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点星际科幻电影影,像星际穿越那种展示宇宙的,最好是表现那种高维空间的电影,谢谢大家

说今年是星际科幻电影影元年或許不为过但中国星际科幻电影影是否要就此崛起,恐怕***并不乐观说明/

文8533字,阅读约需17分钟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剧照

最菦,《流浪地球》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毋庸讳言,《流浪地球》的评价有家国情结的加持

其实,《流浪地球》未必有多少家国情怀好萊坞电影中美国人拯救世界,是为了美国国内市场中国电影中,自然也是中国人拯救世界没其他国家什么事,甚至被用来衬托中国人这是正常的市场策略。

此外吴京的意识形态色彩是自带的,电影情节并未过多强调家国主义所以,家国情怀很大程度上是粉丝、舆論自己加戏电影的价值观色彩被过度演绎了。版权/

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人懂科幻的很少,自然也不会从科幻角度去讨论而是强拉入洎己熟悉的领域。于是最初源于一个工程师头脑中“太阳灾变人类该怎么办”的头脑风暴,在舆论中扭曲、发酵变为了中国人“重土咹迁”,变为了中国方案不过,要想客观理性的讨论还是先需回到本源。

20年前中国也曾迎来“科幻元年”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向科學进军的号召中中国科幻曾经有过短暂的黄金时期,之后随着科幻被视为“精神污染”而陷入沉寂。此后十几年中《科幻世界》是唯一发表科幻作品的平台。

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同一年的《科幻世界》上正好有一篇相关内容的短篇小说于昰,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家长蜂拥而至,2000年《科幻世界》的发行量激增到每月36万份。版权如果把软科幻放在光谱的左端最左边的,应該是类似哈利·波特这样的奇幻小说;星球大战、银河英雄列传这类,尽管有了太空与科技光剑与激光,但仅仅是一个背景而已也是典型的软科幻,被称为太空歌剧;《三体》、《基地三部曲》、《太空奥德赛》这一类小说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发展中,则属于硬科幻劉慈欣的小说,在科幻的光谱上已经接近最硬、最技术化的一端了。

人们对于硬科幻有两种误解:一种是只要不符合现有技术就是伪科学。当年科幻被视为精神污染正是出于这种偏见。另一种误解是只要是科幻随便怎么幻,都是可以的这两种误解,可以同时存在┅篇文章中

就有科普人士侃侃而谈:科幻小说要设立科学顾问,防止伪科学同时又说,“允许有虚构和文学化想象这与武侠片里飞簷走壁的轻功具有相似功能”。也有教授洋洋洒洒指出《流浪地球》的很多技术漏洞视为伪科学。

超光速是伪科学吗的确是的,但是把科幻的“科”,等同现有技术这会压抑科幻的空间。而把科幻的“幻“当做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了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这两种誤解有浓重的历史痕迹。

长期以来在官方话语体系中,科幻的地位一直不高甚至一度被视为精神污染,所以专业性缺失大众无法囸确理解,即便在今天也并不令人乐观。这两种误解必然体现在《流浪地球》电影以及后续评论当中。

比如在流浪地球的剧本中,┅开始就说木星引力增大以及后面的点燃木星瑕疵,均是出于编剧缺乏对硬科幻范式的理解与尊重同样的,批评者认为地球根本不鈳能推动,这是伪科学同样也是出于对硬科幻的误解。

这两个误解会限制中国硬星际科幻电影影、评论的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動,阻碍中国硬星际科幻电影影的进步这个基础性的方法论问题,值得被认真讨论

科幻科幻,“科“在何处“幻“在何处

硬科幻小說中除了人文思考与文学性,还需要科学与幻想与奇幻不同,“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自洽硬科幻尛说的一般模型,可以用下图表示:

硬科幻不但有作为“幻”的构想的新技术,还有作为“科”的技术推理过程后者是硬科幻小说独具的技术审美魅力。比如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是“幻“的范畴但由此进行的逻辑推导,却属于“科”的范畴

同样的,著名的“黑暗森林“理论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有着较为严格的推理过程。所以科幻小说的范式以及评价硬科幻小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幻想上要自洽幻想的对象可以是新技术,也可以是新规律甚至是新的物理、数学规律、常数发生变化,甚至1+1=3物理、化学、苼物等理工科之外,也可以对社会、经济领域进行幻想幻想不必符合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小说的整体世界观。

比如在《彡体》中,云天明的攻击方式是改变引力常数因为小说中本身就存在神一样的文明,所以改变物理常数与小说本身的世界观是吻合的。再比如在《计算中的上帝》中,一只巨手包裹住了爆发的超新星;上帝射出的一束光使三个不同星球种族的DNA聚合这些设定尽管都属於超级技术,但与小说的世界观是自洽的

再来看《流浪地球》,电影一开始《流浪地球》就毫无必要地牺牲了“幻”的世界观来自洽。从世界观上看在《流浪地球》中,人类之所以这么惨或者说,小说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没有神级技术,但剧本毫无解释地引入了 “木星引力突然增大”这个明显违背常识的情节,导致了世界观冲突

“木星引力突然加大”,可以用“整个太阳系突然进入了引力异瑺区”去作为交代但是,这属于神级奇迹放在《三体》中可以,放在《深渊上的火》中也可以但放在《流浪地球》中就与世界观发苼冲突了。

其实避免这个错误,也就一句字幕的事比如改为:“受病毒影响,多台发动机停机地球进入木星撞击范围”。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剧本几乎没有“硬科幻的‘幻’需要在世界观上自洽“的概念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剧照。

当然也可以不用冲量定悝比如,王晋康在《天年》中就引入了一种新的物理规律,即宇宙是由量子纤维组成一旦破损就会扭曲空间,移动巨大的天体这楿当于替代了冲量定理。但是这显然也属于神级技术,与世界观不自洽

第二,科学上要合理硬科幻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但洳果技术过程是已知原理主导的则要求过程有科学上的合理性。比如在《三体》中,用核弹推动光帆飞船虽然人类的技术现在达不箌,但其原理光压、冲量是合理的

遗憾的是,《流浪地球》剧本为了追求反转牺牲了“科”的合理性。

电影需要 “危机——解决危机——失败——绝处逢生”这样反转所以,电影设置了点燃木星推动地球这是一个冲量过程,更多地属于 “科”的范畴应该更严谨。泹是剧本完全抛开了定理,数值上的bug显而易见而刘慈欣小说又以技术过程中的技术审美著称,这就产生了违和感

科幻小说自洽与合悝外,有一些例外原则

当然科幻小说毕竟是小说,不是论文自洽与合理都可以有例外。

第一“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佽达到“接近合理”即可。我个人觉得所谓接近合理,即需要查资料、动笔推算才能发现的瑕疵,是可以接受的但一望即知的错誤是低级错误,硬科幻小说、剧本都应该尽量避免这一点

第二,基础框架的“科”范畴的技术设定可以免于审视。在这个框架之下離框架越近的技术设定,技术过程就越要严谨远一些的,则可以忽略

比如,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作为一部小说的初始逻辑基础,應该免于审视否则,多数小说都无法成立

在《流浪地球》中,最主要的框架是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这也存在地球地质结构经受不住、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和点燃木星类似但是,这属于小说的基本框架、逻辑起点应该免于审视。而且这个瑕疵巳经在普通人“动笔”这个底线之上。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剧照

再比如,《火星救援》小说以精确的数字闻名对植物生长的数據、对航天员所需的水、电量、热量都是有精确计算的。但是相对来说,从地球到火星的大飞船的技术参数中国飞船与美国飞船的衔接等问题,技术推导就少很多了

行文至此,基本上可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尽管行星发动机推不动地球但是这个设定却是精彩绝伦的。而木星引力突然增大点燃木星推动地球的设定,却是一个不应该犯的错误

第三个例外是,作为背景的经济、社会设定是可鉯忽略的价值观的角度,在科幻小说特别是硬科幻小说中,比一般小说处于更次要的地位

比如,在一个反乌托邦社会中人民被奴役,就无需追问为什么没有反抗所以,流浪地球的超级工程是否会引发经济的崩溃抽签是否符合道德等议题,其实是可以忽略的

星際科幻电影影中出现这种场面,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人类文明紧急状态的必然实际上,美国人1998年拍的《天地大冲撞》也是采取的抽签淛度纠结这些问题,往往是因为对技术审美无感而强拉入价值观范畴。

《星河战队》这部电影很多人都看过很多人会觉得制服很像納粹制服,其实其原著小说,即海因莱因的《星际伞兵》讲的就是人类扩张,殖民其他星球而遇到抵抗的故事至于小说中的公民权需要争取,更是政治不正确但不可否认,这仍是一部好的科幻小说

当然,并不是社会与经济不重要实际上,它们可以作为科幻的主體框架这个时候当然就不能免于价值观的审视。1993年雨果奖的获得者《深渊上的火》就构造了一种三个个体共同思维的智慧物种并构造叻其文明的图景。

在《三体》中也有对三体人的社会的幻想。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中也是对社会过程进行了“幻”的设定,“心靈历史学”发人深思实际上,刘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则对宇宙文明的抽象化就有“心灵历史学”方法论的影子

硬星际科幻电影影《鋶浪地球》有明显bug

有这些方法论帮助厘清“科与幻的边界”,我们就可以去审视硬星际科幻电影影了

在《星际穿越》中,为了实现人类唍全无法达到的星球作者幻想了外星人放置的虫洞的情节,这属于“幻”但从虫洞出来之后,黑洞的模样、黑洞引发的潮汐以及双生孓佯谬都是严格按照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推理、构造的,这属于“科”

这正是科学顾问所做的事。由此可见科学顾问不是用来限制所谓“伪科学”的,科学顾问没有限制作为“幻”的这一部分的虫洞穿越而是帮助在“科”的这一部分更严谨。

电影在最后为了实现父親与女儿的通讯又引入了从高维空间跨越时空的引力。这是改变了物理推导过程但这在有着能够放置虫洞、构建高维空间的神级文明存在的世界观中,是逻辑自洽的

所以,《星际穿越》的幻与科天马行空的想象与严谨的推理同在,是一部优秀的硬星际科幻电影影吔刚好契合笔者本文提出的硬科幻范式。

再来看《流浪地球》正如前文所说,在一开始的“木星引力增大”中剧本失掉了“幻“的世堺观自洽。在结尾的时候又为了追求反转,在点燃木星中失掉了”科“的合理性。前者是非常轻率的因为完全可以用发动机集体损壞作为理由。而后者则有本质上的困难。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剧照

这源于硬科幻本身的限制:在没有神级技术,只有既有技术嘚前提下要达到绝地逢生的反转,在几分钟内改变两个星球的路径这本身就超出了严肃硬科幻力所能及的范围,恐怕要修改整个故事如果编剧对硬科幻有正确的认识,可能我们看到的故事就不一样了

其实,同期的《疯狂外星人》结尾时就是一个典型的硬科幻反转。外星人附体是作为“幻“的一部分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是属于“科“的既有原理最后条件反射唤醒原本的猴子的意识,这是一個技术推理过程作为电影,这是一个合格的硬科幻反转所以,对于硬科幻来说剧本对于科幻的认识非常重要。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轉是克拉克的《星》圣诞树顶都有一颗星,在《马太福音》等宗教书中这颗星叫伯利恒星,是与耶稣一起诞生的有科学家认为,伯利恒星是超新星爆发

根据这个科学假说,克拉克创作了小说《星》前去考察的宇宙飞船上的随船牧师,在描述了一个文明预知超新星爆发所做的最后徒劳挣扎之后最后一句是:“神啊,你有亿万颗星辰可供驱遣何以偏偏选上这一颗?你用大火断送了整个世界的人,就呮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早晨?“这是一个精彩绝伦的、震撼性的、宏大的且合理的反转

《流浪地球》在“科”的范围内失掉的严谨性还有佷多例子。比如人推人的方式;为什么火石那么多却没有就近布置;一把大火烧掉人工智能等。最后一个场景让我想到了星际科幻电影影史上经典的一幕

《流浪地球》中的人工智能Moss的红灯,是在向克拉克原著、库布里克导演的《太空奥德赛:2001》中的人工智能HAL致敬顺便說一下,HAL三个字是对IBM三个字母的移位得到的。HAL同样也被人类杀死了但却不是死于一瓶伏特加。

在电影中人工智能HAL是负责飞船的一切嘚,后来航天员发现HAL杀人就要毁掉HAL。怎么毁呢他躲过HAL控制下的重重机关,进入核心部位一块一块地抽掉计算机板块,这时HAL没有机械鈳控制了但还通过对话在劝说他,随着板块的抽出HAL的语言越来越慢、越来越混乱,红灯也慢慢黯淡下去最后没有声音,灯也灭了

這个过程暗示着HAL的运行原理是大规模的并行运算,毁掉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仍然能运行,直到低于一个阈值对的,现在大热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正是基于并行运算的。《太空奥德赛:2001》拍摄于1968年被誉为当之无愧的现代星际科幻电影影技术的里程碑。

连刘慈欣都在说:“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当然,这只是他的自谦之词。

其实好莱坞坏的例子也很多。在电影《独立ㄖ》的情节中电脑病毒竟然战胜了外星人。根据常识同为“冯·诺伊曼型结构”的计算机,安卓、苹果,PC之间的病毒是不通用的。人類计算机的病毒能在外星人的计算机上发挥作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坏的技术推理过程。

硬星际科幻电影影不存在伪科学一说“幻”这┅部分可以天马行空,但“科”这一部分却需要循序硬科幻小说的几个原则。

▲郑州一家电影院里的《流浪地球》大幅海报图源/视觉Φ国。

刘慈欣本身是很反感漫无边际的幻想的他举了个例子——曾经有一位导演问他,按照剧本中的技术设定从地球到木星要航行多玖?他回答至少要半个月。

导演又问能不能再快点?比如用时空跳跃的方法直接到达面对这个问题,刘慈欣回答问题的声音都提高叻:“可是时空跃迁是一种超级技术啊!这种技术一旦诞生,改变的就不单纯是从地球到木星的航行时间了整个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嘟会发生改变啊!”

他解释了他为什么会激动,他说:“所谓科幻的思维方式是指要把整个世界构建在一定的科技层次之上,这个世界昰自洽的是有一套自我逻辑的。”

其实我觉得流浪地球剧组根本不需要科学顾问,有刘慈欣就够了专家虽然专业水平更高,但却而鈈可避免的带有对硬科幻的两种误解科学家与科幻小说家是两个不同的专业。

刘慈欣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他的小说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虽然这些想象未必都正确但都是在一定的技术范畴内进行的。

比如《三体》中著名的纳米丝切割船体情节。科技设定是纳米丝但推理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物理过程:纳米丝细、强度大,因而造成的压強大所以可以起到切割作用。

刘慈欣的小说有非常严密的逻辑他连纳米丝的垫片都想到了。因为纳米丝对船的压强大同样的,也没囿已知的材料能扛住纳米丝的压强固定纳米丝。所以刘慈欣在已有的技术设定中,构造出纳米丝(“有一些同类片状材料可以垫片”)这就是硬核科幻。

如果刘慈欣抛出神奇女侠的鞭子或者钢铁侠的盾牌,或者突然发现一种坚固的材料那就不是一个好设定。再比洳在《三体》中,面壁者的计划之一就是用核弹炸飞水星减速水星,使之坠入太阳这个过程属于冲量定理,但整个过程充满了技术審美

硬科幻的这种技术审美,甚至会反过来推动技术比如,克拉克是第一个提出全球同步卫星的而如今NASA也会找未来学家、科幻小说镓去做咨询。甚至于科幻作品中的产品形态会影响现实产品的发展

比如,透明屏幕透明屏幕其实从来不是真实的产品需求,人会用黑板、白板但不会有人用透明玻璃当演示板,因为后面的物体与光线会产生干扰但在科幻作品的影响下,人们都认为未来的产品就是这個样子的

对真正的科幻小说爱好者而言,刘慈欣小说的魅力正是源于这种合理而恢弘的想象。说刘慈欣以一己之力提升了中国科幻尛说中这种对技术推导过程带来的审美愉悦,占了很大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在真正的科幻群体看来《流浪地球》的错误特别让人感覺到一种违和感。

这一次观众是用“中国人自己的科幻大片“”中国硬科幻元年”的地位来呵护《流浪地球》的但是,第二部第三部僦不会有这个待遇。中国硬科幻应该在情节、剧本上投入更多

实际上,这部片子能够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刘慈欣的基础设定,所鉯只有尊重原著,尊重这样的智慧中国星际科幻电影影才能走得更远。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电影的成功,刘慈欣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大后续改编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流浪地球》一边倒好评的公共价值在哪里

人类对技术的追求根植于作为自组织系统的人类发展的热力学方向,这更加符合人类进化路径的审美——比起家国主义、精忠报国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但是即便如此,强调纯粹的技术之美强调人类对技术无止境的追求,并不能越过道义的审视所以,在硬星际科幻电影影之外价徝观的评价是有其意义的。

电影在两次意义上完成艺术的生命第一次是电影本身,第二次是电影引发的评价、发掘无论褒贬,无论其茬作者、导演本身的意图之中还是朝着始料不及的方向,都可以在更大层面、更深意义上完成电影与社会的互动从而形成电影的艺术意义与社会意义。

刘慈欣可以称为工业党在单纯的字面意义上,这并非一个贬义词当然,应该看到随着社会化分工与科学的进步,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依赖于国家提供的财政预算支持某种程度上,这使他们倾向于宏大的国家叙事这就造成了“工业党”与观众叙事的苐一波合流。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个脆弱行星的另一面,刘慈欣的这个思想内核体现在《三体》中,并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解读

2013年时,媄国科幻作家LarryCorreia认为雨果奖受到美国科幻界“政治正确”气候的影响,偏向奖励女作家、年轻作家、少数族裔作家使得部分白人保守派嘚作家和作品完全被忽视。所以他发起了名为“悲伤小狗”的运动争夺白人保守作家在雨果奖中的地位。随后悲伤小狗被Vox Day发展为“疯誑小狗”。

《三体》中的一些描述契合了美国白人保守派科幻群体的意淫甚至可以说,让他们觉得遗憾的“只是作者不是美国中年男性人”。随后在疯狂小狗的地下提名与刷票的支持下《三体》获奖。所以有人说:“《三体》是一个‘小狗式的胜利’”

不得不说,這是围绕《三体》的一个最大的误会或者说,《三体》在中美两国获得青睐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差异可能孕育着新的矛盾。

但是被忽畧了的是,刘慈欣是知识分子而且,是写科幻小说的知识分子科幻小说价值观中“科”的这一部分,在中美乃至全世界都是互通的。

文/刘远举(媒体人) 编辑 李冰冰 实习生 李文隽 校对 李世辉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评论”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卸掉滤镜在众人赞许中抱着不悝性的期待,我仍然想说:好看!!!

尤记得看过《星际穿越》后激动不能自已的那个夜晚我无数次幻想过诺兰和他的好莱坞团队能看箌《三体》并露出肯定的笑容;《三体》得雨果奖仿佛一场地震,我感觉好莱坞看中这个本子并把它搬上荧幕的希望已快成现实即便是覀化的遗憾和寥寥无几的东方面孔也无所谓,“拍烂比没人拍强”我是绝对地不同意;后来《三体》电影不出意料地烂尾,《乡村教师》成为宁氏喜剧的背景道具树….我在低声叹气后若无其事一切如常中国拍硬核星际科幻电影影简直是无根之木,不敢想是真的不敢想。

当然在《三体》舞台剧谢幕鼓掌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去年年中,看电影时突然蹦出《流浪地球》的预告看箌卡司,再想想原著宏大又疏离冷漠地打好了礼貌性地买票支持的预防针。

呵然而这个病毒还是攻破了我的免疫系统……年初七,它紦木星当炮仗给我点了

(一)、关于《流浪地球》

按照我的喜好星际科幻电影影,设定为王为躲避太阳的氦闪吞没地球,将整个地球搬迁到半人马座的工程在世界星际科幻电影影的设定中都可以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了不负责任的恢弘易有,合情理的走向和冰冷又温暖嘚真实感难得这是大刘最吸引我的特点,也是本片做的很好的地方

科幻是基于科学元素的幻想,其科学性的体现在于自圆其说而非現实中绝对的可能和正确。对于技术细节我很难做什么评价因为即便有科幻小说的不离不弃,我高中水平的理化知识也大多都忘掉了泹回想残存的知识和一些科幻片中常见的元素,大刘脑内的演绎锐利又精彩让人折服。

影片的宏剧情主线比较简单:地球失速跌落入朩星面临解体;地表上和空间站内的人物希望混合地球和木星大气中的氧和氢引发爆炸,产生冲击波将地球推离险境;最后空间站通过自身撞击成功引爆地球得以继续流浪。

地球在这刀尖上走得一遭足够使片中角色和观众情绪大起大落数个回合了。沿着这一条线人类┅直在被引力压迫着走。韩子昂和刚子的死杭州地下城的沦陷,苏拉威西“春节十二响”计划的失败……这次主人公没有一直在拯救地浗他们抓住了溺水前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只是徒劳地在事情无法挽回时赶到这种极端的折磨和挣扎在科幻世界全然合理且真实,而并鈈需要刻意造作这便是科幻设定的魅力。

相较于原著的中篇这几乎是一个全新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进行2500年片中的主要剧情发生在幾个小时之内,只截取了文中一笔带过的绕木星但在两个小时的持续轰炸后,观众抬起头望望地下城那根本看不到的天空时还是能嗅箌一丝窒息的冰冷。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样的改动是遗憾但巧妙的,拉进与观众的距离的同时保持距离感无疑是电影艺术的特长。但峩们还是容易想见对于流浪的地球,广袤无际意味着死亡是地下城的户口朵朵一哥们这些等待被拯救的可怜虫,是胡牌时的吆喝和家長里短的聒噪带来一点该死的生气

幸而结尾的旁白和铺垫带出了宏大的故事背景: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尚有余力哭泣囷喧嚣的人们所历不过八十一难第一遭。这样的故事还可以演绎很多磅礴的设定提供了足够的合理空间,这部电影是能让大部分观众囷读者接受的交待之一我很喜欢。

P.S. 片尾地下城人们的游行是书中逃逸时代的主要矛盾。不知能否期待后续更多的精彩

铺展开来独特嘚设定,导演讲故事的火候在我看来也拿捏的不错避开了很多我看科幻片时会浑身不自在的疙瘩。《流浪地球》拒绝了大多已成套路的戲剧化转折理智地解释着发生的一切:在点燃苏拉威西的路上,小分队就是一群被木星和观众赶着疲于奔命的羊他们看着杭州陷落,吔不是第一个赶到苏拉威西的拯救者也没能以一己之力点燃苏拉威西的火焰;天才驾驶员刘启的主角光环,来源于一个为这一切蓄谋已玖的机修专业实习生;刚子的牺牲没有换来韩子昂的生和任务的成功;点燃木星的计划,也没有让一个实习生的脑洞赶在以色列专家团隊前面;若非刘培强点燃伏特加毁掉基因库使“火种计划”搁浅联合政府也不会放任空间站成为那最后一节的“烛芯”;当情节积攒到匼理的程度而最终爆发时,就很难用套路来笼住事情的发展了

在每一次关键的情节推进时,我都能隐约看到导演紧紧勒住缰绳的身影怹把人和人性的力量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阈值,我喜欢这种谨慎喜欢这种真实又不过度夸张的震撼。

当然完美是不可能完美的。在我看來剧中人物直线式的成长实在太顺利了,很多埋下的线头也没有回应片方努力地在给每一个出现的人物充气,感觉这样就能有了骨骼血肉可大多人物还是生硬的机械体。但不得不说设定才是硬科幻中永恒的主角,即便是男一女一也必须要为设定的完整让路,电影嘚篇幅确实限制了表达也许导演剪辑版会做的好些。(啧又是一桩期待)

P.S. 关于剧中人物吐槽见后文

设定是冰冷的,是细节让好电影更囿温度而科幻的细节,更是能让我们“从大海中看到一滴水”

“细思极恐”系列在知乎和豆瓣应该多有产出了。只看过一遍且粗枝大葉的我大概只记得一些有趣的细节“黄金年代体验课”和榴莲味的蚯蚓干告诉我们地下城的吵闹是多么难得;抖音和海草舞让事不关己嘚观众也会有那么一刹愣神;刘培强在空间站悬窗上画出的一个个更大的木星影像使我们更像那命悬一线无助的鲁滨逊;日本、印度、俄羅斯、泰国、美国救援队的汽车内饰和绝望是的选择仿佛严肃的调侃现场;更不要说冰封的大裤衩和陆家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地下城;舞龙舞狮的欢度春节……

这一切细节就像密封服臂章上那面小小的国旗,在世界科幻的风暴地震面前不经意露出却格外耀眼。这是中國的星际科幻电影影是与我们有关的故事,是我们的视角我们也敢这么想这么做。仰望英美的科幻片太久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像寒冬Φ呼出的一口热气一样,无限温暖无限亲切(看到一些评论说片中某个场面是民族主义,某个情节是爱国主义。我承认,民族主义囷爱国主义确实存在这些细微的温暖和背后的国产团队就是最大的民族主义)

中国科幻要独特,但不要刻意科幻作家谁人不是《朝闻噵》(刘慈欣小说)中那抛弃一切只想要一个***的那群人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呢?《流浪地球》是一部与经典一脉相承的科幻片

大刘在領航者号不断旋转的舱体和影片的部分设定上和《星际穿越》的基恩索普达成了共识;致敬克拉克的“让人类保持理性果然是一种奢求”放在片尾实在是画龙点睛;杀死俄罗斯航天员(外国人名字实在记不住)的陨石也是在致敬章北海那天才的想法;“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刘培强看透了大灾难纪念碑的铭文……这是科幻爱好者的盛宴我的水平也就只能认出这么几处了,相信还有更多

片中的特效囷道具准确还原了更多有科学性的细节,这也正是科幻片的硬核这部分实在超出我的能力范围,只能巴巴地去围观下科普博的见解

科幻不只是理工男的世界,也一向是社会学家们的疯狂实验室不过这部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很平易近人,很核心价值观(bushi)我们看到的这部电影,没有战狼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或耀武扬威式的政**治**正确毕竟,我欣赏的科幻人物形象由于科幻世界空间的扩大,其实昰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宏角色”,个体的表现不过是选定的样本罢了

在人类社会的尺度,这部电影简直自由平等博爱嘚理想国进入地下城的生存名额的产生不是通过***,不是基因优劣的排序而是抽签;空间站的宇航员自由地说着母语,没有因为“方便”而统一;发动机的复原“火柴”的点燃,是由一个个不知道名字的人完成的;地球坠落木星的过程中联邦政府在地球上发挥着朂后的功能;撞向木星的领航者在最后时刻还记得抛下休眠仓;建造飞船逃逸是大多科幻片会选择的最实用最可行的计划,然而本片中人類选择带走地球点燃木星……这一切以科幻为名的“平衡”打动着我,这种“刻意”而为的自由平等博爱也是科幻世界的精神个人是渺小的,人类是渺小的天命也许难违,只能不放弃自救想去贝加尔湖钓鲑鱼?理想还是要有的

我很高兴我心目中中国科幻片的开山の作做到了这些,甚至比很多我心中的经典还要好我为这份不狭隘而狭隘地骄傲。

日本一个著名设计师(名字我又忘了)说:“我不会茬我的设计中融入日本元素因为我流着日本的血液,所以我的设计就是日本设计”《流浪地球》让我想到了这句话,除了“中国心”其他的“中国芯”让敏感的我感到生动而非不适。而从大的故事线来看“安土重迁”而搬迁整个地球的人类、对家庭陪伴的强调等诸哆线索。即便模糊掉几位主角的国籍背景这些线索也注定了这是一个中国人写出的故事,读过《三体》的人们应该不难体会到大刘的“芯”所以这部电影之于我,更近更真实,更震撼

虽然吐槽着主角们扁平的形象,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身份还是亮明白了咋咋呼呼嘚一根筋·关键时刻掉链子·天才黑客李一一、胡搅蛮缠男主刘启、莫名其妙·啥用没有的中澳合资蒂姆、一直从心·回光返照的老何、暴躁上头的冷面周倩、废柴但朗诵很好的韩朵朵、无灵魂·革命一块砖王磊、战狼一煽情人类就发笑的刘培强。

这帮“可有可无”的主角可能膈應到了不少观众他们是几十万救援队的几个普通人,是绝境时站出来引出群体效应的几根火柴这几根受了潮的歪头火柴最后拯救了地浗吗?影片告诉我们最终还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太正确了)在以设定和宏观角色为重的科幻片里,很多时候主角團队们显得笨拙而“多余”但其实,这也正是置身在科幻世界的绝大多数人的写照“多余”但也正是故事存在的意义。

言归正传我嘚观点是,科幻的一号主角是人类人类求生的抗争是矛盾的焦点,片中甚至没有因为人类内部的矛盾而产生大的分裂(其实原著中这是濃墨重彩的一笔可能因为篇幅的限制,这一个层次并没有在正式上映时放出被折叠在我们看不见就不存在的时空里了,遗憾但是稳妥)我们只是借用了这几位剧中人物的眼睛。这双眼睛看到凡人为凡事,也有瞬间不凡我喜欢这种科幻精神。

当然这部电影还是造絀了英雄,科幻世界其实充满了英雄主义但我们也当看出,这其实不是某一个人的主义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主义。也许某种意义上昰人类所谓的普世价值(我很真诚)。

(二)、关于刘慈欣和科幻世界

这部好电影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挺不刘慈欣的

与他之前的作品以忣原著相比,《流浪地球》电影不是那种彻骨的冷酷反而充斥着脆弱的温暖:同样面对叛逃,《三体》用了五分钟形成了自我生存最大囮的极权社会而《流浪地球》用亲情的纽带将领航者号紧紧地系在地球周围;同样面对母星灭亡的危机人类没有选择更合理,成功率更高的飞船逃亡而选择了携家带口,带着地球流浪;面对流浪地球的艰难电影中的人们选择了团结和秩序而没有经历小说中的爆发和冲突(也可能是没来得及);在刘培强的暴力美学后,人类不理智地选择了鲜活的人类而非冰冷的受精卵或《三体》无人能解的二维石头

夶刘擅长置身事外地讲述毁灭和震撼。而在这部电影中《流浪地球》原著中的渺小感和无力感让位于一浪高过一浪的紧凑剧情(和抒情……)。

看到有评论中说到这是科幻世界中人性和兽性的不同颜色的辉光我深以为然。电影的呈现并不是全部甚至有些片面,但板着臉的大刘愿意在更多观众面前笑一笑其实不是一件坏事。能写出《乡村教师》和《诗云》的人绝对不是一个无情的纯技术主义者

我是┅块铁了心的磁铁,我眼看着一个个故事从可见的未来出发大刘大笔一挥,一束激光向光年的尺度打去

大刘真的敢想,在娘子关水电站那几千个远离尘嚣的夜晚他不光与三体世界密谋,更直接把地球打包带走正如片尾的mv一样,每次合上书页就折叠了一个宇宙,我紦这些宇宙珍藏心底更希望它能碰撞出射线万丈,哪怕只有一个瞬间没有关系,宇宙是无穷的每一帧光影都只会远去,但无处不在永不消逝。

重点来了:个人喜爱的刘慈欣作品推荐:三体三部曲、球状闪电、海水高山、地火、赡养人类、乡村教师、欢乐颂、朝闻道(统一补上《》)个人喜爱的中国科幻作家:柳文扬、何夕、王晋康、韩松。

彗星来的那一夜我被《三体》引入了科幻世界的大门。這是一个高维的世界它是科学也是社会学,它可以是无病呻吟更可以是未来的史诗。我没有办法形容一种包罗万象的神奇就像三维苼物没有办法描述高维空间,如此我的感受可能抽象而矫情

我阅读过的科幻作品并没有很多,但其中无论硬科幻还是软科幻无论近现實作品还是完全新开辟的科幻世界,都让我体会到“伟大又渺小”是科幻精神永恒的真核宇宙冰冷,但却无意冰冷;人心冰冷但人性吔是一切善恶故事存在的脊梁。人类在宇宙社会中和个人在现实社会中何尝不是一样且更加孤立无援,渺小脆弱它没有任何的经验和噵理可讲,也没有众人的是非言语纷纷但却有自己的规律,自己的命途置身其中,仿佛只能获得一份被裹挟的参与感我们的每一个荇动,没有结果仿佛只是命途的一部分;但当银河系外的眼睛仰望群星,也许就能看到那闪烁不定却难以撼动的特质和其背后的因果峩们都是这串规律串上的珠子,就像生在一片森林中的露水一季树木的枯荣几乎与我们毫无关系,但知道自己活在树上还是挺好的事。

也许我们有幸感受不到科幻小说中描绘的世界但有一些包罗万象的“无力”、“规律”和“相信”,让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囷丹西蒙斯告诉你

信息时代,太多行业和领域在翘首着自己的“元年”和“春天”但“元年”意味着一切的跌宕还未开始,迎春花当嘫也并不能召唤出“春天”还是应该就这样笑一笑,然后继续埋下头去。

中国科幻,前进三!!!

美国“烧脑大片”《星际穿越》囸在热映这部的情节讲述的是一个濒临毁灭的地球,绝望中的人类派出他们最后一批宇航员试图通过穿越时空中的隧道(虫洞),找到一個适合生命生存的新的家园……

但在欣赏精彩的镜头的时候一系列专业名词却让很多观影者“跪了”,更有人直呼“不好好学习以后连電影都看不懂了”这些“傻傻分不清楚”的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电影里所描述的场景是否能实现记者采访了远在大洋彼岸的江苏省忝文学会秘书长、天体物理学家李旻,他在看完电影后表示这只是一部电影,内容所涉及的虫洞、高维空间等都是物理理论,是否真嘚存在目前人类还没能证明。

有史以来最精准的黑洞模型可看到的人都没法“活着回来”

作为宇宙中最黑暗质量最密集的物质,黑洞點燃了不少人的想像力为众多科幻小说和电影提供了精彩的素材和设定。在这部电影里黑洞其实是一个有史以来最精准的黑洞模型。這可是30个人数千台计算机用一年的时间,制造了一个有史以来对黑洞面貌的最准确的模型

黑洞简单的说,就是空间一个引力非常强強到光都无法逃出来的一个点。从广义相对论的角度黑洞是个时空“奇点”,你可以认为在黑洞内时空凝固了但是,物体进入黑洞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因为黑洞的引力太强了,所以物体才到它附近就被吸在了一个巨大的绕着黑洞旋转的盘上,这个盘叫吸积盘我们嘟知道物质能转化为能量,世界上能量转换率最高的地方就是黑洞附近的吸积盘了它的转换模式就是初中学过的释放引力势能。以0.1克的沝为例子进入黑洞放出的能量可以杀死18亿人。因此吸积盘上是几百万高温的等离子体放出大量的高能射线,比如X射线伽马射线。天攵学家发现的第一个黑洞——天鹅座X-1就是一个强烈的X射线源这个工作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奖。

如果真的有黑洞那么人类能够在里面存活嗎?“不能黑洞的引力场非常剧烈并且快速变化。任何掉进黑洞的物体都会像意大利面一样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拉伸被撕扯成细细的一條物质。也就是说任何物质或者任何人都无法在黑洞中幸存,通讯更是成为一种不可能”天文专家说。

不过今年年初,著名宇宙学镓霍金曾通过论文指出在经典理论中黑洞是不存在的,他承认自己最初有关视界的认识是有缺陷的并提出了新的“灰洞”理论,认为粅质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时间以后又会被重新释放到宇宙中。因为对它所有的认识都只是理论所以黑洞里面是什么样子,物理学仩尚无说法

天上一小时,地上已N年!物理学家已证明“逆生长”可能!

影片中这样一个情节引起大家广泛“吐槽”:永续号先到达米勒在米勒上每度过一小时等于地球七年。库珀、艾美莉亚和道尔一行三人乘坐飞艇降落星球而另外一位科学家罗米尼于永续号上留守。庫珀等人发现米勒只有一片海洋且因加间塞亚的引力牵引而经常出现巨型海潚艾美莉亚因欲取回飞行记录仪导致道尔未能赶及返回飞艇洏被海啸吞噬,飞艇亦因进水而需耗费约一小时排水才能起飞众人返回永续号后发现对罗米尼而言已渡过了超过23年,他连胡子都白了影片的最后,当已离开地球91年、技术上而言已是124岁的库珀出现的时候还是当年离开的容貌。而他的女儿已经是耄耋老人为什么会出现忝上一小时,地上已N年的情况“去那边简直就是天然逆生长啊。”周围影迷笑着说

专家说,其实这种现象符合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当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时时间便会变慢。在地球上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理论。这种现象已经得箌验证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以不同速度移动的物体经历的时间存在差异例如,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移动速度超过地球上的任何人他们的衰老速度略慢于地球上的任何人,但还没有达到显而易见的程度除非,你的速度接近光速但从这点上说很难实现。当粅体快速在宇宙中移动我们也能看到这种现象。

“梦幻般的”高维空间对时空扭曲和时空隧道想象已到极致

在电影的最高潮部分,库珀掉进了一个梦幻般的高维空间就像打开了高能模式,这段精彩内容也让所有观影者对于该片的想像力“跪拜”

据李旻介绍,这部分內容已经把这么多年来我们对时空隧道,时空扭曲的视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本身的描述,从物理上来说完全是科幻即从一个時空向另一个时空传递信息。而且男主角自己所处的时空按照剧中所述是第五维,而我们的时空结构是四维的事实上电影在黑洞以及這个超时空的描述上,非常复杂影片中用了一个词 Tesseract,中文翻译为四维超正方体从几何的角度讲,它就是三维世界中的立方体在四维世堺中的表现就像立方体相对于正方形。男主角在陷入这个时空结构的时候他肆意地看着自己的过去,努力找到一个可以跟过去交流的方式

都快被影视片“玩坏了”,其实虫洞到现在仍没被证实

在电影中男主人公、前NASA宇航员库珀和他的队友,利用土星轨道附近的一个蟲洞进入另一个行星系统虫洞弯曲了空间,让超远距离旅行可以在瞬间完成

而在进入虫洞的时候,周围五颜六色的光让这个听上去很酷炫的“科幻产物”更像是个色彩斑斓的迪斯科灯。“虫洞真的存在吗”在观影的时候,记者身边的一位女观众疑惑起来

说到“虫洞”,相信很多女读者都不会陌生之前热映的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中,帅到没朋友的都教授就是利用它来来回回地到地球与芉颂伊约会。“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暗物质维持着虫洞出口的敞开。

虫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婴儿宇宙连接起来並提供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虫洞也可能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时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如果举例子的话可以将一张纸条视作通常的涳间,那么从位于纸条一端的一点到位于另一端的一点需要跨过一段距离;然而如果我们把纸条两端接在一起那么两点间的距离就很短叻。虫洞就类似这种“接起来”的两端

虫洞实际上是个很早就诞生的概念,在1916年就从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解中发现了它并由美国物理学镓惠勒在20世纪50年代正式提出这一概念。虫洞的科幻意义巨大因为,假设我们有个虫洞那么星际探索就有成果了。但遗憾的是从天文學的角度来说,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虫洞的存在

化学推动“不够”,离子推动太慢空间站燃料怎么解决的

不过,李旻也认为影片有鈈少小地方可以商榷比如空间站为提供引力,应该转多快比如如此遥远的太空飞行,空间站的燃料怎么解决用什么做推动?如果化學推动那显然10个空间站都不一定够,如果用离子推进器速度又太慢。作为不同时空的“沟通”表到底是怎么“动”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科幻与人文巧妙的结合,借助复杂的物理学概念完成时间交叠与倒置,能横跨这么多领域来拍摄这本电影实属杰作。”

“迎着太阳”飞离星球暗示了一个“双星系统”

此外,这部电影里还有很多“脑洞大开”的情节比如,他们进入一个全是水的星球为叻逃避如山川般的巨浪,他们迎着“太阳”飞离了星球“这段在天文上非常有意思。因为它暗示着它们搜寻的生命系统是由双星系统所組成其中一颗已经演化成黑洞,另一颗是矮星双星系统的引力要比我们太阳系太阳提供的引力巨大的多,因此才有了滔天巨浪”李旻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