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明少年作文网 小学300字作文300-500字

龙源会员是龙源期刊网最新推出的会员制阅读服务品牌,只要您拥有龙源帐号就可以随时开通。
浏览分类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1年第10期
订购杂志
本期内容介绍
●在现代社会,要提出一个概念:不经过相应的学习培训是没有资格当父母的,做父母应该要考资格证。——华中师范大学人类性学教授彭晓辉●在通讯最摩登的时代,大家都孤单。——陈丹青说,现在的小孩最好的朋友是手机而不是邻居和兄弟姐妹●我觉得对中国人来说,其中有一堂大课一直没有很好地上过,就是...
热点阅读
明眼人不妨算一笔账:这许多年来中国人总共在名人身上花了多少钱?又在名人身上浪费了多少时间?而声名显赫的名人们,又为发展经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做出了哪些贡献?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老朽我提出一个“名人误国论”,该也是一大贡献了。话说在前面,这里说的那种名人,是误国的名人。这里所说...
如果不是政协委员潘耀民的一份提案,包括很多记者在内的公众都还不知道“馒头税”,而且其税率高达17%。潘耀民委员认为,17%的“馒头税”设置税率过高,既不科学,还增加百姓消费的负担,更不利于食品安全。现在老百姓对超市的馒头价格有很大抱怨,一个大馒头就得一元两角,但“馒头税”的税率却...
一个人有点疲惫感,当然无需大惊小怪,因为这是常见的事。一个人疲惫过甚,久久地打不起精神,这可能是患了某种病,即疲惫症,这就应该治一治了。若是这种现象较多,甚而普遍,带有社会性,那就值得研究研究了。社会性的疲惫症,其通常表现为很多人一起喊累,抱怨“生活节奏过快”,乃至喊出“生活真没...
春节晚会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把民间的一句俗语提升到“主流文化”认可的层面。是春晚让“长个包子样别怪狗跟着”这句话一夜之间变成“热词”,迅速走红,全国普及,比时尚专家全力推出的季节流行色还抢眼。“长个包子样别怪狗跟着”,可我们遇到烦心事儿时,总是把抱怨发泄给人家。拆迁的看谁都是钉...
经典阅读
我常提起自己视觉中的最后印象是在上海动物园,看大象吹口琴。可有时又觉得恍惚不对。大象如何能吹口琴?不合比例,技术难度太大了。但我的确是在上海失明的,这也是上天对我的照顾,让我看了一眼,那年代中国最绚丽的城市。霓虹灯、各种颜色的小轿车、夜航船上的奇幻的灯语。我还平生第一次见到了活的...
2010年12月30日,我去南京参加民谣跨年演出。那晚,南京很冷,没参加朋友的酒局,缩在宾馆里,早早的睡觉了。然而,这样一个岁末的冬夜,有两个亲切的生命,收拾好行囊, 悄悄地掩好门上路远行了。 30日晚9点,诗人马雁在上海去世;31日凌晨,作家史铁生在北京去世。17岁那年,我在收...
拓展阅读
有人讨论过镜子的哲学吗?据说对镜像的思考始自柏拉图。塞内加认为,镜子会让女人变骚;亚里士多德认为,女人经期照镜子,会令镜子变脏。苏格拉底生得丑,因此从不照镜子,但他鼓励别人照镜子;他曾递给醉汉一面镜子,以让他认清自己的尊容。庄子只拿镜子作比喻,而墨子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说...
黄永玉先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但他却是一个大画家和制造了很多流行的人。1980年,他为纪念死去的猴子设计了一套邮票,后来成了价格翻了两万倍的庚申猴生肖票;他早年的木刻作品阿诗玛和用泥巴捏出来的酒瓶,后来也成了著名商标;甚至,写他传奇经历的文学著作也成了畅销书。作为一名画家,...
这是《聊斋》里最豪情顿生的一篇。有一对郑氏兄弟,都是读书人。老大在学校一贯成绩好,父母相当钟爱,并且爱屋及乌地对老大媳妇也特别好;老二成绩差,爸妈不太待见,由此及彼地对老二媳妇也不行。同在一个屋檐下,如此悬殊,大家相处心里都不痛快。老二媳妇经常跟老二说:“你就不能给我争点气?!”...
人的一生,就是在选择之中度过的。现在你想呀:婴儿出生,要选择顺产还是剖腹产;孩子哺育,要选择母乳还是牛乳;小学毕业,要选择就近还是民校;入学分班,要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高考临近,要选择本市还是外地;大学毕业,要选择考研还是就业;爱情婚恋,要选择买房还是租房;结婚以后,要选择生育还是...
陈光标来台发红包,预计金额五亿元;陈光标的态度及人生哲学,台湾媒体称“引发争议”。我问陈光标,儒家道统讲究“为善不欲人知”,他为何非如此高调不可呢?他说了一段小红心的故事。陈光标生于1968年,文革没结束,中国到处闹饥荒;他上头的哥哥、姐姐全给活活饿死。十岁前每天只吃两餐,时时刻...
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的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中讲述的一个故事。很小的时候,他和母亲跟随继父到印度尼西亚居住。那个时候,可能是因为贫穷所致,印尼的大街上乞丐很多,似乎到处有他们的身影:男人、女人、孩子,他们穿着沾满泥土的破烂衣服,一些没了胳膊,另一些失去了脚,坏血病人、脑灰质炎患...
有一次,听台湾著名的宠物医生杜白说到一件真实的事。他的诊所附近有一个公园,时常有流浪的猫狗在附近聚集,一方面污染环境,一方面猫狗没有节制的生育,也会造成它们下一代更悲惨的命运。杜白医师就想到,应该为这些流浪的猫狗做节育手术,如果他能在为家中“宠物”看诊之余,每星期为流浪的猫狗做几...
女儿还没学会走路时,外子把她放在脚车前特制的藤椅里,每天傍晚载着她去兜风。她稚嫩的笑声,像在微风里摇荡的风铃,四处飘散。实在是太快乐了,所以,外子一回家,她便机灵地爬到他身畔,把无言的期盼写在清亮的大眸子里。只要外子把她抱上脚车,她圆圆的脸,便会绽放灿烂已极的笑花。这个时期的女儿...
华盛顿是我去过的为数不多的美国城市之一。即使这样过往匆匆,我还是被华盛顿给迷住了。城市安静得出奇,街道宽广空阔,国会山、白宫、林肯艺术中心、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以及各种纪念性建筑,把整个城市变成了一座博物馆。华盛顿的大部分街道被绿阴掩映,而不是被高层建筑的阴影遮盖。这一点,在我冬天访...
让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高速公路发生了一场车祸,一辆车不幸被撞翻,有个人被困在了车里。现在,关于如何解救这个人,我们有三种解决办法:第一,打***找***,当然代价是***可能来得很慢,被困的人生命垂危,可能等不及了;第二,路人甲跟车里的人商量:如果你给我一万块钱,我就把你给救出来,...
哲学是什么,无非是自然社会人生的总结,最简单的就是让人明白怎么活。我发现人一病就成了哲学家。有一年我在医院侍候一位亲属住院,不少病人在院子里晒太阳,一位中年男子,忽然大惊小怪,原来他发现院子里的花木憋出了芽苞,这是春的消息。他的激动表现得与生活中的平常人不一样了,对大自然如此敏感...
河北人讲的,人生快事,无非四件。黎明觉,二房妻,烫面饺儿,卤煮鸡。四件里面,一字没提房子。很多人讲的,法国厨子,日本妻子,美国票子,德国车子。也没提房子。好像房子不是一件事儿,在生活品质这样的话题里,房子二字十分微末,提都不必提。大房子并不是人人都喜欢的,电灯***楼上楼下的格局,...
关于兔子的成语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狡兔三窟。这个成语牵出一个大公子:孟尝君;牵出一个大智士:冯谖;更牵出一个大时代:战国。在那个战乱年代,朝不保夕的年代,人们最大的理想莫过于高枕无忧。怎样才能高枕无忧?作为孟尝君手下最厉害的策划师,冯谖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例:狡兔三窟。除了大本营齐国...
从社会最底层爬上权力顶峰的朱元璋,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反之,失人心者就要失天下,元朝的灭亡,便是借鉴。因此他坐上龙椅之后,便诏谕各级政府:“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赡养生息而已。”他改革元朝弊政,制定新法,以猛治国,澄...
前不久,我们到美国北方康尼迪格州去办事,然后绕道去了一个小山村库布鲁克。我们是去看库布鲁克公共墓园。凯灵顿家的家族墓地里,埋葬着一百多年前留美的一位中国人。凯灵顿家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这个山村,不知散落何地,村人还是把他们家的墓地照顾得非常好。这位中国人的墓碑就和他家兄弟姐妹的墓碑...
在我们这儿,井盖好比是城市的裤子拉链,有的只是功能意义上的遮羞,谈不上任何形式上的审美,而且还常被破坏分子偷偷揭开。相比起来,一些国家的井盖就要有趣许多,比如日本。在日本的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小镇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井盖,图案设计五花八门,虽然是小小方圆,日本各地政府都绞尽脑汁为井盖大...
我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风景,也见过很多不靠谱儿的旅伴——乃至,越来越喜欢独行。你知道吗?遇见一个志趣相投的旅伴,其难度比寻找一个共度一生的爱人未必小到哪里去,因为在相爱中可以有妥协和退让,但是在旅途中从人生观到生活习惯、道德指数都不同的话,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好吧,我见过很多不...
在日本的9级强震和海啸劫难之后,如今全世界的目光都聚于一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惊心动魄的危机处理过程中,留守在核电站中的50名工程师曾一度被下令撤离,但又旋即返回,目前核电站工作人员又重新增加到180人。这种危难之际冒着生命危险的孤独坚守,彰显了令人动容的人性光辉。此前留守...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狗?它是一条两条腿、像人类一样直立行走的“缺陷”狗。它的名字叫“信念”,“它是降临在浮躁的美国的一种力量,它是笃定而欢快地照耀在任何一位迷失者前方的一盏路灯。”7年前的一天,美国一户人家的母狗产下一条只有后面两条腿的缺陷狗。见是一只“怪物”,母狗拒绝哺乳,主人也心...
一个5岁的残疾小男孩,一场成功的个人画展。萨默塞特郡汤顿市图书馆,40幅绘画作品吸引了上万人参观,40幅绘画作品全部被收藏爱好者购买收藏。画展主人是莱奥海内斯。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患有天生脑瘫、间歇性耳聋、肺部和心脏永久感染。医生断言“孩子绝对不会活过1岁。”的确,在接下来...
姚明遗传了父母得天独厚的身高,但尽管如此,性格儒雅、爱好看书的小姚明却从未做过篮球梦。他说,小时候他的偶像都是伟人,要么是当李政道那样伟大的科学家,要么就是当国家领导人。1997年,姚明去美国参加一个篮球夏令营,他虽然没有别人跑得快、跳得高,但这次磨练让他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两个搞笑的士兵,他们厌恶战争,但却不乏乐观精神。他们怕死,想家,想女朋友。他们苦中作乐,喜欢女人,喜欢“向阿拉伯女郎吹口哨,或者说,见到什么女郎都吹口哨”。对,这就是比尔莫尔丁笔下倒霉的主人公:一个叫威利,另一个叫乔。莫尔丁,二战时美国一名普通的士兵。在作战间隙,他开始画漫画。或...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现场,主持人摆出一个装满沙子的塑料桶,放在10米之外,然后安排一个手***手和一个弓箭手上来,让二位做好向沙桶射击的准备。这时,主持人给现场观众出了一道题:你认为子弹和弓箭,谁能够穿过这只沙桶?现场开始有人猜测:根据二者的速度,手***子弹是每秒300-500米...
在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一份由贾平凹、刘心武、韩寒、郭敬明等近50名作家联合署名的《315中国作家讨百度书》以公开信的形式发出,矛头直指百度文库私自收录某些作家的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形成“盗窃”行为。公开信称,“如果所有的书都可以免费阅读,那么长久下去,必将无书可读...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这是日本自开始有地震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地震。受地震影响,日本部分地区一度曾观测到浪高超过7.3米的大海啸。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日本***厅统计,日本地震及其引发的海...
武汉市2011年3月19日通过地方媒体曝光40名“乱闯红灯、乱停车辆、乱穿马路、乱扔垃圾”市民名单,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一些媒体、网民和市民纷纷叫好,认为武汉这一举措“很给力”,彰显了政府提高市民素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决心,为缺乏文明素养的市民树起了一面自律之镜。“乱闯红灯...
不久前,一部讲述哈佛学子马克凭借创立社交网站“Facebook”成为史上最年轻亿万富翁的电影《社交网络》,荣获8项奥斯卡提名。一时间,“Facebook”的创业传奇成为全球热点话题。而在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研三学子解砾演绎了一部中国版的《社交网络》——他和创业团队从卖保暖内衣起步,...
应用阅读
成语(熟语)的综合运用是近几年来的必考题型之一,并且有“题型多样、综合程度较高、考查范围扩大”的特点。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和历年试卷中成语误用的实例,现归纳一些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一、弄清成语来源,明了含义,切忌望文生义①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
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是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核心板块之一,也是命题者设置新题型关注的重点。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其题型上大多设置3—4个小题,在设题上主客观兼顾,坚持“主题辐射”的原则,即无论是有关内容、结构,还是表现手法等等,都是从文章中心思想的角度出发进行...
2010年高考共有9套试卷直接对文言虚词进行了设题考查,而在这9套试卷中,共考查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15个:之(6次)、以(5次)、而(5次)、于(4次)、其(3次)、为(2次)、且(2次)、乃(1次)、因(1次)、所(1次)、焉(1次)、者(1次)、也(1次)、乎(1...
语句衔接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一种常见题型,这种题目旨在考查学生把握语段中心、理清语段思路的能力,对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严谨的表达很有帮助。在这种题型中,议论性语段的语句衔接题占了较大比例,如何快速有效解答这类题目,很值得探究。一、看议论走向一般来讲,议论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分析...
一、修改病句题1.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①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曾传唱了几代中国人,韩英、刘闯的英雄事迹更是影响了几代中华儿女。②日前,脱胎于曾红遍全国的同名歌剧的28集电视连续剧《洪湖赤卫队》即将登陆央视一套。③这部电视连续剧保留...
所有期号
杂志简介
《作文与考试》是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的一本新生代语文素质教育类期刊,中国首届、第二届优秀少儿报刊奖获奖期刊,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和课堂教学分会会刊。读者以中小学生和语文教师为主。分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
延伸阅读:
所有分类:
更多链接:
龙源期刊网
收录3000种正版杂志,种类遍及时政、财经、文学、生活、娱乐、教育、学术等诸多门类,并同时以互联网和无线方式发行。
全国免费******:400-6565-456
版权所有 1997-2011
龙源期刊网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6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帐户
创建帐户
Qikan.com
电子阅读器
关于我们yanyue的个人空间
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宏图大业
已有 1015 次阅读
2008-5-21 18:48
个人分类:
一、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南怀瑾大师为什么要推动儿童读经运动?这首先基于他对近百年来中国文化出现断层的深刻危机感。无论是在著作中、讲堂上,还是在与学生或友人的言谈中,南老师都表达了对民族文化发展命运的深切关怀。他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始终是第一等人。在几千年以后的现在又重新建国。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教育,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始终保存他自己的文化。可是世界上的人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我们中国人更不注意。   
  南老师无限感慨地说:“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如今却像个乞丐一样,向西方讨文化的饭吃。”这是因为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后,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和侵略。一些知识分子寻找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结果把账算到了文化传统的头上。他们以为是旧的文化、特别是孔子的儒家学说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拖累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五四”运动时的一班人,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提出打倒“孔家店”,推翻旧文化。可是,他们分不清什么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经过几千年考验积累起来的精华,什么是后来人穿凿附会、肆意曲解,加进去的糟粕,结果就把精华与糟粕一起抛弃,就像倒洗澡水把小孩一起倒掉了。旧文化推翻了,新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并没有建立起来,就这样把中国文化传统拦腰砍断。   
  他们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教育,提倡接受新的教育。传统教育以人格的养成为贯彻始终的精神。新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于开启国民知识和普及教育的效果,的确迥非前代可比,但知识并非就是学问。人格的养成和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并非有了知识就能成功。我们现在的教育大体上都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并没有真正顾及到国家民族承先启后的百年大计。现在的教科书变得只学语言,没有文化。小孩子上学读的是“小猫叫,小狗跳,猫叫狗跳好热闹”,没有任何文化内涵。这种教育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造成的流弊与祸害是很大的。这一代的中国人变得没有文化根基,文化断层很严重。   
  南老师多次意味深长地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模仿。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其实,中国经过几千年考验形成的文化如果丢弃,绝对是人类的巨大损失。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人类进步都有巨大的积极意义。现在,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已出现很多社会病。这些社会问题依靠西方文化本身已很难克服。很多有识之士反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从东方文明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我们中国人反而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的文化,月亮也是西方的圆,这不是开放,而是浅薄。
  二、寄希望于儿童,寄希望于未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大陆到台湾,从美国到香港,南怀瑾大师漂泊天涯,但一直苦心孤诣地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在奔走、在呼号。近年来,南老师更强调文化重建要从儿童抓起。他说,“像我们这个年龄层,七、八十岁的人快要死光了,将来要想靠我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把国家民族文化保存下来是几乎不可能的了。”而从三、四十岁的人,从小就没有打好中国文化的基础,不中不西,不今不古,很难担当复兴民族文化的重任。这一代没有办法了,只有寄希望于儿童,寄希望于未来。趁我们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老一辈还在,极力培养下一代,把中国文化的薪火传下去,使得命如悬丝、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得以保存,进而发扬光大。南老师经常动情地说:“我是看不到小树成长的那一天了,但我相信,小树是一定会成长起来的。”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宝贵的文化资产,这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的载体,也是这个民族始终保持创造力的活水源头。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就在于由一批历代流传的经典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资产。例如,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可惜他们的文化传统是靠一代代人口耳相传保存的。战争的浩劫,人口的迁移,民族的融合,口耳相传的历史文化很容易中断。因此,印度到现在就没有完整的历史记载。公元三到七世纪印度的许多历史面貌还是从西行取经的中国和尚,如法显、玄奘和义净的著作中知道的。即使有些国家保存了古代文献资料,但也未必能对后代产生影响。因为世界各国的语文,如英文、德文、法文,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语言大约三十年一变,所以一百年前的英文、法文书籍到了今天,除非专家,否则是莫辨雌雄的。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晓得语言是要随时代变化的,所以把文字脱开了语言。只要用很短的时间,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就会写出来。这种文字,也就是文言文。单独成为一个系统,表达了思想。中华文化的宝库都在上下五千年的古典书籍里,古书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文言文所保留下来几千年前的思想,对后人来说没有障碍。通过文言文,后人就能凭借这些经典与前人沟通,从前人的智能中吸取思想养料。中国的文化传统就这样一代代延续下来,但每一代人也不是墨守成规,总有自己的创造和贡献,使我们的文化充满生机。每一代人的文化创造力就是立基于这些经典之上的,经过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转化出新的生命力。
           
  然而,“五四”运动时,胡适一班人提倡白话文。这本来有益于普及文化,但他们却以废弃文言文为代价。于是,这一代知识分子不再能够使用文言文,基本上就读不懂古书,结果失去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无法再从传统经典中吸取养料,产生出新的创造活力。相反,只得拾人牙慧,从欧美文化中一麟半爪地讨一点来卖弄。因此,如今提出重整中国文化断层,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实际内容的,就是要培养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一代人,找回打开这个上下五千年文化宝库的钥匙,让传统重新成为文化创造的动力。
           
  儿童读经运动,就是提倡教十五、六岁以前的孩子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也可以包括一小部分佛家的书。南老师说,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其他古书,任何一段,教小孩子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尔稍稍讲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可以背。教小孩子背书,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朗读多了,音韵和字义等因素都会逐渐影响读者,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慢慢悟进去,将来长大后的学问就广博了。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方法,但在二十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不再采取朗诵、背诵的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和理解。这是受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胡适等人将杜威“生活即教育”、“理解为教育前提”的理念引入国内之后,将背诵经典视为食古不化的传统积弊。他们主张:教材的选编要按照分类化原则,依儿童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他能懂的才教。教育目标遵循实用原则,儿童生活上有需要才教。教学方法要注意兴趣原则,也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兴趣,有兴趣才学得好。结果儿童教育就变成了“小猫叫,小狗跳”。其实,背书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更发达。背诵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更细腻、更精详。
  南怀瑾大师对儿童背诵经典的这种看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医师论证说: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计算机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没程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没资料空有程序,程序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与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一至三岁即有显著发展,三至六岁,其进展更为迅速,六至十三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十三岁为一生记忆力的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二十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减退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岁开始酝酿,一至十三岁总是缓慢上升,十三岁以后方有长足之发展,十八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十三岁以前儿童正处于记忆力黄金时期,因此,提倡儿童背诵经典的效果最好。
   其实,处在记忆力最佳状态的儿童,即使不引导他们记住有价值的经典作品,他们也会去背诵广告词,流行歌曲。因为重点不在理解,而在记忆,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与“小猫叫,小狗跳,猫叫狗跳好热闹”的难易程度完全一样,而前者对文化生命而言更有意义。经典名著有益于人格智能的培养、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文学造诣的训练。让儿童自小就接触最有价值的书、永恒之书,只要有价值,不管艰深不艰深,让儿童多念、多反复乃至背诵。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这些内容不仅会存入大脑记忆,而且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在于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所以儿童读经,选择古代圣贤的智能精华是正确的。因为假以时日,读经的人多少都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陶冶性情,使心性向善、向上。读经儿童“有口无心”,没有考试的压力,亦不必要求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文化教育的目的。
  近年来,脑神经科学研究有相当多的突破,对于两脑侧化作用,以及右脑对认知程序的影响有较深入的了解。理解力基本是左脑的活动,潜在层次的活动就在右脑。背诵记忆不仅不妨碍理解力,反而成为理解力发展的基础,而旋律、韵律又可增强记忆,让记忆不仅止于短期背诵效果,而能透入心灵深处。儿童读经背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上的文字时透过视觉作用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激活了右脑,至于仔细辨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读经过程恰恰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至5倍。儿童只要反复诵读一篇文章,耳朵听进什么,眼睛看到什么,只要放松跟着念就行。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脑内的压力得到舒解,完全松懈、有趣,使脑波从β波转换至α波,也就是说,读经背经一而再,再而三地有机会舒解身心压力,并能在α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
  美国医学博士杨定一医师在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进行儿童读经所经历的身心变化的科学试验。他说,初步研究显示:参加读经活动的儿童,其记忆力增强,且数项EEG变化也类似深度打坐的反应。当朗读经典时脑波韵律慢下来,而且比较同步,类似激光作用。这些脑波变化,可以解释为儿童在读经时所呈现宁静安详的身心状态,也因此更有助于注意力集中与持久。经常有家长表示,参加读经活动后,会迸发创造性见解,这些是与缓慢的α波及同步的脑波韵律十分有关联的。
  其实,今天的西方学者也已经注意到中国传统背诵教育法的优点。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指出:“中国学生即使在低年级里,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并须熟记历代名家所作几百篇的文章和几百首的诗歌。这种学习的课程,采用了已经二千年养成大家于古代文书具有特别熟悉;结果,对古代的历史和文学,又产生一种崇敬的心理,这实在是中国人的一种特色。这种积累起来的大资产以供中国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
  三、以民间的力量推动儿童读经
  南怀瑾大师在全球华人社会推动儿童读经运动,是1997年听说王财贵博士在台湾提倡儿童读经后开始的。
  王财贵是国学大师牟宗三先生的弟子,现任台湾国立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的副教授。王财贵博士从1994年起就在台湾提倡儿童读经,到处奔走讲演,希望以中国文化宝典开启儿童的纯洁心灵,让他们从小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传统。他将精选编排的经典标注拼音,教人以多种形式带领儿童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唱念背诵,以便在不知不觉中识字、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多年来,王财贵博士倾心倾力地为社会净化、人性升华的理想而默默耕耘。然而,在当今这个金钱至上、人欲横流的社会,他常有孤掌难鸣之感,儿童读经推展缓慢,始终难成气候。此时,他最需要的是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登高一呼,将儿童读经推向更广阔的社会领域。
  这样一位长者终于出现了。南老师从学生李真吾女士那里听到王财贵提倡儿童读经的介绍后,立刻予以热情的支持。因为这符合他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理念。南老师从这一当时还处在萌芽状态的创举中,看到了其日后波澜壮阔的发展趋势。儿童读经为培养下一代,传递中国文化薪火,找到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途径。1997年秋,南怀瑾大师把王财贵博士请到香港,举行一次公开讲演,讲述他的理念,介绍指导儿童读经的具体做法。然后,南老师决定将推动儿童读经运动作为他领导的国际文教基金会的一项长期任务,指定李真吾女士具体负责儿童读经的组织工作。南老师知道,由于官僚体系的包袱,儿童读经如果要在取得各地政府的支持后再推动,实在是很难的。因此,这个运动一开始只能像修建金温铁路一样,依靠民间力量来推动。于是,南老师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儿童读经运动分别在台湾、香港和中国内地激活了。
  在台湾,国际文教基金会先选定在台北薇阁学校推广。这所私立学校在台北以其高质素的教学闻名,担任董事长的是南老师的学生李传洪,也是李真吾女士的弟弟。薇阁学校从幼儿园的四岁小班和五岁大班起就都设有读经课程,让孩子背诵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目前这一读经课程开设已有三年。这个学校的学生在读经后,不仅增加了识字和词汇量,提高了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而且人格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较懂事,不与人计较,懂得体谅他人,具有反省精神,易于接受他人批评,容易静下心来,具有羞愧心,能够自我规范,爱整洁,守秩序。
  王财贵博士提倡的儿童读经也不再是孤军奋战,越来越多的家庭、社区和学校参与到这个运动中来,而且成效显著。例如,台中县大里市崇光国小六年级四班,从四年级开始读经,两年后全班面貌彻底改变。这个班级开展读经后,在整洁比赛、秩序比赛等团体竞赛中,几乎每次都拿全校第一;作文比赛、朗诵比赛、学科评比也都名列前茅。目前,全台湾省参与读经运动的少年儿童已从最初的1000人增加到80多万人。
  香港的儿童读经运动起步较早。1997年6月,天平儿童基础教育中心的主持人陈鸿远律师从国际文教基金会听到介绍后,就开办了第一个“经典文学诵读乐园”课程,招收一到四年级的小学生,每个星期到中心上课一个半小时,诵读《论语》、 《大学》、唐诗、《三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由于课程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中文水准,而且改善了他们的气质和行为,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赞同。现在参加天平儿童基础教育中心读经课程的学生已经从当初的25人增加到125人。天平中心不仅自己开展读经活动,而且逐渐向香港其他教育机构推广。他们协助九龙的伍华小学和马鞍山的泰白纪念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儿童读经活动,为他们提供教育大纲和免费培训师资。目前这两个学校的读经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尽管在这个华洋杂处的前英国殖民地,推动中国文化殊非易事,但经过三、四年的努力,读经运动正从天平儿童基础教育中心扩展到香港社会。特区政府教育署的总督学在考察了天平中心的读经课程后颇为欣赏,主动向其他学校推介。目前,不仅保良局属下的各个学校开展了读经活动,而且天主教会所属的各校也在课外开设朗读中国文化经典的课程。据保守估计,全香港已有3000到4000名学生投入了儿童读经运动。这个曾经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开始露出中国文化复兴的盎然春意。
  四、儿童中国文化经典导读
  中国大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也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空前浩劫,传统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因此,这里自然成为南怀瑾大师推动儿童读经运动的重点。虽然在大陆推动读经的困难最多,但三年下来成绩也是最好。目前大陆29个省市直接参加读经的少年儿童已达100多万人,受影响的成年人超过600万人。各地开展的儿童读经运动,既有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也有公立、私立学校自发加入的,还有民间志愿者自办的大小义务教学班。从1997年秋开始在大陆推广的儿童读经运动,大体上是兵分两路。一路是国际文教基金会李真吾、郭姮晏母女直接深入大陆各省,组织起来的“儿童中国文化经典导读”。另一路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发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1997年10月,王财贵博士在香港公开讲演后,又在国际文教基金会李真吾、刘雨虹、周勋男等一行人就前往海南岛,准备在那里首先开始儿童读经的推广试点。南老师的学生、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长陈峰先生热忱地接待了他们。王博士在大陆的第一次讲演就在有上千名职工的海南航空举行。万事开头难,虽然当地人对讲演内容颇有兴趣,但由于缺乏在内地组织教学的经验,海南的读经运动没能顺利地开展起来。出师不利,并没有使南老师以及他的学生们气馁。第二年的早春,南老师派遣李真吾、郭姮晏母女以及宏忍法师、赵海英博士等再次前往大陆,开始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播种工作。李真吾女士母女俩都是学教育的。郭***出生于台湾,13岁和家人一道随南怀瑾大师赴美国定居,先后获得美国纽约大学金融与国际贸易双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她毕业后先后在一家美国投资银行和法国里昂投资银行在香港的机构工作。郭***自幼受到南老师的熏陶,热爱中国文化。这次为了推广儿童读经,毅然辞去了银行的高薪职位,与母亲一道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们在六个月里到过天津、北京、青岛、烟台、连云港、上海、武汉、云南、兰州等地。他们的足迹还深入到贫困山区和偏远边陲。
  天津是李真吾母女踏足大陆的第一站,也是国际文教基金会推动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起点。天津河西区的副区长张俊芳是读师范出身的,因此听到儿童读经的介绍就如获至宝。她说:“中央正在提倡素质教育,我们抓教育有了目标,却苦于没有能够落实的方法。现在儿童读经活动带来了经验,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完全吻合的。”1998年4月,在河西区举行的第一场演讲会就来了30多位校长。他们听完演讲后热情高涨,纷纷要求作为儿童读经的试点。最后,区政府选了10所小学、幼儿园作为第一批单位,实验期为三年。一年半后,参加实验的单位增加到14个,参加人数近万人。上至区长、教育中心主任,下至校长、老师,层层领导重视,社区教育中心指派专职人员负责,并制定阶段性的实施计划。学校将每天诵读的20分钟排入课表,每天对诵读情况有检查、有记录。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事例比比皆是。河西区先后举行了两次儿童导读活动展示会,并邀请台湾读经儿童同台表演。他们还专门编印了一本《河西区中国古代经典导读实验成果集》。三年来,这个区的儿童读经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生动活泼,持续有效。武汉也是推广儿童读经较成功的一个地区。那里的读经运动是从1998年8月开始的。1999年10月,国际文教基金会请王财贵博士到武汉演讲,市教委通知市区400多所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参加,会后有数十所小学陆续开展,形成一个高潮。到目前已有59所小学、幼儿园在开展读经活动,人数约有8000多。在南老师的家乡温州,刘煜瑞和南小舜先生创立了“绍南文化中心”,积极推广儿童读经。2000年9月17日,他们举办了“温州古诗文朗诵音乐会”,300名儿童登台朗诵《大学》等古代经典。12月17日,又举办了“小状元比赛”,温州市和附近乐清、泰顺等县的300名儿童参加了背诵《大学》等7个科目的比赛。2001年3月,该中心邀请武汉余一彦博士到温州一带巡回演讲,推广儿童读经,听讲的师生和教育管理干部约有4000人。
  当然,儿童导读活动在各地的推广并不都像天津和武汉那样一帆风顺。例如,推广活动到了深圳,当地人就以为是在推销课本,开口就是“能给我们多少好处”。大凡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越是轻视文化,儿童读经运动的推动也就越是困难。正如南老师一再叮咛的那样:读经活动一定要用乡村影响城市的方式来做。
  以后真的人才也会出在那贫困的穷乡僻壤。因为他们才懂得去珍惜能够读书的机会。事实正是如此。有一次,李真吾母女和赵海英博士去广东连州山区推广。许多乡村教师跋涉了五、六个小时、翻山越岭来听讲演,为的是给当地学生带回外界的学习讯息。这个山区每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只有400元人民币,但他们毫不迟疑地掏钱买导读课本。因为这里的孩子读书认真,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他们知道唯一能走出这穷乡僻壤,到外地去谋求发展的就只有读书这条路。河南长垣县马野村希望小学是一对农民夫妇办的民办小学,校长马文仲还是一位全身瘫痪的残疾人。但他们坚持带领全校200个学生开展导读活动已经二年了。学生们已经背完了《三字经》、《孝经》、《弟子规》和近百首唐诗。
    
  国际文教基金会的同仁在各地的推广中,发现导读活动要成功需要一套适合现代儿童使用的教材。于是,南老师指定郭姮晏负责选编一套《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教材。郭***发挥自己所受教育专业训练的特长,以及从南老师那里学到的中国文化知识,集中精力,迅速编成一套教材。这套教材包括《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孝经》、《千字文》、《黄帝内经》等古代文化经典,分成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共十二册,约三到四年可以学完。在编成《中国文化导读》后,她又选编了一套《儿童西方文化导读》教材。与华东师大出版社签下出版合约,使导读活动有了自己的教材。
           
  为了提升儿童文化导读的品质,国际文教基金会还成立了儿童智能开发中心,并与华东师大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师大附属的幼儿园、小学进行实验教学。1999年8月,双方联合进行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绩效实验。他们选取上海2所幼儿园和4所小学中的几个班级为实验班级,并选定了平行相关的对照班级。对实验班级实行了两个学期的经典导读训练,分别对他们在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智商和人格等五方面的指针进行实验前后差异、对照班和实验班之间差异的比较和检验,作出研究报告。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读经活动对于同时提高儿童的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效果是增加识字量。每天诵读15-20分钟的华东师大幼儿园实验班的大班儿童,平均识字比对照班的儿童多129.92个。宝山实验小学二年级实验班的学生比对照班平均多识字289.5个。
  国际文教基金会在各地推广儿童文化导读的过程中,还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
  1.人人是教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诚,能读拼音,就能担任导读教师。
  2.“小朋友,跟我念!”成为导读的六字真言。
  用活泼愉快、唱歌的方式,让儿童在没有压力下,自然熟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天诵读20-30分钟,在校利用课间、早自修或分组活动的时间,分几个时段背诵(因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故以时间短,多反复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读诵,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家人分享。
  4.儿童背诵速度,在三个星期后明显加快,可采取渐进的方式。  
  5.对小孩,不求理解,只要熟读,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念,他们自然会背诵。对师长,要求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目前,由国际文教基金会推动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已成燎原之势。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成都、深圳、厦门、广州、福州、海口、兰州、沈阳、长春、连云港、昆明、西安、温州等地,甚至远到内蒙古的巴盟,参与这一活动的市(县)级单位至少已有50-60个之多。这个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几乎所有在各地的组织者都是民间的自愿者。例如,武汉的余一彦教授、厦门的周鸿、吕丽委夫妇、深圳的许竹如先生、温州的刘煜瑞和南小舜、山东烟台儿童村的刘建茹女士等。他们都是真心赞同南怀瑾大师的理念而投入这一文化重整工程的。
  五、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组织扶助农村贫困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而名扬天下。早在1992年,南怀瑾大师就向“希望工程”捐款,并因此认识了温州小老乡、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先生。此后,徐先生每次来港都会登门拜访南老师,向他请益人生和事业的学问。1997年10月,“希望工程”经过近十年的历程,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先的目标大致已经达到,需要“嬗变”,实施战略重点的转移,提出更高的战略目标。正在此时,南怀瑾大师决定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徐永光在香港听了南老师的想法后,一拍即合,决心在回到北京后就马上推动这一运动。他把儿童读经运动定名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认为这是一项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道德文化修养的新的希望工程。
    
  1998年初,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推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孩子每天用15-20分钟的时间来诵读中国传统古诗文中的经典之作,用经典来充实、开发孩子们记忆力的黄金时代,让中华文化在新一代中国人中传承。徐永光认为:指导儿童诵读中国古代诗文经典的意义,一是在于开发记忆力,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文化准备;二是打好语言文字功底,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不会写文章,其原因是语文基础差。中国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这些千古美文就是最好的范文,而学习它的最好方法就是幼时背熟。三是获得熏陶和修养。古诗文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如“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些积极的人生理念和道德精神,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此成立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青年学者陈越光先生担任主任,负责落实全国儿童读经的组织推广工作。
  徐永光、陈越光以及他们的同事首先组织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的专家学者,迅速选编了《中华古诗文读本》。这套12集的读本,由编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精心遴选的301篇优秀古诗文构成,按子丑寅卯……的顺序排列,每篇文章配有汉语拼音和注释,作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基础读本。1998年2月18日,组委会开始在北京、湖北的1500名小孩中进行三个月的试点工作,以便取得经验,全面推广。试点单位包括农村贫困地区小学、城乡结合部小学,城市普通小学、高校附属小学、民办学校、幼儿园和文化背景较好的街道社区等7种类型。试点单位的大多数教师和家长从孩子们的变化中亲眼看到,读经不但能在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进行的评估结果显示:94.2%的家长和100%的教师认为,诵读古代文化经典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试点成功后,1998年6月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激活。组委会向全国青少年提出“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口号,确定以“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的方针指导儿童读经。他们原先指定的计划,是开展10年,组织全国的100万孩子参加,但活动一开展,发展速度大大超出预料。最初是学校的热情比教育主管部门高;家长的热情比老师高;农村学校的热情比城市学校高。后来,各地的学生、家长、教师和地方政府官员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这项文化重整工程。广东廉江市“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已成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全市490所中小学的近4万名学生积极参加。湖北罗田县实验小学利用校内闭路电视,开办《古诗文导读》专题节目,每天向全校播送10分钟,时间一到,全校2800名学生便与主持人一起齐声朗读起来。河南尚义县副县长刘善修称,“古诗文诵读工程是构筑新的希望工程,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山西右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书记高厚说,“与物质贫困相比,精神的贫困更为可怕。古诗文诵读工程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后为富民强县作出贡献。”
  古诗文诵读工程在大陆各地铺开后,效果是显著的。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参加读经后,已能阅读《资治通鉴》,流利地说讲英文和大量背诵莎士比亚英文原著。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发现,孩子形成背诵习惯以后,往往更喜欢背诵那些稍长一点,一气呵成的诗文。像《陋室铭》这样的文章,小孩子往往用二三十分钟就能背下来。家长起初比较多地着重于开发孩子的记忆能力,后来家长发现参加活动后,孩子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大大提高,下笔成文,出口成章。在许多地方,小学生每天诵读20分钟,坚持3年后就能背诵10万字经典,超过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的背诵量。更重要的是家长越到后来越看到,孩子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提高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许多家长和老师来信,对于孩子们把诵读的内容举一反三地用于现实生活,都感到非常意外,非常惊喜。如一所私立学校有个男孩子,由于家庭富裕,从小娇生惯养,平常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做。学校开展读经活动后,孩子居然主动在家扫地。妈妈觉得不可思议,问他怎么想起扫地来了。孩子用一句古文回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2000年3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美国朗讯科技基金会、国际青年基金会在北京联合搞了一次“古文诵读——城乡手拉手”行动。当外国友人走进学校,看到成千成百的小学生大声背诵《论语》、《老子》和唐诗、宋词时。他们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说,“虽然听不懂内容,但从孩子们的神情上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力量。”
  1998年9月28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台湾薇阁学校、澳门中华教育总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四地少年文化交流活动”。14个台港澳的孩子与50个北京孩子参加了这次交流活动,增进了孩子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感情。1999年春节,在北京音乐厅举办10场“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北京8所小学的500名孩子与艺术家同台表演,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党和国家领导人***等欣赏了朗诵会,对儿童读经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2000年12月,“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表彰大会,16个省区的50个单位和150名个人获得表彰。儿童读经运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儿童读经活动不仅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推展,而且波及到东南亚、北美、欧洲的华人社会。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美国、加拿大和荷兰的中文学校都开展了儿童读经运动。马来西亚的儿童读经是从1998年底开始推动的。南老师请王财贵博士去那里演讲,引发当地华人社区留意儿童读经活动。他们还专门组织儿童读经考察团到台湾取经。目前,当地有数千儿童参与了读经活动。1998年7月,南老师安排王财贵博士到美国举行专题演讲,带动了美国的读经活动。杨定一、王瑞华夫妇积极奔走筹备。美东中文学校协会会长童振邦极力将活动推广到所属六州的中文学校,德州、加州等地区也都先后加入。当地儿童读经的推广形式主要靠家长以一传十。许多家长亲眼见到小孩朗诵《大学》、《老子》、《论语》都相当惊喜。这些家长也就自觉地成为推广核心。许多人在家自组小班,朗诵经典。1999年5月29日,在波士顿举行的美东中文学校年会上,数十名儿童搭乘巴士赴现场做朗诵示范表演,使儿童读经的影响在美国进一步扩大。目前在杨博士的推动下,美国成立了“世界儿童智能开发基金会”,希望发展到英文及其他语文的经典导读,同时争取各项文化及国际组织的认同,以便推广到西方文化圈。
  由于儿童读经运动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形势超出了原先的估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00年又提出新的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直接组织300-500万孩子参加,影响3000万成年人,通过每年搞大型活动和媒体宣传,使受到幅射影响的人超过一亿。这样经过10年的努力,影响近十分之一的当代中国人,使他们接受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他们从2000年3月起又激活了“古文诵读工程百县计划”,准备花3年时间在100个县实现全县推广,现在已有33个县开始了。这就标志着儿童读经的参与者从城市向农村幅射,向闭塞的边远山区延伸,最终将使广大农村的少年儿童素质得到提高。
  由于儿童读经的实际效果明显,在大陆,其他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也闻风而动,开始加入进来。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以及青少年彩虹服务基金从2001年3月起,在全国推展“少年儿童中国经典文学诵读活动”。该中心主任艾玲女士先行组团到香港观摩儿童读经活动,返京后积极推动这项活动。他们在北京选定首批试点学校,然后向全国推广。目前已有15000名北京儿童和5000名内蒙儿童参加读经活动。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向他们捐赠了2万册教材,香港热心人士温金海和张宗利募集了活动经费。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准备在4月初组织北京90名中小学校长到香港观摩儿童读经。北京儿童经典导读中心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慈善总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评价中心、比较教育中心于2001年春节在国图文津厅正式启动了“经典诵读工程”,准备在各地建立“儿童经典导读推广基地”,负责提供骨干师资培训,分发导读教材,提供宣传资料和活动指导资料。2001年2月25日北京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又联合国家图书馆在国图贵宾厅举行了“经典文化建设与推广高层研讨会”,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央教科所,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近40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高度评价了“儿童经典诵读”这一被南怀瑾老师称为再造一个中国的工程。2001年5月31日,由文化部社图司,北京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和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庆六一走向经典时代”大型联欢会在国图音乐厅举行。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经典导读代表队300余名小朋友应邀参加经典诵读汇报演出。音乐界著名人士李西安教授,田青研究员,演艺界苏民、濮存昕先生等都应邀义演。600多位中小学校长,部分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及文化部,中华慈善总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国家图书馆等单位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共计1200人应邀观看了小朋友精彩演出。现场掌声阵阵。演出结束后,文化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领导和主持人纷纷表示愿意以各自的方式参与推广儿童经典导读工程。国家教育部也准备从事一项《小学读经教学实验计划》,用6年时间,在100所小学实施,约有8万儿童同时参与。国际文教基金会和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等机构已承诺协助这项计划的实施。
  这项重整中国文化断层的工程,老师引用《易经坤文言》的“无成有终”作为这项工程的总结。他说:“我是个专门点火的人,现在既然火把点起来了,就靠你们年轻一代继续做下去吧!”现在南老师正在构想新的工程。虽然,眼下还很难知道南老师心目中下一个工程的蓝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希望年轻一代继续做下去,新工程的目标仍将指向中国文化断层的重整,因为这是他这一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打造经典时代①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儿童经典导读中心主任 冯哲在2001年2月25日于国家图书馆举办的经典文化建设推广理论研讨会暨经典诵读工程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众多学者、管理者、科学家、发明家从小对于经典文化能够大量背诵,这一点一直给我深刻的印象。比如马克思大段大段地背诵莎士比亚,又如比尔·盖茨大段地背诵马太福音,等等。仅仅背诵当然并不是我感兴趣的原因,我感兴趣的是:日后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也都贡献了富于原创性的经典之作,马克思有《资本论》和共产主义,盖茨有微软和Windows。先是背诵经典,然后自己创作经典,许多创造性大师就是这样的。
    
  最近我又看到一个资料,一本关于杨振宁博士的传记,是徐胜蓝、孟东明写的,叫做《大师情怀:杨振宁》②[注释②: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版],里面谈到杨振宁博士5岁读私塾,能将《龙文鞭影》背得滚瓜烂熟。《龙文鞭影》我没有见过,它到底有多少字数呢?上网查数据,没有确切结果。有一篇介绍《龙文鞭影》的文章,说《龙文鞭影》是四个字一句,一句讲一个典故,一共讲了两千多个典故。推算一下,也许在万把字左右,5岁小孩子就能很快成诵。在座的专家有读过背过《龙文鞭影》的,马上就可以纠正我的推算。
  网上又查到杨振宁博士的一篇回忆文章:《父亲和我》。文中回忆,11、12岁读初中的时候,他父亲请人给他讲中国传统文化,请的是雷海宗教授。杨振宁说:雷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只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父亲书架上有许多英文和德文的数学书籍,我常常翻看。”《孟子》比《论语》还厚,粗略估算有5万字左右,杨振宁博士一两个暑假就背会了。他还背了很多唐诗宋词。
  后来杨振宁博士多次谈到:他很幸运地掌握了中国传统的学习、研究方法,又掌握了与中国传统完全不一样的西方的学习、研究方法。他巧妙地结合应用了这两种方法,使二者互为补充,取长补短,这是他日后能在科学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这次会议收到了我们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名誉董事长南怀瑾老师的贺电。南老师在贺电里,也谈到了一代伟人学习的经历,南老师说——
  “从儿童时期开始诵读历史经典名著,是我们一贯的基本教育方法。例如大家所熟悉的孙中山、***、周恩来、***等诸位先生,又如吴大猷、苏步青等诸位先生,都是在幼年时期受过这种启蒙教育,有了中国文化的底子,然后又接受新时代的科学思潮,才影响了这段历史。”
    
  为此,南老师称赞我们这次会议,认为——
  “今天由国家图书馆和儿童经典导读中心所办研讨会的主题‘经典文化建设’和海内外近几年来倡导的‘经典诵读’,以及‘诗词诵读’、‘儿童读经’、‘读千古美文’等等,都是各地推广人或团体因时间、地点、环境不同而提出的不同名称,实际上都是围绕人类文化重整工作的中心在转,它们也都产生了各自的影响和推动力。但听到这些名称,也许有人会误解我们要复古,要开倒车,实际上这是我所提出的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程,也是儿童智慧潜能开发工作,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一种教育。十二年前,我资助北京大学恢复中国文化的工作,就是以这个观念为出发点。引用宋儒张横渠先生的四句话做为目标: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先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这也是宋儒陈同甫所说的‘为人们开拓万古之心胸’。”
  南老师还谈到,这种诵读方法在欧美虽然丢失了很久,但是最近也在开始恢复——
  “……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以后,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逐渐忘失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文化教育精神。其实,据我所知欧美国家也开始反思现代教育中的流弊而逐渐恢复传统的诵读法了。因此我们有责任对未来的一代,担负起这项文化断层重整的工作。
  那么诵读经典究竟是复古还是创新呢?是死记硬背还是智慧开发呢?南老师对此做了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非只偏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而是提倡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算术(中英算)并进的教育方法。还需注意的是,儿童读经典不是注入式的刻板教育,而是启发式的活泼愉快地学习,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益于儿童智慧开发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有人怀疑,背诵之后会不会忘记呢?我的答复是:会忘记的。可是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至于成年后再来读这些书,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尤如脾胃不健康的人,既便面对丰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礼记学记篇》中所提到的‘记诵之学,不足为人师’也就是这个道理。”
    
  南老师本人就是一个例证,他老人家读了那么多古书,却非常关注学术的现状和未来,自称老顽童。他在贺电中说——
    
  “我们做这项工作已经四年了,据中外教育界等各方面的反馈,普遍反映这种教育使儿童在人格、智慧,责任感,自制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同时,也带动老师、父母、祖父母,在学校和家庭形成了学习文化的风气。
    
  “我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我常称自己是个‘老顽童’,随时同年青人交朋友,随时吸收年轻后进的新思潮。我的心情与思想感情正如古人所说:‘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
  “以此经验告诉诸位年老、年轻的朋友们,希望共同为此目标努力,共创国家、民族,人类和平世界的美景。”
  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的理想目标就是这样:希望小朋友在宝贵的年龄阶段,在记忆力最好的年华,背诵古今中外最优秀的经典著作,提高我们下一代、乃至几代人的经典文化修养,使他们在很高的起点上尽快进入人类新的经典文化的创造。
  为此,我们融入正在海内外蓬勃兴起的经典诵读大潮,筹建儿童经典导读中心,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美国科学教育协会、中华慈善总会等海内外机构,从导读实践、实验和理论研究、创新两个方面切入,使经典导读活动健康发展,造福于子孙万代。
    
  为此,我们发起召开这次学术研讨会,希望听取各位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共同推进这一千秋伟业,迎接经典时代的到来。
    
  中心发起和运作、联合海内外各界力量共同推动的经典诵读工程,是具有重大公益性、教育性的跨国事业,其内容分为两个子工程:儿童经典诵读工程和***经典导读工程。其中,古今中外人文经典和科学经典的诵读导读是核心内容,在人格培养和智慧开启的基础上,带动科技发明发现、文学艺术创作、体育武术锻炼,以促进儿童乃至全民整体素质的优化。
  所谓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是指在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使各国少年儿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全面发展目的,为网络时代各国文明的广泛交流和深层融合、以及在此背景下人类新文明新文化的创造打下基础,争当学通中外的国际化创造性人才。其领域涉及家庭教育、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
  所谓***经典导读工程——是指通过儿童经典诵读活动,带动家长、老师和其他成年人(首先是青年大学生、研究生)诵习、研习古今中外经典文化,以醇化其道德人格,提升其人文理念,加强其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的综合发展素质和创新素质,以积极回应全球一体化、区域化同时并进的潮流。其领域涉及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军人素质教育、社区文化、公民道德、***职业道德、老年教育、环境伦理、生态伦理等。
  这两个子工程是互为表里,相互渗透,互为推动的。
  为了达成上述基本目标,我们将积极推进如下各项工作——
  1.在各地建立、认证、发展经典诵读基地,将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华慈善总会、全国妇联等各界力量广泛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和实验;
  2.与中央教科所等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共同展开儿童经典诵读工程的科学实验课题研究,使经典诵读工程不断得到科学实验和理论的监护和滋养;
  3.继续聘请海内外不同文化的各类专家学者作为我们的学术顾问和指导老师,以便经常得到最高智慧的教诲,聆听不同声音的警策;
  4.与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合作,设计和实施“经典文化建设和推广”两大战略构想,我们诚邀更多合作者的参与;
  5.陆续推出经典诵读工程的报纸、杂志,建立和完善经典诵读的网站,不断推出和完善经典诵读课本、光碟、磁带,以及相关的辅导教材;
    
  6.适时举办经典诵读的各类交流、表演活动,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的经典诵读交流大联欢①[注释①:这一活动已经如期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成功举办。以“走向经典时代”为主题的2001年六一大联欢,离本中心正式启动经典诵读工程,只有半年时间。随着本年度六一大联欢的圆满落幕,各地关于经典导读夏令营的***就此起彼伏,颇有应接不暇之感。走向经典时代的步伐是如此热诚和急切,好像文化断层的生存危机正好促进了经典文化的执着复兴——从前断裂、牺牲得多么壮烈,今天再生、复兴的发力就至少同样强烈。大联欢之后,与中央电视台、团中央、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化部、教育部有关部门的各项新合作也纷至沓来。],已经列入本中心的年度计划,这将是包括海内外经典诵读活动众多优秀参与者的一次盛会;
  7.注意大学、企业、军队和妇联等其他多方面对于经典文化的强烈需求,跟他们展开广泛、深入、扎实和稳步推进的合作;
  8.认真考虑海内外重要机构的建议,研究是否、以及如何筹建相关的基金问题。
  总之,我们的心愿是: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诵读中外文化经典;
  我们欣赏这样一句读书经济学格言: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
  我们致力于这样一种事业:经典的教材,简捷的方法,完美的人才,幸福的生活。
  让我们共同打造伟大的经典时代!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ull; ull; ull; ull; ull; ull;
热门日志导读 ull; ull; ull; ull; ull; ull;
个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GMT+8, 2011-8-10 04:53
, Proce ed in 0.164363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2001-2011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您的浏览器无法执行JavaScript脚本,无法正常浏览我们的网站,请联系您的系统管理员
页面加载中……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文章内容
研修中得钻的文章
第8 辑
沾化县下洼镇第三中学 2010年8月12日 00:03
东阿——黄河岸边的美丽
东阿县高集中学 张玉廷 2010年8月10日 11:58
刘善坤于10-8-10 13:23推荐全方位调动学生,多角度激发情感,让学生在活动中探寻黄河的历史,感悟家乡的美丽!,
孟宪滨于10-8-10 19:33推荐设计很好,仍需要教育实践的检验。
东阿——黄河岸边的美丽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黄河
2、 培养学生的黄河文化情趣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讲述故事的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家乡的情感
培养他们动腿、动嘴、动心、动手的能力
把对黄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化为激越动人的文字
课前准备
学生跟大人游览黄河,搜集与黄河、特别是家乡的黄河有关的所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探黄河 你到过黄河吗?(学生:到过;没到过);你听过黄河故事、特别是家乡黄河的故事吗?(学生:听过或没听过)那好,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黄河,去聆听黄河澎湃的歌声,去感受黄河激荡人心的魅力。(播放《黄河专题片》中的部分视频及其音乐。) 二、议黄河 我们饱览了黄河的风光,我们探寻了黄河的沧桑,我们受到了黄河涛声的震撼,我们的心仍然在黄河上流连。下面,请同学们把你所搜集的黄河资料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并根据你对黄河的印象展开讨论。(以家乡内容为主,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资料、讲述黄河故事、并对黄河的功过展开讨论。) 三、赏黄河 1、黄河诗句
黄河造就我中华,谁人不动黄河情。同学们刚才讨论的很投入、很热烈,能否把你们组探究到的有关诗句拿出来,让大家共同回味呢?(学生回忆背诵自己读过的有关黄河的诗句) 2、黄河故事 滔滔黄河,回环曲折,一路走来一路歌,一路走来一路情,有多少村庄因你而崛起,有多少英雄因你而辈出,有多少风景因你而造就,有多少才子佳人因你而闻名。请你讲讲黄河的故事,让我们侧耳细听。
学生讲述黄河故事,教师可以对他们作下列提示: (1)、 曹植闻梵的故事
(2)、 曹植与与渔姑娘娘的故事
(3)、 鱼山庙会的来历
(4)、 东阿洛神湖的文化背景
(5)、 东阿阿娇湖的迷人传说
(6)、 “东阿王”、“曹植醉”酒的文化渊源
(7)、 国家级文物景点——曹植墓
(8)、 刘邓大军过黄河的故事
…… 四、颂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那么的壮阔,那么的激越。黄河的气势代表了中华民族,黄河的精神鼓舞着万代炎黄子孙。同学,如果你为黄河所震撼,如果你为黄河所熏陶,那么,就请你拿起生花的妙笔,写下诗章,去歌颂黄河吧!
(学生写歌颂黄河的诗文或片段,推出优秀之作展示给全班。) 五、恋黄河 黄河,我的母亲河。今天,我和同学们探寻过你、议论过你、欣赏过你、歌颂过你,但我们仍然依恋着你。黄河美,美在当代;黄河美,美在东阿。请以“黄河岸边新东阿”为作业题,继续我们的探索,请允许我以一首《东阿——黄河岸边的美丽》,作为这堂课的结束,也作为下堂课的开始! (视频打出) 东阿 —— 黄河岸边的美丽 (作者: 张玉廷 ) 都夸东阿好地方
物阜民丰美名扬
池塘鱼虾似云飘
牛羊满圏把歌唱
黄河乳汁润沃土
果实累累麦苗香 都夸东阿好地方
灵山秀水美名扬
万户喜鹊传佳讯
千年阿胶送福康
渔姑唱韵洛神湖
曹植闻梵饮琼浆 都夸东阿好地方
绿树红楼遍城乡
道路条条通四海
商旅云集达三江
经济腾飞人欢笑
日子越过越富强 悠悠清明节,绵绵相思情
东阿县姚寨中学 付茂荃 2010年8月10日 15:19
刘善坤于10-8-10 15:30推荐这个可以不需要理由!
孟宪滨于10-8-10 16:08推荐创意很好,值得大家借鉴。
悠悠清明节,绵绵相思情
——诗话清明语文综合学习案例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生活,珍惜亲人,珍惜朋友,珍惜亲情;从而净化学生心灵,热爱生活,奉献爱心,关爱社会。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关于清明的习俗,故事,关于清明节的诗歌,文章,推荐给学生;准备有真情实感的清明节的怀念作品1——3篇,同时找一些关于清明节的音频、视频,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2、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清明节的资料:习俗,传说,故事,诗词...部分学生5——6人,准备有真情实感的清明节的怀念作品,整理成文字稿,课上与同学交流。
活动设想:
溯源篇:品说清明,了解历史
诗词篇:品读清明,走进诗词
拓展篇:品味清明,寄托怀念
活动篇:感悟清明,表达关爱
活动过程:
溯源篇:品说清明,了解历史
1、情景导入:创设雨纷纷,思悠悠的氛围。 播放配乐朗诵:《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知多少。 学生七嘴八舌话说清明节知识。教师进行补充,并且展示清明节有关资料。
清明来历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清明故事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叫介子推的大臣,他为了救他正在逃难的太子重耳,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都被介子推拒绝了。
于是重耳亲自去接,可是只见介子推家门紧闭,他已经带他的老母躲进了绵山。重耳仍不罢休,为了请介子推出来,他决定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可是介子推一直没出来。重耳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3、教师小结。 清明节有很多习俗,但是,不论哪种风俗总有一种悠悠的情思,让人挥之不去——那就是绵绵的怀念,怀念那些故去的亲人,怀念那些亲人的音容笑貌。 纷纷细雨,依依杨柳,霭霭暮烟,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诗词篇:品读清明,走进诗词
1、师生分别展示:清明诗词。 学生分组板写有关清明节的经典诗词:描写清明景色的;反映祭扫怀念的。 教师进行补充展示分别归类。
描写清明景色的诗词。 南歌子 【宋】苏轼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夜来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反映祭扫怀念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 明》【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师生共同品读诗词中的清明。师生朗诵品读。
3、教师小结。古代诗词中的清明节,有的借景抒情,描绘了清明节踏青,游玩的明朗的好心情,虽然含着淡淡的哀伤;有的是直抒胸臆,表达对故去亲人的绵绵不绝的怀念......
拓展篇:品味清明,寄托怀念
1、教师导语: 清明,品读那些震撼我们心灵的文字,寄托哀思的心会泛起幽幽涟漪。静观行人,静想灵魂的画面,心被触动,我们在想,如果上天有灵,如果他们活着多好......
2、学生展示:写一段话,要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按照下列要求,分配不同小组承担不同任务,根据小组不同任务,分别进行展示:黑板书写,台下发言。
※说说我们的家庭那些故去的亲人,寄托我们的怀念。
※说说我们的老百姓遇到的大灾大难,送上我们的祭奠。
※说说我们的国家那些故去的革命先烈,表达我们的哀思。
3、教师发言展示,进行小结。 那些为了我们越走越远的亲人,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含辛茹苦的人们,那些在我们的生命中划下轨迹,悄然离去的人们,那些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屈不挠的人们......在这思念的季节里,让空中飘着的细雨,让纸灰变成的“白蝴蝶”,让泪水变成的“红杜鹃”,为我寄上一份浓浓的情思吧——祝您一路走好......
活动篇:感悟清明,表达关爱
1、清明作品展示:话说清明 教师,部分学生分别展示有关清明节“话说清明”,怀念亲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网上清明作品展示,播放有关资料,学生或老师朗诵有关作品。
2、清明文章写作:请你以“清明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学生自由命题展示。 学生分组推荐展示优秀命题。师生赏析。 ?教师命题展示。 《清明节的哀思》,《清明节,我想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节飘雨的日子》,《清明节,我去看父亲......》,《清明节的哭声......》,《清明节,想起汶川...》,《去看那些长眠的老师......》,《清明节的祝愿》,《清明节,网上祭奠》...... ?经典素材提示: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汶川大地震感动故事,红色经典英雄人物事迹......
3、清明课外阅读推荐:
周作人 《背景的春天》 梁遇春 《又是一年春草绿》,《春雨》
老舍《大明湖之春》 罗兰《为了这个春天》 冰心《一日的春光》
4、清明扫墓,祭奠活动:体验亲情,学习英模。
5、清明网上祭奠活动:感悟亲情,怀念先烈。 何处得忧愁,离人心上秋
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 朱喜臣 2010年8月10日 08:28
于新红于10-8-10 09:00推荐在中国诗词中,秋的内容占据着很重的分量,朱老师的这一设计使学生增强了对诗词的兴趣。
赵春凤于10-8-10 21:11推荐设计富有特色,值得借鉴。
综合实践活动——认识文学中的“秋” 活动设计说明:
这是特地为配合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所设计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认识文学中的“秋”,积累关于秋的诗句,让学生了解文学悲秋、颂秋的基本表达方式。通过这一活动,要让学生达到以下目的: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表达交流能力,增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能力。
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而言,要达到这一目的确有难度。为使活动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特加大课前的准备工作,积极调动学生准备素材,并精心设计环节以使学生积极交流踊跃表达。 课前准备:
老师:
1、精心备课,设计环节,积极准备上课所用文本及其素材。
2、指引学生收集,并在其中为他们答疑解惑。
学生:
1、自由结合分组,自选组长,由组长明确各组员的任务。
2、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秋”的相关内容,包括诗词,散文,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3、及时记下心得,并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学过程:
(导语):何处得忧愁,离人心上秋!秋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有自己独特的韵味。我们刚学过这么多的秋的诗句,对他独特的魅力已有所接触,我们自己也有很多秋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送爽的金秋,一起走进文学中的秋,去感受秋的独特魅力吧!
一、秋解。
1、学生畅谈自己理解的秋,小组探讨,代表展示。可以辅助于文字、图片等形式。
2、典型的代表性的观点形成一定的物质形式,如可当场制作成文字卡片,或制成图画以表达心中的理解。
3、教师评价。
二、悲秋。
1、季节本身特点:秋,万物的终结;萧杀凄凉,特别是片片的落叶更易引起人生短促的感叹;生命意识中,秋是万物常变的象征;…………
2、秋士:秋天的时候,男子会觉得繁华落尽,满目萧瑟,有些英雄末路迟暮不遇之感。
3、秋决;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 从西周开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到了汉朝成了制度。除了谋反等大罪可以立即处决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后冬至以前才能执行。
4、金秋:金,这里不是财富的象征,而是兵器的象征;秋,刑官也,主杀,故秋则万物凋零!
5、秋思:秋的季节,落叶归根。远走他乡的游子更引起思乡的伤感,这种情感再配以游子思妇的哀怨,更令人唏嘘感慨。 以上是秋有自身特点所引发的特有的文化内涵,在这特有的内涵中,渗透了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正是由于这些感悟和思考,才使秋散发出特有的魅力。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悲秋,永远散发着诱人的魅力。 学生展示悲秋的诗句,交流探讨对悲秋的理解,形成心得,付诸语言。
三、 赞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悲秋就有赞秋,再看“金秋”二字:秋是硕果累累的象征,是收获的季节。
展示***《沁园春长沙》,配乐视频朗诵。“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颂秋素材,结合视频朗诵,探讨颂秋说体现的情感。
1、 秋,色彩绚丽,呈现勃勃生机。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体现出来的奉献情怀。
四、 绘秋。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秋,下面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用自己最喜欢的、最擅长的方式来描绘我们心中的秋。用课件展示秋的或优美,或感伤的图片,配以轻音乐为背景,让学生尽情想象。
五:小结。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自然界自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她在我们的心中只不过是我们本身情感的外化。“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但谁又能真正脱离情感心中无闲事?一切景语皆情语,还是让我们拥有一颗善感的心,去细心的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人生吧。
六、作业。
1、将自己的努力和所得用最擅长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可以制成简报、手抄报、黑板报等等。
2、有悲秋,也有伤春,请大家仿照这节课的学习,自主完成“认识文学中的春”。 激励是一剂良药
菏泽市牡丹区何楼办事处第二初级中学 刘萍 2010年8月9日 21:07
杨桂花于10-8-10 08:29推荐刘老师的这个教学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大家都来欣赏一下。
苏迎春于10-8-10 18:48推荐激励是一剂良药,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毕淑娟于10-8-10 22:39推荐您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激励”的作用,它是生命中的一缕阳光,能让一个人自信而欢乐地成长!
激励是一剂良药
曾经有一件事,一直撞击着我的心灵。曾几次想把它变成文字,因为些许个原因,一直未能如愿。这几天参加研修,浮躁的心终于沉静下来。在聆听专家的指导,拜读一篇篇优秀作业的同时,记忆的闸门再次被打开。
我已记不清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新学期伊始,我开始任教又一届初二的语文。第一篇课文的学习拉开了序幕。由于全是新面孔,我只好采取最古老的方式来提问学生。要让学生读课文了,我让大家按座位顺序依次分段来朗读。就在轮到小博同学时,意外发生了。小博刚刚从座位上站起,还没出声,班内响起一片刺耳的哄笑,还有的同学尖声叫道:老师,他不会读,他口吃!我内心一震,闪过一缕说不出的内疚。再看小博,紧咬着嘴唇,泪水正在眼眶里打转。我顾不得多想,立即制止了大家的哄笑。我先对同学们说道:你们大家刚才的行为很不妥,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故意的。现在我代表大家对小博说声对不起,我相信小博可以读好课文,请你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小博表示歉意和最真诚的鼓励!教师内片刻的安静之后想起热烈的掌声。然后,我的目光转向小博,我轻声对他说:你能行!小博哽咽着读完了他该读的一段,教室内掌声再次响起。此时的小博,已经泪流满面。下课了,我的心却不能平静,我不知我的无心,同学们的无意,会让小博受到多深的伤害!我该如何安抚他那幼小的心灵?
就在我还没想到良策时,小博同学第二天拿着一篇作文来找我。他对我说:“老师,谢谢你!你帮我看看这篇作文吧。”我急忙应声:“没问题,我这就看。你别把昨天的事放在心上,老师相信你!其实你昨天读的很不错,很有感情。加油!”小博点点头离开了我的办公室,我急忙读他的作文。原来,他把课堂上的一幕写成了文字,尽管语句不够流利,可是句句情真意切。他用稚嫩的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他说这是他第一次读完一段课文,也是第一次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由于口吃,他从不敢举手读课文,甚至怀疑自己不会读。读到动情处,我的眼泪也悄然滑落。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不用担心小博了,他的心中已经没有阴霾。
又到了语文课,我把小博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泪窝很浅的我再次控制不住自己。不用我再讲任何道理,同学们已经明白,他们的天真与幼稚是怎样深深伤害了小博的自尊。作文读完,我让小博走向讲台,站在我旁边,然后让全班同学全体起立,齐声向小博说了一声对不起,并趁机告诉大家,课堂上要学会听课,尤其是要学会尊重别人。即使同学的回答不正确,读课文有错误,也要等到他回答完之后再去纠正。我没有去批评同学们,我只告诉他们:你们并不是有意的,以后注意就是了。
自此之后,每一节语文课,小博的手都会高高举起。他的作文水平也很快就有了提高。我知道,他找回了自信。我庆幸,我没有让他受伤。可是不知道为何,虽然事情过去很久,我每次想起都有点后怕的感觉。我总在想,如果当时处理不当,那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啊?我这才感到,我们的课堂绝不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啊!还要求我们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机智与能力。
而最深的感受还是那句老话:激励是一剂良药。尤其在身处困扰、失意沮丧的时候,可以抚慰一个人心底的创伤,重新鼓起勇气去迎接生活的挑战。而对于还未成年的学生而言,老师的一句话也许会改变他的一生。
你听到了吗?那是雨的诉说
青岛三十九中 迟玉霞 2010年8月9日 17:56
崔玲玲于10-8-9 18:48推荐准备活动到位,小组分工合理。“听雨声”、“说雨状”、“读雨韵”、“唱雨歌”、“抒雨情”这几个环节设计得有条不紊,富有意蕴。尤其是“读雨韵”部分,注重了学生知识的交流和积累,注重了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这就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机了。
邵艳侠于10-8-9 18:57推荐听雨声、说雨状、读雨韵、唱雨歌、抒雨情,把我们引领到了一个润物无声的雨的世界,学生的习作更是唯美而动情,值得推荐!
你听到了吗?那是雨的诉说
——九上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教学案例 (《雨的诉说》这一综合学习活动,在我这几年初三的教学中,每次在学习活动时都会有新的设想和好的亮点出现,借着培训的机会,正好再一次做一下整合梳理)
[教材分析]
《雨的诉说》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第一单元以抒写大自然的诗为主题,让学生从欣赏诗词作品中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感受人生情趣。
雨是一种最普遍的自然现象。春雨细,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可以说,雨带给人的不仅是清凉,它滋润着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但是,雨也给人类带来灾难。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去倾听大自然的雨声,感受雨的韵律,品味雨的诗意,并在此基础上,以雨为对象,写一篇抒情文章。
[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受,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