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弹堂叫什么名字中,那个下雨场景的配乐叫啥?

搜索: ▌订阅
▌分类
▌存档
▌管理
东东*** | 发表于2011年08月02日 15:13
| 归类于
《我要做一个写童话的人》
词:东东***
曲/唱:红料
琴:苗苗
录:东辉
我会写一个不会笑的鼓手,
写一个修烟囱的人有着长长的胳膊。
写一个月光下捧着金色鱼缸的王子,
或是年迈的国王,醉死在皇宫的花园。
我会写一条叫许志国的胖蚯蚓,
或是住在华丽大厦B1的蟑螂一家。
我会写修车的李二伯长出了青铜指甲,
或是隔壁的邱阿姨清早醒来,发现皱纹里开满鲜花。
我要做一个写童话的人。
也许明天。也许今晚。
可能要等我老了。
可能会在我死后。
我将写出美好的故事给你们,
你们要以忘记我来作交换的代价。
(***:词写于2007年4月。) 08月
东东*** | 发表于2011年08月01日 13:38
| 归类于
“头脑风暴”这个说法已经够讨厌了,咱就甭再缩略成“脑暴”了不好么?听着就不硌硬么?怎么听怎么跟“口爆”、“颜射”之类是一个话语体系的。(当然了,后头那俩词儿是什么意思我可不清楚。我都是听别人说的。) 2011-06-27 15:45:45
据我瞎想,文艺作品或可大致分为四类:糖。酒。刀。药。 2011-06-27 15:52:36
大卫奥格威说的要雇佣比自己更强大的人,和孔二爷说的“无友不如己者”其实是一样的。 2011-06-28 09:05:00
“我爱你”这句话,哪怕只是信口说说,或是调侃玩笑,也是好的。 2011-06-28 14:05:12
六七年前听其时服务于某饮料品牌的室友Sean老师说过一个词,叫share of throat。同理,大家每天接受关注的信息也并不能无限扩张,也就同样有个share问题。与Sean老师聊了下,觉得似可称作share of mind。如何管理这share of mind,意义重大。 2011-06-28 15:54:57
其实,小清新确可引发一些小倾心,只不过经常是加多了一点小贪心,再碰上一点小粗心,显得有点小成心,也就变成小恶心了。 2011-06-28 16:06:39
这些天来一直有些隐隐的担心,所以只好暗暗期盼,可千万不要出现什么某地单身小伙父母坚持唱红歌半年竟然天上掉下个儿媳妇的新闻报道啊。即便出了,最好也别让我爸妈瞧见啊,媒体的朋友们,求求你们了。 2011-06-28 16:48:50
据说某国产电影海外上映时所用片名为Begi ing of the Great Revival,笔者认为,这实在是一大败笔。若不弃用原英文名The Founding of a Party,该片海外票房至少能翻上几番——总会有个别外国傻缺看这片名以为是一teen movie吧? 2011-06-28 17:22:46
无语。比吴宇森还无语。 2011-06-28 17:53:31
凌晨梦见已亡故的兄弟。梦里与他攀谈笑闹,嘘寒问暖,他满脸笑容,一如当年。醒来仍觉得幸福亲切。兄弟,有空常来。 2011-06-29 07:43:11
“进去了?”“出来了……”“不亦快哉……?!” 2011-06-29 09:18:18
说来真是奇怪,不知为什么,常觉得当“民主”二字指的是远处的一团气场、一种未来时,仿佛总是完美而动人,但当其所指是近身的一套流程、一些场面,又总是那么笨拙而臃肿。 2011-06-29 23:59:59
“民主”与“自由”虽常被并列,却不是一回事吧?所谓“民主”,似乎只是“自由”的拙劣仿品。(还没琢磨太明白,瞎说而已,都先别急着批判我。谁批跟谁急。) 2011-06-30 00:24:34
让一个曾因在某平面广告文案里写的一句“时刻领先”而被广告审查机构认定为用语夸大而勒令修改好几番的广告从业者面对满大街红彤彤的“永远”、“万岁”而不骂街是不可能的。 2011-06-30 10:41:38
近来在网上订了几批CD,今天收到这批里有李宗盛1994年那张《不舍》,2010年大陆引进版。怎么瞧怎么不对劲。后来发现了:不只是“不捨”变成了“不舍”。封面上李宗盛手写的“李宗盛的音乐旅程”和封底地图上他的手写标注都替成各种简体字了,电脑字体做的变形。唉。闲的吧你们?! 2011-06-30 11:53:09
散布在社会上的各种闲散青年女流氓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要不安定因素。笔者认为每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适龄男青年,都有责任、有义务,本着消灭一个是一个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懈努力,不辞劳累,为尽快解决这一重大社会隐患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1-06-30 17:03:01
改一新同事修改了数遍的TVC脚本,发现他给这文件起的文件名里有“final”字样……嘿,太缺乏斗争经验了,这才哪儿到哪儿?老话儿说的好:长年写copy,必是好脾气~~ 2011-06-30 20:43:30
我的习惯是同一工作内容每次修改都另存一下,并且在文件名上标明日期、序号,以保留原始版本。刚才查了一下,2009年的某项工作,一组电视广告,约两个月内,我一共改写出来过58个不同版本。这大概是我个人目前的最高纪录。 2011-06-30 21:03:08
休假必拦,旷工从严,辞职不批,改行打残。——以此数语,赠给与我同team工作的各位同事,让我们以此互相勉励。欧耶。 2011-06-30 21:47:47
下班回家,约11点,停车时见路边一小男孩哭。问门卫,说十点半就在。问孩子,只哭。一外地人忽现,说是其爷爷,牵他走远。问路边乘凉老头,亦说可疑。回家后仍不安,致电派出所,他们说会到。十分钟后又下楼看,有小夫妻蹬板车,男孩正欲上车,女人呵斥,应是妈妈。乘凉老头见我,远远冲我挥手。 2011-06-30 23:57:59
看《我的抗战》。某集中听到一段配乐,竟是电影《天浴》中那首《欲水》。用的是无人声的交响乐版。 2011-07-01 00:35:48
有时候连我都觉得我真是太狡猾了。我知道我晚上不好好吃饭半夜就会饿,也已料到我半夜饿了就会去开冰箱找吃的,所以我早就趁我不注意把冰箱里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不过,我也没有想到,我也早知道我是如此阴险,所以还在冰箱外藏下了些许零食……就这样,这场我与我的战斗中,终于还是我赢了:)) 2011-07-01 00:51:49
公司组织植树活动以庆祝公司成立20周年,刚才内部广播响起,一个优雅的女声:“同学们,大巴5分钟后出发,请大家该去洗手间的去洗手间,该换鞋的换鞋,咱5分钟后楼下见……”哎,这个公司的贫嘴气质还真是不适合我这种不苟言笑的人呐。 2011-07-01 13:59:22
衰朽亦可夸青春,不信金光已蒙尘。骄横仍须传万载,怨怒不过数亿人。且来胡闹混日月,敢以空谈欺星辰。龟鳖当有龟鳖寿,党臣只合作党臣。——东东***打油。 2011-07-01 17:10:18
“瞬间有万只帆船在摇晃,脚下的土地都变成波浪。”没睡意。莫名其妙想起这么两句歌词来。 2011-07-02 04:12:11
晚上与数位老师吃饭,席间遭到柴静老师的表扬,原话是说我很有“女婿感”。六哥表示赞成,说:一看就是能陪老丈人下棋的。我当场表示同意二位老师的评价,且不无羞涩地补充说:其实陪丈母娘包饺子我也行。 2011-07-02 23:35:56
最近常看kaku播的《哆拉A梦》动画片,打前几天就觉得大雄的声音很熟悉,今天终于顿悟了:是《成长的烦恼》里的Ben! 网上搜索了一下,果然。 2011-07-03 09:40:57
A:你觉得你命中注定的另一半应该是什么样的?B:慢性子、路痴、懒、可能脑子也不好使。A:为什么?B:要不是这么个人,丫怎么到现在还没出现? 2011-07-03 15:05:50
大学时候一哥们儿还没女朋友呢,周末晚上突然痛苦不已,问缘由,答曰:不知道我以后的老婆现在跟哪个坏小子一起玩儿呢……——某陌生网友的这段话如闪电般将我击中,让我瞬间变成了一个仇恨社会的人。 2011-07-03 15:29:09
道学先生嫁女出门,至半夜,尚在厅前徘徊踱索。仆云:“相公,夜深请睡罢。”先生顿足怒云:“你不晓得,小畜生此时正在那里放肆了!” ——《笑林广记》中的一则。其事虽异,其情一也。 2011-07-03 15:41:51
红料要去西藏,下午电我,说想借赵二黑与她同去,但也说还有一朋友的500D可选。我建议她还是带500D。但刚才瞧见家中桌上的赵二黑,突然后悔。于是给红料打了个***,跟她说,还是带我们二黑吧,别去拿那单反了。红料问为什么,我说,就带二黑去趟吧,我觉得它一定还挺想去的。 2011-07-03 22:45:01
我刚那么一叫:我的最亲爱的,男性的,分割不开的,光辉灿烂的爸爸!只听得一声巨响,如雷贯耳,波澜壮阔,眼中熊熊的火光,乱冒金星!最亲爱的爸爸伸出英勇的魔掌,给了我一个关键性的大嘴巴!——老舍1961年左右写的相声《乱形容》里的词儿。已很像后来梁左写的《哺乳诗》里那小伙子。 2011-07-04 08:22:22
今天见了几个要从北京骑自行车去欧洲的青年人,跟他们聊了聊,看了看他们的详细路程安排。坦白地说,我觉得他们那路程安排的不大合理。这种事儿咱虽然没去过,但没少听说过啊,人家那路线,可都是出德胜门走清河沙河昌平县南口青龙桥康庄子怀来沙城保安下花园…… 2011-07-04 20:24:56
前几天发现,我住处隔壁那个爱半夜练手鼓的外国小伙儿似乎鼓艺退步了——节奏不匀溜儿了,比以前慢,打出来的音色也不如以前好听。然后,刚才下班回家,一进院儿,就看见他与一个我以前从没在楼道碰见过的中国姑娘牵着手一起走出去……诶?哎哟我去…… 2011-07-04 20:35:16
一向觉得倚老卖老和倚小卖小都是极没出息的事儿。所以,我并不认为如果一个创作者自称“80后”或“90后”,大家对其作品的评判标准就该降低。也并不会因为那些看上去腿脚灵活头脑清醒却正在心安理得慢慢悠悠闯红灯跨护栏乱穿马路的人的一脸老年斑一头白发,就不把他视为二货或坏逼。 2011-07-05 11:14:25
甭管什么群体,只要一拿自己当弱势群体,就开始有集体变身王八蛋的趋势。全天下最没出息的想法就是“你们丫怎么就不能让着我点儿?” 2011-07-05 11:42:55
最近一次在网上跟人争辩也已是数年前的事了。现在偶尔想起早年间与人发帖辩驳的姿态,自己都觉得面目可憎。曾以孟子的“予岂好辩哉”给自己解心宽,后来才明白其实还是涵养不够。多读几遍庄子《齐物论》就通了。对明白人,“议而不辩”即可;对糊涂蛋,呶呶不休更不必,直接骂“操你大爷”可也。 2011-07-05 14:26:18
看了会儿电视才知道又涌现出来一群自称表演“先锋相声”的年轻人。我也不大懂这新鲜事物,只是隐隐地觉得:咱先把普通话说好了再上台不行么?你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谁能相信你能掌握好自己的语气和节奏?买双板儿鞋戴副黑框眼镜学几句网络笑话就能开宗立派?祝你成功吧。 2011-07-05 22:24:57
当年高英培演的街坊二他爸爸要跟他们说相声的一块儿“惹惹惹惹”、“掺乎掺乎”,范振钰在一旁大惊:“他这可是轻视艺术啊!”如今想来,二他爸爸可真是生不逢时——现在,最轻视艺术的就是他们这些搞艺术的了。 2011-07-05 22:30:44
听谢天笑的老专辑,老想起刘金定在双锁山夸高小将军的那句:怪不得你说话带点山东味儿呢,侉了不唧儿的那么好听。 2011-07-06 10:43:33
科学证明,淘宝上135块钱一件的衬衫与店里标价799元的那件甭管看起来多么分毫不差也绝逼不是一码事。(以上这条研究成果价值145元。) 2011-07-06 13:34:19
宁叔儿问:家具的具字儿到底是哪个?我说:具,必须是具。石老师问:你怎么那么肯定?我说,家跟俱连用从来都是错的。石老师说:谁说的?“一家俱乐部”,有错儿么? 2011-07-06 13:54:03
姑娘们是美好的。尤其别人怀里那些。 2011-07-06 15:50:20
“坐茅房地上搂马桶”,打一斋号?谜底:“抱冲斋主”。—— 马千老师编制的谜语。不是一向以风雅著称的马千兄,哪个又能编出这倒霉玩意儿来…… 2011-07-06 16:56:13
常想,我要是一摄影师,就想办法拉各界名人们,拍一组人像照片儿,就跟Platon拍的那组各国领袖的似的,也有可能景别更松点儿,反正得大片儿范儿,拍出来个个儿都衣冠楚楚的,不同之处是拍摄前得把每个人的脸都画成马戏团小丑的模样。是不是已经有人干过这事儿了? 2011-07-06 18:07:14
今儿个北京这蓝天白云的可真他妈不错啊。要是抬眼望去没有这么多丑恶的高楼碍眼可就更给了。 2011-07-07 09:47:04
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于口与手。所谓文者,能达是而已。——苏轼在《答虔倅俞括奉议书》里说到的。孔子也说过“辞达而已矣”。“达”确实最难。写广告的人应该更有体会。 2011-07-07 10:18:43
看某语言学家的文章,讲“他”和“她”的用法,以刘心武的一篇小说做反面典型,一句句地来分析纠正。不知何故,读起来觉得很欢乐。 2011-07-07 10:57:26
也不知道是我耳朵瞎了还是同事嘴聋了,反正她刚才跟我喊了声“东***”,我当即怒斥了她:你跟谁叫“灯箱”?! 2011-07-07 11:30:12
当年三毛写过一首歌叫《七点钟》,齐豫唱的。“七点钟,你说七点钟……”,我现在脑子里全是这歌。并不是跟谁定了约会,只是因为《新闻联播》节目要到七点钟才开场。说真的,我并不是个幸灾乐祸的人,但确实好奇心旺盛。我实在是太想知道今晚《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会是什么内容了…… 2011-07-07 11:47:17
“明明站在你的面前,还是害怕这是一场梦”。三毛那首《七点钟》里的词。这两句适合初次约会时唱。参观***纪念堂时唱也行。 2011-07-07 12:18:15
不可靠消息称,当年曾以一首《连爷爷,您回来了!》闻名大中华区的西安后宰门小学正在加紧排练新节目——《X爷爷,您回去了……》 2011-07-07 16:16:37
如果有机会再出类似《俗话说》的书,书名或可叫《病句》。 2011-07-08 08:10:59
“儿子,你看尘埃的时候我看不见你。”——坐出租车上看《读库1103》里刊出的《爸爸爱喜禾》节选。被其中的这句话戳中了肺管子。 2011-07-08 11:02:04
A:“喂,请你喜欢我吧……不喜欢的是小狗!”B:“汪。” 2011-07-08 11:06:39
当伽利略喃喃自语“可是地球仍在转动”时,若高踞法庭至高席位那人能在心底窃窃地咕哝一声“或许他是对的”,也是好的。 2011-07-08 12:04:07
那些在现实中并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对陌生人破口大骂的人,为什么一到网上就不一样了呢? 2011-07-08 17:31:21
说真的,看到“挠琴”这个词儿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包括地下天鹅绒在内的一大批摇滚青年,我个人觉得非常欣慰。我猜,这个词儿可能已经是我今生对世界摇滚界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了。 2011-07-08 18:09:17
石不该近来刚练就了过硬的iOS越狱技术,人家就已发展到一键越狱的新时代。宁叔儿说这跟修钢笔一样,都该归入那些渐行渐远的老行当。且据我跟宁叔儿判定,石老师很快会在某个深夜,站在院中自言自语“不传。不传。”继而叹一声“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不过最后想通了——鞭没了,神还留着! 2011-07-08 18:49:56
A o-fucking-不-lutely 2011-07-09 14:17:03
数月前花800多块钱买了一镁合金三脚架,到目前为止的使用心得是:放吉他使有点不稳定,用作健身器材又有点偏轻,开发情趣方面的用途没有成功,当装饰品不知道摆那儿恰当,幸好晾衣服倒实在是十分合适,比以前方便多了。 2011-07-09 15:39:45
不喜欢住酒店,不爱吃自助餐,一开会就犯困,不爱看旗袍服务员。所以,就不参选全国人大代表了。—— 贾行家如是说。人民大会堂附近确实也不好停车。算了。 2011-07-09 15:42:29
对于一个真正的选择恐惧症患者来说,“已经打好的鸡蛋是炒还是摊?”这样的问题足以耗去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哎?已经快下午4点了?你看我说什么来着…… 2011-07-09 15:50:54
“我好比千里马不遇知己,我好比夜明珠沉入沙泥,我好比大鹏鸟不得展翼,我好比灵芝草难有生机……”——侯耀文《轿夫新传》里唱的。打十几岁就喜欢这几句,一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剧种。是吕剧吧?有哪位知道具体出处么? 2011-07-09 17:24:45
重听侯耀文的《火红的心》,里头说有人给送来一堆鞭炮,还有钻天猴儿什么的,侯耀文呲儿呲儿地放了好几个,儿子在旁边急得直蹦:“爸爸!爸爸!给我留俩吧!”越琢磨越有意思。难免又感慨:这么有人味儿的包袱儿,如今的相声里哪还有? 2011-07-09 17:33:56
“有孤王在马上前思后想,前又思后又想我是皇上”,介似我第一次听河北梆子的一段唱,之后我发誓再也不听介倒霉玩意儿!——马千老兄如是说。可不过吧,庸俗如我,一见这样两句词儿,立马儿对河北梆子这个剧种平生了几分好感呐! 2011-07-09 17:35:41
后世的专家学者们梳理21世纪初中国文学史之时,请一定不要忽略“痛经派文学”这一重要派系啊。 2011-07-09 18:14:17
23:30到0:30,跟赵大能耐一起从张自忠路溜达到雍和宫。见情侣若干对,少年若干头,老人若干位,光膀子喝酒的老哥若干群。偏就一个女流氓也没碰着。唉。真教人望眼欲穿。 2011-07-10 00:41:47
如果在书店看到有我写的书在卖,会想:看,真是畅销不衰啊!如果没有,会想:操,读者们太疯狂了,又他妈抢购一空了! 2011-07-10 17:19:54
去看了《魁拔》,觉得如果人物设定不那么扁平或莫名其妙,那些仿佛因生怕大家不知这是会拍续集的鸿篇巨制而加上的无关场面不那么多,且配音更不模式化些,对白能更有人味儿些,画面细节更精致些,动画效果更流畅些(至少让个别场面不再像卡碟),那样的话……哎,好像仍然算不得什么好电影吧? 2011-07-10 20:24:35
“那就让诸位看看,那些你们根本不会在意的战士,究竟有怎样的力量。”——《魁拔》里的一句台词。当时用手机记下的,未必准确。觉得相关的段落好。这句“那些你们根本不会在意的战士”,说得凛然,听得心惊。 2011-07-10 20:32:31
一部让我边看边不时怀疑自己是在看motion board的动画片,不会是我认为的“好电影”。 2011-07-10 20:36:20
我不会因作者的“努力”而“体谅”什么。创作者比的不是努力、勤奋、艰辛,而是拿出来的作品。靠宣扬自己的“努力”、“勤奋”、“艰辛”来博取别人的体谅是很没出息的。我的作品也不需要别人的这种体谅。如果有人看完《六里庄艳俗生活》之后说要回家看莎剧漱脑子,我也没什么不服或寒心的。 2011-07-10 21:04:55
欣赏者没有“支持”创作者的义务。假如“支持”指的是无原则的宽容和赞扬,就更没有。我觉得商人或许需要这样的支持,创作者不需要。创作者只能自救,任何支持都指望不上。 2011-07-10 21:12:04
餐馆服务员一脸不服地说:“我们店里的菜虽然不好吃,但总比屎强点儿吧?”——每次看见有人说些“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总比XXXX好些吧”之类的话就会想起上面这样的场景来。有时候是服务员说,有时候是邻桌食客说的。谁说都够没出息的。 2011-07-10 21:35:14
A:我家小猫最近老挠我闺女。B:你家养猫?A:不。***。B:啊?你家狗叫“小猫”?A:不。叫“闺女”。B:呃,那“小猫”呢?A:我儿子小名儿叫“小猫”。 2011-07-11 10:31:04
以前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超市捏方便面晃可乐掰巧克力,现在不了。改扎杜蕾斯了。 2011-07-11 11:05:49
昨天在书店闲逛,买了一套《阎连科中篇小说编年》,1988-2009,21年,共四册。阎连科的名头似乎一直不如另外一些作家响亮,但却一直是我在心中认定的一位真神。十几年前读《耙耧天歌》等中篇时所感受到的震撼,至今记忆犹新。 2011-07-11 13:07:29
求求交往。 2011-07-11 13:31:21
骑自行车别大公共自然是壮举,不过,你们是没见过蹬三轮儿别救护车的吧? 2011-07-12 10:30:06
姑娘,你看你,买了中国的房,开着德国的车,拿了英国的学位,揣着美国的护照,整了韩国的脸,长着俄国的胸,还学了日本的技术……唉,除了还没跟我搞过恋爱真是啥都有了…… 2011-07-12 11:14:20
“第一天,他在女生楼下等我;第二天,我在男生楼下等他;第三天,宿舍熄灯关门了,我们坐在体育场的看台上拥着笑了一宿。哎呀呀,所谓爱情,说不准还真的就是这么简单呐。”——刘美丽姑娘如是说。 2011-07-12 12:10:08
看片尾字幕,《鸡排英雄》是受台湾政府机关某电影产业扶植计划的支持的。我猜,类似主题、内容的影片恐怕没办法受到我们这边的文化机构的支持资助的。自然,那样的ha y ending,小虾米斗败大鲸鱼式的逆转,是有些经不起推敲。但若这种事在那边也是传奇,在我们这边,就该算是神话了。 2011-07-13 00:29:12
“春风欲来山已知,山南梅萼先破枝。高人去后春草草,万古孤山迹如扫。巢居阁畔酒可沽,幸有我来山未孤。笑问梅花肯妻我?我将抱鹤家西湖。”——《随园诗话》里提到这诗,作者叫吴文溥。最早是在丰子恺的漫画里看到这句“幸有我来山未孤”。其实那句“笑问梅花肯妻我?”值得多画一幅的。 2011-07-13 01:29:41
今天与同事聊起,我若做电影,甭管什么题材,一定得安排个倒霉推销员角色。片中他多次出场,每次推销的产品都不相同。无论主角是喜是悲,他总是突然出现,神采奕奕说得天花乱坠,但又总一无所获只好不断改换东家。他会见证甚至掺合到主角故事中,但更重要的是:该片所有植入广告全靠他那张嘴了…… 2011-07-13 02:11:49
家里养了几盆小绿植,经常发现一些叶子变黄、叶梢枯焦。试了一些办法,都不怎么奏效。后来经过长期摸索才知道,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一言以蔽之曰:揪。 2011-07-13 10:03:29
京戏《将相和》里蔺相如唱:“我虽然在秦邦完璧无恙,我虽然渑池会羞辱秦王,我虽然侥幸封首相,怎比得你老将军东挡西杀南征北战可算得是盖世的忠良……”有没有人也觉得这几个“我虽然”特别欠?这蔺相如怎么就确信廉颇能听到“怎比得”那句而不是听到那几个“我虽然”就起身拿大嘴巴抽他了? 2011-07-13 18:59:14
今日与冯翊纲先生聊到《八大改行》里麒麟童卖包子一段,他演出的版本与郭德纲版里都将其改为文革中事。冯先生说,这样改应是始自侯宝林,并说曾见侯某版视频里已是“因此得罪那红卫兵”。我毫无印象,查了下,除1975年录像外,确没发现侯《卖包子》的其他视频版本。不知是我失察还是冯先生错记。 2011-07-13 19:59:35
求绝交。 2011-07-14 10:37:09
本人自学成才,承揽各种开光业务。 2011-07-14 10:41:27
与同事聊起各种文身方案,小贺提起他们当年拍一个片子,片中有一凶猛壮汉,胳膊上得有文身。是导演出了一主意,后来就照办了——给那壮汉胳膊上纹了一行字:世上只有妈妈好。 2011-07-14 13:41:07
要技术没技术,要能力没能力,要智慧没智慧,要眼界没眼界,要责任心没责任心,要勤奋没勤奋,要胆量没胆量,要热情没热情……你丫还真是天生当领导的材料儿…… 2011-07-14 14:20:19
常有人对我提起一些著名ID,说是和我的发言风格很像什么的。我就找那些人的发言去瞧。可是,瞧着瞧着,就常会突然生出一种担心:“操,我不是他这样吧?”然后我就赶紧打开我自己的微博页面,再三比对,才终于又确信:“谢天谢地,我真的不是他那样……”唉,不带这样的,很恐怖的你们知不知道? 2011-07-14 15:00:10
我还是坦白吧,其实真实的状况是这样的——每次见有人把我跟那些著名ID相提并论,我都不由得暗想:“不能吧?他们最近进步有这么快吗?” 2011-07-14 15:22:15
不曾为非作歹,长年枉担恶名,江湖人称“活晴雯”。 2011-07-14 18:52:39
听说有种洋酒叫“强尼我靠”? 2011-07-14 19:34:19
事实证明,跟实习生谈工作时使用“鱼啊你是一条没钓来,你介饭量可渐长”这种成语,是完全不能被领会的。现在的大学都他妈教些什么啊? 2011-07-14 19:51:02
我们这一楼层好几十个订牛奶、酸奶的,但送奶老哥最近每天出了电梯口儿都是打我分机让我去帮他开门。刚开始也觉得有点烦——咱换着来啊,别老找我一个人儿啊……但几天就想明白了:人家应该是看出我差不多每天都准时来,且觉得我这人脾气还不错,不怕麻烦,才选了我的,咱可不能辜负人家!!! 2011-07-15 11:16:48
当时提前完工,可能是赶着献礼的,一不小心,变现眼了。或者用石不该的话说,本来要献礼,结果就陷里了…… 2011-07-15 12:12:18
为吃家乡菜专门开了一百多公里车回到美丽的静海,进家门直奔厨房,洗菜、切菜、起火…… 2011-07-16 11:20:53
北京的朋友们,雷雨天就不要在外头得瑟了。你们真对自己的人品那么有信心?再想想。仔细想。想起点儿什么没? ——已在天津避雷的东东***如是说。 2011-07-16 22:20:07
“花开花落,年年皆有。人过青春,再无少年。”——车行在高速路上,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诗经》里的这几句。确切地说,是《诗经·小雅·王二姐思夫》里的。 2011-07-17 12:28:22
带了一些音乐卡带回京,其中包括几盘早已不知是什么内容的自录磁带。于是,我就听到了约1998年我给中学广播站制作的两期音乐节目。听到第一期开场音乐响起,16岁的我开始装模作样地说出那句“大家好”时,心情有些不淡定了。当时录音设备是一套先锋牌家用音响,开场音乐我选的是陈昇的《恨情歌》 2011-07-17 15:53:48
中学时校广播站节目大多是直播,我也只做过几期录播。第二期节目里我放的第一首歌是田震的《谁为我停留》。“我不回首,让风吹个够。多冷,也独走。身后,是那爱与仇。朋友,早已远走。我缺少开心,开心的时候。我只有,不停地走……”。以我对当年的我的了解,选这首显然有深意。唉。 2011-07-17 16:08:38
总是差一点不反顾的勇气,让我始终做不成想做的那个自己。 —— 赖宝如是说。 2011-07-17 16:15:40
去看了电影《钢的琴》,发现里头的俄文插曲很像我以前听的一个叫Lube的俄罗斯乐队。回来查了下,还真是。一年多以前曾下载了这乐队的几乎所有专辑,后来挑选出来一些,还刻成了几张CD,先是自己听,后来给了朋友。除了电影里用的那种,他们还唱过很多辽阔忧伤的歌,很好。 2011-07-17 23:39:16
不喜欢那些动不动就指责他人“人品不好”的人。因为觉得他们人品不好。 2011-07-18 10:44:56
拟于近期筹集资金,创作拍摄全球首部时尚恐怖大电影《僵尸丹顿》。 2011-07-18 10:54:44
很喜欢《钢的琴》,觉得每帧画面都美,每点细节都到位,每声配乐都熨帖,每句台词都恰当。但若问我“这电影好不好”,我就不知如何回答了。在真正喜爱的事物面前,人是会丧失评判能力的。越投缘对味就越是这样。就像问一小伙子,你爱的那姑娘眉毛好看么?他未必能答出来的。他只知道他爱她。 2011-07-18 11:47:53
The only people who truely think you’re beautiful are your parents and James Blunt.——前些天见到的段子一则。似可译为:“无论如何,总会有些人认为你是他们心中最美的。比如你妈。还有羽泉。” 2011-07-18 14:47:20
里们表浮缩了,偶总么会有兰方口音……? 2011-07-18 17:32:52
“贼潘洪在金殿帅印挂了,我父子倒做了马前的军曹。”——京戏唱词中夹杂春典之一例。 2011-07-19 09:34:45
鄙人单身一事,非余一人之耻。窃以为,此实为今日我国媒婆界集体之耻辱也! 2011-07-19 11:15:53
卖身看话剧,才算爱文艺。 2011-07-20 09:53:12
我在某架飞机上。想:按说得有一人举小旗儿站跑道边儿给喊着点儿:”各就位!预备!飞! ” 2011-07-20 11:30:02
有陌生朋友留言给我,说:“***哥可以少用点英文吗?” Yes, of course 可以. It is 可以 very much.  2011-07-20 22:34:18
飞机在暹粒机场平稳降落,我步出舱门,眺望四方,禁不住满怀豪情发出赞叹:越南真是个好地方啊! 2011-07-20 22:49:14
在墙和鸡蛋之间,您永远站在好忽悠的那边。 2011-07-20 23:00:13
讲道理极易(甚至是难免)被各种群众指认为傻逼,晒正义秀良心扮英雄则全无危险。 2011-07-21 14:07:34
昨天在北京的机场高速上,司机指着对面进京方向车道说:看,自打不收费,就他妈彻底走不动了。今天在吴哥附近,导游指着窗外说:这是家儿童医院,儿童看病全免费,你看附近这些人,都是提前几天来排队的…… 2011-07-21 14:49:26
就不跟你们争,就不跟你们辩,大不了我生几分钟闷气,我让你们丫糊涂一辈子。 2011-07-21 15:13:19
我知道一首神奇的歌,虽然不是什么高深的作品,但心情不好时,轻声唱起,却对驱赶烦闷颇有奇效。那歌是这么唱的——“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尽在肯德基……” 2011-07-21 18:48:26
“谁他妈说英语是world language的?胡扯!烂英语才是!”——忘了在哪听说的了。 2011-07-21 22:45:02
上午去丛林中某处遗址,路上得知该处曾是红色高棉据点,附近曾埋有地雷无数,至今仍有残余。于是,我默默地掏出相机,给自己肥美的双腿拍了张合影。 2011-07-22 15:05:38
打算去金边镶个金边儿。(btw, 柬埔寨的首都怎么能叫金边呢?太不简朴了。) 2011-07-23 08:10:08
听机场广播,才知道韩国也有个城市叫银川。又长见识了。真好。BTW,你们说我是不是该找个医院瞧瞧耳朵去了…… 2011-07-24 12:37:51
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之后,”一个时代结束了”已经成为了当代中文片儿汤话宝库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则已渐渐被人们淡忘。是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2011-07-24 12:43:46
在飞机上读完了宋碧云译本
,读至结尾几页苏东坡之死时,耳机里正播放至陈奕迅所唱的
。读毕,合书,怅然若失。 2011-07-24 16:10:07
我所知的最好笑的笑话只有两个字:中国。 2011-07-24 17:55:21
你我即是时代。 2011-07-24 18:04:11
前几天才把《建党伟业》看了,从同事手里借来的盗版DVD。看过之后有些感慨:从那电影里看,当时的人们也并没受什么特别大的委屈啊,也没人夺他们的财产、害他们的生命啊,怎么就都怒不可遏了?就都群情激愤了?就都揭竿而起了?追昔抚今,不免惭愧。 2011-07-25 10:49:20
真相未明,无心工作。 2011-07-25 10:51:37
二姐说: 诶,***啊,我今天早上坐地铁还想到你。你说你吧,文字挺不错,写字也不错,拍照片也不错,挠琴唱歌也不错,努力勤奋也不错,良心也不错……你什么都不错咋就嫁不出去呢,不就头发少点儿么?我想一早上我就没想明白。东东***说:想一早上?我想二十多年了也他妈没想明白啊…… 2011-07-25 11:16:39
前些天收到交通违章短信提醒,在四元桥附近超速被拍到了。想不起来当时的场景,但应该超的不多吧。我的零违章驾驶期只持续了600多天。本以为能更长些的。惭愧。 2011-07-25 13:14:01
唉,至于你吐不吐……反正我吐了。 2011-07-25 19:27:21
上联:哀声怨声争辩声声声乱耳。下联:网事世事眼前事事事糟心。横批:太他妈操蛋了。 2011-07-25 20:21:50
打昨天开始心情就挺差。先是堵心,后来恶心,现在是寒心。想说点什么,又觉得不必。那么多人,说了那么多,说了那么多回,该说不该说的都说了,又有什么用。当年鲍家街43号唱“现实是个笼子,我像一只小鸟”。今天突然想,或许他们唱的是“现实是个聋子,我像一只小鸟”吧? 2011-07-26 01:18:52
天朝像是道灰墙,你骂它也没有回响。 2011-07-26 01:22:02
中学课本里学过一首《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现在特别想问问“温总理,你在哪里?” 2011-07-26 01:57:27
您又来晚了。您怎么老来晚呢?听说都火化了,据说都埋上了,您怎么还没到呢?您倒是坐高铁啊,您倒是坐动车啊。 2011-07-26 02:04:22
在我国,一场交通事故发生后,若责任人持刀杀害伤者,之后匆忙破坏现场,此人很可能叫药家鑫。若用的不是尖刀而是推土机,则八成是铁道部。 2011-07-26 08:34:13
都说祖国是母亲,照我看八成是后妈。 2011-07-26 09:01:29
要真是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我有信心被分在“可回收废物”那一队。 2011-07-26 12:52:32
深夜不睡,是极大的犯罪。 2011-07-27 01:39:30
昨晚看的京戏让我觉得:如果当前的戏曲教育者、创作者们,连合辙押韵都做不到,连戏词儿上下句的平仄都不会分,连个合情合理的故事都编不出,那京戏还是赶紧灭亡了算了。好歹能死得体面点。听台上演员拿西皮二黄唱“但愿能早早圆房早怀孕”、“她演戏都从生活中来”,实在太折磨人了。 2011-07-27 10:58:21
我特别喜欢庞龙老师的艺术,《两只蝴蝶》、《家在东北》我都会唱。还有他写的书,我也特别喜欢读,叫《宽容》。对,也有翻译成《人类的解放》的。 2011-07-27 11:26:56
同事与我通***谈工作,聊完后表扬我说:“哎,你真是太靠谱儿了。”我当即自豪地回应说:“废话,我闯荡江湖这么多年靠的就是靠谱儿。”本来一切都是那样完美,可惜的是我当时话音未落就听她找补了一句:“看来长得老成的人确实就不一样……” 2011-07-27 11:43:49
昨天答应公司内兄弟team的邀约,将于近期去某客户处出个台。之后才知他们决定用每天给我介绍一姑娘的方式报答我。于是刚才一女同事真就领着一白皙娇嫩的90后女实习生到我座位这儿来了……哎,说真的,你们是不是跟我一样也觉得这太没诚意了?早上送?!送公司来?!胡闹!! 2011-07-27 11:58:00
有一同事,MSN昵称前头一直有一“ㄣ”符号,两年来我一直不知道这符号什么意思,直到刚才,我突然联想到这同事的实际情况,才瞬间恍然大悟:他是弯的…… 2011-07-27 15:14:08
我有一个朋友,与男朋友在一起挺长时间了,但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跟他结婚,很纠结。这一纠结就纠结了好多年,后来……他们的婚礼和金婚派对是同一天办的…… 2011-07-27 19:19:17
就像一只鸟没有羽毛,我感到如此疲劳。你带给我新希望,我却不知我到底希望怎样。绝望,就像一个子宫,孕育我的自由。你,如同***里的火药,等待我的撞击。——刘冬虹与沙子乐队《两只燕子》 2011-07-27 23:33:54
翻书,见于是之的文章中记载,他演《龙须沟》前结识老舍,老舍曾对他说:“您活脱儿是个谢芮芝啊!” 2011-07-28 00:59:59
于是之演程疯子前的创作日记里写:“他是白凤鸣型的,不是连阔如型的。” 2011-07-28 01:01:33
总想疏远这个脏污的时代,却又总是涵养太差,耳闻异响,就禁不住回头瞠目观瞧。古往今来,有此种痛苦的人料亦不少。 2011-07-28 10:17:46
猛士毕竟少有,总有些人,自知不够强大,见不得那些惨淡淋漓,于是宁可自我放逐,至少为灵魂另寻一光明温暖有朗月清风的去处。此固然是没出息的想法,却也总比死守在烂泥中撒欢打滚乃至渐渐深以为乐的强些。 2011-07-28 10:42:09
是直播么?怎么像重播?这些话都耳熟啊。 2011-07-28 13:16:33
永远不容易。永远热泪盈眶。—— 石不该如是说。至于你懂不懂……反正我懂了。 2011-07-28 14:25:43
希特勒他老人家容易吗?西母来控制着他的眼睛,戈培尔左右着他的喉舌,戈林要取而代之,老年患了美尼尔,整天除了操心战事还要烧死蟑螂一样的犹太人,全世界都跟可怜的老人家做对,他努力几十年,只改变了柏林和狼堡附近的一些地方,老无所依要住地下室里,你们还要求他怎样?——二逼瓦西里说。 2011-07-28 14:27:07
让琼瑶当国家领导人得了。估计能干的不错。 2011-07-28 14:40:01
容我遐想一下:公元3011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终于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很多群众自发组织成立党派参与全国性的选举。在第一届选举中,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根政党一举获得最多票数,顺利主政。该党名为——“中国海底捞党”。 2011-07-28 14:52:28
我其实想明白了但我决定继续糊涂因为我知道明白之后我不得不面对的是更加庞大的悲哀到时候想糊涂都糊涂不了了唉可真够操蛋的。 2011-07-29 02:26:52
“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孟郊《夜感自遣》。 2011-07-29 08:55:02
昨日突接一工作***,说已经折腾了几个月最近刚选定导演启动制作的一条片子又要修改。原因是客户方某领导最近去影院看了《变形金刚3》,大受启发,顿觉今是而昨非。与同事铁哥说了这事儿,铁哥当即面露紧张:“我操,那咱快抓紧改吧!要再拖几天儿《哈利波特》可就来了!” 2011-07-29 10:39:18
方才,一群同事来找石不该等人开会,但来晚了,于是,我就听见Leo酒半醉 真诚地向石不该 道歉说:“我病了,11天在病床上,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才来……” 2011-07-29 10:58:45
还是继续说笑话吧。最好直白浅薄,最好跟风趋时,最好危言哗众,最好可充谈资。你们最喜欢听笑话。你们只配听笑话。 2011-07-29 11:47:58
说起来还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在人生中的一次次凶险面前,我的懦弱总能战胜我的理智。 2011-07-29 12:45:46
东东***:我打算下楼买煎饼果子吃去。某朋友:金宝街煎饼果子多少钱?东东***:什么?多少钱?!***哥买煎饼从来不问价儿! 2011-07-29 13:03:06
从相信未来到相信报应,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 2011-07-30 09:42:52
《toy story 3》。看一遍哭一遍。 2011-07-31 11:09:56
在想有哪些电影是确实让我逢看必哭的。目前想到的是《玩具总动员3》、《集结号》、《阿郎的故事》。应该还有。至少得再凑一个,那就可以叫“哭四出儿”了。 2011-07-31 11:29:46
点尔点尔你干嘛?我在这里弹琵琶。听说一声琵琶放,我的心事不一样。不一样,该怎的?各人各说各人的。年年有个三月三,著件青灰大布衫。大的大,小的小,都到南河去洗澡。洗了澡,去乘凉,回来一路梆子腔。先生听罢心欢喜,点尔点尔你可以!——某村塾先生如是说。原文见《论语》。“点尔何如”那段。 2011-07-31 12:02:19
“姑娘么就好像肥猪么一个样,小伙子就好像杀猪的屠夫匠。肥猪没有屠夫匠,怎么能上市场?大姑娘没有小伙子睡觉也不香。”“姑娘么就好像毒蛇么一个样,有多少好小伙子上了她的当。她要是变了心,说你耍流氓,我只能卷起铺盖大街去流浪…… ”——在一话剧里听到的歌词。歌名叫《乌云滚滚》。 2011-07-31 12:17:54
断壁颓垣似这般,壮怀痴心都付与。2011-07-31 15:24:12
* 07月
东东*** | 发表于2011年07月25日 0:54
| 归类于
初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约在1997年,当时读的是上海书店1989年的繁体竖排本。后来买过五、六个不同版本,其中中文的大都是张振玉译本,英文的有美国John Day公司的原版,也有外研社的引进版。有些朋友知道我喜欢这书,又送我几个不同版本。最近读的宋碧云译本《苏东坡传》,就是西安的相声演员王声老师所赠。
宋碧云译本是1977年于台湾出版的,较张振玉译本要早一年出版,我看到的这版是大陆的简体重排版,应是照台湾远景公司出版的繁体本翻印的,但并无版权页、无简体版出版社名、亦无定价,或是某机构私下翻印内部流通的版本?
上海书店1989年版《苏东坡传》中,目录里列有“译者序”一项,书中却没有。猜是因为张振玉写的序言中曾采用民国纪年,且有“国运日隆”等语,所以才被删掉的。
宋碧云的译序中提到考***中诸多引文出处的艰辛,并提到翻译该书不敢奢望“传神”,但求“尽量不出错”。看她译出来的文字,也就必然拘谨,不敢太过发挥。相比之下张振玉文字确实气韵生动些,只是有时似乎发挥过头,曲离了林语堂的原文,反倒不如宋碧云版的老实、准确。
比如林语堂原序中的一句“A vivid personality is always an enigma.”宋译为“鲜明的个性永远是一个谜”,张译为“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再如第十一章的第一句话,“Hangchow, then as now, was a magic city, sometimes called Paradise on Earth.”宋译为“当时的杭州也象今天一样,是一个神奇的都市,有时候被称为人间天堂。”张译为“杭州,在当年一如今日,是一个美妙难言的都市,谚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元气”、那“难言”,显然都是张先生的发挥。此类细节举不胜举,比如原文只说“斩首”,张先生就非要写成“斩首示众”,似乎不示众就算不得斩首了。
张振玉在译序中说他尽量避免生硬的英文句式文法,尽量用地道中文。这倒十分符合林语堂生前的主张,可是在我看来,反倒在这一方面,他做的还远远不够。其译文中还是太多新派句式,尤其是很多句子的断句、结构,恐怕若林语堂在世,是会不满意的。
天秤座的林语堂对他人的译文向来苛刻,曾公开批评过当时《吾国吾民》等书的翻译者,而且,若不是对译文要求苛刻,也不会预付重金特地找郁达夫来翻译他的《瞬息京华》,并且还千叮咛万嘱咐写好详细的翻译注意事项寄给郁。林语堂是个“文章一般,文字俊俏”(似乎是韩寒说过的?)的人,张振玉宋碧云的译笔,恐怕都入不了他的眼。
张振玉翻译林语堂的书不少,《苏东坡传》还算好的,我的感觉是《京华烟云》就更差很多。那里边张先生自由发挥的部分就更多,如书中所谓“献词”——“ 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我若没记错的话,英文原文只是一句朴实的“献给抗日将士”之类,并不是诗体,也并没有什么“泪涔涔”。(书没在手边,没法查证。)
第十九章,提到苏东坡与钱勰以“三毛饭”、“三白饭”互相戏谑的趣闻,但张、宋二位译的都不恰当。原文应是“毳饭”和“皛饭”,很多古代闲书里都提过此事,从来不是什么“三毛饭”、“三白饭”。再看英文原文,林语堂译的就是“whitewhytewhight di er”和“noughnoknow di er”,用心多了,也高明多了。第十九章中还有一则“怕馒头”的笑话,宋、张译文都不够好。其实这笑话的原文在笑话书中不难查到,完全可以参考。
一直有人说林语堂这本《苏东坡传》并不是严谨的传记,但林语堂在自序中说“have taken care to make only statements which can be backed by sources”。我并未读过太多与苏东坡有关的原始史料,亦非历史、文学专家,对此并无判断能力,不敢乱说,但据我揣测:林语堂这么个做事认真精细的天秤座人士,应该不会乱说。
当然,就算确如林语堂所说,他书中描述的苏东坡是否就是历史上真正的苏东坡也不确定。资料未必真实,选择亦有角度,描摹难免主观,更何况林语堂是那么喜欢、敬仰苏东坡。好比让杨丽娟去写《刘德华传》,怎么客观的了呢?其实从书中可以看出,有些段落,林语堂写作时恐怕就已入戏了,笔下写的是他想象、揣测中的那个苏东坡,甚至是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的境界。林语堂所写的是一个他所期望的完美的人,是一种完美的人格,一段完美的人生。当然,此处的完美并不是指全无瑕疵、一马平川。如林语堂说要了解一个人先要喜欢一个人才行,了解此种完美恐怕也得先喜欢这种完美才容易些。
苏东坡是林语堂追慕的完美人格,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也确实很像林语堂本人——热情、真挚、幽默、豁达的文人性情之外仍有精明、缜密的一面,但终究又因其热情真挚而不免天真,且因此天真而遭受磨难。当然,我所说的林语堂更多的是林语堂自己文字中的林语堂,但考察旁人记述的林语堂事迹、传记,比如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中对林语堂性格的评价,也不难看出林与苏在性格上的相近。包括苏东坡的种种弱点。
细想想,苏东坡在政坛上的挫折与林语堂一生中的很多坎坷都有共通之处,林语堂为苏东坡所作的一些判词,后来在林语堂自己身上也有应验。一切都是令人无奈而又不可避免。该书第十四章结尾处提到,苏东坡刚刚被保释出狱,就又写诗发起牢骚来,写罢掷笔说:“我真是无可救药!”林语堂这一生中,恐怕也没少发出过此类感慨。(btw,这句话,张振玉译本中译为“掷笔笑道”。但原文只是“threw down his pen and said”,我真没看出哪儿提到苏东坡笑了。)
苏东坡钻研制墨及工程营造的劲头与林语堂后来研制中文打字机、发明新式牙刷的执着何其相似。(林语堂发明牙刷的事不如他研制打字机的事情著名,但确实有过,福建漳州的林语堂纪念馆里有一幅林语堂亲笔画的设计蓝图。)而林语堂描述的苏东坡与其夫人的关系,完全可以用到林语堂与其自己的太太廖翠凤的身上。一个才华横溢热情生动的丈夫,遇到一个豁达智慧温柔包容的夫人——于是丈夫甘愿听从太太的劝告,且因此受益。
如林语堂所说:“一个杰出的诗人和一个只有普通常识的女人生活在一起,结果往往是妻子比丈夫显得更聪明。”林语堂一直将这类通情达理、有世俗智慧、偶尔有男子般开朗气度的女性视若珍宝。他喜欢《浮生六记》里的芸娘、也喜欢李香君。他笔下的姚木兰的形象,以及姚木兰与其丈夫的关系就更加典型。(另外,洋派的林语堂也多次在各种文章中宣扬过包办婚姻的好处。)
苏东坡的结发妻子去世时只有26岁。“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写给她的。娶她时苏轼18岁。
少年夫妻。
《苏东坡传》好在是一个真挚有趣(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当然也可以)的人写另一个真挚有趣(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当然也可以)的人。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节奏的问题。”林语堂在此书第二十章中如是说。我很欣慰。
林语堂说王安石的《字说》分析汉字的方法是“幻想语言学”(水之骨、水之皮的笑话流传甚广,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种“幻想语言学”近几年似乎又风行起来了。信口胡说的可真不少。
“神圣的目标向来是最危险的。一旦目标神化,实行的手段必然日渐卑鄙。”
“每一个革命党未得势之前都能显出最大的力量和团结,一旦得势根除反对派之后,就开始因内哄而分裂。”
“他有一个美梦,他的一切都指向那个遥远的目标,不求国家快乐、安详、繁荣,却希望国家富强有力……”
“那时也和现在一样,人民对一个政权是否爱戴,只有在那个政权失势以后才能知道。”
“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极权论都以国家、人民利益为口号。历史上多少政治罪恶假人民的名义而推行,现代读者不难了解。”
——以上都出自这本《苏东坡传》,大都是就王安石变法所发的议论。林语堂出版此书是在1947年。林语堂并无多么高超清醒的政治智慧,幸亏他当时已有了这样的认识。
据林语堂女儿记载,林语堂曾感叹老舍糊涂——其时老舍决定应邀回大陆。老舍之糊涂,恐怕就是没有上边这些见识。
看林语堂对王安石那些变法措施的解读和评价,亦可看出林语堂在经济学方面也不糊涂。当然,这其实也并不难,所需的无非是足够的常识和一点独立的评判力。
第十四章中,苏东坡被抓走前,与妻子说起杨朴妻子送行诗句的事情,引用不完整。结尾部分省略掉了一些,我觉得不该。省略掉的是最传神的部分。
第十一章中提到宋词早期多为情诗,并且说“诗词中的情欲和真爱很难划分”。之后又找补了一句“真实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读到此处时乐了半天。有这一句才是林语堂。我也格外喜欢书中这些作者忍不住跳将出来说两句闲话之处。觉得宛如评书艺人正说到王侯将相征战杀伐之事,忽然住口,看看窗外,抿口热茶,对台下看客信口说句:“看这天儿是要下雨吧?”然后话锋一转:“来,咱们接着说这小将呼延庆……”这才是林语堂所谓Familiar E ay之本色。
读到苏东坡为筹粮救灾而与整个官僚体系作战时给朋友信中的“谁肯稍助我者乎”,读到全书最后一章,见苏东坡为堂妹夫妇所写祭文中说“我厄于南,天降罪疾。方之古人,百死有溢。天不我亡,亡其朋戚。如柳氏妹,夫妇连壁。云何两逝,不慭遗一……”时,心下恻然。
苏东坡死前曾对儿子们说“我一生没有做过坏事,我不会下地狱。”林语堂早年间文章中也对自己有过类似评价。
数年前我曾说,《苏东坡传》告诉我们,一个有智慧、有理想、有爱的人应该、而且可以生活得洒脱、旷达、乐观。现在我想:苏东坡并非生在一个完美的时代,事实上,所谓完美的时代或许永不会出现。但苏东坡(也许只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以证明,不完美的时代,也可保有几近完美的人格,度过几近完美的人生。我猜,林语堂写作此书,要说的就是此事。 07月
东东*** | 发表于2011年07月24日 19:38
| 归类于
去了趟柬埔寨,前后五日,但减去途中时间,只有吴哥两日,金边一晚。
此行其实无甚可说。美景本在途中,奇观皆是过往。
吴哥窟遗址群固然壮美,但似不必反复瞧上两天。尤其于我,那两日所带来的惊叹唏嘘似尚不如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或上海博物馆内盘桓三两小时所得更多。
不喜一切照攻略、按行程、有计划、带任务的旅行。
真正合我脾气的旅行法,该是完全自由散漫式的。不理会哪些景点非看不可,不算计去哪吃饭住店才合算,事先亦不打听怎样的路线才算最佳。
世上哪有那么多“必须”和“最佳”?去举世皆知的地方,照千篇一律的照片,发众口一词的评论,何必?而那些偶然与惊喜,留在旅途中多好,又何必提前先在网上、在lonely planet上预演一遍?
此行最愉悦的几刻,是与友人离队深夜在暹粒街头吃大排档买香蕉煎饼之时,是我独自先从金边的王宫中出来与皇宫门外卖水的当地少年闲聊各自生活之时,是晚风中在湄公河边冷清的小馆子花生米喝当地啤酒之时。
反正不是在吴哥窟纷纭游客人缝中拥挤躲避与在某民俗文化村的近千人大餐厅中排队吃自助餐看矫揉造作的民族舞蹈的那几刻。
照我说,柬埔寨这种地方的游法该是自驾摩托车,走走停停,看看聊聊,吃吃喝喝,在田边看耕牛,于村中访僧侣,与农人闲聊,和小贩玩笑……
走到哪儿算哪,瞧见什么算什么,碰上谁算谁,突发奇想,来往随意,这才叫旅、叫游,而那些精心筹划按图索骥者,该叫赶路才对。
柬埔寨机场进出关口处的工作人员索取小费时的嘴脸,真是叫人看着都觉难堪。
衣冠楚楚的政府官员,为了一两美元,弄得全无尊严。可叹。
一直觉得小费这种陋俗本不合理,“收入太低”等理由根本也经不起推敲。政府官员依赖小费,则更与索贿无异。有此种民间陋俗,难免有各种相应的官场陋规。
“约定俗成”真就不是一个合理存在的理由。据我看,恰恰相反:所谓“约定俗成”,大都极不靠谱儿。
说点跟柬埔寨之行无关的。
在微博讲怪话,讲了句“我所知的最好笑的笑话只有两个字:中国。”
后来又发了一句:“你我即是时代。”
不少人在第一句后回复说,写错了吧,应是某某或某某某或某某某某才对!
没写错。一个字都没写错。
这个笑话的创作者,岂止是某党、某派、某一人群?没有那么简单的。
别都把自己撇出去。撇也撇不干净。指责固然必须,却别忘了你我也都有份。
怎么个有份法?你自己想想呗。
仔细想。
还是那句话,哪有什么“时代”?你我即是时代。
这话倒并不是因眼前某事所发。本是旧论,只是觉得最近所见所闻,又都反复印证着这话。
包括那条发言后质问“是不是写错了?”或义愤填膺破口大骂的衮衮诸公。
其实石不该回复的一句说得可能更清楚点。
石老师说的是:你我即是他们。
旅途中读完了宋碧云译本的《苏东坡传》。第一次通读这本,以前读的都是张振玉翻译版。
有些感想,稍后细说, 07月
东东*** | 发表于2011年07月18日 11:14
| 归类于
《有韵》
文/东东***
大约2010年底,网上开始流传一种名叫“三格半漫画”的玩法。最早传出来的是一幅外国的四格漫画,大家可以在其中的三幅画面里填写内容,编造自己的漫画故事。后来还出现过一些相关的变种,还有人专门开发出了“三格半”网络应用,至今仍常见有人弄出自己的“三格半”漫画来。最早流传的那幅原画是来自一个外国网站(www.everydayblues.net ),“三格半”这种叫法不知是谁命名的,不过,最早创出这种玩法——把那幅外国四格漫画加以改编、用中文重写对白的人是我。
玩过、见过这“三格半”的人想必能觉察出,这“三格半”的妙处,就在于那沉默的“半”格。或可举个由我改编的版本为例——第一格里,主人公说:“谈了三年的女朋友说我个子太矮,跟学校篮球队的男生跑了。”第二格里,主人公接着说:“我找那男生去了,想抽他。”第三格里,主人公低头沉默。第四格里,主人公继续幽幽地说:“够不着……”
还有一版是——第一格里,主人公说:“我偷看了女友的网上聊天记录,我发现有个已婚男人,总是跟她嘘寒问暖的,天天跟她聊天,说了很多我不知道的私事……”第二格里,主人公说:“我给他留言了,骂他是王八蛋、不要脸、流氓,还说要废了他什么的……”第三格里,主人公低头沉默。第四格里,主人公继续说:“那是她爸……”
也有一种解读认为次序不是这样的,我认为的第三格,其实应该是第二格,但无论怎样,那主人公低头不语的半格,代表的可以是迟疑、是羞涩、是纠结、是愤懑……几乎可以是一切难以言传的尴尬与微妙。是那停顿的半格,画龙点睛般让故事的情绪脉络变得完整而神奇。而是否利用好了那微妙的半格,恐怕也正是这“三格半”漫画创作、评判的要诀了
还记得最早在网上见到黄西(Joe Wong)在美国的表演时,曾听身边的朋友夸赞说:他是个高明到知道如何利用沉默来引人发笑的家伙。
利用沉默来引人发笑自然不是黄西一人的专利,这几乎是一切高明喜剧演员的必修课。无数相声大师和优秀二人转演员都是这方面的高手——从刘宝瑞《金殿斗智》中,九王爷那句“别现眼啦!”前的短暂空白,到周云鹏那故意让语言断断续续的“怯口”风格,无不是以沉默切割表达、规整情绪。
当年将“humor”译为“幽默”的林语堂曾在文章中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照他的说法,这“愈幽愈默而愈妙”的幽默,最上乘之处就在于那不可与外人道的心领神会之一刻。而那一刻,显然不是呶呶不休之时,而恐怕正在于那些沉默的瞬间。
而谈到具体的喜剧表演,那些沉默,就正如同诗句中的换行与空格,与词句和表演的抑扬顿挫一起,操控着整场演出的节奏与韵律。
相声老演员郭启儒生前曾经口述过一篇《相声表演心得》,其中提到相声捧哏中的“蹬、踹、说、卖”等技巧之后,还专门说了说捧哏中的“迟、急、顿、挫”。哪怕是一句看似简单的“我哪知道啊!”,也是“说早了不行,晚了不行,非得说到节骨眼上才能响”。
如何掌握好这“迟急顿挫”四个字、如何找到他所说的这“节骨眼”,其实也就是以上所说的韵律节奏,大到整个节目的结构,小到每句话的句式安排,乃至每个语气词的摆布拿捏,都逃不出这个圈儿去,所以,这几个字说来简单,却足够相关的创作者和表演者揣摩体会一辈子。我曾与常年钻研各类喜剧作品的胡淑芬老师交流过,他也大叹“节奏”的至关重要。
仍以相声为例,“垫话”与“正话”的比例、衔接是结构上的韵律,每句话的尺寸、腔调是语言上的韵律,每组包袱儿的疏密摆布是情绪上的韵律……以前常听相声演员提到,初学相声时多以《报菜名》、《八扇屏》等贯口节目启蒙,说是练“口齿清楚、嘴皮子利索”,后来才慢慢明白,其实这些节目养成的不只是清楚利索的发音,更是美妙、舒服的语言韵律——能把枯燥的几百道菜名说的俏皮可爱,能把那些前朝旧事讲得扣人心弦绘影绘声,才算是掌握了最基本的语言技巧,入了相声的门。
而此事若落在书面上,比如网络上的各类段子、笑话,“抑扬顿挫”自然要受不少的损失,很多时候只能以标点符号尽量模拟还原说者的语气,引导读者的阅读旅程。这自然已是下策,以前就曾在某作家(似是老舍?)的书里见过“总觉得标点符号不够用”之类的感叹。
有总觉得标点符号不够用的,也有掌握大把标点符号而不知道用心摆布的——当然,如果听听现在当前一些相声演员叙述拖沓、结构散乱、词句啰嗦、语气僵化、韵律全无的表演,可能也就觉得没什么不可原谅的了。
想起一则似乎有关而又无关的笑话来:嘉靖间,有织造太监在苏州征索不遂,为诗云:朝廷差我到苏州,府县官员不理咱。有朝一日朝京去,人生何处不相逢。监司叹曰:好诗!答曰:虽不成诗,叶韵而已……
你看,连太监都知道这“韵”的重要性,却又有那么多专业的创作者们都不把这玩意儿当回事儿,真叫人起急——说真的,有时候都想用相声《汾河湾》里那句台词劝劝他们:“您得有韵呐……”
***:已售,勿转,谁转跟谁急。 |
▌东东***说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发表于《
发表于《
发表于《
发表于《
发表于《
发表于《
发表于《
剑出武当发表于《
剑出武当发表于《
萧瑟发表于《
▌东东***的书
▌相关信息
▌网站统计
copyright2008 东东***|
未经东东***本人许可,本站所有内容谢绝一切平面或网络媒体转载,及一切商业用途的转载、改编、应用。个人转载,敬请注明作者、出处。
鸣谢:网站技术及服务器支持 -电影是什么……光,声,时间,空间。小桐说了,甭整没用的。
2007 年 04 月 14 日
2007-02-13 09:23
有段时间没怎么看电影、买碟了。这两天忙过之后就又可以继续。
想起“看电影”这回事,不知不觉已经和“上网”,变成俺生活两大娱乐重心。
真失败,像俺这么青春阳光活力的人,怎么着也应该加上“运动”和“旅游”才是个完整的人吧。
可惜,俺只能是个the man who wa #8217;t there。
说到看电影,我喜欢看的类型是什么?其实什么类型片都喜欢,什么样的思想都可以接受。你崇高变态道德卫士道德沦丧我都喜欢。
我唯一在意的,就是这片子有没有新意——如果没有新意,那么有没有趣——如果没有趣,那么有没有些特别的想法——如果编导连一点想法都没有,只知道随大流,这种片子就算是票房再高评价再好,在我看来也不值一提。其实我这个标准一点都不苛刻,而且很多时候,是相当客观的。因为那些真正名留影史,有长久生命力的电影,全部符合我的标准。
当然评价标准是电影语言、创作方法和制作水准的综合,只要片子能在任何一方面做到有特点,俺就会欣赏。可惜的是,现在百分之八十的电影都是平庸得要命的。这绝对是一个平庸的年代,就连那些个性都显得如此平庸。现在的画面、声效比三四十年前好了不止十倍,可个性也差了不止十倍。
可惜观众不需要个性,现在的观众看似有个性,其实没什么个性,稍微有点敏感的题材,一个个都会跳将出来骂个不停,都不知道在骂些什么。看看现在网上争论的那些家伙就知道。
所以,以后的电影,也许会拍出更多的《魔戒》《泰坦尼克》这种精良制作却毫无个性的大卖作品,观众也会把更多的票房给这些片子,从产业上讲也许是好事,但从创作上讲,我看不到任何有趣的地方。说到彼特杰克逊,我认为他是个成功的娱乐大片导演,这种本事不是随便谁都有的,这种本事已经不单属于“导演的艺术能力”了,还要有管理、协调等其它能力。在大片的环境下,要求他在创作上有什么创新,是没必要的。说到底,好莱坞电影就是个封闭的空间,哪怕吸引进年青导演,用再多的跳切、MTV式的剪辑,都改变不了你整个创作思路上的封闭。
观众永远是被设计的,被把玩的,而不是主动的,也许他们也不需要主动。当然什么样的观众造就什么样的电影,美国造就了好莱坞式的大片,中国观众也就造就中国式大片。不能全怪张艺谋陈凯歌们拍古装大片,其实你们Y一次又一次的上当,不也是自己自愿造成的么。
可让俺不爽的是,很多拍独立电影的导演,一个个也思路受限,那种镜头切换的想像力局限,那种抽乏视听表达能力的局促性,那种看待事物的片面性——看他们的电影,思想上得不到啥冲击,镜头上比看好莱坞大片的三镜头还要闷。被近二十年的商业电视、电影洗了脑,连个性都不会了,于是,只好把沉闷当个性。
我真的很闲么?讲这么多屁话干嘛,打住。
发表于:
— 云中 @ 下午 2:29
| 537次阅读
平淡中前行
  专门说说去年华语电影的电影语言,不谈其它方面。有些片没看过,比如蔡明亮的《黑眼圈》,只好遗缺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去年华语影坛整体上疲软,但也有些亮点。在电影语言上没什么特点的影片本文就不提了。
  先说几部国产大片,它们基本上还不具备成熟的“商业电影语言”。情节总是靠对话或画外音来推动,视听手段运用贫乏。这一点在《黄金甲》里体现得尤为明显。整个故事空间处理的单调,是拿多少摇臂、轨道、航拍小飞机都掩饰不了的,前面一个多小时的故事交待 全部依靠室内对话,而且是最传统也最死板的三镜头法,节奏沉闷,没有哪部娱乐大片是这样做、敢这样做。大片的视听语言往往是按照因果关系、封闭空间的路子进行,这固然是普遍的商业片作法,但具体到镜头组合的精确性与煽动性上,国内导演们与国际水平仍有相当差距。相比之下,港产的《霍元甲》与《墨攻》虽无明显特点,但缺点也不多,能做到“大片”里的中规中矩。
  其中让人能留下印象的,是《夜宴》的美术设计,《黄金甲》的开场迎接“王”归来的一系列纵深运动,《云水谣》的开场段落镜头。虽然大片并不需要什么创新的电影语言,但做到熟练与到位,然后再到“酷炫”、令观众目不转睛,已经是需要国内大导们狠狠学习一阵的了。其实不用看好莱坞的大制作,光是美剧《越狱》都已经具备教科书式的商业电影语言,陈旧但有效。相较之下,国内大片尚缺基本功。
  在国内“小片”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关于它的电影语言我已经专门说过(
),这里不加重复。而《绿帽子》、《血战到底》之类的小成本黑色幽默电影,也试图用类似的方法,却显得有些稚嫩,花哨的镜头时常变成无目的的炫耀技巧。真正与《石头》类似的例子,其实在香港。林子聪的《得闲饮茶》,借用了电子游戏、漫画等形式,把想像空间加入正常叙事中,颇有喜剧效果;而吴彦祖的《四大天王》,采用了纪录片的形式,并移植了真人秀、动画片的元素,为影片营造了自然加趣怪的氛围。
  在个人风格或艺术追求为主的电影领域,有几位新导演的作品开始展露头角,并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万玛才旦的《静静的嘛呢石》和应亮《另一半》,虽然表达气质、变奏技巧不尽相同,但都是用固定机位的段落镜头来做为影片的支撑,形成一种凝视的姿态。刘杰的《马背上的法庭》,也与此相似,但形式上完成得没有上面两部那么坚决。这些影片在语言选择上树立了完整的外观,但也缺少了视听变化所带来的层次与丰富,与普通观众的欣赏习惯拉开了距离。与他们的“沉稳”有区别,韩杰的《赖小子》倒是采取手持摄影,以粗糙、不稳定的方式逼近青春。
  与新导演不同,拍第五部作品的贾障柯已经相对成熟。虽然与他的头两部作品相比,《三峡好人》在电影语言上并没有进步,但是导演却寻找到了一个最适合电影表达的空间:三峡。抓住并清晰地表达出环境与人物的互动关系,这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不过,贾导演在其间进行艺术再创作的结果不算突出,他想要的“中国卷轴画”效果,通过一次次的摇镜头,并没得到很好的体现。毕竟,摇镜头与真正“卷轴”式的移镜头,是完全两回事的视觉效果。贾在影片中加入的超现实元素,倒是他的一次可贵尝试。虽然我认为大多数时候显得牵强。《好人》减少了电影语言上的独特性,从反馈上看,在与观众的沟通效果上倒是平易近人了些。
  此外,在华语影坛有三部作品的电影语言,尤其值得注意。一部是马俪文的《我们俩》,整部电影基本围绕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展开,只有两个人物,最难得的是整个视听节奏安排下来,并不沉闷。整个分镜比较合理,对每个人物的从属空间、人物动态、性格特点的展现,在视听上都有仔细的表达。没有很花哨的镜头,也没有令人拍案的处理,却在平实里显出一份基本功。
  另一部,是香港导演谭家明的《父子》,这部电影最成功与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剪辑。剪辑给予了电影一种“流水”式的节奏,时而顺流时而逆流,有时徘徊不前,有时婉转缓行。具体的表现方式,是通过对不同景别、不同速度的镜头进行长短不一的组合,用精确与合理的视听搭配来传达信息,从另一个角度展现生活中的时光特质。比如开场的自行车与风车、车子摔倒、以及片中的一些争吵段落,通通采取硬切的方式,让心情随镜头切换而自然起伏。
  然后,是宁瀛导演的《无穷动》。这部电影也把几个女人无穷涌动的思维,放到了局限狭窄的四合院里。对每个人的精神状态做了自我审视,这是一部纯粹精神层面的电影,导演用极其有限的环境资源,通过镜头语言的不同组合,表达出各女性不同阶段的质感,哪怕某些让人“不快”的质感。表面上通过演员的语言,其实上是通过镜头间的关系来完成了整个表达。虽然经历了精心的漫长剪辑,但这部电影在视听上还有理得更顺的可能,现在显得稍乱。不过,导演的整个创作思路与视听策略依然是清晰、有特点的。最后跳出四合院的一段平移镜头,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用宁瀛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无穷动》的电影语言可能最合适了:一部电影的取景与拍摄角度,完全揭示了导演的世界观。
  最后,能够为这篇小文划上句号的,是去年在华语影坛中,我认为在电影语言上做得最出色的导演,自然就是杜琪峰。他的《黑社会之以和为贵》、《放·逐》以极度纯熟而且标识性极强的视听语言,确定了他在华语影坛的不可替代位置。最为难得的是,这两部影片的电影语言还有着不同的气质,《以和为贵》更冷峻,镜头切换得更少,但信息传递的精确性更强,黑色风格感更重。而《放·逐》,则是一次“玩电影”的恣意创作,有着更潇洒的气息,小格局题材却蕴含大气、独到的处理方式。这部电影我已经说过很多,不再多言。
  总的来说,虽然单独考察华语影坛的电影语言,能看出不少特点,但如果放到世界范围来看,那么敢说自己有不同于别人的“电影风格”存在的导演就屈指可数了。华语导演,仍需努力。
发表于:
— 云中 @ 下午 2:28
| 1,180次阅读
2007-03-09 19:42
看到老塔的TOP10,俺突然想了一想。
我目前最喜欢的十部电影是……挺难想的,当然远远不止十部,随着时间推移还会改变。
“喜欢”这个概念是:很想看,可以看很多遍,怎么看也不厌,每遍都能得到新东西,关键还得投合个人欣赏习惯。
其实这样的电影,俺通常都没时间与没心情多看。
按年代顺序:
《带摄影机的人》 维尔托夫
《七武士》 黑泽明
《死囚越狱》 布列松
《工作》 奥尔米
《八部半》 费里尼
《镜子》 塔可夫斯基
《发条橙》库布里克
《愤怒的公牛》马丁斯科西斯
《乡愁》 塔可夫斯基
《春光乍泻》 王家卫
《缺席的人》 科恩兄弟
《一一》 杨德昌
《钢琴家》 波兰斯基
《老男孩》 朴赞郁
《黑社会》 杜琪峰
发表于:
— 云中 @ 下午 2:26
| 719次阅读
2007-03-12 10:32
有人问我国产电影现在的问题是什么?
我靠,这么大的问题,我哪里答得上来。如果说单从创作的角度讲,除了基本功的问题外,国产电影还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没趣。
这个没趣,表现在电影语言上,表现在题材选择上,表现在创作思路上……其实,表现在方方面面。
有趣,不等于是搞笑;有趣的电影,是给人新的视听体验、新的读解思路、新的叙述方式。对于很沉重的题材,也可以表现得很有趣。
有个典型的例子,姜文的《鬼子来了》。可惜,国内的电影能谈得上有趣的,我想了一下,近二十多年,不超过五部。最近的一部,是《疯狂的石头》。
对于电影的有趣,“打击”得最厉害的,是所谓的“第六代”导演。我其实一直不承认有什么“第六代”出现,我从来不说“第六代”如何如何,因为我觉得这批导演构成不了一代,不过,今天倒是给他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趣”。
当然,用“有趣”“无趣”来评价贾樟柯、王小帅他们的电影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追求的压根也不是什么有趣,人家是搞艺术的,无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家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不过,一个两个无所谓、三个五个也能接受,可这么一大批十几二十个,地上、地下、有钱、没钱,不管是搞艺术片还是搞商业片的导演,拍出来的电影都这么“无趣”,我觉得这事,就有点奇怪了。
电影要是老这么“无趣”,谁还愿意总看你们呢?现在艺术片导演是“泛滥”了,有趣片导演还基本没有,谁要是有这本事,保证你有前途
发表于:
— 云中 @ 下午 2:24
| 1,528次阅读
2005-09-19 23:03
译:aggie zeng
资料来源:English Vikipedia
  cult电影(cult film),是指某种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一般而言,该种电影难以获得大规模的票房成功。
  大多数被称为cult电影的影片,都在最初的影院放映中表现不佳,在赢得大众口碑方面铩羽而归。但在随后的影碟租借及售卖中会一扫颓气,创造与影院上映收入相比更显丰腴的进帐。在大多数的例子当中(但绝非全部),cult电影很难给普罗大众留下深刻印象,影评人也经常缺乏兴趣。然而,推崇热爱某部cult电影的一小部分观影者,往往对该片表露出一种激赏。他们可能是电影迷,或电影学习者。
  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经常被认为是第一部“cult电影”。这部影片结合了科幻小说和恐怖影片的一贯手法,并同时囊括易装癖,***,同性恋等元素 — 以上种种,被融合在一部以音乐剧为表现形式的电影当中。1975年上映时,影片吸引到了不多的一点注意;但一两年后,通过一些剧场的保留剧目午夜场放映,该片的爱好者们开始渐露头角 — 他们模仿电影主角的穿着,并“实时参与”影片的放映(例如,一到婚宴镜头时,爱好者就抛洒幸福米)。
  在众多cult电影中,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属于一部另辟幽径而在票房战役中幸免于难的片子。象上面提到的Rocky Horror,还有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活死人之夜), Pink Flamingos(粉红色火烈鸟), Female Trouble(女人的烦恼), The Hills Have Eyes(隔山有眼) 以及Eraserhead(橡皮头),则是通过“重新放映”的方式在cult电影名单中争得一席之位。对于院线而言,这类片子重放的租用价格要比首轮放映便宜,这正好和深夜观众人数减少的特点相吻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不少拥有常备剧目的电影院因为影院所有权及发行等问题而后继无力。
  有线电视及付费电视台的存在也为cult电影地位的提高添砖加瓦。Blade Ru er(银冀杀手)虽然没能达到公映的票房目标,却成为了早期HBO及付费电视台的热播宝贝。Office Space(上班一条虫),Half Baked(抢救肯尼小子)等因为在Comedy Central节目中再三播放,而被大众认识。
  票房失败之作Office Space,由于口碑较佳而使影碟租借的热度直线上升,从而实现了票房损失的曲线自救。而Fight Club(搏击俱乐部)和Mulholland Drive(穆赫兰道),则在DVD销售方面赚得相当可观的收入,比院线上映的收益更好。同时,与一般电影相比,cult电影在电影科技发展早期,更有可能被新颖的影象技术选择来实现放映。
  虽然所有流派的各类型电影以及情节套路都有可能成为cult电影,但由恐怖电影及科幻电影类别派生的cult电影拥有一个巨大的数目。这可能基于此两类影片爱好者的热爱探究自然万物的本性。cult电影一般拥有非常规性的情节,奇异的幽默感。那些偏离时下流行电影创作轨迹的影片,很可能就是纭纭cult电影中的一员。
  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cult电影,都是独立制作的;创作人员压根儿就没指望得到大众的赞赏。这里说的包括Night of the Living Dead,Easy Rider(逍遥骑士),Pink Flamingos,Eraserhead 和 Slacker(懒虫)。另外一些cult电影则拥有知名电影工作室的支持;不过这类cult电影放映时基本上赚不了钱,和那些电影工作室的典型作品大相径庭。Blade Ru er 和 Fight Club就属于此类。很罕见地,也有某部电影一方面是主流制片厂的大投资制作,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影片,但同时也在cult电影名册中榜上有名—— 激赏和追随这部片子的小部分爱好者被包含在大众当中。这样的片子不多,例如“2001年太空漫游”,“出租车司机”和“星球大战系列”(the Star Wars franchise)。
次阅读
发表于:
— 云中 @ 下午 2:21
| 987次阅读
2005-09-23 20:22
(作者:日本剧作家 鬼头麟兵
译者:陈笃忱)
  有一种想法认为,电影是受戏剧的影响而产生的,他在结构上就必须也象戏剧一样要有贯彻始终的剧情.这种戏剧理论–电影剧作法,自从电影出现以来就一直作为一种传统的观念支配着电影的创作.虽然也有人认为,电影毕竟和戏剧不同,应该有它独特的剧情结构和形式,但基本上仍未离开亚理士多德的“起、中、讫”,或者弗莱塔克的“开端、上升、顶点、下降、结局”那样一些戏剧结构的原则。当然,打破固定的惯例进行天才的创造并非没有,例如奥逊威尔斯拍摄的《公民凯恩》(1941年),但这只是极个别的。占压倒多数的标准型电影,,都是沿袭那种观念制作出来的。以往剧本创作方法的基础也是建立在那种理论之上。
  但是,大战结束后,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首先打破和否定了这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罗塞里尼的《罗马不设防》、《游击队》(1946年)、德西卡的《擦鞋童》(1946)、《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等作品达到了顶点。电影不可能总去叙述老一套的偶像式的故事,电影也不可能象好莱坞那样一味追求令人神往的梦境,电影必须成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个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目睹者、情况叙述者和见证人。众所周知,这项电影新时代的宣言,对全世界的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幻梦工厂”自诩的好莱坞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终于拍出《黄金时代》(有译:我们生活最美好的年代)、《交叉火网》、《君子协定》等。后来对这类影片继续加以否定的是法国新浪潮,这次的否定在内容方面有某些改变。出现了一批三十来岁的新导演,他们认为以马赛尔卡尔内为代表达到顶峰的心理主义的写实电影(如《泰雷斯拉甘》等),已经不能充分反映年轻人的生活真实和对时代的关心。他们对此甚为不满,力图无拘束的发表新的言论并采取新的表现方法。拍摄《四百下》(1958)、《射杀钢琴师》(1960)、《朱尔和吉姆》(夏日之恋)(1963)的特吕弗,拍摄《广岛之恋》(1959)、《去年在马里昂巴》(1960)的雷乃,拍摄《通向绞刑架的电梯》(1958)、《情人们》(1958)的马勒,这些人都是新浪潮的代表人物。尔后,意大利电影为了与这种新浪潮相呼应,出现了拍摄《路》(1954)、《骗子》(1955)、《甜蜜的生活》(1959)、《8 1/2》(1963)的费里尼,拍摄《呐喊》(1957)、《奇遇》(1959)、《蚀》(1962)、《红色的沙漠》(1964)的安东尼奥尼,给全世界提供了新的电影。由罗塞里尼发现并充当他的助理导演的费里尼,同样从给罗塞里尼谢剧本而进入电影节的安东尼奥尼,他们两人一面继承新现实主义,一面认真地接受新浪潮的浪头,开创自己独特的新的电影。
  那么,这些电影艺术家正在创作的现代电影,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呢?他打破电影的固定样式,对旧的电影创作方法从根本上提出怀疑的新的表现又是什么呢?
  首先是对形象本身的重要性和魅力有所发现。有的画面过去认为意义不大,或者认为不必要,用了反而会减低效果,因而被舍弃不用;有的事物和情景,认为与主人公的存在和行动关系不大,被看作是多余的;有的画面只是用来作为蒙太奇的衔接。其实这些形象都具有自己的威力,当你去拍他的时候,有时是会感觉出它是生动的,具有一种神秘的魔力。正是从那里产生出前所未有的现代的视觉,那种魅力和发现在我们的感觉和头脑里占据的时间,不想过去所想象的那样, 只有三十秒或者一分钟,而是长达十分钟,甚至十五分钟。这是只有电影才会产生的感觉,因此,电影应该最大限度的去发挥自己的这种感觉作用。由此便产生与原有的戏剧理论完全不同的结构方面的理论。于是,电影获得了自由,有了自己的语言。不妨举一两个例子来看一看。罗塞里尼的《游击队》有这样一个场面:战火纷飞的波河;被德国军队俘虏的意大利反法西斯的游击队员们,向被捉住的野狗那样手脚被绑了起来,身上捆着沉重的石头,牌成一行站在船舷上,然后一个一个被推进浊流。拍摄这一场景的摄影机,完全象一名无情的旁观者似的冷眼观察。如果是过去的拍法,摄影机一定要去捕捉站在船舷上的俘虏的心理状态,拍下每个人临死前的表情,表现他们在可怕的波涛滚滚下沉入水中。因为这是历来最有成效的蒙太奇表现手法。但是,罗塞里尼有意识的避免采取这种手法。游击队员们既不抵抗有无表问道打字怎么换行
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0-9-5 11:08
提问者:
最佳***
你要说一句话
比如 你喊“高价收道具”一般这句话不会自己占一行
可以加个小红心
都是自己设计的
看看还有多少位置就加什么表情 再不够一行就加个空格 “太阳”那个表情占得字符很多
你自己去试试呗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对我有帮助
回答时间:2010-9-5 11:06
回答者:
采纳率:24%
擅长领域: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0-9-5
2009-11-2
2009-2-18
2007-7-10
2010-2-10
查看同主题问题:
其他回答
直接敲一下回车就可以了
一行完了后敲一下~
回答者:
2010-9-5 11:07
分享到:
推广链接
用户名: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2011 Baidu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