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面临退学,但是不肯回家,求高人指点 贵人相助!!

人生的点滴,未来的想法,现在的思考。
网志分类
最新的评论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0022138
@ 2007-08-04 15:14 历经百世苦痛,受尽万般折磨。
新生于现世,注定洗净前世的耻辱。
携万世怨灵,向诸天神佛讨逆。
吾心不死,则便永生。
吾神不灭,则誓灭神杀佛。 /
/ 文件夹:
收藏: @ 2007-08-04 15:11
地狱的妖精们并没有恶魔那样腐烂的身体,
妖异的外表下有着和正常人类一样火热的心灵。 他们也渴求正义、仁慈、忠勇这样的高尚品格,
但黑暗的世界有着自己的法则------弱肉强食,强者至尊。
所以能做的,就是保护自己而变得迷失本性。
但在内心深处仍然藏着天性,藏着毁灭规则的能力。 /
/ 文件夹:
收藏: @ 2007-08-04 14:39
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 2005.9.22
清华梦的诞生
小时候,妈妈给我一个梦。她指着一个大哥哥的照片对我说,这是爸爸的学生,他考上了清华大学,他是我们中学的骄傲。长大后,你也要进入清华大学读书,为我们家争光。我不知道清华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知道爱迪生和牛顿的故事。清华,大概就是可以把我造就成他们这种人的地方吧。我幼小的脑海里就想象出我能在清华做的事情&helli helli 我的脸上浮现出笑容。我说我要实现这个清华梦。这就是清华梦的诞生。
小小科学家
我相信每个人在小时候都跟我差不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鲁迅有他的百草园,我也有我自己的实验田。如果说小时候的鲁迅是一个艺术家,那么小时候的我就是一个科学家。这么说可能有人要说我口气太大,张口闭口就是这家那家。然而在我的字典里,艺术家和科学家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它们只是贴在人内心的一个标签。如果一个小孩专注于内心对世界的感觉,那么他就是一个艺术家。而我不是。我的大部分兴趣是在了解世界是怎样运转,甚至不惜代价。也许大部分男孩子都是这样。
我小时候住在父母执教的中学里。两间平房,门口有一小块地,妈妈在里面种了一些菜。我们一家三口虽然穷,但是过着宁静舒适的生活。我们在这个地方一直住到上初中的时候。这些房屋记录着一个年幼的科学家的探索和实验,直到它们被夷为平地。
妈妈拒绝让我养猫狗,她说凡是会拉屎的都不养---除了我。所以我小时候就喜欢与蚂蚁作伴。我总是试图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我可以一整天的观察我家屋檐下的蚂蚁来来去去。看见他们用触须碰一碰,然后各自分头走开,我就会想它们到底说了什么。我在想,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解开蚂蚁语言的密码。我从书中得知蚂蚁洞里有蚁后,她有很大的肚子。为了一睹芳容,我开始试图水漫金山,把水往蚂蚁洞里灌。我有时一个下午就干这种事情,却没有一次成功看到蚁后。后来才知道蚂蚁是如此精明的下水道工程师,水大部分都渗到地底下去了。可是我不甘心,我开始试用别的办法。比如在洞口放一块糖。可是蚁后架子太大,终究不肯出来,让别人帮她送饭进去。
有人说,这个世界最后不是毁在疯子手上,就是毁在科学家手上。世界上如果只有科学家是很可怕的,比如他们会发明高效的杀人武器。我发现疏松的棉絮可以迅速的燃烧,就想出一种惨绝蚁寰的大屠杀实验。我先把糖水滴在地上,等蚂蚁把那个地方围个水泄不通的时候,铺上棉花,点火&helli helli 现在想起那些勤劳的小黑头都变成灰烬,我仍然心惊肉跳。他们的灵魂会来找我报复吗?后来这个实验有一个升级的版本用的是浸泡过一种化学药品溶液的纸,文火燃烧,由于燃烧速度慢,杀伤力不大,这个实验可以测试蚂蚁的逃跑路线。我还用活蚂蚁进行过心理实验。首先用破袜子摩擦塑料尺产生静电,然后放在一只正在行走的蚂蚁身后不远处。蚂蚁走不动了,我就开始推测它在想什么,它感觉到什么。它可能会觉得有外星人?但是由于尺子拿开以后,它若无其事继续走,我猜它只是有点纳闷,而不惊慌。但是反反复复几次之后,它明显有罢工的意思,似乎忘了自己要去干什么。后来我又发现蚂蚁被吸到塑料尺上之后会由于带上相同的电荷而被发射出去,就像人间大炮一样。注:人间大炮是日本电视剧《
》里的一种可以把人当作炮弹发射的威力很大的电磁装置。
一点微小的发现,就可以引发大量的探索和实验。这就是我在那个年代的特点。虽然妈妈也逼着我练习书法,绘画,还多次获奖,但我不喜欢这些东西。我似乎生下来就是科学家,不是搞艺术的,不过也许只是妈妈的强迫让我反感了艺术而已。物理是我最喜欢的,因为它让我了解到世界的奥秘。我一般开学前几天就会把物理书上的实验都挑出来,费尽辛苦找到材料实践一番,心里美滋滋的。上学真是快乐!
失之交臂
上了高中,由于课业的压力,我的生活逐渐改变了。为了考上清华大学,我努力的学习。抛下我的毛笔,抛下我用来做实验的蚂蚁,电池和线圈,抛下除了考试科目的一切。在老师眼里我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在妈妈眼里我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每天早上按时起床,吃一大碗妈妈做的面(为了补充一上午学习需要的体力),然后冲进教室,按照预设的程序开始读书,做练习题。似乎一切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可是&helli helli 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纸上进行的,看书,做习题。试卷和复习书让我变得变得麻木。我想这样下去我就不再像爱迪生和牛顿了。于是我开始调皮起来。我不但要做考试的题目,还要做更难的题目。做了物理奥林匹克的题目,接着就想看大学的物理书,接着就想恢复我小时候的实验的爱好。老师辅导自习时经常被我缠住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那其实是我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终于有一天,在我要求他跟我合作制造一个磁悬浮陀螺的时候,他显示出了不耐烦:王垠,你让我先回答别的同学的问题好不好?你的问题对考试没有好处。 我呆住了,启发我让我爱上物理的人,尽然对我说出这样的话。后来想一想,他也是无奈啊,不过我从此再也不想问他任何超纲的问题。
高二的时候妈妈就拿回一份前一届的高考题让我做,我随手一做就得了一个当时可以考上清华的成绩。我的心里想,清华我来了。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就会拿到录取通知书了!从此我就不再把高考放在眼里。我开始钻研越来越难的题目,进行越来越离谱的实验。我想,清华里面应该都是我这样的学生吧,我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可是我的行为总是受到老师的压制,他们要把我们变成考试的机器。他们告诉我,沉下心来做习题,考试才能有把握。妈妈也帮着老师劝导我。看,一班的某某某这次模拟考试数学成绩比你高,多努力一下吧。我哪里听得进去,我才不在乎这点分数,我能解决更难的问题,老师都没法解决的问题。我开始有了逆反心理,开始早上懒床,装病请假不去上课。班主任,校长多次找我谈话,说我要沉下心来准备考试云云。但是我根本就听不进去,我讨厌高考,觉得他们这样出题不合理。然后我就有了心理疾病,大概是强迫症。高考语文的时候我居然怀疑监考老师认为自己在***,接着好像真的怕被抓住了一样,手发抖,头冒汗。然后我又想要是考不好,以前的优秀会不会也被人怀疑?他们会不会以为我以前的成绩全都是***得来的?手就抖得更厉害了。这时候,监考老师可能发现了我的情况,真的走了过来,站在我身后。害得我好几分钟不敢写一个字,因为手已经完全不听使唤。不过他还是走开了,这可怕的高考终于结束了。
我们是考试前填的志愿,我根本不考虑其他学校就只填了清华。后来妈妈研究了一下,帮我添了一个天津大学在第二志愿。以下的志愿全部空白。大家觉得我真够大胆,可是我的心理状态让我发挥完全失常,比清华的最低分数线还差两分。特别是语文,才96分。天津大学第一志愿收满不要我。昔日的好学生,居然到了落榜的下场。我真的那么好吗?我问自己。我太骄傲,才落到如此地步吧。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那样瞧不起高考。看着爸爸的愁眉苦脸,妈妈的唠唠叨叨,真是生不如死。复读吗?那会是噩梦的继续。我不能再在这个学校待下去。再面对题海,我的心理疾病会让我自杀的。碰巧四川大学来招收高分落榜的学生,还给了我随便选择专业的机会。妈妈说,计算机现在很火热,出来好找工作。我虽然对工作不感兴趣,但是我比较喜欢写程序,于是就进了川大计算机系。
两度退学失败
不能不说进川大是个没有选择中的好选择。大学生活自由一些,我至少不会走上自杀的道路。可是我的毛病仍然在继续,我永远不满足学校里能学到的那么点东西。老师基本是照本宣科,我逐渐不再满足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教育。
川大的环境我实在无法忍受。军训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同学是靠关系进来混的,同宿舍还有人自称黑社会。我觉得来错了地方,就想退学。我们的军训是在一个戒备森严的炮兵基地里,心里的苦向谁说啊!有一天我们正在路上齐步走的时候,我忽然看到一个女人挽着一个军官走了过来。那个军官的老婆怎么长的这么像我妈妈!要是妈妈来到我身边该多好!没想到回到营地,团长说有人来探访。我走过去,居然发现是妈妈!因为听说我想退学,她急忙向学校打听了军训的地点,几经周折跑过来,是那个军官带着她混进来的。我想我妈妈要是转行当间谍一定会很出色。她说已经帮我办了退学,学校同意了,回去好好复习,准备考上清华&helli helli 好好复习,好好复习&rdquo helli helli 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高三的情景。脑子一阵疼痛之后,我说:妈妈,我不想退学了。
可是军训回到学校,发现宿舍如此差劲,后来还有人惹了外面黑道的人,别人找上门来打架。我又想退学。妈妈又来帮我办理手续,可是结果我还是由于懦弱反悔了。害得学校办事的老师都骂我:你这个人简直神经病! 对啊,我确实是有病,不过我的是精神病,不是神经病。我恨我的高中,我恨我的大学,我恨高考,我恨中国的教育!是你们让我生病的。可是妈妈,她为了我已经费尽了辛苦。我不能再这样周折下去。我自己在学校里好好努力,准备考上清华的研究生吧。
又经过好多麻烦事,我终于决定在校外去租房子住。后来我开始玩滑板,它让我变得勇敢。我心里逐渐平静下来,可以用心看书了。大二以后,我的学习生活才逐渐进入正常,自信开始恢复。
梦的复苏
记得川大教Pascal语言的老师第一堂课就对我们说:我们学校就是落后啊。外面公司里都用C, C++了,我们还在教Pascal。你们以后要出去工作恐怕还是得学学VC什么的。 于是有的同学开始抱起一本本像XXX圣经之类的书开始学习,上数学课也在看这些东西。我当时自愧不如啊。自己就是小学的时候玩过一下学习机,可以说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辅导员也经常夸他们几个动手能力强,以后公司就需要这样的人。他们出口就是Bill Gates, 世界首富&helli helli 军训的时候听着他们说什么DOS, 温95,我就只有张着嘴崇拜的份了。才想起我高中计算机竞赛的时候一道有关DOS命令的题没有做出来,现在听他们说才知道原来DOS是个操作系统。那操作系统又是什么,他们说每个电脑上都必须有一个操作系统&helli helli 我真是愧不如人 -_-!
正在我决定鼓起勇气后来跟上,准备拿起一本DOS大全从头啃起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Linux。后来又因为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接触到了Knuth。我才发现,好多课程上讲的那些东西原来如此低级。有些东西学了就过时,学它干吗?我并不比别人落后多少。我一再的思考,什么是计算机科学?是什么让我们计算机系的人不同于其他系的。我有时候认为有了***,但是后来***又被我自己推翻。在思想的混乱中,我发现我逐渐摆脱了旁人的标准。我自己学会了Linux,学会很多种当时别人听都没听说过的计算机语言。我开始发现学习再多的语言也没有意义,我应该想办法发现它们本质的共同点,想设计一种完美的简单的语言。我学会了LaTeX,用来排版我的作业和本科论文,还设计了一个标记语言和一个程序,帮我爸爸自动排版出非常漂亮的英语试卷。我接触到MMIX这种先进而漂亮的处理器,还因为找出Knuth书里的错误得到两张支票和一些礼物。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但是这给我对计算机的兴趣很大鼓舞。
我开始发现学校的课程是僵化的,过分重视知识的学习,而没有从一个创造者的角度来看问题。有些东西,比如8086汇编语言,完全没有必要学习,那是设计很糟糕的处理器,后来我才知道很多德国大学已经用MMIX取而代之。有些同学说你别在意这些,哪种处理器汇编语言都差不多,Intel也是有历史包袱。既然是历史包袱,我们学它干什么?我那时总是从一个处理器设计者的角度来看问题,想改变我认为不合理的东西。我喜欢简单又漂亮的东西,它们给我美感。我学程序语言的时候就觉得C语言,C++里面包含太多没有必要的复杂,就想自己设计一种语言;学操作系统的时候就觉得UNIX还不够一致和完美,就想自己设计一种操作系统。但是老师总是要把一些不合理的东西当作真理一样放在试卷里,不答对就不能得分。所以我上课要不就逃掉,背地里拿着大部头的龙书之类的原版英语书啃。要不就看我打印出来的网上的一些资料,几乎不听老师讲。期末划重点的时候也不去,考试就考个八九十分,总有几个女生排名在我上面。不过我不在乎这点分数,考试和分数不再能评价我。同学们大概都觉得我是一个怪人,后来毕业了我才听他们说,他们管我叫怪才。我如此努力的学习着,对别的事情充耳不闻。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毕业就离开这个鬼地方,进入清华大学上研究生。虽然大家不理解我在干什么,清华的老师应该挺在乎我学的东西吧。
可是我没有想到,在我死啃书本的时候,我的创造力正在离我远去。在我盲目接受貌似高深的材料的时候,我失去了自己的创造。我成了比别人稍微好一点的技术工人,不再跟爱迪生和牛顿是一类人了。我高中的时候拼命想保存的创造力已经在苦读之下消失殆尽。我看书的方式变得顺序化,总想从头看到尾。中国教育的目的,终于快达到了。
清华,我来了
大三的暑假,我来到清华想拿一些考研的资料。这是我梦中的地方呀,美丽的校园,比川大要大上好多倍吧,脚都走痛了才走到招待所。去系办,一个办事员态度很不好的给我一份资料。哎,学校好,人脾气就该大啊。忍了吧,要是真能考进来就好了。
后来听一个老师说清华有一种学生叫直博,可以硕博连读,五年拿到博士学位。只要面试通过就可以进来学习。我心想这种方式好啊,我平生最讨厌的就是考试了。出高考题的那帮人,他们有什么资格考我!考研资料也是遍地飞。写了几本复习材料就自称什么一代名师,我最看不起这种人了,就会赚钱。我如果可以获得直博的名额,就可以永远摆脱他们了。想一想,要是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就要六年。现在五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还不用考试,真是太好了。可是我又有什么资格获得清华的直博?我在川大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东西。
于是我就开始打***联系老师,跟他们谈谈。面对他们的眉头,面对他们的笑脸却无可奈何的说没有名额,我都感觉没什么希望了。一个院士甚至对我说:你们四川大学是什么学校?二流都算不上,最多算个三流大学。你怎么能来我这里! 我深受打击,可是我还是没有放弃。最后我找到了一个老师,我们一开始就谈的挺投机。他听说我喜欢Knuth的书,挺高兴的说,哦我知道他,好多年前来我们这里做过报告呢。我终于觉得找到了知音,于是决定就跟着他学习。老师找好了之后还有一个面试,是别的老师参加的,我说什么他们似乎没有认真听,就一个劲看我的考试成绩。
最后老师只开玩笑似的对我的体育成绩提出了疑问,说你怎么才80多分?你的身体能不能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啊?我笑着回答,我每天还跑5000米呢。面试就这样通过了。
推荐信与散伙饭
面试通过后回到学校还要办一些手续。***,推荐信等等,跟申请外国大学研究生院差不多,让我感觉挺正规的。院长对我挺好的,同意帮我签推荐信。可是签完字之后他对我说:你别以为他们觉得你是个人才。他们是根本招不到人!他们那里像你这样的学生都出国了。谁想读博士啊?你别太高兴了。 我笑着应付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在心里却不断为自己的选择辩护。清华一定是好样的,不会让我失望。它是我的梦啊。
很多麻烦的手续之后,终于拿到了我梦想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以离开川大这个鬼地方了。毕业的散伙饭上,我默默地想象着即将到来的清华的快乐生活,暗自庆幸。散伙饭到了尾声的时候,一个平时不太熟悉的同学拿着一杯啤酒走过来。我挺紧张,我最不喜欢别人给我敬酒了,说是客气,其实很虚伪。没想到他说:我敬你一杯,大牛人。听说你被清华大学录取作了博士。我干了,你随意。 我不知如何回答,我一向不知如何应付别人的恭维。还好他没有让我也干杯,我觉得他够朋友。没想到喝完他接着说:我知道你是怎样的人。我很仰慕你,你是真正喜欢研究的人。可是我要告诉你,清华的人并不会比我们好多少。大部分人也只是想混一个学位,将来找个好工作。没有多少人可以跟你一起研究的,你去了必定很孤独。我就很奇怪你这样的人怎么不出国呢!你会后悔的。
我虽然佩服他直言不讳,但还是有点不高兴了。一个人说你的选择是错误的,你的反应是什么呢?反正我当时为我的清华梦作了一番辩护,说我进去自己好好研究,应该还是能够很好的,毕竟这是我从小的梦啊。可是没想到,他说的居然是对的,我现在开始感谢他了。
计算几何,创造力的复苏
清华还是一样的上课方式,大部分课也是很多人一起上,一起打瞌睡。老师也是照本宣科,我居然发现他们其实跟川大的老师没什么区别。我从本科师弟那里了解到,计算机系本科的课程设置还是一样有好多没必要学的东西。清华的不同之处就是,一到考试的时候原来进行的娱乐活动都不见了人影。原本每天晚上都有人一起玩轮滑,考试的时候就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因为大家都怕考试,开始熬夜复习了。上课也不容易逃课了,有些老师会突然点名,缺席会严重影响最后的成绩。
对于博士生,传说还有一个规定,那就是后10%淘汰。也就是说,不管你成绩如何,如果成绩排名在课程的后10%,那么就要重修。而如果两门功课重修,就会被开除。面对如此残酷的规定,很多同学都惶惶不可终日。我就是在隔壁同学的唠叨声中度过了第一期。不过我还是没有把考试当回事,所以我也没有去验证这个说法的官方真实性。我仍然不去听老师划重点,我仍然不觉得老师出的题目有什么好,我仍然讨厌有人让我们用手算矩阵。可能觉得太残酷,还是觉得要是开除了博士生谁来干活,这条规定后来改成了如果博士生上了80分就可以不重修。
但是我的生命中出现了这样一门课程。它改变了我对老师的看法,让我觉得上课原来也可以如此有趣。这就是计算几何。上课的人很少,只有十来个人。因为听说这门课很难,很多同学都没有选,但是我就是那种知难而进的人。老师上课的方式跟别的课程很不一样,大家坐在一个小教室里,老师有精美的幻灯片,有动画,不时还插入一段大科学家,大哲学家的名言。有一次老师讲前美国数学会长 Graham 的故事,他居然同时也是国际杂耍联合会主席,我才发现一个科学家也可以那么有趣。上课时老师会停下来很多次让学生提问题,下课大家都积极踊跃的讨论新奇的问题。课程的评分方法也很特别,平时成绩占到30%的分量,作业分为几种分值,可以自己选择做不做,作业的总分数乘以30%,加上最后大作业的分数乘以70%,就是最后的得分。我有一次因为没来得及按时交作业,后来发现作业的题目很有趣,就对作业要求的算法写了一个详细的分析,还花了一整夜写了一个算法演示程序交上去,老师也接受了这个迟来的作业。后来我的作业分数就大大超出了所要求的30分。说真的,这门课太有趣了,我就只逃过一次课。但是还是有时候人数不到一半,因为其他课程压力太大,有人都去复习别的课程了。但是老师从来不点名,还对逃课的同学表示同情。还问我们在座的有没有其他课特别紧张的,下次课可以不来。真是让人感动。
我就是在这门课上认识了王益,我们亲密无间的合作,让我领略到了什么叫做研究。大作业的时候我们在一个小组,其实是三人一组,但是那第三个人其实什么也没干。我和王益决定写一个3D的Voronoi图扫描算法演示程序。王益的3D图形编程能力很强,所以他做界面,由我负责算法生成数据作为后端。我们分别在自己的机器上编写程序,不时的打***讨论接口的设计问题。我找到了Bell la 的 Steven Fortune 的算法程序,决定看懂它,然后改造成演示需要的分部运行的算法。但是 Fortune 的程序几乎没有注释,而且使用了一种奇怪的数据结构,很难理解。Fortune 还在程序里说到,这个算法虽然有效,但是对于程序员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我email请他给我一份算法论文的拷贝,他同意了。但是一个月之后,信才到我手里,那时我们已经完成了作业。因为我花了一个星期看懂了他的程序,还换掉了他的麻烦又低效的数据结构。随后成功的把后端与王益的前端设计好接口联合。等我看到 Fortune 的论文,发现程序里面其实已经改进了论文的核心内容。其中的parabolic tra formation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实现。我深深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也许先有了他的论文我反而会被误导,写不出实际可以运行的程序。
由于我们的团结努力,老师对我们的大作业非常满意,他给了我们最高的分数 100。由于我们两个都在课下超额完成作业,所以总的分数我们两个都是满分。这是我阔别已久的100分。只有在小学我才拿到过这种分数啊!对于一个对考试成绩满不在乎的人,100 又意味着什么?如果是别的课程我会毫不在乎,就像我得了80分一样。可是这个100分是我们团结研究而来的,它包含了对我们的合作意识,对我们的友谊,对我们的热情的肯定。虽然我觉得我们的东西还有改进的余地,但是我接受这个100分!也只有这样的课程,我才可能得100分。
从此我感觉到了什么叫做研究。这跟我小时候干的那些事情没有什么两样。你在身边发现一个问题,想知道为什么。然后你就想去获得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你去看书,你去问专家,你上网去搜索。如果没有发现***,那么好啦,你就可以自己试图去发现为什么,这是最有趣的部分。知道了为什么,就想让这个东西有用处,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好处。这就是研究。
我们也有讨论,原来是这个样子
上完课,就该开始搞研究啦。可是研究什么呢?老师给我几篇论文看,意思是让我看看有没有什么想法。
我开始感觉没有头绪,就跟导师说能不能找师兄师姐跟我讨论讨论,还有别的人在做这个吗?他说,就你一个人做这个,每个人做一个题目,独立思考,这就是研究。我觉得是啊,我应该独立思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不行啊,虽然自己实践很重要,可是讨论是发现和产生问题的关键。没有讨论,连什么问题值得解决可能都搞不清楚。有一个Princeton的博士生在做完报告时说:我很幸运。我的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导师。我上次拿了两个问题,不知道该做哪一个。他指着其中一个说,你就做这个,我感觉这个能很快做出来。最后证明他是正确的,另一个是块难啃的骨头,没有价值。在研究初期,这种指点是非常重要的。我逐渐也有了这种直觉,能够找到有价值的问题了。
后来我就经常上网看看国外的大学怎么搞研究,发现他们都有 seminar,讨论组。他们经常在一个地方喝茶,讨论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回家分头思考,做实验,第二天喝茶时再讨论。那就是我从小梦寐以求的生活啊!计算几何课已经让我爱上了与人合作和讨论的方式,现在却孤零零一个人了。我必须告诉导师,合作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据理陈述之后,他说:好吧。反正师兄师姐各自有自己的事,你要讨论什么就跟我和你副导师讨论吧。 于是我就开始了跟他们两个星期一次的见面讨论。每次讨论都感觉他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他们心里想的都只是这个能比别人的好多少呢?能不能投到这个会议呢?如此宏观。我觉得跟他们讨论完全是浪费时间。
后来课题逐渐有了新的同学加入,导师决定跟中科院数学所的人一起申请一个项目来研究。于是我们每两个星期去中科院讨论。中科院的老师觉得他们的研究太理论,期望我们能给他们带去一点实际的东西。可是我们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所有的问题都是从别人的paper里看到的。副导师就开始跟他们说这个问题有多么多么重要&helli helli 他们也借此机会开始研究以前放下的一些问题。总之讨论的感觉就是没有目的,没有主题。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人看了一篇别人的paper之后做一个感想。有一次副导师不明白一个很基础的东西,我们耐心的给他讲。过了几个星期,他又在讨论上对同样的问题搞不明白。我觉得跟他解释那些完全就是浪费时间,他的心思不在那上面,他只是告诉中科院的老师我们这个领域那些会议要开始投稿了,你们是不是准备一些论文?中科院的老师也很诧异,我们这领域的会议的费用比他们的会议高很多,他们不大愿意投稿。当一个师弟讲的我们昏昏欲睡时,我坐在那里就在想,我们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讨论了这么久都不知道什么东西值得研究,还研究什么?后来师弟师妹们就开始考虑把问题变一变,看看能不能产生新的问题。他们的做法,我跟他们开玩笑说就是有问题也要解决;没有问题,制造问题也要解决! 他们笑着点点头,本来就是这样嘛,没办法啊。混毕业了出国我们就不搞这个了。
博士生论坛的时候,同学们都觉得有类似的问题,讨论不足,交流不足。所以我提议成立一个类似国外大学的 Common Room,用来讨论问题。可是大部分老师说:这样一个房间,天天都要有那么多人在里面待着。谁来出这个钱? 是啊,老师自己的办公室都要钱,哪里可能有什么 Common Room?就算有了 Common Room,在里面讨论的无非还是文章发到哪里的问题。制度决定了行为,我的设想太理想化了。
分析一下,为什么很多老师不提倡讨论呢?因为问题是有限的。老师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搞来搞去都在搞这些问题,分配给你们每人一个,互不冲突。要是两个人都搞一个问题,这下好了。出了成果论文归谁?学校要求必须第一作者才算论文数。要是两个人都写论文,那么投到同一个会议肯定有一个要被reject。这样对集体发展不利嘛,大家不就是发几篇论文混毕业吗?何苦?
paper, paper, 还是paper
说到paper我就痛心。我的方向上我至今还没有看到几篇我觉得像样的文章。我主要进行集成电路布线算法的研究。看起来高深,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一个平面上有一些点是电路里的电极,现在需要用铜线把它们连起来,怎么样让连线的长度或者时延最短?这个问题跟几何上一个有名的问题 Steiner 树问题有关系。
我的导师就是以前写了一篇有关这个的paper发到IEEE tra actio 。我觉得这篇论文还算有一定价值,但是年代已久。已经毕业的一个师兄就在他的论文基础上修改来修改去,发了好几篇paper。英文的不够还翻译成中文,投到国内的期刊。后来一个师姐又在这个师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又发了好多篇。可是在我看来,他们的论文纯粹就是炒冷饭,没有什么创新,很多时候就是加速一下。学过算法基础的人都知道,把NP-Hard问题***成几个小部分,每一部分用一个别人的精确算法解决,然后再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近似解。这种做法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了,可是他们却对每一个具体问题写了论文,而且一写就是好几篇。要是每一个问题经过这样的加速都写一篇文章,那文章数就可以成倍增长了!我们领域的很多问题形式化成一个规划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每次形式化一个问题就发一篇paper,而对方法完全没有改进,对于我来说是没有价值的,就像做小学应用题一样。虽然没有创新,还是可以发paper。主要是你怎样把你的 Introduction 写好?可以让别人觉得你的工作有意义?这就是功夫,作家的功夫。我有一次面见INRIA的头目 Jean-Claude Paul 时,他就对我说:Tsinghua students are all writers, not scientists.
现在清华研究生做的事情无非就是,拼命写paper,然后找个地方投出去。SCI,EI 的最好,偏僻的没人看的杂志也没关系,交钱也没关系。我就知道日本的一个SCI索引的期刊收1000美元的版面费。导师出钱,不投白不投,投了好毕业呵!你不知道在比较穷的学校,有多少人投中了都没钱去开会啊!很多人羡慕清华,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我也被分配来做这个问题。虽然说是一个有名的问题,但是它已经被研究了好几十年了。有很多挺厉害的人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但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我们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我至今没有搞懂。开头导师只是给了我有关这个问题的两篇paper。我对其中一篇的一个说法产生了怀疑,所以我决定写一个程序来验证谁对谁错。这本身不是什么创新的工作,可是我却从这个程序改进得到一个新的算法来构造布线用的 Steiner 树,实验表明我的算法比以前的算法要快几倍。
这是不是说我的算法是一个值得写paper的东西呢?导师说我应该写一篇,但是我认为我只是在挑别人的毛病时意外想出了一个改进的算法,并不会对将来的研究有什么启发。虽然程序快了一些,但是很少有那么大的线网需要这么快的算法。几倍的提高不算是一个理论上的改进,而且这个算法实现复杂,还不能推广到其他距离空间,可扩展性很低。所以我觉得这个结果不令我兴奋,不想写论文,我想进行新的题目。但是在老师的一再要求下,我居然把这个结果写成了两篇paper。按照他的说法:应该分阶段总结你的成果。
起初投出去的时候评委总是说这个东西不实用,导师说这是评委的问题,他们觉得不实用我们就投到理论一点的会议。经过几次投稿,还是失败了。我终于忍不住了,对副导师说出我的想法,我说:看一个作家的水平,是看他扔在垃圾筐里的纸。就让我把这篇paper永远藏在我的垃圾筐里吧。 但是他不甘心,说你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然后把我的算法夸奖了一番,说我的算法有理论价值。其实我很清楚,它没有什么理论在里面。我说我不管了,随便你怎么办。我就开始研究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去了。之后他居然真的投中一个欧洲的会议,是被 LNCS 收录的,LNCS 是 SCI 索引的,所以我居然有了一篇 SCI 文章!我自己不喜欢的文章也是 SCI 了!
第二篇论文就更传奇了。几投不中,就其原因,评委说是没有和现在最先进的算法程序实验比较。我本来就觉得那个最先进的算法没什么理论价值,所以才没有找他要代码。没办法,还是求他给我代码。比了一下,确实比他快。不过我估计他程序写的有毛病,从实验数据来看,运行时间增长的速度不符合他论文里声称的时间复杂度。所以我怀疑有可能是实现上的问题,而不是我的算法更好。我的一个师兄以前就把他自己的算法戏称为基于bug的优化。我觉得这样比较对那个算法的作者不公平,而且速度提高几倍,没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没有发表的价值了。但是导师说,虽然速度只提高了几倍,在巨大的线网上时间就会就会短很多。我说实际上没有那么大的线网,对于一般的线网,原来的算法时间本来就很短了,再快几倍也只能快几秒钟。他说那就考虑很多的小线网总可以吧,电路里总会有很多很多线网的。可是有NP理论基础的人都知道,小规模的问题完全就没必要用近似算法了,再多的小规模问题加起来还是小规模问题。总之,他其实只是要我找一个理由让人觉得我的算法有实际的价值。没办法,我就记录下数据,添到论文上,然后在介绍里写上:由于电路的发展,线网肯定会越变越大 其实我知道,即使线网大小成为天文数字,也只能让我的算法比别人快几分钟而已。不过这下子论文一投就中,得了一个最佳论文奖。然后就有一篇校内新闻宣传:我校王垠同学获得XXX会议最佳论文奖。这是大陆学者首次在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上获得如此高的奖项。 这个高级别的会议,在我看来就是个垃圾。美国人都把最差的论文投到这里,就是为了来旅游一圈而已。会议开完,我就把两块大砖头一样的论文集悄悄放在宾馆的书架上走掉了,因为太重了。
论文被接受之后,导师和副导师就在讨论时商量怎么写作者列表。我一个人写出来的论文,最后作者列表里有6个人。除了导师,副导师,还有一个并未参与讨论的师妹和另外两个老师。我也不知道这三个人知不知道我写了他们的名字,不过后来我发现我的名字也不知不觉出现在我师妹的两篇论文里。接着他们又跟我商量,想在论文末尾加入对我们组几篇论文的引用。我根本没有参考过他们的论文,为什么要引用啊?不就是为了增加引用数嘛!我就被有些人论文里引用无关的论文坑害过,搜索了半天搞来的论文,居然跟研究的东西毫不相关,这对读者是非常不负责的。我很反感这种做法,但是没办法啊,我只好把他们的文章都引用了。我觉得这简直就是一个游戏,在论文之间制造一个网络,让读者在其中迷路。
火山小规模爆发
第一篇投中了会议之后,副导师就继续要我为算法申请一个专利。写这个论文我都已经焦头烂额了,一点都不感兴趣。现在还要写专利,要像教小学生做这件事一样,一步一步的把算法写清楚,举出实例。我觉得快不行了,再这样折腾下去,我到博士毕业也许也就只搞出这些小儿科东西吧!我终于小规模爆发了一次。我坦荡的告诉了副导师我的想法,我觉得做学问应该是什么样,我觉得这么点东西不值得申请专利。我还告诉他我对国内的研究环境很失望。
他赶忙找我谈谈。对我说,我知道你心中有很大抱负。所以这次就不写专利了。我知道你想有更好的研究环境,但是不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工作,又怎么能有大的创造呢?然后就开始举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例子&helli helli 然后说,其实你在这里好好努力,将来出国的机会多的是,你想去Harvard也行,你想去Princeton,都行啊!
你说行就行?你去去给我看看?我们实验室从来就没有去这些地方的。踏踏实实的意思难道就是一直研究这些我认为不值得研究的东西?这叫不求上进。一天到晚考虑这些低级陈旧的问题,就永远也只能研究这些问题。继续这样做下去,以后哪个真正的科学家还会要我?
默默求索,转向计算几何失败
我对自己的做法产生了深深的负罪感,觉得自己正在进入这团混沌,正在被同化。我于是决定一定要换一个题目研究,我就开始考虑zero skew tree。找了20多篇paper来看,发现他们没有什么本质的进步。我的计算几何知识告诉我,有些论文里的内容,其实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它们只是在某一篇论文基础上改了一点点,但是却要写成另一篇论文。最让人惊讶的是,对于问题本身的价值,他们完全就不清楚。有的作者后来甚至说,其实以前他们考虑的问题是没有必要解决的,因为实际应用中不可能遇到,我们其实可以把问题变成这样&helli helli 你们费那么大工夫写了那么多论文,我花了那么多工夫看,到头来你们又跟我说以前的问题没必要解决!
说到这些,有人总是跟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很多时候研究就是要搞清楚什么问题重要啊! 但是我真的觉得,如果他们不是论文机器的话,这个领域的人就是缺乏预见力。他们总是在没有搞清楚问题的重要性之前就开始解决问题,然后写出很多论文之后,才告诉读者,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实际意义。当我给Andy Yao的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想跟他们讨论时,他们摇摇头,觉得太麻烦了,没有价值。他们研究美好新颖的问题去了,而我就这样陷落在充满陈旧问题的垃圾论文的海洋中。我觉得我研究的问题不能再从论文里来了!
当我提出我们方向的研究应该是实用研究,需要从实际中来的问题时,导师总是告诉我不要拘泥于现实,你研究的比较理论,理论的东西将来才会有用。理论的东西将来才会有用,这是一句很有用的借口,几乎可以掩盖所有的失败和没用的论文。这句话已经被滥用了,只有具备天才的直觉和预见力的人,才有资格说一个理论在遥远的将来会有用。我不是天才,导师也不是。我们不是Riema ,不能提出一个hypothesis让大家感觉到美,觉得多年以后肯定会有用,那么就老老实实解决实际中来的问题吧!我于是决定停止研究我们领域的东西,转而研究我喜欢已久的计算几何。
在我多次请求之下,导师终于同意我专心研究计算几何。不过由于我的前两篇论文是受到计算几何启发而来的,他总是想希望我能够再把计算几何的方法用到布线算法上。他请我的计算几何老师来实验室作了一次报告,介绍一些基础的算法。之后我就试图专心研究计算几何。可是同样的问题产生了。我废寝忘食的看了一篇篇的计算几何论文,却发现别人的问题也是从实际中来的,是图形学,医学成像,生物信息等应用的需要。他们的作者都是跟相关学科的专家有密切接触。他们的算法并不难想出来,但是我却没法得到最原始的实际问题。我觉得搞不下去了,就找计算几何老师谈,他说:计算几何这个学科发展了这么久,理论的东西已经几乎全部解决了,现在已经到了跟实际结合的阶段。我们这里没有人一起讨论,很难能有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你看我,搞了六七年,什么也没有搞出来,原因就是没有实际的问题。我有一个学生在这边的时候不怎么样的,可能还不如你,可是到美国去了之后就出了很多成果。因为那里有很多人一起激烈的讨论,讨论就是产生问题的时候。 后来我又去跟来访的计算几何专家滕尚华说我想研究计算几何,请他指点。他说:我不认为你能在这里搞好计算几何。我的问题都是从实际中来的。比如一个物理学家跟我聊天,他就会告诉我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或者一个网络专家,也向我描述有关的问题。你这样空看论文是做不出什么东西的!
讨论,激烈的讨论,可是我们这里没有。我如果只看论文就只有捡别人做过的二手问题!
机器学习,我们不能支持你了
计算几何让我再一次失望了,原因还是没有讨论。我有点灰心丧气的时候,王益从深圳研究院给我打来一个热情洋溢的***,说他在香港城市大学时合作过的一个老师要来清华讲机器学习,他马上就要特地回到清华来给他当助教。他说这个老师很好,把深奥的数学也能讲的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在他的鼓动下,我就决定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在这个方面有一些发展。
老师讲的确实精辟,而且这个课程很重视研究。每堂课几乎都是讨论,老师经常要求学生上台自己讲,而且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只是复述别人做过的东西。机器学习跟人的思维和很多哲学原理都有关系,这些是我一直以来都好奇的东西啊!我忽然对这个学科焕发了十八分的热情。因为我完全没有基础,我就开始就一整天一整天的看机器学习的书,期望能够短期之内能够与王益和老师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我后来成为了小组长,组织我的小组进行讨论。大家都很热心,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我在讨论时还给他们糖吃,大家都很开心。啊,我梦寐以求的研究的感觉又回来了!
可是这个时候,导师叫我去谈话。他说让我准备把以前那两篇论文改一下投到期刊。啊!垃圾一样的论文,现在还要投到期刊,成为永恒的垃圾!我的反感情绪爆发了。我直接告诉导师,我不打算做这个方向的任何事情了,我要去试试在机器学习上有没有可能有所建树。导师似乎有点恼火,对我说:上次同意你搞计算几何,你搞了一整子又放弃了。现在又要搞机器学习。计算几何对我们的领域还有所帮助,可是机器学习就跟我们完全没有关系了。如果你执意要研究那个,我们可就不能支持你了。你已经4年了,换个方向不可能了。如果你执意要这么做,你将面临退学。 我有点生气了,说:我不在乎这个学位。我只要做真正的研究! 他说:你好好考虑一下吧。退了学,清华的资源你都利用不到了。清华的网络,图书馆&helli helli 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父母?人不是靠理想活着。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教研组为你付出的心血?
心血?你们对我没有任何有益的指导,却只有误导。每个月给我那点钱吊着一条命而已。而我的论文却可以为你们申请多少钱的973项目!我够对得起你们了。我不要再给你们做论文机器!
我当时没有说出这些心里话,面对导师的威严,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说:好吧。我再考虑一下。 谈话就这样不了了之,但是我仍然背地里活跃在机器学习的课程上。
西藏之行,最后的告白
机器学习的课程持续了一个月就结束了,接着就放暑假了。我决定换一种生活,就去了西藏旅游。虽然路途艰险,但是我包揽了美景,长了很多见识,认识了很多朋友。本来8月4号就出发回来,不巧回来的路上遇上了泥石流和塌方,两次改道。路上又由于缺氧致使坐车时经常出现手脚严重麻木,甚至失去活动能力的问题。我经历辛苦之后,回到眉山家里休养了一段时间,又到成都作了身体检查。
回到学校早已经开学了。去实验室拿两个月的助学金,却发现已经被实验室的管理老师扣留。他说导师有话,这些钱暂时扣留,等他发话才能给我。我心里一沉,不给我算了,我继续搞我喜欢的研究。没过两天就接到副导师的***,让我去实验室谈话。他们两个用永远不变的笑脸面对着我,说想清楚了吗? 我冷静的说:我想清楚了。我们的研究存在严重的问题。我不能再继续下去。如果必须研究这些东西,我就准备退学。 导师经过一番举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叫我踏踏实实的说教无效之后,严厉的批评了我只顾自己,不顾及教研组为我付出的心血。然后说:要是你不能再为实验室作研究,我们就不能支持你了,前两个月实验室发的钱我收回。你可以马上写退学申请,我们实验室没有什么损失,我们有的是人干你的事情。不过我要告诉你,你一旦退学,连学校的住宿都要被收回!
副导师也收起他永恒的即使在生气时都保持的笑脸,开始咆哮:是啊,你瞧不起我们。我们是没有你聪明,可是我们勤勤恳恳&helli helli 你知道你得的那个best paper award,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吗?你认为这么容易拿到吗?那是多少国外专家鉴定
我安静的等他说完。他平息下来之后,我说了一声再见,然后默默地走出了办公室。
剩余价值
晚上收到副导师的email说:还有一件事需要向你说一下:你在学校学习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包含你的努力、导师的指导帮助、同学们的帮助,还有学校和国家的支持。你作为博士生学习阶段取得的成果属于教研组、学校和国家。正如同我们作为职务发明的专利属于学校一样。
你在MST、SMT等方面取得了结果,它属于教研组、学校和国家。单位有责任进行合理的应用,为国家建设、国家荣誉服务。有责任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丰富、向高水平的刊物投送。这里我们想说明一下上述的情况,同时,也告诉你一下:你若愿意将这些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我们已经给你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欢迎你按照进行修改。你若放弃,我们将进行具体的改进、投递。我们将尊重你的意见。谢谢。
最后还是没有忘了paper的剩余价值。进一步验证了我的判断,他们在乎我吗?不。他们只在乎paper。至于我流离失所,又有何相干?我不知道有多少不知情的弟弟妹妹又会把他们的研究建立在我不屑一顾的paper之上。
醒悟,paper的奥秘
清华研究生谈论的重点是什么?是 paper。吃饭的时候谈,喝茶的时候谈,睡觉的时候也谈。隔壁的同学在进校第一年就为paper惶惶不可终日,说:你知道吗,他们要求我们发SCI,怎么办呢?我几个师兄都是因为没有paper延期毕业的。 他的老师是个院士,可是他在手下就干一些写word文档之类的杂活还忙得要命,根本没有时间思考问题。
学校有规定,博士生必须发4篇paper才能毕业,其中必须有一篇是SCI索引,或者两篇EI索引。看上去冠冕堂皇的SCI, EI,不就是跟 google 差不多的东西吗?被它索引了怎么样了?对文章的篇数作要求,而对质量没有判断。投一个SCI太容易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门路。能力一般的人也能很容易的投够论文,然后就可以不思进取的等着毕业。但是不知门路或者被老板(一般研究生对导师的称呼)压迫干活的人就惨了,不知道怎么才能发论文,拖个六七年毕业是常有的。这样的学校又怎么可能有讨论,怎么可能有创造力?SCI=Silly Chinese Index。
学校没有能力评价学生的水平,就拿文章数来衡量。这样的毕业标准造就的是怎样的学生,怎样的实验室呢?难道导师真的没有能力判断paper的好坏吗?有些是,但是有些不是。即使他知道你的论文没什么价值,也会叫你发表。国家看什么来拨款研究?看paper。看什么来评价一个学校的水平,也是paper。国家没有能力评价你的能力,当然只有看你有多少paper。所以有了paper就有了钱。只要你能写paper,培不培养你,你将来的发展,关我们什么相干?你写的paper别人能不能看懂,能不能转化成生产力,管我们什么相干?怪不得有的院士想尽办法也要多收学生,宁愿自己帮学生出学费也要他进来,因为学生就是财源。paper可以带来基金,可以在美国买小车洋房,没有基金就让学生干活吧。一个月几百块钱吊着一条命在那里为你拼命,谁叫他们想要那个博士学位呢!学生毕业出国了,对他好一点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网,互相引用paper,互相夸奖。只要你说得到国外专家的肯定,别人还能说你什么?开会审论文时就放水,看到某篇paper的话题似乎是熟人的就录取。写论文时就把跟自己有关系的人的名字都挂到作者里面,不管参考了与否,引用自己人的论文,增加他的引用数。如果用图论的方法把文献的作者,参考过的文献做成关系图,合作过的作者之间都有边,A参考B,那么从A到B有一条边。那么中国人正在这个巨大的图上不断制造和扩大强连通分量(clique)。不断的破坏正确的学术规则。
告别清华的博士学位
现在我已经厌烦了国内所谓的学术。我准备放弃清华的博士学位,出国找个好老师,进行真正的研究。博士第4年了,做出这样的决定真是不容易。有人告诉我不要放弃,你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羡慕你?你知道一个清华的博士学位有多么值钱吗?但是我不能这么沉默下去了!
博士学位,累坏了多少年轻的中国人!我不再为它浪费我的青春。我知道国外大部分研究也不是那么好,如果国外也找不到好的老师,我就永远离开学术界,找一个简单的工作,和我心爱的人一起生活。有人说这是浪费人才?在清华混沌的过日子才是浪费呢!当一个侍者至少也让我感到对社会有贡献,看着顾客满意,我会露出笑容。可是做一个博士却没有。我感觉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我已经完全看透了中国教育的失败。我高中的时候就受到它的伤害,这种伤害延续到现在。中国教育已经成为埋没人才的祸首。留在这个圈子里就是屈服,我不出声,大家都不出声,这个世界就会继续这样郁闷的运转下去。我今天要对这个系统大声地说一声不!
我离开了。可是中国永远也不缺少为清华拼命的人!因为他们的妈妈会告诉他们,清华是全中国最好的学校。你要考上清华,为我们光宗耀祖&helli helli Segmentation fault ! Core dumped 我写本文的目的
Repair what you can but when you must fail, fail noisily and as soon as po ible. Basics of The UNIX Philosophy
修复你能修好的但是如果你必须失败,那就尽快喧闹的退出。UNIX基本哲学
我不是一个中国教育操作系统下优良的程序。我在系统里运行了将近20年,快到最后的时候才喧闹的退出,Dump出这么大一个core file。我知道优秀的程序很早就退出了,我自愧不如他们。但是有的程序一声不响就退出了,还有很多的程序成为了zombie,永远的驻留在系统中成了系统的负担,在这一点上我又比他们好一些。至少我让程序员有机会用调试器检查core文件,调查这个程序运行中哪里出了问题。
你退学就退学,干吗大惊小怪,牢骚满腹的? 如果只是有牢骚,我就把隔壁同学拉过来一起发发牢骚就完事了。可是我虽然不是优秀的程序,我觉得应该为修复这个系统,修复自己做点什么。我希望国家的教育和研究环境好起来,这样大家就安心的生活,不用出国搞得奔波流离。有多少恋人由于一个人出国了而痛苦的分手,有多少父母在盼望海外游子的归来?我不能像很多人那样申请了国外的学校,拍拍屁股就走人。我一年前就考GRE想出国,可是我总是自欺欺人的幻想国内的境况会好起来,有时我觉得看到希望,可是马上希望又破灭了。一个个大师来了,让我一次次燃起希望,可是发现他们对环境的作用也不大。一些大师不满意,又走了。我自己也想尽力改造环境,结果经过多次努力无效,自认能力不够,终于放弃了。
在发现大家都忙着发表paper而没有讨论时,我曾经建议设立一个清华的THU-Technical Report。我的想法是:最差的草稿扔在垃圾堆里;可能有用但是还不值得向所有人公开的东西发到THU-TR,供系内查阅;如果发现THU-TR的东西会有用,再好好修改了转投会议或者期刊。系学术助理王磊很高兴的采纳了我的建议,并且自愿维护一个THU-TR的编号。可是根本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但是确实又不值得发表的东西投到这里,因为世界上总有地方可以把这个东西投出去,还是SCI和EI,而这个THU-TR连正式刊物都不算。后来有人告诉我,如果学生都把东西投到我们这里,不知道有多少导师会跟我们急。所以THU-TR的计划就这么告罢。
我写信给Knuth,这个我相信是真正的大师。我说我想退学,想请他推荐一些真正的研究者给我做老师。他回信说你先找精通中国文化的长者谈谈。我意识到他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我于是想知道中国的科技为什么搞不好,就开始看一些有关文化的东西。后来居然跑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听新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院长讲座,后来又在清华参加了人文学院的研讨会。会上一个老师说的好,当一个制度没法衡量学术水平本身,它就会用一个似乎等价的标准,比如paper数或者高考分数。但是一旦这个标准被确立,人们就会向着这个标准努力,而不是向学术水平本身。他们总会发现制度的很多问题,找出破绽,去达到这个标准,而不是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最后,这个标准已经完全不能反映水平本身。我就在想,这个问题大了,这不仅是环境,制度,而且还是长久以来的文化造成的。从新竹清华大学院长的讲座里,我发现英国人是怎样用科学技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乾隆皇帝是如何对科学不感兴趣。中国似乎从古到今就不重视科学技术的,中国有自己的优势,自己的文化。对啊,科学技术是个双刃剑,如果照美国那样发展下去也不知道会怎么样。我们中国的文化是瑰宝,但是它已经被外国的坚船大炮打得遍体鳞伤。这不是我们的错,但是我们要努力恢复自己的文化,不能总是怨天尤人。我就开始看道德经之类的东西,还去西麓学社参加古代文化讨论活动,后来又开始打太极拳。
在对清华的研究完全失望了之后。我就准备考GRE,TOEFL出国了。我去上了一个新东方的班,没学到什么英语方面的东西,倒是接触了很多新的思想。罗永浩的言论特别有趣。虽然我不是完全赞同他的意见,他说的很多话改变了我的思维定势。写GRE作文特别培养思维能力。我为了写GRE作文,常常为了一个不明白的问题到图书馆翻阅英文的哲学书籍,有关教育的书籍&helli helli 对于很多问题我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观点。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人的价值观是由理性决定的吗?等等等等。我读到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等人的言论。甚至有个哲学家说 All Animals Are Equal. 我看了他的文章觉得有很多可以批驳的观点。我看到迪卡尔的文章,说要掌握科学就要掌握它的全部,这句话真合我心意,我就是想做一个懂很多东西的人啊。我想结合艺术与科学。虽然我这个观点得到一些人的批判,但是我仍然相信迪卡尔。
从这些互相矛盾的观点中,我有了自己的判断力。我开始能够揭开从小蒙在我眼睛上的有色眼镜看问题。我开始检查我自己的思维,我以前的观点。看看它们是否是未经判断就盲目放进去的。我检查到很多很多的错误。我的待人接物,我对他人的理解上,都有不足之处。我还检查到妈妈传递给我的一些有色眼镜,小学课本给我们的有色眼镜。我开始学会用自己新的方式对待他人,看待事物。我不再盲目相信权威,哪怕他是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我有了自己的自由思维。
在那段时间,我感觉我的心智大门被开启了。我开始尝试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以及从来不认为我能做好的事情。我一次又一次的相信我能。我能学会画画,我能打好太极拳,我能理解古典音乐&helli helli 世界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等着我去学习去开发啊!可是,我们却像囚犯一样被判了5年在清华。博士学位就是我们的枷锁。
在学习上,我永远是个吃不饱的人。选不了课,我就去旁听。旁听后觉得老师讲的不好,我就自学。在我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去图书馆借书看。在我本科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自己的一个特点,我会很快发现新的东西,并且学会使用它。虽然这些东西并不是创新,但是它们丰富了我的技能,让我有更大的能力去进行创新。我经常顺藤摸瓜似的从一个问题搜索出一大串我想知道的东西。然后借一大堆书回来,每本看一点点,只为找到我需要的***。
计算几何课的一次作业,我为了写一个算法的演示程序,花了3天时间学了一点Java语言,正好能够完成那个程序。我开始接触到TeX的底层细节,看完了The TeXbook,并且找出一道练习题***的错误。开始移植gbkfonts程序,作为我的CWEB语言的练习。看完了几乎所有 Xlib 的手册,了解了 XWindow 的工作原理。我接触到 Scheme,并且做完了 SICP 的大部分习题,还自己想出好多问题用Scheme实现算法。后来花了好几个晚上,把MIT课程6.001的录像下载回来。我才发现教授上课可以如此搞笑有趣,上课时戴上巫师的帽子,做一些滑稽的表演。我终于明白,有的计算机科学家居然可以去好莱坞演电影 :) 这个课程让我领会到 LISP 的强大,改变了多年以来对这种古老语言的误解。它让我感觉到在看似纷繁复杂,不断更新的计算机语言的世界,还有那么一种永恒的美!我开始发现TeX语言过于复杂,想设计一种利用Scheme语言来排版的系统。接着我又学会了 Common LISP,并且开始用它来设计研究计算几何的一个函数库。另外还找了一些希奇古怪的程序来玩,写了一些心得体会放在网上给别人看。无可否认,这些都是工程技术的东西,不是科研。但是看到很多计算机科学家 写的程序一团糟,我才发现程序设计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我的心里对程序员这个词有了新的定义,在这种定义下,Don Knuth, Don Woods都是优秀的程序员。只要是有益的创造,就没有必要去在乎是不是科学。
我意识到自己数学还不够强,甚至有些怕,就开始看一些数学方面的书。Concrete Mathemtatics, What is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Hypothesis, Godel Escher Bach, ... 虽然每一本都没有看完,但是我逐渐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发现数学原来如此有趣,并不是做习题那么枯燥,也不像一辈子就拼命证明一个定理那么清高。才发现国内很多数学书用难看的符号把学生吓倒了,其实想通了就是很直观的原理。
我看了电影 A Beautiful Mind 之后深受感动,就去买了一本原著的书,它是数学天才John Nash的传记。它描写了20世纪初的Princeton,一群科学家生活的情景。我眼前浮现出在一个房间里,一群人在喝茶聊天下棋讨论问题激烈争论。我发现我从小内心向往的,就是那样的地方。我看到Nash是如何用头脑暴力解决一个他没有任何基础知识的问题。原来只要有了问题和探索的精神,就会有动力去获得解决它所需要的知识,最后将问题解决。发现有用的,重要的问题,而不只是寻找困难的问题,这样才会对人类有价值,才会有动力。我还看到一个数学天才是怎样的喜欢恶作剧,又怎样因为过度的傲慢狂妄,想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天才而发疯。我发现世界上有远比科学更宝贵的东西。我不是一个天才,但是我要做一个好人。
但是我的研究却没有多少进展,至少我自己这么认为。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真正的讨论,没有真正的问题。
我觉得再没有从实际出发的目标,我的研究就会完全变成纸张了,就像我高中感觉到的一样。所以后来我就自己设立了一个研究方向,我把自己称为研究博士生,我要去了解博士生都是怎么样生活的。我就想知道有多少学生有跟我类似的困境。我跟很多朋友谈过,去了解他们的苦衷,研究生也有,本科的也有。我觉得我还应该了解更多的人,就试图到研究生通讯社做记者,心想挂一个记者证,就好跟人套磁问一些问题了。结果他们说我口才不好,所以做了一个秘书。后来记者们告诉我,他们是由上级分配任务的,根本不可能让你去报道学生真正的想法。我为了多多接触外国文化,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又加入了学生对外交流协会(ASIC),我在ASIC有了很多好朋友。博士生论坛的时候也有很多同学跟我反映研究上的问题。讨论成立特别兴趣小组(SIGs)的时候,我就提议成立一个Common Room,一个同学说她去 Stanford 的时候那里就有很好的 Common Room,很多人在一起讨论,这是国外大学斯通见惯的东西。我告诉Oxford的朋友我的想法,他很惊奇地说:你们居然没有 Common Room? 后来吃饭时我又找一些老师谈话,发现他们也对这个事情无可奈何。老师自己的办公室都要自己出钱,谁还能支持你们有这么大一个房间?而且即使有了房间,谁来讨论?还不就是拿着别人的paper,试图找点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就讨论哪个会议好发paper。Common Room只是一个形式,只要有人感兴趣,随便找个茶馆也能讨论。问题就在于没有人有精力有心情进行真正的讨论,制度决定一切。我们无能为力。我觉得自己一个学生力量太小,曾经试图找大师帮忙。我找到Andy Yao,述说我的苦衷。结果他对我说:别试图去改造环境!你没有这个能力。改造好你自己就不错了。 改造好我自己,可是怎么改?所以我决定先换一个环境,到一个真正搞研究的地方去体会,去学习。
其实我不后悔进入川大,不后悔来到清华,珍惜一切的历史,因为没有它们,我也许就不是现在的我,有着自己想法的我。我也许就在安逸的生活中变得堕落。它们不完美甚至给我痛苦,但是我还是珍惜,珍惜这里的朋友,这里的一草一木。也许这就是爱。我会变得更好,我会挂念我的满目苍夷的祖国母亲。我会回来告诉你我学到的一切,我会给你和其他儿女真正的幸福,一定的! -------------------------------------------------------------摘自
Princeto oy
/ 文件夹:
收藏: @ 2007-08-04 14:37 Donald E. Knuth,1938年出生于Wisco in。1960年,当他毕业于Case I titute of Technology数学系时,因为成绩过于出色,被校方打破历史惯例,同时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他随即进入大名鼎鼎的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仅用三年时间便取得博士学位,此时年仅25岁。 毕业后留校任助理教授,28岁时升为副教授。30岁时,加盟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任正教授。从31岁那年起,他开始出版他的历史性经典巨著: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他计划共写7卷,然而仅仅出版三卷之后,已经震惊世界,使他获得计算机科学界的最高荣誉Turing Award!此时,他年仅38岁!后来,此书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一起,被评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十种科学著作之一。相信学过数据结构和编译原理的同学们都知道KMP算法和LR(K)算法有多么不可思议,然而此书中这样的算法比比皆是! 在计算机科学上,他主要是一位理论家。然而,他在理论以外也同样做出惊人的成就。鼎鼎大名的排版软件Tex,就是他的作品。此外,还有Metafont等,也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 Knuth获得图灵奖时为36岁,前面多说了两岁。估计他可能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图灵奖获得者,甚至有可能永远把这个记录保持下去。相比之下,其他获得图灵奖的人当时一般都是五十几岁或者六十几岁(例如去年的姚先生,和刚去世的Simon),可见Knuth有多伟大!他真不愧为大师中的大师! 他很早就提前退休,为的是集中精力把巨著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写完。他一生共带过二十四个(此数字也许不准)博士生,发誓不会再带更多的学生。但是,他有一个奇妙的承诺:在他定期进行的讲座中,会不断提出一些新的难题。如果有人能在给定的期限内解出任何一道难题,他将为那个人的博士论文签名!不知道世界之大,有没有哪位后起之秀能获得这样的殊誉?他的其它著作和论文难以数计,其中包括Concrete Mathematics等名著。 从1977年起,他获得Fletcher Jones Profe or of Computer Science的头衔,并且同时兼任Profe 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1990年,斯坦福大学更授予他一个非同寻常的头衔Profe or of The Art of Computer Science,作为对他的特殊贡献的承认!他的其它荣誉数不胜数,其中主要的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挪威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数学会Steele奖,瑞典皇家科学院Adelskold奖,以色列工学院Harvey奖,IEEE冯诺依曼奖,东京高科技奖...... 共达数十个之多。同时,他还是牛津大学等二十几所大学的荣誉博士。早在1970年,他就在国际数学大会上做过特邀报告。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参观他的主页: 我去了他的主页,其中竟然有中文名高德纳。据他介绍是1977年弗朗西斯.姚给他取的中文名字。估计就是上面说的姚先生
姚先生2001年得了图灵奖,是第一个得到图灵奖的华人。yao的英文叫Andrew,而不是Fra is。他好象是研究计算理论的。ACM的网页上说他对计算几何,复杂性理论,数据结构分析,通讯复杂度,伪随机数理论都有重要贡献。hehe,姚先生实在是数学高手(先生是Harvard的物理博士),台湾国立大学出身的少见人才。 这个三卷本的宝典确实不是一般人啃的下来。不止一两个高人告诉我这套书出来以后被摆在书架上机会会更多。 高德纳还有两卷没写完呢!今年他过了68岁生日,第四卷也在写。因为他写了三卷,对文本编辑器很不满。就自己编了第一个支持tex格式的编辑器用来写书。 还有一个故事:大抵如下,linux的发明人说:我一觉醒来,上帝告诉我,我编写了世界上最好的操作系统。还有一个牛人(记不得名字了)说:我一觉醒来,上帝告诉我,我编写了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处理系统。Donald说:我没有对你们那么说过!这个故事就在他的网页上,他现在Stanford。可以到他的主页看看去
你知道他是什么人,他是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奠基人,是这门学科的鼻祖。现在,连他导的那19个博士都著作等身了.其中R. Sedgewick(Princeton算法课的掌门人)还写了著名的教材Algorithms in C/C++/Java等等,每种版本5个part呢。 有人真能把这三本书读完,我相信。能理解多少呢?只有自己知道。还有,注意你在他的书里每发现一个错误,他就付给你2.56美元吆! Donald Knuth自传的开头这样写道:Donald Knuth真的只是一个人么?作为世界顶级计算机科学家之一,Knuth教授已经完成了编译程序、属性文法和运算法则的前沿研究,并编著完成了已在程序设计领域中具有权威标准和参考价值的书目的前三卷。在完成该项工作之余,Knuth还用了十年时间发明了两个数字排版系统,并编写了六本著作对其做了详尽的解释说明,现在,这两个系统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全世界的数学刊物的排版中。随后,Knuth又发明了文件程序设计的两种语言,以及文章性程式语言相关的方法论。到目前为止,Knuth已经出版发行了17部书籍,一百五十余篇论文,包括了巴比伦算法、圣经、字母的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名数学家, Knuth曾开创了几门新的课程,为纯计算数学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所获得的奖项和荣誉数不胜数,其中最值得注目的有1974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图灵奖 (ACM Turing Award),1979年美国前总统卡特授予的科学金奖(Medal of Science)以及1996年11月由于发明先进技术荣获的极受尊重的京都奖(Kyoto Prize)。在不多的业余时间里,Knuth不仅写小说,还是一个音乐家、作曲家、管风琴设计师。 是Knuth独特的审美感决定了他兴趣广泛、富有多方面造诣的特点,Knuth传奇般的生产力也是源于这一点。对于Knuth来说,衡量一个计算机程序是否完整的标准不仅仅在于它是否能够运行,他认为一个计算机程序应该是雅致的、甚至可以说是美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应该是一门艺术,一个算法应该像一段音乐,而一个好的程序应该如一部文学作品一般。
早期经历 Knuth,1938年1月10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他在模式方面辨别和熟练操作的能力在八年级的时候开始显现出来。当时,当地的一家糖果制造商举办了一项比赛,比赛要求选手用其品牌Ziegler's Giant Bar中的字母组成新的单词,规定时间内组成单词数量最多者获胜。Knuth参加了比赛,并以单词总数4500余个远远超过了裁判的2500个的标准,轻松赢得头奖。赛后,Knuth说道,如果自己当初想到回答时用些省略符号的话,还能写出更多。这次比赛Knuth为学校赢得了一台电视机,还为每个同学赢得了一根糖果棒。 Knuth多产的出版事业开始于他的高中时代,当时他的科技设计被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 光荣提及。他的Potzebi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的基础章节被登在Mad杂志第26号,Power的基础章节被叫作whatmeworry。Mad的编辑认识到了年轻的Donald著作的重要性,以25美元买下了他的文章,并刊登在了其1957年6月的期刊上。 高中的时候,Knuth对数学并没多大兴趣,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主修的课程:听音乐和作曲上。他在高中的乐队里吹萨克斯、大号时,曾把Dragnet、 Howdy Doody Time 和 Brylcream的主题曲联成一段新的音乐。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在近期评论自己的早期作品时承认:对于版权,我一无所知。 虽然Knuth的等级平均分是学校历史上最高的,但是他和他的指导老师还是对他能否成功学习大学数学持怀疑态度。Knuth说在他高中阶段和大学早期一直有一种自卑感,这个问题一度是他的一个障碍。作为一个大学新生,Knuth没有对于失败的恐惧,他花了许多时间攻克额外的数学难题,几个月后,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
高等教育和早期的计算机工作 当Knuth在Case科学院(现在的Case Western Reserve)获得物理奖学金时,梦想成为一个音乐家的计划改变了。Knuth回去继续研究数学是在大二,当时一个爱出难题的教授提出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并说哪个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就立刻记成绩A。Knuth跟大多数同学一样,也认为那是道解不出来的题目,直到有一天,他错过了公共汽车,只能步行去看一个演出,Knuth利用路上这点空闲时间决定尝试一下。那阵子他运气真的是非常好,不仅问题很快就解开了,得到了A,还成功地经常逃课。虽然 Knuth也承认,逃课让他有负罪感,但是很明显,他完全有能力补上落下的功课,接下来的一学年,他的离散数学就又得了个A,而且还获得了给自己不能参加的课程评定论文等级的工作机会。 1956年,作为Case的新生,Knuth第一次接触到了计算机,那是一台IBM 650。Knuth说直到一年后,女孩才进入了他的生活。这又是计算机科学界一直以来亏欠科学家们的一个事例之一。 Knuth熬夜读IBM 650的说明手册,自学基本的程序设计。那时,在高等计算机语言发明之前,程序编写只能用第二代或是汇编语言。这个工作既耗时又困难,因为指令必须根据每台机器特定的构造编写,而实际上指令只须一步就可从二进制0、1系列转存到计算机硬盘上。Knuth说,有了第一次使用650的经历,他便肯定自己能编写出比说明手册上介绍的更好的程序。 Knuth很快便开始闲逛,编写可以执行数学函数的程序。他的第一个程序是把数字转化为素数,第三个是做井字游戏(或者说是让计算机在改正每次输的错误的过程来学会玩井字游戏)。作为学校篮球队的经理,Knuth编写了一个根据不同成绩标准评定每个运动员对球队贡献等级的程序,他的努力赢来了那些认为这样做有助于球队赢得同盟冠军的教练的好评(虽然,无庸质疑,不是每一个运动员都这样认为)。Knuth的成就成了新闻周刊的标志,他和教练、计算机的照片也被刊登在IBM650后来的说明手册上。 1960年,Knuth从Case毕业时享有着最高荣誉,在由全体教员参加的选举上,他因其公认的出众成就获得了硕士学位。1963年,Knuth回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攻取了数学博士学位,之后成为了该院的数学教授。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任教期间,Knuth作为Burroughs 公司的顾问继续从事软件开发工作。1968年,他加入了斯坦福大学,九年后坐上了该校计算机科学学科的第一把交椅。1993年,Knuth成为斯坦福大学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荣誉退休教授。
早期成就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开端 1962年,Knuth还是个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了他计算机程序的工作。那时,他已经开始了个人咨询,为不同的机器编写编译程序。编译程序是一种翻译原始或高级语言和对象或二进制机器语言的中间语言。在不知道众多软件公司正高额寻求成百上千的编辑者的情况下,Knuth编写了一个程序,赚得5000美元,他的名字立刻响誉了整个行业。世界上一流的出版社Addison-Wesley找到Knuth,请他写一本关于编译程序的书。到1966年,Knuth已经发表了3000页的手写设计草图,并且发明了一种综合方法,用于分析或决定结构翻译所客观需要的文法规则。最近,关于他的那第一部著作,Knuth自己这样评述:用三年半的时间写第一章可并不是件好事。 当Knuth的出版商计算出他的那3000页的笔迹打印成文章大约需要2000页时,大家才发现这实际上是一项多么大的工程。Knuth决定将它详述,成为一部更大的关于程序设计科学的纵览,共分为七个部分。一部巨著就这样诞生了。《
》,至今仍是各程序类图书书架上标志性的书籍。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 ull;盖茨在1995年接受一次采访时说,如果你认为你是一名真正优秀的程序员,就去读第一卷,确定可以解决其中所有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盖茨本人读这本书时用去了几个月的时间,并同时进行了难以置信的训练。盖茨还说:如果你能读懂整套书的话,请给我发一份你的简历。 依Knuth本人所讲,《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是他毕生最重要的事业,其目的是组织和总结所知道的计算机方法的相关知识,并打下坚实的数学、历史基础。Knuth撰写的前三卷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到1976年为止,已卖出超过一百万册。他目前正全神贯注地编写第四卷,他期望第四卷的篇幅约为2000 页,并分为三个独立的章节。为了完成丛书的其余部分,Knuth现在进入了一种引退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工作。Knuth说,一般说来,他更喜欢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神完成一项工作,正像他自己在书中提出的:按一批的模式。 Knuth从他主要的工作计划中拿出了十年,即从1976年起,致力于对数字排版的研究,设计了著名的文件准备TeX系统,字体生成程序METAFONT。这项工作带来的值得注意的副产品是用于结构文件和文章性程式语言附随方法论的WEB和CWEB语言。 现在,Knuth和他的妻子Jill,两个孩子John 和Je ifer一起,住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他继续着《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第四卷的编写工作。虽然说Knuth是全身心的投入这一项工作,但他还是能挤出时间研究MMIX的设计,那是一台64位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而他的业余爱好仍然是音乐,还一直邀请那些能够即兴演奏四手联弹钢琴曲的人们给他留下便条,以便安排一些活动。
成就简要回顾
编译程序 编译程序能够实现高级语言和二进制机器语言之间的翻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Knuth教授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虽然现代的软件已经可以使其变的简单一些,但编写编译程序仍被认为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Knuth教授在这方面最著名的成就是LR(k)分析的研究,那是一个能使确定一串字符文法规则的过程更加顺畅的值得注目的方法。
属性文法 在编译程序的工作之后,Knuth教授走上了形式上定义程序语言意义、语义的研究道路。他建立起一个更加经济的方法去通译联合规则,他把这种方法称作属性规则。该方法创立的同时,计算机科学的子域被称作属性文法。
算法 也许Knuth教授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原创的贡献就是他对于算法的分析。算法是编写一个程序,使之能去完成一项任务的基础,例如搜索或分类等。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时,Knuth教授在一个毕业生的协作下,开发了用来探究数学公理推论的Knuth-Bendix算法。1968年,Knuth教授在斯坦福,和他的一个学生开发了Knuth-Morris-Pratt算法,该法则使计算机在文章中搜索一串字符的过程更加连贯。他所著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是一个详尽的算法实践和科学的概观。
数字化排版 数学书籍和杂志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漂亮了。Knuth教授在一篇早期关于数学排版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由于对计算机排版的校样的低质量感到无法忍受, Knuth教授从他史诗性的七卷集巨著的编写过程中拿出了十年时间,来开发一个高质量的计算机排版系统。其间,Knuth开发了两个用于文件排版和字体生成的软件系统,这两个系统现在已被世界大多数出版社运用。它们分别是TeX,用于出版业的科学排版,和优美文章的产品;METAFONT,一个字体生成程序。
结构化文件和文章性程式语言 Knuth教授的排版研究,引领他发明了文件构造的两种语言和一个方法论,叫作文章性程式语言。语言分别是WEB和CWEB,它们促进了程序编写向 文学作品,是用来阅读的这个方向发展。这两种语言的结合,一种是文件格式化,另一种是程序设计,这就使程序员能够同时创建两个不同的系统程序,一个面向人,另一个面向机器。当一条过程清楚地描述程序并促进其维护时,另外一个则产生一个机器可执行的程序。这些工作就是Knuth教授在实现其使程序设计为读者易懂、甚至感觉漂亮的目标的过程中,在计算机领域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摘自
Princeto oy
/ 文件夹:
收藏: @ 2007-08-04 14:34
飘涉之旅(修真始祖而且很经典)
飘渺神之旅(飘续)
小兵传奇(开头很有意思,后面也精彩)
仙人传奇(个人认为写得很好,很突出英雄主义)
白狐(以独特角度描写神,感觉很好看)
紫川(大家都认为很经典)
我是大法师(短小精干)
亵渎(以不同的方式来写主角,这个主角有点烂,哈哈。。。。人品烂)
诛仙(修真经典,据说结尾不太好,所以我就留着不看结局)
唯我独仙(三少修真作品)
善良的死神(三少玄幻)
光之子(三少早期,写得一般)
狂神(写得不错的三少作品)
冰火神厨(近期作品,这里面的神有点弱)
魔法学徒(好久以前看的,好像自己没看完,大家说经典)
风姿物语(好长啊。。。。所以也没看完)
暗黑之路(忘记是谁的早期作品了,其实我更喜欢他的近期作品,可惜忘记名字了)
佣兵天下(也很长,感情和历史叙述很多,不过还可以)
赫氏门徒(所说经典,但是更新很慢,与紫川一样很慢)
不死传说(僵尸小说,写得很好,个人很喜欢,好像还有叙,自己也看了,可惜忘记名字了)
血婴修神(还可以)
神墓(语言夸张,不过还是很有看头,更新中)
张三丰异界游(更新中,写得很快,但也很多)
邪神传说(写得不错,以前每更新一章就看,感觉作者也不错,写得很快)
寸芒(不错,飞刀修真类,想不到作者还是学生)
/ 文件夹:
收藏: @ 2007-08-04 14:32
第一章 节1 情伤
他不是很帅,放人群中绝对是很难找到的类型,但仔细看又发觉很耐看,眉宇间有一股英气。这时电脑前他嘴里一直重复着:爱,不爱,爱,不爱,爱。。。 最近他终于向一个女孩表白了,女孩也爽快的答应了做他的女朋友。突如其来的幸福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也开始勾画他们的将来。然而,不幸
很快来临,女孩渐渐不再来虚拟世界,偶尔到来也只是免强应答几声。美丽的幻想开始破灭,裂纹渐渐扩大。 他常常听人说,爱情就是希望对方幸福,如果自己的离开能让对方快乐,那这样的选择就是爱她所能做的唯一选择。 他也总是听人说,男人应该拿得起放得下,则只能尊照放下这样的宿命。 他还听说,女生的聪慧总是不会直接拒绝你,而只是消消远离你,聪明的男孩总是能体会到这种意图而有所行动,不至到了最后得到更无情的拒绝。 所以,他在挣扎,尽管他听说了许多,但是还是痛苦地挣扎,他希望这是一个误会,希望是自己的自作聪明。所以,他在默念,也在祈祷。 在默念到第一万次的时候,他停了下来。并最终确定没有勇气去得到最后的***。还是选择消失,悄悄地淡出视线,因为他还是相信了常识并且认为放弃也是一种爱。也许他的本性就是这么悲情。 他叫文梁,是23世纪最强帝国中久负盛名的一所大学里研究生,主攻计算机。23世纪是一个奇迹的世纪,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是因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大气严重洿染,人口爆炸式地增长,甚至母星地球的表面温度已经高达80摄氏度。人们生存空间只能在室内,除了那群进行过基因改造的新人类。新人类不仅可以生活在室外,而且智力也有了显著提高。尽管需要一大笔钱,但是几乎所有父母都会把初生的婴儿送进改造室,而绝大部分***也都接受了基因改造,成了新人类的一员。 文梁不是新人类,父母是异常传统的人,他们宁愿自己的子女完全是爱的结晶,是最纯正地继承自己的基因,而不要有任何改变,哪怕这是一种改良。 幸运的是,文梁智力很高,在最负盛名的大学攻研就是一种间接证明。 夜已深,仍然没有睡意,没有心情研究自己的课题。如往常般如幽灵般在虚拟的世界乱窜,只是这次仿佛没有头脑没有灵魂般,不作一点停留,只是飞速地在奔驰,奔驰,奔驰。。。全然不顾网络病毒,杀手,陷井。主机虚拟人不停地呼唤警告,但是文梁已经进入了一种无的状态,无情无欲无色无象,眼中又怎会看到。 轰。。。无意识中,闯入一道暗门。。。四周一片血红色,无数蠕虫般生物充满整个空间,还有数百狰狞的怪物翻着怪眼,仿若择人而嗜。似梦?修罗地狱? 怎么突然梦也变清楚了?想不到我的梦会有如此真实的感受,更想不到我的梦竟然会有如此可怕的怪物,哇哈哈,乖,让大哥见识见识!
文梁傻笑着走近一怪物面前,伸手欲摸。。。。怪眼中闪着摄人寒光的怪物,露出了森森白牙。。。 真的好白,它一定是一直用刘波牌牙膏文梁继续傻笑,继续靠近。四周的蠕虫仿若越渐烦躁,甚至发出刺耳的尖啸。怪物嘴角下拉形成一条圆弧,似笑。却,比哭还难看。 文梁微微一楞,你也会笑,哈哈。。。看我发现了什么宝贝,刚说完,只见天地色变,血红色转而变得紫黑,扑鼻的腥臭由鼻孔压入文梁的肺里,还未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就见空间所有怪物扑向了文梁。紫黑变成了墨黑,意识彻底变成了空无,眼中只留下渐渐变大的惨森森的白牙。在实验室的本体也在这一刻发出一阵剧烈颤抖,继而两眼翻白,断了呼吸,心脏也停止了跳动。 宿命从此展开。。。。。。 节2 真实世界 半个月过去了,实验室的男男女女还时时提起那个男子,奇怪的死去,死得无声无息,死得莫名其妙,发展到极至的医学也不能查出死因,他杀,自杀?人们总是糊乱猜测着,只是后来从某不知名渠道传出一些微微可信的消息以证明他是自杀。 消息称文梁那天正处于失恋中,神情晃晃,还自言自语,第二天就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后来,更有甚者传出,某人在实验室很晚未归,夜里听到一个声音在说:爱。。。不爱。。。爱。。。不爱。听那声音好像就是文梁的。 而此时,文梁家地下室,文母正呆呆地看着儿子的尸体。
半月前忽闻儿子的死讯,数度晕撅,然最终看到儿子仿佛睡着般躺在床上,儿子是文父强忍悲痛从学校带回来的,回是回来了,只是一具毫无意识的尸体,悲从中来,夫妻俩相望痛哭出声。渐渐又失去意识。蒙胧间,文母仿佛看到一层迷雾,雾中电闪雷鸣,依稀传来九字他还活着,静待十五日。 文母姓李名先群,本是一坚韧的奇女子,儿子从小受到其正统的教导,才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并进入名校深造。(母亲节快到了,祝天下的母亲快快乐乐,你们辛苦了)按帝国的法律,死者三天内必须***解,但是三天后,文母竟然死活不让尸理(尸理是帝国专门管理收尸任务的部门)抬走儿子的尸体,最后逼之太急,竟然抱着儿子的尸体,逃入地下室并拉下了绝望门,绝望门是帝国早年开发的一种应急门,是战乱时期的产物,一担拉下,***炮也难轰开,除非用等离子激光炮把整个地基全部轰塌。轰塌即意味着灭绝了内里的一切生物。相反从里面轻易则能打开。 人们都说文母疯了,不是一般的疯,是彻底地疯了。就连平时要好的邻里都对文家指指点点。一时流言满天飞。有说文家撞鬼了,一个莫明其妙地死了,另一个也跟着疯了。有人说文家惹上了什么大仇家,一切都是这只黑手在暗中操作。这样又引来一群同情的人,感叹的人,恐慌的人。
什么人都有,什么话也有,反正都是一群无知且无害的人说一些无痛无痒的话。
而文母在地下室里已经待了十二天了,眼角皱纹更深了,头发更是白了不少,仿若苍老了几十岁。把儿子的手放在自己的手心,注视着儿子,儿,十五日快到了,这是妈妈最后能为你做到的,如果不能醒来,妈妈晚上亲自送你归入尘土,望了一眼旁边的刚聚拢的材堆,眼水模糊了双眼,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回忆中。 火把拿起又放下,拿起再放下。。。。最终绝决地丢向了材薪中的儿子。火苗如灵蛇般窜向了文梁。
猛然,一声惊啸他奶奶的,谁放火,想烧死大爷我啊。只见文梁如炮弹般,冲天而起,继而上跳下窜扑打着身上的火焰。
火灭,文母如傻了般看着如黑碳般的儿子。。。。大脑处于休克状态。
理了理向四周怒张的头发上的缕缕轻烟,怒火中烧,眦牙裂齿,东张西望,找着放火的元凶,嘴里狠狠吐出两个字:可恶。 节3 远遁 宇宙深处,无边的黑暗,聚集了大量死气的角落发出几个苍老的音符。
醒了吗?
是的,醒了,沉睡了亿万年的远古强者,终于要在这一世结束宿命的追捕。
我们也该上路了。
一切又归于极静,死气渐渐消散,再终什么也没留下。只是那一句上路了。。。还在空间回荡。 老妈?血缘关系的吸引使文梁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李先群。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颤抖的手指慢慢滑过岁月的痕迹,再眝望着斑白双鬓。泪水止不住地滴下,一时空旷的地下室只余下滴。。嗒。。的回音。
啪!一个耳光狠狠地抽在文梁的脸上,几指红印慢慢浮了上来。
咚!一身巨响,如重物落地般,而文梁身子也婑了半截,跪在地上抱着母亲的腿如儿时般抽泣着。
说,怎么回事?声色具厉,母亲似变了个人般。
我。。。我。。。,最终一个字也没有说出来,不敢看母亲的双眼,低着头,内心却是充满了恨,恨自己的无用,竟然还是让母亲操踤了心,恨这苍天的无情,竟然还在戏弄着自己。
但却不知道此时母亲也是早已哭成泪人儿,悄悄试去眼中泪,静静地坐在床边。
许久无动静,终于还是抬起头来正视自这个为自己操劳了半身的人。却发现苍老的眼角还挂着晶莹的泪水,而嘴角却微微形成一条小小弧线的母亲安静地睡着了。十多天,没有合过几次眼,终于等来了儿子的回魂,也终于放下心来不知不觉地睡了。 抱起母亲,轻轻地放在床上,为母亲盖好被子。
突然,天地色变,地下室里灯火全灭,而文梁的眼神变得越渐地深沉起来,如刀削般的脸颊忽尔黑中带紫,忽尔雪白如纸。看了一眼安详的母亲。
毅然转过身去,一个声音回荡在地下室的空间准备好了吧?还有什么需要我做?
不了,只希望你能离人类远一点,特别是我的亲人。
嘎。。。嘎。。。
哼!开始吧!不理这刺耳的怪笑,凝望着极北之地,心里一个声音如浪水般淹沫了所有清晰的思维雪!!!!!!!!!
突然,空间撕裂,一股极强气流涌入,瞬间吞噬一切活物,文梁一息之间已经被其卷入。转息,裂口愈合,地下室再次归于平静,只有文梁的妈妈静静地安详地躺在床上。嘴里含糊地说着几句梦话儿,以后我们再也不要分开。 节4 前因 亿万年前,宇宙初生,两团能量体也伴之而生,随着宇宙的膨胀,能量渐渐有了意识。一团
/ 文件夹:
收藏: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