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视频游戏哪个地区的

与所领导面对面的交流
网页搜索
站内搜索
当前离线
55 精华
55 弹壳
393 威望
16 回复
39 阅读权限
3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7 小时 初级辅警
55 弹壳
393 威望
0 字体大小:
发表于 2009-1-28 15:36
| 与所领导面对面的交流
相关搜索:
, 作为一名联防队长当然要为队员着想,他们向我提出的意见和想法,我只有向你们领导反映。望领导本着关心联防,重视联防的一颗心将下文看完。(现在叫“辅警”) 一、工资与工作量的问题:
我们联防拿着仅仅每月
元的工资,换位想想这样的待遇不要说养活家人,就是自己多养不起。我简单的算了一下,夜间正常上班
小时总要吃一段饭吧,
元一顿夜餐(每月
元),每月用在工作上通讯费队员算
元、小组长算
元,巡逻油钱每月平均算
元(还是少的,所里又不给补贴),用所里的话讲,每月多抓小偷不就有了吗!抓到小偷是应该给我们的奖励,我们来上班总不能叫我们倒贴钱去巡逻吧!如果说不要开摩托车巡逻用步行,那更不合理,紧急事情经常会有,又有谁来得及赶到呢?香烟就不算了那是个人问题可以控制,也就只剩
元了,这里我要提一下值班、加班、看守或者其他不能算成工资待遇,那是我们花时间做来的,按现在的生活
元能做什么,我们也有家人,他们也要生活,我们在这里带着一定的危险性工作,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不要老是说那句话“只有这点工资,不想做可以走”,这样的话是打击积极性。并不是说我们一家人多靠派出所来养活,最起码眼前的工资是否能设当提高点。
再说工作量,与所里的其他辅警协管相比之下,我们联防要多做多少事情,夜间巡逻、所里值班、岗亭值班、抓人看守、执勤保卫、协助接警、不管白天晚上,有事喊到就要到,好的事情没有,辛苦的事情总是联防,什么事情多要叫联防去做,夏天顶着蚊虫炎热,冬天扛着风雪寒冷,有谁来关心过我们联防,做好了是当然的,做坏了要吃批评,写保***、检查书、扣工资。说句实话来做联防的多是文化低的,多少人会写?再看看协管员呢,工资比我们高,干活比我们轻松。我要说的是联防拿的工资和做的工作量太不相称了。我们辅警也是人,没有我们夜间辛苦的巡逻,哪来安定的治安。真的要是让民警像我们一样一夜一夜的做,恐怕没有几个吧!最多转了几圈,就要跑回去睡觉了。 二、生活保障问题
这个问题也不止一次提到过,也一直没有得到过解决,今次老题新谈。关于为联防缴纳保险一块,所说叫联防自己去办理,哪一个单位不是帮员工去办的,哪有员工自己去办的道理。况且其他所里多是帮联防办理的,为什么我们要自己办理呢?再说由单位统一办理不是更好么,省掉不少麻烦事情,该由联防自己承担的一部分再从个人工资里扣掉,这样一来联防不仅每月拿到工资的同时还交了保险,最主要的是缴纳保险的钱看起来还不“吃血”,能够承受。而叫联防自己先交钱,再来报销,有的联防已经做了几年,补交的钱又不能报,那就是前几年的工作多白做了。一年就要一下子拿出六、七千元钱,我们一年的工资按照所里标准
元,等拿到所报销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了,这期间的生活要怎么过呢?再说每个人家中多富裕就不会来做联防了,甚至我们这个队伍里有好几个联防就是靠着这点工资养家的。请所领导考虑考虑我们联防的难处。
三、探讨队伍管理问题
联防队伍现状作风纪律差,不服从管理,就是服从也是半条子,工作不积极,人员难管理,时不时还要违规违纪,给派出所搞上污点。用所里的办法是,不行就扣,再不行就辞退,这不是解决根本的办法,反而还会更加降低队员工作积极性。留心才能留人,我们不是要让联防知难而退走人,而是要让联防从心里边感觉到这份工作不错,珍惜这份工作,有可能出去后找的还不如这里,从而踏踏实实安心的工作。那么这些还是要靠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这支队伍的积极性一降再降,有很多因素,除了以上所讲到的工资问题和保障问题外,如抓获奖金的下降(
),本来队员对于这样奖金非常高兴,工作的热情也很高涨,可是下降之后,明显不想做事;乡镇府并没有对这样的抓获奖金有意见,所里又何必要将这份待遇下调呢?还影响队员积极性。如连续在下雨天伏击终于抓获抢劫团伙,先期答应奖金会高的,可是得到的奖金仍旧是和普通刑事案件的一样,
元一个嫌疑人。结果队员又是心灰意冷,不想工作,安排他一个任务也是做的懒洋洋,不想巡逻不肯动,积极性又是下降。再如联防做了个什么事,所里也没人帮着讲话,联防在正常工作下又没有犯错,被别人打了,得到的结果确实把对方拘留
天(最起码也要
派出所的威信何在,联防今后还怎么出去工作。不用说积极性又是下降。 总之一句话,我认为所里帮联防工资提高了,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也高涨;保障弄好了,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以奖励为主,扣罚为辅,提高积极性。以奖勤罚懒为手段,管理队伍。要扩大队伍,也能招收到人,在职联防也能积极工作,人到“心”必到,把联防工作当自己事情来做,所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工作质量只会提高。
最后,盼所领导能重点考虑以上问题。
代表全体联防谢谢! 联防队长敬上
评分次数
我很赞同 弹壳 + 10
(KFC盒饭)
当前离线
KFC盒饭
1256 精华
1256 弹壳
1767 威望
36 魅力
19 回复
1244 阅读权限
10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184 小时 金牌辅警
1256 弹壳
1767 威望
36 魅力
0 发表于 2009-2-16 21:54
| 真的能和 领导这么说话吗?
当前离线
55 精华
55 弹壳
393 威望
16 回复
39 阅读权限
3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7 小时 初级辅警
55 弹壳
393 威望
0 发表于 2009-2-18 19:38
| 原帖由
lhb2008
于 2009-2-16 21:54 发表
真的能和 领导这么说话吗?
当然能,他也是人,有何惧哉
当前离线
55 精华
55 弹壳
393 威望
16 回复
39 阅读权限
3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7 小时 初级辅警
55 弹壳
393 威望
0 发表于 2009-2-18 19:39
| 原帖由
jstzjjxyb
于 2009-2-5 00:29 发表
没用的 可能要等到改朝换代了
会有那么一天的
当前离线
156 精华
156 弹壳
997 威望
25 魅力
16 贡献
190 主题
25 回复
114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06 小时 辅警总监
156 弹壳
997 威望
25 魅力
16 发表于 2009-3-22 18:39
| 同情之中!
中国辅警论坛——讲述辅警自己的故事!
合作联系QQ:83020018 chencong2403@163.com
当前离线
121 威望
1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1 小时 辅警学员
121 威望
0 发表于 2009-4-1 17:52
同情啊~~~~~
当前离线
42 威望
2 阅读权限
10 在线时间
0 小时 辅警学员
42 威望
0 发表于 2009-5-28 16:09
| 不加工资 集体示威
当前离线
65 精华
65 弹壳
179 威望
59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初级辅警
65 弹壳
179 威望
0 发表于 2009-5-29 09:33
| 感同身受。。。。。。。。
当前离线
65 精华
65 弹壳
179 威望
59 阅读权限
3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初级辅警
65 弹壳
179 威望
0 发表于 2009-5-29 09:34
| 不加工资 集体示威
当前离线
55 精华
55 弹壳
393 威望
16 回复
39 阅读权限
3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7 小时 初级辅警
55 弹壳
393 威望
0 发表于 2009-5-29 22:47
| 不加工资 集体示威
都是大檐帽 发表于 2009-5-29 09:34
我们已经开始示威了
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GMT+8, 2011-8-5 12:10,
Proce ed in 0.174502 second(s), 5 queries,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2001-2010《理论热点面对面
》 TOC \o 1-3 \h \z \u ——如何理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中宣部理论局 发布时间:
2007-09-28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现在,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的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辉煌。   怎样看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   谁曾想,
年前,数亿中国人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如今
亿多人民的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谁曾想,
年前,拥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曾是许多人的追求,如今新“三大件”已几经升级,电脑、汽车、商品房等对越来越多的百姓来说早已梦想成真。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的腾飞?归根到底,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9
年,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并不长,但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这
年,在中国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恢弘乐章。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革开放
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
的快速增长,
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
万亿元的大台阶,扣除价格因素,是
倍,财政收入接近
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我们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办不了的事: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广播电视“村村通”惠及广大农村,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青藏铁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中国这条“巨龙”以强大动力。
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年进出口额达
亿美元,比
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仅有
亿美元,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速,对外投资不断扩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
年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推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人心,以神舟飞船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涌现,在许多前沿领域实现突破;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显著,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如期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扬帆起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蓬勃的朝气和创造的活力。 国庆游行队伍
南水北调
我国自行研制的巨轮下水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这
年,人们切身感受着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共同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从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元增加到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元增加到
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都增长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
,增加到
,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种票证,
结构不断升级,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
越织越宽,
问题在逐步解决,更多的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声望源于成就,魅力缘自实力。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引起了国际上许多人的兴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越来越多的话题围绕中国展开。我们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到积极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事实雄辩地证明,
年来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最能激发亿万人民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干劲。
  怎样理解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
实践的沃土孕育出理论创新的累累硕果,科学的理论指引着实践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也是理论探索的过程。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深化理论认识,理论认识的深化又推动着实践的发展。
  改革开放
年来,在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这两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正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以***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同志领导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
东方风来满眼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
人,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鲜明地提出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并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制定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提出
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
一国两制
的战略构想,等等,创立了***理论。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深圳
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手中。***同志领导全党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系统总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鲜经验,形成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思想,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等等,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神州六号升空
我国自行研制的月球车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认真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艰辛孕育着发展,探索推动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有望成为全球首个
中国有了自己的
怎样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
年鸦片战争以来的
多年,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领导下,经过无数浴血奋战,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党和人民通过长期的艰辛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中国的历史。从历史的比较和现实的变化中,我们必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其他任何道路,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正因为如此,***总书记“
”重要讲话发表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坚定信心与决心。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好***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要清醒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杭州湾跨海大桥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继续推进
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把***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
并重的惩治和预防
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前进的征途上,必定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深度阅读
  《***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
——如何理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中宣部理论局 发布时间:
2007-09-30   在互联网上,“百度”一下“又好又快”一词,不到一秒的时间就显示出
多万条相关信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又好又快”发展理念的广泛认同。
  又好又快发展,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最近,***总书记在“

”重要讲话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又好又快
发展意义何在?
,是对经济发展一种通俗的说法,
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讲的是发展的速度
。如何处理
的关系,是我国
建设中一直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是在经济
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这就
始终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突出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较好地处理了
的关系,但后来由于受
的影响,也有过深刻教训。进入
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正确处理
的关系,始终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化学工业区模型
***总书记在
月党的十六届
上提出,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月初召开的
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最近,***总书记在
“6•25”
重要讲话中,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高度,全面阐述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又好又快
,简单地说,就是好中求快,坚持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在
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在过去一个时期,我们曾经强调
又快又好
,现在又把
之前,这不是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整,而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的重要发展,意义重大。那么,为什么强调
又好又快
  一方面,
又好又快
准确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
,用通俗简明的语言概括地说,就是
又好又快
又好又快
的统一,是好中求快,优中求进。
又好又快
,体现了发展主体和目的的统一,体现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统一,反映了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
  另一方面,强调
又好又快
,在当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等。这些问题大都与一些
政绩观和发展观出现偏差有关,往往
字当头,把
放在第一位。倡导
又好又快
发展,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三峡库呈现出青山绿水的美景
因此,提出
又好又快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事实上,这种发展理念的变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经过
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我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了现实的支撑。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社会主义
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性条件;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
结构的升级,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正是这些方面的成就和变化,使我们有条件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因此,提出
又好又快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事实上,这种发展理念的变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经过
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我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了现实的支撑。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社会主义
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性条件;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
结构的升级,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正是这些方面的成就和变化,使我们有条件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
期间我国将建设
万个资源良性循环生态村
如何理解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也许,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会感到无比振奋:
总量达到
亿美元,占世界
左右。但是我们为此消耗了多少能源和资源呢?能源消耗达到了
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
左右。钢材消耗量达到了
亿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
。水泥消耗了
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就当前来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通俗地讲,就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问题。过去,我们一般讲转变
,***总书记在
“6•25”
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的任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的改变,更为科学合理,更加符合
又好又快
的要求。
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上展出的汇集
多项节能环保技术的
生态农家院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了许多举措,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项目屡禁不止,靠拼土地、拼劳力、拼
的发展方式,已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
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抓紧落实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
、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同时,要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迈出实质性步伐。
规划纲要提出,到
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并将其列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虽然
年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但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
专门召开全国节能减排电视***会议,对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十项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现在关键是真抓实干,把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节能减排
管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健全
法规体系,使各个环节、各类节能减排主体都来自觉主动地推行节能减排,确保实现
节能减排的指标。
第十届科博会
  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当前,必须抓住经济运行环境比较宽松、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有利时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引导投资方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理解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是深化改革?
  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同志曾经指出,
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越走越宽广。如今,我国经济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人
芝麻开花节节高
,整个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事实证明,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步、发展和现在的大好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改革步入
,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广,也产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实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人们对一些具体的改革政策产生了不少疑问,也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论。针对这种情况,中央鲜明地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最近,***总书记在
“6•25”
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随着
“6•25”
重要讲话精神的
贯彻,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问题上的共识进一步增强。   从当前来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多与我们现行的体制机制不够合理、不够完善有关。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解决这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国家对经济的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财税、金融、计划体制改革等,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
、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协调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统筹好城市改革与
改革,形成共同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要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到改革开放事业中来。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总结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与吸收国外的有益做法结合起来,把广泛征询群众
与认真进行专家论证结合起来,努力使改革决策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发展未有穷期,奋进永不言止。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征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沿着已经开辟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我们的智慧融入其中,把我们的热情融入其中,把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融入其中,让
比翼齐飞,科学发展、
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深度阅读
  《***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
  温家宝:《政府工作
》,人民出版社
相关链接
  人民日报评论员:《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人民日报》
惠农正当时
——如何理解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作者:中宣部理论局 发布时间:
2007-09-30 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
稳则社会安。在建设中国特色
过程中,
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的问题,
先后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据统计,从
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共计
个,这其中包括从
年中央连续下发的
一号文件
,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
年开始连续下发
一号文件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
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
,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
中央下发的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
一号文件
,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一号文件
犹如春风春雨,进一步催发了农村大地的勃勃生机,将会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什么是现代农业?
  一提到
,也许不少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还是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场景。其实,这只是传统农业的
。传统农业以小生产为特征,规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而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可谓有了
脱胎换骨
的变化。
现代农业生产车间
  现代农业,是一种
。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实际上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庞大产业群体。
农村职业
助推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靠的是高科技投入。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像我国超级稻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就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了亩产
的跨越,引领了水稻生产的新革命。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农业的
由单纯地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
能力的方向上来。
  现代农业,闯的是大市场之路。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不同,现代农业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之中,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具有高度的规模化、产业化和
双汇集团、内蒙古伊利集团等,已经发展成为产供销相连接、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
现代化的乳品生产车间
  现代农业,搞的是多功能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的农产品供给功能,其广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了。比如,通过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功能和
增收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开发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发展
一村一品
的特色经济,农业开始承担起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
传承、教育等功能,由此也形成了生态保护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服务型农业等多种新型农业形态。
  总的来看,现代农业一改传统农业的基本面貌,具有了新的内涵、功能和定位。可以说,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为什么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经过
年的发展,
亿多中国人民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但也要看到,目前在我国农村一些地方还没有摆脱世世代代以
农耕为生
土里刨食
为标志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中,只有走好农业现代化这颗重要的
,才会出现满盘皆活的生动局面。
一派丰收的景象
农村新貌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对建设新农村提出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字方针。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而实现生产发展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多功能发展的目标。这既是实现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基础。可以说,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成果大小,
着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
  发展现代农业,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很好,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继续拉大等基本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要看到,在人增、地减、水减的情况下,要继续发挥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
  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我国农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解决了世界上约
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尽管当前我国的粮食生产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根本转变,但粮食需求日益增长,耕地逐年减少,保障粮食安全面临巨大压力。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走
稳定面积、提高单产
的路子,才有助于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粮食增收的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现代农业大棚花团锦簇
花卉生产基地冬日鲜花盛开
农民在大棚采摘蔬菜瓜果
  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
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
年,全国非农产业占
的比重上升到
%,非农业劳动就业份额达到
%,城镇化水平达到
%。这些结构性指标反映出,我国不但已经到了可以不依赖农业积累来实现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还可以用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的方式,支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则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如果农业现代化搞不上去,不仅会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势必会拖工业化、城镇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因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抓住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又适应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开了广阔前景。
如何立足国情发展现代农业?
省沛县杨屯镇,由于推广绿色无公害稻米种植,仅
年稻米销售收入就达
亿元。农民兄弟喜笑颜开地说,现代化科学种田
。放眼全国,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开始大力发展这样的现代农业,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
寿光的蔬菜、内蒙古和林格尔的乳品、云南的普洱茶,都已家喻户晓。它们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又鼓了农民的
  就全国的情况来看,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比如,农业投入不足、资金分散、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少地方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是
网破、线断、人散
,农业科技难以进村入户;还有土地、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发育跟不上,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短缺;等等。
  因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持续不断地推进下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又要防止一刀切、搞单一模式;既要科学规划、立足长远,又要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好政策还要抓好落实。近年来,中央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行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一号文件
对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具体部署,现在的关键是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要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政策,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加快普及新型农村合作
年要扩大到全国
%以上的县(区、市)。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
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要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抓紧建立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的长效机制。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有利时机,着力落实好
三个继续高于
一个主要用于
的投入政策,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解决农村水利、能源、通信、交通、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欠账,解决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的短缺。要制定相关政策,为社会力量、社会资金
农业、农村创造良好环境。
  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推广力度。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测算,对农业科技每
元钱的投入,回报是
元。当前,加快完善基层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十分关键。要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科研专项,支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继续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投入,建立乡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树立科技示范农户,组织培训农民,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高度重视土地、水以及环境等方面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走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
现代农业讲师团
传技到田间
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要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形成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积极搞好水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水权分配、登记、转让的各项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农垦体制改革,发挥农垦企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示范作用。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放贷力度。
年春节前后,四川、吉林等地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纷纷
农村金融服务开了好头。
  发展现代农业,主体是农民。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据农业部统计,在我国
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
%,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
%。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
  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精神,从国情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推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深度阅读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
》,《人民日报》
  回良玉:《以
统领农业农村工作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人民日报》
。 ——如何理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
 作者:中宣部理论局 发布时间:
2007-10-01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讲的是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为如何
地分蛋糕而争执不下。这时,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先挑。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只有合理的规则才能实现公平。对整个社会来讲,要妥善解决关系不同群体、涉及千家万户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要靠合理的规则和
  党的十六届
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强调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
、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这使我们对制度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
将产生深远影响。
如何正确理解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现在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就拿人们关心的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问题来说,人们对收入差距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有人认为,
讲竞争,人的能力有强有弱,承担的风险有大有小,付出的努力有多有少,收入存在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公正的;也有人说,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看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人说,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限度就难说公正了。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公平正义呢?
  所谓公平正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正,一般来说,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但凡有人群且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但要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必须用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眼光来分析。
  首先,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公平正义是一个
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是不同的,没有恒定不变的公平正义的标尺。今天我们认为
的现象,历史上可能就曾以
的面貌出现过;今天我们认为
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就有可能逐渐演变成
。马克思曾指出:
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
年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
关于永恒公平的观点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因此,我们应该把公平正义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中来讨论。
  其次,公平正义又是具体的。公平正义在不同领域,内涵也不尽相同。比如在经济领域讲公平正义,主要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在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保障包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需求,因而不能把经济领域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公平原则简单拿过来。因此,我们必须把公平正义置于具体的领域,针对具体问题和具体人群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能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简单套用。
惠民工程进社区
关爱女孩,扶助女孩
  再次,公平正义还是相对的。公平正义的实现受具体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那种绝对完美的公正是从来没有的,只会存在于观念和幻想之中,公正本身就包含着差异和差别。从横向来说,尽管我们的思想理论、政策法规明确了公平的具体含义、原则和评价尺度,但面对的现实世界却是千差万别的。我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环境不同、社会条件不同、个人禀赋和家庭状况不同,所以并不是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纯粹的起点平等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存在的,竞争的最后结果也就不可能完全公平,在实际中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对公平。从纵向来说,公平的实现也不是瞬息之间一蹴而就的,是要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制约的,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程度如何,公平问题解决和实现的程度也就如何,这不取决于人们的意志和善良意愿。
贫困户喜领廉租房钥匙
  总之,当我们用历史的、具体的和相对的眼光,来审视公平正义时,就不会被某些表象所迷惑,就不会
刻舟求剑
,把被历史抛弃的公平观念再拾起来;就不会
以矩画圆
,混用不同领域的公平标准;就不会
揠苗助长
,提出不切实际的公平要求。
如何理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靠制度保证?
  什么是制度?一般来说,制度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准则。就一个社会来说,制度是多领域、多层次的复杂体系,既有反映社会属性的基本制度,又有包含不同功能、不同作用范围的具体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等。
  任何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必须依靠一套制度来调整和维系。
同志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了科学合理的制度,社会才能在一定的轨道上正常有序地运转,人们的行为才能符合社会公认的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恰当的调整和处理,整个社会才能处于比较协调、稳定、安宁、和谐的状态。
  制度是与公平正义相联系的。一方面,只有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遵循,才能有效地规范和调整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社会稳定和良性运行。另一方面,制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公平正义。制度以其激励、约束、协调等功能,规定着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准则和模式。所有社会成员都应遵守制度,按制度行事,从而才能使社会公平正义有可靠的保障。
  在构建
的过程中,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的层面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着眼于构建稳定协调的社会秩序,建立健全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使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得到调整和解决,使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得到维护和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创造了根本条件。在
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剥削制度,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影响公平正义的主要根源,为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选民认真行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有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公平正义就会自然实现,它还需要各方面的具体制度来保障。比如,只有完善各项民主制度,才能真正保障人民平等地享受各项民主权利;没有各项具体制度的支撑,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很难落到实处。同时,社会公平正义的成果还要靠制度来保护和巩固。公平正义的实现是相对的、渐进的,只有用制度的形式来保障并不断巩固和扩充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成果,社会公平正义的程度才能不断累积和提升。拿
制度来说,从
年开始城市
的试点工作,到
年覆盖到全国城镇,惠及
多万人。
试点也从
年开始进行并逐步推开,
上又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是通过这一制度的逐步推进和不断完善,才切实保证了低收入群体分享
发展的成果。
  可以说,加强制度建设,是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利益矛盾、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
,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体系并使之得到贯彻执行,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村务公开助推基层民主
如何进一步推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
  近年来,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在完善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从
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额从当年的
万元增加到
多亿元;
年起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到
元;从今年开始,根据新税法要求,年收入
万元以上的个人要主动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对于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制度建设的状况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制度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方面,一些原有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像延续了
多年的户籍制度,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另一方面,一些制度还不够健全。拿住房制度来说,取消福利分房、发展
市场后,广大群众的住房状况总体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不少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解决面临很大困难,而相应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制度又不够完善。此外,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度建设还有
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他们面临的诸如
、权益保护、子女就学等许多问题,尽管社会各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根本上说还要靠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才能真正解决。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强调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的制度。全会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明确了六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一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二是完善
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
基础;三是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四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六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农民工专场招聘会
  这些方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制度体系,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心和魄力。
  从当前来说,推进这六个方面的制度建设,首先是要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要在
的指导下,把坚持与发展结合起来,对在实践中已被证明是好的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定型化,对已不适应现实发展要求的制度坚决加以破除,对一些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抓紧研究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要更加注重制度的科学性和协调性,着重从全局和整体层面来设计和推动制度改革,对制度改革的步骤、方式、整体布局做到科学规划,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制度改革相协调,使制度改革的设计、制定、实施、
等程序和环节相配套。
  公平正义事关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
开门立法
、集思广益,既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又充分吸取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进一步健全制度设计、制定的程序,增强透明度,为广大群众提供充分表达自己诉求的机会和渠道,使制度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   同时,着力在增强执行力上下功夫。有了制度,还要认真严格地执行。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制定了很多法律和制度,但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执行存在问题。其实,制度重要,执行同样重要。再好的制度,如果在执行中走样,或者有的人执行,有的人不执行,也会使公平变为不公平,使正义变为不正义,失去用制度来保障公平正义的作用。要把落实责任与加强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制度执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促进执行力的提升,形成令行禁止、照章办事的良好风气。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
,这说明规则、制度对做人、行事、建设国家的重要意义。一个尊重规则、按规则行事的人,是一个文明的、有修养的人;一个制度完备、依制度运行的社会,才能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加强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我们正朝这个目标大步前进。
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
深度阅读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
》,人民出版社
月版。 ——如何理解建设服务型政府
 作者:中宣部理论局 发布时间:
2007-10-02 2007
,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并将于
起施行。《条例》首次从
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
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许多老百姓说,这是
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
,是加快推进
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建设中国特色
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深入贯彻落实
,构建社会主义
具有重大意义。
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六届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是我们党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明确要求。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由人民政府的性质所
的。我们的政府是由
领导的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和本质特征。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在
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
的条件下,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快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我国,各级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承担着主要责任。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既要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促进
创造物质基础;更要履行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后一方面恰恰是当前政府职能的薄弱环节,因此迫切要求通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来改善和加强。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政府各有分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政府的职能定位更主要的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等,通过经济调节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弊端,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去直接干预经济运行。如果政府在市场活动中既当
,就很难保证市场活动的公正。当前,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政府缺位或越位的现象仍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繁琐的行政审批带来的效率低下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部门职能交叉、不能依法行政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政府从
,把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地管好,尽快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客观上也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近年来,虽然政府在自身改革和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深化行政审批
改革,推进科学
决策,推行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加大***倡廉力度等,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政府自身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很多地方政府机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的不正常现象,甚至还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滥用权力,贪污
,失信于民,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些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背道而驰。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现在仍处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些弊端还没有根本消除。此外,随着广大群众法制意识、参政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政府的期望必然越来越高,这也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
建设什么样的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
政务超市
行政审批大厅
一站式服务
等政府便民行动,有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田,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涉及
的一些重要决策由政府组织听证会;搞企业的,觉得红头文件少了,行政审批环节少了;市民要反映生活问题,有
市长***
市长电子信箱
等等。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其实,虽然这些做法确实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但不能看做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全部内容。并不是政府为公民做了多少好事,多提供一些服务,多开设几个服务大厅,就是服务型政府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呢?
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服务
  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
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
角色。在政府这艘大船的航程中,是人民的意志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决定着航向,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什么时候提供服务都是由人民来决定。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都要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经历过非典等各类灾难事件后,人们发现,在这个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时代,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方面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比如,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
多部法律、行政法规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做了规定,使政务更公开更透明。其实,人民的政府,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是透明的。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会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许多事实表明,群众知情有助于化解疑虑,政务公开有利于处理危机。因此,一个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透明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
政府。所谓法治政府,主要是指政府根据人民意志依法组建而成;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简单说,政府必须依法产生、受法律约束、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一个政府不是按照人民意志和法律程序组建而成,不能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能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不接受人民监督,就不能保证它对人民负责,就不能保证它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它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问责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近几年,
引咎辞职
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从
年非典事件、中石油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到
年吉林市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再到
年松花江污染事故,一些负有责任的人有的被免职、有的引咎辞职,承担了应有的责任。人们深有感触地说,再也没有
可当了。正所谓有权必有责,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始终是一对
兄弟,每一份权力都连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前人们往往认为,
当多大官就有多大权
,现在更认识到,
当多大官就有多大责任
。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不作为、乱作为或不当作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都要给人民一个
,都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实践证明,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一个责任政府。
怎样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国内外媒体普遍认为此举
充分体现了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信心和决心
。据统计,仅一年时间,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就发布
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多件、国务院公报
多期;整合
个部门约
项网上服务;发布
个部门的
项行政许可项目
小时不下班的政府
。如今,
%的国务院部门建成了政府网站,约
%的省级政府、
的地市级政府、
%的县级政府都拥有政府网站。各级政府网站已成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开始转变,各种服务措施不断推出,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也要看到,服务型政府建设毕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稳步扎实推进。
  经过
年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管得过多过死的状况已有较大改变,但仍存在
越位、错位、缺位
的问题,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有人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象地称之为
加减改法
。简单地说,所谓
,就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最重要的是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规范政府权力。这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所谓
,就是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该取消的审批项目坚决取消,该下放的项目尽快下放。据统计,近几年,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超过了一半,而且还将进一步规范政府权力,继续清理、减少行政审批项目。所谓
,就是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快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和规范民间组织,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同时还要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
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比如,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预防和化解矛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等。通过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中既包括公共
、公共卫生、公共
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
、社会分配、
、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这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调控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
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有效手段和机制。当前,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总量供应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逐步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均等化的原则,既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又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努力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注重向
、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解决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让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公民。
某地政府信息化服务中心
  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在现代社会,公共财政是公共体系运作的血液,是政府提供有效公共服务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格局还带有比较浓厚的
建设财政
特点,财政支出被大量用于那些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建设支出过高,公共服务支出偏低。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加大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比重;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行政许可法宣传咨询上街头
  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人民关系的前提。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工作规则》、《
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应该看到,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在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在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就会严重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我们相信,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更加职能化、制度化,政府与老百姓会越来越近,干群关系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深度阅读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魏礼群:《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求是》
期。 ——如何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作者:中宣部理论局 发布时间:
2007-10-03   如果没有丹青妙手的尽情挥洒,赤、橙、黄、绿、青、蓝、紫排列起来就只是简单的色谱,而无法描绘出美丽的画卷;如果没有音乐大师的精彩演绎,哆、来、咪、发、唆、拉、希排列起来就只是单调的音阶,而无法演奏出动听的乐章。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千差万别,各不相同,这既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各种利益关系进行统筹协调,对各种矛盾进行妥善处理,人们才能各得其所、和睦共处,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实现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始终顺利地向前推进。 当前我国社会中的利益关系有哪些新特点?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制比较单一,干部、工人的工资按级别来定,农民按“工分”分配,收入差距不大且比较固定,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定量购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相对比较简单。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方面相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形式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转变;等等。这些方面的变化引起了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从而使新时期利益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重要特点。 利益主体趋于多样化。当前,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一是原有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发生了变化。以工人群体为例,从分布情况看,除传统国有、集体企业外,私营
、外资企业职工大量增加。据统计,
年年底私营和个体
万人,到
年年底达
万人,而同期国有企业就业人员则从
万人下降至
万人。又如农民群体,除了一部分在
从事农业生产外,有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成为
。二是新的利益阶层不断涌现,如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人员和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利益主体的分化,导致利益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利益差距有所扩大。随着利益主体的不断分化,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突出表现在分配领域的收入差距扩大: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
年扩大为
;二是区域差距扩大,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之比为
;三是行业收入差距明显,
年收入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之比为
年上升为大约
。整体上讲,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呈逐步拉大的趋势,
年我国基尼系数为
年则上升到
  矛盾对抗程度有所增强。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随着利益主体分化、利益差距扩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内部的利益矛盾日渐凸显。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对抗程度增强、处置难度加大等。从近期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绝大多数是属于经济利益问题。据统计,
月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因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引发的事件占总数的
,因征地、拆迁问题引发的事件占
,因企业改组改制、兼并破产问题引发的事件占
,因民间纠纷问题引发的事件占
,因争矿、林、水、草场、土地问题引发的事件占
,因集资、股票问题引发的事件占
。由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当前利益关系出现的上述新特点,一方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自身利益的更进一步的追求;另一方面也使得协调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既保护人们追求利益的积极性,又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各种社会力量良性互动。
为什么要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年年底,
市朝阳区成立了人民内部矛盾调处中心。当你走进中心大厅时,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幅充满象征意味的标志:一只火红的凤凰昂首迎向一轮旭日,凤凰的下方是两只紧紧握在一起的手。丹凤朝阳,象征着作为北京商务中心的朝阳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握在一起的双手,则寓意着经济社会越是发展,就越要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越要重视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统筹协调。类似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内部矛盾调处中心这样的部门,目前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在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实现经济腾飞、加快推进现代化的
黄金发展期
,也是利益格局加快调整、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
矛盾凸显期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是和谐的,但是总体和谐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没有利益冲突。矛盾无处不在,冲突时有发生,而和谐的
就在于不同领域的统筹兼顾、多种利益的协调统一、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和各种冲突的妥善处理。构建
的过程,就是不断协调利益关系、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因此,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对于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统筹协调利益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此,要真正切实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需要加强各方面利益的统筹协调,更加重视经济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均衡发展,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统筹协调好利益关系,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
。我国当前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都与利益密切相关。如劳动就业、
、收入分配、
卫生、食品安全、司法公正、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建拆迁、环境污染等方面更存在着不少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激化矛盾,从而导致出现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因此,只有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统筹协调好利益关系,有利于实现社会
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实现公平正义,说到底就是形成一种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使得社会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都兼顾到。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进一步把
蛋糕做大
,还要把
蛋糕分好
。只有不断加大利益整合力度,促进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才能使人民群众心情舒畅,也才能增强他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
如何统筹协调当前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春风送暖,玉兰飘香。
日,第六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上的统计表明,
年全国县以上党政部门受理的信访总量同比下降明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在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信访部门接待群众来访
但也要看到,目前这些方面的工作还是初步的。面对改革攻坚时期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利益调整越来越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把统筹兼顾作为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各种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推出,要注意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充分考虑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利益要求,统筹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众的利益,切实找准大多数群众共同利益和不同方面群众具体利益的结合点,统筹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
、经济、
、社会权益,最大限度地反映和体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要求,使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增量为大多数群众所共享。当前,要特别重视加强制度建设,通过
体制机制,建立一套能够不断解决利益矛盾、妥善化解利益冲突、有效促进和谐的利益调节机制。
  要健全诉求表达机制。
累了你就歇歇脚,渴了你就喝杯茶,气了你就消消火,请进
这里就是你的家。
这不是某某茶楼的广告语,而是
省义马市群众工作局信访大厅里的标语。当群众看到这样亲切的问候时,怎能不想把心中的诉求、希冀倾吐出来?近年来,随着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的颁布,各级党委、政府按照
的要求,积极畅通信访渠道,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在健全诉求表达机制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总体来看,我们在健全诉求表达机制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通过民意调查、信息公开、听证会、协商谈判等具体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党政
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使他们主动走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搭建各种形式的沟通平台,积极发挥各类媒体作用,重视各种社会组织在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使群众表达利益诉求逐步走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要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表达利益诉求只是前提,对各种诉求进行协调才是重头戏。一是通过利益引导机制来教育和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利益分化的现象,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二是健全利益约束机制,通过
和道德对人们获取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促使个人或群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是健全利益调节机制,通过税收政策等调控措施,调整和缩小人们之间的利益差距,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减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公平感。四是利益补偿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等工作中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要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必须着力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政策措施,科学有效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努力缩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差距,减少由此产生的利益矛盾。
此外,还需要在权益保障机制建设方面取得进展。要研究制定更多有利于保障公民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总之,只有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需求,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凝聚起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共同奋斗。
  深度阅读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
》,人民出版社
:《基层
政治要同利益协调机制相结合》,《人民日报》
——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中宣部理论局 发布时间:
2007-10-04 从
月开始,
电视台每年推出的
感动中国
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
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
体系的真谛。
月,党的十六届
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最近,
“6•25”
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那么,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都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需要认真给予回答。
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
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
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的发展动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