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阳原301个村的来历——马圈堡乡篇
马圈堡乡位于阳原县中南部地理位置在桑干河以南,其南山与蔚县搭界。距县城29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0.92万人(2002年)辖1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马圈堡村芦南公路横贯乡境。以农为主种植玉米、谷子、高粱、绿豆。
据《察哈尔省通志》载该村为“明成化年间(1456—1487)建,隆庆四年(1570)重修原名叔字屯。”后因堡骨饲养的军马很多更名马圈堡。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修建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
據座谈,清康熙年间(1662—1722)张姓由山西榆次县来此定居。因这里的沟内榆树条很多故名榆条沟。
据座谈该村建于辽末。原为秦姓地主的庄子故名秦家庄。
该村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岳姓由山西洪洞县首先来此定居,故名岳家庄
据座谈,清嘉庆年间(1796—1820)这里昰个佃庄,因地处马圈堡以西故名西地。
据座谈过去堡门上曾刻有“清泉堡”三字,堡系明正德九年(1515)建村子附近有9块地都以“嘴”字命名。人们为子求温饱图吉利,便有“九嘴十盆”之说因而更名“十盆”,后演化为“石盆”
明崇祯年间(),王姓到此建村因村南滩地籍箕很多,故名籍箕滩
据座谈,该村建于西汉元始一年(公元1年)是附近村庄建村最早的一个。因村内有庙叫“保伸觀”而得名
该村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袁姓首先来此定居以后,任姓从蔚县任家堡迁来至今已11代。传说村中有一大水坑给人們以灌溉之利,形状像心人们为了保住这个“心”,故将村子命名为保心庄后演变为保辛庄。
该村建于明万历年间().侯姓首先来此定居继之而来的是东城的马姓。现在侯、马两姓都已无人但有侯家坟和马家坟。因此村曾经是马家种地的庄子人们居住以窑洞为主,故名马家窑
该村建于明初。因村庄处于山涧出口处故名涧口。
该村建于明永乐年间()焦、王二姓先后由山西洪洞县到此定居,焦姓先来故名焦家庄。
该村建于明弘治年间()因村西南有一山叫“骆驼岭”,故名
据座谈,元皇庆元年(1312)宋姓首先来此定居,故名宋家庄
据座谈,元末白、赵两姓先来定居。明永乐年间()张姓又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子曾有一拱形桥状似马鞍故名。
奣永乐年间()贺、张二姓先后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因贺姓在先故名贺家砦。
据座谈元大德年间(),梁、李二姓来此定居奣永乐年间(),张姓又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因村址在榆林山脚下,又是通往蔚县故道的关口故名榆林关。
该村建于明万历年间()貟姓首先来此定居,后又有赵、徐、袁等姓相继迁来 姓迁此较早,故名贠家庄因《新华字典》无“贠”字,故于1982年根据有关规定,將“贠家庄”改为读音与释义相同的“员家庄”
打我记事起,我们保辛庄就穷得不能再穷了糊糊也喝不饱,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十幾岁还不知道什么叫秋衣秋裤,更不知道什么叫内裤到了冬天虱子满身窜。过几天总得把衣服拿出去冻一下方可把虱子冻死也许是穷慣了吧,人们总是那么开心孩子总是那么快乐。记得我们玩打仗每拨都有孩子王,像电影里打仗似地那个开心劲就别提了,无忧无慮赛过活神仙。孩子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苦也没有想过以后怎么办?对于学习的好坏更是没有考虑过天真啊!正是因为这段天真的烙印使我离乡30多年还是思念着故乡,挥之不去、抹之不掉总是在网上关注着家乡发展,保辛庄您好吗
或许我的家乡并不富裕,可我爱咜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小小村庄也有它独特的温柔,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为自己的故乡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