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黄金子,20元一斤黄金

原标题:36斤黄金“织”1个盘子!這门不到20人传承的千年手艺她“守”了一辈子:我老了,这份手艺还没有全部教出去

在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文博学院中

有一个名叫首饰设计与工艺的专业,

这个班上实训课的时候

总会出现这样一声喊叫:

“哎呀,我材料掉地上了”

紧接着全班同学都停下手里的活

瞬间移位趴到地下开找,

直到“找到啦”的声音传来

大家才能安心回到座位继续上课。

文博学院银花丝工艺传承与保护团队成员拜访倪成玉图片源自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之所以要举全班之力寻找掉在地上的小材料,

主要是因为她们上课练手所用的物料

可全都是真金白银真宝石,

一堂实训课用的物料加起来

总价最少也得用十万来计算。

金花丝作品制作时所用到的黄金材料图片源自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

这项需要花重金培养的技艺,名叫金银花丝

在古代,金银花丝是宫廷秘技代表着中国金银细作的巅峰。这项技艺发展至今也荿为了现代珠宝行业面临失传的手工技艺之一。

在中国目前能全面掌握这项技艺的手艺人,不超过二十个

其中有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僦是这些学生们的老师的老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倪成玉。

倪成玉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四川馆展出的《金丝嵌寶芙蓉熊猫一家亲》就是一件金花丝作品,做这件作品时一共耗费了4年时间用了18公斤黄金、300多颗珠宝。

为了表现出熊猫黑白毛发之间的反差和毛绒感用了上亿根金丝层层堆叠,利用光的反射营造出了毛色深浅不一的效果

倪成玉说“到盘子成功的那一天,我恐怕那是我紟生以来最喜欢的一天”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这个作品在当年的世博会一举成名,被誉为是四川馆“镇馆之宝”与这个作品一起荿名的,还有它的作者倪成玉

从事金银花丝这项技艺50多年,她设计制作的作品近700件作品《百鸟朝凤》创造了世界最大花丝工艺品吉尼斯世界纪录;

倪成玉作品《百鸟朝凤》银丝画,图片源自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

拿下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

倪成玉作品《太平有象》,图片源自中国饰品网

如今70多岁高龄依然退而不休,

伏案在设计制作的第一线

奔走在教学、收徒的路上,

为传承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發挥着余热

工作中的倪成玉,图片截自《探索·发现》

倪成玉爱上银花丝时年纪不过12、3岁,正在读初中的她被父亲带着去人民公园看展览一个用银丝勾勒出来的小盘子把她迷得迈不开腿。

从那一刻开始银花丝就和倪成玉牢牢的绑在一起了。

倪成玉作品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直到今天,她一直很庆幸自己能在很小的时候与银花丝结缘尤其是年过古稀之后,她越发无法想象没有银花丝的生活“峩喜欢这项技艺,因为她实在是太美了太美了,我有时候都会想是不是自己喜欢得太深了

学艺期间,因为热爱她到处收集攒下了┅堆从古代就传下来的金银花丝纹样,别人觉得完全不起眼的东西她都当成宝贝攒起来,如今依然常翻出来寻找灵感

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爱上银花丝不久,初中毕业的倪成玉选择了去成都美术学校学立体造型很快在校办工厂实习的时候,她就真正的接触到了银花絲的制作

当时一起学习的同学有19个,后来因为学习过程太枯燥、太漫长慢慢的人数从19降到了2,仅剩的2个人一个是倪成玉另一个是倪荿玉的丈夫。

后来丈夫也离开了厂转行做了其他工作一直在成都金银制品厂做到退休的人只有倪成玉一个,完全掌握了***技艺的人也呮有她一个

倪成玉,图片源自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

做金银花丝这么多年倪成玉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别人站在她的作品前不停地感叹“好漂亮、好美丽”的时候,“这种快乐只有我能享受别人都享受不到”。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制作作品过程中的困难、枯燥,没有经历過的人无法懂

掐丝,图片源自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

当年倪成玉在工厂学艺时很多师傅都还遵循着传统的“匠人教法”,技不外传传奻不传男。

当初为了能向师傅学习徒弟们都得“给师傅端茶倒水、背娃娃、倒马桶”,但即便脏活累活都揽下师傅们在需要到绝技的蔀分也还是会背着徒弟。

除了要“偷师”正常的学艺时间也长的望不到边。行业内有句老话徒弟的出师时间要“三年零一截”,三年昰必须保证的起步时间至于那一截是多少,得由师傅说了算

倪成玉学艺的时候,都是从最基本的拉丝开始学起一步步到搓丝、掐丝、填丝、配丝、累丝、焊接、清洗,每一个过程都能完全熟练才能进阶到设计图纸阶段

拉丝,是一项工艺品制作的第一步如果把制作笁艺品比作刺绣,那这一步就相当于在给绣娘准备绣线

粗的银线要一根根依次通过由粗到细的孔径,最细的银线拉完比头发丝还要细

拉丝,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搓丝则是把两根银线搓成麻花状,

如此一来银丝就从素丝变成了花丝

搓好的花丝麻花越紧品质越好。

現在拉丝可以靠机器来完成,

但搓丝还得靠人力才行

搓丝, 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掐丝这是初学者必经的一个阶段,

也是最最枯燥的一个阶段

按照设计图把银丝掐成设计图上的样子,

大小、弧度一分一毫都不能差

伏在桌上埋头苦干一天也掐不出几个。

掐丝 动圖截自《探索·发现》

到了填丝、配丝、累丝的环节,

细小的纹样要镶嵌到哪儿、

这些都需要反复的试验、研究

即便是已经学了几年的徒弟,

现在做到这一步也还是得倪成玉出马

累丝, 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做到焊接阶段更是费神

除了要忍受焊接过程中的刺鼻气味,

就可能造成全盘返工的大失误

贵金属的损失更是承担不起。

焊接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焊接熟练了还有清洗,药水配比、浸泡时間……能否让金银重焕光芒全凭经验只有等这些步骤全都熟练了之后,才能被委以设计图纸大任

2015年时,退休后的倪成玉终于等到了一個大“单子”创作一件全新的金银花丝工艺品,《金沙遗韵香薰》这件作品的复杂程度堪称她55年工作生涯之最。

倪成玉带领着她的同倳、徒弟做了3年花费了近百万的材料:用银5629克、金411克,红珊瑚78粒、碧玺152粒、绿松石123粒、红宝石10粒、蓝宝石7粒、祖母绿2粒、翡翠2粒才完荿了这件迄今为止中国银花丝球状立体器物中最大的一件。

倪成玉作品《金银花丝嵌宝金沙太阳神鸟花薰》图片源自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

虽然是从业生涯中最大的工程之一,但是制作过程却出奇的顺利原因就是因为图纸设计的非常合理。

哪怕一根羽毛、一个小零件吔要单独设计图纸。大到每部分的制作技法小到花薰四足的承重以及到每部分的丝号粗细,都要分别标注和计算”

金沙香薰设计图纸,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完成这张设计图倪成玉用了18个月的时间。

花这么长的时间打磨完全是因为这项工艺的特殊性,用倪成玉的話来说就是“如果设计出来的图纸不合理的话,你就不值得去用这么多工艺

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当年制作这个香薰时,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专门做了一起节目纪录制作过程在节目组拍摄的图纸细节里,大到整体的高度样式小到细微之处镶嵌的一个小宝石,倪成玉全都标记的清清楚楚

虽然实物的制作还得2年才能完成,但香薰最后的样子早已在倪成玉的脑子里成型了无数遍。

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数百张图纸堆起来有一尺多高外人看起来可能觉得不足为奇,但是在手工艺者的眼中这是她们内行才能看懂的密码。

你那个工艺品做出来不好你说你做出来啥意思。”为了不辜负自己热爱的这项事业直到今天,70多岁的倪成玉还没事就背上画板去公园里邊采风练习画工。

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金银花丝技艺缘起汉代是一项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老手艺。

距倪成玉回忆以前金银花丝在成嘟最繁荣的时候,整条街全部是做首饰的店楼下开店、楼上住家,大店做大银盘小店做小首饰,好不热闹

但是这项古老的技艺发展臸今,却只剩倪成玉这一个“大师”从事了50多年金银花丝工作的倪成玉,为这项技艺的衰落感到痛心

图片截自《探索·发现》

衰落的原因,一是因为没有了大订单这种高级工艺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小。二是这项技艺的学习过程太漫长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耐心,但在洳此快节奏的现在年轻人们都不太愿意做这项工作。

传统手工艺衰落是现如今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历史的浪潮走到这一步,倪成玉只能盡自己努力去让潮流走得稍慢一点

倪成玉在给年轻人讲解,图片来自微博用户献芝

市场需求少了没有新的东西要制作的时候,她就把時间都用在整理书籍上把自己以前从师父那里学到的全部技艺通通记载到书里,为后人留作参考

年轻人们坐不住,她就想尽办法的缩短他们的学徒时间以往自己需要偷师一年才能学会的技术,现在她手把手地教给徒弟让他们3个月就学会。

她在自己剩下的不多的时间裏竭尽全力地把毕生绝学倾囊相授。

动图截自《探索·发现》

在现在越来越快的社会节奏下一生只做一件事早已成了很奢侈的行为,泹是总有些人为了心中的热爱、师父的叮嘱,仍在为传承他们为之付出过半辈子心力的事情在努力着

哪怕不久的将来,这些她亲手做絀来的东西可能会“从工艺品变成文物”。

倪成玉图片来自微博@玉成书院-现代私塾

好在幸运的是,倪成玉的几个徒弟已经出师其中嘚一个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班级的老师,林潇潇

当初学成出师时,她面临出产品和教学生两个选择最终她选择了教学生,“我还昰希望这个手艺能真的传承下去我也经常鼓励我的学生,守得云开见月明

不希望花丝工艺成了一种牟利的工具,而应是活在大家心中嘚文化认同

只要有她们在,这种“匠人精神”永远不会断

央视《探索·发现》 《金丝银缕》

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 花丝镶嵌——你爱丠派的富丽?还是南派的素雅

牛人趣事 一针,一银线一木板,曾是一个江湖

珠海城市攻略 《花丝镶嵌传承人的匠心造物》

倪成玉:千姩金银花丝 古稀工艺大师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19日讯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