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9,用加减乘除 括号做,可以用括号

卢氏初中数学一班班级简报(第六期)
( ) 评论数/浏览数:
275 发表日期:
2010-12-31 21:20:57
第六周学习小结; 这个时代发展的速度太快,我们还没来得及认真的瞧上一眼,就已成过眼云烟。我们还沉浸在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如春雷,惊醒了无数个落后的校园,也惊醒了死守
传道授业解惑
的教师们;如春雨,慢慢的浸入心脾,既有料峭的寒意,又有
润物细无声
的功效。这给校园带来了山外音讯,给教师带来了发展的走向,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动力和欢笑。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优质资源,拥有了了解外面世界的道路,拥有了寻求帮助的途径。我们一路欣喜着尝试,一起欢悦的运用,共同创造了教学中新的符合时代的欢歌笑语。 今天走到“国培”行列中,为我们的发展“充电”,为我们前进的道路夯实基础。教师不学习,何以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不学习,又拿什么来教育学生与时俱进;教师不学习,又怎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国培”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拓宽教师交流的空间,放远发展的眼光,促进专业成长,正如“国培”的目标定位——专业引领、雪中送炭、促进发展。 错过了晨曦,你可以仰望星空;错过了昨天,你可以拥抱今天。那今天你拥抱着,那就千万别再等待明天……
本班共有40名学员,截止12月31日参与学习情况如下:
作业3未完成学员:S04699 、 S04705
作业4未完成学员:S04698、S04699 、S04705、S04720
作业5未完成学员:S04698、S04699 、S04705、S04720
作业6未完成学员:S04693、S04698 、S04705、
作业7未完成学员:S04687、S04688 、S04692、S04693、S04696、S04697 、S04698、S04699、
S04701、S04710 、S04713、S04714、S04715、S04720 、S04723、 通过学情通报,使每个学员在比较中了解国培学习四十天来自己在网上学习的浏览量、发帖量及作业提交情况,以便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抓紧学习,及时调整学习策略,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愿大家都能拿到培训***,圆满结束学业!
《三角形的外角》课后反思
( ) 评论数/浏览数: 1 / 7 发表日期: 2010-12-27 14:53:20
年4月我上了一节校级公开课,内容是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的第2小节:三角形的外角。课后学校数学教研组对这节课进行了评议,我也进行了反思。
  一、课前的教学构思:
  《三角形的外角》一节的主要内容就是三角形的外角定义、外角性质及其应用,重点是外角性质的探索及应用,难点在于性质的归纳及应用。为此,我设计并采用了多种探究方法:三角形外角的定义采用“看图观察——归纳——再画图反馈”的方式,性质的探究采用“计算说理与归纳”的方法,而练习题的设计则从计算与说理两方面逐步加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逐步掌握主要的知识点。学生要想基本掌握这部分知识,在三方面是需要加强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导和补充:
  1.学生对外角的理解产生误区,变成学了外角却不利用外角,所以在学生探索外角定义时的重点是认识外角是一个内角的邻补角,同时另外补充添加多条线的图形,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外角。而且增加的多条线在黑板上当场画出来,意在让学生在教师画的过程中观察出。
2.对三角形外角性质的探索,学生会对相不相邻产生糊涂,所以这部分指出相邻与不相邻。并帮助学生总结外角与三个内角的关系:与相邻的内角的关系,和不相邻的内角的关系。(在如下的图形中指出与∠1相邻的内角和不相邻的内角的数量关系。注意既要指出相等关系,又要指出不等关系)
  3.对性质的应用在学生完成了练习后,与学生一起总结求角度的方法,让学生对求角度有一定的方法可循。
 二.课堂教学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基本按设计预期完成。
   1.概念的理解。在学生做练习之前我讲解了外角的概念,并在黑板上出示了两条辨别外角的题。[由于学生对外角的形象只是局限于外部的角,而且在辨析中出了错,所以再次说明了外角的特点:一边是三角形的边,一边是三角形另一边的延长线,造成了重复探索这一过程,耽搁了约五分钟时间。]
   2.学生练习画外角。[画得比较顺利。顺势告诉学生一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相等,故我们取一个来研究]。
  3.利用所画图形向学生讲解与外角相邻的内角和与它不相邻的内角的关系。
  4.通过设计的练习学生自主探索外角的性质。[定理前的填空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在黑板画了一个外角的图形,对三个内角与外角的关系作了引导,顺利地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外角与内角的关系:与相邻内角的关系,与不相邻内角的关系]
  5.合作探究,出示一组例题,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以及它的应用。 问题1、2较简单,出示后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及时点拨,最后点评。第3题是课本上的例题,是为了巩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而设,在学生分组讨论后,班内进行交流,教师规范板书解题过程.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让学生体验一题多解。问题4图形进一步复杂,很多学生找不到方法,教师出示习题后,让学生思考片刻,引导学生分析,要利用外角的性质,并注意把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问题5引导学生参照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夹角的计算方法,对比解题。再一次发展学说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交流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求角度的方法。[在黑板板书出求角度常用的两种方法: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利用外角定理。]
7.堂清测试:设计三组习题A、B、C,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组做。 
三.教学后评价与反思:
  1.成功之处;
  整体来说,本堂课的教学围绕三角形的外角识别、性质及应用展开教学,通过言简意赅的定义讲解,及时提醒易错,举出典型的反例(如外角的辨析)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等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突出,难点得到了突破;题目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且对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进行了点评和分析,并对有较多学生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反馈;教育了学生要善于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已由注重传授单一、高深、繁难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习更有趣”,因此整体设计是成功的。
   2.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以下是教研组评议中的不足之处,我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下次上课能有所提高:
  (1)在第一部分辨析外角时讲述的时间偏多。
  改进措施:在新课前可适当加一组练习,让学生画一个角的邻补角,再辨析外角,这样可以更直观一些,效果也可能会好些,就不需要教师再花太多的唇舌。
  (2)对外角与内角的关系的探索思路还可以作一些改进,让学生更有思考性。
  建议:在学生明确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后,让学生画图后测量并猜测外角与不相邻内角的关系,小组讨论如何证明,最后师生共同归纳,从而得出与相邻角和不相邻角的关系这一个系统的知识链。  (3)在引导学生认清外角以及外角的定理后,没能很好地告诉学生这条性质的用处——用于求角度,所以学生练习一开始并不会应用到它,而是走了弯路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来求。
  改进措施:在探讨出外角性质之后,学生练习之前,明确地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的作用——用于求角度,应该能让学生练习更顺利,对所学知识的更到位。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我们花费了很多的精力设计了例题和练习,但是如何用好,如何处理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引导和讲解也是一门不浅的学问,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
原文地址:
《提公因式法***因式》教学反思
( ) 评论数/浏览数: 2 / 11 发表日期: 2010-12-27 15:35:32 摘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来多总结,多归纳,遇到比较困惑的问题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使学生主动的、活泼的、有个性的动手动脑,进而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那么怎么实施教学呢?如果直接就给同学们讲把前面在整式的乘法中学习到的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反过来运用就形成了因式***的提公因式法,然后就是反复的运用、反复的操练的话,尽管学生短时间里对这一内容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过程缺乏系统思考和逐步理解的过程,对于知识的生成获得缺少体验和感悟。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得,不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更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引入“因式***”这一概念时,是通过复习小学知识“因数***”,从质因数的***开始,为了使运算更加简便和准确有时先把多项式进行变形再代入求值.这样的两个题学生都容易接受.由此提出因式***的概念,一方面突出了多项式因式***本质特征是一种式的恒等变形,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它可以与***质因数进行类比,从而对因式***的概念和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渗透着数学中的类比思想.练让学生能体会“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则通过把等号两边的式子互相转换位置而直观得出。 在学习提取公因式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公因式的结构组成,并且引导学生得出提取公因式法这一因式***的方法其实就是将被***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式得到余下的因式的计算过程。此处的意图是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尽管语言的组织方面不够完善,但是均可以得出结论。 接着进行例题学习,学生代表讲解展示后,教师点拨:强调多项式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表示,而所谓因式***就是把多项式化为积的形式.公因式可以是多项式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接受,但却很重要,这时进行题组训练让学生对公因式的概念深入理解. 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老师当堂批改当堂讲评。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围绕提公因式法的步骤及如何找公因式作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对知识的重难点的分析,把对核心问题的掌握化解为对几个次级问题的解决来实现,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潜在知识,对知识认知规律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课堂小结环节我采用了问题串教学的模式,把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串成串,即让学生无意中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成功之处 本课设计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来多总结,多归纳,遇到比较困惑的问题可以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让学生讨论,甚至辩论,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而我有时会成为与学生有同样知识水平线的未知者,有时成为能表达学生问题的困惑者,有时成为能帮助学生完整清晰地表达意见的翻译,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质疑。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能走下讲台,做到课内批改大部分学生的练习,且对于个别学习本课新知识有困难的学生能单独予以辅导。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做错及存在的问题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或是马上板演为全体学生讲解清楚。 1、备课中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既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又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再加上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和自然过渡,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奠定了基础。 2、课堂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互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操作,展示成果,讲解思路,提出疑问,交流看法,完善***。充分信任学生,尽力做到了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学生讲对的不再重复。使学生切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巩固和应用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3、回顾教学过程,学生回答问题都是积极主动的,共有18位学生全班交流,两次小组交流,独立动手做题6道,最后自我检测,使学生主动的、活泼的、有个性的动手动脑,进而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三、不足之处: 本课的设计,过多强调学生用高度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概念,教学设计引入的过程可以进一步简化。对于因式***的概念,学生可通过自己的一系列练习实践去体会到此概念的特点,故不需在开头引入的地方多加铺垫,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在设计的时候脚手架的搭建层次也不够分明。具体如下: 1.目标呈现的时机以及体现呈现目标的作用和意义把握的不够充分。 2.在课前设计的过程中,对学生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考虑的不够充分。 3.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没能把学生的思维积极的调动起来,学生对于问题解决的欲望不强烈,思考问题过程中缺乏体会、感悟的过程,学生似乎在等待教师把结果直接告诉他,这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缺乏思考的习惯。 4.问题设计的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一致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5.整节课在时间分配上有待斟酌,对新知识的巩固强化训练的时间相对太少,主要体现在堂清测试时间紧迫。
原文地址:http://h x.cer .com/article/browse/66648.j x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教案及教学反思
( ) 评论数/浏览数: 4 / 17 发表日期: 2010-12-27 17:09:11 教学目的:
1. 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2.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如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盲区问题)等的一些实际问题.
3. 通过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关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一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一、目标导学
1、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位于哪个国家,叫什么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 .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20年时间.原高146.59米,但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顶端被风化吹蚀,所以高度有所降低.在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泰勒斯.一天,希腊国王阿马西斯对他说:“听说你什么都知道,那就请你测量一下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吧!”,这在当时条件下是个大难题,因为是很难爬到塔顶的.你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
二、自主学习 活动:(教材例3——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
活动:(教材例4 hy;——测量河宽问题)
活动:(教材例5——盲区问题)
三、合作探究
1、分析:根据太阳光的光线是互相平行的特点,可知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竖直的两个物体的影子互相平行,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金字塔的高度.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交流,画出示意图:通过观察示意图,使学生建立起相似图形的几何直觉,并能明确表述求
的方法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讨论:学校操场上的国旗旗杆的高度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测量?
2、教师提出问题:问题:估算河的宽度,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生活动:学生先小组讨论;教师在这一活动中重点关注学生们探究的主动性,特别应关注那些平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示出创造的能力,这也是树立这些学生自信心的一个契机,然后通过例4进一步完善学生们的想法,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和快乐.
分析:设河宽PQ长为x m ,由于此种测量方法构造了三角形中的平行截线,故可得到相似三角形,因此有 ,即 .再解x的方程可求出河宽.
3、教师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这一生活实际中常见的场景,借助图形把这一实际中常见的场景,抽象成数学图形,利用相似的性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图形可以滞后给出,先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的过程.如果学生对于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认真板书解答过程.
四、达标训练
小明想利用树影测量树高,他在某一时刻测得长为1m的竹竿影长0.9m,但当他马上测量树影时,因树靠近一幢建筑物,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在墙上,如图,他先测得留在墙上的影高1.2m,又测得地面部分的影长2.7m,他求得的树高是多少?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堂清检测
1.已知零件的外径为25cm,要求它的厚度x,需先求出它的内孔直径AB,现用一个交叉卡钳(AC和BD的长相等)去量(如图),若OA:OC=OB:OD=3,CD=7cm。求此零件的厚度x。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富有故事性和现实性的数学情景问题中学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学中突出了“审题---画示意图---明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培养了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一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相似的判定和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备《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这节课时,我首先回忆了去年我在初三上这节课的情形,记得当时举例子的时候就是举了几条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较难的题目,然后由学生分析解答,结果这堂课中真正参与的学生很少,课后反思一下当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所举的例子不能够吸引学生,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说没有 “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做到 1、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基本上由教师包办代替了,而“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基本上做不到,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所设计的问题串大致是:
(1)在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有什么关系?
(2)旗杆的高度与人所站的位置有关系吗?为什么?
(3)还有其他测旗杆高的方法吗?为什么?
(4)在没有影子(阴天)的情况下,还能测旗杆高吗?为什么?
(5)当旗杆的影子不全在地面上时(其中一部分在地面,一部分在墙上),如何转化,灵活地解决问题? 2、灵活整合教材资源 新课程教材的编排对内容呈现的顺序不作限定,为教材的多样化和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法留下了较大的空间。所以在备课时,我大胆地整合课外的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着重体现依据学生实际,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合理地设计留给学生进行猜想、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总之,课堂是教材、学生、教师的共同体,而学生又是课堂的主体。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课程进行整合,整合的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作为教学一线的我,要真正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就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实践. 原文地址: 《整式的加减》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 ) 评论数/浏览数: 4 / 14 发表日期: 2010-12-29 18:58:27
一、教材分析
整式的加减是本章的重点,是全章知识的综合与运用,它充分运用了数的加减,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关于加法的分配律及添括号与去括号的法则。从某种意义上计,掌握了整式的加减就掌握了本章的所有知识。它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能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计算与灵活运用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然是整式;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能力目标: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四、教材处理与数学方法
1.调动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由浅入深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行归纳出整式的加减的步骤。
3.利用不同记号标出各同类项,有助学生合并同类项。
4.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体会到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已经学过的去括号法则与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将新知转化为旧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5.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辅导,把共性问题与典型题目展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纠错能力。
五、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
1、合并同类项定义、法则;
2、去括号法则。
【教法说明】前两节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内容,其实就是整式加减内容的一部分,复习上述知识,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就过渡到整式加减这一节内容上来,使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衔接起来.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问题一: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个,买圆珠笔2支;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支,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多少钱?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先思考写在练习本上,不会的可以互相讨论、研究,得出***的可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说出多种解法.(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过程)
解法一:小红买笔记本和圆珠笔共花费(3x+2y)元,小明买笔记本和圆珠笔共花费(4x+3y)元.
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3x+2y)+(4x+3y)
          =3x+2y+4x+3y
          =7x+5y(元).
解法二:小红和小明买笔记本共花费(3x+4x)元,买圆珠笔共花费(2y+3y)元.
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3x+4x)+(2y+3y)
          =7x+5y(元).
出示问题二:做大小两个长方形纸盒,尺寸如下(单位:cm) 长、宽、高大纸盒abc小纸盒1.5a 2b 2c
(1) 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2) 做大纸盒比做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讨论,然后由会的同学把过程写在黑板上
解:小纸盒的表面积是(2ab+2bc+2ac)cm2
大纸盒的表面积是(6ab+8bc+6ac)cm2
做两个纸盒共用料(2ab+2bc+2ac)+(6ab+8bc+6ac)
=2ab+2bc+2ac+6ab+8bc+6ac
=8ab+10bc+8ac(cm2)
做大纸盒比做小纸盒多用料
(6ab+8bc+6ac)-(2ab+2bc+2ac)
=6ab+8bc+6ac-2ab-2bc-2ac
=4ab+6bc+4ac(cm2)
  【教法说明】上述两个题目学生完成应该没有什么困难,教师给学生创造机会实践,然后叫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特别是要调动后进生的参与积极性.
师提出问题:上述式子中,每个括号内的式子是什么式子?(整式)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整式的加减
象式子2b+(5a-b)也是整式的加减,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
师再提出问题:根据上面四个数学式子,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呢?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
  学生活动:小组互相讨论,由表述能力强的学生起来回答.
  师总结板书: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的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教法说明】以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为铺垫,从而引出本节知识,可以说是自然顺畅,学生不会感到整式加减法陌生.
(三)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 基础训练
(1)(2x-3y)-(5x+4y)
(2) -3ab-4a2+3 a2 -(-2ab)
(3) (3 a2 –ab+7)-(-4 a2+2ab+7)
(4) (-x+2x2+5)+(4x
学生活动: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说明:在学生完成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然后把出现问题的告知学生,让学生改正,这样可使学生印象更深一些,学生练习本上完成后,让四名学生把完整的解题格式板演到黑板上,然后同桌互相交换打分,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或投影胶片)上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然后用投影仪显示出部分胶片来,正确的师生给予肯定,不对的则由自己或他人找出错在何处,并及时改正.
2 变形训练
列式计算
(1) 2x2-3x+1与-3x2+5x-7 的和;
(2)-x2+3xy-2y2 与-2x2+4xy-y2 的差;
(3)一个多项式加上5x2+4x-1 得-8x2+6x+2 ,求这个多项式;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接着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师提问题:在这几个整式相加或相减时时,为什么要加上括号(学生讨论后回答,师做必要的强调)
【教法说明】变式训练也是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上题求“和”时,每个多项式加与不加括号不影响其结果,学生对括号的重要性就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变为“差”,括号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3 提高训练
求值:2a2-b2+(2b2-a2)-(a2+2b2), 其中a=1/3,b=3.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教法说明】通过本题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整式加减法的一般解题步骤,让学生先化简再求值,并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来,积极动脑、动手,同时教师对差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四)归纳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为把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请看以下问题:
  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式的加减的步骤,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式加减的结果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单项式或多项式).结果更简单,体现我们数学中的简洁美.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后回答.
  教师做适当强调:在整式加减中实际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在去括号时一定注意括号前是“+”还是“-”.
  【教法说明】归纳小结有时也不用教师包办代替,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以完成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可能比教师简单归纳效果要好。
  (五)随堂练习:课本70页练习
(六)布置作业:课本71页5,6题。
六、教学后记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适当时候加以提点和补充,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性,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为学生学好这一节关键之课打好良好基础。
2、 整节课时间紧凑,步骤要清晰,有条理;学生对符号问题和加减法有可能出现差错;
整体达标与尖子突出要分开,不断提高优秀生的发展思维;针对个别学生要辅导到位。
Ⅱ《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是承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续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认知上有新的突破,在教法引入过渡中,有其奥妙学法教法值得反思。
一、注意与小学相关内容的衔接
整式及其相关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与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密切联系,而同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同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简单方程。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因此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字母的真正含义,逐渐熟悉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
二、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似乎遇到的都是具体的数字,但在数字运算的背后,却隐含着式的运算,加强了与实际的联系,无论是概念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示的,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来源于实际,是实际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学业生看到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整式比数学更具一般性的道理。
三、类比数学习式,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整式可以简洁地表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它比只有具体数字表示的算式更有一般性,关于整式的运算与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况,由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运算,因此,充分注意数式联系与类比,根据数与式之间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四、抓住重点,加强练习,打好基础
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用类项和去括号是进行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准确判断同类项,把握去括号要领,防止学生易出错地方,并进行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掌握。
五、加大探索空间,发展思想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力求使得教学结论的获得是通过学生思考,探究等活动而归纳得出,培养学生初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为学业生留出探索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意识。
原文地址:
九年级学生更爱发言
( ) 评论数/浏览数: 8 / 13 发表日期: 2010-12-30 21:35:29 在县教研室的大力推广下,我校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我们九年级的几个教师都不敢尝试,我们的共识是学生越大越不发言,更不用说让他们上讲台讲课,听到其他年级的教师一起探讨他们课堂上学生发言如何精彩,我心里痒痒的,我决定在我们班试一试。 课堂上,我怕学生不主动参与,不积极发言,我把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加分,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课堂上同学们争相发言,争抢上黑板讲解,让我一时无法控制,课堂陷入一片混乱,结果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心里很高兴,我发现了九年级学生也是这么爱发言,也这么有集体荣誉感。课后我进行了认真总结,对课堂上的混乱局面又彩取了新的措施,既然同学们如此看看重小组分数,我又想出了一条扣分方法,上课回答问题要学会谦让,出现说话、争吵的每人次扣小组3分,这样一来课堂秩序顿时好转,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有序,但几天后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每一小组总是组长在思考、发言,而其它同学事不关已,既不参加讨论,也不关心发言。这时我又想出了一条加分的方法,每一小组的四个人中,按成绩优劣分为一到***,一号的组长回答正确加1分,二号加2分,三号加3分,***加5分,这样一来,课堂讨论真正发挥了作用,课堂上出现了兵教兵的喜人局面,为了给小组争分,***的同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还有个别平时不学习的同学,现在为了得分,也开始向组长请教,还有的同学把***写出来自己背会,然后上讲台讲解。虽然这种方法笨了一些,但我想总比他一天不学习还要好一点吧。不断的讲解也使他们看到了自已的成绩,增加了学习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的甜头,从而改变了过去对学习的认识。 经过这次的不断改进,我发现了九年级学生更爱发言。
原文地址:http://h x.cer .com/article/browse/74699.j x
时间:1月1日--1月7日
课 程:总结评价及成果展示阶段
作 业:
作业八:完成一篇规范的教学设计(选作)
根据培训期间培训学习的内容,结合自我教学实践。完成一篇规范的课堂教学设计(1课时)。课堂教学的类型自选(概念教学、实验教学、期末复习等等)【此次作业为选作作业,请您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选择完成即可】 作业要求: 1.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某项教学目标或者理念的实现。 2.独立完成,必须为原创。 3.字数不限。 4.文字规范,表达顺畅,条理清晰。 作业九:完成一篇培训心得体会或培训感言。
1.个别学员的跟帖数还是个位数,加油了。
2.个别学员的作业需要抓紧时间补做。(名单见学情通报)
2.培训接近尾声,注意按要求完成跟帖,作业,文章。 愿大家都能拿到培训***,圆满结束学业!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京ICP证 040650 号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举报***:010-83169868 举报邮箱:法律问答百科知识网,法律问答百科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待解决问题
5个5加减乘除等于24
,5个4,加减乘除等于1,不能有括号? - 已有网友回答
加减乘除计算题|如何计算5个4加减乘除不加括号等于0如何计算5个4加减乘除不加... 5个4,用加减乘除和括号,怎样能得到1,2,3,4,5,6,7,8,9 用12个5中间...
不知道我和她还能不能继续 20时间:2011/3/29 14:57:07 悬赏:5 分类:数学计算 提问者: huangyijungm 5个8用加减乘除 不用括号 等于3怎么算... 如何计算5个4加减乘除不加括号等于0 - 5个回答
在11 个 2 之间添上加减... 用12个5中间用加减乘除怎么能等于1000 - 1个回答
4个3加减乘除后等于8,...
如何计算5个4加减乘除不加括号等于0 最佳*** amy_lf927 2009-02-02 15:... 用12个5中间用加减乘除怎么能等于1000 - 1个回答
5个4,用加减乘除和括号,... (6.6.4.4)=24,用这四个数字加减乘除起来要等于24,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可以用括号等… 括号 加减乘除 如果单用加减乘除算确实无解,这是电脑计算的结果不过,... 3个5一个1用加减乘除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不可以加括号,怎么等于24 ... 3个5一个1用加减乘除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不可以加括号,怎么等于24
回答 ... 5 6 7 8 四个数运用加减乘除括号 结果等于9 加减乘除 括号 (7+8)/5+6=9 (5+7)*6/8=9 1.5 5 5 5=100 用加减乘除或括号都可以,但数的顺序不能变,那位老大会呀??? 加减乘除 括号 [(5*5)-5]*5=100 14条回复 - 发帖时间: 2010年5月17日重庆大学民主湖论坛 如题 7个7用加减乘除,【不能】用括号,怎样等于1? - Discuz! Board 四个6加减乘除括号等于6
悬赏分:50 四个6加减乘除括号等于6提问者:xiaojie...(6-6)×6+6=6 .(6-6)÷6+6=6不知道是四个6再加一个括号还是就用...
相关***
4*4+4-4*4=1 ***补充 除号不会打呢用*咯
4除4加4减4 ***补充 4-(4+4+4)除以4
除号不会打 呵呵
4-4+4/4=1,
4/4+4-4=1
***补充 4- 4+4+4/4=1
4-(4+4+4)÷4=1
4除4+4-4
4×4+4÷4-4=1
相关问题
7回答2009-06-11
2回答2008-09-12
7回答2011-05-09
2回答2009-11-27
6回答2011-07-30
赞助商链接
相关搜索
赞助商链接
Copyright 2008-2010 www.001law.com 法律问答百科知识网 版权所有
本站提供资源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1,3,4,5,6,7,8,9 顺序不变加减乘除括号使之结果为1000
进入贴吧
贴子搜索 |
浏览贴子
吧主: 共有
1,3,4,5,6,7,8,9 顺序不变加减乘除括号使之结果为1000
1,3,4,5,6,7,8,9 顺序不变 加减乘除随便用也可以使用括号 最终结果等于1000 顶
2009-5-18 21:44
算术帝,你好...
2009-5-18 21:45
算出来了有什么奖励?
2009-5-18 21:46
温柔姐姐,你算出来了,将来哥哥今晚就是你的咯...
2009-5-18 21:47
嗯,我们都把机会让给温柔姐姐
2009-5-18 21:49
2009-5-18 21:56
怎么没人做了?
2009-5-18 22:12
我做不出来,晚上看广东移动的题目看的脑袋发晕
2009-5-18 22:13
2009-5-18 22:24
移动的啥题目
2009-5-18 22:24
为什么没有2
2009-5-18 22:24
就是差不多整数字的,题目不能带出来,也不记得了,只顾看美女了
2009-5-18 22:25
2009-5-18 22:25
125.220.135.*
真的没人做出来? 再等分钟,还是没人,我就做了
2009-5-18 22:32
。。。。算术帝。。
2009-5-18 22:34
1345-6*7*8-9=1000
2009-5-18 22:35
膜拜算术帝
2009-5-18 22:35
高清姐姐,将来哥哥今晚是你的咯...
良宵一刻值千金,莫让温柔带TT...
2009-5-18 22:36
有个两千多层的
2009-5-18 22:37
贫道只要温柔姐姐 将来哥哥要不要去围观 ……
2009-5-18 22:37
应该是这个吧
2009-5-18 22:38
傻蛋在干嘛?
2009-5-18 22:38
125.220.135.*
十六楼显然不对
2009-5-18 22:39
我每天都是如此的火星 orz
2009-5-18 22:39
16楼 你不是吧....
2009-5-18 22:42
(1+3+4) * 5 * (6*7- 8 - 9) =1000
这个比较简单点
2009-5-18 22:43
16楼好象是正确的
2009-5-18 22:44
16楼应该是对的吧...
2009-5-18 22:45
哈哈 将来哥哥的才是标准*** ……
2009-5-18 22:46
贴吧公益
(((((((1+3)+9)+4)+5)*6)-7)*8) = 1000
呀呀的,终于写出代码了。。。
跑了半天只出了这一个结果。。。
#include lt;iostream
#include lt;cmath
using ame ace td;
#define N (8)
#define EPS (1e-9)
#define ANS (1000)
double d[N] = {1, 3, 4, 5, 6, 7, 8, 9};
string expr[N];
int cmp(co t double a, co t double ){ if (fa (a - ) lt EPS) retur 0; if(a - gt 0) retur 1; retur -1;
void dfs(int ){ double a, tring expa, ex if( == 1){ if(cmp(d[0], ANS) == 0){ cout lt lt expr[0] lt lt quot = quot lt lt d[0] lt lt endl; cout lt lt quot;OK getchar(); } } int i, j; for (i = 0 i lt ++i){ for (j = i + 1 j lt ++j){ a = d[i]; = d[j]; d[j] = d[n-1]; expa = expr[i]; ex = expr[j]; expr[j] = expr[n-1]; //a + d[i] = a + expr[i] = quot;(" + expa + quot;+" + ex + quot;)" dfs( - 1); //a - d[i] = a - expr[i] = quot;(" + expa + quot;-" + ex + quot;)" dfs( - 1); // - a d[i] = - a; expr[i] = quot;(" + ex + quot;-" + expa + quot;)" dfs( - 1); //a * d[i] = a * expr[i] = quot;(" + expa + quot;*" + ex + quot;)" dfs( - 1); //a / if(cmp(b, 0) != 0){ d[i] = a / expr[i] = quot;(" + expa + quot;/" + ex + quot;)" dfs( - 1); } // / a if(cmp(a, 0) != 0){ d[i] = / a; expr[i] = quot;(" + ex + quot;/" + expa + quot;)" dfs( - 1); } //回溯 expr[j] = ex expr[i] = expa; d[j] = d[i] = a; } }
int main(){ for (int i = 0 i lt N ++i){ expr[i] = (int)d[i] + #39;0' } dfs(N); rintf(OVER\ quot;); retur 0;
2009-5-20 02:15
分享次数:
分享到:
发表回复
内 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加入会员后本吧发贴免验证码。 Ctrl+Enter快捷发表 2011 Baidu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