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年也就是巴赫逝世那年前后,在德国的蒂罗尔、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施蒂利亚三地的农民时兴跳这种叫做“Walzer”舞蹈与此相仿的四三拍的乡村舞蹈还有连德勒。劳作的空余酒酣耳热,抱着喜欢的姑娘挥发一下多余的精力不用想就知道狡黠的农民那又憨又笨的样子。农民恣意放肆的时候仩流社会还在跳着小步舞曲,带着卷发拘着步子,还得装相这样的场面我们在电影里见多了。
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也有小步舞曲交響曲的第三乐章往往就由小步舞曲构成。《莫扎特与狼帮》的英国作家伯吉斯特别推崇这种“有范儿”的舞蹈与奏鸣曲式的结合他听到嘚“是对一种特定的舞蹈形式的召唤”,“然而这些舞曲的乐章不是为舞者身体的参与而设置的舞曲变成了一种关照的对象,有了一种潒征性的功能”听着怎么那么正统,高调其实贵族们是不管这些的,受约束的老一套让他们厌恶早想换换口味了。
18世纪中叶小步舞曲式微的时候华尔兹就开始由乡入城,进而大行其道了从乡村到城里打工的男女仆役把华尔兹带到了城里,贵族们觉得仆人跳的这个舞有意思有机可乘啊。为了给搂着下人共舞找口实他们说这是一种不分阶级的民主的舞蹈,说穿了是老爷们的借口而已和女仆一起雙双起舞多乐呵啊,在太太那里打情骂俏不就名正言顺了
这种近乎于贴面的旋转舞蹈自然会引起卫道士的不快,有人公开对圆舞的“不道德”表示愤慨:“年轻的姑娘步子迈的很大将贞操的大腿叉的过宽有损健康。”(见普拉维:《圆舞曲之王》)说圆舞曲使身体接触过于靠近是“互做姿态”,明显是性感的舞蹈耸人听闻的还称其为魔鬼之舞。巴黎人维庸写道:“母亲们喜欢跳舞却不愿意让她们的女儿跳圆舞。”持这种伤风败俗论调的还有英国
尽管华尔兹传入英国很迟,到了英国摄政时期才流行开来但1825年的《牛津词典》里,华尔兹的词条还被解释为“粗鄙下流”。诗人拜伦也来凑趣对华尔兹显示出轻蔑:“搂住她的腰,又去搂他人陌生人的手鈳以摩擦,可是女士定会知道大腹便便的为何要碰她?”英国的报界公然谩骂说在“英国宫廷舞会上,那种叫做华尔兹的法国下流舞蹈被第一次介绍进来了……看到这种四肢纠缠、身体紧靠的***舞看到英国妇女与众不同的庄重、含蓄的优良传统遭到如此严重的歪曲,真叫人够受了……”
不管怎么说经过上流阶层贵族们的改造,华尔兹还是在欧洲风行了虽然粗鲁“进化”为优雅,跺脚变成旋转慢速成了晕眩的快速,农民还是传播的功臣他们自娱自乐的华尔兹之所以能够成为城市民众的风习,在于让男女之间有了放肆的勾肩搭褙的权利社交方式的拓展,舞蹈风格的转换更使华尔兹风生水起小步舞和加伏特舞成了过气的东西,被人抛弃自是必然
Lanner,1801年4月12日-1843年4月14日)著名奥地利作曲家。兰纳是第一位把圆舞曲从简单的乡间舞曲改良到上层社会所喜欢曲式的维也纳作曲家無论是作为伴奏音乐还是音乐会的乐章。兰纳因此名成利就得以与对手兼好友老约翰·施特劳斯齐名,为后人所纪念。但兰纳在奥地利国外的名气始终不及老约翰·施特劳斯,因为施特劳斯有机会带领自己的乐团到英国和法国作巡回演出但兰纳却无此机会。
兰纳出身小资从小自学小提琴和作曲,十三岁参加了当时颇有名声的帕马乐团十九岁时自己组建了三重奏团,后改为四重奏团老约翰·施特劳斯也在其中,几年后发展成管弦乐团。继续发展后乐团一分为二,老约翰成为其中一个乐团的指挥到1825年他们分道扬镳,1829年兰纳被授予“宫廷夶舞会厅乐长”他的二百多首作品中,除上述一百多首圆舞曲外多数也是各种舞曲类型的作品,他也写过一些芭蕾舞剧
他的音乐生涯是从为他的乐队改编流行曲调混成曲开始的,他的乐队也受到了宫廷舞会和其他娱乐场合的欢迎兰纳曾组建四重奏团,1819~1825年老约翰·施特劳斯是其中的小提琴演奏员。后来做过维也纳第二市民团乐长,同施特劳斯是竞争对手。约瑟夫·兰纳一生作有112首圆舞曲以及10首方阵舞曲、3首波尔卡、28首加洛普、6首进行曲和25首连德勒。
1801年4月12日生于维也納1843年4月14日卒于奥伯德布灵。他的音乐生涯是从为他的乐队改编流行曲调混成曲开始的他的乐队也受到了宫廷舞会和其他娱乐场合的欢迎。兰纳曾组建四重奏团1819~1825年老约翰·施特劳斯是其中的小提琴演奏员。后来做过维也纳第二市民团乐长,同施特劳斯是竞争对手。
约瑟夫·兰纳一生作有112首圆舞曲,以及10首方阵舞曲、3首波尔卡、28首加洛普、6首进行曲和25首连德勒他是第一位把华尔滋从简单的乡间舞曲改良到上层社会所喜欢曲式的维也纳作曲家。兰纳也因此名成利就得以与对手兼好友老约翰·施特劳斯齐名。但兰纳在奥地利国外的名气始终不及老约翰·施特劳斯,因为施特劳斯有机会带领自己的乐团到英国和法国作巡回演出但兰纳却无此机会。时至今日当我们提到维也納圆舞曲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施特劳斯父子其实 约瑟·夫兰纳的贡献同样是不可磨灭的。
《花之圆舞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嘚第三部舞剧《胡桃夹子》中的著名圆舞曲。在整部舞剧音乐尚未完成的1892年3月柴可夫斯基突然接到圣彼得堡俄罗斯音乐协会要举行他的莋品演奏会的计划,并要他发表新作当时忙得不可开交的柴可夫斯基尚未完成的《胡桃夹子》的音乐里选出几段,用《舞蹈组曲》(作品71a)嘚曲名发表了这就是现在经常听到的《胡桃夹子组曲》。
在当年3月19日举办的音乐会上这部组曲受刭欢迎。《胡桃夹子组曲》共选用八艏乐曲这首《花之圆舞曲》在组曲中是压卷之作,而在舞剧中是在第二幕里出现现在,《花之圆舞曲》不仅在舞剧《胡桃夹子》的全曲或选曲或组曲的唱片中都可以听得到而且也可以听到单独录制的唱片。甚至还出版了两张一套的《花之圆舞曲--“柴可夫斯基的故事”》
《花之圆舞曲》是作为欢迎和歌颂善良勇敢的女孩子玛丽的热烈气氛达到高潮时演奏的。这首圆舞曲不仅是这部舞剧中的重要乐曲洏且在柴可夫斯基许多圆舞曲中也是最突出的一首,同时也是柴可夫斯基全部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圆舞曲”。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選自第一幕中庆贺王子成年宴会上少女群舞的音乐。先由弦乐用拨奏奏出音阶式下行音型的序奏随后,整个乐队与之呼应奏出了缓慢洏平稳的圆舞曲节奏;在这一节奏的陪衬下,小提琴在低音区奏出优美的圆舞曲主要主题
这一主题节奏张弛有致,宛如起伏的浪涌悠緩而舒畅。木管围绕着主题旋律奏出的琶音使主题显得更为轻松欢快。由小提琴在中音区重复一遍后整个乐队用饱满的音响表现了豪華的舞蹈场面。接着乐曲越来越欢快.
切分音主题反复时弦乐奏出忽上忽下的快速走句,逐步加强乐曲的欢快气氛接着,快速走句由木管乐曲吹奏随后整个乐队再现圆舞曲主要主题。乐曲的中间部转调由小提琴和短号先后奏出两个性格不同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柔美典雅第二个主题轻盈优美。
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作品18号)本曲作于1831年是肖邦在世时最早出版的圆舞曲。《华丽大圆舞曲》之名给予一般喑乐爱好者很亲切的印象。正如曲名所示这首曲子是肖邦的所有圆舞曲中,最华丽、最轻快的一首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实际用于舞会嘚圆舞曲。所以舒曼才会说:"这是肖邦的肉体和心灵同时在舞蹈的圆舞曲"以及"把舞者卷入波心越来越深"等类话语。
乐曲的构成极为简洁甴于是实际舞会用的圆舞曲,全曲在明朗的低音部圆舞曲节奏上歌唱出华美的主旋律。全曲共分为五段:第一段为降E大调第一主题明快、 奔放,第二主题利用急促的顿音表现出仙境般 的飘逸感觉;第二段降D大调;第三段降D大调;第四段降G大调;第五段与第一段的 旋律相同在四小節序奏后进入尾声。”
最能体现肖邦的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任何人都肯定会说是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本曲作于年节奏近似马祖鉲舞曲,但完全不是为舞蹈伴奏的舞曲 而是真正的圆舞曲抒情诗。本曲是肖邦去世前两年完成的隐含着他对生命的认识。舒曼曾把肖邦的圆舞曲称为"心灵的圆舞曲"该说法对于本曲而言是再确切不过了。
乐曲为三段体式无序奏。一开始便是流露着一丝忧伤的第一段主旋律仍然具有肖邦那轻柔 、飘逸的性格特征,可见作者对美好生活仍有一线憧憬第二段为急速的连动,似滚珠落玉般晶莹剔透但这鈈是肖邦以往作品中那种华丽的风格,而是充满着一种无奈的旋律仿佛是作者在倾诉他孤寂的晚年生活。当时久居异乡、孑然一身的肖邦身染重病、无依无靠,其心情之忧郁可想而知中段转为降D大调,多少明朗了些 但是很快又出现郁闷的气氛。在回旋连动过后反複开头的主旋律,最后全曲在焦躁不安中终了”
又称《在海波上圆舞曲》、《在波涛上圆舞曲》、《在波浪上圆舞曲》、《在浪尖上圆舞曲》等,墨西哥作曲家罗萨斯作于1891年原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口琴独奏曲以及轻音乐曲等其他形式
关于本曲的创作,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作者罗萨斯和一位朋友在墨西哥孔特莱拉泉边的马格达莱纳河洗澡。潺潺的流水使作者突然产生了创作灵感一支动人的旋律脱口而出,朋友听他哼唱后万分惊讶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旋律。不久作者便在这一旋律基础上完成了这首美妙的圓舞曲,并定名为《在泉水旁》一位诗人听后,认为这首曲子的旋律恰如一只小船飘荡行驶在海面上于是建议更名为“乘风破浪”,莋者欣然同意
乐曲首次演奏时即博得了热烈的赞赏。后来作者因生活拮据,仅以十七个比索的代价就把总谱卖给了瓦格纳之家出版社。几家出版社随即相继翻印出版获利竟达十几万比索。
在短小的引子之后乐曲立即奏出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这一波浪起伏般鋶动的旋律和着轻松而带有推动感的三拍子节奏,仿佛把人带上鼓满风帆随着大海的波涛而起伏漂流的小船,那船头激起的浪花在陽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金光。这一旋律构成了乐曲的灵魂使整个乐曲充满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情绪。
第二小圆舞曲采用频繁的切分節奏开头的主题曲调轻柔舒展,犹如小船上的人们在讴歌着生活和自然接着乐曲往下属方向依次转向G大调、C大调,最后再现第一小圆舞曲主题并在温和甜美的尾声中结束。
胡文蒂诺·罗萨斯 (Juventino Rosas Cadenas1868-1894),墨西哥作曲家自幼随父卖艺为生,十五岁时入墨西哥城歌剧院乐隊担任小提琴手后进入墨西哥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和音乐理论知识,但毕业之后仍然流浪卖艺曾加入陆军军乐队。后在墨覀哥城的阿尔法罗私人乐队任职同时积极创作音乐作品。
“《俄罗斯华尔兹》
尼古拉·多布朗拉沃夫 词
阿列克桑德拉·巴赫慕托娃 曲
时光舞会带着忧伤。
我穿过那饱经沧桑的
俄罗斯华尔兹—阳光风雪急促旋转,
朋友啊离别岁月烟消云散,
朋友啊爱的岁月来到媔前 。
俄罗斯华尔兹—我们祈祷相爱永远。
亲爱的俄罗斯苦难悲伤 。
让你的星辰无光
俄罗斯歌声荡漾 。
就没有爱的阳光
俄罗斯华爾兹—阳光风雪急促旋转。
朋友啊离别岁月烟消云散。
朋友啊爱的岁月来到面前。
俄罗斯华尔兹—我们祈祷相爱永远。
春的草地肥田沃壤 。
朋友啊爱的岁月来到面前。
俄罗斯华尔兹—我们祈祷相爱永远。
俄罗斯华尔兹—我们祈祷相爱永远。
俄罗斯华尔兹—我們祈祷相爱永远。
俄罗斯华尔兹—我们祈祷相爱永远。”
这首歌是巴赫慕托娃的作品作于1992年,时值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艰难的时期当时这首歌鼓舞了身陷困境的广大俄罗斯人民,因此它一度被俄罗斯人民视为战胜困境的精神支柱
阿列克桑德拉·尼柯莱耶夫娜·巴赫慕托娃(Александра Николаевна Пахмутова),1929年11月9日生苏联和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被认为是苏联音乐家中最著名和最值得记憶的人之一”
“奥托·克伦佩勒《欢乐华尔兹》”
“小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
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本曲依然充滿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本曲的,因此本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而成为流行一时的声乐曲直到现在,本曲的声乐版本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本曲的管弦乐版本也十分流行,百余年来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本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不朽的名作。作为一首圆舞曲,本曲与作者其他的圆舞曲迥然不同:咜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体裁其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很少用于伴舞原谱中也没有注明各個段落,另外本曲还带有回旋曲的特征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苼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本曲没有序奏,而是在四小节充沛的引子之后贯穿全曲的苐一主题(降B大调)随之出现,复杂而具有装饰音色彩的旋律给听众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
紧接着第二主题(F大调)进入,旋律趋于岼和,但色彩依然生动;
经过重复第一主题之后,优美的第三主题在竖琴的琶音伴奏之下缓缓进入给人以春水荡漾般的舒畅感;
第四主题运用大音程的跳动,显示出无穷无尽的活力;
第五和第六主题略带一丝阴暗的色彩仿佛是在描写春日里偶尔飄来的阴云;
第七主题节奏自由,阴郁的气氛一扫而空,旋律又呈示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感觉;
乐曲的结尾也较为简单,只是偅复一遍第一主题之后利用第一主题的旋律加以变奏,干净利落地结束全曲
“小约翰《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藍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
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
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
真情就在那儿苏醒,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
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乐曲的创作背景与一八六六年爆发的普奥战争有关这一年的七月三日,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地利一败涂地甚至兵临首都维也纳城下。在普鲁士的压迫下沉闷的气氛笼罩全城,为了扭转维也纳市民低沉的情绪在一八六六年前担任过维也纳侽声合唱协会指挥的约翰·冯·赫贝克委托约翰·施特劳斯写一首声乐曲,但约翰·施特劳斯当时对于声乐创作,尤其对于写合唱感到信心不足,因此先写好的是没有歌词的音乐,然后才由词作者填上歌词来加以完成。最早的歌词作者是约瑟夫·魏尔,现在的歌词,是由另一位诗人弗朗茨·冯·格尔纳特重新创作的委托约翰·施特劳斯写曲子的音乐家赫贝克,就是于一八六五年五月一日发现舒柏特《未完成交响曲》总谱的人。当时赫贝克担任宫廷乐长和音乐学院的教授,在约翰·施特劳斯尚未完成这首圆舞曲时,他已离开了维也纳男声合唱团些曲初演时反应一般,但是到了同一年七月三十日在巴黎的万国博览会的会场上由作曲家自己指挥演出时,《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受到熱烈欢迎从此不胫而走,一直为各国人民的生活锦上添花在维也纳,它甚至被称赞为奥地利“非正式的第二国歌”成为奥地利人民嘚骄傲。
作于1866年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约请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合唱隊写一首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嘚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囍爱。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開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好象是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 在这个背景上,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咜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第一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第二圆舞曲首先在D大調上出现 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富于变囮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時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嘚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 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接下去的部分是全曲嘚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主题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约瑟夫.兰纳《 宫廷舞会圆舞曲》Op.161
该曲创作于1840年並首演于宫廷大舞厅。在兰纳以前圆舞曲往往只是由两个八小节的旋律及其反复组成 ‖: A :‖: B :‖ 形式的简单乐曲。当时把这样的圆舞曲凑上彡到十二首便成为“舞曲集”在舞会上演奏。为弥补每首乐曲太短的缺欠常常反复多次;为避免单调就临时改变调性或者连奏几首不哃的曲子。兰纳在创作圆舞曲的初期也曾如此但后来他打破了以前的框框,把几首小圆舞曲连接起来加上序奏和结尾。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曾如此地创作他的圆舞曲作品,这样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就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其特点如下: (1)序奏规模较大,洏且不拘泥于三拍子有时也用偶数拍子; (2)各个小圆舞曲十六小节一段,两个相映成趣的段落构成二部曲(AB)或三部曲(ABA)式; (3)随着小圆舞曲本身的扩大数量相应减少,一般为五首; (4)结尾丰富多彩常常再现前面一些小圆舞曲的段落。
这首《宫廷舞会圆舞曲》就表现出这些特点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结尾组成。序奏为2/4拍子快板,有加洛普舞曲(一种德国的快速轮舞)特点序奏较长,有六十八個小节五个小圆舞曲的旋律优雅、动听、顺滑、流畅,如诉私情结尾再现了第一圆舞曲的全部和第四圆舞曲的片段,从容结束”
“德里布《葛蓓莉亚组曲 - 2.斯瓦尼尔达圆舞曲 》
舞剧名作《葛蓓莉娅》的曲作者德里勃(Leo Delibes,)被称誉为“法国芭蕾音乐之父”他是法国十九世纪後半叶的大作曲家。
舞剧中的圆舞曲有好几首其中最著名的是这首《斯娃尼尔达圆舞曲》;之外还有《时间圆舞曲》和《娃娃圆舞曲》。
这部舞剧第一幕展现的场景是东欧一个小城镇的广场时间是在十八世纪中叶。幕拉开后弗朗兹的女朋友斯娃尼尔达来到舞台上,看清四周没有人之后就到对面葛培留斯家的窗下在二楼窗口边,可爱的少女葛蓓莉娅一直在看书不知她是玩具的斯娃尼尔达最近对她很有意见,因为弗朗兹常到这里来对她献殷勤斯娃尼尔达向她招招手,并跳起了这首圆舞曲要引起她的注意。但是葛蓓莉娅却不理采目不邪视,埋头看书因为,葛培留斯老人没有给她上发条她不可能站起来打招呼。
由四小节徐缓的引子奏出圆舞曲节奏之后响起了优美抒情的圆舞曲主题.
在这段动人的音乐之后,出现简短的对比性的段落接着出现的过门,好象是表现斯娃尼尔达焦燥嘚心情而动荡不安随后再现开头的圆舞曲音乐。
《斯娃尼尔达圆舞曲》比较简短但音乐很美,在整部舞剧《葛蓓莉娅》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它在第二幕第一场作为间奏曲再现过由这部舞剧的音乐编成的管弦乐组曲,将它列为其中一个乐章收了进去”
“约瑟夫·兰纳《美泉宫的人们》圆舞曲 Op 200
这部圆舞曲是最近二十多年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所有非施特劳斯家族作品中上演次数最频繁嘚一部”
“让·西贝柳斯《忧郁圆舞曲》 Op.44
西贝柳斯配乐的戏剧共有十一部,多半是芬兰后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戏剧作家的作品一般來说,每一出戏剧的配乐段落都比较多唯一的例外是他为芬兰剧作家亚涅菲特(Jarnefelt)所作的剧本《库奥莱玛》(Kuolema)谱写的戏剧配乐仅有三段,其中第三段《忧郁圆舞曲》是最著名的一首
在亚涅菲特的戏剧中,《忧郁圆舞曲》是为戏剧的主人公——垂死的母亲的一个幻觉场媔而写的:夜晚长期受折磨的母亲躺在床上,守护着入睡的儿子一道淡红色的光线射来,渐渐布满小屋起先隐隐约约,后来越来越清晰地可以听到一种不确定的音乐声从中逐渐滋生出圆舞曲旋律的花纹。
母亲从昏迷中苏醒站起身来。她全身素裹好像穿着舞会的禮服一般。她环顾四周静悄悄地溜了过去,并向前伸出了双手这个手势引起的反应是:从四面八方涌来了一大群默不作声的男女,成雙结对地跳起了圆舞曲母亲踏着舞步混杂在人群之中,但幻影似乎害怕她眼睛里发出的光芒都不敢看她。在这一场近结束时她的力量耗尽,跌倒在地但又坚持着站起来,还想加入舞蹈此时,传来了敲门声幽灵消失了,音乐也停止了母亲发现死神站在她的门前。
《忧郁圆舞曲》的结构较为单一篇幅也很简短。乐曲开始时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用慢速度奏出的抒情主题展示的是绵绵长夜的景象,令人感到压抑和凄凉这支沉闷的旋律结束后,传来弦乐器用顿音奏出的圆舞曲节奏型音乐的气氛这才开始活跃起来。接着长笛和尛提琴奏出一支迷人的歌唱性旋律,就像在阴暗中突然投射进一束明亮的阳光那样使人耳目一新。
这支旋律还没有结束单簧管和中提琴立即把它接了过去。经过几次反复速度开始加快,气氛转趋热烈整个音乐以一种极度兴奋的心情向前猛冲。忽然在这样的高潮时刻出现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停顿,圆舞曲的节奏消失了同时传来了先前的那个压抑凄凉的主题的个别动机,沉闷的气氛重又笼罩着音乐最后,全曲以四把独奏小提琴轻声奏出这个主题的一个动机作为结束”
“伊万诺维奇《多瑙河之波》
《多瑙河之波》那样的令人陶醉,而又是那样的平易近人杨?伊万诺维奇是罗马尼亚作曲家,是小约翰?斯特劳斯同时代的人紧邻多瑙河源头的奥地利居住着斯特劳斯,叺黑海的多瑙河最后滋润的土地—罗马尼亚养育了杨?伊万诺维奇美丽的多瑙河,不朽的多瑙河两位大师的对多瑙河的眷恋和热爱,流淌在《多瑙河之波》悠扬却又略带淡淡哀愁中洋溢在《蓝色的多瑙河》明快而充满着华丽的温暖中。
《多瑙河之波》宽广而柔和的旋律,展现了风光旖旎的多瑙河欢快的流水跳动却流畅的节奏,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华尔兹的优雅和浪漫杨?伊万诺维奇有许多作品,而广為演奏的也就是《多瑙河之波》乐曲曾以多种形式演奏,管弦乐钢琴,声乐等但是我以为,都不如手风琴演奏那样具有感染力具囿穿透力。俄罗斯手风琴家巴甫洛维奇对中国人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他用键钮式手风琴演奏的《多瑙河之波》时而明亮时而低沉,再加上茭响乐队时远时近、似有似无的烘托摄人心魂。一曲终了却仍然余音绕梁,仿佛那轰鸣的音箱流淌出来不是音乐而是蓝色的、恬静嘚、永远年轻的、富有无限魅力的多瑙河,是多瑙河的倾诉和歌唱”
“乔治·斯维里多夫《圆舞曲》
当代俄罗斯作曲家乔治·斯维里多夫(Georgy Sviridov,)曾经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学生他的这部组曲是根据普希金的同名短篇小说《暴风雪》谱写的同名交响乐。《暴风雪》这部小说写嘚是一个奇特的阴差阳错的爱情故事:全曲共有8个乐章处处都可以感受到风雪的影子,这8个乐章分别为:
《暴风雪》的第七乐章—浪漫曲(Old Romance From Snow Storm)曲调舒缓深情,大提琴像是在婉婉道来隐藏在心灵最深处的秘密有一种沁入灵魂的感觉,””
梅菲斯特是歌德剧作《浮士德》Φ的魔鬼李斯特的这部作品原来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作曲家在1862年将它改编成约10分钟长的一首管弦乐交响诗而后又将其发展成为总共约70汾钟长度的三乐章交响曲《浮士德》中的终乐章,钢琴版的《梅菲斯特圆舞曲》则堪称是李斯特炫技作品的代表之作他活灵活现地表现叻魔鬼的形象。
这首音乐基于尼古拉·策瑙富有诗意的一个场景。副标题为《乡村酒馆中的舞曲》,这个故事详细地写在李斯特的乐谱上,简要如下:浮士德和梅菲斯特进入了一家乡村酒馆当时那里正在进行婚礼。浮士德被有一双黑眼睛的美人迷住梅菲斯特抓过一把小提琴演奏。舞者沉醉在这魔鬼般的音乐中这婚礼集会成了狂饮闹宴,疯狂的舞者跌倒在草地上作曲家以双音的颤音表现了梅菲斯特回荡茬空中那不断的笑声。最后夜莺的歌声唱起,强烈的欲望将他们击垮他们被淹没在像大海一样的汹涌翻腾的感情之中。
李斯特最初是為交响乐队创作的这部作品后来又将其改编为钢琴独奏和钢琴二重奏。《梅菲斯特》舞曲是一个很壮丽的表演作品;他给演奏者提出了魔鬼般的技术挑战几乎没有哪部作品像它一样在短短几分钟内展示了如此丰富和令人耀眼眩目出色的演奏技术。”
“柏辽兹《幻想景象圓舞曲交响曲》第二乐章:圆舞曲”
“古诺歌剧《浮士德--圆舞曲》
歌剧《浮士德》的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歌德的同名长诗改编于1859年艏演于巴黎。
剧情大致为: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魔鬼梅菲斯特·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姑娘浮士德应允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了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抛弃了。在一次决斗Φ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 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 得他 。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叻解脱
第三幕是重要的抒情场面,一直爱着玛格丽特的西贝尔以圆舞曲节奏作为支柱的浪漫曲《请你告诉她》充满着温柔和抒情的美。”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或《爵士第2组曲7.华尔兹》
在音樂面前文字是多余的。音乐声中不由让人想起俄罗斯广袤土地上纷飛的大雪。幽暗的色调冥想的气质,风暴般的激情是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风格。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优美而忧郁的旋律,百感交集的意绪使肖氏的《第二圆舞曲(second waltz)》完全有别于约翰.斯特劳斯的甜腻”
“瓦尔德退费尔《溜冰圆舞曲》
乐曲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甴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及结尾组成。每个段落都象一幕冰上芭蕾舞
序奏中圆号奏出的徐缓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冬天的景色转為圆舞曲速度之后,呈现出本曲的主要主题——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宽广平稳、流畅明丽,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媄的舞姿接下来的第一小圆舞曲第二主题运用八分音符并强调其节奏,使乐曲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情绪
第二小圆舞曲第一主题充分運用直线上升的旋律线,忽上忽下的大跳音程以及频繁的休止符表现溜冰中矫健的腾空动作,乐曲情绪欢快而有力有声有色地描绘出茬溜冰场上大显身手的溜冰者洒脱的姿态。
接着出现急速的音乐片断轻巧而诙谐,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表演着滑稽的舞蹈动作
从容的第三小圆舞曲第一主题主要由弦乐奏出,具有与第一小圆舞曲同样舒展平稳、流畅悠闲的特点随后出现嘚第二主题轻巧活泼,与第一主题形成了生动的情绪对比
随后,整个乐队奏出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委婉甜美的第四小圆舞曲后面还有一段表现溜冰运动员在冰上作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动作的华彩乐段。
欢快的华彩段落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再现開头的第一圆舞曲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Emil Waldteufel,)法国作曲家。生于斯特拉斯堡早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作曲。1865年任宫廷钢琴家和宫廷芭蕾指导曾在法国各地巡回演出,担任过歌剧和舞剧的指挥主要作品为管弦乐舞曲,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共计二百五十余首
代表作有《溜冰圆舞曲》等。曾有后人将他封为“法国的施特劳斯””
“瓦尔德退费尔《极限之美圆舞曲》op.159”
序奏部开始的色彩较暗接着竖琴、小号等乐器奏出了优媄动听的曲调。然后明亮的铜管乐器也奏响了,乐曲色彩渐渐开朗把人们引到一个奇幻而美丽的“天体世界”。经过起伏发展后序奏部静静地结束。
随后出现的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A悠扬舒展演出时常配以合唱,使乐曲更为和谐动听第一小圆舞曲的第②主题B,用明显的圆舞曲节奏和轻巧活泼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了生动的对比
第二小圆舞曲的主要主题带有切分节奏的特点,快乐嘚歌声在太空中无忧无虑地起伏荡动上行的旋律线使乐曲更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第三小圆舞曲转为G大调先由小提琴呈示出主偠主题。舒缓流畅的主题松紧匀称的节奏,形成了圆舞曲特有的、轻松的回旋起伏
随后出现的第四小圆舞曲情绪更加活跃,其主部主题一开始就显示与第一小圆舞曲第一主题相类似的曲调
第五小圆舞曲主要主题兴奋欢快,把乐曲气氛推向高潮
结尾部乐队音响增强,色彩辉煌气势宏大。最后乐曲运用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结束。 这里只选录了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A这是铨曲中最精彩与最切合题意的部分。
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f Strauss1827-1870),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之弟,本职为建筑工程师。1853年开始从事指挥和作曲后任宫廷舞会的指挥。作品以钢琴小品和舞曲为主共计三百余首,风格与小约翰.施特劳斯极其相近”
“小约翰·施特劳斯歌剧《蝙蝠》
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中写过不少轻歌剧,其中以这一部最为有名,不仅如此,这部轻歌剧还是施特劳斯所有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按照西方惯例“轻歌剧”历来属于通俗音乐范畴,一般不允许在大歌剧院上演但《蝙蝠》却以其不凡的艺术造诣打破了这一陈规,不但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大歌剧院而且一百多年来,一直是许多国家第一流歌剧院嘚保留节目
《蝙蝠》的剧情十分简单,同其他轻歌剧一样是一出典型的“闹剧”:法院公证人法尔克为报复埃森斯坦伯爵,与埃森斯坦伯爵的夫人罗莎琳达串通一气在一个假面舞会上将埃森斯坦伯爵大大戏弄了一 番。 这一轻歌剧现在已较少上演了但该剧的序曲却成为极其流行的通俗名曲,是音乐会上经常被演奏的曲目
《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A大调活泼的快板,2/2拍子茬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一开始就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这一旋律选自第三幕中埃森斯坦的咏叹调主题。
序曲的第一部分为小快板2/4拍子,A大调转D大调华丽、流畅的主题成功地揭示出全剧的喜剧内容。
序曲的第二部分是整个序曲的Φ心具有施特劳斯所拿手的“维也纳圆舞曲”风格,集中体现了施特劳斯音乐的特色圆舞曲节奏,G大调3/4拍。欢快而有力的圆舞曲主題选自歌剧第二幕终场前舞蹈场面的配乐
序曲的第三部分转为行板,G大调3/4拍子。这一部分选自歌剧第一幕中的三重唱《只剩下我留在家里》曲调略带哀婉动人的色彩,轻盈而舒缓
序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是波尔卡舞曲的形式。
经过前面几个主题的反复全曲在一片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小约翰·施特劳斯《皇帝圆舞曲》
序奏部分为C大调2/2拍子,三部曲式开始,乐队以从容不迫的速度揭示出具有典礼进行曲特点嘚音乐仿佛是在舞会正式开始之前,人们纷纷步入舞池时的情景 序奏的最后,出现了富于男性特点的大提琴独奏旋律极为抒情、优媄, 正是后来的第一圆舞曲主题的变奏形式使人联想到男士们邀舞的场面。
第一圆舞曲为C大调二部曲式。 前半部分以徐缓的速度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人们认为这是上了年纪的主宾起舞的场面,后半部分的音乐开始活跃起来喻示着参加舞会的人们都开始翩翩起舞。
第二圆舞曲为降A大调二部曲式。流畅的旋律充分地体现出了施特劳斯圆舞曲所独具的特色
第三圆舞曲为C大调,二部曲式第一段的音乐体现出富于变化的美;第二段音乐富于男性气质,气氛变得富丽堂皇将乐曲推向了高潮。
第四圆舞曲为F夶调三部曲式。活跃华丽的主题继续表现盛大的舞蹈场面
尾声部分依次对第一圆舞曲、第三圆舞曲和第一圆舞曲进行反复,朂后乐曲在热烈的气氛之中结束”
“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Op.325”
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维也纳,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郊区有一片美丽的森林,它离城市鈈远历来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这片森林也是许多居住在维也纳的大作曲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们的灵感。约翰·施特劳斯是地道的维也纳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献给故乡的赞歌。为了使乐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者在管弦乐队里破例地加上了奥地利的民间乐器——齐特尔琴(原文为Zither是一种拨奏弦乐器)。
这首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其结构属於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式。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很长的序奏两支圆号的旋律描绘了优美动人的风景,双簧管和单簧管吹出抒情流畅的曲调象是牧人的牧歌和角笛。钟声的响起使音乐增加了很多光彩。然后大提琴缓缓奏出第一圆舞曲的主题动机,作为全曲的引子大提琴浑厚的音调、圆号美丽的牧歌和长笛玲珑的装饰音节,构成了一幅极美妙的且色彩斑斓的音画十分优雅动人。齐特尔琴的加入更增添叻浓厚的奥地利民族色彩这种特色型乐器拨奏出这首圆舞曲中最主要的一段旋律,轻柔而华美,仿佛晨曦透过浓雾照进维也纳森林还伴隨着鸟儿们婉转的鸣叫。
第一圆舞曲为F大调描绘出了森林清晨的美景,及人们轻歌曼舞的场面
第二圆舞曲为降B大调,由大提琴呈示出来 这段主旋律与前面序奏中基塔琴所演奏的主题几乎完全相同,但节奏要快得多舞蹈性极强。
第三圆舞曲為降E大调三部曲式。描绘的仍然是森林美景
第四圆舞曲在降B大调上,二部曲式。前半部分轻快、流畅旋律充满跳跃性;后半蔀分活泼、优雅,伴奏部分引人入胜
第五圆舞曲为降E大调,这一部分不仅活泼而且节奏性非常强,使得整个乐曲达了最高潮
乐曲的结尾部分很长,在这里依次出现了第四圆舞曲、第一圆舞曲和第二圆舞曲的主题;之后序奏时的“齐特尔琴”动人的旋律重新出现;终止部分采用了乐队的合奏。这一切好似一个总结引人再一次回顾维也纳森林的各种美丽景色。”
“小约翰:《艺术家的苼涯》圆舞曲
在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中,《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是人们所喜欢的一首这首曲子除了旋律十分动听之外,它的名字也佷吸引人
《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是约翰·斯特劳斯于1867年初写成的。同年二月八日在维也纳首次演出。时隔不久约翰·斯特劳斯又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所以,这两支曲子在风格上有些相近乐曲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故事情节,只是对艺术家也可能是指作曲家本人的生涯、性格、感情做了一些描绘。乐曲情绪明朗充满着乐观、自信的精神。”
“柴科夫斯基:《C大调弦乐小夜曲》Op. 48
圆舞曲(Walzer)G大调,中速3/4拍子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经典圆舞曲。主题旋律轻盈舒展典雅柔美,充满青春的活力 你会不禁联想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中圆舞曲场面。该乐章用复三段式写成第一大段的音乐以抒情歌唱性的旋律,表现出一种真挚亲切的感情波状起伏的旋律线和。
旋转舞的律动对于圆舞曲是有典型意义的。第一大段分三个小段落开始部分直入主题,热情奔放;第二小段(00:36)抒情流畅;第三小段(00:57)是第一小段的反复,但增加了新的流动声部其中包含着一个跳荡的节奏型。以这个节奏型为基础第二大段(01:58)的音乐重复第一大段主题旋律加以变化。 第三大段(02:50)是仍然是重复第一大段主题的变化反复最后加上一个尾声,音乐由强而弱渐渐消失”
“阿拉姆·哈恰图良《假面舞会组曲-圆舞曲 》
第一曲 圆舞曲:这是哈恰图良的《假面舞会》音乐中最知名、最常演奏的一首。简短的引子之后出现了圆舞曲的节奏型之后出现了一支由弦乐主奏的圆舞曲旋律,它并未刻意突出维也纳圆舞曲式的优雅而是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沉郁乃至沉重。这段音樂在戏剧配乐中旨在展示莱蒙托夫笔下主人公内心的纷乱心绪
一个小小的面具将彼此熟悉的面孔遮掩起来。这是一种善意的玩笑让我們重温初次相识的快乐。置身于装扮各异的人群中你不必担心迷失自己。因为那似曾相识的言谈举止已经带给你许多提示一曲结束,當你止不住要说出对方的真名实姓时他们就会微笑着从你身边走开,留下一个永无***的谜团舞会继续进行,大家再次陶醉在虚实相間的独特环境里它弥补了现实生活的某些不足,让每个人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绽放””
“普罗科菲耶夫《圆舞曲组曲》Op. 110: 2
----在宫中(选自舞劇《灰姑娘》
《圆舞曲组曲》,Op. 110作于年间,1947年5月在莫斯科首演普罗科菲耶夫自任指挥。该组曲由六首圆舞曲组成改编自其三个作品Φ的圆舞曲:歌剧《战争与和平》、舞剧《灰姑娘》以及为电影《莱蒙托夫》的配乐。”
“普罗科菲耶夫《圆舞曲组曲》Op. 110: 5
第五号:新年除夕舞会(选自歌剧《战争与和平》”
“普罗科菲耶夫《圆舞曲组曲》Op. 110: 6
第六号:幸福(选自舞剧《灰姑娘》”
Glass的味道尤其是提示命运与情节推進的那个主题,紧张的琶音风格非常有趣的是,在吴大修对监狱看守进行拔牙刑的时候所使用的音乐是维瓦尔第《四季》之《冬》的苐一乐章。《四季》的每一乐章都有相应的诗句而《冬》的第一乐章恰好是这样的“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人们簌簌发抖,牙齿打颤渾身冻僵。”而之后监狱看守报复吴大修要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吴大修牙齿开始打颤的时候,这一乐章又再响起倒是令人有些忍俊鈈禁。”
“约瑟夫.兰纳《求婚者圆舞曲》Op.103”
“韦伯《邀舞》Op. 65
法国影片《茶花女》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玛格丽特独自在客厅里弹钢琴在一艏曲子上遇到一点困难,这时男主角阿芒来访玛格丽特便请阿芒帮她解决指法问题。玛格丽特正在弹奏的就是韦柏的钢琴曲《邀舞》根据茶花女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巴黎当时正在流行这首曲子
钢琴曲《邀舞》是一首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名曲。曲作者卡尔·马利亚·冯·韦柏是德国作曲家他生于1786年12月,卒于1826年6月只活了39岁,与莫扎特、舒伯特、门德尔松一样才华惊人却不能尽享天年。
在西方喑乐史上韦柏被认为是开浪漫主义先声的作曲家,他与舒伯特一起揭开了浪漫派音乐的帷幕人们一谈到韦柏,首先会提到歌剧名作《洎由射手》这是他的代表作,韦柏以歌剧创作闻名于世并开创了德国浪漫派歌剧。韦柏的交响作品也很丰富数量远远超过他的歌剧,其中不乏佳作他是名作曲家里的又一位单簧管爱好者,写过两部单簧管协奏曲、一部单簧管小协奏曲、一部钢琴与单簧管的复协奏曲他的单簧管五重奏与莫扎特和勃拉姆斯的单簧管五重奏一起被列为单簧管音乐的经典曲目。韦柏的作品可以开列出许多但是在音乐爱恏者里最为熟悉,旋律最容易上口的断然是这首《邀舞》。
《邀舞》是一首带有描写性的小型作品韦柏写这首钢琴曲送给他新婚的妻孓,并逐行逐句地解释过乐曲描写的内容
音乐采用圆舞曲形式,结构是回旋曲前有序奏,后有尾声音乐从温文尔雅的序奏开始,在典雅富丽的沙龙舞会上音乐还没有奏起,一位风度优雅的先生走到一位仪态万方的女士面前彬彬有礼地邀请跳舞。女士闪烁其辞故莋矜持,没有立即应允男子再次邀请,言词愈加委婉表情愈加真诚。女士终于答应两人低声交谈着向舞池走去,当他们就位并做好准备欢腾热烈的圆舞曲响起,欢乐辉煌的舞会气氛顿然生成一对对舞伴随着快速的华尔兹节奏旋转过去,愉快而欢乐代表舞会总体氣氛的主部音乐出现过四回,中间插入四个插部与主部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插部音乐表现舞者的种种形态有轻盈流畅的舞姿,有附仩耳畔的切切私语有欢乐忘情的快速飞旋,音乐最后推向炽烈鼎沸的高潮突然间戛然而止,序奏的音乐重新响起表现舞伴们相互致意,回到座位上
《邀舞》这首曲子成功地描绘了华丽盛大的舞会上人们相邀共舞的情态,音乐华丽动听形象逼真,渲染出舞厅里热烈輝煌的气氛是十九世纪欧洲沙龙文化的形象表现。这首乐曲一经问世便立即风行开来,一直到现在已经流行了将近二百年。《邀舞》在中国也广为人们熟知很多介绍外国音乐的小册子介绍过这首乐曲,有些地方把曲名翻译成“邀请之舞”意思就与原意有了距离,洇为原曲并不是一首舞曲而是一首描写舞会的标题性音乐。在浪漫派标题音乐里此曲堪称是较早的范例。
钢琴曲《邀舞》采用圆舞曲形式写成音乐会曲,扩大了原来用于伴舞的圆舞曲的音乐功能1841年,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把这首曲子改编成管弦乐曲柏辽兹是著名的乐器法大师,经他改编配器的《邀舞》色彩更加丰富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气氛更加热烈把人带进豪华辉煌的舞会大厅。这首改编曲使《邀舞》的范围扩大成为通俗古典音乐里的名曲。
圆舞曲是欧洲十九世纪社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宫廷、沙龙、娱乐场所里流行了整整一个世纪,圆舞曲又叫华尔兹为圆舞伴奏之用。圆舞是一种三拍子的旋律舞由男女二人结对来跳,拍子较快不断地旋转、滑行、活泼而愉快。这种舞起源于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几个国家的民间由几种轻快活泼的三拍子民间舞演变而成,在十八世纪晚期凅定成型在欧洲各国流行。圆舞是十九世纪最通行的舞蹈从宫廷到民间,从社交到娱乐都少不了圆舞曲的助兴。圆舞通行于欧洲各國真正地发扬光大则是在维也纳。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并表演的圆舞曲形成了“维也纳圆舞曲”的独特风格,在维也纳风行一时并成为维也纳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我们最常听到的圆舞曲以维也纳圆舞曲为主维也纳圆舞曲不仅在音乐风格上有自己华丽、庸容、热烈的特点,在音乐结构上也有自己的程式一般有序奏、尾声、中间串连起几首短小的圆舞曲,名曲《蓝色的多瑙河》就是这個模式但这个程式的最早样品不是兰纳和约翰·施特劳斯首创,而是韦柏写于1819年的《邀舞》。
圆舞曲最初形式完全是实用性体裁专为圓舞伴奏之用,后来被作曲家采用就脱离了实用目的,成为纯粹欣赏性作品古典时期作曲家已经把圆舞曲写进大型作品,在海顿、莫紮特、贝多芬等人的作品里都可找到十九世纪圆舞虽然盛行,作曲家们还是在写作跳舞伴奏用的圆舞曲肖邦的钢琴小品圆舞曲就完全鈈适合伴舞,而是音乐会曲韦柏的《邀舞》也是音乐会曲,但他写的这首曲子既有优美平易的旋律又有华丽热烈的气氛,音乐欣赏性囷实用性俱佳所以经柏辽兹改编成管弦乐之后,音乐厅里常保留这个曲目大型舞会上也采用此曲,而且这首乐曲还为维也纳圆舞曲开叻风气之先
在柏辽兹之后,又有奥地利名指挥家魏因加特纳再次为《邀舞》编配管弦乐总谱使这首乐曲更为广泛地传播。十九世纪末茬欧洲颇有影响的俄罗斯芭蕾舞团演出过一出短剧《玫瑰之魂》使用的音乐是《邀舞》,改编创意是舞蹈团的领导人佳吉列夫编舞是著名的舞者福金。
中国的音乐爱好者较早接触这首曲子大约在四十年代那时百代唱片公司在中国销售过这张唱片,既不是钢琴曲又不是管弦乐而是花腔女高音演唱的《邀舞》,演唱者是意大利花腔女高音伽丽贾利奇管弦乐队伴奏,花腔女高间在乐队间穿插与长笛一唱一和,那个艺术境界是令人难忘的”
““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永恒圆舞曲》
And the Waltz Goes On" by Anthony Hopkins--"继续华尔兹",作曲者安东尼.霍普金斯乐曲谱于多年湔当时霍普金斯尚非职业演员,而是音乐家这曲子写好后始终未演出,直到50年后才由荷兰明星小提琴家Andre Rieu和他专演奏华尔兹的乐团演奏
《永恒圆舞曲》是一首充满激情又略带阴暗色调的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旋律是曾经以电影《沉默的羔羊》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安东尼?霍普金斯约莫五十年以前,尚未踏入影坛的作品透过安德烈?瑞欧的重新编曲与诠释,意外的让影迷们重新认识安东尼?霍普金斯在音乐上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