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4-27 19:56
河北康辉国际旅行社
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 河北省十佳诚信旅行社 消费者最喜爱的旅行社
藤龙山赏花一日游(5.1)
行程内容
早7:00一中门口集合,7:30水上公园西门集合出发,乘空调旅游车赴具有革命历史的平山县,(车程约1.5小时)游一处集地质地貌、森林生态和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的高品位原生态自然保护区----藤龙山景区,到达后游览聚宝沟、翡翠谷、葫芦谷等景点,近期可观赏百种杏树,万亩杏花,让您在花的海洋中尽情拍照,还可坐秋千,睡吊床,呼吸天然氧吧,听溪水叮咚响,品泉水清凉等,这里的杏树树桠虬曲、古老苍劲,粗者数人合围,树龄皆在百年以上。“百里青山画廊”定会让你留恋忘返。约15:00返回石家庄,结束愉快的旅程。
我社保留对行程游览顺序进行调整的权利
但保证原有约定景点不少!
报价包括:
往返旅游车、景点首道门票、全程优秀导游服务、旅行社责任险(18万)。
报价不含:
中餐(建议自带)、意外保险、行程中不含的其他费用以及因不可抗力所产生的费用。
备 注:
、盖章行程为旅游合同附件与《旅游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两周岁以下儿童如果不产生车位费用另议; 3、行程中自由活动时间,请根据您的情况自行选择活动范围,费用责任自理 4、因人力不可抗因素或国家政策性调价,我公司有权对行程及价格进行调整 5、我社在不减少景点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游览顺序; 6、此景区为新开发景区,设备设施可能没有您想象中的完善,如果您没有跟上队伍,不要紧张,只要看着路标您就能抵达终点; 7、抵达景区后,您的移动手机信号可能不太好,如;
有紧急事情请您提前处理;
今天上午我去了康辉旅行社咨询了五一劳动节期间外出游玩活动。大家有兴趣的赶紧报名,***——90元
孩子——65(不含门票) 联系***:13803339336 联系人:张依琳(石家庄外国语小学二年级一班家委会代表)
截止日期:2009年4月29日五点之前。
(旅程时间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是1号去好还是2号去合适?第一次组织没什么经验,还望大家及时给出建议!翛然妈妈的温馨提示请大家看一下,在我的评论里。
[ 此贴被冯奕超在2009-04-28 17:52重新编辑 ]
文章评论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7 20:39
谢谢您为班级和家长的关心,如果能去我给您打***.
我美丽的签名
安于平凡,真不简单!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7 20:43
商量一下再定,截止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我美丽的签名
自信、阳光、健康、向上就是我!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8 09:34
确定是5月1号去,是吗?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8 10:18
真想和你们一起去,可我已经和朋友定好了。不过以后出去的话记得联系我好吗?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8 16:38
[s:65] 大家一起旅游真好,很可惜没时间去。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8 17:18
报名,一家三口。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8 17:30
藤龙山的景色不错,是个天然氧吧。前年和去年我们去过两次了。整体行程不太累,提醒大家随身带块小毛巾,随时擦汗。呼吸新鲜空气再出一身透汗,感觉会非常的舒服。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8 19:57
刚刚看见哈好可惜啊。我已经商量好带苑苑去山东聊城了,下次有机会一定去。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8 21:18
报名,如果一号去,我和儿子报名,二号去,我们一家三口 ,白莹、王贺宁、王睿涵。
为什么三点就回来啊,是不是太紧张啊,能多玩会儿吗,不然咱们自驾游也行。
我美丽的签名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8 21:58
娇娇的老爷住院了,我们可能去不了了,真可惜。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9 16:56
我们同意自驾车去;一号或着二号都可以。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9 19:18
自驾车也OK,没意见。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9 20:41
真想去!可惜我在广州出差,没法带同同去。[s:56]
我美丽的签名
拽狼大人的权威,是不可冒犯的!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9 20:57
那就二号去吧,自驾车。翛然去过两次了,那就翛然一家带路,咱们带上吃的,中午在那儿野餐。
自驾车时间上比较随意,玩得也比较尽兴,但愿2号会是个好天气!一想到玩儿我就特别兴奋,呵呵!
奕超妈妈做好计划,几点出发,在哪儿集合,你说了算啊!
我美丽的签名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9 21:53
真想和你们去为了孩子,[s:62] [s:62] [s:62] 如有时间去给你打***,谢谢;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29 22:27
白老师的建议不错,等接回了瑞瑞,看瑞瑞的意思[s:56] ,如果去和你们联系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30 17:56
我去,如果我没来就别管我了
我美丽的签名
不得不顶
用尽全力顶
再加上千斤顶
总之把它顶到顶
接着使出葵花宝顶
就算顶到史前也要顶
老子看了会用道德经顶
孔子亲自拜你为师天天顶
秦始皇站在阿房宫上使劲顶
汉高祖挥师杀向东罗马为你顶
吕布抛弃了貂禅而选择了帮你顶
张三丰见了后用太极拳九式全力顶
左冷禅召开武林盟主大会商讨如何顶
西门吹雪从此学会了最强一招剑神一顶
龙剑飞的如来神掌最后一式改为万佛朝顶
陆小凤从此再也不管闲事了而专门来为你顶
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30 || this.height>30){if(this.width/30>this.height/30){this.width=30;}else{this.height=30;}}" />
发表于:
2009-04-30 22:21
祝你们玩的开心,下次有机会和你们一起去。[s:62]
帐 号:
描述: 附件:
顶端 使用签名
按 Ctrl+Enter 直接提交
该帖包含附件
(不想保留的附件去掉√)
个人资料
160 || this.height>160){if(this.width/160>this.height/160){this.width=160;}else{this.height=160;}}"
onerror="this.src='../images/face/none.gif';if(this.width>160 || this.height>160){if(this.width/160>this.height/160){this.width=160;}else{this.height=160;}}" />
用户名:
通行证:698531
日志:108篇
人气:60029
日志分类
推荐文章
最新回复
最近访客
推荐联系人
Copyright 2007 - 2010 JJT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加堂,版权所有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字体大小:
[转载]方尔加: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
(2011-02-03 14:32:12)
标签:
原文地址:
作者:
内容简介:
今天我给大家讲孔子“仁”的思想。那么“仁”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的人说占有最高的地位,有人说孔子的思想核心部分就是“仁”。
那么“仁”是什么意思?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人。“仁”离我们很远吗?其实也不远,你只要想“仁”,就有“仁”,你不想“仁”,就没有“仁”。
“仁”
是你内心一种真诚的信念,你只要信就有,你不信就没有。这就像佛教禅宗,讲到佛,你心中有佛就有佛,你心中没佛就没佛,有没有佛全看你内心。那么“仁”里
头包含着几种意识:人格意识、人类意识、人为贵意识、、人和意识,如果具备了这四种意识,实际上就具备了“仁”。
么什么叫人格呢?人格就是人的道德性。孔子认为,人格应该高于身份,孔子当然很强调等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强调证明,君臣上下这种等级是要讲
的,但是这种等级不能概括人格,人格高于等级。那么人格的基础是什么呢?人格的基础在孔子那里是自我,人格要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尽管人格是培养出来的,
尽管现实中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是什么“学而知之者,困而知之者”,但是人格的培养仍然要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人们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跟其他人交往的时
候不要老是想着别人怎么不对,不要老是想客观,一切先看自己的主观。另外孔子的伟大还在于他能够从人类的角度来看问题。
比如说在教学生时打破了国家的界限,各个诸侯国的学生我都教。为什么?因为在他的观念当中,他的道德意识是人类的意识,不是某一个家族的意识,所以这里反映出孔子的人格是非常伟大的。那么“仁”的第三个意识是人为贵意识。
为贵这是儒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在儒家的一部书《礼记》里头就有这种说法,“人为天下之贵,”说人是什么?人是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
气,人是天下最精华的部分。“仁”的第四个观念是人和意识,和,和合,人和,这就是孔子提出的中庸。那么中庸到底是什么呢?我倒觉得,中庸的意思很可能就
是和,就是和睦。也就是我们现在党中央所提倡的叫什么?和谐地向前发展,所以和谐地向前发展,那么一方面每个人尽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找出自己最恰当的位
置,就是在这个发展中,你觉得最恰当的位置是什么?一方面怎么样还要向前发展,和谐地向前发展。
所以我们说,这个中庸是一种高层次的境界,高层次的道德,所以我们说要做到它是非常不容易的。
全文:
子,一位被称为“圣人”的老者,他的诸多语言流传至今不衰,他的博大思想影响举世无双。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仁”则是它整个思想的精髓。在
《论语》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这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中所占有的地位。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什么呢。中国政法大方尔加学教授将带领你走
进孔子的视野,讲述他眼中的“仁”)
今天我给大家讲孔子“仁”的思想,那么“仁”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的人说占有最高的地位,有人说孔子的思想核心部分就是“仁”。那么“仁”是什么意思,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人。
那么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仁是怎么回事: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
——《论语
颜渊》
仁做起来是非常难的,孔子说过这种话,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
雍也》。
那么“仁”确实非常难
但是“仁”做起来也非常容易,怎么容易呢?
子 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述而》。仁离我们很远吗?其实也不远,也很简单,你只要想“仁”,“仁”就到了,你想“仁”就有
“仁”,你不想“仁”,就没有“仁”。那么从这话里可以看出,“仁”是你内心一种真诚的信念。你只要信就有,你不信就没有。这就象佛教禅宗讲到佛,你心中
有佛就有佛,你心中没佛就没佛,有没有佛全看你自己内心。
(在孔子眼中,“仁”的内涵极为丰富,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法。小到个人理想的培养,大到国家治理的理念,处处都体现出了。孔子“仁”的思想。那么孔子的“仁”。具体是怎样体现的呢?)
么“仁”里头包含着几种意识,如果你能达到这样几种意识,那么你也就达到了“仁”。“仁”里头包含了哪些意识呢?第一:人格意识。第二:人类意识。第三:
人为贵意识,第四:人和意识。具备了这四种意识,实际上就具备了“仁”。当然,我们说“仁”很难,为什么?因为这四种意识很难具备。这四种意识又包含着非
常丰富的内容,那么我来一项一项来讲。
第一:人格意识,什么叫人格呢?人格就是人的道德性,说这个人有人格,有道德。没道德那就没人格。那这个人
道德很高尚,高尚就是人格高,这个人道德低下那就是人格低下。所以人格就是人的道德性。那么人格又包含着这样几个内容:人格与身份,人格与财富,人格的培
养,人格的基础。
那么首先是人格与身份,那么孔子认为人格应该高于身份,孔子当然很强调等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强调证明君臣上下这种
等级是要讲的。但是这种等级不能概括人格。人格高于等级。孔子说过这种话: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子罕》,帅就是身份。帅
是高等级的,但是帅可以被别人夺走。敌人可以把你的帅给俘获,给夺走,但是人格是夺不走的。匹夫,普通的老百姓,不可夺志也,志是人格。你即使把我的帅给
夺走了,或者把我给俘虏了,但你夺不走我的志,我的人格,我的自由可以被你剥夺,我可以被你捆起来,我可以被你关起来,但我的想法,我的思想,我的高尚的
道德,你夺不走,“所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个“匹夫之志”和“三军之帅”的比较,反映出孔子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人格高于等级,你虽然等
级比我高,但是,等级高并不代表你人格高,并不代表你道德高。我的道德可以超过你,鲁国的国君,曾经问过孔子,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
曰:“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论语
八介》
那么按照国君的观念,统治者的观念,君是有最高身份的,臣的身份不如君,既然臣的身份不如
君,那么臣子应该绝对服从君,但是孔子提出了一个前提,前提是什么呢?双方之间先要讲人格,双方之间不光是上下级的关系,不光是高等级,低等级的关系,还
有一个人格关系。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主他当然可以驱使臣子,指挥臣子,调动臣子,但是你要尊重臣子的人格,对臣子要以礼相待,这是首先的。然后臣子才能够对君主尽忠。才能够为君主所驱使,你要是不尊重我的人格,那我也没有法对你尽忠。我也没
必要对你尽忠了,因为你不尊重我的人格,人格比身份更重要。
(在孔子看来,道德是人生最高境界,但是一个人仅仅追求道德是不够的。他还应具有一定的财富,当财富与道德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而孔子认为。一个人是否有钱与做人绝无关系。那么孔子是任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么有关人格意识的饿第二点,人格与财富,那么我们说人们讲道德,讲人格,和谋取财富是不是截然对立呢。在孔子那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人们有一种观念讲道德就
不要财富,讲财富就不要道德,所以为“仁”不富,为富不“仁”,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孔子这里讲道德和讲财富,并不是根本对立的。那么孔子说过这种话,子
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
里仁》。所以孔子并不反对谋 取财富。
这个《论语》第十章乡党篇里头记载了孔子的一些生活,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日子过得也是不错的,物质享受也是不错的,有肉有酒,有皮袍
子穿,所以说追求财富和追求道德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但是孔子强调这一点,“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就是说我求富贵,我想富贵,
但是我不能违反道德,我不能为了富贵而抛弃道德,而抛弃人格,如果现在财富和人格冲突了怎么办。那我要人格,我宁可过贫困的生活,所以孔子说,子曰:“富
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迷而》。什么叫如不可求,就是我不违反原则,不违反道德,如果在不违反原则,不违反
道德的前提下,我能得到富贵。那我就干,哪怕给人赶车,执鞭,给人家赶车我也干,你让我违反道德,去取得富贵,那我不干,那我还是干那些我愿意干的事情。
所以我们说人格和财富,人格和富贵,在孔子那里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孔子有一个学生非常有名——子贡,那么子贡大家知道,他就是一个大商人,经商,赚
钱,他很富有,赚取财富,但是赚取财富,经商赚钱和他追求道德,向孔子学习道德,学习文明并不矛盾,所以说在子贡身上可以体现出财富的追求和道德的追求,
两者并不矛盾,虽然孔子讲,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里仁》。那么君子是要追求正义,追求道德,小人就知道追求财富,追求好处。就
知道这个,但是我们不能由这一句话,由此而认为在孔子那里,追求财富,和追求道德是截然对立的。他所说的小人喻于利,实际上是说小人为了利为了财富,竟然
违反道德,放弃道德,那么实际上只要不违反道德不违反原则,财富可以追求,越富越好。所以我们过去有一个说法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你可以爱财,
也不妨碍几当君子,所以我们说人格与财富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依孔子的观点来看,追逐财富,盼望发家,这是人之常情的,但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
不能违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那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就是孔子的“仁道”,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就不择一切
手段,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遵循。所以孔子的“仁”充分体现出人格应该高于一切,那么孔子所说的人格又是怎样得来的呢。)
三:人格的取得,人格是怎么(培养)的,那么人格也不是人天生所具备的,也是后天学习得来的,所以孔子特别强调学习,那么在《论语》当中,孔子也说过这种
话,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季氏》。他把人分为这样四类,那么他这里
也讲到“有生而知之者”,仿佛有的人天生不用学习,天生脑子里就具备了,一切知识,具备了一切道德,有人由此批判孔子是先验论,是唯心主义,其实如果我们
把《论语》整个好好读一读,具体地来分析孔子,我们会发现,孔子的所谓的
“生而知之者”其实都是虚设,是一种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他表面上讲有“生
而知之者”其实他又否定了,“生而知之者”因为你问他谁是“生而知之者”,他给你举的例子都是什么人呢,尧舜禹。古代的这些大圣人都死了,没有了,你问他
眼前谁是“生而知之者”,眼前没有一个真正的“生而知之者”。连孔子都说,“吾非生而知之者”,他本人也不是“生而知之者”。所以我们说其实“生而知之
者”在孔子的思想中并不存在,只是一种虚设,只是为了教育学生的时候,他的一种教育方法,为了教育学生,他设定出这么一个东西,其实是并不存在的,就象我
们说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百分之百的饿圆吗?其实没有,圆只是在几何当中存在,是人们从具体的圆中提炼出来,抽象出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在具体的事物
中有绝对的圆吗?绝对的圆是没有的,百分之百的黄金是没有的,百分之百的氧气是没有的,所以他的“生而知之者”就是一种百分之百的氧气,百分之百的黄金,
孔子真正重视的还是后面的“学而知之者”和“困而知之者”,所以人格从哪来呢,人格是从学习得来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问,不亦君子乎!”——《论语
学而》。多学习,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复习,那么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看看孔子是怎么样学习的,孔子这种学习就
不单纯是一种知识性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人格性的学习,人格性的培养,真正是“学而时习之”,真正是贯通全身的学习,那么据说孔子大概是二十九岁的时候,
跟鲁国著名的演奏家师襄子弹琴,弹的特别好,那么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旋律,孔子很聪明,这个旋律很快就会弹了。那么师襄子也认为他弹的不错,弹的不错可以往
下学了,但是孔子认为自己没有真正的学会,师襄子就问他说你怎么没学会啊,这个旋律你都会弹了,你怎么能说你没学会呢,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这个旋律的数,
数是什么呢,相当于节奏,就是旋律我虽然会弹了,但是旋律的背后所隐藏的那种节奏,内在的节奏我还没有真正的掌握,那么师襄子就觉得这个学琴的年轻人了不
起。就是他对这个音乐的学习,对旋律的学习,不是一种表层的掌握,不仅仅是知道而已,他要求深层的掌握,那么他就让孔子继续练习,那么孔子又练了很长时
间,练到后来怎么样,弹的就相当棒了,跟刚开始光掌握旋律就不一样了,那么一旦掌握节奏,那就会怎么样,拨动人的心弦,师襄子后来听孔子弹这个旋律的时
候,他的心弦就被拨动了。他感到很感动,这说明什么,孔子对这个旋律的掌握已经不是浅层次的掌握,不是一般性的掌握了,深层地掌握了,掌握了它的数,那么
师襄子就跟孔子说现在你学的相当好了,弹的相当好了,可以往下学了,但是孔子怎么样,孔子说还是不行,我掌握的还是太浅,当你掌握的怎么浅呢,他说我还没
有掌握这首旋律的志,这个志是什么?主题思想,当初做这首旋律的人他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他的想法是什么,那就相当深了,比数还深,比节奏还深,大家
注意要想掌握前人的主题思想,掌握最深层的思想,需要什么,需要弹琴的人,同时你的人格,你的思想道德也得跟着一步一步地向上升华,如果你不能升华到一定
的境界,你根本不可能体会出,前人的主题思想,你根本不可能掌握前人的灵魂,所以孔子又进一步的练,最后练练练怎么样,终于体会出,这首旋律的主题思想,
我通过这个例子要说明什么呢?说明人格的培养不是一般性的培养,人格的学习不是一般性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认识的学习,而是一种熏陶,一种体会,是一种品
位,需要非常深刻地理解。
(孔子用“学而时习之”来强调求知的重要性,显然,一个人如果缺乏知识,那他就会在事业上缺乏一定的成就。所以孔子以好学著称,他提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名言,被后世学者视为座右铭,所以我们说人格是靠培养的,那么人格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么往下我要讲到人格的基础,人格的基础是什么呢?人格的基础在孔子那里是自我,人格要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尽管人格是培养出来的,尽管现实中的人,绝大多
数人都是“学而时知之者,困而之知者”但是人格的培养仍然要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并不是说建立在天生的基础上,说天生我就有人格,我生而知之,并不是这个
意思,这个自我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自觉
自愿,就是人格的培养纯粹是一种自觉,纯粹是一种自愿。孔子说过这种话,子曰:“古之学者
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宪问》。什么意思呢?古人其实就是说圣人,古人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而学习。为了完善自身,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
乎”为什么快乐,通过学习,我完善了自身。我纯粹是为完善自身而学习。所以人个要求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人格要求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那么既然建立在自我的
基础上,那么人们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首先立足于自己,在跟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不要老想着别人怎么不对,不要老是想客观。一切先看自己的主观,孟子说过
这样一个话,这个话反映出一个有人格的人,首先立足于自己的主观,首先立足于自我。孟子说什么呢?说今天有人对我态度非常专横,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
那么孟子说,做为一个君子,一个有人格的君子,如果人家对你不好,以非常专横的态度,蛮横的态度对待你,你应该怎么办呢?孟子说,君子首先应该想到,肯定
是我不好。由于我不好人家才对我这样,我要是好的话,人家为什么对我这样呢。所以你看,他首先立足于自己。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孟子说了,如果他对我不
好,那我应该调整自己,他还对我不好,那我应该怎么办?孟子说我还应该进一步地反省自己。肯定是我有问题,所以既然人格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所以讲人格
的人他在对人,对待别人的时候都是出自什么?真心。所以我前面讲了,“仁”是什么呀?孔子的学生问,“仁”是什么呀,那么“仁者”爱人,我是真心地爱别
人,完全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我不是让别人说我好,我才爱人。我真正是出自我的内心,我是真心地爱人。这是我内心信念,内心秉性的一种体现,就象我们说
孝顺父母也是这样,那孝顺父母是为了让父母说我好,让周围的邻居,让我的乡亲说我好。并不是这样,孝顺父母确实出自我的秉性,我以孝顺为乐。给父母穿好,
精神上尊重父母。让父母高兴,我以此为乐,所以我们说呢,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在孔子看来,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都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那么要想达到仁的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有他人来推动。所以孔子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那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为仁”的呢?)
么下面我讲“仁”的第二个意识:人类意识。大家注意,孔子他的伟大还在于什么呢,他能够从人类的角度,来看问题,突破家族,突破种族,甚至突破我与别人。
在《论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
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颜渊》。孔子有一个学生,说过这样的话,说别人都有兄弟,而我没有兄弟,感到心里很难受,那么孔子有一
个学生子夏就对他说,你怕什么没兄弟啊,“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人都是你的兄弟。那么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宗法观念非常浓厚,家
族意识,血缘关系,群体的意识非常浓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够突破家族的饿局限,宗法观念的局限,具有人类的意识。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孔子在他一
生的作为当中,一生的奔波当中,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这种人类的意识。比如说孔子的学生,孔子教的学生,并不都是鲁国人,孔子在教学时候,已经打破了国家
的界限,各个诸侯国的学生我都教。为什么。因为在他的观念当中,他的道德意识是人类的意识,不是某一个家族的意识,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意识,不是某一个人的
意识,是人类的意识。都一样,所以孔子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什么思想呢,就是一个人如何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呢,应该采取这样一种方法,叫做“推己及
人”。什么叫做“推己及人”呢?就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设身处地地,为其他人着想,当你想到其他人的时候。你也应该想一想你自己处于这种情况的时候你自己
如何,你自己怎么想的。所以孔子说出这种话叫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卫灵公》。“欲立而立人”
什么意思呢?你自己想立得住,你也应该好好想想,人家也想立得住。你“推己及人”,你设身处地,你想立得住,别人也想立得住,你不能说我想立得住我不让别
人立得住,或者说我想立得住,别人不会想立得住。不!你想立得住,你也应该设身处地地考虑,人家也想立得住。“己欲达而达人”,你自己想通达,你也得让别
人通达,别人也想通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厌恶的东西,你注意,人家也厌恶。人家也不愿意,你不能去损害别人。把你所不愿意的东西
强加给别人,这是不行的。所以这里反映出,孔子的人格是非常伟大的,具有一种人类意识。那么这种人类意识非常重要的是不光突破家族,不光突破血缘关系群
体,突破诸侯国,而且突破人和我。
(从《论语》中仁的观点看,其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仁的情感,它教会我们在当今社会中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只有关系和谐,社会才能和谐。所以“仁爱”是孔子思想的精髓,那么在孔子的行为当中是如何来体现这种“仁爱”呢?)
么“仁”的第三个重要的意识是什么呢?人为贵意识。人为贵,天地之间人为贵,这是儒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礼念,《论语》乡党篇里头记载说孔子上朝,上朝回来以
后,有人告诉他马棚失火了,结果孔子马上就问,“伤人乎”。不问马,什么意思?失火了,人伤着没有。这反映出什么?人为天下之贵。当时这个社会,那些奴隶
主贵族,那些有钱人,他们恐怕最重视的是这种自己的财富。马棚一失火,他肯定想到我的,有很多高贵的马。那么这种观念在我们当今社会不能说完全被消灭了。
不能说一点没有。那么在古代,在孔子那个时代,那么这种观念应该说是比较普遍的。举个例子,比如晋国,晋平公。有一次出去干嘛,狩猎。见到一只鸟,他拿箭
射那个鸟,鸟也射中了,但是射的可能是擦了一点边,那个鸟没有射死。只是鸟伤着了,大概伤得也不是很厉害,晋平公马上让自己的奴隶赶紧过去把鸟给我抓回
来,刚一抓,这个鸟蹭一下飞起来。又飞跑了,结果晋平公大怒,就指责这个奴隶,你的动作太慢了,鸟跑了。晋平公大怒,怎么样,就杀死这个奴隶。那么晋平公
这个行为,是什么行为?人的生命比不上你的猎物,财富更重要。猎物更重要,人并不重要。这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当时还有一个坏的风气,殉葬,野蛮,落后的
风气。拿人当财物给那些贵族,给统治者殉葬。墨子的书里面与这种记载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拿这些人来殉
葬,拿人当物质,当财富来殉葬,这是非常残忍的。那么孔子对这些做法,是非常愤恨的。有的人说,我不用活人来殉葬,我用佣来殉葬,行不行呢?孔子也反对,
用这个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你弄的这些东西样子还是人,你用佣来殉葬,反映出在你的观念里头,在你的理念里头,还是想用人来殉葬,这是不可以的。所以孔
子诅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
粱惠王》就是谁要用佣者来殉葬,这样的人让他断子绝孙,就是用佣来殉葬都不行,别说用活人了,为什么?因为人
是最珍贵的。人是最重要的。在儒家的一部书《礼记》里头,就有这种说法,人为天下之贵。“人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
《礼记》。人是天下最精华的部分,所以人是最珍贵,人是最宝贵的。所以马棚失火,孔子首先想到是什么,人伤到没有,他根本不问马,不问财物。所以孔子的思
想在当时社会,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眼中所谓的“仁爱”,体现了一种原始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儒家的一部经典书《礼记》里就有这样说法:人为天
下之贵,人是天下最精华的部分。所以我们要把他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就体现出孔子的思想。但是在朋友之间常常会出现一些贫富差别的关系。
孔子就主张用“仁爱”的原则,来协调这种人际关系。儒家的思想叫做“中庸”。那么什么是“中庸”?它的思想究竟是什么呢?)
那么“仁”的第四个重
要的观念是什么?是人和意识。和,和合,人和。那么我这里就要讲得稍微远一点。这个孔子曾经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中庸。那么中庸究竟是什么意思?孔子没有进
一步地做出解释。在他的《论语》当中,只有一个地方提到过中庸。他是这么说的:“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
&am #8226;
雍也》。就是中庸这个道德是最高的。用今天的话说是极品道德。“中庸”到底是什么呢?他没有进一步做出解释。这恐怕是孔子晚年提出来的,没有来得及把中庸
做具体地阐释,具体地这种发挥。所以给我们后人留下很大的困惑。但是我倒觉得中庸的意思很可能就是和,就是和睦。那么《论语》里,这个孔子讲到中庸,就讲
到一次。那么在孔子的所作所为中,在孔子的事迹中,有没有一些中庸的影子呢?就是做事恰当,做事合适,不影响事情的继续发展。有没有这个影子呢?有这么一
个例子。这个例子合适不合适,就是看每个同志,你自己的看法了。反正我的理解,这里大概能体现出一些中庸。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公西华,《论语》里记载也叫公
西侍,公西华,子华都是这个人。他干嘛?要到齐国出差,到齐国出差,那么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冉有,就帮助公西华来找孔子。干嘛?说想要给点补贴。那么孔子可
能不大愿意给,但是既然来要给他一点。这个冉有说,给得太少了,能不能再加点。孔子又给他加了一小点,表现得非常抠。可是孔子有另一个学生,叫原思。这个
原思,他到一个地方去当长官,也是要出去了,
出去做事情了。这个原思他也没有跟孔子要补贴。但是孔子主动给他补贴,给了他很多。原思说,我用
不了这么多,说你不用再给了。孔子说:没关系,你用不了,可以给你的穷亲戚。就一个劲儿给他。那么这件事能不能反映出中庸呢?孔子这么做,有没有他的道理
呢?后来孔子是这么解释的。孔子的解释是这样的,公西华生活水平相当高,出门坐马车,身上还穿着裘皮大衣。这么富有的生活用不着补贴了。而那个原思家里比
较贫困。所以这样的人需要补贴。所以孔子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叫“君子周急不继富”。周急什么意思啊?就是对穷人急需救济的人,君子要救济。对那些很富有的
人,就用不着给他加钱了。这就有点我们平常说的什么,应该怎么样,雪中送炭。而不要什么,锦上添花。公西华的生活已经很滋润了,出门有马车坐,有高级的裘
皮大衣穿,这么富裕的生活用不着补贴了。而这边这个呢,吃不上,喝不上,这么贫困,是需要补贴的。表面上看,孔子是两种极端的对待,对公西华不好,不愿意
给他补贴。对原思就拼命地给他补贴,表面上看,是一种极端的做法,表面上不符和中庸。其实怎么样,这最符合中庸。所以真正的中庸,就是后来孔子的孙子——
子思他在中庸里面所说的,万物都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天地位焉”,万物都能够得到更好的继续发展,“万物育焉”,也就是我们现在党中央,所提倡的要什
么,和谐地向前发展。所以和谐地向前发展,那么一方面每个人,尽量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找出自己最恰当的位置。就是在这个发展中,你觉得最恰当的位置是什
么?一方面,还要继续向前发展,和谐地向前发展。所以我们说,这个中庸是高层次的道德。所以我们说,要做到它是非常不容易的。 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著有《荀子新论》等专著多本,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孔孟哲学,多年被评为学校
最受欢迎的老师
。 内容简介:
义这个概念我们在平常经常使用,和其他的一些词连用,比如仁义,道义,礼义,正义,经常使用,
那么义在孔子这里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需要给大家进行解释。那么孔子《论语》里头多次提到了义,比如他讲到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那么义究竟是什么含义呢?我们需要把义和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来显示出义的含义。
们先把义和仁进行比较,义相当于形式,仁相当于内容。仁是一种爱的情感,最高的道德,但是这种最高的道德,最高的理念,最高的精神,要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
来,你要不通过做事情,不通过某种具体的形式,某种途径来实现这个道德,那你是不义的,所以义它是一种实现仁的形式,实现美好道德理念的形式,《礼记》里
还说过这种话,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义者”这个“义”,就是我刚才要讲的道德、仁义、礼义这个“义”,“艺之分”这个“艺”是艺术的“艺”,文艺的
“艺”,这个“艺”是不同的标准的意思。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是说正义的“义”,礼义的“义”,这个“义”呢,是要求我们在具体实行的时候,根据不同的
标准,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程度来实现仁。
那么义到底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表现
呢?它是来表现仁,它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表现仁,那么它大概根据哪些情况,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那么我这里大概来介绍两种情况。第一,根据人的身份不同,
义的表现不同。第二呢?根据所遇到的事情不同,义的表现也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义呢,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仁这个最高的
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仁、义、礼,器物,在这些环节中,不能缺少义,如果缺少义的话,那么仁具体
实现,通过器来实现,那么这个中间环节,就要被阻断,所以这是不能够被阻断的。义是中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全文:
说“义”,从古到今,一般人理解的就是讲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三国时期的关云长,也因为千里走单骑,舍弃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护送嫂夫人过五关斩六
将,投奔当时落魄的结拜兄弟刘备。从而被后世当作义的化身。那么义的含义,就仅仅是讲义气吗?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里面多次提到了义,他怎样
看这个义呢?)
义这个概念,我们在平常经常使用,和其他的一些词连用,比如仁义、道义、礼义、正义,经常使用。那么义在孔子这里,究竟是什么意
思,我们需要给大家进行解释,那么孔子《论语》里头,多次提到了义,他讲道: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那么义究竟
是什么含义呢?
(义的含义是什么?荆轲刺秦王,他为报答燕国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顾个人安危,前去刺杀秦国的国王赢政,这是义!水浒好汉鲁智深,
为救弱女子,三拳打死无赖镇关西,这也是义!但从《论语》里面提到的有关义的词语来看,它的含义并不仅仅就局限在这一方面,它还有着更深的内涵在里面,那
么在孔子的眼中,义究竟还有什么含义呢?)
我们需要把义和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来显示出义的含义,我们先把义和仁来进行比较。义相当于
形式,仁相当于内容,那么仁是内容,义是形式,它们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仁在孔子里头是最高的道德理念。仁,爱人,仁是一种爱的情感,最高的道德。但是这
种最高的道德,最高的理念,最高的精神,要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你想实现你美好的理想,想实现美好的道德,那么你必须要通过做事情,必须通过某种具体的
形式。你要不通过做事情,不通过某种具体的形式,某种途径来实现这个道德,那你是不义的。所以义,它是一种实现仁的形式,实现美好道德理念的形式。
记》里还说过这种话: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义者”这个“义”就是我刚才要讲的道德、仁义、礼义这个“义”,“艺之分”这个“艺”是艺术的“艺”,文艺
的“艺”,这个“艺”是不同的标准的意思。“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是说正义的“义”,礼义的“义”,这是“义”呢,是要求我们在具体实行的时候,根据
不同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程度来实现仁,所以仁要通过义来实现。义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也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义表现为这个,也可能在那种情况下,
义表现为那个。情况不同,标准不同,它的表现也是不同,那么义到底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表现呢?它是来表现仁,它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表现仁,那么它大
概根据哪些情况,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那么我这里大概来介绍两种情况:第一,根据人的身份不同,义的表现不同;第二,根据遇到的事情不同,义的表现也不
同。那么第一我们先讲根据人的身份不同,人是有不同身份的,那么有的人是这个身份,有的人是那个身份,当然也有不同的职业,我们现在有不同的职业,那么你
是教师,他是工人,他是军人,他是医生,那么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你来体现仁这种道德,体现仁爱的精神,那你的表现是不同的,而且必须是不同,不能
混。比如说我是个医生,那么我是个医生,我仁爱精神的体现,就是要什么啊,对病人温暖如春,要治病救人,我不这么做,我就是不义。但是你既然是医生,那你
体现仁爱精神,就应该和你医生的身份,医生的职业相称。那你是医生,你不是交通警,我是医生,结果我不做好我医生的工作,不去治病救人,我非得说我到大街
上去维持交通秩序,我去指挥交通,那你也是不义。因为你的身份(职业)决定了你的仁爱精神在你的身份上就得治病救人,这就是义。你去做别的,做你不该做
的,那你就是不义了。
这个《左传》里头,那么说这么一个故事:“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是郑庄公,段就是他弟弟工叔段,那么这里头讲到,工叔段,
因为这个弟弟大概对哥哥不服,弟弟又受到母亲的支持,老想篡夺君位,由于想篡夺君位,所以弟弟他就做出了和自己身份不相称的事情,那么你既是弟弟,同时你
又是臣,从亲缘关系上讲,你是郑伯的弟弟,从政治上讲,你的哥哥是君,你是臣,那么臣的身份应该做出和臣的身份相适应的事情,相称的事情。但是这个弟弟,
他做出了和自己的身份不相称的事情,他干嘛啊,他做了一系列的事情,比如说按照礼的规定,那么底下的臣,底下的大夫,卿大夫,你可以给自己在自己的地盘内
建城市,但是你建城市建得不能过大,你建的大城市按规定顶多也就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你建的小城市呢,你不能超过国都九分
之一,这都是礼。这是制度给你定的规模,你如果遵循这个制度,遵循这个臣道,那你就是义。但是工叔段不遵守,这就是不义。所以当时有些大臣就对郑庄公讲到
了工叔段这个问题,觉得是不是应该早点防范这件事,郑伯应该出来制止,那么郑伯,也就是郑庄公说了这么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多行不
义,不义是什么意思呢?他干了和自己的身份不相称的事情,这就是不义。那么后来工叔段又进一步地不义,进一步做一些和自己的身份不相称的事情。比如他私下
私自把郑国的西部边界和北部边界,大概这个边防都划到自己的名下,由自己负责,同时还把一些地盘都划到自己这儿,变成自己个人的封邑,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势
力。那么有一些大臣马上又来劝郑伯,劝郑庄公,说不能再让他这样干下去了,说一个国家不允许有两个君主,问郑伯你看怎么着,你要是让你的弟弟当君主的话,
那我们赶紧去侍奉你的弟弟,既然他是君,我们去侍奉他,如果你不让你的弟弟,不让工叔段当君主的话,那早点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等他的势力雄厚了,势力特别
大了,坐大了以后来解决。那么郑庄公,郑伯当时说了什么呢?说:不义,不暱,厚将崩(--《左传》)。不义,他不符合义,不暱,就是说他不会得到人们的亲
近,为什么?他做了和自己身份不相称的事情,他不义,人们不会亲近他,广大的人民不会亲近他,他即使实力雄厚了,他崩溃得更快。那么到后来工叔段怎么样,
野心日益膨胀,因为郑庄公大概对他一直没有阻止,他可能认为郑庄公软弱,所以他野心膨胀,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训练军队,积累武器,积累很多武器,最
后发动叛乱,最后郑庄公把他给镇压了,把叛乱给平定了。那么这个故事里头两次提到了义,一个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一个是“不义,不暱”,那么这个义,
就是我们前头说的要跟你的身份相称,你不能够履行你身份范围之内的职责,那是不行的。超越你的身份,那么你做的事情,你就是不义。那么这就是我们说的,仁
这个美德,这个最高的美德,这个最抽象的美德,在具体实行的时候,要根据你的身份,根据你的地位,你来具体地去做,这样才可以。
再有一个故事,也
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齐桓公的时候,陈国有一个公子(敬仲)来投奔齐国,因为陈国发生了内乱,那么敬仲来投奔齐国,那么齐恒公,当时对他非常好,而且给
了他要职,给了他重要的职务,让他在齐国做事情,在齐国来发展。那么敬仲他有一次陪齐恒公喝酒,齐恒公非常高兴,喝喝喝,白天喝酒,白天喝,喝,一直喝到
晚上,喝到天黑,那么喝到天黑,齐恒公可能觉得还没有尽兴,没尽兴想接着喝,这时候敬仲就说了,说这个酒已成礼,喝酒能够达到什么啊,达到符合礼仪的程度
就可以了,不能再过份,不能再多喝了,而且我的职责是陪你白天喝酒,我不能陪你夜里喝酒,再陪你夜里喝,再喝下去怎么样,你就违反了礼,作为臣子,我不能
让你违反礼,我不能做这种事情,如果我不阻止你的话,你的酒就喝过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喝大了,喝高了,那可能就要出别的事情。如果作为我臣子,不能阻止
你这个事的话,不阻止你,违反礼来饮酒,你这个饮酒不能饮到违反礼的程度,我要不阻止你的话,那我就是不义,所以现在我来阻止你,我就负责白天陪你喝,晚
上不能再喝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敬仲这种做法呢,那么按照史书的评价,他就是义,符合他的臣子之道。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作为臣子,作为
被领导者,义的表现就是服从和尽职,这就符合孔子所讲的义,下属做到这一点,就是尽了自己的义,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一生鞠躬尽瘁,辅佐自己的主公刘备
建立蜀汉政权,对于刘备,诸葛亮尽到了义,那么反过来,像刘备这样的领导者,义在他们身上,应该怎样表现呢?)
那么义在君主那里头应该是如何表现
呢?比如君主的身份,统治者的身份,义应该如何表现呢?比如说当时也发生了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陈国有一个贵族叫夏征舒,他杀了自己的君主,那么杀了自
己的君主,周天子命令诸侯发兵讨伐夏征舒,那么史书把周天子下令讨伐叛逆这种做法就叫做义,就是如果底下发生了叛乱,那么作为天子,你应该下令讨伐叛乱,
你不下令讨伐叛乱,你就没有尽自己的职责,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你就是什么,就是不义,所以周天子下令讨伐叛乱,这是义。还有一件事情,当时楚国打宋
国,那么宋国是弱国,是小国,打不过楚国,但是宋国还在反抗,还在守住它的城市,抵御楚国的进攻,但是它有点儿抵御不住了,所以当时向晋国求援,晋国是大
国,那么晋国马上派了个使者,这个使者叫解扬,马上去宋国。告诉宋国的国君,说晋国答应出兵支援宋国,解救宋国,让宋国再抵抗一段时间,晋国的援军马上就
到。结果这个使者解扬就去送信,路上一下被郑国人给抓住了,那么郑国是楚国的盟国,郑国抓住解扬之后,把晋国的使者解扬交给楚国了。那么楚国的国君就跟解
扬说,劝解扬,说你去到宋国反着说,反着说晋国国君的意思,别说晋国要支援宋国,就说晋国不愿意支援宋国,不愿意出兵,你反着说。解扬开始不干,后来楚国
对他威胁、利诱、恐吓,那么最后解扬就答应了,然后楚国人把解扬放在楼车上,置于高处,让他向宋国喊话,结果解扬还是按照晋国原来的意思,向宋国人传达了
这个意思,还是说晋国答应支援宋国,让宋国再抵抗一段时间,晋国的援军马上就到。楚王大怒,他就要杀了解扬,那么解扬也讲了自己的一番道理,解扬说君主能
够下达正确的命令,这就是义,那么这是君主应该做的,那么作为我臣子,当然我应该执行君主的命令,这也是义,他下达正确的命令,他是义,我执行他的命令,
我也是义。所以君主的身份干你君主该干的事情,那么臣子的身份,干你臣子该干的事情,你们双方君和臣,不管你什么身份的人,你都体现了仁的精神,那么你就
是义。所以董仲舒有这种说法:立义以定尊卑之序,君臣之职明矣。义立起来了,尊卑之序列就明确了,君臣之职就明确了。就是你该干什么,他该干什么,大家都
非常明确了。所以我们说呢,义的含义,它是一种仁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第一就要根据你的身份,做跟你身份相称的事情,那么这就是义。
(孔子认为,义是体现仁爱精神的,不仁不义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干,在一般情况下,说假话就是不义,但在特珠情况下,如果说假话为了救人,是义还是不义呢?也就是说,如果面临不同的事情,义的表现,还是一成不变的吗?)
二,那么义呢还要根据事情,根据你当时那种特殊的情况,特殊的事情,你来行仁道,那么就是义。比如说我仁爱,我要推行仁爱精神,实现仁爱精神,那么这种仁
爱精神在具体的实现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根据不同的事情,那么有时候在紧急的情况下,可能我这么处理,这就是仁爱,可能在那种情况下,我那么处理,那
就是仁爱,这些仁爱就都是义。比如说,我说了不能说谎,不说谎这是一种仁爱,诚实,那么平常,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那么一般来说不能说谎,要诚实,诚实这
是仁爱的一种体现,我做到了诚实这就是义。但有时候在紧急的情况下,情况特殊,有时候需要说谎,说谎就符合仁爱精神,说谎就是义,所以仁爱精神在这种紧急
的情况下,就要你说谎,你说谎你就是义,你不说谎你就是不义。那么比如有些病人,他得了绝症,得绝症,精神上自我把握的能力可能又比较弱,这时候,你如果
突然还不到跟他说实话的时候,你一下跟他说了实话,那么这个时候怎么样,应该说不符合义。那么这时候,为了他的心灵的这种安宁,为了他更好地治病,为了他
有比较好的精神状态,有时候不需要跟他说实话。那比如说一位老母亲,身体非常不好,比如说她的儿子或者说在前线阵亡了,或者她儿子因公殉职了,那么这个时
候,你就不一定立刻跟她说实话,那么(不然)这位老母亲她就可能精神上支持不住了,她可能一下子就要出现问题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不跟她说实话,这个时候
说谎可能是合适的,说谎符合义。所以说呢,义要根据情况,不光像我们前头说的,根据身份,同时也要根据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
《左传》里头记载了
这么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就反应出要根据一定的情况来行仁,来推行仁,来实现仁,这就符合义。那么在一次战争(秦晋殽之战)中,当时晋襄公和秦国打一场
战争,殽之战,在殽山一带打这场战争,那么在这次战争中,当然晋国取胜了,那么当时晋襄公,当时是车战,晋襄公在车上指挥战斗,向敌军冲击,晋襄公还亲自
抓住了秦国的一个俘虏,抓住俘虏,晋襄公把这个俘虏给捆起来了,捆起来之后,晋襄公命令自己的车右,什么是车右呢?就是在自己的车的右边,他在车上,在自
己车的右边保卫君主,右边的这个武士,这个武士的地位非常高,这是高级武士,他负责保护中间的君主,车右,命令自己的车右,那么让他干嘛,让他把这个秦国
的俘虏给杀了,这个车右叫莱驹,那么晋襄公命令莱驹把这个秦国俘虏给杀了,莱驹就下车,下车拿着兵器就来了,就要杀这个秦国的俘虏,结果这个秦国的俘虏大
概绝望中大叫一声,大吼一声,一下把这个莱驹,把晋襄公的车右吓了一大跳,手里的兵器一下掉地下了,这是一种耻辱啊,说明你胆小啊,人家大吼一声,就把你
给吓成这样了,你胆小,这是一种耻辱,正在这时候,晋襄公手下的另一个武士叫狼曋,这个武士非常勇敢,他一看莱驹被吓坏了,兵器也落到地下了,他马上冲上
来,捡起这个兵器,一下把这个秦国的俘虏给杀了,所以晋襄公看在眼里,觉得这个狼曋非常勇敢,非常赞许他,当即决定让狼曋当自己的车右,上车站在自己的右
边,莱驹等于被贬黜了,所以狼曋也非常高兴,他等于升迁了,他升为高级武士,他大概原来在地下跑,跟着晋襄公打仗,现在你可以上车来保卫君主,这是无尚的
荣耀,你的地位升迁了,所以狼曋非常高兴。但是在另一场战争中,还是晋国和秦国的战争,那么晋国统帅是谁呢?先轸,先轸是统帅,他率着晋国的军队去冲击秦
国的阵地,可是先轸没有重用狼曋,狼曋觉得像我这个地位,我这么勇敢,受到君主的表睐,我应该受到重用,我应该当晋国军队主帅的车右,就是当这个高级的武
士,可是先轸没有用他,没有用他而用别人了,用续简伯,那么当时狼曋觉得这真是奇耻大辱,像我这样的人,竟然他不重用,我有这样的能力,我受到君主的赞
许,他竟然不重用我,这简直是奇耻大辱,那么怎么样,受这种耻辱他受不了,他想死,关键是怎么个死法,当时这个狼曋的朋友跟他说,说咱们干脆发动叛乱吧,
咱们杀死晋国军队的主帅,咱们发动叛乱,他这么羞辱我,这么侮辱我,我能容忍吗?干脆咱们发动叛乱。结果狼曋说什么呢?不能这么干,这么干就是不义,发动
叛乱不是臣子之道,死了以后你的灵魂不能进入明堂。那么这是一种迷信,明堂那是君主发布政令的地方,那是非常高级的地方,死了以后你的牌位能够进明堂那是
非常荣耀的事情。所以说不能干这个事情,干这个事情是不义,狼曋认为自己是一定要死的,受此奇耻大辱是不能活了,是一定要死的,但怎么死合适呢?那么根据
当时的情况,根据当时的特殊情况,他认为这么死合适,怎么死呢?他认为应该率领自己的军队,率领自己的手下,他也是个小贵族,率领自己的手下去冲击秦国的
阵地,那么冒险冲击,牺牲的可能性很大,那么他认为这么死最有价值,反正我肯定是要死,我要死在哪儿呢?死得符合义,去冲击敌军,所以狼曋率领自己的手下
就冲进了秦军的阵地,跟秦军搏斗,那么最后把秦军打败了,但是狼曋也死了,那么狼曋认为这种做法是符合义。
所以我们说,义是一种形式,它是根据人的不同身份,根据不同的事情来实现仁,所以义是一种形式。所以第一点我们讲到义和仁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那么义是形式,仁是内容。
(孔子所讲到的仁和义的这种关系听起来比较抽象,但实际上并不复杂,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通俗地说,仁就是要爱别人,怎么爱呢,就是要通过义来表现,就是根据人的不同身份,不同的情况,来推行仁爱。那么在更为具体的操作层面上,义又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呢?)
下面第二大点我们来讲什么呢?义和礼的关系。那么义和礼是什么关系呢?这里比较复杂了,义和礼应该是这么一种关系,叫做:义是内容,礼是形式。所以孔子说过这种话: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论语》)。那么义是内容,义是内涵,礼是来推行义的,是来实现义的。
么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齐国是大国,是强国,它有时候欺负一些弱国,欺负小国。其中鲁国比较弱,它欺负鲁国,攻打鲁国。鲁国向卫国求援,
卫国就派军队去打齐国,卫国也比较弱,但是它还愿意支援鲁国,它这里有唇亡齿寒的意思,支援鲁国。那么卫国派军队,统率是谁呢?孙桓子,去打齐国,可是卫
国也不强大,所以卫国的军队一下子被齐国给打败了,打败以后,卫国的军队就撤,齐国的军队就追击,追击,追击,卫国的军队孙桓子这个统率恐怕觉得自己难以
逃脱了,因为齐国进军速度很快,卫国撤退的速度比较慢,它的军队不行,孙桓子眼看就要逃脱不了了,这个时候,卫国地方有一个贵族叫仲叔虞奚,这个仲叔虞奚
率领自己的人袭击了齐国的追兵,一下把齐国给打败了,打败了呢,等于挽救了卫国的统帅,挽救了卫国的军队。那么这件事以后,卫国的国君就问这个仲叔虞奚,
你立了这么大的功,你看你想要什么样的赏赐?我可以给你土地,给你封邑,那么当时这个仲叔虞奚的意思是说,我不要你的土地,我不要封邑,我不要这些东西,
那么你想要什么啊?他说我想要这个东西,要什么啊,我想要诸侯专门用的那个悬挂的乐器,有三个乐器,这三个乐器是诸侯这个级别的人专门用的,悬挂着的乐
器,我想要这个,仲叔虞奚他也是个贵族,但是他的贵族身份比较低,他也就是卿大夫,那么卫国的国君,他是诸侯,等于这个仲叔虞奚他想要什么?他想要卫国国
君这个级别的贵族才能够使用的这个乐器,他还想要什么?他还想要诸侯朝见天子的时候,他所骑的马的装饰,这些东西都属于“器”,这些东西都体现了“礼”,
体现了等级。你那个乐器,按等级来说诸侯才能使,你这个马的这些装饰,按等级来说也是诸侯才能使,那么这个仲叔虞奚他想要这个东西,所以实际上,仲叔虞奚
的这种做法,就是说他想怎么样,越礼,想超载礼,土地我可以不要,封邑这些东西我都可以不要,我现在想超越礼节,我现在想从礼节上有所超越,我想享受诸侯
王才能享受的待遇,比如乐器,比如马的这种装饰,那么当时卫国的国君竟然答应他了,因为他立功立得比较大,竟然答应他了。那么对这件事情,孔子进行了非
议,孔子进行了批评。那么孔子认为:“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论语》)。名分和器物,这些都是体现礼的,都是体现等级的,这些东西不能随便给人
家,不能随便答应人家。孔子的意思是说,土地可以多给他,别的东西赏赐可以多给,比如多给土地,但是等级、制度、规范这些东西不能违反,违反这个东西不符
合义,不能违反。所以违反了礼,你等于破坏了礼,破坏了礼,你就破坏了礼背后的内容--义,义就被你破坏了。
(孔子认为:守礼才能体现义,才能体现仁爱思想,可是如果讲义的时候涉及到利益冲突,一方面有金钱可以赚却违背良知,一方面讲了仁爱却失去了实惠,在这种情况下,利益和道义发生了冲突,这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认为的。)
第三我要讲什么呢?义与利的关系。利益、有利、没有利,那么孔子说得很清楚:“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这个孔子是非常明确的,我们不能为了一些利而放弃义,放弃道德,这是不可以的。
传》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宋穆公义不传子)宋国,宋穆公病重了,那么当时宋穆公是君主,应该说在指定继承人这一方面,在确定继承人这一方面,
他是有权力的,而且他有一定的威信,底下的大臣也拥护他,那么当时他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他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这是一个选择;另一个选择呢,他不让自
己的儿子来继承,也是应该的。为什么呢?因为宋穆公并不是从他父亲那儿继承了宋国的君位,从谁那儿呢?从他的哥哥那儿继承的君位,他哥哥是宋宣公,当初宋
宣公临死前,当时宋宣公的儿子年幼,还不能够当君主,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他也可以立自己的儿子,他也可以立别人,那么当时宋宣公怎么样,他没有立自己的儿
子,他立了谁呢?他立了自己的弟弟,立了宋穆公,所以宋穆公认为从道义上讲,那么现在他(要)死了,他不应该把这个君位给他的儿子,他应该给他哥哥的儿
子,也就是说给他的侄子,这才符合道义。当初自己的哥哥没有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把君位给他了,那么作为他呢,他死了以后,这时候宋宣公(的儿子),也就是
他哥哥的儿子,就是他的侄子,现在也大了,应该把这个位子还还给他哥哥那一支,也就是说给他哥哥的儿子。可是当时,他如果立自己的儿子也是可以的,没有什
么不可以,底下的很多大臣也同意,也赞成,而且他本人当时也有这个权力,因为他就是君,现官现管,现在他是君,他哥哥已经不在人世了,已经不在了,他完全
可以立自己的儿子。那么这里有一个利和义的问题,比如从另一个角度讲,他可以啊,我现在是君主啊,一些大臣也支持我的时候,我就立我的就完了,但是这个时
候宋穆公他想到的是道义,他想到的是义,所以他跟那些大臣讲述了,提出了什么呢?还是立我哥哥的儿子,立宋宣公的儿子,他认为这个符合义。如果我不这么做
的话,我就不符合义了,我不符合义,我怎么见我死去的哥哥。所以这里有一个利义之争,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宋穆公他选择了什么?选择了义,并没有选择
利。他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利益,但他没有选择利,他选择了义,那么这就是义和利益的关系。两得相互冲突的时候,当然尽量统一,儒家是讲究尽量统一。孔子
说过:“富贵如可得,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就是我要能够富贵的话,能够得到好处,能够发财致富的话,我就是给人家赶车,执鞭之士,就
是给人赶车,我去当给人家赶车的,我也干啊。我当然想富贵,君子爱财嘛,但是孔子又说:“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就是富贵如可求,我去
干,让我当执鞭之士,我也干,如不可求,不可求是什么意思,不符合义,不符合道德,那么不符合道德去让我求富贵,那我不干,我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
道”。
那么由以上这三点:义与仁,义与礼,义与利。我们可以看到,义呢,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仁这个最高的
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仁、义、礼、器物,在这些环节中,不能缺少义,如果缺少义的话,那么仁具体
实现,通过器来实现,那么这个中间环节就要被阻断,所以这是不能够被阻断的,义是中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内容简介:
礼最初是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形成的一系列的规范。礼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有的礼是人类最一般的礼,
人类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说我们人与人之间平常交往的时候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见到老人要表现出一种尊老的礼,在公共汽车见到老人要向老人让座,这
是一种礼,见到残疾人的时候,见到病人的时候,要对病人表现出一种关心,从神态上,从语言上,从行为上表现出对病人的一种爱护,关心。这都是礼。这是社会
文明的一种表现,这种规范在我们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孔子他很注重礼,他希望
这个礼不能光停留在这个表面的形式,光表面上人们的语言,人们的眼神,人们的表情,人们的动作来遵循礼,不能光是表面的,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玩儿花架
子,不能这样。礼应该真诚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孔子说过这种话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
如乐何
”什么意思?就是仁就是仁义道德的仁,人要没有
真正仁的情感,没有真正爱人的情感,你搞这些礼仪活动有什么用呢?那么你如果没有这种真正爱人的情感,你即使演奏音乐,演奏音乐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和谐的气
氛,衬托一种和谐的气氛,你演奏音乐又有什么用呢?你如果没有真正的爱人的情感,你搞礼乐活动有什么用呢?这些表面的礼仪,规章,礼仪规范有什么用呢,这
些东西是要表达人的情感,你要不仁,没有爱人之心,你这些礼仪求动没用了,没有生命力了。
在人们印象中的孔子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他做事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
因此有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一个很圆滑的老好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孔子几乎在用一生的时间在坚定地做着一件事,推行
礼”,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礼仪之邦
一提起礼
就会想到孔子。孔子一举一动都讲究礼,很注重礼的形式,甚至于坐一张板凳、吃一块肉、挟一筷子菜都
要讲究礼,现代人看孔子这样很迂腐。然而孔子又进一步认为礼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还要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心诚才是礼的根本。虽然孔子的这种看法很具有人性
但是在其身后还有很多人批判他。他们到底批判的是孔子“礼”的哪一方面呢?孔子所遵循的“礼”与传统的“礼”是一回事吗?
全文:
从两千五百多年前走来,他谈仁,说义,讲礼,论孝。他所说的核心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方尔加教授将带我们走进孔子学说,走进这位老人的内心深处。
人们印象中孔子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他做事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因此有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一个很圆滑的老好人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孔子几乎在用一生的时间 坚定的做着一件事
那就是
推行“周礼”。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是礼仪之邦。一提起礼,就会想到孔子。但是,孔子也因此背负了保守甚至反动的骂名。
那么“周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孔子所推行的礼究竟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呢?中国政法大学方尔加教授将为你论孔子眼中的礼。)
礼最初是人们
在彼此交往中形成的一系列规范,礼是有不同层次的,有的礼是人类最一般的礼,人类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说,我们人与人之间平常交往中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规
范。比如说,见到老人,要表现一种尊老的礼,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人,要向老人让座,这是一种礼。见到残疾人的时候或者见到病人的时候,应该要对病人表现出
一种关心,从神态上、从语言上、从行为上,表现出对病人的一种爱护、关心,这些都是礼。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这种规范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中国,最早的礼是用来祭祀神时的器物和仪式程序的规定。到了周代,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礼的制度。概括讲,包括礼义、礼仪或礼节、礼俗三个层面。礼义是
抽象的礼的道德准则;礼仪或礼节是具体的礼乐制度,大到政治、军事,小到穿衣、吃饭、摆设几乎无所不包。这些礼仪都是本着忠、孝、信、义等准则,目的是为
了区别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和长幼。礼俗就是周人的社会风俗和道德习惯,他比礼节更细,更繁琐。到了孔子生活的年代,人们已经逐渐不再遵守周朝时期的“礼”
了,所以孔子在积极推行周礼。
孔子这个思想提倡礼,注重人际交往之间基本的准则。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非常大。所以现在世界称我们中华民族
“礼仪之邦”,西方人看我们中华民族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孔子)这个对我们中华民族影响是很大的,对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确立
自己的地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礼仪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礼仪在形成的过程他产生于人的自发的倾向、自发的情感、自发的习惯、表现出人于人之间那
种自发情感,人于人之间那种相亲相爱。
礼和法不一样,法不是出自自我,法不是出自自己的内心,法是出自自他,法是由外在力量来强制你遵守。礼往往
是根据人的情感,因顺人的感情而形成,法就不一样,法是一种统一的规定,你不得不这么干。所以在《管子》里有一种说法,说“礼者,因人之情,缘义之理,而
为之节文者也”。这里特别强调“因人之情”,根据人的情感,根据人当时的心态来行礼,礼是因人之情。法就不一样了,法是不得不然。法是一种统一的规定,这
个跟礼不一样。
孔子很注重礼,他希望礼不光停留在表面形式,光表面上人们的语言、人们的眼神、人们的表情、人们的动作来遵循礼。不能光是一种表面
的,不能光停留在一种表面形式上,玩花架子,不能这样。礼应该真诚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孔子说过这种话“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什么
意思?仁就是仁义道德的仁,人要没有真正的仁的感情,没有真正爱人的情感,你搞这些礼仪活动有什么用呢?你如果没有真正爱人的情感
你即使演奏音乐
演奏 音乐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
衬托一种和谐的气氛
那么你演奏音乐又有什么用呢
这些东西是要表达人的情感的
你要不仁
没有爱人之心的话
你这些礼 仪活动就没有用了
没有生命力了。
孔子有一个学生
问过孔子有关礼的问题
孔子讲到:“礼
与其奢也
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话什么意思
呢?说我们平常搞礼仪活动,比如祭祀神灵、祭祀祖先。因为很多人他只注重表面形式,大办礼仪,礼仪活动搞的很奢侈。用高级的祭祀用品,非常豪华的场面,那
么孔子的意思是说,你与其搞的这么奢侈,还是俭朴一点好,还是简单一点好。我要的是你真诚的情感,在你搞各种礼仪活动中,真正把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内
心,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就可以。不要一味的去追求那种表面的,那种豪华的场面,豪华的形式。“丧”,办丧事,与其你的丧事办的特别完备,办的特别周全,不
如怎么样?你应该把工夫更多的放在自己真正的情感,表现出你的情感。孔子这个话里就反映出礼,我们所说的礼仪、礼仪活动。孔子关键注重的是内心,反对那种
不注重内心,不注重真正的情感,只追求一种表面的礼节,反对这种形式主义。
孔子一举一动都很讲究礼,注重礼的形式。甚至于坐一张板凳、吃一块肉、
夹一筷子菜都要讲究礼。现代人看孔子这样很迂腐。然而孔子又进一步认为,礼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礼要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心诚才是礼的根本。虽然孔子的这种
看法很人性,但是在其生后还又很多人批判他,他们到底批判的是孔子“礼”的哪一方面?孔子所遵循的礼与传统的礼是一会事吗?
岁的时候和鲁
召公一起流亡到齐国。在齐国的时候,齐景公曾经和孔子讨论过治国的问题。齐景公问他如何治国。孔子首先讲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于“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人们的解释不一样。有的解释:君要像个君的样子,臣要像个臣的样子,父要像个父的样子,子要像个子的样子。也有的解释,君还归于君的位
置,臣还归于臣的位置。你是什么位置,你还归于你原来的位置。那就是说,由于礼崩乐坏,这个位置都不端正了。每个人原有的位置都被打乱了。“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要求你回到原来的位置,你是君就是君,你是臣就是臣。做臣的,你别干做君的事。做君的,你别干做臣的事。做父亲的你应该干跟你父亲身份相称的
事情。儿子,做跟你儿子身份相称的事情。大家各归其位,这也是一种解释。不管那种解释,孔子确实强调等级,这是一件事情。
还有一件事情。是当时鲁
国的一个贵族季氏。季氏势力很大,他当时在鲁国垄断了政权。由于势力非常大,他对原有的等级制,对原有的礼他也不遵守了。开始干一些超越礼仪的事,违反礼
的事情。如在《论语》里记载这么一句话“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当时是什么事情呢?季氏大概是看歌舞,看歌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看文艺节
目。当时你看的歌舞的规模有多大。给你演节目这些人,给你演歌舞这些人,你能享受多大规模的阵势,这在当时是有规定的。当时规定周天子可以享受八佾的待
遇,一佾就是一个队列,一个队列可以有八个人。八佾八八六十四个人。就是说周天子可以享受由六十四个人,八个队列六十四个人给他唱歌、跳舞,这个规模的待
遇周天子可以享受。诸侯王可以享受多大规模呢?六佾,就是六八四十八。那就是四十八个人的规模给你唱歌跳舞,你可以享受这样一个规模的待遇。诸侯王底下的
卿大夫,他可以享受多大规模的待遇呢?四佾,那也就是四八三十二。你可以有三十二个人这样的规模给你唱歌跳舞。你享受这样的待遇。而季氏只是卿大夫的位
置,他的规模只能享受到四佾,四八三十二个人给他唱歌跳舞。只能享受这个待遇。可是当时季氏竟然怎么样?“八佾舞于庭”,他让八个队列六十四个人给他唱歌
跳舞。这是天子的待遇。严重的违反了等级,超越了等级。所以孔子非常愤怒。孔子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件事都可以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受呢?非
常愤怒。所以孔子对等级是非常非常强调的。
孔子是如此坚持礼的原则,在听说季氏在欣赏歌舞后,做了违背礼节的事情,竟然是如此的吹胡子、瞪眼睛。
在这一点上孔子所坚持的礼就不仅仅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礼仪和礼貌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贵贱之分了。因此人们认为孔子维护旧的等级就是保守的,是与历史进步相
违悖的。难道孔子维护等级之礼错了吗?
首先我们这里先讲一下等级是不是都不好。是不是说,只有不讲等级制才是革命,不讲等级制才是进步的。我认为
并不是这样。等级其实还是很重要的。人类是要划分一定的等级,没有一定的等级的话,人类会陷于无政府的状态。有了等级人们才有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责任意
识。每个人,你居于什么位置,每个人你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大家划分的就非常清楚了。这样人类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人类才能用整体的力量战胜周围的环境。战胜
周围各种困难。所以荀子,荀子也是儒家思想家。荀子说过这样的话“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这话什么意思?人力气不如牛大,这是对
的。你跟牛去拔河,你跟牛去顶,你肯定顶不过他。牛的力气非常大。“走不若马”,这个走就是跑的意思,人跑不过马,马跑的是很快的。骑着马,快马加鞭,如
飞一样。所以人力气不如牛大,顶不过牛,拉不过牛。跑起来不如马快,但是牛马为人所用,为什么呢?荀子说“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也就是说人能够有社会
性,牛马不能有社会性。差别在这。荀子看的非常准。人能够用社会性力量,用整体的力量去战胜牛马,去战胜豺狼虎豹。人有这个能力。荀子又往下分析了,人为
什么能够结成社会性呢(人何以能群)?为什么能形成社会的群体,以整体的力量战胜周围呢?“分”,分是什么呀?分就是等级。人有等级,有了等级之后,人各
自的权利和义务、个自的地位、各自的分工就明确了。有了这些之后人就能形成一个整体。用整体的力量来战胜周围的自然。战胜一切困难。应该说荀子(把等级)
看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荀子特别强调礼,他说这个礼是等级之礼。荀子“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礼是什么呀?礼就是等级制。
“贵贱是有等”的,谁高谁低;“长幼有序”,谁是长辈,谁是晚辈,是有序列的。“贫富轻重”,每一种人,你的物质待遇,你的政治地位,都有跟你等级相称那
种待遇。所以荀子也讲等级非常重要。孔子也强调等级。所以应该说讲等级制并没有错,什么时候都得有等级的划分。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大教育家。他提出
“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只要你愿意学习我都教你。孔子教的子弟尽是穷人的子弟、贫困人的子弟、下层人的子弟。孔子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努力学习,好好道
德修养。将来为国家做事情。孔子教书,教学生这种教育活动,就反映出他的这种一种观念:即使是下层人,即使是没有身份的人,穷人的子弟,只要你好好学习,
你将来就可以上升,你将来就可以做大官,你也可以做大的事情。这反映出什么?孔子的观念当中就是等级开放。放开,大家竞争。平等竞争,谁有本事谁上。谁能
够有高尚的道德、谁能学到知识、有丰富的知识谁就可以上升。所以孔子那里等级是开放的。孔子还说过这样的话“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什么叫“先进于礼乐,野人也”?是说先学习礼乐文明,学了礼乐文明之后,有了知识了,有了道德了,然后再做官。这样的人是什么人呢?这样的人是野人,野人
就是劳动人民的子弟。过去劳动人民住在城外,住在野外,所以叫野人。这些劳动人民的子弟他没有家族背景。他没有什么特殊的社会关系,他们要想上升就得凭自
己的本事。好好学习、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造福于社会的人才。成为一个造福国家的人。造福于人民的人。那么这样的人,有了知识,有了道德。先学习、先道德修
养,然后再来做官。这叫“先进于礼乐,野人也”。那么“后进于礼乐,君子也”。什么意思呢?这是说那些贵族子弟。有身份、有家族背景的、有特殊的社会关系
的这样一些子弟。他们先做官。为什么先做官?他有家族背景啊,他有人啊,他有社会关系啊。他可以不经过自己的努力,不经过学习,不经过道德修养。一生下来
就有这样的先天优越性,他可以先去做官,做了官之后他再来学习礼乐文明。因为毕竟真正到你做官的时候,你还得有点本事,你不能说我一点本事都没有,你还得
有点本事。往下孔子还有一句特别重要的话。他说什么呢?他说“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就是说,如果让我来用的话,我愿意用先进于礼乐的人。为什么呢?因为
这些先进于礼乐的人,下层的劳动人民的子弟。都是凭自己的本事上来的。好好学习,凭自己的道德修养,凭自己学习的礼乐文明,然后在竞争中上来的。所以“如
用之,则吾从先进”。孔子对后进于礼乐的大概要轻视一些。因为他说你们这些人不是凭自己的努力,而是凭自己的社会关系上来的,上来之后再学习。这种还是不
如那些先学习,先凭自己的本事在竞争中上来的人。所以从孔子这句话里可以反映出来等级开放。谁有本事谁上,所以孔子这个思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孔子所遵循的礼是一种开放的等级制,可见孔子不是一个老顽固,他也明白有竞争才有发展。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商鞅和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才是打破等级的先行者,并且秦始皇依靠法家的策略成功的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那么孔子的礼是不是不如法家的礼先进呢?
家主张等级开放,商鞅在和秦孝公谈论变法的时候,跟一些旧的贵族进行辩论。在辩论当中商鞅表达了一些思想,要与时俱进,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应该有所变
化,人们的一些举措也应该有所变化。后来法家的思想家韩非子也表达了这样一些思想。“世易则事易,事易则备变”。时代不同了,事情也不一样了。事情发生了
变化,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也应该跟着调整。所以法家是主张变化的,反对旧贵族的封闭、固定不变、保守。法家也主张等级开放。韩非子说过这种话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什么意思?宰相这样的大官,这样高级的大官僚应该从哪儿选拔?从基层干部中选拔,就从那些做基层
工作的基层干部中选拔,他们了解基层的情况。知道怎么样解决国家的问题。所以“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那些大将军、大元帅从哪来?从士兵
中来。这些士兵只要他干的好就可以让他当大将军、大元帅。基层干部只要他干的好,就可以提拔为宰相。不能论资排辈,不能等级封闭。所以,法家是主张等级开
放的。商鞅变法当时在秦国就是要搞等级开放。谁有本事谁上,在这方面法家和孔子是一样的。都反对旧贵族垄断,都反对等级封闭,要求流动起来,上下流动。但
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凡是反对旧制度的东西就肯定都是先进的。有些反对旧制度的东西,他可能没有建立起新的东西。有些反对旧制度的东西,他可能就能建立起新
的东西。所以不能说,所有反对旧制度的东西都是先进的,有些反对旧制度的主张,可能比原来那个旧的更反动、更落后。
现在我们来具体看看法家。法家
是主张等级开放,是主张开放竞争。那么法家的手段是什么呢?用我们现在的话来概括,就是丛林法则。什么是丛林法则?就是在森林里头,这些野兽之间是靠什么
来竞争的呢?靠牙齿、靠爪子、靠力气。谁牙齿坚、谁牙齿锋利、谁爪子厉害,谁就可以把别人淘汰。靠的是这些东西,而不是靠文明,不是靠道德。法家讲竞争,
法家讲等级开放。商鞅当时制定了
个级爵的等级。他鼓励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获取高的等级呢?主要是杀人。所有人都要有军功
没有军功的人不能升级。你就是
贵族子弟,你没有军功,你也不能升级。普通老百姓只要你有军功,真正在战场上立了功,真正的杀了人,你就可以升级。所以商鞅这个变法一出来,当时据说秦国
的老百姓,杀人的积极性非常高。战争的积极性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用商鞅的话说,就是“民闻战,则相贺”。咱们听说有战争,心理并不能说高兴。战争要
死人啊,一个你自己可能要死,别人也会要死。一到战场上遭殃的都是老百姓。一场战争下来损失非常大。但是商鞅说了,他描绘当时秦国的老百姓,“民闻战,则
相贺”。老百姓一听说有战争特高兴。互相道喜,互相道贺。为什么互相道贺啊?发财的机会来了,发财就是要靠杀人。咱们这回要战争了,有战争咱们要发财了。
对老百姓是这么一种教育。所以这实际上是用野蛮的手段来打破等级。用那种杀人、用掠夺、用侵略。用这些非道德的手段、非常残忍、非常残暴的手段。据说当时
秦国的老百姓杀人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些研究兵马俑的专家解释,有的兵马俑身上有盔甲,有的没有盔甲。没有盔甲是不是穷人没钱?因为当时士兵要自备盔甲,自
备武器,有的人是穷人,买不起盔甲。有的兵马俑专家研究,说不是买不起盔甲。那是因为什么?是打仗的积极性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说穿着盔甲碍事,杀人
不容易,杀人不太方便。干脆把盔甲脱了,赤身裸体上阵。赤裸上阵杀人最方便。不穿盔甲上阵反映出什么?反映出当时老百姓杀人的积极性,侵略别人的积极性非
常非常高。用这种方式来打破旧的等级,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人的品位非常低下。人们不讲道德文明了。都不讲道德文明,讲残忍、讲杀人。法家思想家商鞅、韩非
都非常公开地反对道德教育,礼乐文明地培养。反对这些东西,老百姓无非就是想发财,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人都是好利恶害的,这是法家的说法。你去想办法引
导他,让他去追求这些欲望就可以了。去立功、去杀人。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可以了。所以这么弄的结果,社会风气坏了,人们都残忍,人们都杀人,人们就知道争
夺,没有过去的礼让文明,彼此互相讲礼节、讲礼貌。没有过去的文明。这不是让人们倒退会野蛮吗?重新回到野蛮社会,重新回到氏族部落的社会。在我看来,与
其这样的打破等级,还不如不打破旧的等级。而且你用这种手段来达到你的目的,你能坚持长久吗?实际上坚持不了长久。你不可能长久的来维持你的社会长治久
安。后来秦朝短命而亡。就说明了这一点。儒家就不一样。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