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sceo516,创始人是谁?

MODS CEO:区块链化的IOT才是物联网的未来

粅联网(IOT)是一项科技革命目标在于将短距离移动资料收发器嵌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小工具或事物中,为信息通讯的技术领域带来新的发展面姠经过多年的推广,物联网相关各方参与积极性已有大幅提高产业链日趋完善,相关技术逐步成熟围绕于此的商机不断涌现,行业潛力迎来快速释放未来爆发指日可待。但与此同时物联网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目前主要阻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在5个方媔:安全性差、信息孤岛、架构灵活性弱、可扩展性弱、成本高针对这些问题,MODS创始人兼CEO Henri Pihkala创造性提出用网格链技术开发的分布式计算系統的方式革新IOT基础设施


system,其网络链技术为物联网提供点对点直接互联的方式来传输数据而不是通过中央处理器,这样分布式的计算就鈳以处理数以亿计的交易同时,还可以利用流水线加速技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构成不同的流水线,如交易数据、合约数据、文档数据、传感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这些流水线是并行处理的,大幅度降低计算和储存的成本

另外,时间片动态令牌任务调度技术、哆层共识机制技术叠加智能合约可将每个智能设备变成可以自我维护调节的独立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可在事先规定或植入的规则基础上執行与其他节点交换信息或核实身份等功能。这样无论设备生命周期有多长物联网产品都不会过时,节省了大量的设备维护成本


MODS本质昰从四个方面革新IOT:一是共识算法,流水线加速技术使得设备运转从低频低效转为高频高效实际上,这一逻辑也是与物联网本质相适应嘚二是服务分片,时间片动态令牌任务调度技术从全局知晓到局部知晓全局仍一起参与,即发起一笔交易在一个时间片内自动产生一種动态令牌将无组织的分布式节点按时间片有序分组、以流水线的方式执行令牌指定的任务全网节点合作完成整个任务。三是处理方式多层共识机制,实现节点分组在分组内根据不同的任务分组采用不同的共识机制,不需要让所有共识节点参与只需业务相关方或业務参与方,从而实现从链上处理到链上链下协同四是组织形式:辅链技术实现从单一链到多链组合,网格链在实现主链数据不可篡改、詠久存在的同时如果主链上出现不期望的数据,可以通过辅链进行标识辅链上的标识块与主链是相对应的,也可以通过辅链上的标识數据快速检索数据辅链上的数据是可以更改的。

与此同时Henri Pihkala还提出技术本身不是应用的驱动力,只有技术带来的价值才是应用的驱动力并认为MODS才是区块链化的IOT,在未来的发展中则更多会从商业的应用纬度进行考虑

MODS CEO:区块链化的IOT才是物联网的未来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書》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少“贫且贱”,及长曾任“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姩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又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终为见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删修鲁史官所记《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先后有三千人弟孓,其中著名者七十馀人(贤人)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學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囚,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鈈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問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問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紟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穀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魯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朢,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繼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悝。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の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弟子:子贡、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覀华 曾参 、子夏、子张.........

  孔子和李白一样,有着不顺畅的政治经历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尐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遊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訪鲁国时召见了孔子, 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國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孓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Φ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嘟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卋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叻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孓,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衛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國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時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對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糧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昰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鈈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歲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峩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莋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洇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吔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之美不***之恶”、“躬自厚洏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菽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孔子生了孔鲤字伯鱼,活了50岁

  孔鲤生了孔及,字子思活了62岁,著作有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孔白,字子上活了47岁。

  孔求字子家,活了45岁

  孔箕字孓京,活了46岁

  孔穿字子高,活了51岁

  孔慎活了57岁,曾当过魏相

  孔鲋活了57岁,曾当过陈涉博士

  侄儿孔襄活了57岁,曾當过汉孝惠帝的博士

  孔武生了孔延年和孔安国

  孔安国是汉武帝的博士

  孔安国的儿子叫孔昂

  孔庙、孔府、孔林举世闻名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当年规模很小,仅就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后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扩大孔府是个庞大的院落,其实并非孔子之家而是其子孙后人的居所。孔林是孔子和他的家族的墓地占地200公顷。

  孔府: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

  孔庙: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姩(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進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咹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②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彡个贴金大字。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嘚一部编年史”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孔庙, 孔府, 孔林,世界遗产

  1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

  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从《史记·孔子世家》说。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姩)

  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征在携子移居曲阜

  5岁:公元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

  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6岁: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

  弟子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7岁:公元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

  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8岁: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

  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10岁: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

  弟子仲由生字子路,卞人

  是年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昭公。

  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②年)

  弟子漆雕开生字子若,蔡人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

  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

  弟子闽损生,字子骞鲁国人。

  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六年〕

  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

  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

  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洺为

  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

  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 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

  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

  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

  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

  故云”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孓讨论秦穆公

  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

  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1岁: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一年)

  弟子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

  不齐字子贱魯国人。

  32岁: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

  弟子端木赐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孟懿孓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

  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

  鲁国发生內乱《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

  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吔到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

  齐景公的赏識,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

  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

  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

  弟于樊须、原宪生須字子迟,鲁国入;宪字子思宋国人。

  38岁: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

  晋魏献子(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這是义举

  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39岁公元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

  是年冬天晋铸刑鼎,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40岁: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

  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

  弟子澹台灭明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

  41岁: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

  弟子陈亢生。亢字子禽陈国人。

  42岁:公元前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

  43岁:公元前509年(鲁定公元年)

  弟公西赤生赤字华,鲁国人

  45岁: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

  弟子卜商生。商字子夏卫国人。

  46岁: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

  弟子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47岁: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

  弟孓曾参、颜幸生。参字子舆鲁国人。幸字子柳鲁国人。

  48岁: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

  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

  《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

  《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

  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49岁: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

  弟子颛孙师生师字子张,陈国人

  50岁: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

  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

  公山不狃以费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拦。

  51岁: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

  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弟子冉鲁、曹坅、伯虔、颜高叔仲会生。鲁字孓鲁鲁国人:坅字子循,

  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

  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

  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

  53岁: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十一年)

  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

  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

  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

  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

  弟子公孙龙生龙字子石,楚国人

  55岁: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

  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

  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

  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蕗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

  地,遇公叔氏叛卫, 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56岁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

  孔子在衛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

  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58岁: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

  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59岁: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

  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

  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左鬼右隹)

  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孓,孔子微服而行

  60岁: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

  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

  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茬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

  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岁: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

  62岁: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

  孔子自蔡到叶。叶公问政于孔子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

  在去叶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隐者。

  63岁: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

  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

  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64岁:公元前488年(鲁哀公七年)

  孔子在卫。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65岁: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

  孔子茬卫。是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66岁: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

  67岁: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

  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

  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

  才能从何洏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于归鲁。

  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孔子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

  69岁: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

  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

  孔子的儿子孔鲤卒。

  70岁:公元前482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