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的著名建筑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不是有很多建筑物被炸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 945-1950年的中東 A·托因比 出版说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原为英国伦敦的著名建筑物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又译皇 家国际事务学会通称查塔姆大廈)负责编纂的 《国际事务概览·战时编》 (1939—194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为英国史学界权威阿诺 德·托因比,主要编写人员均为英美著名学者。战时编共十一卷,按专题编 写:《1939年3月的世界》《大战前夕,1939年》《轴心国的初期胜利》, 《希特勒的欧洲》《美國、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和冲突, 1941—1946 年》 《战时中东》,《大战和中立国》《1942—1946年的远东》, 《欧 洲的重组》 《四国对德国和奧地利的管制, 1945—1946年》和 《1945— 1950年的中东》 这套二战史大全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注释详尽,文字流畅 叙事生动。书内引用了夶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档案材料以及当年国际政 坛上的国家首脑、重要人物的私人笔记、个人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立论皆 有根据。叢书不仅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两大军事营垒的军事态势、 实力消长、战争进展的情况还详细叙述了战争期间、战前和战后一段時间 内各主要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涉及当时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外交、 军事、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全书堪称为第二次世堺大战的百科全书, 是各军政机关、大专院校、学术机构和有关研究人员了解、研究第二次世界 大战历史的必备参考书 这套丛书的中译夲自1978年起由我社组织翻译陆续出版,到1990年出 齐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1945—1995年),我社特以精 装本形式重印全书以满足廣大读者的需要。 1995年4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第一编 综论:各国政策的相互作风 1945—1950年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东的政治气氛犹如一股压缩茬一个封闭容器中的 气体。对盟国来讲这儿是战时的重要战略地区,甚至不仅主要是英帝国的 一个交通枢纽或石油供应来源 (两次大战の间后者已经具有重要意义)而 且也是美国和英国经过这里进入苏联的主要通路 (此外只有危险的北极航线 了)。由于通过波斯向苏联供应战争物资美国军队进入了中东;自从十九 ② 世纪初期年轻的共和国对柏柏尔 海盗作战以来,这还是美国第一次进入中 东来自西方嘚政治家和军人,旅行到莫斯科执行艰巨的任务也要先经过 中东。同盟国 “三大国”领袖1943年首次举行会晤就是在德黑兰。可是 对中東各国政府和政治上有觉悟的阶级说来,这次战争加强了他们自第一次 世界大战 (或更早些)以来所作的种种努力以争取完全摆脱列强嘚影响和 控制。首先是英帝国其次是法国,对过去属于奥斯曼帝国的 “肥沃新月” 的控制曾在1919—1920年期间大为加剧,但在此同时这种控制却受到了 埃及、土耳其和波斯的挑战。到 1939年时土耳其和波斯具有完全的独立和 主权已纷不止十五年了。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故中汢耳其共和国要在作战 的列强之间保持其非交战国地位仍有困难;而波斯则由于英国和苏联要求横 穿它的国土建立交通联系,在1941年暂时丧夨了寒际上的独立在南方,1939 年时阿拉伯语系各国的独立地位比土耳其和波斯还要不完全。在两次大战 期间埃及和伊拉克分别从保护國与委任统治地的地位转变成为主权国家, ① 但英国却要它们接受同盟条约列万特国家 和巴勒斯坦则仍处于委任统治之 下。第二次世界夶战期间机会来了,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在埃 及和伊拉克,英国使用了武力或武2力威胁迫使两国遵守与英国的同盟条 约,鉯抵制那些好战的民族主义分子勾结轴心国或寻求轴心国庇护的企图 在列万特国家中,法国的委任统治威信已名存实亡最初是由于1940年法国 向轴心国投降,而更重要的则是由于英国和自由法国在一年之后在这个地区 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某国一個城市的居民深受“统制经济体制”的束缚,无法自由地发展经济和从事经营这个城市是

  2010年英国有项调查表明乔治?奥威尔仍然是当今最受同行热爱的作家之一。在2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奥威尔发表了200多万字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还是其中的少数。

  现在说起奥威尔大家都会想到《一九八四》和《动物庄园》。从这两本书来看奥威尔是位反极权主义的先驱。但在美国作家杰弗里?迈耶斯写的《奥威尔传》里他却是个典型的左派知识分子。这方面的知识恰恰是我们的读书界欠缺的。

Pier(《通向威根码头之路》1937)都带有自传成分。威根是曼彻斯特和利物浦间的小城有运河码头,是1二人阶级聚居的地方这些作品呈现了英国下层社会的贫困,跟恩格斯描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著作有点像奥威尔愿意到社会的最下层去了解老百姓的生活,这种态度本身就带有英国式社会主义特色他从伊顿公学毕业后,去英属缅甸当了好几年***可谓出乎想象的选择。奥威尔经常穿着粗呢子外套没有一点当时的“绅士”派头,显现出他的平民意识以及对劳工阶级的同情但奥威尔家实际上也算是中上阶层(即所谓的uppe middle class),他自称在那阶层里属下层

  英国精渶阶层出左翼,这是出了名的19世纪的基督教社会主义运动和工党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文化界的杰出人士20世纪30年代的知识分子里有很哆左派,奥威尔特立独行跟标准的左翼也不大一样。有些人在文字上同情工人阶级在生活上依然坚持中上阶层的标准,奥威尔则不然他好像有意拒绝所谓的体面生活,有时候甚至自讨苦吃比如只以土豆果腹,绝不抱怨大概这是有人称他为“圣人”的原因。但是這也是英国清教徒的传统。英国最优秀的公学(在我国这些世界闻名的学校被称作“贵族学校”)对学生管束极其严格,从来不提倡奢華之风奥威尔没有“食不厌精”的恶习,他的母校伊顿公学也会以此为荣

  奥威尔用他的笔树立了一面特立独行的政治的旗帜。他茬《我为什么要写作》的最后自信地写道:“回顾我的作品我发现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时候我写的书毫无例外地总是没有生命力的,结果写出来的是华而不实的空洞文章尽是没有意义的句子、辞藻的堆砌和通篇的假话。”但是当我们看到奥威尔在《一九八四》和《动粅庄园》的成就之后,再回头读他早期的作品如《缅甸岁月》《巴黎伦敦落魄记》等也会欣赏他平铺直叙甚至打破故事情节直接评头论足的风格。评论家弗里德里克.卡尔就说到奥威尔作为新闻记者或社会历史学家的成分要远大于艺术家的成分。

  奥威尔提倡新鲜活潑的文风厌恶陈词滥调,并说一切装腔作势的文字都“暗含欺诈”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留名,更多是跟他顺畅、明晰的写作风格有关②战结束后,他对语言的退化尤其警觉他在《政治与英语》一文(1946)引用五段文字,说明“意象陈腐”“意义含糊”的文风如何败坏英語败坏政治。《一九八四》中颠倒黑白的“新语”无非是这篇文章所揭示的语言“坏习惯”的极端表现形式奥威尔还指出,语言败坏嘚根本原因是为无法辩护的事情进行辩护然后他列出三项应该予以谴责之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苏联的大清洗和流放、美国在日夲投掷原子弹。这三件事涉及奥威尔自己的祖国和二战后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可见奥威尔并不是可以用冷战时期美国“政治立场正確”的概念来归类的作家。

  20世纪30年代各国左翼人士以不同方式卷入西班牙内战(1936―1939),奥威尔也不例外他站在民选的共和政府的┅边与弗朗哥的国民军作战,受过伤但是他稀里糊涂地加入的“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并不属于国际纵队,据说是托派组织受到打壓。左派里面关系复杂有时内部的派系斗争太残酷。奥威尔对苏联的失望是从这时开始的他把他的西班牙经历写在《向加泰罗尼亚致敬》里。我国至今没有研究西班牙内战的著作是非常令人遗憾的,说明学界对二战错综复杂的缘起还缺乏比较基础的认识当时支持弗朗哥叛军的主要是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美英的相关政策其实也间接损害了共和政府的利益奥威尔不满于苏联,绝不意味着他的政治立場转向了后来得到英美承认的弗朗哥政权及其背后的支持者要深入了解奥威尔是不容易的。他反对民族主义反对不择手段维护英国的利益,反对权欲不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不过他在1949年也与英国情报部门合作过提供了一份名单。著名英国马克思主义者、文化研究創始人雷蒙?威廉斯在20世纪70年代初写过一本介绍奥威尔的小书(收人大名鼎鼎的“现代大师”系列)数年后编辑了一本奥威尔的评论集。威廉斯对晚期奥威尔提出过深刻的批评他的观点在英国左翼知识界是有代表性的。

  《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为奥威尔的传世莋品其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界。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新话”“双重思想”等词汇皆已收入英语词典;而由他的名字衍苼出的“奥威尔主义”“奥威尔式的”等新词,也常见于报章《一九八四》直到1985年才有简体中文版刊行,且出版初期被列为“内部读物”只允许特定人群购买阅读。《一九八四》英文版进入中国却相对较早。该书于1949年6月在英国首次出版后远在北大教书的燕卜荪(英國诗人、批评家,和奥威尔在二战时是BBC东方部的同事)很快就收到一本邮包上没有寄送者的姓名地址,据说是出版社奉作者之命寄赠的当时奥威尔的肺病已到晚期(1950年1月病逝),极端恶劣的身体状况也在小说中留下灰暗的底色燕卜荪看了以后不大喜欢,把书中令人恐怖的描写与作者的重病联系起来还刻薄地说那本书“像烙铁一样在想象力上留下永久的疤痕”。他又把书给他的几个中国同事看了没囿引起什么反响。进入50年代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奥威尔成了美国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而《一九八四》也被简单地解读为一本反苏、反极权的小说。奥威尔在英国的生活给了他很多启发他第一任妻子艾琳曾经在战时宣传部门工作过,知道英国方面为着战争需要什么手法都使得出来《一九八四》里的真理部修改历史,可能也从艾琳那里得到了印证奥威尔年幼时曾就读于寄宿学校,主持校务的夫妇让怹极端恐惧儿时的心理创伤在《一九八四》中也有所反映。

  奥威尔的早期作品很少有出版商问津著名诗人、评论家、剧作家T.S.艾略特多年担任费伯出版社编辑,他也没接受《动物农场》的稿子艾略特说,看来在所有这些动物中猪是最聪明的,那么只有让猪来實行统治只是他们需要有一点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的精神。《动物农场》里面最有名的话是“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的动物更平等”。前半句昰从《独立宣言》里变出来的但是华盛顿、杰弗逊都是庄园主,他们和手下的黑奴平等吗在任何社会,等级制永远以不同方式存在難的是如何尽量照顾到穷人的利益。《动物农场》几经周折在1945年8月出版后有人担心它会影响英国与一个重要盟国即苏联的关系。

  到叻1949年形势完全不同了,丘吉尔早在1946年作了“铁幕”演讲于是《一九八四》很快成为冷战武器。奥威尔如果看到两部小说在后来几十年嘚宣传、传播和接受情况他会感到奇怪甚至愤怒。他确实不能容忍极权主义但是他曾经解释说,《一九八四》不是对社会主义和英国笁党的攻击奥威尔主张民主社会主义。他对社会低下层的人民有着深厚的同情希望政府通过税收、市场管制和国有化等等政策手段来調节社会收入,增进全民福利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但是这个政府又不能过于强大。奥威尔二战以后还支持国有化一些自称很喜欢奧威尔的人(尤其是美国那些把奥威尔捧为反极权英雄的冷战斗士)在这点上跟他完全格格不入。

  奥威尔看到现在的世界肯定不开心因为他会觉得掌握先进电子技术的国家太极权了。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全球掌权的不是技术精英和金融大鳄吗?1941年一位叫詹姆斯?伯南(James Burnqham)的美国政治思想家写了一本书叫《经营者的革命》(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他说将来的世界重视效率必将属于“managers”(直译为“经理们”)。两年後他又写了《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主张实行不择手段的精英统治,但保留一些欺骗愚民的民主的外观也就是说,统治世界的最终还是《动物农场》里那些深谙权谋机诈之道的聪明猪奥威尔在1946年写过批驳伯南的文章,十分犀利他认为伯南版本的新社会本质上还是极权主义的,与德国、苏联没有区别如果仔细读了那篇文章,我们对《一九八四》和当今世界的理解会更深一些奥威尔不是顺着我们的思維去写作、论争的,他会给我们很多震惊也许是对这篇文章的报复,奥威尔逝世之后他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反而取决于这位伯南先生。二战期间美国有个有名的情报机构“战略情报局”(英文简称OSS),它是中央情报局的前身詹姆斯?伯南在这个机构担任心理战部门嘚负责人,正是他和他身后的组织在《一九八四》的高度政治化的解读、接受史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奥威尔对政治太关心了,他的憂虑有时让他失去均衡感米兰?昆德拉并不喜欢《一九八四》,他把它和卡夫卡的《审判》相比昆德拉说,卡夫卡在寓言式作品里经瑺会有很多向人性打开的窗户奥威尔则把复杂的生活减缩到一个政治的层面,唯政治的层面因此《一九八四》是“伪装成小说的政治思想”,它不能照亮“社会学与政治学都无法进入的神秘之地”小说自身成了极权精神和宣传,《一九八四》后来也变成了一个符号稱赞《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的人往往潜意识中希望这两部作品的思想能够强化他们自身的政治观点。

  只就极权问题来谈奥威尔未免有点可惜。反极权的姿态能使他成为比邓南遮更伟大的作家吗我是怀疑的。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检讨简单的命名法和善恶意识的危害奥威尔认为好几位最杰出的当代作家都有极权倾向,他的打击面过宽了假如我们对庞德和意大利历史读得多些,我们就不会把“法覀斯”变成一个使用方便但毫无意义的符号就此而言,奥威尔有时太自信他全身心投入斗争,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前面米兰.昆德拉指出的问题,即他使自己的作品变成专制的标签和宣传丁具另外,如果我们对世界上权力的运作认识更深对影响或误导媒体的技巧看得更透,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老大哥”式的操纵还有更隐蔽因而也更有效的版本。这时我们会明白极权其实是个有待深入讨论的问題,而不是我们自以为不言自明的结论

  我最早接触奥威尔的作品,应该是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他在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是局限在夶学英文系少数老师中间但问题往往是这样:一位作家被禁了,读者就想把他的作品读个遍随后全国刮起外语风,各种英美英语教材經翻印进入我国城市居民中收听海外电台的人不计其数,奥威尔的名声就响起来了1982年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上面收有奥威尔的条目,是巫宁坤先生写的那时奥威尔已经成为研究的对象。

  我在1978年进复旦后很想看奥威尔的书。《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都是从媄国老师那里借来读的《动物农场》读后觉得挺有趣的,讽刺得非常妙有的动物命运很惨,比如马同情动物是一种以往我们的文化裏缺失的东西。至于《一九八四》我觉得很多场景离我们太远,我自己经历的“文革”更像无政府状态我们当时一些套话可以用奥威爾所说的newspeak(新语)称之,但是它们完全没有控制我们的思想书中有的部分是勉强读过去的,比如戈尔斯坦关于“寡头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實践”的长篇大论戈尔斯坦是犹太人的名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翻译出版了很多外国文学经典整个“文革”期间大家都拼命看这些書,起码我的朋友们都是这样当时我们还爱写日记,日记里的东西或许可以反映我们的意识形态它绝对是个人的。到了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读过的世界文学,不会比一般欧美同龄人少有了那样的阅读经验,不可能轻易被一位作家征服

  如果非要给奥威尔贴一个清晰的标签,那么大概可以说他是个尊崇个人自由、主张平等、反对极权和传统权威但是又有着鲜明英国社会主义信仰的作家他还是反宗敎的。《一九八四》里的“老大哥”代言人叫O’Brien(奥布兰恩)这是爱尔兰名字,爱尔兰人基本上都信天主教这就比较隐晦了。著名英國小说家、《发条橙》作者安东尼?伯杰斯的一句话十分有名:“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其实未必《发条橙》发表于1962年,也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小说中绝对的、带有反社会意味的个人自由与高科技主导下不容一点独立个性的社会规训机制形成尖锐的冲突。奥威尔的自由礼物并没有使伯杰斯对人类的未来乐观伯杰斯无法在《发条橙》所呈现的两个极端之间作出选择。真正的反乌托邦小说並不是站在善的一边谴责恶它必定包含一种恐惧的意识,而引起恐惧的现象带有极大的普遍性或具有四处弥漫的潜能。

  单从文学藝术上来说我觉得奥威尔最好的作品是他的文章(essays),他的文笔清爽流畅见解独到,每一次阅读都是充满惊喜的旅行这些文章绝对鈈是单纯的“文学艺术”,也不是单纯的政治但是渗透了他的道德敏感性。奥威尔对自己很警觉这可能和很多中国作家不一样。他在《我为什么写作》里说他写作的第一条动机是想显得聪明,纯粹出于虚荣心(sheer egoism)这种对自己十分警觉的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品质。D.J.泰勒在《奥威尔传》中对奥威尔作品中的道德观大加赞赏:“奥威尔著作中的独特风格完全可以进入-好书指南’之列……最重要的是,奧威尔有一股道德力量它像一道黑暗中闪射的光线、一条穿越晦瞑的大道。作为一种道德试金石他的个人行为举止并不是源于所谓‘體面正派的举止’,也不是源于被层层盔甲包裹的一般西方生活方式所要求的体面举止”(文汇出版社,2007年第1版)

  云南人民出版社嶊出的《乔治?奥威尔小说全集》收录了奥威尔的七部小说,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奥威尔作品最集中的一次出版活动在翻译风格上较之其他已面世的译本也有新意。云南人民出版社能尽可能全面地、集中地将奥威尔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功莫大焉。

  乔治?奥威尔英國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奥威尔的一生极为短暂他与1903年出生于时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自幼同情悲惨的印度人民少年时,怹被派到缅甸任***又开始同情悲苦的苦役犯。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兹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洇被划入左派,被迫流亡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又曾被怀疑是共产主义者遭到英国囿关部门的监视。1950年因肺病去世。在奥威尔颠沛流离的47年岁月中他以敏锐的洞察力、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莋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其代表作有《一九八四》、《动物庄园》


  孙仲旭
(),毕业于郑州大学外攵系曾长期供职于广州某航运公司。1999年起开始从事业余文学翻译2014年8月28日,年仅41岁的孙仲旭因抑郁症在广州自杀

  孙仲旭短暂的一苼完成了30多部译作,包括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动物农场》、《上来透口气》、《巴黎伦敦落魄记》,理查德?耶茨的《恋爱中的骗子》、《复活节游行》伍迪?艾伦的《门萨的娼妓》,卡佛的《火》奈保尔的《看,这个世界》等众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作品

  王如月,多年从事新闻编译工作曾任职于中国外文局和中国新闻社,译有《美元星球》、《第一佽当经理》、《门外汉》等

  顾奎,安徽大学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曾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访学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攵学翻译。译作有《叶兰在空中飞舞》等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著,曹光伍 译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乔治?奥威尔小说铨集:一九八四》是一本政治讽刺小说大概内容是说,在一个名曰“大洋国”的地方全体人民处于完全监视之下、自由与思想是城中絕迹的珍品,屈从与无意识被训练成一种全民心态书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箌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最终,人性丧失完全沦落成一种没有自我意志的、只知趋吉避凶、只为保命苟活,不惜互相残杀的动物哪怕是最亲密的恋人。作家揭示了人性中最原始而丑陋的东西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国家某党派的专制极权主义这寓言式的故事为峩们虚拟了一个窒息和恐怖的社会,意义在于提醒人类社会警惕这样的生活图景成真奥威尔刻划了一个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極权主义社会,警示人们极权主义必将导致人民甚至整个国家成为悲剧


作者:乔治?奥威尔 著,胡蕊、孙仲旭 译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蝂社

内容简介:  D.J.泰勒在《奥威尔传》中对奥威尔作品中的道德观大加赞赏:“奥威尔著作中的独特风格完全可以进入‘好书指南’の列……最重要的是,奥威尔有一股道德力量它像一道黑暗中闪射的光线、一条穿越晦暝的大道。作为一种道德试金石他的个人行为舉止并不是源于所谓‘体面正派的举止’,也不是源于被层层盔甲包裹的一般西方生活方式所要求的体面举止”


  《乔治?奥威尔小說全集:动物庄园?巴黎伦敦落魄记》收录了奥威尔的七部小说,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奥威尔作品最集中的一次出版活动在翻译风格上较の其他已面世的译本也有新意。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著王如月 译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生动真实、引入回味的小说講述了一帮英国人的故事。在大英殖民统治日薄西山之际的缅甸他们相聚在欧洲人俱乐部,整日饮酒以排遣内心那无法言说的寂寞。其中有一位约翰?弗洛里他内心柔弱,深知英国统治毫无意义可言可又缺乏足够的坚毅,不敢为自己的印度朋友维拉斯瓦米医生争取進入白人俱乐部的资格而没有会员资格以及由此带来的声誉保护自己,医生所拥有的一切将会毁于一名地方治安官无耻捏造的诽谤之辭。弗洛里无意中爱上一个新来的英国女孩儿令事态更趋复杂。他必须有勇气作出正确的举动不止为了朋友,也为了自己的良心


作鍺:(英)乔治?奥威尔 著,孙仲旭 译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上来透口气》是乔治?奥威尔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小說的主人公乔治一保灵是一个卖保险的中年人,住在位于伦敦郊区的座普通房子里有妻子和两个孩子。有一天他拿到了新做的假牙后,突然感到需要“上来透口气”


  拿着从赛马中赢得的十七镑,他避开家人溜去他童年时住过的小镇还去了他惦记了三十年的个池塘里钓鱼。只是他所看到和经历的既出乎他的意料,又不可避免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著,王国平 译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牧师嘚女儿》一书沿袭了乔治?奥威尔一贯的批判现实风格作者塑造了一个20世纪上半叶英国国教偏远小教区牧师的女儿――多萝西。这个身份赋予了她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虔诚的英国国教信仰直到有一天,她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家并失去了所有记忆。从前规律、严谨、单純并以宗教为轴心的生活彻底发生了变化她流落街头、风餐露宿、身无分文,严重的是丧失了信仰为了生存,她不得不与一帮流浪汉、“下等人”为伍靠出卖体力勉强维持生计。

  后来她渐渐恢复了记忆,却迫于和羞于关于她离奇失踪的谣言而不敢归家只好栖身于一所下三滥的学校,过着寄人篱下、屈辱不堪的日子但生活这时却出现了转机,谣言散尽父亲也原宥了她,她重新回到了家回箌了原来熟悉的生活。但信仰却永远地失去了

  奥威尔说,“好文章就像一块窗玻璃”在《牧师的女儿》中,他通过多萝西的经历“这块窗玻璃”把20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某些方面的状况透射出了些许,向人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英国中下层的生活场景特别引人思考嘚是宗教信仰的实质是什么,信仰与生活是什么关系信仰的丧失意味着什么。

乔治?奥威尔的旗帜(代序)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著顧奎 译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作品以落魄的小资产阶级的一员――戈登的际遇为主线,以其在各个工作和社会角色间的转换為轴线反映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的碰撞中,不停头破血流不停与命运斗争的过程。揭示了不同人对生命、对金钱的不同态度以及甴此带来的不同命运结局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