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 腰肌劳损治疗方法?
问题待解决
提问时间:2010-02-05 21:07:58
腰肌劳损治疗方法?
性别:男 年龄:30-40
站立不能超过15分钟,后腰部感觉憋涨,贴膏药内服腰痛宁胶囊。效果不明显?
专业回复区
专业的医生或从业人员倾情回答
回复时间:2010-02-05 21:13:08 1、自我保健疗法 适当休息,定时改变姿势,避免弯腰持物等是减轻症状、防止再发的根本方法。
2、疼痛部位进行理疗,以及手法和力度适当的推拿、***。
3、压痛点行
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
4、疼痛明显影响工作和休息时,可服用抗炎剂、肌松弛剂宗及安定之类镇静剂。、氯唑沙
1、自我保健疗法 适当休息,定时改变姿势,避免弯腰持物等是减轻症状、防止再发的根本方法。
2、疼痛部位进行理疗,以及手法和力度适当的推拿、***。
3、压痛点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
4、疼痛明显影响工作和休息时,可服用抗炎剂、肌松弛剂宗及安定之类镇静剂。、氯唑沙
来自 河北省邢台
这条回复对你有用吗?
回复时间:2010-02-05 21:21:16 最好去医院拍个CT确诊一下。平时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最好是睡硬板床。在饮食上多吃些含钙量高的食物。例如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等!
最好去医院拍个CT确诊一下。平时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最好是睡硬板床。在饮食上多吃些含钙量高的食物。例如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等!
来自 中医院
这条回复对你有用吗?
我来提问
相关问题
用药参考
我来回答
5000个汉字以内
,登陆后才可提交
用户名:
回帖规范声明:
·如果您的回答内容参照了他人文章,请务必标明出处。
·不下诊断、不开处方、文明发贴,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因不遵守规范回答造成纠纷由回答者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问题成功添加
问题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
您可以到
进行查询
页面将在3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收藏过该问题
您已收藏过该问题
进行查询
页面将在3秒后自动关闭
加为好友
需通过 --docname-- 的验证才能加为好友
附加信息:
问题补充
提高悬赏
提高悬赏分
问题操作
该问题已经设置为“无满意***”,系统奖励您对问题操作的
没能解决您的问题我们深表歉意,为了能够解决您的问题,我们建议您做如下操作:
1、问题补充
(完善您的问题描述,描述越细致越容易得到医生的准确回答)
2、提高悬赏
(吸引更多医生来帮你解答问题)
积分可用
修改***
您还不是VIP用户,填写E-mail
您的积分不足 50,
向驻站医生提问,将消耗您腰 肌 劳 损 的 成 因 及 其 治 疗 方 法 大 全
腰 肌 劳 损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腰 部 疾 病 , 腰 肌 劳 损 是 指 腰 部 一 侧 或 两 侧 或 正 中 等 处
发 生 疼 痛 之 症 , 既 是 多 种 疾 病 的 一 个 症 状 , 又 可 作 为 独 立 的 疾 病 , 可 见 于 现
代 医 学 所 称 之 肾 病 、 风 湿 病 、 类 风 湿 病 、 腰 肌 劳 损 脊 椎 及 外 伤 、 妇 科 等 疾 病 。
医 院 常 用 药 合 盛 堂 宗 合 盛 堂 威 等 。 主 要 症 状 为 腰 或 腰 骶 部 疼 痛 , 反 复 发 作 ,
疼 痛 可 随 气 候 变 化 或 劳 累 程 度 而 变 化 , 时 轻 时 重 , 缠 绵 不 愈 。 腰 部 可 有 广 泛
压 痛 , 脊 椎 活 动 多 无 异 常 。 急 性 发 作 时 , 各 种 症 状 均 明 显 加 重 , 并 可 有 肌 肉
痉 挛 , 脊 椎 侧 弯 和 功 能 活 动 受 限 。
临 床 表 现
劳 累 时 加 重 , 休 息 时 减 轻 , 适 当 活 动 和 经 常 改 变 体 位 时 减 轻 , 活 动 过 度
又 加 重 。 不 能 坚 持 弯 腰 工 作 。 常 被 迫 时 时 伸 腰 或 以 拳 头 击 腰 部 以 缓 解 疼 痛 。
腰 部 有 压 痛 点 , 多 在 骶 棘 肌 处 , 髂 骨 脊 后 部 、 骶 骨 后 骶 棘 肌 止 点 处 或 腰 椎 横
突 处 。 腰 部 外 形 及 活 动 多 无 异 常 , 也 无 明 显 腰 肌 痉 挛 , 少 数 患 者 腰 部 活 动 稍
受 限 。
诊 断
要 点
患 者 多 有 腰 部 过 劳 或 不 同 程 度 的 外 伤 史 。 腰 部 酸 痛 , 时 轻 时 重 ,
腰 肌 劳 损 - - X 光 片
反 复 发 作 , 劳 累 时 加 重 , 休 息 后 减 轻 。 弯 腰 工 作 困 难 , 弯 腰 稍 久 则 疼 痛 加 重 ,
常 喜 用 双 手 捶 腰 , 以 减 轻 疼 痛 。 检 查 腰 部 外 形 多 无 异 常 , 俯 仰 活 动 多 无 障 碍 。
少 数 患 者 腰 部 活 动 稍 受 限 并 有 压 痛 , 压 痛 部 位 多 在 骶 棘 肌 处 、 骶 骨 后 面 骶 棘
肌 止 点 处 , 或 髂 骨 嵴 后 部 、 腰 椎 横 突 部 。 X 线 照 片 多 无 异 常 所 见 , 少 数 患 者
可 有 骨 质 增 生 或 脊 柱 畸 形 。
检 查
1 . X 线 检 查 : 多 无 异 常 , 少 数 和 可 有 骨 质 增 生 或 脊 柱 畸 形 。 2 . 年 老
或 骨 质 疏 松 患 者 检 查 , 可 选 择 E C T 检 查 、 骨 密 度 检 查 。 腰 肌 劳 损 又 称 “ 功
能 性 腰 痛 ” 或 “ 腰 背 肌 筋 膜 炎 ” 等 , 主 要 是 指 腰 骶 部 肌 肉 、 筋 膜 等 软 组 织 慢 性
损 伤 。 腰 肌 劳 损 在 慢 性 腰 痛 中 , 本 病 占 的 比 例 最 大 。 多 由 急 性 腰 扭 伤 后 失 治 、
误 治 , 反 复 多 次 损 伤 ; 或 由 于 劳 动 中 长 期 维 持 某 种 不 平 衡 体 位 , 如 长 期 从 事
弯 腰 工 作 ; 或 由 于 习 惯 性 姿 势 不 良 等 引 起 。 腰 骶 椎 先 天 性 畸 形 者 , 使 腰 骶 部
两 侧 活 动 不 一 致 , 更 易 导 致 腰 骰 部 软 组 织 的 疲 劳 而 引 起 腰 痛 。 患 者 有 长 期 腰
痛 史 , 反 复 发 作 。 腰 骶 部 一 侧 或 两 侧 酸 痛 不 舒 , 时 轻 时 重 , 缠 绵 不 愈 。 酸 痛
在 劳 累 后 加 剧 , 休 息 后 减 轻 , 并 与 天 气 变 化 有 关 。 腰 肌 劳 损 在 急 性 发 作 时 ,
各 种 症 状 均 显 著 加 重 , 腰 部 活 动 受 限 。 急 性 腰 扭 伤 未 获 适 当 治 疗 或 治 疗 不 彻
底 ; 长 期 不 良 姿 势 导 致 的 腰 部 软 组 织 劳 损 , 使 腰 肌 容 易 疲 劳 且 易 出 现 疼 痛 ,
称 慢 性 腰 肌 劳 损 腰 部 软 组 织 劳 损 .
病 理
腰 肌 劳 损 的 病 理
慢 性 腰 肌 劳 损 , 为 临 床 常 见 病 , 多 发 病 , 发 病 因 素 较 多 , 腰 肌 劳 损 主 要
症 状 是 腰 部 酸 痛 , 日 间 劳 累 加 重 , 休 息 后 可 减 轻 , 日 积 月 累 , 可 使 肌 纤 维 变
性 , 甚 而 少 量 撕 裂 , 形 成 疤 痕 或 纤 维 索 条 或 粘 连 , 遗 留 长 期 慢 性 腰 背 痛 。 治
疗 上 以 非 手 术 治 疗 为 主 , 如 各 种 非 手 术 疗 法 无 效 者 , 可 施 行 手 术 治 疗 。
辩 证 分 析
长 期 体 位 不 正 或 弯 腰 下 工 作 , 或 经 常 腰 部 持 续 负 重 , 可 引 起 腰 部 筋 肉 的
慢 性 积 累 性 损 伤 。 腰 部 急 性 损 伤 后 , 治 疗 不 当 或 延 误 治 疗 , 迁 延 日 久 , 可 造
成 腰 部 慢 性 损 伤 。 腰 骶 部 有 先 天 性 结 构 异 常 , 使 肌 肉 的 起 止 点 随 之 发 生 异 常
或 该 部 活 动 不 平 衡 , 而 易 致 腰 部 慢 性 损 伤 。 腰 为 肾 之 府 , 由 于 劳 损 于 肾 , 或
平 素 体 虚 , 肾 气 虚 弱 , 肾 的 精 气 不 能 充 养 筋 骨 、 经 络 , 故 患 部 多 为 气 血 不 畅
或 瘀 血 滞 留 于 经 络 , 血 不 荣 筋 , 筋 脉 不 舒 , 而 致 腰 部 筋 挛 疼 痛 。 肾 气 虚 弱 ,
风 寒 湿 邪 易 于 乘 虚 侵 袭 , 久 而 不 散 , 筋 肌 转 趋 弛 弱 , 若 患 者 弯 腰 劳 作 , 则 弛
弱 之 筋 肌 易 于 损 伤 , 使 劳 损 与 寒 湿 并 病 。
原 因
腰 肌 劳 损 的 原 因 有 哪 些 ? ( 1 ) 急 性 腰 扭 伤 后 及 长 期 反 复 的 腰 肌 劳
损 。 ( 2 ) 治 疗 不 及 时 处 理 方 法 不 当 。 ( 3 ) 长 期 反 复 的 过 度 腰 部
运 动 及 过 度 负 荷 。 如 长 时 期 坐 位 、 久 站 或 从 弯 腰 位 到 直 立 位 手 持 重 物 、 抬 物
均 可 使 腰 肌 长 期 处 于 高 张 力 状 态 , 久 而 久 之 可 导 致 慢 性 腰 肌 劳 损 。 ( 4 )
慢 性 腰 肌 劳 损 与 气 候 环 境 条 件 也 有 一 定 关 系 , 气 温 过 低 或 湿 度 太 大 都 可 促 发
或 加 重 腰 肌 劳 损 。 腰 肌 劳 损 是 局 部 软 组 织 的 损 伤 , 而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是 压 迫 神 经 导 致 的 症 状 。 鉴 别 这 两 个 病 最 简 单 的 就 是 前 者 疼 痛 局 限 在 腰 部 ,
后 者 会 有 疼 痛 放 射 到 臀 部 、 大 腿 、 小 腿 或 是 脚 。 轻 微 的 腰 突 症 卧 床 休 息 、
睡 硬 板 床 、 理 疗 、 热 敷 , 最 多 做 做 牵 引 ; 腰 肌 劳 损 休 息 就 可 以 缓 解 。
三 类 病 因
常 见 的 病 因 有 3 种 : 1 、 棘 上 、 棘 间 韧 带 慢 性 损 伤 。 绝 大 多 数 病 人
有 损 伤 史 , 弯 腰 时 下 腰 部 感 觉 酸 痛 无 力 , 或 腰 部 有 断 裂 感 ; 部 分 病 人 可 伴 有 向
臀 部 的 放 散 痛 , 但 无 运 动 、 感 觉 障 碍 。 压 痛 常 局 限 于 腰 椎 4 、 5 或 腰 5 、 骶 l
棘 突 上 和 棘 突 之 间 浅 表 组 织 , 在 病 变 处 有 时 能 触 到 韧 带 剥 离 感 、 结 节 等 , 腰
椎 X 线 摄 片 检 查 无 骨 质 病 变 。 2 、 腰 椎 退 行 性 脊 椎 炎 。 多 发 生 在 中 年 人 ,
腰 痛 并 非 均 来 自 增 生 的 " 骨 刺 " , 而 主 要 是 来 自 肌 肉 、 筋 膜 、 韧 带 、 后 关 节 的
劳 损 或 椎 间 盘 组 织 或 硬 脊 膜 和 脊 神 经 , " 骨 刺 " 可 使 腰 部 的 运 动 受 到 限 制 , 在
临 床 上 表 现 为 运 动 不 便 。 晨 起 或 久 坐 起 立 时 常 出 现 明 显 腰 痛 , 活 动 后 上 述 症
状 能 明 显 减 轻 ; 劳 累 和 气 候 变 化 可 使 腰 痛 加 剧 。 X 线 检 查 可 发 现 " 骨 刺 " 及 生 理
弧 度 、 椎 间 隙 改 变 。 3 、 第 3 腰 椎 横 突 综 合 征 。 第 3 腰 椎 是 位 于 腰 活 动
的 中 心 , 又 是 腰 椎 生 理 前 凸 最 突 出 的 地 方 , 成 为 腰 椎 前 屈 、 后 伸 、 左 右 侧 弯
和 左 右 旋 转 活 动 的 枢 纽 , 其 两 侧 横 突 端 受 牵 拉 的 应 力 最 大 。 再 则 , 由 于 第 3
腰 椎 横 突 最 长 , 所 承 受 的 杠 杆 力 也 最 大 , 在 顶 端 附 着 有 腰 方 肌 、 横 突 间 肌 、
横 突 棘 肌 、 骶 棘 肌 、 胸 腰 筋 膜 的 深 层 、 横 突 间 韧 带 等 组 织 , 腰 部 任 何 方 向 的
运 动 均 使 第 3 腰 椎 横 突 顶 端 承 受 反 复 的 牵 拉 和 磨 动 , 故 致 伤 机 会 较 多 。 本 病
多 见 于 青 壮 年 , 以 腰 部 慢 性 、 间 歇 性 的 酸 胀 、 疼 痛 、 乏 力 为 主 , 症 状 不 重 ,
酸 痛 部 位 广 泛 , 但 讲 不 清 楚 具 体 的 疼 痛 点 , 经 充 分 休 息 后 , 症 状 不 一 定 能 消
除 , 腰 部 容 易 疲 劳 有 烦 扰 不 适 感 。 单 一 姿 式 难 以 持 久 维 持 , 久 坐 、 久 立 后 ,
伸 腰 活 动 , 改 变 体 位 才 稍 感 轻 松 ; 劳 动 后 腰 局 部 症 状 即 明 显 加 重 , 酸 痛 可 向 臀
部 、 大 腿 内 侧 放 散 。 遇 阴 雨 天 , 症 状 加 重 , 天 气 晴 朗 酸 痛 可 缓 解 。
多 功 能 治 疗
腰 肌 劳 损 在 医 学 上 是 一 种 慢 性 的 迁 延 性 疾 病 , 本 身 可 以 发 腰 肌 劳 损 的 疾
病 非 常 多 , 但 是 总 体 来 说 , 不 外 乎 以 下 两 类 疾 病 :
腰 肌 劳 损
1 , 炎 症 性 疾 病 , 包 括 泌 尿 系 统 感 染 , 生 殖 器 系 统 感 染 , 这 类 型 疾 病 , 积 极 通
过 消 炎 治 疗 即 可 取 得 痊 愈 。 2 , 物 理 机 械 性 损 伤 : 这 类 疾 病 包 括 我 们 常
见 到 的 急 慢 性 腰 扭 伤 , 风 湿 类 风 湿 , 肾 虚 , 椎 间 盘 突 出 , 腰 椎 骨 质 增 生 等 。
这 些 疾 病 , 可 引 起 腰 部 肌 肉 缺 血 , 缺 钙 , 受 凉 , 腰 肌 韧 带 纤 维 过 度 拉 伸 。 或
者 椎 间 盘 突 出 或 者 骨 质 增 生 引 发 腰 部 神 经 压 迫 , 从 而 导 致 腰 部 肌 肉 无 力 , 疼
痛 , 引 发 腰 肌 劳 损 。 所 以 , 从 治 疗 的 角 度 来 讲 , 活 血 通 络 , 通 经 化 瘀 , 配 合
必 要 的 牵 引 , 固 定 作 用 , 是 我 们 治 疗 腰 肌 劳 损 时 常 用 到 的 方 法 , 这 些 方 法 针
对 不 同 类 型 的 病 情 , 均 可 起 到 作 用 , 但 是 腰 肌 劳 损 的 治 疗 关 键 在 于 坚 持 。 大
多 客 户 腰 肌 劳 损 的 不 到 有 效 的 缓 解 , 反 复 迁 延 , 不 能 彻 底 治 愈 , 就 在 于 得 不
到 对 症 的 方 法 和 自 身 无 法 坚 持 治 疗 。 在 这 一 方 面 , 建 议 腰 肌 劳 损 患 者 在 日 常
居 家 治 疗 时 多 关 注 国 内 常 用 的 一 些 医 疗 器 械 , 比 如 , 腰 痛 治 疗 带 等 等 , 都 属
于 国 内 多 功 能 治 疗 的 常 用 方 法 。 腰 痛 治 疗 带 属 医 疗 器 械 产 品 , 产 品 设
计 结 构 兼 具 磁 疗 、 热 蒸 、 牵 引 和 固 定 四 大 功 效 。 ( 1 ) 对 于 因 扭 伤 、 久
坐 、 寒 冷 等 原 因 导 致 血 液 循 环 不 畅 、 淤 血 、 水 肿 等 引 起 的 腰 痛 , 磁 疗 可 以 改
善 微 循 环 和 组 织 代 谢 , 促 进 血 脉 通 畅 从 而 达 到 止 痛 。 对 于 因 腰 部 炎 症 、 腰 椎
退 行 性 改 变 引 起 的 腰 痛 , 磁 疗 可 以 提 高 致 痛 物 质 水 解 酶 的 活 性 , 使 缓 激 肽 、
组 织 胺 、 5 - 羟 色 胺 等 致 痛 物 质 水 解 或 转 化 , 达 到 止 痛 的 作 用 。 对 于 肾 虚 腰 痛 、
牵 扯 性 腰 痛 等 , 磁 场 作 用 于 人 体 , 通 过 经 络 穴 位 增 强 生 物 电 磁 能 , 可 推 动 经
气 的 运 行 , 疏 通 经 络 , 达 到 通 经 止 痛 的 效 果 。 ( 2 ) 独 有 的 真 皮 加 厚 不
透 气 带 体 设 计 , 确 保 所 覆 盖 的 患 部 保 持 较 高 的 皮 肤 温 度 和 潮 湿 度 , 产 生 自 身
热 蒸 理 疗 效 果 , 有 利 于 增 加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 ( 3 ) 大 真 皮 带 体 内 层 附 加
有 支 撑 曲 度 钢 片 , 强 调 了 牵 引 和 固 定 治 疗 的 优 点 , 可 有 效 支 撑 脊 柱 和 腰 椎 ,
增 强 腰 肌 收 缩 力 , 更 好 地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 腰 椎 骨 质 增
生 、 腰 椎 肥 大 、 椎 管 狭 窄 等 病 症 导 致 的 腰 痛 。 ( 4 ) 使 用 非 常 方 便 , 可
以 根 据 自 己 的 体 型 或 舒 适 程 度 调 整 系 带 , 不 论 是 行 走 锻 炼 或 伏 案 工 作 或 卧 床
休 息 均 不 影 响 治 疗 。 所 以 , 综 合 来 考 虑 , 使 用 对 症 的 方 法 , 注 意 坚 持 治
疗 , 腰 肌 劳 损 是 完 全 可 以 得 到 痊 愈 。
常 规 治 疗
腰 肌 劳 损 的 主 要 症 状 为 腰 或 腰 骶 部 疼 痛 , 反 复 发 作 , 疼 痛 可 随 气 候 变 化
或 劳 累 程 度 而 变 化 , 时 轻 时 重 , 缠 绵 不 愈 。 腰 部 可 有 广 泛 压 痛 , 脊 椎 活 动 多
无 异 常 。 急 性 发 作 时 , 各 种 症 状 均 明 显 加 重 , 并 可 有 肌 肉 痉 挛 , 脊 椎 侧 弯 和
功 能 活 动 受 限 。 部 分 患 者 可 有 下 肢 牵 拉 性 疼 痛 , 但 无 串 痛 和 肌 肤 麻 木 感 。 疼
痛 的 性 质 多 为 钝 痛 , 可 局 限 于 一 个 部 位 , 也 可 散 布 整 个 背 部 。 腰 部 酸 痛 或 胀
痛 , 部 分 刺 痛 或 灼 痛 。
综 合 治 疗 可 痊 愈
腰 肌 劳 损 种 为 慢 性 病 变 , 长 期 以 来 , 影 响 患 者 的 正 常 生 活 , 工 作 , 带 来
了 很 多 麻 烦 , 有 些 患 者 四 处 求 医 , 反 复 发 作 , 痛 苦 不 堪 , 甚 至 心 理 蒙 上 一 层
阴 影 , 腰 肌 劳 损 是 不 治 之 症 , 那 么 腰 肌 劳 损 能 不 能 彻 底 治 愈 , 需 要 注 意 三 个
环 节 , 1 . 及 时 明 确 诊 断 ; 2 . 及 时 有 效 的 综 合 治 疗 ; 3 . 及 时 的 功 能 锻 炼 , 做 好 日
常 保 健 , 此 三 个 环 节 缺 一 不 可 。
及 时 明 确 诊 断
腰 肌 劳 损 症 状 主 要 是 腰 或 腰 骶 部 疼 痛 , 反 复 发 作 ,
腰 肌 劳 损 - - 诊 断
疼 痛 可 随 气 候 变 化 或 劳 累 程 度 而 变 化 , 时 轻 时 重 , 缠 绵 不 愈 。 腰 部 可 有 广 泛
压 痛 , 脊 椎 活 动 多 无 异 常 。 所 以 如 果 发 现 有 类 似 的 情 况 应 及 时 就 诊 , 明 确 诊
断 , 排 除 其 它 因 素 的 可 能 , 仔 细 检 查 , 以 防 漏 诊 , 避 免 延 误 病 情 。 有 些 患 者
在 没 有 正 确 诊 断 下 , 盲 目 的 治 疗 , 丧 失 了 最 佳 治 疗 时 机 。
及 时 有 效 的 综 合 治 疗
经 确 诊 后 及 时 正 规 有 效 的 治 疗 是 很 关 键 的 , 治 疗 的 关 键 在 于 通 经 活 络 ,
促 进 腰 部 肌 肉 有 效 的 血 液 循 环 , 血 氧 交 换 饱 和 度 , 才 能 真 正 加 强 腰 部 肌 肉 ,
恢 复 腰 部 肌 肉 , 周 围 韧 带 的 腰 椎 保 护 作 用 。 在 这 一 方 面 , 建 议 腰 肌 劳 损 患 者
使 用 一 种 国 内 常 用 的 医 疗 器 械 “ 镇 痛 安 眠 垫 ” , 镇 痛 安 眠 垫 采 用 的 是 国 家 8 6 3
计 划 的 高 新 成 果 — — 钕 铁 硼 永 磁 体 , 衬 垫 为 纳 米 远 红 外 线 布 。 而 钕 铁 硼 生 物
高 科 技 磁 场 , 磁 场 频 率 与 人 体 本 身 的 磁 场 能 产 生 协 调 一 致 , 不 但 不 会 引 起 人
体 本 身 磁 场 的 紊 乱 , 更 重 要 的 是 可 以 促 进 人 体 生 物 电 磁 能 增 强 , 推 动 人 体 经
气 运 行 , 从 而 达 到 通 经 活 络 有 效 止 痛 的 作 用 。 在 生 物 磁 场 的 作 用 下 , 改 善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 同 时 使 毛 细 血 管 通 透 性 降 低 , 加 速 炎 症 渗 出 物 吸 收 和 消 散 , 产
生 缓 解 疼 痛 , 消 除 炎 症 , 增 加 腰 部 周 围 韧 带 , 肌 肉 组 织 肌 肉 血 氧 交 换 的 饱 和
度 , 从 而 加 强 腰 部 周 韧 带 , 肌 肉 保 护 腰 部 的 效 应 。 并 适 用 于 腰 肌 劳 损 后 期 的
功 能 锻 炼 和 康 复 保 健 。 及 时 的 功 能 锻 炼 和 康 复 后 保 健 。
及 时 的 功 能 锻 炼 和 康 复 后 保 健
腰 肌 劳 损 在 治 疗 过 程 中 以 及 以 后 的 康 复 治 疗 中 , 要 少 做 使 用 腰 部 力 量 的
高 强 度 体 力 活 动 , 甚 至 可 能 局 部 时 间 制 动 , 目 的 是 减 轻 疼 痛 , 消 除 腰 部 肌 肉
疲 劳 并 尽 可 能 固 定 腰 椎 避 免 腰 椎 骨 质 增 生 , 但 是 此 方 法 容 易 引 起 功 能 丧 失 ,
腰 肌 萎 缩 , 诱 发 其 它 病 变 , 一 般 主 张 治 疗 与 功 能 锻 炼 同 时 进 行 , 避 免 愈 后 并
发 症 , 配 合 正 确 的 功 能 活 动 , 可 以 加 快 积 液 的 吸 收 , 康 复 后 的 保 健 至 关 重 要 ,
做 到 以 上 几 个 方 面 , 腰 肌 劳 损 可 以 彻 底 治 愈 。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经 验 方
腰 肌 劳 损 中 医 治 疗 的 辨 证 分 析
腰 肌 劳 损 中 医 可 认 为 因 感 受 寒 湿 、
湿 热 、 气 滞 血 瘀 、 肾 亏 体 虚 或 跌 仆 外 伤 所 致 。 其 病 理 变 化 常 表 现 出 以 肾 虚 为
本 , 感 受 外 邪 , 跌 仆 闪 挫 为 标 的 特 点 。 临 证 首 先 宜 分 辨 表 里 虚 实 寒 热 。 大 抵
感 受 外 邪 所 致 者 , 其 证 多 属 表 、 属 实 , 发 病 骤 急 , 治 宜 祛 邪 通 络 , 根 据 寒 湿 、
湿 热 不 同 , 分 别 施 治 。 由 肾 精 亏 损 所 致 者 , 其 证 多 属 里 、 属 虚 , 常 见 慢 性 反
复 发 作 , 治 宜 补 肾 益 气 为 主 。
腰 肌 劳 损
临 床 治 疗 的 辨 证 论 治 1 . 寒 湿 型 【 证 见 】 腰 部 冷 痛 重 着 , 转 则 不
利 , 静 卧 不 减 , 阴 雨 天 加 重 。 舌 苔 白 腻 , 脉 沉 。 【 治 法 】 散 寒 祛 温 ,
温 通 经 络 。 【 方 药 】 ( 1 ) 主 方 甘 姜 苓 术 汤 ( 张 仲 景 《 金 匮 要 略 》 ) 加 味 ,
处 方 : 干 姜 1 2 克 , 炙 甘 草 9 克 , 白 术 1 5 克 , 茯 苓 2 0 克 , 杜 仲 、 独 活 各 1 2
克 , 狗 脊 2 0 克 , 牛 膝 1 5 克 。 水 煎 服 。 ( 2 ) 二 术 苡 仁 汤 ( 刘 国 普 验 方 ) 处 方 :
白 术 3 0 克 , 薏 苡 仁 2 0 克 , 苍 术 1 5 克 。 水 煎 服 。 ( 3 ) 强 腰 散 ( 张 鉴 铭 验 方 ) 处
方 : 川 乌 3 0 克 , 肉 桂 3 0 克 , 干 姜 3 0 克 , 白 芷 2 0 克 , 胆 南 星 2 0 克 , 赤 芍
2 0 克 , 樟 脑 3 0 克 。 将 上 药 共 研 为 极 细 粉 末 , 每 次 3 0 ~ 5 0 克 , 开 水 冲 调 如 糊
状 , 摊 于 纱 布 , 趁 热 时 敷 贴 于 痛 处 , 隔 日 1 换 。 ( 4 ) 独 活 寄 生 汤 ( 孙 思 邈 《 千
金 方 》 ) : 处 方 : 独 活 6 克 , 防 风 6 克 , 川 芎 6 克 , 牛 膝 6 克 , 桑 寄 生 1 8 克 ,
秦 艽 1 2 克 , 杜 仲 1 2 克 , 当 归 1 2 克 , 茯 苓 1 2 克 , 党 参 1 2 克 , 熟 地 黄 1 5 克 ,
白 芍 1 0 克 , 细 辛 3 克 , 甘 草 3 克 , 肉 桂 2 克 ( 煽 冲 ) 。 水 煎 服 , 每 日 1 剂 ,
连 服 7 剂 。 2 . 湿 热 型 【 证 见 】 腰 痛 处 伴 有 热 感 , 热 天 或 雨 天 疼
痛 加 重 , 活 动 后 可 减 轻 , 尿 赤 。 舌 苔 黄 腻 , 脉 滑 数 。 【 治 法 】 清 热 利
湿 , 舒 筋 通 络 。 【 方 药 】 ( 1 ) 主 方 四 妙 散 ( 张 秉 成 《 成 方 便 读 》 ) 加 减 , 处
方 : 苍 术 、 黄 柏 各 1 2 克 , 薏 苡 仁 3 0 克 , 忍 冬 藤 、 萆 薢 各 2 0 克 , 木 瓜 、 防 己 、
海 桐 皮 、 牛 膝 各 1 5 克 , 甘 草 6 克 。 水 煎 服 。 ( 2 ) 补 肾 活 血 汤 ( 赖 天 松 等 《 临 床
奇 效 新 方 》 ) 处 方 : 当 归 、 赤 芍 、 木 瓜 、 泽 泻 各 1 0 克 , 生 地 黄 1 5 克 , 桃 仁 、
红 花 、 川 芎 、 桂 枝 、 蜂 房 各 6 克 , 丹 参 9 克 , 茯 苓 1 2 克 。 水 煎 服 。 3 .
肾 虚 型 【 证 见 】 腰 痛 而 酸 软 , 喜 按 喜 揉 , 足 膝 无 力 , 遇 劳 更 甚 , 卧 则
减 轻 , 面 色 苍 白 , 心 烦 口 干 , 喜 暖 怕 冷 , 手 足 不 温 、 常 反 复 发 作 。 脉 沉 细 或
细 数 。 【 治 法 】 补 肾 填 精 益 气 。 【 方 药 】 ( 1 ) 主 方 左 归 丸 ( 张 介
宾 《 景 岳 全 书 》 ) 加 减 , 处 方 : 熟 地 黄 2 0 克 , 山 药 、 枸 杞 子 各 1 5 克 , 山 茱 萸 、
菟 丝 子 、 茯 苓 、 牡 丹 皮 各 1 2 克 , 桑 寄 生 、 龟 板 ( 先 煎 ) 各 3 0 克 , 牛 膝 1 5 克 ,
牡 丹 皮 、 泽 泻 各 l O 克 。 水 煎 服 。 若 肾 阳 虚 者 , 去 牡 丹 皮 、 泽 泻 、 龟 板 , 加 熟
附 子 1 2 克 , 杜 仲 1 5 克 , 肉 桂 5 克 , 淫 羊 藿 1 2 克 。 ( 2 ) 温 肾 止 痛 丹 ( 赖 天 松
等 《 临 床 奇 效 新 方 》 ) 处 方 : 附 子 1 2 克 , 淫 羊 藿 、 巴 戟 天 、 杜 仲 、 桑 寄 生 、
黄 芪 、 熟 地 黄 、 当 归 、 赤 芍 、 白 芍 、 怀 牛 膝 各 1 5 克 , 川 芎 9 克 , 鸡 血 藤 3 0
克 。 水 煎 服 。 ( 3 ) 温 肾 通 络 汤 ( 赖 天 松 等 《 临 床 奇 效 新 方 》 ) 处 方 : 熟 附 子
1 8 克 桂 枝 9 克 , 淫 羊 藿 1 8 克 , 巴 戟 天 1 5 克 , 白 芍 1 5 克 , 赤 芍 1 5 克 , 丹 参
1 5 克 , 牛 膝 1 5 克 , 当 归 1 0 克 , 川 芎 1 0 克 , 忍 冬 藤 1 5 克 。 水 煎 2 次 分 2 次
服 , 每 日 1 剂 。 ( 4 ) 补 肾 壮 腰 汤 ( 李 振 超 验 方 ) 处 方 : 熟 地 黄 2 0 克 , 山 茱 萸
1 5 克 , 山 药 1 5 克 , 杜 仲 1 2 克 , 淫 羊 藿 1 5 克 , 狗 脊 1 2 克 , 赤 芍 1 5 克 , 丹
参 1 5 克 , 桑 寄 生 3 0 克 , 熟 附 子 1 0 克 , 鸡 血 藤 2 0 克 。 水 煎 2 次 分 2 次 服 ,
每 日 1 剂 。 4 . 淤 血 型 【 证 见 】 痛 有 定 处 , 如 锥 如 刺 , 俯 仰 不 利 ,
伴 有 血 尿 , 日 轻 夜 重 。 【 治 法 】 行 气 活 血 、 舒 筋 祛 瘀 , 通 络 止 痛 。 佐 以
补 肝 益 肾 。 【 方 药 】 ( 1 ) 主 方 补 肾 壮 筋 汤 ( 钱 秀 昌 《 伤 科 补 要 》 ) : 处 方 :
熟 地 黄 1 2 克 , 当 归 1 2 克 , 牛 膝 1 0 克 , 山 茱 萸 1 2 克 , 茯 苓 1 2 克 , 续 断 1 2
克 , 杜 仲 1 0 克 , 白 芍 1 0 克 , 青 皮 5 克 , 五 加 皮 1 0 克 。 水 煎 服 , 每 日 1 剂 。
肾 阴 虚 者 , 加 女 贞 子 1 0 克 、 龟 板 1 5 克 ( 先 煎 ) 。 肾 阳 虚 者 , 加 巴 戟 天 1 2 克 、
补 骨 脂 1 0 克 、 仙 茅 1 0 克 、 淫 羊 藿 1 0 克 。 急 性 发 作 而 疼 痛 较 甚 者 , 加 乳 香 5
克 、 钩 藤 1 0 克 、 丝 瓜 络 6 克 。 气 血 虚 弱 者 , 加 黄 芪 1 5 克 、 何 首 乌 3 0 克 。 ( 2 )
腰 痛 验 方 ( 鲍 相 璈 《 验 方 新 编 》 ) : 处 方 : 盐 水 炒 杜 仲 9 克 , 木 瓜 2 . 5 克 , 破
故 纸 9 克 , 萆 薢 3 克 , 续 断 4 . 5 克 , 当 归 3 克 , 金 毛 狗 脊 4 . 5 克 , 炙 甘 草
3 克 , 核 桃 肉 3 0 克 , 食 盐 l 匙 , 甜 酒 l 杯 。 将 核 桃 肉 、 盐 、 酒 以 一 半 同 药 入
罐 煎 , 另 一 半 于 服 药 时 同 药 咽 下 。 ( 3 ) 活 络 效 灵 丹 张 锡 纯 《 医 学 衷 中 参 西 录 》 ,
组 成 : 当 归 ; 丹 参 ; 生 明 乳 香 ; 生 明 没 药 ; 各 1 5 克 ( 五 钱 ) 。 上 药 全 研 细 末 ,
备 用 , 亦 可 水 泛 为 丸 。 用 法 用 量 : 上 四 味 , 作 汤 服 。 若 为 散 剂 , 一 剂 分 作 4
次 服 , 温 酒 送 下 。 对 多 种 因 素 引 起 的 腰 部 劳 损 , 治 疗 时 要 分 清 主 次 。
理 筋 手 法
患 者 俯 卧 , 术 者 用 手 掌 揉 按 两 侧 骶 棘 肌 , 然 后 找 出 压 痛 点 或 痛 性 结 节 ,
由 上 而 下 逐 个 进 行 点 穴 、 弹 拨 、 拿 捏 , 然 后 施 于 滚 法 , 注 意 手 法 不 宜 过 重 。
亦 可 加 用 侧 卧 屈 伸 法 , 令 患 者 侧 卧 , 患 侧 在 上 , 术 者 立 于 患 者 背 后 , 一 手 按
其 腰 部 痛 处 , 一 手 握 持 患 侧 踝 部 并 向 后 牵 拉 , 使 髋 关 节 过 伸 , 继 而 屈 髋 屈 膝 ,
使 大 腿 触 及 腹 部 , 然 后 将 下 肢 牵 拉 伸 直 , 反 复 3 次 。 腰 部 劳 损 的 药 物 治
疗 【 治 法 】 舒 筋 活 络 , 补 肝 益 肾 , 佐 以 行 气 活 血 。 【 方 药 】 1 .
主 方 ① 补 肾 壮 筋 汤 ( 钱 秀 昌 《 伤 科 补 要 》 ) : 处 方 : 熟 地 黄 1 2 克 , 当 归 1 2 克 ,
牛 膝 1 0 克 , 山 茱 萸 1 2 克 , 茯 苓 1 2 克 , 续 断 1 2 克 , 杜 仲 1 0 克 , 白 芍 1 0
克 , 青 皮 5 克 , 五 加 皮 1 0 克 。 水 煎 服 , 每 日 1 剂 。 肾 阴 虚 者 , 加 女 贞 子 1 0
克 、 龟 板 1 5 克 ( 先 煎 ) 。 肾 阳 虚 者 , 加 巴 戟 天 1 2 克 、 补 骨 脂 1 0 克 、 仙 茅 1 0
克 、 淫 羊 藿 1 0 克 。 急 性 发 作 而 疼 痛 较 甚 者 , 加 乳 香 5 克 、 钩 藤 1 0 克 、 丝 瓜
络 6 克 。 气 血 虚 弱 者 , 加 黄 芪 1 5 克 、 何 首 乌 3 0 克 。 ② 寒 湿 偏 胜 者 , 治 宜 祛
风 胜 湿 , 温 经 通 络 , 可 用 独 活 寄 生 汤 ( 孙 思 邈 《 千 金 方 》 ) : 处 方 : 独 活 6 克 ,
防 风 6 克 , 川 芎 6 克 , 牛 膝 6 克 , 桑 寄 生 1 8 克 , 秦 艽 1 2 克 , 杜 仲 1 2 克 , 当
归 1 2 克 , 茯 苓 1 2 克 , 党 参 1 2 克 , 熟 地 黄 1 5 克 , 白 芍 1 0 克 , 细 辛 3 克 , 甘
草 3 克 , 肉 桂 2 克 ( 煽 冲 ) 。 水 煎 服 , 每 日 1 齐 0 。 2 . 中 成 药 ① 壮 腰 健
肾 丸 , 口 服 , 每 次 3 . 5 克 , 每 日 2 ~ 3 次 , 开 水 送 服 。 ② 骨 仙 片 , 口 服 , 每
次 4 ~ 6 片 , 每 日 3 次 , 开 水 送 服 。 ③ 金 匮 肾 气 丸 , 口 服 , 每 次 l 丸 , 每 日 2
次 , 淡 盐 水 送 服 。 ④ 小 活 络 丹 , 口 服 , 每 次 1 丸 , 每 日 2 次 , 开 水 送 服 。 3 .
外 用 方 ① 狗 皮 膏 , 烘 热 外 敷 患 处 。 ② 麝 香 风 湿 膏 , 外 贴 患 处 。 ③ 坎 离 砂 , 使
用 时 加 醋 约 1 5 克 , 装 人 布 袋 内 , 自 然 发 热 , 敷 在 患 处 , 如 太 热 可 来 回 移 动 。
4 . 单 方 验 方 ① 腰 痛 验 方 ( 鲍 相 璈 《 验 方 新 编 》 ) : 处 方 : 盐 水 炒 杜 仲 9 克 , 木
瓜 2 . 5 克 , 破 故 纸 9 克 , 萆 薢 3 克 , 续 断 4 . 5 克 , 当 归 3 克 , 金 毛 狗 脊 4 .
5 克 , 炙 甘 草 3 克 , 核 桃 肉 3 0 克 , 食 盐 l 匙 , 甜 酒 l 杯 。 将 核 桃 肉 、 盐 、 酒
以 一 半 同 药 入 罐 煎 , 另 一 半 于 服 药 时 同 药 咽 下 。 ② 壮 本 丹 ( 鲍 相 墩 《 验 方 新
编 》 ) : 处 方 : 肉 苁 蓉 ( 酒 洗 、 焙 干 ) 1 5 克 , 杜 仲 ( 酒 洗 ) 1 5 克 , 巴 戟 天 ( 酒 浸 、 去
皮 ) 1 5 克 , 青 盐 1 5 克 , 核 桃 3 克 , 破 故 纸 ( 盐 炒 ) 3 克 , 小 茴 香 3 克 。 共 为 末 ,
用 猪 腰 子 1 对 , 剖 开 去 白 膜 , 入 药 在 内 , 扎 住 , 再 用 面 包 紧 , 入 火 内 烧 熟 ,
去 药 与 面 。 每 服 1 个 , 酒 送 下 。
针 灸 疗 法
1 . 针 刺 取 阿 是 穴 : 肾 俞 、 志 室 、 气 海 俞 、 命 门 、 腰 阳 关 、 次 髎 、 委 中 等 ,
针 刺 后 可 在 腰 部 穴 加 拔 火 罐 , 以 散 瘀 温 经 止 痛 。 隔 日 1 次 , 1 0 次 为 1 个 疗 程 。
结 核 及 肿 瘤 患 者 不 宜 针 灸
针 灸 疗 法
2 . 耳 针 刺 腰 骶 区 、 神 门 区 、 肾 区 等 , 可 稍 作 捻 转 , 两 耳 同 刺 , 留 针 1 0 分 钟 ,
隔 日 1 次 , 可 连 作 2 — 3 次 。 腰 部 劳 损 的 练 功 活 动 对 腰 部 劳 损 应 加 强 腰
背 肌 锻 炼 , 以 促 进 气 血 流 通 , 增 强 腰 部 筋 肉 的 力 量 。 可 作 前 俯 后 仰 、 左 右 侧
屈 、 风 摆 荷 叶 、 仰 卧 举 腿 、 飞 燕 点 水 等 功 , 并 可 结 合 广 播 操 、 太 极 拳 等 。 急
性 腰 扭 伤 后 未 彻 底 治 疗 , 或 逐 渐 劳 损 、 出 汗 受 凉 以 及 运 动 量 过 大 , 超 过 了 局
部 所 承 受 的 能 力 或 反 复 单 一 动 作 疲 劳 积 累 所 致 。 症 状 为 以 酸 胀 、 疼 痛 由 轻 到
重 , 自 感 不 适 开 始 , 夜 间 疼 痛 加 重 , 轻 微 活 动 疼 痛 减 轻 , 在 竞 技 状 态 时 几 乎
不 疼 , 活 动 累 了 疼 痛 加 重 。 腰 肌 劳 损 【 辨 证 】 气 血 留 滞 , 经 络 受
阻 , 肝 肾 不 足 。
腰 肌 劳 损
【 治 法 】 活 血 通 络 , 调 补 肝 肾 。 【 方 名 】 地 龙 散 加 减 。 【 组 成 】
地 龙 9 克 , 苏 木 9 克 , 桃 仁 9 克 , 土 鳖 9 克 , 麻 黄 3 克 , 黄 柏 3 克 , 元 胡 1 0
克 , 制 乳 没 各 1 0 克 , 当 归 1 2 克 , 川 断 1 2 克 , 乌 药 1 2 克 , 甘 草 6 克 。 【 用
法 】 水 煎 服 , 每 日 1 剂 , 食 前 服 。 【 出 处 】 杨 定 明 方 。
食 物 疗 法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患 者 在 生 活 中 可 配 合 食 疗 , 以 下 几 种 方 法 可 供 参 考 :
( 1 ) 海 带 2 5 g , 荔 枝 1 5 g , 小 茴 香 1 5 g 。 加 水 共 煮 , 每 日 饮 服 一 次 。 ( 2 )
生 韭 菜 ( 或 根 ) 5 0 0 g 。 捣 汁 温 服 , 每 次 5 0 0 m l , 每 日 2 次 。 ( 3 ) 淡 菜
3 0 0 g 。 烘 干 研 末 , 与 黑 芝 麻 1 5 0 g 炒 熟 , 拌 匀 , 早 晚 各 服 一 匙 。 ( 4 ) 芝
麻 1 5 g , 大 米 1 0 0 g 。 将 芝 麻 用 水 淘 净 , 轻 微 炒 黄 后 研 成 泥 状 , 加 大 米 煮 粥 。
每 日 一 剂 , 供 早 餐 食 用 。
药 物 治 疗
西 药 : 止 痛 解 痉 药 物 , 芬 必 得 、 阿 司 匹 林 、 消 炎 痛 等 可 在 疼 痛 较 重 时 选
用 ,
吲 哚 美 辛
但 不 宜 长 期 服 用 。
康 复 锻 炼 方 法
慢 性 腰 肌 劳 损 往 往 是 多 种 因 素 造 成 的 。 例 如 , 长 时 间 的 体 力 劳 动 或 运 动 ,
可 因 腰 部 负 荷 过 重 而 造 成 腰 肌 的 损 伤 。 长 期 缺 乏 体 育 锻 炼 的 胖 子 , 站 立 时 重
心 前 移 , 也 很 容 易 引 起 腰 部 韧 带 、 肌 肉 的 劳 损 。 腰 部 长 时 间 遭 受 风 寒 , 也 可
以 引 起 慢 性 腰 背 部 僵 硬 、 疼 痛 。 急 性 损 伤 处 理 不 当 或 治 疗 不 彻 底 , 也 会 发 展
成 慢 性 腰 肌 劳 损 。 劳 累 后 加 重 是 慢 性 腰 肌 劳 损 的 特 点 , 下 面 介 绍 几 种 效 果 可
靠 又 简 便 易 行 的 康 复 锻 炼 方 法 : 1 . 腰 部 前 屈 后 伸 运 动 两 足 分 开 与
肩 同 宽 站 立 , 两 手 叉 腰 , 作 好 预 备 姿 势 。 然 后 做 腰 部 充 分 前 屈 和 后 伸 各 四 次 ,
运 动 时 要 尽 量 使 腰 部 肌 肉 放 松 。 2 . 腰 部 回 旋 运 动 姿 势 同 前 。 腰 部
作 顺 时 针 及 道 时 针 方 向 旋 转 各 一 次 , 然 后 由 慢 到 快 , 由 大 到 小 , 顺 、 逆 交 替
回 旋 各 八 次 。 3 . “ 拱 桥 式 ” 仰 卧 床 上 , 双 腿 屈 曲 , 以 双 足 、 双 肘 和
后 头 部 为 支 点 ( 五 点 支 撑 ) 用 力 将 臀 部 抬 高 , 如 拱 桥 状 , 随 着 锻 炼 的 进 展 ,
腰肌劳损中西医治疗方法大全
今日免费精品文档
原价:
5.88豆元
0豆元
转帖至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相关文档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热度:
收录此文档的豆单
创建者:
该用户其他文档
等级:
分享于 2010-12-24 20:40
文档数据
热度:
浏览:
评论:
文档介绍
腰肌劳损的成因及其治疗方法大全
腰肌劳损的成因及其治疗方法大全
文档分类 -- 文档格式
文档标签
如要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发帖反馈。
校验码: 请输入左侧字符,
评论的时候,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多给文档分享人一些支持。
提交评论
Ctrl+Enter快速提交
评论加载中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必填)
例: http://www.docin.com/p-44907311.html
推荐理由: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你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自动复制功能,请按鼠标ctrl+c或鼠标右键~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你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自动复制功能,请按鼠标ctrl+c或鼠标右键~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10800463-144.swf' width='650' height='490' type=a 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你使用的浏览器不支持自动复制功能,请按鼠标ctrl+c或鼠标右键~
分享给粉丝
分享标题:
推荐:腰肌劳损中西医治疗方法大全
分享评论:
这篇文档很不错,推荐给你看看!
选择粉丝:
选择好友
您还没有选择要分享给谁哦~
您还没有豆单,请
豆单审核通过后,您会得到豆元奖励
腰肌劳损中西医治疗方法大全
加入豆单
文档加入豆单成功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秒自动关闭窗口
2007-2011 DocI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豆丁网
登录:
用户名/邮箱:
登录密码:
记住我
或者你也可以用以下网站登录
新用户?腰肌劳损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回答:3 浏览:2418 提问时间:
2005-01-25 16:02
条评论...
最佳***
此***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腰肌劳损的防治
腰痛是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常见病。尤其是在长期保持坐立姿势工作的人中,腰肌劳损患者更为多见。
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椎间盘与韧带组织的慢性损伤,发病原因可归纳为三种:第一种,长期工作姿势不良,如弯腰用一侧肩膀扛抬重物,或是习惯性姿势不良,使腰肌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造成累积性劳损变性,软组织疲劳则产生腰背酸痛;第二种,腰椎先天或后天畸形,或下腰短缩畸形,或腰部外伤后,长期卧床不起,腰背肌长时间疲劳等;第三种,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治疗不当,或反复损伤使组织不能得到充分修复,产生纤维化或瘢痕形成,也是慢性腰痛的原因。
1.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牵拉性疼痛,但无串痛和肌肤麻木感。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
2.预防原则
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群最易患腰肌劳损,怎样预防呢?这就要求工作时要经常变换体位,纠正不良姿势。平时要加强腰背肌及脊椎间韧带的锻炼和保护,在体育运动或搬抬重物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止突然用力使腰部扭伤。还可以经常参加太极拳、五禽戏、健身操的锻炼,这些传统的健身方法对预防腰肌劳损都有益处。
3.治疗原则
主要是减轻负重、注意休息、药物治疗、理疗辅助。
(1)一般治疗:在腰痛发作的急性期,提倡适当卧床休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卧床以硬板为宜。严重者可在腰部两旁置沙袋制动。
(2)西药治疗:常可口服止痛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消炎痛等,也可用好得快局部喷涂,或激素加普鲁卡因痛点封闭。
(3)中药治疗:中成药可选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强肾片等配合独活寄生丸、活血止痛胶囊等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黄芪10g,党参10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10g,柴胡10g,升麻10g,甘草10g,秦九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五灵脂10g,香附10g,牛膝10g,地脂10g,土蟞虫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外用药可选用纳米穴位敷贴、狗皮膏、武力拔寒散,麝香壮骨膏贴于患处或穴位上即可。
(4)理疗和功能锻炼:常用的理疗方法主要是热疗、腊疗、红外线、超声波、激光局部照射等。***腰部能够健腰强肾,疏通经络,防治腰肌劳损。下面介绍自我***防治腰肌劳损十法:
推 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向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产生热感为止。
捏 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揉 采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后腰左右两侧,用掌心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滚 两手握拳,从腰部向上下滚动、***。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上身可配合前倾、后仰。
压 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两侧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6圈。
叩 用双手半握拳,用两拳的背面轻叩腰骶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左右同时进行,各叩30次。
抓 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到骶部顺序进行,两侧各抓36次。
抖 两手置腰部,掌根按于腰眼处,快速上下抖动15—20次。
按 取坐位,以中指指尖揉人中穴1—2分钟。
点 取坐位,用两手中指的指尖分别点按两腿委中穴(膝关节后窝正中)1—2分钟,被按部位应出现酸、麻、胀的感觉。
除了局部***,摇动腰部也能够防治腰肌劳损。具体介绍两种方法,以供参考:
①转胯运腰 站立姿势,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腰眼部,即中医所说的肾穴位上,吸气时,将胯由左向右摆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摆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②旋腰转背 取站立姿势,两手上举至头两侧与肩同宽,拇指尖与眉同高,手心相对。吸气时,上体由左向右扭转,头也随着向后扭转,呼气时,由右向左扭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2005-01-25 23:47
提问者对***的评价:
条评论...
其它回答
共2条回答
腰肌劳损在临床上仅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是一种自觉症重而又无器质性改变的慢性腰痛的总称。
例如,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或单一弯腰干活的姿势,日复一日的重复,较易发生腰肌劳损。 另外,腰部受风寒,潮湿侵袭所引起慢性腰背部僵硬、疼痛也属腰肌劳损。日常生活中腰部钮伤、闪腰,由于未能及时治愈,遗留下来的慢性腰痛以及慢性风湿病引起的肌筋膜炎,肌维质炎亦归属于腰肌劳损的范围内。总之,腰肌劳损包括许多原因引起的慢性腰背痛,而没有阳性体征,X线腰椎片也无异常发现,但是病人情绪低沉,性情急躁,治疗见效小或无效,成天腰腿酸困无力,办事效率低并且缺乏热心,信心等现象.
本病治疗,基本原则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加强腰背肌、四肢肌的锻炼,提高多方位的肌群运动的力度,增强其代偿性,减轻其病损区域肌组织的负荷,便于损伤后的修复。其次,注意防寒防湿,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服用一些怯风镇痛活血
化痰的中成药。生活上坚持睡硬板床,睡觉时腰下垫一薄枕,原发腰部酸困空虚疲劳感可缓解或消失,次日起床腰部亦有明显的解乏感。关于本病的治疗,无论是理疗、体疗,还是推拿***或针炙均需要四个字,“坚持”和“信心”方能彻底治愈腰肌劳损。
2005-01-25 21:03
条评论...
[中医药专家]
针灸***既可以由很好的疗效,必要时可以内服中药已补益强壮.
2005-01-26 12:27
条评论...
欢迎登录知识人
会员名:
密 码: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新浪会员请直接登录
2011 Sina.com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