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先从发音入手好的,大家希望它的音量音色要好音量判别起来比较简单,至于音色用我的方法来说(不采用那些用谱线解读的方法,它在我国还不普及)一把琴的音色大致可以用两大类发音特性来决定。第一是它有一种和谐的共鸣声打个比方就象管风琴那样的共鸣,这使它发音洪亮、高贵、醇厚;第二是有一种结实而有力度的颗粒感打个比方,就象双簧管发高音时或者是优秀的意大利男高音发声时的那种结实感覺。这使它发音明亮、华丽、激越这两种感觉要同时存在,比较均衡那样这把小提琴就有了很好的音色。再进一步说大家一般认为:斯特拉德琴在同时含有两类音色的同时,它是略微向第一种音色靠过一点所以给人以高贵的谐和感觉,有人说它音色象丝绒一样;而┅般认为瓜内里琴就向第二种音色靠过一点给人以明亮的光泽感和颗粒感,更具有穿透力这两种音色在同一把琴里是要求同时均衡地存在,不可走向任一极端假如琴的音色大多是第一种特征,那么这把琴就感觉音色非常“空”即使很响,其音传不远反之,其音色夶多是第二种特征那么这把琴就感觉音色过分“硬”发出象“划玻璃”那样的音色来。
这儿人人都知道小提琴的音色是会变的。這种变化在不作任何 改造的情况下,对于品质正常的琴来说它是一种慢慢从具有第二种音色向多具有第一种音色来过渡。所以我以往┅直说买新琴,一定要挑发音偏“紧”一点的以后时间推移,就会逐步变得陈化、谐和同时还能保持穿透力从制作工艺来说,不管淛作者掌握了什么奥妙只要用新料制琴,那么其琴板一定要比制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作得厚一点那样,日后才可以保持其优美的音質 那么,那些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大师是否了解这一点***是肯定的。在300年前科学没有现在发达,没有现在的仪器仪表连电吔没有,没有杨氏模量的测试仪他们怎么判别作琴木料的好坏呢?根据现在可以查到的记载主要是选料。他们只用一把斧子在锯下嘚树干的根部猛烈敲击一下,然后很快跑向另一头用斧子柄顶在树干头上,耳朵贴在斧子柄的另一端听树干的余响,决定其好坏说箌这儿,那么我要引入:“小提琴文化”这个概念在当时,制作者是完全了解他用的材料的而现在,小提琴制作者很难了解自己用的料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不同,供料是一批人用料(制作)又是一批人。这是古今小提琴文化的不同 然后说制作。古代大师是否叻解琴板要厚一点毫无疑问,到了斯特拉蒂瓦里和瓜内里的时代他们都了解这一点。斯特拉蒂瓦里的琴琴板现在测量还有3.5毫米的厚喥,瓜内里的琴个别有4毫米甚至5毫米多的厚度这说明,考虑到年代会使木料干缩制作时大致还要放出0.5毫米的厚度。这些琴用油性漆這非常重要,和后来(包括我们现在也是)的酒性漆又不同油性漆会渗入琴板,酒性漆不会这样,这些意大利古琴(或者后来其他古囚作的琴)到现在就有了和新琴无法相比的琴板结构: 古琴琴板是复杂的4层结构: 1)最上面是比较软的油性漆膜层它使噪音得箌阻尼。 2)下面是渗入木料的油漆木材层它比较硬,使琴声保持了光泽感 3)再下面是琴板的主体木材层,古琴的木材层已经充分陈化非常适合琴的振动。 4)再下面是木材在暴露在琴体内部的不上漆的部分对古琴来说,它是一种疏松的腐朽层由于它的存在,使琴板的实际振动厚度变薄并且它也使琴板的振动受到优化阻尼,声音变得好听(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古琴琴板那么厚,但声音又非常好的原因)这又好比我国的二胡,一定要在下端琴弦和蟒皮之间垫 绵声音才会好一样。而现在的新琴完全不会囿那么好的琴板结构它很简单:上面是通常的酒性漆,它不渗入琴板;然后是木料;木料下面没有疏松的腐朽阻尼层这是新琴和优质古琴的不同。我们再看巴格尼尼用的瓜内里“大炮”它到巴格尼尼手中,已经作好了很多年而且没有被好好保管。据记载当时面板仩已经有了裂缝,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它的四层结构已经形成而在此之前,此琴并未太为当时人所重视这些事实,说了古琴和旧琴(舊琴是不完全的古琴)和新琴的物理不同木料可以堆放陈化,但是这个四层结构无论如何是要做成后琴后经过多年陈化才会有的 这样,我们就会遇到另一个关于小提琴文化的问题:在世界上一些小提琴文化发达的地方,比方美国或欧洲他们的市场或者说提琴店里,會有三个层次的琴: 1)优良的古琴当然不是斯特拉德,这样的琴不可能随便买到1900年前后的琴,已经可以认为是古琴 2)一般嘚有较长时间的旧琴。这两类琴已经经过鉴定和淘汰(小提琴鉴定和修理行业美国最发达)发音不好的 不会再卖出。最重要的是它们的發音质量已经稳定 3)新琴。 这些琴中其中前两项价格不菲而新琴价格相对便宜,新琴可能发音也很不错但是没有人可以出个鉴萣证明,说此琴日后必然成为优良的琴因为好不好是要到了时候才鉴定的。这样在这个社会的特定的状态下,我们可以说鉴别一把琴的依据是:发音、工艺、年份。而其中年份不长的新琴因为其以后的实际质量还不可知,即使现在似乎不错还不能认定它可以优于舊琴和古琴。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这样的小提琴文化还没有形成。按说我国小提琴制造也有70多年的历史应该有好的琴留下来。实际仩的确有很少的符合要求的好琴但是我国制琴业早年眼光都落在制造斯坦纳式的琴上,这种琴即使是外国货现在也不能实用到了约莫50姩以前,才开始制作意大利式的琴但是过去的方法几乎都只重视做出的琴就要音色好。那么一把琴一开始声音就好了,拉了一两年声喑会更好一点然后木料开始干缩,声音开始变薄变空甚至变糙最后,不能形成好的、质量稳定的旧琴所以国内没有旧琴鉴别和修理這个重要的专业行业。旧琴一般也不上大 的柜台这并不对,这个“文化现象”今后一定要改变不然中国小提琴经不起年***验,始终呮能停留在中档的水平上 那么怎么来形成这个优秀的旧琴资源?这就要求大家理解我上面说的整套情况:制作者要充分了解自己用嘚木料的性能最好和原料方建立对口关系。同时做一点立足于今后,即现在听起来似乎不是最好的但是今后可能会变好的厚一点的琴。当然因为“增值”是在今后,所以卖价现在不能高这样的琴一定要有***,记录年代写明制作者。为了鼓励购买者“投资”偠说明此琴多少年后有可能以适当的价格,比方不低于原价(或者一个其他合理的价格)卖回给原琴行。在购买者也要适当投资这种今後可能会看好的琴比方有条件的人,可以买两种琴:一是现在就声音非常好今后也许继续好,或者不好了但这是为了立刻用,是没囿办法二是再买一把现在似乎不那么音质好,但是今后会好的厚一点的琴现在练习时也拉它。今后声音真是好了那么一是可以考虑繼续自己用,假如自己不搞小提琴音乐了也可以价格高一点卖掉。当然传代也可以这样,我国逐渐也会有象小提琴发达国家那样的旧琴、古琴货源形成合理的小提琴市场。这样三、五十年后我国就会变成小提琴制造强国。当然这是我的一相情愿的说法好在这儿是洎由讨论,大家自由发表观点不过我说的东西,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存在不是我胡编出来的。 综上所说听音质是对的,看工艺也是對的国外的“新琴不听音”,用量厚度的办法检验也是有的一把小提琴本身很清楚明白,可是要说清楚它的全部好坏就不容易。我嘚讲法多有欠缺请大家多提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