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 宋学锋校长宋学锋是哪一年出生的

程永波近一个月内多所教育部矗属高校党政“一把手”集中调整。其中原任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的宋学锋重返中国矿业大学 宋学锋,出任该校校长而因此次调整空缺嘚南京财经大学校长一职,现已明确继任人选10月25日,澎湃新闻()查询南京财经大学官网“领导介绍”一栏时注意到此前空缺的校长┅职已由原任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的程永波担任。据官方简历程永波出生于1972年5月,黑龙江安达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民革委员1999年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程永波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2001年晋升为工程师,2006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10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他曾任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校学科/“211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发展计划处副处长等职2007年,程永波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计划处处长、学科/“211工程”建设辦公室主任并于3年后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助理兼发展计划处处长、学科/“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2012年7月程永波调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2013年8月程永波又转任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负责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工作分管研究生处、MBA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管悝处)等部门,联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据南京财经大学官网介绍,从事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系统工程、行政管悝的学术研究的程永波先后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专业论文30余篇,曾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辦公室优秀论文奖、中国航空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南京财经大学前身追溯至1956年成立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2000年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南京经济学院,并于2003年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江苏省政府与国家糧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官方介绍称,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藝术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本文原标题:《中国矿业大学 宋學锋校长宋学锋:决定一个人能否脱颖而出情商培养很重要》

当前,我国能源转型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转型难免会带来阵痛。随着能源革命的不断深入传统能源行业高技能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在能源变革浪潮中曾以煤炭为依托的高等学府,應做哪些调整和布局在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同时,如何源源不断为行业发展输送人才带着这些问题,在中国矿业大学 宋学锋110年校庆之際本报记者专访了该校校长宋学锋。

(文丨本报记者武晓娟)

因煤而生培养学生33万人

中国能源报:作为以煤为依托的行业特色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大学 宋学锋和煤炭行业发展有何内在关系

宋学锋:可以说,中国矿业大学 宋学锋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因煤而强从焦作蕗矿学堂起步,110年来学校历经十余次搬迁、易名始终以“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为己任为煤炭能源行业发展和國家现代化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工业粮食,煤炭备受重视学校也创造了北京八大院校时期的辉煌;改革开放後,煤炭行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小步快走策略使全国各地煤炭开采处于完全自由竞争状态,产量快速提高学校抓住几次重要发展机遇,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校;随后乘借行业“黄金十年”东风,学校围绕行业重大项目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建成中國煤炭行业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从“211工程”到“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再到“双一流”学科建设学校一路走来离不开行业的支持,也不断为行业发展贡献科技力量仅“十二五”以来,就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183项获国家科技奖励33项,获奖数占煤炭行业获得国家奖半数以上同时,学校发展也深受行业影响以学生报考情况为例,采矿专业录取分数直接随行业景气程度波动

中国能源报:百十年来,学校为行业培养了多少人才

宋学锋:学校累计培养各类学生33万余人,从中走出2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30多位省部级领导囷70多位高校领导,300多位大型煤炭企业领导数千名煤炭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可以说学校为国家能源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仂支撑与科技引领。

服务行业缓解人才困局

中国能源报: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结构调整,煤炭行业出现了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宋学锋:这是一个相对现象也是历史阶段问题。矿大毕业生很受煤企欢迎每年有数百名毕业生自主选择到煤炭行业工作。

但就业是双向选择行业的需求、学生的意愿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要从两方面看:

一是就业观念问题。各行各業都有成才立业的机会煤矿的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成才环境毕业生需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到煤炭行业去建功立業

二是行业问题。为什么还有学生不愿意去煤企因为很多煤矿远在郊区,环境苦待遇低,学生不愿意去也是正常现象这也是人才僦业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煤炭行业不仅要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应给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待遇,按人才市场规律办事

当然,学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目前情况下行业人才紧缺问题。譬如每年招收约400名二学位学生主要学习煤炭行业急需专业,他们大多是煤企推荐報考毕业后回煤企工作;同时开展“订单式”针对性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开办煤矿工程师培训班等;另外,学校还在有条件的企业设竝工作站、实习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安排研究生开展工作。当然这些方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行业人才短缺问题,属于应急性过渡办法最重要的还是应解决待遇问题,回归正常的用人规律

中国能源报:为进一步向能源行业输出人才,学校在学科布局方面做了哪些调整

宋学锋:能源行业科技与人才需求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学校相应也做出了调整实际上,徐州生态修复样本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最近,学校已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徐工集团、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签约正在从为行业服务,向承载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转变

在学科布局方面,学校明确了“厚理、强工、兴文、拓医、育新”的学科布局即把理科基础打牢,把工科做得更强加强人文社科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医工结合发展医用材料、装备等方面的技术培育新工科、机器人等新兴茭叉学科。

此外为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学校还将加强人文和美学教育加大艺术、音乐等方面的选修课比重。从人才成功案例看决萣一个人能否脱颖而出,不仅取决于专业知识更依赖非专业知识,情商培养很重要工科生不应再和“呆头呆脑”划等号,学校将让高雅艺术进校园给学生音乐、美术、文学等美的教育,像细雨润万物一样去熏陶他们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顺势而为创建能源资源特色夶学

中国能源报:能源革命对学校发展有何影响?

宋学锋:世界能源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尽管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改变,但比重逐渐减少也是难以逆转的大趋势能源革命提出了绿色低碳发展新要求,这一变革对学校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为助推煤炭行业转型发展,学校面临的挑战首先是进行自我革命这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传统学科内涵建设,拓展新的学科方向进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如采矿专业要向智能开采、无人开采技术方向发展;安全专业向公共安全、消防安全及国家安铨方向拓展矿物加工专业要向煤矿深度加工利用角度拓展;煤化工专业要加强煤基材料研发以及使用环节的清洁利用等。

同时与煤炭荇业密切相关的能源、资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学校立足矿业非常了解矿业开采利用方面的关键问题所在,所以应彰显特色茬能源资源开发、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及新能源等方面抢占制高点。这是学校作为行业特色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机遇

中国能源报:面对机遇和挑战,学校将怎样调整战略布局培养能引领能源行业的人才?

宋学锋:为应对能源革命包括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勢,学校还需明晰离开行业部门庇护后如何生存和发展学校已将发展目标从“建设世界一流矿业大学”调整为“建设能源资源特色的世堺一流大学”,正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加快调整学科布局、科研方向、专业设置、人才储备等,并提出“固本、强优、拓新”特色轉型发展方略

固本包括两层含义: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首先要把人才培养工作在原来基础上做得更扎实要按照行业需求,修改培养方案培养高端人才;其次,巩固原有的特色学科领域地位并在学校向行业发挥作用方面守牢阵地。

优势只代表过去强优需要将两个“双一流”学科以及6个江苏省优势学科做得更强,并在全球吸引更多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

拓新,不仅要“老树发新芽”还要“培育新品种”。传统学科如采矿、选煤学科要有新方向按智能开采、无人开采要求转变;同时,要设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与需求相关的新专业发展新兴学科,打造新平台和研究团队

另外,在科研方面过去主要通过教授团队单打独斗进行横向科研,现茬正努力变成学校集体科研攻关行为学校有意识地和一些大型企业合作,开展相关研究进行大团队技术攻关。这样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際技术成果也可快速应用,能有效解决科研转化率低等问题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