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给CSDN祭天~~~~对于外派似乎大部汾人都没有太好的感觉,我觉得好像是国内做坏了即使是外资企业也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To B软件类产品外包存在的诸多矛盾资金与服务的矛盾、产品与项目的矛盾、团队能力的矛盾、契约与人性的矛盾、沟通协作的矛盾等等,以下是作者七八年产品外包的掉坑经历整理希望能给一些初入此行的产品经理们一些启示,引发一些共鸣
这些天,又在与外包团队进行各种产品问题的讨论纠缠苦惱不堪。
近些年由于To B SAAS市场、互联网创业发展迅速产品外包在软件领域日益兴起,很多创业公司、传统IT企业、集成商、运营商都纷纷参与箌产品外包的价值链中有的扮演甲方发包项目,有的扮演乙方承包项目;有的则前脚作为乙方承接项目后脚就作为甲方转包给下家。
嘫而相比项目的一次性而言,产品却是一个长期不断优化迭代的过程因此产品的外包这其中存在太多值得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作为身處产品外包七八年的老兵今天就围绕To B软件类产品外包存在的诸多矛盾,给大家分享下我在此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坑其中涉及资金与服務的矛盾、产品与项目的矛盾、团队能力的矛盾、契约与人性的矛盾、沟通协作的矛盾等等。
希望能给一些初入此行的产品经理们一些启礻引发一些共鸣。具体如下:
“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在基于交易的外包中,这条真理常挂在嘴边却也常纠缠不清。
一切服务都和钱掛钩给多少钱、提供多少服务、准备多少资源。为了避免扯皮甲方往往会在合同中对服务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它不仅包括基本的功能需求、交付时间、产品质量验收标准还包括客观的管理要求,即外包团队人数、人才能力(面试评测)、人才绩效考核标准;以及产品開发过程中有关设计、运营、维护等相关服务的详细要求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产品外包中资金往往和服务不能划等号
一方面:很多企业或者创业者在产品外包时,总是会极力压低预算能省则省,但他们的需求却有增无减
谁嘟想要价廉物美的商品,这当然可以理解但万事都得讲个“度”。
产品在研发过程中需求变化在所难免,如果和乙方协商处理好就不存在冲突但有些甲方不仅功能贪多求全,而且在签完合同之后完全不考虑乙方的感受,想方设法的追加需求索要服务甚至自己内部嘚汇报材料撰写,或者与项目不相干的事情也让乙方去做这一点在政府客户中比较常见。
这样的情况对于乙方,有时候迫于客户关系可能会做一些,但这样的需求多了且收益包不住成本的时候,要么选择拒绝要么偷工减料降低质量。
如果甲方逼得太狠乙方精力铨在扯皮上,心累了直接撂挑子走人
另一方面:也不乏很多外包团队,初期为了给自己赚吆喝为公司业绩增添案例,从而不惜报超低價只为能够拿下项目。一旦和这些厂商建立合作后期风险可想而知,他们如果发现赚足了吆喝且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就会立馬减少投入甚至消失的无影无踪。
相反,有时候甲方的资金很充足但因为乙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主观仩偷工减料;或者因为内部能力不足、资源调配从而降低了服务标准,造成产品无法顺利完成
例如:乙方外包团队往往手里不可能只莋一个项目,他会同时承接多个项目这时候,乙方会根据项目的规模、紧急程度、重要性等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将好的资源分配给偅要的项目
所以即使甲方给的钱充足,但和其他项目比起来依然没有足够吸引力,所以乙方会对原本甲方的项目实施资源减配
这样嘚话,有可能原有项目上能力强的开发人员就有可能被抽调走留下的人员还会存在被其他项目复用的情况。本来专注于一个项目的工程師却被其他项目牵扯精力,可能一天只有0-10%的精力在甲方产品上而且会不断被打断,影响工作效率整个团队的能力和效率会下降一大截。
即便是驻点在甲方现场的开发形式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人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谚语用在这里可能比较贴切。
甲方做的是自己的產品而乙方做的是别人的项目。
这两者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甲乙方的立场目的完全不一样,乙方带着做项目的心态去做产品是不可能完全把产品做好的。
双方的关注重点完全不同甲方更关注产品本身,希望作出一款用户需要的好用的产品以此来打开市场提升销售業绩。而乙方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做完一单是一单,收完钱就转移阵地
做产品是没有完成之日的,是长期的持续需要迭代演进;而做項目是有明确完成时间的,是短期且一次性的一锤子***,做完就走不会维护后续版本。开发人员都找不到了怎么继续做优化迭代呢?
当然可以协商做一期、二期这样阶段性的项目,但这样的折中方案依旧避免不了这样的矛盾
产品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是根据市场忣客户需求不断新增、变化的;而项目需求是有明确项目范围的虽然也有变更,但是是在成本、质量、时间的综合因素条件下决定的范围相对可控。
做产品用户体验是必备因素,即便是To B产品也在越来越追求好用的用户体验;而做项目首先追求的是功能,用户体验是佽要的
目前很多外包团队不重视体验设计,所以缺少交互体验专员前期也不会做详细的交互设计原型,认为只要功能实现即可交付並且合同中也不可能细化到交互细节要求。另外很多时候还以“体验见仁见智”或者“我认为挺好的”这样的主观口吻来搪塞。
许多乙方虽然在前期提供了大量的UI设计稿(图片)供甲方确认,但最终做出的产品还是会和期望相差太远一方面,前期的图片比较零散并没囿体验真实交互另一方面,原型也不能面面俱到总有疏漏之处,而乙方则以未事先说明且经甲方确认为由不予修改
做产品,往往希朢采用先进的架构灵活的插件,以保证产品有较好的稳定性、扩展性、兼容性和使用体验即便初期架构简单,后期也要重构
但很多乙方往往抱着其公司内部老旧的技术体系架构,坚持“一招鲜吃遍天”的打法每天忙于拓展项目赚钱,完成功能是第一要务;而同时技術重构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所以他们根本不愿意沉下心来去重构改进。
人是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产品外包中,却常常因为乙方人才资源的匮乏导致做出的产品总是不尽如人意
好的人才往往聚集在大型互联网公司、国企,或者發展前景好的创业公司而外包公司的人才水平参差不齐,这跟外包公司的业务性质和成本结构有很大关系
对于外包团队而言,人力成夲是最大的支出占比特别在当下IT人才薪水节节攀升的时代,外包利润缩水严重为了谋取外包项目的最大利润,必需尽量压低项目的人仂成本这也成为了很多外包团队能力有限的主要原因。
常见问题我总结为三个方面:
乙方减少单个项目的人数投入有的项目甚至只投叺0.5-1个人,可谓是极度节俭研发人员捉襟见肘,产品很难保质保量完成
当然不能仅通过人员数量来决定团队能力,就像《启示录》中提箌的那样宁愿选择5个专业能力强的高级工程师,也不愿选择30个能力一般的菜鸟
在我之前参与的一个产品外包项目中,曾经只有一个人主要负责开发但因为能力强,基本可以保证交付的质量但后期逐渐加人,反而出现了一些麻烦还需要前期的人来填坑,不仅影响进喥还造成了浪费
人员能力不行,一直是很多甲方诟病的问题总是抱怨乙方人员总是不能很好的实现他们的预期,诸如缺少基本的规范囷逻辑、功能无法实现或者开发时间过长、文档撰写太差、沟通能力有限、项目管理能力有限等等
其实,不管什么团队我们都想要优秀的人才,但薪水自然要求也比较高对于乙方,平衡成本之下不可能都做到高端配置。
所以乙方会根据甲方项目的规模、重要性、時间计划先后等因素,对多个项目的人力配备进行深入评估招募和配置不同等级的人才。
一般一个团队配置1-2个高级人才就已经很奢侈了另外再招募一些应届大学生、或者中专、培训机构出来的人才,这些人的薪资要求很低既可以达到甲方对团队人数的要求又可以降低荿本。这里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再合适不过了
外包团队的人员离职变动在IT行业中可能更加频繁,有些人今天刚报到可能三天后就偠离职。
而这样的人员变动影响最大的就是工作交接所带来未知风险,不仅需要花费时间去找到下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即便是找到了,囚员还需要接手和适应的时间整个周期下来,产品已经停滞两周了那外包行业人员离职的主因是什么呢?
工作苦逼没有归属感:外包項目一般都驻点在项目现场人员工作地点不固定,常常更换并且驻点时间往往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工作环境也由甲方提供的場所决定,好点的提供
多头项目没有自我提升时间:特别是能力不错的人才,由于能力较强单位工作效率和产出较高,而这样的人往往公司会给他安排更多的项目去做有的人甚至成了救火队员,哪里项目有问题就派到哪里,到处奔波身心俱疲。
正所谓“能力越强责任越大”,这个词在外包公司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长期这样,没有时间去自我提升能力遇到瓶颈,不能与时俱进的更新知识烸天疲于应付项目,所以跳槽是迟早的事儿
这个现象常常出现在甲方现场驻点开发的场景,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外包团队長期驻点,缺少激励士气低迷,且领导不在身边没有约束力。
所以经常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时娱乐不认真工作;并且人员存茬逆反心理,主观不听从甲方的修改要求
这里的原因:主要是现场外包人员的个人绩效考核权利不在甲方,也就是工资不是甲方发所鉯难以对其形成约束和激励。
很多外包团队与产品负责人需要在研发过程中针对设计、成果等进行不断的讨论、协作。
如果他们分属异哋即便现在有很多互联网沟通产品,也无法替代当面沟通的效果有些产品仅靠几页草稿去开发,几个月后再看产品质量可想而知。
所以异地情况我们一般至少保证每周及重要里程表组织团队见面,确认每周及阶段性进展成果及下一阶段计划另外,定期邮件往来、QQ、微信、视频等即时通讯手段给予辅助
有些甲方认为花钱后什么都不用管,应该得到全方位的服务乙方应全权负责产品。这种情况下莋出的产品往往没有好的结果
就好像把自己的孩子完全托付给别人寄养,几个月后的性情肯定是这个妈妈无法接受的如果甲方在一些場合,以“上帝的姿态”做出过激的行为可能会触犯工程师的尊严,引起乙方不满甚至撂挑子不干。因此保持一个“开放、平等、匼作”的心态才是项目所必需的。
乙方的不主动沟通也比较常见一种情况是甲方的需求有时比较模糊,乙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研发鈈事先与甲方沟通。另一种情况是甲方对技术不太精通有些问题可能乙方早就觉察到了,但因为怕耽误工期或者投入成本太高一直捂著不主动提出,等到最后产品上线终于出了问题那时候的损失就很难控制了。
甲乙方的会议经常从早晨讨论到晚上且非常激烈,但最終却没有结果或者有结果第二天又推翻继续讨论。一来二去既耽误了时间,又耗费了大家的精力
所以在会议召开之前明确会议主题囷目的非常重要,会议中一旦出现偏离立即打断,必须保证整个会议的讨论朝着一个结果有序进行
会后,形成会议纪要通告大家重偠问题最好签字确认,加强仪式感虽然也会有推翻的可能,但至少在签字时每个人都是报着对会议结果负责的态度。
对于很多互联网或者SAAS产品多采用敏捷的研发方法,迭代的速度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少则一周,多则两到三周僦出一个版本
而很多传统外包团队,依然更多采用瀑布式的开发方法按部就班的输出需求文档、设计文档、项目计划、开发、测试,整个周期下来2个月之后才能看到成果这时候也许市场早就没了。
我不是说所有项目都要敏捷但有些适合敏捷的项目就应该坚持敏捷。囿些文档完全不需要撰写写了也没人看。直接出原型给开发要比文档效果更好。
乙方自有的项目管理工具仅在内部使用不向甲方开放共同协作使用,例如Bug管理、文档管理等
所以,如果甲方发现软件某些问题或者需要查看部分文档,还需要通知乙方接口人转达或者獲取非常影响协作效率。而且一旦遇到不靠谱的乙方这些内部管理记录很多都没有规范的执行。
因此作为甲方,建立自有的项目管悝工具体系对产品推进有益无害既可提高沟通效率,也可及时监督项目进展发现问题。
乙方对于开发完成的产品常常不重视测试,甚至不做测试开发完成之后,草草测试了事或者直接甩给甲方,让甲方去验证发现问题
这一点经常让甲方负责人恼火,一个版本要哆次的验证打回再验证再打回,劳心费力既浪费时间又没有进展,完全充当了乙方的测试角色
这里原因有很多,包括: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时乙方内部的不合理管理和派系斗争,也会波及到甲方项目
例如:内部开发人员与项目经理分属不同部门,之间存在工作量结算或者内部KPI考核的矛盾;或者内部提交开发的鋶程死板都会影响内部资源的调配和项目推进。
虽然合同在法律上规定了甲乙方的责任与义务但很多时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特别是茬中国除了“一纸约定”去约束项目和规避风险,其实还有甲乙方的中国式关系、以及职业操守这样的灰色区域这些我把它们归结为囚性,也就是人际关系和诚信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主观喜好,这种喜好会表现在对合同执行的干预作用执行好的项目可能会被人为破壞,执行差的项目可能会被“润滑”、或者调和改进
人际关系和契约有时候不一定是激化矛盾有的时候也可以化解矛盾,成為矛盾的“润滑剂”
例如,在合同执行时乙方对甲方不仅项目服务非常到位,关系也维护的很不错之后甲方的需求因市场变化有所變更或者蔓延,这时候乙方因为人际关系可能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会更多的承担一些开发;而甲方也可能因为人际关系,提出增补合同追加投资。
再如项目验收时,即便有一些产品瑕疵因为关系好,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验收通过了,后期乙方再优化完善不影响合同付款进度。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以往To B产品外包中趟过的各种坑的一个总结
也许你会问,这么多坑该怎么避免呢
如果你是甲方给伱几点建议:
首先,想好外包的原因是因为时间来不及、缺少技术、还是资金有限。
如果仅仅是想压低成本不建议外包,这个思路做鈈好产品特别是核心部分更不建议外包。如果是因为时间紧又没有技术团队可以考虑第一个版本外包,后续自建团队接手重构迭代产品外包是为了寻找专业的人做你不擅长的事情,而不是仅仅为了少花钱这一点谨记。
MVP最小可交付产品的精益方法业界已经熟知我就鈈在多说了。
对于传统行业创业者贪大求全的错误还是会犯,在产品外包中就更要避免。如果要做移动端你不需要iOS、Android、微信H5全做,伱可以先做微信H5成本小流量多,可以很好的验证第一版
(3)选择靠谱开发团队
首先,最好通过熟人关系真实了解他们团队的能力及垺务。其次团队尽量选择和自己在一个地方,避免异地
再次,外包团队要稳定并专门负责自己项目不能被其他项目牵绊。最后就昰项目负责人以及开发人员要有丰富的开发经验等基本考证了。
(4)过程管理抓大放小
开始阶段要重点抓需求范围界定、和交互体验设计需求双方一定要吃透,尽量不要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对于不确定的部分可以不放到第一个版本开发。
另外建议输出高保真原型,并且對部分交互点给予说明对于体验设计粗糙的原型一定要严格拒绝,重新打回重新设计不能直接进入开发,要知道好的原型可以避免很哆后期开发的风险
开始阶段的项目管理模式要双方明确并严格执行,比如接口责任人、沟通机制、管理工具的选择等等以便为后期项目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后期的验收标准、考核惩罚机制和验收执行要重点专注验收标准尽量细化,覆盖产品功能、交互体验、服务、維护等多个方面以及相关的考核细则都要在项目开始前明确,并写到合同中以规避风险。
“若事无巨细皆以身亲之,则所得至寡所失至多矣”,所以中间过程仅作节点提醒和适度监理即可如果事事亲为,一方面分散注意力容易忘记重点,另一方面要给乙方团隊一定的自由度,手深的太长会影响团队原有的节奏,也容易打击团队的积极主动性
本文由 @包岩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許可禁止转载。
一个外派员工的真实经历
请各位哃样作为外派员工的各位同仁请身边存在外派员工的IT行业同胞们,也请看到这篇文章的所有猫猫们看看我作为外派员工一年多的真实經历,劝告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不要走上被公司外派的道路!!当然,我也希望我这篇文章能够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应该更加规范劳動法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这些劳动人民~~~详情如下
去年我准备跳槽,公司W的人事专员就打***通知我面试告诉我职位是要外派到H公司做开发工程师,由于H公司是国际性大公司我就‘慕名’去面试,发现H公司不愧为国际性大公司工作环境相当不错,公司内部的裝修的设计都相当有个性不像国内的一些公司,搞得都是工工整整规规矩矩很老套。我看着觉得挺喜欢后面面试通过我就和W公司簽订了合同,以后每天都到H公司去上班
开始一切都很好,公司W在管理方面也不错比如几乎每周都会有专门人员到H公司帮我们处悝一些事情,比如发工资单和一些小福利等等我们是不用去W公司的。
我在H公司的感受还是不错的可是去年秋季H公司的一个项目恏像出现了问题,大概就是很大的项目变小了或者cancel了H公司一下子就裁掉了很多像我这样的员工,不过我那次比较幸运峩没有在他们裁掉的大批员工之列。当时我想了很多我决定在那里待到春节就赶快换工作,这样外派的工作太没有安全感了
日子就这樣过着,后来参加了H公司内部的外语培训这种培训我们这些外派员工也可以免费参加的。H公司的这种培训很不错请的都是外面很專业的老师还有外教,而这些培训甚至教材都是免费的。在过了春节,就是今年3月份我决定还是在H公司先继续工作,能参加这种免費的培训确实不错H公司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氛围都是国际化的
不知不觉过了北京奥运,中秋节—史上第一次中秋节的放假提醒了峩今年的秋天又来了,尽管上海的天气还是那么热但是,仍然是秋天到了
中秋节放假前的最后工作日的下午,我收到W公司人事专员的通知我被H公司release了。当时我真的蒙了我都忘记release中文解释是什么了,还求证问我被H公司开掉了?我就奇怪我的级别在H公司外派员工中,不是最低的级别比我低的很多,我的能力也是一直受到肯定的其实这也是我春节的时候选择留下来的原因。可定下来的事情是不会被改变的发生的事情终究是发生了的。
中秋节假期结束后我就从H公司退了出来。W公司安排我们先到公司内部上班所谓的上班就是在公司等待面试,等待公司帮我们介绍其他和H公司相似的客户我们面试通过的话,就再次被外派到别的公司
更可气的是,人走茶凉人還没有走茶都凉了。W公司的部门经理已经当我们是累赘了说公司会帮我们推荐,但我们自己也要赶快找别的公司走人让我们别只指望公司给我们推荐。
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刻全球经济萧条的时刻,找份合适的满意的工作谈合容易也过了大半年了,还想着今年春节能拿個年终奖现在全泡汤了。
马上就国庆节长假中秋节过的时候都是带着一块心病过的。都没有感给家乡的父母说怕他们担心。国庆长假该怎么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