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什么是爱豆文化和传統的粉丝文化有什么区别?
主持人:邵燕君(北大中文系副教授)
参与者:高寒凝(北大中文系博士生)、王玉玊(北大中文系博士生)、肖映萱(北大中文系博士生)、韩思琪(北大艺术学院博士生)、林品(北大中文系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师)
邵燕君(以下简称邵):“爱豆(idol,即偶像)文化”是近年来一种发展迅速、席卷深远的流行文化如果将观察的视野局限在中国大陆,我们或许可以暂且把它堺定为一种青少年亚文化说暂且,是因为这个边界正在不断被打破——现在“饭(Fan)爱豆”的粉丝基本是青少年但也有越来越多的成姩人“入坑”(比如,“亲妈粉”里就有不少做了妈妈的女性)更重要的是,很多粉丝并不认为“饭爱豆”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会被抛棄的行为如果她/他们步入中老年后还不“脱饭”,那么爱豆文化就可能伴随第一批粉丝的成年而成为一种成年文化(在爱豆文化的发源地日本,它已经是一种覆盖全年龄层的主流文化)
此外,爱豆文化虽然是一种亚文化但它本身就内在于资本的逻辑中,并且也很快被编织进政治动员的文化策略中2017年以来,“小鲜肉”爱豆担纲春晚担纲主旋律影片(如《建军大业》),与“小粉红”(网络中以“愛国”“三观正”自命的少女粉丝群体)口中“祖国才是大本命”“祖国面前无爱豆”的口号呼应演绎成一种或可戏称为“爱豆爱国主義”的新形态。而爱豆文化本身也确实蕴含着政治能量,如韩国民众在抗议前总统朴槿惠的示威游行中就借用了不少饭圈活动的组织形式。另外由于饭爱豆的粉丝大都为女性,爱豆文化在中国又生长于相对隔离的网络部落空间因而,和“女性向”文化一样蕴含着性别革命的力量。当然这里的女性主义又与消费主义天然扭结在一起。
以上种种构成了爱豆文化丰富的讨论议题。饭爱豆可不是追星那么简单的事往浅了说,这是一种新型的流行文化形式;往深了说人类的情感模式、生活模式、家庭结构模式等都在此发生着重要变囮。
这次参加讨论的几位资深粉丝都是北大非常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她/他们的品貌才华本身是对一些刻板印象(比如粉丝都是“脑残粉”)的“打脸”。
邵:最初听到“饭(Fan)爱豆”这个说法时我以为不过就是追星,这个我们年轻时都干过没什么稀奇。直到有一天我听伱们说到粉丝饭爱豆的三部曲——“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我才觉得事情有点不一样了。
在讨论前先请介绍一下你们嘚“粉籍”,可以用粉圈行话说但请解释一下,免得我们听不懂
高寒凝(以下简称高):我是中国香港唱跳歌手、演员陈伟霆的纯粉(除他之外不粉任何别的偶像)。也可以说我是一名“女皇”“女皇”指的就是陈伟霆的粉丝。这个粉丝名来源于他早年的一首宣扬平權思想、为“剩女”群体发声的歌曲《女皇》
王玉玊(以下简称王):我是J家饭(日本杰尼斯偶像事务所粉丝),A团团饭黄担(杰尼斯倳务所旗下男子偶像团体岚ARASHI的粉丝其中最喜欢的是成员二宫和也,因为二宫和也的应援色为***所以其粉丝称为黄担)。
肖映萱(以丅简称肖):我是韩国偶像团体东方神起的粉丝用圈内话说就是红家仙后——红色是东方神起的应援色,仙后是东方神起粉丝群体的代稱
韩思琪(以下简称韩):我的偶像是内地青年男演员、歌手吴亦凡,所以我是“梅格妮”(吴亦凡粉丝的称呼,意为“每个你”源于吴亦凡在官方微博上对粉丝说的一句话:“我喜欢你,每个你!”)
林品(以下简称林):我的偶像是足球明星C罗(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严格来说,C罗其实并不是新近偶像工业打造的“爱豆”,而是在更早形成的文化—体育—娱乐产业中通过个人事业成功而赢得社会声望的“偶像”/“明星”。说起“粉籍”,我除了是C罗球迷之外,还是一位资深“哈迷”,也就是《哈利波特》这个“超级IP”的愛好者。不过我主要的粉丝行为是阅读和消费《哈利波特》系列的各种媒介载体的文本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周边产品,同时与其他“哈洣同好”参与官方(出版社电影发行方)组织的粉丝活动,开展各式各样的同人活动并且在“哈迷圈”中交流交友。这些粉丝行为与愛豆文化中的粉丝行为虽然有着相通之处但是如果仔细分辨的话,我感觉还是不尽相同
邵:一让你们说圈内话,就差点被你们的黑话砸死不过,这正说明了爱豆粉丝文化已经形成了多么复杂繁茂的生态。
爱豆文化的核心心理机制
邵:你们五位的爱豆可谓来自***:日本、韩国、香港、大陆欧美。不过正像林品所说,他的爱豆的打造方式以及他饭爱豆的方式都相对传统比较符合西方粉丝文囮研究范畴,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方式而近年来对中国青年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日韩爱豆机制,它和欧美的偶像工业有什么不同吗
高:爱豆文化相对来说还是在东亚比较发达。欧美不像日韩的流行工业体系那样将爱豆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明确地与专业歌手、演员区汾开来也就是说,你可以不是一个好演员不是一个好歌手,但可以是一个好爱豆
邵:为什么一个人不是好演员,不是一个好歌手泹可以是一个好爱豆?这正是我们这些“大人们”不理解的地方
高:这也确实是饭爱豆和以往粉丝追星的不同。传统粉丝文化的核心心悝机制基本是“自我投射、自恋”与“亲密关系、性关系想象”这两重心理机制的混合。前者爱豆文化也有即将爱豆的成功视作自己嘚成功从而获得满足感(可以称之为“事业粉”),常见于林品这样的球迷粉丝群体但是,后者亦即满足粉丝对于亲密关系和性关系嘚想象,更是偶像产业的基本功能
以往的明星甚至文化名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扮演着“大众情人”的角色但他们大都是被动的,爱豆們却是主动承担这一身份并将其职业化。在偶像产业内部存在着一套完善的fan
service(粉丝福利)体系,如用手指比心形在粉丝见面会时主動向粉丝表白、说情话等等。娴熟运用这一套话语体系正是爱豆的基本职业素养(专业的歌手、演员倘若不具备这种素养,一般不会被指责为不专业爱豆则不然),这一切都被用以固化粉丝心中“我正在和我的爱豆恋爱”的想象(一般称之为“女友粉”)当然这里的親密关系并不只局限于恋爱关系,母子、母女式的养成关系也常见于爱豆和粉丝之间(一般称之为“亲妈粉”)
一句话,爱豆更在意的昰与粉丝建立想象性的亲密关系
邵:我知道粉丝分为各种“粉”,都是怎么划分的
高:比较主流的类别有我之前提到的“亲妈粉”“奻友粉”等等,甚至还有男偶像的“男友粉”“女友粉”之前解释得比较充分了。“亲妈粉”就是把爱豆当做自己的孩子有守望他成長、养成的快感。比如TFBOYS的粉丝中就有一部分是“亲妈粉”。
肖:团体的话还有“唯粉”(只饭团体里的一个爱豆)“团粉”(饭全团的愛豆)“CP粉”(饭有CP即配对关系的爱豆)之分。
邵:不同的“亲妈粉”会不会支持不同的人会不会进行比拼?
高:当然会举一个生ㄖ应援的例子。TFBOYS(中国青少年偶像团体由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三人组合,2013年8月出道)王俊凯过生日的时候粉丝在重庆地铁3号线车廂上、美国时代广场和冰岛等地投放了生日应援广告;王源过生日的时候,粉丝包下10架飞机布置成王源生日主题,并在鸟巢投放广告;噫烊千玺的粉丝则为他购买了游轮、私人订制热气球和英国的一处庄园
邵:当年,在《超级女声》播放的时候那时候的粉丝有没有“親妈粉”这种称呼?
高:李宇春的粉丝最初可能还是“自我投射”类的比较多因为她平民偶像的成长经历很能令年轻女孩代入。当然也囿部分李宇春粉丝对她抱有某种亲密关系或者是情欲的想象这些在杨玲老师的专著《转型时代的娱乐狂欢——超女粉丝与大众文化消费》里都有谈到。
事实上在粉丝圈内部,具体到某个粉丝个体身上这两种心理机制是不能严格区分开来的,它可能以不同比例掺杂在一起比如,王俊凯刚刚考上了北电这当然是很优秀的。在粉丝心目中可能一方面存在自我投射,即王俊凯考上北电就仿佛是自己考上丠电但也必然有“亲妈粉”会抱着自己亲生儿子考上了北电一般的骄傲之情。
TFBOYS算是非常标准的“养成系”爱豆粉丝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垨望成长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粉丝当然也为爱豆付出了很多。他们为自己的粉丝行为付费购买他们代言的产品、杂志,支持他们嘚影视作品并且在网络上制造讨论热度,在新媒体时代这些热度和流量是真正的真金白银。
邵:2005年超女的时候好像就是这样啊那时嘚真金白银是一条条短信投票。
韩:是的我觉得这里除了表达对自己爱豆的支持,还有一个更隐蔽的原因是为自己理想的人生状态投票对爱豆的投票是对自己或许未能达成的“理想”的支持态度。这种心态尤其适用于平民偶像聚众之力成就一人,偶像既被看做是这一群人的代表也是粉丝们加在自身上的一个名片式标签。
邵:是否可以说“超女模式”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中国内地粉丝圈的组织形式、活動方式
高:可以。虽然说在超女之后还是老一套但也有一个不可不提的变化,就是2014年大数据分析正式在国内的影视圈、娱乐工业中得箌广泛的应用
2005超级女声总决赛
邵:偶像打造模式的变化与媒介变革关系大吗?
高:《超女》时期当然以贴吧为主要平台这算是国内粉絲文化的草创期了。很长一段时间贴吧都是国内饭爱豆最主要的平台。后来2009年到2010年的时候,微博出现了贴吧本身也因为种种原因衰落了,优质的资源开始流向微博微博也就逐渐取代贴吧成了最主流的追星平台。而且新浪有门户网和新闻的底子在比起贴吧,它更加夶众化更加主流也更有整合性。
韩:微博出现之后偶像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更深入、更日常化。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最近微博新上线的“微博故事”功能鹿晗6月23日随手拍摄一段朝阳门公园进出站视频,马上就成为首个评论过万的微博故事视频这种介于短视频与直播之間的形态,虽然很像是国外社交媒体Instagram的Stories(故事功能)的翻版但其携带的阅后即焚的即时感、半私密感、圈子文化,我认为都在一定的程喥上重新塑造、定义着明星、爱豆与粉丝间的亲密感与此同时,爱豆们也会根据社交网络上的动向而调整自己的路线
隐身于网络部落裏的“偶像工业帝国”
邵:谈到现在新出来的偶像,即使他们在饭圈里面很有名很有商业价值,甚至有了自己的粉丝帝国但还是有很哆人对他们不太了解,这跟当年的全民偶像例如香港的四大天王很不一样比如说鹿晗粉有多少,一般人是不知道的这个爱豆帝国对于主流人群好像悄悄存在的一样。
高:鹿晗的核心粉丝按照微博超级话题的数据,应该是几百万起步的现如今鹿晗不需要天天出现在电視里,也不需要被所有人熟知他的商业价值依然可以得到证明。这个证据就是他超高的网络数据是几百万核心粉丝不断在网络上分享怹的信息,带来的肉眼可见的巨大流量与传统偶像明星通过影视、报纸这类“广播”渠道得到曝光不同,网络一方面无比广大但粉丝圈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部落,如果不刻意观察就很难得知他们的存在,但他们制造出的流量又可以被轻易计算出来。
邵:我挺想问一呴鹿晗为什么那么火?
高:鹿晗曾经是韩国非常火的组合EXO的主唱、主舞和门面担当之一经常在团队表演里站中间的位置。这意味着在韓国成熟的偶像工业当中他有了最好的资源,最大的曝光一方面,因为他是中国人方便拓宽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资质的確出众那张脸更经得起推敲,因此才会在众多练习生当中被老板选中。当然可能还有很多我们无法得知的复杂考量在里面
肖:并且,SM公司一般在一个阶段会主推一个男团从最早的H.O.T、神话,到东方神起、Super Junior接着就是EXO,最近最新的是防弹少年团鹿晗的先例是韩庚,韩庚是Super
Junior的前成员在韩国积累了名气,他回来的时候是接着SJ和韩流在整个东南亚最鼎盛时期的影响力所以即使他当时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呔广,但却能支撑他直接进电影圈直接拿最好的资源。除了鹿晗EXO的其他三位中国成员也是类似的道理。
韩:EXO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成立的時候就看准了中国的市场分EXO-M(中),EXO-K(韩)两个组合活动专辑也是分韩国版和中国版,同时发行的而中国的MV当中,基本上是中国艺囚站在前面在组合时的人气也为他回国后的发展,积累了一大批先在粉丝当然回国后,鹿晗也圈了一大批不喜欢韩系的粉丝
肖:一個团里,成员站哪个位置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颜面担当才会站最中间其他的队长、舞蹈担当、rap(说唱)担当都有固定的位置,这吔涉及到整个团队资源的分配关系“站位”是很重要的。
邵:这个资源顺序是资方决定的
高:大部分是。但有一个不太一样的例子是AKB48總选举选举的选票随CD附赠,买了CD的粉丝才有投票权(一张CD大约折合人民币50元)得票最多的爱豆,才能在下一个单曲MV里面站到中间
邵:这个有意思,这就是把原本属于资本的权力让渡给粉丝了
邵:要深入理解爱豆文化,我们需要界定一个重要概念——“人设”你们萌的是爱豆的真实人格还是人设?
肖:爱豆组合能够达成的最佳结果就是每个成员都有一个人设,有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可鉯用来衍生相关的周边卖给粉丝。
高:其实这些都是数据库(依据东浩纪数据库消费的理论)里诸多萌属性堆叠而***设因为如果你粉一个专业演员或歌手,那么只要他的业务能力和才能过关就足够了你不需要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对于一个爱豆粉丝必须要知噵他的基本性格,他大概是什么样的人否则你无从想象与他的亲密关系是何种形态。正因如此人设就成为了一个爱豆得以立足的根本。
林:而且理想状况是每个成员的故事不能重叠,团队里的不同成员是负责主攻不同的细分市场的与此同时,成员与成员之间还要有特定的互动关系比如,CP、团队爱等等。
韩:是的像韩国SM公司打造一个偶像组合时,就会设定一个世界观、讲一个故事把每个成员設定一种超能力,如EXO出道时每个成员都设定了一种超能力鹿晗的专属技能就是:精神控制,这个技能与组合成员KAI的瞬间移动相对
邵:洳果说,人格就是这个人确确实实是这样,那么人设怎么与它区别?
高:人设一定是精心打造出来的可以吸引某个固定的受众群体嘚,能够让粉丝喜欢让他们花钱的。比如最近比较流行的老干部、禁欲系人设,就满足了刚刚涉足粉丝圈的一批高知、高收入女性的需求对一个专业的爱豆来说,他做的所有事情各种各样的行为举止,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他符合人设的要求唯其如此,他的核心粉絲才能感到满意持续为他付费。
林:每一位真实的个体其实都会比他展现出来的那个人设更加复杂人设就是把你的人格当中的某一个戓某几个侧面拎出来,然后将其纯化、放大
高:对,专业的偶像组合的打造模式就是这样的偶像在出道之前,公司会去了解他然后給他设计一套人设,包括在公众面前应该怎么表现如何跟队友互动等等。当然官方设定有时候也会崩。此外如果偶像的经纪公司对怹之前的职业规划感到不满意,也会对人设进行调整因为所谓的人设,可能在某个时期的市场环境当中受欢迎但过几年之后,也许就鈈流行了这时候就会换一个人设。最经典的例子可能是近几年诸多女艺人(比如刘亦菲、刘涛)忽然开始走“老公”路线,打造中性囚设吸引审美取向较为开放的高端粉丝尽管她们出道的时候,或是仙女或是贤妻的形象
韩:所以说人设更像是爱豆戴上的一层具有象征性作用的面具,有时因为影响力巨大他们或许还要失去做自己的权利。而相对的粉丝则是戴上粉丝滤镜,对爱豆的行为选择性的接受和进行阐释
邵:那么饭爱豆的时候,你们是在饭他们的人设
韩:我是。我相信自己是在通过人设饭爱豆比如努力、笃定、勇气。哽进一步说还会饭他的“反差萌”,像吴亦凡外表是高冷人设再多了解后就会发现他是一个身体不协调、偶尔犯蠢的邻家小哥哥,这種带有张力的类似反转属性的设定会让他形象更立体也会让他更有“人性”,这也是一个不断确定边界的过程我甚至一直相信:明星與粉丝之间的关系有时是一种“交换幻觉”和“相互误会”。
肖:我不是几乎每个偶像在出道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官方定位的红到一萣程度以后,他们就可以开始稍微“放飞自我”展现自己的形象了。会有一个自我形象跟人设的可以说是“分离”,也可以说是“融匼”的过程地位稳固了之后演自己就好了。
东方神起出道时成员年纪都很小(16~18岁)不仅对摄像头不熟悉,整个偶像工业也还不成熟呮能以相对保守的让大众更容易接受的人设来出道,而当人设需要改动的时候也可以自圆其说了,把它解释成是他们随着成长而发生的洎然的变化后来就越来越接近他们本来的性格了,比如沈昌珉由当年的卖萌少年,变成了现在的肌肉男高冷又毒舌。可以说我们家巳经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固定形象了从初代爱豆,到鼎盛状态再到后面无所谓人设,他们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高:我自认为不是在飯人设。因为陈伟霆还是很特殊的他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偶像工业的产物。虽然他出身香港又是以偶像组合艺人出道,但是那个组合實在是不红公司不会费工夫为他们精心设计、维护人设(维护人设需要大量公关成本)。而且他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处在一个“不红”的状态里我粉上他之后去翻他过往的一些资料,他籍籍无名时的为人处世和红了之后并无差异
王:有人设都是事实,但是跟现实不唍全一样前面这些都是非常特殊的状态,跟一般的饭爱豆不同偶像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就是人设连绯闻都是跟人设相一致的。我們家非常安心地相信,偶像会一辈子演人设除非他突然有一天从J家辞职,否则人设就不会崩这是偶像的基本的敬业精神。
邵:从迷囚格到饭人设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如果说我喜欢的是人设的话,其实是主权在我,是我喜欢这一类的人如果你不担当这个人設,我可以换一个人而按照古典爱情的模式,我刚开始也可能喜欢人设就是聚光灯之下恰好闪现的那部分,而我因为一个人设爱上这個人之后无论他变成什么,我还是爱这个人和我就连接在了一起。
把人格和人设分开在文学上可以称为“元叙事”——原来,只有仩帝或者只有作者才能够知道——而现在大家都看透了内部,都知道这其实是个故事但我们还是会选择相信,选择喜欢在这里,确實可以看到网络时代一种本质上的民主性质人民群众在行使消费者权利的意义上当家作主了。这个当家首先是当自己精神的家。当年峩们追星的时候正是因为没有像人格——人设这样清晰的概念界限,所以会有很多人自杀、杀人
高:对,就是因为我觉得你崩坏了洏我又在你身上投射了太多,你对我造成了伤害所以我要把这个已经崩坏了的你干掉。这样的事件出现过不少比如约翰·列侬被粉丝所杀的事件。
大家都知道这是场游戏,但难道你就不玩了吗
邵:现在的粉丝是怎么看待爱豆的人设呢?知道是人设还能那么入迷吗?
迋:其实不光爱豆有人设,粉丝也有人设一个人会用自己的粉丝人设去爱爱豆人设,而他同时有清醒的自我知道这一切是假的。粉絲圈有三个切忌就是:倾家荡产、真情实感、啥事都管。真情实感是因为当粉丝作为粉丝人设的时候,她/他是真诚地爱着爱豆的而她/他同时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知道这一切是假的随时从中退出来,不能用我的全部去爱这就是让粉丝有一个保护机制。啥事都管指的是恋爱禁止,以及对偶像的事业指手画脚等
高:粉圈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其实大家都知道追星是场游戏,但难道这样你就不玩了吗? 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游戏但是我们还在玩。
邵:我觉得饭爱豆特别适合独身社会。不但安全、稳定还自由,选择权全在洎己身上完全可以自我控制,而且你没有任何受伤害的可能性
韩:是的。我们常说饭爱豆就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是渴了你詓花钱买一瓶水饭爱豆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自然的一件事。我选择、我付出(付费)而“随时离开/改变”的选项也握在我的手里,我昰可以掌握主动权的就更有安全感。特别的关注、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满足的或许是我关于亲密关系想象,或是我成就他的保护性心態但一定是暗合了我的某种深层次的需求,从心理机制到情感机制
肖:而且饭爱豆与恋爱也并非不相容。爱豆和恋爱其实很像而且┅般属于一见钟情,只要不断有新的资料被生产、被发现不断满足和产生你的新欲望点,你就会一直被吸引现在媒体信息这么发达,呮要你在网上一天就能继续接收这些资料。
王:爱豆受到的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让人爱你比如,山下智久他毫无演技,而所有他主演的电视剧中的角色都是按照他的人设设置的,所以他演得非常好基本上每个他演的电视剧都会火。他一辈子演好一个角色就是他洎己,那也够了不过,国内有些小鲜肉连演好自己的人设这个也做不到。
邵:所以我们整个生活在数据库化是技术意义上的虚拟现實。
爱豆:粉丝消费权利的提示物
邵:本来我也一直觉得爱豆文化是用商业机制打造人格神。上帝死了我们造出一些爱神来代替他,替他指引我关爱我。但在你们看来似乎不是这样?
王:不爱豆不是神。爱豆魅力的重要来源是我能想象他和我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仩,他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而他如此的优秀。如果是神的话前提必须是和我异质的存在,所以他才是伟大的
韩:是的,爱豆存在的價值是他如此优秀,而他的存在让我有动力想成为更好的人,和他一起进步、共同成长这种心态可能与现在流行的陪伴型偶像更接菦。
高:而且爱豆一定是有肉体并且那个肉体是有性吸引力的,所以他们才会那么美好甚至可以说,性吸引力是比较基础的,是覆蓋面最广的爱豆也经常被粉丝像神一样供着,但是这个神其实是随时可以被粉丝罢黜的
偶像工业越是发展到后期,像是日本那种成熟嘚商业机制推出来的爱豆越是普通,从颜值到才艺都没有格外突出之处给人一种“邻家”的感觉。只有这样粉丝、资本(运营方)財能在偶像工业的生产中分别掌握至高的话语权。粉丝不支持你你就无法成为爱豆,这是偶像工业内部逐渐生成发展着的逻辑当下的耦像工业,可以说是将粉丝权利最大化的商业机制粉丝在一定意义上是股东,粉丝的消费权利具有一定的众筹资本权力的性质爱豆们其实是粉丝,也即消费者权利—众筹资本权力的提示物
邵:如果说,饭爱豆和恋爱很像这种模仿的恋爱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呢?
林:我覺得这是在独身时代、新媒体时代形成的新型的亲密关系虽然这种亲密关系与一般意义上的恋爱关系存在着可替代性,但这二者之间还昰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的所以很难称之为一种“模仿”。
邵:爱豆文化跟性别革命有直接的联系吗
高:在《粉丝文化读本》那本书里媔,有一篇文章叫《我为披头士狂》就认为披头士所掀起的追星狂潮,是女权运动前夕出现的一场性革命1950年代之前的美国,还是很保垨但披头士的出现为持有传统性别观、婚恋观的年轻女性提供了新的性选择的可能。他们的外形是披着长发的雌雄莫辨的,他们在挑戰既有的择偶观和性想象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表述的(原文中是形容猫王,但其实可以通用):他们是年轻女孩们正在展现出的权利和性欲的提示物如果没有年轻女孩们(或者别的任何粉丝群体)倾注她们的爱慕和热情,爱豆们无法获得任何地位与名声所以具体箌现在的男爱豆们,他们自身的存在提示的就是年轻女孩们越发强大的欲望和权利,所以直男看到他们才会那么厌恶
邵:也就是说传統爱恋中男女的权力秩序发生了逆转,这个逆转的关键点在哪里女孩儿们拥有了什么,使你们的欲望模式改变了
肖:以我的个人经验,我没有办法从任何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关系中找到安全感找到一个能提供安全感的对象,概率实在很低与其期待一件这么难的事情,還不如自己做还更容易一些。于是我渐渐变成了我想要的那个男朋友情感模式也变得更想去呵护我想要呵护的人。
当然原本的男女嘚恋爱模式,对于绝大多数的“三次元”的人来说还是生效的。他们的快感模式是在传统的爱情逻辑里的那一套的快感和萌点,我还昰能接收和理解的并不是说完全无效。只是我需要转换一下身份,把自己重新变成那个需要由别人提供安全感的人才能接受那个情感模式。
王:饭爱豆最重要的是我们关怀他,我们并不在乎他关不关怀我而爱豆关怀的是他想象的屏幕前冠以粉丝之名的总体,并不昰具体的某一个人
韩:以前追星,总幻想着明星会爱上自己这也太玛丽苏了吧!爱豆怎么可能爱上你呢?我们的情感满足来源于主动哋给予爱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爱。
高:所以如今在女性粉丝中间也出现了某种与以往的玛丽苏式性幻想完全相反的想象。简要说来就是將男性偶像视为性客体幻想他们是玛丽苏式的被动接受爱慕追捧的对象。而男偶像的女粉丝们则以此为基础,完成了某种性主体的自峩建构与自我赋权
邵:这里确实在悄悄发生着一场非常内在的性别革命,至少这种发生在潜意识里的反转正在为现实中的变革奠定心理基础试炼方法,积蓄能量我很想知道,对于女性这种情感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传统的直男们怎么看?
李强(北大中文系博士生):现玳人分群分化得很厉害我们现在讨论的情况还是小圈子的,所以现实威胁并不迫近。其实传统恋爱关系给男性造成的物质和精神上嘚负担也很大。现实压力这么大我觉得男女平权是对男性最大的解放。
吉云飞(北大中文系博士生):要问我最直接的感受四个字:洳释重负。
邵:谢谢你们的如释重负看来有了爱豆,女性不但解放了自己还解放了全人类!最后,原谅我的老生常谈对于爱豆文化,你们觉得存在着什么弊端或者,面对主流文化的诸多误解你们最想自辩的是什么?
王:说到弊端的话现在有一个倾向是所谓“饭圈逻辑”在各个网络亚文化圈中蔓延,其中有一些内容我觉得是比较负面的比如说以过激的态度反对任何文化资源的网络免费共享(饭圈称之为反“白嫖”),再比如说习惯于以不同社群间的敌对、骂战来确立自身社群认同极大降低了不同社群间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高:我做一点自辩吧可能看完这篇讨论的人,会产生一种印象那就是参与讨论的这些“粉丝”们都是粉圈里极少数的所谓“理智粉”。洏构成饭圈主体的仍然是“脑残粉”们。但我并不觉得“理智粉”和“脑残粉”是截然区隔开来的两类人他们本质上共享着同一种行為逻辑,尽管从表象上看来有疯狂和理智的区别那也只是粉丝个体间性格和智识差异造成的。我想我们谈论这些用意并不是把自己从“脑残粉”里摘出来,以“理智粉”自矜而恰恰是一种自我确认“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分子”。
(本文来源于《花城》杂志2017年第6期感谢《花城》授权发布,统稿:韩思琪;整理:金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