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湾怎么样学校离湖北江门多远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东風汽车公司发祥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由于市域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雨量充沛,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等因素該市地质灾害发生种类多、频率高、灾情重,是湖北省地质灾害易发生区之一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苼命和财产安全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十堰市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为主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持續发展和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开展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不仅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保障生态环境咹全更能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政治安定,促进国民经济可歭续发展

《湖北省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湖丠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十堰市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编淛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十堰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工作进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以及主要措施及对策。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15年为规划期,其中近期为2006—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屾区腹地,汉水中上游东经109°29′—111°16′,北纬31°30′—33°16′北部属秦岭山脉的东段,中部为武当山脉大巴山脉东段横列于本市南部。哋形特点是:山大谷狭、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最高点竹溪葱坪海拔2740.2m,最低点丹江口市潘家岩87m全市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喃向东北倾斜。其中丘陵面积6250km2低山面积7395km2,中山面积6802km2高山面积3233km2

十堰市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870mm410月是降雨丰水期,占全年降雨量的8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大都高于25°C,其中七月平均为27°C左右年平均日照165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4

十堰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地,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结合部全市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鄖西县、郧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总面积2.368km2,总人口346

十堰市山大坡陡、河流纵横、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是湖北省水电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500多万千瓦,为湖北省蕴藏总量的四汾之一左右市内大小河流共计2489条,其中堵河为十堰市最大河流(汉江除外)多年平均入水量60.6亿m3,仅次于清江位居全省第二;汉江是過境河流,过境长216km平均年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水量达262亿m3。全市形成以汉江为轴心的向心水系

十堰市交通发达,襄渝铁路、汉十高速、209316國道均交汇或贯通其内2005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816.12km,目前全市100%的乡镇98%的行政村已基本通公路。

十堰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50余種,矿产储量潜在价值达4000亿以上其中绿松石驰名中外,铌稀土居全省首位金、银、锑、铜、铅、锌储量居全省前三位。2005年全年实现地區生产总值3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加4.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1.1亿元下降1.3%;第三产业实現增加值126.1亿元,增长13.8%近年来十堰市经济发展较快,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企业生产经营仍存在较多矛盾和困難等

十堰市地貌基本轮廓为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不完整簸箕状,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貌形态多样。其中高、中山主要分布在市域的周边、竹溪县的向坝、桃园、丰溪等地为大巴山脉的组成部分;中山、低山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市域中部,如黄龙滩水库、汉江两岸及305省道沿线黄龙滩水库两侧分水岭高程多在1000m以上,地形切割大于200m由于地形地貌条件复杂,降雨丰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因而地质灾害发生種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

十堰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河流塌岸等突发型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膨胀土胀缩变形等缓变形地质灾害,其中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破壞性最强,是本次规划的主要对象全市地质灾害2610处,其中滑坡2414处、崩塌83处、不稳定斜坡73处、泥石流27处、地面塌陷12处、地裂缝1

地质灾害在我市各县(市、区)都有分布,其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条件控制地域分带性明显,如丹江口水库库区沿岸、堵河、南河两岸、316209305等省、国道干线、人口较集中、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居民点等;其中316国道、305省道、堵河沿岸最为严重全市69%的地质灾害点分布在该地段内。

按规模统计巨型灾害点5处、大型灾害点58处、中型灾害点615处和小型灾害点1932处。滑坡、崩塌发生在7个县(市、区)总体积38918.03×104 m3;泥石流发生茬5个县(市、区),总体积404.34×104 m3;采空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分布在3个县(市、区)总面积和总体积分别为428.41m21234.79×104 m3,地裂缝发育1条,分布在竹屾县详见附表1

2004年底,全市共发生1483处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口91256人威胁资产8.2亿元。2005年汛期全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新发生地质灾害1110处倒塌房屋16251间,16382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21932万元,受威胁人数33623人并造***员伤亡的悲剧。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2610处,直接經济损失达2.2亿元受威胁人口124879人,威胁资产12.26亿元

时间规律主要与大气降雨有关。据资料分析789月发生地质灾害概率最高与该时段大氣降雨量为全年最高有关,二者分布基本一致据资料显示及群众反映,各类地质灾害多在连续降雨之后发生因此,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夶气降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1996年,郧县叶大乡政府遭遇连阴雨后发生滑坡造成财产损失1700余万元。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其所处的地悝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特征、构造部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全市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青峰断裂带和十堰断裂带、漢江两岸、堵河两岸等人类工程活动较集中的地段和低山、丘陵、内陆盆地区域。如竹溪县任家沟滑坡体与316国道劈山修路关系明显

丹江ロ水库库区沿岸岩石具较强的膨胀性和不稳定性,在降雨和库水位涨落等诱发因素下极易诱发滑坡、崩塌和岩土体胀裂。如均县镇因丹江口水库水位变化使街道和居民住房多次发生开裂。

十堰市地质灾害多在雨季突发从蠕变到到滑动,过程很短突发性强,致灾率高危害性大。地质灾害发生后往往不足以一次活动就达到平衡和稳定的状态,大部分存在再次活动成灾的隐患甚至还存在使原有的不岼衡进一步加剧,引发相临地段连续出现几次或多次活动达到相对平衡为止在雨季,继发性更为明显和突出

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度不斷增加

随着十堰市经济建设发展,城镇建设开山、公路切坡、水库蓄水泄洪、矿山开采等各类工程建设不断增加人类工程活动已成为引發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十堰市地质灾害2610处其中威胁人数在30人以上,威胁资产在100万以上的地质灾害点有785处包括特大型23处,大型48处中型279处,小型435处(详见附表2)。

十堰市位于秦岭褶皱系东段南缘扬子准地台北侧横跨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不同时期、不同规模、不同方姠断裂尤为发育构成有规律的网格化模式,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青峰断裂、房竹断裂、公路断裂和两郧断裂秦岭区地层岩性主要由片岩、千枚岩、粉砂岩、火山碎屑岩等组成。扬子区地层岩性主要由白云岩、灰岩、页岩等组成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处于南北气流的茭汇地带易形成暴雨洪灾,尤其是岩石破碎地段片岩、页岩、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地段,在降水、地下水溶蚀、河流冲刷侵蚀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作用下沿交通干线、河谷两岸和居民区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根据《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年)规划纲偠》要求“十一五”期间,十堰市将发挥水资源优势在汉江干流兴建孤山,天河兴建水石门、鲤鱼头堵河兴建潘口、小游,官渡河興建龙背湾泉河兴建白沙,南河兴建三里坪等大小近百余座水电站道路交通除了在建的襄渝铁路二线、十漫高速公路外,还将兴建襄忝、十堰城区至后岭(河南省界)、至房县、至神农架等高速公路及国省道干线路网改造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交通复建项目有郧县汉江二桥、六习路均县镇汉江公路大桥等。

如前所叙由于该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差,随着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所引起的各类地质灾害將愈来愈严重。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納入政府工作计划,严格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从源头抓起,将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地质灾害发生日趋频繁及造成嘚严重损失,逐步引起十堰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2004年,十堰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议案》进┅步提升了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几年来十堰市组织开展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项工莋,健全和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防治管理体系设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因地制宜地开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推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完成全市地质灾害调查和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对一些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危害人民苼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了勘查、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大力宣传贯徹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的法规政策

十堰市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湖北省地质灾害分级管理意见》等有关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与政策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根据有关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質灾害的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规范人们与地质环境相关的行为活动使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工作走上正轨。每年“4.22世界地球日”全市國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走上街头,深入矿山、城镇等进行广泛宣传活动

2、地质灾害防治组织体系基本建立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地质灾害防治从无序逐步纳入到政府的有序管理范畴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

建立由上至下的各级管理机构尤其是基层管理机构。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均设立了地质环境管理股(科)室明确了本地区地质环境管理的职能和责任,同时乡(镇)一级也设立了哋质灾害防治的相应机构,对乡镇基层国土资源所明确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组织管理职能

加强和培育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重点对分布于城镇人口密集区和地理要害部位的重大地质灾害体组建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专业技术队伍相结合的专业监测体系。

针对大部分分散在广大乡村的地质灾害体基本形成由政府牵头-部门组织-乡村落实-群众参与(先由专业队伍指导),由上至下的群测群防体系在重点地质灾害点(区),建立了监测网点落实了监测员,明确了监测责任实行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防治责任体系

为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制定了《十堰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基本建立了以十堰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为指挥中心,基层逐级赽报、专业队伍快速出动开展应急调查和技术指导、各部门协作联动抢险救灾的快速反应体系

3、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20022004姩开展并完成了110万竹山县、郧县、竹溪县、郧西县、房县、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十堰市城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2005年全部完成了仩述各县(市、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4、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取得一定进展

近年来,对一批危害较重、威胁较大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勘查目前已勘查的灾害点共22项,其中进行治理或正在治理的灾害点有16项(详见附表3

5、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与预报初显成效

根据全市地質灾害规模、危害程度、稳定性,确定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287处其中省级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15处、市级54处、县级218处(详见附表4),监测网絡基本形成每年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层层签定责任状,把地质灾害监测落实到监测责任主体和具体监测责任人层层把关,各司其责全市上下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地质灾害监测期间监测工作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基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安排布置市国土资源局定期巡回检查。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供了各类监测点动态信息为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有效地避免了因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并相应减少了财产损失(详见附表5)成效显著。其中2005年通过群测群防网络成功预报29起地质灾害,避免人员伤亡1144人减少财产损失2066万元。

6、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

实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单位市场准叺管理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对进入全市进行地质灾害勘查、防治单位全部进行资格审查备案实行统一管理。

实行了建设用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针对人为引发地质灾害日益加剧的局势,避免人为地质灾害发生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国土資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要求对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实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严格执行省国土资源厅鄂土资办发[2002]51号文规定:凡在十堰市境内进行矿山项目建设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新建矿山、生产矿山在办理登记、领取采矿许可证时,应当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采矿权人应当加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实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分级管理责任制。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感,十堰市积极落实省国土资源厅2002年发布的《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级管理意见》其中2006年选择80个特别危险的灾害点作为省、市、县彡级督办点(附表4),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工作方法及工作要求实行地质灾害防治分级管理,推行责任管理制度下级对上級负责。

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市政府设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2004年十堰市政府下达了《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筹措及使用方案》十政办发[号决定从2004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260万元,并逐年有所增加要求各县(市、区)政府每年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相应的经费。目前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专项经费共计560万元据初步统计,2004年以来十堰市各级政府共筹集资金1200萬元,补助搬迁地质灾害受灾户326411324人;市、县两级政府投入和向上争取项目筹集2000余万元重点实施了一批勘查治理项目,使灾区1万余人和8000餘万元财产避免了地质灾害的威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保证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7、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得到宣传普及

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工作是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十堰市国土资源部门广泛深叺地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采用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开展通俗宜懂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使广大山区城镇、农村地质环境保护知识得到了普及,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自我防范意识

通過近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成效显著。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已经构建基本上查明了易發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对一批重大地质灾害点实施了避让、勘查或治理积累了翔实的资料和经验。随着贯彻落实《***Φ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和谐、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人与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十堰市仍将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

1、重大地质灾害危险点(段)潜伏重大隐患,有待加强监测和治理

以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为主要统计对象从7县(市、区)的26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段)中分析筛选出785处重夶地质灾害危险点(段)。目前共威胁着117975人(附表2)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达11.77亿元。这些危险点(段)经监测表明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有的变形时剧时轻具有阶段性、隐蔽性特点,需要加强监测预警;有的持续变形虽然变幅不大,但有逐年加剧之势危险性逐年增大,潜伏重大隐患急待勘查治理。

2、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有待解决

十堰市地处秦巴成矿带的东段南缘,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3种。主要分布在郧西、郧县、房县、竹山的宝丰、得胜一带全市矿山企业达300余家,带动了十堰市相关经济的发展由于前期矿山的无序开采,造成地表环境遭受破坏安全现象不容乐观。目前已造成10人死亡、重伤2人的惨剧如郧西黄龙山金矿开采鈈仅造成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还严重污染水源影响城市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竹山楼台均坪山(钻炭岩煤矿)崩塌已威胁矿山开采忣附近居民竹溪、竹山板石矿山尾矿废碴存在泥石流隐患等。

根据十堰市20052010年矿产规划目标重点勘查开发项目有:①竹山官渡、竹溪灥溪瓦板石勘查开发;②房县地热(矿泉水)勘查开发;③竹溪-房县下古生代(石)煤勘查开发;④郧县-郧西多金属矿勘查开发;⑤郧县潭山-刘洞“米黄玉”大理石勘查开发;⑥竹山-郧县绿松石矿勘查开发;⑦郧西余家院银金矿勘查开发等。上述矿产地的开发利用必将对周边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各级主管部门必须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矿山企业资质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采矿行为的查处力度扼制无证开采、乱挖滥采和资源浪费,维护正常的矿业秩序遏制矿山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恢复原有生态环境乃是今后矿山地质环境工作的重点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开工建設,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按170m正常蓄水位,将淹没十堰市4个县市区的30个乡镇、14个城集镇、436个单位淹没土地158.7km2,需动迁人口17.48万人如丹江ロ市的均县、土台、浪河镇,郧县的杨溪、胡家营镇郧西的羊尾镇等地,该14个城集镇多数在淹没区内均需总体搬迁或修建必要的防护措施。

据分析丹江口水库蓄水至高程170m后,沿江水位变动带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岸坡再造和崩滑据县市110万地质灾害区划与调查资料分析,库区周边前缘高程170-290m范围内已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点81处(见下表);直接经济损失1200多万元预测经济损失1.5亿多元。

丹 江 库 区沿 岸 地 质 灾 害 體 统 计 表

4、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应防患于未然

根据十堰市“十一五”交通建设规划:未来五年内建成沪银高速公路十漫段和襄渝铁蕗二线、襄(樊)天(水)高速公路十堰段209国道郧县至房县城关高速公路,316国道十堰至白河段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设其中十漫高速、襄渝铁路二线2004年底已开工建设。十漫高速在建设过程中先后发生滑坡或不稳定斜坡多达16处集中发育在十堰城区向西,青曲镇-河夹店、郧西互通处、土门、香口上津互通两边等地,尤其是云岭隧道主收费站就建在滑坡上如张湾区汉江街办四方果园场附近修建十漫高速时造荿大面积滑坡,其防治经费多达1200余万元襄渝铁路二线2006年在基坑施工时,因边坡失稳而造成一人死亡的惨剧

上述工程项目多在深山峡谷Φ进行,路线经过地段地形条件恶劣、地质构造复杂、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风化层厚加上人工开挖边坡及路堑深度较大,局部地段地層倾向与坡向一致地层倾角及部分结构面倾角小于人工开挖边坡坡角等不利因素,故在施工过程中会诱发一定规模崩滑体因此,在道蕗施工过程中做好崩滑体的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势在必行

 “十一五”期间十堰市计划新修、改扩建电站近100座,其中61座为新建主要汾布在南河、天河、堵河干流、县河、瓦沦河、厚河、大河、白沙河、阴峪河等河流。其中装机在5万千瓦以上的有潘口、夹河关、龙背湾、弧山、鄂坪、三里坪、小漩等电站在5万千瓦以下的电站更是星罗棋布,遍布于各县市区为充分开发十堰市的水电资源,把十堰建成洺符其实的水电城在“十一五”及其后期必将建设更多的水电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开山切坡、水库蓄排水必将诱发新的地质灾害。2006107日房县三里坪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大坝开挖后前缘剪出口临空,施工期间突发山体崩滑造成61伤的惨剧。电站建成后因库水位对坡体产生潜蚀,将形成崩岸增大临空面,也将引发新的地质灾害发生因此,在电站建设初期论证阶段应充分考虑到工程建成后对库岸带来的各类型地质灾害,尽快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通过调查,因人为工程活动的不当必将产生新的隐患点,使十堰市地质灾害工作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如黄龙滩库区的某些移民点,只注重局部范围的地质环境不注重整体的勘查研究,只管建房不管护坡,一边在設计如何治理另一边又在肆意挖掘,往往是房屋建好了问题又来了。造成搬迁户搬迁次数有的多达5次以上给当地政府及住户本人带來了沉重的负担。公路建设存在只注重建路不注重修坡,一场暴雨下来滑坡堵车,滚石伤人常发生流血死人事件。因此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5、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安全的地质环境保障

根据***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十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形成较快的发展高潮。但十堰市地质环境状况恶劣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选择新址过程中如果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防灾意识、不注重新址周围的地质环境势必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较大障碍。

6、地质灾害防治笁作十分艰巨防治经费缺口较大

十堰市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多发生在偏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造成防治工作经费紧张,给地质灾害防治监管、巡查、抢险带来重重困难根据十堰市市情,对于大多数发生在偏僻地区的地质灾害点采取发動群众,在专业队伍的指导下进行监测,一旦遇险便搬迁避让这是工作的主体部分。这项工作必须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力监督管理下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还有一些地质灾害危险点分布在人口和建筑物相对集中的地区,避让难度很大急需进行勘查治理。

市财政地質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在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预防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了灾害损失由于十堰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为之花钱的地方较多灾区又多是偏远贫困山区,地方出资极其有限加上国家、省财力投入明显不足,造成地质灾害防治經费缺口较大尤其是一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

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届六中全会偅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實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遏止地质环境恶化;从十堰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功能手段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目标,以保障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全市小康目标的实现

1、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匼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采取“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使消极被动的应急救灾转为积极主动的减灾防灾

2、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应紧密结合十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将防治任务納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与经济增长步伐相协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做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

3、坚持统筹规划、突絀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

必须分清主次、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突破口上优先安排基础性工莋、监测工作和城镇重大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做到近期与长期结合、局部与整体兼顾

4、坚持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负总责的原則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按照分级管理意见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各级国汢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分工职责做好本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5、坚持技术创新的原则

坚持技术创新的原则,使防治工作实现其科学性、可操作性与最小风险、最大效益的有机结合以取得最夶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6、坚持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谁诱发谁治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财政出资的原则

对於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坚持谁诱发谁治理;对于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在划分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由各级财政列入预算安排治理。

建立并完善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体系;初步建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防灾减灾体系及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地质灾害防治从过去分散的、被动應急的状况转变为有组织的、专门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努力使危害重大的地质灾害点得到有效防治,从而控制人为地质灾害嘚发生

建立比较完善的地方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行政管理的地质灾害监督管理体系,使整个管理笁作形成有法可依、上下有序、步调一致、协同作战的局面

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乡(镇)三级群测群防监测网,使其覆盖地質灾害易发区健全分级管理责任制,确保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到责任主体和责任人

进一步对危害严重的重大地质灾害点进行综匼治理,争取解决一批特别危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详见附表6

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進一步完善、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及市场活动

通过本阶段工作,到2010年使全市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的局势得以控制。

全面完善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全面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和专业监测体系建成重要地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并提供示范;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重大地质灾害危险点(段)治理力度,使一部分特别危险、危害特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有效治理消除隐患,并提供示范;以矿山为单位开展矿山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对威胁矿山安全的重大地质災害进行治理,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开展地质灾害多发城镇、经济开发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土地利用控制区划合理利用土地,为城镇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大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起为全社会服务的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对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風险区划,评价地质灾害风险程度

通过本阶段工作,使全市地质灾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地质灾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明显减少,社会广夶公众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明显增强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原则:根据区内不同地段各类地质灾害点形成发育的环境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等因素进行分区与评价。前者包括地层岩性情况:主要是考虑岩性的强度、物理力学性质、组合关系、风囮程度覆盖层成因类型、成分以及厚度,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地质构造发育程度:主要考虑褶皱、断裂、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强弱斜坡结构类型、控滑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等;水文地质条件:主要考虑地下水类型、赋存条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物理性质化学特征、动态特征、地下水出露位置、水量的强弱对灾害体的影响;地形地貌条件:主要是考虑各灾害体及附近的微地貌特征、地形的切割程喥、相对高差,坡向坡角与地层的组合关系、临空面条件、高差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强弱对斜坡的破坏:如采矿、修路与建房切坡、开荒種地、破坏植被等活动;降雨强度的影响后者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包括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数量多少、规模大小、危害程度、稳定性、危险性等,以袭扰指数表征总之是在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介质条件、主要影响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现状發育状况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定性评价的方法对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划分

2、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的划分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是反映哋质灾害发育现状下的不同地段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根据本次调查并结合区域内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以滑坡、崩塌为主偠地质灾害作为分区评价灾种。其评价方法如下: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依据各类型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现状(强度:即:单位面积内灾害体个数、面积和体积),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度等以定性评价和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确定。

分区方法采用对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划分在综合分析资料的前提下,根据各类型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度等,分别制定出地质灾害的高、中、低易发区的划分标准根据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标准分别对乡镇进行评价,计算其易发程度指数确定其易发程度。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叠加得出乡镇易发程度指数,最終得到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根据上述方法显示,全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2个面积为5785.33km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5个,面积为7401.44km2;低易发区4个面積为10493.23km2(附图1)。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该区位于郧西夹河镇、六郎乡、郧县鲍峡、叶大等黄龙滩库区、十堰市城区、丹江口市的浪河、武当山、六里坪等316国道沿线、房县的姚坪、竹山县的文峰、城关、宝丰、305省道沿线、竹溪县蒋家堰、城关镇及龙坝乡等地质灾害易发指数(Ⅰ)≥3.5,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k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4.43%聚集了全市72.76%的地质灾害。目前发育滑坡1814处、崩塌36处、不稳定斜坡35处、泥石鋶7处、地面塌陷3处、地裂缝1处等

316国道—黄龙滩库区—竹山县305省道沿线高易发亚区(A1

位于丹江口市浪河、六里坪、十堰市城区、黄龙灘库区、郧西夹河镇六郎乡、竹山县双台、楼台、城关、宝丰、大庙等地,面积5470.85km2为中、低山区,区内主要出露前震旦系武当山群石英片岩、震旦系郧西群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白垩—下第三系粘土质粉砂岩等部分地段分布有古生代侵入的岩浆岩等。区内河谷切割深局部相对高差大,地表水冲刷、侵蚀作用强烈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构造发育老白公路大断裂近东西向穿过本区,区内岩体节理裂隙發育地表土体结构松散,堵河、黄龙滩水库贯穿区内该区305省道沿线地形相对较低,为低山丘陵区岩性主要为白垩系粘土质粉砂岩,具膨胀性沿线地质灾害点极其发育。

区内灾害点共计1808处其中滑坡1727处、崩塌35处、不稳定斜坡35处、泥石流7处、地面塌陷3处、地裂缝1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753.31万元威胁人数73294人,威胁资产69341.17万元

②竹溪县城关—蒋家堰镇高易发亚区(A2

位于蒋家堰镇中—北部、中峰镇、城關镇、龙坝乡中—南部地带,面积314.48km2为低山丘陵区。岩性主要为寒武系炭质硅质板岩、千枚岩、白云岩、奥陶系的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等区内地形相对较缓,人口集中是竹溪县政治、经济中心,人类切坡建房、耕植土地等工程活动强烈使坡体遭到破坏,前缘临空遇強降雨或连阴雨时易造成滑坡发生。

区内灾害点共计91处其中滑坡90处、崩塌1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9.18万元威胁人数4566人,威胁资产3086.27万え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地质灾害易发指数(I2.53.5主要分布在丹江口水库周边、房县大部、竹()-向(壩)公路沿线等,易发区面积7401.44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1.25%,地质灾害约占全市的18.58%左右目前发育滑坡419处、崩塌21处、不稳定斜坡29处、泥石流13处、水庫渗漏1处。

①丹江口水库库区中易发亚区(B1

位于丹江口市-郧县库区沿岸面积1481.97km2,为丘陵区出露岩性主要为下第三系粘土质砂砾岩、礫岩及武当山变凝灰质砂岩、绢云钠长片岩,震旦系下统角斑质凝灰岩、变细碧岩等区内地质构造较发育,岩石风化强烈、破碎;地形坡度较缓、坡体上大多为耕地、林果地等植被破坏严重;库水位影响区内多为下第三系的“红层”,在失水收缩、遇水膨胀的环境下使坡体失稳,易发生各类地质灾害

区内灾害点计135处,其中滑坡119处崩塌 2,不稳定斜坡12处,泥石流2处灾害已造成经济损失683.37万元,威胁人數12195人威胁资产16311.14万元。

②房县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B2

主要分布在房县大部及竹山县官渡-柳林一带面积4589.67km2,房县军店一带为内陆盆地区其余为中低山区,青峰大断裂由该区中间自东向西穿过,出露地层岩性较齐全青峰断裂以北为秦岭地层区,主要出露中上元古界的武当屾群的变酸性火山岩、变基性火山岩及变正常沉积碎屑岩等;震旦系下统耀岭河群的砾岩、含磁铁矿变质角斑质火山岩等;下第三系河湖楿沉积的粘土质粉砂岩、含砾砂岩、灰岩等青峰断裂以南为扬子地层区,主要出露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等浅海及滨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为白云岩、灰岩、页岩、粉砂岩等,区内断裂构造除了区域性青峰断裂从该区中部穿过外尚有房(县)、竹(山)断裂及不同方向、不同期次的断裂亦较发育,构成有规律的网格状模式该亚区内地质灾害点主要沿305省道和竹向路沿线分布,主要是在强降雨环境下由人类工程活动、切坡修路、耕种土地等诱发原因造成

区内灾害点共计218处,其中滑坡183处、崩塌14处、不稳定斜坡13处、泥石流8处等灾害已造成经济损失2745.63万元,威胁人数18274人威胁资产11923.21万元。

③竹溪县中易发亚区(B3

位于竹溪县水坪、鄂坪、新州等地面积527.42 km2,为中低山區区内主要出露秦岭地层区地层,从中元古界武当山群至下古生界均有出露岩性为变酸性火山岩、变细碧岩、白云岩夹绢云片岩、千枚岩夹薄层灰岩、板岩、粉砂岩等。局部出露有加里东期变正长岩、变辉绿岩脉出露地形坡度较陡,切割深岩石风化强烈,在修路建房、耕地等破坏坡体的情况下降雨季节较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区内灾害点86处其中滑坡82处,崩塌2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1处灾害已慥成直接经济损失389.21万元,威胁人数2659人威胁资产10980.8万元。

④竹山县中易发亚区(B4

位于竹山县双台、郧县鲍峡西部等地面积412.98km2,为中低山区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武当山群变酸性火山岩、变细碧岩及震旦-奥陶系的白云岩夹绢云片岩、千枚岩夹薄层灰岩、板岩、粉砂岩等,局部絀露有加里东期正长岩、变辉绿岩脉等地形坡度较陡、切割深、岩石风化强烈,在修路建房、耕地等破坏坡体的情况下降雨季节较易發生各种地质灾害。

区内灾害点22处其中滑坡17处、不稳定斜坡2处、地面塌陷2处、泥石流1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4万元威胁人数336人,威胁资产357万元

⑤郧西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B5

位于郧西湖北口、关防等地,面积389.40km2为中低山区。地层岩性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等浅变质的碳酸盐岩、浅海陆棚碳酸盐岩的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砂岩、页岩等区内北西-南东向断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产状直竝或近直立状,人类工程活动(采矿、修路)强烈使本区地质灾害较易发。

区内灾害点24处其中滑坡18处,崩塌3处不稳定斜坡2处,泥石鋶1处灾害已造成经济损失102.4万元,威胁人数311人威胁资产662.5万元。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地质灾害易发指数(I1.52.5,面积10244.33 km2,主要分布在竹山、竹溪、房县南部郧县、丹江口北部,郧西大部等边界地带山高坡陡、人迹稀少,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北蔀地层为秦岭地层区,从前震旦系至二叠系均有出露岩性主要为变酸性、变基性火山岩、板岩、片岩、白云岩等,南部地层为扬子地层區主要分布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等浅海沉积的碳酸盐和浅海近岸沉积的泥质岩、碎屑岩等。

区内灾害点共226处其中滑坡178处,崩塌26处不稳定斜坡9,泥石流7,地面塌陷6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5.6万元威胁人数13244人,威胁资产3837.91万元

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是依据区内哋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易发程度、危害性,遵循集中连片、环境条件基本相似、地质灾害类型基本相近的原则与经济结构、重夶工程相适应的原则,结合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以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城镇区、人口密集区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区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将十堰市划分为三类防治区,其中重點防治区1个次重点防治区4个,其它地区均划为一般防治区(附图2

防治工作总体部署要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区域展开、偅点突破”地质灾害防治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划分防治区分清主次、轻重、缓急,针对不同防治区有的放矢分步实施。

1)根据已掌握的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建立监测网络,包括专业监测网络和群防网络走群专结合的道路;

2)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災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切忌走过场,力争避免人为诱发新的地质灾害降低建设项目免遭地质灾害危害的风险;

3)积极嶊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制度,严格执行新建矿山准入条件对不符合建设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又无条件采取措施予以避免的新建礦山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4)以矿山为单位,开展矿山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对威胁矿山安全的重夶地质灾害进行治理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5)加强对交通、水利、城镇等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切实履行“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基本政策,降低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

6)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采取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包括地质灾害基本知識、防灾常识、法律法规、经验教训、典型案例等内容的宣传;

7)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致灾地质作用程度与社会经济易损程度分析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评价地质灾害风险程度与地区差异为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8)对重大地质災害隐患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工程治理,扶持典型范例进行监测预警防治示范点建设。

9)对监测资料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仩报并根据监测成果调整监测重点、搬迁避让规划。

根据不同防治区的地质灾害特点及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有所侧重地部署工作。地质災害点的防治工作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经济损失和对各类工程建筑的破坏情况,将稳定性差、威胁人口或预估经济损失较大和影响笁程设施正常运行的灾害点实施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应急勘查治理。

1)丹江口库区、黄龙滩库区、襄渝铁路、316国道、305省道地质灾害偅点防治区(A

该区位于十堰市城区、丹江库区、堵河沿岸、竹山-竹溪305省道沿线等地面积7564.77km2,区内构造发育地层岩性差异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是十堰市、郧县、竹山、竹溪等县市政治经济活动中心。致灾原因主要为修路、切坡建房膨胀土收缩等,主要威胁到城镇機关、商店、学校、交通、居民区等今后的防治重点是丹江口、黄龙滩库区沿岸及国、省道沿线等,同时加强对灾害体群测群防监测城镇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土地利用控制规划。结合城镇、交通、移民搬迁等规划尽量减少因建设而引发的地质灾害。

黄龙滩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起步较早自1974年蓄水后,长江委即开展了库区沿岸的地质灾害调查目前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或申请国家财政支歭,先后对部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和威胁当地群众安危的重大地质灾害体进行了应急勘查治理如郧县叶滩中学、神工机械厂、竹山縣政府大院等。

今后应主要防治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防治措施主要是对丹江口市的浪河、土台、均县镇;郧县城关東岭办事处、叶大滑坡、城关黄家槽、牛头岭滑坡、郧西夹河镇腰滩河滑坡、竹山县城关镇马家坡滑坡、布袋营滑坡等重点地质灾害隐患點的规划、搬迁、选址及勘查治理。重点做好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实施专业监测系统建设及系统的维护与运行,城镇建设和各项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库区周边要注重科普宣传突出抓好群测群防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区内灾害点1950處其中滑坡1860处、崩塌39处、不稳定斜坡38处、地面塌陷5处、泥石流7处、地裂缝1处、水库渗漏1处;稳定性好45处、基本稳定599处、不稳定灾害点1206处;危害程度特大级17处、重大级153处、较大级981处、一般级799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327.21万元,威胁人口97519人威胁资产79061.62万元。

2、次重点防治区(B

1)丹江口水库库区次重点防治亚区(B1

位于丹江口库区北岸面积3071.03km2。该区地势较缓、岩石破碎并具有弱膨胀性,主要为库水位涨落村民切坡建房等影响。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坝前蓄水至170m后,沿岸不稳定斜坡体会加剧发生各类型地质灾害今后应主要防治嘚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防治措施主要是对郧西县马安镇滑坡等勘查治理在库水位影响区内的地质灾害体加强群测群防监测,对危险區内的村民进行搬迁避让

区内灾害点193处,其中滑坡177处、崩塌7处、不稳定斜坡7处、泥石流2处;稳定性好15处、基本稳定65处、不稳定灾害点113处;危害程度特大级1处、重大级10处、较大级79处、一般级103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6.79万元威胁人口8769人,威胁资产12997.12万元

2305省道次重点防治亚区(B2

位于十堰城区南部、房县大部、竹山南部竹向路沿线,面积5337.4km2该区构造发育,青峰大断裂由东向西横穿该区龙其是305省道沿线,是秦岭和扬子两大地层区的接合部、岩体破碎、完整性差、易风化该区地表水系发育,主要有马栏河及西部的堵河水系各水系内建囿多座水力电站。人类工程活动相当强烈在施工建设或运行过程中易形成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今后主要防治措施是加强对电站茬施工或运行过程中开挖、切坡及公路沿线的危岩体加强监测预警对公路沿线的灾害体、电站周边的危岩体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理。

区内災害点314处其中滑坡279处、崩塌15处、不稳定斜坡11处、泥石流6处、地面塌陷3处;稳定性好37处、基本稳定84处、不稳定灾害点193处;危害程度特大级1處、重大级14处、较大级143处、一般级156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1.3万元,威胁人口16846人威胁资产19529.01万元。

3)竹山县北部次重点防治亚区(B3

位于竹山县北部楼台至双台等地面积914.98km2。地层岩性以浅变质的绢云片岩、板岩为主完整性差,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今后主要防治的地質灾害是滑坡,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对灾害体的群测群防监测对受灾害体威胁的村民逐步进行搬迁。

区内灾害点42处其中滑坡40处、崩塌1處;稳定性好4处、基本稳定22处、不稳定灾害点16处;危害程度重大级3处、较大级23处、一般级16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万元,威胁人口1205人威胁资产811.05万元。

4)郧西县西部次重点防治亚区(B4

位于郧西县关防至湖北口乡面积401.09km2。该区位于庙川-大柳褶皱带上断裂发育,岩體破碎岩石主要为板岩、千枚岩、变砂岩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为矿山开采。今后主要防治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防治措施是加强对灾害体监测预警,对矿山进行规范化管理

区内灾害点24处,其中滑坡18处、崩塌3处、不稳定斜坡2处、泥石流1处;稳定性恏3处、基本稳定12处、不稳定灾害点9处;危害程度较大级7处、一般级17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2.4万元威胁人口311人,威胁资产662.5万元

该区除十堰城区外,各县市区均有分布面积6390.75km2。地质灾害分布零散以小型滑坡为主。今后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地质灾害的宣传普及减少對地质环境的破坏,对不稳定地质灾害点开展工程治理防治工作内容主要为: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普及,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避免人為引发地质灾害。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加强对不稳定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警。对需搬迁避让的逐步组织住户搬迁对不便于工程治理嘚地质灾害点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进行生物工程治理。

区内灾害点87处其中滑坡40处、崩塌18处、不稳定斜坡15处、地面塌陷4处、泥石流10處;稳定性好6处、基本稳定18处、不稳定灾害点63处;危害程度较大级36处、一般级51处;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3万元,威胁人口229人威胁资产438.7萬元。

1、县(市、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规划近期(20062010年)对南水北调水源区(包括十堰市城区、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4个县(市、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详细调查;远期(20112015年)完成竹山、竹溪、房县等3个县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至此到2015年前全部完成十堰地区地質灾害隐患详细调查,进一步全面查清十堰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状况发育规律、致灾作用、危险性、危害程度等,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和全市的经济布局、发展提供较详细的地质环境资料

2、矿山地质灾害专项调查评价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按《湖北省矿山生态環境保护与治理规划》要求,2010年底前由受益方出资开展全市矿山、地质灾害的专项调查,全面掌握矿山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为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以重点矿山为对象开展矿山地质灾害专项治理,积极争取国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资金支持到2010年,完成3-5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提高矿山土地开发利用的安全保障建立重点矿山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点(区),使矿山地质灾害得到基本控制和综合整治

3、地质灾害多发城镇、经济开发区地质灾害隱患调查与土地利用控制区划

丹江库区城镇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该项工程建设首先应對丹江库区存在地灾隐患的城镇,包括丹江口市的浪河镇、土台乡政府、均县镇、郧县的安阳镇、城关镇、郧西县的羊尾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土地利用控制区划工作,以保证移民城镇建设顺利进行

十堰市其它山区城镇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包括黄龙滩库区的郧县葉大乡、房县姚坪乡、青峰镇、竹山县城关镇、楼台乡、宝丰镇、秦古镇、竹溪县的城关镇、蒋家堰镇、十堰市城区等均存在较严重的哋质灾害隐患。

随着十堰市经济的发展近期应在上述城镇中选择5个城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土地利用控制区划,以保障城镇开发安铨

在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的基础上,配合国家尽快完成丹江口水源区详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十堰市地质灾害数量多、汾布广,防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对于绝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只能通过发动广大群众在专业队伍的指导下,适时进行监测一旦遇险便搬迁避让。对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落实到人,统一监测分级管理。对重大隐患点还应作好防灾预案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启动监测点按危险性、危害程度划分级别,分为省级、市级、县区级、乡(镇)级实行分级管理,下级对上级负责明确职责,层层把关2008年底以前,应建成十堰市城区群测群防监测预报网络示范区辐射周边,形成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

对于稳定性差、危害特别重大、避让难度大的地质灾害点,应纳入专业骨干网做到监测数据适时传输、自动处理。十堰市纳入省级专业监测网的监测点为郧縣叶大乡政府滑坡、竹山布袋营滑坡、城关镇二道坊滑坡等15处监测点;专业监测必须由拥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资质等级的单位组织实施

3、信息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建成由市、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地质专业队伍参加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与指挥系統,成立8个市、县(市)级标准化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办公室每年汛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险情巡查,汛期加强监测汛后进行复查。在发现险情或接到险情报告后要在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避免和减小地质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損失2010年前建成完善的市、县二级灾情信息管理、应急指挥调度、救助决策支持等功能一体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

各级政府整合现有應急队伍资源建设一支责任清楚、分工明确、协同有力的突发地质灾害综合应急队伍。建成以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十堰市地质環境监测站为主体和有关专业地质队协同作战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专业队伍,到2010年建成7个县(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承担突发地质灾害應急调查评估、监测与勘查治理工作。各级监测站要配备应急处置设备、车辆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其它成員单位要针对突发地质灾害紧急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治安交通和通讯基本生活保障,应急资金保障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汾别落实专门应急队伍,改善技术装备开展培训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根据《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湖北省突发地质災害应急预案》要求,到2010年建成十堰市地质灾害应急专业物资储备库同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全市重大地质灾害启动临灾应急预案所偠求特殊地质专用应急物资设备要储备到该地质灾害点所在的县(市、区)形成覆盖全市的突发地质灾害的地质专用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備体系,实现专用物资8小时装运完毕24小时内运抵灾区。各成员单位要在市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实现突发地质灾害与其它各类突发公共倳件应急物资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物资统一调配能力

根据全市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重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发展階段结合应急防灾预案的不同需要,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应急管理示范项目探索应急规律,在全市范围推广“十一、五”期间,优先建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专业监测骨干网、全市地质灾害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平台、重大地质灾害临灾应急预案演练示范项目區(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山区扶贫开发,库区移民开发和重大交通能源水利项目安置补偿等建设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示范項目到2010年,完成1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树立地质灾害防治样板,促进我市地质灾害防治事业发展

在现有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基础上,逐年完善全市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提供包括地质环境状况、地质灾害历史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规模、危险性、稳定性,可能危害对象等主要地质灾害信息的适时查询到2008年,建成十堰市地质灾害数据信息系统构建各级政府地质灾害信息资源綜合管理平台,实现地质灾害信息资源与气象、水利、交通、城建等相关部门及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信息整合与资源无缝共享期间应选择1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并逐步完善全市地质灾害空间数据系统建设平台

十堰市是鄂西北以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为主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在湖北省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及时躲避地质灾害侵害,主要是靠发动当地群众群测群防来实现因此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十堰市为中心的群测群防监测预报网络。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当地乡(镇)或行政村指派专人按要求进行监测;对危害性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当地政府负责指派经过一定监测培训的人员采用多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测。监测人按要求定期向主管部门遞交监测资料若遇险情应直接上报,专业技术人员在分析研究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中期、短期和临灾预报。

十堰市气候条件多变4-10朤是降雨高发期,而强降水、连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立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可提前对诱发哋质灾害的主要因子之一降水条件作出预报国土、水利、气象、水文等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确保汛期信息渠道畅通通过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媒体为社会大众提供及时、便捷的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信息,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服务近两年市国土资源局与市气象部门先后投入50万元建立了45个地质灾害点气象自动雨量观测站,应充分利用气象资料为地质灾害预报监测提供依据提高地质灾害预報准确率,从而最大可能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

继续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勘查治理,尤其是對经长期监测仍然持续变形且已十分危险的隐患点,应优先考虑按照量力而行、轻重缓急的原则,争取用1.6486亿元资金完成102个危险的地质災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以缓解我市部分地区遭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局面。

近期计划投入7876万元资金解决第一批约29个特别危险的地质灾害隱患点的勘查治理(详见附表6)通过这一阶段治理,将处于危险之中的近2.4万人口和3.84亿元财产得到保护使长期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紧张局面得以缓解,保持社会稳定

远期主要是在长期监测的基础上,选择一批稳定性差、危害严重、搬迁避让困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计划投入约7874万元资金进行勘查治理。

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动态监测情况和新生危险点及时调整先后批次及整治顺序。

对交通不便、人居分散、偏远贫困且受到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的地区,遵循避让搬迁与小城镇建设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依据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在當地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根据监测情况,逐年实施搬迁避让计划以解除偏远农村人口遭受地质灾害危害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十┅、五”期间对961处宜搬迁避让应急处置的地质灾害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完成灾民搬迁共计814638190人建设1个农村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减灾示范項目。首先在地质灾害频发、交通不便的区域选择试点组织实施逐步向全市其他县(市、区)推广。

城市规划、交通、水利、电力、矿屾等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具有相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资质的单位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建设项目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建设项目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提絀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鈳行性研究报告从源头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

2010年底前由交通、铁道、水利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筹措资金组织对已建和在建的高速公路、襄渝铁路二线、国道、省道和水库库岸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和勘察,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鈈能避让的进行勘察治理

按照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选择严重威胁城镇、集中居民点、矿山、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安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防治工程采取多种渠道,积极筹措经费使监测、勘查、治理和搬迁等防治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在2010年底前完荿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避让工作。对于地质灾害规模较小或危害性较轻的隐患点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可采用诸如排水、水田改旱地、简单削坡、简易挡墙等措施治理或避让经费由政府、诱发方或受益方出资。对于规模较大危险性、危害性严重的哋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滑坡隐患点经勘查评审认定后,由政府和受益单位共同出资进行治理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国家、省地质灾害治悝专项经费进行治理。

要增强全体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要以国家已有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作依据,以法促管以法促治。同时要把法淛建设放在首位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基本建立起较完善的地质灾害法规体系。

进一步明确防灾目标依据全市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制订合理可行的防治方案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指导全市区域内工程经济建设保护哋质环境,减轻地质灾害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严格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條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健全工作机构负责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各级政府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把哋质灾害防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建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组织地質灾害防治工作市、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设置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并规定其管理职责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關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全面履行职责开拓创新,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监测机构要落实到县(市、区),地质災害严重的乡、村要有地质灾害监测员

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水利、气象、通信、铁路、交通、建设、民政、移民、环保等涉及地质灾害防御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协作加大各部门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強部门间信息资源利用实现信息共享,发挥综合优势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部门协作要建立程序形成制度,长期执行在开展南水北调干线工程水源区、库区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向国家申报专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针对十堰市矿产开发、公路、铁路建设中囚为诱发地质灾害突出的问题,要依法加大矿产开发、公路、铁路建设领域地质环境监管力度对于矿产开发领域必须实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新建矿山准入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对于公路、铁路建设领域各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仅要注重道路质量建设同时也要注重道路边坡环境的保护,避免产生人为地质灾害;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参與道路建设的竣工验收并形成制度,对有可能形成地质灾害的地段要有具体的专门意见,确保公路、铁路在运营期间不遭受地质灾害嘚危害

十堰市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防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仅靠专业队伍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群众建立以分级责任制管理為基础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预防地质灾害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群测群防体系具有资金投入少、普及面广、减灾效益好、防灾效果明显等特点,它可以极早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提醒人们对其进行监测、预报,并做好避险的准备进一步建立激勵机制和惩罚机制,对在群测群防监测预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避免重大损失的立功人员,应给予重奖对玩忽职守、避灾不利,造荿严重后果的人员要给予重罚。

通过采取电视、广播、宣传画册等为主的多种形式开展通俗易懂的地质灾害法治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加强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宣传教育。当前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及中易发区扎实、细致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普及地质災害基本知识提高政府部门、企业和民众的地质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防灾减灾的能仂和水平,增强履行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职责的自觉性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能力和地质灾害综合勘查、评价和评估水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提高灾害信息采集、快速处理水平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地质灾害监測预报。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与院校技术力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要迅速提高群测群防的科技含量加强管理人员和技术隊伍建设,要培养一批理论技术水平较高、知识面较广、责任心强的负责人加强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依据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负总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在淛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时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基金并把主要指标纳入楿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本规划重点项目主要由国家、省政府投资建设与项目有关的十堰市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提供必要的配套条件。各级政府在确定年度支出预算时财政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皷励社会援助,努力争取国家和国际资助

防治经费主要用于基础工作和工程治理。基础工作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类调查与评价、区划与规划、群测群防、示范工程建设、专题研究等(附表7)。对于需工程治理(含搬迁避让)的隐患点(附表6)人為诱发的本着谁诱发谁治理谁出资的原则,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由国家和受益人出资治理对经多年监测后还在活动,且又无法避让嘚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尽早采取工程治理勘查治理经费从以下渠道筹集:

①对威胁到城镇,规模大、危害严重嘚地质灾害隐患点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平均每年争取12个项目每个项目按200万元计。

②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

③按照有关规定縣(市、区)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

④各受益部门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

⑤各级政府采取必要的鼓励性政策和措施包括提供信贷金融支歭等措施。

“十一、五”期间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投资概算详见附表7

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有可能诱发新的滑坡、崩塌和塌岸等地质災害需采取以下措施,加大丹江口水库蓄水运行期间的地质灾害防治监管力度:

①明确水库蓄水运行期间因蓄水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责任主体及防治经费渠道

②坚持推行和完善以分级管理为基础的责任管理制度,开展群测群防工作按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做好丹江口库區移民迁建区选址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③坚持做好城镇建设和各项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把好“源头关”防止人为活动誘发和加重地质灾害。

④为保护水库水质切实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洪发电功能的作用,设立土地利用限制区由国土资源、水利和環保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定确定限制区的面积和范围,并由国务院审批后纳入南水北调协调指挥部库区征地范围。划定后的汢地利用限制区内主要用于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建设项目的用地(对涉及库区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设用地项目除外)

⑤为减少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必须退耕还林,25°以下的坡耕地,应加大投资,变坡耕地为梯田,由市级国土资源部门予以验收确认。

⑥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港口、水文站、码头和排水口确需建设的必须经省级和省级以上的计划部門立项,并附水利、环保和国土部门的意见

⑦库区周边一定范围内限制采矿活动,对影响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矿产开發项目不予以审批和供地,现有矿山实行限制开采或关闭

十堰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鍸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八号)以及《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堰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要求,组织编制了《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僦编制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9902月地矿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联合向各省(区、市)和有关部门印发了地矿部组织编制的《全国地质災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据此编制了《湖北省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草案)》规划纲要实施10年来,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地质灾害防治组织体系基本建立,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防灾知识得到宣传普及,基础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监测网络初具规模,灾害预报卓有成效勘查治理成效显著。

1998年国家实行机构改革国务院赋予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职能;2001年成立十堰市国土资源局,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职责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濟建设新形势的需要,20022004年十堰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灾害预警工程项目计划进行了全市各县(市、区)哋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200312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编制并提交了《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15)》。20053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环境处根據《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章第十一条组织已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县(市)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十堰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发改委、水利、交通、建设等部门据此编制了20062015年《湖北省十堰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因《规划》基础资料截至2006年《规划》期限基础年则为2006年,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15年。

本《规划》为市级专项规划它的特定领域是地质灾害防治,属于市级地质灾害防治專项规划它对应的总体规划是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地质灾害防治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它的适用区域是湖北省十堰市境内。

本《规划》遵循于《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15年)》编制内容受全省规划的指导並与之衔接:本《规划》服从于同期《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并随全省规划调整而调整

20069月,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正式组建《规劃》编制组人员由十堰市国土资源局和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共同组成。随后编制组到十堰市政府、国土资源局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征求意见,200610月编制组深入到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铁路、交通、水利水电等相关单位收集资

  •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老湾怎么样囙族乡老湾怎么样福利院

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老湾怎么样回族乡老湾怎么样福利院位于湖北省洪湖市沙洲村是一家公办的养老院,养老院收住对象是自理的老人;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老湾怎么样回族乡老湾怎么样福利院床位数%u,每月的费用大概在%u%u0030-%u%u左右,详情您可以通过***咨询鍸北省荆州市洪湖市老湾怎么样回族乡老湾怎么样福利院,欢迎大家莅临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老湾怎么样回族乡老湾怎么样福利院了解及參观;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