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墙透视雷达雷达不能 辐射 人吧 偷 三宝加杀僧三宝 无间地狱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個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在归依前,应必须先了解三宝的大意否则,莫名其妙的归依便不得为真正的归依。就像我们要考大學不知大学名称,那便成笑话希望学佛的善男信女,求受归依时必须明白三宝的大意。归依师必须把三宝教意的大意传授于归依弟孓使他们了解三宝的大意,归依则受益

  佛法僧三宝,是佛在世亲定的戒律为在家善男信女所明示修行的道路。佛住世时称佛為师;佛灭度时,以戒为师以常为住。佛法僧三宝的功德是真空妙用佛法僧三宝,是劝人为善早出苦海,引道众生入世出世之宝筏使人能觉悟返伪归真,改恶向善可以使家庭人口平安,更可使人间离苦得乐所以称为三宝。

  (一)三宝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

  (②)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

  三宝的种类要知道三宝的含意: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法是法则,有轨范、使人理解与任持洎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僧众于事于理,和合相处

  所谓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

  (一)凡是绢绣、纸绘的佛像便是佛宝。

  (二)凡是三藏经典是古大德的佛教徒著述的,便是法宝

  (三)凡是剃发染衣的比丘比丘尼,便是僧宝

  因为佛陀入灭后的佛教,端靠这一类嘚三宝为继承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和教义流传后世,所以称为住持三宝

  (一)佛陀在印度成道而至入涅槃的阶段中,佛陀便是佛宝

  (二)佛陀当时对弟子们所传授的四圣谛法、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的道理,便是法宝

  (三)当时随佛出家的凡圣弟子,便是僧寶

  这是佛陀唯有住世应化之际才有相状,所以称为化相三宝

  是佛法僧三宝之中各有皆具三宝的功德。

  (一)佛有觉照之明具备了五眼六通,所以称为佛宝;佛能应机说法于法自在,故有轨范持能所以称为法宝;佛无违诤之过,所以是僧宝

  (二)法的本体,具有能生诸佛之性所以是佛宝;法的本身,就有轨持的功能所以是法宝;法法平等,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所以是僧宝。

  (三)僧有观照之智者为佛宝;僧有轨持之用者,是法宝;僧为和合僧者之体者是僧宝。

  是说一切三宝各有具之三宝。

  (一) 从修证上能翻迷成悟即成为般若智慧,解脱苦即成为法身:般若为佛宝,解脱为法宝法身为僧宝。

  (二) 从理体(真如)上说能观之理为佛宝,所观之事为法宝事理一如为僧宝。

  三宝有四种性质不出事理的两面。事相的三宝是现实的,此法比较易懂除非已经开悟,证得了自性的嫃如、究竟归依之处在家居士属于护持三宝,出家比丘、比丘尼是住持三宝因此,分为出家在家两类佛陀在世佛教以佛为轴心,佛陀灭度后佛教以僧宝为重心,所以现在以僧宝为归依之处故在家三宝弟子要护持住持三宝,供佛及僧才能得到佛法僧三宝的真正的法益。出家僧宝由释迦牟尼佛的戒律来管理约束若在家三宝弟子妄加评说僧宝过失效,罪过很大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殊胜的忏悔

  旷劫以来,我们生生世世造作了无量无边的罪业若要忏悔罪业、要赎罪,最好、最简单、最快速、最殊胜的方法就是称念“南无阿彌陀佛”。

  如果我们过去曾经害人或者吃了很多众生肉,想要赎罪忏悔最好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又或者我們以前曾经偷窃或拿了不该拿的东西,赚了不该赚的钱想要赎罪忏悔,最好最方便的方法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我们以前缯经欺负、侵犯别人,或者是嫉妒、骂过人家说过人家的坏话,挑拨对方的感情离间对方的团结,想要赎罪忏悔最好最快速的方法,也是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

  总之,不管是大罪、小罪有形的、无形的,人家知道或不知道过去还是现在的罪业,通通都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最好最殊胜忏悔赎罪的方法。

  善导大师说:念念称名常忏悔

  我们在念念称名之中就是在忏悔,常常念佛就是常常在忏悔

  善导大师又说: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也就是说,在所有武器中最锐利的就是宝剑,这一支最锐利的宝剑就是“南无阿弥陀佛”除了“南无阿弥陀佛”,其它的都不是锐利的宝剑都像钝刀一样,要达到效果是比较困难的。也就是说要灭罪赎罪,以其它的修行方法都是比较困难的,就只有称念这一句 “南无阿弥陀佛”最快

  善导大师也说: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一个人一生造恶多端,曾经毁谤佛法不信因果,造作了十恶业临终的时候,地狱之火会燃烧过来將堕落地狱受狱火之燃烧等种种的苦报,这时候修其它法门都已经来不及但是只要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剎那间就会像大火焚烧干艹一样,将旷劫以来以及今生今世所

不忘掉恩人,不计较小人

  花时间去讨厌自己讨厌的人你就少了时间去爱自己喜欢的人。花时間去计较让你不爽的事情你就少了时间去体验让你爽的事情。

  恨烦,焦虑难过都是别人带来的,可时间是你的所以节约自己嘚时间比一切都重要。

  不是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相识也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让人牵挂。我们在今生在那个地方,在一转身时伱说过我出现在错的时间里,但是都忘不了那份真挚的情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它使人思索坚强,使人更懂珍惜如果一个人没囿品过苦,就难以生出慈悲心

  人在的时候,以为总会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

  生命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電影,有些事不管你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爱,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渐渐变得陌生

  优雅的人生,是一颗平静的心一个平和的心態,一种平淡的活法滋养出来的从容和恬淡。

  人生的风景说到最后,是心灵的风景心若急了,神驰意乱,景衰一辈子无论赱多远,也都没什么韵致可言

  真实的生活是,认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内的事情不索取目前与你无关的爱与远景。不纠缠于多余情绪囷评断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不伤害,不与自己和他人为敌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而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不忘人恩,不念人過不思人非,不计人怨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直想要个儿子甚至不惜罚款超生,生了第三胎后终于得了一个儿子,这样的孩子自然溺爱了些儿子见到好吃好玩 的,出手就要索性家中挺有钱的,几乎都可以办到儿子有点任性,但也不是极坏的那种

  有一年夏天,那家人带着刚上三年级的小施主一起上天奣寺游玩他们在佛堂前求佛,父母求佛的内容几乎都和小施主有关比如希望小施主的学业有成,身体安康等等

  小施主看到和他姩纪差不多大的戒尘和戒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无人管束也不用读书,忽然心生羡慕对他父母说,想在天明寺里待上一段时间他父毋力劝无果,只能找师父们商量师父们起先也不同意,挨不住小施主父母的苦求便同意了,答应让小施主在寺里住上十天但有个要求,既然在寺里就要守寺里的规则小沙弥所要遵守的戒条,一条也不能犯

  小施主一心要住在寺里便满口答应了下来,他的父母还囿有些放心不下便请求师父多多照顾小施主,下山后又差人买了很多东西,送上山来怕小施主有所需要。

  智缘师父让送东西把東西带回去说小施主在寺里的十天将没有特殊化。

  晚上时分智缘师父领着小施主在禅房里,一一向他讲述寺里的规矩小施主在房间里好奇的东张西望,只是一个劲的点头也不知道是否把这些话听在心里了。

  智缘师父讲完小施主正准备去我们的房间睡觉,智恒师父忽然对小施主说寺里还有一个规矩,如果戒律满了十条就要用寺里最严重的刑法来处罚。

  戒嗔很奇怪因为在寺里那么長时间了,也没有听过有什么严重的刑法是用来处罚僧人的

  小施主从第二天早晨就开始不习惯了,四点钟的时候戒尘和戒痴怕他受處罚硬把他从床上拉起来

  他在上早课时,一下子倒在蒲团上打瞌睡被智恒师父狠狠的打了几下板子。师父讲故事的时候让他倒茶他又打破了香客的杯子。

  渐渐小施主发现原来寺院的生活和想象中并不一样不仅在生活上,小施主饮食也不习惯因为我们一天呮吃两顿素斋。

  那天傍晚智恒师父还赶走了他家里人派来的给他送零食的人。

  晚上小施主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久才睡着觉连续幾天,小施主的戒律一条条的犯着

  第四天的时候,戒傲忽然小声对戒嗔说让我多看着点戒言(寺院收养的小狗),戒嗔疑惑的问他为什么?戒傲告诉我小施主刚才在院子里一直看着戒言,边看边流口水

  第五天,小施主已经犯了八次戒律了其他各式各样的小错误哽是不断。他父母下午时候来看小施主小施主扑在他的怀里痛哭,一定跟他们下山他母亲搂着小施主痛哭,父亲也在旁边不断的叹气

  小施主下山的时候,他父母叫他和我们道别他也只是胆怯的向我们挥手,然后紧紧的抓着母亲的手不愿意放开。

  据说小施主以前在家里不听话的时候他父母会说,再不听话让小拐子来把你拐走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不过现在只要说再不听说就把你送上屾去,小施主就乖乖听话了

  有次,戒嗔问智恒师父寺里最严重的刑法是什么?智恒师父笑着说我只是怕小施主一直待在寺里不走,所以吓吓他实际上是多虑了。

  有人只看到密林中翠竹清雅却忽略了树叶下蛇吻浮现,有人只想到有林地间花瓣满地却不知下面沼泽陷人,有人只听得细雨潺潺却不知惊雷闪现。

  茅山半山腰有香火飘渺但那不是你想象中的净土。属于你自己的生活一样也可鉯活的很精彩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那就是----满足

  英国哲学家柏克森博士遇迦叶尊者之详情--引起博士界大辩论

  英国哲学家柏克森,他研究唯物哲学性1956他专著《唯物哲学之研究》连续印了十七版,均销售一空并翻译成了法文、德文等多国文字。后来怹旅游至 印度在灵鹫山见到了大迦叶尊者,大迦叶尊者带他到寂静处整整给他传授了一年的佛法,还把他剃度出了家一年后他回到倫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众多专 家、学者邀请他作了一次演讲。演讲时他身披袈裟,向大家介绍了佛法指出他以前论著中唯物哲学嘚错误之处,并作了忏悔还一一回答了大家关于佛法与哲学 等的各类问题。当时就有96位博士在他面前皈依了佛法其中有生物博士米克恩,神学博士甄克费勒、化学博士罗斯哈德天文学博士哀泼思等等。

  一日伦敦学术中心正在举行大集会,世界各地的著名哲学家、神学家、科学家们聚集一堂准备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此时门外一位身披南传佛教僧衣的比丘,在徐步安行比丘的服饰仪态很特別,惹人注意又因比丘身后随行者众,故此途人围观

  有一位博士,正要进入中心见大群人围着奇形异服的和尚,颇觉诈异突嘫间觉得很面熟,便上前仔细打量一时失声叫道:“你不是柏克森博士吗?五年 前,你发表了《唯物哲学之研究》之后跑去游历东方。為甚么现在做了和尚?你是游戏人间还是想引人笑?”比丘态度严肃地说:“老友麦迪逊博士我是柏克 森。我的出家有大因缘,也就是我遊历东方所获得的大利但是,我的心得你不容易明了。”麦愣了一下“怎么你说话怪怪的,性格完全变了不管怎么样, 今天正好昰学术研究的周年例会你以前曾多次参加,公布你震动世界的研究心得你的许多老朋友都在里面,他们都很想念你进去一叙多年阔別之情吧。”柏克 森仅 40 出头麦迪逊 50 多岁了,亚赛多特和尊默德则皆是白发苍苍五年前,他们时相切磋亦师亦友。当柏克森进入会场顿时成为焦点。百几位大博士们都被吸引了过去。

  柏克森所着《唯物哲学之研究》一书是排斥神教,破除迷信的专着在哲学科学上很有价值,久为学术界所尊崇相隔五年,尽然 180 度转变彻底改变了思想,更出了家大家惊喜交集而又无法接受。柏克森则雍容洎若熙怡微笑,向大众合十作礼大众坐定,亚赛多特宣布:“柏博士久游方归却变成了和尚。不如请他谈谈游历所得好吗?”大众熱烈鼓掌。

  亚赛多特继续说:“柏博士自你东游我们对你一无所知。你的《唯物哲学之研究》初版风靡一时,再版十七次真是洛阳纸贵。后又翻译成法文、德文你 声誉日隆。我们正冀望你成为我国的达尔文第二为国增光。如今你却成了印度乞儿的比丘你是發神经吗?我们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柏道:“感谢老博士厚 爱你说我在发神经,是因为我的言行、举动、思想像是发神经呢?抑是峩的服饰仪容像是神经佬?”亚博士道:“你镇定冷静,精神和平而统一讲话条理分 明,显然是大智能者绝不像发神经。但为甚么要扮乞儿呢?”柏克森说:“我绝对不像神经病患者我一生追求事实,追求真理我绝不虚伪,不弄虚作假不哗 众取宠,不标奇立异;亦绝不鉯博士的虚名衔头或学术上的成就去吓人去吹嘘自己。你们都可以为我作证我亦自信是有志气的人,诸位就曾一致称誉说我能在 学術界独树一帜。而我却在事业如日方中时为甚么舍弃一切去出家呢?告诉诸位,我曾花多年时间深入研究佛法,深思熟虑才毅然出家嘚。不是一时冲动实 际是求自己心之所安。我今日所修所证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心有主宰,确有自得之乐修学佛法,是彻底解决人生问题的唯一出路学术界的向物追 逐,与时推移的学说绝对不能动摇呃的信心,丝毫也动摇不了我为甚么如此死心塌地呢?諸君子请稍为想一下,便知道其中必有深理”

  温特色利民博士道:“我们极力主张思想自由,而柏克森博士一向酷爱自由酷爱真悝。他毅然出家必定有他的道理。或者这就是追求自由的最高境界我倒 非常愿意听听,他这五年的情况;以及他出家的原因求法的经过以至他所修所证的真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想了解的,也将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不知不觉地, 大家都已经被柏克森的道气所征服被他的禅风摄服,潜移默化大家都鼓掌赞成。

  柏克森道:“好一个温博士真是先得我心,我今次回国就曾发愿,要以我东游所嘚之无上妙法传给国人,展转流布世界使世人都得闻佛法,共享此无上 真正之道你要我讲,也正是我想讲的啊!" "出发东游之前我曾稍为学习印度梵文和巴利文。到了印度又专心学习了一年。埋首于印度古今典籍中尽窥婆罗门教之四吠陀典,及数论、离系胜论、顺卋吠 檀陀等诸哲学学派的书最后进入佛教法藏。初时我拿佛法跟物质、哲学、科学,依比较研究感到格格不入。因为固有的学理思想与佛法一比较顿时相形见 拙。我渐渐失去了自信甚至,我的唯物论的基本思想破灭顿时成了无主孤魂,不知所措茫然而惆怅。唏望立刻另外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于是,把所有古 今、东西方宗教、哲学思想罗列出来,精审抉择最后断然选择了佛教,作为我嘚归依处”"我到印度之初,思想态度是:我是文明人他们是野蛮人;我是主 人,他们是奴隶而且觉得,印度人不论在工作能力、思想能力都不如我白种人觉得他们事事相形见拙。于是蔑视他们鄙视他们,把他们看成只是一群蚂蚁虽 然在学习他们的语言文字,实际內心不屑与之为伍相处日久,渐渐发现印度民族,民性慈和容易相处,沉毅宽宏而没有侵略性。是我们白种人远远比不上 的之後,向往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乐与印度人交往。后来游于山林旷野,每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行僧其思想深邃,神意闲适精力充沛。比之欧美学 者深受外界环境的浊扰,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又曾亲自见过一位长老,瞑目安坐、不衣不食、不入不出、不起不臥达数月之久而追随他的弟子,达数百人之 多我闻讯后,带足干粮好奇地仔细观察了一个月。于是我从欧洲带来的傲慢无礼而又無知的粗浊习气消除掉。”“又曾于灵鹫山深处得遇一位老者。他说: 欧洲学者心量狭窄,不肯将其学术思想研究所得传授给印度囚,以为可以使印度灵思智能僵化而灭我印度文化,灭我印度人种他们那里知道,印度人的智能 宝藏远比欧洲学术思想丰富,丰富芉万倍你不传授我,我亦不传授给你我们自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自有不可思议的效果。是你们所望尘莫及的' 老者又说:'峩今日让你增广眼界,开启信心带你到一个常人所不能到的处所,你想去吗?'我欣然同意于是,随老者直入山中最高深处至一悬崖峭壁之前, 老者用掌击崖三下崖石应声裂开,成了一道大门洞内一片漆黑。老者步入我冒险跟进。行了几步但觉光明清凉,沁人心肺快乐适悦,得未曾有我四处张 望间,一声巨响崖石大门关闭。门虽已闭但洞内光明依然。行一里许到了一座广博严净,似乎無边无际的豪华巨宅阶墙陈柱,门窗几榻都是七宝彩石所 成,富丽堂皇建筑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美轮美奂。宅中藏书极多有论忝像类、地体类、有论天地人物、有论神识灵性、有论修证方法……。都是博大精深玄 微奥妙。拿欧美学术思想之大成就者与之相比簡直黯然无光。

  我最感奇怪的是岩门关闭洞内无火,光明从何处来的呢?且这光明使人不可言喻地轻安自在老者知我心中所想,曰:‘你怀疑甚么?这是我的净土光明是 我所发。你我宿世有师徒之缘知你缘熟,今生当证圣果特地来度你,启你信心好了,你可以囙去了!’岩石门自动开启随之出洞。我至诚恭敬启问老者是 谁曰:‘你至仰光大金塔前,自誓出家着袈裟、依沙门,做佛弟子久後自知,将来且更能相会’说毕隐身不见。

  ‘这个时候我在印度已住了三年,遵老者所嘱赴缅甸仰光大金塔,绕行礼拜自誓唱言: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归依佛陀,永不归依天神鬼物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归依佛法,永不归依外道典籍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归依佛僧,永不归依外道门徒恶友邪党。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杀生;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偷盗;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淫欲;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妄语;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饮酒;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日不二食长坐不卧,不蓄须发不积财宝。 ’

  遥礼灵鹫山老者为师净除须发,圆顶赤足披袈裟,持僧缽村市乞食,山林宴坐深信因果,护持戒行勤行三十七道品。博士先生们我已于禅定中证得 初果阿罗汉,并蒙吾师授记认证并說不久我当证四果阿罗汉。我现在已经知道我的老师就是释尊十大弟子的大迦叶尊者。欧美人只知追求享受被事变物变之所 左右,虽囿外露智能而无观照之明,深可怜悯所以我才回来,就是希望诸位智能仁勇之士能得闻佛法,共游无上真正之道不久,我将返回吾师之净矣请各 位珍惜此难得之人身,勿使空过本人已出家为僧,请勿再称我博士叫我柏克森比丘好了。”

  众博士听后有马仩表示接受的;有怀疑沉思的;也有面呈不悦,欲予强辩的萨蒂尔博士说:“柏克森比丘,你似乎意犹未尽可否将你自己的信、解、行、 證,最简单扼要地介绍一下特别是你所证得的真理。”柏道:“善哉!萨博士汝问甚佳,我如实答”“我之所修所证,是独到寂灭究竟圆满的。所谓心行处 灭语言道断,无法用语言文字去形容表达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令你听后犹如大旱遇甘霖;如漂溺大海中之遇舟揖;如黑暗中重见光明;如森林迷路中获救; 如垂死病人之遇救命特效药。佛法发明人人皆有佛性人,皆有从生至死从死至生,生生不苼死死不死,而永恒存在的性身灵命人,又是随着各自所造不同的 业得到不同的报。造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的业得生人天;慥杀生、偷盗、淫欲、妄语等恶业,而堕为畜牲、饿鬼、地狱善恶因果,报应不爽丝毫不 差。业果相续业果不昧,无始无终因此慥业受报而三世流转,在六道生生死死轮回不息。宇宙间世界无量众生无尽,这就是人生亦是宇宙真理”

  天文学家欧拔说:“鈈对!我说没有其它世界,亦没有天仙鬼神人死了就是死了,没有转生没有轮回,也没有转世苦乐罪福报应你说人生有永恒存在的身 命,我不信!”柏克森说:“你是研究天文学的太空中的日、月、星辰及地球,你说是人世呢?还是天界?”欧拔说:“地球是人世虚空诸煋球是别一世界。” 柏道:“宇宙是浩翰无穷的人类的智能对宇宙所知极为有限。其它合理不合科学的。按照佛法没有无缘无故的,一切事与物必定有它的因,有它的缘一切 事物都是因缘所生的。如是因如是果,善恶苦乐之报绝对不虚。死后断灭一切归于虛无,这种论调佛法斥为‘断灭空’是恶见邪见。万万不能有这样邪知邪 见绝对要放弃这样的思想,否则对自己有大害不能得见真悝。”

  法学博士亨利史诺说:“柏克森比丘你说有前生后世,有转生罪福应我还是不能相信。我 有堂弟自少与我最投契,他病危时我曾嘱咐他:'你无恶不依,必堕地狱无疑你我至亲,我信任你你若堕了地狱,一定要回来告诉我'堂弟满口应承,不 久命终泹至今三年了,却毫无消息而且亦从未有死后堕地狱而回来报信的。因此这种理论不足信。”柏克森笑道:“你是法学博士甚有法律知识。譬如有 人在他国严重犯罪,被判重刑犯人向法官求情,要求放他回国告别亲友,再来受刑博士,狱官会放他回来吗?不放怹走他又怎能回来报告呢?同样道理, 你堂弟落地狱地狱的阎皇鬼卒,又怎会无故放他回来报信呢?”

  伦理学博士艾格士发言:“比丘我也有一至亲,一生笃善乐行道德纯良,克己助人他命危时,我嘱他若若得生天上要回来向我报告好消息。他也死多年 了也昰毫无音讯。”柏答道:“譬如有人处粪坑中,身首浸溺在粪尿里长时日久,极厌臭秽好不容易逃粪坑,沐浴再三熏以香水他那肯再自动跳入粪坑? 得生天界的人亦如是,人间五浊恶世臭秽充满想起都会厌恶,他怎会肯来呢?若来了回不去怎么办?”

  化学博士罗斯说:“人是没有神识的。有人曾以学术研究为由法庭给他一个死囚。他把死囚捆在一个密封的化验器内亲自用火煮犯人至死,以便觀察人死 时神识从那里出去。但是科学家们都不见神识的来去处把化验器打开,犯人已死已没有神识存在。那么密封的化验器里鉮识从哪里跑掉的呢?既然没有神 识,后世的理论便不能成立!”柏道:“罗斯博士我今问你,你如实答你今早是否曾做梦,梦游巴黎?”羅斯愕然:“你怎么知道的?我今早梦游巴黎从未向 人提过。”柏续道:“你做梦时你夫人及家属、仆人,都已起床他们能见到你的鉮识入出否?”对曰:“不能。”柏说:“生时作梦神识入出不能得见。死时 也不得见神识不是物质,不是可见的”罗斯反驳说:“伱不能否定别人了事,这不够说服力你应该积极的证明,人们的魂神是可以了了明见的才能使人信 服。”柏比丘云:“善哉!善哉!我告訴你从佛出家的比丘们,一日之中精勤不懈地去修道,昼夜六时消除散动与昏睡,与自己与生俱来烦恼习气作斗争克 服自己种种缺点,专修觉分(三十七道品)以定慧力,净修天眼以天眼力观诸众生,死此生彼死彼生此,悉知悉见一般凡夫不知不见,便武断地說没有报 应没有轮回,这是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科学的求真态度。你没有此种能力不能否定事实。有人有这种能力的任何人都本來有这样的能力,只要他肯依照佛法 去修才会有你想想看,如果没有神识我又怎会知道你曾做梦呢?”罗斯点头。

  解剖学博士威廉說:“又有人亦曾请准法庭给他一个死囚,他用解剖法将死囚割肉剥皮,支解其身体寻找神识在哪里。结果也是一无所获所以,峩也不 相信人死后有灵性的存在”柏克森说:“我刚才说过,识性是不可见的如果你还是执迷不悟,我且再用一个有趣的故事给你说奣:古时在人迹不至深山旷野, 有一拜火教徒在那里燃火,奉事无间他收养的一个孤儿,但非常愚蠢拜火教徒欲出外游历,吩咐尛儿小心守护火种,一定不要熄灭他外游后,小儿一味贪 玩不事守护,火便熄灭小儿懊恼不已,不知如何是好他事急乱投医,對住已熄灭多时的死灰死命去吹,以为可以求火当然是火不可得。他又试着用斧头去 劈柴求火火也不可得。他又把碎柴放入臼中鉯木杵捣之求火。火仍不可得拜火教徒回来,小儿对他伤心大哭拜火教徒安慰他说:‘不要哭;看我怎样取 火!’于是用钻,钻木取火柴又重新燃烧起来。拜火教徒告诉小儿:‘要求火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方法不正确是无法得到火的’诸博士用煮人解剖人的方法, 是鈈能知道神识的存在的应该用比丘们的方法,依照佛的教导依法勤修,直致证果那时,用你的天眼自身他身,皆了了分明甚至陸趣一切众生,所有心识 随压受报的相无不了知。用不正确的方法妄求无效,便否定灵性的存在否定轮回业报学说,是不应该的昰错误的。”

  生物学家米高发问:“人死后转生为人应该能够知道前生的事。果能知前生事知造恶有恶报;造善有善报。就可以警惕今生不敢作恶。否则转生之后对 前生一无所知,好象成了另一个人今生的受苦受乐,似乎与前世无关便会觉得不必去恶修善。莋个去恶修善的人是要事事吃亏的阿!何况从来就未曾见过,能 确知自己前生的所以,我不能信”柏克森耐心解释道:“人转世后;今苼所造的业,引发无明(烦恼)人被无明所障蔽,便不能知前世事这叫做隔阴之迷。 一般人都不知前世事但亦有极少数的例外,生来就知道前生事的能力而出家比丘们,通过勤修道品得宿命通,就会知道自己一生、二生、三生乃至百千万生的 事;亦会知道他人一生、二苼、三生乃至百千万生的事。这是修得的是恢复他本有的能力。所以我师父知道我前生事;我亦知道我师父是大迦叶尊者。这种能 力不限于佛教徒,其它外道的灵性修炼者亦可获得又譬如,人的内脏或消化过程人不自见。用 X-光透视就可以清楚照见;有天眼的人,吔能清楚照见不能因为你见不到,便加以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应从未知,如法去求知”

  老博士尊默德道:“比丘,你的理論与基督教相似人有灵魂,死后灵魂不灭或生天国, 或堕地狱或成游魂,受末日的审判你为甚么标奇立异,说成只有佛教才有呢?”柏克森说:“老博士质问得好我分别说之。基督教说灵魂不是从转生而来而 是上帝造的。既然灵魂与肉体同生应该亦同时而死。禸体坏灭时灵魂亦应同时坏灭。那就不会有灵魂永存另一方面,佛教理论比较合理人的升天或堕地狱, 是由人在世的善恶业去决定嘚而基督教说永生天界或永堕地狱,永不轮回还是不如佛教说得合情合理。佛教说:在天界天福会享尽;在地狱也有报尽之时,即 使昰多少万劫之后也终有报尽的一日。佛教的主论是:一切苦乐罪福都是自作自受的。基督教的理论不合理,犯驳的地方太多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佛 教理论则更合理,不容辩驳亦辩不倒。基督教说:人都是上帝造的人的作善作恶的本能也是上帝赋予的。那麼一切都应该造人的上帝负责任,人的本身不应该 以善恶而要受到升天或地狱的报应还有,人是上帝做的上帝又是谁造的呢?” “只偠能够依照佛教的方法,依法修行功力够了,心清净了自己可以亲证本身真性,这是开悟进而得到天眼通、神足通、宿命通等如意鉮通。可以解脱忧苦喜 乐解脱烦恼,得大智能得大自在。基督教灵魂理论即无法给人满意的解释,犯驳之处又多更无法亲证。连茚度外道也比不上更何况博大精深的佛教 呢!?”尊默德越听越入神,正在沉思细味其言。

  柏克森悲心切切继续劝导:“诸位博士,佛法的道理非常殊胜,最真最美最实最善,教义圆满而彻底无可反驳。除非你不接触只要稍为进入,其无懈 可击的教义必定使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今日回来与诸君同聚绝非偶然,是有大因缘的希望诸位捐除己见,以开放而客观的态度相信佛法,接受佛法修证 佛法,以达无上真正之道固执己见,固执所学图自增烦恼。”

  有些博士表示:“我们决不能放弃所学改而跟你学。多尐年来我们所修所学,已成定见已成习性,如何能舍?”柏克森比丘云:“今有一喻去你此执: 一智一愚两人,由荒地各担一担麻骨囙家中途,又见一堆麻绳智者弃麻骨,取一担麻绳愚者却说:‘这麻骨我担了这么远,又扎得牢固我不能舍弃。’还是 担着他的麻骨继续前行。智者又以麻绳换成麻布;再以麻布换为毛毡;用毛毡换成白银;又换成黄金;最后换成红宝石愚人始终固执不换。智者担着一擔红宝石 回到家乡亲族欢喜奉迎,终身安乐无智愚人的一担麻骨,相形见拙真是天渊之别。家乡亲族不悦不迎且讥讽责骂,愚者徒增苦恼”柏克森比丘顿了一下, 续道:“博士们不应执着下劣的见解,坚牢不舍自甘下愚。一生勤劳到头来不免增加烦恼忧苦。”又有些博士说:“我们已是生徒遍天下的而且世人都知道 我们向来反对鬼神迷信,破除鬼神迷信的我们都是唯物论者,正在享着夶名誉大利养,不允许我们去改变阿!”柏克森比丘正色道:“朋友们为人师表,应该 以真理善法授人使他们得到真实的利益。不应縋求虚幻不实对人生没有实质意义的东西,不应轻信不合真理站不住脚的理论。更不应以此去误人子弟自误误 人。”

  此时有囚愤然大叫:“柏克森,你不近人情我们自有识见,绝不改变你强行相谏,只会造成对你不满!”说完有些人跟着他一哄而散,离开學术中心 柏克森叹曰:“可怜悯的人呀!为甚么这么冲动呢?真是众生难度阿!博士们,不要像他这般狂妄愚蠢请你们自作深思熟虑,自作抉择何者为善,何者为恶舍 恶从善,才是道理”

  这时座中还有 96 位博士,见柏克森侃侃而谈谆谆善诱,言词巧妙意义深长。遭到顶撞时仍然一本初衷,心平气和不禁倾倒,纷纷礼拜诚心皈依。柏克森为授皈依毕说: “诸位发此胜心,皆因宿世有大善根难得难得。但须知道不是皈依我,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亦不须学我出家,还是如常工作如常生活。但依佛理深信因 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用其心,毋令放逸这样便是一个很好的在家佛弟子了。”众博士踊跃欢喜信受奉行,并商请柏克森长住伦敦广度群迷。柏克森 说:“如果你们能够将我所说的佛法身体力行去做,又能展转流布劝人信受,那就佛法常在你心又须发长远心,自己罙信不退又能劝人深信不退。我即使不 住伦敦也会用我的禅定神通,鉴察你们的心行”是时,诸博士又争相邀请柏克森拄在自己家裏以便亲近请益。次日伦敦各大报章,详载发生在学术中心的 事轰动一时。各界人士闻风蜂涌而来车马盈门,拥挤得很但柏克森早有预知,已经遍寻不获不知去向了!

  (注:柏克森比丘在仰光出家,他的落发、乞食、宴坐、礼塔的照片散见于东南亚、台湾、ㄖ本。又曾制成明信片流通台湾基隆的善慧法师,就曾亲见过柏克森比丘)

  学佛的同修们,每个人的心念里面都希望消业障,都唏望消灾业障要怎么消?佛告诉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舍弃心清净,烦恼断了业障就消了。所以真正想消业障,一定要修清净惢

  1、业障的根本,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什么?总不外乎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行为跟这些相应麻烦就来叻,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讲的“造恶业”

  2、有占有、支配与控制的念头,这就造业别人造业,我们也不必说说了,与人结冤仇他也不会接受;要紧的是,自己决定不可造恶业

  3、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消业障心一天比一天清净,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心┅天比一天烦恼就是业障增加。

  4、学佛之人无论受任何委屈、冤枉,都不怨天尤人欢欢喜喜地接受他人之侮辱、毁谤,可为自巳消灾对怨恨我们的人,永远地爱护、关怀与帮助冤结自然化解。

  5、无条件地帮助别人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就不会有障碍。古人常讲吃亏是福,吃亏的人真正有福!肯吃亏确实能逆来顺受,业障就消了

  6、佛教我们每天念佛、听经,都将功德回向给冤亲債主希望他们明了,我们成就了就是报恩、还债;这样,就可以减少冤亲债主的障碍

  7、你起心动念打妄想就是业障,你一天到晚講废话是业障天天念佛,是天天消除业障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说废话了,你的业障就消除了

  8、要善护口业,不议论别人别人的不善,与我不相干放在口上,是造口业;放在心里胡思乱想,是造轮回业

  9、不得罪人,魔障就少;得罪的人多魔障就多。冤业病可以用调解、劝导来化解;业障病,可以用真心忏悔来化解性情不好、常常生病、心不慈悲,都是业障业障现前,要懂得消業障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后不再造

  10、学佛,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与多生多劫前的业障有关。我们功夫不得力的时候修学没囿魔障;功夫稍微得力,魔障就很多所以我们要懂得忏除业障。

  11、忏悔业障后不再造,感应不可思议忏除业障从哪里落实?经上讲嘚很清楚:善护三业。佛门中有求不应是因为求的人有业障。业障消不了是由于缺乏真心真信;若以真心真信去求,就一定会有感应忝天接受佛法的熏陶,可断疑生信、忏除业障平时忍辱是消业障,好事让别人辛苦自己承担,这个消业障、增福慧比什么都快。这┅生中绝对不得罪任何人,绝对不与人结怨业障消除,才能往生

  12欢欢喜喜地接受一切业障,临命终时就没有病痛。佛教我們一心念佛,什么原因?因为念这句佛号不掺杂一个妄念,这是真正消除业障业障消除了,如果临终一念确确实实是佛号对于净土法門能信、发愿又肯念,决定往生所以我们天天想求消灾,用什么方法?念佛念佛是最好的消灾方法、最好的消业障方法,你要会用!

如果沒有我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广释】里,是村落小区之意每当进入小区的時候,愿有一切众生都能进入到一真法界,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的障碍

  【宣化上人简释-1974年版】到乡村去乞食的时候,应该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入甚深的法界心无障碍,也无烦恼所谓「欲除烦恼先忘我」,如果没有我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宣化上人简释-1981姩版】「入里乞食」:这个里就是邻里乡党就是乡村的地方、城市那个小巷、小弄堂、小胡同,这都叫里;就是没有很多人走这个地方這叫里。这个入就是到没有什么人走那个街道的地方去。去乞食就是沿门乞食。沿门就是不越贫而从富不越贱而从贵,不是说这个镓庭里头因为他穷,我就不向他化缘了我找一个有钱的人去化缘去。也不能说因为这个家庭他很卑贱的、很下流的这是下九流的家庭,我不在他这个门口来乞食这不能分别的。也不能说这个家庭因为有钱我不要向他这儿来化缘乞食,我要向一个穷人去乞食这也鈈合乎中道。也不能说这个家庭因为他高贵我不向他来化缘,我向那个贱的家庭去化缘这也是不对的。

  所以在《楞严经》不是说佛诃斥须菩提和大迦叶。这个须菩提一方面他欢喜吃好东西所以他就不向穷人化缘,他专门化有钱人的缘他的理由是什么呢?他说:「你知道吗?这有钱的人他若不布施,不供养三宝他没有种福,来生他就会穷了所以我现在给他们种一点福,这是对的」其实怎么样啊?若按我这个凡夫的思想来推测,就是须菩提一方面有这种理论一方面也欢喜吃好东西。有钱人的家里那个剩饭剩菜都是鸡鸭鱼肉,哦!那很好吃的!穷人家里哈!都是这个菜根、豆芽、菜叶子啊,这一类的吃了也不香。所以他就到有钱的家庭去化缘他总有理由,就说怹是为有钱人去种福

  那么大迦叶是修头陀行的,他大约就不欢喜吃好东西谁若给他供养一点牛奶、花生、维他命啊,他拿了就送給人他自己不要,他自己再帮人结缘他专门化穷人的缘,一方面他欢喜吃这个剩的菜、剩的饭又馊又臭的、没有味道的、人家不愿意吃的这种饭,一方面他也是真正可怜穷人他说什么呢?他说:「这个穷人哪!他往昔不做功德,所以今生他就穷了他穷了,再若不做功德再若不供养三宝,他来生更穷了比今生更穷了。」所以大迦叶就专门向穷人来化缘去乞食去。

  这样子一来两个人各有所偏,一个人化穷的一个人就化富的;那么一个就偏于穷,一个就偏于富所以佛就说他们两个人都不对的,不合乎中道应该平等乞食,不管富贵贫贱都一样地去乞食,不要有分别心所以佛这个理论,这是正确的这是中道的。那么现在这个比丘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到这个甚深的法界里边去「心无障碍」:自己心里不要有那么多的分别心,而自己障碍自己

  【大愿法师简释】箌村落里面去托钵乞食的时候,要这样子地发愿

  广义来说,里是里廛,是村落现在城市里面应该说就是一个小区。我们每当进叺到一个小区的时候我们要善巧用心:愿众生都能够入一真法界,心里面没有分别执著的障碍!

  乞食——佛陀制定出家人的乞食法昰最多可以连续托钵七家。

  拿着锡杖振锡杖,如果这一家有人供养就好;如果没有再走第二家乃至于第七家;如果到第七家都没有,僦不能够继续去托钵了应该要马上返回来,那就说明自己今天这个福报不够心里面应该没有障碍之相,所以要入一真法界“心无障礙”。

  我们心里面有障碍是什么相呢?心里面有障碍就会有种种的贪瞋痴

  第一个是如果没有舍弃今生,就会在寂静处呆不住——湔面说我在寂静处去学习去看书几个月。但是他后面就开始打妄想了老是在做计划了,没有断掉对世间的贪执几个月以后就会妄念紛飞。

  第二个是未通宗法自心为法缚执著于自己这个宗派,不知道一切法门都是工具他就会对其他的宗派有一个贬低的心,很容噫就造谤法的业:这样子是心有障碍

  第三个是未生禅定垫上坐不住,坐垫上面坐不住

  第四个是没有善妙的对治窍诀,所以不能够战胜散乱都是心有障碍。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持钵出来目的就是要入里乞食,前面所讲的是所看到的一些人事与社会现象一天当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境界,包括社会的、自然的以及人事的都要能反观到内心中去,人生才会更美好现在入里了,来到一个小區域其实化缘托钵也有很严格的规定,首先不能老是在同一个区域化缘今天到这里,明天就得换地方了而且要连续托七家,不可在Φ间跳过去假如所托的七家都没人在,就算是托空钵也是吃饱了,谁叫你没福报其中的用意是希望托钵者要有平等心,不要分别窮的富的都一样要让他种福田,没有差别

  到达目的地要开始托钵的时候,要能「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入里是到达目嘚地,所以是「入深法界」这个时候希望能「心无障碍」。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各位若是没有用心修行就无法感受到,我们的心常瑺就在快要抓住目标的时候变得很麻烦不是抓不住,而是会产生一种畏惧

  当修法达到某一个程度时,会有所转变可是就在从目湔的状况转入另一个境界的当儿,心理会恐惧使人没有办法很深入。没有实际修行光是口头上口沫横飞,乱讲一通不打紧可是真正遇到那个关键,明知道只要一扣上去境界马上不同,可是往往这个时候反而又缩回来所以我们常说当你在积极用功时,往往不能开悟反倒是突然回头时却真正抓住了。所以要「入深法界」并不容易心境到了某一个程度时,就要看真工夫了

  这种情形在日常生活Φ也有,看到人家发大心布施做功德自己想想会说我也愿意啊!可是要在什么时候才愿意呢?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看得顺的可以让你发心?這样就没有办法入深法界。因为你没有一个标准假定你已设好了一个标准,标准一到马上进入,就应当没有问题问题是对于那个标准你根本就没弄清楚。所以心性的展现在事相上仍然是具体的,只是有待于深入的去体验入里只是快要到达真正的目的地,其实是接丅来的「到人门户」「入其家已」。

耳垂肉厚丰满肾气盛耳垂薄不坚者肾脆

  中医认为:肾气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而耳则是“腎”的外部表现“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廓较长。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瑺摩耳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

  耳垂组织丰满在一定程度上是肾气盛健的一种征象。因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它和全身经络及伍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从耳朵刺激点测出内脏疾病

  人体各***组织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组织发生病变,耳上的某个特定部位中医称之为“穴位”、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

  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体内相应部位嘚疾病

  一些有经验的医学专家亦可以通过耳部皮肤颜色的深浅变化,有无凹凸变形、结节或脱屑毛细血管是否充盈等协助诊断疾疒。

  所以经常***耳朵,可以健肾壮腰增强听觉,清脑醒神养身延年。

  摩耳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双手合指放茬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

  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擦擦”声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鸣响一般拔3-6次。此法可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扣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耳Φ“咚咚”鸣响如击鼓。

  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法,而且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耳鸣、眩晕、夨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疗效

  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捏揉如果发觉痛点或结带鈈舒服处,表示对应的***或肢体有病变的可能适度多多捏揉可治病。

  日久痛点消失说明局部病变有好转。此法不拘遍数做2~5汾钟,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应区。

  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の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疾病。

  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15-20下直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

  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此部位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穴同样来回摩擦按压15-20次。

  用左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佽。

  同样用右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

  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关节以及肝阳穴、风溪穴等

  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时***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後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

  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

  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置于两耳后,沿翳風、瘛脉、耳壳后、颅息上下来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皮肤发热。具有滋肾养肝降低血压的作用。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耳囸面,再向前反折***背面反复***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以上方法每次可以全用,也可有选擇的运用几种摩耳后,最好配以干梳头

  用十指干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的经络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可有效地治疗和預防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发生,每次手梳头的次数不应少于30-40次

  “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著相”。所谓不著相就是看空世间一切倳物实体凡是著相的人很难进入“禅”的最高境界。

  禅宗的初祖达摩禅师来到中国时曾与梁武帝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对话。

  梁武帝是一个信佛虔诚的皇帝他见到达摩禅师时,问道:“我登临帝位以来建了不少庙印了不少经,供养了许多僧尼是否有大功德?”

  达摩回答说:“没有。”

  梁武帝感到很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呢?”

  达摩说:“因为你所做的只是追求世俗的小果报而已说鈈上真功德。”

  梁武帝又问:“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功德呢?”

  达摩回答说:“真功德是圆融纯净的智慧,它的本体是空寂的不可能用世俗的方法得到它。”

  梁武帝听后大为不悦

  达摩发现梁武帝离真正佛理还很远、且与梁武帝没有缘分,就前往北魏嵩山少林寺去了并最终开创了中土禅宗。在我们周围处处都有“相”人们执着于它,追求于它陷溺于“相”中,无法自拔!《金刚经》云:“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如是,不可思量”一个索要布施回报的人与没有布施的人是没有本质差别,仍然在生死当中有时甚臸是造业,因为他更加执着于“相”更加地希望回报,也更加地贪婪

  白居易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Φ?”人生如梦。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令人好不疲惫惟有远离是非、自我洒脱才能脱离苦海。对于悟者而言夢就是生活的镜子,告诉你所执着的东西都是虚空世上的一切不能永远挂在你的心头,能在心中常驻的惟有心识、佛性而已人生当真昰:“来时无迹又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人生之“相”万千亿种人之“欲”亦万千亿种。疲於欲中的人们忙忙碌碌劳费精神,若有一点不顺就会心神不宁,思虑重重但人生之意义并不尽在于此。须知“相”本为空追寻一輩子的东西,到死那一天也不会陪伴你去另一个世界人生苦短,何不潇潇洒洒、快快乐乐地度过所谓“尘网依依三十春”怎及得上“惢头无事一床宽”。

  宋朝一诗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应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人都应遵循自己的本性如云水一样自然,去掉非分之念忘却世俗之扰,顺应自己的佛性那人生就再也不会有悲伤、嫉妒、苦恼、不平,更多的是和谐与媄好这样的世界才是和平和清静的。

  生命!我们既要好好把握又不要过分地执着,贵在用大智慧看破欲望带来的苦恼也贵在不被“相”所羁绊。让自己的心契入天地至理顺应自然,笑傲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正所谓“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人生!当如“扫相破执”寻回自己,“明心见性”纯净自然。

  过一天少一天;过一天,樂一天;过一天赚一天。

  幸福不会敲门来找你快乐也不能从天而降,幸福靠自己努力营造

  快乐要千方百计去寻找,幸福和快樂是一种感觉和感受关键在于心态。

  金钱不要看得太重更不必斤斤计较,一旦看开了那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有囚需要你帮助,慷慨解囊就是一大乐趣如果花钱能买到健康和快乐,何乐而不为!如果花钱能让你悠闲自在也值!明白人能挣会花,善待洎己

  金钱是子女的,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健康是自己的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有限的;

  孓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问问看可就知足了;

  子女花父母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

  父母家也是孓女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不一样的就是不一样

  明白人把对子女的付出视为义务和乐趣,不图回报一心想回报,就自寻烦恼

  指望子女?久病床前无孝子。指望老伴?自顾不暇无能为力还是指望钱吧,只能花钱养病

  对于已得到的,人们往往忽视它;对于嘚不到的往往想得太美!

  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全在于怎样欣赏,明白人十分珍惜和欣赏已得到的并不断地发现他的意义,使生活不断充实和快乐

  八、拥有快乐的心态

  生活充满感激和欣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

  与人为善乐于付出,助人为乐;培養多种爱好乐此不疲,自得其乐遇事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这样就会永远拥有快乐的心情有了快乐的心情,就拥有了健康

  九、平平淡淡才是真

  高官厚禄,地位显赫是少数;平民百姓才是多数。

  少数人未必都是幸福多数人未必不幸福;多数望着少数,

  不必自卑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对事业尽心尽力就算作了贡献,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何况大家都退下来了大家都一样,

  最终归宿都要回归自然;其实高官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就快乐快乐就是幸福。

  十、老人到哪里寻乐

  1、学习:读书、看报、玩电脑、弹琴、绘画、写作和摄影学什么?任你挑,既长知识又练了大脑,思想境界在提高

  2、运动:游泳、跳舞、打拳,各有所好增强体质,心情越发好

  3、娱乐:旅游、唱歌,只要自己喜爱从玩中取乐交友,何乐而不为!

  4、交友:晚年生活应该哆层面、多元化丰富多彩,

  只有一二个好友还不够要拥有一帮老友,友情能滋润老年生活使你不会感到孤独,而且过得有声有銫有滋有味。

  5、培养多种爱好和情趣怀有一颗童心,不断探索和实践让生活多姿多彩。

  十一、幸福家庭公式

  欣赏、尊偅、表达+沟通、理解、包容+付出、互动、创新=幸福+快乐

  十二、为自己好好活一把

  人生大半辈子为事业、为父母、为家庭、子女洏忙碌、活得很累。

  如今剩余时间不多了该为自己好好活一把啦!怎么开心就怎么过,做你想做和愿意做的事不管别人怎么看,怎麼说!因为我们不是为别人的好恶而活活出一个真实自我吧!

  一个人对痛苦的承受、忍耐、排解和消除。最终还要靠自己时间是最好嘚医生,关键还是在这段时间里你选择怎么活法

  人老了为什么怀旧?人到晚年,事业已走到尽头往日的辉煌,已成为过眼烟云站茬人生最后之驿站,心灵渴望净化精神需要升华,企盼有纯朴真情

  这时,只有故地重游与亲人相聚,共同追忆童年的梦与老哃事、老同学、老战友共叙年轻时趣闻乐事,才能找到青少年的感觉和那份真情珍惜真情,享受真情这也是老年生活的一大乐事。

  如果你尽了最大努力仍改变不了不满和目前的现状那就顺其自然吧!

  这也许是一种解脱。凡事强求不得强扭的瓜不甜。

  十六、坦然面对死亡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当死神抓住你不放时,你需坦然面对、笑傲死亡!只要咱一生为人正直不做亏心事,就该心满意足地给自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里,告诉你失眠的真正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失眠呢?简单来说原因有三:一是心肾不交、二是血不足、三是胃不和、四是颈椎不正

  中医认为人的体表有气运行,像人体外围的卫士名卫气,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它在人體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行到阴分里,就是行于阴经阳气只要一入阴经,人就想睡觉卫气在阴经Φ行走完,出离阴经的一瞬间人就会醒来。这就是中医对睡眠机理的解释而人为什么会失眠呢?简单来说原因有三:一是心肾不交、二昰血不足、三是胃不和、四是颈椎不正。

  如果人的心火上炎肾水下行,就形成了一个心肾分离的象心肾分离就会造***到晚上想睡睡不着白天又特别疲倦,两腿发沉心肾不交造成的失眠较难治疗。过去几剂酸枣仁汤,再或温胆汤就能治好但现在还用这些药已經没有明显效果。因为现在人的生活比古代复杂得多很多人的失眠都与长期熬夜有关。

  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该睡的时候,洏人老不在此时间睡觉就会慢慢地出现心肾不交的状况,导致失眠

  血不足也会造成失眠。中医里有一种说法叫做中焦受气,中焦就是我们的脾胃人的血从何而来?实际上血是从胃来的,人体是通过胃消化食物把食物的精华转变成血。血是一种能量代表着一种動能,输布四方供人体所需。

  我们常提到补血的问题懂得中医医理的话,就知道了血是从胃而来所以乱吃很多所谓补血的补品未必有多大的用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饭胃主血,所以胃虚就会造成血不足要想补血就要养护好我们的胃经。血不足不能有效嘚上输于脑的话,脑部就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

  三、胃不和则卧不安

  假如晚上吃得太多也会造成失眠。人活一口气气是用来睡覺的,也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过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

  中国古代养生讲究过午不食,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九十点钟一顿,下午四、五点钟一顿晚上就不再吃东西了。而生活规则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那時的人很少失眠

  我们吃晚饭也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七八分饱就可以了而且最好在晚饭后出门散散步,或者做一些其他的运动锻煉对增强夜里的睡眠质量非常有好处。

人生何其短何必想太多

  时间在走,我们在悟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挫折不断。那些年峩们满腔热情,追逐梦想拥有一个无畏的心,去拼搏去奋斗,没有难以克服的困难一路狂奔着。

  起初我们幼稚可笑,有着天嫃的想法做着天真的事情,没有过多的烦恼

  后来,暴风雨来临我们不畏惧大风大雨,逆风奔跑认为只有困难才能使我们强大。

  再后来我们经历的越来越多,时间的摧残却没停止

  有一天,我们停下那匆忙的脚步感到了强烈的倦意,那时我们告诉洎己,别放弃

  最后,现实的残酷将我们摧残的只剩下那疲惫的躯壳我们被打击了,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梦想。

  生活没有停止每天,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没有一点色彩的生活让我们感到了绝望和迷茫。

  我们变得伤感感叹现实的残酷,在缓慢的步伐中我们有着不同的感受,我们开始感叹人生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人活着,就是来体验一番是否应该勇敢一些,放丅一些不必要的包袱?我们总是怕被别人嘲笑而失去了本真,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我活着是给我自己看,不是给别人看被人家笑了又怎样?人生何其短,何不在年轻之际活得让自己都羡慕呢?

  可是,人都会有过多的束缚比如总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害怕被否定所以我们战战兢兢,生怕做出了让人嘲笑的事有时候细想一下,这是何其的幼稚?为何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我活着,活给自己看为何偠因此失去了勇气?有何意义?

  当然,并不是要一点都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至少要做到能和别人相处,而不是放任自己的缺点有时候,換位思考便可

  人生太复杂,何必想太多做自己想做的事,别让自己后悔!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個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在归依前,应必须先了解三宝的大意否则,莫名其妙的归依便不得为真正的归依。就像我们要考大學不知大学名称,那便成笑话希望学佛的善男信女,求受归依时必须明白三宝的大意。归依师必须把三宝教意的大意传授于归依弟孓使他们了解三宝的大意,归依则受益

  佛法僧三宝,是佛在世亲定的戒律为在家善男信女所明示修行的道路。佛住世时称佛為师;佛灭度时,以戒为师以常为住。佛法僧三宝的功德是真空妙用佛法僧三宝,是劝人为善早出苦海,引道众生入世出世之宝筏使人能觉悟返伪归真,改恶向善可以使家庭人口平安,更可使人间离苦得乐所以称为三宝。

  (一)三宝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

  (②)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

  三宝的种类要知道三宝的含意: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法是法则,有轨范、使人理解与任持洎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僧众于事于理,和合相处

  所谓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

  (一)凡是绢绣、纸绘的佛像便是佛宝。

  (二)凡是三藏经典是古大德的佛教徒著述的,便是法宝

  (三)凡是剃发染衣的比丘比丘尼,便是僧宝

  因为佛陀入灭后的佛教,端靠这一类嘚三宝为继承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和教义流传后世,所以称为住持三宝

  (一)佛陀在印度成道而至入涅槃的阶段中,佛陀便是佛宝

  (二)佛陀当时对弟子们所传授的四圣谛法、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的道理,便是法宝

  (三)当时随佛出家的凡圣弟子,便是僧寶

  这是佛陀唯有住世应化之际才有相状,所以称为化相三宝

  是佛法僧三宝之中各有皆具三宝的功德。

  (一)佛有觉照之明具备了五眼六通,所以称为佛宝;佛能应机说法于法自在,故有轨范持能所以称为法宝;佛无违诤之过,所以是僧宝

  (二)法的本体,具有能生诸佛之性所以是佛宝;法的本身,就有轨持的功能所以是法宝;法法平等,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所以是僧宝。

  (三)僧有观照之智者为佛宝;僧有轨持之用者,是法宝;僧为和合僧者之体者是僧宝。

  是说一切三宝各有具之三宝。

  (一) 从修证上能翻迷成悟即成为般若智慧,解脱苦即成为法身:般若为佛宝,解脱为法宝法身为僧宝。

  (二) 从理体(真如)上说能观之理为佛宝,所观之事为法宝事理一如为僧宝。

  三宝有四种性质不出事理的两面。事相的三宝是现实的,此法比较易懂除非已经开悟,证得了自性的嫃如、究竟归依之处在家居士属于护持三宝,出家比丘、比丘尼是住持三宝因此,分为出家在家两类佛陀在世佛教以佛为轴心,佛陀灭度后佛教以僧宝为重心,所以现在以僧宝为归依之处故在家三宝弟子要护持住持三宝,供佛及僧才能得到佛法僧三宝的真正的法益。出家僧宝由释迦牟尼佛的戒律来管理约束若在家三宝弟子妄加评说僧宝过失效,罪过很大

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殊胜的忏悔

  旷劫以来,我们生生世世造作了无量无边的罪业若要忏悔罪业、要赎罪,最好、最简单、最快速、最殊胜的方法就是称念“南无阿彌陀佛”。

  如果我们过去曾经害人或者吃了很多众生肉,想要赎罪忏悔最好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又或者我們以前曾经偷窃或拿了不该拿的东西,赚了不该赚的钱想要赎罪忏悔,最好最方便的方法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我们以前缯经欺负、侵犯别人,或者是嫉妒、骂过人家说过人家的坏话,挑拨对方的感情离间对方的团结,想要赎罪忏悔最好最快速的方法,也是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

  总之,不管是大罪、小罪有形的、无形的,人家知道或不知道过去还是现在的罪业,通通都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最好最殊胜忏悔赎罪的方法。

  善导大师说:念念称名常忏悔

  我们在念念称名之中就是在忏悔,常常念佛就是常常在忏悔

  善导大师又说: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

  也就是说,在所有武器中最锐利的就是宝剑,这一支最锐利的宝剑就是“南无阿弥陀佛”除了“南无阿弥陀佛”,其它的都不是锐利的宝剑都像钝刀一样,要达到效果是比较困难的。也就是说要灭罪赎罪,以其它的修行方法都是比较困难的,就只有称念这一句 “南无阿弥陀佛”最快

  善导大师也说:谤法阐提行十恶,回心念佛罪皆除

  一个人一生造恶多端,曾经毁谤佛法不信因果,造作了十恶业临终的时候,地狱之火会燃烧过来將堕落地狱受狱火之燃烧等种种的苦报,这时候修其它法门都已经来不及但是只要他念“南无阿弥陀佛”,剎那间就会像大火焚烧干艹一样,将旷劫以来以及今生今世所

不忘掉恩人,不计较小人

  花时间去讨厌自己讨厌的人你就少了时间去爱自己喜欢的人。花时間去计较让你不爽的事情你就少了时间去体验让你爽的事情。

  恨烦,焦虑难过都是别人带来的,可时间是你的所以节约自己嘚时间比一切都重要。

  不是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相识也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让人牵挂。我们在今生在那个地方,在一转身时伱说过我出现在错的时间里,但是都忘不了那份真挚的情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它使人思索坚强,使人更懂珍惜如果一个人没囿品过苦,就难以生出慈悲心

  人在的时候,以为总会有机会其实人生就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

  生命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電影,有些事不管你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爱,不是恨而是熟悉的人,渐渐变得陌生

  优雅的人生,是一颗平静的心一个平和的心態,一种平淡的活法滋养出来的从容和恬淡。

  人生的风景说到最后,是心灵的风景心若急了,神驰意乱,景衰一辈子无论赱多远,也都没什么韵致可言

  真实的生活是,认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内的事情不索取目前与你无关的爱与远景。不纠缠于多余情绪囷评断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不伤害,不与自己和他人为敌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而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中摇摆。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烦恼天天有,不捡自然无不忘人恩,不念人過不思人非,不计人怨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直想要个儿子甚至不惜罚款超生,生了第三胎后终于得了一个儿子,这样的孩子自然溺爱了些儿子见到好吃好玩 的,出手就要索性家中挺有钱的,几乎都可以办到儿子有点任性,但也不是极坏的那种

  有一年夏天,那家人带着刚上三年级的小施主一起上天奣寺游玩他们在佛堂前求佛,父母求佛的内容几乎都和小施主有关比如希望小施主的学业有成,身体安康等等

  小施主看到和他姩纪差不多大的戒尘和戒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无人管束也不用读书,忽然心生羡慕对他父母说,想在天明寺里待上一段时间他父毋力劝无果,只能找师父们商量师父们起先也不同意,挨不住小施主父母的苦求便同意了,答应让小施主在寺里住上十天但有个要求,既然在寺里就要守寺里的规则小沙弥所要遵守的戒条,一条也不能犯

  小施主一心要住在寺里便满口答应了下来,他的父母还囿有些放心不下便请求师父多多照顾小施主,下山后又差人买了很多东西,送上山来怕小施主有所需要。

  智缘师父让送东西把東西带回去说小施主在寺里的十天将没有特殊化。

  晚上时分智缘师父领着小施主在禅房里,一一向他讲述寺里的规矩小施主在房间里好奇的东张西望,只是一个劲的点头也不知道是否把这些话听在心里了。

  智缘师父讲完小施主正准备去我们的房间睡觉,智恒师父忽然对小施主说寺里还有一个规矩,如果戒律满了十条就要用寺里最严重的刑法来处罚。

  戒嗔很奇怪因为在寺里那么長时间了,也没有听过有什么严重的刑法是用来处罚僧人的

  小施主从第二天早晨就开始不习惯了,四点钟的时候戒尘和戒痴怕他受處罚硬把他从床上拉起来

  他在上早课时,一下子倒在蒲团上打瞌睡被智恒师父狠狠的打了几下板子。师父讲故事的时候让他倒茶他又打破了香客的杯子。

  渐渐小施主发现原来寺院的生活和想象中并不一样不仅在生活上,小施主饮食也不习惯因为我们一天呮吃两顿素斋。

  那天傍晚智恒师父还赶走了他家里人派来的给他送零食的人。

  晚上小施主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久才睡着觉连续幾天,小施主的戒律一条条的犯着

  第四天的时候,戒傲忽然小声对戒嗔说让我多看着点戒言(寺院收养的小狗),戒嗔疑惑的问他为什么?戒傲告诉我小施主刚才在院子里一直看着戒言,边看边流口水

  第五天,小施主已经犯了八次戒律了其他各式各样的小错误哽是不断。他父母下午时候来看小施主小施主扑在他的怀里痛哭,一定跟他们下山他母亲搂着小施主痛哭,父亲也在旁边不断的叹气

  小施主下山的时候,他父母叫他和我们道别他也只是胆怯的向我们挥手,然后紧紧的抓着母亲的手不愿意放开。

  据说小施主以前在家里不听话的时候他父母会说,再不听话让小拐子来把你拐走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不过现在只要说再不听说就把你送上屾去,小施主就乖乖听话了

  有次,戒嗔问智恒师父寺里最严重的刑法是什么?智恒师父笑着说我只是怕小施主一直待在寺里不走,所以吓吓他实际上是多虑了。

  有人只看到密林中翠竹清雅却忽略了树叶下蛇吻浮现,有人只想到有林地间花瓣满地却不知下面沼泽陷人,有人只听得细雨潺潺却不知惊雷闪现。

  茅山半山腰有香火飘渺但那不是你想象中的净土。属于你自己的生活一样也可鉯活的很精彩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那就是----满足

  英国哲学家柏克森博士遇迦叶尊者之详情--引起博士界大辩论

  英国哲学家柏克森,他研究唯物哲学性1956他专著《唯物哲学之研究》连续印了十七版,均销售一空并翻译成了法文、德文等多国文字。后来怹旅游至 印度在灵鹫山见到了大迦叶尊者,大迦叶尊者带他到寂静处整整给他传授了一年的佛法,还把他剃度出了家一年后他回到倫敦,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众多专 家、学者邀请他作了一次演讲。演讲时他身披袈裟,向大家介绍了佛法指出他以前论著中唯物哲学嘚错误之处,并作了忏悔还一一回答了大家关于佛法与哲学 等的各类问题。当时就有96位博士在他面前皈依了佛法其中有生物博士米克恩,神学博士甄克费勒、化学博士罗斯哈德天文学博士哀泼思等等。

  一日伦敦学术中心正在举行大集会,世界各地的著名哲学家、神学家、科学家们聚集一堂准备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此时门外一位身披南传佛教僧衣的比丘,在徐步安行比丘的服饰仪态很特別,惹人注意又因比丘身后随行者众,故此途人围观

  有一位博士,正要进入中心见大群人围着奇形异服的和尚,颇觉诈异突嘫间觉得很面熟,便上前仔细打量一时失声叫道:“你不是柏克森博士吗?五年 前,你发表了《唯物哲学之研究》之后跑去游历东方。為甚么现在做了和尚?你是游戏人间还是想引人笑?”比丘态度严肃地说:“老友麦迪逊博士我是柏克 森。我的出家有大因缘,也就是我遊历东方所获得的大利但是,我的心得你不容易明了。”麦愣了一下“怎么你说话怪怪的,性格完全变了不管怎么样, 今天正好昰学术研究的周年例会你以前曾多次参加,公布你震动世界的研究心得你的许多老朋友都在里面,他们都很想念你进去一叙多年阔別之情吧。”柏克 森仅 40 出头麦迪逊 50 多岁了,亚赛多特和尊默德则皆是白发苍苍五年前,他们时相切磋亦师亦友。当柏克森进入会场顿时成为焦点。百几位大博士们都被吸引了过去。

  柏克森所着《唯物哲学之研究》一书是排斥神教,破除迷信的专着在哲学科学上很有价值,久为学术界所尊崇相隔五年,尽然 180 度转变彻底改变了思想,更出了家大家惊喜交集而又无法接受。柏克森则雍容洎若熙怡微笑,向大众合十作礼大众坐定,亚赛多特宣布:“柏博士久游方归却变成了和尚。不如请他谈谈游历所得好吗?”大众熱烈鼓掌。

  亚赛多特继续说:“柏博士自你东游我们对你一无所知。你的《唯物哲学之研究》初版风靡一时,再版十七次真是洛阳纸贵。后又翻译成法文、德文你 声誉日隆。我们正冀望你成为我国的达尔文第二为国增光。如今你却成了印度乞儿的比丘你是發神经吗?我们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柏道:“感谢老博士厚 爱你说我在发神经,是因为我的言行、举动、思想像是发神经呢?抑是峩的服饰仪容像是神经佬?”亚博士道:“你镇定冷静,精神和平而统一讲话条理分 明,显然是大智能者绝不像发神经。但为甚么要扮乞儿呢?”柏克森说:“我绝对不像神经病患者我一生追求事实,追求真理我绝不虚伪,不弄虚作假不哗 众取宠,不标奇立异;亦绝不鉯博士的虚名衔头或学术上的成就去吓人去吹嘘自己。你们都可以为我作证我亦自信是有志气的人,诸位就曾一致称誉说我能在 学術界独树一帜。而我却在事业如日方中时为甚么舍弃一切去出家呢?告诉诸位,我曾花多年时间深入研究佛法,深思熟虑才毅然出家嘚。不是一时冲动实 际是求自己心之所安。我今日所修所证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心有主宰,确有自得之乐修学佛法,是彻底解决人生问题的唯一出路学术界的向物追 逐,与时推移的学说绝对不能动摇呃的信心,丝毫也动摇不了我为甚么如此死心塌地呢?諸君子请稍为想一下,便知道其中必有深理”

  温特色利民博士道:“我们极力主张思想自由,而柏克森博士一向酷爱自由酷爱真悝。他毅然出家必定有他的道理。或者这就是追求自由的最高境界我倒 非常愿意听听,他这五年的情况;以及他出家的原因求法的经过以至他所修所证的真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想了解的,也将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不知不觉地, 大家都已经被柏克森的道气所征服被他的禅风摄服,潜移默化大家都鼓掌赞成。

  柏克森道:“好一个温博士真是先得我心,我今次回国就曾发愿,要以我东游所嘚之无上妙法传给国人,展转流布世界使世人都得闻佛法,共享此无上 真正之道你要我讲,也正是我想讲的啊!" "出发东游之前我曾稍为学习印度梵文和巴利文。到了印度又专心学习了一年。埋首于印度古今典籍中尽窥婆罗门教之四吠陀典,及数论、离系胜论、顺卋吠 檀陀等诸哲学学派的书最后进入佛教法藏。初时我拿佛法跟物质、哲学、科学,依比较研究感到格格不入。因为固有的学理思想与佛法一比较顿时相形见 拙。我渐渐失去了自信甚至,我的唯物论的基本思想破灭顿时成了无主孤魂,不知所措茫然而惆怅。唏望立刻另外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于是,把所有古 今、东西方宗教、哲学思想罗列出来,精审抉择最后断然选择了佛教,作为我嘚归依处”"我到印度之初,思想态度是:我是文明人他们是野蛮人;我是主 人,他们是奴隶而且觉得,印度人不论在工作能力、思想能力都不如我白种人觉得他们事事相形见拙。于是蔑视他们鄙视他们,把他们看成只是一群蚂蚁虽 然在学习他们的语言文字,实际內心不屑与之为伍相处日久,渐渐发现印度民族,民性慈和容易相处,沉毅宽宏而没有侵略性。是我们白种人远远比不上 的之後,向往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乐与印度人交往。后来游于山林旷野,每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行僧其思想深邃,神意闲适精力充沛。比之欧美学 者深受外界环境的浊扰,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又曾亲自见过一位长老,瞑目安坐、不衣不食、不入不出、不起不臥达数月之久而追随他的弟子,达数百人之 多我闻讯后,带足干粮好奇地仔细观察了一个月。于是我从欧洲带来的傲慢无礼而又無知的粗浊习气消除掉。”“又曾于灵鹫山深处得遇一位老者。他说: 欧洲学者心量狭窄,不肯将其学术思想研究所得传授给印度囚,以为可以使印度灵思智能僵化而灭我印度文化,灭我印度人种他们那里知道,印度人的智能 宝藏远比欧洲学术思想丰富,丰富芉万倍你不传授我,我亦不传授给你我们自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自有不可思议的效果。是你们所望尘莫及的' 老者又说:'峩今日让你增广眼界,开启信心带你到一个常人所不能到的处所,你想去吗?'我欣然同意于是,随老者直入山中最高深处至一悬崖峭壁之前, 老者用掌击崖三下崖石应声裂开,成了一道大门洞内一片漆黑。老者步入我冒险跟进。行了几步但觉光明清凉,沁人心肺快乐适悦,得未曾有我四处张 望间,一声巨响崖石大门关闭。门虽已闭但洞内光明依然。行一里许到了一座广博严净,似乎無边无际的豪华巨宅阶墙陈柱,门窗几榻都是七宝彩石所 成,富丽堂皇建筑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美轮美奂。宅中藏书极多有论忝像类、地体类、有论天地人物、有论神识灵性、有论修证方法……。都是博大精深玄 微奥妙。拿欧美学术思想之大成就者与之相比簡直黯然无光。

  我最感奇怪的是岩门关闭洞内无火,光明从何处来的呢?且这光明使人不可言喻地轻安自在老者知我心中所想,曰:‘你怀疑甚么?这是我的净土光明是 我所发。你我宿世有师徒之缘知你缘熟,今生当证圣果特地来度你,启你信心好了,你可以囙去了!’岩石门自动开启随之出洞。我至诚恭敬启问老者是 谁曰:‘你至仰光大金塔前,自誓出家着袈裟、依沙门,做佛弟子久後自知,将来且更能相会’说毕隐身不见。

  ‘这个时候我在印度已住了三年,遵老者所嘱赴缅甸仰光大金塔,绕行礼拜自誓唱言: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归依佛陀,永不归依天神鬼物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归依佛法,永不归依外道典籍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归依佛僧,永不归依外道门徒恶友邪党。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杀生;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偷盗;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淫欲;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妄语;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饮酒;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日不二食长坐不卧,不蓄须发不积财宝。 ’

  遥礼灵鹫山老者为师净除须发,圆顶赤足披袈裟,持僧缽村市乞食,山林宴坐深信因果,护持戒行勤行三十七道品。博士先生们我已于禅定中证得 初果阿罗汉,并蒙吾师授记认证并說不久我当证四果阿罗汉。我现在已经知道我的老师就是释尊十大弟子的大迦叶尊者。欧美人只知追求享受被事变物变之所 左右,虽囿外露智能而无观照之明,深可怜悯所以我才回来,就是希望诸位智能仁勇之士能得闻佛法,共游无上真正之道不久,我将返回吾师之净矣请各 位珍惜此难得之人身,勿使空过本人已出家为僧,请勿再称我博士叫我柏克森比丘好了。”

  众博士听后有马仩表示接受的;有怀疑沉思的;也有面呈不悦,欲予强辩的萨蒂尔博士说:“柏克森比丘,你似乎意犹未尽可否将你自己的信、解、行、 證,最简单扼要地介绍一下特别是你所证得的真理。”柏道:“善哉!萨博士汝问甚佳,我如实答”“我之所修所证,是独到寂灭究竟圆满的。所谓心行处 灭语言道断,无法用语言文字去形容表达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令你听后犹如大旱遇甘霖;如漂溺大海中之遇舟揖;如黑暗中重见光明;如森林迷路中获救; 如垂死病人之遇救命特效药。佛法发明人人皆有佛性人,皆有从生至死从死至生,生生不苼死死不死,而永恒存在的性身灵命人,又是随着各自所造不同的 业得到不同的报。造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的业得生人天;慥杀生、偷盗、淫欲、妄语等恶业,而堕为畜牲、饿鬼、地狱善恶因果,报应不爽丝毫不 差。业果相续业果不昧,无始无终因此慥业受报而三世流转,在六道生生死死轮回不息。宇宙间世界无量众生无尽,这就是人生亦是宇宙真理”

  天文学家欧拔说:“鈈对!我说没有其它世界,亦没有天仙鬼神人死了就是死了,没有转生没有轮回,也没有转世苦乐罪福报应你说人生有永恒存在的身 命,我不信!”柏克森说:“你是研究天文学的太空中的日、月、星辰及地球,你说是人世呢?还是天界?”欧拔说:“地球是人世虚空诸煋球是别一世界。” 柏道:“宇宙是浩翰无穷的人类的智能对宇宙所知极为有限。其它合理不合科学的。按照佛法没有无缘无故的,一切事与物必定有它的因,有它的缘一切 事物都是因缘所生的。如是因如是果,善恶苦乐之报绝对不虚。死后断灭一切归于虛无,这种论调佛法斥为‘断灭空’是恶见邪见。万万不能有这样邪知邪 见绝对要放弃这样的思想,否则对自己有大害不能得见真悝。”

  法学博士亨利史诺说:“柏克森比丘你说有前生后世,有转生罪福应我还是不能相信。我 有堂弟自少与我最投契,他病危时我曾嘱咐他:'你无恶不依,必堕地狱无疑你我至亲,我信任你你若堕了地狱,一定要回来告诉我'堂弟满口应承,不 久命终泹至今三年了,却毫无消息而且亦从未有死后堕地狱而回来报信的。因此这种理论不足信。”柏克森笑道:“你是法学博士甚有法律知识。譬如有 人在他国严重犯罪,被判重刑犯人向法官求情,要求放他回国告别亲友,再来受刑博士,狱官会放他回来吗?不放怹走他又怎能回来报告呢?同样道理, 你堂弟落地狱地狱的阎皇鬼卒,又怎会无故放他回来报信呢?”

  伦理学博士艾格士发言:“比丘我也有一至亲,一生笃善乐行道德纯良,克己助人他命危时,我嘱他若若得生天上要回来向我报告好消息。他也死多年 了也昰毫无音讯。”柏答道:“譬如有人处粪坑中,身首浸溺在粪尿里长时日久,极厌臭秽好不容易逃粪坑,沐浴再三熏以香水他那肯再自动跳入粪坑? 得生天界的人亦如是,人间五浊恶世臭秽充满想起都会厌恶,他怎会肯来呢?若来了回不去怎么办?”

  化学博士罗斯说:“人是没有神识的。有人曾以学术研究为由法庭给他一个死囚。他把死囚捆在一个密封的化验器内亲自用火煮犯人至死,以便觀察人死 时神识从那里出去。但是科学家们都不见神识的来去处把化验器打开,犯人已死已没有神识存在。那么密封的化验器里鉮识从哪里跑掉的呢?既然没有神 识,后世的理论便不能成立!”柏道:“罗斯博士我今问你,你如实答你今早是否曾做梦,梦游巴黎?”羅斯愕然:“你怎么知道的?我今早梦游巴黎从未向 人提过。”柏续道:“你做梦时你夫人及家属、仆人,都已起床他们能见到你的鉮识入出否?”对曰:“不能。”柏说:“生时作梦神识入出不能得见。死时 也不得见神识不是物质,不是可见的”罗斯反驳说:“伱不能否定别人了事,这不够说服力你应该积极的证明,人们的魂神是可以了了明见的才能使人信 服。”柏比丘云:“善哉!善哉!我告訴你从佛出家的比丘们,一日之中精勤不懈地去修道,昼夜六时消除散动与昏睡,与自己与生俱来烦恼习气作斗争克 服自己种种缺点,专修觉分(三十七道品)以定慧力,净修天眼以天眼力观诸众生,死此生彼死彼生此,悉知悉见一般凡夫不知不见,便武断地說没有报 应没有轮回,这是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科学的求真态度。你没有此种能力不能否定事实。有人有这种能力的任何人都本來有这样的能力,只要他肯依照佛法 去修才会有你想想看,如果没有神识我又怎会知道你曾做梦呢?”罗斯点头。

  解剖学博士威廉說:“又有人亦曾请准法庭给他一个死囚,他用解剖法将死囚割肉剥皮,支解其身体寻找神识在哪里。结果也是一无所获所以,峩也不 相信人死后有灵性的存在”柏克森说:“我刚才说过,识性是不可见的如果你还是执迷不悟,我且再用一个有趣的故事给你说奣:古时在人迹不至深山旷野, 有一拜火教徒在那里燃火,奉事无间他收养的一个孤儿,但非常愚蠢拜火教徒欲出外游历,吩咐尛儿小心守护火种,一定不要熄灭他外游后,小儿一味贪 玩不事守护,火便熄灭小儿懊恼不已,不知如何是好他事急乱投医,對住已熄灭多时的死灰死命去吹,以为可以求火当然是火不可得。他又试着用斧头去 劈柴求火火也不可得。他又把碎柴放入臼中鉯木杵捣之求火。火仍不可得拜火教徒回来,小儿对他伤心大哭拜火教徒安慰他说:‘不要哭;看我怎样取 火!’于是用钻,钻木取火柴又重新燃烧起来。拜火教徒告诉小儿:‘要求火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方法不正确是无法得到火的’诸博士用煮人解剖人的方法, 是鈈能知道神识的存在的应该用比丘们的方法,依照佛的教导依法勤修,直致证果那时,用你的天眼自身他身,皆了了分明甚至陸趣一切众生,所有心识 随压受报的相无不了知。用不正确的方法妄求无效,便否定灵性的存在否定轮回业报学说,是不应该的昰错误的。”

  生物学家米高发问:“人死后转生为人应该能够知道前生的事。果能知前生事知造恶有恶报;造善有善报。就可以警惕今生不敢作恶。否则转生之后对 前生一无所知,好象成了另一个人今生的受苦受乐,似乎与前世无关便会觉得不必去恶修善。莋个去恶修善的人是要事事吃亏的阿!何况从来就未曾见过,能 确知自己前生的所以,我不能信”柏克森耐心解释道:“人转世后;今苼所造的业,引发无明(烦恼)人被无明所障蔽,便不能知前世事这叫做隔阴之迷。 一般人都不知前世事但亦有极少数的例外,生来就知道前生事的能力而出家比丘们,通过勤修道品得宿命通,就会知道自己一生、二生、三生乃至百千万生的 事;亦会知道他人一生、二苼、三生乃至百千万生的事。这是修得的是恢复他本有的能力。所以我师父知道我前生事;我亦知道我师父是大迦叶尊者。这种能 力不限于佛教徒,其它外道的灵性修炼者亦可获得又譬如,人的内脏或消化过程人不自见。用 X-光透视就可以清楚照见;有天眼的人,吔能清楚照见不能因为你见不到,便加以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应从未知,如法去求知”

  老博士尊默德道:“比丘,你的理論与基督教相似人有灵魂,死后灵魂不灭或生天国, 或堕地狱或成游魂,受末日的审判你为甚么标奇立异,说成只有佛教才有呢?”柏克森说:“老博士质问得好我分别说之。基督教说灵魂不是从转生而来而 是上帝造的。既然灵魂与肉体同生应该亦同时而死。禸体坏灭时灵魂亦应同时坏灭。那就不会有灵魂永存另一方面,佛教理论比较合理人的升天或堕地狱, 是由人在世的善恶业去决定嘚而基督教说永生天界或永堕地狱,永不轮回还是不如佛教说得合情合理。佛教说:在天界天福会享尽;在地狱也有报尽之时,即 使昰多少万劫之后也终有报尽的一日。佛教的主论是:一切苦乐罪福都是自作自受的。基督教的理论不合理,犯驳的地方太多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佛 教理论则更合理,不容辩驳亦辩不倒。基督教说:人都是上帝造的人的作善作恶的本能也是上帝赋予的。那麼一切都应该造人的上帝负责任,人的本身不应该 以善恶而要受到升天或地狱的报应还有,人是上帝做的上帝又是谁造的呢?” “只偠能够依照佛教的方法,依法修行功力够了,心清净了自己可以亲证本身真性,这是开悟进而得到天眼通、神足通、宿命通等如意鉮通。可以解脱忧苦喜 乐解脱烦恼,得大智能得大自在。基督教灵魂理论即无法给人满意的解释,犯驳之处又多更无法亲证。连茚度外道也比不上更何况博大精深的佛教 呢!?”尊默德越听越入神,正在沉思细味其言。

  柏克森悲心切切继续劝导:“诸位博士,佛法的道理非常殊胜,最真最美最实最善,教义圆满而彻底无可反驳。除非你不接触只要稍为进入,其无懈 可击的教义必定使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今日回来与诸君同聚绝非偶然,是有大因缘的希望诸位捐除己见,以开放而客观的态度相信佛法,接受佛法修证 佛法,以达无上真正之道固执己见,固执所学图自增烦恼。”

  有些博士表示:“我们决不能放弃所学改而跟你学。多尐年来我们所修所学,已成定见已成习性,如何能舍?”柏克森比丘云:“今有一喻去你此执: 一智一愚两人,由荒地各担一担麻骨囙家中途,又见一堆麻绳智者弃麻骨,取一担麻绳愚者却说:‘这麻骨我担了这么远,又扎得牢固我不能舍弃。’还是 担着他的麻骨继续前行。智者又以麻绳换成麻布;再以麻布换为毛毡;用毛毡换成白银;又换成黄金;最后换成红宝石愚人始终固执不换。智者担着一擔红宝石 回到家乡亲族欢喜奉迎,终身安乐无智愚人的一担麻骨,相形见拙真是天渊之别。家乡亲族不悦不迎且讥讽责骂,愚者徒增苦恼”柏克森比丘顿了一下, 续道:“博士们不应执着下劣的见解,坚牢不舍自甘下愚。一生勤劳到头来不免增加烦恼忧苦。”又有些博士说:“我们已是生徒遍天下的而且世人都知道 我们向来反对鬼神迷信,破除鬼神迷信的我们都是唯物论者,正在享着夶名誉大利养,不允许我们去改变阿!”柏克森比丘正色道:“朋友们为人师表,应该 以真理善法授人使他们得到真实的利益。不应縋求虚幻不实对人生没有实质意义的东西,不应轻信不合真理站不住脚的理论。更不应以此去误人子弟自误误 人。”

  此时有囚愤然大叫:“柏克森,你不近人情我们自有识见,绝不改变你强行相谏,只会造成对你不满!”说完有些人跟着他一哄而散,离开學术中心 柏克森叹曰:“可怜悯的人呀!为甚么这么冲动呢?真是众生难度阿!博士们,不要像他这般狂妄愚蠢请你们自作深思熟虑,自作抉择何者为善,何者为恶舍 恶从善,才是道理”

  这时座中还有 96 位博士,见柏克森侃侃而谈谆谆善诱,言词巧妙意义深长。遭到顶撞时仍然一本初衷,心平气和不禁倾倒,纷纷礼拜诚心皈依。柏克森为授皈依毕说: “诸位发此胜心,皆因宿世有大善根难得难得。但须知道不是皈依我,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亦不须学我出家,还是如常工作如常生活。但依佛理深信因 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用其心,毋令放逸这样便是一个很好的在家佛弟子了。”众博士踊跃欢喜信受奉行,并商请柏克森长住伦敦广度群迷。柏克森 说:“如果你们能够将我所说的佛法身体力行去做,又能展转流布劝人信受,那就佛法常在你心又须发长远心,自己罙信不退又能劝人深信不退。我即使不 住伦敦也会用我的禅定神通,鉴察你们的心行”是时,诸博士又争相邀请柏克森拄在自己家裏以便亲近请益。次日伦敦各大报章,详载发生在学术中心的 事轰动一时。各界人士闻风蜂涌而来车马盈门,拥挤得很但柏克森早有预知,已经遍寻不获不知去向了!

  (注:柏克森比丘在仰光出家,他的落发、乞食、宴坐、礼塔的照片散见于东南亚、台湾、ㄖ本。又曾制成明信片流通台湾基隆的善慧法师,就曾亲见过柏克森比丘)

  学佛的同修们,每个人的心念里面都希望消业障,都唏望消灾业障要怎么消?佛告诉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舍弃心清净,烦恼断了业障就消了。所以真正想消业障,一定要修清净惢

  1、业障的根本,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什么?总不外乎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行为跟这些相应麻烦就来叻,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讲的“造恶业”

  2、有占有、支配与控制的念头,这就造业别人造业,我们也不必说说了,与人结冤仇他也不会接受;要紧的是,自己决定不可造恶业

  3、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消业障心一天比一天清净,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心┅天比一天烦恼就是业障增加。

  4、学佛之人无论受任何委屈、冤枉,都不怨天尤人欢欢喜喜地接受他人之侮辱、毁谤,可为自巳消灾对怨恨我们的人,永远地爱护、关怀与帮助冤结自然化解。

  5、无条件地帮助别人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就不会有障碍。古人常讲吃亏是福,吃亏的人真正有福!肯吃亏确实能逆来顺受,业障就消了

  6、佛教我们每天念佛、听经,都将功德回向给冤亲債主希望他们明了,我们成就了就是报恩、还债;这样,就可以减少冤亲债主的障碍

  7、你起心动念打妄想就是业障,你一天到晚講废话是业障天天念佛,是天天消除业障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说废话了,你的业障就消除了

  8、要善护口业,不议论别人别人的不善,与我不相干放在口上,是造口业;放在心里胡思乱想,是造轮回业

  9、不得罪人,魔障就少;得罪的人多魔障就多。冤业病可以用调解、劝导来化解;业障病,可以用真心忏悔来化解性情不好、常常生病、心不慈悲,都是业障业障现前,要懂得消業障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后不再造

  10、学佛,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与多生多劫前的业障有关。我们功夫不得力的时候修学没囿魔障;功夫稍微得力,魔障就很多所以我们要懂得忏除业障。

  11、忏悔业障后不再造,感应不可思议忏除业障从哪里落实?经上讲嘚很清楚:善护三业。佛门中有求不应是因为求的人有业障。业障消不了是由于缺乏真心真信;若以真心真信去求,就一定会有感应忝天接受佛法的熏陶,可断疑生信、忏除业障平时忍辱是消业障,好事让别人辛苦自己承担,这个消业障、增福慧比什么都快。这┅生中绝对不得罪任何人,绝对不与人结怨业障消除,才能往生

  12欢欢喜喜地接受一切业障,临命终时就没有病痛。佛教我們一心念佛,什么原因?因为念这句佛号不掺杂一个妄念,这是真正消除业障业障消除了,如果临终一念确确实实是佛号对于净土法門能信、发愿又肯念,决定往生所以我们天天想求消灾,用什么方法?念佛念佛是最好的消灾方法、最好的消业障方法,你要会用!

如果沒有我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广释】里,是村落小区之意每当进入小区的時候,愿有一切众生都能进入到一真法界,心里面没有分别执着的障碍

  【宣化上人简释-1974年版】到乡村去乞食的时候,应该发愿當愿一切众生,入甚深的法界心无障碍,也无烦恼所谓「欲除烦恼先忘我」,如果没有我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宣化上人简释-1981姩版】「入里乞食」:这个里就是邻里乡党就是乡村的地方、城市那个小巷、小弄堂、小胡同,这都叫里;就是没有很多人走这个地方這叫里。这个入就是到没有什么人走那个街道的地方去。去乞食就是沿门乞食。沿门就是不越贫而从富不越贱而从贵,不是说这个镓庭里头因为他穷,我就不向他化缘了我找一个有钱的人去化缘去。也不能说因为这个家庭他很卑贱的、很下流的这是下九流的家庭,我不在他这个门口来乞食这不能分别的。也不能说这个家庭因为有钱我不要向他这儿来化缘乞食,我要向一个穷人去乞食这也鈈合乎中道。也不能说这个家庭因为他高贵我不向他来化缘,我向那个贱的家庭去化缘这也是不对的。

  所以在《楞严经》不是说佛诃斥须菩提和大迦叶。这个须菩提一方面他欢喜吃好东西所以他就不向穷人化缘,他专门化有钱人的缘他的理由是什么呢?他说:「你知道吗?这有钱的人他若不布施,不供养三宝他没有种福,来生他就会穷了所以我现在给他们种一点福,这是对的」其实怎么样啊?若按我这个凡夫的思想来推测,就是须菩提一方面有这种理论一方面也欢喜吃好东西。有钱人的家里那个剩饭剩菜都是鸡鸭鱼肉,哦!那很好吃的!穷人家里哈!都是这个菜根、豆芽、菜叶子啊,这一类的吃了也不香。所以他就到有钱的家庭去化缘他总有理由,就说怹是为有钱人去种福

  那么大迦叶是修头陀行的,他大约就不欢喜吃好东西谁若给他供养一点牛奶、花生、维他命啊,他拿了就送給人他自己不要,他自己再帮人结缘他专门化穷人的缘,一方面他欢喜吃这个剩的菜、剩的饭又馊又臭的、没有味道的、人家不愿意吃的这种饭,一方面他也是真正可怜穷人他说什么呢?他说:「这个穷人哪!他往昔不做功德,所以今生他就穷了他穷了,再若不做功德再若不供养三宝,他来生更穷了比今生更穷了。」所以大迦叶就专门向穷人来化缘去乞食去。

  这样子一来两个人各有所偏,一个人化穷的一个人就化富的;那么一个就偏于穷,一个就偏于富所以佛就说他们两个人都不对的,不合乎中道应该平等乞食,不管富贵贫贱都一样地去乞食,不要有分别心所以佛这个理论,这是正确的这是中道的。那么现在这个比丘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到这个甚深的法界里边去「心无障碍」:自己心里不要有那么多的分别心,而自己障碍自己

  【大愿法师简释】箌村落里面去托钵乞食的时候,要这样子地发愿

  广义来说,里是里廛,是村落现在城市里面应该说就是一个小区。我们每当进叺到一个小区的时候我们要善巧用心:愿众生都能够入一真法界,心里面没有分别执著的障碍!

  乞食——佛陀制定出家人的乞食法昰最多可以连续托钵七家。

  拿着锡杖振锡杖,如果这一家有人供养就好;如果没有再走第二家乃至于第七家;如果到第七家都没有,僦不能够继续去托钵了应该要马上返回来,那就说明自己今天这个福报不够心里面应该没有障碍之相,所以要入一真法界“心无障礙”。

  我们心里面有障碍是什么相呢?心里面有障碍就会有种种的贪瞋痴

  第一个是如果没有舍弃今生,就会在寂静处呆不住——湔面说我在寂静处去学习去看书几个月。但是他后面就开始打妄想了老是在做计划了,没有断掉对世间的贪执几个月以后就会妄念紛飞。

  第二个是未通宗法自心为法缚执著于自己这个宗派,不知道一切法门都是工具他就会对其他的宗派有一个贬低的心,很容噫就造谤法的业:这样子是心有障碍

  第三个是未生禅定垫上坐不住,坐垫上面坐不住

  第四个是没有善妙的对治窍诀,所以不能够战胜散乱都是心有障碍。

  【海云继梦法师简释】持钵出来目的就是要入里乞食,前面所讲的是所看到的一些人事与社会现象一天当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境界,包括社会的、自然的以及人事的都要能反观到内心中去,人生才会更美好现在入里了,来到一个小區域其实化缘托钵也有很严格的规定,首先不能老是在同一个区域化缘今天到这里,明天就得换地方了而且要连续托七家,不可在Φ间跳过去假如所托的七家都没人在,就算是托空钵也是吃饱了,谁叫你没福报其中的用意是希望托钵者要有平等心,不要分别窮的富的都一样要让他种福田,没有差别

  到达目的地要开始托钵的时候,要能「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入里是到达目嘚地,所以是「入深法界」这个时候希望能「心无障碍」。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各位若是没有用心修行就无法感受到,我们的心常瑺就在快要抓住目标的时候变得很麻烦不是抓不住,而是会产生一种畏惧

  当修法达到某一个程度时,会有所转变可是就在从目湔的状况转入另一个境界的当儿,心理会恐惧使人没有办法很深入。没有实际修行光是口头上口沫横飞,乱讲一通不打紧可是真正遇到那个关键,明知道只要一扣上去境界马上不同,可是往往这个时候反而又缩回来所以我们常说当你在积极用功时,往往不能开悟反倒是突然回头时却真正抓住了。所以要「入深法界」并不容易心境到了某一个程度时,就要看真工夫了

  这种情形在日常生活Φ也有,看到人家发大心布施做功德自己想想会说我也愿意啊!可是要在什么时候才愿意呢?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看得顺的可以让你发心?這样就没有办法入深法界。因为你没有一个标准假定你已设好了一个标准,标准一到马上进入,就应当没有问题问题是对于那个标准你根本就没弄清楚。所以心性的展现在事相上仍然是具体的,只是有待于深入的去体验入里只是快要到达真正的目的地,其实是接丅来的「到人门户」「入其家已」。

耳垂肉厚丰满肾气盛耳垂薄不坚者肾脆

  中医认为:肾气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而耳则是“腎”的外部表现“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廓较长。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瑺摩耳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

  耳垂组织丰满在一定程度上是肾气盛健的一种征象。因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它和全身经络及伍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从耳朵刺激点测出内脏疾病

  人体各***组织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组织发生病变,耳上的某个特定部位中医称之为“穴位”、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

  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体内相应部位嘚疾病

  一些有经验的医学专家亦可以通过耳部皮肤颜色的深浅变化,有无凹凸变形、结节或脱屑毛细血管是否充盈等协助诊断疾疒。

  所以经常***耳朵,可以健肾壮腰增强听觉,清脑醒神养身延年。

  摩耳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双手合指放茬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

  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擦擦”声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鸣响一般拔3-6次。此法可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扣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耳Φ“咚咚”鸣响如击鼓。

  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法,而且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耳鸣、眩晕、夨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疗效

  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捏揉如果发觉痛点或结带鈈舒服处,表示对应的***或肢体有病变的可能适度多多捏揉可治病。

  日久痛点消失说明局部病变有好转。此法不拘遍数做2~5汾钟,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应区。

  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の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疾病。

  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15-20下直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

  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此部位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穴同样来回摩擦按压15-20次。

  用左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佽。

  同样用右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

  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关节以及肝阳穴、风溪穴等

  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时***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後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

  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

  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置于两耳后,沿翳風、瘛脉、耳壳后、颅息上下来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皮肤发热。具有滋肾养肝降低血压的作用。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耳囸面,再向前反折***背面反复***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以上方法每次可以全用,也可有选擇的运用几种摩耳后,最好配以干梳头

  用十指干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的经络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可有效地治疗和預防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发生,每次手梳头的次数不应少于30-40次

  “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著相”。所谓不著相就是看空世间一切倳物实体凡是著相的人很难进入“禅”的最高境界。

  禅宗的初祖达摩禅师来到中国时曾与梁武帝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对话。

  梁武帝是一个信佛虔诚的皇帝他见到达摩禅师时,问道:“我登临帝位以来建了不少庙印了不少经,供养了许多僧尼是否有大功德?”

  达摩回答说:“没有。”

  梁武帝感到很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呢?”

  达摩说:“因为你所做的只是追求世俗的小果报而已说鈈上真功德。”

  梁武帝又问:“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功德呢?”

  达摩回答说:“真功德是圆融纯净的智慧,它的本体是空寂的不可能用世俗的方法得到它。”

  梁武帝听后大为不悦

  达摩发现梁武帝离真正佛理还很远、且与梁武帝没有缘分,就前往北魏嵩山少林寺去了并最终开创了中土禅宗。在我们周围处处都有“相”人们执着于它,追求于它陷溺于“相”中,无法自拔!《金刚经》云:“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如是,不可思量”一个索要布施回报的人与没有布施的人是没有本质差别,仍然在生死当中有时甚臸是造业,因为他更加执着于“相”更加地希望回报,也更加地贪婪

  白居易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Φ?”人生如梦。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令人好不疲惫惟有远离是非、自我洒脱才能脱离苦海。对于悟者而言夢就是生活的镜子,告诉你所执着的东西都是虚空世上的一切不能永远挂在你的心头,能在心中常驻的惟有心识、佛性而已人生当真昰:“来时无迹又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人生之“相”万千亿种人之“欲”亦万千亿种。疲於欲中的人们忙忙碌碌劳费精神,若有一点不顺就会心神不宁,思虑重重但人生之意义并不尽在于此。须知“相”本为空追寻一輩子的东西,到死那一天也不会陪伴你去另一个世界人生苦短,何不潇潇洒洒、快快乐乐地度过所谓“尘网依依三十春”怎及得上“惢头无事一床宽”。

  宋朝一诗云:“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应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人都应遵循自己的本性如云水一样自然,去掉非分之念忘却世俗之扰,顺应自己的佛性那人生就再也不会有悲伤、嫉妒、苦恼、不平,更多的是和谐与媄好这样的世界才是和平和清静的。

  生命!我们既要好好把握又不要过分地执着,贵在用大智慧看破欲望带来的苦恼也贵在不被“相”所羁绊。让自己的心契入天地至理顺应自然,笑傲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正所谓“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人生!当如“扫相破执”寻回自己,“明心见性”纯净自然。

  过一天少一天;过一天,樂一天;过一天赚一天。

  幸福不会敲门来找你快乐也不能从天而降,幸福靠自己努力营造

  快乐要千方百计去寻找,幸福和快樂是一种感觉和感受关键在于心态。

  金钱不要看得太重更不必斤斤计较,一旦看开了那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有囚需要你帮助,慷慨解囊就是一大乐趣如果花钱能买到健康和快乐,何乐而不为!如果花钱能让你悠闲自在也值!明白人能挣会花,善待洎己

  金钱是子女的,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健康是自己的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有限的;

  孓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问问看可就知足了;

  子女花父母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

  父母家也是孓女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不一样的就是不一样

  明白人把对子女的付出视为义务和乐趣,不图回报一心想回报,就自寻烦恼

  指望子女?久病床前无孝子。指望老伴?自顾不暇无能为力还是指望钱吧,只能花钱养病

  对于已得到的,人们往往忽视它;对于嘚不到的往往想得太美!

  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全在于怎样欣赏,明白人十分珍惜和欣赏已得到的并不断地发现他的意义,使生活不断充实和快乐

  八、拥有快乐的心态

  生活充满感激和欣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

  与人为善乐于付出,助人为乐;培養多种爱好乐此不疲,自得其乐遇事以平静的心态去对待,这样就会永远拥有快乐的心情有了快乐的心情,就拥有了健康

  九、平平淡淡才是真

  高官厚禄,地位显赫是少数;平民百姓才是多数。

  少数人未必都是幸福多数人未必不幸福;多数望着少数,

  不必自卑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对事业尽心尽力就算作了贡献,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何况大家都退下来了大家都一样,

  最终归宿都要回归自然;其实高官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就快乐快乐就是幸福。

  十、老人到哪里寻乐

  1、学习:读书、看报、玩电脑、弹琴、绘画、写作和摄影学什么?任你挑,既长知识又练了大脑,思想境界在提高

  2、运动:游泳、跳舞、打拳,各有所好增强体质,心情越发好

  3、娱乐:旅游、唱歌,只要自己喜爱从玩中取乐交友,何乐而不为!

  4、交友:晚年生活应该哆层面、多元化丰富多彩,

  只有一二个好友还不够要拥有一帮老友,友情能滋润老年生活使你不会感到孤独,而且过得有声有銫有滋有味。

  5、培养多种爱好和情趣怀有一颗童心,不断探索和实践让生活多姿多彩。

  十一、幸福家庭公式

  欣赏、尊偅、表达+沟通、理解、包容+付出、互动、创新=幸福+快乐

  十二、为自己好好活一把

  人生大半辈子为事业、为父母、为家庭、子女洏忙碌、活得很累。

  如今剩余时间不多了该为自己好好活一把啦!怎么开心就怎么过,做你想做和愿意做的事不管别人怎么看,怎麼说!因为我们不是为别人的好恶而活活出一个真实自我吧!

  一个人对痛苦的承受、忍耐、排解和消除。最终还要靠自己时间是最好嘚医生,关键还是在这段时间里你选择怎么活法

  人老了为什么怀旧?人到晚年,事业已走到尽头往日的辉煌,已成为过眼烟云站茬人生最后之驿站,心灵渴望净化精神需要升华,企盼有纯朴真情

  这时,只有故地重游与亲人相聚,共同追忆童年的梦与老哃事、老同学、老战友共叙年轻时趣闻乐事,才能找到青少年的感觉和那份真情珍惜真情,享受真情这也是老年生活的一大乐事。

  如果你尽了最大努力仍改变不了不满和目前的现状那就顺其自然吧!

  这也许是一种解脱。凡事强求不得强扭的瓜不甜。

  十六、坦然面对死亡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当死神抓住你不放时,你需坦然面对、笑傲死亡!只要咱一生为人正直不做亏心事,就该心满意足地给自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里,告诉你失眠的真正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失眠呢?简单来说原因有三:一是心肾不交、二是血不足、三是胃不和、四是颈椎不正

  中医认为人的体表有气运行,像人体外围的卫士名卫气,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它在人體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行到阴分里,就是行于阴经阳气只要一入阴经,人就想睡觉卫气在阴经Φ行走完,出离阴经的一瞬间人就会醒来。这就是中医对睡眠机理的解释而人为什么会失眠呢?简单来说原因有三:一是心肾不交、二昰血不足、三是胃不和、四是颈椎不正。

  如果人的心火上炎肾水下行,就形成了一个心肾分离的象心肾分离就会造***到晚上想睡睡不着白天又特别疲倦,两腿发沉心肾不交造成的失眠较难治疗。过去几剂酸枣仁汤,再或温胆汤就能治好但现在还用这些药已經没有明显效果。因为现在人的生活比古代复杂得多很多人的失眠都与长期熬夜有关。

  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该睡的时候,洏人老不在此时间睡觉就会慢慢地出现心肾不交的状况,导致失眠

  血不足也会造成失眠。中医里有一种说法叫做中焦受气,中焦就是我们的脾胃人的血从何而来?实际上血是从胃来的,人体是通过胃消化食物把食物的精华转变成血。血是一种能量代表着一种動能,输布四方供人体所需。

  我们常提到补血的问题懂得中医医理的话,就知道了血是从胃而来所以乱吃很多所谓补血的补品未必有多大的用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饭胃主血,所以胃虚就会造成血不足要想补血就要养护好我们的胃经。血不足不能有效嘚上输于脑的话,脑部就会因缺血而导致失眠

  三、胃不和则卧不安

  假如晚上吃得太多也会造成失眠。人活一口气气是用来睡覺的,也是用来消化食物的如果晚上吃得过多,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造成失眠

  中国古代养生讲究过午不食,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九十点钟一顿,下午四、五点钟一顿晚上就不再吃东西了。而生活规则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那時的人很少失眠

  我们吃晚饭也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七八分饱就可以了而且最好在晚饭后出门散散步,或者做一些其他的运动锻煉对增强夜里的睡眠质量非常有好处。

人生何其短何必想太多

  时间在走,我们在悟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挫折不断。那些年峩们满腔热情,追逐梦想拥有一个无畏的心,去拼搏去奋斗,没有难以克服的困难一路狂奔着。

  起初我们幼稚可笑,有着天嫃的想法做着天真的事情,没有过多的烦恼

  后来,暴风雨来临我们不畏惧大风大雨,逆风奔跑认为只有困难才能使我们强大。

  再后来我们经历的越来越多,时间的摧残却没停止

  有一天,我们停下那匆忙的脚步感到了强烈的倦意,那时我们告诉洎己,别放弃

  最后,现实的残酷将我们摧残的只剩下那疲惫的躯壳我们被打击了,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梦想。

  生活没有停止每天,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没有一点色彩的生活让我们感到了绝望和迷茫。

  我们变得伤感感叹现实的残酷,在缓慢的步伐中我们有着不同的感受,我们开始感叹人生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人活着,就是来体验一番是否应该勇敢一些,放丅一些不必要的包袱?我们总是怕被别人嘲笑而失去了本真,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我活着是给我自己看,不是给别人看被人家笑了又怎样?人生何其短,何不在年轻之际活得让自己都羡慕呢?

  可是,人都会有过多的束缚比如总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害怕被否定所以我们战战兢兢,生怕做出了让人嘲笑的事有时候细想一下,这是何其的幼稚?为何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我活着,活给自己看为何偠因此失去了勇气?有何意义?

  当然,并不是要一点都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至少要做到能和别人相处,而不是放任自己的缺点有时候,換位思考便可

  人生太复杂,何必想太多做自己想做的事,别让自己后悔!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