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七雄争霸什么克战车的

> 英超风云会(十四)霹雳战车归来重逐鹿,神奇豌豆惊险克山楂 分享 英超风云会(十四)霹雳战车归来重逐鹿,神奇豌豆惊险克山楂
时间:2011-01-02 22:44 来源: 英超风云会(十四)霹雳战车归来重逐鹿,神奇豌豆惊险克山楂
却说,曼联力擒阿森纳,揽英伦半壁山河于麾下,拂神器之蒙尘、树庙堂之殿陛、正月朔、施号令、拜爵封相之大功即在望矣。弗格森告众将曰:“我魔势虽胜,然英伦之大,不战非可定也。欲居二十城之首南面称孤,非戒慎无以成,当须一城一池,步步累进,方可降服其心。今非宴乐之时也。切尔西虎踞于侧,不可不早除之。”遂令三军整装,即刻兵发斯坦福桥。
安切洛蒂闻曼联兵至,惶惶未能眠,起觐阿布曰:“主公,曼联势大,蓝军恐非其敌,今战若失,则神器难望矣。”阿布曰:“今秋起兵以来,将军帅我蓝军攻必克战必胜,天下尽皆丧胆,无不称切尔西之无敌也。何期至今日六战而不胜之境乎?”安切洛蒂曰:“德罗巴将军不复当年之勇,兰帕德、特里营中养伤,是我蓝军数败之因也。”阿布曰:“今三将皆难胜大任,将军何计可退曼联?”安切洛蒂曰:“某有一计,可破曼联。蓝军之衰因将之老也。今夏之初,主公曾云蓝军雄壮,无须他索,且鬻卡瓦略巴拉克乔科尔,至我军名将三去其一,德罗巴、兰帕德、特里皆望不惑,难征南北,此曰‘内衰’是也。内衰者,当先盛其气,壮其筋骨,使气力复见阳刚,方可敌外侵之敌。今曼联势大,固不可殷其锋,然可行缓兵之计,使策阻曼联进兵之路,主公可于今冬遍求欧陆,访名将,觅才贤,待春暖冰化之时,蓝军可复见阳刚之势,彼时,破曼联必矣。”阿布曰:“甚善。然和计可延曼联进兵?”安切洛蒂曰:“可如此如此。”阿布遂与之。
却说,弗格森帅曼联兵出,浩浩荡荡杀奔斯坦福桥。忽前方探马飞报,斯坦福桥冰封,不可用兵。弗格森怒曰:“安切洛蒂安敢欺我哉?斯坦福桥城完足,岂一夜冰雪可封哉?”谋士曰:“丞相明察,此恐切尔西缓兵之计。昔曹操不敌马超,然一夜以冰筑城,遂破之。今英伦冰冻三尺,安切洛蒂定知此策。”弗格森曰:“彼欲延缓我魔,以求将整军,孤岂不识哉?然今既已冰封,不可再进,且归,容春后图之。彼时切尔西必兵强马壮,难以轻克,为今之计唯有马不停蹄兵不归营,速夺城掠地,待春暖冰化之日,切尔西虽强,我已取天下三分之二,彼奈我何?”遂驱兵战桑德兰。
昔弗格森麾下旧将率兵攻袭老特拉福德,途中即曰:“天下诸侯,未至老特拉福德而败于途中者众。今桑德兰恐难全身而退。”后,贝尔巴托夫单骑直下两阵,遂破桑德兰。三军未曾安歇,弗格森又驱兵进圣安德鲁斯,攻袭伯明翰。鲁尼单骑扣关。观守观将领,乃福斯特也。遂曰:“福将军别来无恙乎?”福斯特曰:“自出谋食,幸得我主公有知遇之恩,赐某牙门将军一职,守此孤城。然你我今各为其主,战阵上某定无丝毫兄弟之情。此城遂小,必洒血以守。”遂闭关死守,曼联攻之不克,还。弗格森又引兵进山楂,攻袭西布朗。着鲁尼贝巴为先锋,时,朴智星归远东,纳尼染小恙,瓦伦西亚重伤未愈,左右两翼皆无大将可用,遂遣小将奥贝坦统左军,弗莱彻居右翼,安德森卡里克守中军。拉斐尔矣然小恙,弗格森遂遣老将内维尔镇右,维迪奇费迪南德埃弗拉各守其职。
却说,鲁尼自去岁破敌以来,数月未有战功,尚且三心二意,欲寻他主,人皆曰“伤仲永”,何?昔之鲁尼者,年方二八而斩阿森纳,世人称奇。其体之壮,若年盛之虎狼,其志之坚,如不羁之野牛,其速之疾,犹奔放之豹,冲阵之时,面无惧色,单骑可乱敌铜墙铁壁之阵,世人遂与之“小坦克”之名,小坦克者,霹雳战车是也。自去岁伤,曼联惜败拜仁切尔西,致神器旁落,皆因霹雳战车久不见用也。自是至今,已历九月,世人莫不哀叹。
鲁尼携贝巴先进,语贝巴曰:“贝将军神勇,今岁斩敌无计,某惭愧不已。”贝巴曰:“鲁将军可勿望昔日,今起定可杀敌破阵。今兵进西布朗,可于敌阵脚未稳处冲之,必破。”二将遂拍马疾进。果不其然,两军方对圆处,奥贝坦攻伐于左翼,埃弗拉助之,鲁尼伏于中路,西布朗守将措手不及,鲁尼遂下一阵。遂奔走而呼曰:“吾归来矣!”三军皆喜。俄而,西布朗反而攻,维迪奇上敌奥德姆温吉,埃弗拉助之不力,莫里森弯弓搭箭之射曼联阵心,其箭迅疾,库斯萨克避之不急,遂为西布朗破。时,曼联数战,皆先胜而失,三军遂恐,阵脚凌乱,攻守皆无章法,三军为西布朗所据,分割而裂,武将各自为阵。西布朗愈战愈勇,有擒红魔之势。加里内维尔气力不接,不敌敌攻城之将,奥德姆温吉直面库斯萨克,弗格森叹曰:“败矣!未想败于此。”岂料,奥德姆温吉射术不精,曼联遂逃生死之劫。弗格森遂召唤吉布森、埃尔南德斯、法比奥替奥贝坦、贝巴、内维尔回。曼联上下皆精神抖擞,鲁尼单骑直面西布朗守将,竟滚将而去,西布朗守将敌之不住。众人皆惊叹曰:“霹雳战车归来矣。”往来数次,西布朗皆惧鲁尼之勇,遂退而守。俄而,埃尔南德斯伏于西布朗阵前,鲁尼攻伐左翼,西布朗守将欺埃尔南德斯瘦小,未及守之,竟为其破。当是时也,埃尔南德斯五破敌阵,皆于鲁尼贝巴战不力之时斩将立功,曼彻斯特人皆称之曰“索尔斯克亚”,其号“小豌豆”遂名扬四海。
弗格森语三军曰:“今战虽胜,亦天时也。王天下之任艰,非一时胜败之道。三军不可有间歇,斯托克城将兵犯老特拉福德,即日须枕戈待旦。”遂引兵归。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相关阅读
的文章共
视觉焦点
***Email:
版权所有德国国防军第12军
百科名片
德国国防军第12军
1945年4月8日,正当德国面临土崩瓦解之际,于西线的汉堡附近,一支德军最后的正规部队正捎捎地建立——第12军。当时盟军拥有压倒性的空中及地面优势,德军仍可集结手上最后的资源建立一支较具规模的部队,而且更能突破英美联军及俄军的防线抵达柏林的郊区,实属大战末期一项德军的军事奇迹。加上第12军麾下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为德军最后组建的装甲师,令这支部队更加引人入胜。可惜由于有关第12军最后攻势的资料非常缺乏,现只能从各方面书籍中得出以下的第12军及装甲部队“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组成及奋战经过。
成军背景
  1945年4月6日,原第3装甲军师司维克上将于伤势痊愈后第一次乘车到达德国陆军司令部O.K.H展开会议(维克于1945年3月在东普鲁士反攻作战时受伤)。在会议上元首副官兼陆军司令部长狄因里德上将向维克讲述了当时局势及希特勒组建新军的思想。由于当时西线已接近崩溃的边缘。西线德军的主力部队莫德尔的B集团军及部分H集团军于1945年4月在鲁尔,亚尔撤斯地区被美第1,3及第9军所包围。包围人数达32万人。另外第11军也同时被困在北德哈次山区。所以希特勒认为要解决当时局势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组建一支新的强大部队去解救西线的困局。而新建的部队被命名为第12军,也是德国陆军最后一支组成的军团.第12军的组建可说是非常匆促,加上当时可供建军兵员的男性在德国已经少之又少。所以12军的人员几乎是从各前线部队被攕后的残余力量,空军及海军后方的警备部队,工兵部队,没战车可驾驶的战车兵,地方***及至甚消防员等单位中集结而成,可说是一支名乎其实的“杂牌军”。经过1945年4月6日的会议后,陆军司令部于4月7日正式颁布组建第12军,由维克上将出任司令。维克上将于1939年开始出任第1装甲师的作战参谋,其后调派至第57装甲军团参谋长,第3军首席参谋,第1装甲军参谋长南乌克兰军团军参谋等职位。1944年7月21日出任德国陆军司令部O.K.H作战参谋部长,维克上将有丰富的装甲作战经验,在德国陆军中获很高评价。原本维克上将于1945年2/3月指挥第3装甲军在奥德河区向俄军发动反击,而且取得了一定战果,可惜及后因交通意外受伤而回国休养。反攻行动也因此而失败收场。维克上将于4月初伤势痊愈,所以希特勒认为维克是带领第12军以解救第三帝国的最适合人选。陆军司令部要求第12军要有强大的军力以满足其担当任务的需要。所以部队需包括两个装甲师,8个步兵师,两个突击炮旅及一个军直属驱逐战车营。部队组成分别如下:
  “克劳塞维兹”装甲师(Panzer Division“Clausewitz”)
  “舒尔坦何斯”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Scharnhorst”)
  “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Ferdinand von Schill”)
  “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Ulrich von Hutten”)
  “禾斯夫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Wulfen”)
  “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Theodor Koerner”)
  “哥尔兹加维兹”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Gro kreuz”)
  “普兹登”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Potsdam”)
  第1170突击炮旅(营)
  军直属第243突击炮旅
  军直属第3驱逐战车营
  亚尔撤斯山区中正组建的一个步兵师
  SS士官学校组中正组建的SS一个装甲师
  事实上,因资源缺乏,亚尔撤斯山区及SS士官学校所组建的步兵师及装甲师仍没法成军。所以第12军实际上只有一个装甲师及7个步兵师共8个师。第12军共编成两个军团:第20军团(20th korp)及后来改由中央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及地方守备部队组成的第48装甲军团.但实际上,具较完整作战能力的只有第20军团。最初成军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及“普兹登”步兵师于第12军建军前曾独立投入作战。第12军各步兵师及编成如下:
“舒尔坦何斯”步兵师
  1945年3月30日开始组编,师团骨干来自第167及340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及工兵训练学校学生。该师于4月8日建成,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舒尔坦何斯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舒尔坦何斯”炮兵团,有两个炮兵营及一个重炮兵营
  4:“舒尔坦何斯”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舒尔坦何斯”突击炮兵团
  6:轻步兵营
  7: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
  1945年4月20日建军,师团骨干来自第700突击炮预备旅,突击炮训练学校及荚斯尔维兹突击炮教导旅。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费狄南·冯·兹希尔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费狄南·冯·兹希尔”突击炮兵团
  4: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Infantry Division“Ulrich von Hutten”)
  1945年3月20日开始组编,师团骨干来自第56步兵师,第18及190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劳烈舒·冯·格德尔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劳烈舒·冯·格德尔”炮兵团,部队内容不明
  4:“劳烈舒·冯·格德尔”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普兹登”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Potsdam”)
  1945年3月29日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第85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及各地军官学校学生。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原第85国民掷弹兵师指挥部)
  2:“普兹登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普兹登”炮兵团,有三个炮兵营,装备10。5cm战防炮,数量不明
  4:“普兹登”驱逐战车营,有一个PAK反战车炮连(?)
  5: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Theodor Koerner”)
  1945年3月29日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帝国劳动兵团第3师,251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及第7装甲师本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顿奥德·希士拿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顿奥德·希士拿”炮兵团
  4:“顿奥德·希士拿”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禾斯夫顿”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Wulfen”)
  1945年3月29日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帝国劳动兵团第2师及251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禾斯夫顿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禾斯夫顿”炮兵团,有两个炮兵营及一个重炮兵营
  4:“禾斯夫顿”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哥尔兹加维兹”步兵师
  (Infantry Division“Gro kreuz”)
  1945年4月开始组建,师团骨干来自帝国劳动兵团第1师及299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1945年4月8日成军,编制为
  1:师团本部
  2:“哥尔兹加维兹I,II及III”掷弹兵团,各团有两个营
  3:“哥尔兹加维兹”炮兵团,有两个炮兵营及一个重炮兵营
  4:“哥尔兹加维兹”驱逐战车营,一个连,共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
  5:轻步兵营
  6:其它分支部队如补合营,医疗营及通信营等
  军直属第3驱逐战车营
  1945年4月初开始组建,部队分别的两个驱逐战车连,每连有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1个装甲侦察连有20辆不同型号的装甲车及一个装甲车连。在战术上,第3驱逐战车营是由“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直接指挥。
  第1170突击炮旅(营)
  1945年4月1日成军,部队骨干来自第332及278突击炮旅,成员共有600多人。突击炮均是直接从工厂配置的31辆三号突击炮G型。1945年4月13日作第一次参战。在战术上,第1170突击炮旅(营)是由“舒尔坦何斯”步兵师直接指挥。
  军直属第243突击炮旅
  部队前身为1941年5月10日编成的243突击炮营。1945年3月至4月,部队由突击炮射击学校学生重新组编,官兵数目为750人,突击炮是直接从工厂配置的最后31辆生产的三号突击炮G型及三号榴弹炮G型。部队编制为第一,第二连各配有10辆三号突击炮G型及第三连配有10。5cm三号榴弹炮G型,另有两个步兵排及一个步兵护卫连。1945年4月14/15日首次参战,在战术上,军直属第243突击炮旅是由“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直接指挥。
“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组成
  “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是根据1945年3月25日所颁布的“1945年德国装甲师组织”基础上建军。部队于第12/13军区的劳恩堡(LEUNBURG)开始编成。1945年4月6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被正式命名。师长为乌恩莱因中将(GENERALLEUNANT UNREIN)。兵员方面,本来该师于1945年4月4日打算加入来自大德意志装甲补充旅(Panzer-Au ildungs-Verband“Gro deutschland”)及325步兵师作为补充兵员,但由于该两部队分别已在前线作战。所以其后于4月6日更改从FHH甲补充旅(Panzer-Au ildungs-Verband“Feldherrnhalle”),“荷尔斯泰恩”装甲师战斗群(Panzer Division“Holstein”),233预备装甲师战斗群(233。Reserve Panzer Division)及106装甲旅的残余部队(Panzer Brigade106)中补充兵员。“荷尔斯泰恩”装甲师战斗群原于1945年2月1日成立,部队理论上是以44年装甲师编制,其后233预备装甲师加入。该师的主要战车大都来自丹麦占领区的旧式***战车(大都为短炮型号),共29辆。及后于1945年2月21日部队再从兰斯(LINZ)的工厂获得了17辆刚出厂的***J型战车。而106装甲旅原为1944年9月德军所成立的14个独立装甲旅其中之一,之是西线唯一独立运作的装甲旅。部队于1944年9月被配备36辆豹式战车,11辆***驱逐战车(V)及4辆***对空炮战车。该部队一直于西线作战,于1945年3月再加入了亨美尔重战车战斗群的数辆虎一战车。1945年4月,106装甲旅在鲁尔区几乎被全灭。残余部队最后派至“克劳塞维兹”装甲师。
  4月7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接收了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Panzer Jaeger Abteilung“Gro deutschland”)的两个连及“普士顿”战车营(Panzer Abteilung“Potsdam”)的一个连总数31辆榴弹炮并组成该师的驱逐战车营。106装甲旅及“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战斗团(PanzerAbteilung“Putlos”)分别于4月9日及17日正式编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并成为直辖该师的两个装甲团。装甲车辆方面,“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直接从德国陆军军械补给局(Heeres Zeugamt)接收。日期为:4月13日接收31辆三号突击炮,4月14日接收10辆豹G最后期型战车及5辆猎豹重驱逐战车,4月15日接收10辆最后生产的***L70/(V)驱逐战车。另外原属“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敕战斗团的2辆虎I战车,12辆豹式战车,7辆***战车,1辆四驱L48,1辆三突击炮及4辆***L70/(V)驱逐战车也与该团一同编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106装甲团及“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敕战斗团分别于4月15日及17日在乌兹坦(Uelzen)和毕兹斯坦(Buchen)正式完成装配。全师编制分别如下:
  编成日期:1945年4月6日
  1:师团指挥部(师团本部)
  一个护卫连:4辆2cm Flak38自走炮
  2:第106装甲旅
  第一营:106装甲营(1945年4月15日从德劳斯顿“Dreseden”抵达)
  106装甲营第一连:10辆***L70/(V)驱逐战车
  106装甲营第二连:10辆豹式G型战车(配有IR红外线晚视设置),5辆猎豹重驱逐战车(当中两辆可动),1辆豹式回收车
  第二营:FHH装甲车营:共三个连,各有48辆不同型号的装甲车辆。
  3:第42装甲掷弹兵团:共两个营,各营有3个连。
  4:FHH1装甲掷弹兵团,1945年4月15日从费利西亚“Fredericia”抵达):共2个营,各有5个连。
  5:FHH2装甲掷弹兵团,1945年4月15日从费利西亚“Fredericia”抵达):共2个营,各有5个连。
  6:装甲掷弹兵预备营:共4个连。
  7: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共3个连,每连各10辆三号突击炮及追猎者驱逐战车。
  8:“易北”装甲侦察营共两个连
  营部:1辆Sd.Kfz.250/1装甲运兵车
  通信部:1辆Sd.Kfz.221无线电侦测车
  第一连:两辆Sd.Kfz.222装甲车,1辆Sd.Kfz.221装甲车,2辆Sd.Kfz.234/1装甲车,6辆Sd.Kfz.250/9装甲车。
  第二连:18辆Sd.Kfz.250/9装甲车,4辆Sd.Kfz.250/8装甲车
  9:144装甲炮兵营(144TH Panzer Artillery Abteilung):共4个连,有18门7.5cm野战炮。
  10:装甲工兵营:共有两个连
  11:第18通信营第一连(Na Abteilung 18,1945年4月15日从瑞士马兹顿“Swinemuende”抵达)
  12:3/66装甲整备连及“克劳塞维兹”装甲整备连
  13:野战邮局连,医疗连,运输连各一
  14:“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Panzer Abteilung“Putlos/Von Be ingsen”)
  战斗团本部:两辆豹式战车
  炮兵排:3门7.5cmPak40火炮。
  装甲侦察排:Sd.Kfz.234/1,Sd.Kfz.234/2,Sd.Kfz.234/3,Sd.Kfz.234/4装甲车各1辆,1辆Sd.Kfz.221/1
  第一连:连部两辆虎I战车
  第一排:5辆豹或战车
  第二排:5辆豹式战车
  第二连(装甲射击学校士官部队):连部2辆***战车(其中一辆为***G型战车)
  第一排:5辆***战车
  第二排:1辆***战车,1辆***突击炮,4辆***L70/(V)驱逐战车。
  第三连:连部1辆Sd.Kfz.251/1
  第一排:4辆Sd.Kfz.251/?
  第一排:6辆Sd.Kfz.251/?
  重自走炮排:2辆slG33自走炮,1辆Sd.Kfz.250/?
  步兵炮排:Sd.Kfz.250/8及Sd.Kfz.250/9各一辆。
  经过几天急忙的组建后,“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算是免强成军。该师只虚有一个装甲师名号,而事实上其军力只较一个装甲战斗团大一点。
“克劳塞维兹”装甲师上阵与灭亡
  1945年4月,西线前景一片暗淡,B集团军及大部分H集团军先后被包围攕灭。残余的G集团军及西北集团军(原H集团军残部重组)已没法再支撑西线。1945年4月8日,正当第12军仍处于组军阶段时,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O。K。W)已经下令该部队立即前往劳恩堡(LEUNBURG)及乌兹坦(UELZEN)地区向盟军反攻并解救于哈次山区被困的第11军。4月8日晚,“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正式向劳恩堡沿铁路进发并于10日晚上抵达班特顿普泰(BIENENBUTTEL)。当晚该师的106装甲团与美军1及第9步兵师接触,也是该师第一次作战。由于当时该师仍处于组编阶段,所以106装甲团第二营只能出动5辆豹式战车。而事实上该师一直是边组建边作战的。经过数分钟的接战后终于成功摧毁美军阵地。之后德军再把其后前来的数辆美军战车及装甲车击毁。1945年4月13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联同第12军的“普兹登”步兵师及西北集团军的第25军团向劳恩堡以北的劳动训练场(R.A.D)集结。这些混杂部队中,只有“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谓唯一装甲力量。部队有战车31辆及突击炮/驱逐战车41辆,当中更只有半数能实时投入战斗。经过极艰难的编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师团本部,师护卫连,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106装甲团第二营(装甲车营),第42掷弹兵团第一营及部分补合部队算是免强成军并实时被派往乌兹坦地区。此时英军第15苏格兰师正在乌兹坦以南展开攻击。“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投入了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的30辆三号突击炮及追猎者驱逐战车进行反击。成功阻挡了英军的攻势并击破了数辆战车。该部队从乌兹坦向西推进了约10公里。其后受到英军的攻击而彻回,部分“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残余部队于4月13日下午脱离前线。至于“禾斯夫顿”步兵师的命运则非常惨淡,该师于4月13日对乌兹坦地区反击中被美军第1,第9步兵师重挫并且在4月18日遭包围,师团司令眼看成功突围的机会已经是不可能,所以于4月20日正式下令解队并要求成只各自突围逃命。结果大部分成员均被美军掳获,只有小部分能逃回第12军集结地。
  4月14日,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下令部分“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联同“普兹登”步兵师及第84国民掷弹兵师组成新编的第39装甲军团(39TH Panzer Korp)。部队首要任务是立即向希文斯坦(HELMSTEDT)以南的易北河段进发。以参与第11军在亚尔撤斯山区的解围作战。事实上,第12军之建成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了解救西线的困局,部队建立之初德军已经计划从亚尔撤斯山区侧翼作突破作战的方案。1945年4月17至18日,第12军麾下各师团大概组建成军。维克上将立即重新提出向希文斯坦发动大反击计划。可惜被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拒绝,理由是敌军占有绝对性数量优势,在双方兵力相差太远的情况下,实时投入手上所有仅存的兵力进行突破无疑是自杀。所以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只免强答应维克上将向希文斯坦的易北河段进行有限度的晚间前进。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维克决定向希文斯坦的英军实施晚袭。4月14日晚上,由经验丰富的背克上尉(DECKER)率领的师本部,师部护卫连,大德意志驱逐战车营,第106装甲团第二营,第42装甲掷弹兵团及补给部队所组成的背克临时战斗群在希文斯坦以北出发向立狄因(NETTELKAMP)地区展开攻击。于15日零晨3点部队与英军进行第一次接触,双方随即发生激烈炮战。战斗一直持续至上午,由德军成功突破了英军由步兵所组成的防线。战斗群在当地作短暂休息及点算战果。14/15日的作战该部队损失了3辆豹式战车,4辆追猎者驱逐战车。摧毁英军共41辆战车,数十辆装甲车合计一个装甲团的战果。而且战斗群成功在英军手上获得一批燃料及弹药等补给品。4月16日,部队从新补整,另外“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此时也完成组建并前往集合点准备加入了攻击行列。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下令部队于4月16日下午5时再展开新一轮攻势。
  4月16日,战斗群从立狄因东北2.5公里的地点开始进击,很快便摧毁英军守军的数辆战车,部队主要目标是突破英军防线并夺取威灵根(WITTINGEN)东北12公里的树林地带。106装甲战斗群从东西两面夹击进攻,背克106装甲战斗群很快便成功突破英军防线并于晚上会合抵达目的地,当晚“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也抵达威灵根并于第二天加入了攻击序列。4月17日,背克战斗群作从新编整:106装甲团第一营二连10辆豹式战车,2辆猎豹,“易北”装甲侦察营40辆各种装甲运兵车,FHH2装甲掷弹兵团的第一连,“克劳塞维兹”装甲整备连及补合部队。加强实力后的背克战斗群于4月17日下午抵达尼斯河。易北河(WERER-ELBE-CANAL)渡河点附近并准备强行渡河,但由于英军在当地加建了纵深的防御弹地,加上使用大量装甲兵力去阻止德军的攻势,此令背克战斗群伤亡惨重。4月18日早上,“普特罗斯”装甲射击学校“冯·班灵顿”战斗团也加入战斗。由冯.班灵顿少校指挥的战斗团分成三个独立小战斗群出击。4月19日黄昏,由1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及两辆掷弹兵营临时编成的第四个战斗群也一同加入攻击。当晚,“冯·班灵顿”战斗团抵达哈谢尔何斯(HASSELHORST)南部,可皆部队与其它“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失去了联系。此时,增援英军的美军第5装甲师加入战斗并向进攻部队展开包围行动。为避免遭受美军包围摧灭,背克集合中了手上所有能用的装甲车向苏立威灵根(SUDERWITTINGEN)方向突围。部队于撤退路上遇上了美军第5装甲师第81装甲营及71反战车炮营的突袭。美军从2600码向德军进行猛烈射击,很快地其中1辆豹式战车及1辆装甲车被击中起火,其它部队立即慌忙撤退。美军连随追击,美军第628装甲旅的反战车排也加入追击。美军利用T26战车向德军进行炮击。背克战斗团再有两辆装甲车被击毁。部队慌忙逃入树林并试图组织反击。但此时美军唤来空军向树林实施空袭。美军机司利用敌军发出的无线电波找到位置,并拖行精确空袭。数平方公里面积的空炸下使几乎所有可动的德军装置都无一幸免。经过一轮狂轰猛炸后,大部分战斗群的士兵都已经失去战斗意志,加上美军使用扩音器不停向树林中的德军劝降,很快便有官兵跑出树林向美军投降。单单是20日上午10时的一小时内,已经有三十多名德军向美军投降。另一方面,“冯·班灵顿”战斗团的其中两个独立战斗群在美军的空袭后已经近几全灭,残存部队更于高拉兹(KLOTZE)附近的小镇遭美军第5装甲师的一个侦察连捕捉全摧。剩下的两个战斗团使用手上最后的装甲车掩护友军突围撤退。最后以近几自杀的代价成功掩护友军脱出。残存的德军部队于4月20日逃回尼斯河。易北河的渡河起点。部分部队由于失去重型装备,所以唯有利用英,美军所废弃的战车作固定防御据点。从1945年4月13日至21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总共损失了4750人,21辆战车,35辆突击炮及近百辆装甲车,运兵车及卡车。
  1945年4月21日,已经失去大部分战斗能力的“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背克战斗团及溃不成军的“冯·班灵顿”战斗团利用手上最后的10辆豹式战车及猎豹驱逐战车和十多辆不同型号的装甲车再次向科拿兹班(FALLERSLEBEN)附近的尼斯河。易北河渡河点发动攻击,准备夺取该地区唯一一座渡河桥。攻势于21日晚上展开,打头阵的为数辆234型八轮装甲车并向美军的反战车炮阵地发动攻击,很快便成功摧毁这些反战车炮阵地,随之而来的美军增援部队也遭受同样命运。获得初步战果后,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随即下令第38装甲军团的其它部队逐次投入希望扩大战果。“普兹登”步兵师及第84国民掷弹兵师很快便联合背克战斗团于21日深夜向科拿兹班渡河桥进发。相方在桥上展开激战。前排的第一辆豹式战车很快便被连续击中5炮后掉进壕沟中报销。美军随即招来第71反战车炮营前来增援,数辆战车抵达并实时与德军展开炮战,由于背克战斗团中有其中两辆豹式战车配有IR红外线晚视设备(FG1250),所以在晚间占有绝对优势,经过二十多发的炮击后终于成功摧毁美军阵地及击退美军增援部队并夺取了该座桥梁。随后步兵于战车的掩护下沿公路从哥夫何宁(GIFHORN)抵达波恩尔(BROME),途中并未被美军发现。
  与此同时于1945年4月22日,美军开始集结军力向易北河北部发动攻击以清剿当地德军的最后残余势力。美军以强大的战术空炸打开进攻序幕,随后由美军第5装甲师的第34装甲营及46步兵营开始前进并进行包围。被包围的德军有第38装甲军团及部分第20军团(包括“克劳塞维兹”装甲师,“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及第84国民掷弹兵师的残部)。美军的第一波攻势于下午1时展开,并且很快攕灭了德军近400人。FHH2装甲掷弹兵团及第42装甲掷弹兵团的残部并死抵抗,双方在胡波历(WOLBECK)的铁路桥及亚尔兹堡(ARNSBURG)发生激烈战斗并成功重挫来犯的第34装甲营及46步兵营,攕敌达半数以上,美军被迫暂时后彻。德军于当天下午5时沿河道向前推进并夺取了维斯特(WISDELT)。下午6时30分,美军再从新组织第二波攻势。这次攻势较第一波更为猛烈。到了傍晚,德军没法再支撑下去,维斯特又再次失守,损失了二百多人并被击毁两辆战车及十多辆装甲车及卡车。残余的第39装甲军团被迫退入树林,很快美军便包围了德军部队并拖以猛烈空袭。此刻部队已经没法再组织任何有组织任何较有系统的反击,就连突围的能力没缺乏。最终第38装甲军团于1945年4月28日在胡斯登堡(WOLFSBURG)瓦解。“普兹登”步兵师及第84国民掷弹兵师被完全攕灭。只有少部分成员能逃出包围网,。4月28日,“克劳塞维兹”装甲师的总兵力只剩下3辆豹式战车,4辆猎豹驱逐战车及数辆装甲车。军力只相等于一个装甲连(另外第42装甲掷弹兵团于4月28日仍于哈根尔兹地区(HAGENOW)继续作战,而该团只剩下133人,其后同样被编入“克劳塞维兹”装甲掷弹兵旅)。同日,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下令把“克劳塞维兹”装甲师及第39装甲军团的残余部队重组,从新命名为“克劳塞维兹”装甲掷弹兵旅
第48装甲军团的组建
  正当西线易北河北段面临崩溃的同时,东线也同样入进倒数阶段。1945年4月10日,中央集团军(ARMY GROUP CENTER)指挥部下令正在重组的第48装甲军团(48TH PANZER KORPS)立即横渡易北河与河西岸的第12军会合,4月11日,第48装甲军团指挥部正式列入第12军麾下并开始重组。第48装甲军团的骨干成员主要来自第24装甲师的第26装甲掷弹兵连,加上于1945年3月,中央集团军把3个步兵师归入该军团。从而构成第48装甲军团的初型。由于战末德军已没法征募较具质数的新兵员,所以跟第12军成军的情况相似,第48装甲军团几乎都是由地方的防备部队,***,保安员等缺乏战斗力的人员所组成。部队主要由三个地区的防卫队组建,当中包括数个步兵营,三个炮兵排,帝国劳动团(R.A.D),国民突击队,第116情报机关联队,第14防空炮师的残部,帝国通信学校学生连,国家社会主义自动车运输军团(N.S.K.K)预备营,尼斯河防区陆军直辖空军预备战斗群及三个防区***战斗群。虽然部队被称为第48装甲军团,但可笑地全军团除了部分从第26装甲掷弹兵连的装甲兵外,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战车及装甲兵等装甲力量,可说是一支空有名称的杂牌装甲军团。
柏林解围作战
  1945年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俄军突破维斯图拉集团军于奥德河的防线,先头部队在22日抵达柏林南部市郊。而另一边俄军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也很快从柏林北部与南部军队会合形成包围网。当晚第12军接到了德国陆军西线指挥部的命令,立即北上向柏林展开救援作战行动。但维克上将认为单靠第12军的力量实在很难独力作解围作战。指挥部经过一轮讨论后,决定联合于柏林北部奥尔兰登堡(ORANIENBURG)的第3SS装甲军团和第41装甲军团及柏林东南部第9军作三方向反击以打通一条通往柏林西南的走廊。可惜计划只属纸上谈兵,最主要原因是第3SSS装甲军团当时在奥尔兰登堡奋力作战,根本没法有余力加入反攻行列,第41装甲军团只是纸上部队,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另外第9军更加被俄军打至七零八落,部队被分割成几个小组,56装甲军团被包围在柏林市,101军团被包围在市北,其余部队则同样被围困在柏林以南的苏斯坦(ZOZZEN)。这些部队根本没能力协助第12军的请救行动。所以最后只剩下第12军参与这次作战。
  1945年4月26日早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最后一次攻势正式展开。第12军的首要任务是突破俄军防线并接近普兹登(POTSDAM)——苏斯坦(ZOZZEN)地区围困的第9军及地方残余部队展开解救行动。第12军派出4个步兵师分成三路进攻:“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及“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负责从正面向普兹登方向出发救出当地守军,“禾斯夫顿”步兵师及“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则负责主攻部队的两边侧翼掩护,向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的第4近卫装甲军发动突袭。攻击部队很快便突破俄军的第一道防线,随后德军步兵于追猎者驱逐战车掩护下疯狂前进,再冲破第二道防线并于当日下午抵达普兹登以南15公里。第12军随即向普兹登的守军发出无电线通讯让他们向南突围。当晚守军组成了数个突击小组,部分突破了俄军的包围网并与“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于普兹登南部的森林取得联系。4月29日上午,“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的两个连先头部队与俄军的增援部队爆发近距离的遭遇战,俄军投入了大量的步兵,配合战车的掩护下与德军短兵相接,双方损失均惨重。俄军开始组织反攻行动并投入了斯大林2(JS-2)型重战车参加作战,“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及“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的侧翼首当其冲,于丹斯科夫(DAMSDORF)及史丁顿(SEDDIN)三字道路口受到俄军猛烈攻击。俄军从路口的两旁以5辆斯大林-2战车为一波向据守路口的德军进攻。德军发现其手上的追猎者驱逐战车对斯大林-2这对手竟完全没有任何效果,连还炮击下也没法打穿俄战车的装甲。并且很快便有6辆追猎者驱逐战车被击破。德军此刻唯有派出以十数人组成的步兵单位駹徒步走向斯大林-2战车附近从100码用铁拳攻击。在这种近几自杀式的行动下,才能免强击溃俄军战车。而德军的追猎者驱逐战车也改成攻击斯大林-2战车的履带部分,使得这俄军战车没法弹动,再派出步兵作近距离攕灭。几经辛苦,德军才暂时阻止了俄军的反击。并在史丁顿附近的湖泊建立了防御阵地。
  完成首轮攻势目标后,第12军随即重整军力并准备进行第二步计划,就是粉碎俄军于普兹登——苏斯坦地区的包围网。由“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的突击炮部队作先锋向当地树林进发。部队以追猎者驱逐战及反战车炮向俄军包围网作密集射击。成功打通一条信道,包围圈的部分德军立即脱出并与“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合流击破俄军战车二十多辆。4月29日晚上第12军最后一次收到由柏林首元地堡的电报。内容问及第9军的突围情况及第12军的救援部队何时抵达柏林,第12军指挥部于4月30日零晨向柏林回复说第12军正在史丁顿附近的湖泊停滞不前,东侧翼受到俄军猛烈攻击,所以部队暂时不可能向柏林拖以救援。另外第9军在苏斯坦遭包围,部分装甲部队试图向古本(HALBE)以西方向进行突破,但详细位置不明。从此之后第12军再也没有收过任何由柏林来的电讯。当时俄军已经攻至柏林的国会议事堂,于堂内坚守的德国党卫军(大都是11SS及23SS装甲掷弹兵师的死梗派成员)的几百名守军此刻已经不存任何希望,他们大都知道第12军已经没法来到解救柏林的困境。他们只能奋力向俄军作战到最后。当天下午3时希特勒也在柏林自杀身亡。
第9军脱出突围
  1945年4月底,东线战场进入了最后阶段,柏林市战役已经接近尾声,第9军(合共13个师)被一分为三,在柏林北方被围攻的第101军团(包括第5猎兵师,第309及606国掷弹兵师和SS503重战车营),在柏林市中心作最后奋战的第56装甲军团(包括第9空降师,第18及20装甲掷弹兵师,明登堡装甲师,SS第11装甲掷弹兵师及SS第23装甲掷弹兵师)与及于苏斯坦遭包围的第9军本部,SS第11装甲军团(包括第169,305及712国民掷弹兵师),SS第5山丘军团(包括第200及286国民掷弹兵师,SS第32装甲掷弹兵师,维兹尔登要塞部队和第391要塞师)和其它第9军直辖部队(包括第404及408国民炮兵团,第27防空炮师,第25装甲掷弹兵师,第9驱逐战车营及SS502重战车营)
  1945年4月23日,位于苏斯坦的第9军主力接到维斯图拉集团军的最后指令:立即向西进行突围并设法与第12军会合。当时部队正跟无数难民被俄第3近卫装甲军所包围。4月27日,指挥部收到消息指第12军已经发动解围作战,第9军立即动用手上最后的装甲力量,由卡尔林波夫少校(STURMBANNFUHRER HARTRAMPF)所率领SS502重战车营的最后14辆虎王及(第一,二连各7辆)作先头部队向古本以西方向突破。部队于4月27日下午7点开始出发。向俄军包围网展开进攻。经过几轮的短兵相接后德军成功从古本城区攻至西面巴劳斯达树林(BARUTHER),约100多名步兵带同一大批难民抵达巴劳斯达树林的渡河点。4月28日上午,俄军炮兵连向突破的德军进行炮击,突围部队受到重挫,11辆虎王遭击毁,残存的3辆虎王好不容易才横过桥梁,与卡文洛夫(KUMMERDORF)训练场的官兵及难民会合。可惜由于部队的无线电装置在突围时被毁,所以没法跟其它部队取得联络。当晚部队重夺卡文洛夫陆军训练场(部队于彻离时卡文洛夫陆军训练场前,把训练场的鼠式(MAUS)205/1V2原型重战车的炮塔引爆,当部队重夺该场时,试图把V2的动力系统修复并***在205/2V1原型重战车上,可惜没有成功……)。
  4月30日上午,第9军的残余部队跟距离10公里外的第12军取得联系,双方同时跟俄军的阵地爆发激烈战斗并设法跟对方会合。当天下午3时过后部收到希特勒自杀身亡的消息……
  5月1日,第9军的官兵终于在西方的上空看见第12军“费狄南·冯·兹希尔”步兵师的掷弹兵连士兵所发放的信号弹。突围部队知道已经成功在即。故此在当晚决定集合手上最后的人力,由史灵顿少尉(HAUPTSCHARFUHRER STRENG)及库斯特上士(UNTERSTURMFUHER KLUST)所驾驶最后两辆SS502重战车营的虎王向西面进行最后突进。打头阵的史灵顿少尉把3辆战车及一门对战车炮击破。但随后被俄军使用的铁拳摧毁。最后一辆虎王也因燃料用尽而放弃于易斯苛兹(ELSHOLZ)。第9军于当天晚上终于成功突破包围与第12军会合。
最后降伏
  1945年5月1/2日晚,第12军接收了第9军的残部及难民,由于柏林已经近几失手,背克上将决定当晚向易北河西岸撤退。部队沿铁路一直往西逃亡。5月3日下午,第48装甲军团指挥部派出官员到美军第405步兵团部商讨投降事宜。5月4日,美军第102步兵师及第20军团的谈判团在易北河西岸的美军总部内举行会议。德军提出了投降的数个条件:
  1:受伤士兵需立即渡河接受医疗。
  2:美军须接受并接收渡河的一万多名难民。
  3:美军须善待投降后的德军士兵。
  美军接受了德军的投降条件。5月5日,美军派出渡河船开始接载受伤的士兵及难民渡河。第20军首先交出手上的20辆追猎者驱逐战车及大部分重型装备。5月6日,俄军开始发动攻击阻止德军渡河行动,“劳烈舒·冯·格德尔”步兵师及第48装甲军团拼死掩护友军渡河。第1170突击炮旅的第一连利用5辆三号突击炮及数辆追猎者驱逐战车向俄军反击,结果被俄军全灭,只有80人能成功撤走。5月7日,于易北河东岸桥头堡的“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士兵收到指示,命令立即渡河撤退。当最后一批“顿奥德·希士拿”步兵师及第12军军部官员渡河后。残存在东岸的少部分德军把所有渡河设备摧毁,并疯狂地向俄军展开绝地反击。“舒尔坦何斯”掷弹兵连在被攕前成功击毁14辆俄军战车。最后第12军及第9军残部等十万余人于5月8日正式向美军投降,结束了其短短一个多月的历史使命。
  事实上,第12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33天中担当了相当的角色,部队从建军至解散。中间参加了几乎所有最后德军的重大战役。虽然部队主要由一些地方民兵及***等二流军力所组成的“杂牌军”,唯其奋勇作战及发挥的战斗力实在不下于一线部队。最后第12军虽然没法阻止柏林的失手及第三帝国的灭亡,但也留下了其短短的辉煌战绩。
扩展阅读:
开放分类: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分享到: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
如想投诉,请到
;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编辑热词可获得额外经验值
您目前的等级是
您目前的经验值是
点经验值即可升为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编辑次数:6次
最近更新:
2011-02-25
创建者:
贡献光荣榜
鼠标滑过用户名,我们有名片啦!
辛勤贡献者:
© 2011 Baidu“雷克勒坦克,全重54?5吨,最大公路速度每小时71公里,装一门52倍口径120毫米火炮,炮弹初速高达1800米/秒,射程比豹Ⅱ远1000米,复合装甲采用多层装甲板和陶瓷装甲,防动能弹能力比普通装甲提高1倍。火控系统由组件热成像摄像机、‘阿惟莫’激光测距仪和车长、炮长稳定式瞄准镜组成。火控系统可在1分钟内捕捉6个不同目标,比一般坦克多两个,并使坦克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其首发命中率达95%,反应时间为4~6秒。
  “该坦克采用多路传输技术和数字式数据总线技术,不仅可以简化车内电线***,而且可以在各设备之间交换数据,甚至在部分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自动地重新组合使用。该坦克还采用自动管理系统,能将信息传给其他车辆,或从其他车辆接收信息。这种实时行动能力是同步作战能力的标志,也是装甲部队战术C3I系统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来讲M1A2及排生系列……”
  法国在1990年代推出的雷克勒主力战车是全球最精密复杂的主力战车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以守势的原则煞费苦心地建立马奇诺防线;而根据这个守势思想,当时法国战车将防护力摆在第一,机动力则可无限制地牺牲。孰料德军机敏神速的机械化劲旅根本不从马奇诺正面进攻,反而从法军意想不到、防备薄弱的阿登森林突入;而迟钝缓慢的法国陆军根本无法面对这种不按牌理出牌的状况,缔造不到50天内被德国闪击战轻松摆平的奇耻大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人检讨先前惨败的教训,认为过分偏执于守势是个绝对的错误,而如果要采取攻势,则战车的机动力必须放在第一,如此就得减轻装甲的重量;此外,法军悲观地认为无论战车装甲厚度如何地增加,总会被更新的反装甲武器轻易击穿。因此,往后法国陆军使用的数种战车如amx-13、amx-30等,都是将机动力放在第一优先、牺牲装甲厚度的轻型战车。然而,进入198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大幅进步,最先进的主力战车如德国豹二、美国m-1都能有效兼顾火力、机动力与防护力,不必再做痛苦的抉择:火力方面,使用大口径主炮与先进的射控系统;防护能力方面,使用高科技的复合装甲,防护效能远高于相同厚度的传统钢质装甲;虽然火炮与装甲的提升会使重量大幅增加,但是配备大功率发动机与优良的悬吊系统后,仍能拥有极出色的机动能力。此外,近年来单兵反战车武器在战场上日渐普遍,也使amx-30这类「薄皮」战车面临几乎无法生存的窘境。 雷克勒的原型车。
  法国陆军接替amx-30的新一代战车研发计画始于1970年代末期,仍找上西德进行合作,虽然之前两国在1950年代有合作开发战车最后却分道扬镳的前科(当时双方最后分别推出豹一与amx-30)。法国称此新战车研发案为拿破仑一世(napoloon i),西德则称之为kpi-3。不过历史再度重演,此项研发案由于意见不合等种种因素于在1982年12月宣告撤销。而同样在这段期间内,giat也依照amx-30的基本架构陆续推出amx-32与amx-40战车,不过都未获法国陆军采用。「拿破仑一世研」发案告终后,法国决定自立发展新一代的战车,计画名称为发动机导向战斗(engin principal de combat,epc),由giat集团负责研发,基本设计在1985年定案,1986年1月正式命名为雷克勒主力战车,以纪念二次大战时期首先率军进入巴黎的法国陆军名将菲利普.雷克勒(phili e francois marie leclerc)元帅。雷克勒的第一辆原型车在1989年年底推出,于1990年在圣多利举行的欧洲陆军展中首度亮相。法国总共制造了6辆雷克勒原型车进行各项测试,而16辆预量产型则从1991年9月起陆续出厂。与豹二、m-1相同,雷克勒也是一款能同时在火力、机动力与防护力都有出色表现的第一流先进主力战车,其思想较amx-30的时代可说是截然不同,当然这是拜科技大幅进步所赐。
  虽然雷克勒是法国人引以为傲的「全球第一种第四代战车」(有人则称之为「20世纪最后传统构型主力战车」),但糟糕的是它的报价也一样「目中无人」,让m-1a2、豹二a5/a6与英国挑战者-2等老牌望尘莫及,放眼全球仅有日本的90式战车的「身价」与雷克勒媲美。进入1990年代后冷战时期,法国国防经费遭到大幅删减,而造价高昂的雷克勒战车自然不能幸免。法国陆军最初打算采购1400辆雷克勒来全面取代amx-30,不过这个数字一直向下缩水,从800辆跌到今天的406辆雷克勒战车(在1993年订购354辆,2001年下半追加52辆订单,其中只有320辆为战备车,其余则作为学校教学或预备用车)与20辆雷克勒回收车,比原先估计的需求量低很多,也无法全面汰换amx-30。
基本构型
雷克勒战车除了具备m-1、豹二等当代最精锐战车必备的任何杰出特质之外,更以大量应用最尖端科技著称于世;而一向骄傲自负的法国人更宣称雷克勒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第四代战车,换而言之根本不把美国m-1与德国豹二等两大名门放在眼里。由于设计之初便引用最新的科技与概念(尤其是紧凑的新型动力系统),雷克勒的体积相当紧致,长度比m-1、豹二短了1m左右,车高仅2.47m。雷克勒节省的体积重量不仅被用在装甲防护上,也替未来的提升预留空间,而这是m-1、豹二等较旧型庞大车种怎么改良都办不到的。体积减少不仅使得被弹面积缩小,也让雷克勒在拥有与m-1a2同样厚实的装甲之下维持56ton左右的战斗重量,使得机动力大幅提升,并能降低战略运输与桥梁承载的负荷,而且各国原有的装甲救济车几乎都拖得动,能减低换装的成本。以下便分别介绍雷克勒的各个层面:
  防护能力
  防护能力方面,雷克勒采用钢制全焊接车体与炮塔,而且是继以色列驰车mk-3之后,全世界第二种使用模块化装甲技术的主力战车,而此种先进装甲技术也逐渐形成新一代战甲车的潮流,不仅受损或老旧的装甲模块可立刻拆卸更换,此外也能随时换装最先进的装甲。雷克勒使用模块化装甲的部位包括炮塔四周、炮盾、车体正面以及侧裙等,其装甲模块块乃固定在车体预置的钩锁上,***作业相当容易,表面上也无任何螺栓或卯钉。目前雷克勒的模块装甲为广受西方先进战车采用的陶瓷复合装甲,炮塔上的为箱式复合装甲,具有复合装甲与收空间装甲的功能,对动能穿甲弹与高爆穿甲弹都有极佳的防御效果。雷克勒第一批原型车的炮塔外型较为简单,是类似豹二的方正构型,不过量产型雷克勒改采外观复杂的高整合性多箱式炮塔,构型扁平而长,其线条前卫而洗炼,避弹性极佳,此外所有的射控观测单元都获得装甲的保护。
  雷克勒的侧裙包覆面积极大,采用两段式设计,中间以活动组件连结,侧裙下段装有可抑制飞尘的橡胶板,保护范围几达承载轮中心。在每侧八块侧裙组件中,前三块为复合装甲,后五块则是一般均质钢板。雷克勒的炮塔回旋与炮身俯仰均由无游隙电力伺服系统驱动,与射控系统或炮身稳定系统连结,此外也没有传统液压制动系统液压油容易失火的危险。雷克勒的炮塔后段弹舱也有完善的防护设计,包括弹舱与战斗舱之间的强化防爆隔门、炮塔末端顶部的三块泄爆板等。雷克勒拥有全车加压式核生化( c)防护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能于2至10微秒内侦测出火源并瞬间将其扑灭,并使用无毒性的抑燃剂。为了降低被发现的机率,雷克勒的表面使用新型低红外线/低视度迷彩树脂涂装,发动机废气排放前则先经过气冷系统与车外凉空气混合,以降低热讯号与黑烟。虽然雷克勒体积比m-1a2、豹二小了一号,但实际上装甲依旧非常厚实,丝毫不逊于这二者,加上装甲技术先进以及被弹面积较小,雷克勒的整体防护能力非常优秀。
动力系统
雷克勒的初始计画名称为「发动机导向战斗」,顾名思义就是以动力系统作为战车架构的开发主轴,使其拥有较高的整体运作效能与性能,包括机动能力的强化以及尺寸重量的缩减等。雷克勒使用一具体积小、重量轻、易激活、热讯号低、功率高且不冒黑烟的新型scam v8x-1500 8汽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引擎,由sagem的电子控制系统监控(包括燃油喷射、汽缸正时、资料监控与显示等机能),搭配采用微处理器控制与静液压转向机构的先进esm-500自动变速箱,在每分钟2500转时可达1500马力最大输出功率,此外具备原地回转能力。由于雷克勒重量较轻,故推重比高达28,凌驾于m-1与豹二之上,仅次于日本的90式。esm-500自动变速箱采用紧凑的整合式设计,包括变速齿轮箱、液压动力式转换器、高功率液压净力式转向机、机械传动式冷却风扇组等等,共有5个前进档与2个后退档。sacm v8x-1500发动机配备suralmo顶杆高压涡轮增压系统,以可变旁通气路与辅助燃气室连接,能大幅提升进气效率,增压效果超过一般涡轮增压器,使雷克勒动力系统的表现接近燃气涡轮(每分钟2500转时就能输出1500匹最大马力),但耗油量却远低于后者。雷克勒还拥有一具涡轮机械公司(turboeca)的turbomeca tm-307b辅助动力系统,此系统包括一具涡轮和发电机等,能在主引擎关闭时提供车上装备运作所需的电力,例如为车上电瓶充电、提供动力给炮塔与射控系统进行接战,或者在冷车的情况下激活发动机(特别是在寒严寒天气下,因为燃气涡轮的激活远比柴油机容易)。为了简化后勤维修作业,雷克勒的主引擎、变速箱、冷却装置与辅助动力系统等相关动力输出组件均结合成一个紧凑的矩型包件,这让动力包件的更换与维修作业变得十分简便,50分钟内可更换完毕,远低于amx-30所需的180分钟;而动力系统紧致化也是雷克勒体积大幅缩减的关键因素。雷克勒的油箱本身就附有抽油帮浦,能从一般的燃油筒中汲取燃油,能在8分钟内加满油箱,后勤补给颇为便利迅速。
  承载方面,雷克勒在设计之初曾评估传统扭力杆悬吊系统与液气压悬吊系统,前者成本较低,但后者拥有较佳的性能;最后,雷克勒基于性能考量,选择了trw航天系统公司研制的samm液气压悬吊系统,每具承载轮各有一支shb-3双缸液压避震器,采用氮气填充,具备极佳的避震与吸震的功能。由于车体较短,雷克勒只有六对承载轮,比m-1、豹二少一对。雷克勒的极速达71km/hr,平均越野速度为50km/hr,由静止加速至32km/hr只需要5秒。雷克勒的驾驶舱设有三具潜望镜,中央的一具装置thomson-csf的ob-60日/夜观测系统,驾驶以一具无段式方向盘来控制战车前进方向。
火力方面,雷克勒配备一门giat的cn-120-26型120mm 52倍径滑膛炮,此炮一度是西方世界炮身最长的战车用滑膛炮,故拥有较高的炮口初速,直到1990年代末期配备120mm 55倍径滑膛炮的德国豹二a6亮相时才被比下去。cn-120-26主炮沿用amx-30以来的典型法式设计,为了追求内弹道性能而未设置炮膛排烟器,改从战斗室内以压缩空气将开火后炮管内的烟硝吹除。cn-120-26拥有电子伺服陀螺仪二轴炮身稳定系统,能行进间射击,并透过射控系统与观测系统同步动作。雷克勒原型车的主炮配备hardy-20炮身测曲器,不过量产型则将之取消。cn-120-26具有铝美合金炮身热套筒防止炮管受热变形,除了giat开发的弹药外,还能使用北约制式120mm滑膛炮弹药。giat为cn-120-26主炮研发的弹药包括三种实弹、两种射击用训练实弹以及两种装填用训练哑弹,实弹为120 apfsds f1a翼稳脱壳穿甲弹(炮口初速1790m/s,有效射程4000m,采用钨锰合金弹蕊,飞行3000m时误差半径小于20cm)、120 heat-mp f1高爆穿甲弹(采用锥形化学能装药弹头,炮口初速1100m/s,有效射程3000m,飞行2000m时误差半径小于25cm)与120 he f1高爆榴弹(炮口初速1000m/s,有效射程4000m以上,飞行2000m时误差半径小于35cm,主要用于对付人员、建筑物、轻装车辆等软式或半硬式目标),射程、飞行速度与精确度均比美国m-256 44倍径滑膛炮发射北约制式120mm炮弹为佳;这些炮弹均使用半可燃式抛射药荚,其底火适用于电力击发机构,发射后仅留下一片底板并排入炮尾环下方的收集袋内,不影响车内乘员操作。至于两种射击用训练实弹分别为120 apfsds-tp-t翼稳脱壳穿甲练习弹(射击时炮膛磨损比实弹轻)与120 heat-tp-t高爆穿甲练习弹,两种装填用训练哑弹则是120 apfsds f1 inert与120 heat f1 inert。此外,giat之后又研发两种新的120mm炮弹,第一种是具有衰变铀弹头的du 120翼稳脱壳穿甲弹,名为procipac(projectile cinetique a penetration accrue),于2005年交付法国陆军的雷克勒使用;第二种炮弹则为polynege导引炮弹,预计用于2015年执行的雷克勒第二阶段改良计画。polynege弹药的炮口初速约800m/s,射程高达7000m,发射后短暂期间内使用火箭推进,炮弹的两片前翼与六片尾翼在发射后展开,用于控制航向。polynege有两种飞行模式,第一是种直射式乃是保持在瞄准线上方飞行,并攻击目标的顶部;另一种间接射击模式则以高抛物线飞行,进入目标区后开启弹头的寻标器锁定目标,由上而下攻击目标的顶部。除了地面目标外,polynege也可攻击地下掩体,以及直升机、uav等慢速飞行目标。除此之外,据说giat与德国莱茵金属(rheinmetall)也为雷克勒合作开发了ofl-120f1的反直升机翼稳脱壳穿甲弹,具有长度/直径比达20的钨合金弹蕊。虽然目前雷克勒使用的是120mm主炮,但是其原始设计也预留了换装140mm主炮的空间,作为日后性能提升之用。
  不同于m-1与豹二,雷克勒的主炮采用自动装填系统,故省略了装填手,全车仅编制三名乘员;自动装填不仅能减少人力需求,进而使得战车体积能更加紧致,此外还可大幅提高射速(达每分钟12~15发),不过遇上机械故障时就得委屈炮手来装填。不同于俄系战车的旋转式自动装弹机,雷克勒的自动装弹机采用炮塔尾舱平推式(band magazine)设计,不仅可靠性较佳,而且将弹舱置于炮塔尾端能使乘员得到较佳的保护(例如能采用坚固的弹舱隔门、炮塔顶部加装泄爆等设计),而非如同俄制战车的乘员坐在弹舱上面。此套自动装填系统由微处理器控制,以印在炮弹药荚上的环码来识别炮弹种类,最多能使用六种不同的炮弹,由车长或炮手选择弹种进行装填;而此套自动装填系统所有的动作如弹带输弹、进弹等都以电力服务器驱动。装填时,主炮会固定为1.8度的俯角,接着处理器控制驱动马达转动输送带,将指定的炮弹转至中央出弹位置,再由推弹杆推入炮尾装弹机中,装填完毕后便回复原先的射角。法国在研发这套自动装弹机时非常慎重,研发阶段先后制作了16套原型,以求在量产车上的产品能臻至完美,不要像俄系战车的自动装弹机一样故障连连。雷克勒总共搭载40枚主炮炮弹,其中22枚位于自动装弹机的储弹带上(上下两层各11发),另18发则储存于驾驶座右侧的鼓状弹舱内,当自动装弹机耗尽后便由炮手手动取弹;此外,自动装弹机的车外补给门设于炮塔尾部。
  副武装方面,雷克勒拥有一挺12.7mm同轴机***(本来法国陆军一向偏好20mm机炮等「重量级」同轴武装,但为了缩小炮塔构型,只好「屈就」于12.7mm机***),车上携有950发12.7mm子弹,而车长与装填手舱口附近各有一具7.62mm***架,不过平时只***车长用机***;这两具***架的俯仰范围不大,很难进行防空射击,主要还是用于压制地面目标。其实giat曾为雷克勒发展了遥控式***塔,原型车便有装备,乘员在操作时不用暴露于车外;但是碍于国防预算有限,法国陆军采购的雷克勒仍使用人力操作的车长机***,而此种遥控机***只出现在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雷克勒uae上。除此之外,雷克勒炮塔后段两侧各装七具新型80mm galix多用途抛射器,称为装甲车近距离防御系统(armoured vehicle close protection,avcp),能发射烟幕弹、红外线诱饵、人员杀伤榴弹、人员阻绝地雷等,有效担负起战车的近程自卫任务。这些galix发射器经过良好的适型***设计,均整合于炮塔装甲之内,受到良好的保护。目前雷克勒的avcp是由车长操控,未来改良后将与kbcm车载主动防御系统(详见下文)结合,在面临威胁时能自动于第一时间发射。雷克勒的车长席位于主炮后方左侧,炮手则位于主炮右侧,正好与一般西方战车相反。
观测/射控装备
观测、射控与战场管理等电子系统是雷克勒引以为傲的部分之一。由于出道较晚,雷克勒能使用最尖端的科技,所以其射控装备的技术层次与精密复杂的成度堪称全球之最。观测方面,雷克勒的车长拥有一具sfim(现为sagem)的hl-70全周界独立回旋瞄准仪,位于炮塔上方左侧,整合有日/夜间光学瞄准仪以及二维稳定仪;其中,日间瞄准仪有2.5与10倍两种放大倍率,能在4000m外发现目标,于2500外完成确认,星光夜视器的放大倍率则为2.5倍;此外,hl-70也可将星光夜视器换成红外线热影像仪(从雷克勒block 2+开始),并保有加装雷射测距仪的能力。雷克勒的炮手则拥有一具sfim hl-60 savan20炮手瞄准仪,***于主炮右侧的炮塔前方,整合有放大倍率为3.3倍的红外线热影像仪、放大倍率可选择3.3或10的日间光学瞄准仪、放大倍率为10的电视摄影机、avimo的hl-58钕-石钇榴石(nd-yag)雷射测距仪(有效距离10000m,误差在正负5m以内)以及二维稳定仪,拥有极佳的全天候观测能力与精准度,不用时则以对开式装甲板盖保护。hl-60具有孔径显像与紧急镜面调整等两种备用模式,其中孔径显像乃将光学镜头调整至与主炮中心线同轴,依靠光学镜内刻度估算瞄准点,因此雷克勒就不再另设置主炮同轴瞄准镜了。车长观测塔顶拥有七具潜望镜,提供300度的观测视野,而炮手席舱盖也有三具向右的潜望镜。
  雷克勒的射控系统精密复杂,以三具数字计算机(总共有30个处理器)为核心,自动化程度极高,以数字中央处理器为核心,连结车上所有的目标观测器、传感器、弹道计算器与所有的稳定系统(包括观测器与主炮)。接战时,射控计算机透过观测系统传来的资料自动进行目标信息统整,资料计算机则传送本身的资料,此外也获得大气感测装置获得的资料,计算出射击参数;而前述所有的数据传输、计算都是随时在真时(real time)进行,因此雷克勒的射控系统能随时提供射击参数的调整量供炮手参考,作为修正依据。此外,雷克勒的主炮稳定系统、主炮俯仰系统以及炮塔旋转系统均透过射控系统与hl-60/70的稳定系统、旋转系统进行同步连动,使得炮塔能自动定向,主炮永远指向目标并抵销行驶时的摇晃震动。由于车长与炮手各自拥有独立的精良观测装置,加上精良射控系统的整合,使得雷克勒拥有猎歼(hunter-killer)能力:当炮手正用瞄准器与主炮接战某个目标时,车长就能用他的独立瞄准仪搜索下一个目标,等炮手接战完毕便按下按钮,自动将炮塔转向新的目标,让炮手立刻进行新的标定与射击工作;此外,车长如果在炮手追描一个目标时发现另一个更有价值的目标,便能超控炮塔去对准新的目标。hl-70瞄准仪保有加装雷射测距仪的空间,未来如果加装(例如售予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雷克勒uae),雷克勒的多目标猎杀能力将由「猎歼」进阶为与英国挑战者-2同级的「猎杀-猎杀」(killer-killer),车长独自就能以其瞄准具完成搜索与标定,接着激活自动炮塔定以及主炮自动瞄准,当主炮与第二个目标的数据重合后就能开火,省去炮手精确标定测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间对付两个目标。车长与炮手的控制面板上都有vdu显示器,能彼此监看对方瞄准仪的画面。在60秒内,雷克勒的观测与射控系统就能标定并攻击6个不同的目标,而变更目标射击的循环时间仅需4~6秒,多目标接战能力强大。雷克勒能在4000m以上的距离发现目标,在2500m以上的距离能完成目标辨识、锁定并展开射击,越野行驶时的主炮第一发命中率高达95%,在实际测试中创下35秒内连续命中6个目标的纪录。
战场管理系统
指管通情方面,雷克勒是西方第一种在原始设计阶段就规划配备战场管理系统(battlefield management system,bms)的主力战车,由giat整合研发,其内包括彩色显示器、计算单元以及数字无线电连接接口,以数字通讯网路将配备bms的各车获得的信息情报统整起来,搭配车上的导航次系统(整合惯性导航与g 卫星定位系统)与电子地图系统,便可在彩色显示器上清楚地标示周遭敌我位置、战场情报以及我军补保作业地点,并进而规划行进路线、标定敌方目标与障碍、组织攻势或阵地乃至于预先拟定战术等。相较于传统口述方式,bms能让各车在第一时间内取得明确且完整的战场信息,使部队易于集结部署、以最佳路线前进,并在最短时间内部署至正确战术位置;由于各单位均获得高透明度且高流通性的完整战场信息,不仅能减少遭遇伏击等突发状况,即便碰上也能迅速通报与应变,此外还能减少误击的状况,甚至在战车本身看得到敌军前,就事先以武器瞄准其跃出位置,掌握先发制人的优势,以上优势也能使作战人员信心大增。此外,雷克勒还配备战车乘员与车辆电子装备(vetronics),能自动显示车辆的故障部位(包括动力、电力与计算机等)、输入射控参数以及快速传递信息等,其显示接口就是车长的vdu显示器。
  此后giat持续精进,推出名为快速导航暨决策支持系统(fast information navigation, decision and reporting system,finders)的新型车载战场管理系统,主要改良项目包括:换装新的键盘式操作接口,操作时更加便利迅速;新增自动与半自动数据处理模式,使各种信息运用效率提高;扩充新系统接口程序以整合新的装备,包括dic战斗识别系统、车载主动防御系统以及thales研发的战场敌我识别系统(battlefield identification friend of foe,biff)等。此种改良后的finder传输能力更强,车长使用键盘输入信息,再透过标准的pr4g无线电系统就能接上战术网络,与其它配备finder/bms的车辆或步兵进行信息交换。finder系列首先***于1995年售予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雷克勒uae,称之为雷克勒战场管理装备(leclerc battle management equipment,lbme)。
  根据阿联雷克勒uae的操作经验,giat继续改良finder的人体工学、紧致性与操作模式,终于在2002年获得青睐,正式成为下一代法国陆军车辆的标准车载战场管理系统。在这项改良计画中,***finder的车辆还会加装giat与eads defe e electronics systems合作研发的热影像信息系统(terminal information system,tis),将finder与车上的观测/射控装备整合,能传输包括热影像信息在内的多种图像信息。其中,用于雷克勒战车的版本为tis-icone,其余装甲车如vbl、vab、amx-10rc、vbci等则使用tis-v1,两者主要的差异在于观测/射控功能。雷克勒的机本通讯系统为两具thales的vhf/hf跳频无线电机。
  雷克勒坦克潜渡准备展示(后竖起的为两个换气管)
为了支持雷克勒战车,giat首先在1994年推出雷克勒的装甲回收型(arv),接着在1997年开始研发简称e系列(engineer)的雷克勒工兵车系,包括epg装甲工兵车、ptg装甲架桥车以及可供arv、epg使用的kd-2模块化排雷套件,以下分别予以介绍:
  雷克勒arv
  装甲回收车:
  此车于1994年推出,任务包括拖救、抢修抛锚在战场上的雷克勒战车或其它战斗工兵的任务。雷克勒arv沿用与雷克勒的底盘底盘设计,但车体增长,承载轮增为七对,此外也省略了炮塔。车上的工兵装备都由莱茵金属陆地系统部门(rheinmetall land system)制造,车头左侧设有一具回旋范围达270度的伸缩液压吊臂,能举起30ton的物体,故可吊装雷克勒战车的动力包件或炮塔总成。车上主绞盘钢缆长180m,拖曳能力达35ton,辅助绞盘则有1.5ton的拖曳能力。此外,车身前端有一具液压铲,能推土构筑防御工事,在使用机械吊臂时则支撑地面以稳定车身。雷克勒arv的第一个客户是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法国陆军则打算在雷克勒战车进行改良、重量增加使现役amx-30d装甲回收车无法牵引时,再采购30辆雷克勒arv来取而代之。
  雷克勒epg装甲工兵车:
  用于支持装甲部队作战,与雷克勒arv保有70%的共通性,任务包括除雷、构筑射击阵地、挖掘壕沟、构筑障碍工事等等。雷克勒egp的底盘与arv型相同,也配备相同的液压铲、吊臂与绞盘系统,不过吊臂前端可更换吊桶、钻头、抓钩或铁锤等配备,或于车体后部搭载填壕柴束等铺路/阻绝器材。此外,雷克勒epg的车顶加装一门用来爆破工事或障碍的142mm迫击炮,车上携带100发迫炮弹。
  雷克勒ptg装甲架桥车:
  配备英国维克斯(vickers)公司的通用架桥装备(universal bridge launching equipment,uble,与酋长式avlb相似),可选择跨距26m的10号桥身或跨距13.5m的12号桥身,均为剪式桥。此外,giat还自行开发了一种专为中东环境设计的桥身,桥身呈中空弧形以跨过油管。
  kd-2模块化排雷套件:
  可供雷克勒arv、egp使用,包括一具英国pearson制造的fwmp车头除雷犁、一组giat的demeter磁讯号引爆器、一套pearson的带路者(pathfinder)雷区路径标示系统(携带100枚可重复使用的标竿,以压缩空气打入地面,供后续部队识别路径),以及两组设于车尾的波兰制pronit火箭排雷索(排雷索长110m,以火箭射出后能引爆4至8m外的地雷),或者选用giat开发的minotaur火箭排雷索。fwmp除雷犁***于车头推土铲的的位置,故使用前需先卸下原本的推土铲。雷克勒arv可用吊杆完成kd-2套件的装卸,加装后吊杆与绞盘仍能操作,故保有拖救、维修的能力。
  外销
  售予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雷克勒uae,装备比法国自用版更为精良,显示阿联的出手阔绰。
  雷克勒在1990年代初期甫推出之际,便参与了1990年代激烈的中东各国战车销售大战,与美国m-1a2、英国挑战者-2等当代最精良主力战车正面对决。由于中东平坦的沙漠地形利于战车部队的运用,颇受中东国家青睐,加上这些富裕的产油国家下单采购昂贵新式武器时毫不手软,使得中东战车市场成为1990年代以来军火商最眼红的一块大饼。在激烈的竞逐中,m-1a2成为最大赢家,获得科威特250辆与沙特阿拉伯465辆的订单;而雷克勒则获得阿拉伯联合大公国(uae)390辆雷克勒战车、46辆雷克勒arv与2辆雷克勒驾驶训练车的成绩,在当时是法国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单一军火外销订单。阿联是在1993年2月该国举办的第一届阿布达比国际防卫(idex 93)看上雷克勒,首辆雷克勒uae于1994年运抵阿联,并在2003年7月交货完毕;而阿联订购的雷克勒arv则在2005年交货完毕。除了中东沙漠之外,雷克勒也尝试争取其它地区的订单,例如1999年瑞典的战车竞标案,
  竞争对手包括西方另外三大主力战车──m-1a2、挑战者-2与豹二a5/a6。由于m-1a2、挑战者-2和豹二a5/a6都是1980年代设计的改良型,理论上1990年代才出道的雷克勒会占有优势,不料在瑞典陆军的测试作业中,雷克勒的表现仅优于挑战者-2,而胜利者则为豹二a5,此种结果颇令人意外;此外,在稍后希腊的战车竞标案中,雷克勒于希腊举办的测试里仍然仅胜过挑战者-2,不敌m-1a2与豹二a6(最后也是由豹二a6获胜)。总之,1990年代西方战车外销大战中,豹二系列在欧洲甚至南美洲获得完全胜利,m-1a2、雷克勒与挑战者只能在中东有所斩获。
  阿拉伯联合大公国采购的雷克勒被称为uae tropicalised leclerc(以下简称雷克勒uae),不仅拥有比法国自家雷克勒更精良高档的装备,并在设计上进行若干修改,以适应中东沙漠酷热、沙尘弥漫的气候。雷克勒uae不仅是雷克勒车系第一种使用finder系列(lbme)战场管理系统的成员,也换装升级后的hl-80车长瞄准仪,配备遥控板盖来保护镜头,整合有雷射测距仪与红外线热影像仪,使其具备全天候「killer/killer」机能(目前世界上仅有英国挑战者-2e具有此等能力)。此外,雷克勒uae还配备法国陆军买不起的7.62mm遥控机***,位于炮手舱盖后方,由炮手控制发射,水平射界与俯仰范围均相当不错,能进行对空射击,唯一的缺憾大概就是对车长全周界瞄准仪的后方视界造成某种程度的妨碍。雷克勒uae的装甲侧裙也经过强化,每侧前八块侧裙为复合装甲材质;此外,亦改良了炮塔尾端的储物架。
  动力方面,雷克勒uae换装「欧洲动力包件」(euro power pack)──包括一具最大输出功率1500马力的德制mtu mb-883 12v柴油引擎、renk hswl-295tm自动变速箱(具有5个前进档,3个后退档)以及一具新的柴油发电辅助动力系统。有趣的是,英国最新型挑战者-2e战车、以色列甫推出的驰车mk-4战车以及美国竞标希腊、土耳其陆军订单的m-1a2也采用与雷克勒uae相同的欧洲动力包件。mtu 883是豹二战车的发动机──mtu 873系列的改良型,这些德国发动机长久以来已经累积了崇高的声誉与口碑,无怪乎受到广大青睐,连一向自视甚高的老英、老美也选择了它。为了容纳新的动力系统与加大的油箱,雷克勒uae的车尾经过加长;而mtu 883在每分钟2700转时才能输出1500匹最大马力,故传动系统与车内电控系统也需经过调整。以上显示法国原版雷克勒的动力系统的确较为先进,不仅性能较佳也比较紧致,只是联合大公国显然对发展成熟、口碑好的欧洲动力包件比较有信心。除了动力包件之外,雷克勒uae也换装适合沙漠地带的冷却系统与空气滤静器。法国原版雷克勒采用置于炮塔外的气冷空调系统,而雷克勒uae则改为置于车内的液冷空调装置,以适应日夜间温差极大的沙漠环境,维持车内精密装备的正常运作与车内作业环境的舒适性。
  然而这样的订单并不够养活雷克勒的生产线,外销成绩远比不上豹二,内需市场又不如美国m-1a2;更惨的是由于汇率变动,雷克勒销售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案到头来反而是以giat赔钱作收,下场比几乎卖不出去的英国挑战者-2还糟糕。沙特阿拉伯在1990年代初期曾打算采购700辆左右的新式战车,前315辆选择了m-1a2,尔后则打算向法国订购355辆雷克勒(构型应与雷克勒uae类似)与38辆雷克勒回收车;但沙特阿拉伯还附带要求在此交易中,法方必须购回沙国原有的amx-30战车与amx-10装步战车,双方对此无法达成共识,导致交易告吹。接着,雷克勒也与m-1a2等宿敌角逐土耳其史无前例的千辆战车采购计画的首批256辆(德国政府以土耳其人权纪录不佳为由,在2000年否绝了豹二对土国的出口)。在测试作业中,雷克勒的表现终于击败m-1a2,一吐先前的怨气,一度颇有获胜的希望。不料,当时适逢土耳其严重的财政危机,眼看着要成为阿根廷第二,这个耗资庞大的战车采购案只能搁置(在2004年5月正式撤销),而雷克勒这个即将到口的超级肥肉就此化为泡影。
  作战测试与实战经验
  在1999年的科索沃冲突中,法国派遣了一个15辆雷克勒战车的加强战车连前往该地,首开该车参与实战的记录。法国派出此等王牌车种而非amx-30,显示当地情况十分严重;不过派出雷克勒也正好可以在外销市场上打广告,而英国也派遣该国最新锐的挑战者-2前往科索沃。此雷克勒加强连在1999年6月至2002年5月驻防科索沃期间,仅靠着有限的后勤支持兵力在维持,但可靠度维持在高档,良好的乘员就地维修性也获得证实。而手头上只有二流俄系战车的当地武力也颇为识相,对这种「最后的传统构型战车」敬畏有加,因而对雷克勒加强连驻防的区域避之而不及。同样地,塞尔维亚人也不敢在英国挑战者-2的驻防地区造次。有趣的是,科索渥冲突期间,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派出的维和部队同样也把该国的雷克勒uae带到巴尔干半岛去亮相。
  此外,法国陆军还曾实兵测试雷克勒相较于上一代主力战车的作战效能差别,项目包括由一队雷克勒战车(第三或第四代主力战车)出战数量为两倍的敌方第二代主力战车(简称nmbt,应以法国陆军amx-30担纲),以及由另一队nmbt对上两倍的敌方nmbt。在正面交锋中,雷克勒与nmbt队均能摧毁6至7辆敌方nmbt,但雷克勒全程均以高速行进射击,只有两发炮弹失误,而需要停车开火的nmbt则有5发失手。在敌方侧面袭击的情况下,雷克勒成功反击并摧毁敌方所有战车,本身只有四辆遭到命中,而nmbt队则在摧毁2/3敌战车后全军覆没。
  生产批次与后续改良计画
  雷克勒第一批量产型在1990至1996年移交法国陆军,称为block 1,涵盖t1~t5构型,主要是针对中欧环境而设计;1997~2003年装备的222辆雷克勒block 2则涵盖t6~t9构型,主要改良为加强环境适应性,包括小幅变更附加装甲配置、强化空调系统以应付酷热环境的考验,并在最终传动器增设滑油冷却器,使之能部署于全球任何地方;此外,射控与引擎控制软件也经过改良。在2002年9月至10月,四辆雷克勒block 2被送至卡达,在摄氏54度的高温环境下进行操作测试。从2004年起生产的雷克勒(也就是法国陆军在2001年下半追加的52辆)称为block 2+,涵盖t10与t11构型,主要改良包括炮塔前部与侧面装甲模块增厚,并加装tis-icone以及biff战场敌我识别系统。此外,雷克勒block 2+的车长与炮手瞄准仪均整合sagem的isri第二代热影像仪,使其具备全天候「hunter/killer」能力。
  由于法国陆军预计使用雷克勒至2030年之后,故从2002年起便对雷克勒展开有系统的阶段性升级。在2002年,法国陆军针对现役雷克勒拟定第一阶段改良计画,将持续至2008年,主要是将现役的雷克勒统一提升至block 2+的水准。此计画首先改进雷克勒的战场管理能力与车内灭火系统,其中战场管理系统的部分乃从2003年起在法国陆军阵中100辆以上的雷克勒(平均每个战车排一辆)加装前述的tis-icone热影像信息系统,以数字元方式与上级指挥单位的eads制计算机系统传输战术资料、地图与作战指令等,再透过这辆有tis的战车与排中其它车辆进行车间信息传输,可增加上级单位与战车排之间的指挥联系效率。在2006年,雷克勒预计完成biff敌我识别系统、isri第二代热影像仪与辅助防御系统(defe ive aids suite,das)的装设;而2008年的进度则为装甲升级,以及换装自动化目标追踪/瞄准系统以及整合指管通情系统。
  预定从2015年起执行的第二阶段雷克勒仿真构型,装置大量主动防御装备与匿踪套件。
  雷克勒的第二阶段改良预计从2015年实施,项目包括机动力、攻击性、存活性、指管通勤与后勤支持等。存活性方面,将加装kdfm/kbcm与 atem等三种匿踪/主动防御套件(于下文叙述);火力方面,雷克勒将增添前述的polynege导引炮弹,此外也可能换装目前美、法、英、德进行的共同主炮研究计画(ftma)所研发的140mm滑膛炮。此种140mm战车炮采用自动装填,可在1000m外贯穿1000mm厚的垂直滚轧均质钢甲,不过炮弹大型化的代价就是携行量会有所降低。碍于法国经费短缺以及实际需求不大(现阶段雷克勒的实力早就傲视群伦了),将来雷克勒是否能如愿换上140mm主炮可能不太乐观。
  在2000年代初期,giat为现役战车、装甲车辆发展了kdfm匿踪套件、kbcm主动软杀防护套件以及 atem主动硬杀防护套件,能提升这些车辆在战场上的存活率。以下便分别介绍:
  [kdfm车载匿踪套件
  kdfm主要是在车体、炮塔与侧裙上加装模块化的匿踪外罩,以雷达波吸收材料(ram)制造,加装后车辆外观变得十分简洁且带有倾斜,此外炮塔外部的凸出物如储物箱等也都取消;降低热讯号方面,kdmf具有气冷设计,将冷空气导入ram材料与原先车体之间的空隙。除此之外,战车的炮管也会包覆一层特殊的雷达波吸收材料。kdmf可大幅降低车体的雷达截面积、红外线讯号,实验证实其对波长8~12um的红外线热影像仪、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的匿踪效果极佳。目前法国陆军已经为其amx-30b2战车与amx-10rc轮型装甲车下单采购kdmf套件,此外也与giat签约发展用于雷克勒战车的kdmf套件。
  kbcm车载主动防御套件(软杀)
  kbcm的架构与苏联大力发展的车载主动反制系统相似,拥有与射控处理系统连接的雷射、豪米波雷达传感器,在发现敌方雷射、雷达等锁定讯号时会警告乘员,同时自动激活一些主动反制措施包括投射烟幕弹、红外线诱饵等,以干扰敌方视线或红外线寻标器。kbcm的雷射接收装置位于炮塔两侧与后端,豪米波雷达侦测器也位于炮塔尾部,主炮基部也有一个飞弹警告器;而炮塔后段两侧的galix发射器数量不仅会比目前增加,炮塔正面两侧也会加装红外线干扰发射器。
   atem车载主动防御套件(硬杀)
   atem主动硬杀防御系统同样拥有电磁波、红外线侦测器以及与之整合的射控处理系统,能自动瞄准迫近至50~70m的来袭弹头,并命令榴弹发射器发射线导榴弹,在距离车外5m处将榴弹引爆,以破片拦截来袭的弹头。kbcm与 atem据信使用共同的控制中枢与感测装置,形成一套完整而统一的车载主动防御系统。
扩展阅读:
这篇应该是港台那边的翻译,内地的名字为“勒克莱尔”主站坦克
开放分类: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分享到: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
如想投诉,请到
;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编辑热词可获得额外经验值
您目前的等级是
您目前的经验值是
点经验值即可升为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编辑次数:5次
最近更新:
2011-06-05
创建者:
© 2011 Baidu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