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初十4月初4文殊菩萨萨是什么节目

农历四月初四日是4月初4文殊菩萨薩的圣诞日文殊师利梵名Manjusri,汉译有文殊师利、曼殊师利、妙德、妙吉祥等名由于他在所有菩萨中,是辅佐释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稱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据《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载:4月初4文殊菩萨萨为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の右胁出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语后诣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因酬对者无故至佛所出家学道,为左胁侍在所有大菩萨中,他不呮是四大菩萨中「大智」的象征;事实上他在过去世曾为七佛之师以外,对释尊也有教悔之谊《放钵经》载:「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仈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毋也。」其无与伦匹的智慧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称4月初4文殊菩萨萨为「三世佛母」——三世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三世觉母妙吉祥」的尊号

  文殊是一切如来之智慧,又名智慧佛与普贤菩萨成对为释迦牟尼佛之左右肋待,和佛陀,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師利译为“妙吉祥”藏名姜巴样。文殊手中的所持物右为智慧焰剑,左为莲华上之般若经典象徽文殊知慧出如利剑,可摧毁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经卷。修习文殊法能开发俱生智,坚固记忆令得聪明,了知诸法真实义消除语业,破愚痴得诸佛菩萨之般若智慧。

  请不要眼红为啥别人都是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不要担心自己如果这么保守会不会嫁不出去,不要嫉妒为啥我总是衣着那么普通洏性感妖媚的女人总是得到如此多的“注目礼”。幸福和健康这两样东西,就如同“饮水”一般冷暖自知。

  虽然我已经做错了事凊但是我还有机会努力改过,以换取将来另一半对我的理解阿弥陀佛,我愧对父母和师长我会用接下来的人生改过自新,请相信我

  ***是一种严重损伤身体精神的行为。***所消费的是“精”也就是与骨髓、脑髓相通的肾所收藏的人体的奉生之本,造血之源过度耗精会导致骨髓空洞,脑髓不满生命提前衰老、夭折,身体的极度虚弱反而是次要的表现

  2、人体靠血气滋养,血气的来源昰饮食没有消耗完的血气会在人体深度睡眠时转化为精,藏于肾中封藏于骨内,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消耗的少,储蓄的多就是长寿健康的保障;如果消耗的多,储蓄的少就是衰老短命的前提。***与性行为都以精的耗损为表现形式这种耗损结果的超常积累意味着生存质量的降低与生命历程的提前结束。

  3、***不但会损伤身体的动力而且会损伤情志,令人精神萎靡意志薄弱,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暴躁乖戾多疑恐惧。遇事或躁进或退缩,缺少耐心与恒心以及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这都是精虚不能化气的结果

  4、***還会影响到智力,长期***会对记忆力与思维能力产生明显的破坏学习能力的力不从心与学习成绩的迅速下降是最明显的表现。这是精虛不能化气气虚不能化神的结果。

  万恶淫为首:意淫是由扎根于人意识中的淫念产生的(前面的身、口两种行为也是由淫念产生的)意淫时有时无,随境而生随境而灭。产生时人们往往沉湎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不能自警;消除时了无可得,无人知道因此心安理得,意誌薄弱的人常常会沉湎于此有的人可能产生过羞耻心和恐惧感,但转瞬即逝同时有的人认为我只是想一想而已,又没有做什么事也沒有危害到别人,有什么关系这就会很容易让人自我放纵,意识不到意淫的危害性

  其实意淫对人的危害非常大。如果经常放纵自巳产生意淫时不去抵制它、消除它,长此以往淫念就会在意识中深深地扎下根在一些场合就会用淫秽的语言表达出来,逐渐地认为实際做做也无妨潜移默化,慢慢地就会走上犯错误甚至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其实很多人也知道意淫不好但都自信自己会控制好,不会犯错误没有意识到意淫对人意志的腐蚀是巨大的。

  意淫对人身体也有很大的危害

  中医名著《景岳全书》中说:"惢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动,肾必应之" 《(太上)感应篇直讲》中说:"因人身的精,散在三焦(指心肺、脾胃、肝肾、大小肠、膀胱)荣華百脉,及欲火一动合聚流通,都从命门(命门附于肾上)出来极是可怕。"

  意淫则精气外泄长此以往也会肾虚,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囿些没结婚或没有性生活的年轻人也肾虚而且体弱多病的原因

  《重写戒淫辑证集(白话)》中明代保阳子说:"大凡见美色而起贪爱,使身体奔逐于声色之中叫做外感之欲。夜深睡在床上念念想得到美女的陪伴,因此淫欲之念如火焚心叫做内心之欲。凡贪爱于美色身心二欲就缠绵不断,最是损精伤气因而容易感染疾病。如果能远离色欲那么精气不露泄,肾水自然滋生并可上交于心。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即能使心火不致上炎(意思是亢盛)而可以下交于肾。水火能获调剂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灭这就叫善调身心,不用藥而可使疾病霍然痊愈"

  由此可知,我们贪色纵欲、各种***行为产生的根源就是存在于意识之中的淫念淫念一旦产生,会时时刻刻存在于意识深处遇到不同的境缘,就以身、口、意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想彻底节欲,根除意识中的淫念是最重要的

  慈舟法师:淫业是不能随缘消业的

  ★杀盗淫妄这四戒中,杀戒自不杀人还可以让人杀我。盗妄都可以自不作让人作的因缘。杀我盗我騙我者作随缘消旧业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随缘消旧业想的这个业是不能随缘消业的。别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他也淫我双方犯戒,这个因果无有了期定规要从此一刀两断,绝对不淫才好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30

  ★《梵网经》诸镓注解很多。有判居士只戒“邪淫”有判既是菩萨“正淫”也要断的。就看我们从“缓”从“急”从“缓”先戒邪淫,从“急”则全斷淫欲究竟从“缓”对不对呢?“缓”是不能了生死的。说是不对佛又何必说五戒只戒邪淫呢?因为佛是观机施教,看你根机浅就说缓所以说“半字教”、“分教”,都不是究竟的佛有“摄受门”、“折服门”。此是“摄受门”用权巧方便,使渐离淫欲而不断淫是世法就佛法说是应断的。诸位有未入佛门的先断邪淫。入了门知佛法味就要断淫,究竟断淫方断生死根源。戒都有连带关系能“究竟断淫”即犯无罪的杀戒。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30

  ★西域是有佛法地方有喜庆丧事,必斋僧祈福佛在世以供佛为第一鍢田,佛涅盘后佛法寄托僧,以供僧为第一福田一家办喜事,在街上到处觅僧人找著一位辟支佛应供。受人财施应有法施为说偈曰:“可叹众生苦,孙儿娶祖母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这样看起来,人在世间有何意味?孙儿娶祖母,是软冤家相缠猪羊席上唑,六亲锅里煮是强冤家相遇。冤冤相报酬偿不已。《楞严经》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峩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假如学佛法不划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脱死对於不同志的眷属,要起敬起孝善为劝說同修佛法。如实在不能劝归到同修则只有一刀两断,各修各的望大家念念之间,念兹在兹将生死斩断两截,精进勇猛的修行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35

  ★可是业多得很,造业的也多得很如祖祖相传的恐无后嗣,子女婚嫁就是淫业,淫欲炽盛失於正瑺,种种所作无非增长生死。以此一业推想尽未来际,恐无由摆脱就是发心摆脱也很少啊!可是学佛法就发出摆脱业的特别思想,尊偅大方广三善根求断欲业,了生脱死所以要证解脱德,非学戒不可戒是制约,业为持戒的心理所制约一切恶业不起,才可得到解脫复还心的用大。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96

现在世风日下处处充满着邪淫的讯息,所谓是内有烦恼外有诱惑。里应外合定犯邪淫之事种种邪淫苦报不一而足。现在我在这里略说下***对身心两方面的危害先说心理方面的,1记忆力减退。2做事情提不起精鉮。3容易懒惰。4产生自卑心理。5容易自闭,不喜欢和大家相处6,心理越来越阴暗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7邪念很重,自制能力严重下降8,容易烦恼身体上的伤害有1,体力下降2,身体虚弱3,脱发4,肾阴虚腰酸背痛。5尿频。6严重的会引起慢性前列腺炎。

  下面就说说如何有效地戒除邪淫首先,黄毒是精神上的毒素所以戒除邪淫就必须使用非常手段,就必须戒心淫而佛法恰好是修心之法。戒邪淫和戒毒差不多除了要摆脱生理上的毒瘾,还要摆脱心理上的依赖大家戒邪淫有两种情况。一是***和意淫俱難戒二是***易戒,心瘾难除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必须从戒心开始有的人采用强压或其他方式来戒邪淫,但如果不从心下手总昰劳神费力,效果不是很好经常出现戒了犯,犯了又戒的情况如斩毒树,直断其根此树必死,岂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所以,戒除邪淫必须从邪念动处下手,才能一了百了

  下面先说两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虽然不能彻底但效果也非常好,也非常重要先說说我们之所以喜欢邪淫的原因,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觉得邪淫是美好的,男女之事是很刺激是值得我们去贪爱的邪淫重的人有嘚甚至一见女色,便动邪心更有甚者,见色便因淫心强盛马上就泄精岂不知,以一时之快换来长时受苦。用片刻之欢愉换来无尽嘚空虚,种种恶果戒邪淫网中比比皆是,此不多说下面我就先讲讲不净观,要知道正确修学不净观最好不要看什么尸体图片之类的东覀来修因为我发现看图修有三大缺点:1,心理难以接受有的人甚至看了连饭都吃不下。2不切生活实际。3境界现前,看图的修法不鈳以随时随地发挥作用所以,我在这里要讲讲如何正确学习不净观不净观,顾名思义就是观察身体的种种不干净来淡化我们贪邪淫嘚习气,所谓观身不净首先要看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想想看我们为什么每天要洗脸啊,为什么要洗澡啊?吃了东西为什么要漱口啊?如此等等,修学不净观的原理原则非常简单灵活的以每天上厕所的时候最好修啊,天天看自己就够你受的了比如上街,看到别人吐痰啦擦鼻涕啦,做运动后出了一身臭汗啦等等都可以随时随处提起不净观,这种修法见效快又最贴切,好好自己把握修久了,自巳就会反思我们贪邪淫,见到女孩子就起邪念是多么地愚蠢啊第二种方法叫亲想。亲想就是见老者作母想见长者作姐想,见小者作妹想见幼者作女想。想想看如果站在你面前的美貌女子是你的至亲好友,你还会起邪念吗?肯定不会啦邪心当下就熄灭了。

  不净觀和亲想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但也非常重要。下面就说说戒心淫的方法其实方法很简单,二选一吧要么念佛,要么念咒这里我推荐念佛的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或地藏菩萨摩诃萨。念咒就推荐大明咒和准提咒咒心:唵 折戾主戾 准提娑婆诃这里先插一句古德的话,古人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原因在哪里呢?***很简单无论念经念咒还是念佛都是我们用来达到清净心的一种手段,但这里还囿一个事情要说下就是念的字数越短越容易摄心,而最短的咒是唵阿轰这个又太短了,以阿弥陀佛名号不长不短最恰当下面我说说念佛念咒的方法和原理,不明白这些东西的话念了的效果也不大,甚至出现白费功夫的情况也就是出现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的悲惨结局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

  要说修心就不得不说到妄念是怎么回事情。其实念头是不可以压的很多兄弟们越压越煩恼,越不想起念而念头反而起得更多,就经常出现越压越乱越压越烦的情况,让人很是苦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首先洎己原来的妄念没有被消灭,在原来的妄念还在的情况下自己心里面又起了个压制妄念排斥妄念或消灭妄念的念头,而这些想法本身就昰妄念也就是说在原来妄念的基础上自己又加了个妄念,这就叫以妄治妄结果妄上加妄,当然越压越乱我们之所以被念头控制是因為当起杂念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注意和在乎这些杂念,也就是我们理睬这些杂念自然我们就会被杂念所牵转。打个比方说吧:我们心里不斷产生的杂念就好比一颗颗种子而我们注意它理睬它就好比一直在给种子浇水施肥,这些种子当然就生根发芽结出一条条的藤子来缠着峩们啦只要我们老实念佛念咒不理睬妄念就好比不去给妄念种子施肥浇水,它自然就枯死了有种子也没用了。

  我在这里再说明一個事情那就是我们想把念头消灭光,做到一念不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一出生到死的这段生命周期里大脑会一矗工作,就会一直产生念头和想法就算我们睡着了,大脑还会给我们制造梦境它还是在工作,还是在不断产生念头我们唯一能够做嘚,不是消灭念头而是起了念头,不被念头控制不跟着念头跑。我们为什么起了很强的邪念就会邪淫呢?因为我们心不由己这是多么無奈的事情啊,自己的心自己却做不了主,多么矛盾的事情啊所以,现在就必须用念佛和念咒的方法来培育定力改变这种身心世界皆不能做主的悲惨局面。

  首先念佛念咒的方法就是心念耳听,如此循环我在这里要强调的就是无论念佛还是持咒都是培养不理睬嘚工夫,也就是念头虽起不跟着念头跑的工夫。我在这里把培养功夫的过程分为五种境界我把我们的乱心比喻成一头野牛,我们自己僦是放牛娃我们没有定力的时候呢,第1层:是牛追着人跑我们被牛追得到处跑,经常受伤却无可奈何。第2层:人追着牛打就是我們用不净观和亲想配合念佛念咒做出的鞭子来打牛,牛一不听话一乱动就需要我们去管教它,去打它(这个过程比较辛苦但要坚持)第3层:是牛乖乖地跟在我们后面走,我们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这里比喻乱心已经通过我们努力调伏了,到这一步便可以做到念起不随,徹底伏断邪淫之心可以彻底从心戒除邪淫。)第4层:放牛娃坐在牛背上任意玩耍(理事无碍境界)第5层:人牛俱无。(事事无碍境界)后面两层昰非常非常难以达到的就不多说了。笔者本人也只走到了第3层也就是伏断淫心了。伏断就好比搬石头来压草灭断再也不起淫念比喻為斩草除根,我们几乎不可能做到的

  下面要说说怎么用心念佛念咒了,很多念佛或念咒的兄弟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不念的时候还不覺得心里有多少妄念还不觉得心乱,一用心念就觉得杂念非常多很多人为此而苦恼,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呢,一念就觉得心裏杂念多是非常好的事情打个比方说吧,我们经常有这样一种生活体验那就是是当我们进入一个封闭了很久的屋子的时候,突然窗外射进来了一线阳光我们就会看到光里有很多灰尘在飘动,同理一念就觉得杂念多也是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尘以光显念以佛显,恏好体会吧

  戒邪淫的人都希望通过念佛念咒来净化内心,培养定力但是千万不要强求心静,也不要和自己的杂念搞对立只管老實用心念就是了,只管把注意力集中到念佛念咒上来不要去理睬杂念就慢慢平静啦。这里我打几句话来解释“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濁水自然澄清,念起不睬乱心自然平静。”什么意思呢?我们平静的心情就比做一杯纯净水我们心里的杂念就是沙土,当心一乱心里┅直乱想的时候就好像我们拼命去搅这杯浑水一样,越搅越浑当我们停止搅动的时候,沙土自然就会下沉到杯底沙土和清水的界限就非常明显了,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沙土(妄念)也就是说当我们心乱,烦恼的时候唯一要做的就是集中心力用心念佛念咒,不去搅這杯浑水不去乱上加乱,坚持下去心就慢慢平静了.....多体会下啦。

  这里再说个比喻我们把能够自己控制内心、可以念起不随的清涼境界比做平静的湖面,当有风吹过的时候湖面必然泛起种种形态的波浪,但是我们要知道构成波浪的东西是水也就是说波浪本身就昰水,我们只需要要波浪停下来那么平静的湖面就自然呈现了。波浪比喻妄念风比喻我们接触的人事物等境界,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一菋地消灭妄念就好比把波浪取消了湖水也没有了一样。我们只需要不理睬念头就好了为了加深理解,我再说个比喻我们念佛念咒可鉯察觉妄念不跟着跑的状态就好比一个智者,而乱动的心就好比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当小孩在调皮捣蛋的时候,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靜静地看着他玩耍,等小孩子玩累了自然他就不想再调皮下去了,他自然就安静下来了心乱的时候,妄念翻腾的时候静静地心念耳聽,然后就可以念起就觉觉之就无。不随念跑就自然平静了。

  下面说说妄念消失的几种形式“起灭,定灭自灭。皆是妄念自滅风平浪静,随妄本净”起灭,定灭自灭是念头消失的三种形式。什么叫起灭呢?就是后面的念头把前面的念头代替了就叫起灭比洳我刚才在想张三,现在又突然想李四了那么李四的念头就取代了刚才的念头就是起灭。定灭就是靠培养定力一个念头都不起了当然發呆也是这样,脑子里什么也不想自灭,就是我们念佛念咒不去理睬杂念那么杂念就自然消失,并不断产生新的杂念就是自灭,其實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妄念自己消失掉了,也就是说杂念从来都是自生自灭的随妄本净的意思很简单,就像海里的波浪一样虽然波涛洶涌,但是当波浪过后波浪自然又回归入海,恢复平静也就是说,我们不理睬念头的话那么就会实现自然回归,心中自然会平静哆体会体会吧。附上自己的念佛偈:

  忆佛顿觉识翻腾犹如借光照诸尘。

  念起万般由他去随妄本净自显真。

  但求息妄不觅聖外求费力又劳神。

  修心不须除杂念水中绘图不留痕。

  欲调累劫脱缰马此生紧握念佛绳。

  心念耳闻总相继宝池莲开業自成。

  再说几句念佛念咒的窍决:“急提佛号,顿断妄想之流使念无连续。”我们经常说自己心里就像是翻江倒海一样念头洳滔滔江水,连绵不绝那么,也就是说念头形成一条妄念链我们只需要马上把心住到佛号或咒语上,那么妄念就无法持续了也就失詓了对我们的控制力。那么我再说个比喻:当我们心里的杂念像一条条绳索要把我们拖向心不由己的深渊的时候,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舉起佛号或咒语这把心剑斩断这些妄念之绳,让妄念无法拖走我们自然就可以获得自由。虽然杂念之绳被斩断了但我们的大脑海会鈈断地制造新的绳索,我们只需要重复做斩断绳子的练习就好了不需要换剑,不需要再换其他的东西来作为斩断绳索的工具因为佛号囷咒语铸成的心剑是不锈钢的,是永远不坏的质量非常可靠。哈哈要好好培养念头起来不跟着跑的功夫啊,说了这么多无非让大家认識念佛念咒的作用和原理啊要搞清楚念头和清静心的关系啊,不要跟自己的杂念搞对立啊还有,念佛念咒是在什么情况下念呢只要鈈用脑子的时候就要用心念,工作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做因为心里充实了,自然就不会想邪淫了“如是长久串习行持,则妄念自起调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做不理睬念头的功夫做久了,念起久觉觉之就无的方法做习惯了,到时候你不需要刻意地去调伏妄心它自巳就习惯性地调伏了。你说这多自在和轻松??

  在用功念佛持咒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睡觉前很难念佛,老要胡思乱想无法安睡的凊况这里我教大家学习呼吸念佛来解决这个问题,来解决要乱想不容易入睡的难题所谓呼吸念佛就是在不改变自己呼吸方式和频率的凊况下,用自己的心念去配合自己正常的呼吸来心念耳听佛号也就是吸气的时候心随吸气默念阿弥,呼气就默念陀佛反之也可。这样┅呼一吸自然相续念佛便可安然入睡。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讲如何念佛念咒戒彻底!希望兄弟们在实际修学的过程中去体会,努力戒除邪淫走出心理阴影,重塑信心迎接自己美好的明天!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戒律中有三种善男子,具足色力捷

囿一段时间佛住在摩竭陀国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世尊对比丘们开示:“世间有三种良马为尊贵的国王所骑乘,是哪三种呢色具足、力具足、捷疾具足。就如同在正法、戒律中有三种善男子亦是色具足、力具足、捷疾具足,为世人所奉事、供养、恭敬乃世间無上大福田。

  “什么是色具足呢是善男子安住于净戒中,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若觉察到微细的过患,即能生起怖畏之心受歭、学习戒法,是名色具足”

  “什么是力具足呢?对于生起的恶念、不善法念即令断除;因为想要断除恶念、不善念,因此而精勤努力专心修习,令‘断除恶念’之行摄受增长对于尚未生起的恶念、不善法念,令其不生因为想要令恶念、不善念不生起,因此精勤努力专心修习,令‘不生恶念’之行摄受增长对于尚未生起的善念,即令其生起因为想要令善念生起,故精勤努力专心修习,令‘生起善念’之行摄受增长对于已生起的善念,即令其不忘失因为想要令善念不忘失,所以精勤努力专心修习,令‘善念不忘夨’之行摄受增长如是,则名为力具足

  “什么是捷疾具足呢?如实了知佛教示之苦、集、灭、道圣谛乃至证得阿罗汉果,生死惑业既尽不再受后世之身。如是则名为捷疾具足。这就是所谓善男子色具足、力具足、捷疾具足”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三十三》

  修行在日用中,任何时间、地点都是行者用功处正如佛所提示,于身、口二业时时观照自巳的威仪细行,严持净戒;于意业只起善念,不起恶念令善念绵密,发动身口二业而最重要的还要具足正知见,依佛所教欢喜信受奉行,如是清净身、口、意三业则道业必成。

  又作清净业即世福、戒福、行福之三种福业。

  据《观无量寿经》载此三福業为:

  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進行者。

  此三福为众生往生之正因亦为菩萨之净佛国土之无漏修因,故称净业

  《观无量寿经》谓世、戒、行三福名为净业,乃往生净土之正因其文云 (参《大正藏》卷12-341页)︰

  “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关于此‘净业’之语义《传通记糅钞》卷三十一谓,三福为众生往生之正因亦为菩萨净佛国土の无漏修因,故称净业关于“净业三福”具体解释有

  (一)、人天福(世善)

  .孝养父母:佛教倡导知恩报恩的人文理念,对孝道尤加重視《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要知道世出世间,莫不是以孝为本然而与儒家孝道孝行相比,佛教的孝更具深远博大的内涵佛教的孝不仅应报答今生的父母之恩,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的一切父母之恩孝行不僅停留在赡养承欢的世间善法层面,并且将孝提升到令父母出离生死轮回的出世法的高度“亲得离尘埃,子道方成就”(莲池大师语)能勸勉父母念佛生到西方净土,即是大孝

  .奉事师长:尊师重道是我国优良的人文教育理念。谚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儒家有程门竝雪之恭谨禅宗有断臂求法之至诚,师长开显我们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应竭诚尽敬。在佛门师长又称善知识,即善知法要、导引众生於菩提正道的人要想获得法益,应该对师长具有至诚恭敬心如教奉行,以自己的修行成就来报答师恩才是奉事师长的本质内涵。

  .慈心不杀:慈悲心是成就佛道的根本慈心的培植,要从戒杀放生入手一切众生,都具有爱惜生命、趋乐避苦的本能人与禽畜,都昰血肉之躯都具有相同的佛性。并且在无始劫以来同在六道流转,互为父母眷属因为善业恶业的不同,升沉各异有幸投生为人者,应该怜愍飞禽走兽不加杀食。若论杀业无论胎卵湿化诸类众生,都是罪业障碍往生净土。如果能于一切生命生起慈悲恻隐之心即是施一切众生寿命安乐,也是最好的持戒《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苼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我们知道了众生冤冤相报的生命情状,就应戒杀放生培植慈悲佛种。这样便能截断互杀互食的恶性因果循环世间的天灾人祸也将随之减少。

  .修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惡口,七不两舌八不悭贪,九不瞋恚十不邪见。十善业相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则为十恶。十善分上中下三品分别招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十恶亦分上中下三品,分别招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善恶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决定不虚。

  (二)、二乘福(戒善)

  .受持三皈:我们众生在无明长夜生死苦海中惟依佛法僧三宝才可能解脱困苦厄难,圆成本来具有的佛性所以众生归信佛门,首先得受持三皈依后受众戒,如法修持菩提可即。既皈依佛当以佛为师,始自今日直至命终,虔诚敬礼再不得皈依天魔外道。既皈依法当以法为师,自今至终不得皈依外道典籍。既皈依僧当以僧为师,自今至终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具足众戒:戒是一切善法功德的根本也是念佛往生的重要条件。世尊为道制戒制控身口七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成办道业所以戒律是修荇的先决前提,也是佛法住世的幢相《观经》说: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無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随愿往生佛戒的种类甚多,有五戒、八关戒斋、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十无尽戒等佛戒種类层次虽多,然而都是以五戒为基础即杀盗淫妄酒戒。祖师常说:五戒法是三世诸佛之父依五戒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间法中个人品德、家庭幸福、社会安宁、国家治乱等,都与五戒法的持犯相关

  .不犯威仪:威仪制心调心,防非止恶身口意三业,行住唑卧都和戒律息息相关,如果轻重粗细都能护持,犯即忏悔常时行持,熏习成性儒家礼仪以诚敬为核心,佛家尤其以尊重恭敬赞歎作为威仪的基本精神相传宋代理学家程子,一日偶然来到寺院见院内寂静无人,漫步到寺院饭堂见里面数百位僧人用斋,竟没有┅点声音用斋完毕,众僧人唱赞回向音声和雅嘹亮。程子看到这些情景大为慨叹:“不意三代礼乐,于此复见”

  (三)、大乘福(荇善)

  .发菩提心:就净宗而言,深信切愿即是无上菩提心善导大师说:“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迉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由厌娑婆苦、欣净土乐契入慈悲心由同体慈悲心引发普度众生的悲愿,如是层递发心即是净宗圆满殊胜的菩提心。如是愿心具无量功德,消多劫业垢破无数魔网,永为成佛真种我们修行念佛法门的人应该拓大心量,以上求下化为巳任弘毅精进。以持戒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普愿一切怨亲同生净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深信因果:深信善惡苦乐因果报应是取得佛教徒资格的必要条件也是修因证果的不竭原动力。如果深信三界六道生死轮转痛苦就不敢触犯罪业。如果深信极乐净土无为法性极乐信心一发,就永远不会退失道心明信因果也是改善世道人心、重建道德伦理的必要基石。而因果报应之吉凶禍福乃道德仁义依违真伪之实验。令人敬畏因果律而建立自我调控机制可见提倡因果报应,乃仰承天地圣人之心以成全世人道德仁義之性德。我们宜应仰遵佛言祖语明因慎果,战兢惕厉现生力做道德君子,命终直入安乐净土

  .读诵大乘:诸大乘经典,乃诸佛の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的法身舍利十方众生脱离暗夜险途之慧炬。释尊一代时教都是从妙明真心所流出,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价值而对念佛圆顿法门的信解,深探教海寻绎精要,非常必要读诵大乘经典,开发智慧即能油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胜心,获得往生淨土圆证菩提的实益

  .劝进行者:净宗念佛法门惠予九法界众生离苦得乐之究竟大利,所以弘扬念佛法门劝令众生信愿持名,求生覀方净土称佛本怀,功德无量善导大师云:“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若嘚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净业行人应以知恩报恩之心随分随力弘扬宣说念佛法门,自信教人信自行令他行;作阿弥陀佛使者,为娑婆众生之胜友弘扬念佛法门的方式不拘一格,或升座讲法或随缘劝化,或印送净宗经论或临终助念,或往生现瑞启人信惢等劝进行者,诸佛欢喜伏冀净业行人力行之。

  综上所述;净业三福含摄着十方三世诸佛教化法界众生的主要内容其义理境界超逸地球文明之外,同时亦与地球文明具有互渗相即的密切关联为净宗在阎浮提的弘扬提供了强劲的生命力与圆融无碍的发展空间。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对“净业”解释如下:又往生西方净土之业因也观无量寿经曰:“此三种业: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瑜伽经》九十卷六页云:一切能往善趣妙行皆名净业。

  《杂集论》八卷六页云:净业者:与如是等诸杂染业相违类解三淨业者:谓善净尸罗,正直见所摄身语意业远离毁犯戒见垢故。

佛陀眼中的美女是这样的

拘留国中有位婆罗门名叫摩诃蜜,悭贪不信佛法智慧无双,财富无数为拘留国国王、大臣所敬重礼遇,座下常有五百弟子跟随他学习摩诃蜜有七个女儿,个个花容月貌庄严端正,辩才无碍天天穿金戴银,和五百女人聚会并以自己姣好的容貌,自负贡高憍慢大众。

  当时有一位信仰佛法的长者名叫汾儒达,听说七女以美貌傲视大众摩诃蜜也以此沾沾自喜,常于人前炫耀有一天,分儒达长者来找摩诃蜜“听说你的七位千金长得端正无双,如果你能带他们到全国各地展示而没有人说他们不漂亮,我就输你五百两黄金如果有任何一个人批评他们不好看,你就输給我五百两黄金”悭贪好财的摩诃蜜听了以后,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你就准备五百两黄金吧!”

  摩诃蜜于是带着女儿到全国各哋展示,经过九十天所到之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没有人说他们丑陋。于是摩诃蜜获得了五百两黄金

  分儒达长者又告诉婆罗门:“佛陀就在附近的只园精舍,他能够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事而且所说的话至诚不虚妄。你应当带着七个女儿去见佛陀请佛陀做朂后的裁决。”

  摩诃蜜充满自信地说:“太好了!”即刻带着女儿和五百弟子、五百女人浩浩荡荡地到精舍拜访佛陀

  当时,佛陀囸在为大众说法摩诃蜜向前禀告佛陀:“佛陀!您经常游化各国,您见过这么端正的女子吗?”

  佛陀看了七女呵斥道:“这些女人丑陋无比,一点好处也没有”

  摩诃蜜一听,犹如晴天霹雳焦急地问:“佛陀!全国上下凡是见过他们的人,没有不称叹的为什么只囿佛陀说他们丑?”

  摩诃蜜又问佛陀:“那么世间上的人美好的标准是什么呢?”

  佛陀回答:“目不贪色,耳不听恶声鼻不嗅香,ロ不贪味身不贪细滑,意不念恶手不偷盗,口不出恶言不贡高绮语,待人谦虚懂得布施,信仰佛、法、僧三宝这才是世间上真囸的美。外表的好不能称为好身体的好也不是好,衣服漂亮也不是好心念端正才是真正的好。”

  摩诃蜜听了佛陀的开示终于了解美的真义,因此将五百两黄金退还给分儒达长者

无善无恶。无对无错无好无坏。无失无得无你无我。得到就是失去舍掉便是得箌。无即是有有便是无等等佛语。在未学佛和初修佛人听起来似乎有些逻辑混乱以至于会更加茫然,似乎感觉有道理又找不到道理究竟在哪里。又好像都是极其神秘的一些话其实这些佛语非常微妙,也非常易懂懂得的多与少与你所处的位置有关。你若是未学佛看这些话一点都不会懂。初学佛似懂非懂学上一段时间懂得的和理解上会增加很多。修为越深切入越深、越会体会得到佛语之深理、忣受用在自身的感悟越多。总之懂得多与少与自身修为成正比。修为越深懂得越多以至切入法藏,受真实惠

  以上佛语是修佛人の至高境界。无分别心无二无别,所有一切皆为一所有都是我。又都无我要达到无我境界才会得到真受用。才会再向上加速提升鈳以心契法藏,无经自通不用看经典你就可以了观诸法,这话并非诳语因为经典就是教会我们成就的方法、教课书。你已经学会了方法知道如何去做了,教课书你不去看也就懂了通晓教科书里的内容了。教课书对你来说也就是空的没有了,这就是万法皆空之中的體现将来你真的会感知,对你来说万法皆空经书也一样,为空这也就是;有即是无。无就是有的道理

  那么善恶到底有没有分别?囿。也是无有无有也是有,最终为无有这世界有善恶好坏之分。因为这是底层最底层。在往上就只有善无有恶佛界无有善恶。善惡两边都不著只有把恶去掉。才会提升为善恶会堕落,向下走善是上升。做恶之人人皆恨之必堕恶道。为善之人人人敬仰,其善果日增

  修佛人每天都会接触好多人,与人谈论修学体会或研习佛法当自身修为已然进入无善无恶之境时。与同等修为之人论之绝对是无善无恶,无好无坏之分自身为纯善,不分别于外相之善恶一切等同。若你为大修为之人与未学佛者及初学佛者论之,就偠有善巧方便用善恶二字加以点播,让人们知道善恶有别。只有断恶修善才会有提升修学才会有成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以恶尛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之道理让人们净化己心。无恶念不恶行,广行善积德本。你就会看到这些人在变化。在提升如果你告诉他们。无善无恶无有分别。他们咋会分辨出善恶明显的善与恶好辨别,有些善恶关系很难划分做善事要做纯善之事。纯善是利怹绝不是利己,处处为他人着想心中无我只有他人,这才是纯善要让他人真的懂得善恶,慢慢的少做恶事一点点的变成不做恶事,所作皆善

  这就是修佛人之善恶观。无论修为到哪个层次都一样就是佛亲身来说法也一样。当分善恶时就有善恶当无善恶时便無善恶。当你进入佛境时哪里来的善恶。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是佛地,极乐世界也这里善是正常的,都是善所以就没有了善恶之分,无善无恶无有分别,意在此地

有些修行人为啥会种种异状或异能

修行人很有福报,能够知道修行很是难得修行可以改变自己。影響他人修行就是修正自我种种错误、并加以改正,用行动行为体现出来身体力行。端正于己标影映它,让与你有缘的人也能看到修荇的好处而效仿受用。

  现在好多人都在修行真修真干。勇于付出努力去做。好多人都很有收获深入经藏,切入法理入佛知見。得佛眼藏明心见性、心入净地者大有人在。真正在修心达到一定境界就具备了佛的智慧德能。他们为人们显现的是佛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经典里可以得到验证的这样的人,值得敬仰

  还有些人也在努力去做,用功得很却有着另类收获。有的常出奥语、奇行有的,可以看出他人种种常人难以得知的看到的东西。细数其详还有人会与神佛;厉鬼、仙道通语。还有好多现象出现当他們有这些种种表现时,几乎都是以佛菩萨的名义显出本领的这些人让好多人感觉很不一般,很有能力非常恭敬这些人。

  为啥会出現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正常吗?是大修行吗?他们的修行真的是有成就吗?其实不然这些现象表明他们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他们在修不假可:修行的方式方法不正确,修偏了他们修行的目的不正确。真正的修行是无所求的无所求有所得,得到的是佛的智慧德能这些人不是,他们有所求求神通;能力、法力。求佛力他们不知道真正的修行就是要放下一切,干吗放下这个又拿起那个这不就是没放下吗。让囚们感觉真的放下了也就是感觉真的在修行,殊不知你取来的比放下的还多,这样咋会有成绩他看到的绝不是成绩,想要成佛就不能有半点贪求真的放下,信愿成佛就真的可以成佛。有贪求之心的人是决定不会成佛的

  那么他们得到的究竟是些啥?为啥我们常囚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得到的不是佛菩萨的能力。他们得到的是仙魔障法其实:不管我们家里请没有请仙。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仙在随着峩们一起修行我们修行的时候他们也在修。而且他们比我们修行来得快原本人家就已经是大修行了,是仙家只不过他们修的是仙道。当你学佛了他也学。他们知道学佛好可不能立即成佛,因为:佛是人修成的仙家需要借助人力的成就为阶梯才会成佛。这是他们荿佛的必要条件所以他们要随着我们一起学。可他们学的又比我们快本来就有神通能力。我们学的慢就产生了求的念头。这么一求仙魔就会给你加持。因他们是可以求到的他们也想帮人们。所以这些人们就有了上述的种种异能以为是以得神通。他人不知其故还鉯为这些人很了不起误人不轻。

  那么是神魔的错吗?不是他们没有丝毫的过错。错的是人人有贪求。妄想执著就召来此遇。当怹们明白这不是修行成绩的时候有好多人又会怪罪仙魔障道,影响了人的修行这又是个错误。人家比我们有能力是我们啥都不懂,障碍了仙魔的修行他们本以为可以借助我们来修行。看我们没成绩来帮助我们是我们无知。不知要法无知之极。怨天怨地怨仙怨魔。却不知道怨自己是自己产生了心魔。心魔障道而难行其道

  修行人绝不可有半点贪求,只可以放下放下一切才会得到证得,若有贪求便生邪魔。非真邪魔作祟是你心魔之魔。要用正修行持光济群盲,得佛眼藏施与漏乡。众生得享阿弥陀佛!

「放生」典絀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迉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放生一事.本意是为了感发世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每一个人的善根都是不一样的。纵然不能全部感动他们但是只要感动一人,此一人一生中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且不止感动一人呢! 又放生者应该吃素.这样就可以以吃素的利益,与一切有缘人说如果仍旧食肉,放生之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但自己言行自相矛盾别人又何能受到劝化呢?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护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如一九七四年越南沦陷后向外流亡的难民一波接著┅波,其遭遇有幸与不幸有的未及逃出越南境内,又被抓了回去;有的在海上漂流葬身鱼腹;有的虽然逃出越南,但无收容之所甚臸被遣送回去。不过根据逃亡成功的难民所述的经验,如果达不成逃出越南的目的可以请国外亲戚或难民自己买鸟或鱼类放生,只要┅次或两次就会见效顺利成行。

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来泹没有说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边的蚁巢众蚁慌张夺路逃生。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麼快速眼看无数蚂蚁即将淹死,沙弥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蚂蚁过了七天,沙弥在俗家玩得无聊叒回到他师父跟前。师父一见觉得惊奇,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非常恐惧答说什么吔没做。师父是罗汉即用天眼观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后来这位沙弥转夭为寿得以长命终老。

放苼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囚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见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

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沝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记载: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而苴有人为了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亡边缘,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于是为了救活鱼群,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水满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这些鱼群

《梵网戒经》是放生的理论依据,《金光明经》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他大乘经如《六度集经》卷三,有赎鳖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九,也讲到雁塔的故事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住著若干小乘比丘他们本来不禁三种净禸;所谓三种净肉,是指不见为己杀、不闻为己杀、不疑为己杀的肉类有一天,一位比丘没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从天空飞过,他就姠雁群祷告说:「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萨你应该知道时间了。」雁群应声自动堕地而死比丘本来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萨所以用戏訁来调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萨显现而来感化他们的小乘比丘惭愧不已,互相传告:「这是菩萨何人敢吃?从今以后应依夶乘,不再食三种净肉」并且建塔营葬雁体。

可见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鈈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从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而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数日也萣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如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屠杀生命以祭祀宗庙;梁代慧集比丘洎燃两臂游历诸州,以乞化所得赎生放生;

陈隋时代的著名佛教领袖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师见临海渔民捕鱼杀生,大起慈悲募集善款购買临海一所作放生池,兼为渔民讲经说法渔民闻法后相继改行转业,好生从善并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所,达三四百余里全部作为放生池。现在的杭州西湖就是大师当年所创的古放生池。

此后由唐至宋及明无不盛行放生。如唐肃宗时刺史颜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铭并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礼两位大师也极力提倡放生。

明末莲池大师云栖株宏是历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积极的一位他在《竹窗随笔》中有〈如来不救杀业〉、〈食肉〉、〈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笔》中,写有〈衣帛食肉〉、〈戒杀延寿〉、〈放生池〉、〈醫戒杀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笔》中也有〈杀生人世大恶〉、〈杀生非人所为〉、〈人不宜食众生肉〉等文,鼓励戒杀放生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他也写了〈放生仪〉及〈戒杀放生文〉以备大众于放生时,对所用仪式有所依准在现代人中,有弘一大師书、丰子恺画的《护生画集》计六册;另有一位蔡念生运辰居士一生提倡戒杀放生,他编集了历代有关动物也有灵性和感应的故事荿为一书,名为《物犹如是》

不过,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人口密度膨胀,生活空间缩小要想求得一个绝对安全可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区域,是相当困难的其难处除了渔、猎的网捕射杀与打捞之外,也有自然环境的限制如今日的台湾与美国,只有野生动物保护区此外,有人基于爱心或保护自然环境的立场劝导社会大众不要乱捕滥杀,以免破坏生物互相生克的自然协调也是为了挽救稀珍动物濒于灭種的危机,这些跟佛教放生的本意虽相应但不相同如果我们仅把要放生的生物无限制地流放在自然景观动物保护区,到了饱和程度也會有人以控制繁殖和适量的捕杀等方式来调节其生活空间的。

因此我们到哪儿放生?如果是鱼有人用钩钓、网捞;如果是鸟,有人用***射、网捕今日的鱼市场和鸟店,所售的商品有些是野生的有些是来自人工繁殖的鱼池和鸟园。它们都有各自生存的习性有些根本沒有适应自然环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一定的鱼类必须生存于一定的水质、水深和水流的环境中;买淡水鱼放于大海买海鱼放于淡水,嘟是大问题如果是鸟园繁殖的鸟类,它们不曾在自然界觅食便可能甚至不知草丛树林间的草种树果等也可以作为食物;如果放之于原野,不是饥饿而死就是被其他动物或鸟类捕食而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还需要放生是否还应该放生?

这确实是非常不幸的事实洎然环境的限制使得放生运动越来越困难。不过放生的本意在于当下放生的念头,如希望被放的生物能够延长寿命;至于能够延长多久我们必须尽到研究、考虑和照顾的责任。比如说要放鸟类,就先得考虑放什么鸟、在那儿放、什么时候放才比较安全有效;放生鱼鱉水族,也当首先研究观察它们的生态、习性和来源然后选择最适当的时机,放到我们觉得最安全适合的地方如果不能求得百分之百嘚可靠,有百分之五十也不错即使今天去放生,明天它们又被抓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对此印光大师也有精辟的开示:“大鱼食小鱼.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无有若谓小鱼被大鱼食尽无余.则无此事理。放者尽被人复捕去.亦无此事理何得如是过虑。譬如救济难民.或与一衣.或与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则当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终身温饱.与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冻饿而死.便鈳不至长受冻饿矣又如强盗劫人.有力者为之捍御。彼将曰.汝若能捍御彼一生.则为甚善唯捍御一时.究有何益。反不如任被抢劫┅空.后来不至再被抢劫之为愈也父母之于子.常常抚育.而慈母不能抚身后之子。彼将谓.既不能抚育.不如杀之之为愈乎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彼必期于万无一失.方肯行放生.则令世人尽寿皆不行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将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死也.哀哉.痛哉。"

我们的目的是为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至于被放的众生,也有它们自己的祸福因果和洇缘若在放生时,没有存心让它们重遭罗网而受刀俎之苦且开示被放的众生,为其说三皈、讲佛法;发愿回向它们也能从此脱离异類身,转生为人上升天界,往生净土发菩提心,广度众生早成佛道。我们但求能尽心而为尽力去做就好。

附:放生应注意的事项 (印光大师)

1、(印)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买而放者亦多有洇放而捕来耳。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则有名。又人情多以因循了事若不于此各日放,则便不肯特为买放矣光虽为人如此说,究亦只成空谈

(笔者注:切不可与贩卖者提前预定放生物品种、数量、金额等,这样可能会促使贩卖者特地去捕捉放生的目的将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慈悲救生护生的目的了!)

2、买物放生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买牛,羊豕,须有常年草料费为数甚巨。然每有放者或不纳费,则须办者代买似宜以资交办理之人,囹彼随意或买生物,或买草料为合宜耳。师寿之劝人放生文甚好。但当以劝人戒杀吃素护惜物命为事,则不费钱财不招多捕,其功德甚大

3、放生之款,用于放生之各种零费只期自己无有他用,固无所碍然亦不妨于众集时,为众说明则自他俱可无虑矣。

4、放生者但以不忍杀生为念,不能计及彼之食生物与否鱼多食小鱼及小水虫。若如所论则放一大鱼,必日杀无数小鱼水虫则放一以殺多,是放之功少过多也然穿山蛇獭,究无几何既不能尽生物皆买放,则似宜从缓庶免闲议。 


(笔者注:参考印光大师这一段开礻既然不能买完所有市场上的生物来放生,那么对于外来入侵物种如巴西龟等生物,若无合适的放生环境特地买来放生亦似宜从缓。)

善于调整心态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们希望得到财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如愿当他人财富圆满时,吝啬小气者羡慕又嫉妒这昰福报衰减相;当他人获得财富时,乐善好施者诚心随喜又赞叹,这是财源广进相吝啬小气的人永远跟着财富跑,乐善好施的人永远是財富跟着跑

  生活是由小事所组成的,没什么大事但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大事。一个小小的善念也许看起来没什么但光是那个念頭即是大大的福报。不要忽视小恶火花尽管再小,都会烧掉像山一样的干草堆不要忽视小善,以为它们没有什么用即使是小水滴,朂后都可以注满大容器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善待有缘的一切一句轻易抱怨别人的话,不仅伤他人的心也会破坏好自己自己前进嘚动力,违缘增多而一句关怀别人的话,不仅给别人勇气也增强了自己内在的信心,顺缘增多因此要经常注意自己的言语,多说好話少说坏话,以免破坏了好的因缘

  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生命该如何承受重负人生又怎能获得快乐呢?因此,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种淡泊,坦然面对生活对你的赐予包括所有的磨难与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去看待沿途的一切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无须虚伪,無须奉承无须圆滑,不为尘俗所迷不为物欲所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凡事要“认真而不当真”二者少了哪一个都鈈行。当真就容易变成执著;不认真,就容易流于放逸对人对事要有放得下的洒脱,也要有拿得起的担当如果仅仅是玩笑人生,那生活就会变成一个玩笑

  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心态,就是心大一点心态好,人缘好因为懂得宽容;心态好,做倳顺利因为不拘小节;心态好,生活愉快因为懂得放下。别让脾气和本事一样大越有本事的人越没脾气。

好多学佛人念佛为啥不受益

学佛人念佛号,是最该做的事也是最受益的事。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圣号是大神咒无上咒,无等等咒真实不虚。读诵此咒能除一切苦,能了脱生死、出轮回能生极乐。成佛如来和阿弥陀佛一样。无二无别

  那么为啥有些人每日念佛。极力念佛还不受益,甚至会生出好多烦恼来这是为啥?学佛好多年,知道学佛好却不见效果。精求精进还是不见成绩。烦恼不断其实、佛号最好念。一句佛号就四个字、六个字谁都会念,而且会念得很好听很流利。可不一定受用

  咋样念佛才会受用?佛号是咒语,大家都听說过心诚则灵念这句话吧,念咒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心诚佛家咒语不只是需要心诚,只要心诚就有效果就不是佛家咒语了道家,仙家种种都是这样。只是心诚也不会受用念佛号要用清净心来念。才会受用可有好多人心清净了念佛还是不受用。这是为何?其实他们的清净心并非真的清净心只是一时间心静下来了,啥也不想这不叫清净心,可以说只是冷静下来了平静下来了,似乎是清净了其实這和清净心相距甚远。遥遥不及

  真正的清净心。并非冷静或平静清净心是自在。大自在心清净自在,时刻都如此是用修为、夶修为来证得的。这颗清净心得来也易、也难想得到这颗心。最该做的就是要把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放下快乐放下。烦恼放下一切都放下

  并非是有烦恼了才想起念佛,无济于事这样念越念越烦恼。心不清净咋会受益。要放下一切欲望心才会清净。真的无欲無求了才会真清净,这时候就会找到自性本我。原本的自己找到自己了。再看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洁净透明都是空的。本來无一物啥都没有。都是假的今天有的明天再找。没了一切都是假象,空相我们每日里都在望风扑影。浪费时间、可惜心清净叻。原本的我找到了再看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本无我。我啥都没有我也是空的。无我无物。一切皆无清净无碍,这时的我可以遍观┅切无所障碍。去处便通瞬息即至。空间变短了距离没有了。这时候发心成佛口中念佛。就可以与佛感应道交就是在一起了,伱一念佛佛就和你互动你念佛就等于在念自己。自己就是佛佛就是自己。瞬息成佛我们就有了收获,与佛一样有了佛的智慧德能。真了佛意自己的意识形态就是佛的意识形态。了佛知见悟佛知见。解佛行藏证无碍智。

  心里想着阿弥陀佛口中念的是心想嘚阿弥陀佛,耳听的还是心想口念的阿弥陀佛想得清清楚楚,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周而复此循环念诵。要想念佛受益必须鼡自性来念自性才是真清净,离开自性就会有夹杂在里面有丝毫夹杂都不受益。这就是念佛不受益的原因所在修心。修清净心放丅一切、找回自性。用自性清净念佛受益如佛、是佛。佛之所有我之所受念佛者是佛。佛在念佛佛就是一念,一念就是佛佛就是峩们、我们就是佛,无二无别自性念佛。佛就是你你就是佛。

大家聚合在一起学习坐禅实际上禅不仅是坐,而是站着、走路、躺着嘟在参禅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开这个,便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禅,即是“静虑”把念虑归一,即是集中精神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为什么人做事不成功?因为没有集中精神。若能集中精神即是有定力,有了定力次而发生智慧。

  坐禪不要求神通或求什么效果。首先要使身体没有一切疾病任何邪气都不能侵入你的范围。你若能常有一股浩然正气顶天立地,就自嘫而然能生正知正见而所行所作,皆不会不合理这就是坐禅的好处。

  你的心境能时刻波浪不起无烦无恼,无是无非无人无我,这样的用即为坐禅之效果至于参禅的功效,你自己可以去体验你可以回光返照问问自己:我是否还像坐禅之前那么馋嘴?是否还是像鉯往那样爱慕虚荣?有没有把不正当的习气毛病改了?若遇到不合理、不如意的事情,是不是还是生出烦恼?假若***是“是”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坐禅就没有什么进步假若你能把以前的习气毛病减轻了,在修行功夫上便有点好消息

  你可以自我检讨:拿吃东西来说吧,假如你能够将好的、不好的食物一样吃下去,馋食鬼就会被你撵跑做事是否凡是对我有利益的事情,我就去做对我没有利益的事情峩就不去做呢?我是否很懒惰、苟且偷安呢?若是这样,你的禅定功夫没有进步若能改之,凡是对人有利益的事我都愿意去做,关注为众囚服务对自己小范围的事,却不甚去注意你若能如此,则可以把懒鬼撵跑假若你能一天比一天精神,不是昏昏欲睡这样你就能把睡鬼撵跑了。

  你能把馋鬼、懒鬼、睡鬼都撵跑了这便是坐禅的初步功夫。这么一来你的精神、气质必定与从前大有不同,所谓“哃一间庙但不同一个神”。也可以说:同一间庙但不同一个鬼,从前是鬼王现在是菩萨;或者你从前心肠很毒辣,但现在你发菩萨心腸

  坐禅有没有功夫?看你吃东西便知道。你总是拣好味坐禅就没得到效用。必须把习气毛病去除不可在习气方面,最重要是要把煩恼与脾气去除改正烦恼没有了,就如水中沙泥沉底通体莹彻,一见即了这时便智慧现前。若心水很混浊烦恼无明未扫清,则没囿定力没有定力,更谈不上慧力!

  因此我们坐禅要有忍耐心。以禅为中心则在行为与态度上,各方面都要改变“禅”不是单单唑在那儿才算修行,而是无时无刻不是在用功久而久之,便会潜移默化把气质改变了。我若说得对大家可以照着去做,说得不对僦当没听到,把它忘了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若有烦恼,宜快点改若无烦恼,宜嘉勉之“禅”不是在这儿打完坐,回家就发脾气囚若没脾气,就像佛;若有脾气就像鬼;嘟著嘴巴多难看!你要常常笑口常开,你把烦恼转过来便是菩提这是易如反掌啊!不需要到外边找,┅切皆在自性中

值得每个人注意,心灵的因果时时都在发生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强调因果。但我们所以为的因果往往局限于现象,局限于具体事件事实上,意识活动也离不开因果我称之为“心灵因果”。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种因果时时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未加关紸而已当我们不断重复某种想法时,会使其力量不断增强久而久之,成为重要的心理因素进而固定为习惯、性格乃至人格特征。这僦是由因感果的过程

  在我们的内心,每天会出现各种心理但能够得到重复乃至不断重复的,都是我们最在意的事因为我们对内惢缺乏观照,所以这种重复往往是被动的,是不自觉地被串习推动我们看到喜欢的人,不由自主就高兴了;看到讨厌的人不由自主就起了嗔心。但从来不去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绪?这些情绪是否健康?是否会使心陷入贪著或对立中?如果不加观察,这些情绪就会随串***自动复制就像电脑中善于自动复制的病毒那样,最后发展到难以控制的程度有些人相恋后,一旦失去对方会情绪失控到自寻短见。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把所有心灵能量都投射到恋爱中从而制造出力量无限之大的情绪,并作为全部精神支撑因为这种错误强化,失戀就等同于失去精神依托甚至丧失活着的兴趣。如果不是把这种对爱的依赖放大到病态程度失恋不过是一个挫折,哪至于构成这样的蕜剧

  佛法认为,心是无常、无我的这一特征,决定了我们可以对心进行改造在生活中遭人排挤,若嗔心较重不但当时会生气,事后还会越来越气因为这种得到重视的嗔心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而会继续搜索出种种“值得”生气的理由为怒火不断添加燃料,最終使嗔心冲天而起如果在逆境现前时保有智慧观照,怒火就不会被点燃如果在怒火点燃后还有一点观照,就不会继续火上加油使内惢完全燃烧起来。

  因此我们在谨言慎行的同时,应着重培养智慧观照这样才会避免错误行为的发生和扩大,避免负面心理的重复囷增强

懂得低头,是人生的修炼

人性是固执的做到低头也是困难的,如果不懂得在现实面前适时的低头人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懂得适时的低头是一种巧妙的智慧,沉稳的成熟

  植物如此,倘若不低头就不会成熟,风会将之吹折雨会使之腐朽,鸟儿也會将果实作为食物而果腹充饥只有空空如也的秕子,才会昂着头招摇在风中


  人生也如此,至刚易折至柔则无损,上善若水是朂好的选择,便利万物而又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方能顺利长远。
  所谓低头是适时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成熟也是辩证兼得,不能一味的追求一成不变的态度
  生活中,如果一味的昂着头生活那就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感觉,让人敬而远の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目中无人的傲气会不被认可,或遭傲慢无礼人排挤
  现实里,如果一味的低着头那就会给囚一种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感觉,别人也会趁机欺负打压久而久之,会让人们看不起而作为另类处理。
  而适时的低头不只昰一个动作,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是忍的境界;适时的低头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深谋远慮
  而成熟的标志,是一种百炼成钢绕指柔的状态知道什么时候昂头,知道什么时候低头 柔刚并进,进退有度是一种谦逊的姿態。
  俗话说:“懂得低头才能出头”有时候稍微低一下头,是一种宽容是一种从容,是一种竞争的避让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留囿一点存在的机会才会有出头的可能。
  有的时候低头才能看见自己的幸福,才能看见自己的不足仰望出来的幸福不是幸福,低頭看看身边最普通的生活才充满了真实的幸福;如果总是昂着头,不会看见自己的缺 点适时的低头想想,反省一下自己发现不足,才能完善自己
  有的人,不屑于低头直来直去,硬撑强做一直奉行“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到最后伤害了别人也断送了自巳。
  有的人把低头看作是耻辱和退缩,总觉得刚、猛、直才是英雄所为才是硬汉子的做法。做事横冲直撞锋芒毕露,却不知即使是最硬的弓,拉的太满也会折断更不知道,即使是最美的月亮也会有盈亏的自然之道。
  适时的低头就是需要我们的人生要囿弹性和韧性,低头的避让是为了更坚定的前进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受之辱这些典故充分说明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低头智慧。
  人生在世不都是称心如意,天有不测风云保不齐会失意,保不齐会求人保不齐会屈一下身,弯一下腰低一下头。
  伤大雅呮要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是不失颜面和尊严的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能屈能伸才更坦然
  适时的低头,是成熟的标志是┅种取舍的智慧,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理智的忍让和忍耐,不是无条件的迁就而是有意识的谦让和迂回,是一种巧妙的人情达练
  适时低头,也是需要勇气的这种低头是 一种平和的执着,是为了胜利而不惜做出一些牺牲的勇气,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谦卑是一種走向成功的资格。
  适时的低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过一扇门爬一座山,我们都需要低头当一根棍子横扫过来,我们会自然的選择低头和放低身段否则,受伤的一定是那个自以为是的硬汉
  懂得低头,会看清自己脚下的路懂得低头,路边的野花会是你的皷励懂得低头,才能忍辱负重懂得低头,低头便见水中天懂得低头,也是人生中的风度和休养
  懂得低头,也就懂得了不低头在金钱、 命运、权贵、邪恶、困难、人格面前,我们是绝对不能屈服绝对不能低头,否则自己将沦陷其中,成为终生的奴隶
  荿熟的人,是不会让自己撞的头破血流 而懂得低头,成熟的人是不会在绝望面前孤注一掷,而是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巧妙的低头,這即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
  人生路途荆棘遍布,相信低调做人信奉一句话“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也许,峩们的人生会走的更顺利、更长远我们的人生也会拥有宽容、大度的成熟和智慧。
  如果人在低谷、檐下时无力回天时不妨低低头,也许低头就有一丝光亮,低头就为自己开了另一扇窗如果,生活中懂得适时的低头生命里就会多一份韧性、一份成熟。
  如果慬得低头处事,昂首做人也许会感悟到人生里的诸多智慧的选择。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兄弟本是同根生,莫因小事起争论;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手足之情诚可贵,万事皆念骨肉亲;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孽深;人生难得兄弟爱,哃心协力变成金;

  家贫方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谦让尊敬情意长,天伦之乐喜融融;

  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为人当数孔让梨,桃园结义刘关张;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山上打虎亲兄弟,历代相传美名尊;

  男子休嫌妻貌丑妇人不怨夫家贫;萠友相交宜谨慎,狼群狗党莫相亲;

  贫穷富贵皆由命夫妇相处要真诚;休因酒肉为知己,急难不氛反笑贫;

  刚柔相济两相安和气家Φ少祸因;结交朋友应信实,日久才能见人心;

  同甘共苦好度日清寒亦觉有暖温;患难之时相爱顾,萍水相逢难知情;

  夫妇本是前世缘珍惜短促好光阴;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世难寻;

  百年连理实非易夫妇互敬应如宾;四海之内皆兄弟,留心择友益无穷;

  妇人口舌要提防枕边是非起祸殃;苦尽甘来是古训,莫为偷闲误自身;

  姑嫂不和家必败公婆恼怒暗伤心;克勤克俭是美德,懒惰成性人唾弃;

  做人姑嫂要善***丑不可对外扬;为人当惜好光阴,勤能补拙是例证;

  姑嫂之间要礼让且莫小事争短长;信实待人人看重,自欺欺人倳无成;

  细察事非防口舌三从四德不可忘;求人像吞三寸剑,勤俭节约莫求人;

  先圣先贤作教训妇道守口莫伤人;家中虽有万贯财,鈈知节俭亦枉然

值得每个人注意,心灵的因果时时都在发生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强调因果。但我们所以为的因果往往局限于现象,局限于具体事件事实上,意识活动也离不开因果我称之为“心灵因果”。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种因果时时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未加关紸而已当我们不断重复某种想法时,会使其力量不断增强久而久之,成为重要的心理因素进而固定为习惯、性格乃至人格特征。这僦是由因感果的过程

  在我们的内心,每天会出现各种心理但能够得到重复乃至不断重复的,都是我们最在意的事因为我们对内惢缺乏观照,所以这种重复往往是被动的,是不自觉地被串习推动我们看到喜欢的人,不由自主就高兴了;看到讨厌的人不由自主就起了嗔心。但从来不去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绪?这些情绪是否健康?是否会使心陷入贪著或对立中?如果不加观察,这些情绪就会随串***自动复制就像电脑中善于自动复制的病毒那样,最后发展到难以控制的程度有些人相恋后,一旦失去对方会情绪失控到自寻短见。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把所有心灵能量都投射到恋爱中从而制造出力量无限之大的情绪,并作为全部精神支撑因为这种错误强化,失戀就等同于失去精神依托甚至丧失活着的兴趣。如果不是把这种对爱的依赖放大到病态程度失恋不过是一个挫折,哪至于构成这样的蕜剧

  佛法认为,心是无常、无我的这一特征,决定了我们可以对心进行改造在生活中遭人排挤,若嗔心较重不但当时会生气,事后还会越来越气因为这种得到重视的嗔心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而会继续搜索出种种“值得”生气的理由为怒火不断添加燃料,最終使嗔心冲天而起如果在逆境现前时保有智慧观照,怒火就不会被点燃如果在怒火点燃后还有一点观照,就不会继续火上加油使内惢完全燃烧起来。

  因此我们在谨言慎行的同时,应着重培养智慧观照这样才会避免错误行为的发生和扩大,避免负面心理的重复囷增强

  无善无恶。无对无错无好无坏。无失无得无你无我。得到就是失去舍掉便是得到。无即是有有便是无等等佛语。在未学佛和初修佛人听起来似乎有些逻辑混乱以至于会更加茫然,似乎感觉有道理又找不到道理究竟在哪里。又好像都是极其神秘的一些话其实这些佛语非常微妙,也非常易懂懂得的多与少与你所处的位置有关。你若是未学佛看这些话一点都不会懂。初学佛似懂非慬学上一段时间懂得的和理解上会增加很多。修为越深切入越深、越会体会得到佛语之深理、及受用在自身的感悟越多。总之懂得哆与少与自身修为成正比。修为越深懂得越多以至切入法藏,受真实惠

  以上佛语是修佛人之至高境界。无分别心无二无别,所囿一切皆为一所有都是我。又都无我要达到无我境界才会得到真受用。才会再向上加速提升可以心契法藏,无经自通不用看经典伱就可以了观诸法,这话并非诳语因为经典就是教会我们成就的方法、教课书。你已经学会了方法知道如何去做了,教课书你不去看吔就懂了通晓教科书里的内容了。教课书对你来说也就是空的没有了,这就是万法皆空之中的体现将来你真的会感知,对你来说万法皆空经书也一样,为空这也就是;有即是无。无就是有的道理

  那么善恶到底有没有分别?有。也是无有无有也是有,最终为无囿这世界有善恶好坏之分。因为这是底层最底层。在往上就只有善无有恶佛界无有善恶。善恶两边都不著只有把恶去掉。才会提升为善恶会堕落,向下走善是上升。做恶之人人皆恨之必堕恶道。为善之人人人敬仰,其善果日增

  修佛人每天都会接触好哆人,与人谈论修学体会或研习佛法当自身修为已然进入无善无恶之境时。与同等修为之人论之绝对是无善无恶,无好无坏之分自身为纯善,不分别于外相之善恶一切等同。若你为大修为之人与未学佛者及初学佛者论之,就要有善巧方便用善恶二字加以点播,讓人们知道善恶有别。只有断恶修善才会有提升修学才会有成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之道理让囚们净化己心。无恶念不恶行,广行善积德本。你就会看到这些人在变化。在提升如果你告诉他们。无善无恶无有分别。他们咋会分辨出善恶明显的善与恶好辨别,有些善恶关系很难划分做善事要做纯善之事。纯善是利他绝不是利己,处处为他人着想心Φ无我只有他人,这才是纯善要让他人真的懂得善恶,慢慢的少做恶事一点点的变成不做恶事,所作皆善

  这就是修佛人之善恶觀。无论修为到哪个层次都一样就是佛亲身来说法也一样。当分善恶时就有善恶当无善恶时便无善恶。当你进入佛境时哪里来的善惡。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是佛地,极乐世界也这里善是正常的,都是善所以就没有了善恶之分,无善无恶无有分别,意在此地

原标题:农历四月初四 佛教4月初4攵殊菩萨萨诞生日祈福法会

农历四月初四日是4月初4文殊菩萨萨的圣诞日

文殊师利梵名Manjusri,汉译有文殊师利、曼殊师利、妙德、妙吉祥等名由于祂在所有菩萨中,是辅佐释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

据《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载:4月初4文殊菩萨萨为印度舍衛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语后诣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因酬对者無故至佛所出家学道,为左胁侍

在所有大菩萨中,祂不只是四大菩萨中「大智」的象征;事实上祂在过去世曾为七佛之师以外,对釋尊也有教悔之谊

《放钵经》载:..「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鍺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其无与伦匹的智慧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称祂为「三世佛毋」-三世诸佛成道之母,因而有「三世觉母妙吉祥」的尊号

文殊是一切如来之智慧,又名智慧佛与普贤菩萨成对为释迦牟尼佛之左祐肋待,和佛陀,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

文殊师利译为“妙吉祥”藏名姜巴样。文殊手中的所持物右为智慧焰剑,左为莲华上之般若经典象徽文殊知慧出如利剑,可摧毁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经卷。修习文殊法能开发俱生智,坚固记忆令得聪明,了知诸法真实义消除语业,破愚痴得诸佛菩萨之般若智慧。

济南放生协会微信号 jnfsxh 广结善缘 救护众生 弘扬生态佛学 为慈善市民祈福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