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虬龙图片2预计龙年会出什么宝宝?现在收75可携带虬龙…

http://club.fjdh.com/4770
您的位置:
戒如大明灯,能消长夜暗;
戒如真宝镜,照法尽无余;
戒如摩尼珠,雨物济贫穷,
离世速成佛,惟此法为最,
是故诸菩萨,应当勤护戒。
如何獻龍王寶瓶
/ 2010-11-21 21:12:39
/ 个人分类:
所有眾生皆依外界四大生存,尤其需藉四大之威勢及力量,但四大皆有其依怙主,若不與之和諧相處,使之愉悅,則種種不順遂、障礙之事將隨之而生,甚至做任何事都將遭致不利於眾生的結果。因此,諸如地震、水災、火災、風災、車禍、疾病、人非人等,諸事不順,相續而生。為了克服上述的問題,修「龍王寶瓶法」則為最佳的方便殊勝法門。
透過龍王寶瓶之製作,修法,若將龍王寶瓶置於水源、河川,可幫助所有龍族圓滿所願,如治療龍族身體之病痛,克服龍族身體之痛苦、痊癒龍族肢節毀斷之苦,使龍族獲得大鵬金翅鳥的保護。
對龍族而言,「龍王寶瓶」是最佳無上的良藥;受驚嚇時「龍王寶瓶」是最好的保護;若匱乏時,「龍王寶瓶」就像如意摩尼寶,可滿足願望;若飢渴時,「龍王寶瓶」是最好的飲食;若迷路時,「龍王寶瓶」是最好的指南針;若黑暗遮蔽時,「龍王寶瓶」則如千炬照曜光明;若被地獄獄卒追捕,則「龍王寶瓶」可致龍族不死。當龍族能離苦得樂,則會護佑眾生,使其願望皆得滿足,因為龍族是含銜著摩尼寶遊化四方,護持所有眾生圓滿心願,因而如能滿足龍族諸願,則我們的願望必可受其護佑,得以圓滿,這就是供養「龍王寶瓶」及其修法的殊勝利益。
獻龍王寶瓶,不僅是上供而已。也是祈請龍王早日成佛,龍王接受供品及祈請,所以對您將多一重護持力。獻龍王寶瓶,為龍王祈禱離苦得樂,早日成佛,而諸天龍王接受我們的供養與祈禱,愉悅歡喜,則必盡心隨願滿足眾生。如依時佈雨、風調雨順,使植物生長茂密,眾生免於饑荒。令諸土地神祗,護佑國土居民、民生利樂,遠刀兵劫,所有願望皆得滿足。
陳健民上師講
李坤育居士記
壹、瓶子的選購和準備
一、質料—瓶子的質料以金屬為主,最好是金做的,其次是銀的,或是銅做的都可以。不能用鐵的,因為鐵容易生銹,同時顏色也是黑的關
係。也不能用木的或塑膠的瓶子,因為木和塑膠都容易浮起,同時容易損壞。中國的景泰藍磁以銅為裡面,磁為外面,具有龍鳳花紋為最合用。
二、大小—瓶子的高度以十吋到一呎為標準,不能多於十二吋或低於十吋。過高則容易在海裡被人發現,過低則裝不完供品。
三、形式—瓶子宜美觀,狀渾圓,不宜取起角形或長直方形的。
肚子要大,象徵毗沙門天王之肚子,表示福報大,因為毗沙門天王是一切功德之王。以世間的相術來說,有福氣的人也是肚子大和臀部大的。肚子的寬度從七吋到八
吋直徑之間,頸子要比肚子小,但不能太小,太小則供品不容易放下。瓶口要從頸子部份寬容的開放出來,狀如喇叭。有些瓶子是從頸部直上的,那種不可以用,一
定要瓶口跟瓶頸之間相差大概兩吋直徑才可。這表示除了肚子的福報好之外,它的吸收量也不少。如果瓶口太小,則表示受益不多,肚子以下,可以略為收小一點,
但也不宜過小。總之,底部宜平坦略為寬闊,表示兩腳之基礎穩固堅實。
密宗把一切物件都人類化,再把人變為佛化。小小的一個瓶子,可以變***的形像,再昇華為天帝、龍王,然後再昇華為佛。人要立刻成佛
是不容易的,必需要培養功德福報如天、龍一樣,再進階佛位,就容易多了。獻瓶子給龍王,就等於瓶子是我們一樣。有頂輪(瓶口),喉輪(瓶項),心輪(瓶身
上部),臍輪(瓶身最大處),密輪(瓶底)。
四、蓋子—頂輪之瓶口剛好容納美國早期之一元硬幣(約直徑三至四吋),或用選舉總統時鑲有照片掛在襟上之圓形襟章(badge)。
選擇硬幣或襟章之總統圖像,最好是有才德、仁慈和福報好的總統。如艾森豪總統活到七、八十歲。他在生時愛他的國家、人民、太太,可說是德高望重。如華盛頓
總統在生時人品很好,小時候好,老來也很好,為人謙虛、心腸仁厚,甚至選他做總統他也不願意做。上述兩位總統都是人格好、福報好、世壽好的例子。用這樣總
統圖像的蓋子,才能得到好的緣起加持力量。如總統林肯和甘奈迪,雖然是很好的總統,但最後死於非命,所以不是很好的緣起加持。
五、五帛或五布—五塊不同顏色的布,各一尺正方裁好。先拿藍色的布一塊,然後放白色的布在藍布下面,再放黃布在藍布的上面,再放紅
布在白布下面,最後放綠布在黃布的上面。疊好之後翻過來五布的次序從上到下應該是:紅、白、藍、黃、綠。表五方佛,五色壇城。
六、五色線—五種不同顏色的線照五布的次序排好,每線長約三呎長。依顏色次第是紅、白、藍、黃、綠。用童男童女(約十三歲)把五條
不同顏色的線各執持一端慢慢的揉成五色粗線。假如找不到童男童女,可以找未婚的青年男女。再不然可找恩愛的夫婦(不限歲數,當然越年輕越好)。例外的是不
能用寡婦,因寡婦業障比較大,是密宗所避忌的。我有時找不到人選,只有用左右手當夫婦,嘴巴當父母,自己把五色線揉合起來。
寶瓶內所當預備之供品
在印度、西藏和中國所獻的寶瓶,原都是為了求雨,因為龍王有操縱雲雨之權力。這種傳統寶
瓶裡所供的東西,是五五二十五種,(可參看《密乘法海》,根本部)跟密乘上師所用的寶瓶是放同樣的東西。密宗上師的寶瓶,有分沒口和有口的,沒口的代表本
體,有口的代表作用。二十五種供品列出如下
一、五寶—金子、銀子、珊瑚、海螺、青精石。因為海螺難找,可以用琥珀代替。以密乘五色的意義來說,金子表黃色,銀子表白色,珊瑚
表紅色,琥珀與青精石表藍色。也可以用綠玉(純綠的)代替琥珀,那麼黃、白、紅、綠、藍都全了。
二、五穀—青稞(西藏之產品,如沒有,用大麥也可以)芝麻、米、小麥、豌豆。
三、五帛或五布—以絲綢為最好,其次可用布,要五種顏色的。紅、黃、藍、白、綠,每色一塊。如平時攜帶之手巾。
四、五香—丁香、白檀、紅檀、藏紅花、冰片。
五、五藥—海沫(海藻之類)、肉豆蔻、白菖蒲、枸杞、仙人掌。
上面所列的五藥,其意義是什麼,也沒有詳盡的證據可考。仙人掌大抵是取其仙人之意義;古人翻譯中藥名字的時候,可能也會弄錯的。
中日戰爭的時候,國民政府在四川重慶。我正跟隨八幫寺,親尊仁波切(大寶法王之上師)。有一次政府委託我請親尊仁波切做護國消災法會,
我藉此機會便請上師到北京城裡的一間很大的中藥店,把密宗翻譯成中文的中藥名字都仔細核對。那時候北京城裡有很多畫佛像的西藏人集中在北平雍和宮附近。有
很多人翻譯康藏的經書。有一本小冊子是翻譯了很多的中藥藥名,我那時也拿到一本。我拿了小冊子就請上師到藥店裡跟店員介紹:「這是政府請來做護國消災法會
的師父,我們現在想把西藏和中國的藥弄清楚,統一起來。請你們把藥拿出來讓師父研究印證」。藥店店員很客氣的招呼師父,把藥拿出來對照小冊子上的中譯藥
名,師父看過後,很多都說:「不是的,不是的,不是這種藥」。密宗有很多雙運法之藥品,翻譯成中文後都是不對的。我曾在《恩海遙波集》裡指出,很多藥都不
能用,用了之後反而不良。
我主張用的五藥是與傳統的不同,至於是否對或是不對,我不敢說是佛說的。至於傳統的藥是否就是對的呢?我也不敢說。至於傳統的藥之作
用,也是語焉不詳的。現在本人提倡的五藥,是根據佛說的原則和科學根據而定的。其原則是從五種顏色來配五臟和以形狀來配五輪。
我在(Buddhist Diet)《學佛行者之飲食》英文小冊子裡面也是採用這五種藥的,茲列出如下:
一、天麻—形狀如腦,切出來一片片晒乾後,透明通亮,像是腦髓一樣。同時天麻也是補腦的,《本草綱目》說:「天麻補腦,能除頭
暈。」相信每一位中醫師也同意這個說法。所以天麻配頂輪是沒有問題的。
二、黃耆—形狀如左右二脈,補氣,顏色帶白,主肺,配以喉輪之藥。喉道為與氣道相同的輪內。
三、當歸—形狀像心房,切片後就是有四個心室之心房。同時中醫都說當歸補心補血,血液循環以心為主。所以配以心輪。這是紅色。
四、白朮—形狀如胃。切片後也是像胃,同時也是補胃的。所以配以臍輪。且屬黃色。
五、何首烏、枸杞子—前者形如男性之陽杵,色黑,同時也是補腎的,所以配以密輪。至於枸杞子,其形如女陰之核,色紅,也是補腎的,
所以用之配密輪。
除上述二十五種供品外,密宗寶瓶裡一定放的東西還有五肉、五甘露。五甘露說明如下:
一、大香—有香之大便。有功德成就的行者,其糞是含有檀香之味道。密勒日巴尊者圓寂前對眾弟子說:「我曾埋了有些金子在地下,你們
可到處去挖掘。」所謂金子,就是尊者的大便。
二、小香—有香之小便,有功德成就之行者其尿是香的。
三、腦髓—有功德成就之西藏行者如係天葬(即餵大鳥),死後他的腦髓都保存下來。
四、紅菩提—空行母之卵子,不是普通的女人的,或用處女初次之月經。
五、白菩提—有功德成就,證空性的瑜伽行者所出之悲智雙運不漏之精子。
五肉是象肉、馬肉、人肉、牛肉和狗肉。都是事先預備的。普通廟宇,那裡能準備這些東西;至於普通人家,那更難求到了。五肉通常都是有神
通功德之喇嘛,如大寶法王、達賴喇嘛等才有辦法拿到。
密宗裡的甘露丸就是用五肉、五甘露做成的。年代很久以前做的甘露丸,還有混進獅子奶做成的。譬如以前的大寶法王、活佛、有神通功德之瑜
伽士,都有這種威德,令獅子前來擠奶而不被咬。但並不是代代的大寶法王都可以擠獅子奶而不被咬。如一代、二代的大寶法王,因已成就活佛,他們的威力就可以
弄到別人不能得到的東西。他們把大批的甘露丸做起來後,分發給各密宗弟子,流傳至今。弟子們得到一顆甘露丸,便可加上麵粉香料等東西,又製成了很多的甘露
丸,如是輾轉流傳,得到加持之力量。所以現在很多密宗的喇嘛,都有這些加做流傳下來的甘露丸。當然流傳越久,距離活佛做的丸子年代越久,加持的力量也就比
較差了;然而也可以說,年代越久,功德修持越高的喇嘛所做的甘露丸越有加持的力量。
除了二十五種供品加五肉、五甘露外,獻瓶的人可以隨意加放自己喜愛的金飾寶物、戒子珠寶等進瓶子之內。如瓶子仍有剩餘之空間,再放一些
米把瓶子填滿。外面再加蓋子,五布覆蓋在瓶口蓋子上面,然後以五線縛緊。以上是獻普通寶瓶之方法。
至於獻龍王寶瓶之方法,在這裡我要提供一些個人的特別方法。這方法既不是上師教下來,也不是佛菩薩說的,實在是有自作聰明之嫌。但這是
我的一點心願,以後有人跟著來做也好,不跟著來做也沒關係。現在把這個獻龍王寶瓶的方法向各位介紹。
參、裝入龍王寶瓶之次第
獻龍王寶瓶與普通的寶瓶不一樣,普通的寶瓶純以求雨為主。除此以外,求別的東西,似乎還沒有看見過。我每次看師父們獻寶瓶,都是為了求
雨,而每次都求到了。以愚見的看法,龍王並不是只管雨水的。每次有佛的法會,講大乘經典時,都說天龍八部來護持聞法。而龍只次於天王的地位而已;比藥叉、
金翅鳥等神鬼排行為先。很多大乘經典都很讚嘆天龍八部護持的力量,因為他們曾在佛前發誓要護持修行人及佛法。關于天龍八部護持修行人的力量,是無可懷疑
的,因為他們擁有五通:息、增、懷、誅等法,皆可為修行人助緣完成。
照經書之說法,《華嚴經》是從海底龍宮裡請出來的,也是人間最圓滿最寶貴之教授。所以龍王的地位是相當的大。只是我們並沒有發現他對我
們的好處,也就沒有把他的好處宣揚出來。其實龍王對修行人的護持力量是相當的大。其他的經典還說有龍王佛;龍尊王佛是從龍王成就的。專門接受懺罪與消罪的
三十五佛中有一尊就是龍尊王佛。而說男女平等的《龍王經》裡的龍女也在佛前蒙佛授記成佛。這兩件事例都是佛教徒所熟悉的。而各大乘經典亦讚嘆龍女成佛之男
女平等事實。
至於其他天龍八部的另外六部,還沒聽說過成佛的事情;只聽說過有金翅鳥、藥叉大王、藥叉將軍等,並沒有聽說過金翅鳥佛、藥叉佛等。八部
裡頭兩部的天王、龍王都有成佛的事例。依此推理,天龍既有成佛之種種功德,難道就沒有加持之力量嗎?不是的;依照本人之經驗,龍王對我的恩德可說是很大。
我在印度加倫邦閉關時,龍王曾親來向我下跪,請求我到美國來。並不是說美國沒有雨,需要我前來求雨,而是這件事剛與佛菩薩給我授記時說
的話相合。
以前我到菩提伽耶朝釋迦牟尼佛時,釋迦牟尼佛就對我說:「將來你要帶我到美國去」。(那時候我已夢中知夢)。我回答說:「只有你帶我去
啊,怎會變成我帶你去呢?你這太謙虛了,我不敢接受。」佛說:「不是的,你將來就曉得了。」那時共產黨的勢力越來越大,到後來代表婆羅門教的甘地石像被當
地的共產黨徒斬首了。
我想佛的玄機是要我動身去美國的時候了,後來就有了來美國的事情發生。同時辦到美國的手續十分順利,就像龍王在我身邊一樣。所有通過之
政府海關,十多個髒箱子,盛滿東西,他們都說:「很漂亮啊,很好啊;通過、通過。」箱子從未檢查過。
來美後不到三個月就拿到綠卡,從沒有申請過。以前很多喇嘛兩、三年都拿不到綠卡,並不是自讚毀他,而是藉此說明龍王對我之恩德護持是很
大的,也說明龍王不祇是管雨,還可以做其他很多的事情,像天王差不多。
也許有人會問,到底有多少龍王呢?我也不曉得;依照經書上說,世上有六萬龍王。三十五佛中有龍尊王佛,為我們懺罪,他的功德果位跟其他
的佛是沒有分別的。
佛開示我們有四種不可思議:世界、眾生、龍、佛土,此四皆不可思議。見《增一阿含經》中。惜乎人類對于龍不可思議的威力知道太少了。
我們獻的寶瓶,不祇是上供這麼簡單,而且是為龍王祈禱,早日成佛。我們為他成佛祈禱,龍王不祇接受我們的供品,而且接受我們的祈禱,所
以對我們的護持又多一重功德。我們希望他成佛,他還不會希望我們成佛嗎?當然他希望我們成佛,我們更要努力的向他祈禱。
來美後,我獻的龍王寶瓶已經有九十多個了,每一次都得到很好的感應。當然每次獻的瓶子,都是別人出的錢;他們所求的,不外是找事、擇
偶、發財、消災延壽等。這些小事情龍王都很容易辦到的。
獻上的一點點茶、米、藥,對龍王而言是微不足道的東西,龍宮裡有的是奇珍異寶,稀世之藥。天上有很多寶貝,海裡也有很多寶貝。龍宮裡當
然有很多寶貝,他那裡需要我們所供的東西,假如不是因為我們希望他成佛的祈禱,他根本不需要採納我們的供品。
所以我們所供的東西就是要注意他成佛時的五輪,和成佛所需要的紅菩提、白菩提。茲列舉龍王寶瓶的供品如下:
龍王寶瓶之供品
一、龍血(Dragon Blood):在美國的草藥店(Herb Store)或健康食物店(Health Food
Store)裡有賣。顏色血紅,已研成粉末,代表紅菩提。
二、龍骨粉:在中藥店可找到,顏色雪白。從龍骨研成粉末,代表龍王之白菩提,與龍血剛好是一對。
三、海龍:製乾的海龍(中藥),呈白顏色,表龍王本尊。宜取七至八吋高之海龍。
四、龍眼:選有殼晒乾之龍眼,殼不能破碎。龍眼是補藥,同時也象徵龍的眼睛,大大圓圓的威德。
五、米、茶葉:茶葉是用龍井。代表地大的東西,受龍王雨露之恩澤而長出之米及茶葉;也代表五大之基礎,先墊在寶瓶之下層再插上海
六、表五輪之五藥:前面提過之五藥:天麻、黃耆、當歸、白朮、何首烏和枸杞子。
七、合歡皮:(中藥)表龍王之皮膚,其名含雙運空樂不二之意義。
八、鉤籐:(中藥)狀如龍爪,代表龍王的手腳。
九、參鬚:人參鬚,要不碎的,象徵龍鬚,同時也是很好的補藥。
十、金飾寶物:隨各人自己的意思,準備自己喜愛的金飾、耳環、戒子等。應該是越珍貴越好。現在世上的太太都很有權力,只要太太跟先
生講一句話,很多事情都辦到了。我想龍王的太太也可以有同樣的力量;假如她喜歡,在龍王的面前為你講一句好話,那龍王當然是更沒有問題了。
十一、祈禱記號:***、金銀、玉器雕刻有福、祿、壽、愛等字樣,看獻瓶人所求的事和目的。
放供品進寶瓶的次第
一、先放米在底部大約相等於瓶子的五分之一滿,再放一些茶葉,觀想五大的壇城基礎已穩固。
二、把海龍用尾巴插入米與茶葉中。頭部剛好不超過瓶子頂端,以便封蓋時好封。龍王上半是人身,下半是龍身。海龍代表龍王的本尊,像
人一樣立起來,觀想海龍昇華到龍王,再昇華成龍王佛。觀想整個海龍是中脈,五輪圍著他;代表五智,紅白菩提,神通等功德圓滿。
三、接著放龍血和龍骨粉,觀想龍王的紅白菩提調和充滿于中脈五輪,得成佛身,具四喜四空等覺受。
四、再放頂輪之天麻,喉輪之黃耆,心輪之當歸,臍輪之白朮,密輪之何首烏和枸杞子等五藥。各放一些,如天麻、白朮等太大,不能通過
瓶子的頸部,可以捏碎放下。一面觀想龍王五智一一現前(一)頂輪大圓鏡智(二)喉輪妙觀察智(三)心輪法界體性智(四)臍輪平等性智(五)密輪成所作智。
五、隨著放龍眼,觀想龍王的眼睛,已化為佛的眼睛,澄清明潔具五眼之莊嚴。
六、放參鬚,觀想龍的鬚子已變成龍王佛的鬚子,根根清晰顯現。
七、放合歡皮,觀想龍王的皮膚化成龍王佛的皮膚,光潔莊嚴,充滿空樂不二之雙運覺受。
八、放鉤籐,觀想龍爪已化為龍王佛的四肢,美妙莊嚴。
九、隨意放自己喜愛的金飾戒子等寶物,觀想龍王及其眷屬皆有金飾莊嚴,無可倫比。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林太太,一次便把她所有之嫁妝
飾物全部放下寶瓶裡,價值一千五百多美元。很多人只願意拿而不願意獻出。一天到晚只想發財,自己一點東西都不拿出來,那麼發財的機會就不同了。越是為別人
的,自己越得到好處;越是為自己的,越得不到什麼好處。要是把愛財的貪心來愛法,就會很快成就了。還有一個寶瓶是在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送的,大約也值一千多
元。其他送戒子、首飾的很多,但沒有這二個值錢。
如有貴重的東西獻給龍王,我會請他們來看著我封瓶子,不然會有私藏之嫌疑。也有很多人說,這麼貴重的東西就這樣的丟進海中,不怕被
人來拿去嗎?不會的,縱有這樣的事情,衹要我們做了之後,龍王就已經得到了。並不是一定要親自像龍樹菩薩一樣,我們要親自到龍宮裡才算。假如是這樣,那為
什麼以前他們獻龍王瓶求雨也求得到雨呢?有那幾個人真的到龍宮裡去?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
十、放有祈禱目的之記號,看獻瓶人之目的而放福、祿、壽、愛等不同之字樣,加持其緣起。
十一、用筷子弄好瓶裡的東西,使其儘量充實,再放米進去灌滿瓶子。不要怕筷子把藥材弄碎,要知道隱密顯了相應門的華嚴境界,密的或
是顯的都可以互相含容,毫不相礙。觀想的內容比外相更為重要。
十二、把蓋子封上,宜把總統像端正的對著我們,同時也對準瓶子圖案之中心。因瓶子有各式不同的圖案,有花、鳥、鳳等,宜用主要吉祥、能加持我們所求的事情
的圖案為主。所以,總統像對著我們,主要吉祥的圖案也對著我們便可。
十三、蓋上已排疊一起的五布在蓋子瓶頂之上,因恐五色線的力量不夠,所以先用市場裡縛菜或縛紙袋之紅紙鐵線(紅紙條裡藏有鐵線)縛緊,注意不要太鬆。縛時
最好有童男童女(約十三歲)或恩愛的夫婦(不論年紀)同時縛好。或是自己縛也可以。縛緊是希望瓶子不容易入水,丟進水裡的時候不能散開,自然便沉下去。
肆、裝好後之加持
把寶瓶端正放在案桌上,加持寶瓶。以下是加持的方法:
一、唸龍王咒:「嗡、卓打、卓打、麻哈、卓打、吽」。以及龍王佛
咒:「嗡、卓打、卓打、麻哈卓打補打、吽」。同時手結龍王印。
二、外供養,結七珍八寶手印,觀想所有世界的奇珍異寶都集中到瓶子中來了。
三、內供養,結三白三甜、五肉五甘露手印,觀想所有純淨之食,都來供養龍王成佛。龍王都素食,為什麼五肉、五甘露是葷的食物也觀想進去?因為龍王已是成佛
的龍王,根本沒分別是肉是素的影響。
四、密供,結蓮花手印。觀想各種空行母,各種雙運方法四喜四空來供養龍王成佛。
五、密密供,結五智光明手印,觀想五智光明都集中在瓶裡,充滿法界中。
六、每天早上唸〈海龍王經攝頌〉,一直到送瓶那天為止。
送寶瓶入龍宮的方法
送的時候一定要在龍日(辰日),龍時(辰時;上午七點到九點之間)趕到。當然在龍月或碰上龍年那就更好了。至於趕到後船夫單耽擱時間,
那是不要緊的,只要相信我們已到了龍宮就是了。
在美國北加州,要在 Timber Cove
處之海灣獻寶瓶才成,因為是這位龍王接我來的。在別的地方只要有深水也可以,因世上有六萬龍王之說。獻寶瓶時宜請當地有功德的瑜伽士,因他們的願力大、定
力好、功德好,加持的力量也大。假如找不到有功德的人,自己也可以做。
假如自己替人獻寶瓶,要注意不要替他們求去病、消業或誅魔等事,只宜求增法、懷法的事情。如求財、功名、配偶等正面積極的事。因為負面
的事情,自己功德不夠,替人解了病痛災難,但對那來尋冤的冤魂業力,自己無法超度調解,那冤魂及業力便把帳算到你的頭上來了,你便得受果報。另一原因是密
乘行者要在一生中成佛,其修行的時間便萬分寶貴了,所以未成就功德之前,實應節約其他時間,勇猛修行。
從船上到海上,大約離岸五百呎到一千呎,(以水比較深的地方為宜)一直唸龍王咒,在水深的地方把瓶子送入海中。然後唸自己的願文,再為
全世界的眾生與和平祈禱。最後才為施主之請求祈禱。雖然出錢送瓶的是施主,求的也是為自己的世間上小小的事情,但經過這樣的加持祈禱和迴向過程,施主的功
德因而擴大,更加可靠踏實。同時應告誡施主,得到願望之後,切記多做功德,不然龍王不喜歡而收回去,那是很危險的。
吉祥圓滿
讚龍王詩
龍池十首只稱君
未若如來咐囑勤
常讚靈通難得議
千秋雨露萬山雲
(以金線繡此詩於綢緞上,加入寶瓶獻龍王,易蒙彼垂佑。)
寶瓶四層要義
龍宮五大法界義
寶瓶為時間、空間交織無二之法界代表。其底之米代表地大,米上之茶代表水大,其瓶之空間代表空大,其瓶之空氣代表風大,其瓶中心所插海龍直立代表拙火之火
龍為龍族
參鬚代表其鬍鬚,勾籐代表其四爪手足,龍眼代表其眼,龍血代表其母血,龍骨粉代表其父精。
龍先成龍王後轉龍佛
海龍直立即表龍由龍轉龍王。(普通龍多槓盤或臥或飛,然不直立。)五藥分表龍成龍佛之五輪:天麻:頂。黃耆:喉。當歸:心。白朮:臍。何首烏:密。枸杞:
龍母佛之密。龍血之精華表紅菩提。龍骨粉之精華表白菩提。合歡皮表四喜四空。古錢等表福德。各種祝願首飾表回向。
供養佛父母之寶放光
金箔放金光,鑽石放白光,琥珀放黃光,藍寶石放藍光,瑪瑙放紅光。五色絲線紗男女合搓,表雙運智悲無量光、無盡光。五色綢蓋瓶面表法界無邊光,充滿全法
一、願具德上師長住世,已辭世者早降誕。
二、願人類邪說暴行早日停止,佛法弘揚無礙。
三、願我及眾生精勤佛道,即生即身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四、願我及眾生慈悲增長,直至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五、願我及眾生智慧增長,直至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财富非常大,供奉者及子女能端庄美丽。益寿延年、具大权威,能防止各种传染病,防洪防冰苞,防止农作物病
虫害,改变天气地脉。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因常食水族而染上龙毒,患各种传染病、恶症,百般医治无效者供奉龙王宝瓶有特殊功效,甚至达到不药而癒。另外,
近年来,国内洪涝和乾旱灾情严重,供奉龙王宝瓶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会给人们带来想不到的利益,此宝瓶供奉之处禁止烟酒荤腥葱蒜、雄黄、香等物品。 此类宝瓶供奉,可财富丰隆、延年益寿,供奉者可获得不可思议加持,特别与龙族结缘。可防止龙族及海类传染病。特别于沿海地
区多因杀生龙族海生类动物而形成的皮肤及传染病、各种恶疾。多方医治无效者,供奉此宝瓶有特殊疗效。可达不治而愈之效果。另外于洪涝水灾及乾旱少雨处供奉
此宝瓶可感意想不到之效果。此宝瓶供奉处禁酒、烟、荤腥、葱蒜等不洁之物,供此宝瓶还可以送入水中、
海、湖、圣地中。献于龙族以此招财进宝、增加福报。亦可用于放生时供献 龙属于龙族,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时,龙就把很多佛经带到牠的国家。那时候佛教只有小乘,还没有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不是在佛一开始就有,有一个人叫龙树
菩萨,他得到龙的带领以后,到了龙宫里面,然后取出了大乘经典,才开始有大乘。 龙族这类的众生比较麻烦一点,比较多的瞋,很容易生气、瞋怒,但是他们也很容易报恩。所以我们要善待龙族。龙身体很大,可以变化,但是他生病的时候就变化
不了。他的鳞片里面会卡很小的细沙,有时候在水里面,太阳太大,牠这样泡在热水里面他也不舒服。甚至有时候眼睛坏掉流脓,身体很大,很多的虫在身上爬来爬
去,鑽来鑽去。 所以我们在修龙王宝瓶的时候,会修很多的法来医治龙族的病。龙族中有些是体质比较弱小的龙族,但是龙王就很尊贵。可是你在放龙王宝瓶的时候,你怎麽可以保
证一定是龙王接到。但是,当你有特别的心愿时,你的宝瓶龙王就会接到。我们大修行者丢的宝瓶,龙王就直接去接。 我们这宝瓶是素烧的,没有那麽坚硬,丢下去时,所有供养的东西会进入海里,所有龙族就会透过海底的质能转换,将它送到龙宫,龙王就会接到。你如果是欢喜心
供养,就会消除他的瞋怒。他会说:这谁丢的啊,好,我就记住你了。那龙的生命非常非常长,不可数。我们人已经死掉一百次以上了,他还活着。所以,在这一次
你丢宝瓶,如果你说:我愿意生生世世逢教法,我下次还会再来看你。龙王就会信守承诺,在这世界上用各种方式帮助你学佛,你就不会离开教法。他还会知道说,
这辈子你丢宝瓶,龙王一看,这个人要发财,但是八字这麽差,落土这麽差,发不了财,怎麽样子都改变不了命运,-怎麽办?龙王记住了,下辈子你再转世,他就
会还给你。他就给下辈子的钱。所以说龙王宝瓶的功德很大,他会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还记得你。如果你在修行的时候你有成就,龙王会很高兴。 龙王属于护法,那上师去献宝瓶给龙王,就好像是官邸的官员拿东西去看随扈一样。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天龙八部都会在,有时候他们也会求法,我们也会为他们说
法。这大龙菩萨一飞起来的时候,整个天空都是他的,整个须弥山都被他盘绕。他的身体可以变化到很大很大的身体。 青海湖就有很多传说,你看到那个有洞的地方,不要随便去挖,那里面搞不好住着龙族。青海湖本来就是西王母的脸盆,就是她洗脸的地方,有人说是洗脚的地方,
中国道教听了这故事之后,把西王母的故事改为中国道教民间故事。 以前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都是神仙,就是仙女,在道教就把她说成飞天,其实那就是空行母、护法。中国人很喜欢偷这些东西。 龙族本身会报恩,所以我们透过具德的上师修法,这麽好的缘份下,你供养一个宝瓶,可以利益一个的龙族,你丢两个宝瓶就很多龙族,你丢更多的宝瓶,那无数的
龙族都会受到供养。 你在丢宝瓶的时候千万不要说我要发财,你要求自身的资粮,今生的资粮,世间资粮与出世间资粮圆具。特别祈愿现在目前有什麽障碍,要请龙王护持,那这是可以
的。龙王是有神通的,你还没讲他就已经知道了。 龙王最主要是控制雨量的,在喜玛拉雅山在青海湖那边的龙,都会飞到世界各地,他们是控制雨量的。天下的雨量都是他们控制的。那如果说我们今天旱灾,修龙王
法,雨马上就下来。龙也有好的龙、坏的龙,金翅鸟也有好的金翅鸟和坏的金翅鸟。我们在修法时都招来好龙。宝瓶内有许多药物和龙王喜欢的东西,都会放进去。
龙王会很欢喜,那当然还要看是谁修法,哪些人去。如果我们到那边去丢宝瓶,基本上台湾人去到那边丢宝瓶的人应该不多,这些龙王应该早就知道我们要去了,我
们台湾能去到那边应该是很有福报的,他们那边,像台湾岛这麽大的湖里面,那些龙族早就在传告说:「有一个很胖的人要来了,不是我,妙沛要来了,他们所居住
那个地方是非常的富裕很有福报的,他们那地方随便那里都绿绿的,土地上随便播东西都会长出来,这岛内是非常有福报的,就算是石头都会长草。」所以台湾是很
有福报的地方,我们一踏到那个地方,所有的龙族都会说我们是很有福报的人,很有福报的人去跟他求法财,再求消除今生的障碍。你放心好了,他是会报恩的,他
根本知道你要什麽,那你不如不用讲,你就说我希望所有一切能量受用具足,这样就好。你要是说:我要两颗馒头,一块牛肉,也就是你讲的内容太过于贫乏,太过
于直接也不好,因为你写的不够好嘛。 我们一般修行者修龙王宝瓶法来度化那个鱼族,因为宝瓶内有些加持的东西,那些鱼吃完之后,马上死掉就转生淨土。那龙的寿命很长,所以他的力量会更大,他会
很企盼听闻佛法,那就会变化的更多,然后找到一个很好的上师,那他就可以跟这位上师学法,这是龙。所以我们要满足龙的愿望。当我们满足那些龙的愿王,龙就
会满足我们的愿望。 这次丢的宝瓶搞不好五百世都用的到。我每一世都带人去丢宝瓶,所以那边的龙王太认识我了。我上次去到青海湖,就有无数的龙过来,我就知道这些都是我供养过
的。那你们这次去也就是去还多生累劫的愿,再一次踏到青海这个地方,所谓空行母之首,尊胜佛母的地方,来供养龙王。 我们到那边多唸「实淨眼陀罗尼」来帮助龙族,一但你帮助龙族很多,那他就会回报很多,我们台湾人就求台湾全岛人民富乐安康,福财具足。你会说,我好不容易
到那边去,我为什麽要求台湾富乐安康?台湾死掉,你也死掉,为什麽?唇亡齿寒。所以台湾富足,你就富足,因为你的钱来自于台湾的人,台湾的钱也来自于你。
我们是互相消费的,你就千万不要乱七八糟消费这个世间,消费完了之后谢谢收看。你不会消费就不会获得消费的益处。宝瓶这个东西基本上是来求愿的,修愿的,
来修缘,和修圆的,为今生修圆,也为来世修圆。就像我再转世,我也需要龙王再保护我啊,他一看,这个人这辈子比上辈子多 五公斤
,所以龙王会一直记住你,他的龙族也会记住你。还有最特别的地方,他旁边还有那些虾兵蟹将,那些水族类也会保护你,在必要的时候都会保护你。所以龙王宝瓶
法在西藏的修行中是非常重要的。青海湖是位于咸水与澹水之间,类似水源处,所以我们放宝瓶的地方要在源头,譬如太平洋跟某某洋的交界,在那个位置放,那龙
王就会来。
TAG: 评分: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加入事件
提交评论
站立在无畏的证悟之道中,
我——一位瑜伽行者
  带著娑婆与涅盘之事业皆平等的观念
  在执着意念的众鬼众神之上舞蹈
  二元意念的邪恶便粉碎为尘土
  圆满这样的层次,娑婆与涅盘便平等地纯净
用户菜单
我的栏目
标题搜索
日历 日
31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访问量: 1102677
日志数: 1287
图片数: 16777213
建立时间: 2005-08-19
更新时间: 2011-04-16
RSS订阅
Powered by
4.0.1 UC
2001-2008')">喇荣妙法
')">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
> > > 27.重要名词注释一 (1-96)
27.重要名词注释一 (1-96)
2009-02-18
来源:http://hi.baidu.com
点击:0
字体 [
] (1)王:按佛教的说法,最初世界上出现人类以后,在很长时期中没有君主臣民等称呼,也没有私有财产,人们共同生活。过了很久,由于物产减少,出现土地私有,于是有偷盗、互相杀戳等现象产生,社会不得平安。于是众人一起商议,选举出一个大家信赖的人担任长官,这个被称为“农田官”的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官职。农田官是百姓平民的代理人,只是为大家办事,并无任何特权。农田官要担负公共治安及产品分配等许多工作,由于任农田官的人不易找到,于是由每个家庭从自己的产品中拿出六分之一交给农田官,帮助其生活,后来这变成税收,即是最初的“六分税”。此后农田官又有了仆役,于是有了主仆的区别,逐步形成了拥有臣民、军队、土地的国王。最初的国王是转轮王,依其福份的大小,各有一黄金、白银、铜、铁制成的轮子;将轮子放开,据说轮子所到达的地区都归其领有。这些记载请阅《俱舍论》的第三章。 (2)众人共敬之王的世系:在解释王一词时说到世间上最初之王为众人共敬之王,他的王统一直延续到释迦族的国王净饭王(释迦牟尼的父亲)。据说以后由于释迦王统继承人宣努顿珠王子出家,按佛教起名为释迦牟尼,亦称释迦能仁,故释迦王统断绝。 (3)三千世界:按佛教典籍《俱舍论》中的说法,具有完整的四大洲、诸小洲、日月星辰的世界一千个称为第一千世界,一千个第一千世界称第二千世界或中千世界,一千个第二 千世界称第三千大世界。 (4)秋收的六分:佛教典籍《俱舍论》中说,在原始时代末期私有制出现以后,为使社会安宁,众人自愿选出一名叫做农田官的官员,农民将自己的土地上的秋收收成每一克粮食中的三升二合(每一克为二十升,每一升为六合)也即是一克的六分之一交纳税赋,称为“六分税”,官吏制度与差税制度是同时产生的。这种说法与现代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发展的说法不同。 (5)四大洲: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我们居住的世界包括四大洲、八小洲、日月星辰等。其中的四大洲为:东胜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每一大洲又有两小洲,总计八小洲。这些大小洲之间有七个海,外面的周围为大海。上面的天空中有一层层的天环,日月星辰运行其上,还有太阳的十二个住处。是对宇宙世界的描述。详细情况请看《俱舍论》第三章。2.佛教的时轮论及其注释中的说法与上述《俱舍论》的说法有所不同,若欲知晓,萨迦、宁玛、噶举、格鲁等教派以及不属于任何教派的许多学者著有很多解释时轮论的著作,请参阅之。 (6)四大天王: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上述四大洲的中央为山王须弥山,山有四面四层,第四层的东面有持国天王(白色,手持琵琶);南面有增长天王(青色,手持宝剑);西面有广目天王(红色,手持长蛇和宝塔);北面有多闻天王(金色,手持经幢和吐宝兽)。这四个天王各带自己的许多侍从护持所管方向的佛教。详见《俱舍论》第三章对世界的描述。 (7)三十三天: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在上述的山王须弥山顶上有与山顶相接的欲界三十三天;即大自在天十一,太阳守宫神十二,娄宿之子二青年等,通常称为三十三天。以上所述大自在天、太阳守宫神、娄宿之子等见于《俱舍论注释》(通常称为《青浦宝库》)的第三章。 (8)劫:按照佛教的说法,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从前一个世界完全消失到现在这个世界开始形成以前,中间有许多亿年的间隙,这是前一个世界的黑暗劫。从这个世界开始形成到世界上最初出现人类,也经过了许多亿年,称为形成劫。从世界上最初出现人类到世界开始消亡,称为住世劫。在这期间,世人的寿命从能活一万岁减到能活十岁,然后再增加到能活一万岁,这两者轮流在住世劫中形成二十个中劫。二十个中劫结束后,由于自然灾变,世界开始毁灭,到最后完全消失,再到新的世界形成,又要各经过二十个中劫。这样,一个新的世界从形成到住世、毁灭、黑暗四个劫总计八十个中劫,合称为一个大劫。 (9)元劫: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世界上最初的人类出现以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没有财产私有制,人们自然地具有良好的道德,没有偷盗、杀戳、战争、欺骗、监禁等,人们自动地具有十善,因此称为元劫。(据说这一时期人的寿命为一百万年、七十万年、二万八千年。) (10)三分时:按佛教的说法,上述的元劫时期逐渐衰败,众人只具有十善中的三条,其它的已不具有,因此起名为三分时。(此时世人的寿命有一百万年、二万年、九千年、六千年等说法。) (11)二分时:按佛教说法,上述的三分时逐步衰败后,十善法仅存两条,故称二分时。(此时世人寿命有八十万年、六万年、四千年等说法。) (12)恒河:原文中作格丹香达河,为恒河名字的藻词。在印度外道典籍中的故事说:大自在天有两个妃子,一个叫仙女邬玛,一个仙女岗噶,仙女岗噶变为一条大河的身形最初降 临人间时,落到冈底斯雪山上,分为七条,冲破雪山,大声喧闹,流向大海时,在雪山中修定的一位名叫扎哈努的仙人因水声打乱他的修定,大为愤怒,将岗噶化身的大河一口喝尽。后来,有个名叫都巾巴的国王的六万个儿于死后转生地狱,这以后的第五代国王格丹香达为了使自己的祖父们(都巾巴的儿子们)从地狱中解脱,想让岗噶化身的大河流出来,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取得大梵天的欢心,然后向大梵天请求。大梵天下令让岗噶流向人间,岗噶却不愿流出。大梵天说:“你为何不听你祖父的命令?”于是把岗噶装进自己的头发中,岗噶想跑出来,在里面转了仙界的一千年也没有找到头发的边界。后来,格丹香达国王又向大梵天请求,大梵天把自己头发拢地,岗噶化身的大河落了一滴到冈底斯雪山上,立即成为一个大湖,又变成七条大河:从冈底斯山东南面像大象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恒河,从西面像马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缚刍河,从南面像孔雀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印度河,从北面像狮子嘴一样的崖中流出的是悉多河,此外还有格河、称巴河、那勒那河。其中的恒河经过雪山流到地下,把在地狱里的都巾巴的六万个儿子的恶业冲洗掉,使他们从地狱转生善趣之道。因此,恒河的名字又叫格丹香达河,也叫大梵天头发河。 (13)仙人迦毗罗住所:印度北方释迦牟尼诞生之地的地名,现在在接近尼泊尔的一个地方还有其遗址。据译成藏文的《唐三藏游记》(即《大唐西域记》,唐玄奘著)记载,当时 (唐三藏到该地时)仅剩迦毗罗城王宫遗址,周十五里,居人一万,有废寺多处。 (14)讨论藏文用词正误,从略。 (15)发菩提心:按照大乘佛教的说法,抛弃仅为自己寻求安乐的思想,而为整个天下所有众生有情的利益,争取成佛,产生这种思想愿望,称为发菩提心。 (16)阿僧企耶劫:无数个劫的意思,此处所说的无数并不是完全不可计量的意思,而是指六十位数的巨大数量(详见《颇罗鼎传的词语解释》),这样多个劫合在一起的长时间称为一个阿僧企耶劫。 (17)二障:指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如六根本烦恼等,所知障如四无知根等,详见《般若》、《中观》等经论,这里不详述。 (18)二资粮:按佛教通行的说法,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合称二资粮。福德资粮是:布施、守戒等;智慧资粮是修定、明了空性等。 (19)兜率天宫:按佛教典籍《俱舍论》的说法,三界中的欲界分为六趣,其中的天又分为欲界天六趣(1.四大天王, 2.三十三天,3.夜摩天,4.兜率天,5.化乐天,6.他化自在天),其中第四个兜率天宫是隔世十地菩萨们居住的清净界。 (20)《般若》:此处的般若不是指六度、十度等,而是指《般若论》。《般若论》载于弥勒菩萨所著的《慈氏五论》 (1.《现观庄严论》、2.《庄严经论》、3.《宝性论》、4.《辨中边论》,5.《辩法法性论》、载《甘珠尔》44函)中,亦载于无著大师所著《瑜伽师地论五分》(1.《本地分》、2.《摄决择分》、3.《摄事分》、4.《摄异曲分》、5.《摄释分》,载《丹珠尔》的49、50、51、52、53、54等六函中)。这些著作大部分是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时,由译师尚益希德译成藏文,有一些是十一世纪末期由俄译师洛丹喜饶翻译的。《般若论》的主要内容是对《广中略三种般若经》(十万颂、二万五千颂八千颂)所说的秘密意,即八事(三智、四方便、果法身)和七十义(遍智所表十法,道智所表十一法,基智所表九法,具相方便所表十一法,顶位方便所表八法,边道方便所表十三 法,刹那方便所表四法,法身所表四法等)的概括叙述,以上所说各种《般若》在内容的划分、叙述的先后上有详略的不同,但基本内容都是这些。此外,西藏各个教派的许多学者也著有大量的《般若论》的注释。 (21)《大乘庄严经论注释》:对弥勒菩萨所著的《大乘庄严经论》,印度和西藏的许多学者写过注释,从印度文译成藏文的《大乘庄严经论注释》,有世友大师所著的《大乘庄严经论注》(收入《丹珠尔》44函)和僧无性大师所著的《大乘庄严经论注释》(《丹珠尔》的46、47两函中)等数种,另外西藏的一些各教派学者也作过注释。上述从印度文译成藏文的几种都是在赤松德赞王在位时由译师噶瓦贝则等人翻译的。 (22)斗诤时:按佛教的说法,前述二分时逐渐结束后,世人作十不善,纵情享乐,战乱不断,这一时期称为斗诤时 (此时人的寿命有四十万年、三万年、二千年等说法)。 (23)春季最后一月:印度的历法有将一年分为六季和四季两种,按一年分为四季计算,春、夏、秋、冬各有三个月,此处所说春季最后一月,按藏历算,为氐宿月(即藏历四月)。 (24)阿底峡尊者的算法:关于从释迦牟尼灭寂至今有多少年的问题有二十多种不同的算法,原文中觉卧吉即指阿底峡尊者。 (25)法王萨迦巴:即萨迦班钦贡噶坚赞,他的事迹见本书笫88条注释。 (26)舍卫城:古代中印度一座城市之名,据说其地距金刚座不远,印度语叫郭萨拉城。 (27)遏逻阇姑利泗:释迦牟尼在世时影坚王王宫所在城市名,藏文摘要翻译的《唐三藏游记》中说,该地在印度金刚座以东二百六十余里处,当时已无城市遗址,但城垣周长一百五十余里,内城周长三十余里。此地称为王舍城的原因,是由于影坚王在位时,因城中的居民家失火,几次蔓延到王宫,他制定了一条法律,规定若有人家失火,则将这家人驱除到坟场中去。过了不久,国王自己家中失火,他说:“国王自己制定的法律不能自己破坏”,于是将王宫迁移到坟场中去居住,并起名为嘉波喀(即王舍)。其他国王听到这件事后,商议要派兵来偷袭。影坚王听说后,建筑了城墙,安置了许多居民,成为一座城市,而地名没有改变,仍旧保持嘉波喀的名称。详见《戒律十万论》。 (28)古香比那城:释迦牟尼在世时印度西方一座大城的名字,见《戒律十万论》。 (29)乌仗那城:释迦牟尼在世时印度东方的一座城市,见《戒律十万论》。 (30)居家:在父母家中居住。 (31)出离:抛弃父母家庭而出家,与现在所说“入于法门”同义。 (32)苦修六年:按佛教典籍的说法,释迦牟尼出家后,曾按当时在印度盛行的外道教法如禁食、拜火、从高楼顶上跳到矛尖上等用苦行脱离轮回的办法修行,他绝食六年,身体瘦如皮包骨,最后也没有得到什么理想的结果,于是得出依靠禁食等苦行并不能脱离轮回的结论。 (33)证得菩提: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在苦修六年之后,在金刚座的菩提树下修定,调伏四魔(天魔、烦恼魔、死魔、五蕴魔——编者注),获得成佛的结果。这方面的详细内容对无宗教基础知识的人来说难于理解,故不详述。 (34)氐宿月月望时:按星算家的说法,一年中有十二个月,按每月十五号的那天与月亮相伴的星宿来给这个月命名,夏历四月藏历四月十五号这天与月亮相伴的星宿是氐宿,(这 是大略的计算。详细推算每天每时都有差别)所以藏历四月称为氐宿月。 (35)伏魔:按佛教典籍的说法,对宗教彻底了悟而达到成佛,可以获得战胜四魔的地位:破除烦恼魔,从根本上除习气;破除五蕴魔,身体由骨肉色蕴之驱转化为相好端严的虹身;破除天魔,获得等持与后得;破除死魔,获得除离生死的金刚身。这一过程称为伏魔,这里是按显宗的说法,密宗的说法比这深奥难懂,故不述及。 (36)寂定:将心专注于一境,脱离昏聩、放逸等两种犯(远离沉掉过犯)。 (37)娑婆主:按佛教典籍的说法,前述的三千大世界又叫做娑婆世界,它的主宰为四面大梵天。 (38)婆罗匿斯国:印度北方婆罗奈河与阿斯河之间地区的总称,又为勒雅巴纳西南恒河边的一城市之名,详见《唐三藏游记》。 (39)仙人居住的鹿野伽蓝:越过前述的婆罗奈河和阿斯河向东北方十里处的一座森林之名字,《唐三藏游记》中说当时该处有一辉煌的大寺院,内有僧众三千,属根本四部中的正量部,寺中主要建筑为一座大佛殿和五百座独觉乘佛塔。 (40)最初所度五比丘: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后的四十九天中为考察听法者的根器没有讲经,于是大梵天和帝释两位天神奉献黄金轮和右旋白螺,请其讲经,释迦牟尼才首次讲经。当时听法的僧徒最初只有五人,称为最初所度五比丘,他们是:憍陈如、马胜、婆沙波、大名、跋提,他们在听法时获得阿罗汉果。 (41)初级僧徒:对佛教已有信仰,但还不理解大乘教法和般若六度的人们。 (42)四真谛法轮:按佛教典籍的说法,释迦牟尼最初所讲的经称为四真谛法轮。四真谛各复述三次为十二次,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共为四谛,自性重复四次,比喻重复四次,比喻结论重复四次,共计复述十二次。见于《般若》和《布顿教法史》,四种戒律亦属四真谛法论中。 (43)灵鹫山:按佛教的说法,是释迦牟尼讲说大乘经典时所住的一座山的名字,又说因为许多菩萨化身为鹰鹫前来此山听经而得名。《唐三藏游记》中说,此山在前述王舍城东北方,较其它地方为高,上山石梯路宽十步,长六里。 (44)不共乘:小乘的声闻和独觉等部不能理解的教法。 (45)无相法轮:所有的经典都是依一定的因缘而产生的,而不是由本身的法相而完成,故称经典为无相法轮。例如《广中略三种般若经》,在《甘珠尔》中广中略般若总计有二十部。广本《十万般若》在1、2、3、4、5、6、7、8、9、10、 11、12等函中有十二部、三百卷、七十二节、十万颂。中本《两万五千般若》(通常称《两万颂》)在1、2、3三函中有三部、八十卷、七十二节、二万五千颂。普通中本《一万八千颂》在 1、2、3三函中有三部、六十卷、八十四节。简略中本《一万八千颂》有一部、三十四卷、三十三节一百颂。略本《八千颂》有一部、二十四卷、三十二节、八千颂。各种本子的《般若》集中在一起的有《各种般若》一部。上述各种《般若》多数是在赤松德赞王的时期由译师尚益希德和泽那弥萨等人翻译的。 (46)秣刺耶山:印度最南端一座山的名字,《唐三藏游记》中说,印度地方的形状为一扇形,最尖端处为玛如古塔山,俗称惹美夏山,山上长有许多旃檀树和樟脑树,此山名秣刺耶,山顶上有一观世音庙,从山的一边流出的泉水绕出二十圈流下,入于南面大海中,唐三藏曾亲见此山。 (47)广严城: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曾在此处讲说许 多大乘经典,《唐三藏游记)中说,经过前述的婆罗奈河向东一千里地方有广严城遗址,城周七十余里,人烟稀少,有八座塔为记。 (48)胜义真实谛:除广中略般若、戒律、根本密咒以外的大乘经籍的总称,《甘珠尔》中从第1至30函共计三十函。 (49)事业完满:指人一生的工作全部完成。 (50)秋季最后一月:按印度历算法的秋季最后一月,为藏历和蒙历的十月。 (51)婆罗园:按佛教的说法,此地为释迦牟尼园寂的地方。在树木中婆罗树即芸香树,又因该地到处长满古莎草(吉祥草),故此地的城市名叫婆罗园城或古莎城,也称为圣草城 (汉文也译作俱尸那城)。《唐三藏游记》中说,由前述的仙人迦毗罗住所向东一百七十里,有古莎城遗址,为一废墟空城,由此向西北四里,有婆罗园,周围三十里,为一中央高起四周低下的山岗,此处有一砖砌之神殿,内有佛祖示寂的塑像。其侧有一佛塔,其石柱上所刻的文字说释迦牟尼于二月十五日寿终,另一石柱上的文字则说释迦牟尼于九月八日示寂。此城北面河对岸有一火葬场,周围二里,原有一土台,当时已有六十余庹深的大坑,因释迦牟尼尸身在此火化,故此处之土能治百病,取土者不断。 (52)第一次结集: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灭寂后的次年,释迦牟尼的亲随弟子阿难得阿罗汉果。由国王玛杰扎任施主,在王舍城的德巾玛谷中集会,将各个证得不忘陀罗尼的阿罗汉心中所记佛在世时亲自所说的教诫集中到一起,由佛的弟子阿罗汉等证实,以考订多宗、欠缺、错讹之处。参加集会之人将各自心中所记的背出,由众人认可审定。这也是招集当时的全部释迦牟尼的弟子阿罗汉的大会,会上由声闻迦叶波等阿罗汉提名,一致决定由阿难结集经藏,由优婆离尊者结集律藏,由迦叶波结集论藏。于是把阿难放到五百罗汉的僧衣叠成的座位上背诵所记得的经典,结集经藏,然后由优婆离尊者背诵所记得的戒律,结集律藏,然后由声闻迦叶波背诵所记得的论疏,结集论藏。这件事称为第一次结集。 (53)庆喜尊者:释迦牟尼一生的亲随弟子。释迦牟尼示寂后声闻迦叶波数其八大罪过给予惩处,不久后他得阿罗汉果,又由迦叶波等五百阿罗汉一致推选结集经藏,迦叶波临终时依释迦牟尼的遗命任命他为佛教教主,他的事迹详见于《戒律》。 (54)经藏:主要讲述定学内容的佛经,《甘珠尔》中的《众经》1函至30函之间的三十函以及密咒等在划分三藏时都属于经藏。 (55)优婆离尊者:按佛教的说法,他是释迦牟尼的亲传弟子,由理发师出家,得阿罗汉果,他对戒学方面的许多问题问过释迦牟尼本人,解除疑惑后对戒律十分精通。释迦灭寂后由声闻迦叶波等五百罗汉一致推举结集律藏,背诵心中所记的戒律而编成律藏。他的详细事迹见于《甘珠尔》《律藏》中。 (56)律藏:主要讲述戒学(近事戒、沙弥戒、比丘戒)内容的经典。《甘珠尔》中有《四部戒律》十三函。《律本事》1、2、3、4等四函、一百零十卷、三万二千七百颂。《毗奈耶》中又分:《比丘毗奈耶》5、6、7、8等四函、八十三卷、二万四千九百颂;《比丘尼毗奈耶》9函一函、二十八卷、八千四百颂;《比丘解脱律仪》各两卷。《戒律杂事》10、11等两函、五十卷、一万七千八百颂。《律上分》12、13等两函。以上共计十三函,这里仅是《甘珠尔》中的戒律部分,《丹珠尔》中的未计算在内。 (57)迦叶波尊者:按佛教的说法,他是释迦牟尼的亲传弟子,由婆罗门出家,得阿罗汉果,释迦牟尼在临终时任命他 为自己的继承人。释迦牟尼灭寂后由五百罗汉一致推举他结集论藏,他将心中记得的论著背出,集成论藏,后来他到鸡足山修定,在那里寂定,据说他将活到弥勒佛出世之时。他的事迹详见于《甘珠尔》《戒律》中。 (58)论藏:按佛教的说法,主要讲述慧学内容的经籍称为论藏,如广中略三种般若等经论。 (59)法王阿育王:他是中印度一个强大的国王,印度语称为达磨惹扎阿输迦。是赞跋拉国太阳族的国王勒米达的七个儿子中最幼者。关于他在位的年代藏文史籍中有不同的说法:藏族历史学家布顿仁钦朱说,释迦牟尼灭寂后一百一十年由法王阿育王任施主举行第二次结集,安多地方的根敦群培所著《白史》、斯里兰卡的明钦长老所著《玛哈巴夏》则说释迦牟尼灭寂后二百六十年阿育王继位,执政四十年而死;桂译师宣努贝所著的《青史》中有一页杂入的译成藏文的关于教法传承的记载,其中说释迦牟尼灭寂后三百年时,有名叫阿育王的国王去世,后两种记载一年不差,完全符合。总之,阿育王至迟也生于释迦灭寂以后的二百五十年以内,这些尚待以后考证。阿育王最先执外道自在派的见地,杀人伤生,杀牲祭祀,后因阿罗汉扎巴讲经而皈依佛教,建寺庙多处。据说他在南瞻部洲修建存放释迦牟尼的舍利的佛塔一千万座。记载他的事迹的藏文著作,除了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以外,其他的还没有见过。 (60)第二次结集: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灭寂后一百一十年(清辩论师所著《推理燃灯》和世友论师所著《分部论》中说是释迦牟尼灭寂后一百六十年),在广严城的众比丘说既然吃饭发声、发笑等十种为合于戒律,那么释迦牟尼认为有罪过的事也可以变成没有罪过的事,于是把十不可为的律条从新更动,积存财物饮食,教律废弛。因此广严城的国王阿育王在他执政六十年时由他担任施主,迎请阿罗汉扎巴等阿罗汉七百人,对广严城众比丘建立的新教律加以斥责批驳,恢复戒律的原貌,这称为第二次结集,详情见于布顿仁钦朱所著的《教法史经典宝库》。 (61)迦湿弥罗国:即通常所说的克什米尔,它东面与我国西藏阿里接境,南面与印度相连,西面和北面与巴基斯坦联接,人口大多数是迦湿弥罗族,信仰的宗教在释迦牟尼灭寂前是迦湿弥罗教,释迦牟尼灭寂以后不久,日中阿罗汉前来此地弘扬佛法,从此该地主要信奉佛教。例如,《唐三藏游记》中说,当时此地有一座有五千小乘比丘的大寺院,还有佛牙等物。唐三藏还曾听当地的高僧比丘讲说五明及大乘经典。从佛法在藏地初传到十二世纪末伊斯兰教的军队占领南印度以外的中印度和西印度以前,克什米尔地区主要信奉佛教,西藏许多著名的藏族大译师都曾到克什米尔学习佛法,这见于他们的传记和许多史籍的记载。此外,闻名西藏的克什米尔夏喀玛花 (即藏红花)的花瓣和叶子是藏医不可缺少的药物,此地还出产在释迦牟尼在世时就已闻名于世的迦尸迦布和称为透明天衣的纺绸。 (62)迦腻色迦王:释迦牟尼灭寂后数百年时迦湿弥罗的一位强大的国王,见于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 (63)第三次结集:关于这次结集,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布顿佛教史》中有记载。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的说法似较有根据,摘记如下:中印度的阿育王的重孙子(阿育王有十一个儿子,其中主要的有古那拉,古那拉未出家前生有一子无忧王,无忧王的儿子华波德)华波德王之时,在玛如达地方有一巨商的儿子叫拉钦波,曾杀害父、母、阿罗汉等三人,因对自己的罪行感到恐怖而到迦湿弥罗地方,隐 瞒自己的罪过当了比丘。因为他非常聪明,通晓了佛法。当他为赎救自己的罪过而坐关修定时,心被魔鬼迷乱,生出许多不符合佛教的见地。他死以后,有一个叫桑波的比丘传扬与此相符合的新见地,同时,由于众比丘在念《分别解脱律仪经》时因各地语言不同出现语句长短的差别和对文义的不同理解而分成各种派别。此后华波德王的儿子噶波执政二十九年时,又有一个叫鲁德的比丘出来宣扬比丘桑波的新见地,比丘中出现争论,分为四部,四部当中又分裂为十八部[这方面的情况见于世友论师著的《异部宗轮论》、律天论师所著的《分部简论》(藏文丹珠尔90函)、清辩沦师所著的《自续中观推理燃灯》(藏文丹珠尔19函及其摘本)、嘉木样一世活佛阿旺尊追著的《教派注疏》,请参阅。]在华波德国王的下半世、噶波王和白玛钦波王的一生、以及迦腻色迦王的上半世,总计四位国王的六十三年期间,比丘互相之间的歧见争论愈演愈烈,前后总计大小争论延续了近一百年。此时迦湿弥罗的迦腻色迦王在位时间已长,为了平息比丘们的争执,迎请比丘中获得阿罗汉果及获得成就者五百人、菩萨五百、以及未获成就各执已见的比丘多人至扎兰达惹寺集会,承认佛教不同的十八部的见地都符合佛的思想,以平息争执。又把以前没有写成文字的律藏、经藏、论藏都首次写成文字,对以前已写成文字的进行了校订,把释迦牟尼的教诫归纳到一起。这在历史上称为第三次结集。这里是简要叙述其过程,详细情况看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第十一、十二两节。 (64)传法:按佛教说法,无论何种宗教,其创立者在临终时要从自己的门徒中选择一个具有功德、最得信任的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叫传法。释迦牟尼临终时传法给迦叶波,迦叶波传给阿难,阿难传给麻衣,麻衣传给小护,小护传给有愧,有愧传给黑色,黑色传给大善见,以上合称为七代付法藏师。 (65)龙树(怙主龙树):佛教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大师,为大乘佛教的两位开派大师之一。关于他出世的年代,按西藏许多历史学家的说法是在释迦牟尼灭寂以后四百年。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在谈到怙主龙树的事迹时说,大师在后半生前往印度南方弘传佛法时,托噶其国后面的移里噶国(似乎是指土耳其附近的叙利亚)蛮教开始创立,有一叫比康巴的弟子学成后到玛卡地方(似乎是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旧名)开始传播蛮荒大食的宗教。依此,龙树大师下半生到南印度时应当是公元一世纪初。比这更详细的记载至今还未见过。龙树大师生于南印度达巴哈地方的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观象算命的人说他最多只能活到七岁,父母因不忍在生前看见儿子的尸身,就把他托付给一个仆人,让仆人带他到其它地方去。他们到了中印度最大的寺院那烂陀寺,见了婆罗门大师莎乐和,请他给以长寿灌顶,并跟他学习密集等众多密宗经籍,又从寺院的堪布罗桑波受比丘戒,起名为格隆贝丹。在他任寺院执事(负责僧人生活供应)期间遇上大饥荒,他从一座小寺学来变金术,用售黄金得来的钱供应比丘。当众比丘询问时,他告诉了真情。僧众以其未向僧团请示就以经商谋生而违犯了戒律,将其逐出僧团。他到别的地方修建了许多寺庙和佛塔,把金刚座的菩提树周围用石头窗网围起来,给吉祥米聚塔(印度东方靠近缅甸的林参城中心的一座大佛塔)修建了围墙,并在墙内修建了一百零八座佛殿。他后半生主要常住在印度南方边地的麒麟国的王宫附近的吉祥山上,弘传佛教的中观见地。有的说龙树大师活了三百年,有的说活了六百年,《印度教法史》中说第二种说法是把半年当作一年计算而得来的,无论如何龙树大师似乎寿命很长。他的著作在论的方面有《中观根本智论》、《正理六十论》、《空性七十论》、《破邪论》、 《细研论》、《集经论》、《梦幻如意宝言论》等,在居士戒律方面有《诫王书》、《国王善行宝鬟》;在僧人戒律方面有《菩提资粮》;在概述密宗见修方面有《怛特罗总集》;在中观见地方面有《菩提心释》;在讲述密宗修习次第方面有《集论》、《杂论》、《二十曼奈罗仪轨》;在密宗完满次第方面有《五次第论》、《医方明论一百剂》;对众生教诫的有《规矩养生论》;对国王大臣教诫的有《一百智论》、《棋盘香论》;历算方面的有《顺缘起唯一经论》等。他的著作都译成了藏文,除个别的以外大部分是在赤松德赞王的时期翻译的,并收入了《丹珠尔》。他的事迹在藏文书籍中记载最详的是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的《七有缘传承传记》。 (66)提婆:(提婆大师在藏文中又称为帕巴拉)是龙树大师后半生的门徒,被佛教徒当做与龙树大师无二的敬奉对象。他不仅精通佛教,对外道教派也很精通。按一些藏文史籍的记载,他是在僧伽罗(现在的斯里兰卡)国王的花园中的莲花上幻化出生的。按印度可信的历史记载,他是僧伽罗国的国王班扎室利甘的儿子,这见于多罗那它著的《印度教法史》中。他从堪布黑玛德哇出家,并受比丘戒。此后,他去朝拜印度大陆上的各寺院和佛塔,当时龙树大师正到南印度去,二人巧遇。他在龙树大师身边学通各种经典教法,龙树在临终前委派他为佛教教主,让他在南印度传扬佛教。他建立寺院神殿二十四处,并在各地建立法园(学习佛教的基地)。他驳倒号称辩论无敌的婆罗门图噶那波,并收其为自己的弟子,改名为巴俄大师。提婆在那烂陀寺住了很长时间,后半生住在印度南方并在那里去世。 提婆大师的论著有:详述中观见地的《中观四百论》,略述中观论的《中观手量》,关于辩论方面的《破惑成就论》,讲述因明和密宗学派的《智藏集论》,讲述密宗见修的《修习灯论》,讲述推理的《除心障论》,讲述祈愿仪轨的《四金刚座坛轨》、讲述修行次第的《四金刚座修行法》等。在十一世纪中由西藏的译师巴曹尼玛扎等人译成藏文,收在那塘版《丹珠尔》的密宗部的22函和显宗部的17函中。提婆大师的详细事迹记载在布顿仁波且著《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著《印度教法史》中。 (67)月称(月称大师):本书(红史)将他算入南瞻洲六庄严之中,但在通常的藏文史籍中只算提婆,而不把月称列入六庄严中。关于月称大师是不是龙树大师的亲传弟子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月称自己所著《密集本论注释明灯》中说他自己是龙树的亲传弟子,阿底峡尊者所著《菩提道灯论》中也说月称是龙树大师的亲传弟子,看来是不错的。月称大师的出生地是南印度的萨曼达拉,他小时候就精通各种学问,在南印度自行出家,向龙树、佛护、清辩论师的许多门徒学习各种经论教法,特别精通中观和密宗的教理。他曾长时期任那烂陀寺的堪布,后半生回到他的出生地南印度修建了许多寺院佛殿。据说他活了三百岁,不管是否正确,也说明他的寿命是较长的。他的弟子是大柔贝库优,大柔贝库优的弟子是小柔贝库优(强尊喇嘛的瑜伽师),小柔贝库优的弟子是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于藏历铙迥记年前的水马年公元982年诞生,六十一岁时 (藏历第一铙迥的铁龙年公元1040年)的年底由印度经尼泊尔到达阿里,而怙主龙树的后半生是在公元一世纪的初期,从龙树到阿底峡出世之间相差九百余年,这是大家清楚的事实,因此尽管那些对佛教十分虔信的人对龙树到阿底峡之间的传承根本不去怀疑,然而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看,这正是佛教历史当中虚假之处。月称大师的论著有《中观根本论注释》、《中观大论入中论》及其注释、《入中论》,以及对龙树著作的注释《六十理论注释》、《菩萨瑜伽行四百论注释》、《中观五 蕴》等。这些著作的大多数是在公元十一世纪由那措译师、巴曹译师等人译成藏文的,收入那塘版《丹珠尔》的显宗部的23 24两函。月称大师在密宗方面的两部著作《密集根本论注释明灯》、《密集六支瑜伽注释》,在公元十世纪末期由阿里的译师仁钦桑布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丹珠尔》密宗部的27函中,《六支瑜伽行注释》等两部是在公元十一世纪初由阿里的译师仁钦桑布译成藏文,收入那塘版《丹珠尔》密宗部的27函中。月称的事迹记载在布顿仁波且所著《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 (68)无著(圣者无著大师):他是佛教四部中唯识派的创立者,为大乘佛教的两位开派大师之一。关于他生活的年代在藏文史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在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说他和世友大师是同母兄弟,世友大师与吐蕃国王拉脱脱日同时,在朵麦巴根敦群培所著的《白史》中说世友大师的弟子陈那大师与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是同时期的人;在多罗那它的《印度教法史》中又说陈那大师的弟子是旺秋德,旺秋德大师的门徒是法称大师,而法称大师与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是同时期的人。根据这些说法看,无著大师大约是公元四世纪到五世纪末之间的人。无著的父亲是王族,母亲是婆罗门女查噶萨悉拉(光明持律女)。他在少年时期就精通五明,后遵母命出家,为亲教师和轨范师以及僧团当了一年的仆人,然后请求授比丘戒,学习佛法五年。他每年中能记住十万颂经文并了悟其意义。此后他多年修习密宗教法和学习大乘经典,中年时在印度西方的邬金国(现在的阿富汗)和南印度弘扬佛法,新建寺院、佛塔、法园一百多处。他的门徒有数万人,但与他常住在一起的只有二十五个比丘,都是在佛教中有一定地位的人物。他后半生的末期在中印度的那烂陀寺住了十二年。他活了一百五十岁,最后在王舍城涅盘。无著大师的论著有:阐发广中略三种般若论和现观庄严论的《自性真实论》,详述大乘三藏意义的《五部地论(瑜伽师地论:1.本地分,2.摄抉择分, 3.摄事分,4.摄异门分,5.摄释分)》,讲述三共乘内的《大乘阿毗达磨集论》,这些都收入那塘版《丹珠尔》显宗部的49、 50、51、52、53、54、55等函中。此外还有:《经藏实意注的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的34函;《大乘怛特罗上师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44函。这些著作中除《大乘怛特罗上师注释》是十一世纪初译成藏文外,其余的都是在八世纪中期赤松德赞在位时由译师尚益希德翻译成藏文的。无著大师的详细事迹记载在觉囊派多罗那它《印度教法史}第二十二章中。 (69)世友(世友大师):他是无著大师的同母弟弟,父亲是婆罗门种姓。他生于无著大师出家后的第二年。他曾学习小乘全部三藏,又到迦湿弥罗国向根敦桑布大师学习小乘十八种部派以及六种外道的教法经典,全部学成后,又到中印度摩揭陀国听无著大师讲说大乘全部经典,他心中记住了当时人间所有的全部释迦牟尼的教诫大小乘经典总计五百部,并每年背诵一遍。由于世友大师从小乘转向大乘的影响,有五百名小乘学者转向大乘。此后他常住在摩揭陀国讲论经典,修复旧寺,新创大乘法园一百零八处。他曾有一次去东印度欧德毕夏,讲经三月,新建法园一百零八处。他虽然没有去过南印度,但是据说依照他的吩咐在南印度建立法园甚多,总计他所建立的法园达六百五十四处。世友大师在世时,在印度的东部、南部、中部各地总计有他的弟子大乘比丘六万人,与大师同住的比丘有一千人。他在后半生带领博学弟子五千人到尼泊尔讲经、建立法园。后来因看见一个比丘像出家时穿袈裟那样耕地,故世友大师死在尼泊尔。他活了不到一百岁,死后由弟子们建塔纪念。世友大师的论著很多,译成藏文的著名著作有《圣法六门 陀罗尼论》、《四部经论》、《伽耶果日经论》、《十地经论》,都收入《丹珠尔》显宗部34函;《无漏智慧经论》,收入《丹珠尔》显宗部35函;《善行祈愿经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38函;《大乘庄严经论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44函;《中边论注释》、《法与法性论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45函;《唯识三十颂疏》、《唯识二十颂疏》及其注释、《三自性论》、《五蕴抉择论》、《注疏论》、《品类足论》、《大乘经一百明门论》,以上几种都收入《丹珠尔》显宗部57函中;《阿毗达磨俱舍本论》及其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63、64两函中。以上著作除个别者外,多数都是在吐蕃国王赤松德赞时期由译师尚益希德译成藏文的。世友大师的事迹记载在《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 (70)陈那(陈那大师):他是世友大师的门徒,对佛教因明学特别精通。他诞生在南印度甘则附近的僧伽格达地方,出身于婆罗门种姓。关于陈那的生活年代要依前述的世友大师的生活年代来断定。他幼年时学习外道教派很有成绩,后随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朗波金大师出家,起名为陈那,学通小乘教法后,又跟随世友大师学习大小乘的多种经典。以后多年在东印度的欧德毕夏的岩洞中修定,有一次一位外道论师苏杜扎雅到那烂陀寺要求与佛教的学者们辩论,当时在那烂陀寺的所有的佛教学者都不能取得辩论的胜利,于是从东印度迎请陈那大师前来,陈那大师调伏外道,将其驳倒,并使他皈依佛教。次年陈那大师又回东印度欧德毕夏,并在那里一直住到去世。他有时讲经,有时和外道辩论、并著书立说。他还在当地修建了十六座大寺院,建立了十六个僧团,并建立法园多处。他的门徒众多,但没有随侍身边的弟子。他在严守戒律的情况下死在当地的一森林中。关于他活了多久,现在所见到的藏文史籍中没有记载。陈那大师的论著缺失很多,译成藏文的著名著作有:《因明总论》及其注释,《缘论》及其注释,《三时论》、《九宗法轮》,以上都收入《丹珠尔》显宗部95函中。此外还有:《阿毗达磨俱舍论注释明灯》,收入《丹珠尔》显宗部69 70两函中;《无量功德颂注释》,收入《丹珠尔》显宗部的33函中。这些著作除个别的以外,大多数都是十一世纪中期由译师格微洛追等人译成藏文的。陈那大师的事迹记载在布顿仁波且《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第二十三章中。{@@page@@} (71)法称(法称大师):他是陈那大师的门徒,旺秋德大师的亲传弟子。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说他与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是同时期的人。他生在南印度的支玛拉雅地方,父亲是婆罗门种姓,名叫外道若年那扎。他小时候学习五明和外道教法,十八岁时就很精通外道教法,后来读到佛教经籍,抛弃了外道教法,因而被父母亲和舅舅从家庭中驱逐出去。他到中印度依法护大师出家,学习各种佛教经典,他曾三次听旺秋德大师讲《因明总论》,先后驳倒前来那烂陀寺进行辩论的外道学者多人。后来他又到东印度和南印度调伏许多外道信徒,弘传佛法,新建寺院法园一百多处,他有门徒数万人,而随他同住的只有五人。他晚年住在南印度,最后在迦陵迦地方涅盘。法称大师的著作很多,译成藏文的著名作品有《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这三部著作在十一世纪末期由俄译师洛丹喜铙译成藏文,《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净理论》,这四部著作在八世纪中期由译师班第南喀等人译成藏文,并收入《丹珠尔》显宗部95函中。法称大师的详细事迹载于布顿仁波且《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印度教法史》中。 (72)功德光(功德光大师):他是世友大师的门徒,特 别精通戒律,出身于印度磨吐罗城一个婆罗门家庭。他小时候勤学外道教法和五明,后在该地出家当比丘,向世友大师学习大小乘经籍,并学习小乘十八部派所有的教法。功德光有门徒五千人,其中精通三藏经典的一藏或两藏者五百人。据说功德光活了四百岁,虽不可信,但他的寿命可能是比较长的。他最后在自己的出生地涅盘。功德光大师的论著很多,其中译成藏文的著名著作有:《菩萨九分地注释》、《菩萨地戒律章注释》,这二部典籍由那措译师和尚益希德二人分别译成藏文,收入《丹珠尔》显宗部54函中;《戒律本论》及其注释、《持戒一百零一论》,这三部典籍是在八世纪末期赤松德赞王在位时由属庐译师和噶绒·楚臣迥乃二人译成藏文,收入《丹珠尔》显宗部82、83、84三函中。功德光大师的事迹载于布顿仁波且《布顿教法史》和觉囊派多罗那它《印度教法史》第二十三章中。 (73)释迦光(释迦光大师):他也特别精通戒律,他生活的年代不详,也没有见过他的事迹的明确记载。他的著作 《光明律》中说他是索南扎巴大师和喜瓦沃二人的门徒。他的著作译成藏文的有《戒律三百论》及其注释、《光明律》,这两部书在八世纪末期赤松德赞王在位时由译师藏德哇扎若支达译成藏文,收入《丹珠尔》显宗部59函中。 (74)国王恩扎布德:按佛教的说法,邬金国(现在的阿富汗)前后有两个叫恩扎布德的国王,后一个是在释迦牟尼灭寂后不久出世的。当时邬金国有五十万座城市,两位国王。在山巴拉城有恩扎布德王统治二十五万座城市,在芒噶拉城有扎兰扎王统治二十五万座城市。恩扎布德王崇信佛教,他有一个女儿名叫列曼噶惹,扎兰扎王崇信外道,有一个儿子。双方的父母从小为他们订了婚,后来当列曼噶惹出嫁到丈夫家去的时候,见到丈夫为举行婚礼而杀死许多野牲,心中十分懊悔,心想:“我父亲崇信佛教,是从不杀生的法王,却把我嫁到这样一个有罪过的外道国王家中当儿媳妇,可见父王对我并不慈爱。”于是将出嫁时陪送的黄金、白银、首饰、衣物等分给接送新娘的仆役等人,并且说:“我不愿当这有罪过的王子的妻子。”说完公主装作疯颠,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家庭只好让公主随意行动,不加管束。后来公主就白天装疯,晚上修行佛法。有一次扎兰扎王出去打猎时迷了路,走到公主修法的石窟中,见公主已获成就,于是听公主说法。后来扎兰扎王将国政赋予儿子,自己在公主处修法,并把这一情况写信告诉了公主的父母。公主的父亲恩布扎德王也把王位交给儿子,自己修法,历十二年获得成就。后来扎兰扎王经长期修法也获得了成就,并使自己的臣民都皈依了佛法,并在自己的国家中兴建寺院七百座。恩扎布德王的著作译成藏文的有讲述七种成就内容的《智慧成就》、《俱生成就》,于十世纪初期由译师仁钦桑布和没庐译师喜铙扎译成藏文,收入《丹珠尔》密宗部46、47两函中,恩扎布德王的比较详细的事迹记载在印度的阿拔雅噶惹大师 (藏语称为晋美迥乃)所著《八十四成就者传记》(巴曹译师楚臣坚赞译成藏文)中,此书有德格木刻版。 (75)莎乐和(莎乐和大师):亦称罗喉罗大师。因他是龙树大师的根本上师,故可能是公元一世纪前半期的人。关于他出生地,一些史籍中说是南印度的比达巴哈,一些史籍中说是东印度的惹达哈城。他的父母都是婆罗门教徒,而对佛教生起信仰,白天信奉婆罗门教,晚上信奉佛教,有时也喝酒,因此被众婆罗门以违犯教规控告到国王那里,国王把他驱逐出境。此后他按佛教规定出家,并到那烂陀寺,跟罗喉罗光等许多大师学者学习大小乘教法,特别是学习密宗教法。依密宗道获得证悟,又与一造箭者的女儿依手印法入菩萨行。他后半生到南方吉祥山,传授许多密宗教法,并收了龙树大师等几个弟 子。关于他活了多久,至今未见史籍中有明确记载。莎乐和大师的论著译成藏文的有:《道情歌集》、《身业藏不坏金刚歌》、《语业藏文殊金刚歌》、《意业藏无生金刚歌》、《身语意大手印修法》、《密咒十二颂》、《自加持次第》等,是由译师毕若扎那和玛·班曲巴翻译的,收入《丹珠尔》显宗部 47函中。莎乐和大师的详细事迹载于觉囊派多罗那它的《七有缘传承传记》中。 (76)比尔哇巴(大成就者比尔哇巴):他是印度著名的获成就者,他生活的年代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他虽出身于王族,但抛弃王位而在那烂陀寺出家,由堪布达磨米扎给他起名为室利达磨巴拉,(藏语称为吉祥护法),以堪布达磨米扎为亲教师学习显宗所有教法,成为一名学者。达磨米扎去世后,他任那烂陀寺堪布。此后不久,因他显露各种获成就之相,旁人见后诽谤之,他脱离寺院组织而修菩萨行。关于他的其它事迹的记载对不信仰佛教的人来说难以理解,故在此不记。若欲了解可看《道果喇嘛传承记》第三函(德格印经院木刻版)。 (77)获大成就者八十人:按佛教的说法,依密宗道修行,不论获得八种共同成就或即世成佛或不共成就中的任何一种,都可称为获成就者或获大成就者。在觉囊派多罗那它所著《印度教法史》中说,在各个时期中获大成就的佛教大师有八十四人,其中一多半是在法称大师以后扎拉噶王执政以前的期间出世的,尤其是从郭巴拉王到惹玛巴拉王之间的七巴拉王的期间修密宗道获得成就者很多。依照这一说法,获大成就的八十四人大多数是藏历饶迥纪年前释迦灭寂(释迦灭寂的年代依喀切班钦释迦室利的算法)后1165年至藏历第三饶迥的末尾的 (公元七世纪至十二世纪末)六百来年中出现的。现将这八十四人的名字列举如下:1.鲁衣巴,餐鱼行者;2.达日噶巴,***的仆人;3.郑噶比巴;4,黎拉巴;5.比尔哇巴,吉祥护法; 6.仲比巴;7.夏哇日巴,猎人;8.莎乐和,婆罗门莎乐和;9.郭噶黎哇,贪睡者;10.米那巴,渔人;11.郭若恰巴,无手脚者;12.扎邬喀巴,放牛者;13.比那巴,喜爱器乐者;14. 惹汉阿噶惹先达,仁钦迥乃喜哇; 15.多则巴,执锄者;16.汉志巴,织工;17.扎玛日巴,鞋匠;18.康噶巴,带剑者;19.龙树,龙树大师;20.格里巴,黑行者;21.噶那日巴,提婆大师;22.提格那巴,喜欢妄语者;23.德洛巴,榨油工人;24.那若巴,班钦那若巴;25.夏黎巴,打狼者;26.扎答巴,求法者;27.拔哈巴;28.多肯德巴;29.阿祖格,懒惰者;30.萨噶拉巴,疯人;31.佐比哇,沐浴者;32.梅郭巴,看守墓地者; 33.噶麻日巴,铁匠;34.扎兰达惹巴,持火炬者;35.惹胡拉,罗磨罗;36.达磨巴,讲经者;37.多噶日巴,背负口袋者;38.梅达里,农民;39.桑噶扎拉;40.智补巴;41.阿约格;42.扎洛格;43.古胡日巴,捕鸟者;44.路智噶,端坐者;45.甘噶拉,戴钏者;46.甘巴里,穿褐衣者;47.拔德巴;48.典达巴,赌徒;49.古古日巴,喜爱狗者;50.古贾里,后颈长瘤者;51.达玛巴,善听者;52.玛德拉,骄傲者; 53.阿仔达拉,木材商;54.拔拉哈;55.那黎巴,不染泥的莲花;56.布苏古巴,三想;57.恩扎布德,菩提主;58.列曼噶惹,其亲属(女);59.扎兰扎,火炬主;60.黎惹古那,无福份者;61.扎哇日巴,流动小贩;62.扎巴噶;63. 比卡拉;64.德冬巴;65.古玛日;66.都梅哇;67.玛尼巴哈扎 (女);68.瑜伽母梅喀拉;69.德古切(女);70.噶那噶巴,谎言者;71.乾达黎巴,裁缝;72.达布日巴,拧草绳者; 73.邬达日巴,能飞升者;74.噶巴黎巴,有头盖骨者;75.格惹巴,好战者;76.措吉多吉;77.萨拔巴噶拉,食见者;78.那噶波德,龙菩萨;79.库尔黎巴,执画像者;80.巴那哈,穿护毒靴者;81.郭噶黎巴,喜水鸭者;82.阿那噶,身材优美 者;83. 沙曼扎,商人;84.嘉日巴,炼丹者。另外,据说仅在龙树大师的时期依密宗无上瑜伽部而获得成就者有五千余人之多,但通常说获成就者八十四人或八十人,是指在金刚座僧众的法会期间确实获得成就的八十人而言。这八十四名获得成就者的简略事迹见于印度阿巴稚噶惹大师所著《八十四名获成就者传记》中,此书由巴曹译师楚臣赞译成藏文,有德格木刻版。 (78)成就时期:见前注(76)。 (79)教显时期:见前注(76)。 (80)教名时期:按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的教法在世界上存在的时间为五千年。在最后的五百年中,出家僧人除了剃发、有出家的名义以外,不做佛教的功德、不懂佛教的经籍,甚至连出家的戒律也不存在,这一时期称为教名时期。 (81)七赞扎王:印度历史记载,东印度的帖木噶拉(今指孟加拉)的赞扎部族中产生的十九位有名的国王(1.哈日赞扎王、2.阿嘎夏赞扎王、3.扎雅赞扎上、4.尼米赞扎王、5.帕尼赞扎王、6.隍萨赞扎王、7.萨拉赞扎王、8. 喀萨扎赞扎王、 9.室利赞扎王、10. 塔玛赞扎王、11.噶玛赞扎王、l2. 支嘎夏赞扎王、13.比喀玛赞扎王、14. 噶玛赞扎王、15. 宾喀赞扎王、 16.巴拉赞扎王、17.比玛拉赞扎王、18.阔比赞扎王、19.拉利达赞扎王),在这十九位赞扎王中,阿嘎夏赞扎王、扎雅赞扎王、塔玛赞扎王、噶玛赞扎王、比喀玛赞扎王、噶玛赞扎王、比玛拉赞扎王,此七位国王执政时间最长,他们对佛教的贡献也很大,故印度历史上称此七位囯王为七赞扎王。这些赞扎王何时开始执政,执政的年代记载至今未见到。根据《印度佛教史》记载赞扎部族中的第一位赞扎王哈日是和龙树大师的弟子扎木赛査坚增同时期的人,大概是公元前一百多年的人。赞扎族中最后一位赞扎王拉利达是比却杰巴大师稍晚时期的人。因此上述赞扎部族中的十九位赞扎王大概是公元前一百年至七世纪中期的人。详细历史记载至今还未见到,请参看觉囊派多罗那它用藏文撰写的《印度佛教史》第十四章至二十七章之间。 (82)郭跋拉王:他是印度历史上著名的七跋拉王中的第一位国王,传说他是印度玛喀塔东方的利喀热星培森林中,由王族的一个女儿与树神交合而生。郭跋拉王生活的年代,我所见到的历史书籍中没有记载。郭跋拉至雅嘎夏跋拉之间十九位囯王执政的年代详细记载在《印度佛教史》中,阿底峡到西藏时,尼热跋拉王刚执政,这记载在阿底峡传记中。达磨跋拉王和藏王赤德松赞是同时期的人,此记载在噶迥寺的碑文中。与成就者邬坚巴的说法相对照,追溯计算年代,郭跋拉王执政时,西藏藏王是都松芒布杰,大约是在公元七世纪的685—— 729年间,共计四十五年,此时印度东方帕木喀拉的拉利达赞扎的王统断绝,所以就任命郭跋拉为王。在郭跋拉晚年时,中印度也隶属玛噶塔,此两地建了很多宫殿和寺庙。一些史书记载了有名的奥达那布日寺,此寺也是郭跋拉王所建。此寺的细详历史请参见下面的注释,郭跋拉王执政共计四十五年。 (83)七跋拉王:东印度帕木噶拉的跋拉部族之王前后总计十四人,他们中1.郭跋拉、2.第哇跋拉、4.达玛跋拉、6.玛希跋拉、7.玛哈跋拉、10.尼热跋拉、13.热玛跋拉,他们七位执政时间最长,对佛教的贡献很大,故称为七跋拉王。下面详见跋拉王及其女婿、大臣、儿子、弟兄执政年表: 雅噶夏跋拉以后大臣拉哇塞那纂夺王位就改为塞那王统。 (84)四塞那王:上述跋拉王统的最后之王雅噶夏跋拉王执政不满一年,大臣拉哇塞那纂夺了王位,故出现了四塞那王。 1.拉哇塞那、2.拉哇塞那的儿子噶萨塞那、3.噶萨塞那的儿子牟尼扎塞那、4.牟尼扎塞那的儿子热第噶塞那王,在位共计不到 ┌──────────┬─────────┬───┬─────┬────────┐
│ │ │ 在 │ │ │
│ │ │ 位 │ 饶 迥 │ │
│ 国 王 名 字 │ 关 系 │ 年 │ │ 公 元 │
│ │ │ 数 │ (藏历) │ │
├──────────┼─────────┼───┼─────┼────────┤
│ 1.郭 跋 拉 │ 树神的后代 │ 45 │ 前木鸡 │ 685—720 │
│ 2.第哇跋拉 │ 郭跋拉的儿子 │ 48 │ 前铁马 │ 730—777 │
│ 3.热萨跋拉 │ 第哇跋拉的儿子 │ 12 │ 前土马 │ 778—789 │
│ 4.达玛跋拉 │ 热萨跋拉的儿子 │ 64 │ 前铁马 │ 790—853 │
│ 5. 玛苏热吉夏达 │ 达玛的女婿 │ 8 │ 前木狗 │ 854--861 │
│ 6.帕那跋拉 │ 达玛的儿子 │ 10 │ 前水马 │ 862—871 │
│ 7.玛希跋拉 │ 帕那跋拉的儿子 │ 52 │ 前水龙 │ 872—922 │
│ 8.玛哈跋拉 │ 玛希跋拉的儿子 │ 41 │ 前水羊 │ 923—962 │
│ 9.夏牟跋拉 │ 玛哈跋拉的女婿 │ 12 │ 前水猪 │ 963—974 │
│ 10.赛夏达跋拉 │ 玛哈跋拉的儿子 │ 3 │ 前木猪 │ 975—977 │
│ 11.扎 那 噶 │ 国王的舅舅 │ 29 │ 前土虎 │ 978一l009 │
│ 12.比哈热跋拉 │ 玛哈跋拉的儿子 │ 32 │ 前铁狗 │ lOlO-—1039 │
│ 13.尼热跋拉 │ 比哈热跋拉的儿子│ 35 │(1)铁龙 │ 1040——1074 │
│ 14,阿玛跋拉 │ 尼热跋拉的儿子 │ 13 │(1)木兔 │ 1074——1082 │
│ 15.四 大 臣 │ 阿玛的大臣 │ 8 │(1)水猪 │ 1083——1090 │
│ 16.哈底跋拉 │ 阿玛跋拉的儿子 │ 15 │(2)铁羊 │ 1091——1105 │
│ 17.噶夏尼达跋拉 │ 哈底的同母兄 │ 14 │(2)火狗 │ 1106——1119 │
│ 18.热玛跋拉 │ 哈底跋拉的儿子 │ 46 │(2)铁鸡 │ 1120——1165 │
│ 19.雅噶夏跋拉 │ 热玛跋拉的儿于 │ 1 │(2)火狗 │ 1166 │
└──────────┴─────────┴───┴─────┴────────┘
八十年,见《印度佛教史》。塞那王在位期间,伊斯兰教在中
印度的玛喀塔有很大发展。 (85)达玛跋拉:他是跋拉王族中第四位跋拉王,藏语称
他为吉祥护法,在印度历史上他是一位著名的国王,他是热萨
跋拉的儿子,达玛跋拉王在西藏饶迥记年前释迦灭寂1322年铁
马年到灭寂1397年水鸡年之间(公元790——853年)执政,共
计六十四年。根据《印度佛教史》记载:在雅隆陵墓的碑文中
说,他和藏王赤松德赞是同时期的人。达玛跋拉王所管辖的地
区东至大海边,西至第利地方,北至克什米尔地方,南至比切
山。他在印度的玛喀塔北面的恒河边的一个小山顶上建了比扎
玛拉室利拉寺,据说有一百零八间经堂。达玛跋拉王的事迹见
觉囊派多罗那它著的《印度佛教史》第三十章。 (86)大成就者邬金巴:他是西藏历史上很有名声的主巴
噶举的一个喇嘛(藏历第四饶迥铁虎年公元1230年至第五饶迥
土鸡年公元1369年)他的家庭是从康区流浪到西藏前藏的,其
父名居蕴觉培,母名秋磨吐格玛,生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他为第三子。成年后父亲准备为他娶亲,他不娶,从其戚学习
许多密法,成为一个学者,十六岁时来到博多艾寺却杰仁钦则
莫身边听了上下对法、因明和中观,却杰郭昌巴贡布多杰给他
授居士戒,二十岁时以博多却杰仁钦则莫为堪布,以香萨林巴
为大师,以大师索南沃色为密法师,受比丘戒和具足戒,起法
名为仁钦贝。此后十二年,静坐修行,禁绝肉食。依止却杰仁
钦则莫、贡隆巴那嘎坚赞和时轮师桑杰多杰学习了时轮法的
舞、弹、歌赞等修法,成为一个精通时轮和天文历算的学者。
又依止却杰郭昌巴喇嘛听受了噶举教法。此后经芒域吉仲到达
了克什米尔,在邬坚地方学了很多密宗教法。三十二岁(铁鸡
年公元1261年)时前往印度金刚座寺修缮一座佛塔。六十三岁
(藏历第五饶迥水龙年、公元l292年)受元朝皇帝忽必烈的邀
请,到京城给皇帝和臣民们讲授佛法,皇帝赐给了无数财宝,他一点也没有拿,就返回西藏。八十岁(藏历第五饶迥土鸡年,公元1309年)去世。他的事迹参阅桂译师宣奴贝著的《青史》[8]函129叶7——132叶5和巴卧祖拉陈哇著的《贤者喜宴》[13]函30叶2——32叶6页。 (87)雅隆赞普陵墓的碑文:吐蕃王塞那累江云(通常叫作牟笛赞布)的墓碑在雅隆地方,以前很多史历学家的传记都有记载。碑文的完整录文迄今还未见到。 (88)萨迦班智达(萨迦班钦贡噶坚赞)(藏历第三饶迥水虎年、公元1182年——第四饶迥铁猪年、公元1251年):他在祖国内地历史和西藏历史上都很著名,正当藏族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他前往元朝皇帝住地,把藏族人民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其父是萨迦杰尊扎巴坚赞的弟弟班钦沃波且,母亲名叫玛久迦普玛尼赤,幼名叫贝丹顿珠,以后由其伯父杰尊扎巴坚赞给他授居士戒,改名为贡噶坚赞。从小时候起,他就学习因明学、工艺学、星象学、声律学、医学、般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