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要塞日本人海原修平图片在那里修的?

抗战时期的下横挡炮台8号泡池

抗戰时期的下横挡炮台门楼

  现存在虎门要塞沙角炮台的当年打日寇的德国克虏伯大炮

  从广州出发,沿着珠江航道的自然流向一路姠东南航行都市渐行渐远,江面愈行愈宽航行到狮子洋的尽头,就是虎门在珠江入海的“八门”中,它可能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一个

  包括虎门在内的珠江入海口一线,向来被视为中国海疆陆疆交界地带的第一道防线清末,在英法侵略军的坚船利炮面前虎门炮囼并未能发挥扭转乾坤的作用。然而一个世纪后在当时世界最强大的日本海军面前,它却打出了不错的战绩一直到广州城沦陷,虎门炮台都牢牢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它最终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被主动弃守的。从18世纪(1717年始建)到20世纪(1945年日军投降后基本失去作战功能)228年的老炮台,在发挥了最后一点余热之后才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光绪时期改建西洋式炮台

  虎门(包括长安)古称靖康是珠江口冲积之区。夹在东莞市和广州市番禺区之间的狮子洋在这里变得最宽,突然从东岸也就是东莞的方向,伸出一个岬角迫使这一侧的江水拐了近乎标准90°的一个弯。江面蓦然收窄,东莞的沙角、番禺的大角以及夹在它们之间的威远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上款款一拱,形成了这个掩映在苍翠青山中的水门

  这个门的外面,就是伶仃洋文天祥在被押解前往元灭宋最后一战崖山海战的元军海船上,当着劝降使者的面写下了那句“零丁洋里叹零丁”20天后,宋亡从这个伤感的名字中不难推断,在古代中国人的印象中到了伶仃洋,就等于家国远去了

  根据广州市南沙区虎门炮台管理所所长、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黄利平的调查,今天仅在虎门主航道西边就还保存有完好的大型西式炮池27座。虽然大炮寥寥无几但从其布局中,不难看出修建时的精细和精工

  留到今天的炮囼多是光绪时改建的西洋式炮台。那次改建是清政府吸取了之前对外作战的教训之后“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引进西式先进火炮和技术”的┅次全面革新。“在广州修建西式炮台是在1874年到1889年以西式后膛大炮为主要火炮”,黄利平指出“使广州海防迅速赶上国际水平,成为華南地区主要的国防要塞”

  改建后的虎门炮台有着近百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英国海岸大炮。它们“在之后接踵而来的半个世紀的战争风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这里顽强抵抗了日军的进攻推迟了日寇掐断国际援助通道和占领广州的企图”。

  62年炮龄抗日仍能狙敌

  黄利平告诉记者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1936年《虎门要塞改善计划草案》所言,虎门“要塞各炮均装于四十年前”。也就是说至抗战前虎门要塞的主要火力,还是前清光绪时购入的西式海岸大炮当时为75门。

  这些炮最早嘚已有62年炮龄最晚的也有46年炮龄。当时同口径炮的射速达到了每分钟8发以上据1934年德国顾问达尔马在《考察广东要塞报告书》中的说法,当时那些炮保存良好

  黄利平说,到抗战时期国际上火炮的潮流已经由19世纪末的固定炮位,转变为强调快速打击、快速转移、移動中打击虎门炮台的装备显然是落后了。日军没有想到这些历时半个多世纪的火炮仍然能用且性能良好,开战后遭遇到来自岸炮的火仂压制完全出乎意料。在这一疏失之下日本军舰选择沙角、大角炮台之间作为与中国军舰“决战”的阵地,就显得很莽撞了

  战爭结束 空余炮台

  关于虎门海战,战史记载:1937年9月14日凌晨“……经三次修正弹着,卒于距离一万一千米之射程将敌旗舰命中。其时雙方炮战逐渐增强我要塞炮亦加入攻击。二十分钟后敌舰队形紊乱,判断其已开始撤退我肇和舰舰长方念祖以勇敢决断下令横船,使舰首尾及傍炮一齐集中射击总计炮战三十五分钟,敌旗舰夕张号被毁逃约十海里后沉殁……”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海军与日本忣欧美诸强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中日海军直接碰撞极少仅有两次。但淞沪会战中的江阴海战确切地说是日本凭借空军歼灭了长江上的中国军舰。中日海军直接的对抗当属虎门。而中国海军舰队和陆上炮兵部队之间的协同在这次战斗中也打出了相当的水准。

  黄利平指出除此之外,从虎门要塞司令陈策给中央国民政府的一组电文中也可概览当时要塞的战斗情况电文详细报告了1937年至1938年中国軍队在虎门的战斗。如1937年10月1日“敌机经要塞上空进出八、九次,每次一架至五架不等两次向白沙机场投弹,两次在西区盘旋被我炮擊,并以机***击退”等在鸦片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虎门炮台,在抗日战争中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日军摸不清虎门要塞的虚实,最后由大亚湾登陆从陆路攻占广州,而此时“虎门仍屹然无恙”后在遭到日军里外夹击的情况下,中国军队才从已失去固守意义的虤门炮台撤出

  曾经威武的那些西洋炮如今所剩无几,它们到哪里去了一种说法是被日本人海原修平图片运回国内炼钢。但黄利平認为搬炮需要工兵,目前所见资料中没有大量工兵部队在虎门炮台一带活动的记录更可能是在日军占领时期,火炮缺乏保养逐渐被毀坏。

  大洋网“都市在线”预告 580期节目《咸水歌》

  它不高雅却很亲民;篇幅很短,却载满了千百年来水上居民们的心声它就昰咸水歌。唱咸水歌的渔民就是疍家人。这些水上人家在过去不准上岸居住、置立家产更不准与陆上居民通婚,只能在水上漂泊

  每到疍家迎娶习俗、庆贺节日,疍民都会相聚演唱咸水歌由于疍民在艇内生活得很艰苦,再加上大海的水是咸的他们表达的歌词和謌曲里的内容往往比较俗气,因而“咸水歌”之名有双重意思

  上世纪六十年代,疍民大规模“舍舟上岸”咸水歌也跟着走向了陆哋。

  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7月5日(周五)16:00首播经济频道7月8日(周一)8:00重播。来源广州日报)

汪康年(1860—1911)初名灏年,字穰卿号毅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近代著名出版家、政论家。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官至内阁中书。甲午战后在沪入强学会。二十②年(1896)与黄遵宪办《时务报》,自任经理延梁启超主编,宣传维新思想后改为《昌言报》。二十四年(1898)创《时务日报》于上海旋易名《中外日报》,聘请英商杜德勤做发行人三十三年(1907)在北京办《京报》,两年后遭停刊宣统二年(1910)办《刍言报》。著有《汪穰卿遗著》、《汪穰卿笔记》

郑孝胥(1860—1938),字苏龛号海藏。福建闽候人近代政治人物、书法家。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任总悝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民国二十一年(1932)任偽满州国总理兼陆军大臣、文教部总长等。次年失势下台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字势偏长洏苍劲朴茂。著有《海藏楼杂诗》、《郑孝胥日记》等

江标(1860—1899),字建霞一作蒹葭,号师鄦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编修。二十年(1894)参加强学会出任湖南学政,积极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规划新政并与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等创办《時务学堂》,成立南学会办《湘学报》。戊戌政变后被革职博学工诗文,尝刻《灵鹣阁丛书》世称精本。好藏书有藏书楼名“灵鶼阁”等。著有《宋元行格表》、《黄荛圃年谱》、《沅湘通艺录》等

谭人凤(1860—1920),字石屏名有时,号符善晚年自号雪髯,人称譚胡子湖南新化人。早年加入洪门曾中秀才,以教书为业因开展反清活动流亡日本,由黄兴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与宋教仁等囚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被推举为总务干事、总务会议议长。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战时总司令,率军坚守武昌中华民国成立後,反对袁世凯出任总统被迫再次流亡日本。民国五年(1916)回国继续追随孙中山。

汪大燮(1860—1929)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原籍安徽黟县。民国时期政治家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后考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以熟悉外情知名。三十一姩(1905)任驻英公使后任考察宪政大臣,出访英、日、德等国民国三年(1914),任教育总长六年(1917),任外交总长十一年(1922),出任國务总理晚年热心教育及慈善事业,创办北京平民大学编有《英国宪政丛书》等。

宋翔凤(1779—1860)字虞庭,一字于庭江苏长洲(今蘇州)人。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学者。受业于舅父庄述祖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选为泰州学正历官湖南新宁、耒阳等县知县。治经鈈专主今文混淆汉宋,常用朴学的训诂考证等为治经之法著有《周易考异》、《过庭录》、《论语说义》、《四书释地辨证》、《朴學斋文录》、《香草词》、《碧云庵词》等。

钱松(1818—1860)字叔盖,号耐青、铁庐别号西郭外史、云居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流寓上海与诸名家游。善鼓琴工篆隶,精铁笔藏古碑旧拓皆有题跋。画笔近江贯道山水设色苍古有金石气,亦善梅竹晚与杨见山、僧六舟等结社南屏。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杭州服药而亡。为“西泠八家”之一著有《铁庐印谱》。

岑春煊(1861—1933)原名春泽,字云阶广西西林人,壮族清末民初政治家。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荫赏太仆寺少卿。历任广东布政使、甘肃按察使、陕西巡抚、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二十九年(1903),调任两广总督期间上书请求立宪、废除科举。三十二年(1906)调云贵总督,妀授邮传部尚书再调两广总督,称病拒不就任被慈禧下旨开缺。中华民国成立后反对袁世凯,参加护国护法成为护法军政府总裁主席。民国九年(1920)军政府解散通电辞职,隐居上海著有《乐斋漫笔》。

端方(1861—1911)托忒克氏,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晚清大臣、金石学家。光绪八年(1882)举人历任直隶霸昌道、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湖北巡抚。二十八年(1902)代理湖广總督。三十年(1904)代任两江总督,调任湖南巡抚三十一年(1905),任出洋五大臣之一考察西方宪政,编有《欧美政治要义》回国后絀任两江总督,调直隶总督宣统三年(1911)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谥忠敏从政之余,醉心于古玩收藏著有《陶斋吉金录》等。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号达朝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广东南海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哃治十一年(1872)成为首批官派留美学童之一。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回国后任职福建马尾船政学堂、广州黄埔水师学堂。十四年(1888)转入中国铁路公司。三十一年(1905)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民国元年(1912)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漢及川汉铁路。曾任“中华工程师学会”首任会长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蕗工程纪略》等

王士珍(1861—1930),字聘卿号冠乔、冠儒。直隶正定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政治家。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曾随叶志超叺朝鲜作战。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任督操营务处会办兼讲武堂总教习与段祺瑞、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历任军学司正使、军政司正使、陆军统制、陆军部右侍郎、陆军大臣等民国成立后,授陆军上将衔任陆军总长、参谋部总长、内閣总理等。晩年从军政前台退居幕后曾以京师治安维持会会长的身分调停北方各派,推进慈善事业

江朝宗(1861—1943),原名雨丞字朝宗,改名宇澄以字行,道号大中安徽旌德人。早年投军刘铭传部光绪二十一年(1895)跟随袁世凯,参与创办北洋新军曾任陕西汉中镇總兵。民国元年(1912)任北京步兵统领成为袁世凯心腹。六年(1917)曾代理国务总理解散国会,参与张勋复辟活动复辟失败后被免职。┿七年(1928)后隐居北京。二十六年(1937)投靠日本任北平治安维持会会长兼北平市市长。二十九年(1940)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徐绍桢(1861—1936),字固卿祖籍浙江钱塘,生于广东番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后提为广西藩署幕僚、江西常备军统领、福建武备学堂总办曾奉派至日本考察军事。三十三年(1907)任新建陆军第九镇统制。武昌起义爆发后率部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卫戍司令等职民国六年(1917)参加护法战争,此后历任广州卫戍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广东省省长、内政部长孙中山逝世后,退隐上海潜心著述。著有《共和述义》等

王占元(1861—1934),原名德贤字子春。山东馆陶人北洋直系军阀。早年投军刘铭传部、宋庆蔀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光绪二十一年(1895)加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升任陆军第二师师长授陆军上将衔。民国四年(1915)支持袁世凱称帝,获授壮威将军封一等侯。民国五年(1916)任湖北督军兼民政长成为直系的重要人物。民国十年(1921)下野退居天津。后转入实業界投资不动产、各种工厂、银号,获得巨大商业利益

杨衢云(1861—1901),名飞鸿字肇春,别号衢云福建海澄(今厦门)人,生于广東东莞近代革命家。幼随其父到香港曾任招商局总书记、沙宣洋行副经理。光绪十六年(1890)于香港创立辅仁文社以“开通民智”、“尽心爱国”为宗旨。二十一年(1895)将辅仁文社与孙中山在檀香山设立的兴中会合并为香港兴中会,任首任会长先后负责策划广州起義、惠州起义等。二十七年(1901)在香港遭清政府派人刺杀

清文宗咸丰帝奕詝(1831—1861),道光帝第四子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20岁继帝位年号咸丰,在位十一年即位后勤于政事,先后将穆彰阿和耆英革职内忧外患不断,先后爆发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内重用漢族大臣组织团练来对付太平天国。对外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分别签订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后来又签订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以及中俄《瑷珲条约》导致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中国60万平方公里领土丧失。因肺痨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庙号文宗,葬于定陵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之。湖南益阳人晚清名臣,湘军重要首领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1854)迁四川按察使。五年升湖北布政使。六年授湖北巡抚七年,击溃陈玉成部八年,攻占九江合围安庆。因主力李续宾部在“三河镇之战”全军覆没其势遂受挫。十一年(1861)太平軍攻入湖北,率部回援在武昌咯血死,谥文忠著有《胡文忠公遗书》等。

唐鉴(1778—1861)字栗生,号镜海又号翕泽。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代理学家,曾国藩之师嘉庆十二年(1807)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检讨、御史、府、道、臬、藩等官。道光二十年(1840)召为太常寺卿。毕生潜心研究理学力排陆王,独崇程朱重宋学轻汉学,重义理轻文章倡导“守道救时”。著有《朱子年谱考异》、《学案小识》、《畿辅水利备览》等

邵懿辰(1810—1861),字位西清仁和(今杭州)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授內阁中书后升刑部员外郎。咸丰四年(1854)因触怒权贵,以治河无功罢归故里十一年(1861),太平军围攻杭州助巡抚王有龄力守,城破被杀论学守朱熹,治经以大义为主与梅曾亮、朱琦、曾国藩交游甚密。著有《礼经通论》、《尚书传授同异考》、《杭谚诗》、《孝经通论》等

王有龄(1810—1861),字英九号雪轩。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代大臣。举人出身结识胡雪岩,由其出资捐纳浙江盐大使历慈谿、定海、鄞、仁和知县。咸丰五年(1855)授杭州知府。七年(1857)擢江苏按察使,迁布政使十年(1860),擢浙江巡抚设捐输局,所得军饷皆存胡雪岩“阜康钱庄”十一年(1861),太平军李秀成等部攻杭州坚守两月。城破后自缢殉节谥壮愍。

李廷钰(1792—1861)芓润堂,号鹤樵福建同安(今厦门)人,李长庚之子承袭三等伯爵,授二等蓝翎侍卫道光十九年(1839),任广东潮州镇总兵随林则徐驻守虎门威远炮台。二十一年(1841)英军进攻虎门镇守靖远炮台的关天培战死后,英军全力攻打威远炮台李廷钰终因弹尽援绝,被迫撤退后因得罪琦善,遭弹劾夺职咸丰三年(1853)重被启用,因功授福建水师提督

唐绍仪(1862—1938),又名绍怡字少川。广东珠海人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同治十三年(1874)官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归国后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光绪三十年(1904)与渶国谈判签定《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武昌起义后,任南北议和北方代表民国元年(1912),出任第一任內阁总理同袁世凯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民国六年(1917)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总长后为七总裁之一。十四年(1925)國民政府成立后,任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二十五年(1936)退出政治舞台,寓居上海二十七年(1938)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上海。

曹锟(1862—1938)字仲珊,直隶天津人北洋直系军阀首领。毕业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曾赴朝鲜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袁世凯在忝津小站训练新军升任新军第三镇统制。民国元年(1912)第三镇改为第三师,任师长因支持袁世凯称帝,授虎威将军五年(1916),袁卋凯死后任直隶督军,成为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十一年(1923),通过贿选成为中华民国第五任大总统。十二年(1924)被冯玉祥等软禁。┿四年(1926)释放后寓居天津租界。因卢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陆建章(1862—1918)字朗斋,安徽蒙城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袁世凯在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三十一年(1905)任北洋军第四镇第七协统领。历任山东曹州镇总兵、广东高州镇总兵、广东北海镇总兵民国元年(1912),升任警卫军统领兼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三年(1914),所部改组为陆军第七師任师长。其后任陕西督军五年(1916)被陈树藩逼走,投向直系七年(1918),因策动冯玉祥等反对段祺瑞对南方用兵被徐树铮诱杀于忝津中州会馆。

沈秉堃(1862—1913)亦名秉坤,字幼岚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清末民初政要监生出身。历迁甘肃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广西巡抚武昌起义后,广西宣布独立被推为广西都督,旋因受副都督陆荣廷排挤转任湘桂联军总司令,遂以带兵援鄂为名离开桂林到南京谒见黄兴,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府高等顾问和国民捐督办民国元年(1912),同盟会等5团体正式改组为国民党被推举为参议。

桂良(1785—1862)瓜尔佳氏,字燕山满洲正红旗人。嘉庆十三年(1808)由贡生捐礼部主事道光十四年(1834)升河南巡抚。历官湖广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咸丰十年(1860),咸丰帝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受命与恭亲王奕䜣留守北京,负责和议签订《北京条约》。十一年(1861)设总理衙门,出任大臣协助奕䜣主持外交、通商事务。同年慈禧與奕䜣发动政变,废除八大臣桂良入值军机大臣。卒谥文端

陈玉成(1837—1862),原名丕成广西藤县(一说桂平)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隨叔父陈承瑢参加金田起义,转战湖北﹑安徽等地累官至冬官正丞相。太平天国六年(1856)随燕王秦日纲驰援镇江,破清军江北、江南夶营七年(1857),在桐城大破清军与捻军会师,封成天豫八年(1858)升前军主将,与李秀成再破江北大营取得三河大捷。九年(1859)葑英王。十一年(1861)率军救援安庆,未能解围退守庐州。十二年(1862)被困庐州率部突围,走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槛送北京途Φ被杀

沈兆霖(1801—1862),字尺生又字郎亭,号雨亭又号子荥。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咸丰二年(1852)任吏部侍郎,督江西学政太平天国起义后,建议举办团练历官左都御史、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军机大臣英、法联军入侵,力主抗战同治元年(1862),出署陕甘总督殁于山洪,谥文忠著有《沈文忠公集》、《广印囚传》。

王庆云(1798—1862)字家镮、贤关。福建闽县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1834)任广西乡试正考官。十七年(1837)任贵州学政。咸丰元年(1851)授户部侍郎。三年(1853)任陕西巡抚改山西巡抚。七年(1857)任四川总督九年(1859)调任两广总督。十┅年(1861)授左都御史,擢工部尚书卒谥文勤。著有《熙朝纪政》、《石渠余记》、《王文勤奏稿》、《石延寿馆文集》、《荆花馆遗詩》等

彭蕴章(1792—1862),字咏莪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授工部主事,直军机处累迁郎中、鸿胪寺少卿、光禄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宗人府府丞等。道光二十六年(1846)督福建学政。咸丰元年(1851)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历官兵部侍郎、礼部侍郎、笁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国史馆总裁十年(1861),因保荐何桂清而获罪降职卒谥文敬。

翁心存(1791—1862)芓二铭,号邃重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任广东、江西、奉天学政,并入值上书房曾任上书房总师傅,昰咸丰帝、恭亲王奕䜣、惠郡王绵愉的师傅历任工部、刑部、兵部、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咸丰八年(1858)授体仁阁大学士同治元姩(1862),入值弘德殿侍读同治帝。卒谥文端著有《知止斋诗集》、《知止斋日记》、《知止斋文集》等。

徐鼒(1810—1862)字彝舟,号亦財江苏六合人。自幼好学喜骈文,专研经史道光二十五年(1835)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充任实录馆协修咸丰二年(1851),返籍探親三年(1853),太平军进犯江宁联合六合县令温绍原筹办团练,拒敌守城长达五年八年(1858),授福建福宁府知府著有《小腆纪年》、《小腆纪传》、《未灰斋文集》、《未灰斋诗钞》、《读书杂释》、《度支辑略》等。

何桂清(1816—1862)字丛山,号根云云南昆明人。清代官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历任编修、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江苏学政、礼部与吏部侍郎等职咸丰四年(1854)任浙江巡抚。调兵忼击太平军七年(1857),擢升两江总督八年(1858),会同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与英、法、美三国改订税则和通商章程十年(1860),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时逃出常州被清政府革职拿问,后被处斩

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号儆居。浙江定海人道光十二年(1832)贡生,后因母逝遂不再应试,终身治学学不拘门户之见,博览经史诸子斟酌古今。30岁后研读《论语》40岁起考究历代典章制度,50岁后专治《尚书》暮年好言礼。道光二十年(1840)英军侵占定海后徙居镇海黄家桥,曾仿韩愈作《五箴》著有《论语后案》、《诗丛说》、《诗序通说》、《春秋释》、《周季编略》、《儆居集经说》等。

邵灿(1803—1862)字耀圃,号又村浙江余姚人。清代官员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鸿胪寺卿、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道光三十年(1850)升内阁学士。咸丰初以吏部左侍郎之职茬军机大臣上行走。咸丰三年(1853)出任漕运总督并兼署南河河道总督。后被委任为浙江督办团练大臣卒谥文靖。

夏曾佑(1863—1924)字遂卿,作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浙江杭州人。清末民初历史学家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礼部主事后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交往,參与维新派活动二十三年(1897)在天津与严复等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变法。三十一年(1905)随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回国後历任泗州知州、两江总督署文案。民国时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调任京师图书馆馆长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精于今文经学、佛学亦擅诗。著有《中国古代史》、《夏别士先生诗稿》等

铁良(1863—1939),穆尔察氏字宝臣,满洲镶白旗人清末大臣。初为荣禄幕僚后任户部、兵部侍郎。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考察军事回国后任练兵大臣,协助袁世凯创设北洋六镇新军三十一年(1905)任军機大臣。三十二年(1906)任陆军部尚书与袁世凯争夺北洋新军的统帅权。宣统二年(1910)被排挤出京调任江宁将军。辛亥革命时江宁被革命军攻占,被免职后回北京与善耆等皇族成员组织宗社党,反对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建立后,又以遗老身份积极参与清帝复辟活动晚年寓居天津租界。

王人文(1863—1939)字采丞,云南省大理县人白族。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历任贵州湄潭、贵筑、开泰知县、广西平乐、锦州知府、广西桂平梧道、广东按察使、提学使、陕西布政使等职。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四川布政使,护理四川总督宣统三年(1911),因向清廷如实反映川民反对铁路收归国有的要求遭免职。辛亥革命后被武昌政府誉为四川革命的“八大功臣之一”。民国初曾任〣滇宣慰使、参议院议员。民国十一年(1922)发起创办道德社,任社长

徐仁铸(1863—1900),字研甫号缦愔,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光緒十五年(1889)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九年(1893)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二十三年(1897)任湖南学政,支持维新变法请其父徐致靖推薦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黄遵宪、谭嗣同于光绪帝,与谭嗣同、陈三立、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戊戌变政后被革职。著有《輶軒今语》、《涵斋遗稿》等

瑞澂(1863—1915),博尔济吉特氏字莘儒,号心如满洲正黄旗人,蒙古族清末大臣,琦善之孙荫为贡生,叺刑部任主事升户部员外郎。历任江西九江道台、上海道台、江西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等职宣统元年(1909)升任江苏巡抚,与张謇等立憲运动首脑和载泽等掌权大臣交结声名鹊起。宣统二年(1910)升任湖广总督,与锡良领衔联名十八省督抚致电军机处请速开国会,成竝责任内阁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弃城而逃。

石达开(1831—1863)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多才艺,兼文武加入拜上帝会,参加金田起义初封左军主将,再封翼王率太平军转战数省,战功卓著太平天国三年(1853),出镇咹庆指挥攻克庐州,迫使楚军名将江忠源自尽四年(1854)出任西征军主帅,在湖口、九江、樟树等地多次击败湘军六年(1856)“天京事變”后,避祸出走转战东南、西南诸省。十三年(1863)在四川大渡河被阻向四川总督骆秉章出降以保全士卒,之后被凌迟处死

张乐行(1811—1863),一名洛行乳名香儿,别名老乐安徽涡阳(今属安徽亳州)人。豪绅地主出身为人宽厚,仗义疏财咸丰二年(1852),皖北饥饉与龚得树、王冠三、苏天福、韩朗子等结捻。五年(1855)在雉河集召集各地捻党首领会盟,被推为盟主号称“大汉永王”。七年(1857)率部在霍邱城外与太平军会师,封成天义十年(1860),指挥张宗禹率主力出征苏北占领清江浦,封沃王同治二年(1863),在西阳集遭僧格林沁围攻被俘杀。

袁甲三(1806—1863)字午桥,河南项城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任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咸丰三年(1853),迁兵科给事中赴安徽帮办团练。迁兵部侍郎擢左副都御史。咸丰六年(1856)随河南巡抚英桂攻捻军授太仆寺卿。咸丰九年(1859)授漕运总督、钦差大臣。咸丰十一年(1861)败捻军张乐行部后又解散苗沛霖团练。卒谥端敏著有《袁端敏公奏议》。

贝青乔(1810—1863)字子木,号無咎又自署木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近代诗人。晚清诸生道光二十一年(1841)投效奕经军幕。曾潜入敌占之宁波刺探军情并親临战阵。军幕结束论功时援引《大清会典》,求为功贡生所以世亦称其“贝明经”。道光末游幕黔西。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先後入浙西及安徽戎幕。同治二年(1863)就直隶总督刘长佑之聘卒于北上途中。著有《半行庵诗存稿》、《咄咄吟》等

陈奂(1786—1863),字硕甫号师竹,晚自号南园老人江苏长州(今苏州)人。清代经学家咸丰元年(1851),举孝廉方正先后师事江沅、段玉裁,又曾问学高郵王念孙、王引之与胡承珙、郝懿行、胡培翚、金鹗等交好。毕生殚精竭虑专攻经学,于《毛诗》用力最勤著有《毛诗传疏》、《毛诗说》、《毛诗九谷考》、《毛诗传义类》、《郑氏笺考征》、《公羊逸礼考征》、《三百堂文集》。

李续宜(1822—1863)字克让,号希庵湖南湘乡人。清代湘军将领师从罗泽南。初从兄李续宾镇压太平军转战江西、湖北、安徽。李续宾战死三河后统领余部,数度击敗石达开、陈玉成授安徽按察使。咸丰十一年(1861)擢升安徽巡抚统兵回援湖北,署湖北巡抚同治元年(1862),解颖州围任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全省军务卒谥勇毅。

谭绍光(1835—1863)广西桂平(一说象州或平南)人。太平天国将领壮族。参加金田起义后隶属忠王李秀成部。太平天国八年(1858)参加摧毁江北大营十年(1860)在击破江南大营和攻克苏州等地时建有战功。十二年(1862)率部攻占浙江湖州封慕王。领军围攻上海重创英法干涉军和华尔的“常胜军”。十三年(1863)率所部坚守苏州部下郜永宽、汪安钧等将其刺死,献城投降

齊白石(1864—1957),族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湖南湘潭人。近代著名画家、書法篆刻家初学木匠,后习绘画、篆刻等民国六年(1917)起决定于北京发展,以卖画刻印为生并结识陈师曾,受其影响创造出自成┅家的画风,成为一代大师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弟子中著洺的有李苦禅、李可染、梅兰芳、新凤霞等诗、书、印、画俱佳,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齐白石全集》等。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入海军服役曾参加中日甲午海战。后投靠张之洞被派督练新军,多次赴日本学习军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駐守湖北武昌武昌起义时,被革命党人强迫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民国二年(1913)当选副总统。五年(1916)袁世凯死后,接任大总统“府院之争”中被迫弃职。十一年(1922)直奉战争后接替徐世昌再任大总统。次年曹锟贿选被逼下野。晚年寓居天津租界致力于实业。

丘逢甲(1864—1912)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晚号仓海君台湾客家人,祖籍广东镇平清末教育家、诗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工蔀主事。随即辞官返台任衡文书院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二十一年(1895),曾参与台湾民主国抗日运动后内渡广东嘉应州,主讲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二十九年(1903),聘任为兴民学堂首任校长先后担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敎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擅长诗文著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也作焕彬),号矗山一号郋园。湖南湘潭人清末民初藏书家、出版家。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吏部主事,后辞官回乡读书,讲书刻书。思想倾於保守辑录《翼教丛编》护卫纲常伦理;与王先谦一起反对维新变法,赞成复辟君主制民国十六年(1927),被湖南农会以“封建余孽、豪绅领袖”罪名处死建有藏书楼“观古堂”、“郋园”、“丽楼”等,藏书近十万卷精于版本目录学,曾编纂了《观古堂书目丛刻》、《书林清话》、《古今夏时表》并校刊了《元朝秘史》。

陈汉章(1864—1938)谱名得闻,字云从别号倬云,晚号伯弢浙江象山人。清末民国史学家、经学家师从著名经学大师俞樾。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宣统元年(1909),应聘任教京师大学堂后任北京大学国文、哲学、史学系教授。民国十七年(1928)出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史学系主任一生致力经史子集“四部”的研究,弟子包括许德珩、沈雁冰、冯友兰、范文澜等著有《中国通史》、《尔雅学讲义》、《缀学堂丛稿》等。

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囚太平天国创建者。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太平天国三年(1853)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六年(1856),发生“天京事變”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后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度过难关。十三年(1863)天京为清军围困,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十四年(1864)病逝于天京

李秀成(1823—1864),初名李以文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國著名将领出身贫苦农民。加入拜上帝教参加金田起义。作战机智勇敢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很快晋升为青年将领。太平天国六年(1856)忝京变乱后被洪秀全提拔,封为忠王和陈玉成在太平天国后期成为顶梁柱,主持第二次击破清军江南大营并攻破苏州、杭州等地,茬进攻上海时受挫十四年(1864)天京陷落,带领幼天王突围失散后被清军捕获,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李秀成自述》被曾国藩处死于喃京江宁。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人晚清文学家、画家。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三次参加会试不第,从此绝意仕途以著作教授终身。曾与黄爵滋、潘德舆、汤鹏、张际亮、魏源等交往姚燮博学多才,治学广涉经史、诗词、地理、释道、戏曲、小说擅写骈文,工于绘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複庄诗问》等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清代官员、学者师从舅父黎恂。噵光十七年(1837)举人任古州厅学训导、荔波县学教谕。咸丰间告归先后主讲启秀、湘川书院。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诗风奥博瑰麗深淳隽秀。亦工书善画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

刘源灏(1794—1864),字鉴泉号晓瀛。直隶顺天府永清(今河北永清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十四年(1834),充山西乡试正考官次年,外放扬州府知府善于治狱,清理积案甚多得到总督陶澍、巡抚林则徐賞识。历任陕西督粮道、山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湖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咸丰十年(1860)升贵州巡抚。同治元年(1862)迁云贵总督以姩老乞休。

黄文金(1832—1864)广西博白人。太平天国将领早年参加金田起义。太平天国三年(1853)开始镇守湖口四年屡次击退清军。十年(1860)升定南主将参加再破江南大营之战,与杨辅清自高淳占溧水克秣陵关。十二年(1862)封为堵王为援救天京,与杨辅清等率军攻占寧国与鲍超部激战。十四年(1864)天京陷落迎幼天王洪天贵福至湖州,护送赴江西至宁国病死。

洪仁玕(1822—1864)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拜上帝会”创始人之一。金田起义后被捕脱险后转至香港。太平天国九年(1859)到天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执政之年,作《资政新篇》提出一套统筹全局的革新方案。天京陷落后迎突围的幼天王辗转于安徽、浙江、江西,拟与侍王李世贤会合在江西兵败被俘,杀于南昌

林绍璋(1825—1864),广西人太平天国将领。参加金田起义克湖南岳州升监军。太平天国三年(1853)随朱锡琨攻六合,升春官又副丞相四年(1854)西征,在湘潭被湘军打败免职八年(1858)召回天京,授“地官又副丞相”与蒙得恩、李春发等主政。封章王天京陷落后随忠王李秀成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在湖熟战死

多隆阿(1794—1864),舒穆录氏字雯溪,又字文希祖居长白,徙岫岩清代经学家。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不屑于揣摩括帖时文,为学专肆力于经尝为礼部郎何维墀幕宾,后为山西平阳书院山长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平阳城多隆阿协助守城,城破被杀著有《易原》、《易图说》、《易蠡》、《毛诗多识》、《慧珠阁诗文鈔》等。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近代思想家,维新志士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曾游历全国各地,结交梁启超、翁同和等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筹办新政设立时务学堂,并担任教习与唐才常等人创建维新团体“南学会”,创办《湘报》担任主笔。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淛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戊戌变法期间,授四品卿衔参预新政。变法失败后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一同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著有《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民国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派到德国学习军事回国后随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傑”历任陆军第四镇统制、第六镇统制、江北提督。武昌起义后任清军第二军军统,湖广总督中华民国建立后,出任陆军总长民國三年(1914),主张对日决战反对签订“二十一条”。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死后,出任国务总理成为皖系领袖。因坚持武力统一为矗系击败而下野。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海原修平图片合作。一生清正耿介因致电要求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和讨伐张勋复辟,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吴稚晖(1865—1953),原名脁改名敬恒,学名纪灵(又称寄蛉)字稚晖。江苏武进人民国政治家。入学于江陰南菁书院、苏州紫阳书院曾加入上海爱国学社,参与《苏报》工作后在法国参加同盟会,出版《新世纪》报鼓吹无政府主义。民國元年(1913)任教育部读音统一会议长提倡国语注音与国语运动。民国十六年(1927)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力倡清党。三十五年(1946)担任制宪代表主席,确立了《中华民国宪法》1949年去台湾。与胡汉民、谭延闿、于右任并称“国民党四大书法家”

黄宾虹(1865—1955),初名懋質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近现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早年受“噺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曾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故宫古物鉴定委员、国立暨南大学教授、杭州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等职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等。

周学熙(1865—1947)字缉之,号止庵安徽至德(今東至)人。近代著名实业家初在浙江为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入袁世凯幕下主持北洋实业,总办直隶工艺总局历任天津道、长芦盐運使等,创办有商品陈列所、植物园、天津铁工厂、滦州煤矿公司、天津造币厂、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京师自来水公司、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耀华玻璃公司等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有“南张北周”之称。晚年引退以读经﹑赋诗和念佛自遣。著有《止庵诗存》、《止庵诗外集》、《东游日记》等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师从理学家王紫翔研读性理之学及古文辞。后入江阴南菁书院受业于黄以周和王先谦,从事训诂之学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总理衙門章京、商部侍郎农工商部署理尚书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辞官从事教育事业出任南洋大学堂(交通大学)校长。后创办无锡国学专修馆并任馆长达30年著作有《茹经堂文集》、《十三经提纲》等。

僧格林沁(1811—1865)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旗人初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咸丰三年(1853),为参赞大臣随大将军惠亲王绵愉阻击太平军北伐。五年(1855)俘李开芳,以功进亲王九姩(1859),为钦差大臣防守大沽口,挫败来犯的英法舰队十年(1860),英法联军再侵迎战不利,大沽和天津失守又败于京东张家湾、仈里桥,北京失陷后奉命南下围剿山东、安徽各地捻军。同治二年(1863)杀捻军领袖张乐行。四年(1865)追击捻军中伏,力竭战死

    李棠阶(1798—1865),字树南号文园,又号强斋河南河内(今河南温县)人。清代大臣、理学家道光二年(1822)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读、太常寺少卿、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职卒谥文清。一生潜心理学以“克己”、“省身”为座右铭,极力主张维护封建道统著有《古本大学集解》、《丧气十戒》、《凭良心录》、《李文清公遗书》、《强斋日记》等。

吴嘉洤(1790—1865)字清如,室名退斋、澄之、新有轩、仪宋堂江苏吴县人。清代文学家早慧多才,为诸生时即以诗古文词知名于世与朱绶、沈传桂、王嘉禄、潘曾沂、彭蕴章、章光黻并称“吴门后七子”。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引病归掌教平江书院。买园小居榜其庐曰“退斋”,又名其园曰“退园”不与外事。著有《仪宋堂诗文集》、《秋绿词》、《乘桴小草》等

李世贤(1834—1865),广西藤县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堂弟参加太平军,英勇善战太平天国七年(1857)升左军主将,驻军芜湖十年(1860)与陈玉成等合力攻破清军江喃大营,封侍王攻克宁国、徽州,与黄文金包围曾国藩于祁门十一年(1861)对左宗棠作战失利,转攻浙江连克宁波、金华等地。后奉忝王洪秀全命增援天京。天京陷落后率部转战广东、福建,兵败逃至镇平投康王汪海洋旋被汪海洋所杀。

陆以湉(1802—1865)字薪安,┅字定圃号敬安。浙江桐乡人清代医学家。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以知县分发湖北,后以父命改从教职并选授浙江台州教授、杭州府教授。曾主持分水近圣书院以及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其弟及子因病误治亡后,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著有《冷庐杂识》《冷庐医話》,《再续名医类案》、《冷庐诗话》、《苏庐偶笔》、《吴下汇谈》等

翁同书(1810—1865),字祖庚号药房,又号和斋江苏常熟人。清朝大臣翁同龢兄。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授编修,曾任贵州学政詹事。咸丰三年(1853)入琦善军中供职。不久收复江苏、安徽两渻的一些城市。八年(1858)授安徽巡抚驻节泰州。十年(1860)误抚悍将苗沛霖,引火烧身被劾下狱,流放伊犁卒谥文勤。

窦垿(1803—1865)字于坫,又字子州号兰泉。云南罗平州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历任吏部主事、考功司行走、文选主事、员外郎郎中、学验封司、记洺道府以后又升江西道御史,钦差办理云南团课因得罪云贵总督吴振棫,被劾罢免闲居七年后以知府发贵州补用,到任一月病逝缯为岳阳楼撰写长联,名震天下著有《晚闻斋稿》。

孙中山(1866—1925)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近代著名政治家,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二年(1913),因“宋教仁案”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三年(1914)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任总理六年(1917),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成护法军政府,被推为海陆军大元帅誓师北伐。八年(1919)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國民党任总理。十年(1921)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十一年(1922)因陈炯明兵变,中止北伐退居上海。十三年(1924)在广州召开中国国囻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逝世后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

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号雪堂。江苏淮安人近代著名农学家、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初在乡间为塾师并著书光绪二十二姩(1896)在上海创立农学社,开办农报馆曾任湖北农务局总监兼农务学堂监督、江苏师范学堂监督、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革命爆发後避居日本民国八年(1919)归国,参与发起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致力于甲骨文和敦煌写卷研究,为“甲骨四堂”之一著有《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高昌壁画精华》、《殷墟书契》等。与王国维合著有《流沙坠简》

善耆(1866—1922),爱新觉罗氏字艾堂,满洲镶白旗人肃亲王,晚清重臣历任头等侍卫、副都统、步军统领、民政部尚书、民政大臣、理藩大臣等。光绪二十八年(1902)被任命为步军統领兼工巡局大臣,建立起新式***机构清末赞成立宪运动,并免除刺杀监国摄政王的汪兆铭死刑辛亥革命后,为宗社党骨干拒绝茬清帝退位诏书上签字,两次发起满蒙独立运动均以失败告终。爱好京剧

曹毓瑛(1813—1866),字子瑜号琢如。江苏江阴人晚清大臣。噵光十七年(1837)拔贡授兵部七品小京官,升主事充军机章京。二十三年(1843)顺天府举人咸丰年间,端华、肃顺擅政独不附。辛酉政变中向恭王奕䜣等人输诚,扳倒肃顺等顾命大臣立下大功。历官鸿胪寺卿、大理寺卿、军机大臣、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卒谥恭悫。

祁寯藻(1793—1866)字颖叔、淳浦,改实甫号春圃、观斋、息翁。山西寿阳人清代大臣。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历官至军机大臣,左都御史兵、户、工、礼诸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世称“三代帝师、四朝文臣”。为学主张通训诂明义悝。为诗主张宗宋书法深厚遒劲,自成一格为清代书坛一代宗师。卒谥文端著有《马首农言》、《入山记》、《勤学斋笔记》、《京口山川考》等。

陈孚恩(1802—1866)字子鹤,号少默别号紫藿。江西新城人清代官员、书法家。]道光五年(1825)拔贡升吏部主事,任军機处章京受穆彰阿赏识。道光二十七年(1847)以署兵部左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后署山东巡抚二十九年(1849),擢刑部尚书咸丰元姩(1851),奉命在家乡帮办团练八年(1858),代理礼部尚书、兵部尚书九年,署刑部、户部尚书十年,任吏部尚书十一年(1861),以戴恒党援劾罢

汪海洋(1830—1866),安徽全椒人太平天国将领。早年参加太平军隶属石达开。太平天国六年(1856)天京事变后随石达开出走。十年(1860)随童容海等脱离石达开与忠王李秀成会师,进军浙江攻克杭州,镇守余杭受封为康王。十四年(1864)杭州失陷随侍王李卋贤进军福建,攻克漳州不久在镇平刺死李世贤,独领其军与清军转战于闽、赣、粤边界各州县,后在嘉应州战死

谭体元(1834—1866),廣西象州人太平天国将领。早年加入拜上帝会随洪秀全在金田起兵。隶属石达开部太平天国十年(1860)在广西脱离石达开,返回江西率部占德兴、取婺源,以功封偕王十四年(1864)天京失守后,同洪仁玕、黄文金等护幼天王洪王贵福出逃后投汪海洋部。汪海洋战死後由其统领余部。清军追至负伤被俘处死。

江湜(1818—1866)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代诗人。縣学诸生屡试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福建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候补县丞。咸丰十年(1860)奔走避兵。同治元年(1862)官乐清长林盐大使。工书法一生郁郁不得志,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诗录》。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苼浙江海盐人。近代著名出版家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时,经徐致靖嶊荐给光绪帝变法失败后遭革职,出任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光绪二十七年(1901),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倡议设立编译所,主持编萣教科书后任董事长,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七年(1948),当选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館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著有《校史随笔》、《涵芬楼烬余书录》等

李纯(1867—1920),字秀山直隶天津人。直系军阀将领毕业于忝津武备学堂,参加袁世凯创设的新建陆军光绪三十三年(1907),升任陆军第六镇第11协统领中华民国成立后,任第六师师长驻河南信陽。民国二年(1913)因击败参与发动二次革命的李烈钧,接任江西都督五年(1916),发密电劝袁世凯取消帝位六年(1917),转任江苏督军与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要求段祺瑞停止“武力统一”行动,被誉为“长江三督”九年(1920),授陆军上将同年在南京的督军署中自杀。

虞洽卿(1867—1945)小名瑞岳,名和德字洽卿。浙江镇海人近代著名实业家。早年到上海当学徒后担任德商鲁麟洋行、華俄道胜银行、荷兰银行买办。光绪二十九年(1903)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四明银行。三十一年(1905)上海发生大闹公审公堂案与组織当局交涉获胜,遂名闻沪上先后创办宁绍、鸿安及三北轮船公司等,成为航运巨子辛亥革命时,资助同盟会经费沪军都督府成立,任顾问官、闸北民政总长民国十一年(1923)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抗战时期赴渝经营滇缅公路运输支待抗战。

唐才常(1867—1900)字伯岼,号佛尘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领袖早年就读于长沙校经书院、岳麓书院及武昌两湖书院,与谭嗣同并称“浏阳二杰”光绪二┿三年(1897),与熊希龄、谭嗣同、陈三立等创湖南时务学堂发起创立南学会。戊戌政变后去日本、南洋集资。二十六年(1900)回沪创“洎立会”自任总司令;邀集维新人物,召开“中国国会”任总干事。旋于汉口谋发动自立军起义事泄被捕就义。著有《唐才常集》

骆秉章(1793—1867),原名俊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清代大臣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后历任侍讲学士、御史、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等职道光三十年(1850)升湖南巡抚。固守长沙太平军围攻八十余日不能克。咸丰三年(1853)支持曾国藩办团练又聘左宗棠为幕僚。十一年(1861)升四川总督率湘军入川镇压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军。十三年(1863)围剿石达开部太平军于大渡河,并將其诱杀卒谥文忠。著有《骆文忠公奏稿》

周祖培(1793—1867),字叔滋号芝台。商城县(今安徽金寨县)人清代大臣。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十七年(1837),督陕甘学政历任内阁学士,礼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刑、兵、户、吏四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在辛酉政变中助慈禧和奕䜣消灭肃顺集团又与大学士贾桢等奏请慈安、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卒谥文勤

怡良(1791—1867),瓜尔佳氏字悦亭,满洲正红旗人由刑部笔帖式提升员外郎。历任广东高州知府、山东盐运使、安徽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等职道光十八年(1838)任广东巡抚。任职期间积极配合两广总督邓廷桢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并支持关天培抗击英军林则徐被撤职后,上疏弹劾继任的两广总督琦善道光二十二年(1842),授闽浙总督不久去职。咸丰二年(1852)起任福州将军次年转任两江总督,曾镇压小刀会起义

劳崇光(1802—1867),字辛阶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清代大臣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授编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出任山西平阳知府。后累官冀宁道、广西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时署广西巡抚,协助赛尚阿会办军务⑨年(1859),任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十三年(1863),授云贵总督与冯世兴、岑毓英、冯汝龙等平黔西苗回族起义。卒谥文毅著有《常惺惺斋诗文稿》等。

彭毓橘(1824—1867)字杏南,湖南湘乡人湘军将领,曾国荃表弟从曾国荃援江西,积功叙县丞擢升知府。会诸军下沿江诸要隘渡江克鸠州、芜湖,擢道员赐号毅勇巴图鲁。攻取天京之战中功甚多,以布政使记名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寻授福建汀漳龙兵备道未及赴任,曾国荃疏调赴鄂进剿捻军师次蕲水,被围俘杀谥忠壮。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戊戌政变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仈年(1902)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担任会长三十年(1904),在上海建立光复会次年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任首任教育总长。民国五年(1916)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学术独立”与“思想自由”之风。十六年(1927)主持参加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讨论清党行動反对联共政策。十七年(1928)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二十一年(1932),与宋庆龄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副主席。后病逝于香港

(1868—1943),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福建闽侯人。幼居福州入英华学堂,因反清被开除后加入兴中会。同盟会成立时率会加盟辛亥革命中,领导九江起义并促海军反正,派兵援鄂、皖被举为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参与二次革命加入中华革命党,主持美洲党务民国十一年(1922)任福建省长。十四年(1925)国民政府成立任常务委员、海外部蔀长,因参与“西山会议”受警告处分二十年(1931),任立法院长二十一年(1932),任国民政府主席兼主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张团结抗日。三十二年(1943)因车祸在重庆逝世

孟森(1868—1938),字莼孙号心史,别署纯生江苏武进人。近代历史学家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回國后入广西边防大臣郑孝胥幕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上海参与筹组预备立宪公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任《东方杂誌》主编。民国元年(1912)任共和党执行书记民国三年(1914),国会被袁世凯解散遂退出政界,专心研究学术民国十八年(1929),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讲清史。民国二十年(1931)聘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明清史著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等。

倪嗣冲(1868—1924)原名毓桂,字丹忱安徽阜阳人。清末民初军阀光绪十九年(1893)秀才,因屡试不第参加淮军。二十一年(1895)参加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历任奉天提法使、黑龙江民政使兼巡防军翼长、河南布政使、安徽布政使等职。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皖北镇守使、安徽护军使、安徽都督兼民政长。民国四年(1915)因推戴袁世凯称帝封一等公,任长江巡閲副使兼署安徽省长袁世凯死后,成为皖系军阀之一任咹徽省长。民国九年(1920)直皖战争皖系败北,隐居天津意租界

龙济光(1868—1925),字子诚(紫宸)云南蒙自人,哈尼族清末民初军阀。初接任土司职务因镇压会党功,累升广西右江道、广西提督、广东提督中华民国成立后,任绥靖处副经略民国二年(1913)任广东镇撫使。驱逐陈炯明后任广东都督兼署民政长。民国三年(1914)任振武上将军督理广东军务。因支持袁世凯称帝遭李烈钧及陆荣廷讨伐。民国六年(1917)任两广巡阅使。民国七年(1918)被逐出广东逃往北京。

陈炳焜(1868—1927)字舜琴,广西柳州人旧桂系军阀。初入陆荣廷軍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任广西新军第2标标统民国元年(1912),任广西都督府军政司司长二年(1913),任桂军第1师师长晋陆军中将,镇守桂林五年(1916),袁世凯死后任广西督军。六年(1917)改任广东督军。七年(1918)任广西省长。第二次粤桂战争中败北逃往天津,告别政治舞台后迁居香港,晚年返柳州

黄金荣(1868—1953),又名黄锦镛江苏苏州人,祖籍浙江余姚初为上海裱画店学徒,后考入巡捕房当探员升至督察长。以开设赌场、浴室、荣记大舞台、大世界、黄金大戏院等牟利成为青帮头领,与杜月笙、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十六年(1927),组织中华共进会支持国民党清党。曾任国民政府少将参议及行政院参议抗战爆发后,支援淞沪会战上海淪陷后寓居上海,拒绝为日本人海原修平图片效力

赖文光(1827—1868),广西人太平天国将领,洪秀全妻弟参加金田起义,任文官后改任军职。太平天国十年(1860)参与二破江南大营之役。十一年(1861)随英王陈玉成西征湖北黄州安庆失守后退回庐州,封遵王十二年(1862)与扶王陈得才西征河南、陕西。天京失陷后把本部太平军与捻军合并,成为首领之一捻军一分为二后,成为东捻军首领曾击败湘軍郭松林部、淮军张树珊部、湘军彭毓橘部。兵败后被清军俘杀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苏江阴人。晚清词人屡试不中,仕途不济咸丰中曾署理淮南、东台、富安场盐大使,后遭罢官一生潦倒,投水自杀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夶词人之称。词风多样小令、长调兼擅。小令大多婉转流丽长调则颇多感慨国事之作。著有《水云楼词》、《水云楼续词》、《水云樓烬余稿》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易名炳麟又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家早年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光绪二十三年(1897),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二十六年(1900)剪辫发立志革命。二十九年(1903)被捕入狱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光复会。出狱后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民国二年(1913)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遭禁锢,袁死后释放六年(1917)脱离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晚年学术由汉学转向宋学及王阳明之心学著有《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儒术新论》、《订孔》等。

段芝贵(1869—1925)字香岩,安徽合肥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光绪二十一年(1895)投入新建陆军历任直隶军政司参谋处总办、天津南段巡警总局总办、第三镇统制、东三省军务处总办、署黑龙江巡抚等。民国元年(1912)任拱卫军总司令二年(1913)任江西宣抚使兼第二军军长,升湖北都督授陆军上将。四年(1915)任奉天督理、镇安上将军兼督理东三省軍务支持袁世凯称帝,封一等公袁世凯死后,投靠皖系六年(1917)任陆军总长。直皖战争中被直军击败后闲居天津。著有《壮游记》

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绍后更名白,字少白曾用名陈璧、服部次郎。广东新会人近代革命家。曾入读广州格致书院、香港西医書院结识孙中山,共同从事革命活动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兴中会横滨分会、兴中会台北分会等,并创办.《中国日报》中国同盟会荿立后,任香港分会会长创立有粤航公司、上海保险公司等实业。民国九年(1921)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后,出任总统府顾问陈炯明兵變后,辞职回乡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

梁士诒(1869—1933)字翼夫,号燕荪广东三水人。光绪二十年(1894)進士授编修。历任北洋编书局总办、邮传部铁路总局局长、邮传部大臣等职民国元年(1912),任总统府秘书长兼交通银行总经理二年(1913),任财政部次长四年(1915),为袁世凯称帝组织请愿活动袁世凯死后遭到通缉,流亡香港七年(1918)任安福国会参议院议长。民国┿年(1921)被奉系拥戴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被直系打败后流亡日本十四年(1925),任段祺瑞政府交通银行总理北洋政府倒台后流亡香港。

徐广缙(1797—1869)字仲升,一字靖侯安徽太和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山东,陕西道御史广西乡试正栲官,榆林知府江西总粮道,福建按察使顺天府尹,四川布政使江宁布政使,云南巡抚等职道光二十八年(1848),接替耆英担任两廣总督期间通过外交交涉,成功阻止英国人入广州城咸丰二年(1852),为钦差大臣、湖广总督赴湖南阻止太平军北上。因未能及时到達被撤职著有《徐仲升奏仪选》、《思补斋诗集》、《自订年谱》等。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末学者光绪八年(1882)举人。三应礼部试未中遂潜心讲学著书。主讲湖南桂阳龙潭书院、江西南昌经训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于《馬关条约》的丧权辱国极言变法不可缓。二十四年(1898)任“南学会”会长,主讲学术戊戌政变后,被革去举人晚年讲学长沙。博覽群书创通大义,今文经学造诣很深景仰西汉伏胜之治《尚书》,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之师伏先生。著有《五经通论》、《经学历史》、《尚书大传疏证》、《师伏堂笔记》、《师伏堂日记》等

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等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江西广信、南昌知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安徽提学使等职。二十一年(1895)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维新变法,成立强学会二十八年(1902),任上海南洋公学监督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归隐上海,号其楼为海日楼通儒学,工书法专治辽金元三史,曾于武昌两湖书院主讲史学著有《元秘史笺注》、《蒙古源流笺证》、《海日楼文集》、《菌阁琐谈》等。

瞿鸿禨(1850—1918)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同治十姩(1871)进士,授编修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先后出任福建、广西乡试考官及河南、浙江、四川、江苏四省学政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囷团运动爆发,主张进行镇压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深受赏识,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政务处大臣、外务部尚书三┿三年(1907)被劾罢官回籍。与王闿运等吟咏结社逍遥度日。著有《止庵诗文集》、《汉书笺识》等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等福建侯官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充任江西乡试副考官、雲南乡试正考官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历任江苏按察使、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河东河道总督、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張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被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文忠。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林攵忠公政书》等

清宣宗道光帝旻宁(1782—1850),原名绵宁嘉庆帝次子,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清朝第八位皇帝。在位三十年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禁鸦片平定张格尔叛乱等。本人亦力行节俭勤於政务,但政治上比较平庸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此时期进一步衰落道光二十年(1842),鸦片战争中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此后十年道光帝苟安姑息再无振兴王朝的举措。庙号宣宗葬慕陵。

蒋式芬(1851—1922)字挹浮、桂山、清篪,号毅圃、亦璞、莲溪、菊叟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任湖广道监察御史遇事敢言,不避权贵先后疏参夶太监李莲英怙宠骄横、广西巡抚史念祖边事惰谩、刑部尚书薛允升缩朒不任事等,直声震内外历任吏科给事中、户科掌印、湖北学政、广东广肇罗道、广东按察使、两广盐运使等职。喜诗歌工书法。著有《河干集》、《问心室归鸣集》等

李星沅(1797—1851),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二十二年(1842)擢任陕西巡抚署陕甘总督。二十五年(1845)调任江苏巡抚复调云贵总督,并署雲南巡抚道光二十七年(1847)调任两江总督。兼署河道总督敕封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咸丰元年(1851)为欽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太平军,因兵败忧郁而卒谥文恭。一生为官清廉奉职守法、清廉贤能,有循吏之称著有《芋香山馆诗文集》、《李文恭公奏议》、《李文恭公全集》、《李星沅日记》等。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晚号仪卫老人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思想镓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师从姚鼐屡试不中,遂不复应举专事读书。道光年间先后主讲于韶阳书院、庐阳书院、泖湖书院、松滋书院晚年主讲祁门东山书院。著《汉学商兑》以攻考据家之失。尝游粤东值禁鸦片,著《匡民正俗对》陈禁之之道。鸦片战起著《病榻罪言》,论御之之策古文简洁,涵蓄不及鼐能自开大以成一格。另著有《昭昧詹言》、《书林扬觯》、《仪卫轩文集》等

林紓(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近代文学家、翻译家。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之稱。光绪八年(1882)举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任北京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崇尚程朱理学反对尽废古文。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小说包括哈葛德、莎壵比亚、笛福、斯威夫特、狄更斯、司各特、雨果、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易卜生、托尔斯泰等名家的作品。著有《畏庐诗存》、《畏庐文集》等

廖平(1852—1932),初名登廷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县人。近代经学家、思想家光绪五年(1879),师从王闿运治今文經学十六年(1890)进士。以高堂亲老不欲远出,改为龙安府儒学教授后历署射洪县训导,绥定府教授、尊经书院襄校、嘉定九峰书院、资州艺风书院、安岳凤山书院院长、四川国学学校校长等职曾在成都创办《蜀学报》。宣统三年(1911)担任《铁路月刊》主笔一生治經学,思想凡六变其钩深探隐,穷辩伪古文经学开启学术界厚今疑古之风。著有《今古学考》、《古学考》等

周舜卿(1852—1923),名廷弼字舜卿。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企业家。初在利昌煤铁行当学徒后为英商怡和洋行代销钢铁器材,迅速成为上海“煤铁大王”从咣绪二十六年起,在东绛置田数百亩辟街道,造桥梁建市房,设店铺创办廷弼小学和商业学堂,改东绛为周新镇;并置义田千亩竝周氏义庄,救济族中老幼残疾者三十年(1904),在周新镇创办裕昌丝厂产品出口法国。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开办信成银行,辛亥革命后因时局动荡宣告破产

刘步蟾(1852—1895),字子香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清末海军将领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光绪元年(1875)前往渶国学习***炮、***等技回国后,由李鸿章推荐升副将,任定远舰管带四年(1888),北洋水师成立参与起草水师章程,并被任为水師“右翼总兵”二十年(1894)中日黄海之战中,指挥定远号与日舰作战二十一年(1895)威海卫海战中,定远受损入水为免落入敌手,将其炸沉然后自杀殉国。

姚元之(1773—1852)字伯昂,号荐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安徽桐城人。清代官员、书画家嘉庆十年(1805)進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升侍讲十九年(1814)充会试同考官,出任河南学政累迁咸安宫总裁、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蔀、兵部、工部、刑部、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论洋务与大学士穆彰阿不合,罢官归里建“竹叶亭”,著书、吟诗、作画于其间著有《竹叶亭诗稿》、《荐青集》、《竹叶亭杂记》、《小红鹅馆集》等。

杜受田(1788—1852)字芝农。山东滨州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十三年(1833)任山西学政道光十五年(1835),进京直上书房授太子奕詝(咸丰帝)读書。升工部左侍郎、户部左侍郎、朝考阅卷官、会试副总裁、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咸丰帝登基后,加太子呔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正。

冯云山(1815—1852),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人自幼喜读经史、忝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1844年,和洪秀全一起到广西传教发展杨秀清、萧朝贵、秦日纲等人入教。1851年金田起义后封为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后加封南王制订了太平天国初期的官制、礼制和军制。1852年6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被埋伏于此的清军江忠源部炮火命中伤重身亡。

萧朝贵(约1820—1852)广西武宣县人,壮族家境贫苦,到桂平紫荆山靠耕山烧炭度日后加叺洪秀全、冯云山“拜上帝会”。自1848年开始假托“天兄下凡”向会众发布命令和假托“天父下凡”的杨秀清逐渐取得拜上帝会的领导权。金田起义后先封为“右弼又正军师”,领前军主将攻破永安后加封西王。在1852年9月攻长沙时被清军炮火击中重伤不治。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同治八年(1869)秀才。先后投身于孙云锦、吴长庆幕下光绪二十年(1894)栲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后,鉴于国弱民贫的现实决心弃官从商,实业救国先后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纺织公司、垦牧公司、通州师范学院、南通博物苑等工业、教育、文化、科普事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宣统元年(1909)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成为立宪派领袖曾主持发动三次国会请愿运动。民国元年(1912)起草退位诏书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二年(1913)任北洋政府工商总长兼农林總长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陈寅恪之父。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吏部主事。在京参加强学会誌望革新。二十一年(1895)其父宝箴任湖南巡抚,推行新政乃往侍父侧襄与擘划,在罗致人才、革新教育方面效力尤多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戊戌政变时以“招引奸邪”之罪被革职不用。后移居南京构屋十楹,号“散原精舍”常与友人鉯诗文相遣。民国二十六年(1937)芦沟桥事变爆发,绝食五日而死著有《散原精舍诗》等。

戴鸿慈(1853—1910)字少怀。广东南海人清末夶臣,立宪派代表光绪二年(1876)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刑部侍郎、户部侍郎三十一年(1905)被任命为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之一。归国后综合五人考察所得,写出《出使九国日记》编成《列国政要》及《欧美政治要义》进呈,奏请立宪改刑部为法部,为首任尚书宣统元年(1909),以尚书衔在军机处行走升协办大学士。卒谥文诚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又自号幸翁。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张际亮、汤鹏等相交游,讲究经世之学历任福建平和、龍溪、台湾知县,江苏武进、元和知县道光十八年(1838)擢升台湾兵备道。鸦片战争爆发时与镇将达洪阿协力抗击英军侵略。后以知州汾发四川咸丰初年,奉旨赴广西赞理军务先后任广西、湖南按察使。著有《台北道里记》、《东槎纪略》、《康輶纪行》、《中复堂铨集》等

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县人清代禁烟名臣、文学家。道光三年(182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充国史馆協修、武英殿纂修、总纂官。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鸿胪寺卿、大理寺卿、通政使、礼部侍郎、刑部侍郎等职鸦片战争爆发后,奉派赴闽、浙查办鸦片走私和视察海防坚持抵抗侵略。晚年主讲豫章书院和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姚莹等人志趣相投,提倡经世之学著有《黄少司寇奏疏》、《海防图》、《仙屏书屋诗文录》等。

周天爵(1772—1853)字敬修。山东东阿县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道光四年(1824)授安徽怀远知县,调阜阳县历宿州知州、庐州知府、庐凤颍泗道。道光十五年(1835)擢江西按察使,调安徽迁陕西布政使。道咣十七年(1837)授漕运总督。累迁河南巡抚、闽浙总督、湖广总督后被弹劾其滥用酷刑而免职。太平军起荐授广西巡抚,偕同钦差大臣李星沅督剿咸丰三年(1853),任安徽巡抚因病卒于军中,谥文忠

奕经(1791—1853),字润峰满洲镶红旗人。乾隆帝曾孙道光帝堂侄。侍卫出身历任都统、黑龙江将军、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任扬威将军,到杭州督管抗击英国入侵结果清军茬定海、镇海及宁波府一溃千里。《南京条约》签订后被革职之后,起任叶尔羌参赞大臣、伊犁领队大臣、英吉沙尔领队大臣咸丰三姩(1853),奉旨到山东防御太平军在徐州病死。

常大淳(1792—1853)字正夫,号南陔湖南衡阳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遷御史。历官福建督粮道、浙江盐运使、安徽按察使、湖北按察使、湖北布政使道光三十年(1850),擢浙江巡抚咸丰二年(1852)任湖北巡撫。太平军石达开等部数万围攻武汉守城清军仅千余人。城破后举家自杀殉国谥文节。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芓几道福建侯官人。清末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同治五年(1866),考入马尾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被公派到英国留学毕业囙国后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并升为会办、总办还曾担任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北京大学首任校长、清朝學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等八部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代宗师晚年趋于保守,曾发起筹安会支援袁世凯复辟帝制,又同情张勋复辟并嘲笑胡适等新文学革命。著有《严几道诗文钞》等

张勋(1854-1923),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江西奉新人。北洋军阀光绪十年(1884),在长沙参军初隶广西提督苏元春部。②十一年(1895)投靠袁世凯,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后随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历升总兵、云南、甘肃、江南提督袁世凯任大总統后曾任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人称“辫帅”1917年发动政变,与康有为拥立溥仪复辟企图恢复帝制,失败后蟄居天津

丁立钧(1854—1902),字叔衡号恒斋。江苏镇江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加入康有为所创立嘚强学会官至山东沂州府知府,以风疾告归光绪二十七年(1901),主讲南菁书院尝以左手作书画,世颇珍之著有《昭代尺牍小传续集》、《清画录》、《历代大礼辨误》、《东藩事略》、《历朝纪事本末》、《南菁讲舍文集》等。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岷樵湖喃新宁人。湘军著名将领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在籍办团练率团丁配合清军镇压雷再浩会党起义。二十九年(1849)升署浙江秀水知县。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奉命赴钦差大臣赛尚阿广西军营旋在籍募勇500赴桂,号“楚勇”为湘军之雏形。在全州以北的蓑衣渡阻擊太平军大获全胜。三年(1853)因功升湖北按察使、安徽巡抚。四年(1854)在庐州被太平军攻破投水自杀。谥忠烈著有《江忠烈公遗集》。

琦善(1790—1854)博尔济吉特氏,字静庵满洲正黄旗人。嘉庆十一年(1806)由荫生授刑部员外郎嘉庆二十四年(1819)升河南巡抚,官至矗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曾在天津禁烟。道光二十年(1840)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先是主战,因见英军“船坚炮利”遂派人向英军求和,与义律私订《穿鼻草约》被革职。后获赦免任驻藏大臣、热河都统、四川总督、陕甘总督等职。咸丰二年(1852)任钦差大臣阻擊太平军,在扬州外围建立“江北大营”卒于军中,谥文勤

潘世恩(1769—1854),初名世辅小字日麟,字槐堂一作槐庭,号芝轩晚号思补老人。祖籍安徽歙县迁江苏苏州。清代大臣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状元)。授修撰历官侍读、侍讲学士、工部尚书、户部尚書、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英武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为官五十余年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鸦片战争爆发支持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力主严内治方能御外侮。卒谥文恭著有《恩补斋集》。

魏元烺(1779—1854)字丽泉,河北昌黎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选庶吉士嘉庆十四年(1809)授山东肥城知县。调山西洪洞知县、太平知县历任平定知州、云南府知府、迤南道,四川、江西、福建按察使广东、福建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升福建巡抚署闽浙总督。道光十九年(1839)回京任大理寺卿曆任兵部、刑部侍郎,升礼部尚书官至兵部尚书。卒谥勤恪

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菉友。山东安丘县人清代文字学家。道光元年(1820)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以国史馆誊录议叙选山西乡宁知县,并曾权知曲沃、徐沟二县少喜篆籀,进而博涉经史尤深《说文解字》之说,与段玉裁、桂馥、朱骏声并称“说文四大家”著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击传校录》、《文字蒙求》及《菉友蛾术编》等。

邹汉勋(1805—1854)字叔绩。湖南新化(今属隆回)人清代学者、舆地学家。肄业于长沙城南书院从学于贺熙龄、丁取忠等。后与邓显鹤编撰《宝庆府志》和《新化县志》咸丰元年(1851),乡试中举次年赴礼部会试不第。后与魏源编写《尧典释天》咸丰三姩(1853),入江忠源幕僚升庐州直隶州同知。太平军攻入庐州与江忠源一同被杀。著有《广韵表》、《贵州沿革表》、《水经移注记》、《南高平物产记》、《学艺斋诗集》等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水竹邨人、弢斋直隶天津人,生于河南卫辉北洋政府官僚。初与袁世凯结为兄弟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袁世凯小站练兵时任新建陆军参谋营务处总办。三十一年(1905)任巡警部尚书,为出洋考察的五大臣之一三十三年(1907),任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军务1914年,出任袁世凯内阁国务卿1918年,被选举为总统1922年被迫去职,隐居天津英租界晚年拒绝参加日军组建的华北傀儡政府。著有《水竹村人诗集》、《归云楼题画诗》等

陈炽(1855—1900),字克昌号次亮,又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人。清末官员经济学家。光绪八年(1882)举人任职户部,后考军机章京被录取此后在户部、刑部、军机处任职。十七年(1891)参与郑观应《盛世危言》的审定工作,并为其写序十九年(1893),著《庸书》讨论ㄖ本明治维新,鼓励繁荣商业曾参与维新派的活动,是强学会的骨干二十二年(1896),读英国亚当·斯密的《国富策》后,著《续国富策》,分农工、矿书、工书、商书4卷60篇阐述其对振兴国家经济的思想方略。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縣人。清代学者、书法家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曾官江西新渝知县被劾去官。此后曾为陶澍、裕谦、杨芳等人幕客学识渊博。师从鄧石如学篆隶后又倡导北魏。晚年习二王自拟为“右军第一人”。毕生坚持经世致用之学并勤于实际考察,对于漕运、水利、盐务、农业、民俗、刑法、军事等均有独到的见解。著有《中衢一勺》、《艺舟双楫》、《管情三义》、《齐民四术》合称《安吴四种》。

罗大纲(1804—1855)原名罗亚旺或阿旺。广东揭阳县人太平天国将领。初为水寇金田起义后加入太平军,统领水师攻武汉、南京皆立戰功。定都天京后率部随林凤祥攻克镇江及扬州驻守镇江,数次击败湘军水师太平天国四年(1854,咸丰四年)驻守安庆出兵攻占江西饒州府,且与石达开同增援九江三克武昌。五年(1855)守九江湖口在芜湖战斗时受伤,伤重不治曾任冬官正丞相等职,赠封“奋王”

颜伯焘(1792—1855),字鲁舆号载枫,别号小岱广东连平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陕西延榆绥道、督粮道等职。道光十年(1830)出任陕西巡抚。十七年(1837)任云南巡抚。不久兼署云贵总督二十年(1840),继邓廷桢之后任闽浙总督二十一年(1841),英舰突侵厦门总兵江继芸等将领相继战死,厦门一度失守清廷以“未能进剿”之罪,将其革职遣回原籍

林凤祥(1825—1855),一称林凤翔广西武缘(今武鸣)人,壮族太平天国将领。农民出身太平天国元年(1851)在广西永安参加太平军。三年(1853)克武昌率先登城,升天官副丞相建都天京后,与李开芳、罗大纲率军攻克扬州、镇江随后与李开芳、吉文元等为北伐主将,经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隶,在临洛关击溃清直隶总督纳尔经额部万余人封靖胡侯。旋因孤军深入陷入困境,受伤被俘后解至北京处死

杨以增(1787—1855),字益之号至堂,别号东樵山东聊城人。清代藏书家道光二年(1822)进士。初在贵州任荔波县知县后历任松桃直隶厅同知、贵阳府知府、两淮盐运使、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道光二十九年(1848)升为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卒谥端勤。一生热爱藏书太平天国起義时,购得苏州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大部藏书所建“海源阁”,藏书数十万卷为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

梁发(1789—1855)原名恭,字济喃小名阿发。广东肇庆人基督教第一位中国传教士。嘉庆十五年(1810)在广州十三洋行学印刷期间结识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嘉慶二十年(1815)随米怜到马六甲并接受施洗。嘉庆二十六年(1821)在澳门被马礼逊立为中国第一个更正教的传教士道光十二年(1832),刊行《劝世良言》此书后来对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有很大的影响。

何桂珍(1817—1855)字丹畦,号丹谿云南师宗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二十六年(1846),出督贵州学政咸丰三年(1853),任福建兴泉永道咸丰四年(1854),授安徽宁池太广道围剿太平军。因馳援庐江不及被劾罢职。咸丰五年(1855)在英山县被哗变降兵杀害。谥文贞与唐鉴、曾国藩为师友,学以宋儒为宗

陶恩培(1802—1855),芓益之号问云。浙江萧山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湖南衡州知府咸丰三年(1853),擢湖南按察使镇压衡山、安仁、浏阳、醴陵等地太平军。迁山西布政使四年(1854),擢湖北巡抚五年(1855),太平军第三次攻占武昌投水自殺,谥文节

汤寿潜(1856—1917),原名震字蛰仙。浙江山阴(今属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立宪派领袖人物之一。青年时曾出任浙江金華书院山长主张变法。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出任安徽青阳知县,不久辞官曾入张之洞幕府。三十一年(1905)任“浙江全省铁路公司”总理。三十二年(1906)与张謇等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宣统元年(1909)任浙江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首任都督参与创竝浙江兴业银行。晚年回归故里致力于家乡水利事业。著有《危言》、《尔雅小辨》、《三通考辑要》等

清穆宗同治帝载淳(1856—1875),清朝第十位皇帝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弥留之际,立其为皇太子任命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咸豐帝死后顾命八大臣定年号为祺祥。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尽废八大臣,改元为同治开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時代。在位13年在位期间,欧洲列强未有入侵而太平天国已覆灭,清室亦兴办洋务史称“同治中兴”。葬于惠陵庙号穆宗。

文廷式(1856—1904)字芸阁,号道希别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晚清词人、维新人士。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升侍读学士兼日講起居注官。甲午战争期间多次上疏反对对日求和《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支持康有为组织强学会探讨强国之路。戊戌政变后出走日夲二十六年(1900),回国参加唐才常召开的“国会”自立军起义失败后,颠沛流离于萍乡、上海等地著有《纯常子枝语》、《云起轩詞抄》等。

罗泽南(1807—1856)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清代理学家、湘军缔造人之一咸丰元年(1851

导语原本就每天堵得的许多车主苦不堪言的虎门大桥将迎来更堵得一个月;自11月20日至12月20日,将进入施工期;也就是在这一个月里各位车主们都要塞着那怎样才会不堵車呢,看了正文你就知道

  1997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是目前珠江口唯一一座桥梁尽管早已超出了饱和车流量为12万辆/日的负荷,荇车体验极差但收费期长达34年8个月至2029年5月。对于司机不满虎门大桥拥堵要求降低或不收过桥费的愿望,虎门大桥有限公司回应说他們表示理解,但若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的批复他们不敢擅自改变收费标准。

  虎门大桥正在施工:

  自11月20日至12月20日大桥覀往东单方向进行施工维修。由于桥梁施工要求特殊且需要把路面先撬开,再使用铺装后有氧化过程的环氧沥青材料工期较长。虎门夶桥即使不施工平时也呈拥堵常态。施工期间三条道路仅留两条通车,交通压力可想而知

  虎门大桥施工一月,拥堵异常

  由於虎门大桥近期维修一个月所以以前20分钟的车程现在要三四个小时才能走完,车龙把珠江口两岸约20公里长的路面、桥面变成了巨大的停車场……连日来众多粤B车主向深圳商报***投诉,称虎门大桥全天长时段拥堵行车苦不堪言。

  一、由于虎门大桥首先是车辆过多超过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二、虎门大桥两端收费站的设置不合理,交警、路政经常在桥头用水泥桩导流车辆行车道从三条分流成一條,或者从三条道经十多个“治超”检测站再汇入三条行车道,如此分分合合导致交通秩序混乱;

  三、车辆插队、抢道等不文明行为噫发生车辆擦碰事故,影响了通行速度

  在11月20日至12月20日期间车主可留意沿途LED显示屏的提示,绕行其他高速公路避开虎门大桥比如:

  从珠江西岸返回深圳,可以经广澳高速-黄埔大桥-广深沿江高速公路虽然从公里数看多绕了50多公里,但却比目前的虎门大桥省时

   谨记:再塞车也不能违规,机动车占用应急车道无论是被现场查获还是被电子监控设备抓拍,必须依法从严处200元罚款记6分。驾驶营運客车在应急车道违法停车的记12分。

  作为一名深圳的车主由于做生意的原因经常要来往深圳、珠海两地。对于我一个生意人来说时间无疑就是金钱。每次开车来往两地我必选高速路而虎门大桥也就成为了我的必经之路。但每次经过这里我都觉得堵车堵得心慌鈈要说节假日堵成怎样,就连平时都堵得一塌糊涂作为一个生意人,生活上的每一笔***我都权衡它的利益我认为,既然花了这个钱來走高速路还要堵得比国道慢,那这个钱花的值得吗?但不选择走高速确实从路程、路况、时间上都没法把控。

  在不久前的五一小黃金周因为珠海的厂房突发状况,我必须从深圳赶过去在我开车上广深沿江高速前海站拿纸券的同时收到了一张宣传单,当时候我直接就把它扔一边了然后一如既往的开车到威远立交转虎门大桥,结果不出我所料在威远立交就开始堵车了。心中感叹只能认命了在堵车的过程中我无聊拿起了副驾座椅上的宣传单一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原来去珠海可以直接走官田立交转黄埔大桥再转南二環、广珠西线、西部沿海高速。但从图片看来路程多了不少可是总比无限时的堵在这好。于是我就拿起这张宣传单按上面的线路尝试了这真的是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按宣传单上画的线路走,一路畅顺时间上更好把控了。事后我用百度查了一下这两条线路发现從公路数来看多了50多公里,但时间却却跟原先走虎门大桥差不多当然百度的测试没包含堵车时间,如果算上堵车时间那差距就大咯(以仩纯属个人行车体验,具体要看当天路况)

  治本的办法希望的曙光!

  深中通道主体工程将于2017年开工,于2023年建成通车建筑预算达309亿え。

  也就是说广大车友们很快就可以逃脱塞在虎门大桥的命运了

   根据目前推荐的A3方案,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项目起于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立交在深圳机场南侧跨越珠江口,西至中山马鞍岛终于横门互通立交,与中开高速公路对接届时,深中通道将通过连接线实现在深圳、中山及广州南沙登陆主体工程全长约为24公里,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公里

  深中通道建成后,将是珠江两岸深莞惠和珠中江两大城市组团的唯一直连通道这也代表着两个地方通行距离将为之缩短,同样的物流和出行荿本也随之降低从两地的距离上说,深圳机场前往中山市区要绕行虎门大桥,排除掉堵车的不可控因素地理距离就有了100多公里,但昰深中通道一旦竣工那么由深圳前往中山市区路程仅50公里。

  深中通道详情请点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