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要举行一个关于媒体运用的时事辩论会会,请你以玩网络…

/ 辩坛角力—中国大学生辩论会决赛启示录
正方二辩:市场经济当然有弊端的一面么,所以我们更加要适应市 场经济,去改善它弊端的一面啊!
反方一辩:那么你们是用什么来适应的呢?用一种方法难道不是一 种超越吗?
正方三辩:那么有利的方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我们 适应的一部分哪!
反方三辩:那我请问弊在何处?
正方一辩:那我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你要去适应它,你要去改善它 的目的是为什么?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否定呢?还是要 对市场经济加以完善呢?反方二辩:目的当然是为了人 类的可持续发展,我还想请问对方辩友,既然你们承认 有弊端,那么你们怎样去改善弊端呢?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连市场经济都要否定掉了,可持续发展间断了 么。
反方一辩:我们何尝否定过市场经济的正确性了?但是请对方辩友 还是告诉我,市场经济的短期行为造成了人的行动的盲 目,南极出现了臭氧空洞,生态恶化,环境恶化。请问 这如何解释?
正方三辩: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是我们的思想道德来适应经济基
础呢?还是我们经济基础来适应思想道德呢?
反方三辩:这个问题非常好回答,经济决定论不能走向片面,我们 还要用辩证法看“绝对”两个字。恩格斯说过一句话,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绝对的东西,一切都是相对 的,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正方二辩:我们当然不是用决定论,我们思想道德还要反作用于经
     济基础,而反作用的过程就是适应从而改造的过程啊!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终于知道思想道德还有反作用,但是我要告诉 对方辩友的是,正是这种反作用,才实现了思想道德对
市场经济超越啊!
正方三辩:对方谈来谈去,还是没有谈到“应该”两个字,我请问, 衡量“应该”的标准是什么呀?
反方二辩:当然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再想请问刚才我已问过的
问题,为什么思想道德的超功利性,对方辩友一定要让 他去适应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呢?
正方二辩:请问对方辩友,我已经讲过不止一遍,难道思想道德是 一尘不染绝对超功利的吗?我们每一个人做好事,难道 不正是为了他人的功利吗?(掌声)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说明的这个问题,恰恰正是这要说的,如果我 们仅仅让思想道德去适应市场经济的话,那么我们仅仅 按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办事,那还有什么事情是不道德的 呢?
正方一辩:那我请问对方辩友,思想道德到底适应了市场经济吗? 我们到底要不要让它去适应呢?
反方一辩:我还是这个问题,请问目前我国的思想道德是不是适应
经济基础?
正方二辩:当然不适应,所以我们更加要适应,请问对方辩友,先 进的思想道德标准是什么?
反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你看了六中全会的决议吗?六中全会的 决议已经明确告诉我们,现在的主流是适应的呀!
正方三辩:对方答非所问,我再次请问,先进的思想道德的标准是 什么?
 反方二辩:我方已经说过标准是可持续发展,我还是请问,你们的 弊端是如何适应的,怎么适应这个弊端? 正方一辩:而哲学原理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衡量先进的思想道德
的标准就是适应的是否适应。
反方二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对方辩友刚才说,市场经济是合理 的,可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来就没有在价值意义上去承认 市场经济的合理性,而只是在历史意义上承认它的合理 性。
正方二辩:可是马克思是不是和对方辩友一样说,市场经济不合理 呢?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应该知道,在西方国家,正是因为思想道德仅
仅适应于市场经济,这才导致了道德破坏,转而寻找东 方的超越精神啊!
正方三辩:问对方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超越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的
特征是什么?
反方一辩:超越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在整合基础上的升华和扬弃, 我方已经早就回答过了。
正方三辩:那是“什么是超越”,不是“超越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
的特征”,再次请问您。
反方三辩:我可以举出实例,那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方二辩: 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人吗?你认为是火星人 在服务吗?(掌声)
反方三辩:也就是说,我们在有市场经济之前,并没有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吗?
正方三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市场经济要求人具有主体性,所以 才说要男女平等,我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是想要一个男 尊女卑的社会呢?还是要一个阴盛阳衰的社会呢?
反方二辩:追求平等不正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吗?这一点不正是超越 了市场经济吗?
正方二辩:永恒的追求只有到现在适应了市场经济,我们才能提倡。 如果永恒的追求到现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恐怕就成了 封建礼教了。
反方一辩:好。对方辩友已经承认了现在是适应了市场经济,既然 现实已经是这样了,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应该适应呢? 正方一辩:那我请问现在存在的贪污腐化这种欺诈行为,它是不是
适应市场经济这种规范经济的要求呢?
反方二辩:它是市场经济的弊端啊!所以我们要超越它,才能克服
啊!(反方铃响)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又搞错了,那是市场的弊端不是市场经济的弊 端啊!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谈弊端,而我们知道迁就 弊端,那是迁就不是适应啊!
正方一辩:而我们为什么要对市场加以引导,目的就是为了完善我 们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对我们市场经济加以否定啊!
正方二辩:政治经济学的最起码原理告诉我们,不适应就是阻碍嘛!
(正方铃响)
主 席:双方的自由辩论犹如雄风呼啸,雷霆万钩,撼人心弦, 让人难忘,不过狂风过后,我们还是来听听双方的理性 陈词。
现在请反方三辩李继业同学做总结,陈词,时间 4 分钟, 请。
反方三辩:谢谢主席,大家好!一场严肃的辩论,要有几个严肃的 概念,我非常遗憾对方辩友在给我们玩文字游戏,在逻 辑上,他们把“适应”的外延无限地扩大,变成了一个 无所不包的万能膏药,把超越精神完全地包融进去,那 我请问对方辩友我们反方命题还有什么意义?在理论 上,对方辩友坚持经济决定论,而片面把辩证法给否定 掉,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超越就是在整合基础上的 升华和扬弃。在价值上,对方辩友强调生存哲学,强调 目前的合理性,而忽视了发展哲学,为了正本清源,我 方认为:
第一,超越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回
顾历史,从罗马俱乐部的增长极限到 1978 年美国学者莱 思的可持续性发展观,从里夫金·霍华德的《商世界》 到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不难发现敏锐的人类早 已关注着经济的发展给自然造成的伤害,已经给人类的 自身带来了困境,然而,要摆脱困境,克服市场经济行 为的短期性与掠夺性,靠适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历史 的实践早已表明,只有通过人思想观念的不断超越,只 有发挥人观念的预见性和引导性功能,才能突破人物质 与文化的极限,真正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思想道德的建设 更应该超越经济。六中全会的报告指出未来的十五年是 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搞好 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点在认识上,恰恰是思想道德应当 超越市场经济的最好证明,思想道德来源于现实,但是, 它又必须高于现实,否则请问对方辩友如何体现它对市 场经济的引导作用?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要思想道德来超越,人是功 利性的动物;他又有超功利性的追求。市场经济所创造 的物质利益,只能满足人的功利性需求,只有超越精神,
能够满足人内心深处永恒的道德渴望;市场经济的工具 理性认人欢喜让人忧。但是,思想道德的价值理性却能 带给人真正的欢悦,对方辩友当你们欣快地享受市场经 济的繁荣的物质成果时,是否深切地体会到附合于功利 原则的思想道德的脆弱;当你们以思想道德功利是应当 适应市场经济的功利化时,是否注意到市场经济所导引 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在滚滚而来;极端的个人主义、享 乐主义、利己主义,无一不在吞噬着这个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启蒙运动者的玫瑰梦境的破碎到道 德超越感的失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利益与掠夺的 奴隶;崇高的德性和伦理的关怀,被人们斥为旁门左道; 而市场的巨大魁力却偏激的把经济人的雄心劲道撩拨得 热口可嘉。可是,众所周知,人一旦丧失了终极的价值 卫生,其灵魂便不会找到落脚之处,而终日精神流浪, 魂如飘絮。只有依赖思想道德超越的力量,才能找回人 类失落的精神家园。说到这里,我想用一句名言结束我 的陈词:在我之上,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谢谢大家。
主 席:谢谢,谢谢李继业同学。接下来我们再请正方三辩路一
鸣同学做总结发言,时间也是 4 分钟。请!
正方三辩: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对方的三位辩友拉着我们的思想道德上天入
地,超来越去,甚至有的时候把我们的辩题也超越了,
把思想道德放在市场经济根本不存在的时空范围里来讨 论,我还真有点不适应。对方一直在和我们谈这个可持 续发展的问题,但是,如果市场经济里面没有适应它的 思想道德的话,市场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对方 给我们举了好多市场经济的弊端,告诉我们这就是不能 适应的东西,但是,我们知道,那是市场带来的弊端, 市场经济难道就要求这些弊端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我们现在还搞市场经济干什么呢?对方今天所犯的几个 错误有:第一,概念不清,我问对方,什么叫超越?对 方告诉我们,超越就是整合加扬弃加升华。什么叫整合 呢?对方没有告诉我们,我告诉对方辩友,整合就是努 力地去适应啊!第二,对方标准不明,我们一直问 对 方,你们那个超越的思想道德是什么?对方不告诉我 们,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的话,对方辩友你们立论又从何 而来呢?第三,对方辩友论据不足,对方一再告诉我们, 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可是他们超来越去,还是 在我们的适应范围之内,没有一个超越的思想道德来做 典范的话,你们的立论又如何能令人心悦诚服呢?下 面,我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基本的哲学知识给了我们这样一条真知灼 见,即任何的上层建筑都必须适应其经济基础,有什么
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有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我方已经科 学地把市场经济归结为经济基础,而思想道德显然是一 种上层建筑,因此,思想道德理应适应市场经济。
  第二,思想道德的社会历史性决定了思想道德应该 适应市场经济,任何时代的思想道德都不是横空出世 的,它总是存在于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继承的过程当 中。市场经济中的思想道德不是要完全扬弃和否定我们 从前的思想道德,而是要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角度来重新 审视我们过去的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对精 华吸取和利用,也要本着有利于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原 则,在秦张良锥,在汉苏武节,在今则是孔繁森,是徐 洪刚,是徐虎,是兢兢业业,是克尽职守的劳动者们, 是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如果这一切都超越了市场经济 的话,那我们还提倡它干什么呢?因为,不适应的东西 不可能在社会真正推广啊!从圣西门的冥恩苦想到欧文 的拉美实践,从康梁的百日维新到孙文的辛亥革命,一 次次的曲曲折析,一回回的反反复复,历史都昭示我们 思想道德一已脱离了现实基础,用于指导实践,其结果 只能是空中楼阁,一厢情愿。 20 世纪初,两位伟大的 国际友人,德先生和赛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 的革命引入新民主主义的春天,而今天,当一位世纪伟 人重新提出,中国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 经济的时候,思想道德是能够急市场经济所急,想市场 经济所想的适应先生,不是对方辩友给我们介绍的那位 亭亭玉立于市场经济之外的超越***。思想道德是叶, 要生活在社会体制的参天大树之中;思想道德是花,要 盛开在经济基础的沃土之中;思想道德是果,要在现实 的环境中孕育成熟;只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道 德,我们才能从深层次上把握市场经济,认识市场经济, 利用市场经济。只有适应了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才能 主动和一系列政策、方针、法律规范一起为市场经济扬 起一道理性和规范的风帆,市场经济给了我们一次契 机,我们要勇敢地接受挑战,让我们的民族张开经济建 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翅膀,看我们的巨龙腾飞,直上青 天。谢谢大家。
主 席:谢谢路一鸣同学。 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还是超越市场经济这一论题,双
方已充分发表了见解,谁是谁非,孰高孰低,请评判团 的专家们去作决定。现在请评委退场公议。
主 席:下面,我们请出评判团的代表余秋雨先生为本场辩论赛作 评析,请。
余秋雨:评委代表,各位来宾,我们评判团的 5 位评委在刚才进行 了认真的讨论,我代表我们 5 个评委作下面一个简单的 发言。
  我们首先要说的是,这次大学生的辩论,是采用了 上海教育电视台创造设计的一种新模式,我们在座的评 委有很多是参加过各种各样的辩论,我们感觉到这种新 模式在辩论的活力上有它特殊的先进性,应该说是成功 的。就今天的辩论而论,谁都知道我们碰到了一个非常 难辩的题目,谁都知道我们辩论要把这个题目拉到极 端,在两个极端当中来讨论,而谁都知道。它的正确答 案或它的真理性却恰在两者之间,而我们的辩论一定要 把极端的文章做足,把有可能成为自己真理构成的兄弟 都把它作为对手,而且要讲得非常的慷慨激昂,非常的 具有战斗力,所以它的难度就在这儿。而这又不是一般 的题目,这个题目又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的 大题目。那么,这样的辩论我相信,正因为大家各自都 有争议性,正因为大家都是抽签抽到自己的立场,而不 代表自己本身的观念,所以我们暂且丢开一般的思路, 回到我们的辩论思路上来,这不是一个投票,我赞成这 个观点,还是赞成那个观点,我们评判团意见也不是赞 成哪个观点,而是他们的辩论技术。就我个人来说,我 可能在这两方面的徘徊当中,可能更偏向于超越这一方 面。据这次辩论的组织者告诉我们,在现场显得特别紧 张。因此,某种意义上两个队发挥都不如前几场,我不 知道参加辩论赛前几场的人是否有这个判断,有可能是 因为冠亚军的角逐就在眼前,有可能有好多领导参加, 有可能有许许多多的原因,反正这是一个非常紧张的, 紧张的连水平都没有发挥透的辩论。(掌声、笑声)
到两位教练来陈词的时候,我们评委当时感觉到,
好象优势应该在反方。当正方的一辩说了自己的观点, 说得不错,但是,可能是时间到了,她突然紧张了,一 紧张以后,后面就说不好了,反方一辩出来了,说得非 常好。她用一个这几天刚刚遇到的小故事,一个小女孩 因为发生了事件在医院里治疗而产生了生命和金钱的交 易,最后终于死亡的例子,来说明超越的重要性。这个 时候,我想不仅我们评委,包括我们所有的观众都觉得 这个陈词把反方的那个陈词压倒了,但是后面的情况有 点乱了,(笑声)乱在这么个问题上:主张超越的这一 方抓住了非常好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一命题,但是诸位知 道,在这么一个辩赛上,它不是一个学术研讨会,它需 要把这个命题软化,需要和我们今天的辩题直接联系起 来,甚至于到可触可摸的有质感的程度,但是我们反方 在准备的时候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不断地提出这个命 题,反复地重复这个命题,这个命题好像是他们的武器,
但是突然觉得这成他们的障碍了,一个预备好的武器成 了他们的障碍,他们在这么一个武器面前由于没有很好 地用好它,它成了一种负担,经常拿出来,但大家不知 道,这可持续性发展和今天这个论题的直接联系,现场 效果都不能够构成。那么超越的命题也没能够说清楚。 在辩论过程中,杀出了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郭宇宽同 学,他的辩论状态非常好,他的几次出击确实是把整个 辩论的气氛点燃起来了,他使得本来不太偏向的论题变 得特别热闹,但我们应该指出的,正方在论述自己问题 的时候,尽管攻击凌厉,但也暴露出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好像很有经验地知道,有一些排比句一定能够吸引现场 的掌声,一定能够把对方的声势压下去,但是在这个排 比句里面埋藏着那么多的错误。(笑声)我们评委不得 不指出,你们在认为中国革命和世界历史发展上许许多 多的历史悲剧,他们的原因都是由于思想道德超越了市 场经济所造成的。得出这个结论,只要有点历史知识的 人都大不以为然,难道都是这个问题吗?这么多聪明的 头脑,这么漫长的历史大家都没想到,这是我们超越的 问题,造成了人类历史和中国革命那么多的挫折。(掌 声,笑声)
于是,我认为在这个方面的,问题比较多。但是,
由于他们那么自信,那么有攻击性,所以他们的战场就 构成了。而这个战场的声势就夺人了。总的说来,这场 辩论把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侧面各自都讲得很透, 但是在具体辩论发挥的时候都发挥得不够充分。按照教 练的安排、按照事前的准备、按照现场的机智应该说道 理该讲的都已讲到,但都没有发挥透。
在盘问和自由辩论的时候,一个大家都感到的遗憾
是:尽管气氛非常热烈,但是都不够针锋相对,提出的 问题往往不予回答,往往用现场的机智、幽默绕开了问 题本身。所以这个辩论在非常紧张的外表下,埋藏着一 种空虚的内容,这没有回到实质性的问题。由此我们想 到了辩论赛的一些问题,就是我们的辩论赛往往由于表 演比较多、由于事前准备的比较多。那么,这个辩论赛 继续推进的话,越来越落脚于现场的交锋,而现场的交 锋完全不应回避掉对方此时此刻的前一分钟所讲的一句 话,而不是去回忆我昨天晚上或前天晚上在哪一本书上 看到的论点来作准备。比如刚才反方一辩讲得很好,但 我觉得遗憾的是像正方一辩所说的市场经济和思想道德 的关系就像东方明珠的一个塔和塔上的灯光的关系,市 场经济是塔,思想道德是塔上的灯光,对这个比喻,讲 的这个故事以后,可以轻而易举地对这个比喻进行反 驳,进行讽刺,进行否定,如果没有做的话,都还只是 事前准备的东西,而没有能够交锋起来。应该说,后面
我们三辩陈词的时候也讲到天上的星光,也讲到一种高 于我们社会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但这应该是针锋相对的 时候出现,而不是游离于我们今天的战斗,把前面准备 的东西体现出来。所以以后可能更多的我们就要看这个 本事了,短兵相接的本事,这是我们所有的评委都感觉 到的遗憾。今天到底谁输谁赢?我想辩手们一路过五关 斩六将,坐到决赛台上来,毫无疑问,我们两方都是胜 利者。谢谢大家,下面请周荃***宣布。(掌声)
主 席:再次感谢余秋雨先生中肯全面、深入浅出的分析,我们也 再一次感谢评判团所有成员的辛勤劳动。谢谢!(掌声) 评判团 5 名评委经过认真评议,以 3 票对 2 票判定本场 比赛优胜队为正方西安交通大学队。(掌声)
IPC 怀’96 首都高校辩论会总决赛辩词
——信息社会仍需还是无需读书破万卷
北京电视台
辩 题:(正方)信息社会仍需读书破万卷
(反方)信息社会无需读书破万卷
正 方:北京科技大学队
反 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队
主 席:李果
时 时:1996 年 10 月 28 日
地 点:北京
主 席:各位观众,各位来宾,大家好!由北京市教委、青年团 北京市委和北京电视台联合主办,由新加波 IPC 电脑技 术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 IPC 杯’96 首都高校辩论大赛经 过前一阶段紧张激烈的预赛,半决赛,今天进入了总决 赛。(掌声)
我是北京电视台青年节目“我们”的主持人李果,
很高兴担任这次大赛的主席,在这里祝愿本次大赛圆满 成功。
  首先我要为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领导和来宾。他们 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学勤同志,市教工委副书记夏强 同志,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周朴雄同志,团市委副书记 张笑连同志,北京电视台总编于知峰同志。
  为今天大赛担任评委的是:新剧本杂志主编、编审 徐衡进先生;北京文联研究部主任研究员高立昆先生;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郑也夫先生;国家体改委 研究院副研究员邹兰先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王 树仁先生。感谢评委们!
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本次大赛的主角,他
们就是过关斩将进入今天总决赛的两支代表队,他们是 北京科技大学代表队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代表队,下面 请辩手们上场。
  好,双方辩手请坐。我们请辩手们分别作自我介绍。 正方辩手先请。
正方一辩:我来自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压力加工系研究生三年级,我 叫刘静,安静的静,谢谢大家。
正方二辩:我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系 93 级,我叫李深,希 望今天的辩题大家都能做到“深入浅出”。正方三辩: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93 级,我叫林成,谢谢 大家。
正方四辩: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94 年级陈雷,谢谢大家。 主 席:反方辩手请。 反方一辩:大家好!我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95 级的学生,
我叫徐航。徐青,缓缓也;航青,不断前行也,希望今 天能通过我们双方的努力,让我们的辩论赛也不断前 进,谢谢!
反方二辩:大家好!我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系,
我的名字叫曹维渊,谢谢大家!
反方三辩:在座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 工作与管理系,我的名字叫刘亚娜,谢谢大家。
反方四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94 级,陈伟,谢谢大家。
主 席:好,我们都祝愿这 8 位辩手辩出他们的水平,辩出他们 的风度。为今天的总决赛进行现场监督的是北京市海淀 区公证处主任王继华***和公证员陶辉先生。为大赛提 供计时软件的是北京电信局飞华公司,计时工作将由飞 华公司代表康华***和于鲜斗先生来完成,感谢你们。 在比赛开始之前我还要向大家特别介绍 5 位披红挂 绿的“朋友”。它们就是由 IPC 公司提供的四台 586 商 用电脑和一台 MY.G.NIE 万智能多媒体电脑。今天它们将 作为奖品。我们祝辩手们以他们精彩的表现来获得这些
诱人的奖品。
  今天总决赛的辩题是“信息社会仍需读书破万卷”。 下面请双方辩手注意,我宣读赛程和规则。(规则文略) 下面我宣布大赛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第一个部分—
—全面阐述。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主张信息时代仍需读书破万卷。
《词海》上说,书是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 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读书 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而且是人的一生获取知识体系,思 想体系的漫长过程。杜老先生一句“读书破万卷”更昭 示着人类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当今的社会正昂首阔步迈 向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指除各种生产资源、自然工具 外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影响着社会生活。信
息时代的首要特点是信息量大,更新快,而且知识总量 急剧增加。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来说,信息时代对一 个人的素质和知识底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交叉学 科,边缘学科的兴起,要求人类的知识结构不只是点和 线,更是面和体。所以信息时代仍需“读书破万卷”。 此外信息时代借助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先进的手 段,使信息传递迅速,接受方便,为读书破万卷提供了 前所未有的先进的工具,而不是为不读书少读书提供借 口。人们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上畅游世界图书馆。 千百年来,从龟甲兽骨到今天的电子书籍,书是人类进 步的阶梯,而今天读书破万卷必将使人类沿着这个阶梯 厚积薄发,去驾驭去推动去超越信息时代,构筑新世纪 的伊甸园!谢谢大家!
主 席:谢谢正方一辩,下面请反方一辩同学发言。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正方一辩同学亲切陈词告诉我 们读书破万卷是如何的正确有效,那么就让我们和观众 们一起用历史的事实来检验一下。不可否认吧,即便在 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农业时代,读书破 万卷所能培养的也只能是那些极少数脱离物质生产,埋 头苦读万卷书以求自己成为百科全书的大师们。但对方 同学,这种封闭的,个体的求知方式和培养人才的途径 与信息时代的要求相比,与其说是大大落后,不如说是 格格不入。其实人类对“读书破万卷”的认识也是一个 从完全接受到部分补充,一直到不断置疑的过程。起先, 人们将读书破万卷视为真理,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 发现“一语不能卷,万卷全空虚”。于是才有了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的醒悟。“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 功行。”功行万里就是要走出封闭,就是要知行合一。 然而这种个体性的“读书破万卷”并没有因为这次的补 充而能避免人们对它的继续挑战。随着群体交流,学知 互换意识提高,我们又知道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 书”。十年书啊,对方辩友,3600 多个日日夜夜节约了! “请君莫唱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虽然我们的前 人因为时代条件限制一 时找不到取代读书破万卷的求 知新途径,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中国这个巨人的一只 脚已迈入信息时代的门槛时,机会向我们展现了。电脑、 网络、图像、音频、卫星远程传送,信息高速公路,声、 光、像、立体多媒体等等精彩纷呈,目不暇接,站在理 性知识的高峰,审视历史长河的变迁,我们有理由勇敢 地说,信息时代无需读书破万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主 席:正方二辩同学请。
正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要说的是读书破万卷绝对不等于 死读书,反方一再强调不需要读书破万卷,看来反方对 于什么是体系、什么是书、什么是读书实在是概念混淆,
还是让我来解释一下吧。何为体系?数据、公式,文字 符号不是体系,学科原理、篇章著作才是体系,何为书? 图片、纸张,软盘硬盘不是书,但当它们记载下知识体 系、思想体系时就是书。何为读书?看图、看字、上机、 联网不是读书,但通过看图、看字、上机、联网,获得 体系化思想时就是读书。我方认为,信息时代仍需“读 书破万卷”。众所周知,读书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增长 智慧、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人脑不同于电脑,它乘载 的绝不是一条条零散信息,它更需要条理化、逻辑化的 体系思想。只有大量读书,才能给人类一个理性思考的 空间,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使人的思想不再是枝枝 叶叶,而是一棵完美的树。若干年后,我们或许会忘掉 某些公式,某些概念,然而,读书使人获得的思想,精 神却溶入骨髓,永不褪色!试问还用哪一条途径能有如 此刻骨铭心之魔力?即便到了信息时代,书的材料由纸 张变成了光盘,由传统的印刷变成了简单的拷贝,但是 读书这种获取体系的方式仍万古长青!蓦然回首,沧海 桑田,人类在前行的过程中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的文 明,如何利用前人的成果推动信息时代的进步,完全有 赖于我们能否将昔日的智慧真正化为己有。没有继承就 没有发扬,只有广读博学,读书破万卷,人类才能得以 站在巨人的肩上,更上一层楼!谢谢。
主 席:感谢正方二辩同学,下面请反方二辩同学发言。
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听了刚才对方同学的发言,我深深 地为对方同学那种执着地追求知识的精神而感动。今 天,我们和对方同学一样地渴求知识,然而求知的目的 何在,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因此,无论怎样求知,都 必须适应这个目的。我方同学认为在信息时代无需通过 读书破万卷的形式来达到这个目的。首先,随着科技的 发展,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总量 已早成为一个巨大的知识金库了,面对信息量的骤增, 知识量的爆炸,对方同学如何去选择呀?还有读书破万 卷的方式能行吗?人脑因为生理的原因,其记忆、储存、 提取、容纳的程度总是有限,面对信息量的大规模流动 与更新,对方同学如果说过去还能够通过读遍书而成为 一个“通才”,那么,今天如果想通过读万卷书而成为 一个通才能行吗?时代要求我们打破这种读书破万卷的 农业社会,田园文明的知识方式了。先知是痛苦的,然 而以为无知识不知现实就可以瞒天过海,那岂不更是自 欺欺人吗?第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读书破万卷这种 方式来获取知识和发展社会显得更不经济,更无效率。 信息时代,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发展,如何实现对 时间的最优配置,是信息时代发展社会的首要任务。我 方认为,今天电脑的运用,网络的普及使人们能在最短
的时间为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最大量的知识,因此,对方 同学为何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而照对方同学那 样通过读万卷书的方式取得知识,恐怕随对方同学成为 年迈老翁的同时,而你所得的知识已成为昨日黄花了 呀!一边是“读书破万卷”的事倍而功半,一边是现代 科学的事半而功倍;一边“头悬梁、锥刺股”的辛苦与 汗水,一边是网络科学的精彩与纷呈。何去何从,难道 对方同学还不明白吗?还要用陈旧的观点去改造社会, 建设新时代吗?请对方同学三思而后行!
主 席:再次要求发言针对性,接下来请正方三辩同学发言。
正方三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先指出反方一、二辩同学的几点错 误:第一,对方说在网络上学习系统知识不是在读书, 请问这是在干什么呢?在网络上学习只是知识的载体改 变了形式,以最初的竹箴,丝帛、纸张直到以后的网络 只是书的载体改变了。第二,说信息时代时间不允许, 效率不高,那我告诉你,事情恰恰相反,正因为电脑的 出现,为我们读书破万卷创造了一定的可能性。第三, 以社会分工精细之后就意味着少读书,这是什么逻辑 呢?社会分工的精细恰恰要求我们精掌握——“破”呀! 本世纪 20 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信息 时代的来临,电子技术蓬勃发展,科学水平日新月异, 除了各种自然资源,生产工具外,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 资源和财富已经影响了社会的运转。读书就真的“前尘 往事成云烟”了吗?当然不是。当今美国、德国的信息 化程度举目可见,但是他们却是全世界读书册本量占第 一、第二位的国家。尤其在德国,读书处处可见,读者 芸芸千万,面对现实,对方还要对伟大的书籍高唱一首 “吻别”吗?其次,书籍不仅仅给人以感性的认识,更 多的是给人以理性的思考的空间。让人去感受,去体会。 信息时代我们要了解李白的浪漫,体会柳永的感伤,感 受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的凄婉,去深思红岩烈士的 艰辛和苦难。不读书你有何它法呢?其实,信息时代仍 需要读书破万卷,原因很简单,因为书是人类文明和进 步的阶梯,而且永远是这样,谢谢大家!
主 席:感谢正方三辩同学,再请反方三辩同学。
反方三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从未否认读书对于人类发展的 重要作用。但是,是否今天我们的辩题就要改成“信息 时代是否需要读书”了呢?我想,没有这个必要吧。针 对于此,我方提出我们的观点,我方认为信息时代应该 求知用新途。何为求知?求知,一是知晓,二是含括读 书在内的对信息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用新途是充分利 用高新科技手段来达到读书破万卷而远不能达到的目 的。对此,我方论证如下:第一,求知用新途是高效经 济的思维模式,在浩渺的知识海洋中,无论你想得到龙
虾还是鲜贝,首先,你要先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其次, 你要找到合适的捕捞工具,否则的话,你只能“望洋兴 叹”了。而求知用新途就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工具,请问 读书破万卷能对信息进行这样有效的获得并利用吗?第 二,求知用新途是最具前沿意识的思维模式,在竞争激 烈的信息时代必须掌握最先进的科研思想,学术动态, 加入信息高速公路,一份电子邮件您就可以和各个领域 的代表人物展开学术交流,触摸到最前沿的思想脉络, 而靠读书破万卷你只能无可奈何的步步落后啊。看来靠 读书破万卷这张旧船票早已登不上信息时代这艘新客船 了!第三,求知用新途是开放的、全方位的求知模式, 在信息时代,新的知识结构将各个门类的知识互相联 系,形成众多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读书早已不是一件 个人的事情,它需要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呀!因此, 我方认为“读书破万卷在信息时代是不必要的”。谢谢 大家!
主 席:感谢双方辩手的发言,全面阐述部分到这里就全部结束 了。下面进行轮流问答部分。正反方同学分别向对方问 两组问题,每组问题包括三个问。必须针对问题进行回 答。这是一个新增部分,目的就是为了显示辩论赛真正 的对抗性,请辩手在听到我发出“请提问”,“请回答” 的指示之后再提问或回答。好,下面我们开始。首先我 请正方向反方提出第一个问题。
正方四辩:刚才对方同学告诉我们求知用新途,可不管是新锄、旧
锄,它都是一把锄头,同样,知识的载体变了,可它还 是知识,还是书啊!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信息时代如果 不通过读书破万卷,那么获取系统知识,提高素质能力 的方式又能是什么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问我们用什么方式,那么我告诉你们,如果仅
用读书,那么也许你们是条理性的,但如果你们用了信 息时代为你们提供的多种途径的读书方式,你们不仅是 条理性获得知识,而且还是科学性、有序性,而且还能 培养你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对方同学,两首相比, 谁优谁劣,一下便知了!谢谢。(掌声)
主 席:请正方同学反驳并追问。
正方三辩:反方一辩其实没有回答我方问题,而是逃避了问题。反 方一辩说“多种读书方式”,那归根到底不还是要读书 嘛。而且,对方辩友否认书的定义,那我告诉你,书以 最初的龟甲兽骨,到竹箴到丝帛到白纸黑字,到信息时 代的电脑网络,只是载体形式变了,但记载传播知识的 功能和本质并没有变。在电脑上学习不是读书,那么请 问对方辩友,我们今天所说的电子书籍究竟指的是什么 呀?
主 席:好,提问完毕,请反方同学回答。
反方四辩:首先要告诉正方同学,电脑的用途可不仅仅是用来读节 呀!我想回答的是信息时代需要分子模拟,需要让画在 纸上的立体几何转动起来,需要把“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用清新流畅的画面淋漓尽致的 表现出来,运用那种“读书破万卷”的方式能做的到吗? 这就是我方的回答。谢谢。
主 席:回答完毕,请正方同学反驳并追问。
正方一辩:反方同学又回避了我方的问题,实际上我方问的是电子 书籍究竟是什么呀?并没有回答。其次,对方同学片面 夸大了图像的作用,那么我想对方有学法律的同学,你 们如何用图像来表示一下什么是刑法,什么是民法,它 们有什么区别呀?实际上对方同学不过在反反复复他说 白马非马,电子书籍不是书,好,对方辩友不过是想把 信息时代应该存放在书里的知识存放在别的地方,那么 我告诉你,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在把所有书籍存放在光盘 上,这些正是信息时代一切知识的基石,那么这些书要 不要读,要不要破呢?请问对方同学是不是要再来一次 焚书啊?
主 席:提问完毕,请反方回答。
反方三辩:对方同学问如何用图像来表现民法和刑法,众所周知, 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利用摸拟法庭就可以活灵活现 地体现出法律最具有的特征。那么,请问这个时候我们 来区分刑法和民法是不是更加形象呢?其次对方同学一 再说我们否认的是读书。可是我们从未否认过读书,我 们否认的是读书破万卷啊。用一个读书的概念来偷换今 天“读书破万卷”的辩题对于我们今天有什么重要的意 义呢?谢谢。(掌声)
主 席:好。第一轮问答结束,下面进行第二轮问答。由反方辩
手提问。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应该知道,北大一名女生曾经铊中毒,当时所 表现的症状即让人对病因无从知晓,许多读书破万卷的 专家都束手无策。最终还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从世界各 地传送来的信息解决了问题。请问对方辩反,面对一个 生命垂危的女大学生,你们所谓的求知精神起了什么作 用?
主 席:提问完毕,请问答。
正方四辩:那我想告诉对方辩反,这位女大学生锭中毒在网络上查 寻世界各地众多的医学专家,这些医学专家哪个不是读 书破万卷呢?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面对女大学生的病 危情况用读书破万卷如何解决,那么如果人人都能做到 读书破万卷,医学知识如此发达,这些医学问题还不是 迎刃而解吗?
主 席:回答完毕,请反方追问。
反方一辩:对方同学绕来绕去,但始终没告诉我们这个精神到底是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估且承认网络那边的人是读书 破万卷的人,那好,问题来了,请听清楚,为什么一边 是兼承中国传统——读书破万卷文化,读破万卷医书的 人找不到病因,一边却是通过学者交流、网络互相交流 的人去解决了问题。我要告诉对方同学,在未来的信息 时代,不仅是要专家交流,我们还要发展到信息共享。 请问对待这种情况你们做何解释?
主 席:提问完毕,正方同学请回答。
正方一辩:对方同学实在是对软盘网络知之甚少,软盘网络实际是 什么?它只不过是纸的演化物而已,它们上面可以记载 各种东西,但它们上面可以记载的是体系化的思想,这 就是书啊。当我们通过网络来学习任何一种知识,获取 任何一类信息,而这些知识信息是体系化时,这难到不 是在翻看我们现代社会的电子书籍吗?而且对方同学说 求知用新途,对,读书用电脑。谢谢。
主 席:回答完毕,请追问。
反方一辩:还是没有听消楚对方同学的精神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的。那我们再看一下,刚才对方同学说,没有解决这个 问题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读书破万卷,对方同学难道认为 那些躬渊于医坛的都是没有读书破万卷之人吗?未免大 伤人心了吧!而且就算让我承认他们确宴没有读书破万 卷,请对方同学告诉我,为什么这些妙手神医们都不读 书破万卷,是他们不愿意读呢,还是读书破万卷在信息 社会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呢?请回答。
主 席:好,正方请回答。
正方一辩:首先提出对方辩友的一个错误,读书破万卷难道仅仅是 一个精神吗?能够用精神这个词来涵盖吗?而且我要告 诉对方辩友,为什么那些医学专家在暂时的情况下没有 解决这些困难呢?因为对人类来说,认识毕竟有限呀, 而没有探索的社会,那些无知的区域却是无限的。所以 不只是现在读书破万卷,更是应把辉这些知识去对未来 无限世界探索和追求,才能够解决现在所不能解决的问 题呀!
主 席:第二轮问答结束了,下面进行第三轮问答,由正方同学 向反方同学提问。
正方一辩:自古以来,读书一直是人们不断进取的主要途径,请问 对方辩友,从有文字的那一天开始,到已经进入信息时 代的今天,读书到底有什么功用呢?
主 席:请回答。
反方四辩:对方又偷换了概念,我们说的是读书破万卷。我们从来 没有反对读书啊!对方同学,我要告诉你的是知识不仅 来自个体阅读,更来自群体交流,不仅来自书本,更来 自实践,这就是我方对读书破万卷的理解。
主 席:请正方同学提第二个问题。
正方二辩:对方同学又逃避了我方的问题,并没有答出读书的功能 有些什么,那么我告诉你们,读书不仅让人获得知识, 更能让人获得体系化思想,给人一个理性化空间,这是 其他获取信息的方法所无法取代的。而当光盘记载下从 前纸上记载的书本知识时,这就是信息时代的电子书籍 呀。对方同学对信息时代的诸种理论知之甚多,那么请 问这些体系化的理论从何而来呢?
主 席:请反方同学回答。
反方三辩:首先我要纠正正方同学另外一个概念,对方同学一再说 我们在回避一个问题,回避对方同学提出的读书这个问 题,可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读书还是读书破万卷呀!另 外对方辩友说我们对信息时代的东西知之甚多,那么我 们更要说,在信息时代就更该采用读书,用新途各种各 样的手段来获取我们需要的知识,对方同学不是也承认 了吗?采用光盘多媒体等高新技术读的书不是更有效 吗?
主 席:请提问。
正方三辩:我感谢反方三辩同学已支持了我方的观点,她说用电脑 去读书归根到底还是要读书啊。而且网络并不是一种虚 无缥缈的东西,它是一种促使我们更好读书的工具。从 本质上说,科学仪器只是人类感官的延长。当我们把大 学的科学变成电子书籍上网之后,我们读的不就是书了 吗?请问如果不读书,计算机将如何更新换代,信息时 代之后的信息时代由谁来创造?
主 席:请回答。
反方二辩:第三次指出对方同学的错误,读书不等于读书破万卷哪! 另外,对方要提体系化,那好,四库全书最有体系化, 它有 99470 万字。明永乐大典有 77000 万字,如果照每
天 30 万字的阅读量也要读 1000 年啊!对方同学是否要
亲读一回呀?
主 席:下面进行最后一轮问答。请反方同学提问。
反方一辩:我方提出了求知用新途的观点,全社会现在对高新技术 的推广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据 8 月 28 日北京青年报报 道:贵校于今年 8 月 1 日至 10 日举行了免费的电脑夏令 营,设置电脑论坛,按对方辩友观点如何解释贵校这一 举动?
主 席:请问答。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校举行电脑夏令 营就是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条件。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 人能更好地做到读书破万卷。刚才对方辩友说我们没有 说破万卷,那我可以再次告诉对方辩友,我们的“破万 卷”就是要读大量的书,掌握大量的知识,刚才对方辩 友把读书万卷,尤其是破万卷的“万”字说的很重,又 给我们算了一遍四库全书,当然是用一万卷喽,那么难
道这个“万”字就是代表一万卷吗?不啊,这是艺术的 夸张啊,如果对方辩友连艺术的夸张都不知道,那么李 白是不是只有三千丈的白发,黄河之水是不是真从天上 来呢?
主 席:好,请反方同学提问。
反方三辩:好,对方辩友答得好,答得妙。一方面是个体的、封闭 的、落后的读书破万卷;另一方面却是开放的、经济的、 高效的求知用新途。而对方辩友却用简简单单的两句话 就把两个原本水火不相容的观点硬拉在了一起,这难道 不是用鞭子赶汽车吗,怎能说是不矛盾的呢。中国即将 跨入信息时代,它的一只脚在信息时代的门里,而另一 只脚却在信息时代的门外,我们是该用求知用新途的崭 新观点来拥抱信息时代的到来呢,还是固守读书破万卷 这一旧有观点不放呢,请回答?
正方一辩:中国向来讲究拿来主义,古人说的话也是这样。我想如 果单用左手做事或单用右手做事都不好,两只手合起来 做事更好呀!我们提倡的信息时代的读书破万卷,正是 要借助电脑这个先进手段提供的好的条件来完成这样一 件事,不就相当于人的左手和右手一块来创造美好的世 界吗?
主 席:请反方同学反驳并追问。
反方三辩:用左手和右手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是用读书和高新技术 来创造,并不是用读书破万卷来创造美好的世界呀!我 很钦佩对方同学对传统的膜拜,难道传统就不存在一个 继承与否定的问题吗?看看读书破万卷的这个传统给我 们带来了什么吧,它造成中国的教育体制只注重应试教 育而不注重素质的培养,它使人们只认书本而不注重实 际能力的培养。在我们即将跨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 要向这个传统提出挑战,未来给了我一把无情的手术 刀,我要含着泪来解剖古老的中国呀。请问用读书破万 卷这个知识灌输式的传统,能够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 高素质、高材能,善于捕捉信息和运用信息的人才吗?
主 席:正方请回答。
正方一辩:我方再强调一遍,读书破万卷怎么就等于死读书呢?再 说,信息时代早为我们的读书破万卷提供了充分的条 件。我们现在科技的发达,使人类已从繁重的劳动中基 本解脱出来。我们中国已实现 5 天工作制了,难道对方 还没有看到吗?
主 席:好,轮流问答就结束了,接下来要进行的是自由辩论, 整队发言时间不得超过 3 分钟,共用时间 6 分钟。由正 方同学开始。
正方四辩: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以后书的概念可以用图画来表 示,那么我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最近肝火很旺, 用图画表示肝火旺是不是一个血淋淋的肝上面有几个小
火苗呢?恐怕这令人第一眼想到的是韩国烧烤而不是肝 火旺了。我想请问信息时代对信息掌握有什么要求。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的那种回答只能说明你们对未来的信息时代还 是不了解,你们还是用现代的韩国烧烤去代替肝火旺, 请问面对众多不用读书破万卷就能做出贡献的事实,你 们又做何回答呢?
正方二辩:对方同学等于回避了我方问题,我方再问一遍信息时代 对信息掌握的要求究竟是什么呢?
反方四辩:我来告诉对方同学。对方同学说图画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那么,我告诉你们现代心电图的运用不正可以使我们更 好的了解自己的疾病来保持人类的健康吗?第二,我要 告诉对方同学,新时代对人类的要求就是摒弃读书破万 卷这种陈旧的方式,用先进的手段来追求知识,以达到 人类发展的目的。
正方三辩:对呀,用先进的手段,正所谓“求知用新途,读书用电 脑嘛”。而且我要问对方辩友,信息时代对人类的要求 是广、快、精、准的掌握知识,一个少,一个精不正是 读书破万卷所带来的深好效果嘛。
反方一辩:对方同学怎么叫广,怎么叶快呀?是拿着书本一本一本
地翻阅呢,还是敲着计算机快呢?我们掌握大量的知 识,可不是读书那个知识呀!
正方一辩:对方辩友只不过把书局限在现在纸写的书,那么,也就
是说原来的竹箴不是书,丝帛不是书,电子书籍也不是 书喽!
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我第四次提出读书不是读书破万卷,我都累
得不想提了。我告诉你吧,读书破万卷有人啊,孔乙己 读书破万卷,“回”字有四种写法,他怎么样,对社会 有何益处。范进读书破万卷吧,他中举了,结果怎么样, 疯了!
正方四辩:我来第五次告诉对方同学,读书破万卷不仅要读书,更
要破万卷。什么意思呢,不仅要读大量的书而且还要做 到精,这就是广博和精深的结合呀。
反方二辩:对方同学一会说广,一会说精,我给你最好的方法,最
快的信息,给你最多量的各种媒体,对方同学力伺对这 些视而不见,还非要说我读破万卷书,过好几十年之后 自然会精的。我告诉你们,很多人读了很多书最后不仍 然一无所成吗?怎么体现你的精呀。
正方一辩:对方同学不过是说读书破万卷是在翻破这个纸质的书 喽,而且我要感谢你所提供的那么多好的手段,正是为 信息时代读书破万卷提供的先进的工具呀。
反方一辩:对方同学,你们把所有接受知识的途径都叫做读书,那 我们今天就不用辩了,难道我们今天的辩论也是在读书 吗?鲁迅先生说,社会生活就是人间的一部活书,这倒 好了,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在读书,那还辩什么呀。
正方二辩:对方同学不读书又怎么能够来辩论呢?金属都是导电 的,难道导电的都是金属吗?
反方一辩:对方同学谈到金属,是学材料的,这倒让我想起现在材 料不断更新,请问靠读一本本过去的书能跟上信息时代 的要求吗?
正方二辩:所以我们要读大量新时代新知识的书啊。
反方三辩:所以对方辩友就不能否认要在实验室里接触更多新材 料,考察它们、认识它们,才能做到你们所说的博而精 啊!靠你们读大量的书,然后还不知道钢铁是什么呢。 正方一辩:如果没理论基础的指导,我们如何能做出实验呢?难道
让我们回到从前去钻木取火,从头实验起吗?
反方一辩:当然不是。用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嘛,对方同学,在理 论上打架没有用,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复旦大学实现了 “网上授课”,人大采用了“远程教学”,清华建立了 “泰山工程”,而贵校也成立了“电脑论坛”,请问这 是不是对读书破万卷的最大挑战?
正方四辩:当然不是,你举出的这些大学都实行了网络,大学是什 么地方,是读书的地方,是教书的地方,是学习的地方 啊!
反方一辩:对,就不是读书破万卷的地方。
正方四辩:大学不是读书破万卷的地方,照我们的说法,读书不是 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反而是少少益善,越少越好喽。 反方三辩:我们指的求知用新途是掌握更多的知识,掌握有用的知 识,从信息时代的浩渺海洋中找到你最需要的知识啊! 正方一辩:对方同学不过是说所有信息零散地堆在一块不过像砖一 样,难道砖一块块垒的非常整齐就成了楼吗?如果没有
人的思考,不读体系化的书,它难道会深入人心吗?
反方三辩:难道体系化的思考就来自于你们的读书破万卷吗?照你 们说,李冰、鲁班这些精工巧将们都没有进行思考了? 正方四辩:对方同学的几个例子只是特例,照对方同学观点,我们
都不要读书,就都能成为李冰,鲁班了!
反方三辩:对,因为我们大家都不需要读书破万卷,需要的是读书 啊,对方同学不要再偷换概念了。
正方三辩:那么请问对方辩友,实践要以什么为指导,是不是要以 理论为指导呢?
反方二辩:实践当然要由理论来指导,但理论怎么来,是实践出真 知啊!我还要告诉对方同学,数学家当然需要解方程, 但他是不是需要读破所有的方程书再去解这个方程呢? 不用,他只需要一个指令就可以了。
正方二辩:但对方同学知不知道现在的交叉学科比比皆是,物理化 学,既要懂物理,又要懂化学,材料物理,既要懂材料, 更要懂物理呀!
反方四辩:那我也要告诉对方同学,我们所说的附事性人才是一专 多能,为什么不说多专多能啊?
正方四辩:一专多能是什么意思,就是要他读书破万卷。
主 席:反方时间到,正方同学继续发言。
正方四辩:对方同学刚才逻辑错误,众所周知,全称判断的主词是 周严的,宾词是不周严的,我们说什么是书,但并不说 有这种特点的就全是书。
正方三辩:我们从来不否认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所谓“求知用新途、 读书用电脑嘛?”
正方二辩:读书破万卷并不意味效率低下,正因为信息时代更可以 使我们花相对少的时间去读书破万卷。
 主 席:时间到。第三部分自由辩论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进行 总结发言。由正方和反方四辩同学发言。 正方四辩:谢谢主席,大家好!聆听了今天的整场辩论,我想首先
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之处。首先,对方辩友开宗明 义地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读书方式变了,不是通过我们 现在的这些书,而是通过电脑网络等其他方式,那么我 想告诉对方辩友,其形式变了,内容不一定变。正橡我 们所说的书从古代的形式到今天的形式其形式发生了很 多变化,但内容并没有什么变化,过去的竹箴是不是书, 今天的纸张是不是书,如果说不是书,那秦始皇焚书坑 儒是不是要变成焚竹坑儒了呢?第二,对方同学说信息 时代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不再是读书而是其他途径,那 我不十分明白,是不是信息时代大家看了几场科幻电影 就都成为科学家了呢?是不是看了几场辩论就都成为雄 辩家了呢?对方辩友还说信息时代读书破万卷多么多么 难,不可能做到,说“破万卷”不可能,可是早在唐朝 的杜老先生就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 活在现在的我们,反而不能做到了吗?恰恰相反,正是 因为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好的环境, 可以在网络上邀游世界图书馆、博物馆,所以能够做到 读书破万卷。现在,我将总结我方观点:首先,认知科 学告诉我们,智能是一种获取知识和认知知识的能力, 是随着知识量的增多而不断提高的,伴随着信息时代的 到来,做为社会关系总和个人的信息量将决定社会智能 系统的高度与锋度,因此,信息社会,读书破万卷是必 要的;其次,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类读书破万卷提供了 良好的认知条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时代, 我们获得很好的条件,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在网络 上邀游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之间,所以信息时 代读书破万卷是完全可能的;最后,让我们站在社会发 展的高度,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时代并不是人类 历史的终结,相反,信息时代为人类所提供的美好前景 绝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读书破万卷所代表的人类不懈 追求的认知精神,将促使我们为那美好的未来而憧憬和 奋进。短短数千年,弹指一挥间。今天,当我们迎着信
息时代的朝辉,站在世纪分水岭上的时候,读书这个古 老而崭新的话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面对信息时代的挑 战,我们别无选择,也只有基于此,人类那美好的家园 才永远灿烁着理性和睿智的光辉!谢谢大家。
主 席:感谢正方四辩同学,请反方四辩同学发言。
反方四辩:在信息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一种求知的 观念。是勇于变革,还是因循守旧;是封门苦读,还是 开放交流,对方辩友的选择令人遗憾。其谬误在于:第 一,将读书等同于读书破万卷;第二,对方将读书这个 有着深刻时代背景的观念赋予了一个新的含义,那我们 就要感谢对方同学了,什么叫“仍需”,对方否定了以 前的观点给它赋予了新的精神,不是承认了信息时代无 需“读书破万卷”吗;第三,我想请问对方同学,我们 要不要考虑时间精力的合理配置,要不要考虑合理、经 济、效益的信息社会原则,我们要不要考虑合理的知识 结构,由此可见,对方坚持的观点有所偏差。下面,我 将总结我方观点。首先,信息时代不可能读书破万卷, 信息时代早已不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年代,一个即 便耗首穷精也不可能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读遍所有的 书,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出版物,没等你读完 1/1000, 现有的知识就又被更新淘汰了;其次,信息时代没有必 要读书破万卷,我们和对方一样相信,书是人类最好的 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我们反对的是用那种破 万卷的陈旧方式去读书,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多媒体, 利用信息和网络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可以采用远程教学 和最有权威的专家交流,可以采用声、光、画面全方位 的手段来获取知识,为什么偏偏要一头钻进书堆里呢? 第四,信息时代不应该提倡读书破万卷,在知识爆炸的 信息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知识,再渊博的 人也不可能解决他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所以,信息时代 要求人们不是如何去灌输知识,而是去掌握、培养、获 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正如一个人不知道何为疯牛病不 是耻辱,而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去获取有关疯牛病的 知识才是最大的悲哀。
  在信息决定一切的时代,谁能更快接受分析信息, 谁才能赶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人们摒弃个体 的、封闭的求知观点,树立开放的求知观念。面对信息 时代的挑战,我们是迎头赶上,勇于接受新观念,尽快 掌握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科学,还是团循守旧、 闭门造车,坚信读书破万卷这样一类陈旧的古训呢?这 不仅是现代求知方法和过去求知方法的争夺,也不仅是 先进的开放的观念与落后的封闭的观念的竞争,更重要 的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根本问题,人才培养素质的问 题。中华民族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人才,才能适应竞争
激烈的信息社会的发展。对方辩友本着对中华民族发展 方向的思考,本着对人类素质的思考,认真审视一下今 天的辩题,那么你、我、他,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 都会真诚地相信“信息时代无需读书破万卷”。
主 席:时间到。四个部分的比赛到现在就全部结束了,那么我 们以掌声宣布评委们退席来等待最后的评判。
  (按北京电视台意图:本次决赛评判结果不在本书见诸文字,留待 读者去品析。)
第二届(’95)国际大专辩 论会总决赛辩同
——知难行易 知易行难
中央电视台
辩 题:(正方)知难行易
(反方)知易行难
正 方:南京大学队 反 方:辅仁大学队 主 席:杨澜
时 间:1995 年 8 月 27 日
地 点:北京
主 席: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 的’95 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将要进行的是人们期待已 久的大决赛,也可谓本届辩论会的高潮。
在过去的 6 天当中,8 支辩论队伍分别进行了 4 场初
赛和两场半决赛,各队都有出色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 从表面上来看,辩论赛仿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 戏,然而它所引发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特别是辩手们表 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 了辩论本身。当然,既然是辩论,就总有胜负之分,所 以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过关斩将,志在必 得”。双方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 的巧合,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正好是男左女右,一边是 “长袖善舞,巾帼不让须眉”,另一边也是“豪气勃发, 好男要跟女斗”。我们过去都说“龙虎斗”、“龙虎斗”,
看(来)今天要改成“龙凤相争”了。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坐在我右手边
的是正方南京大学队。她们的 4 位辩手分别是:一辩钟 婳婳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二辩邬建敏同学,法律系 四年级;三辩韩璐同学,经济系二年级;四辩杨蔚同学, 中文系一年级研究生。(掌声)那么坐在我左手边的是
反方辅仁大学队。如果您看过过去的几场比赛,对这几 位辩手您可能也相当熟悉了。他们是:一辩顾振豪同学, 法律系法学组三年级;二辩林立书同学,法律系财经法 学组三年级;三辩刘伯彦同学,大众传播系新闻学三年 级;四辩林正疆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掌 声)
  我们今天的评判团由海内外的知名学者组成,我向 大家介绍一下。这 5 位成员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 系江平教授。(掌声)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 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掌声)中国文 艺理论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教授。(掌声) 耶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主任孙康宜教授。(掌声) 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掌声)
  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 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 叹,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论断。在现实生活当中,知与 行究竟孰难孰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都会做出 不同的回答。希望今天的 8 位辩手在这个问题上也会做 出令人信服的论述。作为正方的南京大学队的辩论立场 是:“知难行易。”而作为反方的辅仁大学队的辩论立 场是:“知易行难。”双方的立场由抽签而定。
首先我们欢迎正方一辩钟婳婳发言,时间 3 分钟。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 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 50 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 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沧海桑田,斗转星 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火 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 100 多年前,科学 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他说明了 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 场:知难行易。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 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 决定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知既是一个过 程,又是一个结果。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 难,行动使用易。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 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我方主张知难 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 后,知难行易。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 之,足之,蹈之。”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 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个人求知无穷尽, 人类探索亦无止境,“钻之弥深,仰之弥坚。”①孔子他 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可见 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有关。人类
语见《论语·子罕》。颜洲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无知 之行只是简单重复。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 才有了开拓引进。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 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 就。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 显得更难。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 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 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 方法,行起来必然如疱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总而言之’, 知行相比,知难行易。谢谢各位!(掌声)
主 席:好,各位观众,现在我们来听听反方是如何破题立论的。 请反方一辩顾振豪同学发言,时间 3 分钟。请!
反方一辩: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 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如果把纯粹的认 知与行动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难易从何产生?对方辩友 所犯的第一个矛盾就是把知包含在行的过程。那么就请 问对方辩友,这时候还有讨论行的必要吗?任何一个时 代都需要知行的配合,但不同时代则需要不同的知行学 说。大体而言,知只有两种,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良知, 一方面是科学经验的所谓知识。接下来让我方从这两方 面,分别论述“知”和“行”之间的关系。第一,环顾 当今社会,教育、科技日渐普及,但是人们的道德行为 却是日益堕落。所谓吃、喝、嫖、赌、抽,坑、蒙、拐、 骗、偷,社会不安的秩序才是我们所应当面临的问题。 这时我们不禁怀疑,真的是知难行易吗?难道是知识教 育文化不够?难道问题不是出在具体的落实与实践方面 吗?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的仁义礼智?我们难道不知道 所谓一般的公民道德吗?传统儒家告诉我们什么,所 谓:“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①孟子不也说“仁、义、礼、智”是人之四端
②吗?王阳明先生更告诉了我们,今天所谓的良知是本心
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因此对于为人处世的一些基 本道理,对于所谓一般的佛理道德,这些都是我们本来 就知道的,良知更是我们本心所拥有的。这难道不是很 清楚很简单的吗?难在哪里呢?难在“行”啊!难在具 体的实践方面。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环境种种的 限制以及变数,所以说行难更甚于知难啊!从第二个方 面——科学经验方面来说,也是知易行难。顶夸克在物 理学上早就能够论证出所谓顶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还 必须等到加速器产生,我们才能确切真实掌握住这样的
语见《孟子·告子》。
语见《孟子·公孙丑》。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概念。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之后,人们却要经过一段长 时间的艰辛过程才能创造出原子弹。综上所述,我们可 以发现,一般的通病是什么?一般的通病就是:说是一 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方才要在这里解析什 么是知难行易,什么是知易行难。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 情况,才能够认清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 意去做。所以,知不单只是知,行也不单只是行,知行 必须相互配合。所以明白了知易行难的道理之后,我们 就要对症下药,希望能够药到病除!谢谢大家!(掌声)
主 席:谢谢顾振豪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二辩邬健敏同学进一步 阐述正方观点,时间也是 3 分钟。
正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说 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显然,他们把今天的“知 行关系”偷换成了“言行关系”。嘴上说一说就代表你 心里真的知道吗?鹦鹉经过训练还能说人话呢,但是我 们能够说这些鹦鹉像对方辩友一样学识渊博吗?显然不 能啊!(掌声)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高科 技,开拓新领域,已成为世界潮流。人类已深深懂得知 难行易,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健步而行。我方之所以认 为知难于行,更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创造知识比运用 知识更难。今天,人们对电灯已熟视无睹,可当年爱迪 生历经磨难,痴心不改,试过 1600 多种材料,做了 1 万 多次实验,写下了 2 万页笔记。可见知有多难啊!伟大 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游列国,潜心于革命之学, 险些命丧于伦敦,终于积心血而成《建国方略》。面对 这样的事实,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大家说知很容易 吗?叔本华说得好: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是人类的灯 塔,如果没有他们,人类将在迷茫的大海中飘泊啊!第 二,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求知不止包括一般原理, 更要掌握具体的方法。传说远古时鲧盲目采用水来土掩 的方法,结果反而使洪水泛滥成灾,而禹以父为鉴,摸 索出疏导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第 三,认识规律比按规律办事更难。认识规律是一个积沙 捡金的过程。规律不是推销员,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 有待人们不懈探求。改造利用沙漠资源就是一个认识规 律的难题,一旦人类攻克了这一难题,沙漠变绿洲就下 再是海市蜃楼。综上所述,知是一个艰难曲折过程,它 需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责任感,需要“吾将上下 而求索”的勇气,更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 因此,我方认为知难行易!谢谢大家!(掌声)
主 席:谢谢邬健敏同学的发言!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二辩林立 书同学是如何反驳正方观点的。时间也是 3 分钟。
反方二辩:大家好!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命题呢?对方辩友 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啊!对方辩友,在这样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其它广告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
,并立即
。 |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
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 | | 忘忧草忘了就好,梦里知多少,某天涯海角…
忘忧草的博客
导航 日志 [读写指津]理智把握“网络双刃剑” 2010-10-17 23:16:44
| 分类:
| 标签:
小 【“新课标”自主作文智库丛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专题NO4:理智把握“网络双刃剑”
湖北 王代福 编写
【文题回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在我国已逐步普及。正值青春年少的你,也许就是一个网民。可是,中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请根据你的切身感受,以“网络利弊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篇幅600字左右。
【网络利弊谈——我们的写作认识论】
学子讨论会
讨论时间
:2010年 10 月 10 日
参与学校
:湖北省当阳市庙前中学
参与学生
:邓科 陈喆 毕玉 任寅迎 陶清华 马巧云 蔡晓萌 郑安娇
讨论纪要
: 对于网络,我可谓“情有独钟”。我想这样来构思——根据网络“隐性”的特点,我把它比作一座“虚幻的城堡”,如果你在这座城堡里游走,就必须要有正确健康的心理导向和自控能力,不然会迷失了自我。写作时,我将按照自己的实际,记录一些故事,倾泻自己的一些观点,告诫大家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又不要被这所幻城迷惘了自己,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自辩能力。
:我想这应该是一篇以事说理的文章,我打算用“书信体”的形式来写这篇作文。我的具体构思是:我的一位同学由于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在苦恼与困惑中,他写信向我求助,于是,我以自己也曾患上网瘾但后来觉醒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网络对自己的影响,并以此来告诫与自己有着相同遭遇的同学,用理智战胜网络的诱惑,引导他走出网络的泥潭。
:我认为,创新作文的形式可以令人耳目一新。所以我想采用“论坛跟帖”的形式,写我就“网络利弊”的问题,上网求助网友,然后以网友“回复帖子”和“博友点评”的方式,畅谈网络利弊,以此作为文章的主体。文章可立意为网络有利又有弊,它既是鲜花又是毒草,所以我们要学会鉴别,摆正心态,趋利避弊,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求我们开展一次关于“网络利弊”的辩论活动,因此,我打算以“辩论会纪实”的形式来写这篇作文。先写主持人公布正反方的辩题,再写正面辩手与反面辩手的激烈交锋,双方或现身说法,或列举现实中的鲜活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由主持人总结,辩证地指出:网络有利也有弊,掌握好它就能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倘若误用了它,就将陷入无底深渊难以自拔,关键是我们如何理智地把握它,运用它。
: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所以,我也想创新一下格式——采用“网络论坛”的形式来写:首先,由“楼主”提出论题——网络利弊,孰大孰小?然后由不同身份的楼客(学生、家长、教师)展开讨论,谈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楼主归纳总结,辩证地指出,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如果运用好它,就有利于我们;反之,就会被它伤害。因此,我们应该兴利除弊,让网络为我们服务。
:我想采用“QQ群”的形式来讨论“网络利弊”这个话题。具体构思是,写我在家上网查阅资料,挂上QQ后,发现我班新建的群里,同学们正在讨论“网络利弊”的问题。于是我也加入了进来。经过大家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上网有利也有弊。我们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涉世不深,抵抗诱惑能力差,最好少上网;如果上网,一定要慎重,应努力“吸其营养,去其糟粕”,千万不能沉迷于网络游戏。
:我曾读过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它是以“病历诊断书”的形式写的,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所以,我也想借用这种文体——运用医生“诊断报告书”的形式来作文。首先简要介绍“网瘾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和“血样采集”化验,细腻地刻画出“网络成瘾综合症”患者的特征和患病原因;最后以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来表现要“走出虚幻的网络世界,走进火热的现实生活”的主题。
:我觉得,说理性的文章应该让事实说话,以理服人。法庭审案讲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我想运用“法院庭审”的形式,通过“汪龙网吧猝死案”的审理,以及法庭上原告与被告的申诉,来突出文章的主题:网络无罪更无错,错的是人们没有用理智的心态去运用它。以此告诫同学们,要以顽强的毅力抵御网络中的不良诱惑,在网络中净化灵魂,汲取知识,辨别是非,完善人格,做一个高尚而健康的网民。
【积累—帮你提升写作软实力】
【新闻点击】
①据《扬子晚报》:19岁中专生陈海因通宵玩游戏而猝死在网吧,成为“电子***”的又一牺牲品。2002年4月30日22时左右,乌鲁木齐财贸学校三年级学生陈海与几名同学到一家名为“银浪”的网吧玩。进门后,他就一直坐在29号机位上玩《石器时代》网络游戏。玩到5月1日早晨8时许,玩了一个通宵的他,站起来看了看别人的电脑后,又坐下继续玩。8时50分左右,陈海突然脑袋一歪,倒在旁边机位上玩的同学肩膀上,随后人就滑落到地上。同学们以为他是睡着了,就赶紧喊他。一名网吧管理人员发现陈海此时已呼吸困难,全身瘫软,就立即与陈海的同学一起将他送到附近的新医大第一附属医院。9时05分,陈海被送到医院急救时,医生发现陈海已全身发紫,瞳孔散大,心跳消失,血压也已降为零。
②据《中国少年网》:目前,国际上把上网成瘾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我国虽没有具体的IAD统计数字,但有研究表明,上网人群中有IAD症状的比例约为6%,在青少年中这个比例高达14%。据统计,2005年,中国网民达到9400万,18岁以下网民占18.8%。也就是说,我国上网的未成年人接近1800万。在城市,目前小学生上网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已经达到56%。同时研究也表明,网络成瘾发病年龄介于15岁—40岁之间,青少年是易患高发人群,在校学生中,因上网成瘾导致走上犯罪道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③据《海西教育网论坛》:被誉为“深圳小海伦”的失聪女张悉妮无师自通学会使用电脑,与网友交流,在电脑上写作,学习上遇到问题随时利用自己组建的局域网联系国内外一流的学者和专家咨询,还在她的“新希望网站”上长期帮助那些困顿的孩子,并义务当他们的心理咨询师。这一事例不正说明了只要用到正途上,网络绝对是一个利于中学生的东西吗?再说说健全的人。国外又有多少中学生利用网络赚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了令人敬佩而又羡慕的“百万富翁”,网络的价值不正在此处体现了吗?
【知识卡片】
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是指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它指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了相应的愉悦反应,这种反应的多次重复,就形成了人对愉悦刺激的依赖。它包括网络交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成瘾、网络强迫成瘾、网络信息成瘾、计算机成瘾等。正如饮酒、抽烟、赌博、吸毒等一样,离开它就无法正常生活,否则会有一系列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成瘾者往往感觉现实生活没有意义,只有在瘾被满足的时候才有精神。
2.“网络成瘾”的表现
:一是在躯体方面——患者由于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里,睡眠节律紊乱。在游戏的刺激下变得兴奋,能量过度释放以致不能维持睡眠周期,下网后则变得倦怠、疲乏、失眠、头痛、心慌、烦躁、恶心、厌食、体重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他人劝说时则大发脾气,甚至摔砸物品。二是在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的依赖,患者只有通过长时间上网,才能激起兴奋来满足某种欲望。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强烈的渴望,难以控制对网络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不能从事任何的活动,自感记忆力减退,头脑反映迟钝,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现实生活有一种疏远感。病人变得情绪低落、悲观、消极、孤独、丧失自尊、自信等。三是在行为方面——患者主要表现为寻求上网的行为,为了能满足上网的欲望往往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甚至不择手段四处借款或欺骗父母索取钱物,有的将家中的财物偷偷卖掉,有的与网友结伙抢劫低年级学生的钱财,为了上网不惜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者构成犯罪。
3.学生上网的好处: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第二、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老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类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第四、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中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第五、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平时好些学生不大关心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只一味地埋头书海,因此可从网上查询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中高考新举措。
【技法示例】
“正反对比”法:
网络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运用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游戏:弊大于利。 (吴丹《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类比说理”法:
网络既是个真实的存在,又是个虚无缥缈的世界。在这张硕大无边的无形之网中,我如一尾畅游其间的小鱼,东游西窜,却总也穿越不了它的束缚。我被“困”在网中,被五光十色的“香饵”所吸引。这里,护照失去了色彩,边防部队失去了威严,我拿起鼠标这个“通行证”,既可轻轻走过美利坚的上空,也可健步穿过法国的凯旋门。在这里,没有权欲熏心,没有金钱腐臭,没有了年龄,没有了形体,没有了一切,忘乎所以,真不知道是我变成了网中鱼,抑或网中鱼变成了我。在此,我深刻体会到了庄周梦蝶的那种迷离的意境。 (张孝梅《网络如幻我似鱼》)
“破中有立”式:
有的人认为,网络传播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中学生沉溺其中,肯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必须承认,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比如,现在社会每天都有绑架、杀人、抢劫等犯罪现象,难道我们就可以因此否定整个社会吗?再说,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在电视、影碟中也同样存在,为什么我们只想着封杀网络,而不把家中的电视、影碟也砸了呢?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很多,只有小部分同学受到不良影响,这说明主要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和意志啊! (徐娜《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现身说法”式:
我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开销越来越大,手头越来越紧,视力越来越差。我觉得有些不安了,后悔了。爸爸好象有些察觉,老是有意无意地看我几眼,那意味深长的目光,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我无法拒绝网吧的诱惑、召唤,如同无法拒绝毒品的瘾君子,我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其中。每天,我都在极其矛盾中度过,我仰天长叹:“怎么办哪?”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同桌,没想到他只是淡淡一句:“虚拟的世界能带给你某种享受,可那种感受是虚幻的啊!你怎么这么糊涂!”我如梦初醒。现在我已从那虚拟的天地中抽出身来,用学习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再见了,我的虚拟世界! (崔恒录《上网》)
用事实说话:
上网,网络游戏最害人。我们很多中学生深受其害,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必然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我的同学黎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本来学习优秀,由于迷上了网络游戏,无心学习,满脑子游戏,一天到晚设法找钱玩游戏。一天深夜,黎明玩完游戏回家的路上,经不住一同玩游戏的网友们的诱惑,与他们一同去找钱。结果,因抢劫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王晶晶《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习作—作者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大联展】
陈 喆 网络就像一座城,它是虚幻的,但又是精彩的。 我爱幻城,我喜欢在这个硕大无比的幻城里自由穿梭,寻找和我“臭味相投”的有缘人,然后和他们一起探索知识的奥秘,畅谈共同的烦恼,肆无忌惮地讽刺或批评自己所厌恶的一切。 我爱幻城,我喜欢在宁静的黑夜里坐在电脑前,听着自己噼里啪啦敲击键盘的声音,看着自己一点一滴敲击出来的文字印在发白的屏幕上,愈来愈多素未谋面的人在自己沉着游动的文字里变为老朋友。无论给予的是批评与赞扬,都在浏览无数遍后统统接受。 我爱幻城,我喜欢在淘宝网上挑选只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商品。有时喜欢的商品繁多,不知如何选购时,还可以在社区发起投票,无数网友给你参考意见,在最后选中购买时,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你就算完成了交易过程,只需在家里等候你的“宝物”到达你手中。这种“坐享其成”的感觉是不是比你走路逛街半天也没买到合适的那种方式更胜一筹? 我爱幻城,我喜欢在里面阅读书籍,观看影片。这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内容丰富,你想查不到都难!…… 幻城是那么的迷人,如果你太贪恋,就很难从这迷幻的城堡中走出来。 有的人爱上了幻城里刺激虚幻的游戏,他们整夜在所谓的“基地”里厮杀,游走在各种可以给予他们“快乐”的地方,终日无所事事,邋遢地趴在电脑前,分不清黑夜白昼,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屏,忍受着“饥寒交迫”,他们也浑然不觉,痴迷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痴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事例报道数不胜数,不以正常的心态和行为面对网络,幻城就会成为一座“血腥之城”了! 你再怎么精谋明算,千万不能小看了幻城。聪明人会顺利地走出这座城堡,可愚蠢的人呢?小心被城堡中的光怪陆离诱惑,让你迷失了自己,走不出来。 【作者自评】 说句实话: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虫”。虽然我“钟情”于网络,但我自以为还是有一定的克制力的,因为我不屑于玩电子游戏,我喜欢上网读书、听音乐、看电影、聊天或者网上购物。因为我深谙网络隐性而虚拟的特征,所以我把它比喻为“幻城”,我喜欢在这座城堡里畅游,尽情享受网络带给我的便利和快乐。但我又目击了身边的许多网友迷失于这座城堡的不幸遭遇。可以说,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提醒我的同龄人,理智地运用网络,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走不出这座幻城。 【同学互评】 我真佩服陈喆同学的想象力,她把网络比喻为“幻城”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作为她的同学,我们的经历非常相似。她运用排比段落所列举的畅游“幻城”的种种感受,我同样体验过。所不同的是,我有些缺少自制力,虽然很少玩那些带有刺激性的电子游戏,但一聊起天来就无休无止,也曾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可又不能自拔。读了这篇文章,我会更好地把握自己,再也不会在这虚拟的世界里投入太多的时间和感情。 【教师点评】 本文将网络比作“幻城”,把上网比作“畅游幻城”,形象贴切。前面的大半部分,作者采用复沓的章法,从交友聊天、网上购物、查阅资料等方面,描述了网络带给我的“利”;后面的小半部分,以较少的笔墨勾勒了“有的人”因贪恋网络而不能自拔的情形,从而凸显出网络的“弊”。文章结构清晰完整,主题鲜明突出。小作者能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告诫青少年要以正常的心态和行为面对网络,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若将后面部分的“弊”仍以“我”的亲身感受来写,则文章就更显得前后贯通了。
迷梦醒来迎朝阳
——致王冲同学的一封信
王冲同学:
你好!你在给我的来信中,把我当做知己,向我倾诉了你近来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苦恼。谢谢你对我的坦诚和信任,作为同学和朋友,我也用书信这种最传统、最感人的方式给你回复,也许能够帮你走出“网游”的泥潭。果如此,则幸甚至哉!也不枉了我们同学和朋友一场。
其实,我应该是没有资格来和你谈网络话题的。因为从前的我也曾经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网虫”,也曾整日地泡在网吧里,没日没夜地“网游”在虚拟的世界里。在家长和老师的眼中,我是个不可救药的“坏孩子”。一段时间,不仅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就连我的视力也急剧下降,坐在第二排看黑板就模糊不清了!无奈之下,只好加入了“四眼”一族了。更为糟糕的是,我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早操跑步时,我都被同学们远远地落在后面,多次受到过体育老师的责罚。由于学习成绩差,以前和我要好的一些同学都渐渐地疏远了我,我的自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我幡然醒悟,痛下决心:戒除网瘾,奋力拼搏,迎头赶上同学们!
此后,我用最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不再上网,每天清早提前起床到操场读背语文和英语;上课时心无旁骛,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举手发言;课后有不懂的问题,我就虚心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晚自习后回到家里,不看电视更不上电脑,而是一头扎进我的房间,独自钻研一道道数学习题,直到深夜……“功夫不负苦心人!”半年后,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每次考试,我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老师对我赞不绝口,同学们对我是钦羡有加!大家看我时的眼神,分明透露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惊讶和赞叹。
现在,我也偶尔上上网,但一般只是查阅一下学习资料、下载几篇自己喜欢的优美时文,对于网络游戏,我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了!爸爸妈妈见我不再沉迷于网游,逢人就夸我懂事。我发现:只要我们用一种理智的心态去对待网络,它不仅无害,而且还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呢!
王冲同学,以上絮絮叨叨地讲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早就听得不耐烦了?但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你现在大概已经明白:我是一个“回头浪子”的典型!你目前的处境肯定和我以前的遭遇差不多吧?我衷心地希望,我的这些经历能够给予你一点启示、帮助你走出网络的泥潭!
王冲同学,赶快从迷梦中醒来吧!让我们一道去迎接那喷薄欲出的朝阳,因为我们都是初生的太阳! 你的同学和朋友:邓科 2010年10月10日
【作者自评】
关于“网络利弊”这个话题,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是有很多话可说的。因为大家都熟悉网络这东东,对于它的利弊,一般也能说个一二三。但越是熟悉的内容往往越是写不好,就在老师布置这篇作文任务后,我一时不知怎么下笔。后来猛然想到我的同桌曾一度痴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成绩严重下滑。我也同样迷恋过网络,但现在已醒悟的情形。于是,我灵机一动,决定采用“书信”这种便于交流的方式来习作,主要内容就写我对同学的劝诫。
【同学互评】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邓科同学的文体确定非常得当。因为书信是我们最熟悉、最容易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表达形式。其次,作者能够以朋友谈心的方式来劝导对方,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帮助同学戒除网瘾,难能可贵。第三,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如同学姓名“王冲”谐音“网虫”,富有深意;文尾对同学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呼唤,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教师点评】
本文采用“书信体”的形式来行文,便于运用叙事、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对方展开平等对话,交心谈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