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提前几天买票最后几天了。想做远古、高手帮忙、

失去了的时间,那个纯真却无法再现的年月,我只好用沉默来缅怀。 自分とか、わたしは好きの物とか大好きのことを書きです
( Wed, 3 Aug 2011 10:51:03 +0800 )
Description: 五星级酒店-----昆泰嘉华酒店实习报告
2011年2月21日,是我人生中方很不寻常的一天,因为这天,我来到了北京,来到了昆泰嘉华酒店,作为一名实习生。由于专业需要,,我们大三下学期要经历为期六个月的实习。对于实习,在学校的时候充满了向往,因为终于可以逃离***塔,摆脱,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啦,可是来了之后才发现,校园就是天堂啊。
我们一行10人(由于一些原因,现在只剩下8人了,为我们坚持下来的8人鼓掌)分到了3各部门,我在中餐,由于岗位是固定的,所以6个月来,我对于中餐厅的工作相对来说学到了很多。
首先,我就介绍一下我的工作环境,昆泰嘉华酒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二三环之间的有利地带,是区政府旗下的一个企业,是目前创建朝阳文明城区的一个窗口,我为能在这样的一个企业中实习感到无比的荣幸。
我所在的福宫中餐厅,是由福宫大厅以及9个大小不同的包房组成的,工作环境很舒适,每天的客人也很多,工作量也比较大。
记得刚来的时候,因为不适应,对于突如其来的辛苦,真的是不适应,第一周,每天腿脚都是肿的,心里也极其的不愿意,甚至愤恨,埋怨学校。但是,半年的实习即将结束了,回头看一路走来,除了辛苦,发现,原来自己成熟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工作真的很辛苦,然而学到的远远比辛苦多。
以前的自己有些任性,自以为是。现在,真的是
学会了如何与同事相互默契的配合做好本职工作;
学会了如何与领导沟通使工作即保质又保量完成;
学会了如何与客人融洽的交流使大家都能满意些。
更学会了如何忍耐和怎样不把私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去。
很感谢酒店让我经历这一切,相信未来的我,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工作,在这里学到的都会使我受益终生。即使将来遇到困难艰辛,最起码,这段经历会鼓励我自己坚持下去。
临行之际,我拍拍自己的口袋,里面装了很多,学到的东西,获得的知识,交到的友情,嘿嘿,也包括我在北京的吃喝玩乐。最后的最后,
对酒店说:感谢,感谢对我的锻炼和教导;
对自己说:感谢,感谢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放儿 大连外国语学院 08级
昆泰嘉华酒店 福宫中餐厅服务员 ( Sat, 16 Jul 2011 23:52:13 +0800 )
Description:
好久没写东西了,今从天坛回来,累坏了,确实。在寝室,闲的没事就开始看leica的中文摄影杂志。怎么说呢,忘记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摄影的了,记得缘起一组阳光的图片,现在电脑里面还珍藏呢。我是菜鸟,技术不好,设备不好。。。除了心,几乎没什么资本来说摄影的了。偶尔走运会拍出来几张不错的照片。每当有人夸我的时候真的是打心底开心那。好多人推荐我去看学习技术的网站,其实也不光是技术,里面有好多东西可以学习,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怎么喜欢去看那些。反而是我订阅的网页版的leica杂志,每次打开邮箱必然会看看,相信也会有很多人喜欢的吧,内容就没必要介绍了。人文的,自然的都有。只是说说这些给我的感触以及引发的一些想法。 附个网址进来。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就是这组图给我今天写东西的魔力的。 其实,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开始说,太多,太复杂。难以理清。这样吧,引用一段话开始。来自旅游卫视-心旅程
旅游卫视-心旅程: 初中毕业 求师留字为念 老师公正书下三字 我是人 恍然若知 原来长得像人 未必是人 时常省己 扪心自问 #你Y是人吗
# 故人者 天地之心也 五行之端也 食味 别声 被色 而生者也 自己总是在想,我自己,未来要怎么样怎么样。好好读书,好好玩,好好毕业,找工作奋斗,找个好人嫁了,孝敬父母,清闲的时候出去旅游,拍照。其实很普通很普通。但是,每当看见那些摄影家们得照片,尤其是那些人文的,关于社会,关于不幸抑或幸福。其实,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说这些。因为我还没为社会做过什么贡献,真正的贡献。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但是,会发生不幸,战乱,疾病,争斗等等,总会存在的,看见动荡的地区的新闻或者图片,我总会突然冒出想法,自己怎么不是志愿者,自己怎么没有能力来帮助一下他们,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祝福,一个拥抱,一些给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念,或许很多人都会产生同样的想法吧。 举个例子,我现在在酒店实习,做的是服务员的工作,这个工作本身没有任何让我轻视的理由,但是,基于本科生的狭隘想法,心里抵触。但是经过将近半年的魔力,在这里我成长了不知道多少啊,对人对事的态度,包括对父母艰辛的理解及自己曾经的无理取闹的,包括对社会黑暗面和美好面得进一步认识,包括对未来的切合实际的一些打算。(还有就是认识了几个很臭味相投的人。)每天每天有很多琐碎,但是值得珍藏,相信十年后的我,无论在从事什么工作,回想起2011,会高兴的哭泣吧。 插曲插曲,继续继续。想说的太多,呵呵,突然的就没个头绪了。 我总是希望自己能拍出来那种让人深思的照片来,但是技术有限,设备有限,目前,总是不理想,而且我还很不喜欢后期处理过的,我喜欢那种自然的效果,不论是好看与否,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多过说: 摄影是一门没有最高点的艺术,所有人都是在学习的路上,一个从来未拍过照片的人可能会拍出一张构图精妙的照片。一个摄影大师排出的照片却有可能感觉平平,摄影是种感觉,是一刹那的灵感闪现,他在不停地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永无止境。 我就属于第一种吧。嘿嘿(不要脸ing)自己总是想做很多的事情,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能力有限,好多事真的无能为力,我,现在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无论对于别人来说是早还是晚,是我自己的起步,一好友说:浑身都是劲儿,就是不知道该往哪里使。
说的多好啊,我也是这个样子,或许很多人都是这样子吧。每当看见那些苦难的人们,总是悲喜交加的感觉,悲的是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处于苦难中,喜的是自己原来是这么幸福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看见照片会哭,会难受。表面上看来我是个给人感觉很强悍的人,实际上,这种人,内心很脆弱,。而摄影真的是太让我疯狂的迷恋了,看着那些照片,包含了世界上各种的内容,反映出来的哲理也是让人受益终身的吧。可能是我太爱看那些照片了吧,我不知道别人看后会怎么个反应,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呵呵。现在想想,真的是很感谢自己,喜欢上了摄影,不,应该说喜欢上了,那些受益终身的照片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和哲理。 好友说我总装文艺小青年,其实说的一点都不错,我虽然喜欢那些文艺的东西,但是,完全和人家不沾边儿嘛。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自己总是认为自己是个独特的存在,但是,发现,我们都被这个社会格式化了,然后存入的东西几乎一样,是机器嘛!!!!!!(NO!!!想说好多,不知道怎么表达,真烦。看来高中积淀下来的文字功底,快别自己磨没了啊。真该抽自己俩巴掌。你丫的就知道玩和吃,学点东西都没了。) 先写到这里吧,等想起来再继续。。。
( Tue, 24 May 2011 10:36:21 +0800 )
Description: 20号去看得首映,不知道其他人觉得如何,但是自己非常喜欢。我爱电影,更爱约翰尼德普。知道他是在加1中当时就被那个画着烟熏,神经质一样的家伙迷住了。之后查了很多关于他的资料信息,发现这是个才子,作品无数 还都是杰作。满眼净是佩服尊重和崇拜。 相信喜爱电影的人必然看过前3部,虽然都很好,但是,3我是觉得不怎么样啊。期待了几年,4终于问世啦。欢喜之余有点遗。或者说是缺陷吧。因为受3D风潮的影响,加4也这么做,当然,可以理解的。现在的电影不商业化的几乎没有了吧。介于2D和3D之间的感觉,虽然我看得也是3D的,但是摘下眼睛效果感觉没太大的差别。其实没必要地,现在就会有人说加4是个伪3D. 听着不舒服啊。我还和没去过的人说这个是剧情片,看的是内容,体会的是精神。
好了,说了这么多废话开始进入主题了。 看着杰克以法官的身份出现的时候,我激动加笑嘻嘻啊。也就只有杰克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啊。
关于勇敢 杰克看似胆小鬼其实非常勇敢,在就伙伴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在满是军队的地方,怎么形容:随机应变,斗智斗勇。然后在女主跳崖的那个部分,也表现出来他的勇气。谁都不想危险甚至死亡,杰克不想跳崖,一顿狡辩啊,这个部分我笑的不由自主啊。但是,勇敢者出现了,犹豫都来不及,就直接下去了。再有就是围捕美人鱼的那里,情况危机,白痴黑胡子还。。。不说了。杰克跑到灯塔推倒了火,要知道这是多么危险啊!这几个部分就把杰克的勇气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关于睿智 杰克看似神经兮兮,实则不然,就人的地方几乎都聪明的表现出来了。不过。当他坐在马车里说一切尽在掌握计划之内的时候,我就知道后面没好事儿。结果被捕了吧,但是他聪明的跑了。觉得最神奇的地方是被绑到椰子树的时候。居然可以那么逃跑,太意外啦.抓美人鱼的那里也是,杰克说大家退回来,结果。。。大家懂的。其实,最好的地方在关于生命只水的看法,当大家都沉迷于永生的时候,杰克依然如故的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去预测未来,活好现在,做好自己。 这个态度时候整部影片给人最大的教育。人啊,不能贪得无厌,不能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更不能做缺德事儿啊。嘿嘿,其实,电影嘛自己看着舒心就好,我喜欢就是喜欢。别人怎么看与我无关,太爱约翰尼德普来。期待5的到来。
( Wed, 20 Apr 2011 10:28:35 +0800 )
Description:
1.吃早饭比化妆更重要。
2..吃相好的女人比较有福气。
3.饮茶。(饱饭后不饮浓茶)
4.吃点粗粮。
5.别太胖。改变体重没那么难,只要有恒心。
6.少喝可乐及一切碳酸饮料。
7.偶尔喝些红酒。
8.多喝水多吃水果。
9.身上不要同时出现三种主色以上。
10整洁是必须的。
11.鞋子一定要舒服。
12.经常整理衣柜,保持柜内精简。
13.关注时尚。
14把看韩剧的时间用在自我保养上,会看到惊人的变化。
17气质比样貌重要,气质与年龄无关。
18奥黛丽赫本的胸部也会下垂,请正确看待衰老。
19装清纯装可爱比不清纯不可爱本身更要命。
20过了25岁不要买地摊货。
21性感不是一种装扮,而是一种气质。
22有条件请午睡。
23 不要熬夜。
24运动。
25做面膜。
26做你自己。
27.用电脑后要仔细洗脸
28.微笑不花钱。
29.把目光放长远。
30要有=3个知心朋友。
31有本好的枕边书。
32多听讲座。
33不要轻易放弃梦想.
34看世界经典电影。
35读过《红楼梦》
36学会宽恕
37.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38每一天你都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情,快乐,OR像个怨妇。
39. 享受孤独。
40.Tomorrow is another day.
41付出时不要要求回报,回报是意外收获.
42小事不计较,大事不马虎。
43.对待很多事情,一笑而过。
44. 不犯贱,对任何人。
45即使愤怒也要保持风度
46.不打断别人讲话。
47.知恩图报。
48.跟心爱的父母,朋友,他,说晚安。,没修养的人才好大吵大叫。
49爸妈永远是你最重要的人。
50子欲养而亲不在比失恋痛苦几百万倍
51.学会换位思考。
52谁都不容易,学会体谅他人。
53不要对衣着过时样貌平平的人满脸傲气
54 别太矫情,蟑螂吃不了你。
55有条件就去泡温泉,汗蒸,SPA。
56少折腾你的头发。 ( Thu, 14 Apr 2011 22:12:26 +0800 )
Description:
实习半年,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相当于免费在京玩半年,体会半年,感受半年。这个古老城市的一切我能感受和适合我自己的新鲜抑或古老的事物。好友二三,小聚,结伴游,品尝美食,是何等幸福的事呢。。。走走停停,穿梭在皇城的大街小巷,很是幸福。会感叹,会惊讶,会畅想。。。来到这里,我就想走一条属于自己的旅游之路,不落俗套,但是难免,因为大家都去的,我也将要去,大家不感兴趣的,我也将要去。一位友说过:你是18岁得身体80岁的心(虽然身体也不18岁了)。就因为我喜欢古色古香,喜欢古老而陈旧的东西,喜欢品茶——芬芳优雅;听戏——心情沉淀;听相声——捧腹大笑。。。每每看到老人,就会莫名的觉得他们真幸福。 我总是和大家说:我要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虽然
的天总是灰蒙蒙的),呆着我的单反,走在古老的小胡
,拍那些坐在庭院门前的老者,何等幸福啊。。。 我易喜欢美食,来到京城,就难免会去搜罗纯正的
小吃,去百年老店,吃的热火朝天,不过,很是遗憾,很多美食不符合我的口味啊。。。去一些附近文明的店面,品尝他们的特色美食,吃到撑,和好友出来后,大笑,赞美,聊天,然后觉得不行了的时候,走路去地铁公交站(实在累了就打车吧)。。。 奥体中心,因为我们仨人是晚上去的,大风吹得很是凌乱 4月10日,国安的主场,人多的超出我的想象,结果是国安不敌人家。
国家图书馆,目前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图书馆 我家和大人当年的站位,武官第一位。和珅当年的站位,嘿嘿嘿,因为我喜欢和珅,所以,自己也站在这里感受一下,当年的和大人是什么感觉。那是个很聪明很聪明的人,年轻帅气的人,有才的人。(不要被电视剧上的给骗了,广电局啥白话呢。纯属诋毁和大人。) 皇城一角,如此明艳的颜色,在这个城市,觉得什么色彩都比不过故宫的那种色彩,反正给我的震撼很是大啊。。。惊叹 拍了一天的故宫,这个是我最爱的,怎么看都很有感觉。那种历史感吧。。。哈哈哈 北京很好吃的包子。虽名气和狗不理相差很远,但是很好吃很好吃。庆丰包子
某天去看小楠,然后那位请我吃回转寿司。我爱的三文鱼
昆明湖畔,浪漫温馨的一幕下,突兀的出现一个身影。
背景:我们很幸福漫漫的感觉。然后小婷像是个落寞的等待归人的小媳妇儿。
台词:小婷,还记得当年昆明湖畔的XXX吗?
哈哈哈哈,很是搞笑吧。我每次看见这个都快笑抽了。 我们的合照,虽然大风吹的我们都凌乱死了快,但是很ha y呢。。。
有个小插曲呢。和好玩。小婷说,来找个人“跟”我们照张相。大家就一顿笑她的口误。其实他是想说,找个人给我们照张相。
然后娇儿就去了,请个男生帮我们照,人家喊:one two
我们当时还觉得,给人照相还拽什么英文嘛。结果,人家朋友之间对话的时候。用的是韩文。无语了,原来人家是韩国人。然后娇儿来了句,one more。
哈哈哈,很有意思。 鼓楼,在寻找南锣鼓巷的途中看到的。 去过前门的人都知道,咋一看我以为都是古老的老店呢,结果,全是当代流行于中国的品牌被雷到了说实在的。 和马达在磁器口附近一家叫老浒计的饭店吃饭。这还有一个故事呢,话说我们两个去红桥而附近找一家很正宗的老
炸酱面,一路波折的到地儿了,结果附近的人告诉我们,人家搬家了。(昏倒)再问,然后知道附近有这一家,好咧。有就行,我们又一路波折的去了,幸好找到了。很悲催的是,那天我穿了个10厘米的高跟鞋,这给我累的啊。脚都好像不是我的了。不过东西很好吃,值了 南锣鼓巷,来到了之后才发现,没有前门好,真的是个人意见。老事物很多,我很喜欢,不过只适合欣赏而已。没什么 我的手和故宫的城门。难得手指甲涂色了。指甲油是裸色。 阳光,那种感觉真的让人心情好到不行。su hine girl 古色古香的星巴克还是第一次看到,和所有我看过的都不一样。门面。 这是个游人止步的地方,趴在门缝里,看见那种无人打扰的境地。觉得原来故宫也有如此完美的地方 I like su hine 著名的MIX,不过我木有去过夜店,任何一种都木有啊。 北京第一个雨夜,我们在小雨中等着公交,回去寝室 中国电影发源地。我爱的 德云社,其实真的很想去看看的,不过貌似郭德纲不怎么去了现在 鼓楼大街途中看见的 其实我度剪刀没有什么研究 传说中的大裤衩。不怎么地儿 第一次看见真的存在于眼前的兰博基尼
PS:最近在看心理学的一本书,很是喜欢,虽然看着会费力一些。坚持看完吧。。。加油。相信北京未来5个月的日子会幸福,会精彩,会充满美好哦。 ( Sun, 20 Feb 2011 18:09:15 +0800 )
Description:
春节感悟
怎么说呢,现在每一年的春节都是几乎一样的模式。去年在姐姐家过的,稍微不同了一些。今年老老实实的在家和父母过年。不过。真的完全没有了小时候的那种期待,兴奋,欢快。。。毕竟长大了。也是物质生活提高了。也是童心的淡化。。。怀念离我越来越远的年了。
( Sun, 23 Jan 2011 15:42:03 +0800 )
Description: 电影,2010年没少看。无论是在影院还是用电脑,还是通过电视。自己偶尔还会写写影评啥的。不过毕竟经历有限,写不出太大的感触,观点也有限,不过,就如我之前发布的文章一样。我在读书,努力的把所有好的书籍都尽全力读一遍甚至更多遍。来充实自己,或许短时间没什么大的作用,但是早晚都会用到的。加油自己。。。为了梦想
( Fri, 21 Jan 2011 19:01:01 +0800 )
Description: 锦州的冬天,说实在的不冷。比起大连的旅顺,好的不只是几倍的问题。这几天。一直在和高中的大学的同学约会聚会。很是澎湃啊。(今天新学的词语,弟弟说这个是比ha y更ha y的意思。) 昨天刚和一学艺术的好友聚会过,两个人,在KFC,2杯coffee,2袋薯条,从12点聊到将近5点。中途只换过一次位置。之后就是一直买coffee的循环。聊了好多好多,开心,就如我说过的。和俩仨好友,长谈,畅谈,来点儿饮品,找个角落。只有我们的世界一样。聊天。很惬意,很随意,很开怀。 今天本打算在家里读书的,我在读《穆斯林的葬礼》,其实很早就耳闻过这部名著,但是一直没机会看。今天终于下定决心,花上几天时间来品味它,结果,就有人打***约了。得了。出去吧。 我现在想说说我刚看这书的事。封面很是严肃,其实这部书本身就很庄严的。我得看的版本是08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这本书是霍达奶奶在1987年截稿出版的。至此已是24岁了。比我的年龄还大呢。打开扉页是作者简介以及内容概要。然后是冰心奶奶的序,刘白羽的书评和自序(二十年后致读者)。光是看这些就很让人觉得很是庄严。 啊,安啦!宽恕我们这些人: 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没出席的, 年少和***,男人和女人。 啊,安啦!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 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 就让他
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啦!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 并且不要再他之后,把我们来做实验。 --------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这个是正文的第一页吧。算是。虽然我不是伊斯兰教的信徒,但是不代表我不尊重。宗教是平等的。所以,我会带着尊重且敬仰的态度读完这本书。 话说回来吧。今天陪着朋友跑了好多地方,那个女的的电子词典坏了,去修理结果不能修,只好去售后,结果售后就来句返厂。悲催的家伙啊。然后又去陪她买化妆品。那是一顿挑啊。后来弄了个荷兰的牌子。说实在的,我头发长见识短啊,就没听说过,还挺贵的。可能就是不打广告吧,也没有代言人,你说我又不是研究这个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呢。算了,买都买了。不说啥了。 对了对了。最可气的是,我看中了CK one这个香水了,结果,锦州还是个小城市啊,木有这个专卖店啊。得了,回头去北京买吧。悲催了,我自己。 我请她吃饭,找了又找,不知道吃什么。好吧。就去个东东记(此乃锦州市的一个连锁的中餐厅,环境不错,吃的也就那么回事儿吧。不知道其他城市有木有啊),酒足饭饱后又陪着她给她老爹买衣服,又是一顿挑啊。再后来。她要回家了,哼。。。哼。。。杯具了,回家的公车木有了。怎么能???她就打车回去了。我也打道回府了。回家吃饭去喽。
配上一些照片,我最近爱的。
这个是我前几天买的本本。超级爱国的感觉,其实我也很爱国滴。还复古的感觉。貌似小学课本啊。 最近狂热般的爱国货啊 这个小胭脂,我买到的话,那什么香奈儿,迪奥。。。来换我都不干。 家中等着出发,不过是在是困啊。被弟偷拍了。 ( Thu, 20 Jan 2011 09:51:07 +0800 )
Description: 第33节:书包与文具(1)
  书包与文具
  “育红班儿,推小车儿,推进胡同不拐弯儿;一年级,开飞机,开着波音七四七;二年级,驾大炮,吓得三年级戴草帽……”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顺口溜儿),还是说唱版的,连李超同学都会唱,要知道他连《锄禾》和乘法口诀都背不会。
  说起那个时代,我们的生活就像这首歌,天天都有开飞机、开大炮般新奇的快乐感觉。而每个人肩上的书包及包里的文具,就是战斗的武器,和手***、子弹一样,承载了无数的乐趣。那些有着浓厚质朴气息的文具,蕴涵了一段特殊的感情,盛满了儿时的记忆。
  一些文具本身也具有玩具的功能。张秋生喜欢拿着小尺子敲桌子,敲出的马蹄声嘚嘚嘚嘚,渐行渐远。班上还流行过转书和转笔。《历史地图册》大小、厚薄都最适合用来转书。用中指顶住重心,拇指拨动一角,图册像手绢一样转起来了。玩儿转笔更有趣,别看朱素花不动声色、不苟言笑,但她可以控制圆珠笔在五指间翻转,从拇指滑溜溜地转到了小指,一连串动作毫不停顿。
  书包和文具,隐藏着很多难忘的故事。  
  1 . 书包
  妈妈是一名出色的裁缝,给很多村民裁剪衣服,家里也积攒了很多好看的碎布片。妈用它们给我和姐姐做新书包。当时的书包由两条细带儿和两块布片缝制而成。可以单肩挎、斜挎,或将两条带子套在脖子上,胳膊伸过来后将书包往后一背,这就变成了双肩包。
  当时商品经济不发达,大家基本上都使用这种家长缝制的书包。大部分同学都和张晓霞、张艳春一样,每个书包至少要背上两三年。
  三年级时,赵丹拥有了一个让人羡慕的真正的双肩背书包。赵丹说是她爸在省城买的。背着红书包的赵丹也会相应地化点儿妆,在马尾辫上扎个蝴蝶结,脸上扑点儿胭脂等。每天上学路上,她就像一个骄傲的小公主,吧嗒吧嗒地奔跑在幸福的小路上。红色双肩背包稳稳地扣在她的背上,书本、文具盒在书包里呼啦啦跳跃。一次她的钢笔漏了,搞得文具盒里都是墨汁,还弄脏了书包角。赵丹脸都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最后,赵丹决定将书包放家里不背了,而是用来装心爱的玩具。自从她换回了斜挎布书包后,她也不搽胭脂了,而韩品、赵菲又喜欢和她一起回家了。
  还有一年,赵鑫家商店进了一批绿色军用书包,七八块钱一个。很快这种书包流行开来。书包有棱有角,一寸宽的书包带儿还可调长短,书包盖儿下有两个扣子和襻带。当我们背着书包颠儿颠儿奔跑时,书包扣儿上的铁片会隔着布砸在文具盒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后来军用书包越来越多,为了以示区别,张秋生率先在书包带儿上写了名字,歪歪的字被他描得又黑又粗。韩鹏举似乎患上了多动症,每次上课都喜欢拨弄书包扣上的铁片,扣上去再解开,解开后又扣上,直到把铁片搞丢为止。
  一年多后,书包由鲜绿色变成了浅绿色,铁片不是丢掉就是锈掉,军绿书包的市场也逐渐进入了衰退期。这时朝杰哥哥家新开了一家小卖铺,还进了新款的书包——土***战地通讯包。书包带儿变窄了,书包边侧多出了装手榴弹的小口袋,铁扣换成了草绳系着的木梭扣,非常酷。我和吕标伟换上了这种黄书包,无比骄傲地一起钻小胡同回家。
  2 . 小黑板
  一年级时,陈老师要求每人准备一块小黑板。有了小黑板后,老师在大黑板上写字时,你就在小黑板上写。挑生字、算数学题时也便于老师的检查。写写画画擦擦涂涂的都比较方便,还能节省铅笔、橡皮和本子呢。
  我的小黑板是新军哥帮着做的。新军哥是大伯家大儿子。大伯是个木匠,家里有很多的木板、钉子,还有油漆。新军哥找来一块大小正合适的木板,用锯锯成了好看的长方形,先刷一层胶水,再用黑漆刷一遍。还要用到电钻,在两侧板角钻出两个孔,穿上一根绳子当带子使用,便于学生们背着过来上学。可以另外穿一根绳子,用来系黑板擦或海绵。 第34节:书包与文具(2)
  我的小黑板终于做好了。新军哥告诉我,在他一年级时,教室里还是石板桌呢,同学们用石英条在石板上写字,不用带小黑板。不过冬天时石板实在是太凉了。
  等油漆干后,我背着漂亮的小黑板去上学。课下,我在小黑板上画上棋盘,和艳春玩儿“新媳妇跳井”、“鸡毛蒜皮”。有时候还画简单的漫画,其中小老头儿(鼻子)的画法口诀是?“一个丁老头儿(鼻子),欠我俩皮球(眼睛),我说三天还(额头),他说四天还(嘴)。先还一个蛋(脸),三根韭菜三毛三(头发),一个烧饼七毛七(胡了)……”画小鸭子的口诀是:“今年我上二年级(用2画出躯干),考试考了大零蛋(眼睛),妈妈打我三巴掌(翅膀),一撅嘴儿(从嘴巴到尾巴构成躯干),变成了小鸭娃(脚丫)!”
  3 . 文具盒
  我的第一个文具盒是铁质的,盒面印着可爱的小动物、背景风景秀丽。
  打开文具盒,内板上印有乘法口诀。盒底垫了张白纸。一个学期后,盒面卡通画被刮出了划痕,铁丝和转轴有点儿生锈,边边棱棱也磨出了白色。为了掩饰这些,我买来很多贴纸。当时两种贴纸画儿很流行,一是卡通人物:圣斗士、蓝精灵还有唐老鸭等;二是明星剧照:周惠敏、林志颖、四大天王、小虎队、郑少秋、赵雅芝等。我用贴纸将文具盒里里外外贴满。等这些贴纸也变旧了,就揭下来再贴新的。还有一种带课程表的贴画儿受到了广泛欢迎。
  张刚用装针剂的纸盒当文具盒。他爸是医生,家里有很多的针剂盒。他用药用白胶布将盒子贴一遍,这样可提高盒子的耐用性,不容易裂开。他在纸盒上贴上三道黑胶布,说贴个黑“三”是他的标志,他的小名儿叫“三儿”。
  新峰哥有一个装三七片的塑料包装盒,那是一种塑料盖上带着磁铁的盒子,很适合当文具盒用。新峰哥说他可以托人从医院里再搞来一个,如果搞到了就送我,让我等着。结果我一直没等到。
  五年级时,志强有了一个双面使用的自动文具盒。红色的盒子上,正反封面都是圣斗士星矢,右侧有很多红色按钮,每按下去一个就会弹出放大镜、铅笔刀或小抽屉。在这个文具盒里,志强装进了钢笔、铅笔、圆珠笔、自动按笔和蜡笔,三角板、量角器、圆规,***配置都装得下。这个文具盒他一直用到初二,直到初二也有同学羡慕他。
  4 . 尺规
  每到开学前,表姐贺炜艳就会把文具盒整理一番。贴上新贴画儿,换张干净的衬纸,把橡皮擦干净。四年级开学前,表姐买了一套新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和直尺,在文具盒里反复摆放,终于放平整了。这套装备中,三角板有两个,可画出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量角器是用来量角的大小的,可用它画规定大小的角。这都是四年级期末的必考内容。
  炜艳姐还有一把10厘米宽的直尺,上面有很多图形:五角星、椭圆、圆、月形,还有小型三角板和量角器。我的直尺是不透明的塑料尺,正看时图案是美猴王,斜着看就变成了哪吒闹海。
  小学毕业时,表姐送我一套花式尺,还教我画花纹图。这个花尺的主模板是兔子形状,小脑袋,短尾巴,大肚子上镂空一个大圆圈,内壁很多齿轮。附件有许多带着齿轮的小圆片,上面镂刻了形状各异的洞。把兔子模板放在纸上,取一个小圆放在兔肚子里,将圆珠笔插进小圆的某个洞,按照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让小圆轮在大圆圈的齿轮上移动。若干圈后,纸上就出现了美妙的曲线图。用不同的小圆、选不同的洞,会出现不同的花样,画出来的图形都很漂亮。很神奇!
  5 . 铅笔
  上育红班时大家主要用粉笔写字。到了一年级,铅笔的工作机会多一些。于是一年级的文具盒里,除了粉笔还会出现铅笔、小刀和橡皮。
  每个人都要学会削铅笔,这是用铅笔的基本要求。开始时我常常把铅给削断,或削出来的铅笔头像牙咬的似的。鹏举更惨,好几次削到了指头,不过这都属正常。朱喜辉根本不会削铅笔,于是他姨陈老师就会在课堂上帮他削。女老师帮小同学削铅笔的场面——想象一下,很温馨吧。陈老师心灵手巧,削出来的铅笔不仅好看,而且方便耐用、不易断铅。 第35节:书包与文具(3)
  后来赵丹有了自动转笔刀。她将铅笔插进去,扭动铅笔,铅笔刀转出了漂亮的木头花。铅笔削得很尖很细,能写出很小的字。但稍不留神就会把铅摁断。
  二年级时,韩品有了班上第一支自动铅笔。说是在南一街商店买的,我们纷纷跑过去看货。当时只有0.7毫米和0.9毫米的自动铅笔,而现在都用0.5的了。
  装铅芯的透明铅盒很精致,铅盒都有一个盖儿。每盒铅多则近百根,少则几十根。方形的卖三毛钱,像条形口香糖一样的扁的卖一毛钱。自动铅虽然很便宜,但同学们会遵循“借还”原则。韩艳丽借了我三根铅,她买了后会主动还我。
  铅盒还有其他用途。谷玲东用它保存飞针和圆珠笔的铜笔头。新峰哥用铅盒刻字,他在铅盒底端刻阳文繁体字,蘸上印泥、墨汁,在课本第二页盖戳,将书页弄斜,盖一个大大的骑缝章。新峰哥告诉我,当你初中时要学会在铅盒上刻章,这样在别人眼中你才显得有才华。 
  6 . 橡皮
  都用过带橡皮的铅笔,那一点儿的红色小橡皮经常是不够用的,铅笔还剩大半截时,橡皮就磨得剩一点儿了,并且缩到***铁圈里后,它的作用几乎是零。因此,每个学生都得另外买一块橡皮。
  最常见的橡皮是长条橡皮,有两个斜角,一块卖到一毛五。两毛钱的是黑白两用的,白色的擦铅笔字,黑色那头擦钢笔字,不过要蘸点唾沫。
  还有卡通橡皮和香味橡皮,材质较软的擦字效果不错,但很容易被磨小。材质硬的捏起来韧性很好,但可能擦不干净。
  有一种方块橡皮最为普遍,它材质较硬,形状敦厚,用很久后能擦成圆形。如果你能像朱焕丽那样,真的只是用来擦字将这种橡皮用完,我就会像佩服朱焕丽那样佩服你。我的这个计划从来没有实现过,我和小乐的橡皮都是玩具。小乐将橡皮中间钻个洞,和小刀、钥匙穿在一起挂在脖子上。我将橡皮掏成环状,套在铅笔上摇来晃去。
  7 . 蜡笔
  陈老师告诉大家要上美术课了,每人要准备一个美术本和一盒彩笔。
  图画本有三毛钱买的横本子,封面上有红色图案和“图画本”字样,还有班级、姓名的横线。图画本里面是白纸,正面光、背面毛。大家也可以用白纸切个本子,自己做的虽不整齐,但是可以做到更厚。一张正度白纸也就一毛五,做成的图画本抵着买的两倍厚。
  当时水笔还很少,彩色铅笔也比较贵,所以只能买几毛钱一盒的蜡笔。火柴盒大小的蜡笔盒里,挤放着十种颜色的小蜡笔,每根五六厘米长。纸质包装盒不禁用,掏掏塞塞很快就磨破了。之后蜡笔就散放在文具盒里。夏天时蜡笔一晒就出油,还会化成软软的一团,成了橡皮泥。
  美术课上,我们一般要画一些花草和小人,涂花草常用到红色、绿色,涂衣服用的***、蓝色,所以这几根蜡笔用得比较快,而灰色、黑色的,最终成为蜡笔盒中的大个子,找不到用武之地。
  8 . 彩色铅笔、水笔
  五年级时,我终于买了一套金鱼牌的彩色铅笔。彩色铅笔不油不腻不漏水,用起来干净便捷。但有时右手外侧会蹭上颜色,把纸张弄脏。
  有了铅笔后,我和五选、学涛组成了美术小组。五选擅长画和尚,在每个和尚的脑袋上都会点上点儿,无论脑袋大小,一律点上九个点儿。学涛临摹他妈的绣花样图,画出小鸟和鸳鸯。我喜欢画熊猫和仙鹤。大家热情高涨,兴趣盎然。随后我们还包办了班级黑板报的饰图工作。
  铅笔的缺点是笔头太光,有些细腻颜色画不上去。所以我又想买一套上色效果更好的水笔。花了两个礼拜的课余时间,我捡酒瓶、攒废铜,卖给了收废品的“小叮当”。钱攒够了,我们三个骑车去了表姐贺炜艳家。五选调查过,附近只有那儿的一家商店里卖彩色水笔。
  我买的是一套十二色的水笔。水笔乖乖地排放在透明的袋子里,很好看。笔可以两头使用,一头粗一头细。笔管里是塑料纸包着的棉条,吸满了彩色墨汁。水笔涂色流畅,确实比蜡笔、铅笔省劲。 第36节:书包与文具(4)
  五选很快就把语文课本涂成了彩色,他的几支笔的棉条也率先干掉了。一开始他滴点儿自来水进去,还能凑合着用,后来颜色太淡,不行了。然后他煽动我俩凑钱去那个商店买盒水笔汁。十二个眼药水一样的小塑料瓶里装着不同颜色的液体,脏兮兮的。
  9 . 钢笔水
  三年级时我买了第一支钢笔,塑料杆、铁帽、包尖,价值四块八。我还买了一瓶钢笔水。学生用的墨汁有纯蓝、纯黑、蓝黑三种,60毫升玻璃瓶装,有鸵鸟牌、北京牌和英雄牌的。老师用的是红色墨水,通常装在一个巨大的高瓶子里。
  每位学生一学期大概要用掉一瓶墨水。三年级时都用纯蓝墨水,这样即使涂成了一片,也不至于脏到挨老师的骂。四年级时开始流行蓝黑的。在大教案本上写出蓝黑字迹,很有怀旧的感觉。后来韩博在赵鑫家商店买到一瓶变色墨汁,还带着桐树花的香味。用这种墨汁写字,刚开始是淡蓝色的,写着写着会逐渐写出红色和紫色。这种独特的色彩墨汁很快受到了推崇。韩老师开始时说了一句:“这种颜色的钢笔水居然会变色啊?”使得它迅速推广开来。后来,张秋生的一篇作文改变了韩老师的态度。这是一篇写了三天的作文,只有一页纸却呈现了彩虹般的多种色彩,主要还是字体歪扭的原因,韩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同时下了禁令,理由是:“镇统考时,如果你作文中出现多种颜色字体,你一定得不了高分。”
  到了五年级下学期,朱焕丽、张妍芝等写字漂亮的同学都换上了碳素墨汁,写出来的字显得更有力,很庄严。但碳素墨汁很容易堵塞,要经常清洗钢笔,即使这样写字时可能还需要顿笔。朱四海是个憨人,他每次顿笔时都像在敲桌子,墨汁很自然地溅了他一本子。他到讲台上捡来一段粉笔,用粉笔吸纸上的墨水。他的作业本会洇黑好几页,真是脏乱差。张秋生吸了毛笔墨汁写字,臭臭的,还洇作业纸。
  赵凯攒了好几支钢笔,每支吸不同颜色的墨水,其中有一支装了红色墨汁——他偷偷吸了杜老师的专用红色墨汁。后来他开始显摆,在《基础训练》上签100分,在日记本上补上“优秀”,还在韩博、杜好斌的旧作业本上写评语:“阅,你真是个大傻瓜!”
  10 . 笔记本
  瑞红姐青春年少时有几本少女笔记,她在本子上抄写流行歌词,抄汪国真的诗、格言名句、生日秘语、眼皮跳代表什么和幸运数字的意义等等。还用水笔画着青春小漫画、大眼睛的美女、小灯笼、小动物、花花草草的,还有一些装饰图案,例如最常见的S形波浪纹,S上还点了两个圆点。
  瑞红姐本子上还有许多的贴画儿。她在郭富城照片旁写上:最爱他忧郁的眼神,在当时还是小眼睛的金城武旁边写上:青春无敌。
  我曾经也有一个本子。我贴文具盒剩下了很多贴画儿都贴在这个本子上,有葫芦兄弟,有变形金刚,还有周慧敏、林志颖和小虎队,几乎是每页贴一张。除此之外,鹏举给了我一些湿纸贴,那种湿唾沫蘸几次揭下来的油纸画,我也贴上去了。
  在我的本子上抄了二十几首流行歌词,如《鲁冰花》、《乙未豪客传奇》、《华山论剑》、《LOVE爱》、《青苹果乐园》、《粉红色的记忆》等。抄的格言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书籍是人类的阶梯”等。还有一些幽默小故事和人生寓言。
  每次坐在阳光下,捧着青春私密笔记本,我都有一种精神的富足感。以最快的速度将本儿上的所有歌词唱一遍:“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昨日华山论剑,今日决战京城,我追追追追追过狂风,追过我自己……”轻松自在,充实快乐。 第37节:美好的夜自习(1)
  美好的夜自习
  人的一生,短暂的会短到猝不及防;长寿的,大多能活到七八十岁。可定义为美好的年华,掐头去尾一算,也就是三四十年。而在你我的这三四十年间,可能有一二十年要被拴在学校的板凳上,美其名曰接受教育。  把一个孩子放在板凳上,请系好安全带,坐好了,不准乱弹蹬腿。这时,就看着窗外的四季变幻轮回,春夏秋冬像翻书一样匆匆闪过。板凳上的孩子在观望玩耍中渐渐长大***。一坐这么十多年,毛头小子坐成了血气方刚的青年,乖巧丫头坐成了亭亭玉立的女孩儿。最青春的时光,原来是在教室里度过的。我们的青春,居然是捆在板凳上的青春。
  其实,你我也没什么不乐意。这不能算是被束缚,我们也不是挣扎着的普罗米修斯,而是一只只徜徉在普罗旺斯葡萄园的果蝇,勤劳的不停飞翔,懒惰的卧在葡萄上,不腻烦时,都很享受。
  除了襁褓里、病榻上,人类可以自由表达、有意识地进食、独立行走地度过几十年。其中还数这“板凳上的青春”最为轻松惬意:不用劳动,不用费尽心思地竞争,更不用为了吃穿去讨好社会。相比较而言,一次坐45分钟、写写作业、填写几张试卷能算什么苦差事呢?何况考好了还有奖励,老师表扬,家长自豪,同学羡慕。即使考不好也没什么,总要有个垫底儿的。差生也要吃饭,也是爹妈的孩子,也得和好学生一起听讲,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弹玻璃球,一起戴红领巾,一样地从学校门口进来出去。
  在一二十年的校园生涯里,最值得我怀念的是无数个夜晚。从小学到大学,夜自习各有特色,却一样留下美好的记忆。
  大学的夜自习最自由悠闲。因为没有强制性课程安排,所以晚上基本是海侃、喷空、斗地主时间。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如我和李睿这样的,迫于英语***压力,会拿上几本书,找教室假模假样地上夜自习,图个心理安慰。坐稳后往往先铺开一份《体坛周报》,从NBA、足球一直看到广告软文和围棋版面;或在图书馆抱一摞娱乐、旅游、时尚、军事杂志,呼啦啦一阵狂翻;有时会心血来潮地写一封很久没回的信。总之,两个小时并不难熬,九点很快就到了,一到这个点儿就该回宿舍了,顺便还要帮打牌的室友买方便面。不知道你属不属于“相当一部分人”,你的大学夜自习又会是怎样的呢?
  回到高中,夜自习因地而异。市区的高三学生最好别抱怨什么,没有早自习,上午七点半上课,夜自习上到九点就放学,这简直就是享受了。去县镇里高中看看,早上五点半起床跑操,六点早读,夜自习上三四堂课,直到十点。在农村的高中,白天课程很满,夜自习也算是复习和作业时间了。教室用的是白炽光灯管,因为常常跳闸,启动次数过多,启动器常常坏掉,灯管常常嗡嗡嗡叫启动不了,这时候要用扫帚把儿敲几下。高三教室十一点熄灯,而我还有过秉烛读书到十二点的愉快经历。蚊子扑面而来,飞蛾和昆虫扑火而来。
  再往前看,初中的夜自习也挺有意思。冬天时,因为早上太冷,学校就用夜自习取代早自习。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每到冬天,“我的黑夜”就“比白天多”。因为自制力较差,每堂夜自习都有老师看着,老师看着大家也觉得无聊,那就继续讲课吧。因为学校所在的村里常常跳闸停电,所以学校就买了一台发电机,就装在水房里。每次一停电,男生们就“嗷嗷”地叫。老师等大家兴奋过后,才会说:“安静、安静、安静。”这时有人打亮火机,拿出蜡烛点燃。头朝下倾斜着,滴几点蜡油在桌面或墨水瓶盖上,把蜡烛粘上。跳动的火焰散发出一圈圈温暖的光环,先烤烤手,修理一下火捻子,基本没心思再听讲或写作业了。蜡烛捻太长,火焰就会高节奏地跳跃,需要把它掐短。每次一停电,教导处老师会喊来电工开动发电机,等教室的灯泡或白炽灯重新亮起时,大家又一阵雀跃。张立用湿了唾沫的手指捏灭了蜡烛。
  初中夜自习还有一道特色风景,不在教室,在黑暗的男生公厕。几乎每个夜自习的课间,都会有很多男生跑到厕所抢蹲位。扯上几张作业本纸直奔而去,有没有货先占着。接着会有打火机闪光,会有人开始散烟。一人一根儿先上,遮遮味儿。我站在小便池撒尿,回头一看,一排红烟头高低不平,忽明忽暗。刚学抽烟的家伙喜欢狠狠地大口吸,缓缓地慢慢吐。厕所里烟雾缭绕,大伙你一句我一句地瞎聊着,屁股冻得冰凉。上课铃声一响,烟头扔掉,根本不碾灭。手纸匆匆几下,提上凉裤子,呼啸着快乐地跑回教室,边跑还要边哈气,免得被女老师闻到烟味儿。 第38节:美好的夜自习(2)
  接着再往前说,追溯到那小孩子坐进教室里的头几年——小学。
  小学的夜自习很像一场晚会。每次夜自习的心情都很愉悦,像去吃了一顿喜面,看了一场电影那样,充满了惊喜和兴奋。
  三年级是小学的分水岭,三年级后也算高小了。三年级学生要坐高凳子上课,要订《小学生学习报》高级版,要开始用钢笔写作业,要买钢笔和墨汁,小拼音本儿下岗了,也不用按四线格抄写注音了,不用在田字格里写繁杂的字了,算术本儿换成大的数学本儿,一张纸分左右两列,每列都有很多横,要开始用大笔记写生字组词造句,还有大作文本儿。其实三年级还有两个最大的变化:三年级后开始男女同桌了,三年级冬天要开始夜自习。三年级学生的愉悦心情,可想而知。
  像准备钢笔作业本一样,每人都要为上夜自习准备一盏煤油灯。制作煤油灯是一种乐趣活儿。先从药店里要来一个玻璃瓶,装鱼肝油或糖浆水、薄荷片的瓶子皆可,只要是玻璃瓶金属盖儿。在盖儿顶钻个眼儿,塞进去金属灯芯管,用来支托灯捻子。破自行车胎上的充气口可用作灯芯管。再放一条棉纳鞋线作灯捻子。瓶子里装上煤油,捻子浸湿,煤油灯就可以用了。最好在瓶子上拴上铁丝,方便携带。
  小学没有发电机,夜自习停电时,大家就把煤油灯从书桌里提出来。火柴点燃,用铅笔挑挑灯芯。在微弱的光源下算术读书。老师不在时,我们用算盘下棋,或雕刻粉笔玩儿。把粉笔浸到煤油里,或将蜡烛油滴在粉笔上,制作出各种火炬粉笔,点燃它,比赛谁的火力旺盛,可燃烧的时间长。有时会用唾液把作业本儿纸粘成一个管,套在蜡烛上。这样原本柔和的光线会变得更加温柔。赵丹不小心把纸管弄翻了,桌上立刻是一团兴奋的火焰。她手忙脚乱时发出一声惊叫,男生则跟着起哄,好一派热闹景象。
  王向科搞来了一些镁块儿,有松柏形状的,也有贝壳形状的。他分一些给我,我们依次点燃。耀眼的白光和昏黑的煤油灯形成鲜明对比。教室里又是一片惊叫和喜悦,我们哥儿俩出尽风头。
  张晓霞吃了个橘子,舍不得把皮儿扔了,效仿课文里的冰心做了只小橘灯。橘子皮撕成小提篮,放进一根蜡烛头,穿上线提着走。放学路上,张晓霞提着小橘灯照明,连毕业班女生看了都啧啧称赞:“哇!呀!这不是传说中的小橘灯吗?”张晓霞骄傲地点着头,踱步前行。
  新峰哥为我做了一个手提灯笼。他找来一个酒盒,撕掉上面的盖儿,在盒子一面儿挖个窟窿,把煤油灯放进去。为了防风,可以用一张白纸贴在窟窿上,这并不影响照明。在盒子顶部穿上绳子,最后系在一根棍儿上,这样,我的手提灯笼就可以用了。挑着这样的灯笼,想起《聊斋》里的灯火,我们一路飘游着,发出“呜呜”的声音。 第39节:课本的故事
  课本的故事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我常常摘抄进小学作文里,因为我要描写我对书籍的热爱。我从小就喜欢书,尤其喜欢新书。每学期发新书的那天,都是我最兴奋的日子。
  一般新书会分两次发放。领通知书时先发几本,开学后再发剩下的。有时新书缺货,在没发前要向学长借用。我借来朱素华的旧课本,看她在书上做的笔记,对自然段的划分,抄写的段落大意,还有练习题的***,单词旁标注的中文发音。我借此猜测她的学习态度和成绩。等自己的新书发下来后,我也会在空白处写字,也会在书上画画儿,印水贴画儿。
  每次发书时,老师会点几名同学去抱课本,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应征者到了办公室后,需要先查数领书,然后把新书抱到教室,一摞摞整齐摆放在讲桌上,有时候也会放在第一排座位的课桌上。由老师监督,同学们按顺序依次上台领书。
  当新书拿到手中,我就像过年穿新衣那样,心里的快乐像翻江倒海。这时,其他人脸上也会洋溢着激动的微笑。大家分别将新书抱到座位上,在书扉页上、在书侧边儿写名字,做记号。如果谁发现自己的书有印刷错误,折页、合页、印偏的,要赶紧举手汇报,争取调换。留级生张淑丽看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她摸着旧课本的卷角,眼圈都红了。
  我领到课本后先检查封面,然后拿出语文书浏览目录,看最后一课讲什么童话,查查这学期有几首古诗要背。然后把语文书放进书包,再看《数学》、《历史》和《思想品德》。张德亮拿到新书会先复印插图玩儿。新书油墨未干,最适合复印插图。张德亮衬一张纸在内页的配图上,用指甲刮啊刮,刮一遍后图案就会印在纸上。把这张纸移到别的地方,再用指甲刮啊刮,图案印到了空白位置上。
  新书发下来后,要开始准备包书皮儿了。最初流行牛皮纸书皮儿。牛皮纸不褪色、质感也好。朱大辉家的水泥袋就是牛皮纸的,他妈当老师时,他的书皮儿都是牛皮纸的。芳芳妹妹用旧挂历纸包书皮儿。她将挂历上的红唇女郎、风景图案都包在了正面。我不喜欢花花绿绿的,我将白面朝外包。挂历纸褪色,时间久了书皮儿和书页接触的地方会磨上挂历画的颜色,折痕处还容易裂开。
  朱素花尝试用饼干袋儿包书皮儿,称为“三防牌”书皮儿,防水防裂防褪色。素华将一个撕口整齐的包装袋沿侧缝剪开,有时也会从后面粘合处撕开。像牛皮纸那样包在书上,最后用透明胶带固定。透过半透明的包装袋,能隐约看见课本的封面,这样就不用像牛皮纸书皮儿那样,在封面写“语文”、“数学”、几年级和姓名了。
  四年级时,谷老头儿开始卖透明塑料书皮儿,两毛钱一张。蓝色皮儿是蓝精灵画面的,粉红色的前后两面都是花仙子。赵鑫家商店也有卖的,不过两毛五一个,有无色透明的,还有红色、绿色和***的,其中圣斗士、一休和希瑞最受欢迎。这种书皮儿可以直接套在书本上,简单整洁,更换便利。在书皮儿上还可以用圆珠笔写上班级和姓名。但这种书皮儿会褪色,时间长了会被磨得半透明。
  小乐是个邋遢王。他哀求他妈买了几张塑料书皮儿,但没用多久就裂胶了,于是他用透明胶粘上,但透明胶很快也脏得粘不住了。他还喜欢在书皮儿上写字,只有圆珠笔能写上去,他描得又黑又粗,和张秋生书包带儿上的字那样。他故意写字时用很大的力气,圆珠笔头在书皮儿上划出白道道。几周后,小乐的书皮儿变成混沌的白色,这完全是和桌面摩擦造成的。上课时他还用指甲在书皮儿上刮出一道道的印痕,他一直刮下去,直到书皮儿变成了破烂塑料纸。
  每个学期过半时,同学们的书皮儿基本都磨损坏了。这时将书皮儿取下,课本就像金蝉脱壳、雨后春笋一样,虽然内页和侧面都有点儿黑,有些皱巴巴的,但封面和封底却崭新如初。如果再过一段时间,会随着内页的大波浪,书皮儿也卷出了小波浪。张晓霞有一手能将卷角捋平的绝活儿。她乐于助人,尤其喜欢帮人捋书页。她把卷起的书角扒拉顺当后,对着角的平分线对折一下,用文具盒压住。当一本破烂卷儿旧貌换新颜时,张晓霞会露出谦虚的微笑。
  到了学期末,课本封面的电光纸会翘角,很多人喜欢把电光膜揭下来玩儿。用力均匀的可以完整撕下,同时不影响书面上的图案。但大部分人撕不好,电光纸扯下了,将图案也撕了下来,封面上出现一块白蒙蒙的空白。
  等这个学期结束时,课本、辅导材料、作业本都要集体卸任了。对于它们的退休生活组织上有几种安排。我和姐姐把它们分放在书架上。家里有个大书架,我们的课外书太少,全靠这些旧课本撑门面了。素花的书给了她妹妹。小乐用书本纸张叠纸镖,作业本扔进厕所。爱书如命的张晓霞很凄惨,她的书被她弟弟卖给了收废品的“小叮当”,从那儿换来了渔钩和渔丝。为此她揍了一顿她弟弟,但她爸反而骂了她。她爸说:“学过了的书还有什么用?放在家里也是占地方,早晚还不被老鼠啃了?”张晓霞无话可说,默默地抹着泪儿…… 第40节:诗意的麦田(1)
  三、Tong童趣大自然
  诗意的麦田
  麦子熟了,金黄黄的,
  阳光般灿烂。
  一潭碧水旁,
  一个包着红色头巾的女人,  对着丰收微笑。
  有人说,诗歌是农业时代的专属品,工业飞速发展的代价就是“诗意遭受摒弃”。也有一些人固执、浪漫地认为,诗意是一种可续性的永生资源,会在人类的灵魂深处潺潺流转,生生不息。事实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我国的诗歌已发展成了“书架纯文学”——纯粹被高束在书架之上的一种文学。诗意渐行渐远,被多数人所遗忘。
  每个对诗歌抱有热情的爱好者,会对这些客观现象深表无奈。没办法,沙漠不会因为一棵小草而改变,小草充其量能够影响到的只是那些跋涉在沙漠中心灵疲惫的人们。
  一棵小草确实没什么,但如果有很多棵小草,情况就非同一般了。
  绿洲是什么?在我脑海中绿洲就是一片麦田,一片象征诗意的麦田。你能想象到那绿色麦田或金色麦浪的画面。中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的祖父母都曾在麦田里拔草劳动。可能你也曾站在那里,头戴草帽,挥舞着镰刀。
  海子是来自麦田的,他的诗中多次以“麦地,麦子”为主题;茅盾在《白杨礼赞》中感叹了“麦浪”之美。诗人和作家们喜欢把绿油油、柔软的麦苗和黄灿灿、傲立的麦穗儿描述成希望、成长、丰收和坚强的象征。
  生机勃勃的麦苗,决然傲立的麦穗儿,一阵风后怡然心动的滚滚麦浪。不可否认,大自然里的麦田确实是一片平淡又美丽的画面。
  春天来了,冬眠的麦苗们纷纷醒来,抖掉了冰碴儿。冰闸河雪一起融化,浸润入大地,松软了土壤。麦苗伸个懒腰,开始生长。此时的麦田成了放风筝的乐园。
  放风筝也是童年最美的回忆。我曾和刘栓一起做过风筝。我们用竹条弯成圆形,糊上塑料纸,涂上颜料,用一条长长的布绫子做配重尾巴,最后安上线轴就可以去试飞了。我们的风筝老师是张好信——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张雷的爷爷,按辈分我叫他大伯。张好信张大爷是一位骨灰级的风筝爱好者,他做过很多的风筝,燕子、双鱼、蜻蜓,还有长长的蜈蚣,挂满了整间东屋,个个栩栩如生,五彩缤纷。
  每逢晴朗有风的好天气,大家伙就会跑到张雷家,撺掇着张大爷出风筝。张大爷做事谨慎,当孩子们唧唧喳喳地问着“今天出不出”时,他显得有点儿优柔,先自言自语一句:“出还是不出呢”?然后走到院子里,扶着枣树抬头向上看,树叶哗哗作响,房顶的那面小旗正迎风招展,屋顶瓦片上的苔类小灌木在风中抖动着,这确实是放风筝的好天气。
  张大爷一声令下:“走——出风筝!”孩子们顿时一阵欢呼,抬起风筝就朝村东的麦田里跑。张大爷一手拿线轴,一手挎着小凳子,乐呵呵地紧跟上。张雷作为押解员,叮嘱着大家别弄坏了风筝。
  到了麦田,张大爷配好风筝尾巴的重量,安上线杼,在孙子张雷的协助下熟练地把风筝放飞起来。大家仰头看着风筝,看它在风中飞翔,跟着在麦田里奔跑。
  男人们叼着烟卷儿、妇女们抱着孩子纷纷过来看热闹。张大爷把一只铁蝴蝶夹在线上,蝴蝶头上挂着鞭炮,脚上插了一根点燃的香,炮捻子就缠在香上。一捋手,铁蝴蝶顺线而上,在风的推动下蝴蝶夹发出嗖嗖的上爬声音。在蝴蝶的翅膀下,还夹有小哨子,此时发出了“啾啾”的响声。十分钟后先将鞭炮点燃,刺刺的火花闪现在高空,随后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洒下一阵蓝烟渐渐被风吹散。
  这时大人们一起鼓掌叫好,小孩儿兴奋地转圈跑。成年人开始撺掇个子差不多的孩子在麦田里比赛摔跤。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阵阵的笑声沿着风筝线被放上了天空,回声也伴随着轻烟一并消尽。
  到了晚春季节,麦苗茂盛生长,麦田变成了一望无垠的深绿海洋。小时候每当我看到这景象,觉得这应该就是草原的样子吧。漫天遍野的麦田包围着小小的村庄,又被一条条阡陌分割成块儿。每棵麦苗之上又蕴涵了生命的活力,绿油油的叶子在和煦春风里轻舞飞扬。
  值得盼望的是什么时候可以烧麦子吃,什么时候可以放麦假,什么时候可以在麦场上大口地啃西瓜。 第41节:诗意的麦田(2)
  气温逐渐升高,夏日来到时,一切都变得缓慢。麦子经历了从灌浆到变黄的漫长过程。大人们忙着除草、喷洒农药、浇水。孩子们等待着饱满的麦穗儿。我和刘栓骑在麦垄上挑选大头麦穗儿揪,攥上一把后用一根麦秆儿缠成捆。后来在空地上摆一堆树枝和干树叶,点着火燎麦子吃。绿色的麦芒很快被燃成了灰烬,殆进火中。麦穗儿冒着青烟,蒸汽发出麦粒儿的香味。麦穗儿变黑后麦粒儿基本烤熟了。从顶端往下捋,圆圆的麦粒儿会自然滑落。搓揉发烫的麦头,麦皮被搓去后麦粒会落在掌心。吹落麦皮儿,一仰脖将略带焦黑的麦粒儿倒入口中,香!
  好不容易等到了收割麦子,学校放上十天麦假,教师们回家收麦子,同学们则帮家长干农活儿。在丰收过程中,孩子们扮演着后勤兵、采购员、零散杂工等多重角色。从家中抱西瓜、拎凉水、提饭菜,送往劳动前线;按家长吩咐买油条、买啤酒、买冷饮;去邻居家借工具、传口信;找袋子、找口绳;割麦子、踩麦秸车、装袋子……
  当年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一场麦收要经历收割、碾场、扬场、装袋等几道程序。
  收麦子前,每家都要做些丰收的准备:买草帽,准备袋子,磨镰刀,找好扫帚、木掀、耙子等,再约好别人家的牲口,订好石碾子。
  割麦子是最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几人一排,一人负责三四垄,挥舞镰刀,挥洒汗水,一路向前。烈日之下,金***的麦田里有很多漂亮的大草帽在齐头并进。
  麦子放倒后要拉到麦场上。喂饱的牲口驮着平板车,走在坎坷的田间。平板车前后有木架护栏。大人举着大铁叉,把麦子撩到车上,逐渐堆成小山。要派一个小孩儿上去踩车,尽可能把麦子踩瓷实了,这样麦垛才能堆得更高更稳。但踩麦子的小孩儿要时刻提防着不被铁叉扎到。
  骡子在吆喝声中走走停停,贲张的鼻孔向外喷着热气。每遇到绿色植物,它就低头啃下来咀嚼。孩子们最爱的小黑豆稞儿也被它们给嚼吃了。  
  麦秸车装满后要拉到麦场卸车。卸车要比装车简单得多,只要解开绳子,打开车前后的木架子,两个大人在同一面用铁叉将麦垛推下来。然后要把麦子摊平抹成大圈,下一步是碾场。碾场是开拖拉机或牵头牲口,带着石碾子一圈圈碾过麦秸。当厚厚的麦秸渐渐被轧平,麦粒儿就会滚落下来。最后把麦秸撩到一边,就可以收麦粒儿了。
  当时还流行一种脱粒工具——打麦机。电动的铁钉打麦机可以移动,也有用砖头垒砌的“老虎洞”。老虎洞下角放置一台发动机,主体是一根焊满铁钉的铁棍儿。每个生产队都砌了几个老虎洞。春天时我和鹏举常钻进“老虎洞”里打牌,还把一些从菜园子里找到的宝物藏在放电机的地方。
  用打麦机脱粒儿更加便捷。拉上电闸后,发动机会带动铁棍儿旋转,只需要将麦子一叉叉送进去,麦粒儿会在旋转和碰撞中纷纷落下,麦秸则被从一边甩飞出来。人们大声地交谈,声音被发动机的轰鸣声和麦粒儿砸铁的哗啦声彻底湮没。
  把脱过粒儿的麦秸堆好,将麦粒儿拢一起,下个步骤就该“扬场”了。周立波《暴风骤雨》中有一段《分马》选入了教材,里面老赵头儿是一个农活儿的好把式。学那一课时,我想起了五大伯,他扬场的动作潇洒到位,无论是在大风扇后面还是借助傍晚的自然风,只要他木掀一扬,麦粒儿就会斜抛到空中,有足够长时间摆脱麦皮。麦粒落下来时,麦粒儿皮儿被风吹到了旁边,飘洒在最上面。爸爸用大扫帚扫开麦皮,妈妈将麦粒儿拢起来,我撑着袋子装麦子。
  装袋子最能体会丰收的感觉。我双手撑着袋口,姐用簸箕往里面灌。扎口的工作还是大人来做吧。爸爸能把很满的袋子扎得紧紧的。最后,许多滚圆的袋子要一排排站立在麦场上。大人吩咐孩子数数多少袋。孩子们兴奋地跑跳着,按着袋子跳山羊,围着袋子追跑。
  傍晚,爸爸将丰收的麦子拉回了家,麦收农忙基本结束了。
  新麦子还要晒干。有人将麦子晒在马路上,也有人在院子里或棚顶晒。我喜欢翻麦子,用木锨推出一垄垄的印痕,过段时间就去推一遍。傍晚时要把麦子拢到一起,盖上塑料纸以防露水。当麦子晒干后会重新装袋放进粮仓。
   麦假还没过完,爷爷领着我和张宁姐去捡麦头。我们捡来的麦头被爷爷装在袋子里,用木棒捶击后,麦头上的麦粒就自由脱落了。我们两天就捡了半袋子之多的麦子,爷爷用这些麦子换来西瓜、甜瓜,犒劳我们。
   转眼到了秋天,麦田里长的是玉米、水稻和棉花。收秋之后,又到种麦子的季节。
   秋高气爽,刚刚播种过的土地松软湿润。我、艳春领着比我们小的张举、志刚在田地里比赛跳远,练习空翻,摔跤打仗。自由奔放,无忧无虑。
   冬天来了,一丛丛麦苗乱倒在地上,停止了生长。每次下雪,我都要情不自禁地说出“瑞雪兆丰年”。然后在记述大雪的作文或日记中写道:“雪姑娘为麦苗送上了白糖,太阳公公微笑着看着麦苗成长……” 第42节:人人都是雕塑者(1)
  人人都是雕塑者
  并非每个人都有艺术家的潜质,但几乎每个人都曾心怀过艺术家的幻想。在我十岁那年,我已在雕塑艺术的道路上攒足了经验。而在我的周围,人人都是雕塑者。  
  当时,我们还不认识古希腊人米隆,见到“掷铁饼者”时会即刻摆POSE模仿。我从课外书上了解到,那个不穿衣服的高个子卷毛男孩叫“大卫”,但我不知道他的作者也叫米开朗基罗,我所认识的米开朗基罗是一只忍者神龟。亚力山德罗斯是谁?不知道!他的“断臂的维纳斯”一定没有女神雅典娜好看,何况又断了臂。还有,她的妹妹纳爱斯变成了洗衣粉。
  有一个雕塑最深入人心——“思考者”,优雅的姿态、镇定的神情、突出的轮廓和分明的侧影,帅呆了。不过我也会摆这个造型,用拳头支着下巴,目光盯住鞋尖,若有所思。
  那几年,我们在雕塑艺术的道路上撒欢前进,热衷玩儿泥巴。  
  第一步是挖胶泥。到了坑边找出黏土外露的地方,挽起袖口,双膝跪地,撅着屁股,小手一把把挖出黏土。有偏黑色的,也有暗红色的。将这些胶泥垒成块儿,挖满意后单手肩上一拖,伙伴们唱着小曲儿,打道回府。
  鹏举家的大门口有一块水泥地,很适合摔胶泥。在我们真正练习雕塑之前,我们要先娱乐热身。将泥巴反复摔几次,墩成方块儿,然后挖成泥碗来玩儿。先商定好,是赔馒头还是赔锅盖?拿打牌举例,如果赔馒头是一把五毛钱,赔锅盖就相当于每把一毛钱,差距还是很大的。
  捏泥碗很有讲究,要将中间部分推往四周,掘成碗状,边儿厚底儿薄为佳,碗口也要平整,这样才能避免摔击时不跑气,确保最大的爆破效果。泥碗做好后,我、鹏举、志强要先后摔。我托起泥碗,一翻手腕把它扣到地上,“啪”的一声清脆,爆出一个大洞。志强的只是“咆”了一声,他的碗底儿太厚了,只炸出一个小口儿!志强用一块揉成“馒头”形状的泥巴堵在我泥碗的爆破口上,我只需赔他一个很小的泥蛋蛋儿。之后我们重新摔泥巴,重新捏泥碗,再次摔爆。多轮战斗后,鹏举总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拥有最大块的胶泥。
  热身结束,开始进入“雕塑”课堂。基础课程从易至难、循序渐进,包括算盘珠、小馒头、和尚脑袋、六面体筛子、桌椅板凳、小娃娃、拖拉机、汽车飞机和火箭等。
  我的创作理念是“简洁”。我揉出一个小圆球,用指甲揪出俩耳朵,用火柴棍儿戳上几个孔,这是我的作品!有时它像只小狗,有时候像一只猫,有时候还会是一个可爱的乌龟。主要看你怎么联想。
  捏好一些作品后,伙伴儿们会展开一轮的自我赏鉴和彼此评价。最后各保留一份自认为的最佳作品,放在楼顶上,待晒干后保存。只需一天时间,泥巴就会变硬,塑形自然成功。
  大家常常会互相比较作品。谁的算盘珠大小最均匀,谁的泥娃娃看上去更相像些。有一次,鹏举花费了巨大心血捏了一辆小汽车,轮子用火柴棍儿细心串起。第二天,他满怀希望去楼上看晒干效果,他惊愕了。汽车只剩下了一个车盖,四个轮子散落开来。现场勘察情况显示,这纯属一场老鼠撞车事故,有一个车轮还被拖到了墙角。我安慰他说:只怪你汽车做得太好了,老鼠都想开走。鹏举无奈地摇着头。   第43节:人人都是雕塑者(2)
  除了泥巴,学雕塑还需要很多别的材料,如粉笔、萝卜和树皮等。
  在学校里,粉笔头儿到处都是。低年级小孩儿的文具盒里会装满新粉笔。我喜欢把粉笔戳在大腿或胳膊上,扭拧一两圈后,肉上会出现一朵浅白色的太阳花。
  粉笔又脆又细,适合雕刻,但需要一点儿点儿削,一次次磨。“消磨”一词说的就是刻粉笔。最简单的做法是把粉笔削成铅笔头形状。刘栓用粉笔做了把小宝剑,上面刻有旋状花纹。平时张秋生粗手粗脚,他居然刻出一支粉笔宝塔。我用粉笔头儿雕刻出小动物的头和身体,用胶水粘在一起,做成小老鼠、小鸭子和机器人,我的这些“艺术品”深得同桌赵丹的欣赏。我将它们放在百宝箱里,垫上棉花,当宠物一样饲养着,有时间还和它们聊天儿呢。  
   每年元宵节,家家都会点灯盏。不讲究的人家直接插上红蜡烛,大多数人会用萝卜做灯盏。妈妈将一段白萝卜削成圆台体,做灯台,顶端挖出凹陷,滴上蜡油或者煤油,再插上一根灯捻儿,灯盏就算做好了。
  天黑后,我将灯盏点着,捧放在家中所有大门的两边。走到街上,你可以看到每家每户的门前都闪烁着灯盏的光亮。
  妈妈教姐姐削萝卜时,我在一旁玩儿萝卜***。我找来自动铅笔管儿,一根筷子。让姐给我切几块薄萝卜片儿,用笔管儿一头按在萝卜上,会切下去一个圆圈,堵在笔管儿一头。反过来再按一次,另外一头也被堵住了。这时用筷子迅速捅一头,“噗”的一声,萝卜片被冲了出来。姐姐削灯台削得认真,我玩儿得也开心。
   四年级时,男生们很崇拜青铜圣斗士,并开展了一场做圣衣面具的热潮。我和艳春到处找树皮,两巴掌大小的是最合适的。在树皮上挖出四个窟窿,分别是眼睛、鼻子和嘴巴。在眼角处钻两个小洞,穿上皮筋儿,这是做成的最简单的面具。
  斑驳的树纹,粗糙的窟窿,漆黑的树皮,戴在稚嫩的脸蛋上,很有艺术效果。戴上面具,我变身为圣斗士紫龙,艳春冒充佐罗。大家分别发招,和其他侠士们舞***弄剑。
   后来,我还尝试创作了别的雕塑作品。在自动铅笔的铅盒儿上刻过章,用橡皮刻过符号,拿橡皮泥捏过小动物,用木板做过木剑和手***等。在雕塑艺术的世界里,我欣赏了也实践了。虽然缺少天赋,但是我收获了雕塑者的巨大乐趣。 第44节:北地的小河
  北地的小河
  村庄北边有一条小河,村民称其“北地河”,但在县志上它的学名为“二支排”。
  这条小河自西向东流淌,流过很多村庄的郊野。河水淙淙,并不清澈,有很多的蝌蚪、草鱼、鲶鱼在混浊的水中游动。夏天涨水时河面能达到两丈宽,两米深。会有很多孩子过来凫水、扎猛子。每隔几年就会组织一次清理和整修小河,清清河床,种些树木。某一年还在这里建了座石桥,桥体上写着“社会主义好”。现在,这座桥已经“白发苍苍”了。
  冬天时,有水河段结上薄冰,干涸的地方露出坚硬的冻土。冬闲时政府会组织村民挖河,清理河道淤泥。伟大的红旗渠就是这样被挖出来的。修房盖房的村民趁机来这儿挖土,紧着一个坑挖,挖走几大车子后,河道上遗留下一道深壕,成为来年夏天时游泳的陷阱。
  冬天最冷时候,我的哈气能呼出半尺多长,这时河面的冰也很厚了。我、鹏举和艳春,约了南街的天宝、学涛过来溜冰。没有冰鞋,穿双塑料底儿鞋就可以了。先一个助跑,摆好姿势“哧溜”滑出去,冲得很远。野外很冷,但不一会儿我就出一身大汗,恨不得敞开怀凉快凉快。
  不远处有几个大人在挖泥鳅。艳春跑过去凑热闹,想帮大人们干活儿。十岁的艳春在挖泥鳅上很有天分,这点儿技艺应该是他爸遗传下来的。艳春爸爸是一个挖藕高手,每个冬天都能挖很多的藕到集市上卖钱。鹏举说,可惜这冰下的水太浅了,否则他要在冰面敲个洞,把他爷的小凳子拿过来坐,耍一招“垂钓寒江雪”。
  寒假过后,我们又长大了一岁,但小河似乎并没有老上一岁。当我们穿着过年的新衣服走进教室,开始新学期时,小河却平静地等待着春姑娘的召唤。
  一首唐诗“春河水暖鸭先知”提醒了我。我跑到了河边,果然是“春天来了,小河哗啦哗啦。”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全部融化了,河水也聚集在一起,活跃起来,仿佛要把沉积了一个冬天的兴奋全都点燃。上游又来了一股水,小河彻底复苏了,它大步向东,浩浩荡荡地流去。
  这时,河边的杨树隐隐闪现出盈盈绿色,河岸小草也“欣欣然张开了眼”。姐姐领着几个小女孩儿过来抽毛毛。“毛毛”藏在枯黄的草叶里,是一种絮状小草。是“万根枯草中一支绿”,绿色卷叶子里包着光滑的白色毛絮,微甜,口感独特。
  很快夏天就来了。天气炎热,小河就成了男孩儿们首选的乐园。我也跟他们去,但是我从不下水。因为在我四岁时,曾被张起哥和新峰哥带到一个池塘里玩儿。他们把我抱下水后就各自凫走了。我扑腾了几下,就从悬浮状态过渡到了沉落。那个池塘里汇聚了井水和雨水,水色混浊,冬天时还能长出绿藻。我手足无措,在水面下抬头看天,看到的是一个昏昏黄黄的太阳。等我意识到无法呼吸时,我也已经无法哭喊,呛了几口水后,两位大哥才看到我的挣扎和扑腾。我被他们拖到岸上后,坐在岸上哭傻了。从此之后不再下水。
  当伙伴们扎进水下游玩儿时,我会选择在岸边观望。根据他们水战的需要,把黄瓜西红柿扔下去,把土块儿也扔进去。无聊时我也钓钓鱼,钓不到鱼,就把水里那些家伙的裤衩藏起来……
  艳春习性好水,除了挖泥鳅外,他在游泳上也有天赋。他虽不懂什么是蛙泳、蝶泳和混合泳,但狗刨技术炉火纯青,潜水动作纷繁多样。在他的咋呼下,好多人比赛谁凫得快,沉底时间长,在不换气条件下谁在水底能爬行距离更远。有时还打水仗,抢东西。这帮光腚小屁孩儿们的皮肤很快晒成了河水的颜色。
  我的朋友段朋飞也很喜欢摸鱼,他告诉我技巧,要沿着河道掬着双手缓缓前行。摸到鱼时一定要反应迅速,小鱼就直接抓住,大鱼则直接往岸上撩。
  夏日农闲时,大人们也会过来捉鱼。有人在河面扯开大网,有人穿着隔水服背着电瓶电鱼,还有人往水里扔雷管炸鱼。孩子们纷纷围着看。
  我自制了一套渔具。用竹竿当渔竿,买了五毛钱渔丝,将一根鹅毛柄剪成鱼浮儿,当然用塑料泡沫或拖鞋底也可以。我和朱大辉一起钓过几次鱼。我挖来蚯蚓作诱饵。朱大辉则用麸皮拌香油撒在河面,说这是草鱼的最爱。我们在桥底下下钩,最长的纪录是坐了一下午没钓到鱼。钓鱼高手也未在那里钓出什么大鱼,最多的钓出三叉鱼(又称“戈雅”),还有小草鱼、小鲤鱼和泥鳅。我的侄儿小林古灵精怪,他将一个装着树叶和馒头的罐头瓶放在水里,小鱼苗儿常误入歧途,在吃馒头的时候被他捞到。
  每次大雨过后,河边就成了青蛙的歌唱台,它们猖狂地叫嚣着,我们必须去钓它们。朱昌盛自制了专门钓青蛙的大铁钩,在青蛙下巴下面一晃,猛地一扥就钩上一只。
  到了晚上,蝉蛹会爬到河边树上脱壳。小盼嫂子领着我们几个小娃娃,手持手电筒过来巡逻。我们逮到的蝉蛹不仅可以玩儿,看它们脱壳成蝉。还有人喜欢烧蝉蛹或炒蝉蛹吃,说味道比鸡腿都香。如果你下不了手炒,或者下不了口吃,可卖给餐厅饭店。所以捉蝉蛹和捡瓶子一样,成了一条“致富”之路。
  在不知不觉中,小河里的水越来越少,河边树叶开始飘落,秋天来了。如果燕子在水面最近处飞翔,水里的鱼儿也会尽力跳出水面。这预示了一场大雨的到来。秋天的大雨过后,温度会再次下降。等绿色的芦苇丛开出白花后,河边又成为一道浪漫的风景。蓝色的翠鸟站在芦苇上,箭一样地飞纵。
  农民们架上水泵,引河水灌溉。钓鱼的也少了,没孩子过来游泳了,鱼儿们终于可以清静清静,准备冬眠了。
  深秋的小河很平静地流淌,和童年的小河记忆一样,静静地越流越远。 第45节:藤蔓植物(1)
  藤蔓植物
  我家有个院子,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花草草。每到夏天时,这里就变得绿意盎然,有姹紫嫣红的花朵,也有缠缠绕绕的藤蔓。
  丝瓜、荚豆和葡萄,沿着架子往上爬,最后搭出绿色的顶棚。我和姐姐搬出来方椅子和小圆凳(椅子是八仙桌两旁的大椅子,小圆凳是中空的线轴)。我们喜欢在阴凉下写作业。我问姐姐:“为什么丝瓜的胡须会长成这样?有的像伸展的小手,有的卷卷曲曲像弹簧圈。”姐在抄写英语单词,随意扔给我了一句“I don’t know”。
  我继续观察,看葡萄藤从杆子爬到绳子上,丝瓜秧在空中匍匐前行,葫芦藤盘住了对面的花墙。我又问:“它们爪子上是长了眼睛吗?还是有特殊的嗅觉功能?妈妈在这儿扎一根杆子,几颗丝瓜都会朝这根杆子爬来。”姐的***还是很简单:“把它们拉过来,拴在杆子上。”
  不同的藤蔓植物有着不同的奇妙故事。
  1 . 葡萄
   葡萄是多年生植物,幼苗长上三年才能结葡萄。我虽然有过很多次的种植体验,但每次都是前两年藤青叶茂,一到第三年就死掉了。 但我二大伯家有很多的葡萄架,葡萄长势良好。每年秋天时,我常去他们家找瑞红姐和九菊姐玩儿。玩儿是其一,摘葡萄是其二。他们家的葡萄结得串儿长个儿大,有酸有甜。姐姐们让我随便摘吃,走的时候再带一串给我姐。紫色的甜,绿色的酸。我喜欢挑紫色的摘,摘下来的葡萄用手指一抹、一揉,或是小褂上一擦,就直接入口了。
  葡萄藤是很多传说故事发生的地方,七夕之夜,奶奶说:“小孩子耳朵灵,去葡萄藤下听听,听听牛郎和织女今年又说了些什么?”为了凑热闹,我和新峰哥搬凳子坐在藤下。我们一边聊天,一边竖起耳朵听。听到的是葡萄叶子上的飒飒风声,听到的是月光下蛐蛐的欢快鸣叫,还听到了远处扇子拍打声和妇女的笑声。
  很快,我坐着就睡着了,也只能在梦里去偷听牛郎织女的对话了。
  2 . 吉祥葫芦
   葫芦有“S”形曲线,相传有太极、阴阳分界线的神奇功能,所以中国人把葫芦作为吉祥植物。电视里常有道士仙人,把仙丹、仙水放在葫芦瓶中。我们喜爱看的动画片中,就有葫芦娃七兄弟。
   我在楼梯口的小花池里埋下几颗葫芦籽,很快就长出了小苗儿,接着是叶子、藤蔓,还开出了白色的葫芦花。待花蕾凋零后,一个嫩绿的小葫芦就初现端倪了。小葫芦长得很快,和吹气球一样,形状越来越“S”。大概一个月后,小葫芦就可以在空中摇摆了。我数了数,看能不能凑够七个,像《葫芦兄弟》那样,给它们取名为大力士、千里眼、顺风耳等等。
  葫芦长到一半时,形状最可爱。我摘下几个做成宝葫芦。从顶端伸进去一根铁丝,把里面的葫芦籽掏空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最后可以涂上红漆,这样就更像一个宝器了。
  如果不摘下来,葫芦的上部会被下部拉扯下去。嫩葫芦可以炒吃,老葫芦可以破成“瓢”用。“瓢”曾是居家必备用品,水缸、米桶里都会有一只瓢,用来舀水、盛东西,非常方便。
  3 . 满墙爬山虎
   学过叶圣陶的一篇课文,叫《爬山虎的脚》。说爬山虎有很多的脚,能飞檐走壁。我还听说爬山虎容易招蛇,所以就未尝试种植。
  二文哥新楼房的外墙上就爬满了爬山虎。只见叶子不见藤,它的攀爬能力和扩张速度让人惊叹。
  爬山虎的叶子颜色新鲜,无论大小都一溜儿的叶尖朝下。它们从不堆积,也不相互遮掩,有条不紊、整整齐齐、均匀地排在墙上,不留下任何空隙。一阵轻风拂过,一墙的绿波荡漾,十分美妙。
  4 . 朝天牵牛花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写过秋天的牵牛花。他这样表达自己的喜好:“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花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第46节:藤蔓植物(2)
   牵牛花一直是衬托的角色,像一个寂寞的美人在角落里默默开放。
  我最喜欢的是淡红色、匍匐在路边的喇叭花。若是在国画里,它们只需要两笔的淡墨,一点的粉红,很清爽也很淡雅。我喜欢去田野里追捉蝴蝶,采撷无数这种小喇叭花,用狗尾草串起来。我举着喇叭花串悠来甩,扬扬得意。
  5 . 丝瓜
   丝瓜和荚豆是最常见的院落植物。它们都很容易存活,且生长速度快。我家每年都会在院子里种很多的丝瓜。
  丝瓜的叶子很大,瓜藤粗而有力,能结十多根丝瓜,瓜藤上海长出很多弹簧一样的白色爪子,帮它准确地找到插竿,绕着竿往上爬。
  青嫩的丝瓜可以用来做菜,柔软可口。长老的丝瓜晾晒一下,剥皮取籽,剩下的丝状纤维就是用来刷锅洗碗的“炊帚”了。
  6 . 荚豆
   荚豆的蔓延能力很强,触角更为灵敏。因为会开出紫色小花,所以比丝瓜显得秀气。
   荚豆的紫花开过后,会结出翡翠绿的豆角,随后慢慢变成深绿色,中间的豆粒也越长越饱满,最后能长到一掌长,裹着三四个大豆粒。
  炒荚豆是道我很喜欢吃的菜。
  7 . 冬瓜
  冬瓜的叶子能长到莲叶那么大。我喜欢用细竹条穿冬瓜叶玩儿。一个竹条飞出去,很轻松地刺穿了冬瓜叶。冬瓜叶非常大度,在经过十多次的飞条穿插,依然能保持舒展的形状。冬瓜藤非常结实,能悬起十多斤重的大冬瓜。但为了保证冬瓜的正常生长,我妈会“剔苗”采摘,或把冬瓜放在围墙上,以减少藤的压力。
  8 . 香炉瓜
  香炉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瓜形上圆下方,下部有三到五个凸起的小包,很像庙里的香炉,故此得名香炉瓜。但又因为上部圆且鲜红很像灯笼,又被称为“灯笼瓜”。加上它有多种颜色,所以还被叫做“五彩瓜”。
  提到“藤蔓植物”四个字,就有了几分的诗情画意。如果再去想象它们神奇的触手,掀起的清风,还有它们带来的凉爽和惬意,我就情不自禁地怀念起童年的院落,怀念起那些爬满了顶棚,也牵绕了很多记忆的藤蔓植物。 第47节:小小饲养员(1)
  小小饲养员
  当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家禽,这样在蛋类上可以自给自足,多余的还能当礼品送人。许多家庭还会养几头牲畜,农忙时犁地碾场子,农闲时做运输生意。
  在大人忙碌时,小孩子要担当起饲养家禽牲畜的工作。
  1 . 彩色羽毛的鸡
  经常看见卖鸡仔的,在街上叫卖。他骑着一辆二八型自行车,后椅架上固定着一个多层的铁笼,每一层都放着小鸡仔,为了防晒,笼子上蒙着一个旧床单。自行车一晃荡,小鸡们就在笼子里唧唧喳喳叫。
  买小鸡的人喜欢扎堆,看见张大娘买了,王大婶也过来挑十几只。妇女们有的带来了空纸箱,有的则带来草席卷。草席卷是那种很窄的,放地上绕成可大可小的圆圈儿。张大娘卷好草席,将挑选好的鸡仔放在自己草席圈里。
  ***的小鸡非常可爱,从拥挤的铁笼里出来,站在地上舒展筋骨,走来跳去。传说卖小鸡的已经给这些小鸡喂了兴奋剂,这样在出售当天,小鸡们会显得活蹦乱跳,但是被人买回家后,就变得娇小脆弱,毫无精神,因此成活率非常低。即使不是这样,小鸡的成长也面临着种种危险,在院子里被调皮的小主人弄死(掐死摔死或溺水死),出门逛街被狗吃掉,晚上被主人不小心踩死,吃大玉米粒被卡死。所以,妇女们每次都要多买一些小鸡仔,买上二十只鸡仔,最后活六七只也就不错了。
  等小鸡仔黄毛全褪后,主人会到集市上买来涂料,在旧碗里搅拌好,抹在鸡头或鸡屁股上。每户人用的颜料种类、颜色深浅各不相同,抹颜料正是为了做记号区别开来。半成年的鸡仔常跑到街上,或跑进别的鸡圈里偷食。为了避免邻里间为丢鸡的事儿吵架,最好还是早早给自家的鸡仔涂上颜料。
  小鸡仔慢慢长大,公鸡、母鸡也能轻易被分辨出来了。我还为我家的大公鸡写过一篇记叙文。这只大公鸡每天早上都会早早打鸣,白天则踱着步,炫耀自己油亮的长尾巴。
  母鸡数量要多于公鸡,因为大部分公鸡都被吃掉了。留下一两只打鸣、维持秩序即可。而母鸡们要每天下蛋。我和姐姐分工,她拌鸡食喂鸡,我钻鸡窝收鸡蛋。喂鸡的时候,姐姐将剩菜剩饭拌上糠麸,搅匀后倒进食槽。母鸡们一拥而上,挤过来抢吃。母鸡们一直都在忙,不是埋头吃食儿,就是啄沙子,或是用爪子刨地,寻找吃的。它们的肚子总是撑得大大的,下蛋时才会停止进食,下完蛋后开始咯咯地叫,宣告完成了今天的任务。每天我都要收一次鸡蛋。我毛腰钻进鸡圈,先撵开母鸡,在它们刨的土窝里、在鸡圈深处寻找鸡蛋。我将几枚鸡蛋攥在手中,热乎乎的,使我感觉到了收获的喜悦。
  2 . 暴戾的大白鹅
  白天鹅是一种浪漫美丽的动物,白鹅也很美丽,但不浪漫,反而是火爆脾气。
  鹏举家养了几只大白鹅,它们的脖子很长,总是弯曲着,看上去很柔软。但它们一旦发起怒来,脖子就要能硬成钢管,直起来发出哇哇的叫声,朝着目标一袭而上。鹅很喜欢咬人,它的嘴上有一种坚硬的尖喙,被它衔一口势必很疼。
  鹏举家的大白鹅比狗还会看家,陌生人一来就呱呱叫个不停。一次几个女同学去找鹏举,刚进门就被大白鹅盯上了,一个大胆的女孩儿踢了一脚挡路的白鹅,这下可惨了。大白鹅被惹火了,几只一起,晃着屁股直着脖子,叫嚣着朝她们冲来,张大嘴叫着,一种非咬你一口的架势。一个跑不及的无辜女孩儿被咬了一口,哭了起来,不知道是疼哭的还是吓哭的。
  鹏举赶紧从屋子里跑出来,对着闯祸的大白鹅一阵大骂,那只鹅还不服,冲着鹏举呱呱叫,直着脖子。鹏举一生气,拎起一把铁锹就过来撵它。这只鹅赶紧收起了脖子,满院子躲跑。
  3 . 群居的小鸭娃
  在童话故事里,丑小鸭总能变成白天鹅。但现实生活中正好相反。小鸭子是最可爱的,毛茸茸的身体、宽宽的嘴,脚丫上还有几乎透明的蹼。但它们长大后并不会变成白天鹅,反而变成了丑丑的灰鸭子,连叫声都变得难听。
  鸭子们最爱凑热闹,吃东西时拼命抢,不抢的食物反而没鸭子吃,常常会因为一块西瓜皮,兄弟四五个抢得不可开交,谁抢到了就啜几口,下咽时又被别的鸭子抢走了。白天时它们毫不团结,但到了晚上却成了另外的局面。所有的鸭子非要挤在一起睡,半蹲着脑袋压脑袋,很亲昵的一家。
  每逢春天,就能想起那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可爱的小鸭子们,在化冻的池塘里幸福游泳。
  4 . 大食量的猪
  我家养过一头猪,妈妈要我和姐姐轮流喂它。这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猪,刚逮来时还是精瘦精瘦的,整天欢蹦乱跳地玩儿,有时故意从猪圈里蹿出来,害得我满院子追它。后来它被宰猪的给节育了,之后就变得老实多了。
  这头猪的食量很大,一天也要吃三至四顿,每次都要吃十多斤。每次拌完猪食,我都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又大又重的食盆搬到猪圈台上,然后倒进食槽。这时敲几下石头做的食槽,大懒猪听到后,晃悠着站起来,撅着大鼻子哼哼哼地拱过来。它吃食的时候几乎不抬头,能很快把满槽的猪食全部吃完。然后再撤回到自己的床榻上,一屁股坐下去,吃完就睡。
  这样的猪很讨主人的喜欢,多吃多睡上膘才快。但人怕出名猪怕肥,猪长够秤了(达到一定重量),主人就会找来杀猪的,将猪卖给他。杀猪的跳进猪圈,将猪脚捆起来抬到车上。猪被押运回屠宰场后,只需一刀就呜呼哀哉。这头猪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
  5 . 边走边撒的羊
  邻居韩老头儿以放羊为生,他家有个很大的羊圈,里面有很多的绵羊和山羊。
  一次我见他在修羊圈,脑海中立刻闪出一个成语——亡羊补牢。张老师说过,“牢”就是“圈(juɑn)”的意思。莫非韩老头儿家的羊也被狼叼走了吗?
  韩老头喜欢到村口小河边放羊。他一路上会把鞭子抽得“啪啪”响。鞭梢轻落在落队的那只羊的肚子上。羊群慢悠悠地走过,撒了一路的黑屎蛋蛋。 第48节:小小饲养员(2)
  到了河边后,羊群在河畔自由地吃草,韩老头儿坐在桥头,抽着烟袋,哼首革命小曲,有时看看羊,有时目光投向了很远的地方。
  6 . 爱打滚儿的骡子
  所谓“驴打滚”,有两种解释:一是北京小吃的一种;二是指利润迅速翻倍,有“驴打滚、利滚利”一说。
  街道两边曾拴养了好几头牲口,广通叔家的小毛驴,小梅姨家的大黄牛,最多的是骡子,清国哥家一头,鹏举家一头,国秀哥家也有一头。在养骡子的户檐下,都有一个沉重的板车,铁板焊的车把车板,橡胶做的黑轮胎。农忙时,骡子要下地拉麦子、犁地。农闲了,在一起说着话的几个大人,会赶着骡子结队去几百里地之外的山上拉石灰、拉石子儿,或者为盖房的客户拉砖、拉空心板、拉土。也有人去外省拉西瓜、拉蒜、拉土豆,这种套骡车的生计都被称为“拉脚”。
  骡子是驴和马交配所生,天生没有生育能力,所以更适合干活儿。爷爷说,除了喂它们好的草粮之外,还要经常让它们打打滚儿。因为打滚儿是骡子放松的最好方式。
  骡子卧倒在地后,会顺势一翻,四蹄朝天,尘土飞扬,骡子嘶鸣着并打着惬意的鼻响。等它打滚儿打爽快了,会自己站起来,鼻子继续喷着气,抖抖身上的鬃毛、肌肉绷紧。尾巴轻甩着,一层细土随之落下。
  7 . 甩尾巴的老牛
  中原养黄牛,水乡养水牛,牛是农民最好的伙计。别看牛走路迟缓,但晃悠的却是一身的蛮力。夸奖人能干时,会把他比喻成“老黄牛”。
  自然课上说牛有四个胃,它们在不吃草的时候会反刍。小梅姨家的牛拴在当街,这头母牛每年都会下牛犊,除了吃草就是干活儿,嘴巴总是不停地咀嚼,还挂着白色的泡沫。这头牛每年有两件事要做:一个是下牛犊,二是发疯。小牛犊在长了三四个月时,会被小梅姨牵到集市上卖掉。老母牛的发疯大概和孩子被卖有关。它会从拴牛的木桩上挣脱出来,到街上狂奔,有时撞向土墙、麦秸堆。要费很大的力气,用鞭子猛抽,才能把它降伏。
  夏天最热的时候,老牛悠闲地嚼着草料、甩着尾巴。牛虻、苍蝇围着牛屁股和稀毛的牛大腿飞转着。牛虻逮到机会就落上去咬上一口。
  老牛若无其事地站着、卧着,继续慢慢地咀嚼、悠悠地甩着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拍打自己,当牛虻咬得很疼时,老牛会很不客气地猛甩一尾巴,就这一甩,把来不及拔针头的牛虻给拍死了。
  8 . 最通人性的狗
  都说好狗不嫌家贫,都说狗是最通人性、最忠诚的动物,因此很多人都喜欢***。
  我在七岁那年也养了两只小狗,名字取得很直白,花狗叫小花,黑狗叫小黑。小黑是母狗,很调皮;小花是公狗,性格却很温顺。
  每次我出门,它们就是我的“王朝马汉”,左右护驾。每当我放学一进家门,它们就扑上来,或者围着我团团转。
  小黑胃口很好,丢给它半个馒头、一碗剩饭,它很快就吃得精光。但小花食欲不好,我还得把零花钱贡献出来,给它买火腿和排骨,这样他才能多吃一些。所以小黑瘦瘦的,小花肥肥的。它们住在同一个纸箱里,经常为一块垫布撕咬扑打。总是母狗小花欺负公狗小黑。当主人一出现,小花就变得老实多了,两个也不敢再闹了。
  小花小黑给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也给我带来了痛苦的记忆。
  那年冬天,小黑吃了一只被毒死的耗子,几经抢救,未能救活。我流着泪把小黑抱到二十亩地东头,放在了河渠里用土盖上。小花跟着我跑了一路,站在河渠上不愿意回去。
  小黑死后的两个月,小花也出事了。当时镇里来了一群打狗的人,他们持着猎***,以防狂犬病为由,猎杀了很多家犬。我是在学校听到这个消息的,一放学赶紧跑回家,进院子没看到小花扑过来。妈妈告诉我小花被人打死了时,我愤怒极了!我跑遍每条街道,找那些打狗的人。可他们早已撤退,开往下一个屠宰地。
  我哭着往家走,碰见二文哥,他将狗狗小花的尸体带了回来。说因为小花太瘦,所以他们没把它带走吃掉。那天傍晚,二文哥陪着我,将小花葬在埋小黑的那段河渠里。我哭得很伤心,从此之后不再***。 第49节:小小饲养员(3)
  9 . 九条命的老猫
  奶奶养过一只黑色狸猫,它的尾巴和身子一样长,绿色眼睛常在黑暗中闪露寒光。
  这只猫很听我奶奶的话,一般只在后院活动,因此没受过街上黄狗的欺负。而在后院里,它显然成了大王,耗子见它吓得半死,母鸡们见它也躲着走。黑猫叫起来 “瞄”的一声,拖得很长,尽显凛凛的霸气。
  黑猫的爪子很尖,发情时曾把枣树划得斑痕累累。老猫身手矫捷,它常常在枣树上、房顶上玩儿飞檐走壁,从几米高处一跃而下,轻松着地,毫发无伤。
  都说猫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