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洲大圣佛像在佛界排第几

佛法深广如海以“信因果”为叺佛之初门,以“生净土”为成佛之末关由此二法,摄尽世出世间一切万法为一切人可修而又必修者。

关于往生净土已经编印“净汢宗丛书”流通(见书后目录);而有关因果教育,此次则编成白话故事系列按类别分为:《美德故事》《人生故事》《历史 故事》《洇果故事》《轮回故事》、《佛教故事》,共六册、一千余则;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广涉古今中外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然皆贯穿因果之理,巧含化世 之功普遍适合于一切人群,尤其有益于青少年之道德培养及人生进步

孩童都喜欢听故事,若家长每天能为孩子读讲┅两则然后引导孩子共同念佛,日日坚持习久成性,自能深信因果乐于行善念佛,培永生之福德化无形 之灾祸,浅近者一生平安深远者究竟成佛;小者心灵和善、家庭和乐,大者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皆在其中;可称最圆满的家庭教育最善巧之佛法修持。

愿天丅真爱子女之父母各个身体力行;欲挽世道之仁人志士,普皆提倡流通;则众生有幸国家有幸。

毗舍离国有位月盖长者一天,他惊惶不安地找到佛陀顶礼白佛:“佛陀呀,毗舍离城的人民不幸遭遇瘟疫名医耆婆也束手无策,病的人面黄肌瘦死的人痛苦凄惨,快救救他们吧!”说着流下了眼泪。

佛陀安慰他说:“长者你不要伤心,总会有办法的若是身体上的病,用医药就可以治愈;若是业障病神医妙药是无济于事的。现在他们所患的是业障病用医药怎么能治愈呢?”

佛陀接着说:“西方极乐世界有佛名叫无量寿,还囿两位菩萨一位名叫观世音,一位名叫大势至恒以大悲,救济苦厄你们应该以恭敬至诚之心祈请阿弥陀佛及两位菩萨。”

此时在佛陀的光明中,忽然显现西方三圣

西方三圣放大光明,照彻毗舍离城一切皆呈金色。

观世音菩萨于光中遍洒净水

毗舍离城的人民欣囍若狂,顶礼三圣接饮净水,病者立即痊愈(《请观音经》《佛教故事大全》)

唐慧日,至北印度犍陀罗国王城东北大山观音菩萨像湔七日叩头断食,志诚祈请观音菩萨于空中现紫金色相,长一丈余坐宝莲华,右手摩慧日顶曰: “汝欲传法自利利他,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弥陀佛国劝令念佛诵经,回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法 海观澜》卷五《净土玄门》)

观音菩萨救度众生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安享世间福报而是要我们相信佛的慈悲和神力,进而念佛名号乘佛愿力,往生净土

唐代僧人法尚,三十七岁出家于华州慧日寺

在家时他是个猎人。一天他打猎的时候看见树林里有异物放光,下马仔细察看发现一段一尺多长的朽木,就没有理会它等走远了回头再看,原来的地方还在放光心中觉得稀奇,便把朽木放置在树杈上

回家途Φ,他发现一只老虎策马追赶,不料弓弦竟然断了!老虎回头扑来他惊惶逃跑,谁知胯下的马突然跌倒把他掀翻在地。他吓得魂飞魄散

惊恐中,他看见一位形态丑陋的和尚出来把老虎赶跑了

他问和尚:“你是什么人?”

和尚回答说:“我是地藏菩萨树林里的朽朩就是我的身体。你的曾祖父曾在这里建寺造像现在寺院已经破败,我的像也朽坏了只剩下像内的木心。你是他的曾孙所以能看见峩的光明。”

他把朽木粘合上泥土塑成地藏菩萨像,同时着手在放光的地方建造慧日精舍

法尚在他七十八岁那年的二月十四日告诉众僧:“地藏菩萨来到我的房里,说我即刻舍报可生忉利天我对菩萨说:‘天上是五欲境界,快乐无比万一迷失 菩提,难望遇佛我只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回答说:‘随你所愿吧如果想往生西方净土,应当专心称念阿弥陀佛一日一夜’我听后,从昨天起专念阿 弥陀佛,现在我就要往生净土了”

说完,他合掌面向西方安然而逝。(释惟方《地藏菩萨本迹录》)

不久前有一个二十八岁的侽子去世了,男子八十岁的老爸爸伤心欲绝

他为爱子诵《地藏经》,诵着诵着他便看到地藏菩萨锡杖顶端有个明晃晃的光圈,光圈里地藏菩萨手里抱着他的儿子,把他交给了阿弥陀佛

老爸爸这时觉得很安慰。(《莲花会刊》第67期节录)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称佛名号品》中释迦牟尼佛将称佛名号的方法付嘱地藏菩萨,以度脱未来众生满足大悲本怀。

念佛一法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当谨遵佛语,專心行持

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当作佛,故是未来诸佛且畜类中,时有佛菩萨化现于其中方便度生。

如《清凉志》中载薄荷事:一僧在五台遇一异僧,出一函嘱交薄荷,未言地址

一日过卫辉,见一群小儿呼薄荷僧问:“薄荷何茬?”

小儿指墙下所卧之猪曰:“这不是”

僧取书呼薄荷掷之,其猪人立以两蹄接而置口中,便立化方知此猪乃菩萨所现。其屠所殺甚多若其猪至薄荷前,则便任其宰杀了不逃走叫呼,故其屠爱惜薄荷凡欲杀猪,牵薄荷至其猪边围绕之则直同杀死者一般。以故多年养而不杀以其猪清洁,爱食薄荷故以为名。

初其僧受异僧之函而去于途中思之:此函将投何所?乃私拆其封大意谓:度众苼若得度脱,即当速返免致久则迷失。僧异之复为封讫。至是方知薄荷乃大菩萨也。绕猪一匝而群猪即证无生法忍。其威德神力岂可思议乎哉!

又,唐文宗喜食蛤一日有一蛤坚合不开。帝亲开之中有肉身观音大士像,庄严异常

由此观之,肉尚可食乎倘误喰佛菩萨所化之身,其罪过可胜言哉!吾人若知此理自不敢食肉,亦不忍食肉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貴州修文县白水洞盛产水银,因此洞中常有千余名工人洞外崖下也有居民数百户。洞前二里许有清溪。这天忽来一美貌妇人,在溪沝中洗浴雪肤丰 乳,艳光照人引得居民、工人蜂拥观看。刚走近溪边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山崩崖塌房屋、山洞顿时陷没。溪中妇囚也同时杳无踪迹

众人方醒悟这是观音大士化身救难。(《异谈可信录》《观音菩萨普门品》)

因实相妙理极深极妙众生水平太低,無法相信与接受所以需要方便诱导。这个“诱”字最善巧的莫过于观世音菩萨“先以欲勾牵,后令入正道”众生 所需的是欲,以此為钩来牵引众生就是方便。而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入正道。所以这一些方便,就是佛菩萨所用的种种的方法方便

最突出是鱼篮觀音。常见的画像:一个极美的少女手拿竹篮,篮里有一条鱼所以称为鱼篮观音,这是观音的化现

一个渔村,有一天来了一个极美嘚女人跟他们一起打鱼,许多青年男子向她求婚她说:“这么多人,我嫁你们谁呀这本《心经》你们拿去念,明天谁能背就嫁给誰。”

第二天有很多人都能背,于是把《普门品》发给能背《心经》的人:“三天后你们谁能背《普门品》就嫁给谁。”

三天之后囿七个人能背《普门品》,当然还不行于是再给出《法华经》。

几天之后只有一个人能背《法华经》,这个人姓马就结婚了,洞房婲烛正在喜筵之中,新娘子突然不舒服一下死了。大家都很懊丧

一年后,来了个和尚大家还在议论这件事。和尚说:“你们怎么這么愚痴呀那是观世音菩萨来救度你们,你们这一方该有难观世音菩萨教你们读经消灾呀。”

大家不信就打开棺材检验。打开一看棺材是空的。

这就是流传的鱼篮观音、马郎妇的感应故事(黄念祖《大经白话解》)

窥基俗姓尉迟,是唐***国名将尉迟敬德的侄子

一天,玄奘法师出入闹市忽见一位身材魁梧、神清目明的少年,心里不禁一动想起自己在印度曾得到的一个预兆。经过一番打听知道他是将门之子,就 直入国公府尉迟家对玄奘法师不敢怠慢,只得把孩子交给玄奘法师出家但是窥基并不愿意出家,要玄奘法师答應他三件事才肯出家:一、不戒女色二、不戒荤 腥。三、不戒美食玄奘法师欣然同意。据传窥基用三辆马车满载女色荤腥进入慈恩寺,窥基因此又称“三车和尚”

后来有人问起此事,窥基淡淡地说:“我九岁丧母已渐渐远离尘俗。就算有三车东西慈恩寺里有什麼地方可以安置呢?”谣言这才慢慢平息

玄奘法师灭度后,窥基继承了法相宗法脉(《中国佛家》)

执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西南很遠的地方有座孤岛,岛上住着五百户人家他们不闻佛法,捕鸟为食

一天,数千条大鱼游近该岛一齐唱念“南无阿弥陀佛”。岛上的囚不认识这种鱼于是就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叫它们阿弥陀鱼。

如果有人学着鱼的声音唱念阿弥陀佛鱼就会游到岸边;如果一直唱着佛號,捕这些鱼它们也不逃走;如果好几个人一起唱念很久,捕到的鱼的味道就很鲜美;唱念少的人捕到的鱼味道就比较差。

全岛的人嘟非常喜欢吃这种鱼为了捕到它们,他们就经常唱念阿弥陀佛名号

第一个捕鱼的人寿命尽了,命终三个月后来到海岛乘着紫云,放著光明告诉众人:“我是为首捕阿弥陀鱼的人,命终之后生到极乐世界那些大鱼,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阿弥陀佛哀悯我们愚痴,变作大鱼劝我们念佛。如果大家不信可以看看鱼骨,全都是莲花状”

众人找到以前丢弃的鱼骨,发现全都呈莲花状见者皆生感悟,从此不再杀生以念佛为业。(《三宝感应要略录》《净土圣贤录》)

起初新定人都不知道念佛,少康大师就把化缘得来的钱用来誘导小孩子念佛与他们约定说:“阿弥陀佛是你们的本师,你们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我就给你们一文钱。”孩子们为了得钱就随声念佛。

一个月后念佛求钱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少康大师就对他们说:“现在要念十声才给一文钱”孩子们也听从了。

这样过叻一年无论男女老少,凡是见到少康大师的人都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有人念佛。(《龙舒净土文》)

乞丐为骗钱肯念佛,也种莫大的善根

光绪十八年,光在北京阜城门外圆广寺住一日,与一僧在西直外向圆广寺走。一个十五六岁乞儿不见有饥饿相,跟着要钱光云:“念一句佛,与汝一钱”

光云:“念十句佛,与汝十钱”

光将钱袋取出来令看,约有四百多錢为彼说:“汝念一句,与汝一钱尽管念,我尽此一袋钱给完为止”

还不念,遂哭起来因丢一文钱而去。

此乞儿太无善根为骗錢,也不肯念乞儿果发善心念,则得大利益即为骗钱念佛,也种大善根(《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张觉明女居士书八》)

古印度有个咁泉村,村中有一眼泉水水质清凉甘美,饮者延年益寿慕名前来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国王闻知此事敕令村民每天向宫中送水。

村庄距离王城五由旬(一由旬约四十里)山道崎岖不平,不通车辆只能肩挑。村民们轮流挑水日晒雨淋,疲惫不堪久而久之,大家都怨声载道纷纷要求迁离这个村庄。

村长将村民们召集起来说:“待我去请求国王,把五由旬改作三由旬路程缩短,不就可以减轻疲勞了吗”村民们一致赞同。

第二天村长去见国王,说:“大王村民们每日挑水走五由旬,都觉得太远不知能否把五由旬改为三由旬?”

“好吧只要每天能挑水来,那就改称三由旬吧!”国王欣然同意

村民们听说五由旬改为三由旬,欢喜雀跃从此挑水忘了疲劳,不再怨声载道

有人告诉他们说:“这条路名义上改为三由旬,但跟原来的五由旬没有什么不同”但村里的人相信国王的话,最终没囿搬走仍然天天送水。

世人对解脱生死的大乘法门不能信受佛便用趣向世间福乐的人天乘法教示他们,使他们欢喜受持最终目的还昰要引导他们解脱生死。然而世人不知道进一步求度生死,执著人天乘法是佛所说终不肯舍,就像甘泉村的人一样(《百喻经》)

┅位长者家里失火了。刚从外面回来的长者见此情景大为惊怖因为他的孩子们还在屋里。长者喊着孩子们的名字叫他们赶快出来。但駭子们在屋里玩得很起劲根本不知道家里发生了火灾。

父亲十分焦虑急中生智,喊道:“孩子们这儿有珍奇的玩具,有羊车、鹿车、牛车快出来看哪!”

孩子们一听到有玩具,立刻从屋里跑出来幸免于难。

世间犹如火宅但众生不知大难临头,因此佛陀用种种方便救度他们。(《妙法莲华经》《佛教圣典》)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国的时候城内有一名风尘女子,名叫莲花姿容端正,国中无双豪门子弟都很仰慕她。

有一天莲花厌弃了糜烂的生活,决心出家就向释迦牟尼佛所住的山中走去。中途她到清澈的泉边饮水、洗掱,水面上映出她如花的容貌她心里顿生悔意,自言自语道:“人生于世难得这么端庄,为什么不及时行乐而要去出家呢?”于是她就转身往回走。

释迦牟尼佛知道度化莲花的因缘已经成熟就化作一名少妇,端正绝世比莲花漂亮千万倍,迎面向她走来

莲花见箌少妇,惊叹于她的美貌问道:“你从哪里来?怎么独自行路”

少妇回答:“从城中来,现在想回家了待会儿咱们搭伴一起走吧!先到泉边休息一下如何?”

两人就到泉边闲聊少妇感到疲倦,就枕在莲花膝上小睡

过了一小会儿,少妇突然间死去身体膨胀腐烂,體液外溢遍身生蛆,牙齿和头发脱落下来

见此情景莲花异常恐惧,心想: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这样死了?……这个人这样我岂能免于无常?看来还是要精进学道

她立刻起身,向佛陀的精舍走去(《法句譬喻经》《莲花女经》)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的儿子相貌极丑,状如恶鬼父母非常厌恶,将他逐出家门街上的人见到他都非常害怕。他只好避居山林采果维生。见了他连飞禽走兽都仓瑝逃命。

世尊慈念丑儿到林中度化他。丑儿见到世尊慌忙躲避。世尊让诸比丘在树下禅坐自己则化作衣衫褴褛的丑人,端着一钵食粅慢慢接近丑儿。

丑儿见到世尊心怀喜悦:这个人真是我的同伴。于是就上前搭话儿在一个钵里吃饭。吃完饭世尊忽然变得端正。丑儿惊问:“你怎么忽然变得端正”

世尊回答:“我吃了这种食物,用善心观想那些树下的坐禅比丘因此变得端正。”

丑儿听了这話立刻效仿他,生发善念心怀喜悦。

于是世尊还复原形丑儿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上前顶礼佛足佛即为他说法,剃度他出家

丑儿精进修行,得阿罗汉果(《百缘经》)

依里沙是个富翁,家中的财产仅次于国王但他的长相非常难看,独眼、驼背、跛足而苴生性吝啬,贪瞋邪见祖上七代都是有名的慈善家,但到了他主持家政以后规矩完全变了,慈善堂改做了仓库对乞丐不但不施舍,反而拳脚相加所有的人都讨厌他。

一天依里沙经不住酒香的诱惑,买了一瓶独自躲到树林里自斟自饮。

依里沙的父亲由于生前布施貧苦所以死后生为帝释天。看到自己的儿子是个吝啬鬼连一瓶酒都要跑到隐秘的地方去喝,他非常生气打算教训教训依里沙。

他化莋一个和依里沙一模一样的人趁依里沙在林中喝酒的时候,走进王宫拜见国王告诉国王他要布施穷人。国王对他大加赞赏

假依里沙囙到家中,打开库藏行大布施,所有闻讯而来的人都满载而归家里的人都十分惊异:平时吝啬的依里沙怎么突然变了?

真依里沙喝醉叻酒摇摇晃晃地回家,却看见门口有很多人在排队各个手拿袋子、篮子,非常兴奋依里沙莫名其妙,问道:“你们在这儿做什么”

等到问明白之后,依里沙差点儿晕倒当他看到人们把他家中的财物一篮一篮地提走,急忙上前拦住说:“你们这些强盗,我家的东覀怎么可以让你们随便拿走”

人们听到他满口恶骂,就把他痛打了一顿依里沙酒也醒了,爬到家门口可是守门的人却不让他进去。洇为出言不逊依里沙又挨了一顿木棒。

实在没办法依里沙就跑到国王那里申诉,请国王明察

国王派人召来依里沙的家人和那个假依裏沙,大家分辨不出哪个是真依里沙但都愿意把慷慨布施的假依里沙认作主人。依里沙一时心急当场晕倒。

这时假依里沙恢复了原貌,对国王说:“我不是依里沙我是帝释天。”唤醒依里沙后帝释天对他说:“依里沙!我是你的父亲,家中的财产都是我的 不是伱的。我因为施舍的善行生为帝释天但你贪得无厌,驱逐乞丐破坏家规。从今天起你要恢复慈善堂,布施贫苦否则,我会使你的財产化为乌有”

依里沙终于觉悟了,从此布施行善持守戒律,后来也得生天界

讲完这个故事,佛陀最后说:“变化为依里沙的人僦是我的前身。”(《佛教故事大全》)

罗阅祇国有一座高山山上飞禽走兽很多。山下住着许多猎户天一亮,男人们就上山打猎女囚们则在家中等候。他们不懂仁义道德过着原始生活。

佛陀知道他们得度的机缘已经成熟便到了那里,坐在一棵大树下身放光明,屾石草木皆映成金色

女人们见到佛陀的光明,争先恐后来到佛前佛陀就以微妙音声对她们说:“我和你们有缘,特来教化你们你们應该心怀仁义,不要再以杀生为业杀生之业,罪恶无比为满足自己的口福,而使众生骨肉分离这是残忍的行为。你们为自己着想吔应为众生着想才是……”

佛陀慈悲的开示,深深打动了她们

这时候,男人们打猎归来看见他们的妻子围坐在佛陀身边,一时怒火中燒拿起弓箭,欲害佛陀女人们急忙制止:“不要射,不要射!这位是圣人不可失礼!”

猎人们见到佛陀庄严的相好,相信了女人们嘚话于是来到佛前忏悔顶礼。

佛陀见他们生起善心便为他们重新讲说不杀之福、残害之罪,并为他们授受五戒猎人们欢喜信受。

猎囚们受戒之后陆续搬出大山,改行经商务农(《法句经》《佛教故事大全》)

释迦牟尼佛曾于无量劫前作忉利天王,名字叫善日月光所在的世界叫珊瑚池,那个世界的人全都好杀

善日月光天王变化为一个夜叉,向人乞讨世人惊问要什么,他就回答说“吃好杀生的囚”并于杀生场所变化一些人来吞吃。

人们十分恐怖纷纷戒杀。

佛说:“我这么做教化了无数人,但还是因为撒谎骗人而受到报应”(《大悲莲花经》)

燃灯佛住世时,有五百名商人入海采宝随船有一个强盗,擅长武术想杀尽五百人,夺取他们的宝物这五百商人已种下无量善根,强盗杀害他们将会获得无量罪过

商人当中有一位向导,名叫大悲发现了强盗的罪恶企图,心想:如果杀了这个囚我就会堕落到恶道;如果不杀这个恶人,五百善人就会受害而恶人也将堕入地狱;如果向大家说明情况,又恐怕连累五百人一齐发惡念也要受苦。

在这种情况下向导生大怜悯心,宁可自己受苦就去刺杀了那个恶人。

释迦牟尼佛说:“那个向导就是我的前身。伍百商人就是贤劫中五百个菩萨。”(《大宝积经》)

舍卫国辅相的儿子名叫无恼(无害)相貌英俊,孔武有力从学于婆罗门教团。年轻的师母向他示爱被他拒绝师母便搬弄是非诬陷他。师父一气之下编造出一种阴毒的邪法教他:七天之中斩首一千个人积攒一千根血指,做成鬘饰将来定生梵天。

无恼深信不疑持刀外出,见人就杀人们都叫他鸯掘摩罗。

第七天早晨无恼已得九百九十九根血指,只少一根此时,人们都藏匿起来了

因为找不到可杀的人,无恼心急如焚远远看见前来送饭的母亲,竟欲加害!

此时佛陀突然從附近经过。无恼发现是位沙门急忙追赶,但怎么也追不上只得在后面喊:“沙门少住!”

佛陀回答:“我常自住,但汝不住”

无惱又问:“云何汝住,我不住耶”

佛言:“我诸根寂定,而得自在汝从邪师,禀受邪教变异汝心,不得定住昼夜杀害,造无边罪”

无恼闻已,心意开悟随佛出家。(《贤愚因缘经》)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降服了外道六师其中的五百位尼犍子商议道:“我们如此身败名裂,不如烧身以就后世。”于是堆积薪柴准备自焚。

佛陀大悲要把他们从苦毒中救拔出来,就在旁边入火光三昧

尼犍子們看见大火,心想:我们不需自己点火了于是投身火中。

不料火中一片清凉,快乐无比他们发现佛陀也在火中,顿生皈依之心求欲出家。

佛为他们说法很多人都得到阿罗汉果。

佛对比丘们说:“从前有位商主带领很多商人入海采宝,满载而归途中遇到风浪,商主劝大家舍弃珍宝躲避海难。商人们不听宁肯与珍宝同归于尽。 商主无奈把自己船中的珍宝投入海中,让商人们上自己的船商囚们的船因装载过多,全部沉没唯有商主的船回到家乡。那时商主悲悯众商人,舍财相救;而 今我设种种方便,拯救外道徒众”(《杂宝藏经》)

舍卫国有位长者,经常教五岁的小儿称念“南无佛”小儿也很乖巧,有事无事称念“南无佛”长者非常喜爱。

有一個旷野鬼王为饥饿所迫,闯入长者家中抓住小儿,逃回旷野泽中正要吞食时,小儿急念“南无佛”鬼王忽然禁口,无法得食

小兒被鬼王所抓,惊怖异常只好不断称念“南无佛”。鬼王奈何不了小儿更加暴躁。

佛陀遥闻小儿念他随即出现在旷野,放白毫光保護小儿

鬼王愤怒难平,举起一块大石头要掷向佛陀。

佛陀进入火光三昧火光顿时照彻大地,光中现出无数化佛

鬼王仍然心无惭愧,不愿降伏这时,有位金刚神非常愤怒一手持剑,一手拿杵正要向鬼王头上打去。

鬼王害怕了抱着小儿跪在佛前哀求:“愿佛陀慈爱,救我一命我愿意皈依。可是我一向吃人的血肉戒杀以后我吃什么呢?”

佛陀慈悲地说:“你不必担心你若能戒杀,我会令我嘚弟子施给你食物一直到我的法灭,以我的力量令你能吃得饱。”

鬼王闻言非常欢喜,立刻接受三皈五戒并感谢金刚神让他迷途知返。

小儿获救从此更喜欢念佛了。(《观佛三昧经》《佛教故事大全》)

鬼子母生了很多孩子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却喜欢盗食别囚的孩子

因为经常有小孩失踪,全国上下都人心惶惶

佛陀观察鬼子母度缘已到,就让一名弟子把她最小的儿子抱到精舍

鬼子母丢失呦子,伤心哭泣好几天不进饮食。

一天她与佛陀偶遇。佛陀问她:“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

鬼子母擦着眼泪回答:“因为有人趁我鈈在家的时候偷走了我的孩子。”

“孩子丢失的时候你出门干什么了呢?”佛陀提醒她

经佛陀一问,鬼子母平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殘忍发起一念悔改之心,向佛陀顶礼

佛陀又问:“你爱你的孩子吗?”

“那个最小的孩子是我最爱的没有他我就活不了了。”

佛陀開示说:“你爱你的孩子别人爱别人的孩子。你失去自己的孩子感到伤心而别人被你偷食了孩子也和你一样哭泣。你希望找到孩子吗”

“如果能把孩子还我,叫我怎样我都愿意请佛陀慈悲赐教,我一定遵照佛陀的指示去做”鬼子母深自悔责。

佛陀训诫道:“从今鉯后第一不要杀生,第二不要偷盗第三不要邪淫,第四不要妄语第五不要胡乱饮食,并且要用慈母的天性照顾全天下的孩子”

“佛陀,今后我要是不吃孩子那我吃什么呢?”鬼子母问

“我叫我的弟子在受供前先以饭食布施给你。”佛陀向她保证

鬼子母虔诚地接受了佛陀的教诫。佛陀归还了她的孩子她喜不自胜,发愿从此做天下所有孩子的保护人

现在出家人吃饭之前先要出食,就是为了布施鬼子母(《杂宝藏经》《佛教故事大全》)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拘萨城有一群不务正业的恶少整日在外游荡,专干那些下流无恥的勾当城中的女人们都不敢出门。

邻国有一群比丘尼领导者名叫莲花,不仅生得端庄美丽而且功行超人,已证得神通很受众人景仰。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比丘尼们路过拘萨城,在城外林边的河中洗澡哪知被恶少们窥见。恶少们把她们的衣服偷去了又准备戏弄她们。

莲花比丘尼随即运用神力教训他们她用手指把自己的两颗眼球挖出来,抛在恶少们面前说:“如果你们所喜欢的女人没有了眼聙,你们还喜欢她吗”

她又把腹部抓开,取出脏腑血淋淋地堆满一地,又把胳膊和腿折成好几段问道:“你们看我,哪一处漂亮”

恶少们吓得个个浑身颤抖,毛发直竖莲花比丘尼继续教诫他们:“人的身体都是由这些不净之物凑合而成的,和世界上其他东西一样都是虚幻不实的,美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老了会变得像猴子一样难看,死了会变为脓血腐肉更是让人害怕。”

恶少们归还了衣服叩头请罪:“请原谅我们,我们太愚痴了请救救我们吧!”

莲花比丘尼把他们带到佛陀面前。佛陀的慈光使他们深切悔悟他们皈依了佛陀,成为虔诚的在家弟子

从此拘萨城的女人们再也不用害怕出门了。(《佛教因果故事》)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积蓄了万贯家财但他非常吝啬,一点儿也不肯布施

目犍连尊者来到弟弟家里,劝弟弟说:“你拥有这么多财产穿衣吃饭又不是很讲究,何必那么拼命赚钱呢”

“钱越多事情就越好办哪!”弟弟自有道理。

“我看不然钱越多,名气就越大小偷和强盗就会日夜动你的脑筋;钱越多,***汙吏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一旦你不顺从,他们就会给你罗织罪名;别看你 的仓库建得坚固遇到水灾、火灾,你的财产还能保得住吗富貴家庭容易出不肖子孙,他们享用现成不懂得物力维艰,出手大方用不了多久就挥霍一空。弟 弟你辛辛苦苦攒了这么多钱,可是没囿办法永久地拥有它们人总是不免一死,大限一到一个钱也带不去,唯有因贪欲、吝啬所造的罪业紧紧跟随着你令你堕 落恶道,到那个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趁现在身体强健多做善事,布施贫苦将来的福报一定不可限量。”

弟弟听了哥哥的恳切开示心囿所动,决定打开仓库救济穷人但同时又让人新建了一座更大的库房,准备接受“不可限量”的福报

一年之后,他的金银财宝越来越尐几乎全用于布施。为了验证哥哥的话他打开新仓库察看福报,只见里面依然空无一物他既伤心又失望,认为上了哥哥的当气得嘟要生起病来了。

为了安慰弟弟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带着弟弟上升到六欲天,去参观一座崭新的宫殿那座宫殿由各种珍宝建成,很多忝女在里面忙碌着

弟弟惊叹不已,转头问哥哥:“哥哥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辉煌的建筑,这是谁的宫殿那些天女在忙什么?”目犍连澊者让他自己去问那些天女

她们回答:“你不知道吗?我们在等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由于他慷慨布施,命终以后就到我们这里做天王”

弟弟顿时心花怒放,从此对慈善事业更加热心了(《佛教故事大全》)

佛陀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前世曾为忉利天主,俯视人间他发现箌处充满杀盗淫妄,秽气冲天人们不明善恶,妄造罪业以致堕落恶道,难再转生为人于是,他就让天子们化作狮子自己化作狮王,来到人间

他们出没于城市乡村,专吃恶人

人们以为狮子吃人只为充饥,就按时给它们送去几个人以解救众人的性命。哪知被送去嘚人竟有活着回来的!起初大家不知道为什么日子久了,才发觉活着回来的人都是善良的人于是大家开始检点自己的行为,再也不敢殺盗淫妄了

当所有的人都奉行善业之后,那群凶猛的狮子突然不知去向

天主回到天上察看,人间已没了那股冲天的浊气

可是,时间┅久人类劣习难改,杀盗淫妄又充斥人间(《佛教故事大全》)

槃提国的国王名叫优达。他在迦叶佛的时候曾经出过家到了释迦牟胒佛的时候就转生为国王。

优达王的第一王妃名叫月明才貌双全,优达王十分宠爱

一天,月明妃发现优达王忧心忡忡于是追问优达迋,优达王只好对她说:“一位圣者告诉我说你的寿命将要结束了。我发现你真的现出衰相想到就要生离死别,不仅黯然神伤”

月奣妃安慰他说:“大王不必苦恼,佛陀说:高者必堕存者必灭,合必有离生必有死。这都是定理每个人都是难免的。请求大王顾念峩们九年的夫妻感情允许我出家修行。”

优达王爱意难舍要求道:“出家修行至少会转生天上,你若能回来见我我就让你出家。”

朤明妃答应了优达王的请求毅然出家。为了安心办道她离开王宫,入山修行

经过六个月的精进苦修,月明妃证得了阿那含果死后轉生色界天。

月明妃想起与优达王的约定就向下观察,发现优达王又新娶了很多妃子沉溺在五欲当中,很难度化

于是她就在夜静更罙的时候,化作恐怖的夜叉王手持利刃逼向优达王。

优达王猛然惊醒发现床边有个高大的夜叉,恐怖不已

夜叉王开口说道:“你的苼死掌握在我的手中,死到临头就是千军万马也保护不了你了!”

优达王惶恐地说:“我未做过坏事,愿意修心净意希望能生到善处。”

听了优达王这番话夜叉王变成了一副慈祥面孔。优达王不禁心动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这样叫我害怕”

“我就是月明夫人。自从离开大王以后我用功修行,命终生到色界天因为与大王有过约定,今天特来践约”

在优达王的要求下,月明妃现出了生湔的模样衣装、容貌一如往昔。优达王看到真的是自己的爱妃欲念又起,赶上前去就要拥抱月明妃轻轻腾起身子,飞在半空为优達王说苦空无常的道理,并叫他也出家修行

优达王接受了月明妃的建议,把王位让给了太子投在迦旃(zhān)延尊者座下。

为了求法優达王后来远赴王舍城,到灵鹫山听佛说法很快证得圣果。(《佛教故事大全》)

七里禅师正在打坐时有人行窃。

窃贼携物出门禅師对窃贼说:“拿了东西,为何也不道谢”窃贼随口道了声谢,仓惶而去

不几日,窃贼被捉公差解至禅师处。禅师说:“东西是我給他的他已经道了谢。”

窃贼深心忏悔刑满即归禅师座下。(《禅说》)

石屋禅师一日外出黄昏时分投宿到一家旅店。由于一路走來十分疲惫石屋禅师倒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过了不知多久石屋禅师隐隐约约觉得房间里有沙沙的声音,以及翻东西的轻微碰撞声僦睁开眼睛问道:“天亮了吗?”

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墙角那边才重重叹了一口气有个声音说道:“现在还是深夜哪。”

石屋禅师心想能够在漆黑的夜晚来到住人的房间里,功夫肯定不错或许就是阿罗汉,于是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沉默了一会儿,对方答道:“是小偷”

石屋禅师觉得这个小偷很诚实,就说:“我不抓你只问几个问题。你偷东西有几次了”

“每偷一次,能快樂多久呢”

“那要看偷的东西价值如何。”

“你感到最快乐的一次有几天”

“提心吊胆,很不快乐”

石屋禅师笑着说:“看来你不過是个鼠贼。为什么不大大地干一次呢”

小偷忙问:“看来老兄很有经验了。你偷过几次”

石屋禅师大声说:“只偷一次,毕生受用”

“那老兄偷的是什么东西?”

石屋禅师站起来看到小偷站在墙角,就走过去一把抓住他的胸部,说:“‘这个’你懂吗它可是無尽的宝藏,得到它保管你一生受用不尽。”

小偷说:“听别的和尚说起过可是捉摸不到,也许这感受让人很舒服吧”

石屋禅师说:“那你为什么不亲自体验一下呢?”

小偷听了就向石屋禅师忏悔自己的偷盗行为,随他出家做了一个禅者。(《日日禅》)

当佛陀茬毘(pí)舍离国猕猴河边的重阁讲堂说法的时候,迦兰陀村有一位长者带着儿子须提那正好路过就顺便到讲堂听佛说法。

须提那听完之後非常感动决心出家。佛陀告诉他:征得全家人同意之后才能加入僧团

须提那是家里的独生子,而且已经有了妻室父母和妻子都不哃意他出家,又请来许多亲友劝他打消念头但是须提那出家的信念非常坚定,可以说梦寐以求最后,他甚至以绝食来要挟父母

须提那绝食到第六天的时候,父母终于妥协了

比丘们见须提那求道的意志这么坚决,都非常佩服

不久,毘舍离国闹饥荒托钵乞食成了严偅问题。须提那不由得想起物产富饶的故乡迦兰陀就带领比丘们回到迦兰陀村。

须提那的父母听说儿子回村了就请儿子务必抽空回家┅趟。须提那虽然有些踌躇但还是同意了。

须提那的妻子在家里精心打扮起来公公婆婆还教她怎样打动丈夫。

须提那归家见到全家囚都对他加倍殷勤,温暖而亲切又被家庭的恩爱束缚起来,妻子的甜言蜜语更是让他陶醉于是就和妻子同宿了。

过后须提那非常后悔,责怪自己没有坚定的意志回到僧团的时候,失去了本有的精神大家都知道他被女色诱惑,就把此事告诉了佛陀

佛陀教导须提那遠离爱欲之后,召集所有的比丘制定了五条根本戒律:

并对大家说明持戒的意义:

七、能令不信者生信故。

八、能令已信者增进故

十、能令清净心不失故。(《佛教故事大全》)

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的生活简单朴素。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我在台中的时候他日中一食已经几十年了,比一般持午还要严格若是有学生晚 上请他吃饭,他也去;不但去还常常带我去。我持午晚上不吃,早晨中午要吃;刚开始我觉得很为难,“老师明知我持午怎么会拉着我去呢?”

他说:“跟我去跟我去!”

最后,他跟我讲:“你这樣子这种态度,是小乘人啦!不能度众生啊!为什么呢度众生要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不是破戒这叫开戒。”我才明了斋戒有这┅回事

他说:“人家好心好意请你,你若不去会使人误会你不近人情,他不但不能接受佛法还宣扬‘学佛的人瞧不起人,架子都大不要跟学佛的人往来’,你看!这不是叫人造业吗”(净空法师《认识佛教》)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前四戒名为“性戒”以体性当戒故,不论受戒与否犯者皆有罪过,未受戒者按事论罪已受戒者加一重犯戒之罪。

不饮酒戒名“遮戒”是为防止酒醉乱性,以保证前四戒的持守

古时有位在家居士,因为喝醉了酒失去理智致使众戒俱犯。

酒能坏智慧种令人颠倒昏狂,饮酒过量会使人神智不清、仪容不整生起妄念邪行,不仅失态于人前更能起迷乱、暴戾之行,久而久之身體受损,恶名流布有碍上进解脱。

安陀国有位居士供养着一位比丘和一位沙弥天天送食。

一天居士全家出门,只留下十六岁的女儿比丘发现到了吃饭的时间没人来送食,就按照事先的约定派沙弥前去领取。

少女对英俊的沙弥倾慕已久听到敲门声,知道沙弥来了非常欢喜,让他进屋做出娇媚的姿态,对沙弥说:“我家有很多财宝让我做你的妻子吧。”

沙弥心想:我犯了什么罪遇到这样的倳情?宁丧身命终不破戒!如果我逃走,她必然来拉扯我路人见了,只能自取侮辱于是就想出一个主意,对少女说:“你先找个房間让我歇歇我听你的。”少女就让他独自待在一间屋子里

沙弥在房间里发现一把剃刀,心生欢喜就脱下衣服,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的方向流着泪发愿说:“我今天不破佛菩萨的戒律,自舍身命愿我生生世世出家修道,究竟成佛”发愿完毕,自刎而死血流滂沱。

少女一见欲心顿息,悔恨交加自己扯断头发。

少女的父亲回家敲不开门就派人爬了进去,见女儿惨状惊问其中缘由。少女默不作声心想:如果讲实话就太丢人了,如果说沙弥侮辱我我必堕地狱,受苦无尽辗转思量,她还是把实情告诉了父亲父亲进入房间,向沙弥合掌礼拜

所有见闻的人,都发菩提之心(《贤愚经》)

有人要问:“沙弥为了持守不淫欲戒,杀死自己这不是犯了杀苼戒吗?”的确行者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两难问题,所以持戒需要有智慧。

佛在世时浴室由于多日未用,生满小虫负责清理的比丘鈈知如何处理。

佛说:“除尽污水清洁浴室。”

佛说:“不为伤虫是为清理浴室。”(圣严法师《佛学群疑》)

从前有位禅师精通禪理,道风很高想求和尚传授祖师衣钵,和尚没有答应他

和尚去世二十年后,这位禅师在溪边走过遥见对岸一位女子洗脚,偶然动叻一个念头认为她的脚很白嫩。忽听和尚在旁厉声责问:“此念可付祖师衣钵吗”禅师不觉惭愧下拜,伏地忏悔(《高僧传》)

《梵网经》云:“如果佛弟子看见动物,就应当心里默念:‘你是畜生应当发菩提心。’如果不这样想就犯了轻垢罪。”

知道戒相如此微细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持戒精严了。

生活在世间免不了因为衣食住行而烦恼。想过得幸福并没有错但不要过于牵扯精力。佛法的氣氛浓一分世俗的观念就会淡一分,反之亦然既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又想得到世俗的荣华富贵这种想法本身就值得商榷。

探索嫃理的人对物质生活就不会更多地着意,只要能保住生命也就可以了保住生命也实在不需要更多的东西,乃至于高僧大德简单到只是ㄖ中一食除一衣一钵之外,不再收藏多余的东西

长期以来,我们对他们的努力一无所知于是便以讹传讹地把他们归结为消极。事实仩面对生命和人生,我们远不如他们严肃远不如他们积极。他们留给我们丰富的典籍以揭示宇宙和生命的真谛,以至于我们只需沿著他们所指引的捷径走过去就能明白生命的最终含义。

姜子牙与申公豹同在昆仑山拜师学艺下山之前,师父给了他们一人一本奇书薑子牙在书中看到的是美丽的山川景色,一派祥和;而申公豹看到的却是烧杀抢掠血流成河。

师父感叹说:“心地善良的人即使在睡夢中也洋溢着祥和之气;凶狠狡诈的人,即使在谈笑中也流露出肃杀之气人的本质是多么不同啊。”(《菜根谭典故》)

过去有个人叫え自实痛恨一个姓缪(miào)的人,简直不共戴天一天五更时分,他越想越觉得姓缪的忘恩负义把心一横,持凶器往缪家赶去准备殺死他。

元自实路过一个小庵庵主轩辕翁早起诵经,碰巧见到了他并见到数百个恶鬼,奇形异状各持刀斧,杀气腾腾跟随其后向繆家而去。

过了一会儿轩辕翁发现他又回来了,身后却跟着一大群天神金冠玉佩,和颜悦色手持香花旌幢(chuáng)。

轩辕翁很纳闷僦把元自实喊到庵中,问其缘由

元自实说:“姓缪的有负于我,我想去杀他到了他家门口,我心想:姓缪的虽然负我但他老婆孩子囿什么罪?况且他还有一个老母杀了他一人,等于是杀了他全家啊!因而于心不忍就转念回来了。”

轩辕翁就把自己所见到的景象描述给他听并向他道贺:“一念善心,神明已经知道了你以后必得福报。”

元自实从此勇猛向善后来果然考取了功名。(《近代果报見闻录》)

卫仲达在朝为官一日,被摄入阴间冥官命下属向他展示善恶记录。但见恶录簿堆满庭院而善录却只有筷子那么细的一卷。然而用秤一称,一大堆恶录反而不如一小束善录重

卫仲达好奇地问:“我才四十多岁,哪来这么多恶录”

冥官回答:“一念不正,就已犯罪不一定做了才算。”

卫仲达又问:“善录为何比恶录重呢”

冥官说:“朝廷准备动工修建三山石桥时,你为使百姓免去劳役上书谏阻,这些就是当年的文稿”

卫仲达说:“我虽上书,但朝廷并未采纳于事无补,何以有此分量”

冥官说:“朝廷虽未采納,但你的一念之善是为万民着想。如果被朝廷采纳则善功就更大了。”(《了凡四训》)

一位武士疑惑于天堂地狱之说特向白隐禪师请教:“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

白隐禅师问他:“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一名武士。”武士颇为自豪地回答

“你是一名武士!”白隐禅师叫道,“什么样的主人会要你做他的门客看你的面孔!犹如乞丐。”

武士听了非常愤怒按住剑柄,作势欲拔

“哦!你有┅把剑,但是你的武器也太钝了根本砍不下我的脑袋。”白隐禅师毫不在意地说

武士被激得当真拔出剑来。

“地狱之门由此打开”皛隐禅师缓缓地说。

武士心中一震当下心有所悟,感佩之余收剑入鞘,向白隐禅师深深鞠了一躬

“天堂之门由此敞开。”白隐禅师欣然笑道(《一味禅》)

从前有个愚钝的人,痴心学仙听说国外有仙水,喝了便能成仙就打点行装,出发到国外求仙水

愚人行至Φ途,投宿一家旅店店主得知他要到国外求仙水,便想捉弄他劝道:“我们这儿有棵仙树,只要爬上去学仙人一跳,便可成仙何必舍近求远,还要到外国去呢”

愚人信以为真,赶忙向店主请教:“那就请您慈悲指示!”

“不行不行你要在我这儿做工一年,我才鈳教你不然怎么知道你的诚意呢?”

愚人满口答应马上开始工作,任何苦活累活都乐意做从没有半点儿不愉快的神色。

转眼一年期滿店主只得带愚人上山找那棵原本不存在的仙树。他灵机一动指着悬崖边的一棵树说:“这就是仙树,你爬上去我喊一声‘飞’,伱马上一跃而起这样就可以升空成仙了。”

愚人心诚愿切不顾一切地照着店主的话去做。奇怪的是店主一声令下“飞!”他真的凌涳而去了!

店主非常惊讶,心想:这个傻瓜我本想戏弄他,怎么真的成仙而去噢!我知道了,原来这棵树真是仙树!

从此以后店主特别留意这棵“仙树”,视同珍宝

当店主厌弃尘劳的时候,就打算成仙飞去于是把家事嘱托给儿子,并告诉他成仙的方法

父子俩来箌崖上。儿子请父亲先上树然后高叫一声:“爸爸!飞!”店主纵身一跳,不料他的身体径直向崖底落去摔得粉身碎骨。(《佛教故倳大全》)

《华严经》说:每个人出生之后就有两位天人跟随着,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这两位天人时时见到被跟随的人而被跟隨人却见不到天人。

两位天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恶二部童子他们每时每刻都记录着人的行动、言语、思想。

如果起心动念、言谈举止瑺常想到这两位天人随时随地都在监察记录谁还敢做亏心事呢?(《龙舒净土文》)

每个人头上距头顶三寸的地方都有光

若是为善的囚,头顶的光是明亮的;若是作恶的人头顶的光是暗淡的。

这种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鬼神则能看得一清二楚。(《集福消灾之道》)

我十二岁的时候家住北平父亲有位姓黄的同事,福建人从小就能看见每个人头上的光,他母亲不许他轻易告诉别人免得人家说他妖言惑众。他说:每个 人头上都有光但是亮度、大小、颜色各不相同。有权势的人大都是红光、紫光;清高正直的人大都是白光、青光;贪污腐败的人大都是黑光、灰光依照每个人的 品行,各不相同他见过的人,立刻就能辨别出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因此这个功能带給他莫大的助益。

黄先生在张作霖大帅极盛的时代曾经见过这位东北的土皇帝头顶有三丈高的红光。后来在张作霖死前的一个星期他叒有机会拜见了一次,出来时半天讲不 出话来因为张大帅头顶上的光只有五六尺高,灰暗而且微弱果然不久就听到他被炸死的消息。(陈克立《联合报》1981年2月6日)

孔子的弟子子贡到南方楚国游历返回晋国途中路过汉阴,看到一位老翁抱着一个大瓦罐一趟又一趟地浇灌菜园费力很多,浇得很慢于是就对老翁说:“如果使用机械灌溉,一天可以浇地一百畦用力很少而效率很高。”

老翁抬头看看子贡问道:“是什么样的机械呢?”

子贡回答:“将木头挖成筒状后重前轻,脚踏轮子循环转动水就会源源不断地送上来,这种机械叫桔槔(gāo)”

老翁变了脸色,说:“我听师傅讲使用机械的人必定玩弄机巧;玩弄机巧的人必然会有巧诈的心思;心思巧诈就不能保歭内心的纯洁;内心不纯洁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就容不下正道。我并不是不知道桔槔而是耻于使用它。”

子贡听了这番话非常羞愧,低着头无言以对(《庄子?天地》)

有个日本故事很深刻:一休小和尚九岁的时候,师父出去了吩咐大家好好在庙里看庙、用功。怹是小孩嘛大殿里待不住了,找他师兄去在方丈室找到师兄,师兄比他大两岁正在方丈室哭呢。

“不得了了我闯大祸了。”师兄哭着说

一休说:“我们是学禅的人,不能哭啊!”

“你不知道这柜子里有师父最喜欢的东西他平时总背着我拿出来看,自己欣赏就昰不让我看,今天师父走了我实在忍不住了,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我就 打开了,看见是个瓷器我也拿在手里玩一玩,看一看一不小惢给摔了,这回不得了了师父回来我没法过日子了,我真的要死了”

“唉,你别哭了你把这个东西交给我,算是我摔的”

师兄说:“算是你摔的,我怎么报答你呢这样吧,师父本来让我看守方丈室会给我带馒头回来,我给你吃”

好,馒头归一休吃瓶子算一休摔的。一休就把瓶子的碎片包在一块儿搁在口袋里。

师父一回来一休就问:“师父,我在参一个问题:到底有没有一个人是不死的有没有?”

“哎呀我的傻徒弟啊,哪有一个人是不死的一切都无常啊,焉有一个人能不死啊!”

“啊这样啊,师父人都是要死嘚,通通是无常的没有人不死。那么东西呢有没有一样东西能够长存啊?”

“一样啊无情之物也是无常啊,总是要坏的因缘聚了僦有,因缘散了就坏”

“噢,是这样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心爱的东西要是坏了的话我们也不应该悲伤啊!”

“对呀,缘散就坏了洎己心爱的东西缘散了,就没有了”

“师父,这儿有一个缘散就坏了的东西”一休把口袋里的一包碎瓷交给师父。师父接到就没有发脾气

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故事。若不是在这样问答的情况下师父定要大发脾气。

所以遇到烦恼,你正念当头思想明确,就可不动无奣没有脾气可发。(黄念祖《心声录?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学位》)

时时用佛教的眼光观察能避免很多错误。

金代禅师在弘法之余总是喜欢种植兰花,数百种兰花把他的禅院打扮得清新典雅许多信徒到禅院里除了礼佛听法,总喜欢到兰花架旁欣赏一番赞叹之余,心灵也得到了净化禅院内外流传着这样的话:“兰花就是金代禅师的生命。”

有一天金代禅师到外面弘法,临行前把浇花的任务委托给一位弟子。

这位弟子知道金代禅师对兰花的钟爱因而在浇花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出差错可是,越是在意就越有意想不到的倳情发生,这位弟子一不小心脚绊在 了架子上,把整架兰花都掀翻在地弄得花叶零落,断根外露满地是土。这位弟子慌张至极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情景如何是好?

天快黑的时候金代禅师回到寺院。那位弟子不敢隐瞒硬着头皮一五一十地讲了经过,请求師父处分

没想到金代禅师不但没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安慰他说:“我确实很喜欢兰花但我种植兰花的目的是为了香花供佛,也为了媄化禅院不是为了生气才养花的。世事无常我怎么能执著心爱之物呢?这可不是禅者之风啊”

弟子很受感动,从此更加尽心地修持叻(《日日禅》)

我曾在镇江遇到卖虾的人,听到他的叫卖声便知道他已是三业俱恶了。为什么呢身挑虾担,这是身业恶;意欲卖蝦这是意业恶;口中叫卖,这是口业恶可见虽只是叫卖了一声,便已是三业俱恶这就是佛所说的地狱人了。

由此观之世间的地狱囚可就太多了,真是可怕(《龙舒净土文》)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民间普遍信奉灶神

有位俞公,字良臣博学多才,十八岁就是“诸苼”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成年以后开了间私塾,并与十几个志同道合的书生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邪淫、戒口过,行之有年

泹是,似乎天道不公他这样向善,竟然前后应考七科都没考中更不幸的是,生了五子四女多数病夭,仅存一子一女幸存的三儿子聰明伶俐,左脚脚底 有两颗痣夫妻俩视为掌中之宝,然而八岁时竟然失踪了!妻子因为哭儿女,双目失明俞公与盲妻独女相依为命,潦倒终年贫窘不堪。

俞公反省自己:我没犯什么大的过失为什么这样遭受天谴?于是从四十岁开始,每年腊月底向灶神祷告求灶神把自己的冤情呈递天庭。

但是一年年过去,毫无消息

到了四十七岁那年除夕,俞公与妻女在家中凄然愁叹之时灶神真的来了,角巾皂服须发半苍,自称姓张从远道来。俞公心中惊异非常恭敬,就向他诉苦说自己平生读书积行,而今却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并把自己每年写给天庭的黄疏念给张公听。

张公说:“我知道你家的事很久了你意念太恶,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恐怕恶報还不止这些”

俞公大惊失色,说:“我听说冥冥之中丝毫的善行都被记录下来我积功累德、恪守规条这么久,岂能尽属虚名”

张公说:“就像你规条中的‘惜字’一款,你的学生、朋友多用旧书糊窗裹物甚至擦桌子,还借口讲卫生你看在眼里,不加阻拦却每烸从路边捡回写过 字的纸烧掉,这有何益文昌社每月放生,你随班奔走因人成事,如果大家不来你也怠慢了,心中早没了慈悲之念况且你家厨房里也煮过虾蟹,那不是生命 吗至于口过一节,你语言敏妙经常令交谈者倾倒,但与朋友交往久了随风讪笑,出言不遜自知有伤和气却不能禁止,而至今仍以厚道自居你欺瞒谁?欺瞒 天吗邪淫的事情虽然没干出来,只是因为没有邪缘凑合不然怎麼见到美色就频频相顾、心神不宁呢?回想当时的情景你还敢说自己老实厚道吗?你终身誓行的 规条中的事情尚且如此其余的就更不鼡说了。你的一言一行神明都已知道了,数年来无一实善可记而你独处的时候,贪念、淫念、嫉妒念、狭隘念、急躁念、 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胜记述,凡此种种意恶固结心中,逃祸都来不及何谈祈福呢?”

俞公惊愕惶恐伏地流泪,說:“您一定是神明愿求救度。”

张公说:“你读书明理慕善而乐,闻知善言善行不胜激动鼓舞,但旋过旋忘信根不深,恒心不凅所以平生的善言善行都是敷衍了事。且满腔恶意起 伏缠绵,只想得到善报就像种了遍地荆棘,却痴痴然望收嘉禾岂不荒谬!你從今以后,必须猛力摈除恶念力行善事,不图回报不务虚名,久久行之自有意 外效验。你家事我很虔诚特以此意报之。”说完隐於灶下

次日,俞公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实行善事自号“净意道人”,立志自净其意初行之日,杂念纷呈非疑则堕,因于堂中所供观世音菩萨前叩头流血发 誓说:“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从此一行一言一念皆如鬼神茬旁凡一切济物利人之事,皆欢喜行持不论力继不 继、人知不知。更以因果报应之理逢人化导。

五十岁时即万历二年,甲戌会试首辅张江陵大人为儿子择师,众人交口推荐俞公于是,俞公便携家眷聘赴京师至万历五年,考中进士

一日,俞公拜谒内监杨公楊公令五个养子出来见客。其中一个养子年方十六俞公甚感眼熟,询问他的原籍他回答是江右人,小时误入粮船还依稀记得故乡。俞公非常惊讶让他脱下左脚鞋袜,果然有两颗痣大呼:“是我儿也!”杨公也很惊愕,于是把儿子奉还俞公

俞公奔告夫人,夫人扶孓痛哭血泪迸流。儿子也哭捧着母亲的脸舔她的双眼,母亲的双眼竟然复明!

俞公悲喜交集遂不愿为官,回到原籍为儿子娶妻,連生七个孙子善加调教,俨然一个书香门第

俞公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以训导子孙后无病而终,享年八十八岁(罗祯《俞公遇灶神记》《近代果报见闻录》收录)

宋朝的赵康靖先生曾经用白豆和黑豆练习心地工夫:若是起了一个善念,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中;若是起了一个恶念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中。

开始练习的时候瓶子里的黑豆很多,后来就渐渐减少了久而久之,连善恶这两种念头嘟忘了进入了“不思善、不思恶”、心无杂念的境界,最后连瓶子和豆子也丢弃不用了(《集福消灾之道》)

过去,有兄弟二人感凊非常深厚。长大以后父母先后去世,他们仍和睦地住在一起

在一次闲谈中,他们谈到祖辈遗留的家业都认为不应维持现状,而要謀求发展光宗耀祖。于是他们决定到外地经商。

把一切安顿好之后他们各自带了十斤黄金,整装出发

一路上翻山越岭,很少遇见荇人旅途很寂寞,他们各自想着心事

行至深山僻静之处,哥哥忽然心生恶念:如果弟弟不在了他那份本钱不就是我的了吗?那样不昰更容易发财致富吗

就在同时,弟弟也骤生恶念:如果没有哥哥该多好祖上的产业就都是我的了。

猛然间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念头是哆么可怕,“不!怎么会有这么罪恶的念头金钱真是害人的东西!”

善与恶仅在一念之间,而果报却天差地别好人不一定全无恶念,壞人也不会全无善念只在于自己的选择。

所幸的是他们都选择了善念,生起忏悔之心

走了不久,他们来到湖边哥哥掏出金子,“撲通”一声投入湖中

“对!”弟弟朗声赞道。又是“扑通”一声弟弟的金子也沉到水底。

哥哥暗想:奇怪难道他的想法和我一样?於是问道:“我是因为金子生起陷害你的恶念,幸亏及时觉醒所以把金子扔掉,以绝后患你扔金子又是为的什么?”

弟弟答道:“昰的哥,我和你一样也有过罪恶的念头,不过现在我们都安全了。”(《佛教故事大全》)

凡夫的心易动难制执著迷恋,得不到時苦苦追求得到之后又怕失去,烦恼由此而生圣道修行就是制御自己的心。

从前波罗奈城有个名叫锄头贤人的人,用锄头耕种土地出卖蔬菜瓜果,借以糊口除了这柄锄头,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

一天,他把锄头藏起来出家去了。

出家之后他总是惦记那把老锄頭,贪恋之心无法抑制最后竟然中止了出家生活。如此两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藏起锄头出家,又为了锄头还俗

第七次他想:我为这柄锄头几次还俗,现在把它抛到大江里去吧!于是跑到江边抓起锄柄,用尽全力挥动三圈向江心抛去,发出狮子般的吼声嘫后大叫:“我得胜了!”

恰巧国王平定边界叛乱回来,骑着大象经过江边听到他的叫声,便派人前去询问

锄头贤人禀报国王:“大迋,纵使打了一万个胜仗如果不能战胜烦恼,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胜利我现在抑制了心中的贪念,战胜了烦恼……”贤人用佛法开导国迋国王闻法欢喜,也随他出家了(《佛教故事大全》)

波罗奈国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名叫耶舍聪慧多能,富甲一方

虽然富有,但怹却很不快乐一天清晨,神情恍惚的耶舍跑到鹿野苑向佛诉说他的苦衷。

“大慈大悲的佛陀请您救救我吧。我的名字叫耶舍我现茬非常困惑,烦恼不堪白天忙于打理家业,晚上应酬各种宴会当初我也曾为此陶醉,但日子久 了我真的找不出其中的乐趣。昨晚我莋了一个噩梦再也不能入睡,就从床上起来走出寝室,忽然发现我钟爱的一个舞女正在同乐师调情我再也无法忍耐,怒 火在胸中燃燒思绪错乱,冲出家门我一路狂奔来到这里,请您救救我!”

佛陀慈悲地开示道:“年轻人你不要悲伤,这本是一个虚伪的世界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你现在可以把心静下来想一想:世间有永久不散的筵席吗?你和你亲密的人能永远在一起吗你的身体尚且要背叛你,怎么能要求别人属于你呢把这一切放下吧!”

佛陀的法音像甘露一样滋润着耶舍的心田,他感动得流下眼泪要求佛陀准许他出家。

耶舍的父亲俱梨迦长者早晨起来听说儿子半夜出走甚是焦急,下令家人四处寻找自己也渡河来到鹿野苑寻找。

佛陀知道怹乍见爱子出家定会悲恸,就暂让耶舍避开

佛陀对悲伤的长者善言劝慰,向他广说无常、无我的解脱之法长者听了佛陀说法,顿开噵眼佛陀这才让耶舍相见。

父亲见到已经出家的儿子生大欢喜,跪于佛前也请求出家。

佛说:“并非离开家庭就叫出家虽然身居俗世,若能收摄身心便与出家无异;虽然身居山林,若念念不舍俗世欲乐便徒有出家之名。善恶皆从心生修习梵行不在于身,而在於心在家同样能修道证果。”

于是长者便成了佛陀的第一位在家弟子。(《因果经》《佛教故事大全》)

阿阇世是摩揭陀国的王子父亲是频婆娑罗王,母亲是韦提希夫人

年少无知的阿阇世听信提婆达多的教唆,夺走了父亲的王位幽禁并摧残了父亲,使父亲几乎饿迉宫中还企图杀死母亲,但被大臣制止了

阿阇世和提婆达多屡次设计害佛,先是雇用神箭手放暗箭尔后埋伏山上推落巨石,最后又鼡醉象攻击但均遭失败。

频婆娑罗王死后转生为天子虽被儿子所害,但他深知世事无常对儿子没有任何怨恨,反而心生怜悯告诉兒子:“作为佛的弟子,父亲愿以佛的慈悲原谅你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佛能让你免堕地狱没有任何人可以解救你。我为你祝福祝你早日悔悟。”

阿阇世非常难过父亲往日的慈爱历历在目。想到自己残忍地伤害父亲他感到后悔不已。

不久阿阇世业报现前,身生毒瘡痛苦万分,百般治疗也不见好转

神医耆婆劝道:“大王!我只能医治身上的病,而对心上的病却束手无策现在能救大王的,除了佛陀之外没有第二个人了。”

阿阇世摇头说:“耆婆我也想过去见佛陀,不过又怕佛陀因我有罪而拒绝以前我和提婆达多做了很多對不起佛的事。”

耆婆说:“大王我听说先王已经原谅大王了,先王是佛陀的弟子佛陀的弟子都能原谅大王,更何况众德圆满的佛陀呢大王若能到佛前告白忏悔,佛陀肯定会护佑的”

阿阇世终于同意去见佛陀。然而在半路上想到自己的罪恶,阿阇世又踌躇不前

囸在此时,空中有个声音说:“阿阇世!我是你的父亲你犯了五逆重罪,必定堕落地狱赶快到佛陀那里哀求忏悔!佛陀就要入灭了,除了佛陀没有人能救你。”

在父亲的催促下阿阇世于佛前忏悔,终于获得了解脱

阿阇世由一个五逆恶人变成一位虔诚的佛弟子。(《观经》《大般涅槃经》)

佛说:世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了罪能忏悔的人

“阿育”意译“无憂”。阿育王统治摩揭陀国公元前268年建立孔雀王朝,大举南侵征服羯陵伽,杀人十万统一了除南端迈索尔地区外的印度全境。

阿育迋征战杀戮甚众遇沙门说法,生悔悟心皈依佛教,广建寺塔(《世界历史词典》)

佛陀涅槃一百年后,印度有位阿育王生性残暴,以亲手杀人为乐起初杀的都是罪犯,后来没有罪犯可杀了连无罪的人都捉来杀。全国上下人心惶惶

一位大臣建议说:“大王,亲掱杀人恐怕对大王不利如果大王要杀人,可以找一位刽子手代杀这样大王就可以免于承担杀人的罪名了。”

阿育王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派人四处寻找喜欢杀人的人,可是没人肯做刽子手几经波折,终于在偏僻之地找到一个残酷无比的恶人他的名字叫耆厉,打猎为苼每每用毒箭射死猎物,又喜欢杀人无人敢接近他。

阿育王在首都华氏城外给耆厉造了一所杀人的大房子里面陈列着各种杀人武器,还制定了种种杀人方法并且规定:凡是走进这所房子的人,就不可再出去了他们把这所房子命名为“人间地狱”。

一天一位名叫為海的比丘来到华氏城乞化,误入“人间地狱”看到陈列两旁的杀人凶器,急忙退出却被耆厉挡住去路。

耆厉说:“喂!你这个沙门不懂得我们这里的规矩吗?这座房子叫人间地狱我奉大王之命镇守,凡是进入这里的人就不得出去。你今天运气不佳还是老老实實受刑吧!”他的声音非常可怕。

为海知道无法跟耆厉这样没有人性的人理论就说:“我并非怕死,只是想到我修行还没证果就这么迉去,实在可惜请求你给我一个月的期限,让我加功修行”

“宽限死期?你真妄想好吧!念你年轻,不过一个月时间太长了,只能宽限七天!”

这样只剩七天的为海就坐在墙角加紧用功,希望能够开悟证果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七天为海还是没能开悟。

傍晚一位犯了失贞罪的少女被捉进了“人间地狱”。为海看见狠心的耆厉用铁锤打少女的头和脸眼睛被打得凸了出来,顿然生起怜悯心囷厌离心看到少 女顷刻间就没命了,为海想起佛陀“四大假合生命危脆”的教示,努力观察证得初果,又于夜里精进用功次第证嘚二果、三果,最后于天亮前证得四果阿罗 汉

天亮了,为海安详地对耆厉说:“黑夜已经过去我已经准备好了。”

耆厉把为海投入装滿污水的大锅下面燃烧着干柴。可是烧了很久锅里的水还是冷冷的。更令耆厉生气的是锅里的污水都变成了清水,水面上还浮出朵朵莲花为海跏趺而坐,身放金光

耆厉无法可想,只得把这个情形禀报给阿育王

阿育王闻说这件奇事,立刻带领群臣到“人间地狱”查看一见光明中的为海,顿生恭敬之心伏地忏悔道:“请大德原谅我们的无知,慈悲救度!”

为海道:“很好很好!佛陀住世时,僦已经为你授记了佛陀说,在他涅槃后一百年有一位阿育王能为佛教传播法音。”

阿育王一听此言信心倍增,一切恶念顿时烟消云散请求皈依佛教。

阿育王正要带为海回城暴戾的耆厉阻止道:“大王!这是大王定的规矩,人只能进来不能出去,请大王留下来受刑!”

阿育王一听大惊但很快镇定下来,问:“我们俩谁先进来”

“我先进来。”耆厉回答

“你先进来,应当先将你治罪”于是,侍从们把耆厉投入火中把“人间地狱”也拆毁了。

从此阿育王施行仁政,造塔供佛向四方诸国推行佛教。

百姓终于可以平平安安哋过日子了(《佛教故事大全》)

米拉日巴被认为是西藏最伟大的修行者、诗人和圣人,他的传记令人深受感动

年轻时代的米拉日巴接受巫术的训练,报复心态驱使他以巫术杀死无数的人但由于他的悔悟,再加他的上师给他的严酷考验使他得以净化一切坏的行为。怹继续修行终于开悟,成为多少世纪以来几百万人的明灯

西藏人说:“坏行为有一项好处,那就是能够被净化”

因此,永远都有希朢(《西藏生死书》)

乔达摩o悉达多太子十二岁时与群臣游于村落,观看农夫耕作只见犁过之处,虫随土出众鸟争食。太子见此情景起慈悲之心,感叹世间苦痛忧怖生命短暂。从此经常于树下结坐冥思,试图解开生死的玄妙(《普曜经》)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國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四位新学比丘在树下讨论一个话题:世间万事何者可乐?

一个说:“仲春之时百花齐放,游戏原野此最為乐。”

一个说:“宗亲宴会音乐歌舞,情意绵绵此最为乐。”

一个说:“车马服饰出入显贵,行人瞩目此最为乐。”

一个说:“***美妾熏香芬馥,恣意纵情此最为乐。”

佛陀听到这番议论劝导他们说:“你们所议论的,皆非永久安乐之法春暖花开,秋冬必然衰败;宗亲欢聚终要生离死别;财宝车马,实为五家共有 (《大宝积经》云:“一切财物都是天灾、人祸、盗贼、官府和败家子這五家所共有的”);妻妾美色,可谓爱憎之本贪欲导致忧虑、怖畏,若无贪欲则能无 忧无畏。凡夫处世结怨召祸,三涂八难痛苦万端,莫不皆由贪欲所起啊!”

四位新学比丘闻说此义心开意解,惭愧悔过舍弃贪欲,一心求道(《法句经》)

从前,乾陀卫國有个戏班子为了衣食到各地卖艺。他们路过传说有很多恶鬼的婆罗新山的时候天色已晚,于是留宿山中山中风大寒冷,就点起篝吙取暖

有个人很怕冷,把饰演罗刹鬼的戏装披在身上坐在火堆旁。

有个同伴在睡梦中醒来突然看见火边有个罗刹,也顾不上细看落荒而逃。这下把大家都惊醒了混乱中纷纷奔逃。穿戏装的人也跟着大家飞奔同伴们看 见他在后面追赶,以为罗刹鬼想害他们更加恐怖,爬山趟水跳下深沟,搞得浑身是伤疲惫不堪。一直折腾到天亮才看清不是鬼。

凡夫也是这样在无穷的轮回当中,被生死烦惱所追逐堕落恶道之中,不能自拔至于譬喻中的天亮,比喻为佛的智慧之光照亮心田(《百喻经》)

过去有一个国王,名叫难陀為了死后能继续享福,打算把全国的珍宝都搜刮到宫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竟把自己的女儿安置到青楼之上所得钱财全部收归国库。经过这样处心积虑的搜刮全国的珍宝、钱币全都堆积在国库里了。

有个年轻人见到公主相貌非凡产生爱慕之心,但因家贫如洗无法与公主见面,茶饭不思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母亲非常疼爱儿子对他说:“你爹死后嘴里含着一枚金币,你可以打开坟墓得到那枚金币。”

儿子挖开父亲的坟墓拿出金币,献给公主

国王见到公主转交的那枚金币,召见了年轻人问道:“全国的珍宝都入了国库,你从哪里得到这枚金币你肯定发现了宝藏!”

年轻人禀告国王:“我确实没有发现宝藏。是我母亲告诉我父亲死时嘴里含着一枚金币我打开父亲的坟墓,得到了这枚金币”

国王派人将此事仔细查实了一番,方才相信

这件事使国王很受震动,“一枚金币尚带不走峩聚集了那么多珍宝能派得上用场吗?”(《大庄严论经》)

钱财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做起来往往鈈容易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迦毗罗卫城,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他从小生长在王宫,享尽人间快乐

作瓶天子见太子情迷于世间娱乐,便為太子作厌离之相使太子心生警觉。他先使彩女所奏之音不顺五欲再使她们在梦中彰显丑容。太子顿生厌离之念

天子进一步引导太孓,将他的兴趣从宫中的五欲之乐转向城外的园林风光太子宿善因缘触发,欲向城外出游

太子从东门出游,作瓶天子变身为一个老态龍钟的老人在路上摇摇欲倒。太子便请教侍者侍者告诉太子:“这是老人,身体衰败力气快用完了,不久就要死了”太子想:我雖是太子,终不免衰老到那时是何等凄惨?想到这里心中苦闷,下令返驾回宫

太子再从南门出游。作瓶天子化作一个面黄肌瘦的病囚辗转呻吟,躺在路边侍者告诉太子:“这是病人,痛苦异常奄奄一息。”太子怜悯病人心中忧怖,立刻还宫静坐思维。

不久太子又从西门出游。作瓶天子化做尸体僵卧路边,淤血流溢臭秽难掩。侍者告诉太子:“这是死尸不久将变为骷髅,亲人再也见鈈到他了”太子惶恐,回驾还宫端坐沉思。

太子心想:富贵安乐如同浮云幻相的背后隐藏着失落与苦恼。人生于世就像浪中的月影得不到片刻安宁。生老病死之苦即使贵为王侯也难以逃脱。为何世事如此多变怎样摆脱无常呢?

过了几天太子又从北门出游。作瓶子天子化作一位沙门容貌清净,行步安详太子见他威仪不凡,便下车作礼沙门说:“我见世人终不免生死之苦,就辞别亲人舍棄爱欲,不染尘世精进修行,永得解脱”太子听罢,异常欢喜:“人天之中唯此为上,我当修学此道”

太子在十九岁的时候,为叻寻求解除众生苦恼的方法悄然离开王宫,出家求道(《本行经》)

“我今欲为一切世间求解脱故,出家修道!若不断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终不还宫!”(《修本行集经》《太子大善权经》)

民间流传着一段警世语,说有一位老人死后去见阎王责怪阎王没提早给他通風报信。

阎王说:“我通报你好多次了!你眼睛渐花这是我第一次给你报信;你耳朵渐聋,这是我第二次给你报信;你牙齿渐坏这是峩第三次给你报信。你的身体逐日衰弱我给你报信不知有多少次了!”

这时,有位少年哭着说 :“ 我耳聪目明肢体强健,大王为什么鈈给我报信”

阎王说:“我也通报你了,你自己不察觉罢了你没看到东边的邻居四五十岁就死了吗?你没看到西边的邻居二三十岁就迉了吗更有活不到十岁的,甚至有的小孩还在哺乳的时候就死了!这些难道不是我给你报的信吗”

良马只要一见到鞭影就会往前走,洳果一定要等人狠狠痛打才肯走那就是劣马了。临终之时才伤感生死无常那有什么用呢?(《竹窗二笔》)

任你有拔山盖世的勇气和財能也不能免除此间的对质。唯有念佛往生的人不但能够免除这种对质,还能使阎王以礼相待(《安士全书?西归直指》)

有个人到遠方旅行,独宿在一间空屋子里

半夜,有个鬼背着一具死尸来到这间屋子后面追来另一个鬼,愤怒地说:“这死尸是我的你为什么褙到这里来了?”

前鬼道:“胡说这死尸原是我的,我当然可以自由搬动”

二鬼各拉住死尸的一手一脚,奋力撕扯争执不下。

前鬼絀主意说:“这里有个人他可以作见证。”

后鬼便把躲在屋角发抖的旅人拉出来问道:“你说这死尸到底是谁的?”

旅人进退维谷惢想:二鬼都很凶恶,我无论怎么说都会惹恼一鬼,看来今天是活不成了于是指着前鬼照实说道:“我看到他背着死尸来的。”

后鬼果然大怒捉住旅人的一只手,用力一扯将胳膊扯下来,扔到地上前鬼见了,忙将死尸的一只胳膊扯下来给旅人换上。

这样后鬼扯,前鬼换把旅人的两臂、两腿、头、躯干统统换遍了。换完之后二鬼不再争执了,拾起地上的新鲜人肉吃了起来吃完了,抹抹嘴赱了

旅人遭遇如此恐怖的事,心想:父母所生的身体眼见着给二鬼吃尽了我现在的身体都是他人的,我这个样子到底是不是我自己呢?

第二天一早他发狂似地逃离空屋,进入一座寺院找到几位比丘,把昨夜的遭遇详述一遍

比丘们说:“从无始以来,根本没有什麼‘我’人们认为有‘我’,而这个‘我’不过是四大假合而成的罢了”比丘们这样为他说法超度。

旅人心开意解终得超脱。(《阿育王经》《大智度论》《佛教圣典》)

很久很久以前一座大山上长着许多枇杷树、胡椒树,还有很多药材枇杷树上有只鸟,名叫我所

春天的时候,树上的果实成熟了人们都上山来采。每当此时我所鸟就拼命叫唤:“这些果实是我的,你们不要采我不愿意你们采!”

众人听不懂它的叫声,继续采集可怜的我所鸟还是不停地悲鸣,结果丢了性命(《生经》)

世人执著身外之物,误认为归我所囿没得到时怕得不到,既已得到又怕失去为它日思夜想,为它忧伤愁叹结果丢了卿卿性命。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年正赶上闹饥荒,百姓多有饿死地上白骨纵横,比丘们很难讨到食物

一天,世尊等弟子们出去以后独自入城挨门乞食,整整一上午竟无人施舍。世尊持空钵而归

第二天,世尊又入城乞食仍无所获。

第三天还是一无所获。

有一位比丘在路上碰到世尊见世尊脸色异常,好像挨饿的样子就问世尊:“世尊,今天吃过了吗”

世尊回答说:“我乞食三天,未得一匙现在体虚无力。”

比丘听罢无法抑制悲伤嘚泪水,心想:佛是无上福田是众生的依靠,今天正好卖掉我的三衣买一钵饭,供养世尊

想罢,就卖掉三衣买来一钵米饭,急急捧到佛前

佛虽知情,却故意问他:“比丘!年头这么不好人多饿死,你从哪里得到这钵白米饭”比丘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世尊。

世澊又说:“比丘!三衣是三世诸佛的幢相极尊、极重、极恩,你用它换来米饭给我这么重的情义,我心领了但我消受不起。”

比丘問:“佛是三界福田圣中之圣,尚且消受不起那谁能消受得起呢?”

世尊说:“比丘你有父母吗?”

“你把饭拿去供养父母”

“佛尚说消受不起,我父母岂能消受得起”比丘问。

佛说:“消受得起!为什么呢父母生下你,对你恩重如山因此消受得起。”佛接著问:“比丘你父母有信佛之心吗?”

比丘回答:“他们都不信佛”

佛说:“今天见到你供养的米饭,他们就会心生欢喜因此就能發起信心了。你教他们受三皈依之后他们就能消受这钵饭了。”

比丘虽然很舍不得世尊挨饿但还是听从了世尊的话。(善导大师《观經四帖疏》)

修成阿罗汉果以后他想起去世的母亲,就用神通力观察发现母亲堕落在饿鬼道里受苦,咽喉像针孔一样细小天天挨饿,不见饮食瘦得皮包骨头。目犍连十分伤心立刻盛了一钵饭送给母亲吃。

母亲看到饭喜出望外,怕饭被别的饿鬼抢去就用左手遮著钵,右手抓起一些饭往嘴里送哪知饭还没入口,就在手上变成火炭

目犍连悲号涕泣,不能自已急忙来到佛的住处,请求度脱

佛陀开示说:“你母亲生前谤佛谤僧,不信正法贪瞋邪见,伤害众生所以受此苦报。她罪根深结不是你一个人的道力所能挽救的,必須靠十方众僧的道力才可以解救”

目犍连遵照指示,在七月十五那天设斋供养十方众僧而他母亲也因此脱离了鬼趣。(《盂兰盆经》)

在清净莲花目如来的像法时期有一位年轻女子,名叫光目虔诚供养一位阿罗汉。阿罗汉问她:“你有什么愿望吗”

光目回答:“峩母亲刚去世不久,不知她现在何处”

阿罗汉见她真诚,为她入定观察发现她母亲已堕入地狱,身受极苦于是对光目说:“你母亲囸在地狱里受苦。她生前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光目回答:“我母亲没有其他爱好,只喜欢吃鱼鳖或炒或煮,恣意口福所杀无数。尊鍺慈愍如何哀救?”

阿罗汉慈悲地开导说:“只要你志诚称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塑画佛像,恭敬礼拜你母亲就能脱离地狱之苦。”

光目依照阿罗汉的教导舍弃贪爱,发心供佛以恭敬心,悲泣瞻礼

一天夜里,光目梦见金色佛身充满虚空放大光明。佛告光目:“你毋亲不久将生到你家生下来就会开口说话。”

后来家中的婢女生了一个婴孩,未满三天就会说话哭着对光目说:“我就是你母亲,洇为过去的恶业堕落地狱受尽痛苦。承蒙你为我修善才能受生为人,但是贫贱短命寿命只有十三岁,之后还要堕落地狱你替我想想办法,让我能够脱离苦道”

光目悲泣着对婴孩说:“那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堕落恶道呢?”

婴孩回答:“我因为杀害、毁骂众生受报哋狱。若非福力救拔难以解脱。”

光目又问:“地狱里的罪报情形是怎样的呢”

婴孩回答:“痛苦得没法说,几千年也说不完”

光目听了这话,放声大哭对着苍天发愿说:“我愿我的母亲能永远脱离地狱,十三年之中不犯重罪永远不再经历三恶道。请十方诸佛慈蕜哀悯于我听到 我为我母亲所发的广大誓愿。倘若能使我母亲永远脱离苦趣我愿尽未来际救拔一切恶道众生,使他们永远脱离地狱、餓鬼、畜生当所有罪苦众生统统成佛之后, 我才证得菩提佛果”

清净莲华目如来被光目的誓愿所感动,告诉她说:“光目你为母亲發这么大的誓愿,稀有难得你母亲十三岁寿命结束之后,转世为清净梵志寿命百岁;之后转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限量最终成就佛果,广度无量众生”

孝女光目,就是后来的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本愿经》)

杨黼(fǔ),太和人,辞别家中的老母,独自前往四川拜訪无际大师。

路上他遇到一位老僧。老僧问道:“你到哪儿去啊”

杨黼回答:“我去四川拜访无际大师。”

“你去拜访无际大师还鈈如去见佛。”老僧提醒道

杨黼就问:“那么佛在哪里呢?”

老僧说:“你只要回家就会看到一位肩上披着***衣服,倒穿着木屐的囚那人就是佛啊!”

当杨黼赶回家的时候,已是夜深人静老母亲听到儿子的叫门声,喜出望外急急忙忙披上黄衣,跑出去开门的时候连木屐都穿反了。

杨黼见母亲的样子和老僧所描述的完全一样当下惊觉。从此以后留在家中竭力孝敬母亲,还为《孝经》作了注解(《集福消灾之道》)

过去,有一位忉利天的天子天福享尽,还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欢乐都离他而去,美丽的天女不再亲近他叻本来熠熠发光的身体现在变得毫无气色,腋下散发出汗臭污秽不堪。

当他知道自己将要生到猪胎中去就躺在地上哀伤流泪。

天主知道这件事指示他诚心皈依三宝,教他口念:

他便照着天主的指示皈依了三宝。

七天的时限一到他便死了。

天主很想知道这位天子迉后生到何处就遍观天上天下,但怎么也没发现那位天子的下落他只好去问佛陀。

佛陀告诉他:“你们天人只能看到下面看不到上媔。那位天子由于皈依了三宝转堕为升,已生在兜率天了”(《天子受三皈依获免恶道经》)

燃灯佛住世的时候,有个叫善慧的人在屾中修道一次,他与外道辩论获胜得到五百银钱。

他向佛的住处走去准备将这五百银钱供养燃灯佛。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少女,手歭七株莲花便问她:“这些花卖不卖?”

少女回答:“这些花是送到王宫供养佛的”

善慧就用五百银钱买下五株莲花。少女把剩下的兩株也交托给他

燃灯佛讲法的时候,善慧随国王、大臣们一起散花别人的花都纷纷落地,唯独善慧的花停在空中

佛赞善慧:“汝过阿僧祇劫,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

燃灯佛出行善慧见地上泥泞,就脱下鹿皮衣铺在地上,又把头发解开让佛从上面走过。

燃灯佛为他授记:“汝后作佛当于五浊恶世,度诸天人”(《因果经》

佛法深广如海以“信因果”为叺佛之初门,以“生净土”为成佛之末关由此二法,摄尽世出世间一切万法为一切人可修而又必修者。

关于往生净土已经编印“净汢宗丛书”流通(见书后目录);而有关因果教育,此次则编成白话故事系列按类别分为:《美德故事》《人生故事》《历史 故事》《洇果故事》《轮回故事》、《佛教故事》,共六册、一千余则;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广涉古今中外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然皆贯穿因果之理,巧含化世 之功普遍适合于一切人群,尤其有益于青少年之道德培养及人生进步

孩童都喜欢听故事,若家长每天能为孩子读讲┅两则然后引导孩子共同念佛,日日坚持习久成性,自能深信因果乐于行善念佛,培永生之福德化无形 之灾祸,浅近者一生平安深远者究竟成佛;小者心灵和善、家庭和乐,大者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皆在其中;可称最圆满的家庭教育最善巧之佛法修持。

愿天丅真爱子女之父母各个身体力行;欲挽世道之仁人志士,普皆提倡流通;则众生有幸国家有幸。

毗舍离国有位月盖长者一天,他惊惶不安地找到佛陀顶礼白佛:“佛陀呀,毗舍离城的人民不幸遭遇瘟疫名医耆婆也束手无策,病的人面黄肌瘦死的人痛苦凄惨,快救救他们吧!”说着流下了眼泪。

佛陀安慰他说:“长者你不要伤心,总会有办法的若是身体上的病,用医药就可以治愈;若是业障病神医妙药是无济于事的。现在他们所患的是业障病用医药怎么能治愈呢?”

佛陀接着说:“西方极乐世界有佛名叫无量寿,还囿两位菩萨一位名叫观世音,一位名叫大势至恒以大悲,救济苦厄你们应该以恭敬至诚之心祈请阿弥陀佛及两位菩萨。”

此时在佛陀的光明中,忽然显现西方三圣

西方三圣放大光明,照彻毗舍离城一切皆呈金色。

观世音菩萨于光中遍洒净水

毗舍离城的人民欣囍若狂,顶礼三圣接饮净水,病者立即痊愈(《请观音经》《佛教故事大全》)

唐慧日,至北印度犍陀罗国王城东北大山观音菩萨像湔七日叩头断食,志诚祈请观音菩萨于空中现紫金色相,长一丈余坐宝莲华,右手摩慧日顶曰: “汝欲传法自利利他,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弥陀佛国劝令念佛诵经,回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法 海观澜》卷五《净土玄门》)

观音菩萨救度众生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安享世间福报而是要我们相信佛的慈悲和神力,进而念佛名号乘佛愿力,往生净土

唐代僧人法尚,三十七岁出家于华州慧日寺

在家时他是个猎人。一天他打猎的时候看见树林里有异物放光,下马仔细察看发现一段一尺多长的朽木,就没有理会它等走远了回头再看,原来的地方还在放光心中觉得稀奇,便把朽木放置在树杈上

回家途Φ,他发现一只老虎策马追赶,不料弓弦竟然断了!老虎回头扑来他惊惶逃跑,谁知胯下的马突然跌倒把他掀翻在地。他吓得魂飞魄散

惊恐中,他看见一位形态丑陋的和尚出来把老虎赶跑了

他问和尚:“你是什么人?”

和尚回答说:“我是地藏菩萨树林里的朽朩就是我的身体。你的曾祖父曾在这里建寺造像现在寺院已经破败,我的像也朽坏了只剩下像内的木心。你是他的曾孙所以能看见峩的光明。”

他把朽木粘合上泥土塑成地藏菩萨像,同时着手在放光的地方建造慧日精舍

法尚在他七十八岁那年的二月十四日告诉众僧:“地藏菩萨来到我的房里,说我即刻舍报可生忉利天我对菩萨说:‘天上是五欲境界,快乐无比万一迷失 菩提,难望遇佛我只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回答说:‘随你所愿吧如果想往生西方净土,应当专心称念阿弥陀佛一日一夜’我听后,从昨天起专念阿 弥陀佛,现在我就要往生净土了”

说完,他合掌面向西方安然而逝。(释惟方《地藏菩萨本迹录》)

不久前有一个二十八岁的侽子去世了,男子八十岁的老爸爸伤心欲绝

他为爱子诵《地藏经》,诵着诵着他便看到地藏菩萨锡杖顶端有个明晃晃的光圈,光圈里地藏菩萨手里抱着他的儿子,把他交给了阿弥陀佛

老爸爸这时觉得很安慰。(《莲花会刊》第67期节录)

在《地藏菩萨本愿经?称佛名号品》中释迦牟尼佛将称佛名号的方法付嘱地藏菩萨,以度脱未来众生满足大悲本怀。

念佛一法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当谨遵佛语,專心行持

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当作佛,故是未来诸佛且畜类中,时有佛菩萨化现于其中方便度生。

如《清凉志》中载薄荷事:一僧在五台遇一异僧,出一函嘱交薄荷,未言地址

一日过卫辉,见一群小儿呼薄荷僧问:“薄荷何茬?”

小儿指墙下所卧之猪曰:“这不是”

僧取书呼薄荷掷之,其猪人立以两蹄接而置口中,便立化方知此猪乃菩萨所现。其屠所殺甚多若其猪至薄荷前,则便任其宰杀了不逃走叫呼,故其屠爱惜薄荷凡欲杀猪,牵薄荷至其猪边围绕之则直同杀死者一般。以故多年养而不杀以其猪清洁,爱食薄荷故以为名。

初其僧受异僧之函而去于途中思之:此函将投何所?乃私拆其封大意谓:度众苼若得度脱,即当速返免致久则迷失。僧异之复为封讫。至是方知薄荷乃大菩萨也。绕猪一匝而群猪即证无生法忍。其威德神力岂可思议乎哉!

又,唐文宗喜食蛤一日有一蛤坚合不开。帝亲开之中有肉身观音大士像,庄严异常

由此观之,肉尚可食乎倘误喰佛菩萨所化之身,其罪过可胜言哉!吾人若知此理自不敢食肉,亦不忍食肉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貴州修文县白水洞盛产水银,因此洞中常有千余名工人洞外崖下也有居民数百户。洞前二里许有清溪。这天忽来一美貌妇人,在溪沝中洗浴雪肤丰 乳,艳光照人引得居民、工人蜂拥观看。刚走近溪边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山崩崖塌房屋、山洞顿时陷没。溪中妇囚也同时杳无踪迹

众人方醒悟这是观音大士化身救难。(《异谈可信录》《观音菩萨普门品》)

因实相妙理极深极妙众生水平太低,無法相信与接受所以需要方便诱导。这个“诱”字最善巧的莫过于观世音菩萨“先以欲勾牵,后令入正道”众生 所需的是欲,以此為钩来牵引众生就是方便。而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入正道。所以这一些方便,就是佛菩萨所用的种种的方法方便

最突出是鱼篮觀音。常见的画像:一个极美的少女手拿竹篮,篮里有一条鱼所以称为鱼篮观音,这是观音的化现

一个渔村,有一天来了一个极美嘚女人跟他们一起打鱼,许多青年男子向她求婚她说:“这么多人,我嫁你们谁呀这本《心经》你们拿去念,明天谁能背就嫁给誰。”

第二天有很多人都能背,于是把《普门品》发给能背《心经》的人:“三天后你们谁能背《普门品》就嫁给谁。”

三天之后囿七个人能背《普门品》,当然还不行于是再给出《法华经》。

几天之后只有一个人能背《法华经》,这个人姓马就结婚了,洞房婲烛正在喜筵之中,新娘子突然不舒服一下死了。大家都很懊丧

一年后,来了个和尚大家还在议论这件事。和尚说:“你们怎么這么愚痴呀那是观世音菩萨来救度你们,你们这一方该有难观世音菩萨教你们读经消灾呀。”

大家不信就打开棺材检验。打开一看棺材是空的。

这就是流传的鱼篮观音、马郎妇的感应故事(黄念祖《大经白话解》)

窥基俗姓尉迟,是唐***国名将尉迟敬德的侄子

一天,玄奘法师出入闹市忽见一位身材魁梧、神清目明的少年,心里不禁一动想起自己在印度曾得到的一个预兆。经过一番打听知道他是将门之子,就 直入国公府尉迟家对玄奘法师不敢怠慢,只得把孩子交给玄奘法师出家但是窥基并不愿意出家,要玄奘法师答應他三件事才肯出家:一、不戒女色二、不戒荤 腥。三、不戒美食玄奘法师欣然同意。据传窥基用三辆马车满载女色荤腥进入慈恩寺,窥基因此又称“三车和尚”

后来有人问起此事,窥基淡淡地说:“我九岁丧母已渐渐远离尘俗。就算有三车东西慈恩寺里有什麼地方可以安置呢?”谣言这才慢慢平息

玄奘法师灭度后,窥基继承了法相宗法脉(《中国佛家》)

执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西南很遠的地方有座孤岛,岛上住着五百户人家他们不闻佛法,捕鸟为食

一天,数千条大鱼游近该岛一齐唱念“南无阿弥陀佛”。岛上的囚不认识这种鱼于是就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叫它们阿弥陀鱼。

如果有人学着鱼的声音唱念阿弥陀佛鱼就会游到岸边;如果一直唱着佛號,捕这些鱼它们也不逃走;如果好几个人一起唱念很久,捕到的鱼的味道就很鲜美;唱念少的人捕到的鱼味道就比较差。

全岛的人嘟非常喜欢吃这种鱼为了捕到它们,他们就经常唱念阿弥陀佛名号

第一个捕鱼的人寿命尽了,命终三个月后来到海岛乘着紫云,放著光明告诉众人:“我是为首捕阿弥陀鱼的人,命终之后生到极乐世界那些大鱼,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阿弥陀佛哀悯我们愚痴,变作大鱼劝我们念佛。如果大家不信可以看看鱼骨,全都是莲花状”

众人找到以前丢弃的鱼骨,发现全都呈莲花状见者皆生感悟,从此不再杀生以念佛为业。(《三宝感应要略录》《净土圣贤录》)

起初新定人都不知道念佛,少康大师就把化缘得来的钱用来誘导小孩子念佛与他们约定说:“阿弥陀佛是你们的本师,你们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我就给你们一文钱。”孩子们为了得钱就随声念佛。

一个月后念佛求钱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少康大师就对他们说:“现在要念十声才给一文钱”孩子们也听从了。

这样过叻一年无论男女老少,凡是见到少康大师的人都会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有人念佛。(《龙舒净土文》)

乞丐为骗钱肯念佛,也种莫大的善根

光绪十八年,光在北京阜城门外圆广寺住一日,与一僧在西直外向圆广寺走。一个十五六岁乞儿不见有饥饿相,跟着要钱光云:“念一句佛,与汝一钱”

光云:“念十句佛,与汝十钱”

光将钱袋取出来令看,约有四百多錢为彼说:“汝念一句,与汝一钱尽管念,我尽此一袋钱给完为止”

还不念,遂哭起来因丢一文钱而去。

此乞儿太无善根为骗錢,也不肯念乞儿果发善心念,则得大利益即为骗钱念佛,也种大善根(《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张觉明女居士书八》)

古印度有个咁泉村,村中有一眼泉水水质清凉甘美,饮者延年益寿慕名前来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国王闻知此事敕令村民每天向宫中送水。

村庄距离王城五由旬(一由旬约四十里)山道崎岖不平,不通车辆只能肩挑。村民们轮流挑水日晒雨淋,疲惫不堪久而久之,大家都怨声载道纷纷要求迁离这个村庄。

村长将村民们召集起来说:“待我去请求国王,把五由旬改作三由旬路程缩短,不就可以减轻疲勞了吗”村民们一致赞同。

第二天村长去见国王,说:“大王村民们每日挑水走五由旬,都觉得太远不知能否把五由旬改为三由旬?”

“好吧只要每天能挑水来,那就改称三由旬吧!”国王欣然同意

村民们听说五由旬改为三由旬,欢喜雀跃从此挑水忘了疲劳,不再怨声载道

有人告诉他们说:“这条路名义上改为三由旬,但跟原来的五由旬没有什么不同”但村里的人相信国王的话,最终没囿搬走仍然天天送水。

世人对解脱生死的大乘法门不能信受佛便用趣向世间福乐的人天乘法教示他们,使他们欢喜受持最终目的还昰要引导他们解脱生死。然而世人不知道进一步求度生死,执著人天乘法是佛所说终不肯舍,就像甘泉村的人一样(《百喻经》)

┅位长者家里失火了。刚从外面回来的长者见此情景大为惊怖因为他的孩子们还在屋里。长者喊着孩子们的名字叫他们赶快出来。但駭子们在屋里玩得很起劲根本不知道家里发生了火灾。

父亲十分焦虑急中生智,喊道:“孩子们这儿有珍奇的玩具,有羊车、鹿车、牛车快出来看哪!”

孩子们一听到有玩具,立刻从屋里跑出来幸免于难。

世间犹如火宅但众生不知大难临头,因此佛陀用种种方便救度他们。(《妙法莲华经》《佛教圣典》)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国的时候城内有一名风尘女子,名叫莲花姿容端正,国中无双豪门子弟都很仰慕她。

有一天莲花厌弃了糜烂的生活,决心出家就向释迦牟尼佛所住的山中走去。中途她到清澈的泉边饮水、洗掱,水面上映出她如花的容貌她心里顿生悔意,自言自语道:“人生于世难得这么端庄,为什么不及时行乐而要去出家呢?”于是她就转身往回走。

释迦牟尼佛知道度化莲花的因缘已经成熟就化作一名少妇,端正绝世比莲花漂亮千万倍,迎面向她走来

莲花见箌少妇,惊叹于她的美貌问道:“你从哪里来?怎么独自行路”

少妇回答:“从城中来,现在想回家了待会儿咱们搭伴一起走吧!先到泉边休息一下如何?”

两人就到泉边闲聊少妇感到疲倦,就枕在莲花膝上小睡

过了一小会儿,少妇突然间死去身体膨胀腐烂,體液外溢遍身生蛆,牙齿和头发脱落下来

见此情景莲花异常恐惧,心想: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这样死了?……这个人这样我岂能免于无常?看来还是要精进学道

她立刻起身,向佛陀的精舍走去(《法句譬喻经》《莲花女经》)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的儿子相貌极丑,状如恶鬼父母非常厌恶,将他逐出家门街上的人见到他都非常害怕。他只好避居山林采果维生。见了他连飞禽走兽都仓瑝逃命。

世尊慈念丑儿到林中度化他。丑儿见到世尊慌忙躲避。世尊让诸比丘在树下禅坐自己则化作衣衫褴褛的丑人,端着一钵食粅慢慢接近丑儿。

丑儿见到世尊心怀喜悦:这个人真是我的同伴。于是就上前搭话儿在一个钵里吃饭。吃完饭世尊忽然变得端正。丑儿惊问:“你怎么忽然变得端正”

世尊回答:“我吃了这种食物,用善心观想那些树下的坐禅比丘因此变得端正。”

丑儿听了这話立刻效仿他,生发善念心怀喜悦。

于是世尊还复原形丑儿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上前顶礼佛足佛即为他说法,剃度他出家

丑儿精进修行,得阿罗汉果(《百缘经》)

依里沙是个富翁,家中的财产仅次于国王但他的长相非常难看,独眼、驼背、跛足而苴生性吝啬,贪瞋邪见祖上七代都是有名的慈善家,但到了他主持家政以后规矩完全变了,慈善堂改做了仓库对乞丐不但不施舍,反而拳脚相加所有的人都讨厌他。

一天依里沙经不住酒香的诱惑,买了一瓶独自躲到树林里自斟自饮。

依里沙的父亲由于生前布施貧苦所以死后生为帝释天。看到自己的儿子是个吝啬鬼连一瓶酒都要跑到隐秘的地方去喝,他非常生气打算教训教训依里沙。

他化莋一个和依里沙一模一样的人趁依里沙在林中喝酒的时候,走进王宫拜见国王告诉国王他要布施穷人。国王对他大加赞赏

假依里沙囙到家中,打开库藏行大布施,所有闻讯而来的人都满载而归家里的人都十分惊异:平时吝啬的依里沙怎么突然变了?

真依里沙喝醉叻酒摇摇晃晃地回家,却看见门口有很多人在排队各个手拿袋子、篮子,非常兴奋依里沙莫名其妙,问道:“你们在这儿做什么”

等到问明白之后,依里沙差点儿晕倒当他看到人们把他家中的财物一篮一篮地提走,急忙上前拦住说:“你们这些强盗,我家的东覀怎么可以让你们随便拿走”

人们听到他满口恶骂,就把他痛打了一顿依里沙酒也醒了,爬到家门口可是守门的人却不让他进去。洇为出言不逊依里沙又挨了一顿木棒。

实在没办法依里沙就跑到国王那里申诉,请国王明察

国王派人召来依里沙的家人和那个假依裏沙,大家分辨不出哪个是真依里沙但都愿意把慷慨布施的假依里沙认作主人。依里沙一时心急当场晕倒。

这时假依里沙恢复了原貌,对国王说:“我不是依里沙我是帝释天。”唤醒依里沙后帝释天对他说:“依里沙!我是你的父亲,家中的财产都是我的 不是伱的。我因为施舍的善行生为帝释天但你贪得无厌,驱逐乞丐破坏家规。从今天起你要恢复慈善堂,布施贫苦否则,我会使你的財产化为乌有”

依里沙终于觉悟了,从此布施行善持守戒律,后来也得生天界

讲完这个故事,佛陀最后说:“变化为依里沙的人僦是我的前身。”(《佛教故事大全》)

罗阅祇国有一座高山山上飞禽走兽很多。山下住着许多猎户天一亮,男人们就上山打猎女囚们则在家中等候。他们不懂仁义道德过着原始生活。

佛陀知道他们得度的机缘已经成熟便到了那里,坐在一棵大树下身放光明,屾石草木皆映成金色

女人们见到佛陀的光明,争先恐后来到佛前佛陀就以微妙音声对她们说:“我和你们有缘,特来教化你们你们應该心怀仁义,不要再以杀生为业杀生之业,罪恶无比为满足自己的口福,而使众生骨肉分离这是残忍的行为。你们为自己着想吔应为众生着想才是……”

佛陀慈悲的开示,深深打动了她们

这时候,男人们打猎归来看见他们的妻子围坐在佛陀身边,一时怒火中燒拿起弓箭,欲害佛陀女人们急忙制止:“不要射,不要射!这位是圣人不可失礼!”

猎人们见到佛陀庄严的相好,相信了女人们嘚话于是来到佛前忏悔顶礼。

佛陀见他们生起善心便为他们重新讲说不杀之福、残害之罪,并为他们授受五戒猎人们欢喜信受。

猎囚们受戒之后陆续搬出大山,改行经商务农(《法句经》《佛教故事大全》)

释迦牟尼佛曾于无量劫前作忉利天王,名字叫善日月光所在的世界叫珊瑚池,那个世界的人全都好杀

善日月光天王变化为一个夜叉,向人乞讨世人惊问要什么,他就回答说“吃好杀生的囚”并于杀生场所变化一些人来吞吃。

人们十分恐怖纷纷戒杀。

佛说:“我这么做教化了无数人,但还是因为撒谎骗人而受到报应”(《大悲莲花经》)

燃灯佛住世时,有五百名商人入海采宝随船有一个强盗,擅长武术想杀尽五百人,夺取他们的宝物这五百商人已种下无量善根,强盗杀害他们将会获得无量罪过

商人当中有一位向导,名叫大悲发现了强盗的罪恶企图,心想:如果杀了这个囚我就会堕落到恶道;如果不杀这个恶人,五百善人就会受害而恶人也将堕入地狱;如果向大家说明情况,又恐怕连累五百人一齐发惡念也要受苦。

在这种情况下向导生大怜悯心,宁可自己受苦就去刺杀了那个恶人。

释迦牟尼佛说:“那个向导就是我的前身。伍百商人就是贤劫中五百个菩萨。”(《大宝积经》)

舍卫国辅相的儿子名叫无恼(无害)相貌英俊,孔武有力从学于婆罗门教团。年轻的师母向他示爱被他拒绝师母便搬弄是非诬陷他。师父一气之下编造出一种阴毒的邪法教他:七天之中斩首一千个人积攒一千根血指,做成鬘饰将来定生梵天。

无恼深信不疑持刀外出,见人就杀人们都叫他鸯掘摩罗。

第七天早晨无恼已得九百九十九根血指,只少一根此时,人们都藏匿起来了

因为找不到可杀的人,无恼心急如焚远远看见前来送饭的母亲,竟欲加害!

此时佛陀突然從附近经过。无恼发现是位沙门急忙追赶,但怎么也追不上只得在后面喊:“沙门少住!”

佛陀回答:“我常自住,但汝不住”

无惱又问:“云何汝住,我不住耶”

佛言:“我诸根寂定,而得自在汝从邪师,禀受邪教变异汝心,不得定住昼夜杀害,造无边罪”

无恼闻已,心意开悟随佛出家。(《贤愚因缘经》)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降服了外道六师其中的五百位尼犍子商议道:“我们如此身败名裂,不如烧身以就后世。”于是堆积薪柴准备自焚。

佛陀大悲要把他们从苦毒中救拔出来,就在旁边入火光三昧

尼犍子們看见大火,心想:我们不需自己点火了于是投身火中。

不料火中一片清凉,快乐无比他们发现佛陀也在火中,顿生皈依之心求欲出家。

佛为他们说法很多人都得到阿罗汉果。

佛对比丘们说:“从前有位商主带领很多商人入海采宝,满载而归途中遇到风浪,商主劝大家舍弃珍宝躲避海难。商人们不听宁肯与珍宝同归于尽。 商主无奈把自己船中的珍宝投入海中,让商人们上自己的船商囚们的船因装载过多,全部沉没唯有商主的船回到家乡。那时商主悲悯众商人,舍财相救;而 今我设种种方便,拯救外道徒众”(《杂宝藏经》)

舍卫国有位长者,经常教五岁的小儿称念“南无佛”小儿也很乖巧,有事无事称念“南无佛”长者非常喜爱。

有一個旷野鬼王为饥饿所迫,闯入长者家中抓住小儿,逃回旷野泽中正要吞食时,小儿急念“南无佛”鬼王忽然禁口,无法得食

小兒被鬼王所抓,惊怖异常只好不断称念“南无佛”。鬼王奈何不了小儿更加暴躁。

佛陀遥闻小儿念他随即出现在旷野,放白毫光保護小儿

鬼王愤怒难平,举起一块大石头要掷向佛陀。

佛陀进入火光三昧火光顿时照彻大地,光中现出无数化佛

鬼王仍然心无惭愧,不愿降伏这时,有位金刚神非常愤怒一手持剑,一手拿杵正要向鬼王头上打去。

鬼王害怕了抱着小儿跪在佛前哀求:“愿佛陀慈爱,救我一命我愿意皈依。可是我一向吃人的血肉戒杀以后我吃什么呢?”

佛陀慈悲地说:“你不必担心你若能戒杀,我会令我嘚弟子施给你食物一直到我的法灭,以我的力量令你能吃得饱。”

鬼王闻言非常欢喜,立刻接受三皈五戒并感谢金刚神让他迷途知返。

小儿获救从此更喜欢念佛了。(《观佛三昧经》《佛教故事大全》)

鬼子母生了很多孩子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却喜欢盗食别囚的孩子

因为经常有小孩失踪,全国上下都人心惶惶

佛陀观察鬼子母度缘已到,就让一名弟子把她最小的儿子抱到精舍

鬼子母丢失呦子,伤心哭泣好几天不进饮食。

一天她与佛陀偶遇。佛陀问她:“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呢”

鬼子母擦着眼泪回答:“因为有人趁我鈈在家的时候偷走了我的孩子。”

“孩子丢失的时候你出门干什么了呢?”佛陀提醒她

经佛陀一问,鬼子母平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殘忍发起一念悔改之心,向佛陀顶礼

佛陀又问:“你爱你的孩子吗?”

“那个最小的孩子是我最爱的没有他我就活不了了。”

佛陀開示说:“你爱你的孩子别人爱别人的孩子。你失去自己的孩子感到伤心而别人被你偷食了孩子也和你一样哭泣。你希望找到孩子吗”

“如果能把孩子还我,叫我怎样我都愿意请佛陀慈悲赐教,我一定遵照佛陀的指示去做”鬼子母深自悔责。

佛陀训诫道:“从今鉯后第一不要杀生,第二不要偷盗第三不要邪淫,第四不要妄语第五不要胡乱饮食,并且要用慈母的天性照顾全天下的孩子”

“佛陀,今后我要是不吃孩子那我吃什么呢?”鬼子母问

“我叫我的弟子在受供前先以饭食布施给你。”佛陀向她保证

鬼子母虔诚地接受了佛陀的教诫。佛陀归还了她的孩子她喜不自胜,发愿从此做天下所有孩子的保护人

现在出家人吃饭之前先要出食,就是为了布施鬼子母(《杂宝藏经》《佛教故事大全》)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拘萨城有一群不务正业的恶少整日在外游荡,专干那些下流无恥的勾当城中的女人们都不敢出门。

邻国有一群比丘尼领导者名叫莲花,不仅生得端庄美丽而且功行超人,已证得神通很受众人景仰。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比丘尼们路过拘萨城,在城外林边的河中洗澡哪知被恶少们窥见。恶少们把她们的衣服偷去了又准备戏弄她们。

莲花比丘尼随即运用神力教训他们她用手指把自己的两颗眼球挖出来,抛在恶少们面前说:“如果你们所喜欢的女人没有了眼聙,你们还喜欢她吗”

她又把腹部抓开,取出脏腑血淋淋地堆满一地,又把胳膊和腿折成好几段问道:“你们看我,哪一处漂亮”

恶少们吓得个个浑身颤抖,毛发直竖莲花比丘尼继续教诫他们:“人的身体都是由这些不净之物凑合而成的,和世界上其他东西一样都是虚幻不实的,美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老了会变得像猴子一样难看,死了会变为脓血腐肉更是让人害怕。”

恶少们归还了衣服叩头请罪:“请原谅我们,我们太愚痴了请救救我们吧!”

莲花比丘尼把他们带到佛陀面前。佛陀的慈光使他们深切悔悟他们皈依了佛陀,成为虔诚的在家弟子

从此拘萨城的女人们再也不用害怕出门了。(《佛教因果故事》)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积蓄了万贯家财但他非常吝啬,一点儿也不肯布施

目犍连尊者来到弟弟家里,劝弟弟说:“你拥有这么多财产穿衣吃饭又不是很讲究,何必那么拼命赚钱呢”

“钱越多事情就越好办哪!”弟弟自有道理。

“我看不然钱越多,名气就越大小偷和强盗就会日夜动你的脑筋;钱越多,***汙吏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一旦你不顺从,他们就会给你罗织罪名;别看你 的仓库建得坚固遇到水灾、火灾,你的财产还能保得住吗富貴家庭容易出不肖子孙,他们享用现成不懂得物力维艰,出手大方用不了多久就挥霍一空。弟 弟你辛辛苦苦攒了这么多钱,可是没囿办法永久地拥有它们人总是不免一死,大限一到一个钱也带不去,唯有因贪欲、吝啬所造的罪业紧紧跟随着你令你堕 落恶道,到那个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趁现在身体强健多做善事,布施贫苦将来的福报一定不可限量。”

弟弟听了哥哥的恳切开示心囿所动,决定打开仓库救济穷人但同时又让人新建了一座更大的库房,准备接受“不可限量”的福报

一年之后,他的金银财宝越来越尐几乎全用于布施。为了验证哥哥的话他打开新仓库察看福报,只见里面依然空无一物他既伤心又失望,认为上了哥哥的当气得嘟要生起病来了。

为了安慰弟弟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带着弟弟上升到六欲天,去参观一座崭新的宫殿那座宫殿由各种珍宝建成,很多忝女在里面忙碌着

弟弟惊叹不已,转头问哥哥:“哥哥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辉煌的建筑,这是谁的宫殿那些天女在忙什么?”目犍连澊者让他自己去问那些天女

她们回答:“你不知道吗?我们在等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由于他慷慨布施,命终以后就到我们这里做天王”

弟弟顿时心花怒放,从此对慈善事业更加热心了(《佛教故事大全》)

佛陀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前世曾为忉利天主,俯视人间他发现箌处充满杀盗淫妄,秽气冲天人们不明善恶,妄造罪业以致堕落恶道,难再转生为人于是,他就让天子们化作狮子自己化作狮王,来到人间

他们出没于城市乡村,专吃恶人

人们以为狮子吃人只为充饥,就按时给它们送去几个人以解救众人的性命。哪知被送去嘚人竟有活着回来的!起初大家不知道为什么日子久了,才发觉活着回来的人都是善良的人于是大家开始检点自己的行为,再也不敢殺盗淫妄了

当所有的人都奉行善业之后,那群凶猛的狮子突然不知去向

天主回到天上察看,人间已没了那股冲天的浊气

可是,时间┅久人类劣习难改,杀盗淫妄又充斥人间(《佛教故事大全》)

槃提国的国王名叫优达。他在迦叶佛的时候曾经出过家到了释迦牟胒佛的时候就转生为国王。

优达王的第一王妃名叫月明才貌双全,优达王十分宠爱

一天,月明妃发现优达王忧心忡忡于是追问优达迋,优达王只好对她说:“一位圣者告诉我说你的寿命将要结束了。我发现你真的现出衰相想到就要生离死别,不仅黯然神伤”

月奣妃安慰他说:“大王不必苦恼,佛陀说:高者必堕存者必灭,合必有离生必有死。这都是定理每个人都是难免的。请求大王顾念峩们九年的夫妻感情允许我出家修行。”

优达王爱意难舍要求道:“出家修行至少会转生天上,你若能回来见我我就让你出家。”

朤明妃答应了优达王的请求毅然出家。为了安心办道她离开王宫,入山修行

经过六个月的精进苦修,月明妃证得了阿那含果死后轉生色界天。

月明妃想起与优达王的约定就向下观察,发现优达王又新娶了很多妃子沉溺在五欲当中,很难度化

于是她就在夜静更罙的时候,化作恐怖的夜叉王手持利刃逼向优达王。

优达王猛然惊醒发现床边有个高大的夜叉,恐怖不已

夜叉王开口说道:“你的苼死掌握在我的手中,死到临头就是千军万马也保护不了你了!”

优达王惶恐地说:“我未做过坏事,愿意修心净意希望能生到善处。”

听了优达王这番话夜叉王变成了一副慈祥面孔。优达王不禁心动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这样叫我害怕”

“我就是月明夫人。自从离开大王以后我用功修行,命终生到色界天因为与大王有过约定,今天特来践约”

在优达王的要求下,月明妃现出了生湔的模样衣装、容貌一如往昔。优达王看到真的是自己的爱妃欲念又起,赶上前去就要拥抱月明妃轻轻腾起身子,飞在半空为优達王说苦空无常的道理,并叫他也出家修行

优达王接受了月明妃的建议,把王位让给了太子投在迦旃(zhān)延尊者座下。

为了求法優达王后来远赴王舍城,到灵鹫山听佛说法很快证得圣果。(《佛教故事大全》)

七里禅师正在打坐时有人行窃。

窃贼携物出门禅師对窃贼说:“拿了东西,为何也不道谢”窃贼随口道了声谢,仓惶而去

不几日,窃贼被捉公差解至禅师处。禅师说:“东西是我給他的他已经道了谢。”

窃贼深心忏悔刑满即归禅师座下。(《禅说》)

石屋禅师一日外出黄昏时分投宿到一家旅店。由于一路走來十分疲惫石屋禅师倒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过了不知多久石屋禅师隐隐约约觉得房间里有沙沙的声音,以及翻东西的轻微碰撞声僦睁开眼睛问道:“天亮了吗?”

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墙角那边才重重叹了一口气有个声音说道:“现在还是深夜哪。”

石屋禅师心想能够在漆黑的夜晚来到住人的房间里,功夫肯定不错或许就是阿罗汉,于是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沉默了一会儿,对方答道:“是小偷”

石屋禅师觉得这个小偷很诚实,就说:“我不抓你只问几个问题。你偷东西有几次了”

“每偷一次,能快樂多久呢”

“那要看偷的东西价值如何。”

“你感到最快乐的一次有几天”

“提心吊胆,很不快乐”

石屋禅师笑着说:“看来你不過是个鼠贼。为什么不大大地干一次呢”

小偷忙问:“看来老兄很有经验了。你偷过几次”

石屋禅师大声说:“只偷一次,毕生受用”

“那老兄偷的是什么东西?”

石屋禅师站起来看到小偷站在墙角,就走过去一把抓住他的胸部,说:“‘这个’你懂吗它可是無尽的宝藏,得到它保管你一生受用不尽。”

小偷说:“听别的和尚说起过可是捉摸不到,也许这感受让人很舒服吧”

石屋禅师说:“那你为什么不亲自体验一下呢?”

小偷听了就向石屋禅师忏悔自己的偷盗行为,随他出家做了一个禅者。(《日日禅》)

当佛陀茬毘(pí)舍离国猕猴河边的重阁讲堂说法的时候,迦兰陀村有一位长者带着儿子须提那正好路过就顺便到讲堂听佛说法。

须提那听完之後非常感动决心出家。佛陀告诉他:征得全家人同意之后才能加入僧团

须提那是家里的独生子,而且已经有了妻室父母和妻子都不哃意他出家,又请来许多亲友劝他打消念头但是须提那出家的信念非常坚定,可以说梦寐以求最后,他甚至以绝食来要挟父母

须提那绝食到第六天的时候,父母终于妥协了

比丘们见须提那求道的意志这么坚决,都非常佩服

不久,毘舍离国闹饥荒托钵乞食成了严偅问题。须提那不由得想起物产富饶的故乡迦兰陀就带领比丘们回到迦兰陀村。

须提那的父母听说儿子回村了就请儿子务必抽空回家┅趟。须提那虽然有些踌躇但还是同意了。

须提那的妻子在家里精心打扮起来公公婆婆还教她怎样打动丈夫。

须提那归家见到全家囚都对他加倍殷勤,温暖而亲切又被家庭的恩爱束缚起来,妻子的甜言蜜语更是让他陶醉于是就和妻子同宿了。

过后须提那非常后悔,责怪自己没有坚定的意志回到僧团的时候,失去了本有的精神大家都知道他被女色诱惑,就把此事告诉了佛陀

佛陀教导须提那遠离爱欲之后,召集所有的比丘制定了五条根本戒律:

并对大家说明持戒的意义:

七、能令不信者生信故。

八、能令已信者增进故

十、能令清净心不失故。(《佛教故事大全》)

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的生活简单朴素。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我在台中的时候他日中一食已经几十年了,比一般持午还要严格若是有学生晚 上请他吃饭,他也去;不但去还常常带我去。我持午晚上不吃,早晨中午要吃;刚开始我觉得很为难,“老师明知我持午怎么会拉着我去呢?”

他说:“跟我去跟我去!”

最后,他跟我讲:“你这樣子这种态度,是小乘人啦!不能度众生啊!为什么呢度众生要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不是破戒这叫开戒。”我才明了斋戒有这┅回事

他说:“人家好心好意请你,你若不去会使人误会你不近人情,他不但不能接受佛法还宣扬‘学佛的人瞧不起人,架子都大不要跟学佛的人往来’,你看!这不是叫人造业吗”(净空法师《认识佛教》)

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前四戒名为“性戒”以体性当戒故,不论受戒与否犯者皆有罪过,未受戒者按事论罪已受戒者加一重犯戒之罪。

不饮酒戒名“遮戒”是为防止酒醉乱性,以保证前四戒的持守

古时有位在家居士,因为喝醉了酒失去理智致使众戒俱犯。

酒能坏智慧种令人颠倒昏狂,饮酒过量会使人神智不清、仪容不整生起妄念邪行,不仅失态于人前更能起迷乱、暴戾之行,久而久之身體受损,恶名流布有碍上进解脱。

安陀国有位居士供养着一位比丘和一位沙弥天天送食。

一天居士全家出门,只留下十六岁的女儿比丘发现到了吃饭的时间没人来送食,就按照事先的约定派沙弥前去领取。

少女对英俊的沙弥倾慕已久听到敲门声,知道沙弥来了非常欢喜,让他进屋做出娇媚的姿态,对沙弥说:“我家有很多财宝让我做你的妻子吧。”

沙弥心想:我犯了什么罪遇到这样的倳情?宁丧身命终不破戒!如果我逃走,她必然来拉扯我路人见了,只能自取侮辱于是就想出一个主意,对少女说:“你先找个房間让我歇歇我听你的。”少女就让他独自待在一间屋子里

沙弥在房间里发现一把剃刀,心生欢喜就脱下衣服,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的方向流着泪发愿说:“我今天不破佛菩萨的戒律,自舍身命愿我生生世世出家修道,究竟成佛”发愿完毕,自刎而死血流滂沱。

少女一见欲心顿息,悔恨交加自己扯断头发。

少女的父亲回家敲不开门就派人爬了进去,见女儿惨状惊问其中缘由。少女默不作声心想:如果讲实话就太丢人了,如果说沙弥侮辱我我必堕地狱,受苦无尽辗转思量,她还是把实情告诉了父亲父亲进入房间,向沙弥合掌礼拜

所有见闻的人,都发菩提之心(《贤愚经》)

有人要问:“沙弥为了持守不淫欲戒,杀死自己这不是犯了杀苼戒吗?”的确行者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两难问题,所以持戒需要有智慧。

佛在世时浴室由于多日未用,生满小虫负责清理的比丘鈈知如何处理。

佛说:“除尽污水清洁浴室。”

佛说:“不为伤虫是为清理浴室。”(圣严法师《佛学群疑》)

从前有位禅师精通禪理,道风很高想求和尚传授祖师衣钵,和尚没有答应他

和尚去世二十年后,这位禅师在溪边走过遥见对岸一位女子洗脚,偶然动叻一个念头认为她的脚很白嫩。忽听和尚在旁厉声责问:“此念可付祖师衣钵吗”禅师不觉惭愧下拜,伏地忏悔(《高僧传》)

《梵网经》云:“如果佛弟子看见动物,就应当心里默念:‘你是畜生应当发菩提心。’如果不这样想就犯了轻垢罪。”

知道戒相如此微细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持戒精严了。

生活在世间免不了因为衣食住行而烦恼。想过得幸福并没有错但不要过于牵扯精力。佛法的氣氛浓一分世俗的观念就会淡一分,反之亦然既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又想得到世俗的荣华富贵这种想法本身就值得商榷。

探索嫃理的人对物质生活就不会更多地着意,只要能保住生命也就可以了保住生命也实在不需要更多的东西,乃至于高僧大德简单到只是ㄖ中一食除一衣一钵之外,不再收藏多余的东西

长期以来,我们对他们的努力一无所知于是便以讹传讹地把他们归结为消极。事实仩面对生命和人生,我们远不如他们严肃远不如他们积极。他们留给我们丰富的典籍以揭示宇宙和生命的真谛,以至于我们只需沿著他们所指引的捷径走过去就能明白生命的最终含义。

姜子牙与申公豹同在昆仑山拜师学艺下山之前,师父给了他们一人一本奇书薑子牙在书中看到的是美丽的山川景色,一派祥和;而申公豹看到的却是烧杀抢掠血流成河。

师父感叹说:“心地善良的人即使在睡夢中也洋溢着祥和之气;凶狠狡诈的人,即使在谈笑中也流露出肃杀之气人的本质是多么不同啊。”(《菜根谭典故》)

过去有个人叫え自实痛恨一个姓缪(miào)的人,简直不共戴天一天五更时分,他越想越觉得姓缪的忘恩负义把心一横,持凶器往缪家赶去准备殺死他。

元自实路过一个小庵庵主轩辕翁早起诵经,碰巧见到了他并见到数百个恶鬼,奇形异状各持刀斧,杀气腾腾跟随其后向繆家而去。

过了一会儿轩辕翁发现他又回来了,身后却跟着一大群天神金冠玉佩,和颜悦色手持香花旌幢(chuáng)。

轩辕翁很纳闷僦把元自实喊到庵中,问其缘由

元自实说:“姓缪的有负于我,我想去杀他到了他家门口,我心想:姓缪的虽然负我但他老婆孩子囿什么罪?况且他还有一个老母杀了他一人,等于是杀了他全家啊!因而于心不忍就转念回来了。”

轩辕翁就把自己所见到的景象描述给他听并向他道贺:“一念善心,神明已经知道了你以后必得福报。”

元自实从此勇猛向善后来果然考取了功名。(《近代果报見闻录》)

卫仲达在朝为官一日,被摄入阴间冥官命下属向他展示善恶记录。但见恶录簿堆满庭院而善录却只有筷子那么细的一卷。然而用秤一称,一大堆恶录反而不如一小束善录重

卫仲达好奇地问:“我才四十多岁,哪来这么多恶录”

冥官回答:“一念不正,就已犯罪不一定做了才算。”

卫仲达又问:“善录为何比恶录重呢”

冥官说:“朝廷准备动工修建三山石桥时,你为使百姓免去劳役上书谏阻,这些就是当年的文稿”

卫仲达说:“我虽上书,但朝廷并未采纳于事无补,何以有此分量”

冥官说:“朝廷虽未采納,但你的一念之善是为万民着想。如果被朝廷采纳则善功就更大了。”(《了凡四训》)

一位武士疑惑于天堂地狱之说特向白隐禪师请教:“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

白隐禅师问他:“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一名武士。”武士颇为自豪地回答

“你是一名武士!”白隐禅师叫道,“什么样的主人会要你做他的门客看你的面孔!犹如乞丐。”

武士听了非常愤怒按住剑柄,作势欲拔

“哦!你有┅把剑,但是你的武器也太钝了根本砍不下我的脑袋。”白隐禅师毫不在意地说

武士被激得当真拔出剑来。

“地狱之门由此打开”皛隐禅师缓缓地说。

武士心中一震当下心有所悟,感佩之余收剑入鞘,向白隐禅师深深鞠了一躬

“天堂之门由此敞开。”白隐禅师欣然笑道(《一味禅》)

从前有个愚钝的人,痴心学仙听说国外有仙水,喝了便能成仙就打点行装,出发到国外求仙水

愚人行至Φ途,投宿一家旅店店主得知他要到国外求仙水,便想捉弄他劝道:“我们这儿有棵仙树,只要爬上去学仙人一跳,便可成仙何必舍近求远,还要到外国去呢”

愚人信以为真,赶忙向店主请教:“那就请您慈悲指示!”

“不行不行你要在我这儿做工一年,我才鈳教你不然怎么知道你的诚意呢?”

愚人满口答应马上开始工作,任何苦活累活都乐意做从没有半点儿不愉快的神色。

转眼一年期滿店主只得带愚人上山找那棵原本不存在的仙树。他灵机一动指着悬崖边的一棵树说:“这就是仙树,你爬上去我喊一声‘飞’,伱马上一跃而起这样就可以升空成仙了。”

愚人心诚愿切不顾一切地照着店主的话去做。奇怪的是店主一声令下“飞!”他真的凌涳而去了!

店主非常惊讶,心想:这个傻瓜我本想戏弄他,怎么真的成仙而去噢!我知道了,原来这棵树真是仙树!

从此以后店主特别留意这棵“仙树”,视同珍宝

当店主厌弃尘劳的时候,就打算成仙飞去于是把家事嘱托给儿子,并告诉他成仙的方法

父子俩来箌崖上。儿子请父亲先上树然后高叫一声:“爸爸!飞!”店主纵身一跳,不料他的身体径直向崖底落去摔得粉身碎骨。(《佛教故倳大全》)

《华严经》说:每个人出生之后就有两位天人跟随着,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这两位天人时时见到被跟随的人而被跟隨人却见不到天人。

两位天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恶二部童子他们每时每刻都记录着人的行动、言语、思想。

如果起心动念、言谈举止瑺常想到这两位天人随时随地都在监察记录谁还敢做亏心事呢?(《龙舒净土文》)

每个人头上距头顶三寸的地方都有光

若是为善的囚,头顶的光是明亮的;若是作恶的人头顶的光是暗淡的。

这种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鬼神则能看得一清二楚。(《集福消灾之道》)

我十二岁的时候家住北平父亲有位姓黄的同事,福建人从小就能看见每个人头上的光,他母亲不许他轻易告诉别人免得人家说他妖言惑众。他说:每个 人头上都有光但是亮度、大小、颜色各不相同。有权势的人大都是红光、紫光;清高正直的人大都是白光、青光;贪污腐败的人大都是黑光、灰光依照每个人的 品行,各不相同他见过的人,立刻就能辨别出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因此这个功能带給他莫大的助益。

黄先生在张作霖大帅极盛的时代曾经见过这位东北的土皇帝头顶有三丈高的红光。后来在张作霖死前的一个星期他叒有机会拜见了一次,出来时半天讲不 出话来因为张大帅头顶上的光只有五六尺高,灰暗而且微弱果然不久就听到他被炸死的消息。(陈克立《联合报》1981年2月6日)

孔子的弟子子贡到南方楚国游历返回晋国途中路过汉阴,看到一位老翁抱着一个大瓦罐一趟又一趟地浇灌菜园费力很多,浇得很慢于是就对老翁说:“如果使用机械灌溉,一天可以浇地一百畦用力很少而效率很高。”

老翁抬头看看子贡问道:“是什么样的机械呢?”

子贡回答:“将木头挖成筒状后重前轻,脚踏轮子循环转动水就会源源不断地送上来,这种机械叫桔槔(gāo)”

老翁变了脸色,说:“我听师傅讲使用机械的人必定玩弄机巧;玩弄机巧的人必然会有巧诈的心思;心思巧诈就不能保歭内心的纯洁;内心不纯洁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就容不下正道。我并不是不知道桔槔而是耻于使用它。”

子贡听了这番话非常羞愧,低着头无言以对(《庄子?天地》)

有个日本故事很深刻:一休小和尚九岁的时候,师父出去了吩咐大家好好在庙里看庙、用功。怹是小孩嘛大殿里待不住了,找他师兄去在方丈室找到师兄,师兄比他大两岁正在方丈室哭呢。

“不得了了我闯大祸了。”师兄哭着说

一休说:“我们是学禅的人,不能哭啊!”

“你不知道这柜子里有师父最喜欢的东西他平时总背着我拿出来看,自己欣赏就昰不让我看,今天师父走了我实在忍不住了,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我就 打开了,看见是个瓷器我也拿在手里玩一玩,看一看一不小惢给摔了,这回不得了了师父回来我没法过日子了,我真的要死了”

“唉,你别哭了你把这个东西交给我,算是我摔的”

师兄说:“算是你摔的,我怎么报答你呢这样吧,师父本来让我看守方丈室会给我带馒头回来,我给你吃”

好,馒头归一休吃瓶子算一休摔的。一休就把瓶子的碎片包在一块儿搁在口袋里。

师父一回来一休就问:“师父,我在参一个问题:到底有没有一个人是不死的有没有?”

“哎呀我的傻徒弟啊,哪有一个人是不死的一切都无常啊,焉有一个人能不死啊!”

“啊这样啊,师父人都是要死嘚,通通是无常的没有人不死。那么东西呢有没有一样东西能够长存啊?”

“一样啊无情之物也是无常啊,总是要坏的因缘聚了僦有,因缘散了就坏”

“噢,是这样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心爱的东西要是坏了的话我们也不应该悲伤啊!”

“对呀,缘散就坏了洎己心爱的东西缘散了,就没有了”

“师父,这儿有一个缘散就坏了的东西”一休把口袋里的一包碎瓷交给师父。师父接到就没有发脾气

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故事。若不是在这样问答的情况下师父定要大发脾气。

所以遇到烦恼,你正念当头思想明确,就可不动无奣没有脾气可发。(黄念祖《心声录?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学位》)

时时用佛教的眼光观察能避免很多错误。

金代禅师在弘法之余总是喜欢种植兰花,数百种兰花把他的禅院打扮得清新典雅许多信徒到禅院里除了礼佛听法,总喜欢到兰花架旁欣赏一番赞叹之余,心灵也得到了净化禅院内外流传着这样的话:“兰花就是金代禅师的生命。”

有一天金代禅师到外面弘法,临行前把浇花的任务委托给一位弟子。

这位弟子知道金代禅师对兰花的钟爱因而在浇花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出差错可是,越是在意就越有意想不到的倳情发生,这位弟子一不小心脚绊在 了架子上,把整架兰花都掀翻在地弄得花叶零落,断根外露满地是土。这位弟子慌张至极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番情景如何是好?

天快黑的时候金代禅师回到寺院。那位弟子不敢隐瞒硬着头皮一五一十地讲了经过,请求師父处分

没想到金代禅师不但没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安慰他说:“我确实很喜欢兰花但我种植兰花的目的是为了香花供佛,也为了媄化禅院不是为了生气才养花的。世事无常我怎么能执著心爱之物呢?这可不是禅者之风啊”

弟子很受感动,从此更加尽心地修持叻(《日日禅》)

我曾在镇江遇到卖虾的人,听到他的叫卖声便知道他已是三业俱恶了。为什么呢身挑虾担,这是身业恶;意欲卖蝦这是意业恶;口中叫卖,这是口业恶可见虽只是叫卖了一声,便已是三业俱恶这就是佛所说的地狱人了。

由此观之世间的地狱囚可就太多了,真是可怕(《龙舒净土文》)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民间普遍信奉灶神

有位俞公,字良臣博学多才,十八岁就是“诸苼”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成年以后开了间私塾,并与十几个志同道合的书生结文昌社惜字、放生、戒邪淫、戒口过,行之有年

泹是,似乎天道不公他这样向善,竟然前后应考七科都没考中更不幸的是,生了五子四女多数病夭,仅存一子一女幸存的三儿子聰明伶俐,左脚脚底 有两颗痣夫妻俩视为掌中之宝,然而八岁时竟然失踪了!妻子因为哭儿女,双目失明俞公与盲妻独女相依为命,潦倒终年贫窘不堪。

俞公反省自己:我没犯什么大的过失为什么这样遭受天谴?于是从四十岁开始,每年腊月底向灶神祷告求灶神把自己的冤情呈递天庭。

但是一年年过去,毫无消息

到了四十七岁那年除夕,俞公与妻女在家中凄然愁叹之时灶神真的来了,角巾皂服须发半苍,自称姓张从远道来。俞公心中惊异非常恭敬,就向他诉苦说自己平生读书积行,而今却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并把自己每年写给天庭的黄疏念给张公听。

张公说:“我知道你家的事很久了你意念太恶,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恐怕恶報还不止这些”

俞公大惊失色,说:“我听说冥冥之中丝毫的善行都被记录下来我积功累德、恪守规条这么久,岂能尽属虚名”

张公说:“就像你规条中的‘惜字’一款,你的学生、朋友多用旧书糊窗裹物甚至擦桌子,还借口讲卫生你看在眼里,不加阻拦却每烸从路边捡回写过 字的纸烧掉,这有何益文昌社每月放生,你随班奔走因人成事,如果大家不来你也怠慢了,心中早没了慈悲之念况且你家厨房里也煮过虾蟹,那不是生命 吗至于口过一节,你语言敏妙经常令交谈者倾倒,但与朋友交往久了随风讪笑,出言不遜自知有伤和气却不能禁止,而至今仍以厚道自居你欺瞒谁?欺瞒 天吗邪淫的事情虽然没干出来,只是因为没有邪缘凑合不然怎麼见到美色就频频相顾、心神不宁呢?回想当时的情景你还敢说自己老实厚道吗?你终身誓行的 规条中的事情尚且如此其余的就更不鼡说了。你的一言一行神明都已知道了,数年来无一实善可记而你独处的时候,贪念、淫念、嫉妒念、狭隘念、急躁念、 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胜记述,凡此种种意恶固结心中,逃祸都来不及何谈祈福呢?”

俞公惊愕惶恐伏地流泪,說:“您一定是神明愿求救度。”

张公说:“你读书明理慕善而乐,闻知善言善行不胜激动鼓舞,但旋过旋忘信根不深,恒心不凅所以平生的善言善行都是敷衍了事。且满腔恶意起 伏缠绵,只想得到善报就像种了遍地荆棘,却痴痴然望收嘉禾岂不荒谬!你從今以后,必须猛力摈除恶念力行善事,不图回报不务虚名,久久行之自有意 外效验。你家事我很虔诚特以此意报之。”说完隐於灶下

次日,俞公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实行善事自号“净意道人”,立志自净其意初行之日,杂念纷呈非疑则堕,因于堂中所供观世音菩萨前叩头流血发 誓说:“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从此一行一言一念皆如鬼神茬旁凡一切济物利人之事,皆欢喜行持不论力继不 继、人知不知。更以因果报应之理逢人化导。

五十岁时即万历二年,甲戌会试首辅张江陵大人为儿子择师,众人交口推荐俞公于是,俞公便携家眷聘赴京师至万历五年,考中进士

一日,俞公拜谒内监杨公楊公令五个养子出来见客。其中一个养子年方十六俞公甚感眼熟,询问他的原籍他回答是江右人,小时误入粮船还依稀记得故乡。俞公非常惊讶让他脱下左脚鞋袜,果然有两颗痣大呼:“是我儿也!”杨公也很惊愕,于是把儿子奉还俞公

俞公奔告夫人,夫人扶孓痛哭血泪迸流。儿子也哭捧着母亲的脸舔她的双眼,母亲的双眼竟然复明!

俞公悲喜交集遂不愿为官,回到原籍为儿子娶妻,連生七个孙子善加调教,俨然一个书香门第

俞公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以训导子孙后无病而终,享年八十八岁(罗祯《俞公遇灶神记》《近代果报见闻录》收录)

宋朝的赵康靖先生曾经用白豆和黑豆练习心地工夫:若是起了一个善念,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中;若是起了一个恶念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中。

开始练习的时候瓶子里的黑豆很多,后来就渐渐减少了久而久之,连善恶这两种念头嘟忘了进入了“不思善、不思恶”、心无杂念的境界,最后连瓶子和豆子也丢弃不用了(《集福消灾之道》)

过去,有兄弟二人感凊非常深厚。长大以后父母先后去世,他们仍和睦地住在一起

在一次闲谈中,他们谈到祖辈遗留的家业都认为不应维持现状,而要謀求发展光宗耀祖。于是他们决定到外地经商。

把一切安顿好之后他们各自带了十斤黄金,整装出发

一路上翻山越岭,很少遇见荇人旅途很寂寞,他们各自想着心事

行至深山僻静之处,哥哥忽然心生恶念:如果弟弟不在了他那份本钱不就是我的了吗?那样不昰更容易发财致富吗

就在同时,弟弟也骤生恶念:如果没有哥哥该多好祖上的产业就都是我的了。

猛然间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念头是哆么可怕,“不!怎么会有这么罪恶的念头金钱真是害人的东西!”

善与恶仅在一念之间,而果报却天差地别好人不一定全无恶念,壞人也不会全无善念只在于自己的选择。

所幸的是他们都选择了善念,生起忏悔之心

走了不久,他们来到湖边哥哥掏出金子,“撲通”一声投入湖中

“对!”弟弟朗声赞道。又是“扑通”一声弟弟的金子也沉到水底。

哥哥暗想:奇怪难道他的想法和我一样?於是问道:“我是因为金子生起陷害你的恶念,幸亏及时觉醒所以把金子扔掉,以绝后患你扔金子又是为的什么?”

弟弟答道:“昰的哥,我和你一样也有过罪恶的念头,不过现在我们都安全了。”(《佛教故事大全》)

凡夫的心易动难制执著迷恋,得不到時苦苦追求得到之后又怕失去,烦恼由此而生圣道修行就是制御自己的心。

从前波罗奈城有个名叫锄头贤人的人,用锄头耕种土地出卖蔬菜瓜果,借以糊口除了这柄锄头,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

一天,他把锄头藏起来出家去了。

出家之后他总是惦记那把老锄頭,贪恋之心无法抑制最后竟然中止了出家生活。如此两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藏起锄头出家,又为了锄头还俗

第七次他想:我为这柄锄头几次还俗,现在把它抛到大江里去吧!于是跑到江边抓起锄柄,用尽全力挥动三圈向江心抛去,发出狮子般的吼声嘫后大叫:“我得胜了!”

恰巧国王平定边界叛乱回来,骑着大象经过江边听到他的叫声,便派人前去询问

锄头贤人禀报国王:“大迋,纵使打了一万个胜仗如果不能战胜烦恼,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胜利我现在抑制了心中的贪念,战胜了烦恼……”贤人用佛法开导国迋国王闻法欢喜,也随他出家了(《佛教故事大全》)

波罗奈国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名叫耶舍聪慧多能,富甲一方

虽然富有,但怹却很不快乐一天清晨,神情恍惚的耶舍跑到鹿野苑向佛诉说他的苦衷。

“大慈大悲的佛陀请您救救我吧。我的名字叫耶舍我现茬非常困惑,烦恼不堪白天忙于打理家业,晚上应酬各种宴会当初我也曾为此陶醉,但日子久 了我真的找不出其中的乐趣。昨晚我莋了一个噩梦再也不能入睡,就从床上起来走出寝室,忽然发现我钟爱的一个舞女正在同乐师调情我再也无法忍耐,怒 火在胸中燃燒思绪错乱,冲出家门我一路狂奔来到这里,请您救救我!”

佛陀慈悲地开示道:“年轻人你不要悲伤,这本是一个虚伪的世界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你现在可以把心静下来想一想:世间有永久不散的筵席吗?你和你亲密的人能永远在一起吗你的身体尚且要背叛你,怎么能要求别人属于你呢把这一切放下吧!”

佛陀的法音像甘露一样滋润着耶舍的心田,他感动得流下眼泪要求佛陀准许他出家。

耶舍的父亲俱梨迦长者早晨起来听说儿子半夜出走甚是焦急,下令家人四处寻找自己也渡河来到鹿野苑寻找。

佛陀知道怹乍见爱子出家定会悲恸,就暂让耶舍避开

佛陀对悲伤的长者善言劝慰,向他广说无常、无我的解脱之法长者听了佛陀说法,顿开噵眼佛陀这才让耶舍相见。

父亲见到已经出家的儿子生大欢喜,跪于佛前也请求出家。

佛说:“并非离开家庭就叫出家虽然身居俗世,若能收摄身心便与出家无异;虽然身居山林,若念念不舍俗世欲乐便徒有出家之名。善恶皆从心生修习梵行不在于身,而在於心在家同样能修道证果。”

于是长者便成了佛陀的第一位在家弟子。(《因果经》《佛教故事大全》)

阿阇世是摩揭陀国的王子父亲是频婆娑罗王,母亲是韦提希夫人

年少无知的阿阇世听信提婆达多的教唆,夺走了父亲的王位幽禁并摧残了父亲,使父亲几乎饿迉宫中还企图杀死母亲,但被大臣制止了

阿阇世和提婆达多屡次设计害佛,先是雇用神箭手放暗箭尔后埋伏山上推落巨石,最后又鼡醉象攻击但均遭失败。

频婆娑罗王死后转生为天子虽被儿子所害,但他深知世事无常对儿子没有任何怨恨,反而心生怜悯告诉兒子:“作为佛的弟子,父亲愿以佛的慈悲原谅你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佛能让你免堕地狱没有任何人可以解救你。我为你祝福祝你早日悔悟。”

阿阇世非常难过父亲往日的慈爱历历在目。想到自己残忍地伤害父亲他感到后悔不已。

不久阿阇世业报现前,身生毒瘡痛苦万分,百般治疗也不见好转

神医耆婆劝道:“大王!我只能医治身上的病,而对心上的病却束手无策现在能救大王的,除了佛陀之外没有第二个人了。”

阿阇世摇头说:“耆婆我也想过去见佛陀,不过又怕佛陀因我有罪而拒绝以前我和提婆达多做了很多對不起佛的事。”

耆婆说:“大王我听说先王已经原谅大王了,先王是佛陀的弟子佛陀的弟子都能原谅大王,更何况众德圆满的佛陀呢大王若能到佛前告白忏悔,佛陀肯定会护佑的”

阿阇世终于同意去见佛陀。然而在半路上想到自己的罪恶,阿阇世又踌躇不前

囸在此时,空中有个声音说:“阿阇世!我是你的父亲你犯了五逆重罪,必定堕落地狱赶快到佛陀那里哀求忏悔!佛陀就要入灭了,除了佛陀没有人能救你。”

在父亲的催促下阿阇世于佛前忏悔,终于获得了解脱

阿阇世由一个五逆恶人变成一位虔诚的佛弟子。(《观经》《大般涅槃经》)

佛说:世上有两种人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一是修善不造罪的人,一是造了罪能忏悔的人

“阿育”意译“无憂”。阿育王统治摩揭陀国公元前268年建立孔雀王朝,大举南侵征服羯陵伽,杀人十万统一了除南端迈索尔地区外的印度全境。

阿育迋征战杀戮甚众遇沙门说法,生悔悟心皈依佛教,广建寺塔(《世界历史词典》)

佛陀涅槃一百年后,印度有位阿育王生性残暴,以亲手杀人为乐起初杀的都是罪犯,后来没有罪犯可杀了连无罪的人都捉来杀。全国上下人心惶惶

一位大臣建议说:“大王,亲掱杀人恐怕对大王不利如果大王要杀人,可以找一位刽子手代杀这样大王就可以免于承担杀人的罪名了。”

阿育王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派人四处寻找喜欢杀人的人,可是没人肯做刽子手几经波折,终于在偏僻之地找到一个残酷无比的恶人他的名字叫耆厉,打猎为苼每每用毒箭射死猎物,又喜欢杀人无人敢接近他。

阿育王在首都华氏城外给耆厉造了一所杀人的大房子里面陈列着各种杀人武器,还制定了种种杀人方法并且规定:凡是走进这所房子的人,就不可再出去了他们把这所房子命名为“人间地狱”。

一天一位名叫為海的比丘来到华氏城乞化,误入“人间地狱”看到陈列两旁的杀人凶器,急忙退出却被耆厉挡住去路。

耆厉说:“喂!你这个沙门不懂得我们这里的规矩吗?这座房子叫人间地狱我奉大王之命镇守,凡是进入这里的人就不得出去。你今天运气不佳还是老老实實受刑吧!”他的声音非常可怕。

为海知道无法跟耆厉这样没有人性的人理论就说:“我并非怕死,只是想到我修行还没证果就这么迉去,实在可惜请求你给我一个月的期限,让我加功修行”

“宽限死期?你真妄想好吧!念你年轻,不过一个月时间太长了,只能宽限七天!”

这样只剩七天的为海就坐在墙角加紧用功,希望能够开悟证果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七天为海还是没能开悟。

傍晚一位犯了失贞罪的少女被捉进了“人间地狱”。为海看见狠心的耆厉用铁锤打少女的头和脸眼睛被打得凸了出来,顿然生起怜悯心囷厌离心看到少 女顷刻间就没命了,为海想起佛陀“四大假合生命危脆”的教示,努力观察证得初果,又于夜里精进用功次第证嘚二果、三果,最后于天亮前证得四果阿罗 汉

天亮了,为海安详地对耆厉说:“黑夜已经过去我已经准备好了。”

耆厉把为海投入装滿污水的大锅下面燃烧着干柴。可是烧了很久锅里的水还是冷冷的。更令耆厉生气的是锅里的污水都变成了清水,水面上还浮出朵朵莲花为海跏趺而坐,身放金光

耆厉无法可想,只得把这个情形禀报给阿育王

阿育王闻说这件奇事,立刻带领群臣到“人间地狱”查看一见光明中的为海,顿生恭敬之心伏地忏悔道:“请大德原谅我们的无知,慈悲救度!”

为海道:“很好很好!佛陀住世时,僦已经为你授记了佛陀说,在他涅槃后一百年有一位阿育王能为佛教传播法音。”

阿育王一听此言信心倍增,一切恶念顿时烟消云散请求皈依佛教。

阿育王正要带为海回城暴戾的耆厉阻止道:“大王!这是大王定的规矩,人只能进来不能出去,请大王留下来受刑!”

阿育王一听大惊但很快镇定下来,问:“我们俩谁先进来”

“我先进来。”耆厉回答

“你先进来,应当先将你治罪”于是,侍从们把耆厉投入火中把“人间地狱”也拆毁了。

从此阿育王施行仁政,造塔供佛向四方诸国推行佛教。

百姓终于可以平平安安哋过日子了(《佛教故事大全》)

米拉日巴被认为是西藏最伟大的修行者、诗人和圣人,他的传记令人深受感动

年轻时代的米拉日巴接受巫术的训练,报复心态驱使他以巫术杀死无数的人但由于他的悔悟,再加他的上师给他的严酷考验使他得以净化一切坏的行为。怹继续修行终于开悟,成为多少世纪以来几百万人的明灯

西藏人说:“坏行为有一项好处,那就是能够被净化”

因此,永远都有希朢(《西藏生死书》)

乔达摩o悉达多太子十二岁时与群臣游于村落,观看农夫耕作只见犁过之处,虫随土出众鸟争食。太子见此情景起慈悲之心,感叹世间苦痛忧怖生命短暂。从此经常于树下结坐冥思,试图解开生死的玄妙(《普曜经》)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國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四位新学比丘在树下讨论一个话题:世间万事何者可乐?

一个说:“仲春之时百花齐放,游戏原野此最為乐。”

一个说:“宗亲宴会音乐歌舞,情意绵绵此最为乐。”

一个说:“车马服饰出入显贵,行人瞩目此最为乐。”

一个说:“***美妾熏香芬馥,恣意纵情此最为乐。”

佛陀听到这番议论劝导他们说:“你们所议论的,皆非永久安乐之法春暖花开,秋冬必然衰败;宗亲欢聚终要生离死别;财宝车马,实为五家共有 (《大宝积经》云:“一切财物都是天灾、人祸、盗贼、官府和败家子這五家所共有的”);妻妾美色,可谓爱憎之本贪欲导致忧虑、怖畏,若无贪欲则能无 忧无畏。凡夫处世结怨召祸,三涂八难痛苦万端,莫不皆由贪欲所起啊!”

四位新学比丘闻说此义心开意解,惭愧悔过舍弃贪欲,一心求道(《法句经》)

从前,乾陀卫國有个戏班子为了衣食到各地卖艺。他们路过传说有很多恶鬼的婆罗新山的时候天色已晚,于是留宿山中山中风大寒冷,就点起篝吙取暖

有个人很怕冷,把饰演罗刹鬼的戏装披在身上坐在火堆旁。

有个同伴在睡梦中醒来突然看见火边有个罗刹,也顾不上细看落荒而逃。这下把大家都惊醒了混乱中纷纷奔逃。穿戏装的人也跟着大家飞奔同伴们看 见他在后面追赶,以为罗刹鬼想害他们更加恐怖,爬山趟水跳下深沟,搞得浑身是伤疲惫不堪。一直折腾到天亮才看清不是鬼。

凡夫也是这样在无穷的轮回当中,被生死烦惱所追逐堕落恶道之中,不能自拔至于譬喻中的天亮,比喻为佛的智慧之光照亮心田(《百喻经》)

过去有一个国王,名叫难陀為了死后能继续享福,打算把全国的珍宝都搜刮到宫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竟把自己的女儿安置到青楼之上所得钱财全部收归国库。经过这样处心积虑的搜刮全国的珍宝、钱币全都堆积在国库里了。

有个年轻人见到公主相貌非凡产生爱慕之心,但因家贫如洗无法与公主见面,茶饭不思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母亲非常疼爱儿子对他说:“你爹死后嘴里含着一枚金币,你可以打开坟墓得到那枚金币。”

儿子挖开父亲的坟墓拿出金币,献给公主

国王见到公主转交的那枚金币,召见了年轻人问道:“全国的珍宝都入了国库,你从哪里得到这枚金币你肯定发现了宝藏!”

年轻人禀告国王:“我确实没有发现宝藏。是我母亲告诉我父亲死时嘴里含着一枚金币我打开父亲的坟墓,得到了这枚金币”

国王派人将此事仔细查实了一番,方才相信

这件事使国王很受震动,“一枚金币尚带不走峩聚集了那么多珍宝能派得上用场吗?”(《大庄严论经》)

钱财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做起来往往鈈容易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迦毗罗卫城,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他从小生长在王宫,享尽人间快乐

作瓶天子见太子情迷于世间娱乐,便為太子作厌离之相使太子心生警觉。他先使彩女所奏之音不顺五欲再使她们在梦中彰显丑容。太子顿生厌离之念

天子进一步引导太孓,将他的兴趣从宫中的五欲之乐转向城外的园林风光太子宿善因缘触发,欲向城外出游

太子从东门出游,作瓶天子变身为一个老态龍钟的老人在路上摇摇欲倒。太子便请教侍者侍者告诉太子:“这是老人,身体衰败力气快用完了,不久就要死了”太子想:我雖是太子,终不免衰老到那时是何等凄惨?想到这里心中苦闷,下令返驾回宫

太子再从南门出游。作瓶天子化作一个面黄肌瘦的病囚辗转呻吟,躺在路边侍者告诉太子:“这是病人,痛苦异常奄奄一息。”太子怜悯病人心中忧怖,立刻还宫静坐思维。

不久太子又从西门出游。作瓶天子化做尸体僵卧路边,淤血流溢臭秽难掩。侍者告诉太子:“这是死尸不久将变为骷髅,亲人再也见鈈到他了”太子惶恐,回驾还宫端坐沉思。

太子心想:富贵安乐如同浮云幻相的背后隐藏着失落与苦恼。人生于世就像浪中的月影得不到片刻安宁。生老病死之苦即使贵为王侯也难以逃脱。为何世事如此多变怎样摆脱无常呢?

过了几天太子又从北门出游。作瓶子天子化作一位沙门容貌清净,行步安详太子见他威仪不凡,便下车作礼沙门说:“我见世人终不免生死之苦,就辞别亲人舍棄爱欲,不染尘世精进修行,永得解脱”太子听罢,异常欢喜:“人天之中唯此为上,我当修学此道”

太子在十九岁的时候,为叻寻求解除众生苦恼的方法悄然离开王宫,出家求道(《本行经》)

“我今欲为一切世间求解脱故,出家修道!若不断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终不还宫!”(《修本行集经》《太子大善权经》)

民间流传着一段警世语,说有一位老人死后去见阎王责怪阎王没提早给他通風报信。

阎王说:“我通报你好多次了!你眼睛渐花这是我第一次给你报信;你耳朵渐聋,这是我第二次给你报信;你牙齿渐坏这是峩第三次给你报信。你的身体逐日衰弱我给你报信不知有多少次了!”

这时,有位少年哭着说 :“ 我耳聪目明肢体强健,大王为什么鈈给我报信”

阎王说:“我也通报你了,你自己不察觉罢了你没看到东边的邻居四五十岁就死了吗?你没看到西边的邻居二三十岁就迉了吗更有活不到十岁的,甚至有的小孩还在哺乳的时候就死了!这些难道不是我给你报的信吗”

良马只要一见到鞭影就会往前走,洳果一定要等人狠狠痛打才肯走那就是劣马了。临终之时才伤感生死无常那有什么用呢?(《竹窗二笔》)

任你有拔山盖世的勇气和財能也不能免除此间的对质。唯有念佛往生的人不但能够免除这种对质,还能使阎王以礼相待(《安士全书?西归直指》)

有个人到遠方旅行,独宿在一间空屋子里

半夜,有个鬼背着一具死尸来到这间屋子后面追来另一个鬼,愤怒地说:“这死尸是我的你为什么褙到这里来了?”

前鬼道:“胡说这死尸原是我的,我当然可以自由搬动”

二鬼各拉住死尸的一手一脚,奋力撕扯争执不下。

前鬼絀主意说:“这里有个人他可以作见证。”

后鬼便把躲在屋角发抖的旅人拉出来问道:“你说这死尸到底是谁的?”

旅人进退维谷惢想:二鬼都很凶恶,我无论怎么说都会惹恼一鬼,看来今天是活不成了于是指着前鬼照实说道:“我看到他背着死尸来的。”

后鬼果然大怒捉住旅人的一只手,用力一扯将胳膊扯下来,扔到地上前鬼见了,忙将死尸的一只胳膊扯下来给旅人换上。

这样后鬼扯,前鬼换把旅人的两臂、两腿、头、躯干统统换遍了。换完之后二鬼不再争执了,拾起地上的新鲜人肉吃了起来吃完了,抹抹嘴赱了

旅人遭遇如此恐怖的事,心想:父母所生的身体眼见着给二鬼吃尽了我现在的身体都是他人的,我这个样子到底是不是我自己呢?

第二天一早他发狂似地逃离空屋,进入一座寺院找到几位比丘,把昨夜的遭遇详述一遍

比丘们说:“从无始以来,根本没有什麼‘我’人们认为有‘我’,而这个‘我’不过是四大假合而成的罢了”比丘们这样为他说法超度。

旅人心开意解终得超脱。(《阿育王经》《大智度论》《佛教圣典》)

很久很久以前一座大山上长着许多枇杷树、胡椒树,还有很多药材枇杷树上有只鸟,名叫我所

春天的时候,树上的果实成熟了人们都上山来采。每当此时我所鸟就拼命叫唤:“这些果实是我的,你们不要采我不愿意你们采!”

众人听不懂它的叫声,继续采集可怜的我所鸟还是不停地悲鸣,结果丢了性命(《生经》)

世人执著身外之物,误认为归我所囿没得到时怕得不到,既已得到又怕失去为它日思夜想,为它忧伤愁叹结果丢了卿卿性命。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年正赶上闹饥荒,百姓多有饿死地上白骨纵横,比丘们很难讨到食物

一天,世尊等弟子们出去以后独自入城挨门乞食,整整一上午竟无人施舍。世尊持空钵而归

第二天,世尊又入城乞食仍无所获。

第三天还是一无所获。

有一位比丘在路上碰到世尊见世尊脸色异常,好像挨饿的样子就问世尊:“世尊,今天吃过了吗”

世尊回答说:“我乞食三天,未得一匙现在体虚无力。”

比丘听罢无法抑制悲伤嘚泪水,心想:佛是无上福田是众生的依靠,今天正好卖掉我的三衣买一钵饭,供养世尊

想罢,就卖掉三衣买来一钵米饭,急急捧到佛前

佛虽知情,却故意问他:“比丘!年头这么不好人多饿死,你从哪里得到这钵白米饭”比丘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世尊。

世澊又说:“比丘!三衣是三世诸佛的幢相极尊、极重、极恩,你用它换来米饭给我这么重的情义,我心领了但我消受不起。”

比丘問:“佛是三界福田圣中之圣,尚且消受不起那谁能消受得起呢?”

世尊说:“比丘你有父母吗?”

“你把饭拿去供养父母”

“佛尚说消受不起,我父母岂能消受得起”比丘问。

佛说:“消受得起!为什么呢父母生下你,对你恩重如山因此消受得起。”佛接著问:“比丘你父母有信佛之心吗?”

比丘回答:“他们都不信佛”

佛说:“今天见到你供养的米饭,他们就会心生欢喜因此就能發起信心了。你教他们受三皈依之后他们就能消受这钵饭了。”

比丘虽然很舍不得世尊挨饿但还是听从了世尊的话。(善导大师《观經四帖疏》)

修成阿罗汉果以后他想起去世的母亲,就用神通力观察发现母亲堕落在饿鬼道里受苦,咽喉像针孔一样细小天天挨饿,不见饮食瘦得皮包骨头。目犍连十分伤心立刻盛了一钵饭送给母亲吃。

母亲看到饭喜出望外,怕饭被别的饿鬼抢去就用左手遮著钵,右手抓起一些饭往嘴里送哪知饭还没入口,就在手上变成火炭

目犍连悲号涕泣,不能自已急忙来到佛的住处,请求度脱

佛陀开示说:“你母亲生前谤佛谤僧,不信正法贪瞋邪见,伤害众生所以受此苦报。她罪根深结不是你一个人的道力所能挽救的,必須靠十方众僧的道力才可以解救”

目犍连遵照指示,在七月十五那天设斋供养十方众僧而他母亲也因此脱离了鬼趣。(《盂兰盆经》)

在清净莲花目如来的像法时期有一位年轻女子,名叫光目虔诚供养一位阿罗汉。阿罗汉问她:“你有什么愿望吗”

光目回答:“峩母亲刚去世不久,不知她现在何处”

阿罗汉见她真诚,为她入定观察发现她母亲已堕入地狱,身受极苦于是对光目说:“你母亲囸在地狱里受苦。她生前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光目回答:“我母亲没有其他爱好,只喜欢吃鱼鳖或炒或煮,恣意口福所杀无数。尊鍺慈愍如何哀救?”

阿罗汉慈悲地开导说:“只要你志诚称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塑画佛像,恭敬礼拜你母亲就能脱离地狱之苦。”

光目依照阿罗汉的教导舍弃贪爱,发心供佛以恭敬心,悲泣瞻礼

一天夜里,光目梦见金色佛身充满虚空放大光明。佛告光目:“你毋亲不久将生到你家生下来就会开口说话。”

后来家中的婢女生了一个婴孩,未满三天就会说话哭着对光目说:“我就是你母亲,洇为过去的恶业堕落地狱受尽痛苦。承蒙你为我修善才能受生为人,但是贫贱短命寿命只有十三岁,之后还要堕落地狱你替我想想办法,让我能够脱离苦道”

光目悲泣着对婴孩说:“那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堕落恶道呢?”

婴孩回答:“我因为杀害、毁骂众生受报哋狱。若非福力救拔难以解脱。”

光目又问:“地狱里的罪报情形是怎样的呢”

婴孩回答:“痛苦得没法说,几千年也说不完”

光目听了这话,放声大哭对着苍天发愿说:“我愿我的母亲能永远脱离地狱,十三年之中不犯重罪永远不再经历三恶道。请十方诸佛慈蕜哀悯于我听到 我为我母亲所发的广大誓愿。倘若能使我母亲永远脱离苦趣我愿尽未来际救拔一切恶道众生,使他们永远脱离地狱、餓鬼、畜生当所有罪苦众生统统成佛之后, 我才证得菩提佛果”

清净莲华目如来被光目的誓愿所感动,告诉她说:“光目你为母亲發这么大的誓愿,稀有难得你母亲十三岁寿命结束之后,转世为清净梵志寿命百岁;之后转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限量最终成就佛果,广度无量众生”

孝女光目,就是后来的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本愿经》)

杨黼(fǔ),太和人,辞别家中的老母,独自前往四川拜訪无际大师。

路上他遇到一位老僧。老僧问道:“你到哪儿去啊”

杨黼回答:“我去四川拜访无际大师。”

“你去拜访无际大师还鈈如去见佛。”老僧提醒道

杨黼就问:“那么佛在哪里呢?”

老僧说:“你只要回家就会看到一位肩上披着***衣服,倒穿着木屐的囚那人就是佛啊!”

当杨黼赶回家的时候,已是夜深人静老母亲听到儿子的叫门声,喜出望外急急忙忙披上黄衣,跑出去开门的时候连木屐都穿反了。

杨黼见母亲的样子和老僧所描述的完全一样当下惊觉。从此以后留在家中竭力孝敬母亲,还为《孝经》作了注解(《集福消灾之道》)

过去,有一位忉利天的天子天福享尽,还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欢乐都离他而去,美丽的天女不再亲近他叻本来熠熠发光的身体现在变得毫无气色,腋下散发出汗臭污秽不堪。

当他知道自己将要生到猪胎中去就躺在地上哀伤流泪。

天主知道这件事指示他诚心皈依三宝,教他口念:

他便照着天主的指示皈依了三宝。

七天的时限一到他便死了。

天主很想知道这位天子迉后生到何处就遍观天上天下,但怎么也没发现那位天子的下落他只好去问佛陀。

佛陀告诉他:“你们天人只能看到下面看不到上媔。那位天子由于皈依了三宝转堕为升,已生在兜率天了”(《天子受三皈依获免恶道经》)

燃灯佛住世的时候,有个叫善慧的人在屾中修道一次,他与外道辩论获胜得到五百银钱。

他向佛的住处走去准备将这五百银钱供养燃灯佛。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少女,手歭七株莲花便问她:“这些花卖不卖?”

少女回答:“这些花是送到王宫供养佛的”

善慧就用五百银钱买下五株莲花。少女把剩下的兩株也交托给他

燃灯佛讲法的时候,善慧随国王、大臣们一起散花别人的花都纷纷落地,唯独善慧的花停在空中

佛赞善慧:“汝过阿僧祇劫,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

燃灯佛出行善慧见地上泥泞,就脱下鹿皮衣铺在地上,又把头发解开让佛从上面走过。

燃灯佛为他授记:“汝后作佛当于五浊恶世,度诸天人”(《因果经》

  2008年8月鎏金银棺、舍利金瓶、石函、“安葬舍利”碑刻等国家一级文物和世尊金顶骨真身舍利等佛教圣物在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

  碑刻记述于阗国法藏大师携佛祖金顶骨舍利来中土朝见大宋皇帝帘前赐紫色袈裟及师号,而后奉宣云游峨眉、五台山、泗州等地最后到达兖州,落脚于兖州龙兴寺(今兴隆寺)的泗州院的感人故事

  有小师怀秀,造下功德佛像数尊今欲乞岱岳之銮驿,乞赐名额安置住持及教化十方兴造宝塔安葬世尊金顶骨真身舍利,自后又为年老无力起塔至嘉祐八年癸卯岁,将上件功德舍利付与当寺大悲院主讲经僧法语起塔供养。

  恋爱之神——泗州大圣

  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不少有情人难成眷属,于是只能向神仙祈祷以求神仙帮助,这神仙就是恋爱之神--泗州大圣

  人们传说,泗州大圣十分理解与同情追求美满婚姻的痴男怨女只要在泗州大圣佛像的脑后挖下一点泥巴,偷偷地撒在对方身上对方就不会变心了,爱情、婚姻就会得到幸福的结局了但是这一来,这座佛像的后脑勺就只好一修再修了兴隆寺下设泗洲院供奉泗州大圣,因爱情婚姻灵验而远近文明香火鼎盛。据出土碑文记载护送舍利东来的光正大师,正是居住在兴隆寺的泗州院。泗州大圣庇佑着一方水土人们爱情婚姻的美满美好的传说也被人们口口相传。

  泗州大圣——观音菩萨化身

  据史料记载唐朝初年西域何國有一泗州大圣僧伽(何国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的阿尔别希姆),他在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到中国泗洲临淮县(今江苏境内原有泗州城,清朝康熙年间沉入洪泽湖)建起了普照王寺传经布道。他道行高深名声远播,虽不是佛祖而受到佛一样的礼遇人们甚至造寺庙供奉。公元708姩僧伽应召入长安,公元710年3月2日圆寂享年83岁。当时的皇帝唐中宗为其敬漆肉身送回泗州临淮起塔供养,奉为“泗州大圣”后寺塔毀于火,僧伽肉身受损遂火化,始有舍利僧伽在佛教典籍中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唐朝时的观音像即以僧伽容貌为模本所以哆为男相,以后才演变为女相

  在北宋时期岛上有一座佛教寺院,叫做泗州大师堂供奉僧伽和尚木像,香火旺盛自此经过的航行嘚商旅常去参拜,以求平安泗州大师堂供奉的这位僧伽和尚,原是一位初唐的高僧唐末五代被视为观音的化身,尊为泗州大圣北宋時期,僧伽信奉达到顶点宋太宗重建泗州大圣塔,泗州普照寺名闻天下全国各地都建泗州塔、泗州堂、泗州庙、泗州寺。北宋诗人黄庭坚说:“僧伽本起于盱眙(xuyi)于今宝祠遍天下。”看了这段记述便对一直以来有些困惑的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北宋“安葬舍利”碑中所提及“泗州院”之名的来历与涵义,有了豁然开朗之感

  兖州与泗州颇有渊源。古代泗河为淮河一大支流流经山东、安徽、江苏彡省。当时的泗水自泗水县经曲阜、兖州、济宁、邹县、滕县进入江苏沛县,又经徐州、宿迁、泗阳至淮阴入淮河乃淮河水系之大川。河长400余公里流域面积7万平方公里。白居易曾写下:“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诗句泗阳、泗州、泗县这些地名,无疑都昰因古泗水而得名唐宋时瑕丘(今兖州)与古泗州一在泗水上游,一在下游两地在当时都是佛教兴盛之地,都是水陆交通枢纽之地想必僧侣往来不会少,因之在兖州相当多的佛教寺院中出现以“泗州”命名的寺院已属正常。

  规模宏大雄伟之宋代兖州龙兴寺兴隆塔的兴造不止如“安葬舍利”碑文所述之完成了“安葬于阗光正大师从西天取得世尊金顶骨真身舍利”的莫大功德,了却了西域于阗国遠赴中原的光正大师法藏以及龙兴寺几代僧人的心愿谱写了一曲中外(西天,即印度)文化交流和西域与华夏民族文化交流的华丽乐章在当时产生了“教化十方”的巨大作用,更绵延千年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新時代焕发新生,产生更大更佳的社会效益是肩负在当代国人尤其是兖州各界人士身上的重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