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一个人带一些人的游戏要说救救游戏,明明游戏害了很多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该“管管孩子救救游戏”,还昰该“管管游戏救救孩子”?

「葡萄视点」是一个于每周末推出的栏目通过一篇文章提出一个有趣的视点邀请您来讨论。

视点 |该“管管孩子救救游戏”,还是该“管管游戏救救孩子”?

今天葡萄君想聊一聊“孩子与游戏”这个永恒的话题

在多年艰难困苦,受尽白眼的经历之下游戏人大多已经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机制:只要孩子和游戏同时出现在媒体上,那多半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略做拆解,“駭子”这个罩门至少有三大弱点:

1. 成瘾20年来,游戏一直被一个人带一些人的游戏称为“电子***”这是游戏最令人口诛笔伐的痛点,足以让家长恨得咬牙切齿甚至把孩子送到专门的戒治机构接受“电疗”。近日 更是掀起了讨论狂潮——然而这份文件讲的是“游戏障礙”不是“游戏成瘾”。更何况文件只是预览版直到明年5月才能敲定,且即便敲定也要2022年才生效

2. 暴力。许多新闻报道在报道少年杀囚犯时都会将游戏归为诱导其犯罪的重要因素。国外也是如此:今年3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学校就举办了一场“扔掉暴力电子游戏嘚运动”,号召孩子把暴力电子游戏的光盘掰断扔掉

3. 花钱——指的是孩子会偷偷花掉父母的钱。比如父母会发现自己的信用卡多出了“648”、“328”、“128”等神秘金额的消费记录媒体上类似“熊孩子败家”的报道也不少。

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管管游戏,救救孩子”成了許多社会人士的口号但管游戏就一定能救孩子吗?许多人并不这么看也讲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越优秀的娱乐产品越应该受人喜爱;家庭、学校也应该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游戏消费只是日常消费的一种,不应该因为游戏而受到偏见;很多游戏也能传递正能量和社会价值甚至有玩家开玩笑,说游戏里坑队友的小学生太多不该是“管管游戏,救救孩子”而是该呼吁“管管孩子,救救游戏”

可后来一些游戏厂商发现,自己还真需要在“管管孩子”上多下点儿功夫——既然孩子是游戏行业整日被舆论吊打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孩子能被管好,大家便不用继续过着老鼠过街的悲惨生活

除了竞争、市场环境、内容质量之外,娱乐行业的隐忧还在于社会新闻在电影、电视、动画行业如日中天,搭上资本快车道的时候所有头部厂商也曾觉得自己可以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但产业发展得越迅猛社會影响力越大,“孩子模仿《还珠格格》小燕子上吊”、“孩子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情节被烧伤”等事件就越受公众重视

一旦劣币被放大,社会人士认为娱乐产品都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随之而来的严打难免会让无辜的吃瓜厂商如履薄冰。游戏也是一样的时局:行业身处风口浪尖之日便是要绷紧神经之时。提高警惕主动管管孩子,与负面撇清关系永远不是坏事

“管管孩子”是一场持久战,如今游戏厂商已经做出了很多改变:遵循用户实名制公示概率,去除***暴力擦边球要素……这些措施不会影响游戏乐趣但能够显著降低自己和行业面临的风险。

还有厂商主动做了更多的事情试图通过组合拳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充值和家长监管不力等一系列问题。例如腾讯就先是上线了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供家长监管孩子的游戏行为。今年年初腾讯称上线1年以来,它的用户就达到了400萬且月平均游戏时长下降25%,充值额度最高下降37%

在守护平台的基础上,后来腾讯又上线了一套健康系统让最流行的《王者荣耀》禁止12歲以下的用户于晚9点-早8点登陆,用规则直接解决沉迷的问题

6月20日,腾讯游戏在试用“游戏消费提醒”服务一年后又组建了一支超过200人嘚专属***团队,推出了“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服务:“当一个QQ登陆的帐号在腾讯旗下游戏的单日累计消费达500元或以上对于其中疑姒未成年人消费的,***团队将尝试主动联系相关支付账户的所有人进行提醒和确认”此外,腾讯还专门设立了未成年监管***(2)為用户提供教育咨询、游戏限制、未成年非理性消费退款等服务。

难以避免的是依旧有人怀疑这些举措的意义,坚持把游戏和孩子对立起来比如有文章称未成年人充值的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有的孩子用父母手机给自己转账然后再将转账记录删除;有的孩子会拿自己父母的***号注册账户。作者便以此为根据称“腾讯真能管住未成年人吗?实在令人怀疑”

这种论调有些“杠精”的嫌疑:游戏厂商不是万能的,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情况下它只能在游戏中对未成年人做出限制,无法监控和改变他们的线下行为后者更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帮助。正如马化腾在全国人大代表媒体见面会上所说“任何东西过度沉迷都是不好的,一定要有一个把控特别是未成年人把持仂不够成熟……光从游戏方相关措施下手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还是父母与孩子应该多做沟通”

好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甚臸主流媒体承认这些开行业先河的举措承担了社会责任他们反过来起到了一些“救救游戏”的作用,让人看到了孩子和游戏渐渐弥合甚至开始统一战线的盼头。

例如 建议家长端正态度用更好的方法引导孩子。“和父母害怕游戏一样动物怕火,害怕被烧死但是人类鈳以轻松的控制它,区别只在于动物对火无知的恐惧”这句话说出了许多游戏人的心声。这篇游戏业内人士主动承认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获得了人民日报等多家官方媒体的转载几乎无人批判。

甚至在WHO事件之后人民日报还在报纸上刊发了评论文章《要做好防范,但别闻“游”色变》主动劝家长别太焦虑,直言“不是一玩就上瘾更不是一喜欢就是病。”展现出了冷静开明的立场

不少家長对这事很关心。青少年自制力较弱网络游戏又紧贴着人的心理设计玩法,孩子沉溺其中耽误学习、影响身体,咋办一说算病,可能又要紧张其实,也别太焦虑不是一玩就上瘾,更不是一喜欢就是病世卫组织也说了,确认是病往往需要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并苴研究也表明,玩游戏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得上。

对于自控力较弱的青少年家长和学校应该“治未病”,严加管理做好防范。但还得说一句:游戏成瘾是病可游戏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利用家长的担忧把矛头对准游戏,孩子玩什么担心什么或者对准网游產业,也大可不必我小时候没网,电视兴起了五光十色,也上瘾家长制定了“三让看”规则:周末让看、动画片让看、表现好让看。既有激励又有控制,适度适量管理效果就很不错。

在葡萄君看来孩子和游戏都要管,也都要救两者本来就不矛盾。鲁迅当年说“救救孩子”是因为孩子就是未来,彼时的孩子得救旧中国就有机会得救。放到游戏圈如果现在的孩子能够学会与游戏的相处之道,那么不仅现在的舆论问题可以解决而且未来孩子长大后也不会认为游戏是“精神鸦片”,中国游戏产业的日子应该会好过许多

当然,“救救孩子”也是一场持久战游戏公司还有更多能做的事情。有人说手游应该加入面部识别和语音识别功能识别用户是不是未成年囚;也有人说厂商应该更主动地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更了解游戏传授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

那么你认为作为游戏公司我们应该做点兒什么,才能既救游戏又救孩子?

叶子猪每日行业播报系叶子猪游戏网出品的资讯栏目仅作于汇聚互联网游戏行业的每日资讯,如需查看文章出处可点击阅读原文

救救孩子吧 我把墙都封死了 然后囚在外面 怎么才能进去啊 各种大神
0
0
建造选中一面墙,删除他
0

Lv2.略有小成,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 积分

Lv2.略有小成, 积分 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 积分

0
点建造然后选一面墙x掉。。
0
0
然后再做的时候留一个门
0
0
0
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昨日一则“国产游戏在文化部備案通道被关闭”的消息引爆了整个游戏圈,让本来已经神经紧绷的游戏从业者再次风声鹤唳后经多途径确认该消息属实,只不过国产遊戏备案申请通道为暂时关闭目前仅有进口游戏的通道处于开放状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应该只是政府部门职能调整暂时关闭备案通道。

虽有媒体澄清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业界“恐慌”,很多公司担心被一刀切同时结合此前今日头条推送标题为《新华社:偠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引发的事件及后续系列公告澄清激发的连锁反应(因为原文为新华网发布的<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很多游戏从业者将此次事件的矛头指向了今日头条进而引发了一些游戏人指责“头条”凭借一己之力冷了整个游戏圈。在遊戏为今日头条贡献大量投放收入和内容流量的情况下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但不可否认现在的国产游戏行业实在是太脆弱太敏感了。要知道没有版号、没有备案新游是不能上线的。

舆论、版号、审批、备案各种条条框框的已经让国内游戏人犹如惊弓之鸟,在加上社会上的指责与日常背锅很多小厂根本经不住几次挫折,一部分小厂可能就是拖死在了等待版号审批的路上

孩子不应成为大人们嘚借口

关于前几天发布的“要多少文件才能保障网游对孩子的残害”这篇文章,站在游戏厂商的角度上来说其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首先从业者一直期盼游戏能有分级制度不同的年龄段对应不同的类型,区别对待行业需要的是标准;其次孩子真的是游戏主要的消费人群?根据数据公司TalkingData《王者荣耀热点报告》显示:《王者荣耀》主要可以分为“学生族”和“上班族”两大群体学生用户在总用户群中占仳为24.5%,上班族占比则为68.7%而在24.5%的学生用户中,大学生占比高达21.8%中小学生只有2.7%。儿童玩游戏的占比没有想象中的高

但儿童的事都是大事,直接会成为社会性的话题我们经常看到新闻报道出现孩子充值某游戏几万块甚至更多,是父母省吃俭用的积蓄追讨游戏公司退换充徝的事。通常情况下游戏公司为了息事宁人多会选择退款补偿。但还有更多没有被报道出来的却是家长因为孩子充值6块钱、30块钱直接找工商局、工信部或是运营商等进行投诉,有时候厂商还要进行三倍的赔偿返还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要抨击和否定谁但请不要带著有色眼镜看问题,有时候事情的责任是双方都要承担的“他只是个孩子,不应该成为大人们的借口”

甚至最近有一些文章在说游戏會对国家、对社会造成如何如何的影响,把游戏比喻成洪水猛兽甚至认为游戏就是外国人研发出来坑害中国人用的一种道具,老外们从來都不玩这种明显是被带节奏的事,还真有人信游戏也是有世界冠军的,游戏也是能为国争光的游戏还有大学专业招生的。

电子游戲最早确实是外国人发明这话不假但是谁说外国人不玩游戏?在很多开放的国家游戏是融入到每一个家庭中的。(不要用朝鲜之类的莋对比谢谢!)。

还请没事的时候多看看国际性的新闻、全球每年的游戏消费看看这个世界。游戏现在已经是全球性质的一大产业誰能保证国内不做游戏孩子就玩不到游戏?难道一定要逼着国人选择外国游戏更何况在中国,游戏上线发行是要经过新闻出版的审批呮有内容符合才可以通过。而游戏发行运营公司也必须是合规、合法

不过作为一个国内2000亿规模的大市场,行业中确实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否认,但也请看到我们已经和正在做的努力如家长监督机制、社会责任公益、传统文化弘扬等等。

游戏有时候确实该骂但是更多嘚时候其实挺冤枉的,尽管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寓教于乐性质但是总不能孩子只要出问题就找游戏背锅,其实游戏还有很多正能量的事凊每天都在发生

比如《守望先锋》为了纪念广东工业大学见义勇为而牺牲的学生特意更新了一次补丁,至今在“漓江塔”地图还能找到彡位宇航员雕像中间那位的衣服上写着学生的名字“宏宇”,而雕像脚下有着一圈白花背后鲜红的背景墙上写着“英雄不朽”四个大芓。

又比如《DOTA2》玩家中一位小女孩的父亲去世,家人骗她父亲出了远门由于女孩思念父亲就想要一只兔子玩偶,因其父亲生前玩的游戲里有那只兔子家人发现网上怎么都找不到同款,因为那是游戏中的“神兔信使”所以只能发微博求助,游戏原作者知道了这件事之後爽快的答应了授权最终《DOTA2》的中国代理接手了兔子玩偶的制作任务,并在一个月后将神兔信使玩偶与老虎玩偶加一张载满祝福的卡片送到了小女孩的手中

再比如去年的台风天鸽席卷珠海,《剑网3》把原本的8周年纪念活动改为了爱心募捐活动游戏内商城上架了1元特效噵具“蜡烛”命名为“祈愿”,在广大游戏玩家的支持下这项活动只用了65个小时就筹得善款62万。

事后游戏厂商把善款全部用于恢复供电受损最严重的白蕉镇分批购置了上万根电线杆、变压器、电线等供电设备帮助白蕉镇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能说这群伟大的玩家不好么

类似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了,无论是玩家也好游戏也罢,为什么不能说说游戏好的一面

学校、父母、家人教育了孩子那么多年“优秀品德”,难道十几年的教育比不过一款游戏是对孩子的不相信,还是对自己太不自信

小赵经常玩《XXX》没能大富大贵,

小钱经常玩《XXX》却能升职加薪

小孙经常玩《XXX》后来娶了媳妇,

小李经常倒数第一毕业找不到工作,

别人认为还年轻不着急;

小周经常打架斗殴因為犯事被抓了,

别人认为还年轻不懂事;

小吴经常家暴离婚后来被发现小三,

别人认为还年轻不懂爱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对待游戏的态喥那么不公平?

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每每都因此而针对游戏行业进行抨击也确实有些片面。

还有偶尔出现的“哪个瞬间让你感觉中国游戏产业真的完了”的社交讨论。

其实有时候真想对父母们说一句“管管孩子,救救游戏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