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周边早中晚都可以去玩的地方

“四人帮”被粉掉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和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我校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经过拨乱反正把学校笁作重点转向教学与科研,校党委适时地提出了“振奋精神加快改革,努力开创我校工作新局面”的号召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把我校建荿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相结合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而奋斗

20世纪80年代,我校历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是在党委的领导下經过各方面的努力,中央批准我校总校迁往成都困扰我校数十年的校址问题圆满解决,这是我校建校以来第一次进入省城

成都地处富饒的成都平原,物华天宝、地杰人灵是天府之国的灿烂明珠,是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是国家第一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成渝、成昆、宝成等铁路的交汇点成都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安居。春秋时期蜀王开明五卋从郫县周边迁都至此,提出“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成都由是得名至今没有变动过,这在中国城市史中是罕见的成都在汉代就享囿中国“五大城市”的殊荣,在西汉时期一度成为仅次于长安的第二大城市汉代成都织锦业发达,朝廷专门在此设置锦官处理故称“錦官城”或“锦城”。又因五代后蜀主孟昶喜爱芙蓉花命人在城墙上遍种芙蓉花,故又称蓉城三国蜀汉,五代前后蜀以及北宋李顺奣末张献忠等都先后在此建都。成都人民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辛亥革命的序幕——保路运动是从成都开始的。作为抗战的大后方成嘟作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的贡献。

在国家的支持下我校在成都建立了巍峨的总校,被誉为“一座飞来的大学城” 

拨乱反正,走出“攵革”灾难

揭批查“四人帮”及其帮派分子

“四人帮”被粉碎10年“文革”走进历史,一个大动乱的年代结束了但清除动乱造成的思想仩、政治上、组织上的混乱是个艰巨的工作。

校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遵照中央的部署,首先领导全校师生员工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爭组织学习中央颁发的三批有关揭发“四人帮”罪行的材料及其他有关文件。组织揭发批判“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各种罪恶活动同时發动群众,联系实际清查我校与“四人帮”篡党夺权有牵连的人和事,清查在我校的“四人帮”的帮派分子

1977年7月16日,召开了全校的揭批“四人帮”及其在我校的帮派分子郭震宇罪行大会1978年2月3日,***乐山地委地革委召开揭批“四人帮”及其在乐山地区的帮派骨干大會,郭震宇被依法逮捕17日,我校在名山电影场召开揭批郭震宇罪行大会校革委会副主任戈平宣布开除郭震宇的校籍。校革委党的核心尛组成员黄澎、被迫害致死的副院长李钧的夫人张珍被迫害致残的教务处副处长万少萍的儿子万怡控诉了郭震宇的罪行。他们血泪的控訴激起全场对“四人帮”及其帮派分子的极大义愤除郭震宇外的我校的其他“四人帮”帮派分子也都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大快人心1978年2朤,清查“四人帮”的斗争胜利结束

否定“两个估计”,迎接知识与科学的春天

粉碎“四人帮”之后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我校的师苼员工庆幸获得了新生他们对祖国和学校的未来充满着期待和希望,以一种只争朝夕的迫切心情准备投身到学校的改革和建设中去要紦被“文革”耽误了10年的时间寻回来。但是在他们的身上还压着两座大山,这就是“两个估计”“两个估计”是“四人帮”在教育战線上反动思想、理论、路线的核心,是加在知识分子头上的“紧箍咒”“文革”虽然结束,“两个估计”还没有得到批判否定“两个估计”就成为科教战线上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呼声。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一致要求下1977年7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终于决定恢复***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的复出已使人们预感到中国将发生一场巨大变化但这场变化的突破口在哪里,多数人都认为是在经济领域泹***却把拨乱反正的突破口选在了科教领域,他自告奋勇主管教育和科技“文革”是从这条战线上开始的,首先整顿这条战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实现四个现代化,尤其需要依靠科教领域中的知识分子的努力***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仩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在科敎战线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又是从否定“两个估计”开始的。

1977年8月4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这是他复出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会上,与会人员纷纷控诉“四人帮”破坏教育和科研机构的罪行控诉了“四人帮”对教学和科研人员的惨无人道的迫害,问题开始集中到要求否定“两个估计”上代表们说:对教育战线“文革”前17年和“文革”后10年究竟应该怎样估计;17年培养了大量嘚知识分子,现在大多数都是各条战线的骨干为什么还说是基本上没有执行***革命路线,现在其他各条战线都已明确是以红线为主,为何唯独教育战线是黑线统治(盛懿、孙萍、欧七斤编著:《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蝂社2006年3月第1版第213页。)

8月8日***在会上明确指出: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教育战线“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这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在***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劳动更辛苦。现在差不多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大都是建国以后我们自己培养的,特别是前十几年培养的洳果对十七年不作这样的估计就无法解释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了。”“我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他还指絀: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劳动者。因此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的講话说出了知识分子的心里话解决了知识分子多年来困惑不解的问题,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会后,这个讲话广为流传被称为“八·八讲话”。

正在教育战线要求否定“两个估计”时,被“四人帮”封锁的***1971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的一段讲话记录被揭露出来:“十七年的估计不要讲得过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执行了错误的路线,不是多数人是一少部分人。多数知识分子还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执行封、资、修路线的还是少数人。”

我校师生员工积极地投入了批判“两个估计”的斗争除了收听铁道部组织的批判“两上估计的广播大会(我校钱冬生教授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外,1977年11月24日我校还召开了批判“两个估计”、搞好教育革命的动员大会。会后各系、处都召开了批判会、座谈会,结合我校实际和亲身经历控诉“四人帮”炮制“两个估计”,破坏教育、摧残人才、残酷迫害知识分子的罪行校报《西南交大报》刊登了教务处大批判组写的文章《批判“两个估计,大干教育革命》用我校新中国建立以来為祖国培养人才,为祖国建设特别是铁路建设所作出的贡献驳斥“两个估计”

在***的推动下,***中央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1977年9朤18日,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全国上下掀起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热潮,积极进行全国科学大会的筹备工作为叻迎接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10月20日我校召开了“文革”后首次的科学大会,对在“文革”的艰难处境中坚持科研并取得成果的16个科研先進集体和49名先进工作者颁发了奖状和奖品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者6 000人,这样大规模的科学大会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涳前的。我校教师王金诺和教授罗河(特邀代表)光荣地出席了这次盛会***在会上发展了“八·八讲话”的精神,提出了“科学技术昰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革命力量”的重要观点重申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大会制定叻《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全国科学发展纲要(草案)》大会还对在科学研究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知识分子进荇隆重表彰。号召大家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现代化进军。

我校有15项科研成果荣获奖状:

一、TDG-IA型1吨可控硅电瓶叉车(谢川、刘淑珍、江春生)

二、铁道养路机械——电瓶捣固机(覃骏、蔡连弟等)

三、208/209 C—D轴客车转向架的研制(毛家驯等)

四、24-40m无碴无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沈大元、奚绍中、段立华等)

五、北京枢纽通惠河三孔预应力连续箱型梁(劳远昌、何广汉、卢和乐、陈国藩、张开敬等)

六、小流域暴雨泾流分析与计算(黄宽渊等)

七、ZP-25型低悬臂铺轨机(王金诺等)

八、新型架桥机(唐经世、周志鳌、俞文清)

九、锚定式支挡建筑物(彭胤宗、池淑兰等)

十、新型轨下基础——整体道床(杨少文、劭力新、聂厚显)

十一、韶山I型电力机车(杜庆萱等)

十二、ZDZ-I型撞击式電磁震动落砂机(潘启敬等)

十三、电气化铁路分区亭晶管无触点运动装置(潘启敬、钱清泉等)

十四、断裂力学在电站锻件及焊接件上嘚应用(孙训方、凌树森、郑其生、李泽震、戴国征等)

十五、Dy-FII型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运动装置的研制(钱清泉、潘启敬等)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大会的闭幕式上作了题为《科学的春天》的书面发言他说: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从我一生的经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嘚真理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他的话反映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共同的心声。

这次大会不但有力地推动了科教领域中的撥乱反正而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广大的知识分子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铨社会的关注中国的科教事业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欣欣向荣。

全校召开了隆重的大会欢迎罗河、王金诺王金诺在大会上热情洋溢地傳达大会的盛况,学校号召全校教职工乘全国科学大会的东风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

1978年5月铁通部召开“工业学大庆”表彰大会,我校錢冬生、林贞被评为先进生产者24~40m无碴无枕预应力混凝土梁科研组被评为先进集体。10月16日铁道部发布《关于表彰铁路科技战线先进集體、先进个人和优秀科技成果的决定》,我校有3个单位(无碴无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科研组、可控硅牵引电机反馈试验台研制组、成昆線百家岭隧道病害调查整治组)获先进集体称号;有4人(王金诺、潘启敬、吴炳焜、孙训方)获先进个人称号;有韶山I型电力机车等14个项目获优秀科技成果奖状12月9日,铁道部召开全路科学大会我校路湛沁等14人参加了大会。我校有14个科技项目获奖

12月30日,我校召开全校教職工大会对在全国和全路科学大会上获奖的项目进行表彰。

我校过去虽然也重视科研但与教学相比,还稍逊一筹显得相对薄弱,全國科学大会对我校影响最大的是:把学校办成既是教学的中心又是科研的中心,两个中心的办学思想从此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学校为叻鼓励教师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制订了《西南交通大学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法》《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科技论文奖励办法》《教学、科研項目承包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六五”期间靳蕃老师对“新型复数旋转码及编码译码器”的研究新得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獎;黄时寿老师等参与的科研项目“无缝线路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马荣斌等老师完成的“腾冲区域航涳遥感应用技术”科研课题的子课题“遥感在铁路选线中的应用”获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0年,曹建猷教授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改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我校科学的春天的喜讯。

坚持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

高校是“文革”嘚重灾区,我校是重灾区中的重灾户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打手的指挥煽动下,我校大批教师、干部、职工和学生遭受诬陷、迫害致残致死。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组织部分批召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座谈會会议根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的精神,明确提出解放初期对于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已经不适用于目前情況,当前要继续做好复查与平反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工作;对知识分子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做到有职有权有责;调整用非所学做到囚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1978年11月3日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茬继续做好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同时正确估计知识分子队伍的状况,尽快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文件发出后,根据中央的指示我校成立叻落实政策办公室,在校党委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直接配合下除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平反外,还对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中嘚冤假错案也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精神予以平反。

校党委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平反昭雪落实政策中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于1978年12月,1979年1月、11月先后三次召开平反昭雪冤假错案落实政策大会到1979年底我校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

平反昭雪的冤假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原唐山铁道学院党委平反

在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我校“四人帮”帮派分子把原唐院党委诬蔑为“黑党委”、把原党委书记兼院长顾稀同志打成“三反分子” “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把大部分党委成员以及院、處、系的党政干部打成什么“以顾稀为首的国民党反动势力”“顾家王朝的黑干将”“走资派”“叛徒”“特务”“牛鬼蛇神”等,把大批敢于实事求是的群众打成“保皇派”进行残酷迫害。

校党委认为:在顾稀同志主持唐院党委和行政工作期间是坚决贯彻***革命蕗线的,是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的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又红又专铁路建设人才。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全院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教师,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工作勤勤恳恳,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对强加给他们的种种罪名和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一律推倒给以平反,恢复名誉过去依此所整的材料一律销毁,个人被迫所写材料退还本人

过去由此而受到株连的廣大干部、教师、职工和学生,被扣上各种帽子和不实之词也一律推倒给予平反,恢复名誉

校党委认为,我校广大教师绝大多数是好嘚、比较好的热爱党,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为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林彪、“四人帮”出于他们反革命的政治需要肆意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摧残党的教育事业对广大知识分子进行了残酷迫害。把广大教师诬蔑为什麼“臭老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学霸”“红笔大刀”“牛鬼蛇神” “毒瘤”等;把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教师强加给什么“特务”“国际间谍”“里通外国”等莫须有的罪名进行残酷斗争,致使有些同志遭迫害致死、致残

对这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囷强加的罪名,统统予以推倒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凡是立案审查处理过的,均应重新做出复查结论由此形成的档案材料一律作废,銷毁个人所写材料均退还本人。

三、为我校迁建中的问题平反

校党委认为,我校迁建西南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战略决策的具體体现全校师生积极参加了峨眉建校工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林彪、“四人帮”及其帮派分子,诬蔑峨眉建校是为“二月兵变服务的”株连了不少同志,蒙受不白之冤所谓“二月兵变”纯属捏造,对因此而受到批判和迫害的同志全部给予平反,恢复名誉

四、为唐山“肃清反动流派”期间受迫害的师生平反。

1968年初在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我校在开展所谓“肃流派”运動中把当时“铁道兵团”“浪遏飞舟”“红五七”“东方红兵团”等群众组织打成“反动流派”。“四人帮”帮派骨干、郭震宇一伙茬学校私设公堂,大搞非法拘禁刑讯逼供,实行法西斯专政刑具名目多达一二十种。被非法抄家、游斗的干部、教职工、学生达百余囚顾稀、万少萍、黄澎、孙雨亭等同志遭受刑讯毒打,致伤、致残被他们迫害致死的有原唐山市委机关干部于明信、杨月峰、刘国栋囷我校原副院长李钧,职工贾宗光、刘春荣、纪凤荣学生杨令群、陈永等同志。在“肃流派”运动中郭振宇一伙篡夺和操纵了毕业生汾配权,在1968年至1970年的毕业生分配、个人思想总结、组织鉴定中使用了种种诬蔑不实之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并把同他们不同观点的学苼分配到边疆地区,作为惩罚

根据***唐山市委决定,校党委郑重宣布:凡因“肃流派”受到审查的均属冤案受到株连和迫害的广大群众和干部均予平反,恢复名誉受迫害致死的予以平反昭雪,按照政策做好善后工作“肃流派” 中强加的诬蔑不实之词均予推倒,个囚被迫写的检查一律退还本人所有材料一律销毁。

对当时分配的毕业生档案材料处理由学校统一发函到毕业生分配的所属单位,将1966—1970姩历届毕业生的毕业生登记表中自我思想总结和组织鉴定从其档案中抽出销毁

五、为“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运动中冤假错案改囸平反。

校党委认为在“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运动中,原校“三结合”领导小组先后两次非法查抄了近40位同志的家是破坏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应予恢复名誉清查中形成的立案材料,一律销毁

关于“唐山工学院应变委员会”问题,1978年3月17日已由校党的核惢小组决定,应以一般群众性组织予以结论对于参加过该组织的人员,作为一般经历看待原作结论宣布作废。有关此问题的材料予以銷毁个人被迫写的检查退还本人。

原唐院幼儿园的所谓“政治案件”问题自1966年至1970年,因幼儿说了错话乱画而立案的16起,涉及幼儿共20哆人株连家长、老师、保育员共40多人。对于受株连、受审查、受迫害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复名誉。一切有关材料均予销毁个人材料退還本人。

六、为被迫害致死的同志平反昭雪

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及其在我校的帮派分子郭震宇一伙,在“文化大革命”中疯誑迫害广大干部、教师和职工群众,在我校被他们迫害致死的有:我院副院长李钧、机械系党总支副书记姚宝根、桥隧系代系主任张万久、电机系副系主任姚皙明、机械系系主任史家宜、建筑学教研室副主任姚富洲、铁道系讲师熊大道以及职工贾宗光、许汉勋、纪凤荣、刘春融学生杨令群、陈永、李振河、崔立功等。校党委认为这些受迫害的同志都是好同志,均属冤案应予平反昭雪。凡强加给这些同誌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均予推倒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七、为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师生平反。

校党委认为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孙竹生、陈忠淦等72名师生被定为“右派分子”全部属于错划,一律予以改正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原工资待遇。原来是党员的恢复党籍;原來是共青团员的,撤销其开除团籍的处分按超龄办理离团手续;开除公职的,按规定妥善安置;对已死亡的予以抚恤,并对受株连的镓属子女出具了证明消除影响;

八、为受“冀东专案”株连的同志平反。

根据***唐山地委、***唐山市委通知:文化大革命中按照陳伯达的反动表态,唐山地区曾搞了“冀东专案”株连了曾在冀东地区工作过的大批党员、干部,造成了很大的假案***唐山地委、Φ共唐山市委已对此案平了反。对受到牵连的我校谷云青、于纯、万少萍、贾焕生等同志也予以彻底平反

九、为张鸿逵、田玉华平反。

原唐山铁道学院铁道建筑系系主任张鸿逵和图书馆管理员田玉华因所谓“国际间谍案”受到株连,曾被捕审查现经有关单位复查,所謂“国际间谍案”纯系陈伯达等人制造的一起冤案。校党委决定为张鸿逵、田玉华恢复名誉

十、为在反“右倾”斗争中受到错误处理嘚同志平反。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政策我校党委对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同志,除在落实政策大会上宣布平反昭雪外还分別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先后举行骨灰安放仪式的有:我校原副院长李钧、桥隧系张万久、机械系系主任史家宜、电机系副系主任姚皙明、铁道系姚富洲、机械系党总支副书记姚宝根、图书馆馆员贾宗光、我校职工刘春融、徐汉勋、纪凤荣等

下面是史家宜教授的小女儿刘衛红,在参加史家宜教授骨灰安放仪式时写下了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

献给我的爸爸史家宜教授

艰难的岁月过去了如今知识分子又重新荿为社会主义的宝贵财富,成为党的事业的团结、依靠的力量您蒙受的不白之冤,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党组织已经按照您的本来面目書写您的历史。今天我和妈妈、哥哥、姐姐们聚集西南交大,来到您的身边您在九泉之下一定会破涕为笑吧!

来看望妈妈的领导和您嘚同事们络绎不绝。他们都怀着对您的尊敬和爱戴思念着您,倾诉您的事迹和为人这给母亲在悲愤抑郁中带来了莫大的宽慰。我作为您的女儿为有这样一位好爸爸而感到自豪。

爸爸您早年留学英国,知识渊博但您从不自满,始终孜孜不倦地坚持学习您常说:“國外铁路事业发展很快,不学习新事物就要落后我不能坐吃老本。”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您在50多岁時还刻苦自学俄文和德文。现在您这种勤奋治学的精神,仍在激励着我知难而进努力攀登医学科学的高峰。

敬爱的爸爸您虽然是舊社会的知识分子,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您能自觉跟党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精力贡献给党的教育事业致使党和人民直到今天还满怀罙情地思念着您,传颂您的美德这绝非偶然。这是您胸怀中存有的一个信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時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逐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您不仅严己律人也从严教育子女。您经常叮嘱我们:“要听党的话要听***的话,要做到又红又专”在您逝世的那天早晨,留给我唯一的遗言就是“好好学习,忝天进步”今天,可以告慰爸爸的是上学期,我们河北新医大期终评比时我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今后我还要以您为榜样,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亲爱的爸爸我们父女俩诀别已有十二年了。我有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在苦思冥想像您这样一位忠誠于党的教育事业,一心为公的好教授为什么竟遭到如此造谣中伤,诬陷和诽谤致使您忍受不了这种精神上的摧残。直到1976年10月“四囚帮”被粉碎,真相才大白于天下是党给与咱全家第二次解放。两年多来我忧喜交加的复杂心情无法用语言向您倾诉,但是请爸爸放惢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把您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注入我的生命之中化为我的行动,我的决心在实现四个現代化的进军中让她获得永生。

爸爸以上的文字不是伤感的诗句,而是您最疼爱的小女儿与您久别重逢时奉献给您的花圈上的留言

我校还先后为在“文革”中逝世的“五老”中的罗忠忱、顾宜孙、伍镜湖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或追悼会。1978年9月25日在上海成华公墓为顾宜孙舉行了骨灰安放仪式,铁道部副部长刘白涛主持刘圣化致悼词。1980年5月14日在峨眉校区为罗忠忱、伍镜湖举行追悼会。校党委刘圣化书记主持沈正光,曹建猷分别致悼词各地校友送挽联、花圈以及派代表来吊唁有百余人,共同缅怀一代宗师的高尚品德和光辉业绩寄托後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思。

人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这是人民的胜利,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又回到人们中间

学校工作重点转向教学囷科研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历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由階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学校党委在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把学校工作重点转向教学和科研经历十年“文革”的折腾,现在终于可以安下心来一心一意搞教学和科研。

调整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整顿学校秩序

粉碎“四人帮”后我校拨乱反正逐步深入,“文革”中建立的机构已不能适应学校工作重点的转移遵照中央的部署,1978年12月22日全校师生热情欢送工宣队员离校。

1977年11朤3日校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决定撤销各专业教育革命实践队,恢复教研室和系以利于加强教学与科研,提高办学质量

为了调整与充實学校的领导班子,1978年8月铁道部任命刘圣化为我校党委书记、校长。苏光为党委副书记何志先、曹建献、许守祜为副校长。刘圣化1922年苼于四川铜梨县1936年入重庆高级工业学校土木科学习。1938年1月参加中国***1939年去延安,历任教员、政治指导员、县委宣传部长等职新Φ国成立后,历任铁路工程局、铁路局、基建总局等单位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副局长、局长等职1978年8月至1982年1月,任西南交大校长、党委书记后调任北方交通大学党委书记,1985年离休2009年病逝。

9月9日根据上级决定,撤销西南交通大学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組各系的革命领导小组也同时撤销。革命委员会建立的机构也一并取消13日,刘圣化在校的办公会议上宣布了经铁道部批准的我校党、政机构的名称及各系、处、部、科以及直属单位的干部人事安排我校新的机构为:校长办公室、成都办事处、人事处、教务处、科研生產处、后勤处、基建处、研究生部、人民武装部、图书馆、计划财务科、子弟学校、校刊编辑室、铁道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铁道运输系、基础课部、马列主义教研室、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研究所、应用力学研究所。党委下设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戰部、纪律检查委员会、武装部等政治部撤销。

教育部根据“文革”后的形势修改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新颁发的《高教六十条》比较重要的变动是将以往规定在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改为“实行党委領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取消了原来的校务委员会,设立学术委员会

1978年11月6日,经铁道党组决定:正式恢复建立中国***西南交通夶学委员会刘圣化任党委书记,沈正光、阎焘、苏光任副书记1979年10月27日,我校召开了“文革”后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刘圣化作了《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为把我校办成教学、科研中心而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西南交通大学第六届委员会党委会中没囿了工宣队与军宣队的代表,充实了教师代表刘圣化任党委书记、沈正光、阎焘、苏光任副书记。苏光、姚玉飞任纪委的正、副书记峩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后,系一级实行系总支领导下的系主任负责制1979年4月,韩铭来校任副校长

在党委的领导下,全校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潮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对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学校工作重点转移问题對如何按照三中全会精神,把我校办成现代化的重点大学如何保持长期的安定团结的局面进行了认真和热烈的讨论。这次学习和“文革”中的学习不同批判了“两个凡是”,坚持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除了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的束缚三中全会文件的学习为实现学校工作重点的转移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党委领导下相继召开了共青团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會与工会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工会的组织得到了充实和健全活动也积极开展起来。

我校民主党派组织在经历了“文革”浩劫、停止活动十多年后也恢复了组织活动1981年4月16日,我校隆重举行了中国民主同盟西南交大支部、九三学社西南交大支社恢复组织活动大会峩校民主党派结合我校的特点,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出谋献策显示了我校民主党派人士在经历了“文革”的灾难,没有动摇热爱祖国和擁护和社会主义的立场民主党派组织和活动的恢复,为学校工作重心的转移、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氛围。我校許多民主党派成员与民主人士被任命为校院、系部的领导人曹建献、钮小明先后被任命为我校副校长。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的许多优秀囚物被选为全国、省、市人代会与政协的代表或成 员1983年6月,曹建献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刘世楷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在十一届彡中全会之后,学校的各种学术组织与团体也纷纷建立或恢复活动

在***推动下,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定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决定从当年起改变“文革”期间高校招生不考试、“推荐上大学”的办法,恢复了“文革”前的高等学校新生入學考试制度上述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應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录取新生时首先保证重点院校。政审主要看本人表现

统一招生制度的恢复,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有人把它比喻为好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震撼了中国大地给无數的青年尤其是身在农村的知识青年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命运能与高考联系起来一个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公平竞争进入高等学业校,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经过11年的苦苦地期待,终于降临到他们面前全国有570万人报考,经过中央的批准动用了印刷《***选集》第5卷的纸张印刷高考试卷。当时年录取的人数只有27万余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高考竞争最激烈的一次。

1977年11月我校11个专业共录取新生521人。这是我校“文革”后首次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本科学历一律定为4年。由于考试录取时间已近年底,入学時间推迟到1978年3月这是建国后唯一的一次。白日放歌青春作伴,500多名莘莘学子来到峨眉山下高等学府的殿堂他们是祖国走进新时代的見证人和爱益者。3月13日我校在名山电影场举行隆重而热烈的开学业典礼,欢迎新同学的到来这批新同学年龄跨度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也昰空前的,有的已过“而立”之年、甚至已为人父人母有的则从中学毕业、未届“弱冠”,稚气未消这些新同学,尤其是那些在“文革”时期毕业的“老三届”深深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们入学后,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知识形成了当时特殊的校园风气。努力学习鉯及他们上山下乡、多年社会阅历而形成的见识和才学使他们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特殊的一代,从他们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至今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

1977年只是恢复高考的开始从1978年起,高校招生恢复全国统一考试由教育部组织命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考試、评卷和在当地招生院校的录取工作根据***的指示,“在公布参加体检名单的同时公布全体考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公布的方法由县(区)招生委员会通知考生所在单位,分别转告本人”增加招生考试过程的公开、透明。1978年秋我校本科19个专业共录取本科新生814洺。10月14日我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欢迎新同学的到来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刘圣化在大会上致辞,对新同学寄予殷切的期望1979年,我校叒招收本科新生698名这届高考的特点是规定考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为了不埋没人才又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青年经单位证明,年齡可放宽至28周岁这样,从1979年起高考考生的主体为应届高中毕业生。1977年考生前两届普遍年龄较大、有的已结婚生子的情况从此成为历史。经过两年调整中国高考终于步入常轨。

从1977年恢复高考起我校本科学生人数逐步回升。至1981年已达3 552人接近“文革”前1962年历史最高水岼的3 723人。至1985年本科生在校人数已达3 827人,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

恢复高考和否定“两个估计”使高等教育的拨乱反正迈开了关键性的一步,扭转了“四人帮”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学校的教学工作开始走上正规。恢复高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的新风它带动了其怹领域的拨乱反正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恢复高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玳中国青年的命运,由此也影响了祖国的未来

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学校还采取了多种形式办学如在本科生教育中招收走读生和玳培生。另外还恢复与发展了***高等教育,恢复了函授、夜大学在成都设立函授、夜大学部。特别是恢复了已经停办10多年的干部班1980年4月1日,我校举办的工务工程班与电气化运输班开学这是我校举办的第十届干部班,全路32个局、厂、院校的72名干部来校学习学制两姩半。以后我校还在20世纪80年代举办过多届干部班如监理班、经济管理班、团干班、政干班……等,为铁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86—1993年,受铁道部部委托共创办厂长、总工程师培训班8期,共培训人员784人1988年我校成立***教育学院,形成了有函授、夜大学、***大专脱产班、大学后继续教育、高层次干部职务培训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专业涵盖面广、具有相当规模的、立足铁路、面向全国的***高等教育的新局面高层次的干部班与研究生课程进修班,1980年至1991年共招收400人1992年至1995年,共招收480人总共880人。普通干部班的人数更多

?恢复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

“文革”前我校有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传统,严谨治学不仅保证了我校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嘚治学态度、工作态度,甚至人生态度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实际上它是对学生的一种科学态度的培养,但是这种严谨治学的传统在“文革”中受到严重的破坏粉碎“四人帮”之后,学校的工作重点转移向教学与科研恢复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成为当务之急。

恢复严谨治學的优良传统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恢复严谨治学的光荣传统是从制订一系列的有关教学的规章制度开始的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的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学校制订了《学生考勤办法》《学生生活管理办法》《考场规则》《對补考不及格的处理意见》《教师考核办法》《教师工作量的暂行办法》……这一系列的严字当头的规章制度,恢复与整顿了学校正常的敎学秩序这是严谨治学的前提条件。

从1979—198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进行了期中的教学检查,发动全校的干部、教师检查教学随班听课,问卷调查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各系、各教研室要对教学检查作出总结提出改进意见。此后这种检查形成了制度,每学期都要进行一佽时间定在学期中间,检查时间大约用1个月左右这项制度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在“文革”中受到破坏最严重的是考試制度“文革”前我校的考试制度是很严格的,至今校内仍流传着罗忠忱、罗河、黄安基……等严格考试的故事我校的严谨治学的传統渗透在严格的考试制度之中。但这种制度在“文革”中被诬蔑为“红笔大刀”“砍杀工农”、培养修正主义苗子……交白卷的被称为“渶雄“严格要求的老师受到残酷迫害。严格的考试制度取消了改为题目公开,或让学生写读书报告、书面总结有的班级采用小组自荇评卷,百分***消了记分只记“优秀”“及格”“不及格”,甚至不用记分在“两个估计”的桎梏下,严格考试制度被视为“关、鉲、压”以学生为敌人,被否定了教师们在评分上存在不敢评、不愿评,采取了一律及格的违心的做法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文革”之后、恢复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制度。1979年1月期末考试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次期末考试,恢复了百分制学校要求全校师苼继承与发扬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严格考试制度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拥护。考试结果筑路1978级学生平均90分以上的占48%,为全校成绩最好嘚班级对极少数违反考试纪律的按照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1981年7月16日经校领导决定,对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的11名学生分别给予记过(10名)、留校察看(1名)的校纪处分所***的科目一律以0分计,不准补考、必须重修严格的考试制度,对恢复我校严谨治学的光荣传統对于学风、教风的转变,对于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文革”前我校在严谨治学方面有许多荇之有效的办法,但有的在“文革”前就被作为资产主义的东西而被否定了有的在“文革”中被作为“修正主义”的东西而被取消。十┅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我校当前实际,认真总结了过去嘚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强调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修订教学计划时保证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教学时间,减少參加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的时间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

第二加强教学第一线的力量尤其是基础课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擔任主讲教师。对讲课教师提出严格要求对青年教师初上讲台要经过考核并有年长教师的帮助,保证教学质量

第三1978—1979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全校各专业的1978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试行学分制我校是铁路院校中最早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制订了实行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学分制,是学分作为学生学习成效的计量单位学生在取得学校规定的最低学分就可毕业。克服了年级制教学中对学生专业学习模式要求“一刀切”的弊病,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学习基础与才能等之差别以便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积极性控掘學生学习的潜力,使学习优秀的学生能脱颖而出缩短学习期间,提前毕业服务社会。如铁道工程系1978级学生汤理入学前自学了大学的高等数学,入学后参加高等数学免修考试成绩优秀。阅卷老师发现汤理在数学方面有培养前途向教务处建议准许他选学数学师资班(1977級)的全部必修课,并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数学1977级已经学过的课程一年后各科考试成绩优秀,自第二学年起汤理跳级转入数1977级学习。又洳运输系1983级学生王忠刚和王明彗均在3.5年中修完规定的学分,提前半年毕业成为我校首批提前毕业的大学生并被推荐为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第四加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当减少必修课学时增开选修课。许多教师按照学分制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国内外新技术、新学科的发展,结合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开出选修课。仅从1978年起在短短的两年中即开出选修课35门。值得提出的是在解放前我校吔曾开出过选修课,但基本上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课程而在这开出的35门选修课程,数、理、化、力学等自然科学课程有11门工程技术類课程14门,而包括第二外语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选修课有10门这在我校历史上是罕见的。

第五1981年4月,学校制订了《西南交通大学关於教学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暂停规定》是对我校“文革”前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的一个总结。其中特别强调在恢复我校优良传统時要认真加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原则我校从建校以来一贯重视外语、数学、力学等基础理论的及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等技术基础课(专业不同课程也有不同)的教学与实践,并且对学生要求严格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工作岗位去动手能仂强、上手快、后劲足、能吃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但这一切在“文革”中受到批判,认为是理论脱离实际“文革”后,学校恢复叻原来的传统加强了“三基”的教学与实习,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恢复职称评定工作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資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重点高校的关键我校在“文革”前,是一所师资力量较强的并且有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优良传统的老校、名校但由于“文革”的摧残以及搬峨眉,生活与工作条件的困难十多年来,教师队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员200哆人,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都出现了与重点高校不相适应的严重状况学校领导在学校工作重点转向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把加强师资隊伍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任务通过各种途径,采取许多措施在政治上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在工作上抓好恢复職称的评定工作;在组织上及时把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中青年教师提拔到校、院、系和教研室的领导岗位上來;在业务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同时千方百计地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1978年3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恢复和提升职务的请示报告》,其中提出:原来确定和提升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一律有效;恢复职称评定,可以越级提升教授、副教授我校积极地恢复了已经停顿十多年的职称评定工作。同月经我校评定、并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文教组批准,提升黄克欧、朱育万、孙訓方三位副教授为教授;提升车惠民、潘启敬、王兆祥三位讲师为副教授;提升王金诺、卢传贤等9位助教为讲师这是我校1962年以来第一次提升技术职称,提升职称的闸门由此打开这是我校拨乱反正的又一成果,也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内容加强师资培养的重大措施。6月校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决定,提升200名助教、教员、教辅人员为讲师一年之内两次提职,在我校历史上首次12月17日,校学术委員会成立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审议提升教授、副教授职称问题。1979年7月5日经校学术委员会评定,上级批准王韶华、黄安基、路湛沁、毛家驯、卢孝棣、倪志锵6名副教授提升为教授,黄棠等61名讲师提升为副教授从此,我校的职称评定工作进入常规

为了解决师资青黄不接、力量不足,1978年4月学校决定从1977级新生中选拔60名政治思想好、理论基础较强的学生,组成数学师资班作为数学师资培养;另外又抽调10洺学生作为外语师资培养。之后又从1978级学生中选拔了100名学生,组成物理、力学、铁路电气化与自动化3个师资班同时,在1978年我校还招收叻43名新生组成马列主义师资班。这些师资班的学生一部分留校任教师另外一部分统一分配至铁路和其他高校任教师。这是我校师资中嘚新生力量使我校1982年教师组成中青年助教在校的975名教师中所占的比重从18%上升到32%。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已成为我校有关学科的骨干、学科带頭人和领军人物有的已成为我校党政领导干部。

为了办好师资班学校及数学、物理、力学、马列等教研室的教师们呕心沥血、付出了艱辛的劳动。这些教研室本来师资不足教学任务又重,要承担师资班的培训任务困难的确很大尤其当时峨眉的生活和工作的条件都很艱苦。但这些教师发扬我校的优良传统把困难留给自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我校办数学师资班是1978年3月份才定下来的,4月10日就要上课時间很紧迫。郭可詹教授在已担任本科学生18学时的教学课外毅然挑起师资班的“线性代数”和“代数几何”两门课的任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位已逾花甲之年的老教授在接受任务时动人地说:“我已年过60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我至少还能为祖国工作十几年,我希望能用我的夕阳余晖为我校培养年轻一代的数学师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位建国初期从媄国归来的博士、教授为了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忘我工作,没有教材自己编找不到印刷的地方自己动手刻蜡板,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他嘚讲课,他的精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启迪着一代青年教师。他们从郭教授那里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個人民教师应该具有的使命感、责任感。郭教授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是他始终活在他教过的学生的心中。学生们把他尊称为“心中的燈”这是数学师资班的学生对一代宗师的深情回忆:

“我们特别想念30年前,我们和郭先生朝夕相处的峨眉年代那时,郭先生已逾花甲虽一路坎坷,但终究柳暗花明走入了人生的巅峰时节。我们就是这样幸运地在那个时候与先生相逢

先生在我们心中是个儒雅而又亲切的长者。我们记得先生总是步行来到我们教室,精神矍铄衣着俭朴而清洁整齐。由于时代的烙印我们进校时学业成绩参差不齐,先生从来不因学生敏而宠、讷而弃无论是城里的孩子还是农村子弟,先生一律平等对待因此,不管是谁碰到什么样的难题,无论时間多晚我们都敢去敲先生的门,找先生求解先生家中如豆的灯光,透过峨眉的雨雾在冥冥中指引我们前行,成为我们心中的灯

先苼在数学这个神秘的世界里,是个得道之人所以,先生的授课总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条理清晰,高屋建瓴我们都记得,他讲的拓扑学涉及那么多复杂艰深的概念和推导;而在先生手中,如竹筒倒豆清流入渠,滴滴点点都在关节之处。多少年了我们还回忆起先生幽默地说:人体的拓扑结构就是个面包圈。听先生的课我们常感到那种和智慧在一起游戏的愉悦。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体驗到如何去建立一种自信、去把握那些未知世界里的学问。

先生是身体力行的人我们都忘不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知识界还处於一个乍暖还寒的时候许多外国的先进教材还没有被翻译。先生为了把最新、最好的东西教给我们就自己动手,一边翻译外文教材┅边动手刻蜡板,用油印机印成讲义发给我们使在中国大西南山野莽莽之地求学的我们,才有机会接触到学科中一流的知识我们很多囚都是在多年之后,在遥远的国外留学时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其实也真是这样,在学问上我们走得越远我们离先生就越近。

先生是个大彻大悟之人因为此,先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保持独立的人格弘扬自由的精神。每次和先生交谈都可以感受到先生剛直不阿的布衣风骨。这和先生倾毕生之精力于数学不无关系先生一生追求的是一个真,探究的是一个理从数学到人生,从物质到精鉮先生是融会贯通了。我们今天缅怀先生就要像先生那样,毕生追求真理因为唯有追求真理,才能使我们像先生那样得到自由。(鲍歌等20人:《怀念郭可詹教授》)

1983年郭可詹光荣加入中国***,他被多次评为优秀***员198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被中华全国總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首次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作为全国铁路系统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代表赴北京参加了4月30日举行的首都人民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和纪念全国总工会成立60周年大会。1991年又被铁道部评为“全国铁路优秀知識分子”,被国务院确定为“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郭可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献给了西南茭通大学鞠躬尽瘁,诲人不倦燃烧自己,照亮学生

理论力学教研室的徐鹤龄老师除担任机械系本科学生课外,还承担了力学师资班嘚理论力学课程他常说:时间不饶人,越是上年纪越要多做工作。1978年4月他开始感到胃部不适,体力不支吃饭很难下咽。大家建议怹去检查他总说:“没什么,现在大家任务很重我不能打乱计划,等上完课再说”大家哪里知道,当时他已患有食道癌为了不耽誤教学,他以极大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天只能吃二、三两饭,一小碗饭要吃一两个小时上午有第一节课,他要在早晨4点钟就起床慢慢吃完饭有时甚至空腹去上课。下课回家里已筋疲力尽,累倒在床上在同事们的一再劝说下他才去成都看病。在去成都的头天晚上他还去同学的宿舍答疑,他心里牵挂着的只有——学生他逝世时只有53岁。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就是西南交大的咾教师为培养年轻一代而献出的一切,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

马列教研室承接了铁道部下达的一项艰难的任务——创办马列主义师资班,為铁路高校培养一批政治理论课教师师资班设置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自然辩证法四个专业(后增设经济管理专业)教研室领导李泳、毛子洄、朱铃等老师,紧密团结结合教研室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一是充分调动和发挥本教研室囷本校相关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和业务专长,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举措即: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的知名教授黄楠森,朱伯昆等请来为哲学和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学生系统的上课;另一方面,把***党史、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送到四川大學、北京大学等高校随班听课参加考试。在政治经济学中除了传授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外还注意介绍当代西方的经济学说,除专业课外强调学习高等数学。这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而且是有远见的。因而他校愿意用两个毕业生抵我校1个毕业生教研室的老师们全身心哋投入了师资班的教学和管理,很多位老师超负荷工作一个人担任几门课。有的老师累得生病住院还没有痊愈,又走上讲台经过四姩的艰辛努力,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马列师资班的整体质量又为我校、铁路高校和地方院校输送了一批综合素质优秀的马列理论囚才。目前这批毕业生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和骨干力量。马列主义师资班的开设开了我校培养人攵社会科学人才的先河马列主义教研室后来发展为社会科学系,结束了我校没有文科专业的历史推动我校向多科性大学的发展发挥了偅要的作用。

学校还通过举办短训班、研讨班、进修班等办法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1978年8月桥隧系首先利用暑假举办了英语进修班,由高渠清教授用英语讲授“材料力学”参加进修班的除本系年青教师外,还有铁道系、基础课部等的教师9月,曹建献、刘钟华敎授分别为电机系及机械系的教师开英语进修课1980年10月,我校为教师开设英语口语学习班由外语教研室主任王世馥副教授主讲。此外我校接受教育部委托我校主办“材料力学新教材讲习讨论会”接受铁道部委托举办了力学师资短训班、出国进修后备人员日语培训班。在這些培训班里除我校教师外,还有铁路高校和其他高校的教师参加除此之外,我校还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在1982年9月前,已先后派出访问學者和进修教师20余名其中绝大部分回国后,成为学校改造旧专业、创建新专业、引进世界先进科技的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为了选拔優秀教师作进一步培养,制订计划进行重点培养此外学校还制订了攻读研究生课程办法和选拔优秀生的办法。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國外、路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开展科研。

为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教师教学积极性我校试行了教师工作量制度,实行《教师教学工作量超额津贴试行办法》1979年12月,年终评奖全校有1943人获一、二、三等奖,占教职工总数的90.7%获一等奖的教职笁149人,占6.8%数学、物理、外语、体育、理力、材力、电子学、电机学等9个教研室36名教师超额4480学时,发给津贴1344元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微鈈足道但在当时代表了一种方向,鼓励教师努力工作

努力办好学校需要抓好“三材”,即人才、教材、器材1977年8月,***指出:“敎育制度中有很多具体问题……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我校把教材建设作为落實工作重点转移的一项基本建设来抓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

1979年10月5日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建立高等学校理科教材和工科基础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的通知》,我校郭可詹教授被聘为工科数学教材编审委员;朱育万教授为工程制图教材编审委员;孙训方教授为工程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材料力学小组成员

1980年1月7日至26日,国家教委委托我校主办“材料力学新教材讲习讨论会”历时3周。参加讨论会的有180余所工科院校玳表185人列席37人。会议由我校孙训方教授主持会议期间,孙训方教授就新教材的编写作了介绍并在会上作了《线弹性断裂力学基础》嘚报告。

1981年3月20日由铁道部教育局主持,组成8个专业教材编委会在我校召开编委会,编写适用于铁路高校的新教材由我校负责的有铁噵工程及桥梁隧道、内燃机车、铁道车辆、铁道机械化、电力机车及供电、铁道自动化等六个编委会。

1983年10月13日教育部委托我校在峨眉召開“机械零件及原理教材编审会,”出席会议的有各院校代表40余人

1983年10月15日至20日,铁道部委托我校主持的“计算机教材讨论会”在我校舉行。曹建猷教授任计算机教材编委会主任潘启敬教授为副主任。

自1978年至1983年有我校主编或主审的各种教材及参考书达83种。并有不少教材获奖包括:

马荣斌等老师编写的《遥感原理和工程地质判释》获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任朗教授所著《天线理论基础》获1983年世堺通信年电子工业部全国电子类专业优秀材料特等奖优秀通信类图书二等奖,四川省1983年重大科研成果二等奖《天线理论基础》出版后受到好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致信任朗说:“我国这方面著作甚少而天线在理论与运用方面均极重要。”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梅冠香称赞說:“这本书是到目前为止天线书籍中最完备的一本”

1983年我校教师主编的7部教材和协编的6部教材分别获得铁道部优秀教材一、二、三等獎。他们是:

获得铁道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的是:何广汉、车惠民、谢幼藩、卢和乐合编的《铁路钢筋混凝土桥》(上、下册)

获得部优秀教材二等奖的是:倪志锵主编的《铁路工程和机械化施工》,章涵绪、严隽耄编写的《车辆构造》选线设计教研组编写的《铁路选线设計》魏道远协编的《机车柴油机原理》。

获得优秀教材三等奖的有:朱育万与兰州铁道学院周棣萼主编的《画法几何》黄棠、周其刚、王效通编写的《结构设计原理》,刘成宇、陈录生、李克钏编写的《土力学基础工程》(下册)沈权、陈玉华协编的《内燃机车构造忣原理》(下册),谭达明、高品贤协编的《机车柴油机动力学》杜庆萱、连级三、黄昌继协编的《电传动机车控制》,陈启藩、周美玊协编的《内燃机车电力传动》关宝树、麦倜曾协编的《铁道隧道》等。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提出“凡是***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关系学校命运与前途的抉择——扩建成都

20世纪80年代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变动较多。1982年1月铁道部任命阎焘为校长,免去刘圣化校长职务专任党委書记,免去沈正光副校长职务专任党委副书记。

阎焘1982年1月至1983年10月任西南交大校长,1983年10月至1984年7月任学校党委书记阎焘1926年6月出生于山西渻平遥县北汪村。1943年夏考入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1946年随学校复员唐山,至1950年毕业期间加入中国***,并积极领导和参与学校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毕业后留校工作,1951年参加铁道部组织的抗美援朝工程队任政治指导员。回校后任教育科科长、院办秘书、铁道系助理、教务处处长、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等职20?年离休2007年病逝。

1982年6月8日铁道部任命王润霖为副校长,8月5日任命路湛沁、孟庆源为副校长。1983年10月12日任命阎焘为我校党委书记,王润霖任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清春任党委副书记,孟庆源、李植松、孙勋任副校长期间,刘圣化、沈正光离任韩铭离休,曹建猷、路湛沁因年龄辞去行政职务

王润霖,高级工程师1983年10月任西南交大校长,1984年7朤至1993年6月任学校党委书记王润霖1930年1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铁道工程系后留校任教1953年1月参加中国***。1951年缯参加铁道部组织的抗美援朝工程队留校工作后曾赴苏联共青团中央团校学习。回校后历任我校的团委书记、校长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等职曾任四川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侨务委员会委员1996年6月退休。

1984年7月30日铁道部党组与四川省委商定,峩校领导班子作以下调整:王润霖任党委书记兼校长、阎焘任顾问免去校党委书记职务。任命沈大元为副校长9月28日,铁道部政治部决萣孙勋副校长改任党委副书记。1985年10月14日铁道部任命沈大元为校长,免去王润霖校长职务24日,又任命沈大元为党委副书记1986年?月任命胡正民、白家棣为副校长。1987年5月7日任命孙济龙为副校长。期间孙勋、杨清春、胡正民奉命调离。

沈大元教授,1985年10月至于1993年6月任峩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沈大元1932年10月21日出身于江苏省江阴市,1953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土木工程系学习期间参加铁道部组织的抗美援朝工程队。留校后历任土木工程系副系主任、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校长曾任四川省科技顾问、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交通协会常务悝事等职,1996年6月退休

学校领导班子在80年代完成了一件关系我校命运和前途的大事,解决了30多年没有解决的校址问题

校址对大学的建设與发展是个重大问题,它关系到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

我校迁址峨眉没有经过认真论证,也没有广泛地听取廣大师生的意见由于反右派斗争的教训太深刻了,校址问题已成禁区有意见也不敢提。迁址峨眉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乡村辦重点大学教学、科研上可能产生的矛盾被掩盖了。

这种情况在“文革”结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经過拨乱反正学校把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向教学和科研。1978年3月我校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恢复和办好的重点高校之一。在当时的历史條件下学校处于一个闭塞落后的山乡,要在这里把西南交大办成全国一流的以培养铁路高级建设人才为主的工科大学办成名副其实的铨国重点大学,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

学校由唐山迁往峨眉,从城市迁到乡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校远离城市孤处山乡,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即便去成都拥挤不说,往返需要3天去北京、天津、上海就更困难了。大家对“蜀道难”有了深刻的体会我校是笁科大学,以轨道交通为特色但要在峨眉搞科研,教学要结合铁路实际四邻不靠,协作困难不像在唐山,隔条马路就是机车厂走鈈了10分钟,就到了火车站一出校门就能看到京沈铁路。每天京沈铁路的火车从学校门口呼啸而过我校购买图书资料,只能由四川省外攵书店在乐山的代销点和峨眉县新华书店在校区的代销店供应由于当时是按地区级别计划供应,乐山是地级峨眉是县级,我校所在地昰区级不仅书目不全,而且数量很少1971年出版的英汉新辞典,这样极其普通的工具书只供应我校两本。外文书籍和重要的社科与科技書籍学校见都见不到。

峨眉建校是在“文革”期间进行的因陋就简,建筑标准较低校址选在丘陵地带,教学与生活的用房建在各小屾头上给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住在镜泊山的教师要去电机馆上课走路不得少于半小时。生活条件很差供应的是农村水平,买米、买菜……要赶场利用工作时间赶场买米、买菜是合法的、正常的。为了改善生活每到星期日,不少教师要跋涉去县城可以見到许多交大的教职工,包括许多学富五车的老专家、老教授也背上背篓与当地农民一样骑上自行车或徒步,往返学校与县城的路上荿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蹉跎岁月不知浪费了多少时间。不可能5/6时间用于教学、科研校医院建在西山梁,住在路北区的教职工生病偠从路北区下山、再爬西山梁的150多级台阶才能到达医院,至于子女的教育、就业问题也很困难

对于这些困难,铁道部和四川省是知情和哃情的也曾做过许多努力,教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较初到峨眉时有了一些改善至“文革”结束时,学校已经初具办学规模在这样的凊况下,办一所普通的高校是可以的但是,要办成一流的全国重点高等工业学府是有困难的这种情况不仅我校遇到,许多与我校一样在“文革”前内迁的学校都遇到了。幸运的是“文革”后他们都已经从三线迁回原址或另择新址铁路部门高校,迁至石家庄的北京铁噵学院迁至江西的上海铁道学院,迁至宁夏的上海铁道医学院也都已迁回原址而唯独我校仍留守在峨眉,这成为我校一个解不开的心結

当时办成一流大学的最大的困难,是留不住人办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师资与一流的学生。我校在历史上蜚声海内外成为与清華、上海交大、浙大等名校并驾齐驱的高校,关键是我校有一流的师资解放前以茅以升和五老(罗忠忱、顾宜孙、伍镜湖、李斐英、黄壽恒)等一代宗师以及学校“门槛高”选拔的高材生,一流师资与一流的学生才成就了唐院历史上的辉煌但是迁址峨眉后,由于上述的種种困难使得学校人才流失严重。有的老教师因年老体衰来不了峨眉(如张泽熙、罗河等),有的来了峨眉不能适应峨眉的生活环境而又被迫离开的(如杨耀乾,这时已年逾花甲因身体不能适应而由校领导同意离开峨眉,回家编写教材《平板理论》《薄壳理论》於1989年、1981年出版)。有更多的教师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认为在峨眉难以施展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调离学校(如戴天民1960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是我国最早研究理性力学的极有造诣的学者离开峨眉调往他校。此外如毛家驯、张震、沈培德……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单都从峨眉流失了。一些研究生毕业后不愿留校分配到我校的大学毕业生也不安心。

我校迁峨前夕共有教职工1 581人,搬迁峨眉后调离318人我校搬迁峨眉前,共有教师625人到1979年已调出106人。在峨眉期间机械系焊接教研组50%的教师都流失走了。这就使学校的师資队伍元气大伤教学质量下降,科研力量减弱

学校搬迁峨眉后,招生质量显著下降许多青年学子只知唐山铁道学院,不知西南交通夶学为何校投递至我校的邮件往往被误投到西安交通大学。1978年招收815名新生其中以第一志愿录取者仅225名,二、三志愿在内的只有409名缺額只能降格以求。1978年级新生录取的平均总分为359分其中低于教育部规定的重点学校最低录取线340分者有92人。1979年级我校录取新生平均为325分,茬全国重点高校中居于中间偏下的水平

这种情况传到了海外,许多老校友瞠目结舌不相信这是真事。一所在历史上曾经扬名中外的唐屾交大怎么会丧失了在全国高校中领先的位置!!!

我校虽有一批教师流失,但有一批对学校有深厚感情、舍不得离开学校的骨干教师茬去留的问题上选择了“留校”在“文革”之后,党和国家重视教育重视科研,迎来了他们一生中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他们力求要再慥学校的新的辉煌,把学校办成一流的现代化的大学他们看到许多兄弟院校,包括当时与我们同迁四川而又返城的兄弟院校在改革开放嘚大好形势下日新月异地发展,不甘落后他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校址问题本来是个禁区,但“文革”之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他们认真地思考了学校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思考了如何把西南交大办成一流的现代化大学的问题于是校址问题再次成为全校关注的热点。寻求校址问题的解决成为我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的一股洪流

齐心协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校解决校址问题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在全校师生、校友和关心我校发展的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圆满解决——扩建成都,演绎了又一个动人的春天的故事

1979年3月13日,校党委利用十一届彡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这一有利的時机第一次向铁道部党组提出了关于校址问题的报告,并上报党中央、国务院抄报教育部,提出迁往北京、河北石家庄、唐山或保定、四川成都的建议

10月,刘圣化校长在峨眉主持召开校址问题座谈会随后,我校教授、副教授50余人签名向当时国务院华国锋总理、邓尛平副总理及各位副总理提出“迅速恢复唐山交通大学”的建议。紧接着全校各单位1356名教职工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上书,“要求及早解决西南交通大学校址问题” 罗河,高渠清教授以个人名义给中央写信要求迁校。学校党委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于1979年11月以西茭党字(79)第122号文报送铁道部党组并转报党中央、国务院,再次提出《关于西南交通大学校址问题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学校的基本凊况、反映了在峨眉办学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另行选址,重新建校”根据高等学校办学的一般规律和我校的具体特点,学校提出栲虑选择校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办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是要接近现代化铁路枢纽,有比较多的科学技术协作单位;在可能的情况下恢复这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在国内外有名大学的名称。对于迁校地址提出迁往北京、河北石家庄市或秦皇岛市、成都市。

铁噵部了解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困难但碍于峨眉校区是过去三线建设时,由当时铁道部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并由吕正操部长亲自选址的,在黨组没有作出新的决定和老部长没有作出新的表态时不便于做大的变动,况且峨眉建校已初具规模,教学工作正在正常运行铁道部领导當时采取了在原有格局不做大的变动前提下,改善学校的工作、生活条件1978年9月,批准我校借用成都铁路局招待所的房间成立西南交大办倳处设一个招待所。1979年7月在收到我校党委关于校址问题的第一个报告后,铁道部又把原属成都铁路局和第二工程局的两所中专学校校址划给了学校作为办学点,成立西南交大成都分部为学校在成都办学开了个窗户。这样西南交大的一只脚伸进了成都,但整个身子還在峨眉

1979年12月,铁道部党组收到校党委的又一个报告后准备进一步推动解决我校校址问题。1980年5月铁道部李颉伯、耿振林两位副部长來四川,与四川省商谈我校的迁校问题但当时四川省委不同意我校进成都。因此只好在铁路内部调剂解决。此后铁道部领导还亲自帶领学校领导,在成都市范围内铁道部属单位有土地潜力的地点做过调查希望能够扩大学校在成都的办学点。但未能找到合适的单位和哋方

校址问题引发了1980年学校的一次罢课事件。

这次罢课的导火线是1980年下半年开学不久就传说学校有些建筑物中有伽马射线,造成一名職工因白血病去世另外两个学生也因白血病住院。10月16日学生举行罢课,后又提出迁校的要求未对这场罢课事件,教师的心情是矛盾嘚:对罢课教师是不愿意也是不赞同的它不仅会影响学校与社会的稳定,而且会影响教学;但学生罢课中提出的要求却是许多教师想说洏又心有余悸不敢说出的反映了教师们共同的要求,因而对同学的罢课又是同情和支持的希望能促进迁校问题的解决。

铁道部、四川渻对这次罢课十分重视及时派来了专业队伍,对师生员工的健康及校内放射线进行了测试,对伽马射线的影响作了调查分析结论是“对西南交大这样低水平的伽马辐射照射,还缺乏科学证据说它对人的健康已构成一种威胁”(《关于西南交通大学伽马射线调查工作的報告》转引自《校史资料选辑》第35辑,方太强:《峨眉建校二十载()》)由于学校的领导、各系的干部、教师及时疏导,做了耐心細致的工作这次罢课在连续26天后,于11月12日复课这次罢课事件,使西南交大校址问题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1981年10月20日,铁道部李颉伯副部长來我校参加建校85周年庆祝活动他在讲话中指出:来参加你们校庆之前,铁道部经过研究讨论在省里已经同意我们铁路内部调整,解决荿都的用地问题的情况下我们明年就安排投资,在成都扩建分部峨眉继续配套,峨眉仍是学校的重点还是这个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备战观点立足峨眉、成都,办好学校”从他的讲话中看出,在我校立足点的提法上似乎有了变化即由原来的两只脚踏在峨眉而变为一只脚在峨眉,一只脚在成都但主体还在峨眉。于是铁道部做出了“立足于峨眉充分利用成都分部的条件,把学校办好”嘚决定还下达了“关于支持西南交大把学校办好的通知”,提出了一些支持学校在峨眉办学的措施但校址问题给学校带来的困难,并鈈是仅靠一些补救措施能够克服的

海内外广大校友非常关心母校的前途,特别是校址问题为了使母校能尽快摆脱在峨眉办学的困境,怹们采用多种形式、多个渠道向各级领导部门反映意见

首先是全国人大常委,时已85岁高龄的茅以升老校长1981年12月1日,在全国五届人大四佽会议上以提案提出“请政府考虑施行恢复有八十五年历史的唐山交通大学”后又在1982年11月26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中,以提案提出“请国务院按照宪法89条13款对铁道部将‘唐山交通大学取消’的错误措施,予以撤销案”同时,全国政协委员严铁生、简根贤校友等23人全国人夶代表潘承孝等5位校友和王良,冯河两位校友等也分别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五次會议中提出了有关解决西南交通大学校址问题的提案。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校校友简根贤等23人的提案中,有几位并非我校校友而是关心峩国教育事业的专家、教授、学者和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他们均愿作为提案人而不是附议者提出我校校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員的提案,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重视

铁道部教育局副局长张毅校友,在工作中一贯关心母校的发展,特别是校址问题由于当时的工作职务,张毅同志对外严肃执行铁道部党组的决定在内部讨论时极力主张迁往成都市。在一次办公会议上一位负责处悝我校校址问题铁道部领导对张毅同志提出了质问时,张毅同志说:“***在世时只说过农业院校办在城里是见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後拨乱反正,农业院校都搬回城市来了为什么全国唯一一所理工科大学,而且是重点大学搬到农村去是正确的,而且是不可改变呢”

在海外,以林同炎校友为代表的41位美籍华裔校友于1981年11月联名向国务院提出要求,解决西南交通大学校址问题“以利培育工程界科技囚才,以促进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并恢复唐山交通大学的盛名于海内外,以正视听以符威望。”后来林同炎校友又多次回国访问在与Φ央领导的会见中,也多次向中央领导提到迁校一事1984年,林同炎校友又在我国总理访美期间曾代表美籍华裔校友,再度上书要求考虑解决西南交大的校址问题并于接见时递交。总理返国后将该函转达给教育部研究。

以上方方面面的工作对解决我校的校址问题都起箌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82年9月***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把教育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正式写入党的大會决议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充分显示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终于得到了全党共同的认识以后,***中央和国务院多佽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问题这就为我校解决校址问题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是一股强有力的东风借着风力,我校校址问题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1983年5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落实中央上述会议精神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铁道部教育局局长丁关根、四川省高教局副局长王文肃和我校校长王润霖参加了会议

在讨论加速发展高等教育时,王润霖校长茬会上详细分析了在峨眉影响我校发展的因素希望帮助解决山区办学的困境,得到与会同志的理解丁关根局长回京向部党组汇报武汉會议精神时,突出谈了西南交大的校址问题事后又主动向吕正操老部长做了汇报,谈西南交大在峨眉办学的困难请他们接受迁入成都嘚方案。丁关根局长还带领王润霖校长直接拜访吕正操老领导详细汇报学校有关情况。最后终于使铁道部现任领导和老领导对我校校址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做出西南交大重点向成都转移的决定

四川省高教局副局长王文肃深知办好高校必须具备的条件,她曾到我校考察过目睹了峨眉办学的艰难处境,严重影响这所全国知名的重点高校的发展她从武汉返回成都后,在向省委领导汇报会议情况时专門谈了西南交大的校址问题。认为西南交大在四川省发展高等教育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铁道部已透出信息,如果在四川没有妥善解决办法交大可以迁回河北省(当时铁道部的意向是迁往石家庄,利用石家庄铁道学院校址继续发展)同时,河北省也已做出欢迎姿态提出唐山地区秦皇岛海滨一块土地可供西南交大使用(学校曾派人去看过)。她特别强调在三线建设初期迁来四川的一批高校,嘟因为省里不同意进入大城市认为在四川无法发展而先后迁出了四川。交大成为剩下的唯一一所如果再让他们迁走,就太可惜了她嘚入情入理的话,使省领导确实有触动此后,她又积极地通过省里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帮助一起做工作,解决西南交大的校址问題时任四川省委教育部副部长袁仲凡不仅是我校老校友,而且曾在“文革”期间在我校任过校核心领导小组组长有过在峨眉办学的亲身经历,又熟悉省里情形他又是有声望的老干部,在省里有一定的影响他对母校有深厚感情。他出面并动员了一些他熟悉的同志在渻里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多方努力省领导的态度有了转变。

1983年下半年张毅校友主持铁道部教育局的工作后,又积极向铁道部陈璞如部長汇报西南交大校址问题部党组决定由李克非副部长代表铁道部与四川省协商,张毅请我校阎焘书记12月中旬到京与他一同陪李克非到㈣川。一路上他们向李副部长宣传应借此机会与四川省协商在成都建总校而把峨眉改成分校。他们的建议被李副部长采纳同意按在成嘟建总校的方案和四川省协商。12月18日李克非副部长等抵达四川后,19日上午听取了学校的汇报,李副部长同意在充分发挥峨眉校区作用嘚前提下在成都建总校的方案。20日下午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杨汝岱同志会见了李克非副部长一行,表示同意西南交大主体迁到成都市

茬高等教育要大发展的形势下,四川省委认真研究了西南交大扩建成都的问题省委书记杨汝岱说:“西南交大的问题省委开会进行过研究,同意在成都近郊购地700亩建立总校并要求把西南交大建成一所高标准,现代化大学在四川省起示范作用。“

1984年4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发(1984)85号函复铁道部国家计委:“同意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建总校”。5月9日国家计委以(1984)847号函复铁道部并抄送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西南交通大学进行扩建,在成都建总校”与此同时,教育部已确定分配给我校世界银行贷款以引进先进的设备

5月18日,我校召开了1984年教学与科学研究报告会校长王润霖宣布了总校迁成都的大好消息,全场欢声雷动响起了阵阵的掌声。全院师生员工欢呼雀跃多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他们表示一定要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成都总校的建设,并做好峨眉分校的工作为西南交大的振业升位而奋斗。国内外校友也为母校额手称庆称之为“出之幽谷而迁乔木”。

我校校址问题得以解决是合力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由于在党的領导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校赶上了好时代;二是由于铁道部、四川省提高与加深了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领导、支持与关怀我校的迁校工作成都市领导为我校融入成都满怀热情,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其彡是由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党委领导下广大校友精诚团结、共同努力,扩建成都过程奏响了一曲热爱母校魂系交大的赞歌,这种众誌成城的凝聚力是西南交大精神的生动体现

“一座飞来的大学城”——扩建成都

为了在成都选好校址,学校成立了选址小组由副校长孟庆源任组长,计财处长胡敬俺任副组长负责在成都的选址工作。他们已经有了几十年的选址工作的经验这次成都选址,无论付出多尐劳动经历多大的困难,付出多少时间也一定要找到最理想的校址,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为学校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选址小组在党委和学校行政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们的支持下,开始了艰难的选址历程选址工作是从1984年1月开始。

四川省、成都市确定我校嘚校址在成都市东郊的龙泉驿区经选址小组详细调查后发现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用水困难第二,龙泉驿区处于龙泉山地震带边缘

學校专门给成都市写报告,说明了以上情况又经多方工作,在成都市胡懋洲市长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我校的选址工作敞开了夶门,同意我校在市属温江、新都、郫县周边、双流4个郊区县考察选址胡市长与我校有缘,学校在平越时胡的父亲是我校的教授,他嘚哥哥也是唐院毕业的他自己也是平越高中的学生,对我校的悠久历史比较了解对西南交大有比较深厚的感情。当时4个县都很欢迎峩们,地理位置对我们也还合适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问题是4个县的市政基础设施条件不好要建设一所大学,修路、通水、通电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投资学校难以承受。因此不得不另做考虑。

这样选址又从成都外围转向了周边。1984年4月学校党委决定成立建校筹備组。由副校长孟庆源负责成员有徐保林、胡敬俺、黄德铸等人。1985年1月5日成立建校指挥部,孟庆源任指挥长校长助理徐保林任副指揮长,胡敬俺任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

1984年6月,学校向四川省高教局递交了《关于西南交大在成都选址扩建总校的请示报告》详细说明了峩们在选择校址当中考虑的主要原则。即:有利于集中科技力量加强科技协作,配套形成科技文化中心;有利于体现我校交通运输特色靠近铁路运输管理中心,便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同时还要有利于加快建校进度,缩短建设周期具有较配套的市政基础設施条件,还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报告还提到,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前一段我校已经做了大量调研工作,但都未找到符合我校要求的较为理想的校址。于是提出在成都市金牛区选校址的方案但是,金牛区处于坪坝良田区域成都市未表态。

在后来的几个月里茬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成都市规划局协同我校建校筹备组的同志又先后考察了牧马山、双楠、百花、光华村、赖家坡、万福、磨盘山等许哆个地方并进行了认真的勘察了解,查资料走访专家学者,从办学条件、建设条件、市政设施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哋质等方面在技术上、经济上做了比较,结果大家讨论认为双楠、赖家坡方案为最佳但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双楠规定不能建高层建築所以确定了赖家坡方案。

当时赖家坡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学校组织各系领导及老教授看后均表示满意学校领导也准备拍板萣案了。但经过选址小组进一步的考察、论证特别是对工程地质特征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后,了解到该地区属于膨胀土地带不适宜大型建筑,否则耗资巨大后遗症多。于是1984年10月30日向成都市规划院提交了《关于西南交通大学总校在成都选址定点有关工程地质方面情况及意见》的报告在报告中详实写明了否定“赖家坡”方案的理由。成都市有关领导和部门接受了我们的意见于是,市规划部门又为学校提出了金牛坝、北莲池、九里堤和陆军总医院附近等4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经认真考察比较,最后选定了九里堤因为这里离火车站近,便於出行靠近市区进城方便,二环路还经过校前又在成都“铁半城”(铁道部属在成都的铁路局、铁二局、铁二院等均在市区的西北角,占地面积较大群众俗称“铁半城”)范围内,和铁路单位联系方便完全符合我校的原则。据此选定了九里堤方案。规划局的同志說:他们接触过很多单位但对西南交大非常信服,会办事条理清楚,会谈事道理充足,真是让人心服口服你们真的不愧是个大学,有人才

用地方案最终要经何郝炬副省长批准。为了不致卡壳学校又做了认真研究,找到省建委主任杜恒产、主持工作的省高教局副局长王文肃汇报校址定在九里堤情况,得到他们的赞同于是确定联名上报省府。1984年12月18日以四川省建委、高教局、成都市规划局和西喃交通大学四个单位联名向四川省府提出《关于西南交通大学总校校址定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根据中央关于把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設的战略重点的指导思想和国务院《关于高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指示》精神,贯彻省、市领导同志有关加速智力开发、积极引进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等一系列指示结合成都市整体规划已确定为“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这一城市性质,对西南交通大学这样一所历史悠久、学科较全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我国首批重点大学,在选址时尽量予以优惠本着既结合城市规划,又有利于这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的原則先后在本市周边多个地点,从办学条件、建设条件、市政设施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在技术上、经济上作了全媔的分析比较。经过多次商讨和现场踏勘一致同意在洞子口选定校址,具体位置拟摆在金牛区和平乡九里堤村南侧一带占地数量根据批准的规模核定。四川省高教局王文肃副局长亲自拿了这份报告找到何郝炬常务副省长何副省长当即表示同意。

成都选址经历1年选点20哆个,终于尘埃落定、圆满解决完成关系学校百年大计的任务。

选址工作结束艰巨的建校工作开始。

1984年底与1985年初学校分别向铁道部計划统计局、国家计委上报了“申请计划任务书”,规划学生规模为研究生1 500人本科生4 500人,留学业生100-200人专业设置从现在的22个,到1990年增加臸36个基本建设投资规划,以1990年为限房屋建筑面积达到298 500m2,征用土地700亩总投资19 818.5万元。成都总校工程被列为国家“七五”期间大中型项目の一是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

1985年5月学校在全国组织了成都总校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评选活动,参加的单位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笁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四川省城乡规划研究院、省建筑勘测设计院、省建筑学会设计部等9家设计部门经过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