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将会成为乐趣!
土地奶奶获死刑--中国宁波网-新闻中心 土地奶奶获死刑
辽宁抚顺一国土资源局局长贪污受贿6千万一审被判死
靠女人味赚钱的女明星(组图二)_500wan创业者.net平台_知识创造财富 靠女人味赚钱的女明星(组图二
被人持“嫖娼录像”敲诈80万元 李金斗:干没干记不清了—今报网 2005年11月30日...“嫖娼”录像带
大学生在***网站上发表嫖娼体会 -- 好好学习 天天上网 -- 好网 2008年2月23日...侦查员发现
一个女孩见到我就要钱要吃的,她是对我怎么想的呢一个女孩的***... 一个女孩见到我就要钱要吃的,她是对我怎
***的疼痛是我一直以来对性的恐惧-性知识学生网性知识sex.6to23...
或许是“***”受伤太深,我
女孩口述:***之痛源自童年性伤害--女性--医网--中国第一医疗门户 我感觉到他身体某个部位在迅速膨胀和坚
小L - 小L - 网易博客 而且是事业有成的女白领,正在兰心事业蒸蒸日上的...不过有些胸大没脑的半路就
维基揭秘誓再爆料_科技_腾讯网 2010年8月23日... 维基揭秘网创始人、现任总编辑朱利安·阿桑奇22
张馨予遭袭胸 盘点众女星勾魂瞬间 - 女明星 2010年12月6日...智慧娱乐 女明星 >
最后搜索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ull http://key.udele.c身在杏坛,鄙语不绝!
( Tue, 15 Jun 2010 11:06:45 +0800 )
Description:
文贵精、新
高同学交给我一篇作文让我看,题目是“姥爷,走好!”,写的是姥爷去世后对姥爷的怀念和悲痛之情。高同学很受归有光《项脊轩志》的影响,选材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点点滴滴都体现着姥爷对他的关爱。但,这一次我没有像以前一样表扬他这种写法。
讲《项脊轩志》的时候,我把学以致用当成教学的终点,重点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重细节,学会通过日常生活的小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高同学在此后写过好几篇文章,有写母亲的,有写父亲的,都是通过琐事和细节来表现父母的爱。因为不是考场作文,所以每篇作文的字数都在两三千字。这次的《姥爷走好》又是两千多字。
我对高同学说:“你的文章固然写得不错,但是必须压缩字数,因为我们平时的作文也要向考试作文靠拢。你现在不缺真情,也不缺把文章写长的能力,你欠缺的是把文章写短写精炼的能力。”
高同学对我的话不是很明白,他说:“老师,你教导我们在写记人散文时,不就是提倡这种琐碎见真情的写法么?为什么还要求我写短呢?”
我说:“琐碎之处见真情的写法和文章的长短没有关系,《项脊轩志》文章的篇幅就不长么?如果我们能在符合考场作文的篇幅里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写那么长呢?”
高同学说:“怎样才能把这篇文章写短呢?”
我说:“尽管你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也不缺真情,但是,如果让大家都写自己的姥爷,我敢说,咱的姥爷和别人的姥爷都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姥爷“千人一面”,这样一来,你的文章即使情感真挚也算不得上乘之作,因为你的文章没有独特之处。你想想,在这篇文章里,你的姥爷与别人的姥爷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
高同学对我的话不是很理解,于是我继续提醒他:“你看,你的文章里提到一件事,就是你非常喜欢吃你姥爷作的抻面。你姥爷不会做别的饭,就会做抻面。你想,还有谁的姥爷会做抻面?这不是你的姥爷的特色么?在这篇文章里,你只需要围绕姥爷做抻面这一件事,就可以把对姥爷的怀念之情写出来。你可以详写姥爷为你抻面的过程,沉湎的味道,最后当然是写姥爷去世了你永远也吃不上姥爷作的味道鲜美的抻面了。”
最后我对高同学说:“好文章贵在出新,我们必须经常超越自己。如果按照我的建议,把这篇纪念姥爷的文章压缩到
字左右,只写抻面这件事,那你就有所超越了。现在你欠缺的是大胆舍弃的魄力。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我们是在写作文,不是记日记,所以,你必须要精炼起来。切记:文贵新,文贵精!”
( Tue, 4 May 2010 17:07:08 +0800 )
Description:
——这里用书名号对么?
这次月考的第七题是一道有关文学常识的选择题。
选项是这样的: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清代曹雪芹创作、高鹗补续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
选项是这样的:
罗贯中,太原人,别号湖海散人,代表作品是《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他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我在给学生讲这两句时,突然产生一个疑问。其实问题产生也不突然,因为月考的第四题就是一道标点符号辨析题。作为语文老师,多多少少有些职业病,总不经意地“鸡蛋里面挑骨头”。 我的疑问是:
《石头记》《金玉缘》《三国志通俗演义》
中的书名号用得对不对?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的: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例如: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以上例子中的书名号用得都对,因为书名号加上里面的内容都是表示一部书或一篇文章或一份报纸。看下面这几个例子: 曹雪芹把这部书命名为《金陵十二钗》。
先生以《孔乙己》为题目写了这篇反映旧中国读书人命运的小说。
这部书暂时命名为《中国语文》。 显然上面三句话中的书名号有些别扭,因为强调的只是名称,而不是代表一本书或文章。所以上面的书名号均应该改为“”(双引号)。 由此类推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清代曹雪芹创作、高鹗补续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
罗贯中,太原人,别号湖海散人,代表作品是《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他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中的
《石头记》《金玉缘》《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不是都应该改为双引号呢? 布置作文时,我们经常说,请以“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者请以“
”为题目写一片文章。无论话题也好,题目也好,因为只是强调名称,所以都不应该加上书名号。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第四册第
页有这样几句话:
曹雪芹的未完稿题名为《石头记》
书名也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
一是八十回抄本系统,题名《石头记》 笔者认为,以上书名号都应该为双引号!
( Thu, 29 Apr 2010 09:51:04 +0800 )
Description:
你知道跑酷么?
前几天,政教处下达了一个通知。内容说,近期发现有个别学生在校内外练习跑酷,鉴于该运动的极度危险性,请各班班主任禁止自己学生练习这项运动。
我看到这个通知很不明白,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是“跑酷”。网上一搜,我才知道,跑酷也叫做
,就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非常具有观赏性。说白了,跑酷就是“飞檐走壁”,显然梁山好汉“鼓上蚤”时迁是跑酷运动的祖师爷。
宣读通知后,我多心了。我觉得,绝大多数的同学根本不知道跑酷是什么,即便没有这个通知,学生们也不大可能去练这种运动。现在我们这么一禁止,没准儿会刺激一些逆反心理重的学生。本来他们没有打算尝试,一看学校大张旗鼓地禁止。好,你禁止,我偏反禁止,练两下,酷一把!
也许您觉得我这么想很无聊,我也这么认为,可我阻止不了我的无聊。
时左右,一名
多岁中年男子冲进广东湛江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持刀砍伤
名学生和
名男性美术教师。而在今天上午,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
发生在该市南平实验小学门口的郑民生杀害多名小学生一案,依法进行公开宣判,随后对罪犯郑民生执行***决。据郑民生自己的供认,他原本计划杀死
名小学生。
半个月前,就是
日,在广西省浦县场西镇小学门口,一名男子,持一菜刀行凶,死者为一名
岁小学生和一名
岁的老妇,另有几名小学生和村民受伤。
这几件事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呢?这个我不清楚。但我觉得,南平市的恶魔郑民生杀害多名小学生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不但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而且大概也刺激另一些对社会对他人有着强烈仇恨的恶魔。这些恶魔突然眼前一亮,原来还可以这样来报复社会。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主观臆断,没有丝毫根据。
又想了
多年前流传的一类简装书,题目好像是“发人深警的案例”什么的。那时候,人们买这类书看,并不是为了增强法律意识,而是对里面的暴力凶杀尤其是***描写感兴趣。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看了这类的“法律”书籍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反正这类书绝对起到了“诱导”的作用。
两千多年前,荀子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著名论断。尽管这个论断的科学性大部分人们持怀疑态度,但是人性中的确存在很多恶念。这些恶念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构成恶行,否则,这个世界将会马上成为地狱。但是,一旦这些个恶念受到了诱导或刺激,它们就很有可能转变成恶行。网络也好,媒体也好,人们的街谈巷议也好,都有可能起到这个“诱导或刺激”的作用。
我不知道我们关于“跑酷”的禁令是否会刺激一些学生,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跑酷是什么玩意。
您知道跑酷么?
( Tue, 27 Apr 2010 19:56:26 +0800 )
Description:
——辩证来看沙尘暴
昨天下午
点五分左右,一场罕见的沙尘暴袭击了邢台。霎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晴白的天空由白转黄,甚是吓人!据气象部门测量,沙尘暴所经处最大风力达十一级,市区数棵大树被拦腰折断,甚者被连根拔起。
沙尘暴肆虐时,正值我们学生上课之际,学生们从窗口亲眼目睹了老天爷几分钟的暴虐。
这两天正讲庄子《逍遥游》,顺便也介绍些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今天,我在课上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张达活泉公园里的几棵被拦腰折断或连根拔起的树,学生们纷纷咂舌,他们绝没有想到昨天那几分钟的狂风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威力。我问学生,你们知道沙尘暴的危害么?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关于沙尘暴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生活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二、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尤其是野外作业以及农业生产。三、生命财产损失。四、交通安全。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我继续问学生,我们都知道沙尘暴是恶劣天气,是大风扬风沙形成的,危害很多,但是,大家想过没有,难道沙尘暴就一点好处也没有么?有没有同学知道沙尘暴的好处?
这个问题把学生难住了,大概他们真的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提示学生,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最早生活在什么区域?大家说是黄土高原一代。黄土高原怎么形成的?我顺手在黑板上画出黄土高原和太行山的简易图。学生明白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就是因为沙尘天气。大风从西北荒漠吹来大量风沙,风沙遇到太行山阻隔,于是形成了黄土高原。不光黄土高原,就是华北平原也赖于沙尘。黄河冲刷黄土高原,大量地泥沙冲击形成了华北平原。
我对学生说,老子思想核心最有价值的就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于沙尘暴,我们也应该辩证地来看。沙尘暴(沙尘天气)不但形成了黄土高原,而且它所带来的弥漫于空中微粒尘沙有效反射掉太阳辐射,客观上遏制了温室效应得加速。此外我国北方虽然工业排放的酸性污染气体数量并不比南方少,但北方却并没有南方普遍有的酸雨。其主要原因就是因大气中碱性沙尘会使酸雨中和。
我对学生说,我们应是高中生了,应该学会用辩证法看待人和事。就拿这次青海玉树地震来说,死伤那么多同胞,这绝对是中华民族的灾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地震也使我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品格,让我们看到了中央政府以人为本的各项积极举措,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地震中的表现也有力的回击了达赖集团的分裂行径,等等
( Tue, 27 Apr 2010 14:44:45 +0800 )
Description:
读《培育建设性的文化品格》有感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
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的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
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 “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
培育自身的
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这是单元测试卷的现代文小阅读的选文,读后颇有同感。
刚参加工作时,那时还是用的老课本,教参里的有些说法还很受过去的思维定势的束缚,其实很多名著都可以抛开阶级或者时代属性,因为它们揭示的是人性,那些带着阶级斗争眼镜看名作实际上是对名作的强暴。例如《项链》和《欧也妮葛朗台》这两课,过去教参上一说就是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造就了路瓦栽夫人的虚荣以及葛朗台的拜金主义。我在处理这两课的时候,有意识的淡化了时代背景,淡漠了阶级属性,因为我们身边的路瓦栽夫人和葛朗台们比比皆是。
先生是伟大的,他在《灯下漫笔》中把几千年的阶级社会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他没有分什么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在他看来,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他们在人性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正如一句话所说:奴才当了主子,比主子更像主子。鲁迅先生对我们历史课本中褒扬有加的黄巢和张献忠等人的破坏“奴隶规则”的行为痛恨不已,当时大概没有“反人类”这一罪行,如果有,估计鲁迅先生会毫不犹豫地给黄、张们扣上这顶帽子。初读此文时,对鲁迅先生的说法很不敢苟同,随着阅历的增长,越来越觉得鲁迅先生的深刻来。如果按照阶级分析法来定论,无疑鲁迅先生成了反动派。
短文中说,
“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晋代的郭象,他对庄子“逍遥”的理解是:“夫小大虽殊,而方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按照郭象的理解,大鹏九万里风鹏正举也好,斥鴳翱翔蓬蒿也罢,它们都是在展示自己的本性,他们都做到了“任其性”“称其能”,在自己的领域达到了极致。无论对于大鹏还是斥鴳,都实现了“逍遥”。
郭象的理解当然与庄子的本义“无所待”的“逍遥境界”相去甚远,但是很多人认为郭象的解读很有道理。可以说,郭象在对《庄子逍遥游》的阅读中做到了“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读书要“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我们从事课堂教学,很多时候也需要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我个人感觉,我对《逍遥游》这一课的“断章取义”就是一种“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教学。教无定法,教无常规,衡量一节课好坏不应根据灌给学生多少半生不熟的知识,而是学生参与思考并收获了多少。
短文中说:“
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
套用一下:
在面对
时有一种开放的
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
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
性格。
( Wed, 14 Apr 2010 23:08:09 +0800 )
Description:
低碳生活离我远去
刚装修房子的时候,我就响应国家低碳生活的号召,在楼顶装上了太阳能。几年下来,着实因为使用太阳能而少排放了若干千克二氧化碳。
前两天,我上楼顶检修太阳能管道,发现裸露的十几米铝塑管多处破裂。往年管道也破裂,除了第一年是因为没有放净余水而冻裂之外,其余几年破裂全部是因风吹日晒所致。每次都需要买上铜接头和一小段铝塑管。铜接头每个十元,加上管道,前两年每年的维修费用在
元左右。去年因为两处破裂,购买了两个接头,花的钱更多了。
每次维修还很不方便,虽然不用爬上顶楼,但是每次都需要通过楼上邻居家阁楼。邻居家里是木地板,我倒不怕换鞋,只是每年总打扰人家几次实在过意不去。
本来***太阳能是为了省电钱,但是由于好几次我们出门时忘记关闭太阳能进水阀门,致使水表狂转若干小时。算一算水费,心疼死了。
这次上面裸露的管道需要全换,大概需要
米左右,六公分的铝塑管一米最少需要十元,这样算下来,至少需要
算来算去,觉得用太阳能不划算。另外太阳能还受天气和水量所限,很有几次想洗洗不成。好几次洗了半拉刚打上浴液就没有水了,还得需要用电热水器。
正因为考虑到诸多因素,在妻子的建议下,我决定不再购买管道配件了。也就是说,我要放弃低碳生活了!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地球居民,我有义务努力低碳,但是,我也有苦衷啊。我早就说过,咱只不过是普通的出身农村的准市民,觉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呀!
今年我响应不了低碳生活的号召了,罪过,罪过!
( Tue, 13 Apr 2010 22:38:08 +0800 )
Description:
假作真时真亦假
笔者越来越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了。
前几日,笔者曾发博文说,我的一篇小文曾经刊载在《读与写·高中段》
年第三期上。因为我不曾投稿,文章上也不曾署笔者的名字,所以,笔者在高兴的同时也颇感失落。高兴的是,笔者的文章目前还未有一篇见诸期刊杂志;失落的是,笔者正为职称论文上愁,而此篇虽为我所撰但没有署名,谁承认呀!为此,笔者曾致电子邮件与该杂志社,额外要求没有,只求相赠刊有拙作的杂志一本,但是,邮件发出月余,至今无人搭理。
今天笔者再次登陆《读与写》杂志社的网站,却发现了两个不同的网站。一个是
另一个是
。两家网站的杂志名字都是“读与写”,都是冰心的题字,都位于南充市,刊号一样。但是,从网页介绍来看,这两个“读与写”不是一家杂志。我的文章是从
上搜索到了,登刊在该杂志“高中段”
月份“语文圆桌”栏目。可当笔者打开后一个网站是,赫然在首页有这样的通知: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是《读与写》发表教育教学类学术论文的唯一平台。除《读与写》(教育教学刊)外,其它所有打着以读与写杂志名义发表论文的期刊
无论是什么版
,均与本社无关,系非法出版。 本社亦未委托任何机构在外地以读与写杂志名义开办发表教育教师论文的期刊,如作者因误投稿件发到打着以读与写杂志名义发表论文的非法期刊上
由此带来的损失概与我社无关。因非法出版触犯国家法律法规所引起的一切民事纠纷与刑事责任,本社将通过法律手段提出诉讼,特此公告。 ------
读与写杂志社
呵呵,前些日子我打开这个网站时,没有类似的公告,我还以为和前一个网站是一个网站不同版本的网页呢。今天看来,这两个网站绝对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他们中间肯定有一个是“李鬼”了。
可是,哪一个是李鬼呢?
从网页内容看,“读与写
”网页内容丰富,从小学到高中各阶段杂志应有尽有,且组织了很多有关语文的活动,相比之下,“读与写
”网站内容就逊色许多,但是就冲人家上面这一个公告,相信多数人认定前一个“读与写”是李鬼。
我纳闷的是,为什么两家网站同时存在了那么长的时间而没有互相攻讦?为什么两家刊物的刊号一样,且杂志社都在南充,但具体地址又不一样呢?(一个是
四川省南充市育英路
号,一个是
)为什么后一个网站在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为非法杂志后才打出公告呢?难道它们之间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么?
到底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
由此笔者又想到了《中学生语数外》,难道天津市新蕾出版社旗下的《中学生语数外》真的对武汉那家所谓的非法出版社一无所知么?要知道,百度搜索“中学生语数外”,第一条就是那家所谓的非法期刊呀!天津正牌的《中学生语数外》会听之任之?所有的这些,难道就是一句“与我们无关”就能撇扯得干干净净了么?
笔者作为非法期刊的受害者,虽然名微言轻,但是有权要求所谓正牌的杂志社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我就不相信,你们这些靠邮局征订连工资都发不起正牌杂志会让非法杂志打着你们的旗号大肆敛财而无动于衷?难道你们都是刘向笔下的“愚公”?要知道你们手里可是掌握公开发行的期刊呀,随便发几条公告就够所谓的非法期刊受的了!举手之劳为什么不做呢?
现在,“焦点访谈”曝光了,你们一个个开始公告自己的清白了!傻子都知道怎么回事,不是么?
假作真时真亦假,你们所谓的真杂志,我看离假的已经不远了!
上面是“读与写.com”,下面是“读与写.net”
( Tue, 13 Apr 2010 11:45:57 +0800 )
Description:
公告: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是《读与写》发表教育教学类学术论文的唯一平台。 除《读与写》(教育教学刊)外,其它所有打着以读与写杂志名义发表论文的期刊(无论是什么版),均与本社无关,系非法出版。 本社亦未委托任何机构在外地以读与写杂志名义开办发表教育教师论文的期刊,如作者因误投稿件发到打着以读与写杂志名义发表论文的非法期刊上,由此带来的损失概与我社无关。因非法出版触犯国家法律法规所引起的一切民事纠纷与刑事责任,本社将通过法律手段提出诉讼,特此公告。 ------读与写杂志社 2008年11月8日
两个杂志?一个杂志?孰真孰假?唉! 又想起了愚公谷
今天笔者同同事说起了我的一篇贴在网上的小文曾经被《读与写》杂志(
年第三期)佚名发表。不日前,笔者曾给该杂志社编辑部发去一封电子邮件,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得到那本刊登我文章的杂志,此外别无他求。但是,我的邮件已经发出去
天了,该杂志社毫无反应。
我说这话时很气愤,同事说:“不要着急,这种侵权的事情多了去了,难道你还想维权?你忘了愚公谷的故事了?”
同事的一席话让我激愤的心沉静下来,是呀!人家在刊登时就不怕惹麻烦,就像“愚公谷”中的那个年轻人把愚公的马占为己有一样。如果咱再力争,人家就会说:“你怎么能证明那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你呢?”
所以,我还是沉默是金吧!
附:愚公谷
《愚溪诗序》课后有一段关于“愚公谷”的文字,书上只有一小段内容: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是为何谷?
对曰:
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
何故?
对曰:
以臣名之。
桓公曰:
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
对曰:
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
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
公诚愚矣!
这段话的白话意思是:
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
这叫做什么山谷?
回答说
叫做愚公山谷。
桓公说: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回答说:
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
桓公说:
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
回答说:
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一个少年说:
牛不能生马。
就把小马牵走了。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
桓公说:
您确实够傻的!
这段文字选自西汉刘向《说苑
政理》,后面还有一段文字:
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
再拜曰:
此夷吾
之愚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
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白话意思是:
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
桓公就回宫了。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
这是我夷吾的愚笨。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
孔子说:
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他们尚且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千年之前,但是拿到现在还是很有现实意义。普通百姓最怕的就是惹上官司。一旦惹上官司,甭管己方有没有理,都需要多方求爷告奶,因为谁都知道有理没理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毕竟还是光明的前景。 ( Mon, 12 Apr 2010 23:03:10 +0800 )
Description:
“焦点访谈”,
我的血汗钱还能要回来么?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我能和“焦点访谈”发生点关系。
昨天央视一套“焦点访谈”中曝光了论文制假造假窝点——位于武汉市武昌雄楚大道的《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报道中说,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非法期刊。
二零一零年三月十五日,笔者通过电子邮件向该杂志社的邮箱投寄了两篇论文。第二天,编辑刘雄就给我回复,说其中一篇可以刊用,但须汇版面费
尽管我对该杂志心存疑虑,但我还是在三月十七日把款汇去。
让我疑虑的地方有:
一、天津市的中学生语数外杂志网页介绍中并没有教研版。
二、杂志社位于天津而编辑部却在武汉。
三、该杂志的邮发代码
在河北省邮局提供的查询页面查询不到。
四、编辑刘雄负责数学科目,怎么能审定语文稿件
五、该杂志网站上只有论文目录,目录虽为超链但点去打不开内容。
六、从投稿到确定排发不到
个小时。
但最终促使我寄款的因素有:
一、笔者曾致电天津《中学生语数外》杂志一编缉,证实有教研版一刊。
二、中国最大的期刊网“龙源期刊网”有该杂志的电子原貌版。
三、国内有些正规刊物并无邮发代码。
四、百度搜索“中学生语数外”首条便是对该杂志的介绍。
五、笔者曾致电武汉,对方称《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编辑部》有多个。
由于有了上述理由,尽管笔者仍旧十分怀疑甚至打算在汇款后的第二天办理退汇,但是还是抱有一丝侥幸而未最终退汇。
前两天,笔者通过
与该编辑部联系,被告知样刊已在邮途中。
今天,当笔者满怀兴奋的心情打开该杂志网页查询本人的论文题目是否赫然在目时,网页告知“本网正在更新中”;随后笔者在浏览新闻时,发现各网站首页都有了昨天“焦点访谈”的内容,至此,笔者深信,自己的
元人民币彻底打了水漂。
想起耳闻目睹的众多诈骗事件,每每对受骗者的低龄化智商窃以为笑。一眼就能看出骗子的不高明伎俩,你们怎么就会对其深信不疑而屡屡受骗呢?
是呀,《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疑点多多,笔者也多方查证,可为什么还要把款汇过去呢?难道是一句简单的“利令智昏”就能解释得了的?
今天,再搜索百度,有关该杂志的页面已删除,但是“快照”还可以见到其内容。
我彻底迷惑了!
现在,我最关心的是我的
元人民真币。
“焦点访谈”呀,
你们能揭露事实真相,你们能戳穿骗局,但是,你们能不能把我的血汗钱替我要回来呀? “焦点访谈”,
我的血汗钱还能要回来么? 附:
***同志,您好! 您的文章《 **********
》经初审本刊已决定采用,稿号:LX4182 ,拟2010年 04 期刊登。 依文章共占 1 版面计算需要版面费 400 元。审稿费 30 元。合计:430 元。 请汇款到: ①中国农业银行: 农业银行武汉民院分理处 户名:范连芝 账号: 6228480050949189919 (汇款后,请及时致电请或者邮件通知编辑) ②地址: 湖北武汉武昌雄楚大道968号紫松枫林上城9-2-1501 邮编430073 收款人:《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编辑部 刘雄 收 (汇款单请注明文章稿号) 汇款后请邮件或***告知。如需书面通知书请及时告知我刊! 咨询***:027-87776790 刘老师 《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编辑部
咨询方式: QQ:47921039(刘) ***:027-87776790(刘) ( Sun, 11 Apr 2010 20:08:24 +0800 )
Description:
麻糖二事
看到廿老的《草木皆兵》,我不由想起了早年村里的一个炸麻糖的老头。那时候,我们村里头只有他一个炸麻糖的。
麻糖可是好东西,在我印象里,小时候最好吃的就是麻糖了。逢年过节,能吃上个把麻糖,那可是享了口福了。尤其那个老头炸的麻塘,放得糖稀格外多,吃到嘴里当然格外香甜了。
不过,后来我再也不吃他的麻糖了。有一次,我听村里人说他有流涎水的毛病。每次和面时,他的涎水一不及时擦就和进了面里,而这面是用来炸麻糖的。您说说,俺山里面的小孩就是再不嫌脏,也不能吃这样的麻糖呀。
当然,这个老头并不是故意把涎水用来和面的,和廿老文章里面那个舔西瓜的小贩还是有区别的。不过,从恶心程度来说,此二公可谓半斤八两,难分伯仲。
后来村里的人都知道炸麻糖老头的毛病,就再也不吃他的麻糖了。村里那么多人,麻糖还得吃呀,于是又有别人开始炸麻糖了。
下面这位炸麻糖的乡亲原来在公社食堂干过,炸麻糖的技术可谓一绝。但是这个人有虐待老婆的癖好,几乎每天都要打老婆。老婆一见他举手,就吓得哆嗦成一团,明知要挨打,但也不敢跑,因为跑的结果是被打得更厉害。
有时候这位师傅炸了麻糖后,让老婆出去买。在去卖之前,他用秤先把麻糖称一称,几斤几两记得清清楚楚,然后才让老婆出去。老婆回来后,他要数钱。卖麻糖的钱必须和麻糖的斤两相符,一两也不能差,否则就要打。大家想一想,甭说用的是老式杆秤,就是用物理天平,又怎能保证做到一两不差?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挨打而告终了。
听说这位可怜的女人走在大街上卖油条时,碰到了自己的外孙。外孙眼巴巴地看着姥姥篮子里的油条想吃,可是可怜的姥姥愣不敢给孩子半根。她怕孩子姥爷打呀!
几年前,这位可怜的女人病死了,乡亲们都说她的罪可算受到头了。
( Sun, 11 Apr 2010 15:42:12 +0800 )
Description:
流水40—班委会建议zhao
仅好友可见
已有 25 次阅读 2009-10-11 21:13 : 工作流水账
今天一天虽然没有课,但感觉比平时还累!
、检查作业
早晨六点五十到学校,检查昨天学生交的字词整理的作业。一看交上来的作业本,我又一次深深地感觉到:“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有几个同学做的相当好,不但记得多,而且分类别。生字词、多音字、一次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重要的句式,分条列举很是清晰。有的学生不厌其烦,把诗句以及诗句的翻译以及重点词的解释都整理出来。更多的同学只是应付差事,每一课写个三个五个的就算完成任务了,还有几个学生两个单元整理得没有别人一课多,当然还有没有做的。
没有比较没有鉴别,一比较,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就显露出来了。“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用到学习上就是“对自己提的要求有多高,那么成绩就有多好!”学生的智商相差无几,可是成绩却悬殊,除了勤奋程度有别外,剩下的主要是对自己的要求了。
其实很多学生大概不知道应该学到什么程度才算行,看他成天也在学,可是很多时候都是蜻蜓点水浮皮潦草,多是一些简单的重复,对成绩提高作用不大。这个时候就需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高要求,就需要榜样的力量。看看别人,想想自己,知道具体的差距,那就离提高不远了。
为了让那些“凡庸”学子知道自己的差距,我挑出几个榜样的本子,分别找出一页,用家里的复印机复印了一下。我决定把这些“范本”贴到教室里,也让那些个要求不高者了解一下自己的差距。
、检查背诵
利用课间和自习课,又检查了几个住宿生的背诵。我发现,这些口头作业学生完成得不理想,甚至有些很自觉的学生也没有按要求去背诵。这充分证明学生存在强大的惰性,很需要老师督促。而那些个在校的走读生基本上都背过了,这当然源于老师的督促。
所以,我们不能一厢情愿指望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学习的道理谁都懂,可是有几个能做到呢?不光中学生,大人们不同样做不到么? “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就是这个道理。
回想自己曾一度幻想通过兴趣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现在想想,真是幼稚之极
学生就是学生,哪个老师厉害,哪个督促的紧,那就多做这一科的作业,反之,甚至不做。至于兴趣,有几个是凭兴趣学的?
班里一学生因在宿舍抽烟,被宿管抓住,报之政教处,按学校规定勒令退学!
家长苦苦哀求,学生悔恨交加,领导不为所动,班主任左右为难!
从学校角度来考虑,宿舍抽烟性质极端恶劣,一旦发生火灾,学校名誉将毁于一旦。安全第一,关系到领导的乌纱帽,谁敢掉以轻心?
从年级角度考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一些有恶习的学生必须狠狠处罚,这样才能狠刹歪风邪气,才能规范学生的健康行为。
从学生角度看,一旦失去学习机会,那将付出多大的低价?
从家长角度看,孩子并非十恶不赦,怎么就不能再给一次机会?
从我的角度看,两难!学校规定必须执行,但是人心都是肉长的,实在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被学校开除。我的原则是“推”不如“拉”!
家长那边哭求,主任这边呵斥,唉!班主任真不好当!
有时候我恨自己,怎么就没有那股狠劲呀!
、开班委会
班长给我提意见,说我不召开班委会!想想也是,自接班以来,还真没有开过班委会。正好昨天有学生提出班委会改良建议,那就召开吧!于是,下午自习课召开了班委会。
这个非班委会学生提出的意见如下:
班委会运行机制草案
一、班干部职责明确
不应相互交插。
二、班长不参与具体的班内事务
负责监督其他班委工作。及时发现班内问题
必要时报告给班主任。
三、课代表及时收发作业
并能做到上课前通知下节课所讲内容
课后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以及对任课老师的意见
并及时反馈给老师。
四、增设两名学生代表
监督班委会的工作
及时汇报班内情况并传达学生共同的真实想法。
五、分工要细致,职责要明确、监督要到位。
六、班内工作流程图。
五层有个活动室,锁子坏了打不开,组长让我给后勤联系,我在
多天里联系了三次,今天终于来修了。修了整整两节课,我陪了一节半!
抄写了六页的读书笔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还有四页,明天再说吧
课间还组织学生从六楼搬了十把凳子,还把五楼活动室的破桌子搬到一个空屋子里了!还按组长指示分发了十几本学生手册给五层的各个班主任!
( Sun, 11 Apr 2010 15:40:33 +0800 )
Description:
流水 39——《将进酒》
仅自己可见 2009-10-10 23:05
工作流水账
昨天同事小赵对我说:
老师,我可佩服你了,你都教了这么多遍了,备课还这么认真,太不容易了。我对他说,不是我认真,我是觉得这些熟悉的课文不知道怎么讲了才多看了那么几遍。
我不是故作谦虚,如果在上一轮,我备课根本不像现在这样费劲,直接按照以前讲课的思路一串就得了,可现在,我很难做到那样了。总感觉课怎么讲也不是。
就拿今天所讲的《将进酒》来说吧,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入手。昨天还在网上看了两个教学实录,觉得人家讲得挺好,而自己又学不来。最后又把眼睛转向了课本,一看课后思考练习,猛然觉得开朗了许多:把课后题引导学生弄清楚就足够了。
于是又把网上下载的教案扔到了一边,决定从课后题入手了。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的第一小题问,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结合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做一点具体分析。想了想,这首诗也就这点内容,明确感情发展脉络,明确基调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背诵朗诵了。
先问学生,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多数同学倾向于“豪放”。这个感觉是非常正确的,李白这首诗要不豪放的话,还有豪放诗么?你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忽儿将出换美酒!”都是豪放之语,只有李白这样的豪放之人才能吟出这样豪放的句子。学生的感觉没有错!
但是,要透过表层看内瓤!
我先领着学生简单回顾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教参与课本不一致(教参上说是
年,课下注释是
年),但肯定是在李白被“赐金放还”(
年)之后,李白虽然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但他一直很自负自己的才能,很有些怀才不遇的感觉。这样的人年近半百,往往就会感慨时光飞逝,功业未成,进而有那么点消极行乐的思想。不过李白的消极行乐实际上是其政治上不得意的愤懑之举。
为了让学生明白豪放外壳下的内瓤是“激愤”,我边指导学生朗诵,边和学生一块儿理感情的发展脉络。
悲——喜——狂(醉)——愤(激)——狂——愁!
对应诗句大致为: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喜)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狂)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狂)
与尔同销万古愁。(愁)
“喜”是无奈之喜,“醉”是借酒浇愁,“狂”故作旷达,因此说这首诗“豪放”外壳内部的“愤懑”或“激愤”才是真正的感情基调。
完了,但自己感觉不满意,其效果还不如上一轮呢!
( Sun, 11 Apr 2010 15:39:30 +0800 )
Description:
流水 38——《将进酒》
仅好友可见
已有 11 次阅读 2009-10-09 11:46
工作流水账
今天同事给我推荐程翔老师的《将进酒》教学实况录像,我从网上搜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感慨,这才是教学。“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会,而不是老师的个人表演。
前些日子,我曾给学生说,我们要要利用讲授古诗词这段时间在班里面掀起一阵诗词朗诵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不怕出丑带头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朗诵。不可否认,这么做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有几个学生朗诵的有点味道了。但是我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包括几个音质条件相当不错的学生。目的还没有达到,我一直耿耿于怀。
今天看了程翔老师的授课实录,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表演的成分多而教学生朗诵的成分少。这倒不是自己朗诵水平高,恰恰是自己朗诵水平不高的表现。之所以彰显自己朗诵,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对课文朗诵的把握不到位,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去读。因为不知道如何去指导,于是自己就开始唱独角戏了。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厚度不够。
本以为程翔老师一定会给学生示范朗诵的,可实际上一节课里程翔老师只是读了那么几句,可就是这几句让学生初步领会到很多朗诵方面的技巧。这大概比自己全篇示范朗诵的效果好。
整节课程老师的话并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学生来朗诵、思考还有回答。程老师不多的话语中多数是对学生回答的积极评价。这一点是很多老师做不到的。很多时候,我们欠缺的不是问题,而是对学生回答的积极评价与诱导。
一节课五十分钟,学生基本成诵,不仅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而且积累了相当的朗诵技巧。
记得前两年我曾经写过这样几句话:
我的现实身份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近两年我在教学上下了一些功夫,在授课风格上与过去几年大不相同。虽然没有出色的成绩,但是学生还算欣赏我的课。同学们说我上课富有激情,幽默风趣,甚至有学生说我文才出众。我承认我在课堂上展现了我的
,不过,
的文章提醒了我:课堂不仅仅是老师展示风采的地方,更是欣赏学生的场所;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它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舞台!师生互动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不是新名词,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做到师生互动,但是这往往受到教师的意识、水平和学生的素质的限制。我希望我的课堂能够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但是我做的很不够。今天我发现我做得不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在课堂上的
表现欲
太强了,在一定程度上,我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忽视了欣赏学生!也许,我的课堂表现能够暂时吸引学生,但是长期下去,学生必然形成听课
,消除他们
的最好途径就是欣赏学生,给学生展示风采的空间,因为学生上你的课,不光是
欣赏你
,更为重要的是
获得你的欣赏
两年前就写了这样的话,两年后还是老样子,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它意味着自己的懒惰,意味着固步自封,意味着没有进步。
知道得再多,不如做到一点。听程翔老师一课,我又一次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差距。但愿我不是“行动的矮子”。
《将进酒》教学片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面对滚滚东流的黄河水,不禁悲从中来。啊!黄河,来自天上的黄河,我看到了你,就感到宇宙的无穷,人生的短暂。想我李白,满腹经纶,有子牙之材、伊尹之能,谁料竟落得如此下场:年过半百,青丝成雪,浪迹江湖,一事无成。也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讲到这时,脑子里突然闪现这样一段歌词: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于是我顺口说道:此时此刻的李白,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了,此时的“得意”,并非伴君王左右,经邦济世,而是二三知己志趣相投,心意相会,李白率意而为,面对美酒,面对挚友,不仅由悲转乐,高声唱到“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呀来个酒呀,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其实是我在唱),唱完学生鼓掌,于是我就问学生,你们为么鼓掌呀,有的学生说,老师唱得太棒了,我摇了摇头,我知道我的水平,又有同学说,老师此时引用这段歌词符合李白当时的心情。我听了点点头,问这个学生,你说为什么符合李白的心情呀,这个学生回答道:面对滚滚的黄河水,诗人感到人生的短暂,诗人年过半百,政治上极度失意,诗人以为盟友聚会是人生快事,既然政治上失意,就应该另外去寻找寄托,今朝有酒今朝醉,愁情烦事一边扔。该生出色的回答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补充道,李白此时的消沉,并不是完全的消沉,他对政治还没有完全绝望,他对皇上还抱有幻想,他确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说到这里,我没有接着往下讲,我问道,老师刚才引用《爱江山更爱美人》个里面的几句,又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我一说歌的题目给学生提了醒,纷纷说,李白的“美人”是谁。说完大家都在笑,甚至有学生不坏好意地想,看你怎么收场。这是我意料中的事。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古代诗人在诗歌中,经常有“美人”出现,的确不少“美人”是诗人生活中的挚友或情人,但诗歌中的“美人”仅仅指这些吗?大家好好想想。一两分之后,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古代诗歌中的“美人”有时是作者自比,指不被皇上重用,美好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如屈原,他在“离骚”里有这样的诗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就是指这些。我对该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补充道,古代诗歌中的“美人”在好多时候是诗人自比,除屈原外,还有,比如曹植把“美人”比作自己,“美人”不被宠幸,喻指自己不被君王重用,遭贬弃,有时“美人”也还可以指“美好的政治理想”。说到这里我继续问,李白的“美人”指什么,大家纷纷说,皇上、政治理想。,也有同学说,就是指李白自己。我肯定了大家的看法,补充道,大家想,东边李白的政治理想渺无踪迹,西边黄河水不停的滚滚东流,作者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借酒浇愁。
讲到这时,下课了。尽管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这节课收获颇丰,没想到偶尔的一个灵感闪现,居然有如此丰富的内容。我今后在教学中更得捕捉灵感。
( Sun, 11 Apr 2010 15:38:24 +0800 )
Description:
工作流水账
八天长假终于过去了,我又一次发现,我这个人不怎么喜欢放假,当然不是热衷于工作,用同事
老师的话说,是逃避家务劳动,这话算是说到我心里去了,当然我不能承认!
今晚开始值自习,所有住宿生上,有一名同学迟到外,其余全部按时到校,我心甚慰。
明天要讲课,后面的课不好讲,甲流放假期间一半上课,一半放假,虽说没有给在校的学生串讲,但是朗诵几遍也着实能起到一定的理解作用。该讲《蜀道难》了,不知道学生背诵的怎么样,但是进度肯定要加快,我决定明天一节课结束,提纲如下:
教学目的
一、背诵全诗,有感情地朗诵。
二、体味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充分预习。(应该已完成)
、熟读成诵
背诵全诗。
、结合课下注释
初步理解大意。
二、讲读课文
、检查背诵
、概括段意归纳主旨。
蜀山高——
蜀道险——
蜀地恶——
主旨:胡震亭:“言其险
更著其戒。”李白借用乐府古题
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的惊险及山川的奇丽、蜀地的险恶
劝诫人们蜀地虽好不可久居。
、分析手法
、反复
、夸张
、衬托
、比喻
、引用(用典)
、拟人
、课内思考
、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联系当时的背景谈一淡最后一段的写作目的。
五、朗诵全诗。 《蜀道难》教学补充
年所写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诗篇的代表作。“蜀道难”本为乐府旧题,李白此诗不仅继承古题以状写蜀道艰险,而且与时事连在,寄寓着诗人的隐忧,拓展了原题的题材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凭借那支神来之笔,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大胆惊人的夸张,并且巧妙的借助神话传说为我们展示了蜀道无与伦比的艰险。全诗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充分体现李白奔放飘逸、想象瑰奇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为了加深学生对全诗的理解,编者在课后设计了一系列的思考题。笔者在讲授此诗时,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来锻炼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这些题目设计得非常好,教参上也给出了比较明确的参考***。不过就高考对学生诗歌鉴赏的要求开看有些参考***的设计还值得商榷。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一般会稍加修改,使参考***符合答题的一般思路,且更具可操作性。
思考练习二有这么一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在文中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教参上的说得很清楚,出现三次是继承了“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这句话三次出现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达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战火之烈。
这么答题无可厚非,但是对学生而言,不一定知道这些话是从什么角度来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或许答得不够完整。
在这里可以明确对学生说:这样的“作用”题目一般需要从结构(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考虑,如果用了修辞,还须指出修辞格。就本题而言,这句话出现三次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结构上贯穿全诗,提纲挈领,具有线索的作用,内容上层层递进。整体效果就是一唱三叹。
第三题第一小题有这么一问: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关于这个“作用”,教参上是这么说的:表现了人和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以及开路者的勇力。
原题是“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像教参上这么回答显然是不够的。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很多都是表现人与自然斗争的,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共工怒触不周山”等,这是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回答的。严格说来与原文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李白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的作用,首先是从开山死人很多的角度来突出蜀道的艰险,其次这个传说为蜀道笼上了一层神秘气息,为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这两点是主要的,如果需要补充的话,那就可以把“表现了人和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以及开路者的勇力”加上。(我个人觉得不加也行,毕竟这是一道文学题,不是政治题目,没有必要如此“上纲上线”。)
第三题第四小题问,最后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么写的意图。
最后一段从军事政治的角度来写蜀地地势险峻、战祸惨烈,告诫行人不可久留。如果不强调“联系背景”,最明显的意图就是“告诫西游者,蜀地险恶,不可久留”。联系背景,就就要联系唐王朝当时情况。一般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元年,公元
年,李白初到长安时。当时唐王朝虽然处于鼎盛时期,但是各方面矛盾也已经开始激化,巍巍大厦已显露衰败之迹。李白写蜀地易守难攻,目的是告诫唐统治者,要严防野心家据此反叛。此后十多年,果然有人在蜀地作乱,证明李白的忧虑不无道理。
再联系李白当时的情况。李白是被玄宗的亲戚推荐到朝廷的,李白入长安前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认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从此可以平步青云。但李白当时只是一个诗人,并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而“出将入相”最需要的是政治素质。李白又是那样的狂傲自负,应该不会自我吹嘘自己如何有治国才能,哪多掉价!可是必须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政治才能。达到这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的诗歌里含蓄的表现自己的政治才能。李白初到长安,就把《蜀道难》献给朝中大臣贺知章,不能排除这种“显摆”的可能。
我们把问题改一下,“诗人第三段突出蜀地战祸之乱的意图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既要联系原诗语句,又要联系背景,这个背景既包括大的现实境况,也包括诗人自己的境况。简而答之:意图一,进一步突出蜀道之难,告诫西游者蜀地险恶,不可久留;意图二,告诫唐朝统治者要严防野心家据蜀谋反;意图三,表现诗人的政治才干。
诗歌鉴赏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尽管像《蜀道难》这样长的古体诗不大可能成为命题的对象,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树立问题意识和答题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 Sun, 11 Apr 2010 15:37:23 +0800 )
Description:
工作流水账
——关于网络、关于手机
今天走读生也要放假了,八天呀,这在我校历史上是空前的。八天的作业老师都留了,完成情况会怎么样,我并不是很担心。我担心的是学生上网。
我校为了加强对外宣传和扩大影响,近期对外建立了网站,并且借助这次住宿生放假的时机,开展网络教学。一个成熟的学校不可能不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学校网站的开通,无疑给了他们充分的上网理由,绝对有浑水摸鱼者。我的观念比较僵化,我认为在目前应试教育大一统的形势下,网络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有限,其副作用显而易见。
我从来不否认网络对教学的帮助,网络对我教学的帮助太大了。但是网络太诱人,她想罂粟一样让人欲罢不能。前段时间听到一件事,某学生聊天上瘾,无论如何也不能戒掉,其母亲不相信聊天有这么大的魅力,于是决定给孩子做个戒除示范,岂料就像尝试毒品一样,最后聊得离了婚,要知道这位母亲就是一名人民教师。当然不是教师一聊天就要离婚,这客观上的确反映出网络的负面作用有多么大。
咱们的学生涉世不深,咱们的老师有没有本事让学生像迷恋网络一样迷恋学习,怎么办?不接触就是最好的办法。但现实情况是学校给了学生上网的权利,我不能逆天。但我还是想给学生说几句:
第一、网络学习对成绩的提高是有限的,如果家里面没有条件上网,那就不要自己再去创造条件了,书本比网络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第二、现在手机功能强大,很多手机具备上网和游戏功能,这也是我们手机屡禁不止的原因。我知道现在还有学生手里带着手机,与家人联系只是你一个冠冕的理由,真正的用意不言而明。估计有学生迷恋手机
、飞信聊天,如何判断你已经上瘾了呢?很简单,如果你对聊友产生了依赖感,就说明你已经上瘾了。如果你在课堂上也耐不住寂寞,就说明你上瘾了。如何判断你的聊友对你是真好还是假好,只要他在你上课时发过三次信息,就可以说明这个人对你是相当危险的,你就需要痛下决心了。
第三、上次我给家长的信,不仅是要家长配合学校关于手机的纪律,其实也是给你们一个台阶下,你们完全可以利用那次机会和聊友断绝关系。如果你没有住住那次机会,就说明你已经让手机俘虏了,当断不断,必受其害。
第四、退一万步说,你有一万个理由要带手机,那也可以,其实手机也可以来学习。编辑短信可以及时把自己的灵感记录下来作为作文素材。我就有手机纪录生活点滴的习惯。你有一万个理由么?如果没有,还是把你的手机放到家里吧!
谁都知道,对于上网对于手机,要疏不要堵,但是每一位一线的班主任都知道,那是水中花、镜中月,虚无缥缈呀!
有时候,“因噎废食”也是必须的,至少在现在是需要的,我认为!
( Sun, 11 Apr 2010 15:36:19 +0800 )
Description:
工作流水账
——检查背诵
今天是两节课连上,这就给了我充分的检查学生背诵的时间。这些天安排学生背诵了《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李杜诗五首》,到底背得怎么样?我心里没底。依我以前的经历,学生背过的太少了,也许跟我要求不严,检查不力有很大关系。学生毕竟惰性大,尤其是文科班的学生。这些要求背诵的作业,如果不检查,有一半按时背会就不错了。
学生回家了一半,我可以大范围的检查了。我对学生说,咱们这次采用地毯式检查,一个也不少。为了节约时间和检查到位,咱们采用四选二的方式:四篇课文,你任选一篇背诵,然后由老师选一篇。
尽管这种方式不能做到无漏网之鱼,但学生已经没有多少空子可钻了。全班三十五个学生,我就按座位开始了。整整用了两节课加上课间一共
分钟,基本上检查完了。有几个学生一听就背得滚瓜烂熟的,那我就只检查一段两段;越是背得不行的,就不能轻易放过。磕磕绊绊经提醒仍背不下来的,“勒令”抓紧时间背。为了不耽误时间,赶紧检查别人。
尽管有个别学生背得不像样子,但是整体背诵效果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期,有一多半的学生一次就通过我的检查。有的学生我印象里不可能背过,可是背得也像模像样,真的让我兴奋!
古诗词讲授关键不在于老师讲的多精彩,最主要的是学生能熟练的背过,这是语文的基础。
过去讲这几首诗时,我印象里没有完整背诵过,更不敢在学生面前背诵,万一背错了,多不好意思。但这次我不怕丢人,让学生背过,老师首先要背过。这几首长诗我都给他们背诵过,并且是“有感情”的背诵。
总怕背错,其实是在为自己懒惰找借口!
( Sun, 11 Apr 2010 15:35:34 +0800 )
Description:
工作流水账
——今夜无眠
今天我特兴奋!
一、今天我给学生放了女儿朗诵的《兵车行》,我不是炫耀,我只是希望学生们能找回当年他们的自我!
二、班里面最不爱学习的在年级主任那里挂了号的体育生张小满同学今天在班里居然连举三次手,背诵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客至》《旅夜书怀》。我早就知道,练体育的孩子脑筋比一般孩子聪明许多,之所以文化课跟不上,关键是自己不干。只要把练体育的一半精力用到学习上,文化成绩绝对没有问题。
张小满同学前些日子在历史课上玩手机,被历史老师抓住,结果肯定是停课三天,手机没收。本打算到放寒假再给他,不过这几天他很是老实,于是我对他说,三天之后国庆节放假就给他。今天课上的出色表现,我一激动,立马对他说,下课马上给手机。
呵呵,说到做到!
三、下午年级组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年级主任详细汇报了上学期期末联考的成绩,特别提出我们的任务异常艰巨,特别是文科班,更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主任说,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往前,我们必须实行末位淘汰,必须切实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上学期有些班级和科目考得不错,两位老师分别发了言。
理科班
班成绩异常突出,班主任王老师发了言。我跟王老师坐得很近,王老师发言一结束,我就把他的发言稿要了过来。我不是做秀,我的确感觉人家做得很好。人家对待班级管理,已经有了科学的意识和举措。
老师关于班级管理主要提出了三点意见。
、变“靠”为“放”,强化学生自主管理。
这是一般的敬业的班主任做不到的,或者不敢尝试的。“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王老师把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用到了实践中,大胆放权给班干部,既锻炼了学生,又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本领,最主要的是,班主任可以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有“放”有“收”,控制得当。
老师举了个形象的例子,他说强化学生管理、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主动性,不是意味着不管。这就像放风筝,一“放”一“收”中,风筝才能飞得更高。王老师既重视直接控制,又重视间接控制,对于那些表现极差的学生,直接控制;而对于大部分学生,实行间接控制,利用班委会、团委,来对班级进行控制。并且还尝试进行交叉控制,学生班委会互相监督,各学生之间也互相控制互相监督。这些措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品质和行为习惯。王老师说,学生做到这些需要有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内化。
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是班主任工作的最好高境界,无疑王老师走到了前面。
、变“压”为“爱”,讲究方式方法。
老师说:“班主任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不一定合适!”这句话太对了,不是说,你说得对,你做得对,你就可以随便不假思索的去做去说。我们必须慎重的对待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措,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死板的石头,而是活生生的人!
文科班历史考得很突出,备课组长郭老师代表发了言。
老师有一点我觉得说的特别好,他说,历史需要记忆的东西多,而文科生普遍比较懒惰,怎么办?必须要严格落实作业和作业检查。他们采取三种方式:一、全民皆兵——收全体学生的作业,二、沙场点兵——课堂上抽查,三、单兵较量——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单独提问。
只有做得好才能说得好,两位后起之秀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两位老师发言后,年级主任进行了总结,对全年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后,主管校长和校长发了言。主管高二年级的陈校长,强调了高二年级的特殊性,指出这一“事故多发期”我们工作的注意事项。
李校长谈了谈关于联考的问题,李校长原来担任教研室主任,联考是他在任上一手运作的,现在影响很大。他号召我们一定要重视联考。李校长不回避我们的问题,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打一场保卫战,特别强调付出就有回报。对待联考,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成绩,要相信功到自然成。李校长肯定了两位老师的发言,说他们已经开始向高素质前进了。这样的老师多起来,我们就离全国一流高中不远了。
李校长还特别强调了集体的力量,他认为只有发挥集体力量,多协作,多交流,才能快速有效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
此言得之!我感觉我们欠缺的最主要的就是老师们之间的协作,强强联手不一定强,弱弱合作不一定弱,这就是协作的力量。需要三思呀!
( Sun, 11 Apr 2010 15:34:31 +0800 )
Description:
工作流水账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今天课上找同学朗诵课文,感觉读得也不错!不过还是有学生扭扭捏捏读不成句,我知道,不是个别学生读不好,实际上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读好。但凡他想读,并且不怕别人笑话,那他就能读得差不多。我们都是常人,谁的音质条件也不是绝佳。为什么有的读得好一些,有的读得不行呢?用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里的话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其实不光是学生,老师也是这样。这几天,很有几个同事夸我读得好,我心面很清楚,不是人家读不好,是人家还没有开始读。(也许人家一直在读,而不像咱这么张狂。)
今天武老师就对我说,在我的感染下,他也给学生读了。尽管我没有听到武老师朗诵,但我知道肯定读得不错。武老师的音质,尤其是他对古诗词的深厚造诣都是我不能比的,他要是读,绝对读得精彩。还有同办公室小赵老师,这几天也是在反复练习诵读,读得也很不错!
不光是诵读,其实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这样,不是你比别人做得好,实际上是人家没有做,人家一旦动起来也许比你强很多!这也是我写了三年博客,从来不敢沾沾自喜的原因。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什么我们中间凡人多呢?很多时候就是我们不愿去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把困难或别人的非议看比天还高,比地还厚。我一直以为,我就是那个怕这怕那的人。
在我写这点文字的时候,同事武老师也模仿《陋室铭》写了一段《劝学铭》,作为国庆寄语发给全年级的学生,写得非常精彩,特录以下:
劝学铭(武老师)
时不在多,用心则灵;学不在深,积累则成。斯是书房,唯我心清,桌上尽书策,窗外乐融融。学业有文史,更兼理化生。可以品三国,游太空。无无聊之应酬,无衣食之我忧。名校读一中,恩师伴左右,心中乐:何难之有?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什么时候,也不能翘尾巴呀!
( Sun, 11 Apr 2010 15:33:37 +0800 )
Description:
工作流水账
——狼来了!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主教学楼三楼窜来一匹来自西部山区的狼,这匹狼径直窜上高二二班的讲台上,张开血盆大口,“嚎”的一嗓子:“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
瞬间,整个楼层大乱,胆小的纷纷关窗闭门,胆大的纷纷从各自屋中出来小心观瞻,一时间,“狼来了”的消息传遍整个教学楼。
呵呵,不说大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匹狼就是我! 2006
月份以前,我从来不敢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诵诗词,即使一般的文章我也很少去诵读,因为我知道我的普通话说得一般,尤其是“门”“没”不分,“
”不分,为了避免被学生耻笑,我很少读课文,非读不可时,我就放教学录音。
年下半年,又开始了第三册诗词的讲授,那一次,我下了一次决心,我要在给学生课堂上自己朗诵,一个教了七八年语文的中学老师,居然不敢给学生朗读课文,算什么语文老师!
第一次给学生朗读的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朗读之前,我反复听了几遍示范录音,即便如此,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也打颤,尤其是嗓音,不想发颤音,可是发出去的还是颤音,好歹我把最后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吼了上去。没想到,学生给予我热烈的掌声。后来我还给学生读过《蜀道难》,有一个同事从教室旁经过,后来她对我说,想不到你还能像大学老师那样朗诵。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但我知道,我根本不会朗诵,朗诵的技法一窍不通,只是凭感觉去读,脸皮厚,嗓门大点而已。
这学期我们又开始了诗歌单元的讲授,暑假听讲座,培训老师说,诗歌教学要把朗诵放到首位,前几天陈老师赠给我的《耕耘录》里有一篇陈老发表在
年某期《河北教研》上的文章,主题就是“重视朗诵”。大家们都说朗诵是诗歌教学重要手段,可是我还没有从心里面真正的重视起来。以前所谓的朗诵也仅仅是锻炼锻炼自己而已,根本没有把朗诵放到与讲解同等高度上。之所以这样认为,还是跟自己压根不知道什么是朗诵有关。
昨天上午,我在网上搜到著名朗诵家赵兵教授的几段讲解,听过之后,我都无地自容了。原来自己的的确确不知道朗诵为何物。赵兵教授介绍说。朗读与朗诵都是声音的艺术,但是二者是有不同的。朗读目的是学习,要忠实于原作;而朗诵的目的是表演,可以在不改变原作的基础上发挥。
我总以为这两个概念是一样的,没想到还有这么细微的区别,这样看来,自己所谓的朗诵都应该划到朗读范畴里。不过前几天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当我读到“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我吸了一口气,居然呼出一个“唉——”,然后读“时间行乐亦如此,古老万事东流水!”难道这就属于赵兵教授所说的“发挥”,我在读之前没有想到会在此有一声“唉——”。
教授说,朗诵要先理解,这是读出作者情感的基础,另外还要有“内心视象”,即所谓的“情景再现”,要善于把生活中的场景与讼诉内容结合起来。
提到诵读过程中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长短,赵兵教授说,每一处处理都要有“依据”,不是想高就高,想低就低,这些变化都与作者的情感,文本的内容有关,当然也给诵读者的理解有关。
这使我想起来我以前读《蜀道难》时的情景。我在处理出现三次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腔调完全一样。听教授这么一说,我肯定没有处理好。因此,从昨天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三处的诵读。听著名演员焦晃的示范朗诵,我个人感觉他处理的也不是很好。我想,《蜀道难》分三段,分别侧重写“蜀山高”“蜀道险”“蜀地恶”,内容不一样,肯定需要读出不同来。
作者开始就惊叹“
,危乎高哉!”,面对高高的蜀山,作者情不自禁的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地方肯定要高起来。最后一个“天”,要不要拉长呢!我以前就是拉长的,读音类似古代的入声。但是这样处理的后果是不能很好的与“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连接起来。于是,我决定最后一个“天”字不拉长,这样就容易读后面的句子。
第二段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为前面有“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的压抑,后面有“使人听此调朱颜”的喟叹,中间需要挑起且拉长音,这样也便于跟后面“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其险也如此”相呼应。
处理最后一处时,我感觉不能高了,因为最后一段突出蜀地险恶,侧重人心,“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是李白对西游者的告诫,自然不能读高了,紧随其后的“蜀道之难,那于上青天”同样也起着对西游者告诫的作用,感觉不应该有那么多的惊叹意味了。
最后一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最后一个字按普通话读一声,这样读出来太轻,拉长音也轻。我把这个读成介于四声与一声之间了,勉强算得上入声。
从来没有如此认真的研究阅读!今天有这么点多人关注我朗读,甚至有同事在外面还给我录了音,大概我读得还可以吧!
下午,遇到好几个同事都称赞我今天的朗读,有一位老师还戏称我应该穿上长袍。不过我知道,我有先天不足,就是我的嗓音不够浑厚,这样声音越高,也就越刺耳。同事们的恭维大多是礼节性的,不应该沾沾自喜的。
倒是有一个人挺让我感动,就是邻班的一个学生,他居然向给我录音的老师(也是他的语文老师)要我的朗诵录音,这是我今天最兴奋的,要知道对老师评价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学生了。
呵呵,你听到狼嚎了么?
( Sun, 11 Apr 2010 15:32:31 +0800 )
Description:
工作流水账
31——一道小题
月考试卷中还有这么一道题:
下面一段话有论点,有依据,然而意思的表达显得很乱,思路不畅,句序不顺。请按照先提出论点,再依次用事实论证的思路,理顺句序。(
①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一直到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②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③正因为鲁迅先生这样珍惜时间,艰苦劳作,所以才有渊博的知识,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年逾古稀之后还身兼数职,还依然能抽出时间来著书立说,连续在国内外出版了多部新作。⑤胸怀大志,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爱惜光阴,充分利用时间的。⑥他哪来这么多的时间?⑦他回答说:我用的零头布,做衣裳用整料固然好,没有整段时间,就尽量地把零星的时间利用起来,天天二三十分钟,加起来就成为整数了。
本段句序为: 参考***为:
2 5 1 3 4 6 7
有同学问,鲁迅与苏步青这两个论据能否颠倒顺序?
能提出这样问题的学生,绝对是动脑筋的学生,这的确是个问题。我先让学生自己想为什么不能颠倒。
邓同学说,鲁迅比苏步青生活时代要早,所以把鲁迅放到了前面。这条理由有相当的说服力。
还有同学说,鲁迅比苏步青的影响大。这一条我不敢苟同,谁说影响小的就不能放到前面了。
课下与同事讨论,有同事说,苏步青例子字数多,放到中间有些不协调,不如放到后面稳当,我觉得很有道理。
可是,我还是觉得理由不甚充分,贴出来,大家说说! 试卷讲完了,明天预习《蜀道难》,还是那句话,诵读乃至背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一定要背诵给学生!以次掀起“诗歌朗诵风”。这次作文题目是以“风”为话题。有两个同学提到了“诗歌朗诵风”,其中一个学生还借此批判学生不重视语文,尤其是不重视诗歌朗诵,这个立意非常好,既有现实针对性,还投我所好,拍了我的马屁!呵呵,多给分自不待言!
《蜀道难》教学补充
2007nian10yue21ri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诗篇的代表作。“蜀道难”本为乐府旧题,李白此诗不仅继承古题以状写蜀道艰险,而且与时事连在,寄寓着诗人的隐忧,拓展了原题的题材内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凭借那支神来之笔,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大胆惊人的夸张,并且巧妙的借助神话传说为我们展示了蜀道无与伦比的艰险。全诗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充分体现李白奔放飘逸、想象瑰奇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为了加深学生对全诗的理解,编者在课后设计了一系列的思考题。笔者在讲授此诗时,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来锻炼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这些题目设计得非常好,教参上也给出了比较明确的参考***。不过就高考对学生诗歌鉴赏的要求开看有些参考***的设计还值得商榷。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一般会稍加修改,使参考***符合答题的一般思路,且更具可操作性。
思考练习二有这么一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在文中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教参上的说得很清楚,出现三次是继承了“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这句话三次出现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达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战火之烈。
这么答题无可厚非,但是对学生而言,不一定知道这些话是从什么角度来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或许答得不够完整。
在这里可以明确对学生说:这样的“作用”题目一般需要从结构(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考虑,如果用了修辞,还须指出修辞格。就本题而言,这句话出现三次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结构上贯穿全诗,提纲挈领,具有线索的作用,内容上层层递进。整体效果就是一唱三叹。
第三题第一小题有这么一问: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关于这个“作用”,教参上是这么说的:表现了人和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以及开路者的勇力。
原题是“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像教参上这么回答显然是不够的。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很多都是表现人与自然斗争的,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共工怒触不周山”等,这是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回答的。严格说来与原文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李白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的作用,首先是从开山死人很多的角度来突出蜀道的艰险,其次这个传说为蜀道笼上了一层神秘气息,为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这两点是主要的,如果需要补充的话,那就可以把“表现了人和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神力以及开路者的勇力”加上。(我个人觉得不加也行,毕竟这是一道文学题,不是政治题目,没有必要如此“上纲上线”。)
第三题第四小题问,最后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么写的意图。
最后一段从军事政治的角度来写蜀地地势险峻、战祸惨烈,告诫行人不可久留。如果不强调“联系背景”,最明显的意图就是“告诫西游者,蜀地险恶,不可久留”。联系背景,就就要联系唐王朝当时情况。一般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元年,公元
年,李白初到长安时。当时唐王朝虽然处于鼎盛时期,但是各方面矛盾也已经开始激化,巍巍大厦已显露衰败之迹。李白写蜀地易守难攻,目的是告诫唐统治者,要严防野心家据此反叛。此后十多年,果然有人在蜀地作乱,证明李白的忧虑不无道理。
再联系李白当时的情况。李白是被玄宗的亲戚推荐到朝廷的,李白入长安前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认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从此可以平步青云。但李白当时只是一个诗人,并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而“出将入相”最需要的是政治素质。李白又是那样的狂傲自负,应该不会自我吹嘘自己如何有治国才能,哪多掉价!可是必须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政治才能。达到这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的诗歌里含蓄的表现自己的政治才能。李白初到长安,就把《蜀道难》献给朝中大臣贺知章,不能排除这种“显摆”的可能。
我们把问题改一下,“诗人第三段突出蜀地战祸之乱的意图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既要联系原诗语句,又要联系背景,这个背景既包括大的现实境况,也包括诗人自己的境况。简而答之:意图一,进一步突出蜀道之难,告诫西游者蜀地险恶,不可久留;意图二,告诫唐朝统治者要严防野心家据蜀谋反;意图三,表现诗人的政治才干。
诗歌鉴赏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尽管像《蜀道难》这样长的古体诗不大可能成为命题的对象,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树立问题意识和答题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 Sun, 11 Apr 2010 14:30:44 +0800 )
Description:
莫学虹鳟水至清
过年,朋友从山里给捎来几条虹鳟鱼。朋友说,这个虹鳟鱼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只能生活在流动的溪流之中,且水质清澈,水温冷冽,在邢台当地,也就西部山区又适宜虹鳟生存的条件。一般的鱼,如鲤鱼什么的,从市场上买来活鱼,到家之后放到脸盆里,如果鱼没有外伤,很能活上几天,而虹鳟却不同。只要离开高山冷溪水,几分钟就会死去,如果刚从溪水里捞起来马上放入一般的水中,过一会儿,虹鳟也会死去。看来虹鳟这种鱼对生存条件的要求不是一般的苛刻呀。
由虹鳟鱼我想到了我过去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天资很高,曾经考过班里的第一名,后来这名学生转到了另外一个班,这个班里的学生都是年级里的尖子生,学习环境是全校最好的。该生在这个班里呆了半年多就又转了回来。据班主任说,该生差不多与全班其他同学都同过桌,尽管同学们都很关心照顾她,但是她还是不能很好的与大家和睦相处,大家都说她太挑剔了。实在呆不下去了,于是又要求转回原班。
这个学生很有思想,敢于直言不讳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据其他老师说,她最初要求转班时,老师们恳切挽留。这个学生对班主任老师说:“老师您平时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努力创造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么?现在我正在为此努力,你为什么要阻止我改善环境呢?”一句话把老师噎了个半死。
对这个学生,我很欣赏她的直言不讳,但是她的过于挑剔实在不利于她将来的学习与工作。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别人过分挑剔并不能证明自己有多清高,反而说明自己有性格缺陷。我们说要做有个性的人,这个“个性”不应该是排他的,而应该是对别人兼容并包的。
其实不光学生中社会的各个阶层群体中都有可能存在这种“至察”之人。这类人不是坏人,很多可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很有成就,但是这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缘”不太好。他们往往觉得周围的人都跟他们作对,总感觉别人在排挤他疏远他,殊不知,根本原因不在别人,而是源于自身的挑剔。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都不是圣人,那个没有缺点?对待别人的缺点或不足,我们不应带着放大镜去看,我们要看到他们缺点的同时也看到他们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淡漠”别人的缺点。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那么他的人缘肯定错不了。
古人说得好,做人要外圆内方。内外都圆不可交,内外都方也让人难受。内外都方者有点像那深山冷泉里的虹鳟,对环境的要求也太苛刻了。做人我们还是不要学虹鳟的好,须知“人至察则无徒”呀! 附:虹鳟鱼系冷水性凶猛鱼类,喜栖息于水质清澈、溶氧丰富的山川溪流中,以水生昆虫及幼虫、甲壳类、小鱼虾、蝌蚪和掉入水中的陆生昆虫为食,
( Sat, 10 Apr 2010 22:52:07 +0800 )
Description:
喊错学生名字
那天,当我在课堂上把一位女生喊成另一位女生后,我就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教育热情的确减退了。尽管这两名女生在我看来模样的确难辨,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喊错说明什么?充分说明自己对学生的漠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由衷地感到愧疚。
曾几何时,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认遍全班的学生,可是现在,我已经带了这个班将近一年了,却依然把学生的名字喊错。再充分的理由也是牵强的,怪不得有学生给我提意见说我课下与同学沟通太少,很多同学对我还很陌生。由这次喊错名事件可以看出,学生的眼光是雪亮的。
不知道那位老师曾经说过,对学生上心与否很容易判断,就是学生毕业三五年后看能否还出这个学生名字。这话说得一点也不过分。我读过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我相信不经意的喊错别人的名字代表着你内心深处对对方的漠然。第一次喊错尚且不可宽恕,何况一而再,再而三呢?
曾经与几个从事教辅销售的朋友吃饭,席间他们提到某著名轿夫品牌的老总,这位老总能喊出几乎所有与之打过交道的学校负责人的名字,并且时隔几年都不忘。他们还提到一位业务员,说这位业务员每到一处学校,他都要在校园的展示牌前驻足几分钟,这几分钟里,他能把展示宣传栏中的所有优秀教师包括校领导的名字和模样记住,这样在随后的推销中,他就能适时地喊出对方的名字。你想,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热情地喊出你名字的时候,你内心能没有感触?这样素质的业务员还能打不开局面?
我不相信真有什么过目不忘,但我相信“心诚则灵”,无论干什么事,都怕用心,一用心,啥事办不成?就拿我把学生名字喊错一样,既然一开始自己就知道这两名女生容易混淆,那何不多关注一些呢?但凡自己多关注了,还能在课堂上遭遇如此尴尬么?
记得我曾经写过十几篇关于林西县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吕廷祥“工作方法轮”的读后感,后来我给十几篇读后感起名为“隔行不隔山”。吕廷祥所有方法的前提其实就两个字,就是“用心”。“用心”其实是态度问题,态度问题解决了,方法也就随之有了。可以这么说,态度比方法重要。
真正愚蠢的人并非那些一无所知的人,真正愚蠢的人应该是知道怎么做却不去做的人。我现在大概已经属于这一类了吧!
( Sun, 4 Apr 2010 22:22:22 +0800 )
Description:
清 明
往年清明节不放假时,差不多我总是第一个来坟上烧纸的,因为我要凑清明前的周末。这两年清明成了国家法定节假日,我再也不用专门凑周末了。今天是个例外,因为清明节假期和周末重叠了。
我家的坟地在村子东北山脚下,我们家祖坟原不在那个地方,因为修水库,我家坟地就从大坝附近迁到村子东北旱田了,至今已经将近四十年了。坟地里埋葬着我的曾祖父、祖父以及叔伯辈三代人。
我没有见过我的亲祖父,祖父一代人中我只见过我的堂祖父以及堂祖母。堂祖父去世十多年了,堂祖母已经九十六了。村子里有人说,堂祖母之所以能活这么大岁数,是因为我的一个堂叔叔不到三十岁就服毒自杀了——儿子折的寿添到了父母身上。我是向来不相信这些迷信的说法的,但是的的确确有些有很多事例能证明这个说法很有道理。邻居老太太差不多活了
岁,他的四个孙子都先她而去。
我的这个堂叔叔有一身的力气,身体壮得像条牛。那年他花钱买了一个南方女人当媳妇。一般来说,买来的媳妇靠不住的多。我叔叔总是担心这个比他小十岁的婶子跑掉,后来这个婶子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他的心才稍稍放下。当婶子又怀上孩子的时候,婶子想回南方老家看看,叔叔觉得婶子都给他生了俩儿子了,估计不会跑掉,就放婶子走了。叔叔力气大,但是心眼小,婶子没有在约定的期限内回来,他就害了怕。也不知道是谁说婶子再也不会回来了,再加上计划生育要罚他的钱,一时想不开,就喝毒药死了。我是第一个翻墙撬屋进门看到叔叔尸体的。我还摸了摸他的胳膊,早已经硬梆梆的了。
堂叔死了没几天,堂婶就从南方来了,不但又给叔叔生了个老三,还从南方给叔叔抱养了一个女儿。可是只看到坟地的一抔新土。后来婶子带着孩子改嫁到邻村了。婶子命苦,听说两年前老公又死了,她又改嫁了。她跟叔叔生的大儿子很争气,去年考上了大学。
我家的坟地周围的这几块地最早都是我们叔伯以及堂叔等几户的,种花栽红薯是差不多都是同时进行的。我还记得母亲以及大娘婶子们开叔叔的玩笑,说什么新媳妇那么小,你不要像个叫驴什么的。我那时有十一二岁,对于人事我已略微知道一些,我听了之后也跟着笑。母亲说,小孩子知道了个屁,瞎跟着笑什么。我脸一红,就跑了。
每年上坟烧纸,我都不光给母亲一个人烧,旁边的伯父叔父以及这个堂叔叔我都要给他们烧一点。虽然他们兄弟以及母亲妯娌间也有过矛盾,但是我的这些长辈们对我们都是很亲的。
祖父祖母坟头上我也烧一点,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们,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从这一点上,我也要永远感念他们。
妻子跟我结婚十年来,每年清明差不多都和我一起来给母亲烧纸,每次都要给母亲念叨几句,求她保佑她的儿子以及她的孙女。
今天在坟上,我给妻子讲了堂叔的事,妻子说,堂叔挺可怜的。我说,堂叔虽然可怜,但是他有一点比我们强,就是他有三个儿子。每年他的坟前都不缺人来祭扫,可是,当咱们百年之后,也许没有一个人给我们祭扫,要知道,咱们只有一个宝贝女儿呀!
我的这几句话说得妻子挺伤感。我又对妻子说,我们一定要好好过日子,千万不能离婚,否则,当将来女儿给我们烧纸时,她还得跑两个地方,要知道,我们一离婚,这块黄土就没有你的地方了。
妻子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吧嗒吧嗒,掉在了母亲坟前的纸灰里。
( Fri, 2 Apr 2010 22:56:31 +0800 )
Description:
岳父也落钥匙了
下午下班后,我骑着车子不紧不慢的往家赶。当我骑到格力森啤酒城时,手机响了,一看是媳妇打来的,赶紧接。媳妇在那头说岳父把钥匙落屋子里了,让我赶紧过去给他开门,因为还要急着赶回老家。我一听,赶紧表现出着紧的样子说马上去送,但我心里还有那么一丝儿高兴。
别急着说我幸灾乐祸,我高兴是有原因呢。
我和我媳妇都属于慌里慌张型,甭看身份不高,但平时都很忙,风风火火起来,比县长大人也不次。于是乎,忙中出错,丢钥匙落手机之类的小错误每年都犯若干次。我们新房有一套备用钥匙,长期放到岳父那里,就是预防我们俩都丢了进不去屋的。实话实说,这套备用钥匙使用频率还挺高。用过之后,岳父总是及时督促我们还回去,他对我们很不信任。
有一次,媳妇终于把我们新房的钥匙弄丢了一套,为保险起见,我们不得已把锁芯换了。岳父知道后,大发雷霆,大骂我们不小心,还说他从来就没有办过这么没有出息的事。也真是,岳父的钥匙从来都是用一根长长的细绳索拴在皮带上,即便是开门也不解下来,当然丢不了了。
今天,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岳父居然也能把钥匙落屋里,这真是百密必有一疏呀。哈哈,这次您不能再吹大话说自己从来没有丢过钥匙啦。
我兴致勃勃地骑着车子,老远就看到岳父再冲我招手。我一见岳父,差点激动的笑出来,不过我没有敢。
岳父说,今天他把钥匙解下来让孩子上去开的门,孩子下来后忘了拿书包,他又重新上去了一趟,因为急着送孩子上英语班,不小心把钥匙落屋里了。
我心里说,甭给我解释原因,您老也有不小心的时候呀!
当我激动得把手伸向我的裤兜时,我猛然打了一个激灵。我想起来了,我的钥匙还在办公室抽屉上插着呢! ( Sun, 21 Mar 2010 07:35:39 +0800 )
Description:
我在刊物上也曾发表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