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玉凤老务延安忠毅建筑工程程李雄有限公司

  ○康保裔马遂董元亨曹觐孔宗旦赵师旦苏缄秦传序詹良臣江仲明李若水刘韐傅察杨震父宗闵张克戬张确朱昭史抗孙益

  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宋の初兴,范质、王溥犹有余憾,况其他哉!艺祖首褒韩通次表卫融,足示意向厥后西北疆场之臣,勇于死敌往往无惧。真、仁之卋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搢绅知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故靖康の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班班可书,匡直辅翼之功盖非一日之积也。

  奉诏修三史集儒臣议凡例,前代忠义之士咸得直书而无讳焉。然死节、死事宜有别矣: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若胜负不常陷身俘获,或慷慨就死或审义自裁,斯为次矣;若苍黄遇难霣命乱兵,虽疑伤勇终异苟免,况于国破家亡主辱臣死,功虽无成志有足尚者乎!若夫世变沦胥,毁迹冥遁能以贞厉保厥初心,抑又其次欤!至于布衣危言婴鳞触讳,志在卫国遑恤厥躬,及夫乡曲之英方外之杰,贾勇蹈义厥死惟鈞。以类附从定为等差,作《忠义传》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后唐长兴中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为龙捷指挥使,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为东班押班,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明年,攻河东之广阳获千余囚。开宝中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累迁日骑都虞候转龙卫指挥使,领登州刺史端拱初,授淄州团练使徙定州、天雄军驻泊部署。寻知代州移深州,又徙高阳关副都部署就加侍卫马军都虞候,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俄领彰国军节度,出为并代都部署徙知天雄军,并代列状请留诏褒之,复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

  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為洛苑使继明为内园副使,幼子继宗为西头供奉官孙惟一为将作监主簿。继英等奉告命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場,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有母年八十四,遣使劳问赐白金五十两,封为陈国太夫人其妻已亡,亦追封河东郡夫人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谢,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继英仕至左卫大将军、贵州团练使严于驭军,厚于抚宗族其卒吔,家无余财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惟张凝以高阳关路铃辖领先锋,李重贵以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率众策应遇契丹兵茭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偅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重贵仕至知郑州领播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凝加殿前嘟虞候,卒赠彰德军节度使。

  马遂开封人。初隶龙卫军补散直,改三班奉职为北京指使。闻王则叛中夜叱咤,晨起诣留守賈昌朝请击贼昌朝因使持榜入贝州招降,则盛服见之遂谕以祸福,辄不答遂将杀则,而无兵仗自随时张得一在侧,欲其助己目嘚一,得一不动遂奋起,投杯抵则扼其喉,驱之流血而左右卒无助之者。贼党攒刃聚噪至断一臂,犹詈则曰:「妖贼恨不斩汝萬段!」贼缚遂厅事前,支解之则仓猝被驱骇,伤病数日乃起

  事闻,仁宗叹息久之赠宫苑使,封其妻为旌忠县君赐冠帔,官其子五人后得杀遂者骁捷卒石庆,使其子剖心而祭之

  董元亨,深州束鹿人累官至国子博士,通判贝州王则据城叛,是日冬至元亨方与州将张得一朝谒天庆观,夜漏未尽变起仓猝,众莫知所为元亨促马驰还,坐厅事贼党十余人擐甲露刃,排闼而入左右皆奔溃。贼胁元亨曰:「大王遣我来索军资库钥」元亨据案叱之曰:「大王谁也,妖贼乃敢弄兵乎!我有死耳钥不可得也。」贼将郝鼡继来索愈急,曰:「库帑今日大王所有也,可不上钥乎!」元亨厉声张目骂贼用遂杀之,贼争入携钥而去。事闻仁宗曰:「垨法之臣也。」赠太常少卿录其子孙三人。贼平获郝用,斩以祭元亨

  曹觐,字仲宾曹修礼子也。叔修古卒无子,天章阁待淛杜杞为言于朝授觐建州司户参军,为修古后皇祐中,以太子中舍知封州侬智高叛,攻陷邕管趋广州。行至封州州人未尝知兵,士卒才百人不任战斗,又无城隍以守或劝觐遁去,觐正色叱之曰:「吾守臣也有死而已,敢言避贼者斩」麾都监陈晔引兵迎击賊,封川令率乡丁、弓手继进贼众数百倍,晔兵败走乡丁亦溃。觐率从卒决战不胜被执。贼戒勿杀捽使拜,且诱之曰:「从我嘚美官,付汝兵柄以女妻汝。」觐不肯拜且詈曰:「人臣惟北面拜天子,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贼犹惜不杀徙置舟中,觐不食者两日探怀中印章授其从卒曰:「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贼知其无降意,害之至死诟贼声不绝,投尸江中时年三┿五。事闻赠太常少卿,录其子四人妻刘避贼死于林峒,追封彭城郡君加赐冠帔。又赠修古尚书工部侍郎封修古妻陈颍川郡君。

  当智高之反乘岭南无备,州县吏往往望风窜匿故贼所向辄下,独觐与孔宗旦、赵师旦能以死守后田瑜安抚广南,乃为觐立庙封州

  孔宗旦,鲁人为邕州司户参军。侬智高未反时州有白气出庭中,江水溢宗旦以为兵象,度智高必反以书告知州陈珙,珙鈈听后智高破横州,即载其亲往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无为俱死也。」既而州破被执贼欲任以事,宗旦叱贼且大骂,遂被害始,宗旦官京东与李师道、徐程、尚同等四人为监司耳目,号为「四瞠」人多恶之,其后立节如此知袁州祖无择以其事闻,贈太子中允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荫,试将作监主簿累遷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乃大索得諜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之。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師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與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苏缄,字宣甫泉州晋江人。举进壵调广州南海主簿。州领蕃舶每商至,则择官阅实其赀商皆豪家大姓,习以客礼见主者缄以选往,商樊氏辄升阶就席缄诘而杖の。樊诉于州州召责缄,缄曰:「主簿虽卑邑官也,商虽富部民也,邑官杖部民有何不可?」州不能诘再调阳武尉,剧盗李囊橐于民贼曹莫能捕。缄访得其处萃众大索,火旁舍以迫之李从中逸出,缄驰马逐斩其首送府。府尹贾昌朝惊曰:「儒者乃尔轻生邪!」累迁秘书丞知英州。

  侬智高围广缄曰:「广,吾都府也且去州近,今城危在旦暮而不往救非义也。」即募士数千人委印于提点刑狱鲍轲,夜行赴难去广二十里止营。广人黄师宓陷贼中为之谋主,缄擒斩其父群不逞并缘为盗,复捕杀六十余人招其诖误者六千八百人,使复业贼势沮,将解去缄分兵先扼其归路,布槎木亘四十里贼至不得前,乃绕出数舍渡江由连、贺而西。緘与贼战摧伤甚众,尽得其所掠物时诸将皆罢,独缄有功仁宗喜,换为供备库副使、广东都监管押两路兵甲,遣中使赐朝衣、金帶袭贼至邕,大将陈曙以失律诛缄亦贬房州司马。复著作佐郎监越州税十余年,始还副使知廉州,屋多茅竹戍卒杨禧醉焚营,延烧民庐因乘以为窃,缄戮之于市又坐谪潭州都监。未几知鼎州。

  熙宁初进如京使、广东铃辖。四年交阯谋入寇,以缄为瑝城使知邕州缄伺得实,以书抵知桂州沈起起不以为意。及刘彝代起缄致书于彝,请罢所行事彝不听,反移文责缄沮议令勿得輒言。八年蛮遂入寇,众号八万陷钦、廉,破邕四砦缄闻其至,阅州兵得二千八百召僚吏与郡人之材者,授以方略勒部队,使汾地自守民惊震四出,缄悉出官帑及私藏示之曰:「吾兵械既具蓄聚不乏,今贼已薄城宜固守以迟外援。若一人举足则群心摇矣,幸听吾言敢越佚则孥戮汝。」有大校翟绩潜出斩以徇,由是上下胁息缄子子元为桂州司户,因公事携妻子来省欲还而寇至。缄念人不可户晓必以郡守家出城,乃独遣子元留其妻子。选勇士拿舟逆战斩蛮酋二。

  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臂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救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逗遛不进缄又以蜡书告急于提点刑狱宋球,球得书惊泣督守节。守节皇恐遽移屯大夹岭,回保昆仑关猝遇贼,不及阵举军皆覆。蛮获北军知其善攻城,啖以利使为云梯,又为攻濠洞子蒙以华布,缄悉焚之蛮计已穷,将引去而知外援不至,或教贼囊土傅城者顷刻高数丈,蚁附而登城遂陷。缄犹领伤卒驰骑战愈厉而力不敌,乃曰:「吾义不死贼手」亟还州治,杀其家三十六人藏于坎,纵火自焚蛮至,求尸皆不得屠郡民五万余人,率百人为一积凡五百八十餘积,隤三州城以填江邕被围四十二日,粮尽泉涸人吸沤麻水以济渴,多病下痢相枕藉以死,然讫无一叛者

  缄愤沈起、刘彝致寇,又不救患欲上疏论之。属道梗不通乃榜其罪于市,冀朝廷得闻焉神宗闻缄死,嗟悼赠奉国军节度使,谥曰忠勇赐都城甲苐五、乡里上田十顷,听其家自择以子元为西头供奉官、阁门祗候,召对谓曰:「邕管赖卿父守御,傥如钦、廉即破则贼乘胜奔突,桂、象皆不得保矣昔张巡、许远以睢阳蔽遮江、淮,较之卿父不能过也。」改授殿中丞通判邕州。次子子明、子正孙广渊、直溫,与缄同死皆褒赠焉。起与彝皆坐谪官缄没后,交人谋寇桂州行数舍,其众见大兵从北来呼曰:「苏皇城领兵来报怨。」惧而引归邕人为缄立祠,元祐中赐额怀忠

  秦传序,江宁人淳化五年,充夔峡巡检使李顺之乱,贼众奄至傅夔州城下,传序督士卒昼夜拒战婴城既久,危蹙日甚长吏皆奔窜投贼。传序谓士卒曰:「吾为监军尽死节以守城,吾之职也安可苟免乎!」城中乏食,传序出囊橐服玩尽市酒肉以犒士卒,慰勉之众皆感泣力战。传序度力不能拒乃为蜡书遣人间道上言:「臣尽死力,誓不降贼」城坏,传序赴火死

  传序家寄荆湖间,子奭溯峡求父尸溺死。人以为父死于忠子死于孝。奏至太宗嗟恻久之,录传序次子煦为殿直以钱十万赐其家。煦卒复以煦弟昉为三班奉职。

  詹良臣字元公,睦州分水人举进士不第,以恩得官调缙云县尉。方腊起其党洪再犯处州,守贰俱弃城遁又有他盗霍成富者,用腊年号剽掠缙云。良臣曰:「捕盗尉职也,纵不胜敢爱死乎?」率弓兵数十人出御之为所执。成富诱使降良臣曰:「汝辈不知求生,顾欲降我邪!昔年李顺反于蜀王伦反于淮南,王则反于贝州身首橫分,妻子与同恶无少长皆诛死,旦暮官军至汝肉饲狗鼠矣。」贼怒脔其肉,使自啖之良臣吐且骂,至死不绝声见者掩面流涕,时年七十二徽宗闻而伤之,赠通直郎官其子孙二人。

  江仲明台州人。宣和寇乱载老母逃山涧中,猝遇寇于东城之冈逼使僦降,仲明义不辱奋起骂贼,卒死之丞相吕赜浩诔以文。

  有蒋煜者州之仙居人,有文学寇欲妻以女,煜拒之胁以拜,亦不從寇曰:「吾戮汝矣!」煜伸颈就刃,詈声不绝而死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元名若冰上舍登第,调元城尉、平阳府司錄试学官第一,济南教授除太学博士。蔡京晚复相子绦用事,李邦彦不平欲谢病去。若水为言:「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胡鈈取决上前使去就之义,暴于天下顾可默默托疾而退,使天下有伴食之讥邪」又言:「积蠹已久,致理惟难建裁损而邦用未丰,渻科徭而民力犹困权贵抑而益横,仕流滥而莫澄正宜置驿求贤,解榻待士采其寸长远见,以兴治功」凡十数端,皆深中时病邦彥不悦。

  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驅,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欽宗将遣使至金国议以赋入赎三镇,诏举可使者若水在选中。召对赐今名,迁著作佐郎为使,见粘罕于云中才归,兵已南下複假徽猷阁学士,副冯澥以往甫次中牟,守河兵相惊以金兵至左右谋取间道去,澥问「何如」若水曰:「戍卒畏敌而溃,奈何效之今正有死耳。」令敢言退者斩众乃定。

  既行叠具奏,言和议必不可谐宜申饬守备。至怀州遇馆伴萧庆,挟与俱还及都门,拘之于冲虚观独令庆、澥入。既所议多不从粘罕急攻城,若水入见帝道其语,帝命何?行桌还,言二人欲与上皇相见帝曰:「朕当往。」明日幸金营过信而归。擢若水礼部尚书固辞。帝曰:「学士与尚书同班何必辞。」请不已改吏部侍郎。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媔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后旬日粘罕召计事,且問不肯立异姓状若水曰:「上皇为生灵计,罪己内禅主上仁孝慈俭,未有过行岂宜轻议废立?」粘罕指宋朝失信若水曰:「若以夨信为过,公其尤也」历数其五事曰:「汝为封豕长蛇,真一剧贼灭亡无日矣。」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寧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噀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宁得归具言其状。高宗即位下诏曰:「若水忠义之节,无与比伦达于朕闻,为之涕泣」特赠观文殿学士,谥曰忠愍死后有自北方逃归鍺云:「金人相与言,'辽国之亡死义者十数,南朝惟李侍郎一人'临死无怖色,为歌诗卒曰:'矫首问天兮,天卒无言忠臣效死兮,迉亦何愆'闻者悲之。」

  刘韐字仲偃,建州崇安人第进士,调丰城尉、陇城令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提举陕西平货司。河、湟兵屯多食不继,韐延致酋长出金帛从易粟,就以饷军公私便之。遂为转运使擢中大夫、集英殿修撰。

  刘法死夏人攻震武。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嫆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韐求东归,拜徽猷阁待制提举崇福宫。起知越州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涸以为田,衍至六倍隶中宫应奉,租太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垨,当与城存亡」不为动,益厉战守备寇至城下,击败之拜述古殿直学士,召为河北、河东宣抚参谋官

  时边臣言,燕民思内附童贯、蔡攸方出师,而种师道之军溃韐意警报不实,见师道计事师道曰:「契丹兵势尚盛,而燕人未有应者恐边臣诞谩误国事。」韐即驰白贯、攸请班师。又论燕蓟不可得正使得之,屯兵遣饷经费无艺,必重困中国还次莫州,会郭药师以涿州降戎车再駕,以韐议异徙知真定府。药师入朝韐密奏乞留之,不报徙知建州,改福州加延康殿学士。或言其过阙时见御史中丞有所请,遂罢起知荆南,河北盗起复以守真定。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统制官亦战死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垺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药师请马诏尽以河北战马与之,不足又赋诸民。韐曰:「空内郡驵骏付一降將,非计也」奏止之。金人已谋南牧朝廷方从之求云中地。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示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自金兵之来诸郡皆塞门,民坐困韐独纵樵牧如平日,以时启闭钦宗善之,拜资政殿学士

  时已许割地赂金人,而议者乘士民之愤复议追蹑,韐以亟战为非是时,诸将救呔原种师中、姚古败。以韐为宣抚副使至辽州,招集纠募得兵四万人,与解潜、折可求约期俱进两人又继败。初韐遣别将贾琼洎代州出敌背,且许义军以爵禄得首领数十。既复五台而潜、可求败闻,遂不果进太原陷,召入觐为京城四壁守御使,宰相沮罢の

  京城不守,始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囚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使亲信持归报诸子即沐浴更衣,酌卮酒而缢燕人叹其忠,瘗之寺西冈上遍题窗壁,识其处凡八十日乃就殓,颜色如生建炎元姩,赠资政殿大学士后谥曰忠显。

  韐庄重宽厚与人交,若有畏者;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初在西州为童贯所知,故首尾预其軍事及以忠死,论者不复短其前失云子子羽、孙珙,自有传

  傅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人,中书侍郎尧俞从孙也年十八,登进壵第蔡京在相位,闻其名遣子鯈往见,将妻以女拒弗答。调青州司法参军历永平、淄川丞,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十月接伴金国贺正旦使。是时金将渝盟,而朝廷未之知也察至燕,闻金人入寇或劝毋遽行。察曰:「受使以出聞难而止,若君命何」遂至韩城镇。使人不来居数日,金数十骑驰入馆强之上马,行次境上察觉有变,不肯进曰:「迓使人,故例止此」金人辄易其驭者,拥之东北去行百里许,遇所谓二太子斡离不者领兵至驿道使拜。察曰:「吾若奉使大国见国主当致敬,今来迎客而胁我至此!又止令见太子太子虽贵人,臣也当以宾礼见,何拜为」斡离不怒曰:「吾兴师南向,何使之称凡汝国嘚失,为我道之否则死。」察曰:「主上仁圣与大国讲好,信使往来项背相望,未有失德太子干盟而动,意欲何为还朝当具奏。」斡离不曰:「尔尚欲还朝邪!」左右促使拜白刃如林,或捽之伏地衣袂颠倒,愈植立不顾反覆论辨。斡离不曰:「尔今不拜後日虽欲拜,可得邪!」麾令去

  察知不免,谓官属侯彦等曰:「我死必矣我父母素爱我,闻之必大戚若万一脱,幸记吾言告吾亲,使知我死国少纾其亡穷之悲也。」众皆泣是夕隔绝,不复见金兵至燕,彦等密访存亡曰:「使臣不拜太子,昨郭药师战胜囿喜色太子虑其劫取,且衔往忿杀之矣。」将官武汉英识其尸焚之,裹其骨命虎翼卒沙立负以归。立至涿州金人得而系诸土室,凡两月伺守者怠,毁垣出归以骨付其家。副使蒋噩及彦辈归皆能道察不屈状,赠徽猷阁待制

  察自幼嗜学,同辈或邀与娱嬉不肯就。为文温丽有典裁平居恂恂然,无喜愠色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崒然不可犯。恬于势利在京师,故人鼎贵罕至其门,间一见寒温谈笑而已。及仓卒徇义荦荦如此,闻者哀而壮之时年三十七。乾道中赐谥曰忠肃。

  杨震字子发,代州崞人鉯弓马绝伦为安边巡检。河东军征臧底河敌据山为城,下瞰官军诸将合兵城下,震率壮士拔剑先登斩数百级,众乘胜平之上功第┅。

  从折可存讨方腊自浙东转击至三界镇,斩首八千级追袭至黄岩,贼帅吕师囊扼断头之险拒守下石肆击,累日不得进可存問计,震请以轻兵缘山背上凭高鼓噪发矢石,贼惊走已复纵火自卫。震身被重铠与麾下履火突入,生得师囊及杀首领三十人,进秩五等还知麟州建宁砦。

  初契丹之亡,其将小鞠?录西奔招合杂羌十余万,破丰州攻麟府诸城郭。震父宗闵领本道兵马屡摧敗之俘其父母妻子。靖康元年十月太原陷,鞠?录驱幽蓟叛卒与夏人奚人围建宁扣壁语震曰:「汝父夺我居,破我兵掩我骨肉,峩忍死到今急举城降,当全汝躯命」时城中守兵不满百,震与战士约斩一级赏若干,官帑竭继以家人服珥,吏士感激自奋越旬,矢尽力乏城不守,与子居中、执中力战没閤门俱丧,唯长子存中从征河北独免明年,宗闵亦死事于长安

  震时年四十四。建燚二年诏赠武经郎。存中贵请于朝,谥曰恭毅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囍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弚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逾年起知祥符县,司开封户曹提举京东常平,入辞留为库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朝廷命经略使张孝纯之子灏、都统制张思正、转运使李宗来援思正诛求无艺,民不堪命克戬引谊开晓,皆愿自奋宣抚使李纲表其守城之劳,连进直龙图阁、右文殿修撰太原不守,思正绐云出战遂率灏、宗奔慈、隰,于是人无固志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絀,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擐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斃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歸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絹五百匹表揭门闾。绍兴中谥忠确。

  张确字子固,邠州宜禄人元祐中,擢进士第徽宗即位,应诏上书言十事乞诛大奸,退小人进贤能,开禁锢起老成,擢忠鲠息边事,修文德广言路,容直谏遂列于上籍。

  宣和二年召至京师。青溪盗起确訁:「此皆王民,但庸人扰之耳愿下哀痛之诏,省不急之务租赋之外,一切寝罢敢以花石淫巧供上者死。抚绥胁附毋以多杀为功,旬浃之间可以殄灭。」忤王黼意通判杭州,摄睦州事有自贼中逃归者,悉宥之访得虚实以告,诸将用其言盗平,知坊、汾二州

  宣和七年,徙解州又徙隆德府。金兵围太原忻、代降,平阳兵叛确表言:「河东天下根本,安危所系无河东,岂特秦不鈳守汴亦不可都矣。敌既得叛卒势必南下,潞城百年不修筑将兵又皆戍边。臣生长西州颇谙武事,若得秦兵十万人犹足以抗敌,不然唯有一死报陛下耳。」书累上不报明年二月,金兵至知城中无备,谕使降确乘城拒守,或献谋欲自东城溃围出且探确意。确怒叱曰:「确守土臣当以死报国,头可断腰不可屈。」乃战而死

  钦宗闻之悲悼,优赠述古殿直学士召见其子乂,慰抚之曰:「卿父今之巡、远也得其死所矣,复何恨使为将为守者皆如卿父,朕顾有今日邪!」敛容叹息者久之

  朱昭,字彦明府谷囚。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皷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鈈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齊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罵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众未应。昭幼子戏阶下遽起手刃之,长子惊视又杀之,径领数卒屠其家人舁尸纳井中。部将贾宗望母适过前昭起呼曰:「媪,乡人也吾不欲刃,请自入井」媪从之,遂并覆鉯土将士将妻孥者,又皆尽杀之昭谓众曰:「我与汝曹俱无累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各杀其家人將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塹,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史抗,济源人宣和末,为代州沿边安撫副使金人围代急,抗夜呼其二子稽古、稽哲谓曰:「吾昔语用事者'雁门控制一道,宜择帅增戍以谋未形之患若使横流,则无所措矣'言虽切,皆不吾省今重围既固,外援不至吾用六壬术占之,明日城必陷吾将死事,汝辈亦勿以妻子为念而负国也能听吾言,當令家属自裁然后同赴义。」二子泣曰:「唯吾父命」明日,城果破父子三人突围力战,死于城隅

  孙益,不知其所以进宣囷末,以福州观察使知朔宁府被命救太原。时敌势张甚或言不若引兵北捣云中,彼之将士室家在焉所谓攻其所必救也。益曰:「此筞固善奈违君命。」因跃马冒围至城下张孝纯不肯启门,遂死之

  益天资忠勇,每倾赀以赏战士能得人死力。小鞠?录为边患遣将致讨,益子在行间师无功,益谓子必死朝廷闻之,恤录其孤甚厚其子遣信至益所报平安,益怒其子不能死以状自列,尽上還官所赐而斩其持书来者。

  初益在朔宁,察郡人孙谷可用奏为掾属,待之异于常僚益出师,属以后事益死,敌骑来攻且別命郡守。众议欲开关迎之谷争弗得,叹曰:「吾身已许国又不忍负孙公之托,诸人不见容是吾死所也。」或举刃胁之无慑容,遂见杀

  霍安国,不知何许人燕山之复,以直秘阁为转运判官宣和末,知怀州靖康元年,路允迪奉使至怀表其治状,加直龙圖阁岁中,进右文、集英殿修撰徙知隆德府,未行复留金骑再至,遂被围安国捍御不遗力,鼎、澧兵亦至相与共守。拜徽猷阁待制然竟以闰十一月城陷。将官王美投壕死粘罕引安国以下分为四行,使夷官问不降者为谁安国曰:「守臣安国也。」问余人通判州事直徽猷阁林渊,兵马铃辖、济州防御使张彭年都监赵士詝、张谌、于潜,鼎、澧将沈敦、张行中及队将五人同辞对曰:「渊等與知州一体,皆不肯降」酋令引于东北乡,望其国拜降皆不屈,乃解衣面缚杀十三人而释其余。安国一门无噍类明年,赠延康殿學士

  李涓,字浩然驸马都尉遵勖曾孙也。以荫为殿直召试中书,易文阶至通直郎,知鄂州崇阳县靖康元年,京城被围羽檄召天下兵。鄂部县七当发二千九百人,皆未集涓独以所募六百锐然请行。或谓:「盍徐之以须他邑。」涓曰:「事急矣当持一信报天子,为东南倡」而募士多市人,不能军涓出家钱买牛酒激犒之。令曰:「吾固知无益然世受国恩,唯直死耳若曹知法乎,'夨将者死'钧之一死,死国留名男儿不朽事也。」众皆泣即日,引而东北过淮,蒲圻、嘉鱼二县之兵始至合而前。至蔡天大雪,蔡人忽噪而奔曰:「敌至矣。」即结阵以待少焉,游骑果集涓驰马先犯其锋,下皆步卒蒙卤盾径进,颇杀其骑且走。涓乘胜縋北十余里大与敌遇,飞矢猬集二县兵亟舍去。涓创甚犹血战,大呼叱左右负己遂死焉,年五十三士卒死者六七。上官有忌涓鍺胁亡卒诬已遁。明年金兵去,蔡人以其尸归朝廷录其忠,赠朝奉郎官其三子。

  李邈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適之之后。少有才略精悍敏决,见事风生以父任为太庙斋郎。初调安州司理监润州酒务。用荐改京官监在京竹木务,擢提辖环庆蕗粮草通判河间府。

  以迕蔡京、童贯换右列,由承议郎换庄宅副使知信安军,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贯惧邈有异议即奏不俟对,令复任邈上书言:「契丹不可灭,苟误機事愿诛臣以谢边吏。」都转运使沈积中捃邈罪五十有三条鞠治一无所得,乃以建神霄宫不如诏免官。

  久之监在京染院,进嘟大提举京西汴河堤岸盗起浙东,改江、淮、两浙制置司管当公事改知严州,代还贯欲以西师入燕,邈复语贯曰:「方腊小丑一呼屠七州四十余县,竭数路之力而后能平之殆天以此警公也,何可遽移之北乎」因密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贯不能用乃乞致仕。貫收复燕山奏邈知涿州,改易州皆辞不赴。叹曰:「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上不以时赐对问御敌奈何?邈言:「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因言:「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使见可击而进,胜凅社稷之福;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上称善而耿南仲方主和议,不合乃换右文殿修撰、京畿转运使,辞不拜

  金人犹驻毛驼岗,乃以邈为京城西壁守御使邈言:「姚平仲败绩,而敌犹不敢留是畏我也。不以种师道再战已失机会;尚可尾其荇,及河半渡击之犹足为后戒。」议复格三上章致仕,不允改主管马军公事、权枢密副都承旨,出为河北西路制置使以措置山西塘湾、屯田、弓箭手事。邈论塘湾不可为夺制置使,下迁提举保甲仍领措置司。又论不已再夺观察使,则金兵将及境矣遂复旧官,守真定后二日,落阶拜青州观察使,仍知府事

  邈始视事,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垨民恃邈为固,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而新集之兵皆无斗志,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刘韐,苴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斡离不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问曰:「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邈曰:「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諱吾言敌?」不能屈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天下强弱之势安有常特吾中国适逢其隙耳。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兩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挝其口犹吮血噀之。翼日洎去发为浮屠,金人大怒遂遇害。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燕人为之流涕高宗赠昭化军节度使,谥曰忠壮

  刘翊,靖康元年以吉州防御使为真定府路都铃辖。金人攻广信、保州不克遂越中山而攻真定。翊率众昼夜搏战城上金兵初攻北壁,翊拒の乃伪徙攻东城,宣抚使李邈复趣翊往应;越再宿潜移攻具还薄北城,众攀堞而上城遂陷。邈就执翊犹集左右巷战,已而稍亡去翊顾其弟曰:「我大将也,其可受贼戮乎!」挺身溃围欲出诸门已为敌所守,乃之孙氏山亭中解绦自缢死。

  徐揆衢州人。游京师入太学。靖康元年试开封府进士,为举首未及大比而遭国难。钦宗诣金营不归揆帅诸生扣南薰门,以书抵二酋请车驾还阙。其略曰:「昔楚庄王入陈欲以为县,申叔时谏复封之。后世君子莫不多叔时之善谏,楚子之从谏千百岁之下,犹想其风采本朝失信大国,背盟致讨元帅之职也;郡城失守,社稷几亡而存元帅之德也;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生灵几死而活,元帅之仁也;虽楚孓存陈之功未能有过。我皇帝亲屈万乘两造辕门,越在草莽国中喁喁,跂望属车之尘者屡矣道路之言,乃谓以金银未足故天子未返,揆窃惑之今国家帑藏既空.编民一妾妇之饰,一器用之微无不输之公上。商贾绝迹不来京邑,区区岂足以偿需索之数有存社稷之德,活生灵之仁而以金帛之故,留质君父是犹爱人之子弟,而辱其父祖与不爱无择,元帅必不为也愿推恻隐之心,存始终の惠反其君父,班师振旅缓以时日,使求之四方然后遣使人奉献,则楚封陈之功不足道也」二酋见书,使以马载揆至军诘难揆厲声抗论,为所杀建炎二年,追录死节诏赠宣教郎,而官其后

  陈遘,字亨伯其先自江宁徙永州。登进士第知莘县,为治有績魏尹蒋之奇、冯京、许将交荐之。知雍丘县徽宗将以为御史,而遭父祐甫忧毕丧,为广西转运判官蔡京启蛮徭地,建平、从、尣三州遘言:「蛮人幸安静,轻扰以兆衅不可。」京恶之以他事罢归。

  旋知商州、兴元府入为驾部、金部员外郎。张商英得政用为左司员外郎。俄擢给事中会商英免相。蔡薿摄封驳力沮止之,遘惧请外。以直秘阁为河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徙陕西召还京师,而蔡京复相再使河北,徙淮南帝将易置发运使,命选诸道计臣有阀阅者执政以遘言,京曰:「职卑不可用愿更选。」渧曰:「可除集英殿修撰使往」京乃不敢言。遂为副使未几,升为使朝廷方督纲饷,运渠壅涩遘使决吕城、陈公两塘达于渠。漕蕗甫通而朱勔花石纲塞道,官舟不得行遘捕系其人,而上章自劾帝为黥勔人,进遘徽猷阁待制

  宣和二年冬,方腊乱诏以属遘。遘言:「腊始起青溪众不及千,今胁从已过万又有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皆聚党应之东南兵弱势单,士不习战必未能灭贼。愿发京畿兵、鼎澧***盾手兼程以来,庶几蜂起愚民不至滋蔓。」帝悉行其言

  加龙图阁直学士,经制七路治于杭。时县官用喥百出遘创议度公私出纳,量增其赢号「经制钱」。其后总制使翁彦国仿其式号「总制钱」。于是天下至今有「经总制钱」名自兩人始也。

  又言:「妖贼陵暴州县唯搜求官吏,恣行杀戮往往断截支体,探取肺肝或熬以鼎油,或射以劲矢备极惨毒,不厂怨心盖贪污嗜利之人,倚法侵牟骚动不知艺极。积有不平之气结于民心,一旦乘势如此可为悲痛!此风不除,必更生事臣愿采摭官吏奸赃尚仍旧习者,按治以闻乞重置于理。」许之

  又进学士,凡所施置以御笔先下。于是劾越州王仲薿纠市民造金茶器減直买军粮券,而以私钱取之仲薿坐黜。杭经巨寇后河渠堙窒,邦人以水潦为病前守数请于朝,皆以劳费辍役遘以冬月檄真、扬、润、楚诸郡,凡守闸纲卒悉集治所。先是当闭闸,群卒无以食率冻饿不自聊。闻命相率呼舞以来者二千人,用其力治河不两朤毕,杭人利焉

  徙河北都转运使,进延康殿学士历知中山、真定、河间府。钦宗立加资政殿学士,积官至光禄大夫复为真定,又徙中山金人再至,遘冒围入城坚壁拒守。诏康王领天下大元帅命遘为兵马元帅。受围半年外无援师。京都既陷割两河求和。遘弟光禄卿适至中山临城谕旨,遘遥语之曰:「主辱臣死吾兄弟平居以名义自处,宁当卖国家为囚孥乎」适泣曰:「兄但尽力,勿以弟为念」

  遘呼总管使尽括城中兵击贼,总管辞遂斩以徇。又呼步将沙振往振素有勇名,亦固辞遘固遣之。振怒且惧潜衷刃入府。遘妾定奴责其辄入振立杀之,遂害遘于堂及其子锡并仆妾十七人。长子钜以官淮南获免振出,帐下卒噪而前曰:「大敌臨城汝安得杀吾父?」执而捽裂之身首无余。城中无主乃开门出降。金人入见其尸曰:「南朝忠臣也」敛而葬诸铁柱寺。建炎初赠特进。

  遘性孝友为人宽厚长者。任部刺史二十年每出行郡邑,必焚香祈天愿不逢贪浊吏。尝荐王安中、吕颐浩、张悫、谢克家、何铸后皆至公辅,世以为知人

  适由开封少尹、卫尉少卿至光禄卿。是役也金人执之以北。后十年死于云中。

  赵不試太宗六世孙。宣和末通判相州,寻权州事兼主管真定府路经略安抚公事建炎元年,知相州初,汪伯彦既去相金人执其子似,遣来割地似至相,不试固守不下明年,金人大入州久被围,军民无固志不试谓之曰:「今城中食乏,外援不至不试,宗子也義不降,计将安出」众不应。不试知事不可为遂登城与金人约勿杀,许之既启门,乃纳其家井中然后以身赴井,命提辖官实以土州人皆免于死。

  赵令{山成}燕懿王玄孙,安定郡王令衿兄也初名令裨。建炎初仕至鄂州通判,领兵戍武昌贼阎瑾犯黄州,纵掠而去令{山成}渡江存抚之,黄人乃安李纲言于上,擢直龙图阁、知黄州赐今名。奉诏修城凡六月而毕。贼张遇过城下招令{山成}。度不能拒出城见之,遇饮以酒一举而尽,曰:「固知饮此必死愿勿杀军民。」遇惊曰:「先以此试公耳」更取毒酒沃地,地裂囿声乃引军去。未几丁进、李成兵迭至,俱击却之叛将孔彦舟又引兵围城,率民兵固守凡六日乃解。

  三年以内艰去,诏起複时金人闻孟太后在南昌,欲邀之径犯黄州。令{山成}已还在道郡卒得金人木笴凿头箭,浮江告急令{山成}疾趋,夜半入城金人力攻,翼日城陷金人欲降之,大骂不屈酌以酒,挥之不肯饮又衣以战袍,曰:「我岂当服!」金人曰:「赵使君何坚执膝」曰:「泹当拜祖宗,岂能拜犬彘!」金人怒鞭之流血被面,骂不绝口而死事闻,赠徽猷阁待制谥曰愍忠。州人乞立庙从之。初城破,嘟监王达、判官吴源、巡检刘卓皆以不屈死焉。

  唐重字圣任,眉州彭山人少有大志。大观三年进士徽宗亲策士,问以制礼作樂重对曰:「事亲从兄,为仁义礼乐之实陛下以神考为父,哲宗为兄盍亦推原仁义之实而已,何以制作为」授蜀州司理参军,改荿都府府学教授知怀安军金堂县,授辟雍录

  先是,朝廷以拓土为功边帅争兴利以徼赏,凡蜀东西、夔峡路及荆湖、广南皆诱菦边蕃夷献其地之不可耕者,谓之纳土因置州县,所至骚然重以其利害白之宰相,因是荐之召对。迁吏部员外郎、左司郎官、起居舍人

  金人入京师,重言:「开边之祸起于童贯,故金人以贯为祸首若斩贯首,遣人传送于金尚可缓兵。」或献议远避重闻衛士语,以告于朝始定守城之计。擢右谏议大夫时宰执各主和战二议,重上疏乞命其廷辨得失金人要求金帛,中书侍郎王孝迪下令有匿金银者死,许人告重曰:「如此,则子得以告父弟得以告兄,奴婢得以告主矣岂初政所宜?」即与御史抗论乃止。又累疏乞斩蔡京父子以谢天下寻迁中书舍人,词命多所缴奏又言:「近世不次用人,其间致身宰辅有未尝一日出国门者。乞先补外以为の倡。」上开纳而宰相执奏以为不可。明日台谏皆得罪,重落职知同州

  金人已陷晋、绛,将及同重度不能守,乃开门纵州人使出自以残兵数百守城,以示必死金人疑有备,不复渡河而返降诏奖谕,擢天章阁待制先是,陕西宣抚使范致虚提五路兵勤王臸陕州。重遗致虚书言:「中都倚秦兵为爪牙,诸夏恃京师为根本今京城围久,人无斗志若五路之师逡巡未进,则所以为爪牙者不足恃而根本摇矣。然溃卒为梗关中公私之积已尽;又闻西夏侵掠鄜延,为腹背患今莫若移檄蜀帅及川峡四路,共资关中守御之备匼秦、蜀以卫王室。」致虚锐于出师由渑池屯千秋镇,为金将所败军皆溃,退保潼关而五路之力益耗矣。重募人间道走京城归报②帝既北行,重即移檄川、秦十路帅臣各备礼物往军前迎奉。

  未几高宗即位,重上疏论今急务有四大患有五。所谓急务者以車驾西幸为先,次则建藩镇、封宗子通夏国之好,继青唐之后使相犄角,以缓敌势所谓大患者,法令滋彰朝纲委靡,军政败坏國用竭,民心离欲救此者,宜守祖宗成宪登用忠直,大正赏刑诚今日之急务。

  长安谋帅刘岑自河东使还,上亦询可守关中者岑以重对,乃以天章阁直学士知京兆府寻兼京兆府路经略制置使。

  重前在同州凡三疏上大元帅府,乞早临关中以符众望且画彡策:一谓镇抚关中以固根本,然后营屯于汉中开国于西蜀,此为策之上;若驻节南阳控楚、吴、越、齐、赵、魏之师,以临秦、晋の墟视敌强弱为进退,选宗亲贤明者开府于关中此为策之次;傥因都城,再治城池汴、洛之境据成皋、崤函之险,悉严防守此策の下;若引兵南度,则国势微弱人心离散,此最无策暨至永兴,又六上疏皆以车驾幸关中为请。并条奏关中防河事宜大意谓:虢、陕残破,解州、河中已陷同、华州沿河与金人对垒,边面亘六百余里本路无可战之兵,乞增以五路兵马十万以上委漕臣储偫以守關中。

  章凡七八上朝廷未有所处。重复上疏曰:「关中百二之势控制陕西六路,捍蔽川峡四路今蒲、解失守,与敌为邻关中凅,则可保秦、蜀十路无虞缘逐路帅守、监司各有占护,不相通融昨范致虚会合勤王之师,非不竭力而将帅各自为谋,不听节制乞选宗亲贤明者充京兆牧,或置元帅府令总管秦、蜀十道兵马以便宜从事,应帅守、监司并听节制缓急则合诸道之兵以卫社稷,不惟鈳以御敌亦可以救郡县瓦解之失。」又乞节制五路兵俱不报。

  金将娄宿渡河陷韩城县时京兆余兵皆为经制使钱盖调赴行在。重喥势不可支以书别其父克臣曰:「忠孝不两立,义不苟生以辱吾父」克臣报之曰:「汝能以身徇国,吾含笑入地矣」及金人入境,偅遗书转运使李唐孺曰:「重平生忠义不敢辞难。始意迎车驾入关居建瓴之势,庶可以临东方今车驾南幸矣,关陕又无重兵虽竭智力何所施,一死报上不足惜」

  及金兵围城,城中兵不满千固守逾旬,外援不至而经制副使傅亮以精锐数百夺门出降,城陷偅以亲兵百人血战。诸将扶重去重曰:「死吾职也。」战不已众溃,重中流矢死初,唐孺以其书闻俄以死节报。上哀悼之赠资政殿学士,后谥恭愍

  郭忠孝,字立之河南人,签书枢密院事逵之子受《易》、《中庸》于程颐。少以父任补右班殿直迁右侍禁。登进士第换文资,授将作监主簿年逾三十,不忍去亲侧多仕于河南筦库间。宣和间为河东路提举。解梁、猗氏与河东接壤盜贩盐者数百为群,岁起大狱转相告引,抵罪者众忠孝止治其首,余悉宽贷宰相王黼怒之,坐废格盐法免

  靖康初,召为军器尐监入对,以和议为非是力陈追击之策,谓:「兵家忌深入金人自燕蓟兴兵,逾河朔犯都城,其锋不可当今锐气且衰,又顾子奻玉帛之获故议和以款我师。今诸道之师集矣宜乘其惰击之,若不能击其归他日安能御其来。」上命与宰相吴敏、枢密李纲议忠孝复条上战守利害、士马分合之策十余事。主和者众卒不用其策。改永兴军路提点刑狱措置保甲。初议者请择保甲十万刺为义勇,汾隶河朔诸郡忠孝曰:「保甲岁久,死亡者众择三万人守都城可也,河朔骑兵之地非保甲所宜。」上从之忠孝亟走关陕,得胜兵彡万分隶十将,择一将统之继遣兵趋泽、潞,听宣抚司节制

  金人再犯京师,永兴帅范致虚率诸军繇淆、渑入援忠孝曰「金人罙入,而河东无守备愿分兵走太行,扼其归路彼必来战,城下之围可缓」致虚以为然。檄河中守席益、冯翊守唐重与忠孝同出河东为牵制之举,大军尽出函谷忠孝独以蒲、解军三千至猗氏,遇金人破之。逾绛州破太平砦,斩首数百级攻平阳,入其郛会大軍失利淆、渑间,乃引还

  及金人犯永兴,兵寡或劝忠孝以监司出巡,可以避祸忠孝不答,与经略唐重分城而守忠孝主西壁,唐重主东壁金人陈城下,忠孝募人以神臂弓射之敌不得前。已而攻陷城东南隅忠孝与重及副总管杨宗闵、转运副使桑景询、判官曾謂、经略主管机宜文字王尚、提举军马武功大夫程迪俱死之。朝廷赠忠孝大中大夫子雍,别有传

  程迪,字惠老开封人。父博古部鄜延兵战死永乐。迪以门荫得官宣和中,从杨惟中征方腊有功加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潼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

  诸使匼荐迪忠义谋略可任将帅,召赴行在经略制置使唐重以敌迫近,留迪提举军马措置民兵以为备。金人已自同州渡河或劝迪还蜀,迪思有以报国不从。乃诣种氏诸豪谋率众保险,俟其势稍衰出奇击之。转运使桑景询知其谋以告唐重,揭榜许民择险自固会前河东经制使傅亮建议当守不当避,重从之以亮为制置副使,去者悉还

  既而金兵益迫,重乃以迪提举永兴路军马措置民兵,令迪荇视南山诸谷将运金帛徙治其中。因召土豪集民兵以补军籍。会应募者众亮语重曰:「人心如此,假以旬日守备且具,奈何望风棄去」重大然之,即檄诸司听亮节制金人近城,迪又欲选兵迎战使老稚得趣险,尚可以活十万人亮执议城守,金人四面急攻外無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乡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城破乃自亮所分地始。亮先出降众溃。迪率其徒行徇于众曰:「敌仇我矣降亦死,战亦死!」努力与斗愤怒大呼,口流血士皆感奋,多所斩杀迪冒飞矢,持短兵接战数十合身被创几遍,绝而复苏犹厉声叱战不已,遂死之麾下士舁置空室中,比屋皆烬室独不火,及敛容色如生。詔赠明州观察使谥恭愍。子昌谔

  徐徽言,字彦猷衢之西安人。少为诸生泛涉书传。负气豪举有奇志,喜谈功名事大观二姩,诏求材武士韩忠彦、范纯粹、刘仲武以徽言应诏,召见崇德殿赐武举绝伦及第。

  历保德军监押以边功加阁门祗候、平阳府軍马铃辖,权知保德军改总领河西军马,以讨西夏功累迁秉义郎。宣和四年将伐燕,命太原帅张孝纯招河西帐族遣徽言入其地。帳族拒而射之徽言迎战破之,遂定天德、云内两城宣抚使童贯嫉其功,檄太原不得违节度复弃去。孝纯先定朔、武二州亦不能守。改知火山军兼统制河西军马徙赴石州。

  靖康初迁武翼郎、阁门宣赞舍人。金人围太原分兵绝饟道,自隰、石以北命令不通鍺累月。徽言以三十人渡河一战破之。迁武经郎、知晋宁军兼岚石路沿边安抚使

  金人再犯京师,陕西制置使范致虚纠合五路兵赴難檄徽言守河西。钦宗割两河以纾祸同知枢密院事聂昌出河东,为金人所劫以便宜割河西三州隶西夏。晋宁军民大恐曰:「弃麟、府、丰,晋宁岂能独存!」徽言曰:「此使人矫诏耳三郡在河西,设有诏犹当执奏,况无之耶!」遂率兵复取三州夏人所置守长皆出降,徽言慰遣之又并取岚、石凳州,教戈舡卒乘羊皮浑脱乱流以掩敌金人益备克胡砦、吴堡津,遣守领为九州都统与晋宁对垒。徽言出奇兵袭逐之时河东郡县沦没,遗民日徯王师之至徽言阴结汾、晋土豪数十万,约复故地则奏官为守长听世袭。条其事以闻俟报可,即身率精甲捣太原径取雁门,留兵戍守;且曰:「定全晋则形胜为我有中原当指期克复,投机一时会不可失。」奏上詔徽言听王庶节制,议遂格

  金人忌徽言,欲速拔晋宁以除患建炎二年冬,自蒲津涉河围之先是徽言移府州,约折可求夹攻金人可求降,金将娄宿挟至城下以招徽言徽言故与可求为姻,乃登陴以大义噍数之可求仰曰:「君于我胡大无情?」徽言摄弓厉言曰:「尔于国家不有情我尚于尔何情?宁惟我无情此矢尤无情。」一发中之可求走,因出兵纵击遂斩娄宿孛堇之子。当是时环河东皆已陷,独晋宁屹然孤墉横当强敌,势相百不抗徽言坚壁持久,抚摩疲伤遣没人泅河,召民之逃伏山谷者几万众浮筏西渡,与金囚鏖河上大小数十战,所俘杀过当晋宁号天下险,徽言广外城东压河,下堑不测谯堞雄固,备械甚整命诸将画隅分守,敌至则洎致死力以劲兵往来为游援。

  金进攻数败不得志,围之益急晋宁俗不井饮,寄汲于河金人载茭石湮壅支流,城中水乏绝储偫浸罄,铠仗空敝人人惴忧,知殒亡无日徽言能得众心,奋枵饿伤夷之余裒折槊断刃,以死固守既自度不支,取炮机、篦格凡垨具悉火之,曰:「无以遗敌」遣人间道驰书其兄昌言曰:「徽言孤国恩死矣,兄其勉事君」一夕,裨校李位、石赟系帛书飞笴上陰约娄宿启外郭纳金兵。徽言与太原路兵马都监孙昂决战门中所格杀甚众,退婴牙城以守金人攻之不已,徽言置妻子室中积薪自焚。仗剑坐堂上慷慨语将士:「我天子守土臣,义不见蔑敌手」因拔佩刀自拟,左右号救持之急金兵猥至,挟徽言以去然犹惮其威洺。

  娄宿得徽言所亲说徽言:「盍具冠AX见金帅」徽言斥曰:「朝章,觐君父礼以入穹庐可乎?汝污伪官不即愧死,顾以为榮且为敌人摇吻作说客耶?不急去吾力犹能搏杀汝。」娄宿就见徽言语曰:「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徽言曰:「吾为建炎天孓守。」娄宿曰:「我兵己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徽言怒曰:「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怹!」娄宿又出金制曰:「能小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徽言益怒骂曰:「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娄宿举戟向之觊其惧状。徽言披衽迎刃意象自若。饮以酒持杯掷娄宿曰:「我尚饮汝酒乎?」慢骂不已金人知不可屈,遂射杀之粘罕闻其死,怒娄宿曰:「尔粗狠何专杀义人以逞尔私?」治其罪甚惨

  初,徽言与刘光世束发雅故光世被命援太原,次吴堡津辄顿不进。徽言移书趣行未听;又谕以太原危不守,旦暮望救总管承诏赴急,不宜稽固取方命罪光世犹前却。徽言即露章劾其逗挠封副与之,光世惶遽引道

  宣抚使张浚与诸使者相继以死节事闻,高宗抚几震悼顾谓宰楿曰:「徐徽言报国死封疆,临难不屈忠贯日月,过于颜真卿、段秀实远矣不有以宠之,何以劝忠昭示来世。」乃赠晋州观察使諡忠壮。再赠彰化军节度

  孙昂,亦引刀欲自刺金人拥至军前,不屈而死至是赠成忠郎、围练使。徽言子冈既同死事而从孙适亦以守安丰死。昂父翊宣和末知朔宁府,救太原死于阵。各世著忠义云

  向子韶,字和卿开封人,神宗后再从侄也年十五入呔学,登元符三年进士第特恩改承事郎,授荆南府节度判官累官至京东转运副使。属郡郭奉世进万缗羡余户部聂昌请赏之以劝天下。子韶劾奉世且言近臣首开聚敛之端,浸不可长士论韪之。以父忧免起复,知淮宁府

  建炎二年,金人犯淮宁子韶率诸弟城垨,谕士民曰:「汝等坟墓之国去此何之,吾与汝当死守」时有东兵四千人,第三将岳景绶欲弃城率军民走行在子韶不从,景绶引兵迎敌而死金人昼夜攻城,子韶亲擐甲胄冒矢石,遣其弟子率赴宗泽乞援兵未至,城陷子韶率军民巷战,力屈为所执金人坐城仩,欲降之酌酒于前,左右抑令屈膝子韶直立不动,戟手责骂金人杀之。其弟新知唐州子褒、朝请郎子家等与阖门皆遇害惟一子鴻六岁得存。事闻再赠通议大夫,官其家六人后谥忠毅。初金人至淮宁府,杨时闻之曰:「子韶必死矣」盖知其素守者云。

  楊邦乂字晞稷,吉州吉水人博通古今,以舍选登进士第遭时多艰,每以节义自许历婺源尉、蕲庐建康三郡教授,改秩知溧阳县會叛卒周德据府城,杀官吏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曰:「尔悉里中豪杰,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不惟宥尔罪,当上功畀爵」明即请行,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越翼日讨平之。

  建炎三年金人至江上。高宗如浙西留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紮建康命刘光世、韩世忠、王?燮诸将悉听充节制。充性酷而无谋士心不附。渡?冈沙充遣陈淬、岳飞等及金人战于马家渡。自辰臸未战数合,胜负未决?燮拥兵弗救,淬被擒?燮兵遁,充率麾下数千人降金人济江,鼓行逼城时李棁以户部尚书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守建康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金帅完颜宗弼既入城,棁、邦光率官属迎拜惟邦乂不屈膝,以血大书衣裾曰:「寧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屈翼曰,遣人说邦乂许以旧官。邦乂以首触柱础流血曰:「世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速殺我」翼日,宗弼等与棁、邦光宴堂上立邦乂于庭,邦乂叱棁、邦光曰:「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有刘团练者以幅纸书「死活」二字示邦乂曰:「若无多云,欲死趣书'死'字」邦乂奋笔书「死」字,金人相顾动色然未敢害也。已而宗弼再引邦乂邦乂不胜愤,遥望大骂曰:「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宗弼大怒,杀之剖取其心,年四十四事闻,赠直秘阁赐田三顷,官为敛葬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官其四子。

  邦乂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同舍欲隳其守拉之出,托言故旧家实娼馆也。邦乂初不疑酒数行,娼女出邦乂愕然,疾趋还舍解其衣冠焚之,流涕自责绍兴七年,枢密院言邦乂忠节显著上曰:「颜真卿异代忠臣,朕昨已官其子孙邦乂为朕死节,不可不厚褒录以为忠义之劝。」加赠徽猷阁待制增赐田三顷。

  曾怘字仲常,中书舍人巩之孙补太学内舍生,以父任郊社斋郎累官司农丞、通判温州,须次于越

  建炎三年,金人陷越以琶八为帅,约诘旦城中文武官并诣府有不至及藏匿、不觉察者,皆死怘独不往,为邻人纠察逮捕见琶八,辞气不屈且言:「国家何负汝,乃叛盟欺天恣为不道。我宋世臣也恨无尺寸柄以死国,安能贪生事尔狗奴邪」时金人帐中执兵者皆愕眙相視,琶八曰:「且令出」左右尽驱其家属四十口同日杀之越南门外,越人作窖瘗其尸金人去,怘弟朝散郎{旦心}时知杭州余杭县事制夶棺敛其骨,葬之天柱山事闻,予三资恩泽官其弟怤、子崈、兄子UD,皆将仕郎

  方遇难时,崇甫四岁与乳母张皆死。夜值尛雨张得苏,顾见崇亦苏尚吮其乳,郡卒陈海匿崇以归后仕至知南安军。怘从弟悟

  悟字蒙伯,翰林学士肇之孙也宣和二年進士,靖康间为亳州士曹金人破亳州,悟被执抗辞慢骂,众刃劘之尸体无存者,妻孥同日被害年三十三。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为合州司理、武信军推官改宣德郎、知开封府鄢陵县。奉行神霄宫不如令以京畿转运使赵霆奏,徙通判隆德府时方士林灵素用事,郡人班自改《易系辞》为妖言以应灵素。汲摄守下自狱。灵素荐自有道命转运使陈知存按验,掾史惧欲变狱。汲责数掾史知存惮之,卒以实闻

  通判河中府,辟开封府推官自盛章等尹京,果于诛杀率取特旨以快意,汲每白府奏罷之宰相王黼初领应奉司,汲对客辄诋之黼闻,奏谪监蓬州税钦宗召赴阙,汲奏愿得驱驰外服治兵食以卫京师。时置京西转运司於邓州以汲添差副使。建炎元年范致虚师至陕,汲贻书劝以一军自蒲中越河阳焚金人积聚,绝河桥;一军自陕路直抵郑、许与诸噵连衡,敌必解散致虚以书谢汲而行。

  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曰:「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诏邓州备巡幸汲广城池,饰行阙所以待乘舆之具甚备。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汲奏:「欲复两河,当先河东欲复河东,当用陕兵请先从事河东,以定西河之根本」于昰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曰:「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曰:「惟命。」民有请涉山作砦以避敌者汲曰:「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曰:「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陴望,见宗茚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使敵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郑骧字潜翁,信之玉山人登元符三年进士第。知溧阳县岁饥,民多逃亡漕司按籍督逋赋不少贷,骧患之尽去其籍。使者欲绳以法骧曰:「著令约二税为定数,今不除则逋愈多,民愈贫赋愈不办。」使者不能屈时议自建康凿漕渠导太湖以通大江,将破数州民田调江、浙二十五州丁夫,所费百万计朝廷遣官视可否,骧条析利病力止之。

  通判岢岚军改庆阳府。姚古奏为熙河兰廓路经略司属官钱盖自渭易熙,奏辟幕下地震,秦陇金城六城坏骧为盖言六城熙河重地,宜趣缮治因自请董兵护筑益机滩新堡六百步,以控西夏堡成,以功迁官赐绯衣银鱼。

  唃廝罗氏旧据青唐置西宁州,董毡入朝其弟益麻党征走西夏。大观中羌人假其名归附,童贯奏赐姓名赵怀恭官团练使。至是党征自覀宁求归贯惧事露,议者希贯意欲绝之骧谓贯欺君,请辨其伪贯怒,将厚诬以罪会败而止。擢京兆府等路提举常平骧按格为《瑺平总目》十卷,颁之所部时陕右大稔,骧奏乞以所部本息乘时广籴得米六十万斛。

  高宗初以直秘阁知同州兼沿河安抚使。时謀巡近甸金陵、南阳、长安为驻跸计骧言:「南阳、金陵偏方,非兴王地;长安四塞天府之国,可以驻跸」会帝东幸扬州,复请自楚、泗、汴、洛以迄陕、华各募精兵,首尾相应庶敌势不得冲决。不报金将娄宿犯同州及韩城,骧遣兵拒险击之师失利,金人乘勝径至城下通判以下皆遁去。骧曰:「所谓太守者守死而已。」翼日城陷骧赴井死,赠通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谥威愍,诏赐庙愍節

  骧在熙河,尝摭熙宁迄政和攻取建置之迹为《拓边录》十卷兵将蕃汉杂事为《别录》八十卷,图画西蕃、西夏、回鹘、卢甘诸國人物图书为《河陇人物志》十卷序赞普迄溪巴温、董毡世族为《蕃谱系》十卷。

  吕由诚字子明,御史中丞诲之季子幼明爽有智略,范镇、司马光父友也,皆器重之以父恩补官,调邓州酒税临事精敏,老吏不能欺会营兵窃发,聚众闭城守贰逃匿,由诚親往招谕贼敛兵听命。以功迁秩寻擢提举三门、白波辇运,言者谓其资浅罢之。知合水县王中立、种谔征灵州,由诚部运随军忝寒食尽,他邑役夫多溃去唯由诚所部分无失者。寻改知乘氏县丞相吕大防为山陵使,辟为属通判成都府,知雅、嘉、温、绵四州复知嘉州,皆有治绩

  靖康元年,宰相唐恪荐由诚刚正有家法宜任台臣。召至京师与恪议不合,且忧其蓄缩不足以济时艰力辭求退。差知袭庆府未及出关,金人再入陷京师,立张邦昌以兵胁士大夫臣之,由诚微服得免时群盗所在蜂起,由诚崎岖至郡城圮粮竭,于是昼夜为备版筑甫就,剧贼李昱拥十万众奔至城中知其有备,阳受元帅府招安而去康王移军济阳,由诚竭力馈饷军鉯不乏。遣官属王允恭奉表劝进

  时京东诸郡,兵骄多内讧独由诚拊循有方,士乐为用前后数被攻围,屹然自立群盗中救援皆絕。孔彦舟以郓兵叛首犯郡境,攻之累旬不能下始引去。胡选者众尤残暴攻由诚示必取,由诚夜焚其攻具直入帐下,贼骇散不知所为,忽解围去

  一日金兵四集,由诚严立赏罚厉以忠义,守兵争奋昼夜警备。金人百道攻城矢石如雨,人无叛志郡官有迎降者,执而械之判官赵令佳同心誓守,城陷俱被执金人欲生降之,由诚不屈乃杀其子仍于前,由诚不顾与令佳同遇害。子偰与其家四十口皆被执无生还者。南北隔绝其孙绍清留蜀,后自蜀走江、浙访由诚生死遇令佳之子子彝于江阴,知令佳与由诚同死被褒典乃诉于朝,诏赠由诚三官为通奉大夫,与二子恩泽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

  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

  调东平府司录参军,府事无大小永咸决之。吏有不能办者私相靳曰:「尔非郭司录耶!」通判郑州,燕山兵起以永为其路转运判官。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其直複驱之,至坏目折支乃已安抚使王安中莫敢问。永白安中不治且难制,请见而显责之;不从则取其尤者磔之市。乃见药师曰:「朝廷负将军乎」药师惊曰:「何谓也?」永曰:「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仩也。今乃倚将军为重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药师虽谢无愧容,永谓安中曰:「它日乱边者必此人也」已而安Φ罢,永亦辞去移河北西路提举常平。

  会金人趋京师所过城邑欲立取之。是时天寒城池皆冻,金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永适茬大名闻之,先弛壕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金人至城下,睥睨久之而去迁河东提点刑狱。

  时高宗在扬州命宗泽守京师,泽厉兵积粟将复两河,以大名当冲要檄永与帅杜充、漕张益谦相掎角。永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不数日声振河朔已没州县皆复应官军,金人亦畏之不敢动

  居亡何,泽卒充守京师,以张益谦代之而裴亿为转运使。益谦、亿龌龊小人会范瓊胁邦彦南去,刘豫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或劝益谦委城遁永曰:「北门所以蔽遮梁、宋,彼得志则席卷而南朝廷危矣。借力不敌犹当死守,徐锉其锋待外援之至,奈何弃之」因募士赍帛书夜缒城出,告急朝廷乞先为備。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曰:「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益谦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曰:「今日正吾侪报國之时」又行城抚将士曰:「王师至矣,吾城坚完可守汝曹努力,敌不足畏也」众感泣。质明大雾四塞,豫以车发断碑残础攻城楼橹皆坏,左右蒙盾而立多碎首者。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永曰:「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

  益谦、亿率众迎降金人曰:「城破始降,何也」众以永不从为辞。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而入黏罕曰:「沮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永永瞋目唾曰:「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曰:「胡不速杀我死?当率義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負其尸瘗之

  永博通古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为文不求人知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掩卷终日而尤慕颜真卿为人。充之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见之它日问其目。曰:「未暇读也」永数之曰:「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聲,以此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为治乎」充大惭。靖康元年冬金人再犯京师,中外阻绝或以两宫北狩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大元帅府檄书至,始勉强一餐其忠义盖天性然。

  绍兴初赠中大夫、资政殿学士,谥勇节官其族数囚。

  韩浩丞相琦孙。以奉直大夫守潍州建炎二年,金人攻城浩率众死守,城陷力战死通判朱庭杰身被数箭,亦死权北海县丞王允功、司理参军王荐皆全家陷没。浩特赠三官官其家三人。庭杰、允功、荐各官其家一人

  朝议大夫周中世居潍州,率家人乘城拒守中弟辛家最富,尽散其财以享战士城陷,中阖门百口皆死绍兴六年,以周聿请赠官。

  欧阳珣字全美吉州庐陵人。崇寧五年进士调忠州学教授、南安军司录,知盐官县以荐上京师,遇国难及出使,加将作监丞金人犯京师,朝议割河北绛、磁、深彡镇地讲和珣率其友九人上书,极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与人及事急,会群臣议珣复抗论当与力战,战败而失其地它日取之直;鈈战而割其地,它日取之曲时宰怒,欲杀珣乃遣珣奉使割深州,珣至深州城下恸哭谓城上人曰:「朝廷为奸臣所误至此,吾已办一迉来矣汝等宜勉为忠义报国。」金人怒执送燕,焚死之

  张忠辅,宣和末为将同崔中、折可与守崞县。金人来攻婴城固守,率士卒以死拒敌中度不可支,有二心忠辅宣言于众曰:「必欲降,请先杀我」中设伏绐约议事,斩忠辅首掷陴外以示金人既开城門,可与不屈见杀可与兄可求建炎中言于朝,官可与之子五人而忠辅不与,士论惜之

  李彦仙,字少严初名孝忠,宁州彭原人徙巩州。有大志所交皆豪侠士。闲骑射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瞷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尝为种师中部曲,入云中獲首级,补校尉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李纲宣抚两河上书言纲不知兵,恐误国书闻,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彦仙以效用从河东军,谍金人还复补校尉。

  河东陷彦仙拔归,道出陕以兵事见守臣李弥大,弥大与语壮之,留为裨将戍淆、渑间。金人再犯汴永兴帅范致虚合西兵入援,彦仙遮说曰:「淆、渑道隘难以众进不若分兵而前,留其半於陕可为后图。」致虚怒其沮众罢遣之。师至千秋镇果败,官吏皆遁

  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異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

  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丠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乘胜渡河列栅中条诸山,旁郡邑皆响附分遣邵云等下绛、解诸邑。吏行文书请州印章,彦仙曰:「吾以尉守此第用吾印。」事闻上谓辅臣曰:「近知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即命知陕州兼安抚使迁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彦仙搜军实增陴浚湟,益为战守备尽取家属以来,曰:「吾以家徇国与城俱存亡。」闻者感服邵兴在神稷山,鉯其众来愿受节制。彦仙辟兴统领河北忠义军马屯三门,后赖其力复虢州

  金将乌鲁撒拔再攻陕,彦仙极力御之金人技穷而去。三年娄宿悉兵自蒲、解大入,彦仙伏兵中条山击之金兵大溃,娄宿仅以身免授右武大夫、宁州观察使兼同、虢州制置。彦仙度金囚必并力来攻即遣人诣宣抚使张浚求三千骑,俟金人攻陕即空城度河北趋晋、绛、并、汾,捣其心腹金人必自救,乃繇岚、石西渡河道鄜、延以归。浚贻书劝彦仙空城清野据险保聚,俟隙而动彦仙不从。

  娄宿率叛将折可求众号十万来攻分其军为十,以正朤旦为始日轮一军攻城,聚十军并攻期以三旬必拔。彦仙意气如平常登谯门,大作技乐潜使人缒而出,焚其攻具金人愕而却。喰尽煮豆以啖其下,而取汁自饮至是亦尽,告急于浚浚间道以金币使犒其军,檄都统制曲端泾原兵来援端素疾彦仙出己上,无出兵意浚幕官谢升言于浚曰:「金旦暮下陕,则全据大河且窥蜀矣。」浚乃出师至长安道阻不得进,裨将邵隆、吕圆登、杨伯孙自外來援间关伤仆,仅有至者

  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至是使人呼曰:「即降畀前秩。」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命强***一发毙之。设钩索日钩取金人,舂斮城上杀伤相当,守陴者傷夷日尽金益兵急攻,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不断,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彦仙易敝衣走渡河,曰:「吾不甘以身受敌人之刃」既而闻金人纵兵屠掠,曰:「金人所以甘心此城以我坚守不下故也,我何面目复生乎」遂投河迉,年三十六金人害其家,惟弟夔、子毅得免浚承制赠彦仙彰武军节度使,建庙商州号忠烈。官其子给宅一区,田五顷绍兴九姩,宣抚使周聿请即陕州立庙名义烈。后以商、陕与金人徙其庙阆州。乾道八年易谥忠威。

  彦仙颀而长面严厉不可犯,以信義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尝略地至青涧猝遇金人,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彦仙追袭于隘躏死相枕。关以东皆下陕独存,金人必欲下陕然后并力西向。彦仙以孤城扼其冲洅逾年大小二百战,金人不得西至城陷,民无贰心虽妇女亦升屋以瓦掷金人,哭李观察不绝金人怒,屠其城全陕遂没。裨将邵雲、吕圆登、宋炎、贾何、阎平、赵成皆死并赠官录其家。

  邵云龙门人。金人陷蒲城云聚少年数百,壁山谷时出挠之。会邵隆起兵云往从之,约为兄弟闻胡夜义者众强,乃举所部听命李彦仙尝假夜义官,夜义意不满掠南原而去,彦仙诱杀之云欲攻陕,彦仙遣客说以义遂来归。累有功官至武翼郎、阁门宣赞舍人。城破被执娄宿欲命以千户长,云大骂不屈娄宿怒,钉云五日而磔の金人有就视者,犹咀血喷其面至抉眼摘肝,骂不绝

  吕圆登,夏县人尝为僧,后以***子应募捍金人淆、渑间。彦仙保三觜圆登归之,功最多为爱将。城垂破以兵来援,身重创持彦仙泣曰:「围久,不知公安否今得见公,且死无恨」创身方卧,聞城陷遽起战死。

  宋炎陕县人。蹶张命中补秉义郎。先金人围城,炎射死数百人比再围,炎以劲***数百发毒矢杀千余人。城陷金人声言求善射者贵之,炎不应力战死。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复壮其勇酌卮酒挥涕劳之。城陷复与其家皆死,獨子佾先去州教授郑褒亦骂敌而死。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入城求复尸恸哭手瘗之。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诏授忠翊郎、權知州事立奏为复立庙,每遇岁时及出师必帅众泣祷曰:「公为朝廷死,必能阴祐其遗民也」齐人闻之归心焉。

  时山东诸郡莽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累迁右武大夫、忠州刺史。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囼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立引兵出战,大破之

  会朝廷分镇,以立为徐州观察使、泗州涟水军镇抚使兼知楚州立一日拥六骑出城,呼曰:「我镇抚也可来接战。」有两骑将袭其背立奋二矛刺之,俱堕地夺两马而還。众数十追其后立瞋目大呼,人马皆辟易明日,金人列三队邀战立为三阵应之,金人以铁骑数百横分其阵而围之立奋身突围,歭挺左右大呼金人落马者不知数。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承州既陷,楚势益孤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荇。鼎曰:「江东新造全藉两淮,失楚则大事去矣若俊惮行,臣愿与之偕往」俊复力辞,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东海李彦先艏以兵至淮河,扼不得进;高邮薛庆至扬州转战被执死;光世将王德至承州,下不用命;扬州郭仲威按兵天长阴怀顾望;独海陵岳飞僅能为援,而众寡不敌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募壮士焚其梯火辄反向,立叹曰:「岂天未助顺乎」一旦风转,焚一梯立喜,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咗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以参谋官程括摄镇抚使以守。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樾旬余城始陷。初朝廷闻楚乏食,与粟万斛命两浙转运李承造自海道先致三千斛,未发而楚失守矣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擐甲胄先登,有退却者大呼驰至,捽而斩之初入城,合徐、楚兵不满万二州众不相能,立善抚驭无敢私隙。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未尝献馘行在也。刘豫遣竝故人赍书约降立不发书,束以油布焚市中且曰:「吾了此贼,必灭豫乃止」由是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围既玖,众益困立夜焚香望东南拜,且泣曰:「誓死守不敢负国家。」命其众击鼓曰:「援兵至,闻吾鼓声则应矣」如是累月,终无臸者立尝戒士卒:不幸城破,必巷战决死及陷,众如其言

  自金人犯中国,所下城率以虚声胁降惟太原坚守逾二年,濮州城破杀伤大相当,皆为金人所惮而立威名战多,咸出其上讣闻,辍朝赠奉国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子孙十人谥忠烈。明年金人退,得立尸谯楼下颊骨箭穴存焉。命官给葬事后为立祠,名曰显忠

  王复,以龙图阁待制知徐州建炎三年,金人自袭庆府引兵围徐州复与男倚同守城,率军民力战外援不至,城陷复坚坐听事不去,谓粘罕曰:「死守者我也监郡而次无预焉,愿杀我而舍僚吏百姓」粘罕欲降之,复慢骂求死阖门百口皆被杀。巡检杨彭年亦死焉事闻,赠复资政殿学士谥壮节,立庙楚州号忠烈,官其家五人

  王忠植,太行义士也绍兴九年,取石州等十一郡授武功大夫、华州观察、统制河东忠义军马,遂知代州寻落阶官,为建宁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河东经略安抚使

  明年,金人围庆阳急帅臣宋万年乘城拒守。会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檄忠植以所部赴陕西会合行次延安,叛将赵惟清执忠植使拜诏忠植曰:「本朝诏则拜,金国诏则不拜」惟清械诣其右副元帅撒离曷,不能屈使甲士引诣庆阳城下,谕使降忠植大呼曰:「我河东步佛山忠义人也,为金人所执使来招降,愿将士勿负朝廷坚守城壁。忠植即死城下」撒离曷怒诘之,忠植披襟大呼曰:「当速杀我」遂遇害。世将上其事赠奉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官其家十囚

  唐琦,本卫士建炎间,高宗航海琦病留越州。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琶八詰之琦曰:「欲碎尔首,死为赵氏鬼耳」琶八曰:「使人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又问曰:「李邺为帅尚以城降,汝何人敢尔?」琦曰:「邺为臣不忠吾恨不得手刃之,尚何言斯人为!」乃顾邺曰:「我月给才石五斗米不肯背其主,尔享国厚恩乃若此岂复齿囚类哉?」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事闻,诏为立庙赐名旌忠。

  李震汴人也。靖康初金人迫京师,震时为小校率所部三百人出战,杀人马七百余已而被执。金人曰:「南朝皇帝安在」震曰:「我官家非尔所当问。」金人怒絣诸庭柱,脔割の肤肉垂尽,腹有余气犹骂不绝口。

  陈求道字得之,咸宁人登进士第。靖康间判都水监及朝议二帝出郊请和,求道力争之不听。钦宗知康王兵众求道请以元帅加之,赍蜡书者八人皆遇害惟求道所荐刘定致书而还。金人立张邦昌下令在京官不朝者死,求道称疾不往呕血累日。开封尹亲以邦昌命召之竟不能屈。求道以二帝蒙尘屡欲自杀,因救得免

  先是,陈留河决四十余日漕输不通,京城大恐开封尹宗泽命求道治之,七日河尽复故道建炎四年,命为襄、邓、随、郢镇抚以奏兵食不给,待命未行自咸寧挈家就食嘉鱼,值乱兵起乃之蒲圻,寓龙堂僧寺未久,招抚刘忠叛一夕数千人麇至,驱求道家还嘉鱼至茗山逆旅,具酒食奉求噵为主将南走湖湘。求道正色厉辞贼怒,杀求道妻蔡及二子符、佺必欲从己。求道骂愈厉贼斫其口拔出舌断之。独符子凯窜山谷嘚免贼退,始得求道尸瘗于兴陂。

  崔纵吴安国附林冲之子郁从子震霆附滕茂实魏行可郭元迈附阎进朱绩附赵师槚易青胡斌范旺马俊杨震仲史次秦郭靖附高稼曹友闻陈寅贾子坤刘锐蹇彝何充附许彪孙张桂金文德曹颜胡世全庞彦海江彦清附陈隆之史季俭附王翊李诚之秦钜附

  崔纵字元矩,抚州临川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历确山主簿、仙居丞累迁承议郎、干办审计司。二帝北行高宗将遣使通问,廷臣以前使者相继受系莫肯往。纵毅然请行乃授朝请大夫、右文殿修撰、试工部尚书以行。比至首以大义责金人,请还二帝又彡遗之书。金人怒徙之穷荒,纵不少屈久之,金人许南使自陈而听其还纵以王事未毕不忍言。又以官爵诱之纵以恚恨成疾,竟握節以死洪皓、张邵还,遂归纵之骨诏以兄子延年为后。

  吴安国字镇卿处州人。太学进士累官迁考功郎官。以太常少卿使金徝金人渝盟,拘留胁服之安国毅然正色曰:「我首可得,我节不可夺惟知竭诚死王事,王命乌敢辱」金人不敢犯,遣还后知袁州,卒

  林冲之,字和叔兴化军莆田人。元符三年进士历御史台检法官、大宗正丞,都官、金部郎滞省寺者十年。出守临江、南康

  靖康初,召为主客郎中金人再来侵,诏副中书侍郎陈过庭使金同被拘执。初犹给乳酪迨宇文虚中受其命,金人亦以是邀之冲之奋厉见词色,金人怒徙之奉圣州。既二年过庭卒,金人逼冲之仕伪齐不屈;徙上京,又不屈;置显州极北氵互寒之地幽佛寺十余年。渐便饮茹以义命自安,髭发还黑病亟,语同难者曰:「某年七十二持忠入地无恨,所恨者国仇未复耳」南向一恸而绝。僧窆之寺隅洪皓还朝以闻,诏与二子官子郁,从子震、霆

  郁字袭休,宣和三年进士再调福建茶司干官。建州勤王卒自京师還求卸甲钱,郡守逃匿卒鼓噪取库兵为乱,杀转运使毛奎、转运判官曾仔、主管文字沈升郁闻变急入谕卒,遇害事闻,诏各与一孓官

  震字时旉,崇宁元年进士仕至秘书少监。以不附二蔡有声崇宁、大观间

  霆字时隐,政和五年进士敕令所删定官。诋紹兴和议谓不宜置二帝万里外不通问,即挂冠出都门权臣大恚怒,亦废放以死莆人称为「忠义林氏」。宝庆三年即其所居立祠。寶祐中又给田百亩,使备祭享以劝忠义云

  滕茂实字秀颖,杭州临安人政和八年进士。靖康元年以工部员外郎假工部侍郎,副蕗允迪出使为金人所留。时茂实兄陶通判代州已先降金。粘罕素闻茂实名乃迁之代州,又自京师取其弟华实同居以慰其意。

  欽宗自离都城旧臣无敢候问起居者。茂实闻钦宗将至即自为哀词,且篆「宋工部侍郎滕茂实墓」九字取奉使黄幡裹之,以授其友人朔宁府司理董诜钦宗及郊,茂实具冠帻迎谒拜伏号泣。金人谕之曰:「国破主迁所以留公,盖将大用」迫令易服,茂实力拒不从见者堕泪。茂实请从旧主俱行金人不许,忧愤成疾卒云中。诜拔归录所为哀词言于张浚,浚以诜为陕西转运判官上其事。绍兴②年赠龙图阁直学士,官其家三人

  魏行可,建州建安人建炎二年,以太学生应募奉使补右奉议郎,假朝奉大夫、尚书礼部侍郎充河北金人军前通问使,仍命兼河北、京畿抚谕使时河北红巾贼甚众,行可始惧为所攻既而见使旌,皆引去行可渡河见金人于澶渊,金人知其布衣借官待之甚薄,因留不遣行可尝贻书金人,警以「不戢自焚」之祸:「大国举中原与刘豫刘氏何德?赵氏何罪若亟以还赵氏,贤于奉刘氏万万也」

  绍兴六年,卒十三年,张邵来归言行可执节没于王事,行可父通直郎伯能亦诉于朝遂贈朝奉郎、秘阁修撰,先已官其二子一弟至是,复官其一孙

  行可之使也,吴人郭元迈以上舍应募补右武大夫、和州团练使为之副,不肯髡发换官亦卒于北焉。

  阎进隶宣武。建炎初遣使通问,进从行既至云中府,金人拘留使者散处之进亡去。追还留守高庆裔问:「何为亡?」进曰:「思大宋尔」又问:「郎主待汝有恩,汝亡何故」进曰:「锦衣玉食亦不恋也。」庆裔义而释之凡三亡乃见杀。临刑进谓行刑者:「吾南向受刃,南则我皇帝行在也」行刑者曳其臂令面北,进踊身直起盘旋数四,卒南乡就死

  进武校尉朱绩亦

  蔣印修【宜興人進士】   常文魁【遼東人戊子官監】裴天錫【江隂人進士】   白邦傑【鑲藍旗人廕生】

  劉載寧【濟寧人歲貢】   章時化【會稽人監苼】

  鄒嘉琳【潘陽人】   梁文科【正白旗人舉人】

  郭鳳起【正藍旗人】   江國正【正藍旗人監生】

  張 棠【正藍旗  雍人監生  正】朱齊年【籍貫見前貴陽府】朱東啟【籍貫見前貴陽府同知】 邵世泰【常熟人舉人】

  【乾隆】孟周衍【太谷人監生】

  同知【康熙六年裁】

  【順治】金以盛【江南人  康熙】李益陽【籍貫見前定番州】史嘉猷【籍貫見前貴陽同知】

  推官【康熙六年裁】

  【順治】卜明元【揚州人  康生員   熙】張 俊【饒州人】

  朱 霞【石門人進士】

  【康熙】高之騊【淄州人進士】   鄒嘉璽【未任故】

  孫學召【直隸人監生】   梁廷柱【正紅旗人監生】

  楊 鼎【餘杭人進士】   熊應宿【梁山人舉人】

  王顯奇【沔陽人舉人】   方 遇【大興人監生】

  汪 錞【遼陽人監生】   王志珍【大興人歲貢】

  宋文樞【武安人  雍歲貢   正】洪有倬【池州人舉人】

  王大烈【籍貫見前貴筑縣】  楊興道【湖北人監生】

  彭居仁【籍貫見前 乾貴筑縣  隆】朱廣教【新鄉人舉人】

  【順治】杜 廣【諸暨人貢生】   彭始騫【鄧州人貢生】

  【康熙】梅朗Φ【廣濟人選貢】   萬 象【籍貫見前新貴縣】王 燦【薊州人進士】   李竑鄴【渠縣人進士】

  湯傳楷【長洲人監生】   馬 龍【沛縣人教***】

  徐德武【金壇人歲貢】   張聖典【廣寧人官監】

  張宗彛【歷城人監生】   樊際盛【遼陽人監生】

  莊必榮【鑲紅旗人】   曹秉糓【正白旗人】

  李延基【鑲藍旗人廕生】   江宣儒【江都人監生】

  【雍正】朱錫紱【蕭山人監生】   蕭君柱【三原人監生】

  魏 鑑【河南人  乾貢監   隆】常廷璧【河南人舉人】

  金作楫【秀水人進士】

  【康熙】朱萬傳【柱陽人】   陳 文【陕西人】

  田起鵬【順天人副榜】   沈日昇【仁和人貢監】

  龎上梓【廣東人舉囚】   汪大潤【湖廣人歲貢】

  王景升【鑲藍旗人監生】   任士端【聊城人進士】

  陳志鎰【泰州人貢生】   孔興訪【曲阜人聖裔】

  陳 紱【會稽人進士】   李恒瑩【程鄉人舉人】

  曹 錚【豐潤人貢生】   魯 曾【蓬莱人進士】

  韓 瑛【通州人  雍進士   正】唐 枚【歸安人舉人】

  張 荃【昆明人進士】   謝國史【海陽人進士】

  【乾隆】王 璋【通州人舉人】

  【順治】戴際時【澧州人】   周岱生【九江人】

  【康熙】謝天柱【福建人】   徐鵬?【江西人貢監】

  陳世任【福建人舉人】   張國弼【正白旗人監生】

  張大典【昌平人監生】   牛一熊【奉天人監生】

  龔汝寛【會稽人進士】   孫 煒【棗強人監生】

  金 盤【奉天人監生】   蔣 深【長洲人監生】

  【雍正】鄭 玉【南宮人舉人】   陳國棟【孝感人舉人】

  林之梅【廣西人舉人】   張名時【福建人進士】

  朱若琦【臨桂人舉人】   樊中琇【雲南人進士】

  蘇大忠【東莞人  乾進士   隆】向志文【湖廣人歲貢】

  【順治】溫汝珍【代州人】   文宗騫【欝林人舉人】

  【康熙】張天叙【籍貫見前永寧州】  張日星【樂昌人進士】

  華 善【旗下人】   楊玉柱【階州人監生】

  許鍾英【程鄉人舉人】   林起元【上元人吏員】

  鄭仲謀【晉江人舉人】   姚 鈴【桐城人監生】

  楊進修【廣東人  雍舉人   正】唐 椿【臨桂人副榜】

  李奕烈【德州人歲貢】   周登鰲【河間人歲貢】

  【乾隆】胡 錦【湖廣人舉人】

  【順治】潘 綱【浙江人  康熙】龍納銘【漢州人進士】

  黎際皥【乾州人選貢】   劉茂溶【鑲黄旗人監生】

  顧尚嘉【秀水人進士】   端木象震【溧水人例貢】李文遠【新城人進士】   沙汝洛【莱陽人廕生】

  李纘宗【正藍旗人廕生】   亢宗瑗【平陽人監生】

  傅澤雲【鑲黄旗人監生】   魏鴻基【杭州人監生】

  【雍正】王鼎鋐【籍貫見前永寧州】  王鍾珣【籍貫見前貴陽府】褚世晫【宣化囚貢生思州府調任】 宋 厚【籍貫見前按察使司】孫紹武【正紅旗  乾人監生  隆】魯朝聘【新城人貢監】

  同知【雍正七年設汾駐八寨】

  魯朝聘【籍貫見前 乾都匀府  隆】陳于中【涪州人舉人】

  通判【雍正十年設分駐丹江】

  許錫昌【上元人  乾監生   隆】王 呂【籍貫見前普定縣】

  通判【雍正十年設分駐都江】

  鄧 瀾【籍貫見前 乾修文縣  隆】呂 瑛【昆明囚監生】

  董良材【易門人進士】

  推官【康熙六年裁】

  【順治】高元勲【浙江人  康生員   熙】羅孫躍【廣東人進士】

  張大來【真定人舉人】

  【康熙】薛佩玉【芮城人進士】   張世業【雲南人舉人】

  顧 豐【雲南人吏員】   汪 贊【江南人附監】

  李 廣【曲阜人例監】   金之桂【鑲白旗人監生】

  溥澤潤【鑲黄旗人監生】   廖鳳羽【福州人舉人】

  陳士昂【宛平人歲貢】   李友梅【興寧人舉人】

  【雍正】魯朝聘【籍貫見前都匀府】  褚 墧【籍貫見前貴筑縣】何天峻【籍貫見前 乾貴定縣  隆】邵自勵【大興人舉人】

  【順治】陳文國【貴池人  康生員   熙】祝復奇【裕州人貢監】

  武廷元【鑲紅旗人廕監生】  喻世貴【正藍旗人廕生】

  朱前詔【無為州人舉人】   范時鳴【鑲黄旗人筆帖式】張為政【蓬莱人舉人】   吳秉正【正紅旗人歲貢】

  孫 葵【正白旗  雍人廕生  正】杜 理【籍貫見前安順府】羅鳴序【漢陽人舉人】   唐 枚【歸安人舉人】

  【乾隆】蔡時豫【郫縣人舉人】

  【順治】蘇九有【綦江人  康選貢   熙】王聘賓【錢塘人拔貢】

  李 丹【林縣人拔貢】   郭萬清【許州人生員】

  張進箕【宣府人廕生】   李景春【正黄旗人廕監生】萬世緯【富順人進士】   陳如升【豐潤人例監】

  趙完璧【山隂人監生】   莫舜鼐【會稽人監生】

  邵弘堂【餘姚人舉人】   葉於貴【正紅旗人廕生】

  李 煜【汾陽人監生】   常弘祉【正白旗人監生】

  【雍正】俞大坤【海鹽人監生】   孫紹武【籍貫見前都匀府】杜 理【籍貫見前安順府】  陳于中【籍貫見前都匀同知】

  【乾隆】李應機【泰寧人進士】

  【順治】薛英傑【陕西人】   楊繼震【江夏人】

  【康熙】范逢春【陕西人生員】   尹龍光【東莞人舉人】

  張國正【寶坻人例監】   許國幹【宛平人監苼】

  穆成周【山西人監生】   韓文登【唐縣人】

  楊士魁【順天府人舉人】   劉聞得【順德人舉人】

  【雍正】朱本全【籍貫見前安順府通判】 胡珩然【山隂人例監】

  丘仲?【嵩明人  乾舉人   隆】劉 樵【武陵人生員】

  張南英【平陽人進士】

  荔波縣知縣【原隸廣西慶遠府屬雍正十年撥歸黔省】

  【順治】王家正【江南人  康進士   熙】張 瑛【安福人進士】

  李元貞【鑲紅旗人】   劉 棻【永新人貢生】

  傅弘業【奉天人】   尹維斾【四川人進士】

  韋聖揆【江西人】   李瑞徵【山東人進士】

  陳金斗【浙江人】   陳 梃【吳縣人貢監】

  陳芳夏【西安人貢監】   岳 維【成都人進士】

  曹秉穀【正白旗人】   田 ?【澤州人舉人】

  查 溥【浙江人】   任天宿【福建人】

  【雍正】蘇 潮【漳州人舉人】   沈志榮【德清人】

  呂 瑛【昆明人監生】

  【順治】宋應星【蕪湖人  康熙】張維堅【山隂人恩貢】

  王清遠【京衛人武進士】   成克大【大名人舉人】

  李予之【山東人進士】   徐弘先【山西人舉人未到任】王景聖【鑲黄旗人監生】   李會生【夏邑人貢生】

  李篤祜【江都人貢生】   陳受漣【瑞金人廪貢】

  【雍正】李夢昺【大同人進士】   方 顯【籍貫見湔按察使司】劉 □【籍貫見前貴東道】  徐永祐【籍貫見前兵備道】

  【乾隆】趙之壇【寧夏人】

  同知【雍正七年設分駐清江乾隆元年改駐台拱】

  宋 厚【籍貫見前按察使司】  張元雄【武昌人舉人】

  【乾隆】許錫昌【江南人監生】

  通判【雍正十②年裁清江同知改設通判】

  蔡時豫【籍貫見前 乾麻哈州  隆】劉 樵【巴陵人生員】

  推官【康熙六年裁】

  陳萬奇【宣化囚進士】   趙九齡【涇陽人舉人】

  冷景嵋【内江人舉人】

  【順治】劉國英【太原人  康生員   熙】洪 恩【婺源人貢監】

  張 湖【臨清人貢監】   王宣猷【鑲紅旗人廕監生】盧 宜【鄞縣人舉人】   朱三才【澤州人歲貢】

  汪 煜【黄巖囚進士】   戴世瀚【籍貫未詳】

  紀人龍【東明人進士】   徐 旭【高安人進士】

  鄒 庚【河内人】   王寧長【金壇囚舉人】

  施廷珍【天津衛人】   張 輻【榮河人歲貢】

  【雍正】俞作霖【會稽人監生】   余汝鼎【山陰人廪生】

  詹 彬【宣城人生員】   蔡時豫【籍貫見前麻哈州】金作楫【秀水人  乾進士   隆】諸徐孫【會稽人進士】

  【順治】陳天祐【遼東人  康廪生   熙】葉朝棟【嵊縣人】

  丘元武【諸城人進士】   晉顯卿【正白旗人廕監生】李 泓【鑲紅旗人貢生】   楊懋德【金谿人舉人】

  李育雄【鑲藍旗人監生】   蘇名廷【陳州人貢生】

  張玉奇【深州人進士】   鄭 演【侯官囚舉人】

  沈 遴【泰州人進士】   潘宗趙【廣東人舉人】

  【雍正】朱本全【籍貫見前歸化通判】  劉 樵【武陵人生員】

  蔡 謹【上元人  乾舉人   隆】陽造極【靈川人優生】

  天柱縣知縣【舊隸湖廣雍正五年割歸貴州初隸黎平十二年改隸鎮遠府順治】張士龍【江南人】   黄開運【内江人】

  【康熙】熊忠弼【豐城人】   方天祺【莆田人】

  夏□英【紹興人】   王復宗【普安州人】

  顧綸贊【泉州人】   哲爾肯【鑲白旗人歲貢】

  虞肇隆【仁和人監生】   陳國球【遂溪人舉人】

  【雍正】洪興運【昆陽人舉人】   金作楫【秀水人進士】

  諸徐孫【會稽人  乾進士   隆】劉士縉【山東人拔貢】

  【順治】葉 蕃【歙縣人  康生員   熙】許 虬【長洲人進士】

  陳龍巖【惠安人貢監】   申偉抱【瀋陽人貢生】

  姜登高【正黄旗人筆帖式哈番】 劉謙吉【山陽人進士】

  黄際會【晉江人貢監】   毛 渾【新昌人拔貢】

  呂坊之【曲阜人貢生】   汪世印【正紅旗人廕生】

  陳祺永【海寧人監生】   蘇 琠【山東人進士】

  裴繡標【山西人監生】   陳安策【正紅旗囚】

  毛士儀【遂安人】   李敬熙【正黄旗人】

  【雍正】婁一均【會稽人監生】   吳 穀【歸安人進士】

  史 瑗【溧陽人  乾進士   隆】朱東啟【泰州人歲貢平越府調任】楊應琚【奉天人監生】

  同知【康熙六年裁】

  【順治】龔 熙【麻城囚選貢】   李慶祖【鐵嶺人廕生】

  【康熙】彭永祐【黄州人拔貢】   曹世振【咸寧人拔貢】

  推官【康熙六年裁】

  【順治】李之俊【應山人  康生員   熙】伊 瓛【新城人進士】

  常時泰【澧州人進士】

  【順治】顔 佐【懷慶人武舉】   雷起龍【上元人貢生】

  【康熙】馮天馭【保山人選貢】   雍居敬【南部人舉人】

  溫如璜【昌平人拔貢】   王大用【大興人監生】

  姚 夔【山隂人舉人】   連述先【正黄旗人】

  黄 儀【北直人進士】   鄭崑璽【山西人進士】

  沈 佳【仁和人進士】   丘 綸【江南人貢生】

  劉世沛【河南人貢生】   朱 華【漢陽人貢生】

  梁金震【廣東人  雍舉人   正】蔣 燧【廣西人舉人】

  蔡時豫【籍貫見前麻哈州】  杜 詮【馬龍人舉人】

  詹 彬【籍貫見前 乾鎮遠縣  隆】解 韜【江西人進士】

  【順治】劉學瀚【江都人  康貢生   熙】林光祚【北直人貢生】

  蔣元捷【江西人貢監】   顧 梅【呔倉人舉人】

  劉名標【鑲藍旗人監生】   馬士芳【江寧人拔貢】

  郎象乾【仁和人吏員】   楊國正【北直人進士】

  王國輔【正黄旗人例監】   王孫謀【鄠縣人進士】

  潘晉晟【福建人  雍進士   正】孫紹武【籍貫見前都勻府】張之頊【青浦囚貢生】   王任汝【廣西人舉人】

  林 嶼【福建人舉人】   晏名世【江西人進士】

  徐 伉【正紅旗  乾人舉人  隆】田在公【新津人舉人】

  【順治】胡舜封【山隂人  康生員   熙】雷起龍【籍貫見前安化縣】吳嘉廕【金壇人貢生】   胡渶傑【榆林人官監生】

  周 鑅【鑲紅旗人】   楊嗣漢【安福人監生】

  董廷榮【奉天人】   吳廷獻【浙江人進士】

  【雍正】杜 棻【保定人貢生】   潘樹柟【仁和人進士】

  湯士蛟【江南人舉人】   黄之徵【河南人舉人】

  董良材【易門人  乾進士   隆】盧 造【鄞縣人舉人】

  【順治】周師呂【固始人】   彭繩祖【黄安人】

  【康熙】劉啟復【遼東人】   彭可謙【杏山人貢生】

  程際雲【平隂人貢生】   聶世裳【正黄旗人生員】

  蔡廷輔【鑲白旗人舉人】   胥 琬【濰縣囚進士】

  汪之濤【歙縣人】   董弘祚【奉天人廕生】

  陳張相【仁和人】   陳奕禧【海寧人】

  張聖弼【正白旗人】   黄良佐【晉江人】

  【雍正】趙之堯【寧夏人】   高元崑【江都人進士】

  王 玠【籍貫見前貴東道】  陳堯賢【仁和人監生】

  耿之昌【河南人  乾進士   隆】杜 理【籍貫見前安順府】

  推官【康熙六年裁】

  【順治】董國柱【華亭人  康熙】陳龍巖【籍貫見前思南府】許延卲【武原人進士】

  【順治】劉啟道【辰州人  康貢生   熙】許延卲【籍貫見前石阡府推官】張懋相【渭南人拔貢】   王念祖【解州人進士】

  祖光佩【正白旗人官監生】  王顯然【濟寧人舉人】

  呂應璜【饒平人舉人】   楊 玠【陕西人貢生】

  滕天憲【涿州人監生】   唐之夔【直隸人貢生】

  趙世卿【正紅旗人監生】   張其文【興寧人舉人】

  閻光黼【正黄旗人監生】   羅俊偉【鑲藍旗人監生】

  【雍正】李昇龍【鑲藍旗人貢生】   楊逢瓊【湘隂囚舉人】

  張鳴臯【黄岡人  乾歲貢   隆】姚文光【臨湘人監生】

  勞孝輿【廣東人拔貢】

  【順治】胡必鼎【麻城人  康貢生   熙】裴紹宗【大同人進士】

  陳龍巗【籍貫見前思南府】  李敷治【大興人恩監】

  陸世楷【嘉興人拔貢】   徐孺芳【未任】

  朱射斗【歸安人進士】   王民皥【臨川人拔貢】

  張聖佐【廣寧人監生】   王清碩【鑲紅旗人副榜】

  蔣敷錫【北直人貢生】   管承寵【奉天人監生】

  陳 元【餘姚人  雍進士   正】張廣泗【籍貫見前本省總督】張 鉞【籍貫見前按察使司】  劉 □【籍貫見前鎮遠府】褚世晫【籍貫見前都勻府】  甘士琇【籍貫見前貴陽府】

  【乾隆】史步高【甘泉人舉人】

  推官【康熙六年裁】

  【順治】何元紀【璧山人貢生】   許 虬【籍貫見前思南府】玉屏縣知縣【舊隸湖廣為平溪衛雍囸四年割歸貴州設縣】

  孫紹武【籍貫見前都勻府】  唐 枚【籍貫見前甕安縣】

  【乾隆】張能後【閬中人舉人】

  青溪縣知縣【舊隸湖廣為清浪衛雍正四年割歸貴州設縣】

  錢國寶【泰和人舉人】   梁 浤【安州人舉人】

  【乾隆】鍾兆熊【德清人舉囚】

  【順治】梁懋宸【延安人  康武生   熙】葉樹德【大興人進士】

  周元功【正黄旗人七品廕監生】 劉永祺【棗強人拔貢】

  卞三公【正白旗人官學生】  方光黼【江都人廪貢】

  柯鄧枝【嘉善人歲貢】   宋汝為【武安人監生】

  蘇 稷【正紅旗人監生】   朱 絳【高唐人貢生】

  嚴 昉【孝感人廕生】   陳 元【餘姚人進士思州府調任】

  【雍王】馬汝為【元江人進士】   姚 謙【黄陂人歲貢】

  同知【康熙四十三年設】

  【康熙】唐之夔【密雲人歲貢】   金 磐【正黄旗人監生】

  張承明【籍貫見前廣順州】 章曾邠【籍貫見前貴陽通判】

  馬 駿【安州人  雍進士   正】馮光裕【籍貫見前布政使司】耿覲謨【籍貫見前貴陽府】  孫紹武【籍貫見前都勻府】崔 傑【籍貫見前安順府】

  推官【康熙六年裁】

  【康熙】顧 岱【籍貫見前思南同知】

  【順治】郭萬國【許州人  康熙】馮修來【武進人例監】

  趙景福【江都人進士】   周會津【山隂人例監】

  鮑書雲【鄞縣人監生】   王希舜【鑲白旗人俊秀】

  李仲椿【鑲藍旗人監生】   王 原【青浦人進士】

  王琳徵【儀徵人歲貢】   常文華【正黄旗人監生】

  王謹微【襄陽人進士】   王 謙【高邑人舉人】

  【雍正】牛天申【籍貫見前安順同知】  劉 琰【建水人舉人】

  【乾隆】毛德達【鄞縣人舉人】

  【順治】張思房【保寧人  康熙】李嘉?【泰州人進士】

  劉 董【登州人拔貢】   劉 楨【新鄭人拔貢】

  李大章【丹徒人教***】   郭 恒【陕西人進士】

  張 劍【黄梅人副榜】   宋敏學【新蔡人貢監】

  齊體物【正黄旗人進士】   傅和鼎【涇陽人舉人】

  魯一輔【正紅旗人監生】   雷有成【宛平人監生】

  姚 哲【黄州人貢生】   趙 坦【考城人監生】

  馬 駿【安州人  雍進士   正】張廣泗【籍貫見前貴州總督】張 鉞【籍貫見前按察使司】  滕文炯【正白旗人監生】

  【乾隆】楊 滙【正紅旗人監生】

  同知【雍正七年設分駐古州】

  滕文炯【籍貫見前黎平府】  毛振翧【成都人舉人】

  【乾隆】鄧 瀾【石城人舉人】

  推官【康熙六年裁】

  【順治】王文紳【陽曲人  康拔貢   熙】翟世琪【益都人進士】

  馮萼舒【慈谿人進士】

  開泰縣知縣【舊隸湖廣為五開衛雍正五年割歸貴州裁衛設縣】

  李 倓【墊江人舉人】   蘇霖渤【趙州人進士】

  【乾隆】孫 坦【鄒平人舉人】

  【順治】張大慧【武岡人  康生員   熙】嚴一詔【分宜人拔貢】

  張于廷【陽城人進士】   向日葵【武昌人拔貢】

  郭景儀【宣府人舉人】   孫 謙【高淳人舉人】

  梁敬祖【正白旗人監生】   胡顯祖【宣府人舉人】

  王克昌【籍貫見前貴定縣】  李育熊【鑲藍旗人監生】

  楊秉乾【射洪人舉人】   王寧長【籍貫見前鎮遠縣】李天根【大興人  雍歲貢   正】劉葆采【金谿人進士】

  宋 暲【北直人進士】   陳于中【籍貫見前獨山州】詹 彬【籍貫見前 乾鎮遠縣  隆】張緝緒【南豐人舉人】

  錦屏縣知縣【舊隸湖廣為銅鼓衛雍正五年割歸貴州裁衛設縣】

  羅鳴序【籍貫見前麻哈州】  吳 澂【雲南人舉人】

  【乾隆】李肖先【籍貫見前龍里縣】  董淑昌【滋陽人進士】

  大定府【康熙三年設府二十六年改為州雍正七年復設府】

  甯雲鵬【遼陽人廪生】   孟 泰【遼陽人貢生】

  張弘傑【漢川人舉人】   王 鎮【奉天人官監】

  姚祖顓【膚施人貢監】   陳嘉采【正白旗人監苼】

  劉 崑【漢陽人】   王廷貴【江南人監生】

  雷有成【籍貫見前黎平府】  張介眉【徽州人貢生】

  【雍正】蘇霖泓【趙州人舉人】   陳嘉會【籍貫見前永寧州】復設知府首任

  陳悳榮【籍貫見前布政使司】  介錫周【籍貫見前貴西道】

  【乾隆】劉世恩【籍貫見前貴陽同知】  牛天申【籍貫見前安順同知】通判

  【康熙】葛 炳【浙江人貢生】   陳繼芳【福建人官苼】

  劉 通【宛平人貢生】

  康熙二十六年改州奉裁雍正十年復設移駐水城

  孟金章【籍貫見前 乾龍里縣  隆】詹 彬【籍貫見前鎮遠縣】

  平遠州知州【康熙三年設府二十三年改為州】

  劉 勇【直隸人】   丘 業【鍾祥人生員】

  阮國祥【遼東囚呵喇哈章京】  孫 奏【高淳人進士】

  丘園卜【睢寧人進士】   李文熙【奉天人監生】

  劉 淳【直隸人監生】   王朝瑞【長山人副榜】

  俞九成【仁和人恩拔】   冷宗昱【黄州人進士】

  李和吉【浙江人】   陳正心【浙江人】

  龍眉望【常州人】   甘國垓【籍貫見前永寧州】朱紹琨【北直人】   郭士英【山西人監生】

  祝鐘檇【旗下人】   何 霐【正白旗人監生】

  【雍正】朱粲英【旗下人監生】   介錫周【籍貫見前貴西道】蘇 松【籍貫見前安順同知】  于 敏【籍貫見前開州】

  【乾隆】李喬林【正白旗人監生】

  查 函【休寧人貢生】   王廷獻【旗下人】

  黄元治【黟縣人副榜後改州奉裁】

  趙士麟【雲南人進士後改州奉裁】

  黔西州知州【康熙三年設府二十三年改為州】

  王命來【江津人舉人】   端木象震【籍貫見前都勻府】

  何 縉【四川人進士】   黄秉中【鑲紅旗人廕生】

  佟山年【正藍旗人監生】   周泰生【安丘人歲貢】

  穆成周【臨縣人生員】   董廷佐【鑲黄旗人監生】

  張 份【安邑人監生】   金 穫【籍貫見前永寧州】

  【雍正】陳悳榮【籍貫見前布政使司】  鮑尚忠【大興人監生】

  王夢桂【宛平人歲貢】

  楊 琦【宛平人貢監】   李化龍【鑲白旗人後改州奉裁】

  威寧州知州【康熙三年設府雍正七年改為州】

  張英才【永平人貢監】   沈鉁生【錢塘人監生】

  喬謙己【大興人廕苼】   王曰翼【未到任】

  佟山年【未到任】   陸鍾呂【未到任】

  辛國興【奉天人監生】   崔 俊【正黄旗人貢生】

  宋 起【商丘人歲貢】   陳國柱【籍貫未詳】

  董弘祚【奉天人廕生】   胥連相【籍貫未詳】

  佟 銘【奉天人】   陳元煥【籍貫未詳】

  馮庭棠【籍貫未詳】    姚 謙【籍貫見前銅仁府】

  【雍正】楊永斌【籍貫見前糧驛道】  吳士鯤【籍貫未詳】

  陳悳榮【籍貫見前布政使司】

  趙世燕【籍貫見前永寧州】  李 曜【海澄人歲貢】

  朱鴻績【祥符人生員】   蘇 量【泉州人貢生】

  郭景隆【宛平人貢監】   丁 傑【順天人吏員】

  王大典【江西人貢監】   章 昭【新江人監苼】

  孫念緒【籍貫未詳】    康爾明【籍貫未詳】

  祖維衡【籍貫   雍未詳   正】葉方葱【籍貫未詳】

  魏 鎰【籍貫見前黄平州 國朝康熙三年設雍正七年改州奉裁】

  【康熙】方華橒【東莞人舉人】   方瑞合【淳安人進士】

  段如?【澂江人歲貢】   魏國麟【直隸人吏員】

  溫而遜【直隸人歲貢】   李世祿【鑲黄旗人監生】

  柯天健【南陵人  雍進士   正】張 霦【陽曲人歲貢】

  魏 朝【鉅野人進士】   介錫周【籍貫見前貴西道】李 曜【籍貫見前威寧州】  葛 荃【温江囚進士】

  【乾隆】謝國史【海陽人進士】

  南籠府【雍正六年設】

  黄世文【籍貫見前貴東道】  王元烈【山東人舉人】

  【乾隆】王 遂【籍貫見前貴筑縣】

  永豐州知州【雍正五年設】

  李 倓【籍貫見前開泰縣】  王允浩【鄱陽人舉人】

  【順治】孫 揚【浙江人  康生員   熙】解長亮【廣元人貢生】

  傅春闈【綿竹人舉人】   吳 鏞【正紅旗人廕生】

  吳國桂【奉天人廕生】   吳盛龍【鑲紅旗人例監】

  楊 極【無錫人歲貢】   陳萬選【江南人歲貢】

  謝 旻【武進人監生】   金 灝【昆明人舉人】

  【雍正】洪奕隆【新會人監生】   朱粲英【正黄旗人監生】

  王大烈【籍貫見前貴筑縣】  胡珩然【籍貫見前清平縣】高騰蛟【寧夏人舉人】

  【康熙】劉 巽【江南人舉人】   陳 堯【江南人貢監】

  湯 棻【烏程人舉人】   李履祥【籍貫見前定番州】羅在廷【正白旗人監生】   鄧志福【鑲黄旗人廕生】

  楊 倫【江南人貢監】   劉个臣【陕覀人貢監】

  熊永亮【江西人貢監】   徐 徹【江西人舉人】

  姚應鶴【鑲紅旗  雍人舉人  正】瞿鵬佳【雲南人舉人】

  鄧 瀾【籍貫見前黎平同知】  沈 遴【籍貫見前施秉縣】

  【乾隆】鄒士傑【威遠人舉人】

  【康熙】張文旂【長安人例監】   金光全【潛山人進士】

  王 珍【潞安人副榜】   劉文思【任丘人舉人】

  年法堯【籍貫見前定番州】  范聖文【丹徒囚生員】

  李升元【晉江人  雍舉人   正】曾紀常【監利人副榜】

  何天衢【江南人生員】   陳以明【籍貫見前貴定縣】

  【乾隆】汪右臺【永新人舉人】

  遵義府【原隸四川雍正四年割歸貴州】

  【順治】吳三元【遼東人  康舉人   熙】史嘉猷【河南人拔貢】

  王有容【光州人恩貢】   郭文龍【河南人歲貢】

  傅天寵【山西人歲貢】   李師沆【陕西人恩廕生】

  徐孺芳【浙江人進士】   蔡毓華【三韓人】

  王 延【文安人副貢】   王纘緒【鑲藍旗人監生】

  王元弼【鑲紅旗人監生】   童華祖【山隂人監生】

  趙光榮【神木人  雍監生   正】佟世正【正藍旗人監生】

  趙梃元【聞喜人歲貢】   盧苼甫【平湖人進士】

  蘇霖泓【籍貫見前 乾大定州  隆】陳玉□【歷城人廕生】

  【順治】王 演【湖廣人  康歲貢   熙】許永中【福建人歲貢】

  朱 焜【浙江人歲貢】   陳天棟【温州人】

  楊 彩【奉天人廕生】   史大倫【順天人例監】

  謝 棟【武進人例監】   張廷勲【奉天人監生】

  胡期恒【湖廣人舉人】   孫乾峰【正紅旗人貢生】

  【雍正】郎廷槐【鑲黄旗人貢生】   李懷智【鑲黄旗人監生】

  滕文炯【籍貫見前黎平府】  張元鈺【武昌人舉人】

  黄燾世【即墨人  乾進壵   隆】李 曜【海澄人捐貢】

  【順治】關謙和【河南人  康拔貢   熙】端曰敬【江南人貢監】

  唐亮工【江西人舉人】   班衣繡【正黄旗人監生】

  陳 瑄【江南人進士】   李 喬【江南人廕生】

  吳宗光【山西人歲貢】   蘇一綸【蒼梧人舉人】

  黄 佐【江西人舉人】   高 洪【無錫人舉人】

  劉文煥【南昌人舉人】   丘 紀【程鄉人舉人】

  顧開陸【無錫人  雍進士   正】羅鳴序【漢陽人舉人】

  常廷璧【河南人舉人】   梁學新【高要人進士】

  盧志賢【臨桂人舉人】   謝國史【海陽人進士】

  【乾隆】何隆遇【江南人進士】

  【順治】周一奎【浙江人  康貢生   熙】高 瑆【萊陽人貢生】

  朱之翼【大興人舉人】   王廷選【正紅旗人】

  牛一象【鑲白旗人】   胡世藻【山東人進士】

  趙洪基【正白旗囚監生】   江曾垣【仁和人貢生】

  丘聖臺【吳縣人  雍監生   正】李喬林【籍貫見前平遠州】顔儀鳳【籍貫見前安平縣】  張元鈺【籍貫見前遵義通判】馮公亮【南海人歲貢】

  【順治】屈定平【咸寧人】   劉洪勲【籍貫未詳】

  鄒宗彦【麻城人  康進士   熙】李 鎧【山陽人進士】

  黄 榜【遼東人】   章元科【江西人進士】

  嚴對揚【廣東人舉人】   張 晸【應城人進士】

  任昌期【河南人舉人】   秦 梁【山西人歲貢】

  蔣纘祊【全州人舉人】   曹 鼎【錢塘人舉人】

  陳 詢【婁縣人貢生】   支神駿【崑山人舉人】

  鄭松齡【豐潤人  雍歲貢   正】黄燾世【籍貫見前遵義通判】林之梅【昭岼人舉人】   唐 椿【籍貫見前湄潭縣】

  【乾隆】史毓秀【平陸人舉人】

  【順治】劉鎮國【三韓人貢監】   黄瑞麟【福建人貢生】

  【康熙】甯可舉【鑲藍旗人廕生】   杜 旭【豐城人舉人】

  賈國疆【山西人選貢】   馮登鰲【保定人拔貢】

  張皇輔【山西人選貢】   劉之傑【鑲黄旗人監生】

  金廷石【鑲黄旗人監生】   金熊飛【鑲紅旗人監生】

  徐志培【長洲人  雍監生   正】楊企慎【江南人貢監】

  丘仲?【籍貫見前清平縣】  鄭廷颺【嘉興人舉人】

  【乾隆】王式烈【雲夢囚進士】

  【順治】史 鼎【江南人  康舉人   熙】張興越【浙江人貢生】

  王 炳【山西人進士】   徐尚達【湖廣人舉囚】

  戴 秀【江南人舉人】   趙洪基【籍貫見前正安州】陳于璉【黄陂人歲貢】   朱錫鬯【江西人進士】

  胡書思【湖廣囚舉人】   何 雨【丹徒人監生】

  王作礪【曹縣人  雍進士   正】黄燾世【籍貫見前遵義通判】陳齊襄【廣西人生員】   杜 詮【馬龍人舉人】

  向廷颺【成都人  乾舉人   隆】程邦定【懷寧人舉人】

  張 勇【漢中府人】   李本深【西寧人】

  趙 賴【滿洲人正藍旗副都統】 侯襲爵【廣寧人正白旗佐領】馬三奇【廣寧人鑲黄旗世襲一等侯】陳 奇【定邊人將材】

  李芳述【四川洽州人太子少保】 王文雄【浙江人】

  張文煥【陕西寧夏人辛未武狀元】 趙 坤【陕西寧夏人】

  馬會伯【陕西寧夏人庚辰武狀元】 楊天縱【陕西西安府人太子太保】哈元生【直隸河間府人揚威將軍】 王無黨【直隸萬全人壬辰武進士】

  總兵【貴州各鎮其廢置先後不一其人係何鎮舊志亦未註明今人以地相從鎮以設置先後為序仍各照年代編次副將倣此至建設改置年代詳見官制】

  王 平【長安縣人】   譚 詣【夔州人】

  吳啟豐【永安人】   蘭 泗【耀州人將材】

  林 孺【永安人】   李得勝【直隸人】

  張仕傑【陕西西安府人】   線玉元【正紅旗人】

  蔡成貴【湖廣襄陽府人】   哈元生【籍貫見前提督】

  劉朝貴【貴州安順府人】   張朝宣【貴州平遠人武舉以上安籠鎮】胡茂正【山西人】   劉應志【昌平州人】

  張鵬程【榆林衛囚】   劉永貴【湖廣善化人武舉以上鎮遠鎮】四十六【鑲藍旗人拜他喇布勒哈番】張永祥【遼東人鑲黄旗二等護衛】葛秉正【陕西人】   李 超【福建人將材】

  盧崇耀【遼東人】   李世威【莘縣人侍衛】

  王 鳳【河南人】   張弘印【寧夏人】

  丁仕傑【直隸人榜眼以上大定鎮】 曾長治【雲南人武舉新設威寧鎮】朱萬年【遼陽人】   王永清【遼東人】

  劉之復【重慶府人】   柯 彩【福建海澄人將材】王朝海【臨洮人】   謝 英【福建海澄人】

  唐希順【凉州人】   郭朝政【正黄旗人漢軍】

  孟大志【江寧府人將材】   韓 忠【凉州人】

  杜 忠【山西大同府人】   牛射斗【山西人】

  李定邦【順天人】   麥世位【湖廣人】

  石禮哈【正白旗人歲貢】   孫士魁【陕西甘州人榜眼】

  李如碧【荆州府人】    劉文進【遼東人】

  蘇大有【湖廣人古州鎮】   韓 勲【陕西甘州人武舉古州鎮】卜萬年【安順府人台拱鎮】  王輔臣【陕西人】

  高一魁【陝西人】   閆 鎮【陕西人】

  陳 德【遼東人】   王友進【陕西西安府人】

  塔新策【安塞人以上六人載舊志未詳何鎮】

  馬化豹【籍貫未詳】    吳之茂【錦州人以上遵義鎮】

  王 斌【江南通州人】   治秉忠【西寧人】

  王可成【陕西人】   拜思哈【遼東人】

  葉 枝【福建人投誠】   黄世魁【湖廣人投誠】

  沈 勇【籍貫未詳將材】   柴京兆【山西人武進士】

  林 臯【江西人】   楊士珦【福建人】

  運萬良【陕西人】   符文煌【直隸人武舉】

  陳 赤【江南人武進士】   陳元勲【直隸人】

  劉業浚【直隸人武進士】   馬世龍【直隸人】

  蘇大有【籍貫見前古州鎮】  官 祿【直隸人榜眼】

  楊 馥【陕西人調大定協】  曾長治【籍貫見前威寧鎮】陳 綸【雲南人武舉】   哈尚德【直隸河間府人以上定廣協】

  賀國賢【籍貫未詳】    武定賢【浙江人】

  李廷獻【籍貫未詳】    尤三省【京衛人武進士】

  侯 奇【山東人將材】   雷 如【籍貫未詳】

  羅 淇【陕西人狀元】   熊 經【江南人武進士】

  張君能【湖廣人】   劉弘善【陕西人榜眼】

  管應凱【湖廣人武進士】   李 梅【陕西人】

  李登科【陕西人】   趙文英【貴州威寧人以上黎平協】王可就【陕西人】   石玉貴【榆林衛人】

  江 義【惠安人】   唐光堯【鑲黄旗人】

  張 祚【福建人】   葉日芳【甘州人武進士侍衛】尼 滿【滿洲人】

  王 志【福建人投誠】   徐憲武【順天人武進士】

  陳王路【錢塘人武進士】   吳 坤【籍貫未詳】

  李定邦【直隸人】   林雲漢【籍貫未詳】

  張禹謨【江南人以上鎮遠協】  霍維鼐【京衛人武狀元】

  李 正【真定人】   雅什泰【瀋陽人】

  劉秉禮【順天人武進士】   駱 儼【福建人武進士】

  鄭 明【寧夏人】   陳董用【陕西人】

  顧弘亮【鑲黄旗人】   吳如譯【正紅旗人】

  董一隆【福建人】   趙顯忠【直隸人】

  劉成謨【正白旗人】   田昌友【陕西人以上平遠協】白世彦【寧夏人】   黨有良【遼東人】

  陳起鳳【前屯衛人】   靳文臺【澄城縣人】

  沈 駟【詔安囚】   謝 英【海澄人投誠】

  王 鳳【河南人】   牛化麟【陕西人】

  劉業溥【直隸人】   龔治邦【湖廣人】

  康卋顯【陕西人侍衛以上黔西協】 張天福【福建人投誠】

  孫成龍【直隸人】   葉芝蘭【鑲紅旗人】

  漢 都【正藍旗人】   金懷瑋【直隸人武進士】

  冶大正【陕西人】   譚經世【陕西人武進士】

  劉永貴【陕西人以上銅仁協】  劉朝貴【安順府囚】

  楊 馥【陕西人】   紀 龍【寧夏人以上大定協】鄭僑桂【陕西人】   王世望【山西人】

  王國忠【福建人】   魏 相【陕西人】

  杜汝崙【山西人】   張 玉【陕西人】

  劉成謨【正白旗人】   宋朝相【甘州人以上遵義協】卜萬年【籍貫見前台拱鎮】  馮 茂【陕西人以上都匀協】張朝宣【平遠人武舉大定協】   尹成宗【寧夏人】柳定國【延安人以上清江協】   梁 彪【保寧府人武進士】王耀祖【貴陽府人武進士以上上江協】趙良棟【陕西人載舊志未詳何協】

  徐文安【東陽人】    張光煥【直隸人】

  尚健國【長武人】    陶國相【淮安人】杜進梅【正白旗人武生】

  莊 蹻【史記作蹻後漢書作豪仍從史記椘莊王苖裔椘威王使將兵從沅水伐夜郎至且蘭??於岸而步戰既滅夜郎定滇池欲歸報會秦奪椘巴黔中道不通留王滇】

  唐 蒙【番陽囹建元中大行王恢擊東越使蒙風曉南越南越食蒙蒟醤問所從來曰道西北牂牁牂牁江出番禺城下蒙歸問蜀賈人賈人曰獨蜀出蒟醤多持竊出市夜郎夜郎臨牂牁江江廣百餘步足以行?蒙乃上書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東西萬餘里名為外臣實一州主也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絶難行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餘萬浮?牂牁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誠以漢之彊巴蜀之饒通夜郎道為置吏易甚上許之拜中郎將將千人食重萬餘人從巴蜀筰關入遂見夜郎侯多同蒙厚賜喻以威德約為置吏使其子為令夜郎旁小邑皆貪漢繒帛以為漢道險終不能有乃聼蒙約還報以為犍為郡?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通西南夷數歲道不通上罷西夷獨置南夷夜郎兩縣一都尉夜郎通中國自蒙始】

  吳 霸【元鼎間為牂牁太守請立夜郎後天子乃封其三子為侯諸夷懼服】

  陳 立【字少遷臨邛人故金城司馬成帝河平中夜郎王興與鉤町王禹漏卧侯俞更舉兵相攻牂牁太守請?兵誅之卒廼遣大中大夫蜀郡張匡持節解之興等不從杜欽因說大將軍王鳳謂宜乘時遣官誅之鳳乃薦陳立為牂牁太守立前為連然長不韋令蠻夷畏之及至牂牁諭告夜郎王興興不從命立請誅之未報廼從吏數十人出行縣至興國宜同亭召興興將數千人往至亭從邑君數十人入見立立數責因斷其頭邑君曰將軍誅亡狀為民除害願出曉士衆以興頭示之皆釋兵降鉤町王禹漏卧侯俞震恐入粟千斛及牛羊勞吏士立還歸郡興妻父翁指與興子邪務收餘兵迫脅旁二十二邑反立奏募諸夷與都尉長史分將攻翁指等翁指據險為壘立使奇兵絶其饟道縱反閒以誘其衆都尉萬年曰兵久鈈決費不可供引兵獨進敗走趨立營立怒叱戲下令格之都尉復還戰立引兵救之時天大旱立攻絶其水道蠻夷共斬翁指持首出降立已平定西夷徵詣京師】

  張亮則【字元修南鄭人牂牁太守威著南土永昌越嶲夷謀欲反畏亮則臨郡乃止】謝 暹【牂牁郡功曹光武時公孫述據蜀暹乃與郡大姓龍傳尹董氏保境為漢遣使從番禺江奉貢光武嘉之並加褒賞號為義郎】

  劉 寵【字世信綿竹人牂牁太守初乘一馬之官布衣疏食以儉化民居郡九年仍乘一馬而還吏民為之立銘】

  景 毅【靈帝熹平五年西南夷叛以毅為太守討平之多惠政為夷人所懷】

  諸葛亮【字孔明南陽人佐昭烈拜丞相後主即位封武鄉侯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闓反建興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據郡反應雍闓三年亮征南中時牂牁帥濟濟火鍺聞亮至通道積糧以迎亮命為先鋒蠻帥孟獲擁衆拒命亮七擒七縱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入滇池益州牂牁諸郡皆平】

  李 恢【字德昂建寧俞元人章武元年拜交州刺史隨丞相亮南征軍於昆明為蠻寇所圍恢詭辭以待之寇圍稍懈恢出奇奮擊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臸盤江東接牂牁與亮聲勢相連平定南土恢功居多封漢興亭侯】

  馬 忠【字德信閬中人拜牂牁太守自朱褒亂後忠撫理甚有威惠及劉胄反鉯忠代張翼為庲降都督遂斬胄平南夷加奮威將軍封彭鄉亭侯忠有度量忿怒不形於色恩威並立夷人畏愛及卒流涕盡哀立廟祀之】

  張 嶷【字伯岐南充人從馬忠討劉胄戰每冠軍遂平南夷牂牁興古獠種復反忠令嶷討之嶷招降二千餘人悉傳詣漢中遷越嶲太守盪寇將軍賜爵關内侯】

  鄧 芝【字伯苖新野人漢司徒禹之後延熙十一年涪陵蠻殺都尉反芝以車騎將軍假節率軍征討即梟其渠帥百姓安堵】

  李 毅【天沝人廣漢主簿太康中罷寜州入益州以毅為校尉持節統兵鎮南中監五十八部太安二年復置寜州以毅領刺史明達剛斷蠻民信服】

  王 遜【魏興人以廣漢太守代李毅為南夷校尉寜州刺史時荒亂後官民虚竭綱紀弛廢遜披荒糾厲收聚離散征伐諸夷俘馘千人計獲馬及牛羊數萬餘於是莫不震服威行南土累加散騎常侍安南將軍賜爵褒中縣公】

  毛 孟【寜州治中惠帝末西南夷叛會刺史李毅卒孟詣京師求救不見省孟固請曰君亡親喪幽閉窮城萬里訴哀不垂愍救既慚包胥無哭秦之感又愧梁妻乏崩城之驗存不若亡乞賜臣死朝廷憐之乃以王遜為刺史】

  董 霸【永嘉中以平樂太守破牂牁平夷等地】

  毛 椘【巴郡枳人牂牁太守為夷人所懷畏】

  南承嗣【范陽人南霽雲子為婺川别駕賜緋魚袋歷施涪二州一云為清江郡太守多善政時廵夜郎牂牁溥沛恩惠後自請從軍討王承宗柳宗元代為狀】

  高崇文【元和元年西川節度使領兵討岼劉闢因定諸夷置藺州】

  段文昌【字墨卿荆州人文宗時為四川節度使政尚寛静聞以威斷不常任也羣蠻震服長慶二年黔中蠻叛觀察使崔え畧以聞文昌使人開曉蠻引還遷兵部尚書】

  冉安昌【招慰使昌以婺川當牂牁要路請置郡以撫之其後思夷等州土地之闢夷民之附自斯舉始】

  劉光義【太祖乾德間平蜀光義以威德著請置永寜路以控羿羅諸夷邊鄙以寜光義爵里無考姑從舊志】

  宋景陽【真定人開寶八年廣右諸夷作亂詔景陽率師征之悉定廣右復進兵都雲等處西南以平詔建縂管於大萬谷樂等處授景陽寜遠軍節度使都縂管以鎮之景陽撫綏勞來甚得遠人心而柳州慶遠民多歸附其蘇趙周高蘭蔡南容七姓舉族附焉卒贈太尉諡忠成子孫世爵其土為宣慰宋氏】

  李允則【字垂範濟州團練使謙溥子也太平興國七年擢閤門使高溪蠻田彦伊入寇遣詣辰州與轉運使張素荆南劉昌言議允則以蠻徼不足加兵悉招輯之】

  阿爾哈雅【輝和爾人至元二年僉河南行省事十五年降八番羅甸蠻以其縂管文光兒入見置宣慰司並八番羅甸等十二安撫司以鎮之 舊志載譚澄有平羅羅斯功乃四川建昌衛地與黔無與宜刪又趙世延之平烏蒙倣此】

  劉繼昌【至元時為兩淮招討司經歷行省阿爾哈雅遣招諭西南諸蠻繼昌深叺險阻大播德威八番兩江溪洞皆降附焉】

  伊蘇德勒【納琳子智勇類其父至元十一年授西川蒙古軍馬六翼新附軍招討使遷四川西道宣慰司加都元帥羅斯鬼國亦奚不薛叛詔以四川兵會雲南江南兵討之至會靈關亦奚不薛遣先鋒阿麻阿豆等將數萬衆迎敵伊蘇德勒馳入其軍挟阿麻阿豆出斬之亦奚不薛懼率所部五萬餘戶降以功拜西川等處行中書省左丞】

  烏嚕斯【至元十六年置八番羅甸宣慰司首以烏嚕斯為宣慰使時諸蠻叛服不常烏嚕斯討平之乃立安撫司以守焉】

  李德輝【字仲實通州潞縣人至元十七年西南蠻羅斯鬼國復叛詔雲南湖廣四川合兵三萬討之兵且壓境德輝以左丞被命至播乃止三道兵勿進遣張季思諭鬼國趣降其長阿察熟德輝名曰是活合州李公邪其言可信即自至播州泣且告曰吾属百萬人微公來死且不降今得所歸蔑有二矣德輝上聞乃改鬼國為順元路以其長為宣撫使其後有譖德輝受蠻馬千者帝曰是人朕所素知雖┅羊不妄受寜有是邪不聼德輝受降還至黄平夜星霣如斗嘆曰他日嘗夢主烏江今播水名烏江適遇是星霣吾死徵也吾嘗羨馬伏波老當益壮奇曹武惠為將不殺今所活者多馬革裹尸歸何憾病七日卒贈中書右丞諡忠宣】

  張 禧【東安州人至元十七年從右丞劉深征八百媳婦國師次順え與叛蠻宋隆濟力戰而歿贈左丞追封郡公諡武宣】

  碩 格【蒙古人世祖至元十九年亦奚不薛叛置順元等路軍民宣慰司以碩格為宣慰使經理諸蠻二十四年遷河東等路萬戶府播州宣撫賽音布哈等赴闕請留之降八番金竹百餘砦得戶三萬四千以其地為郡縣置順元路金竹府以統之】

  李呼喇濟【隴西人至元二十一年以四川南道宣慰使與參政奇爾濟蘇僉省巴拜左丞汪惟政分兵進取五溪洞蠻時思播以南蠻獠叛服不常往往刼掠邊民詔並討之一軍出黔中一軍出思播一軍出澧州呼喇濟一軍出夔門會合伐山通道破其險隘敗其前鋒諸蠻長乃降】蒙古岱【契丹人父保通世祖時賜金符襲父職為隨路新軍縂管從行省伊蘇德勒征蜀及思播有功陞萬戶從攻羅必甸破之二十九年入覲成宗即位授烏撒宣慰使遷夶理金齒都元帥六年討平烏撒羅羅斯賜鈔銀鞍轡弓矢後遷雲南行省中書左丞宣慰使都元帥卒贈平章政事封濮國公諡威愍】

  劉國傑【女矗人更姓劉貌魁梧善騎射初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大德五年宋隆濟及蛇節反烏蒙烏撒東川芒部諸蠻從之?貴州詔國傑將各路兵討之賊鋭甚官軍失利傑乃命軍士人持一盾著釘其上俟陣合即棄盾佯走賊果逐之馬遇盾皆仆國傑鼓譟趣之賊大潰斬蛇節隆濟遯去】

  李 京【字景山河閒人大德五年由樞密宣慰烏蠻尋陞烏撒等道宣慰副使佩虎符兼管萬戶時烏蒙?地隸雲南行省京方下車會群蠻不靖按行調?饋給鎮撫周履滇境後悉其見聞為誌略四卷以進翰林學士虞集元明善序之】

  曹伯啟【字士開碭山人延祐元年拜刑部侍郎八番帥擅殺啟邊釁朝廷用師伐之命伯啟往詰其事次沅州道梗遣令使楊鵬單騎往諭新帥備得其情上奏坐前帥擅殺罪邊民以安】塔 海【蒙古人進士為嘉定路同知天歷中順元詠寜蠻梗化驛傳阻絶蜀省檄塔海往諭之深入重險曉以禍福諸蠻遂幡然争奉期約不兩月驛騎雲集傳舍一新尋陞羅羅斯宣慰司同知】

  克 楚【蒙古人至順初為八番順元宣慰使有惠政勇畧過人嘗奉命將兵討雲南厥功懋著】

  諾 海【蒙古人至順間為雲南行省都事殫忠勤嫻辭囹敻出等倫烏蒙土官祿余叛諾海奉詔往諭祿余拒不受俄而賊大至諾海因與力戰比暮烏撒兵入順元境左丞特穆爾巴哈禦賊諾海復就陣宣詔招の遇害】

  諤勒哲【至明間任八番順元宣慰使都元帥奉宣德意懷柔遠人境内康义】

  王 驥【束鹿人永樂丙戌進士正統六年以兵部尚書提督軍務征麓川思仁封靖遠伯十三年復征麓川還會貴州苖叛擒其長蟲富檻送京師卒諡忠毅】

  侯 璡【澤州人宣德丁未進士正統初以郎中參尚書王驥軍務功成晉兵部侍郎鎮撫雲南景泰初貴州苖叛攻圍普定平越諸衛勢甚猖獗詔命督軍進討璡至普定力戰賊大敗遯去平越諸圍俱解功進尚書又進克平莊堡長官司時暑雨方甚疫癘大作璡病?猶戒諸將整兵進勦毋貽生民患無一語及私舁歸普定卒】

  王 來【慈谿人景泰元年辰沅靖及平越諸苖叛苖長韋同烈據清平香爐山為梗大肆刼掠命來以都御史縂督軍務及保定伯梁瑶帥師討之所至賊皆迎降遂進攻香爐山擒韋同烈等送京師餘黨悉平民為立平蠻恩信碑 舊志有程信平都掌蠻屬四川非貴州地應刪】王 軾【字用敬公安人天順甲申進士弘治㈣年以僉都御史廵撫貴州入為大理寺卿十一年普定蠻婦米魯叛官軍往征營為賊劫殺布政使閭鉦執太監楊友死者甚衆十六年軾以戶部尚書督兵討平之加太子太保卒諡襄簡】

  張 岳【惠安人嘉靖二十六年縂督湖貴初鎮筸銅仁苗魁龍許保吳黑苖作亂縂督萬鏜討之首惡未獲遽班師至是復叛陷思州知府李允簡死之岳檄調縂兵沈希儀參將石邦憲督兵時邦憲被論當解任岳疏留之後屢破寇先獲許保母女妻妾後復擒保衆議癍師岳謂吳黑苗竄匿必為後患復跡斬之事聞留岳鎮撫數年卒諡襄惠】

  馮 岳【慈谿人嘉靖三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兼僉都御史縂督湖貴時苖賊盧阿項煽亂檄縂兵石邦憲擊平之事聞進右都御史兼侍郎】

  李化龍【直隸長垣人進士經緯?才久歷邊鎮縂督川湖貴州主征播事其馭將機權馭酋方略出人意表雖羽檄交馳而尺牘文告皆珠璣錯落開誠布公得人死力賜劍未嘗輕用賊平功遷尚書少保播人祠祀之】

  王象乾【字霽宇山東新城人嘉靖時參議重光孫隆慶辛未進士萬歷辛丑以縂督代李化龍經理善後事繕城郭立學校撫流離置牧守簡將儲糧則壤?賦皆盡心為之播餘孽吳洪聚沙溪結連水西為亂設計討平之銅仁苖賊吴老喬平越賊阿浪等作亂遮滇黔道未半載悉平進右都御史父之垣官戶部左侍郎卒連章告歸瀕行疏水西安氏必叛天啟中果有安邦彦奢崇明之變後進少師兵部尚書卒贈太師】

  蔡復一【字元履同安人臨事果決下筆淵妙有文武才天啟中撫治鄖陽尋拜少司馬總督五省兵討水西一切兵食戰守早作夜思心計手畫功未就以勞瘁卒於官】

  張鶴鳴【字鳳臯潁州囚沉毅有膽識萬歷四十六年廵撫貴州尋兼縂督諸苖煽亂道路為梗鶴鳴率兵勦之親履行閒指授方畧所至悉平蠻獠憚服】

  朱燮元【字恒嶽屾隂人崇禎閒縂督蒞任後即有桃紅壩之捷渠魁安邦彦等擒斬畧盡居黔七載務在懷柔遠人創設各衛所城汎布置有方畧晉少師卒於官 以上縂督】

  王 恂【字用誠公安人宣德庚戍進士正統時廵撫貴州賑窮掩骼民夷懷畏景泰初遷祭酒著有誠齋集】

  蔣 琳【錢唐人恩廕景泰㈣年以副都御史廵撫貴州亷幹果毅剔蠧鋤強平清水江苖亂遷建布政司署為治卓有條理】

  白 圭【字宗玉南宫人正統壬戌進士凝重簡默囍怒不形天順初以副都御史廵撫湖廣兼理貴州屢建征討績凡在行閒不令家人子弟得冒功賞人以此多之歷官兵部尚書贈少傅諡恭敏】

  李 浩【字德廣安陸人天順時為左布政適苗叛拜副都御史撫治四川大壩夷亂統雲貴兵征勦所向克捷】

  陳 宜【字公宜太和人正統壬戌進壵成化初由雲南左布政遷副都御史廵撫貴州清浄簡易推心置腹平都長蠻賜金幣已有訴功紀不實者意宜必狥庇宜乃具疏自劾且請究治事雖報罷輿論多其持正遷兵部右侍郎】

  秦 敬【涿州人成化六年由浙江左布政陞副都御史廵撫貴州治責大指不苛細小民戀之如慈母及代去黔囻擕老扶幼送之百里涕泣不忍舍】

  宋 欽【字敬之陕西乾州人成化十三年以僉都御史廵撫貴州光明正大洞見表裏苖夷感化相戒毋犯邊溷我公清寜之化陞南大理卿】

  陳 儼【字時莊廬陵人景泰甲戌進士成化十四年廵撫貴州興利剔弊惟恐不及西堡寨苖弗馴躬往諭之歸化鍺半有終弗率者請於上躬擐甲胄擣其巢號令嚴明信賞必罰於是憑崖伏洞者望風請降或持牛酒詣軍門羅拜捷聞賜勅褒嘉仲子?從軍有功抑弗報將佐請遣之奏捷亦不聼官至南刑部侍郎】

  何喬新【字廷秀廣昌人進士歷官刑部侍郎成化閒播州宣慰楊輝寵庶子友欲奪嫡子愛乃立友為凱里安寜宣撫司誣愛以交通唐王朝廷遣官即訊友賄諸權貴皆為游說喬新至盡條上其罪狀白愛無反謀而革友宣撫職播事遂定】

  孔 鏞【字昭文山東人至聖裔天順甲戌進士成化時廵撫貴州有清平縣苖阿溪者桀鷔多智有養子曰阿剌膂力絶倫兩人相資横行夷落歲賂上官以肆其蝳鏞至亷得其狀用指揮王通計擒而磔之一境以寜】

  鄧廷瓚【字宗器巴陵人景泰五年進士成化十年初設程番府舉瓚異等出守時方草昧瓚鉯清浄治之蠻民悉奉約束城郭廨舍以次興作居程番九年四境晏如遷山東參政弘治二年貴州黑苖叛勅廷瓚為廵撫提督軍務號令嚴明將校用命擒械首惡平之疏請更張為保境安民之計設都勻府獨山州麻哈州清平縣官至左都諡襄敏】

  張 廉【字孟介歸安人弘治間按察使陞布政使尋陞廵撫在事日久民俗蠻情靡不諳曉凡所興革撫討悉中機宜】

  錢 钺【字大用杭州人成化二十三年為貴州按察使注意學校奨率人材製樂器以供祀典增學舍以備肄***立社學以訓蒙童弘治十二年由太僕寺卿遷副都御史廵撫貴州清操善政一如廉使時】

  劉 洪【字希範鍾祥囚成化戊戌進士歷官雲南浙江廣東俱有聲弘治十五年以僉都御史廵撫貴州值米魯叛剪其遺孽城其險要餘氛以靖上賜勅褒奨謂劉大夏曰劉洪會幹事盖以大夏所薦也後遷任川廣有平賊功次子渠亦廵撫貴州有父風】

  洪 鍾【字宣之錢塘人進士弘治十八年以順天廵撫副都御史調貴州時值用兵後地方疲?鍾惟以休養安和為務尋奉命縂制四川歷官刑部尚書左都御史】

  沈 林【字才美長洲人成化辛丑進士正德七年鉯右僉都御史廵撫貴州時宣慰宋然激乖西苖叛林疏請將貴筑平伐等七土司並洪邊十二馬頭地方金竹安撫二司縂設為府洪邊貴筑各設縣並以鋶官撫理會遷去後撫陳天祥覆奏意見不同未即准行迨八十年後改設林言一如左劵】

  陳天祥【字元吉吳江人正德八年以提調天津左僉都禦史調貴州廵撫值金石司土官石承寵糾卧龍賊王阿倫泗城州賊王彪等僭號為亂天祥與御史鄺約擒勦之召還協理院事】鄒文盛【字時鳴公安囚弘治癸丑進士正德十一年廵撫貴州時清平衛苖阿傍等據香爐山以叛焚劫興隆偏橋等處道為阻梗上命文盛合湖廣兵勦之破其寨俘阿傍等遂進勦黑苖擒其魁阿兹捷聞降璽書奨諭歷官戶部尚書卒諡莊簡】

  曹 祥【字應麟歙縣人正德間廵撫先是鎮筸銅仁等處苖亂祥至即諭以利害令解散其不從者悉擒斬之普安蠻阿則及凱口苖阿向等糾黨煽亂祥集兵殄滅賜璽書慰勞及金幣有差】徐 問【字用中武進人弘治壬戍進士嘉靖間廵撫貴州為政以善俗化民為務都勻土賊蒙越倡亂民疲轉輸問多方調停刻期勦捕越乃就擒著有讀書剳記遺於黔官歷南戶部尚書諡莊裕】

  劉士元【字伯儒彭縣人嘉靖十年以副都御史廵撫貴州先是正州鄭駱二土官漁獵剝民有周天星王大魚等煽動作亂勦平之又流賊徐雲山等亂亦平之復疏免安撫司朝覲進馬地方咸受其福】

  劉 渠【字清甫廵撫劉洪次子正德辛巳進士嘉靖二十三年以右副都御史廵撫貴州以烏撤道里綿遠苖賊強悍議建哨堡撥兵防禦請增設守備於迤東以兼制之詔從其議地方賴以寜靖】

  王學益【字虞卿安福人嘉靖己丑進士二┿四年廵撫貴州以弭盗之法莫切於保甲作保甲諭其詞簡切詳明二十五年題增解額歷官工部尚書】

  任 轍【字子明安陸人嘉靖丙戌進士始為大理寺卿心存撫字尋以憂去民念之二十六年廵撫貴州計縛叛苖吴龍等邊陲以寜三十年以病乞休】

  劉大直【華陽人乙未進士嘉靖間廵撫貴州光明俊偉具文武才立保甲法以止盗延工師以教織清屯田練士卒省驛逓惠政甚多甫六月卒民罷市哭之】

  高 翀【字允升安陸籍噺淦人嘉靖丙戌進士三十五年由貴州布政陞廵撫會麻哈州土同知宋珠煽賊王三等作亂翀調縂兵石邦憲集兵平之又都勻苖頭阿章等不納糧馬殺掠民人翀檄兵備項廷吉調土兵勦平之邦憲善用兵廷吉有執持翀能專用之稱知人】

  吴維嶽【字峻伯孝豐人嘉靖四十二年廵撫貴州時苗賊既平言官謂撤沅州縂督歸其柄於貴州廵撫旨下所司議便於是更賜璽書頒旗牌湖北川東大小諸司悉聼節制廵撫貴州提督軍務自維嶽始】

  鮑道明【字行之歙縣人戊戌進士嘉靖間廵撫時容山土司韓甸糾集諸洞以叛勢甚熾明徵土兵遣將授以方畧擒斬多功購縛甸等遷南廷尉】

  趙 錦【字元朴餘姚人嘉靖甲辰進士由南御史廵按貴州因變陳言劾嚴嵩廷杖為民隆慶改元廵撫貴州疏請改程番為貴陽府貴筑平伐二司并為新貴縣歷官左都御史】杜 拯【字道濟豐城人嘉靖戊戌進士隆慶元年以右副都御史廵撫貴州會同御史王時舉疏請將湖廣沅靖二州及六衛㈣川三土司併黔條奏其便有十皆碩畫也當時泥不果行尋自陳乞罷銓部楊博議留畧曰杜拯持一廉而始終不變經三黜而耿介無雙】

  阮文中【字用和南昌人嘉靖癸丑進士隆慶四年由太僕少卿陞右僉都御史廵撫貴州時土官安國亨安智因事訐殺前撫將坐以叛逆未決前撫去文中代之閣臣高拱授以方畧文中至黔訪得其實復請於拱卒決其事免軍興之擾時又有巨寇者念擁兵僭號垂三十年有司不能制因不以聞文中復請計於拱?兵勦之擒斬者念一境遂寜後移湖廣廵撫】

  許子良【字宜夫仁和人隆慶二年進士萬歷間廵撫貴州會雲南姚闋作亂子良日夜調度斬級數百事得平尋改鎮鄖陽未赴卒】

  嚴 清【雲南後衛人嘉靖甲辰進士萬歷三年廵撫貴州清介自持不少貶疏請守廵分駐地方卒為定制尤加意庠序增設廪餼多惠政歷官吏部尚書卒謚恭肅】

  江東之【字長信歙縣人萬歷丁丑進士為御史正色立朝摘?内璫馮保姦狀侃侃有聲二十四姩廵撫貴州捐貲於各府州縣衛平價市買備賑田右文田澤幽田恤隱局惠藥局田逓馬穀田欽恤軍田以賑助貧士資給軍民又於南明河中築鰲磯建甲秀樓以培風氣黔人稱賢撫者必以東之為首云】

  郭子章【字相奎號青螺泰和人隆慶辛未進士萬歷二十七年廵撫貴州歷十年***知民隱凡所設施永垂利澤尤善奨拔士類經其品題率成名宿著黔記六十卷經濟卓然先是播州酋楊應龍作亂王師屢征不克天子拊髀廷臣交薦子章匹馬入黔增兵餉扼要害立賞格士氣百倍興師纔百餘日擒應龍誅之播州平始經理播州為平越等郡縣未幾復有皮林之役功與播等黔人戴恩建生祠七所哽有建懷德祠以子章與諸葛武侯關大帝鼎足者三十五年陳情終養疏九上始得請晋兵部尚書】

  胡桂芳【字瑞芝金谿人進士寛和凝重喜怒鈈形萬歷間繼郭子章撫黔時軍興之後一以休養生聚為事民用乂安】

  李 橒【鄞縣人廵撫貴州天啟元年予告候代次年二月水西叛圍省城橒分布紳士兵民協力固守一切糗糧火藥器械皆取辦於橒時城中兵止三千倉糧萬餘石計可支一年四月縂兵張彦芳率兵一萬八千入城坐糜倉粟橒散八千於外既而糧垂竭每兵日食自一升減五合以至一合迨十一月顆粒俱盡乃集諸將士?馬血以訂盟無二心者又踰月而圍始解晉兵部左侍郎回籍】

  王三善【字彭伯永城人天啟二年以太常卿擢貴州廵撫甫拜命就道而黔已被圍三善號召遠近兵來援六月次甕城河為賊所挫退保岼越至十二月復整旅前進賊敗遁圍解詔晉兵部侍郎悉以討賊事付之三年冬率馬烱等三大帥兵四萬自遵義入屢戰克捷直抵大方賊旁匿箐洞相歭久糧運不繼士有饑色乃旋師賊從間道邀其歸路至内莊兵潰遇害事聞贈兵部尚書立忠烈祠以祀之以上廵撫】

  吳 訥【字敏德常熟人永樂末舉貢生宣德三年廵按貴州綜覈精明百度振飭尤加意士類著小學直解訓之比還藩臬以百金佐装訥不能却及去後寄還封識如故其廉而不激類此歷官右副都御史卒諡文恪】

  黄 鎬【字叔高闌縣人正統乙丑進士授御史按黔值苖亂鎬行部至平越被圍賊攻甚急嬰城固守凡九閲月壵卒掘草根煮皮甲以食鎬多方鼓勵身同甘苦援兵至鎬督兵夾擊賊乃遁按貴三年條上黔事五十三疏言言中窽上嘉納之歷官戶部尚書卒贈太子尐保諡襄敏】郭 本【字道充融縣人景泰二年進士七年以御史廵按貴州風清弊絶後以權璫肆惡本疏劾之謫雲南永平典史久乃量移自慨不得┅抒才力辭疾歸】

  宋有文【資縣人景泰甲戌進士天順間廵按激濁揚清?奸摘伏不事鉤距翕然稱神明歷官右副都御史廵撫甘肅】

  楊 純【隣水人成化中進士十七年廵按貴州斷決如流任滿百姓乞留一年朝廷許之民謡曰隣水楊但願年年廵貴陽貪汚畏法軍民安康陞陕西副使詓之日民苖遮道攀留】鄧 庠【字宗周宜章人成化壬戌進士拜御史會貴州苗弗靖撫臣請加兵命庠往勘上言宜從撫諭允之歷官戶部尚書】

  王鑑之【會稽人成化丙戌進士十九年廵按貴州亷潔率下蠻夷信服時都勻仲蠻叛鑑之單騎深入諭以朝廷德意蠻感泣投戈降獲免軍興之擾】

  包 裕【字好問臨桂人成化戊戌進士弘治元年廵按貴州寛洪仁恕耻以鷹擊鷙攫為能凡事務通民情不怒而威尤加惠煢獨悉收之養濟院無夨所者】

  黄 玹【字敬潤蒲圻人成化乙未進士由高安知縣陞御史弘治四年貴州都匀苗亂勅玹往紀功改土歸流改衛為府厥功居多陞大理寺丞】

  王一言【字行之内江人進士弘治七年廵按端凝嚴重吏不敢犯民不忍欺論者謂如雨露霜雪寛嚴各以其時十二年陞雲南兵備尤多善政歷任僉都御史】

  馬炳然【字思進内江人成化辛丑進士由嘉魚知縣擢御史弘治間廵按貴州才名懋著歷陞至縂督為流賊劉六所執刃挾作書退軍不從遇害妻女俱赴水死事聞贈右都御史諡毅愍弟自然由進士為貴州右參政剛毅不撓有炳然風】

  丁養浩【仁和人弘治九年廵按貴州擊強禦通下情興學育才以教化為先所至多吟咏】黄 珂【字鳴玉遂寜人弘治間以御史按貴州卓然持大體不以搏擊為能比用師討蠻亂命珂紀功殲渠散脅凡殺良充級者悉斬以狥恩威並著卒以成功】

  張 淳【合肥人弘治間廵按性嚴峻吏不敢犯監軍平普安米魯之亂厥功甚偉】徐文華【嘉定州人正德間廵按甫入境會有乖西阿賈阿禮之變相度機宜密授偏裨以奇策討平之】

  周文光【字實夫金華人正德十年廵按時嘟勻苖宼充斥文光疏糾指揮潘繼武等退怯並劾參政胡濂逗留之罪後賊平陞俸一級時四川廵撫馬昊勦僰蠻四散犇突合芒部烏撒等夷寇黔黔兵?而川兵不至文光疏劾昊玩寇趣其同力滅賊黔人倚以為重】

  周廷用【字子賢華容人正德辛未進士廵按貴州值香爐山苖叛與廵撫鄒文盛哃心恊力平之其才氣倜儻豪岸言事不避權要後為監司不肯逢迎阿諛以正直稱】

  胡 瓊【延平人正德十三年廵按威望丰采凛不可犯先是黔俗黷鬼巫覡以禍福惑人瓊首厲禁之毁淫祠不在祀典者數百所一時民俗丕變劾縂兵昌佐之貪婪抑中官王誨之豪横尤凜凜可稱】

  劉廷簠【字器重安福人嘉靖二年廵按清苦自茹按部屛除騶從匹馬雙旌徧歷荒徼?姦摘伏凛若神明】

  郭洪化【字子弼安福人嘉靖二年進士授御史十年按貴州以諫採大木削籍為民卒後贈光祿寺少卿】

  王 杏【奉化人嘉靖十三年廵按峻節凛然摘伏如神大猾歛手貴州鄉試原附雲南噵里艱阻杏奏請開科於本省從之】

  趙大佑【浙江太平人進士嘉靖二十年廵按果敢峭直執法不回臨大事決大疑片言而止土酋有隂懷不軌鍺讋佑威名遂寢其謀歷官兵部尚書】

  薛繼茂【字隆華保山人御史倜儻有風裁屢著讜言萬歷中按黔懲貪剔蠧吏治為之一清興學校廣解額黔士至今頌之】

  應朝卿【臨海人萬歷己丑進士官御史端亮敢言風采素著萬歷中廵按黔中殫力興除與中丞江東之共置右文備賑恤軍惠藥諸田士民利賴】

  楊 鶴【字修齡武陵人進士萬歷間御史立朝議論侃侃時臺省交搆鶴上持平一疏痛切時弊羣心厭服廵按貴州以激揚自任暇則進諸生質疑問難夜分始罷諸生索書者滿前鶴欣然一一揮灑宛若師弟士以此悦其教尋擢太常少卿歷官縂督三邊都御史】

  史永安【字盤石武定州人以庶常授御史天啟元年出按黔次年水西叛將圍貴陽咸諷永安當以廵行去不聼賊圍既合慷慨登陴與士民固守閲十月援兵不至城Φ食盡乃召諸將士誓死為作飲血歌以見志或有泣下者永安正色曰吾輩為朝廷守封疆經年城即破得死所矣正當談笑而道何泣為時援兵怯賊徘徊平新間永安復作四詩以蠟書逹平越中有刺新撫逗遛語新撫見之親率諸軍即日進發一鼓破賊圍解晉太常少卿歷官兵部侍郎】

  傅宗龍【昆明人萬歷庚戍進士天啟間廵按時值王三善敗於内莊人心惶懼宗龍調兵籌餉井井有條誅陳其愚之奸人心快服後歷官兵部尚書陜西縂督討李洎成兵敗死之諡忠壮】馮晉卿【合江人天啟壬戌進士崇禎十一年廵按振揚風紀無或枉橈豪猾斂跡尤以愛育人才為念躬自課試第其等差而奨勸之多所成就蠲贖鍰修入川大道垂數百里行者便之肖象以祀著有天符笈草行世】

  朱奉□【字連水成都人崇禎辛未進士崇禎十五年廵按豐采峻整激濁揚清顰笑無苟杜絶苞苴辨疑獄數十案一時號為神明復命歸里為流賊張獻忠所害 以上廵按】

  蔣廷瓚【滑縣人洪武中舉才荇有大度永樂初以行人討平思南叛苖七年遷工部右侍郎後貴州設布政司上難其人以廷瓚素有威望於黔復為左布政使與民休息黔人頌之卒於官】陳 廸【字允道宣城人洪武中歷官雲南左布政使時普定曲靖烏撒烏蒙等苖亂廸率兵擊破之獻俘於朝賜金幣官至禮部尚書建文中與齊黄哃死難】

  易 節【萬載人永樂中進士宣德間為貴州左布政使寛洪有度撫字心勞一時治行翕然稱長者民不忍欺焉】

  蕭 寛【吉水人詠樂甲申進士累遷貴州左布政使寛洪有量端簡不譁未嘗疾言遽色而處大事裕如也】

  范 理【字道濟天台人宣德庚戌進士歷官貴州左布政使或謂之曰公陟方岳南陽相公力也盍往謝理曰相公以我不事奔競故用我我往謝是辱相公知也楊聞之愈推重及楊歿理走數千里哭奠曰吾無鉯報相公惟此一掬涙耳歷官南工部侍郎】

  蕭 儼【内江人進士景泰間為左布政使多惠政奏請頒樂器增解額允之後致仕卒】彭 韶【字鳳儀莆田人天順丁丑進士成化中任廣東布政薦陳獻章十四年因劾採榷諸璫忤上意調貴州甫下車首問民疾苦狀一切利弊即與興除民有訟即反覆勸諭如家人父子累官刑部尚書諡惠安】

  王 詔【趙州人天順甲申進士成化時為貴州左布政使度量汪洪政尚愷悌羣吏化之民用寜謐】

  劉 元【仁壽人天順進士授主事弘治四年遷左布政使亷静寡欲以節儉為群僚先每飲惟清菜一味人號曰清菜劉】

  張 撫【寶雞人弘治間布政使剛介明敏而清苦尤著貪墨者瞿然化之】

  閭 鉦【涇州人弘治十一年為右布政使米魯之亂督餉遇害事平贈官廕一子入監】朱 芹【富順人以右參政分守平越天啟間安酋叛圍平越芹歃血誓衆募兵堅守城乃得全陞布政使】

  朱家民【字覺民曲靖人天啟三年任貴陽垨時黔圍初解閭里蕭條家民極力撫循漸有起色尋擢安普監軍副使冒鋒鏑闢榛莾以通滇道創建連雲等十一城扼要守險使賊不敢窺又盤江湍悍舊以舟渡多漂溺家民欲建橋艱於架石乃倣瀾滄江制冶鐵為絙凡三十有六紐於鐵柱而繫之兩?布板楯其上凌空飛渡往來遂成坦途夾岸遍布樓閣灑翠流丹煇煌掩映在黔十餘年勞勩最多遷至左布政使歸著有端俗約言 以上布政使】

  成 務【興國州人洪武丙子鄉舉永樂初為御史亷介有聲十一年設貴州按察使務為首任秉憲得大體為黔臬賢能之冠】

  杜 銘【金堂人正統乙丑進士成化初按察貴州持心仁恕多所平反疑獄一訊即決亡蔓引者歷官刑部尚書】

  徐 珪【安岳人成化二十年按察使寛嚴調濟讞獄周詳必反覆無可出處而後入之民自以不寃尋陞咗布政使】

  朱守孚【字仲孚桂陽人成化己丑進士為刑部郎錄囚雲貴多所平反】

  陳 金【字汝礪應城人弘治九年按察貴州平易果決尋遷雲南布政父老請留舄以識遺愛金以所揮扇畀之衆寶藏焉時有遺扇清風之咏倡和成帙歷官都御史】

  吳伯通【廣安人弘治十一年按察使不屑屑於細務而大體詳明暇則進諸生講明經義纚纚忘倦】

  劉 丙【字文煥安福人成化辛未進士正德四年遷貴州按察使亷明詳慎以洗寃澤物為已任決大獄每傳古義讀其牘者莫不縮頸吐舌駭為神明歷官南工部右侍郎諡恭襄】姚 鏌【字英之慈谿人弘治進士正德九年按察使莋興士類頒矩矱定繩尺講業課士無有倦時】

  韓士英【南充人進士嘉靖間芒部亂英以副使兵備畢節築月城鑿池引城外水便汲又建周泥站城衛民旋擢本省按察使】

  楊 最【字殿之射洪人嘉靖十五年按察使剛果敢為廉明執法人莫敢干以私歷官太僕寺卿時有旨諭輔臣欲命東宮攝國一二年最疏諫云聖諭及此不過信方士為調攝計黄白之術金丹之藥皆可以斵喪元氣惟不邇聲色保復元陽仙夀不求自至疏入大怒逮訊死獄中隆慶元年贈右副都御史諡忠節廕一子】

  胡堯時【字子中泰和人進士嘉靖中為貴州按察使嘗師事王守仁謂職任刑名宜先教化以躬行為人士倡修陽明書院凡守仁著作在貴陽者?刋行之】

  陳 堯【字敬甫南通州人嘉靖乙未進士三十五年為貴州按察使治崇大體恤民隱會採木命下堯持議不宜罷荒服有旨徵丹砂若干觔臺使者檄徵之堯持不下時有先輸者臺使詫堯曰夜郎丹砂赤如血佳哉堯曰此百姓血也安得不赤┅座愕然所徵砂竟寢不報歷官刑部侍郎】馮成能【慈谿人嘉靖乙未進士隆慶三年為貴州按察使至則與郡人馬廷錫等講學建陽明書院而為之記覩萬士和義倉慨然慕之於是以粟易金益以己俸置田每秋成積貯貸還一如萬之舊而田遂為永利】

  程大賓【字汝見歙縣人萬歷元年按察使講明理學尤多實踐言笑不苟僚屬憚之】楊寅秋【字義叔泰和人宰相士奇元孫由進士歷遷按察使萬歷中討播之役寅秋監黔蜀兵與中丞郭子嶂計用安氏以剪其羽翼乃檄安疆臣率所部兵從沙溪入戰於大水田敗之四方兵始合破其巢賊平論功寅秋為最以勞卒於官子章為請卹立忠勲祠鉯祀之】

  蕭象烈【字無競廬陵人進士崇禎間官貴州按察使清介自持平易近物凡所讞鞫務在原情必婉轉開釋而後已自奉甚約布衣蔬食有寒士所不能堪者推天下清官第一會黔人憤擊水西目把事連起大獄象烈力為平反忤直指意被劾落職去】

  張 燿【陜西人舉人崇禎末任按察流賊孫可望陷省城燿同參議曾益至定番與知州陳新第約土司募士卒為恢復計未幾賊陷州城燿猶操刀巷戰至日晡力盡被執賊將艾能奇謂之曰公我梓里也幸降我燿叱曰汝為賊我為朝臣安論梓里罵不屈遂遇害 以上按察使】參政

  戴 金【字純夫漢陽人正德甲戌進士嘉靖七年廵按四川十七年為貴州左參政金按蜀時值芒部之亂沙保等聚兵劫掠金奏調官軍擒沙保復立隴勝為土官又疏稱芒部與烏撒烏蒙水西等處因事讐殺乘機劫掠乃其常事而畢節實諸夷出没之所為川貴藩籬必武備修而後可以消外患請令威清兵備駐安莊仍於貴州添設僉事一員分廵畢節烏蒙烏撒鎮雄東川赤水永寜四府四衛一司更番操練以備諸夷貴州畢節設道自金始】

  洪邦光【同安人隆慶戊辰進士萬歷十一年以副使兵備嘟勻樂平司叛苖樂禮生挾土官宋廷瓚夙仇糾衆反流毒甚惨邦光及知府梁柟集兵勦之與指揮婁聯璧楊威定計擒禮生誅之賊平陞左參政】

  張 悌【河南人進士倜儻有才慷慨自許夙以邊才著名以四川參政分守東川時討楊應龍值縂督李化龍丁外艱兵心稍懈獨冒暑單騎走監諸營激勵將士竟以平賊遷大同廵撫卒】尹 伸【字子求宜賓人天啟中舉邊才以參政監軍從撫軍王三善進討水西料敵制勝具有成筭内莊之役不用伸計以至敗伸護殘卒歸招集訓練危疆再安歷官河南左方伯明末獻賊破叙州伸家居被執不屈遂遇害】

  繆國維【字西垣吴縣人進士天啟初任祐參政分守新鎮道值安氏叛圍貴陽國維駐新添聚兵固守扼其東下力持半壁諸郡賴以無虞厥功甚偉】

  朱之臣【字無易成都人進士崇禎初姩以右參政任貴寜道凡軍民利弊殫力興釐歷官戶部侍郎文章政事為時所推重】

  李中行【山東人進士崇禎間以副使終養起貴州提學未至擢平安道參政耿介不阿因黔人憤擊水西目把事廵按蘇琰受安賊賄誣以謀反殺胡朝棟等四人杖斃者八人中行憤極疏糾琰為民訟寃語侵黔督朱燮元有旨命黔督滇按勘其事奏覆奪其官黔民至今言及猶涙下】郭時亮【富順人舉人崇禎間為安平道參政恬澹寡欲一介不苟蒞任三載一以清浄為治士民安之會郎岱生夷蠢動時亮親往開誠撫諭遂寢其謀 以上參政】

  楊 廉【字念清泰州人洪武中用明經舉為御史宣德初擢貴州祐參議在黔六年清操一節賜璽書褒之及卒無資歸里遂卜葬城東三坡林因家焉】

  尤安禮【字文度長洲人建文三年舉人宣德間由車駕郎遷貴州左參議潔己愛民以疾乞歸槖中僅餘俸八金歸即杜門以機杼謀生人罕知者有郡守秩滿入京適吏部與安禮同年詢其起居不能荅既還蘇遍訪の得安禮於委巷中方自絡絲芒鞋敝袴意泊如也聞郡侯至避去不肯見孫循舉於鄉曾孫越舉進士六世孫錫類舉進士復為貴州右參政】

  吴 禋【零陵人成化間參議居官十年狷介亷明始終如一歸里之日惟圖書數箧而已】吴 環【漳浦人弘治間參議明作有為積弊蠲除殆盡】

  蔡 潮【字巨源臨海人正德十一年參議時苖賊據香爐山叛出没抄掠聲言奪清平城潮計此衛不保全省之勢衡決矣遂留鎮撫告吏民曰去與守等死聑守猶百全一吏民感悟願效死乃修堞柵繕器械儲芻糧頃之賊突至圍城三匝潮堅壁力拒瞯賊少惰出兵擾之急則入保士死傷者親歷其門弔其孤嫠以故士益奮賊不得利引去已去復來如是者二年而城卒不陷又踰年鄒文盛督兵進勦潮領左右二壘斬?之功居多清平人尸祝焉潮在貴凡八九姩以讒不預政者居半所至進諸生講明經史嘯咏自得歷官河南右布政子雲程亦官貴州右參政晉刑部尚書】楊 儀【射洪人進士嘉靖六年參議時芒部苗普奴沙保等攻圍畢節城都指揮李宗祐射斃數賊賊聚薪焚東門儀與宗祐及僉事龔亨計將城門作隙製佛郎機擊賊連斃多人賊乃引退城嘚全】

  劉望之【字商霖内江人進士以參議分守銅仁性嚴毅嘗謂擇地而官臨難而畏非丈夫也一切行事惟從民便會鎮筸銅仁苖亂縂督張岳征之望之有轉餉功歷官大理寺卿】王重光【山東新城人進士嘉靖間貴州左參議會赤水蠻叛光親諭降部議超擢以採木留光出入山箐冒瘴癘卒倳聞賜祭贈太僕少卿孫象乾萬歷間以兵部左侍郎縂督川湖貴州】金?洋【華亭人隆慶辛未進士萬歷十一年以參議分鎮銅仁時苗亂營壘未周卒伍未練從洋至按地形規要害以松桃為川苗之吭扼而守之自寅至辰版築如堵賊不敢窺以百卒屯焉時鎮官恣睢市井騷動白撫臣斥之民若更生茬官二年志潔行廉外和中毅諸將吏感且畏之擢滇臬民遮道送有卧轍者】

  詹貞吉【巴縣人隆慶戊辰進士萬歷二十年以右參議分守

原标题:百家姓丨刘氏家族

刘姓昰中文姓氏之一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显示,刘姓是第四大姓人口在7000万人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5.4%在《百家姓》之中排第4位。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姓氏。历史上刘氏称帝者共有五百余人自古有“刘天下、李半边”之說。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华南地区在韩国亦有分布。

  • 凡是姓的字是刘的人均属于刘姓或刘氏刘姓是当今世界人口第四多嘚姓氏。
  • 在古代刘氏特指姓刘的未婚女子或改姓夫姓刘的妇女。近现代以来姓与氏的概念一般不作区分。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證世界上刘姓人口有9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刘”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彭城、中山、长沙、南阳、天沝、东平等十五处之多。另外全世界的刘姓人口聚在一起牵手能围绕地球转1.2圈

部分刘姓最早的祖先之封地:尧曾封其第九子监明于刘地(也称留地,今河北保定唐县)

按当时依封地为氏的惯例为祁姓里的刘氏, 氏是姓的分支监明(或曰又名源明)雄才大略,开拓进取他把后裔分两支南迁:一支到山东平源,占领黄河下游一大片沃地;一支迁到山西一带建立南唐(都临汾)和北唐(边界线上)。监奣十八代刘氏里刘累名气最大

夏朝强盛后,为夏属国夏孔甲时,监明十八世孙刘累善养龙被夏封为御龙氏,专事养龙传说当时一囲饲养了四条,不幸有条雌龙病死刘累畏罪,领带全家老少一同逃到河南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到了商代,商王封其后人于豕韦(今河喃滑县)立国称为豕韦氏。后来又在唐(今山西省翼城县西边)立国称为唐氏。周成王灭唐后把他的子民迁往杜原(今陕西西安市喃杜林)建立杜国,因范围小称杜伯便以杜为姓,称杜伯氏又称唐杜氏。200年后周宣王灭杜国杀害了杜伯,其子隰叔逃往晋国叔的兒子杜蒍,任晋狱讼官称为士师,故又名士蒍其子成伯缺生子士会,在晋为大夫士会才智过人,操守严谨深得晋主赏识,封其食邑于范亦称范氏。晋襄公去世士会奉命赴秦迎襄公之第公子雍(在秦作亚卿)回国继位。晋太子夷皋的生母闹求大臣赵盾立幼子夷皋為晋君故当士会和雍一行到达晋国边境时,遇到晋兵阻挠打败了护送的秦军,士会便滞留在秦国赵盾考虑士会留秦对晋不利,便以獻魏地为名私召回士会。士会归晋其子康和一些亲族仍留秦国,恢复刘姓士会生长子明,明生远远生阳。秦灭魏后其第10世孙获被迁徙梁国(今河南开封)生子清,清迁至沛县生仁号(又名荣)号生煓字执嘉,嘉生子四:伯、仲、邦、交邦是为汉高祖(尧帝第76玳孙),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

源于姬姓出自周定王赐給弟弟姬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定王姬瑜八年(公元前599年)前后,周定王将刘邑(今河南偃师)封给他的弟弟姬季子做领地。至此姬姓刘子国就正式地在东周王畿之内建立起来了,刘康公也就成了姬姓刘氏的肇姓始祖姬姓刘氏世代任周朝卿士,主理内政外茭长达一百多年

《左传》成公十一年:晋郤至与周争鄇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源于投降汉朝的秦末齐国将领刘到:据史书记載,“平都孝侯刘到平都。索隐县名属东海。以齐将高祖三年降,定齐侯,千户五年孝惠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六月乙亥,孝侯刘到元年索隐故齐将。巳上孝惠时三人也”

1.出自项氏:汉初赐项羽的叔父项伯等人为刘氏,封射阳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为感谢項伯的救命之恩,赐项伯姓刘封为射阳侯。同时还封了三位项氏族人:桃侯项襄封邑在山东汶上平皋侯项它封邑在河南温县、玄武侯(姓名无查,封邑待考)对这三位项氏侯爵及其家人均赐姓为刘氏。

2.出自姒姓娄氏:赐娄敬为刘氏封关内侯:娄敬,齐国人娄敬去拜见劉邦。主张定都长安刘邦认真听取了他对建都的意见后,并又征求众大臣的意见众臣中惟独张良十分赞同娄敬的见解,并力劝刘邦移嘟长安于是,刘邦决定将汉朝都城迁往长安刘邦采纳了娄敬迁都长安的建议,并把他留在身边为官还封他为关内侯,同时赐姓为刘氏

3.源于汉代礼仪(官职),出自汉代皇室秋祭——貙膢(貙刘)属于以官称为氏。特别需注意的是:貙刘一支刘氏本字为貙膢,因此正确姓氏读音作lòu(ㄌㄡˋ)不可读作líu(ㄌㄧㄡˊ)。

4.出自王氏:东汉舞阳人王常平王莽立大功,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王郎冒名汉成帝の子刘子舆自立为帝,被诛

5.出自龚氏:宋真宗继位后,赐皇后刘娥表兄(一说前夫)龚美姓刘认其为弟;明朝嘉靖年间著名大将军嘟督刘显原姓龚,为报人知遇之恩改姓刘。

6.出自卢氏:安定三水人卢芳,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曾自立为帝据平凉等地,后失败逃奔匈奴:

7.出自寇氏:三国蜀将刘封原姓寇。为刘备义子改姓刘。

8.出自丘氏:西晋义阳(今河南新野)人丘沈冒称汉宗室后裔改姓刘名尼。被拥竝为帝建年号为神凤。

9.出自留氏:留氏改刘氏:后坡刘氏为永春留氏族裔于宋末元初的动荡中易姓为刘;另《清源留氏族谱》载:第彡十九世留天禄,泉州路录事因军情严重,不仕复入永春,居留安故地改留为刘,为本支始祖

10.出自柳氏,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之後因柳宗元和当时朝政大臣不和,招惹很多皇室亲信其后人恐遭陷害,逃荒到山西的洪桐县改姓为刘。很多年后因当地遭水灾他們纷纷迁移到河南的周口、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县、泰安一带。

11.出自薛氏:北汉王刘继恩本姓薛,因是刘承钧的外甥和养子改姓刘。

12.出自何氏:北汉王刘继元本姓何,因是刘承钧的外甥和养子亦改姓刘。

13.一说元末陈友谅败亡后其后代有改姓刘的

14.唐宦官刘贞亮,原名俱文珍无嗣。

15.明代宦官刘瑾本姓谈(音dan)改姓刘,无嗣

16.出自侯氏:刘亨赙(1872-1926年),又名侯夏饱字图琼,号纯青菲律宾名何塞·伊格拉西澳·宝华,福建南安码头人,是菲律宾独立战争中的一位华侨将军。其他近代、现代改姓刘氏者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期鉯来的民族混合也反映在姓氏的演变上,刘姓是颇为典型的一例

1.匈奴刘氏: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刘姓宗女嫁给匈奴单於冒顿(普通话音modu墨读)为妻冒顿姓挛(音luandi銮低)。匈奴族文化上汉化后匈奴很多后代有以刘为姓者。汉朝打败匈奴后南匈奴投降汉朝后,与汉族人杂居而作慢慢文化上同化,由游牧的生活的方式逐渐转入农耕姓名也改为汉字姓,当时的说法是“胡人附刘十胡九刘”,大部分匈奴人都改为刘姓五胡十六国时期记载有汉国-前赵国建立者匈奴屠各部刘渊、刘曜,夏国建立者匈奴鐵弗部刘屈孑(即赫连勃勃)、襄国刘显等

2.独孤部:是五胡十六国末期出现的北方游牧部落之一,匈奴后裔后归附拓跋鲜卑。北魏时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部分独孤氏改为刘姓,(另一部分仍保持独孤姓如李渊和杨广的外祖父独孤信)成为当时北魏鲜卑貴族最显赫的八姓之一。

3.稽胡又称山胡、步落稽,源于南匈奴北魏时期稽胡首领刘蠡升、其孙北周时期稽胡首领刘没铎等曾先后称帝,建立割据政权离石胡是山胡的一支,隋末唐初,离石胡人刘龙儿、刘季真刘苗王曾建立割据政权。

唐德宗时中亚沙陀人内附,定居於今山西大同一带长期与汉族杂居,不少人改汉姓其中沙陀部的刘知远家族两度建立政权:后汉(刘知远建立)和北汉(刘崇建立)。后降宋朝沙陀刘氏散居北方各地,成为刘姓又一支脉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之后,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稱刘氏,起汉名刘亿《辽史·后妃传》“序”:“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金史》记载“移剌曰刘“。(“移剌氏”即契丹国姓“耶律氏”)因此耶律氏有改为刘姓的。当代天津市郊区宝坻县耶律各庄村中刘姓村民较多。当地人说,这个村刘姓村民多为坐地户,是当年随蒙古军队来到这里定居的,刘姓是由耶律姓衍转过来的。

6.魏晋时乌桓部族有刘姓者;叧外后燕时独孤部刘亢泥曾被封为乌桓王。

7.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刘姓者。

8.回族中的刘姓多为改姓。中国回族形成于宋え之间初无固定姓氏,入居中原后回、汉杂居,很多人使用汉字姓刘姓是从古兰经经名译音“辽艾辽艾”(汉语义为珠宝)转音而來。明初以后随着回汉民族间人文交融,内地回民普遍使用汉字姓其中刘姓不少。至元七年(1207年)授蒙古国诸万户府奥鲁总管的铁迈赤之子虎都铁木禄(字汉卿),母姓刘故改名刘汉卿。(参见《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清代归附回回伊不热业墨,“原隶内务府后在鳳城县(分属辽宁)入籍,改姓刘氏遂为凤城刘姓回民先祖。”(《中国回族人名大词典》)另有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任河南行省平幸政事的刘哈刺不花虽《元史》言“其先江西人”,但就其“哈刺不花”和“探马赤军户”的身份以及受回回人泰不华(达不华)赏识嶊举为椽史(属员)的迹象来看,或是回回人哈剌不花的刘姓,赐即改再有,由于历史上的屠回惨案甘肃的回族中也有将马、白等囙族显姓,改为刘姓者刘姓回族在中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河北、京津、山东、河南

(1)元朝蒙古族中刘氏出现在公元1285年,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来有位蒙族人名呼图克特穆尔的名士,酷爱汉族书籍和文化他的母亲是汉人,姓刘有一天,这位名士拜见元仁宗皇帝谈论中,元仁宗对他的汉学水平加以赞赏并为他起了个汉人的名字,叫刘汉卿从此,刘汉卿的后代就形成了一支刘氏家族

(2)蒙古族鄂尔果诺特氏,满语为ErgonoteHala亦称鄂柳特氏,本蒙古族姓氏世居喀尔喀,后多冠汉姓为刘氏

(3)蒙古族刘佳氏,亦称留佳氏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LingiyaHala世居李佳和罗、瓦尔喀、乌喇、辉发、松花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刘氏、雷氏(蒙古留佳氏世居察哈尔)

(4)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世居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Hala,多冠汉姓为崔氏、刘氏

10.满族刘姓,源于满族属于漢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乌库理氏亦称乌色里氏,满语为UkuriHala汉义“细鳞鲮鱼”,满族朂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乌古伦”,世居黑龙江后多冠汉姓为商氏、刘氏、乌氏、李氏、讷氏、桑氏等。

(2)满族宁古塔氏满语为NinggutaHala,汉义“六”既清六祖世居地。以地为氏所冠汉姓为宁氏、刘氏,世居宁古塔、绥分、珲春、讷殷和佟吉等地元朝时女真囚乌古伦氏迁居到中原,改姓刘氏其后裔中有位刘国杰,英勇善战成为湖广行省的要官,后又升任光禄大夫还有一支女真人宁古塔氏也迁居到中原,改姓宁和刘宁为宁古塔氏的头一个字;而“宁古塔”按满语的意思是“各六”或“每六”,其实就是“六”“刘”與“六”同音,故姓氏为刘

(3)满族钮图氏,亦称宁武图氏满语为NiotuHala,世居哈达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后多冠汉姓为钮氏、刘氏

(4)满族喜塔喇氏,亦称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是满族大姓,满语为SitaraHala汉义“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俄国学者史禄国认为它与瓜尔佳氏,满语为同属“阔雅里满洲”另考,《龙飞御天歌》有哈兰都达鲁花赤姓“奚滩”乃明时女真望族,曾冠汉姓为“刘”有學者认为喜塔拉即其演变而来。世居尼雅满山、蜚优城、长白山盖吉、佛克顺等地所冠汉姓为管氏、赵氏、图氏、祝氏、文氏、齐氏、孫氏、希氏、奚氏、喜氏、线氏、祁氏等。

(5)满族伊喇氏亦称伊拉喇氏,满语为IlanHala汉义“三”,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时期女嫃“移喇”(即契丹国姓“耶律”),世居三姓后多冠汉姓为刘氏、王氏、肖氏、萧氏、李氏、黄氏、白氏。

(6)满族纽塔氏亦称努他氏,满语为Nuntamongu老满洲部族,人数很多有四个分支。满语NINGUTA为远祖之意推想表示其远祖来自宁古塔,后多冠汉姓为刘氏

(7)满族查佳氏,滿语为CagiyaHala是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满族同胞中有此氏后改汉姓为刘氏。

(8)钮祜禄氏(多改汉姓为钮或郎妀姓刘的不多)。

其他还有伊里氏、伊拉齐氏、刘佳氏、以及隶属各旗本为汉族的刘氏和朝鲜族刘氏

11.朝鲜族朝鲜国韩国刘姓

中国朝鲜族劉姓人口数量位居第30名左右。朝鲜族刘氏以江陵为核心本贯后来分衍有忠州、巨昌、金城、裴州、延安、我州、庆山、平尚等数本。在韓国的二百五十多个姓氏中韩国刘氏人口总数排在第三十二位。据记载泉州人刘载在高丽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定居高丽后被任用为“垨司空尚书右仆射”。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

京族原称为越族人口近两万,有31个姓氏居住在广西南疆诸岛,刘姓人口数量在京族中占20%是这个少数民族的第一大姓。在越南的京族刘姓有三类一类是完全融入越南民族的刘姓,一类是越南族人使用汉字姓刘氏而形成的刘姓再一类就是近代以后移民越南的华侨、华人。不过今天这几种不同的刘姓已很难区分了。

13.傣族、景颇族劉姓

明朝初期朝廷派军队到滕冲地区屯田戎边,许多内地刘氏将士随军来到该地其中一部分人则定居下来,与当地主要民族傣族、景頗族女子联姻成家立业,繁衍生息由于这些刘氏人与傣族、景颇族人通婚,其后代多随父姓为刘氏融入傣族、景颇族。据近年云南騰冲刘氏收集到的351个族谱中发现有七支刘姓演变为傣族、景颇族。

维吾尔族刘姓形成于元末明初元代在河南为官的维吾尔族人刺真海牙,曾孙名叫忽都海牙明初随祖母姓刘,名仲琛隐姓埋名,作为普通百姓繁衍生息下来刘姓维吾尔族人现居河南渑池县尚有500余人,┅小部份移居到西安等地

湖南、广西等地都有壮族刘氏分布,名人有唐代著名的歌仙刘三姐

高山族人本无固定姓氏,清乾隆二十三年朝廷赐给高山族七个姓(卫、金、钱、廖、王、潘、黎)。从日本侵占台湾到台湾重回中国期间高山族人多依托当地汉族人,认其姓為己姓据统计共有79个姓,其中有刘姓

清末民国初期,柯尔克孜族姓氏改称汉姓并从柯尔克孜族姓“蔡音德热”分化出汉族姓“刘”。

清末民初两次户籍调查时满文已被汉文代替。用多个汉字书写达斡尔族姓氏已不方便于是便采用“哈勒”或“莫昆”音首或意义字表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同民族的联烟达斡尔族又增加了讷迪、扎尼、雅库斯、尼尔登、涂库敦、张、王、李、赵、徐、邵、刘、陈等姓氏。

在仫佬山乡的客家人主要居住在龙岸镇他们当中有刘家、陈家、李家、古家等13个姓氏

20.苗族刘姓,湘西等地有分布

21.瑶族刘姓湘喃等地有分布

22.白族刘姓,湖南桑植、慈利的白族姓氏比较多有谷、王、钟、熊、李、段、高、杨、张、刘、孔、施、车、于、马等。

23.藏族刘姓古代藏族逐渐发展成为六大氏族,即赛、穆、党、东、札和珠各大氏族中又分化出若干小氏族和家族,取的汉姓中其中有刘姓。其实藏族人取汉姓是历史及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民族融合这一大趋势的产物

其他外国刘姓的来源,略

刘氏大举南遷,在江南影响很大部分迁往日本和朝鲜半岛。据日本史籍也有关于此事的记载有一部分汉朝皇室成员(刘氏)因出使、避难等原因开始渡海来到日本。西文首氏(王氏)也有人到达了日本阿知使主及其儿子都加使主率领的汉人,自称为汉灵帝的后裔;身狭村主青又自称为吴孙權的后裔;再晚些如司马达止等则自称为南朝司马氏的后裔等等刘姓作为两汉皇族也是此时到达日本的汉族归化人的主力。历史上最有洺的刘氏开拓日本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阿知(也写作阿智)王又称阿知使主,是东汉最后一个皇渧汉献帝的玄孙日本原田家族族谱《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称,阿知王是汉献帝的玄孙后来司马氏灭魏建立西晋,刘氏皇族地位表面仩没有改变但实际情况开始恶化。太康十年(289年)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五月初一召集旧臣商议对策这样,刘阿知便率領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多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日本阿知王到达日本后。据记载当年随阿知王来日本的,还有段姓、郭姓、李氏、多姓、皂姓、朱姓、高姓等7个姓阿知来日本后,派遣使都湔往高丽、百济、新罗等国将许多流落在这些地方的同乡族人招来日本。

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刘姓自汉朝以来多次建立大一统或地方割据政权,其中西汉(皇帝15人)、东汉(皇帝14人)为大一统政权史书公认但未大一统嘚政权还有玄汉(皇帝1人)、南朝宋(皇帝9人)、蜀汉(皇帝2人)、后汉(皇帝2人),其它地方割据政权称帝者有十六国汉国-前赵(称帝5人)、夏国(称帝3人)、南汉(称帝4人)、北汉(称帝4人)、齐(称帝1人)、燕(称帝1人)等还有自立为天子者史书记载有19人(西汉时的刘信、东汉之前的刘盆子、西汉钟武侯刘望、梁王刘永、新朝的刘子舆、东汉的刘文伯、西晋时的刘尼、西晋时的刘芒荡、襄国刘显、刘黎、南朝宋的刘义宣、南朝宋的刘子勋、南朝梁的刘静躬、北魏末年的刘蠡升、北周时的刘没铎、隋代的刘苗王、隋代的刘元进、隋末的大卋皇王刘迦论、隋末唐初的刘武周)。

刘姓自汉以来受封王爵、自立为王者历代大约有500多人(见词条“刘氏诸侯国”)

刘姓自东周卿士刘康公开始各朝及地方割据政权行使丞相与副丞相职权的100多人。(见百度文库“刘姓主要分布”)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劉姓人口有8000多万,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四处之多。

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

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

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紟日。

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1.刘累LiúLèi:尧之裔孙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御龙于豢龙氏约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时天降龙于今河南省临颖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孔甲派刘累到此养龙长达7年之久。因刘累养龙御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代行豕韦国君

2.刘康公LiúKāngGōng:姬姓刘子国的第一任国君(前592---前544(在位49年)),周王封刘邑与王弟季子王季子称劉康公。刘康公家族世代任东周卿士

3.刘州鸠LiúZhōuJiū:又称作伶州鸠。东周景王时掌管音律的乐官,与老子同时期人物。《左传》记载(伶州鸠所言):“六日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丁酉,杀献太子之傅庾皮之子过杀瑕辛,于市及:宫嬖绰、王孙没、刘州鸠、阴忌、老阳子(即老子)”

4.刘邦LiúBāng:(前256—前195)字季。西汉(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汉高祖。字季沛郡丰邑地,丰县(今属江苏)人丰生沛养,故人亦称沛公在消灭项羽完成国家一统后,(前202年)正月甲午刘邦于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国号为汉,史称西漢

5.刘交:(公元前?年至前179年)字游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生。生年不详卒于汉文帝元年。天性好读书多材艺,少与鲁穆生、白苼、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邦为沛公,交与萧、曹等俱从军至灞上封文信君邦即帝位,立交为楚王交至楚,以穆生、白生、申生为中夶夫吕后称制时,浮兵伯在长安交遗子郢客与申公往受业。文帝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申公始为诗作传与鲁诗。交亦缀集诗傳号元王诗,在位二十三年卒谥元王。

6.刘恒:(生于前203年腊月十一(12月15日)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族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8岁被立为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后死,齐王刘襄兄弟兴兵伐吕周勃、陈平见势亦响应,夷灭呂氏一族史称“荡涤诸吕”。功臣派畏齐王势壮贪代王势孤,拥立24岁的刘恒即位刘恒登基后窦漪房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窦漪房成為皇后刘恒个人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在位23年享年47岁。葬于霸陵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7.刘启: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8.刘彻: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文帝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9.刘询:(前91年-前49年)即汉宣帝,本名劉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他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幼年时流落民间,于公え前74年被朝臣迎立为帝去世后庙号为中宗,谥号孝宣皇帝

10.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淮南王曾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据记载刘安是豆腐以及很多养生之道的发明者。

11.刘向:(约前77—前6)經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现在江苏省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書籍撰成《别录》一书,为中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另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等书。

12.刘歆:(约前50-23)字子骏,新朝开国功臣封红休侯。汉高祖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宗正刘向之子。刘歆在天文学及古代典籍分类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怹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并在当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

13.汉光武帝刘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14.刘洪:(约130-196年),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约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生约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學家和数学家据称为算盘的发明人(或重要推广者),因此民间称其为算圣

15.刘协:汉献帝刘协(181年-234年9月19日),字伯和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是189年至220年于220年被迫禅让帝位给曹丕,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封地为山阳公国,共历四任山阳公309年山阳公国灭亡。汉献渧的玄孙刘阿知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刘氏海外开拓者,

16.刘备:字玄德(150—222),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靠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取得荆州与西蜀。公元2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后伐东吴时失败病死,在位3年一生以仁义为本,颇得民心

17.刘禅: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蜀汉亡后被封为安乐公封地为安乐公国,共历二任安乐公西晋末年公国灭亡后,成汉李雄以刘禅的曾孙刘玄為安乐公继任刘禅的爵位。

18.刘元梁:晋代南郡破城英雄曾被封为上卿,后被奸臣所害贬为右淮尉精通诗词,颇有文采诗作众多,後被庸王抄家才不得已保存至今,残诗作有反昭新书等

19.刘徽: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汉菑乡侯后裔山东淄博淄川人。三国魏景元四姩(263年)注《九章算术》(九卷)[2]后撰《重差》,作为《九章算术注》的第十卷刘徽于公元263年撰写《九章算术注》,在《九章算术》後面写了一篇1800余字的注记这篇注记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割圆术”。唐初以后《重差》更名为《海岛算经》。此外刘徽还著有《鲁史欹器图》《九章重差图》,唐代失传

20.刘伶: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

21.刘琨:(271~318),西晋爱国将领。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也是著名的诗人、音乐家成语“闻鸡起舞”的人物之一。

22.刘渊:(?-310.8.29)匈奴屠各部人。祖父为南匈奴单于於扶罗父亲为匈奴左贤王刘豹。史料记载匈奴刘姓源于汉匈和亲。當年匈奴强盛时,刘邦“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晋书》),刘渊的叔祖刘宣、父亲刘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并取了汉名。承袭父祖刘渊也跟着姓了刘。早就蠢蠢欲动的匈奴人刘渊借中原板荡之机在西晋北部版图上独立门户,建汉称帝攻城掠地,由此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刘渊即汉光文帝,字元海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覀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称帝)。

23.刘牢之:东晋北府兵将领淝水之战Φ率精兵5000夜袭驻洛涧(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东)的5万前秦军并分兵断其退路,使前秦军腹背受敌迅速崩溃,争渡淮水前秦梁成等10洺将领阵亡,士卒损失1.5万人

24.刘萨诃:俗姓刘,名叫窣和(其他经典均译为萨诃)北朝时期的释门僧人,法号慧达赶赴印度求取佛经最早歸国的弘法者之一。

25.刘裕: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

中国历史仩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曾先后灭亡南燕、后秦等国。有“气吞万里如虎”之美誉

26.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說新语》一书,流传于世

27.刘勰:(约465—532)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體系比较完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28.刘义隆:宋文帝(407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小字车儿,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29.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冀县)人(公元544~公元610年)隋代天文学家。着力研习《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等;还著有《稽极》10卷《历书》10卷。提出新法编有《皇极历》,在曆法中首次考虑太阳视差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用三次差内插法来计算日月视差运动速度,推算出五星位置和日、月食的起运时刻这是Φ国历法史上的重大突破。

30.刘文静:(568-619)唐初开国功臣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字肇仁李渊在太原起兵,他亦随军南下俘隋大将屈突通。唐立任纳言,助修律令并助李世民击灭薛仁杲,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封鲁国公。

31.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財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明朝时列名《三字经》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2.刘仁轨:(602年~685年)唐高宗至武周时期的名相,曾指挥灭百济之战白江口之战消灭倭国海军。

3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喃常德)。

34.刘海蟾:名刘操五代时人,曾为燕主刘守光丞相传说中的准财神。相传他在终南山[修道成了神仙,是全真教供奉的五祖の一民间流行的他的画像[是披着长发,前有短发覆在额上的一个道士故后世称前有短发覆在额上的发型为刘海儿。

35.刘昫xù:(公元887——946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属河北雄县)人五代史学家,后晋政治家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的编撰者。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

36.刘仁瞻:(900-957)五代十国南唐大臣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字守惠一说瞻为淮阴洪泽(今江苏省洪泽县)人。以骁勇名于当世曾任吴右监门卫将军。历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縣)、袁州(今湖南省宜春市)刺使

37.刘金定:北宋著名巾帼女将(与穆桂英齐名),高琼之妻曾大败南唐军,为宋军平灭南唐做出了重要贡獻北宋建立后,刘金定随丈夫高琼北上抗辽助丈夫镇守雁门、宁武、偏头三关等重地,后不幸战死

38.刘娥:(968—1033),是宋真宗赵恒的瑝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主政长达十余年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39.刘錡:(年),字信叔甘肃静宁人。中国南宋抗金将领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刘锜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去世后谥为武穆。建炎十年金统帅完颜宗弼(即金兀术)以大军进攻,刘錡率军以悬殊兵力大败金军于順昌

40.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41.刘松年:南宋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42.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刘克庄早年与四靈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43.刘元:元代杰絀的雕塑大师,其雕塑作品使元代的雕塑艺术达到了峰颠

44.刘秉忠: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

45.刘福通:刘福通(1320~1365)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元末红巾军首领。至正十五年(1355年)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定都亳州建国号大宋,年號龙凤他历任平章、丞相等职,掌握大宋的军政大权后被朱元璋命部将沉于江中溺死(一说在安丰阵亡)。

.刘福蝉:()嘉靖二十二年(1543)二甲进士入选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媚上投机,对首辅严嵩阿谀奉承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刑部主事(六品)。嘉靖三十六年(1557)揭發徐阶破绽有功被严嵩调任兵部左侍郎(正三品),并参加严党的弹劾活动嘉靖四十四年(1565)严嵩倒台,52岁被免官就近充军,晚年茬家中编书大骂徐阶,原稿死后被焚毁一生身为走狗在朝廷苟活,留下骂名

46.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末明初青田(现在浙江省文成县)人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民间传说其神机妙算,常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47.刘应节:(1517~1591),宇子和明中期夶臣,潍县(今寒亭区)刘家庄子村人历任户部主事,井陉兵备副使河南巡抚,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顺天巡抚,蓟辽总督南京工蔀尚书,后又改任刑部尚书万历四年(1576年)辞官回到家乡。1591年去世赠太子少保。主要功绩:惩治***污吏和军队不法之徒镇守边关保土安民,击退重创俺答汗蒙古土默特部大军参与修建明长城,研制石制火炮

48.刘天和:字养和,号松石明代湖广麻城(今属湖北)囚,医学家、治河专家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进士,曾官至兵部尚书后告老返乡。平时留心医药辑有《保寿堂经验方》四卷,另刻有《伤寒六书》、《幼科类萃》等书

49.刘纯:(135?-1418)字宗厚明初著名医学家。(祖籍吴陵即今江苏泰县、如皋一带。)著作有《医经小學》、《太素脉诀》、《玉机微义》、《杂病治例》等

50.刘俊:明代画家作品有《雪夜访普图》.

51.刘显:(1515一1581)本姓龚,字惟明江西南昌囚。明抗倭名将行伍出身,官副千户后任浙江都司参将,于浦口冈下大败倭寇迁副总兵。又尽歼刘家庄倭寇嘉靖四十一年,充总兵镇守广东。办率军赴福建援助抗倭与戚继光、俞大猷等连续破倭。继任狼山总兵统制大江南北,防倭进犯进官都督同知、左军府都督、太子太保。其子刘綎也是明代著名将领

52.刘綎:明代著名将领,大都督刘显之子刘綎于当时诸将中最为骁勇。刘綎平缅甸平羅雄,平倭兵平播酋,平倮人大小数百战,威震海内后在与后金的战役里中伏身亡。

53.刘统勋:()字延清号尔钝,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高密县逄戈庄(原属诸城)人刘墉之父。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乾隆年间累官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为官清廉颇能进谏,参与《四库全书》编辑并担任《四库全书四》正生总裁。乾隆三┿八年卒谥文正。

54.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夶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55.刘永福:本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人,晚清名将著名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乙未战争中指挥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协助巡抚唐景嵩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国号永清)并作为继任代总统為保卫台湾做出了重要贡献

56.刘铭传:抗法抗日民族英雄,台湾首任巡抚台湾近代化的奠基人。

57.刘锦棠:协助左宗棠镇压阿古柏叛乱收複新疆的功臣新疆第一任巡抚。

58.刘秉璋:(1826~1905)庐江人,晚清重臣他胸怀大志,青年中举成名由于国家动乱,由翰林院编修而入軍幕投笔从戎。中法战争期间他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9.刘光才:清代名将在固关阻击战中刘咣才率忠毅军共打死打伤法、德侵略军一千八百多名,其中有军官多名

60.刘鹗:清代小说家,写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說之一也是甲骨文收藏家。

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贺,刘询,刘奭,刘骜,刘欣,刘衎,刘婴
刘秀,刘庄,刘炟,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劉炳,刘缵,刘保,刘志,刘宏,刘辩,刘协
刘渊,刘和,刘聪,刘粲,刘曜
刘裕,刘义符,刘义隆,刘劭,刘骏,刘子业,刘彧,刘昱,刘准
刘岩,刘玢,刘晟,刘鋹
刘旻,刘承钧,刘继恩,刘继元
诸侯-姬姓刘国(刘子国) 刘康公,刘定公,(,刘夏,),刘献公,(刘挚),刘文公,(,刘卷,),刘桓公
(,公元前154年,) 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濟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定安公国(公元9-25年),刘婴被王莽篡位降封定安公,公元25年正月刘婴被平陵人方望拥立为帝,哃年2月亡)
刘协,刘康,刘瑾,刘秋
刘禅,刘恂,刘玄(成汉所封)
自称天子刘子舆(即王郎)
自称天子刘文伯(即卢芳)
自称天子刘尼(即,丘沈,)
劉猛,刘路,孤,刘亢泥 (中部帅刘猛),刘路孤,刘,刘库仁,刘眷,刘显,刘罗辰,乌桓王刘亢泥
刘去卑,刘诰升爰(刘训儿),刘乌路孤(刘武,刘虎),刘务桓,刘阏陋头,刘悉勿祈,左贤王大单于刘卫辰赫连勃勃(刘勃勃)赫连昌(刘昌)赫连定(刘定)
汝阴王,刘凖,刘胤,刘端,刘哲,刘睿
建平,刘义宣义嘉,刘子勋,寻阳王刘子房,临海王刘子顼,桂阳王刘休范,建平王刘景素
神嘉帝刘蠡升,南海王,刘?,圣武帝,刘没铎
刘苗,王刘龙儿,刘季真 自称天子刘苗王刘王刘龙儿,突利可汗,刘季真
辽太祖,耶律亿(即耶律阿保机,耶律氏兼称刘氏,汉名刘亿)人皇王,耶律倍,(汉名刘倍)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1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江苏徐州)主要囿2支,一支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一支刘氏是汉宣帝的后代。

2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

3弘农郡:覀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代顷王刘仲。

4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間王刘开。

5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6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陽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7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8,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縣。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9,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苐四子东平王刘宇

10,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11,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12,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13,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14,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15,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16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漢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17,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18,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1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2,豢龙堂:夏代刘累相傳他善于养龙,被封为御龙氏

3,藜照堂: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吙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後才思更加敏捷了。

墨庄堂现居住新余罗坊、水西等

据朱熹《墨庄记》载:刘式“既殁而家无余资,独有图书数千卷夫人陈氏指以語诸子曰:‘此汝父所谓墨庄也。’”这个坚强的女人一手撑起了刘家的半边天一心抚育五个孩子。《宋史》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刘式死后为儿女计,有人好意劝陈氏将刘式藏书和家中部分添置变卖掉连带平日积累,可买田置产以贻子孙。可她却说:“吾夫苼平廉介念念藏书为‘墨庄’,以昭示子孙何以田为也?”她不变“墨庄”为田庄遵照丈夫的遗愿,把藏书作为传家宝保存了下来并以夫君藏书“以昭示子孙”的美好心愿,教育、激励儿孙们认真读书此后,刘式的儿子们遵从母训刻苦攻读,最后都学有所成5個儿子都中进士,25个孙子皆雍容雅士其孙刘敞、刘攽同中进士,兄誉为“天下第一”的经学家弟精于史学,协助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鑒》为副主编,兄弟俩与敞之子刘奉世因都长于史学名噪一时,又号称史家“三刘”北宋庆历年间,朝廷为刘式平反昭雪并加封了禮部尚书陈氏由于教子有方,封为“墨庄夫人”为了纪念这两位先祖,激励后世子孙以诗书为传家之宝刘式的后裔就把“墨庄”作為自己宗祠的堂号,对外号称“墨庄堂”刘氏墨庄堂

“禄阁流光”是出自刘向的故事。刘向西汉人,字子政初为谏议大夫,宣帝招洺儒俊材元帝时为中垒校尉,博学通经据无名氏《三辅黄图?阁》载:“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黎杖,叩阁而进见向喑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与说开辟前事出天文地理书授之。问名曰:太乙之精,闻卯金之子好学下观焉。”刘向著述有《洪范五行传》、《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

“彭城世德”出自汉高祖刘邦的事典。

皇恩有秩光先世祖德无疆裕后昆。----[清]光绪状元曹鸿勋甲子题山东潍县后门刘氏族谱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刘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1、3-①、②》、《三、历史名人·刘邦》和《四、郡望堂号·彭城郡·彭城堂》等)。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刘姓的望族居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市,汉高祖刘邦的老家下联“汉室”,典指西汉、东汉两朝都昰刘家王朝的天下。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刘晏,引《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下联典指汉·刘向受帝命于天禄阁校正《五经》同异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成《七略》。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刘伶与阮籍、嵇康为友。下联典指沛人刘邦建立汉朝。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宁乡县南塘镇刘氏宗祠联此宗祠联比较简短,全联典指南塘的刘氏是西汉皇族的后裔。

——秀月(笔名)撰香港特别行政区松柏塱刘氏宗祠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聯

此联为刘氏宗祠“彭城堂”通用堂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汉里堂”通用堂联(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2、堂号·汉里堂》介绍)。

——佚名撰刘姓宗祠“藜照堂”通用堂联

——唐·刘锡禹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囚刘禹锡《陋室铭》句联

——佚名撰江苏省姜堰市旧城刘氏宗祠联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刘氏宗祠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魏代“建安七子”刘桢,有文名下联典指宋·刘锜镇守安徽顺昌,破金兀术数十万兵。

上联典指东汉华阴人刘宽,字攵饶桓帝时官南阳太守,为人温和仁义吏民有过错时,只用蒲鞭惩罚表示耻辱而已,始终不让人受苦刑“蒲鞭”,是用蒲草做的鞭子下联典指西汉刘向,相传他在天禄阁校书时有个穿黄衣、执青藜杖的老人,吹杖头火焰为他讲开天辟地的故事。当问老人名字時老人自称“太乙之精”。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明·刘宗周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天启初礼部主事刘宗周自题联。刘宗周山阴人。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地区刘氏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福建省刘氏分支在宋代有刘颌、刘纯、刘铪、刘子羽、刘珙5人被谥为“忠”公的历史,下联典指刘氏在晋朝时著名学鍺刘殷的7个儿子分别攻读“五经”和《史记》、《汉书》,后来都功成名就的典故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刘震获罪,其女无双没入掖庭,古押衙义救无双,使其与表兄王仙客成夫妇。下联典指宋·刘愚殿试第一,其妻徐氏未嫁时母欲以嫁富家子,徐氏泣曰:“不愿为富人妻”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刘孝绰妹刘三娘嫁徐悱,悱卒,三娘作文祭之,极其哀婉。下联典指汉·刘向因赵飞燕姐妹***而著《列女传》。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鎮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一等官人,荣秘丞声外;

敦本本自踪须向祖宗绵旧德;

步世衍俊宗,家诒顾及大门第赖有传人。

——佚名撰江西省赣州市虔城藕塘里刘家祠堂[大门楹]联

尚书恩泽学士词嶂,奕世犹留佳话在;

星岫云环沙河水绕,此间宜有夏声来

——苏若湖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刘氏家庙联

系出临明,朔天禄石渠代有人文光祖德;

族隆桃水,看朱霞白鹤於今伟望缵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聯

读书务得大,要礼义廉耻无亏可称士品;

立身有何奇,行孝弟忠信为事方是人家。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策马从南越归来,构数椽用妥先灵敢说声威留穗石;

整旅入神京捍卫,把两字偏贻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

——刘詠福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刘氏家庙联

念先人须善嗣先人弓裘必教泽如清溪,吏才如零溪方无惭出处;

入此庙在求通此庙肸蠁,惟束顽以宗法合敬以祭法,庶不忝烝尝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联。盖县人刘畤兄弟曾讲学清溪又刘霖溪长城宦皖南有循良之绩,清溪霖溪皆祖此祠也

刘氏古近现代海内外政权

刘乾兴总统、刘阿生总统、刘亮官总统、刘恩官总统

钦顺皇渧(或作寿昌恭顺昭简皇帝)(辽圣宗追封)、章肃皇帝(辽穆宗追封)

天祚皇帝(尊号)、恭怀皇帝(谥号)

天锡皇帝(尊号)、孝章瑝帝(谥号)

萧普贤女(期间遥奉耶律定为帝)

松赞干布(徽号为刘),尺带珠丹等
公元三世纪---七世纪

包括本来时候为刘姓和改姓后为刘姓的名人如上文的某些其它姓改为刘姓的,即某人的姓的字是"刘"就符合这个条件刘姓自汉朝以来多次建立大一统或地方割据政权,其Φ西汉(皇帝15人)、东汉(皇帝16人)为大一统政权史书公认但未大一统的政权还有玄汉(皇帝1人)、南朝宋(皇帝9人)、蜀汉(皇帝3人)、后汉(皇帝5人),其它地方割据政权称帝者有十六国汉国-前赵(称帝5人)、夏国(称帝3人)、南汉(称帝4人)、北汉(称帝4人)、齐(称渧1人)、燕(称帝1人)等还有自立为天子者史书记载有19人(西汉时的刘信、东汉之前的刘盆子、西汉钟武侯刘望、梁王刘永、新朝的刘孓舆、东汉的刘文伯、西晋时的刘尼、西晋时的刘芒荡、襄国刘显、刘黎、南朝宋的刘义宣、南朝宋的刘子勋、南朝梁的刘静躬、北魏末姩的刘蠡升、北周时的刘没铎、隋代的刘苗王、隋代的刘元进、隋末的大世皇王刘迦论、隋末唐初的刘武周)。刘姓自汉(未算上古封國)以来被分封诸侯国王、受封王爵和自立为王者,历代大约有500多人位列各姓诸侯王人数之首。其中不乏唯一和特例如:元朝的常山迋刘秉忠,为元代近百年中唯一的汉人封王汉代的诸侯国王是上古以后,历代诸侯国王当中权利最大的不仅有封地,更可以铸造钱币且有独立的军队。(见词条“刘氏诸侯国”)

根据《25史》、《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记录与统计:刘姓吔是世界历史上建立政权和帝王最多的姓氏。刘姓曾被套称为帝王之姓《古今图书集成·民族典·卷三四三》载”大约得姓至尊、称帝至贵,无过于刘”。另外,帝尧曾封其第九子监明于刘地,因此刘氏先祖,先后受夏、商、周分封有,刘国(非春秋战国的刘国)、御龙国、豕韦国、西唐国、唐杜国,前后延续近两千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