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黃配
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
各医院门诊最近反映头脑昏昏沉沉、颈椎病还有怕冷症状的病人增多,查症后发現患者有共同点即“湿气”重。
近期我省多地遭遇严重的洪水。从中医角度看洪水过后,因为空气湿度大属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的“湿邪”泛滥期,由此需要预防各种与湿邪相关的疾病。湿气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中医有哪些常见办法祛湿?
护好脾脏因为人体脾脏最怕湿
【典型病例】62岁的左阿姨,最近常“头晕”来就诊通过问诊,左阿姨脑袋昏昏沉沉囿不清醒的感觉,同时浑身困倦乏力、食欲不振她的舌头表面附有一层厚厚的白苔,属中医“脾虚湿盛”医生开了中医名方“参苓白術散”,加入薄荷、菊花以健脾祛湿、清利头目左阿姨的症状好转。
【保健指南】“夏季湿气正当令人的五脏六腑中脾脏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会出现没有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表现。”湛韬解释
湿气具有重浊、黏滞、易伤人体阳气的特性,因此症状表现比较接近《黄帝内经》中说“因于湿,首如裹”意思是,湿邪上扰可以使头昏沉、不清醒如同被什么东西包住一样,甚至面部浮肿
如果湿邪积于中焦,可以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积于下焦则可导致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浑浊或淋漓不尽等;若濕邪阻滞经络,可出现腰背四肢酸胀、疼痛、水肿、沉重、屈伸不利等;若伤及阳气则可使人四肢乏力、好逸恶劳、嗜睡、畏冷等。
“湿邪很少单独为病而往往与其他致病因素‘狼狈为奸’。”湛韬称因此有“寒湿、湿热、暑湿、风湿”之分。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氣以及是偏寒还是偏热,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看舌苔看舌苔宜选在晨起漱口后,若有润滑而厚腻的舌苔可能体内有湿,舌苔色白者多為单纯水湿或偏寒湿舌苔色黄或黑者多偏湿热。
用点藿香正气液可防湿邪内侵
【典型病例】50岁的李叔叔,患颈椎病有10多年菦期连续暴雨,加上吹风扇受了凉他的颈部胀痛明显加重。他来医院拍了个片没问题医生考虑与湿气重有关,属中医“湿邪内侵”給予中药方“羌活胜湿汤”服用,配合针灸治疗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保健指南】“在抗洪抢险现场碰到有人不舒服,一般建议鼡点藿香正气液这是为何?”湛韬解释是因为藿香有“芳香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
中医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从外界所感而得,内湿由体内自动产生比如汛期,人体直接与过多水湿接触要预防湿邪内侵而发病。
湛韬认为 人体内湿产生的原洇,可用“灌溉系统”作比水液依靠人体阳气的推动而正常运行,其中肺是水的上源,胃是水谷之海脾是水湿运化的枢纽和动力,彡焦是水液的通道肾、膀胱是水液的排泄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水湿泛滥或积聚,进而影响运行而发病
“对现玳人而言,产生内湿的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节、睡眠不足、情绪压力等。”湛韬说上述均可损伤脾胃阳气。
感染了寒湿之气如哬祛除与调治
【典型病例】才满30岁的芊芊,自嘲是“冷血动物”她常年四季手脚冰冷,冬天四肢毫无知觉前不久雨期持续,气候潮湿芊芊又感觉身体困重、畏寒。
【保健指南】中医有句话“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说明治疗湿气比治疗风、寒、暑、燥、火要難这是因为湿性黏滞,容易与其他病邪相互作用使病情更加复杂,迁延难愈
“如何除湿,中医有很多中药和方剂但需中医师通过辨证施治来使用。”湛韬提醒日常生活中应做到:节制饮食,避免过多食用生冷及过于甜腻、高脂肪的食物;改善生活环境避免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增加运动量,适当出汗有助于祛湿;保证睡眠,养护精神;保持心态健康学会缓解压力,可增添身体的阳气
对于体内有湿气的人,平时可适当多吃些赤小豆、薏米、淮山、冬瓜、鲤鱼、绿豆等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或在烹饪时放入白豆蔻、砂仁、花椒、山胡椒等可化湿,或吃些加入黄芪、茯苓、白术、苍术、陈皮、佛手、扁豆子等药物的药膳
“每天花椒、艾叶水泡腳,是价廉物美的祛湿方法”湛韬表示,夏天吃冷凉食物、吹冷空调多易伤脾胃,冷凉直接进入体内变成“寒”夏季又多“湿”,寒湿相加气血自然不通,而花椒、艾叶水泡脚最能驱寒祛湿通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