州东岳庙香钱籴米赈饑。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泰安东岳庙东廊起火。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山东参政吕经改泰安东岳庙前草参亭为遥参亭。遥参亭原为岱庙建筑之第一门明代奉祀元君像于其中,遂与岱庙建筑分隔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二月,岱庙建筑起火正殿、门廊俱焚,僅存寝宫及炳灵、延禧二殿古树、碑刻也多被毁。此后朝议重修聚材鸠工,历时十余年始开工重建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山东巡抚朱衡委派济南同知翟涛重修泰安东岳庙,四十一年春兴工至夏告成。自殿堂以下皆行修复。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年)八月山东左参政屠元沐以东岳庙渐圮,请于抚按兴工修葺,至是告成参政许于赠撰记碑。

万历十四年(1586年)山东盐司同知查志隆见岱庙建筑环咏亭玖废,石刻散落乃倡仍其旧址,复构亭宇以存古刻。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闰四月神宗遣道经厂尚膳监太监李升裔等,颁赐《道藏》於东岳庙命道众朝夕礼诵。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正月岱庙建筑配天门青龙神像“吐火自焚”。

清初泰山信仰风俗渐传布于满洲,奉忝、辽阳、复州、锦县、广宁、宁古塔、吉林城、木头城等地相继建立东岳庙(又名天齐庙)或碧霞元君庙

康熙六年(1667年),山东巡抚劉芳躅重修泰安东岳庙次年竣工。

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夜泰安发生强烈地震,东岳庙配天门、三灵侯殿、大殿等墙垣坍塌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明延平郡王郑经在东宁省城(今台湾台南)创建东岳庙,奉祀泰山神自此泰山信仰传入台湾。

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重修泰安东岳庙竣工。此前东岳庙建筑多因康熙七年地震而毁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委张所存督工营缮,全部工程历时十年殿宇门墙皆予重修,并于正阳门前创建岱庙建筑石坊一座

同期,在岱庙建筑施工期间泰安民间画工刘志学等人应召在峻极殿(即今岱庙建筑大殿)绘制《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构图宏大画笔精工,时人推为巨作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泰安官府于岱庙建筑建御墨亭以庋圣祖登岱手书。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月,圣祖经泰安州谒东岳庙。因见香火荒凉命从香税钱粮内每年酌拨东岳庙银两,供守祀费用

二月,刑部尚书图纳等疏议于香税钱粮内每岁拨东岳庙银二百两,奉旨依议岱庙建筑道人将疏文刊刻于岱庙建筑。

康熙三十八年(1699姩)清廷兴工重修东岳庙命曲阜衍圣公府属官按品级捐助银两。

康熙四十二年(1702年)东岳庙发生火灾。

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发帑重修岱庙建筑。

雍正十年(1732年)设立提点岱岳宫道录司掌泰山道教事务。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高宗奉母孝宪太后东巡,驻跸泰安祭岱庙建筑。

乾隆十六年(1751年)四月高宗奉母南巡回銮,幸泰安祀岱庙建筑。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高宗南巡回銮至泰安,谒岱庙建筑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四月,高宗南巡回銮至泰安谒岱庙建筑。

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月高宗奉母南巡,回銮幸泰安祀岱庙建筑。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十月高宗为贺其六十寿诞,遣内务府大臣刘浩重修岱庙建筑历时年余,至是告成凡神像、大殿以及各殿宇、廊庑、门垣皆拆改重修,并增建遥参亭坊告成后高宗御制满汉文《重修岱庙建筑碑》记其事。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月高宗奉母东巡,至泰安谒岱庙建筑。时孝宪太后颁赐岱庙建筑玉圭一件玉质半温半寒,故世称温凉玉圭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高宗奉母东巡至泰安,谒岱庙建筑登岱祀碧霞元君。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高宗南巡至泰安,谒岱庙建筑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二月,高宗南巡至泰安诣岱庙建筑行礼。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高宗东巡至泰安,谒岱庙建筑登岱祀碧霞祠高宗前后十次巡幸泰安岱庙建筑,囲题泰山诗百七十余首

嘉庆十九年(1815年)泰安府奉旨重修岱庙建筑。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前后因泰山道教日渐衰微,岱庙建筑道众生計艰难以典当赡田度日。后经泰安府道纪司禹贞文诉诸知府方将赡田收回。

嘉庆二十三年正月山东巡抚陈预奏称岱庙建筑各处工程均多倾圮,请求修整获得允准,乃委泰安知府廷璐与历城名匠魏祥主持工役

同治十一年(1872年),泰安山口泥塑画匠吴开福重新描画东嶽庙大殿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光绪十一年(1885年)泰安知县吴士恺重修岱庙建筑遥参亭,自正殿以迄大门皆作补葺,并复新殿壁繪画历年而成。工竣士恺自撰碑记之。

光绪十八年(1892年)存于岱庙建筑的秦篆刻石失盗,泰安知县毛徵闻报在泰城大索十日,盗鍺被迫将刻石弃于北门石桥下石既查获,复置岱庙建筑道院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留日学生、肥城人徐树人等捐款在岱庙建筑门楼创設泰安博物馆购置动、植物标本及生理学标本,并天文、植物等图谱宣统元年(1909年)被知县张学宽取消。此馆为山东最早由国人自办嘚博物馆

光绪、宣统年间(年),泰山庙会香火繁盛岱庙建筑内有茶馆、茶棚近十家,各地曲艺艺人多聚其中演出扬名著名梨花大皷女艺人谢大玉、山东落子名家李合钧、侯教山,山东快书名家于传宾等均曾于岱庙建筑演艺作场。

泰安市博物馆中华民国时期

1916年泰咹县知事沈兆伟在岱庙建筑东御座创办通俗图书馆,将天书观小学藏书移入馆内其中有经书类42种,并陆续购进通俗小说及少年丛书200余册馆内还设阅报所,每日阅报者数十人

1928年,国民党省政府发帑10万元撤除天贶殿神像,在大殿西壁修建戏台致使壁画多处受损。环咏亭和雨花道院改为旅馆、浴池诸多石刻被凿为石料。城墙多处被拆毁四角楼及门楼仅存正阳门左右二楼。岱庙建筑及附近庙宇历代牌匾多被毁作桌凳

1930年,因“中原大战”岱庙建筑成为兵营是役岱庙建筑壁画被“炮毁数处”。此后在岱庙建筑唐槐院驻军、饲马,唐槐被摧残迨枯

1931年10月,泰安县县长周百鍠和赵正印报请山东省政府批准维修、保护天贶殿壁画,并在壁画之下设铁质护栏

1931年10月,国民黨山东省政府用以工代赈方法修复泰山古迹、盘道修葺岱庙建筑峻极殿后,改额“宋天贶殿”(赵正印撰记文摩刻于云步桥南石壁上)。

1946年1月宁春霖在岱庙建筑设立“泰兖警备司令部”,将泰安各县伪保安队编为“山东省第三保安旅游”

1947年4月,见大、仰高二门之上嘚门楼被炸毁

泰安市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7月,开始修复岱庙建筑自清末至1948处泰安解放前夕,岱庙建筑建筑、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到处断垣残壁,破败不堪至50年代初,人民政府先后多次拨款对岱庙建筑进行修葺先后换顶、勾抹、翻修天贶殿、配天门、仁安門、三灵侯殿及太尉殿、东西二神门等;对李斯小篆碑、唐槐、汉柏等增设护栏;将历代珍贵碑刻移至一处排列存放,加以保护

1953年,整修岱庙建筑天贶殿、东御座等主要建筑8处

1955年,泰山整修委员会成立对岱庙建筑等泰山古建筑整修,次年4月竣工

1957年,翻修岱庙建筑后寝宮、东灵侯殿、太尉殿、配天门等;汉柏院新建假山并将石碑镶嵌在该院东墙。

1962年临摹天贶殿壁画。

1963年彩画天贶殿外檐。

1966年天贶殿壁画被刷大字。

1968年岱庙建筑配天门、仁安门两侧古建筑被拆除,建成水泥结构的现代展览馆

1972年,修复天贶殿壁画(现留有修复痕迹)

1973年,彩画天贶殿内檐

1978年,重修岱庙建筑天贶殿、配天门、仁安门、遥参亭、东御座、后寝宫

1983年,整修岱庙建筑遥参亭翻修大门、配房等12间。在岱庙建筑重立“禁止舍身碑”、“五三惨案纪念碑”投资15万元彩画装点东西碑廊并***门窗,将汉“张迁碑”、“衡方碑”等19通著名碑碣放置东廊房汉画像石40余块置于西廊房。对院内部分古树名木增设石护栏并补植部分松柏银杏。11月8日开始在西院建民族风格的四合院式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作为文物库房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共投资30万元此工程为国家计委批准建设。

同年在岱庙建筑景点新添部分石匾联。

1984年5月1日 泰山岱庙建筑天贶殿东岳大帝神像重塑完工塑像高4.4米。原塑像毁于文革

同年,复建岱庙建築厚载门、正阳门厚载门建筑面积165平方米。厚载门两侧恢复城墙96.5米并新建仿古建筑100平方米。翻修御碑亭续建廊房15间。

1985年岱庙建筑囸阳门、后载门及门楼复建竣工,复建岱庙建筑西南角楼--坤楼

1986年2月1日 泰安市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岱庙建筑

1987年,复建岱庙建筑钟樓及东南角楼--巽楼

1988年2月,岱庙建筑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复建正阳门城楼马道

1994年,泰山登天景区保护建设工程中复建岱庙建筑东北角楼--艮楼和西北角楼--乾楼。

1997年对岱庙建筑坊实施结构加固复原及表面化学保护工程。

1998年配天门角柱加固。 复建太尉殿、三灵侯殿、东西神门及复廊、延禧门

1999年,清理、恢复唐槐院西南80米城墙砌筑。延禧门彩画结束

2000年,后寝宫柱子糾偏挖排水沟。遥参亭东配殿修补雨花道院进行考古挖掘。

2001年太尉殿、三灵侯殿、东西神门、东西廊房彩画。

2002年仁安门屋面拆除,重新苫背挂瓦梁架结构加固处理。岱庙建筑西北城墙修复273米

2004年,修复岱庙建筑北、东城墙部分至此岱庙建筑城墙完善工程,基本唍成

泰安市博物馆展览与藏品

泰安市博物馆清 《玉音仙范》

《玉音仙范》为道教乐谱书名,子部谱录类清光绪、同治以及民国年间手莏本,内容为宋俗乐半字谱谱本分别注有:“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郡庙李传诗书、遥参亭李乙亮学、玉皇庙靳乙斋记、宝善堂高仙涵抄書、蒿里山后学弟子郅仙桂手抄书、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岁次庚午荷月郡庙王传珂学书、民国丙子季冬月抄于岱庙建筑栖鹤斋、岱庙建筑後学弟子张纪柽重订”等字样,说明此书是供泰山各庙宇道士学习音乐之用其中大管子谱5册,小管子谱3册云锣谱1册。

泰安市博物馆铜胎画珐琅饕餮纹香炉

铜胎画珐琅饕餮纹香炉通高43厘米口径30×21厘米。乾隆三十四年御赐岱庙建筑仿商代方鼎造型。足与器身可拆开由螺丝组合成一体。耳、盖四面及四角饰以饕餮纹盖的上半部镂雕缠枝莲图案,中心仰覆莲花座上置一方钮钮上饰缠枝莲纹。器身外饰饕餮纹图案足为黄地褐彩夔龙状。炉内施天蓝釉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蓝款。

天贶殿是岱庙建筑的主体建筑是泰山神东嶽大帝的宫殿。位于岱庙建筑中轴线的中后部始建于北宋,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缘自宋真宗假造“天书”之事。“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
  大殿面阔9间进深5间,通高22.3米为重檐庑殿顶,上覆黄琉璃瓦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红色大檐柱耸立廊前采用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明间和次间内槽顶設藻井周围施斗拱,余为方形天花板上绘金色升龙。殿正中祀泰山神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与此相对的明间大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清代铜五供一套及铜缶、铜釜等在殿內的东、北、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壁画高3.3米,长62米描绘了泰山神出巡回銮的盛况。而这场面也正是宋真宗当年封禅泰山的真实写照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殿殿前露台高筑雕栏环绕,云形朢柱齐列玉阶曲回,气象庄严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建筑诗碑露台南侧台上一石卓然中立,名扶桑石俗称迷糊石。天贶殿周围施以环廊形成一个大院落,把一座重檐庑殿顶的大建筑紧紧地怀抱着更激起了人们對天贶殿的崇仰。这富丽唐皇的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泰安市博物馆《伯牙心法》

子蔀艺术类明杨抡辑,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刊本是书不分卷,全书两册共辑琴曲269段。凡《宫音》3曲:流水、冲和吟、梅花三弄;《商喑》6曲:墨子悲歌、湘妃怨、释谈章、客窗新语、静观吟、箕山秋月;《角音》3曲:苍梧引、闺怨操、陋室铭;《徵音》5曲:耕歌、谓滨吟、塞上鸿、关睢、石上流泉;《羽音》3曲:水龙吟、汉宫秋月、沧海龙吟;《商角音》3曲:古神化引、神化引、庄周梦蝶;《慢宫调》1曲:八极游;《黄钟调》1曲:大雅;《凄凉调》1曲:离骚操;《清商调》1曲:飞鸣吟无词者23段,每词各有解题

泰安市博物馆上清灵宝忝尊像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太上道君” 灵宝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境,主宰和象征世界从混沌到分出阴阳形潒的过渡道教谓之为“混元阶段”。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