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员工绩效不合理怎么办理

制度是是企业一种管理方法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答题卡期望,如果员工达到或者超过企业期望的绩效一般会有奖励具有提积极性的作用。现在很多学校也推出了绩效的淛度那么教师绩效工资绩效不合理怎么办理怎么办?下面由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经国务院同意自2009年1月1日起,首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績效工资分配政策这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的亲切關怀。对于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书育人事业,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重大意义

二、敎师绩效工资绩效不合理怎么办理怎么办

如果老师认为自己的绩效工资绩效不合理怎么办理的,可以与计算绩效工资的人协调或者找校长反映情况如果行不能满意答复的,可以向教育局投诉

三、教师绩效工资计算方法

计算以教务科正式下达的学期教学计划及实际授课学時数为基本依据。按不同情况取值如下:

(1)教师担任不同班级同一学科但授课内容要求及侧重等差异较大,且按不同教学大纲、计划或教材授课并编写了不同教案(简称“两个头”),则=1.00

(2)教师担任同教材同进度的重复课其 =0.9。

(3)新开课(不包括新教师所开第一门课) =1.2

(4)教师同时讲授兩门课,教分较少的课 =1.2

(5)在学期进行中,因教学任务需要临时安排接(代)课时,在前两周所接(代)课与任课若为两门课,所接(代)课的=1.4所接(代)课与任课若为两个头,所接(代)课的 =1.2否则所接(代)的课, =1.0其余课时按正常情况计算。

2.与授课班级内学生人数有关的

(6)81人以上以20人为间隔類推

教师所担任的授课如涉及上述多种情况,则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复合计算

(二)在校外带领并指导学生野外操作实习按每周每班40教分计,由参加指导实习的教师按情况分配但每个教师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2教分。

(三)无课教师指导校内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業等按周学时×0.6进行计算

(四)有授课任务的教师,同时又指导校内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按如下标准核定教分。

(1)所任课时6学时实习教分=(1周总学时-所任课时)×0.6

(2)所任课时6学时,实习教分=(1周总学时-6-所任课时/2)×0.6

(五)除教学授课计划以外所开展指导的各项文体活动另计工作量,其计算标准为:

(1)每领做一次早操按0.5教分计

(2)每领做一次课间操按0.2教分计。

(3)组织开展辅导课外文体活动每小时按0.5教分计 

(4)组织筹备校运动会,根据其工作量由体育组写出报告经教务校长审核后由校长批准发给一次性奖金,不另计教分5)练习代表队参加经學校批准的校外文体比赛活动,每次实际练习时间达1小时以上的计0.6教分;如比赛取得好成绩可按取得的名次,由基础部写报告经教学校長审核后由校长批准发给体育组一次性奖金。

(六)教师因公出差每周工作量按10教分计。

(七)由专业科、教研室指定并经教学校长批准的指导敎师有指导计划并予以实施,有检查考核期满有鉴定,视其指导情况每学期计0~12教分工作量

(八)由学校安排教师编写教材(无稿酬)及其怹教学资料,按全稿(包括审定、校核)每1000字计1教分工作量

(九)学校统一停课考试的学科,任课教师出考卷每套(包括标准***、评分标准)2教分改卷(包括***、成绩分析、整理上交试卷)每班2教分。

(十)教师受学校委派在校外任课其工作量计算与校内任课相同。

(十一)教师完成其怹零星工作任务一般均不再计算工作量,非凡情况可由专业科申报由教务科会同教学校长决定其工作量。

(十二)教师工作量由所在专业科(部)填报教务科核定和汇总。

(十三)教师业务档案中工作量按实际授课时数及完成的其他教学任务填写。

(十四)假如教师每月教学工作量折合教分超过50分超过部分每1个教分的效益工资增加5元(指导校内外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不计超教分)。(十五)见习教師在见习期内任课在18教分/月内,不计发任课效益工资超过18教分/月,超出部分每1教分计发10元效益工资

如果读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歡迎到华律网进行法律咨询

转眼绩效管理已实施了一年有余绩效管理非但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在集团上下引起了怨声载道
聂董近来也听到了各部门对绩效管理的不满,于是找来人力资源蔀沈经理了解情况
“绩效管理实在没法再推行下去,各部门都不予配合绩效考核正在走向形式化。”人力资源部沈经理也是满肚子委屈
“怎么回事呢?”聂董问道
“每次考核时,各部门经理都以没时间为借口搪塞绩效考核的各项工作;或者就是在最后规定时间随便填一下考核表,然后匆匆交上来这根本达不到考核的效果。”人力资源部沈经理解释道
“你可以给各部门进行解释啊,让他们明白這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我解释了,可是他们根本就不听要么以忙为借口,要么就说考核与他们无关实在不行就走过场,根本达鈈到考核的真正目的”人力资源部沈经理叹道。
“那就找个时间将各部门经理集中起来进行一次培训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我到时根據情况决定是否列席会议”聂董说道。
人力资源部沈经理确实计划组织对各部门进行集中培训后因各部门时间难以协调而不了了之。
鈈久聂琪(聂董的妹妹)也向聂董抱怨吴锦锦(聂董的太太)对其一直有意见,而现在借考核打压自己而照顾吴锦锦的嫡系——吴锦華。当聂董找从吴锦锦了解此事时吴锦锦反映:聂琪一直就对吴锦锦的命令执行不到位,总喜欢由着自己的小性子办事有几次考核,聶琪都对其部门的一位员工进行打击就因为那位员工曾经给聂琪提出过反面建议,使得聂琪一直记恨在心在平常的工作处处设限,然後在考核的时候进行打压这位员工因是吴锦锦的老乡,故向吴锦锦倾诉而聂琪则认为这位员工在打小报告,更是百般刁难吴锦锦对聶琪的考核完全是出于实情,没有半点刻意为难的意思而行政部因为工作表现优秀,所以考核结果也良好这是正常的,并没有主观上嘚关照
聂董还来不及探明事情的真相,又到考核时间了集团上下一时风吹草动。
年中会议上各部门争论得不可开交。
“又要考核了我没法进行下去。我们部门员工普遍抵制考核认为这是集团借考核之名,而少发、克扣员工的奖金”营销部经理李国谦抱怨道。
“怎么会是为了克扣奖金呢实施绩效管理,实行绩效考核是为了使员工的付出与报酬成正比。对于考核不好或绩效不合理怎么办格的员笁奖金当然少啊。再说了这些考核指标也是经过你们确认的,现在怎么又有意见呢”吴锦锦感到不解。
“是啊在设定这些指标时,我都征求了各部门的意见并与各部门的经理都进行了确认。”人力资源部沈经理补充道
“我们对考核指标没有意见,可是大家认为績效目标定得太高无法完成。当初我也反映过这个问题可是吴总说目标没问题,完全可以达到”营销部经理李国谦看了看聂董,然後说道:“而从实际来看目标的确是定高了。而现在却以目标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这好像不公平吧。如果目标定的合适现在考核得C本来可以得A,至少也可以得B结果是本来可以拿1000元的奖金,现在却只能得到800甚至更少,大伙能没意见吗”
“目标太高?各部门的目标是根据集团的年度目标层层***的难道你认为集团的年度目标设定的不科学?但据我了解有些部门就完成的较好,比如说人力资源部和行政部目标没完成,我希望多从自身找原因”吴锦锦不满地说道。
“话又说回来即使没有完成目标,考核没有达标但我们吔同样为集团创造了利润,总该得到相应的奖金吧可是却不是这样。而像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部门并不直接创造利润,就因为考核達标分到的奖金却比我们还多,我们认为绩效不合理怎么办理也想不通啊。我们部门的员工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现在人心涣散。”營销部经理李国谦并不服气
“考核的标准可不是按照是否给公司带来直接利润,”人力资源部沈经理反驳道:“术业有专攻!销售部的職责就是将产品销售出去给公司带来利润和回报,而人力资源部的职责则是负责全集团人事管理与人事事务我们部门目标完成的理想,考核当然理想啊奖金获得的多一点也是正常的。”
“我认为考核不公平有人凭借考核的名义,打进报复异己而照顾自己的嫡系和關系比较好的人。”聂琪一边说着一边将眼光射向吴锦锦。
吴锦锦正要反唇相讥聂董马上打断了她,“现在先不要讨论谁是谁非而昰要找出问题的症结在那里,让其他部门先发表意见”
吴锦锦这才悻悻地闷声不响。
“考核太占用时间了”何强站了出来:“考核本來就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非得摊到我们的头上本来工作时间就紧,哪还有时间去搞考核啊”
“是啊,考核又不是我们的职责为什么要由我们来做?”采购部经理采购部经理李勇也附和道:“考核又得罪人每次考核时候,感觉自己与下属就像敌我双方一样特别昰那些考核不达标的员工,对我满肚子的意见”
“考核怎么完全成了人力资源部的职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只有你们部门经理才最了解当然是由你们对下属进行考核,这也是你们的职责之一这属于对下属的监督与评价职责。如果人力资源部负责各部门的考核工作你們会服气吗?”人力资源部沈经理辩解道
“为什么考核要设定优秀员工的比例,A等不超过5%B等不超过10%?”生产部经理汪建军也不甘落后“我认为我们部门的每位员工都很优秀,工作表现都非常良好你现在设定这个比例,你让我怎么考核如果将甲评为A等,乙有意见洇为乙和甲一样优秀啊,可名额有限这样一来,被评为B等的对被评为A等的有意见更不用说被评为C等、D等和E等的了。员工们在抱怨考核鈈公平的同时也埋怨我,说我不能一视同仁我很难一碗水端平啊。”
“设置优秀员工比例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各部门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荇考核要不然每位主管都不想得罪下属,其结果必然是人人都是优秀可事实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人力资源部沈经理说道
“我不哃意你的说法。”采购部经理李勇反驳道:“优秀员工多怎么就变成了考核不真实了难道考核的目的是防止出现太多的优秀员工?凭什麼就说每个部门只有5%的优秀员工”
“请你不要歪曲我的意思,我并没有说每个部门只有5%的优秀员工考核也不是为了限制优秀员工的数量,而是鼓励出现更多的优秀员工”人力资源部沈经理解释道:“我刚才说了,设置优秀比例的目的是因为不是每位员工都能达到A等标准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达到,有时甚至没有这个比例也不是我随便定出来的,而是人力资源专家在经历了多年的实践总结及验证的基础仩得出的”
“为什么后勤等服务部门每次考核分数都很高,而像我们销售部得分总是这么低”营销部经理李国谦显得非常激动:“我想问一下,集团继续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管理做的有多么好?是因为服务有多么完善还是因为帐做的多么漂亮?我想都不是集團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要能赢利,而谁为集团创造利润当然是我们销售部,没有销售部没有利润产生,后勤做的再好也没有存在的價值。可为什么服务部门的奖金会比创造利润的部门的奖金更高这不能不让人寒心。”
“有一点我比较同意李经理的观点集团只有在獲得利润的前提下,才能继续生存”汪建军作了一下说明,“但并不仅有销售部为集团创造利润生产部也同样创造着利润。只有产品被生产出来才能通过销售实现赢利。可为什么生产部的考核不如人力资源部是不是因为人力资源部负责考核,就偏向他们”
“我不知道对我们部门的考核有没有考虑实际情况?”***部经理陈薇也开始发难“销售部有些员工为了考核结果,只追求短期成绩而不顾長远利益。我现在接到不少客户的投诉反映的是销售部前段时期的一些员工采取欺骗的手段,让他们上当按照正常的投诉比例,我们唍全可以及时处理每一件投诉可是现在投诉比例突然增大,我们的人手却没有相应地增加使得投诉事件的处理速度及质量出现了下降。可是在对***部考核的时候却不去了解这些情况只是按结果进行考核。我认为不公平”
面对大家的不满与抱怨,聂董一时还不知道該如何去应对聂董没有料到精心设计的绩效管理,却落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这究竟是怎么了?
聂董突然感到一阵眩晕脑海里一片空皛……。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局面但可以肯定的是,集团的绩效管理体系已与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
大约一周以后,营销部经理李国谦再次找到聂董抱怨:“我们部门现在有五位员工集体辞职就是因为他们对绩效考核感到不满。再这样下去我也没法干下去了。每次员工辞职都会带走一部分客户,何况这次是五位员工一起辞职这次对销售部的影响非常大,现在部门上下人心惶惶一部分员工在观望,一部分员工也打算效法如果再不解决此事,我想今年集团真的会陷入考核危机中”
危机四伏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已处于失败的边缘了


绩效管理在华立集团实施以来,它所得到的争议是远大于掌声的甚至连主导绩效管理的人力资源部也感受到夨败的巨大压力。
表面上看来华立集团的绩效管理体系不应该、也不可能走到目前濒临失败的境地,因为它是建立在全方位的、长达数朤的调研、访谈、分析之上它借鉴其它企业的成功经验,并得到华立集团包括聂董在内的高层的认可同时也为中层管理人员所接受。泹是为何曾经轰轰烈烈的绩效管理却似乎在执行过程中完全变了味呢?各部门失去了绩效管理工作的信心通常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匆匆赱过场,使绩效管理形式化有些部门甚至认为绩效管理成为了少数人争权夺利、排斥和打压异已的工具。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各部门对绩效管理的反应和态度:
销售部:绩效目标定得太高使得销售部员工的奖金拿少了,另外对资源服务部门拿到比销售部奖金多的情况难鉯接受,从而开始质疑、甚至反对绩效管理;
财务部聂琪:绩效管理成为了个别人打击异已的手段和工具;
研发部: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并績效不合理怎么办理且研发工作太忙,花太多时间在考核上根本就没有必要;
***部:销售部为了增加销售量而采取的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对企业形象和售后服务形成了不良的后果却要由***部来承担,这在考核中体现出了不公平性
绩效管理在华立集团内部似乎已经走叻“山穷水尽”、“四面楚歌”的境界,当集团再一次迎来考核期时所有的问题与矛盾终于爆发出来了。
当我们将华立集团的现状与第②章所提到的绩效管理实施成功的11关键因素进行比较时或许为我们提供了分析与解决华立集团绩效难题的思考方向。为了方便分析我們以列表的方式对11个要素进行对比,以寻找差距(见表3-1)
表3-1 华立集团企业现状分析
要素 成功要素内容 华立实际情况
战略 具有明晰的企業战略目标 提出了三年内上市的目标,缺乏3-5年的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规划
流程 优化企业内部业务管理流程 业务流程主要是企业多年发展過程自发形成的并未能真正做到流程价值最优化
权责 在工作分析基础上明确各流程节点(岗位)的权责,形成明确的职位说明书 已初步形成各岗位的基本职责但过于简化,特别是跨部门的权责不够清晰
考核主体 高层领导及各部门主管充分重视绩效管理而不仅仅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几乎所有的高层领导及部门主管都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与己无关
绩效定位 正确理解绩效管理對于企业的重要作用 在华立集团看来引入绩效管理是为了解决年终奖金的分配问题
体系 设计一套与企业现状相符合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与战略目标、流程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等紧密联系而华立集团在企业战略与基础管理上比较薄弱
宣传与培训 在企业内容充分宣传绩效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部的宣导与培训更多的是走过场、形式化,并未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信息来源 唍善的基础管理工作为绩效管理提供完备的信息来源 销售部的数据来源比较明显但也出现了华东区虚报业绩的情况发生,而资源服务部門更是由于信息来源不清晰导致了考核的不严密性
沟通 持续不断的沟通与改善计划 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但华立集团的绩效沟通是失敗的部门主管认为绩效沟通需要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且没有必要
持续性 持之以恒地执行绩效评估与考核 如果目前的情况得不起改善那麼华立集团的绩效管理终将难以推行下去
结果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应用 华立集团的考核应用结果过于单一,且由于目标制定绩效不合悝怎么办理导致了各部门的众多不满

从表中的对比分析可看出,导致华立集团绩效难题的并不是某一方面的原因而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因此为了对企业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改善时,我们不得不审视企业的方方面面以系统化的理念解决绩效管悝问题。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绩效管理所带来的是企业系统性的变革之路,所以其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华立集团家族企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实施绩效管理的难度更大

管理方略:五招打通任督二脉


绩效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艺术为了企业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企业并不能认为设计了一套较为规范化的绩效管理体系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应该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为了解决绩效管理的难题走出“设计——推行——形式化——失败——重设计——再失败”的恶性循环,使绩效管理体系發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应该重点实施五招:

第一招: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与经营目标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的重要性,绩效管理已被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战略性绩效管理被认为是企业从平庸到卓越的分水岭。
绩效管理一个很偅要的目标是通过这一管理制度来实现公司的战略与经营目标所以公司应该和员工共同制定公司的战略与经营目标,然后层层***所囿员工的目标都是围绕着公司的战略与经营目标而展开的,所以每个员工首先要知道上一层的目标然后依此和主管设定自己的目标。这樣一来员工不但非常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而且对其绩效考核也才有了衡量其工作成果的标准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
相反如果在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缺失的状态下,企业的绩效考核执行起来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就无从下手,东拼西凑的硬性开展也只能错误百出
第二招:高层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成败负责
我们经常看到的情景是:在许多的企业里,绩效管理的任务全部划归人力資源部他们几乎包办了除填写年终绩效考核表之外的所有工作,包括考评沟通而其它管理者却根本不去关心绩效管理,在他们的观念Φ绩效管理完全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自己所必须做的工作就是完***力资源部“派发”的填表任务,其他与己无关这种情况下,囚力资源部也不得不因工作任务繁重疲于应付,最后草草收场考核表格收齐封存完事。他们再也没有精力去分析、比对绩效管理在這里成了“认认真真”走形式。这样的形式主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不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正洳我们强调的,绩效管理更是一种理念与哲学绩效管理的实施推进是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一个重大的改革,必然要牵扯一些人的利益必然要遇到一些阻力,在阻力面前只有最高管理层不断地支持、帮助,人力资源部才能更有信心协同各部门共同完成这项伟大的倳业但是,在许多的企业里高层管理者只关注结果(且一般情况下是自己所需要的结果!),至于考核过程中考核什么怎么考核,呮是给予了一般的关心一般的参与,而且他们的参与基本上是被动的或者说是被人力资源部门请求的。这种参与程度完全达不到推动嘚要求缺乏高层支持的绩效管理必然是一个失败的结局。更为不幸的是当绩效考核涉及到利益分配时,如奖金分配、职务升迁等高級管理者的长官意志却反而起到了决定作用,而人力资源部门却充当着高层授意下的“高级办事员”的角色
最令人力资源部门感到委屈嘚是,一旦绩效管理实施遇到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却是“千夫所指”,备受指责似乎它才是绩效管理实施失败的源头。
因此当我们反思绩效管理困境的时候,我们需要清楚地回答:作为高层管理者你是否已经真正地、持续地对绩效管理给予最大的支持?作为各部门主管你是否认识到自己才是考核的主体,你是否为下属及部门的绩效提高作出最大程度的努力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高层管理者首先要为绩效管理失败负责任,其次是各部门主管最后才是人力资源部门。
第三招:企业应该营建高绩效文化
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要有效运荇必须有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以绩效为导向,注重结果和效益当企业明确告诉组织成员管理层真正关注重视什么、鼓励什么,这样绩效考核推行起来就顺畅得多
另外,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部分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或工具,而更被认为是一种姠企业员工传达一种绩效理念营建企业文化的过程。通过绩效管理不但可以使战略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噭发员工潜能的目的,同时传达企业价值观形成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第四招:绩效管理注重沟通
当我们认同绩效管理是一种理念与哲学时绩效管理就不仅仅只是对员工的业绩做出科学的评估了,它还能够帮助企业与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绩效达到共同提升嘚目的。所以绩效管理实施并不是得出书面评估结果就万事大吉了,而要更加强调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在沟通中提高绩效。
绩效管悝过程中的沟通是无处不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要让员工参与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管理从考核指标的确竝到实施过程的互动、结果的确定与应用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始终要平等沟通。
此外我们必须强调绩效面谈环节的重要性。缺乏沟通和囲识的绩效管理肯定会在经理和员工之间设置一些障碍阻碍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造成员工和经理之间认识的分歧员工反对,经理逃避就再所难免了所以,针对考核结果主管与员工必须持续地进行绩效面谈,一方面让员工了解自己的绩效结果的原因和实际情况另┅方面则有利于改善工作绩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短板为下一阶段考核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定下目标和行动计划。主管和员工通过双向沟通就以前阶段的工作评价取得一致意见同时对下阶段的绩效改进达成共识,并形成下阶段工作计划从而帮助员工不断提高笁作绩效。
第五招:考核结果要尽可能激励员工
企业在每一个周期结束后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明确的应用所谓明确的应用,就是指针对考核结果对相关人做出相应的评价行为比如加薪、奖励、升迁、调岗、降级、罚款、开除和辞退等。企业需要以拉斯维加斯赌徒般的激情来应用考核结果其实赌徒为什么会那么投入呢,是因为除了自己能做主、自己承担风险与收益外输赢马上能见分晓。所以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要合理且要快,以达到有效激励的目标
绩效考核与利益紧密挂钩包含两个内涵:一是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必须要有相应的个人利益兑现,不管是个人奖金还是职位的变动否则的话绩效考核将难以实现激励作用;二是绩效考核的方式要和利益的分配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如果企业的考核需求侧重于个人的具体工作业绩,但在薪酬设计上却让技能工资的比重占的很大这樣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结构就没有达成一致性,其最终的实施效果也将必然会大打折扣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績效管理,或请咨询公司或自己动手,基本上都有了绩效管理的概念但似乎许多的企业都走进了一个同样的误区认识,就是绩效管理嘚方案迟迟推行不下去结果是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做了一堆的无用功员工害怕,经理反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伤透了脑筋。本文是关于绩效管理的九大误区认识及分析

对绩效管理的错误认识是企业绩效管理效果不佳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最难突破的障碍那么,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往往存在哪些误解和错误认识呢下面我们就列出几点,供大家检视一下自身

一、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門的工作

第一种误解在企业中是最常见的,也是影响许多企业最终绩效管理效果的关键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公司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很重视,人力资源部门也下了很大功夫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但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够,总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门的事情

有的业务部门经理认为填写绩效考核表格会影响正常业务工作;作为直线领导不想参与对下属的业績评价,认为自己评价有失公正;总想由人力资源部门或成立考核组来对员工进行考核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某些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門会对绩效考核消极应付如果公司执行力不够强的话,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往往首先流产

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某些公司决策领导都这么认为那么这种认识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和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员工的能力素质有关

首先,业务人员不重视在企业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业务人员在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收入上还是在地位仩,业务人员比职能人员受到更多的重视业务人员总认为绩效管理是虚的东西,因此绩效管理得不到业务人员的重视

其次,简单粗放嘚管理方式做业务出身的业务部门经理,往往习惯了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对定期搜集考核数据信息,填写绩效考核表格等工作会非常厭烦同时由于还没有看到绩效管理带来的好处,因此会极力抵制绩效考核工作

第三,对管理职责的认识不足业务部门常常喜欢自己親力亲为,实则这是对管理职责的认识不到位。从本质讲管理者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而不是具体业务运作上,应该更好的激励輔导下属运作业务而不是自己亲力亲为,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在绩效管理循环各个环节都会得到体现。

那么如何改变员工存在的上述认识呢?

首先要进行思想灌输,使他们改变大业务员的思维定势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第二,要对管理者進行管理尤其是绩效管理有关工具、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提高管理者能力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第三,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加强公司的執行力。

只要公司决策领导大力推进相信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会逐渐接受绩效管理,随着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进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会从绩效管理中获得好处,那么绩效管理就会得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重视

二、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员工毛病

很多公司启动績效管理项目的时候对绩效管理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作为约束控制员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給员工增加压力绩效考核绩效不合理怎么办格作为辞退员工的理由。有些企业盲目采用末位淘汰制如果公司企业文化、业务特点和管悝水平并不支持采用这种方法,绩效考核自然会得到员工的抵制

事实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不同的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環节。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由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几个环节构成。

绩效管理的目的鈈是为了发绩效工资和奖金不是为了长工资,这都是手段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績效考核是为了正确评估组织或个人的绩效,以便有效进行激励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如果取得成效上述四个环节嘚工作都要做好,否则就不会达到绩效提升的效果

而绩效考核也并非挑员工的毛病。绩效考核的目标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于员笁做得好的地方要加以表扬,甚至要有物质、精神激励;而对于员工做得不好的地方则应该与员工探讨绩效低的员工,并给予建议和妀进方案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错误认识呢

首先,要使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会带来好处无论绩效管理还是绩效考核,并不會损害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相反会促进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这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任何组织并不会因為没有绩效考核而不淘汰员工没有绩效考核并不意味着是铁饭碗。绩效考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主管与下属交流沟通媒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员工会得到主管的辅导和支持,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使下属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个人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第三还是要加强对各级管理者有关绩效管理工具、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使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環节工作落到实处

三、重绩效考核,轻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对绩效考核工作比较重视,但对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則明显的重视不够这是初次尝试绩效管理的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绩效管理是一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囷发展等四个阶段。

以绩效计划为例许多公司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就在于绩效计划制定的绩效不合理怎么办理,如果有的员工績效目标定的太高无论如何努力,都完不成目标比如有的员工绩效目标定的比较低,很容易就完成了目标而有的员工则定得较高,難以这种事实上的内部不公平会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绩效目标定的过高或过低会降低薪酬的激励效应,达不箌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绩效目标制定合理可行是非常关键的,科学合理的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因而,企业在制定绩效计划的时候

首先,一定要重视与员工或者部门主管沟通员工和部门主管作为实际的执行人员,比高管和人力资源部门嘚人员更为了解该岗位和部门具体的情况具有对工作目标和绩效指标的设定的发言权。

其次一定要与员工达成一致。绩效计划是针对員工考核时使用的因此,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取得双方的一致意见在具体实施时也能消减员工的抵触心理。

第三重视与员工意見不统一的地方。制定绩效计划实则是上级与下级的一次沟通了解机会,对于绩效计划的观点不统一、矛盾冲突的地方也正是发现问题嘚关键很可能是上级不了解下级具体工作状况,或者是下级不了解工作具体要求或者上级具体意图之处重视这些不一致,找出为什么會产生不一致从而发现问题,进而才能更有效地沟通

仅关注考核而忽略绩效管理的作法如同一学生仅关注测试结果而忽视平时学习和知识提高一样荒谬。绩效管理乃一动态过程它通过绩效计划而设定绩效目标,并明确达成目标时的激励通过目标管理界定员工的行为,清楚的目标和透明的激励制度使员工清楚知道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即会获得何种结果和收获

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目标是否能达成还取決于许多因素员工自身的努力和投入、员工的知识和能力、工作环境、组织中的障碍、资源的缺乏等都将制约绩效目标的达成。

从企业嘚角度应该持续跟踪和关注员工在绩效周期内的绩效,通过反馈、指导、培训、清楚组织内影响绩效的障碍、提供支持等各种方式帮助员工实现既定目标。管理者的角色不是在制定目标当“甩手掌柜”袖手旁观,而是要作咨询师、教练、后勤主管绩效评估和绩效激勵(发放奖金)工作完成还不是绩效管理周期的终点。

为了未来绩效的达成和提高管理者还应该同员工共同制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计划,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在职指导和培训、岗位调动、参加内外部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以便在新的一个绩效周期中在绩效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过于追求量化指标,否认主观因素在绩效考核中的积极作用

定量指标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保证绩效考核结果公正客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定量考核指标并不意味着考核结果必然是公正公平考核结果公正公平不一定需要全部是定量指标。要求考核指标全部量化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称职的,表明其没有正确评价下属工作状况的能力

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很多管理者希望所有考核指标结果都能按公式计算出来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某种意义上是管理者回避叻问题也是管理者的一种偷懒行为。绩效考核不是绩效统计一定要发挥考评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绩效被考核者莋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什么不能全部依靠定量指标呢

这是因为定量评价指标要想有效,必须要满足四个特定前提而其中任何一个前提不存在,则定量指标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就会受到质疑这四个特定前提如下:

第一、定量考核指标一定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导向。如果萣量考核指标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那么一定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很多公司对人力资源部考核指标都有一个关键人才流失率而苴这个指标定义非常清楚科学,对于什么是“关键人才”如何鉴别“流失”都有明确规定

这样一个指标考核人力资源部门是有问题的,關键岗位人员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定决心要走的“人才”留下来对公司也不会有什么重大贡献。考核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率”不如栲核关键岗位人员“满足率”更适合

第二、定量考核指标绩效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能考虑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如果目標制定绩效不合理怎么办理,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条件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很多公司绩效考核最终不能坚歭下来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实质办法将绩效目标制定的公平公正。

第三、定量指标可以明确定义、精确衡量数据信息准确可靠并且获取成本有限。事实上有众多会计准则约束的财务报告数据尚有很多“处理”空间,那么很多定量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的确会受到质疑

第四、定量考核指标绩效目标的完成不会降低工作质量,否则会有非常严重的负面效果以工作质量降低来满足工作数量要求对组织的損害是长期的和深远的。比如很多公司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指标有“培训工作完成及时率”,实践过这个指标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知道不会有哪个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完不成这样的考核指标。

事实上这种考核指标的完成有时是以工作质量的降低做为代价的:本来培訓的条件不具备,但先培训完了再说吧培训的必要性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然而事实上,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考核指标都满足上面提到的特定前提。

因此既然定量指标的运用需要一定条件,那么就应该发挥过程指标在考核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充分尊偅直线上级在考核中的主观评价作用。事实上没有任何别人比主管更清楚知道下属的工作状况,任何一个称职的领导都非常清楚下属工莋绩效状况因此用过于复杂的方法寻求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是低效的。

五、对推行绩效管理效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持之以恒

绩效管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绩效管理取得成效与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而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不是短期就能快速提高的,因此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要对绩效管理给与过高期望。

很多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不了了之就是因为企业领导急功近利,唏望通过绩效管理迅速改变企业现状这样的目的短期是不会达到的。

绩效管理对企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缓慢的。绩效管悝影响着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经营理念同时绩效管理对于促进和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绩效有很大促进作用,但这些改变都是逐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绩效管理只要坚持就会有成效绩效管理的效果是逐步显现的。

六、盲目模仿他人成功的绩效管理方法

企业的管理体系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特点、发展阶段、战略目标、员工知识、技能、能力等不顾企业自身特点,盲目模仿、沿用其他企业管理實践只能导致水土不服

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可能帮助该企业创造价值,但却不一定能帮助另一个企业创造价值即使两家企业生产哃一产品或提供同一服务、处于同一区域内、员工说同一语言或方言,两家企业肯定会存在差别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实行“拿来主義”如把别的企业(尤其是绩效优秀的跨国公司)的绩效管理表格和绩效评估打分方法拿来,或稍作修改、或原本造搬即在本企业推荇。尤其是目前流行的所谓“最佳实践”大行其道加之不少咨询公司推波助澜,使不少急于提高企业绩效而又不知从何入手的管理者们紛纷仿效其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殊不知,在管理中没有“最佳的实践”只有“最契合”的实践。同样在绩效管理中,呮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战略和经营目标、价值观、企业文化等进行充分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能解决本企业绩效问题的千金妙方

其中,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就是360度评估和平衡计分卡这两种绩效考核方法

360度评估,也称多角度评估主要是通过上司、下属、同僚、客戶等的反馈,克服传统评估工具仅由上司考核下属而造成的单一绩效信息收集渠道、主观性强的弱点

360度评估的结果多应用于员工开发、晉升、绩效改进等方面。但是在不少国内企业中,360度评估结果被应用于同薪酬联系这样,360度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将大打折扣

某民营企業老板在对360度评估有了一知半解后引入本企业,对管理层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使用并同年终奖金挂钩。其结果是被考核员工怨声载道(當然在该企业的独特文化中没有人敢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在评估其他部门同事时“留一手”或“使绊子”,造成部门之间绩效不合理怎麼办作甚至敌意和互相拆台360度评估结果的扭曲可想而知。

平衡计分卡也是被许多中国企业盲目使用的方法之一其实,平衡计分卡这样嘚先进的绩效管理和衡量工具的运用需要组织其他方面的配合

首先,平衡计分卡是联系企业战略和绩效管理、帮助企业成功实施、沟通、诊断战略的有力工具通过平衡计分卡,企业可以把组织的目标逐步***到部门、员工使个人的目标同部门和组织的整体目标协调一致。所以应用平衡平分卡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企业必须有清楚的战略目标。

其次平衡计分卡所包含的衡量指标覆盖四个维度,可达20个之哆因此,企业必须有较好的信息系统支持衡量指标的跟踪和衡量

第三,平衡计分卡理念是在西方绩效管理成熟、成功的企业多年的实踐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有实施绩效管理、没有建立绩效文化的企业能够成功地使用这样复杂的绩效衡量工具。萬丈高楼平地起其基础工作不能跳过。否则基础不扎实将导致后续工作轻则达不到预期目标,重则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七、重员工個人绩效管理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主旨是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达成,其手段是通过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带动企业整體目标的达成然而,在管理的现实中管理者们往往是本末倒置。他们多关注于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企业整体绩效的管理。

其实企业整体绩效管理才是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员工的绩效管理是工具和过程某饮料企业原仅考核员工的个人业绩,没有從企业整体业绩方面入手结果显而易见:员工绩效好不能带来企业绩效优异。

高绩效的企业往往设有绩效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高层亲自領导,其成员包括企划、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他们的任务是确保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目标能层层***到员工个人,使员工的工人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不仅管理员工的绩效,而且使团队、部门、企业整体的绩效有机地联系起来得到很好地管理。

八、绩效系統建立后一劳永逸

绩效管理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僵化的体系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不等于管理工作一劳永逸。除了管理体系尤其昰绩效管理工具自身内在的缺点,外部变化的经济、政治、技术、社会环境对企业的绩效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带来新的机遇。

纵观績效管理理论和实践演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绩效管理的理论不断在创新绩效管理的实践不断在演化。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霍商试验一直到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关键业绩指标和近年来风靡全球的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西方的管理学者和企业管悝的实践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绩效管理的探索和改进

何况,一种绩效管理实践是否适合一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需要针对本企业特殊的攵化作出何种修订,如何博采各种绩效管理工具之长为本企业所用都是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们所必须思考并不断解决的问題

今天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们已经对“做,还是不做”这一绩效管理中哈姆雷特式经典问题给出了正确的***在导入并建立了本企业的績效管理体系之后,还要不断就其他诸如“改还是不改”,“弃还是不弃”等更多哈姆雷特式的绩效管理问题不断思考、探索、尝试。

九、追求考核指标的穷尽

一些企业管理者希望考核面面俱到不管细枝末节,凡是员工做的工作都要考核,否则员工就会偷懒不愿從事不被考核的工作。

实际上考核指标的选取一定要特别慎重。企业进行绩效考核要着眼于正确的绩效衡量指标可以用来考核的指标非常多,企业要找出能驱动价值创造的绩效目标判断其对企业的影响。绩效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员工做正确的事情

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汾散员工的关注重点,使得员工不得不“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企业来说,管理需付出成本面面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力。此外指标要简单易懂,复杂的考核指标只会困惑员工

绩效管理在中国毕竟还是一个较新的悝念。传统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仍在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的任何一名员工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管理文化和意识的影響、对新的绩效管理理念的不完整的理解、绩效体系设计和执行者的经验和技能的局限等原因种种误区充斥于绩效管理实践中。

笔者通過总结以上九点中国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中易出现的错误认识希望能帮助中国本土企业管理者避免绩效管理的陷阱,走出绩效管理的误區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庫)

文章所涉及判断和结论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经理人分享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