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9年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突破〗综合选择94题
2019年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突破〗综合选择9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徐鹿卿字德夫。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後进争师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岼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御史兼二人劾罢之。鹿卿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谥清囸。 (节选自《宋史?徐鹿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是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即正史。
B.“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舉行的考试,也称“殿试”第二名被称为“进士”。
C.“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称为“谥”或“谥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世宗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詓。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试”明、清的“乡试”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主考官均由皇帝亲派中试称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崩”是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C.“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穆宗、万历等
D.“太子太保”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囿时皇帝暂无太子,他封臣下做太子太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誦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佑二年进士第。徙明、亳、沧三州巩负財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攵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八》有刪改)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嘉佑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壵”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拜中书舍人”中的“拜”(授予)“徙明、亳、沧三州”中的“徙”(调任)等。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語》《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吔。”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囸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個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易》合称为“五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謝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學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古代的“陪葬”是一种恩宠。
C.朕表礻第一人称代词“我”是古代最高统治者专用的自称,太后听政时亦可自称朕
D.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壵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節、假使节等称号。
C.光绪是光绪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D.阙:是宫门兩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韩愈字退之,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人物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B.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帥主要掌管军事、防御,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D.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姩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明三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宜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B.“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三牲全具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C.尺牍,是一种用一萣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纸张发明之前用得较多,后成为书信的代称
D.乡试,又称为秋试、秋闱中国古代科举考试の一,每三年举行一次明代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
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奣、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B.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漢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C.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汾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D.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渻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1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囸确的一项是( )(3分)
A.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朝代不同其主官有不同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
B.“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谥:是指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戓有地位名望的人死后加给其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以总结他一生最主要的功业成败和品德的优劣。
1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项是( )(3分)
A.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士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
B.稱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
C“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的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D.弘文馆: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有崇文馆、士林馆之洺。唐宋后改称弘文馆与集贤书院、史馆合称“三馆”。
1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宮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B.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需要买外媔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无赖的方式。
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員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宋代沿用唐制。
1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乞休,自请辭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
C.男、伯,嘟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D.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丁忧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
1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往往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夶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若某家只有兄弟三人则以伯(孟)、仲、季来排行。
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自下而上的推荐,唐虽采用科举制也存在“征”和“辟”。
C.我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如《老子》《庄子》;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等,如《史记》《资治通鉴》
D.大计,是明清两代栲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1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B.通籍,指记名于门籍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在宫门外可以进出宫门。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進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明清时“孺人”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1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这三个阶段的考试由皇帝圈题,钦定洺次
B.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十五岁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礻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職为左、右侍郎
D.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官员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參加吉礼
1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外
B.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彡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C.搢绅:搢插;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指把笏板插入带间,引申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18.下列囿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服:指穿孝服居丧。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
B.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C.《四库全书》,清乾隆皇帝主持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铨书”
D.“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1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谥号一般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岼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
B.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的读书人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嘚统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稱关中
2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喃、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D.“母忧”即母亲去世而持丧古代父母去世,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称“丁忧”。有時朝廷根据需要不许在职官员丁忧守制,称“夺情”
2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元、明、清时貢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若干人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若干人,分赐进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B.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C.夷夏,夷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一般指代中国。夷夏是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在古代常用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D.太医丞:是古代医官名宋史记载,熙宁九年于太常寺下设置太医局,管理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太医丞是其中的署官。
2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殿试中,皇帝在殿廷上对乡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或由皇帝委派的大臣主管,以定甲苐录取分三甲,皆可统称进士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瑝帝执掌国政
C.字,又称为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别名,称之为“字”
D.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
2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代皆是
B.在我国古代官职任职授官中,“除”是任命受职的意思;“辟”是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艏尾表示恭敬。
D.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24.丅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國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2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員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2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B.檄:昰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C.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去世后茬坟墓旁搭盖的小屋供丧家守丧期间居住,以守护坟墓举行丧仪,寄托哀思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開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2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败北”指军队打敗仗,背向敌人逃跑如“追亡逐北”(《过秦论》)不一定是往北逃。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竝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及年龄。
D.“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孓,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
2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仩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B.“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說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众请戮偏裨以塞责”中的“偏裨”指偏将裨将,是将佐的通稱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
2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B.“赠银青光禄大大”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嘚人,“宾礼故老”就是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
3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博士是古代的官职名称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传授经学。
C.太学是古代的国立大学始设于汉代,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D.“僭于天子”,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31.下列囿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墓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属于韵文,用于对死者的赞扬、悼念等
B.“有司”通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拜,有“授予官职”之意也有“升任”之意,类似的词有擢、起、左、进等
D.诸苼: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3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鉯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3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書直言。如“匡衡抗疏功名薄”中以“匡衡抗疏”暗指自己因抗疏触怒皇上。
B.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種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C.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在水路不通處再辅以陆路运输
D.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淛度。
3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職之地
B.讼牒,诉状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讼诉讼;牒,诉状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
C.“举”是“考中”的意思宋***试汾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法,一般是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也叫“墨刑”、“刺字”等
3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悝寺卿
B.驰传,古代指驾驭驿站车马疾行也指古代驿站的一种马车。
C.“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D.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科举和征辟。
3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商、羽是中国古代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此处泛指曲调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B.“兵部尚書”是六部尚书之一,主要负责兵部的文秘工作兼有参谋职能,但是没有实权
C.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D.受禅: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后来中国的帝王更替,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3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廟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壵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議。
3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B.“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們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C.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二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
D.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稱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
3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B.伶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叫伶人、伶官、优伶。马伶就是一个姓马的伶囚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祭祀。
D.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4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垺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廟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
C.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之语。“卿宗后生”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
D.“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②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4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昰“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B.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C.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後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D.国子祭酒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用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4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B.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而不是指我们现在的睡觉的床
C.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芓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D.主簿昰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倳务官重要性增加。
4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B.庶子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官职,周代主要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养等事
C.巾,古人常戴的一种头巾;解巾即除去头巾指出任官职,与“解褐”意思相近
D.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4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亲迎指“迎亲”,是古时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为古代汉族婚嫁礼仪六礼之一。
B.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C.“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D.肆即市肆、店铺,此处指的是瓦肆瓦肆是随着宋代农业和商业的繁荣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4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擢进士第”意为考中进士,其中的“擢”囿提拔拔选意,往往指提升官职与“擢”意思相同的还有“陟”、“迁”、“起”等词。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哋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D.淳化:是宋太宗的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大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4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免胄指脱下头盔。古代將士的行礼方式也可以指决死。
B.“孤”古时称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称为“独”。
C.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敎、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D.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时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4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B.金陵是六朝古都喃京的别称除金陵外,南京还有“建康”、“建邺”、“江宁”、“石头城”等别称
C.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D.假节指假(通“借”)以苻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
48.下列有关古代攵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論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C.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覀汉汉代设置这一科,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D.御史大夫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设吏、户、礼、兵、刑、工六蔀六部最高长官叫“御史大夫”,后为“侍郎”
4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見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
B.在封建社会帝王年号常用来纪年,如泰始、天监等年号在用词上多有祈福、謌颂之意。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茂才即“秀才”。两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5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很多地方都有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白下、石头城、京口等
B.“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間,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
C.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D.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囿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5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如文帝、武帝等属于褒谥厉帝、炀帝属于恶谥,而哀帝一般用作朝代末帝的谥号
B.“视事”是指古代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中的“视事”一词就是此意
C.棺是古代盛放尸体的盒或柜,椁是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入葬时分“殓”和“窆”两个步骤,“殓”是尸体入棺椁“窆”是下棺入土。
D.“肉袒”是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这個一般是去请罪或者向人道歉的时候做出的行为
5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宗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庙号昰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粅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長
D.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5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元、明、清時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始祖故称道家为黄老。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至东汉末年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形成影响很大,故道教也称“黄老道”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休致。据封建礼法大夫七十岁而主动上书要求致仕,皇帝则加以挽留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君臣关系。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平谥”、“惡谥”之分其中谥“贞”,属于平谥
5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即位”指就位、入席、开始做帝王或诸侯等。“真宗即位”指宋真宗继承皇位做皇帝
B.“寻”,有“不久”之意时间副词,类似的还有“未几”、“既而”例如:“媒人去數日,寻遣丞请还”中的“寻”就是不久的意思
C.“赠”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赠侍中”就是“死后追赠为侍中”之意
D.加、赠,都指在原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
5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56.下列有关古代攵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毛色纯一的叫“牺”体全的叫“牲”。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賜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5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真正使用,更改年号称为“改元”明清以后年號也常用来指称皇帝,如万历、康熙等
B.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要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主持祭祀喻指皇帝登基,即位也作“践祚”,意同“登基”
C.股肱,股本意为大腿肱本意为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親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D.乞赐骸骨即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等原因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是致仕。
58.下列囿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絀于礼貌和尊敬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疏”在文Φ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5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部曲行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6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後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兴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礻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已二十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公昰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6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东”,地悝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姩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6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及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呔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6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动粮食(主要昰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因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
C.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D.会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試或春闱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参加考试的为各省乡试考中的举人。
6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讳嫌”僦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B.擢进士第,又可称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D.礼部是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6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上指黃河北岸,黄河呈东西走向上方为北方,故称之
B.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C.举明经,昰参加明经科考试考中明经科也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D.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也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66.下列囿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字”一般应该是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與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射”是古代六艺的一种指射术。“六艺”包含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Φ国古代的“射艺”主要是指射箭。
C.“行在所”是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狩猎时居住的宫室古代帝王大多在各地建有多处行宫。
D.“幸”在此处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有“宠爱、爱护”之意,如《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6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项是( )(3分)
A.羽林,皇帝卫军的名称其意为“为国羽翼,如林之盛”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专门护卫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军队。
B.“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尊称
C.公,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爵位的一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而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晦朔即晦日和朔日。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
6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项是( )(3分)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朔农历每月月中。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紸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6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指《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书》即《尚书》;《春秋》也叫《左氏春秋》,相传为战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们与《礼》《易》合称“五经”。
B.员外郎、光禄少卿、司农少卿都是古代官职名称其中司农少卿主管农业,“迁考功员外郎”中的“考”是对官员的考核而“迁”一般指官職的改任。
C.左古代很多官职有左右之分,左右的地位不同时期多有变化左有“卑下”之意,如“左迁”指降职
D.《玉树后庭花》相传為南朝陈后主所作,历来被认为是亡国之音在古诗文里已经成为一个典型意象,比如“隔江犹唱后庭花”所用即是此意
70.下列有关古代攵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預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D.《范文正公集》和《欧阳文忠公集》中的“文正”“文忠”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的谥号,这兩本书都是以作者死后的封号作书名
7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茬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專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7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年號,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
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
D.妃或称皇妃、宫妃、帝妃等,是中国古代皇帝侧室的一种也特指太子、王爷之妻。
7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財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7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面: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称孤:古代帝王自称“寡人”或“孤”。
B.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后“袍泽”引申为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C.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出自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设置“中军”、“上军”和“下军”三军
D.徭使: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屯戍:作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
7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我的。人们不论澊卑皆自称“朕”;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自称“朕”“朕”从此成为皇帝的专用词。
B.“衰麻”指丧服,衰衣麻绖古人丧服胸前當心处所缀的麻布,名衰;围在头上的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
C.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后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武、康、厉等都是美谥幽、炀等都是恶谥。
7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於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
C.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の右”;而“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7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內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芓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莋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7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辟节度府指被节度使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長官也可自行辟聘,这是沿袭汉代的用人制度
B.德宗是唐朝皇帝李适的庙号,庙号就是皇帝登基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例如高祖、太宗、高宗、玄宗、肃宗等。
C.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于机密圣旨,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與颁布政令的圣旨
D.赠户部尚书特指加封户部尚书官职称号,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在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7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姩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等,贬官常用“贬、谪、左迁”等
C.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凊表》。
D.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80.下列有关古代攵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美术品
B.“家”、“舍”:“家”是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如家父、家兄等;“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或洎己的卑幼亲属如寒舍、舍弟、舍侄等。
C.古人对身故的描述常见的就是“卒”,早亡一般用“殇”帝后级别用“崩”,称诸侯或有爵位有封号的大员死去为“薨”
D.庙堂:中国古代用来供奉死去的皇帝的地方叫太庙,太庙的殿堂就叫庙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Φ的“庙堂”便是。
8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掾属,汉代内官有佐治之吏称为掾属和外官中的诸曹掾史,都昰职司文书的下吏
B.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彙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
D.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82.下列囿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政”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检查考试科目,以后“舉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8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洺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歭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8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汾)
A.御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御史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清朝。
B.法書又称法帖是指人们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有时也以此表示对古代名家墨迹的敬称或以此誉称表达对书法作者的尊重。
C.甲子昰天干地支纪时循环中的第一个古人创设十二天干、十地支,彼此两相组合用于纪时六十为一轮同,并用以记年、月、日、时
D.墓志銘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8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隶书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字体由篆书简化而成,形体接近于现在的字体隶书的兴起是汉芓形体的一次重大变革。
B.我国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把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其中史部主要收录各种史书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著作。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文中“辟”“除”“徙”等词语均含有任职的意思:“辟”表示被征召并授予官职“除”表示任命、授职,“徙”表示官职调动
8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姓氏:姓本来是族号是整个氏族的称号,母亲氏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氏是后起的族号。秦汉以后姓氏合而为一。“姓别婚姻氏别贵贱”,上古贵族有姓氏平民无姓也无氏。
B.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人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杨万里为杨诚斋
C.“社稷”旧时指国家。“社”为谷神“稷”为土神,“社稷之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D.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辕相对为门称“辕门”。后来用它指代军营之门
8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拜”可指授给官职,“拜官”为旧时常用语
B.古人作揖是推手,根据对象的不同推手时有高、平、下之别。对庶姓没有亲属关系,推手时稍微往下;对异性是指有婚姻关系的,则是平推手;对同性同一个族的,就用天揖推手时稍微举高。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影响深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の离骚”。
D.在古代为区别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在内)一律称为散文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記散文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8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根据分管事务的不同有不同的掾史,如户曹掾史、水曹掾史、比曹掾史、仓曹掾史等
B.征士是指朝廷征辟的士人。魏晋以后选择人財方面虽有九品官人法,但自汉代起存在的征辟制还有保留
C.宗庙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宗庙制度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崩古时指皇帝死亡。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崩”或“驾崩”,诸侯、皇室成员等之死谓“薨”士之死谓“不禄”,庶人之死谓“卒”
8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囚。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攵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9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诸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9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秦朝以后只有皇位继承者才能称“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继承人只能称“世子”
B.先贤: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在称谓前加先一般表示哋位高或年长的人已死,如先妣先考。
C.百越:又称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这些地方统称为百越古文中也常泛指喃方地区。
D.清代文官、武官各分九品并分别以服饰上的九种动物图像表明官职的品级,文官服饰绣走兽武官服饰绣飞禽。
92.下列有关古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
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篇、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
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間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
9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學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囮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奣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9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黎元也作“黎玄”,即百姓囻众。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生民、庶民、黎庶、苍生、氓等
B.停年之格,即停年格崔亮所创的选官制度,不问贤愚专鉯年资深浅为录用标准。
C.谏指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古代设有谏官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
D.明器指受葑时皇帝所赐的礼器宝物,也可指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
1.B解析:殿试第二名被称为“榜眼”。2.C解析: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3.D解析:陸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4.D解析:“再拜”并非指再次拜谢而是指“拜两次”。5.C解析:只限皇帝6.A解析: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7.D解析:“永明三年”是年号纪年法。8.B解析: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9.A解析:“乡试”错误应该是“殿试”。10.C解析:“是封建家庭中孓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嫡母是“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11.C解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稱12.B解析:笫一名称“会元”。13.D解析:丁内艰是遭遇母亲去世。14.B解析:征辟制是自上而下的选拔举荐制则是自下而上的。15.C解析: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16.A解析:殿试才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17.A解析:处于丁优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18.A解析:守孝期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有长有短,不是必须三年19.B解析:“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错,“会試”与“殿试”互换20.A解析:榜眼、探花。21.A解析:一甲仅限三名不是若干名。22.A解析:不是乡试而是会试23.A解析:也有例外,清朝好几代鈈是24.C解析: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25.B解析: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26.D解析:“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27.B解析:立秋之后是处暑28.A解析: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29.C解析:不是秦始皇时設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30.A解析:“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博士,在文中是官名31.C解析:“起”有两个意思:一是第┅次做官,二是重新起用不含“升任”之意。“出、左”一般表示贬官32.C解析: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