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2拆珠子打神珠子那个龙华宝山任务,我为什么看到别人进…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Tue, 21 Dec 2010 21:06:09 +0800 )
Description:
4 5 6 大家记得要回复我 ~~~
比赛有个规则是“凡获得
位以上网友得回复支持,即可一次性获得“网络拉票奖励分”
分,直接计入该作品评选总分”麻烦大家啦~ 在本页回复即可 PS 附带一个活动网址
( Tue, 26 Jun 2007 08:37:51 +0800 )
Description: 阐教跟截教大抵相当于偶们某个时期划分出的右派跟左派。偶们知道,当时的政策是有出身论不唯出身论。但阐教的教主元始天尊同学认为根红苗正才能干革命,手下的玉虚十二弟子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所谓贵精而不贵多。相反,截教通天教主则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先进理念,摒弃狭隘的人本位思想,很是收了一些旁门的徒弟,所谓披毛带角,湿生卵化之辈。
    这样一来矛盾就出来了。偶们知道阐是阐化,也即“立”,截是截取。也即“破”,先天矛盾跟后天矛盾不断的积累积累,最后有一天爆发出来是很正常的。
  阐教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且说,阐教之中的人事构成基本是这样的。
    第一,老子。后来被称为太上老君。老子是道教的教主,但这一教在历史上要等张角跟张鲁两个姓张的给他创出来。所以那时老子还很寂寥,老哥儿一个住在八景宫。座下弟子玄都***师。师父跟徒弟都是莫测高深。
    老子之后就是元始天尊,正宗的教主,印把子在手。元始座下弟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计有玉虚十二门人。十二门人中: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跟玉鼎真人这十一个雷打不动,另外一个名额或是云中子或是灵宝***师。这样算来已经有十三个人了,再算上玉虚本部常驻的南极仙翁,一共十四个。
    这些人都是正牌的元始座下弟子,另外的小弟子比如姜子牙申公豹萧臻之类的数目就不详了。所以说阐教人数其实也不少,只是种类比较单调而已。
    在第一代教主跟第二代十二门人之间,活跃着一个特殊人物,就是燃灯道人。老道实战功夫不行,法宝只有一个紫金钵盂,而且超被动。要等人家主动望上撞,恰似守株待兔里那树桩子。但封神演义里的兔子显然不多,是以这钵盂属于典型的鸡肋产品。
    除去法宝狼狈,燃灯辈分不低,十二门人都要尊他为首。
    他道行是比较高深的,法号燃灯,顾名思义,眼前果然有一盏灯。这琉璃灯的灯芯有一阵也跑了出去,找姜子牙的麻烦。物品如此了得,主人可想而知。所以大概真的要比十二门人高。后来在佛教里也有一尊燃灯佛,西游记里揭穿了无字真经的那位未出场人物。照理说,象这种苦守孤灯住在藏经阁上的,倘若不真是废物,那么一定非同小可。(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和尚)。
    这人特立独行,自成一系,姜子牙要叫他老师,但他又要叫元始天尊老师,具体分辈偶实在头疼,只好把他单个刨开,算一代半人物。
    除去三个光杆司令:慈航,黄龙跟灵宝***师,第二代玉虚门人大多收了徒弟,这些弟子算第三代,领军人物杨戬。其次哪吒,韦护,雷震子。这四个人是第一阵营。首先他们都不是凡人。哪吒是灵珠子,雷震子是将星。杨戬跟韦护不详。其次大伙儿都活到了最后。
    第二阵营李靖,金吒,木吒。也活到了最后。以上七个人肉身成圣,但这三位明显没上四位牛。李靖侥幸拜到了燃灯道人门下,混了座玲珑宝塔托在手里。辈分是不低,也免了跟三个儿子做同门师兄弟的尴尬。但那塔在燃灯手里可以罩住哪吒烧,在李靖手里就只能当铅球砸人,也不知道这师父都教了些什么呀。
    第三阵营黄天化,土行孙,杨任。殷郊,殷洪。五个人除土行孙外一百年道行会地行术外,余人都没根基,草草锻炼十几年就放出来了。本身修为最强也就是跟金吒木吒差不多,原则上就这种低配置也指不上他们去狙人,老师们发了狠心,基本上都给配一身好装备。黄天化玉麒麟穿心钉。杨任五火七禽扇飞电***云霞兽(注意,小黄跟杨任一个师父。清虚道德真君确实挺猛,居然有两只座骑。)殷郊翻天印落魂钟,殷洪阴阳镜+八卦紫绶仙衣,利马把这四个菜鸟培养成四头霸王龙,格斗能力相当的高。
    可惜都死了,没挺到最后。
    第三代第四阵营韩毒龙薛恶虎,道行天尊的门下,除了给西歧送一次米,别的虾米也没干就牺牲了……
   第三代诸弟子除杨戬收了武夷山金毛童子外,别人都没徒弟,所以玉虚第四代也就是金毛童子。
  截教
    说完阐教,再说截教。后来截教被围攻的一大罪名就是滥收弟子,但偶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截教弟子虽多,核心弟子却比玉虚十二门人还少。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1,多宝道人(就是火灵圣母的师父。所以火灵圣母被广成子拿翻天印拍死,严格说来广成子是以大欺小,怨不得人家生气),2,金灵圣母,三,无当圣母,四,龟灵圣母。
    就这四个。多乎哉?不多也!
    这四个大弟子认真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多宝道人后来为替师父出气,昏了头去单挑老子,自然被捉。但他硬吃了翻天印一印,除了被打个跟头,并不怎样,可见本身道行是很高的。第二金灵圣母,死于玉虚门下文殊,普贤,慈航跟燃灯道人的夹攻。她毕竟不是教主级人物,被人这样打,再不死没天理了。这个不能说她不强,只能说对手太不仗义,没有费厄泼赖的精神。第三无当圣母,在万仙阵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从容逃脱,不知所终。第四龟灵圣母被同是教主级人物的接引道人拿下,在无意中被西方的蚊子叮死了。
    龟灵圣母的情况比较特殊,刚出场就被翻天印逼的现了原形,好象很弱,实则不然。因为翻天印威力非同小可,纵是广成子自己也接不下。龟灵圣母虽然现了原形,硬接翻天印居然不伤不死,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象他们那个级别的仙人,一动上手,谁先出法宝谁赢。龟灵圣母缠着广成子斗剑,表面上是欺负他,实际上还没翻脸。因为纵观整部封神,还没有哪两位神仙不比法宝单靠斗剑论胜负的。法宝龟灵圣母也有,后来不是拿日月珠打跑了惧留孙?只不过当时一念慈悲,没使在广成子身上而已。本来就想吓唬吓唬广成子出口气算了,谁想到红脸汉子不禁逗,终于惹出大事。……这是后话。所以,单论道行,龟灵圣母还是有的。
    四大弟子之下的杂牌弟子还有几个,但也不多。六耳定光仙投降了阐教。毗芦仙归了西方,这都是有根器的。实际上,截教第二代门人的数量相当有限,不见得多于阐教,甚至还少。之所以造成截教人数众多的状况,主要是因为碧游宫里法宝太多,以至于众多截教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门人手里都握有相当强悍的法宝,足以令玉虚第二代的十二门人头疼。
    截教第三代望下数目太过庞杂,偶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闻仲,有很多人都奇怪以闻仲的人臣身份怎么会在截教中享有那么高的威望,那么多人来替他助拳。实际偶们想闻仲是金灵圣母门下,这辈分不低,跟火灵圣母之流是一辈的,截教散落在海岛山川上的诸门人,身份最多也就跟他平级。加上闻仲个人魅力相当的强,乃是靠一人撑一国的伟人级角色,所以有这样的威望跟号召力不足为奇。殷商制内,高手众多,以魔家四将的凶悍,黄飞虎如何在他们眼里?只有太师闻仲才压得住。何况还有孔宣张奎一堆猛人。殷商第一高手孔宣,那是连陆压都只能开溜的厉害角色。封神整部书里除了教主级人物,孔宣差不多可以排到第一。这样的人都能为殷商所用,阐教这边的封神要如此大张旗鼓也就顺理成章了。
  法宝概论
    且说这个法宝在封神演义里是再重要不过了。法宝,法宝,有多少罪恶借你名义而行。不过法宝之间彼此可以相克,也分左中右。老毛说,你看封神演义里那么多法宝,哪有一个是不被克的呀?他话语权比偶大,暂且听他的。
    03年偶做了个封神的排名,里边的人物数据主要分三大块:一、根器,二、道行,三、法宝。来个简单的比喻,介个根器是硬件,法宝是软件,道行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三者合一才是一个强大的工作单位。当然封神那时候并没有电脑,虽然YJ999师兄指出了黄巾力士就是民工,由此偶们可以很悲凉的得出一个结论,虽然软件开发在国内的历史不过数十年,但欺压民工的传统可是天长地久的……
    阐截二教的法宝多半来自于上边。诛戮陷绝四大宝剑就是鸿均老祖在分宝岩分给通天的。那时候,把手伸口袋里乱摸的是这哥儿仨。三大教主本身的修为何等了得?即使是四宝剑这个级别的宝物对他们来说也跟玩具差不了多少。你看老子进诛仙阵,整个就是小九碰上老乐嘛——你叫他站那儿,他可以随便走……
  所以当年分宝的目的是,镇压四方!
    介个目的瞧着是很难理解的,认真分析一下大概能牵扯到地缘塑造人格之类的很麻烦的课题,偶脑容量有限,就不分析了。总之,高级仙人们认为凡钟灵毓秀的洞天福地,其本身的存在未必是好事。比如说,偶们在大街上忽然看到一摞钱,这时候拣起它的后果就有两种,好的跟坏的。碰到好的,自然没话说,钱落腰包。碰到坏的,也许就此身陷麻烦。在神仙的眼里,人类的可怜程度比蝼蚁也高不到哪去,于是悲天悯人,也出于省心,分各种宝物到天下各地镇住此地灵气。
    ——鸿均这第一次全国大派送无疑收到了负效果。因为把法宝分发下来如果落到坏人手里为害更厉,而且更迅速。所以后代的修真(米办法,现在书库里都这么叫)人另辟蹊径,将宝物镇压法改成建筑镇压法,大派送变成大兴土木。亭台楼阁,庵塔寺庙,纷纷破土而出。这活不但本国人干,外国人也干。藏传佛教的某祖师从天竺来到西藏,就在整个藏境修筑八庙,镇住魔王身体。
    偶不知道他镇住的究竟是虾米……
    法宝从鸿均手里传给三大弟子,再由三个教主层层下发。落到诸如十二门人这样层次的仙人手里,就重要起来了。
    对于教主级以下的仙人,法宝最少有两个大用处。一是破敌,二是护身。护身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对敌自卫,而在于,应劫!
    偶们知道整个封神里边只有几个教主是万劫不坏之体,拿FPE锁定了生命值,与天地同寿,要想干掉他们,除非从根本上破除掉他们存在的基础。比如,毁天灭地。把太阳系灭掉。大概他们就会死了。除此之外,只有鸿均的红丸才有这个本事。因为鸿均本人不是实体,他就是混沌,他就是天,他就是地。这个世界的一切所在都是由他一人化出。所以作为他弟子的三个教主实际上是生活在由他化成的这个世界里。——偶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好比偶们肚子里的蛔虫。
    所以鸿均也有灭掉三大教主以及这世上所有生灵的基础。但这种毁灭实质上不啻于他自身的毁灭,属于自杀性攻击,没必要的时候他是不干的。通天后来闹的紧了,万仙阵大败后,要另立地水火风,换个世界。闹个人小天地的独立。偶们知道合并是民心所向,统一是大势所趋。这样的行为鸿均岂能容他?
    但三个教主毕竟是高端,除非鸿均亲自出手,只要天地不动,他们就不灭。更底下的仙人都米有这样深厚的功力。修炼到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时应受天劫。躲过去了还则罢了,躲不过去神形俱灭,没处喊冤。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神仙们或从师父那里领,或四处搜求,或自己炼出一些法宝。这些法宝随出处不同跟主人存在着一定的感应,比较讲究的避劫法宝要将施法者自身精血注入,那法宝宛如主人的一个分身。等天劫来了,勇敢冲上去接住,即使法宝废了,主体可保平安。是典型的舍卒保帅里的小卒子。
    所以,当燃灯弄到定海珠这相当上乘的宝贝时候说,我道成矣!这个确实比他那钵盂强多了。
    但仙人应劫的循环是相当漫长的,封神里边匆匆数十年,对神仙们来说也就是打一盹。所以偶们米看到具体有谁应劫,十二门人被混元金斗拿了,尽封了顶上三花,这也是一小劫。
    应劫的功效看不到,剩下的就是对敌功效了。封神里的法宝按攻击方式跟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若干种。
    一,物理攻击型,拿大锤子砸呀砸。这种法宝不算虾米极品。乾坤圈啊,白玉镯啊,闻太师的双龙鞭,赵公明的金鞭,燃灯的钵盂都是这类型。这类型里最强的就是金蛟剪跟翻天印这个档次。定海珠也可以算,而且宝光眩目,有迷惑性。
    二,魂魄锁定,介个类型哪吒免疫。包括阴阳镜,落魂钟,张桂芳的呼名落马,虾米四肢酥,幽魂白骨幡等等等等都是这种。这种法宝对除哪吒外的几乎全部都有威胁。赤精子看见阴阳镜也跑。
    这个类型里最强的极品就是混元金斗!杨戬那么机灵的人,在这里吃了亏。十二门人全被拿下。
    可惜的是,偶们不知道哪吒对这个极品是否也免疫,三仙拿混元金斗乱拿人的时候,哪吒已经被拍到红沙阵里了。
    三,元素型。风火瘟毒一类都算里边。比如虾米万里起云烟啊,雾露乾坤网呀,吕岳的瘟癀,余德的痘,这一类很难说强弱,因为一物降一物,一旦碰上解药,立马就完。魔家四将的青云剑,风火琵琶跟混元珍珠伞是相当强的混合型元素攻击法宝,可惜四个家伙死的不明不白,宝贝也不知哪里去了。若是姜子牙拿这几件宝贝去对付商朝的军兵,那简直是……简直是,屠杀!(汗~~~大概就是因为这个,这几件宝贝才没了下落吧)
    这个类型另一性价比较高的是五火神焰扇。
    四,捕捉型。捕捉型按各自锁定范围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基本就这个样子,比如捆仙绳,穿心钉(只奔人心去),清净琉璃瓶等等。
    五,防御型。八卦紫绶仙衣,扫霞衣都是这一类。八卦紫绶仙衣相当的牛,广成子破金光阵的时候就是披这个进去的。殷洪穿了紫绶衣后,打神鞭打上去都没事。
    六,复合型。比如九龙神火罩,玲珑宝塔,都是先捉后烧……
    七,特殊型,打神鞭,四把宝剑,四面大旗。山河社稷图,太极图。所谓教主级的宝贝,都是非同小可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陆压的斩将封神飞刀!
    按宝物分类的不同,每件宝物在展现其强的时候必然暴露其弱。比如说翻天印那么强的攻击力,命中率却成问题。不见得每次都打中脑袋,要不然的话哪吒早牺牲了……
( Sat, 16 Jun 2007 13:16:42 +0800 )
Description:
今日大事,路人皆知,山西河南救出558名被拐民工,洪洞县向民工致歉.[http://news.163.com/07/0616/03/3H30GPJI0001124J.html]
事情严重性已经不说了,考研时背的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指出,随着社会的不公平的不断出现,才提出需要构建,口号不是喊出来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执行者并不是我们平民百姓,而是那些"公仆".正如天涯一篇文章所说,以前看总理流泪那是感动,现在看总理流泪那是恐惧,为什么恐惧? 呵呵```只能说没办法了.
7月离开霍州公署,前往洪洞想去看上下广胜寺,因为那里有飞虹塔---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以及明代苏三监狱.中午汽车站下车后,因我所带资料显示只须在汽车站前坐2路{好象是}公交便可达到苏三监狱,游览后可继续乘公交去上下广胜寺.出站后,站牌难觅,寻路边交警,交警答曰:随我上的士,我顺路去.出于对我国政府人员的信任,现在看来我的想法还是很幼稚.我正想为何交警与的士司机一道,看着他们着急的样子,我即问价,答曰:5元就可以了 交警答.随即上车,路上各无言语.一刻钟后到苏三监狱门前.我即付5元,谁知开的士那斯竟将钱狠狠扔给我,说要100元!否则别下车.交警车坐前,我急问交警不是5元么?你告诉我的.我又幼稚了一番,交警答.我什么都没说,少找麻烦就给钱.妈的遇到强盗了!!!
警号看不清楚那斯一直前坐,下车即可见到***,报警投诉,被交警卖了给的士了!当然是没有结果了.一路影响心情.05年之事.07年全国都知道洪洞县.讽刺的的是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俗一下:他妈的巨恶心!!! ( Wed, 7 Mar 2007 21:43:57 +0800 )
Description:
参观完三孔已经是下午5点,刚刚好赶到车站,搭上前往邹城的大巴,去参观比孔子低一级的孟子"亚圣"```,到达邹城已经6点多,建议大家到了邹城去住邹城宾馆,在市政府大园旁,对面还有M记!!!那里最繁华拉,每到之处都要向服务员打听当地的夜市,偶很喜欢逛,特别是夜市,没办法`喜欢热闹.看看卖的特色的东西我会好兴奋.
花了三毛钱``从车站坐到市政府,住宿费是18元,四人一间~因为是淡季~!好爽一个人占着房间,先和服务台MM聊了一会,然后恳求今天晚上不希望有别人进来和我一起住,目的达成[离开时拿***,擦开***中奖涂层,中了2元现金~那就是16元住拉,太爽太爽,很干净很干净,那里真的很干净,床单被单洗的浆白浆白的.无论地理位置还是环境性价比一流!收拾后去了火车站走了夜市是了M记,然后再走了圈夜市.
第二天早晨,在门前打了辆三轮车,谈好价2元前往`孟府孟庙是连在一起的,可能太早了吧,整个孟府孟庙就我一个人,对比昨天在三孔挤暴场的场面,不免有点```但是我~还是要来捧捧孟老师的场.
既然蹭不了听,只能买本书书或者请个导游,无奈不知太早还是淡季导游没有.只能硬着头皮看了,看看书,对着走.
楼下这牌门写的是"开来学 ",门对面就是一所小学.牌门是对称的,对面那边就是"继往圣".以此表彰孟子“继孔子以往,开儒家之来”的功绩。后人用"继往开来"表示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我的早餐是在路上买的,打包后在孟府里吃的早餐,听听音乐,很不错的进入了发呆,可惜忘记带气枕要不就在里面睡一会.
1 孟府
孟府,又称“亚圣府”。位于邹城南关,孟庙西侧,庙、府仅一街之隔,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孟轲被封为“邹国亚圣公”,孟府因此被称为亚圣府。 孟府始建年代不详。据孟庙内现存明洪武六年(1373年)立《孟氏宗传祖图碑》记载:“宋仁宗景祐四年,孔道辅守兖州,访亚圣坟於四基山之阳,得其四十五代孙孟宁,用荐于朝,授迪功郎,主邹县簿,奉祀祖庙。迪功新故宅,坏屋壁乃得所藏家谱。”这说明北宋景祐年间就已经修建了孟府,但不详地址所在。根据孟府大堂前现存几棵相当古老的桧树,紧同孟庙毗邻的建筑布局来考证,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三次迁建孟庙于城南的同时,迁建孟府于孟庙之西侧。 孟府建筑 孟府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纵长226米,东西横宽99米,共占地2.24万平方米,约合60余亩。前后共有7进院落,拥有楼、堂、阁、室共计148间。是目前国内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以主体建筑孟府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 孟府大门 为三楹单启硬山式建筑。建国前当地百姓也称为“衙门”。门楣正中悬有匾额,上书“亚圣府”三个贴金大字。黑漆大门上绘有约2米高的彩绘门神。大门前东西两侧原各建有一座4柱3门式木坊,名为“旌忠坊”和“旌表节孝坊”(均于“文革”期间拆除,目前尚未修复)。两坊上额正中皆悬挂“圣旨”2字的竖匾一块,系明熹宗朱由校为表彰孟子第60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承光及其母孔氏、长子孟宏略(明天启二年被徐鸿儒领导的“闻香教”农民起义军所杀)忠于朝廷所建。大门正南建有高大的影壁,一对精雕石狮子雄踞于大门左右,门阶两侧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大门内东西两侧有一排砖瓦小房,是当年差役和守卫人员居住之处。 二门 穿过大门里面的第一进院落,正北为二门,也叫“礼门”。其建筑格式基本同于大门,但门洞为三启,正中门楣上横书“礼门义路”四字。六扇黑漆大门的正中两扇,彩绘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而两侧的四扇,则彩绘着执笏的文官形象,显示出孟府一派威严煊赫的气势。 仪门 二门之内,是一座飞檐彩拱的门楼,名为“仪门”。其两边不与垣墙连属,类似遮堂门,全系木结构,左右仅有圆柱两根,下面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大屋顶,前后缀着4个倒垂的木雕花蕾,故又名为“垂花门”。此门平时紧闭不启,只有皇帝幸临、宣读圣者、举行喜庆大典或重大祭祀仪式时,才在鸣礼炮13响中徐徐开启。这种仪门,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故又称之为“塞门”。 孟府大堂 穿过仪门,院中有一片高出院落的方形露台,两侧竖立有精雕的夔龙石栏和青砖花墙围护的丹墀,两株有着数百年树龄的参天古桧,在台前甬道两侧遮天蔽日。几丛翠竹亭亭玉立,给人以官府衙门幽深雅静之感。丹墀的东南角,设置有“日晷”;西南角,设置有“嘉量”,完全仿效皇宫的格式。其后,便是五楹出厦的正厅,即孟府的主体建筑“大堂”。孟府大堂是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官员、申敕族规家法、处理公务之所。大堂高大宽敞,堂前檐下正中悬挂着清雍正皇帝手书钦赐孟子第六十五代孙孟衍泰“七篇贻矩”堂匾,龙边金字,熠熠生辉。门两侧檐下廊柱上,悬挂着隶书金字抱柱楹联: 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 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 大堂内正中,设有高出地面的木制暖阁,内设公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签筒、印合。两边有一幅对联:“礼门仪路加规矩,智水仁山古画图。”大堂内原还悬挂一幅孟子嫡裔、七十代孙孟广均书题的楹联:额曰:敬守七篇;联曰:传家世守三迁训,七篇仁义报国常。暖阁两侧陈列着“肃静”、“迴避”、伞、扇、旗、锣等各种执事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等红底贴金大字的官衔牌,以及黑红棍、皮鞭等刑具。
大堂前东西两侧,是孟府管理祀田、庶务、礼生、乐生、司书、执事等办公机构的场所。大堂前左右设鼓乐楼为奏乐之处。 五代祠 在大堂东侧一处独立小院中,有一3楹硬山式建筑,是孟氏宗族家祠,称“五代祠”。祠内悬挂楹联两幅。其一书:“溯懿训於三迁二千载踵出哲嗣,荐蒸尝於五世亿万祀礼重宗孙”;其二书:“德借七篇极之昂元云仍元承世泽,祠分五代序仇高曾祖称近荑馨香”。为古舒、姚元之书。祠内安放孟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五代之木主牌位,再上,则迁放到孟庙“祧主祠”内。 见山堂 大堂西侧,有一曲尺形独特建筑,名为“见山堂”,是当时孟氏后裔接待和宴请宾客之所。与见山堂相对月亮门外,竖着一块玲珑的太湖石,其上刻有清代金石学家阮元和孔子后裔“玉虹楼”主人书法家孔继涑的手书诗词。 内宅门 大堂之后是孟府内宅。内宅门的外檐木坊上,镂空雕刻着“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鹤鹿同寿”等各种图案,门两侧倒悬着雕花垂珠,工艺相当精美。内宅一般人不得擅自入内,为加强防范,门前辟有一条幽径,左右两则各有一角门,名为更道,是当年为内宅巡逻的更夫行走的通道。 世恩堂 内宅的第一进院落是上房院,又名“世恩堂院”,是孟子嫡裔翰林博士居住处。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建筑。院北是雕梁画栋、彩绘华丽、明三暗五、前后都有回廊的正厅,即“世恩堂”。明间正上方悬有“世恩堂”楷书巨匾,传为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所书。堂内陈列着古玩字画、床榻橱柜等。正壁上有孟子嫡裔、七十三代孙孟庆棠书题对联一幅:锦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两次间以雕花菱龙及格扇门相隔,两稍间为硬夹山,有房门通连。堂内陈设古木家具、橱、柜、八仙桌、太师椅,雕花顶子床,壁上挂有蟠桃祝寿及王景禧等名人字画。案几上陈列有玉器、古玩等。1948年前为孟子嫡裔第74代孙、亚圣奉祀官孟繁骥夫妇居住。院东南有一株古老高大的荼糜花(俗名十里香),每当春夏之交,满树洁白,盛开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此外,院内还种有冰糖石榴、核桃、月季、紫荆等花木,把小院点缀得格外幽静典雅。 赐书楼 世恩堂后为赐书楼,是存放皇帝钦赐墨宝、圣旨、诰封、古籍文献和家族档案的地方。系两层楼房,每层3间,前后出厦,硬山式典型明代建筑。上层前后对开3对较小楼窗,木制楼梯设于西山墙处,扶手栏杆古朴典雅。为了防火,木质楼板之上又加铺一层方砖。上层正中曾悬挂清代吴企宽所书篆体“赐书楼”横匾一块。 缘绿楼 位于孟府第6进院落。为2层楼房,每层各5间,前出厦的台楼。该楼与赐书楼后的小四合院,均孟氏嫡裔亚圣奉祀官的前五代近族居住处。此楼正中明间南北直对孟府大门,为孟府第7进院落的中轴线。清末圮毁。1982年,山东省文物局拨款重修,现为存放珍贵文物的库房。 前学、后学 “前学”位于孟府第一进院落西侧,为一组四合院。“后学”位于孟府第6进院落“缘绿楼”西侧,亦是一组古老四合院。清道光年间,孟子第70代裔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广均曾在“前学”、“后学”办学招收孟氏后裔子弟学习,称“三迁书院”。后“两学”逐渐荒废。清末民初,曾在孟府“世恩堂”西侧建一两层楼房,每层各5间,开办“孟氏子弟学校”,招收孟氏后裔入学,至建国前夕停办。孟府最后是孟府花园。 2 孟庙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祐四年(1037年),创建于邹县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后迁于现邹县城南关。
  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前后由五进院落组成,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式配列。现有殿庑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
  棂星门是孟庙正南门。棂星门内左右各一木坊,名为"继往圣"、"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继孔子以往,开儒家之来"的功绩。
  亚圣庙石坊,为亚圣庙第二进院落门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石坊通高5.2米,四柱三门,柱顶饰以宝瓶、穿云板,类似华表。正中坊额镌刻"亚圣庙"金字楷书。左右坊心镌以"云中翼龙"、"海水蛟龙"图案,极为精美。
  东庑、西庑位于承圣门内("庑",即古代堂下走廊、房屋)。东、西庑内供奉孟子弟子及11位对孟子学说有贡献的学者,各设神龛木主用于供奉。这些供奉者有公都子、高子、盆成括、屋庐连、浩考不害、公孙丑、陈臻、钱唐、子叔疑、孙爽、彭更、徐辟、咸邱蒙、孟仲子、万章、充虞、季孙氏、桃应、孔道辅。 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殿七楹,高17米,横宽27.7米,纵深20.48米,为绿琉璃瓦覆顶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殿下竖立26根八棱水磨石柱,柱下托以覆莲状础座。前廊下8根柱上饰以翱游的双翅翼龙、宝相牡丹、西蕃莲等图案,技艺精湛。殿外梁坊斗拱饰以宫殿和玺彩绘,金碧辉煌。殿正中门楣上悬有清高宗乾隆御书"道阐尼山"雕龙巨匾,殿内迎门金柱上悬巨幅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亦为乾隆手书。亚圣殿正中为雕龙贴金神龛,内供奉孟子塑像,服饰采用宋代元祐年间礼制:着九族九章(冠有九族,服饰有九种图案),为公爵之服、正一品服饰。殿内东侧神龛内供奉孟子高足利国侯乐正子塑像。殿内西侧竖有北宋宣和三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刻。
  孟庙内保存有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碑碣280块,其主要内容有历代封建皇帝封赠圣旨、孟氏家族谱系、历代维修扩建纪实、文人骚客诗词赞颂等。其字体楷、行、隶、篆全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重要的碑刻有西汉《莱子侯刻石》、《秦峄山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元文宗八思巴文《封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明《孟氏宗传祖图》碑等,是研究我国历史和孟庙沿革的珍贵资料。
  孟庙内各种树木430株,其主要树种为柏、桧,还有少量的古槐、银杏、紫藤等。这些古树多栽种于宋、元时期,至今仍参天拔地、青翠翁郁、森然茂盛。孟庙古树名木中有四大自然奇观:"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洞槐望月"、"桧寓枸杞"。孟庙的古树景观在明代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吟颂五言律诗一首:"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
  孟庙在"文革"期间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80年以来,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复原维修,现已恢复到清代初期的原貌。
( Sun, 4 Mar 2007 18:55:41 +0800 )
Description:
为什么[三孔]要给[孔林]独立一篇呢,[孔林]走起来最深刻,[孔林]是很大的,但是[孔林]的墓分布很散很散,大部分人是旅游团走的,有时间限制,不可能让你把[孔林]走完``那我独自一人把[孔林]饶了一圈,大概2个小时路程中遇见了一辆电瓶车,1对反方向的老人.
如果独自走在孔家家族坟墓里,耳边到处都是乌鸦的鸣叫,很多类似苍蝇似的"瞎蒙"往你身上不停的扑,再加上阴阴的天气,很是让人胆寒.走的时候觉得出冷汗,但是回来的路上却觉得有点意思.
由于[孔林]有好几千位孔子第N代,五千多块墓碑不能尽览,随处可见墓前石兽,文武石官. [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
这位“东塘先生”是谁?原来他就是孔子六十四代孙、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东塘是他的号。孔林墓碑上的人名多数都用字或号,而多数人的名、字、号并不是同等地闻名于世的,这就常常出现名、字、号对不起来的怪现象。
这里说的是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要来曲阜祭祀孔子,这当然是衍圣公府的一件大事,公府上下都忙了起来。但是,训练孔庙里的礼生、乐舞生的工作却找不到能胜任的人选。当时,在孔氏后裔中饱读诗书、精通乐曲的,应当首推孔尚任了。可是孔尚任还在他的“孤云草堂”里隐居读书呢!主事的衍圣公孔毓圻便去草堂把他请了出来,在完成了训练任务后,衍圣公又留下他,让他为皇帝讲经。
康熙驾到后,祭祀完孔子,又到诗礼堂听孔尚任讲经,事后他高兴地说:“孔尚任的讲书,朕满意,可以不按惯例,随意任用。”又说:“朕初次到阙里,想到处看看圣迹,让衍圣公和讲书官引驾。”一句话,孔尚任又从讲书官当上了引驾官。
来到孔林,康熙首先去朝拜孔子墓。供品摆好,地毡铺就,香烛点燃,康熙站在“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前,却不下拜。祭祀的鼓乐奏起来了,他还是站着不动,衍圣公急得不知哪里有差错。孔尚任看出了皇帝“拜师不拜王”的心思,请衍圣公派人迅速拿来一匹黄绫子,盖住碑文上的“文宣王”,添上“先师”二字,康熙终于祭拜了。
在游孔林时,康熙边走边提问,诸如孔林中有什么树?蓍草能占卦吗?文草是什么?等等,孔尚任一一回答。时值深秋,楷叶彤红,松柏苍翠,橡树金黄,景色极美。没想到一个橡子落下采。正好打在皇帝头上,康熙大吃一惊,衍圣公也吓得胆战心惊。孔尚任眼尖,看见了那个橡子,便指了指,衍圣公连忙告诉了皇帝,康熙问:“这是什么树上结的果?”衍圣公还没有想好,孔尚任忙接上说:“圣上,这是橡子树结的果。橡子树本来是关东山上的树,先祖把它移到了这里。为什么叫它橡子树?橡是吉祥如意,子表示孔子的后代昌盛。两千多年来,给圣门带来了吉祥。它落下来是想请圣上夸奖它一下。”康熙沉吟一会儿,笑着说:“朕记得书上叫这是槲树,对吧?”槲读胡,孔尚任若说出这个字就要犯满族为胡人的大忌,康熙是有意给孔尚任出难题,孔尚任想了想答道:“圣上才识博达,记得很对,是木字旁加角加斗。”康熙听了笑道:“爱卿可算是聪明灵巧人呀!”
漫步林区,又发生了康熙自言“孔林该扩大了”,被孔尚任抓住机会,拉着衍圣公“谢主隆恩”,从而让康熙下令扩地造林的故事,事后康熙又说:“这个孔尚任,真是个机灵鬼!”
虽然孔尚任第二年便进京赴任,并一再提升,但在他的代表作《桃花扇》上演后不久,就被罢了官,重又回到石门山隐居,直到离开人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较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除了《桃花扇》以外,还著有传奇《小忽雷》、诗文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
我身后就是--孔子的墓了,很多很多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来这里拜,偶身后也是外国人在拜拉,特地SHOW出来.日本人也非常多哦,其实我很喜欢他们在这里拜,因为磕头跪拜的时候我喜欢站在他们前面瞻仰着孔子的碑记与训导.
子贡守墓6载----------孔子去世后,正在外地经商的子贡,闻讯悲痛欲绝。他迅速赶来奔丧,据说眼睛都哭肿了。丧事完毕,众弟子轮流为孔子守墓3年,期满而去,唯子贡守墓6载。孔子墓西的"子贡庐墓处"三间古屋,就是守墓的地点。其间,子贡将南方稀有珍木楷树,移植孔子墓旁,寄托对老师的一腔真情。楷树,木质坚而韧,树干挺而直,顶天立地,象征孔子为万世师表,天下楷模。
[孔林]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进入
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帝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 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孔 子 墓
享殿之后是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墓。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
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 Sat, 3 Mar 2007 18:55:52 +0800 )
Description:
下午一网友告之:下面是她写的,我转载. 春节放假的时候,看了一篇报道也有听到一个故事,在广西大新桃城镇德立村逐屯有个女孩,患了尿毒症,导致肾坏死,被当地医院劝退.晕迷中的女孩并不知道连医生一个救死扶伤的天使也给了她死亡的判决.或许她以为只是和平时一样睡了过去而已,醒来应该有护士给她量体温了,有医生给她开药了,很快又可以回到久违的校园了.
但是她并不知道父母的心也已经熄了它们带着奄奄一息的15岁女儿回到家中,准备了小外套是粉色的,因为那是15岁的颜色,还有白色的球鞋,因为那年的校运会小女孩的愿望是要一双白色的球鞋,但是母亲没有满足她的愿望.因为那个街天母亲卖的那袋玉米换了几斤油,还留着点钱买种子.爷爷叫人在外边的屋檐下抬出了木板,痛心极首的70多岁老人不段的锤打自己的胸口,痛哭道,希望今天用这木板的人是他,凌晨2点,母亲一直紧紧的抱着她的女儿,就像当年抱着衣裹里的小东西,希望她快点长大,快点叫妈妈.但是她现在希望这个拥抱能够凝固,就这样凝固着,让她亲爱的女儿一直在她的怀里,她感受女儿软绵绵的,女儿的身体并没有冰凉,这个40多岁的农村妇女在几十年日晒雨淋的脸上已经没有眼泪了,只是在用沙哑的声音叫着女儿的小名:小红,小红......不要离开妈妈,爸爸和妈妈还要送你去读书,妈妈也要像别人一样看着自己的女儿出嫁....一旁的父亲一直看着他的女儿看着那个品学兼优的女儿,那个和她说我以后读了大学要到外面打工,这样爸爸的负担就不会那么重了的女儿,她已经整整12小时没有找她的书本了,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甚至没有睁开眼睛看看她的父亲了!~!她就这样安静的睡去了吗??安静到不在父母的世界里了吗?安静到连父母也拒之门外了吗?你曾经指着书上的长城和父母说以后带着你们去的你不记得了吗??母亲突然抓住父亲的手说,我感觉到女儿的心跳,真的!~接着是女孩艰难的呼吸....父亲跳身来,找里村里的摩托车,立即赶去几十里外的县医院拿了氧气.是她顽强的求生欲或是父母的呼叫把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个故事的传奇让我找到了那个女孩,也让我更多的了解了那个女孩和那个一贫如洗但顽强的家庭.故事也并没有结束,小女孩还是危在旦夕.我想尽我的能力希望能帮小女孩和死神的拔河赛中出一份力. 女孩子的名字叫冯庆青,2000年10月,那年12岁的她正在大新县实验学校初二024班读书。有一天,她突然发现两脚出现了红斑,而且浑身感到不舒适。父亲马上将她送到医院检查。医生的诊断是:紫殿性肾炎,并给她开了几盒西药。她服用了一个星期后,仍不见好转,并且出现呕吐等症状。开始全家人以为不是什么大病,加上冯庆清和弟弟正在读书,家里经济非常拮据,所以每到周末,父亲才带她到村上的个体诊所去输液.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冯庆清两脚上红斑消失了。到县里一家医院化验后,医生认为她的病情有了好转。 岂料,2004年5月的一天,冯庆清突然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39度。她又被父亲送到县里的一家医院。给她看病的医生诊断为:肾炎复发症。住院一个星期后,她有些好转就出了院并继续上学。 小女孩的病并没有痊愈,但是医药费成了她进医院的高高门槛,对于一个边远贫困山区的农民来说,这病是富贵病 ,他们招待不起也看不起这病了,父亲带着他去拜访民间的中医.只要听人说哪里有个很厉害的医生他们就往那走.女儿走不动了,父亲就背着她,并和她说:等爸爸80岁的时候走不动了,你也要背爸爸到晒场啊!~!~ 2005年11月5日,父亲又带冯庆清到南宁一家大医院看医生。经过专家诊断,她得的是慢性肾炎转尿毒症,并建议做血透治疗。于是,从当年12月开始到现在,她平均每五六天就做血透一次,每次350元,至今她已做了几十次血透。同时,她还要吃降压药,每一周又要花三四十块钱。每当病情发作时,怀着对生命和求学的强烈渴望,冯庆清总是哭着对父母哀求道:“爸妈,我才十几岁,你们一定救救我,我很想读书啊!” 父母已经尽力了,这个世界上做父母的哪一个不愿意为子女掏心挖肺的呢!~! 这对简单平凡不过的农民母亲也一样!~他愿意拿自己的肾给女儿!~!她和女儿的也经过化验合格了!他们又看到了希望,阳光似乎透过乌云的缝隙,给他们送来了一线光.但是这个母亲明白,肾移植不会像她平日里的嫁接了那么简单,只要胶膜和一把刀就可以了,也不像碗里女儿喜欢吃的菜,只要一夹过去就可以了!~!而是昂贵的手术费!~!~对他们来说那是天文数字,这对劳作了一辈子也不敢作梦也不敢想的数字. 除了哭泣这个母亲她也不知道她能做什么了,或许她剩下的也只有哭泣了,她一万次的恨不得将手伸进去将自己的肾摘出来给女儿!~!看着女儿一天天的脆弱.她被天都睡在她的身边但是却感觉她在远去在慢慢变小,她怕有一天小到她再也找不到了,小到她不可以触摸,也感觉不到她女儿的存在!~但是她能做什么呢?她只是一个农村妇女,!~一个连网络也不知道的妇女,她的哭声喊声哀求声有谁能听到,求求你救救我的女儿吧!~半夜的哭是否有惊扰过谁人??凌晨的泣雨是否停留在谁家窗台?? 爸爸.妈妈,我要活下去哪怕是一天,我想去读书.但是我这样拖累你们我觉得是罪过,你们回去吧!~!留我一个人在南宁就好了.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女儿吧!~!~求求你们救救她吧!~在他们的心目中和此刻比好比神的你们会是谁?谁?? 我们伸出援爱之手让生命继续吧,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一点力,就可以支撑一个生命,就可以减去或许将笼罩这个家庭一辈子的痛苦.我对我面前那个陌生的小女孩子说你会好起来的!~因为这个世界有爱!~很多很多的爱心碰撞到一起就是无比的力量了!~!但是现在觉得我或许是错的了!! 回到深圳打了无数***,求助了很多机构,到头来我却到处撞墙碰壁.网友说,这个世界需要救助的人太多了为什么我要救助她? 是的这个世界需要救助的人太多了,下到这个生命为在旦夕的小女孩子,只要你伸出你援助的手,哪怕是少喝一杯酒的钱,那么简单或许就可以救了一个生命.上到一个国家,一个破碎不堪因战争每天都有人死去的国家!(这个是喊破喉咙也帮不上了)~!~但是你的双手扶起过谁?你援助的手有伸向过他们吗?现在请伸出你的手扶起这个在你面前哀求的女孩好吗??
   
  我们也只能尽力,但是这几天说到力都尽了!!爱心到了也希望真正的能帮到,救救这个顽强的女孩吧!!!希望这个17岁的生命在爱心的支撑下依然绽放!~!
  注 :(以上有一小节摘自左江日报)  0771--2439364 (冯庆青在南宁治疗住那里的***)
  13907819984   (冯庆青所在学校校长的***)
  0771--5356710 (冯庆青在医科大做血透的血透室***)
   13632870714  (我这个路人的***) 0771-- 5356254 5355230 (肾移植办公室) 13768118612 (主治医生周主任***) 13737905281 (曾去采访并在左江日报上报道的记者 黄德民的***) 农业银行 大新支行城北营业所 冯庆青 帐号 ( 20--0574--0046--0012--309 )
QQ群号码:36603863 在天涯发的连接:
( Sat, 3 Mar 2007 12:33:05 +0800 )
Description:
离开岱庙后沿路赶至不远的泰安车站,本想先去邹城,告之此时无车只能先去曲阜14元/人.12点左右到达曲阜,马上把背包寄存车站,问开往邹城最后一班车是5点20后,轻装上阵.因为曲阜管理相当混乱,宰客的到处都是,只要一上车你就被拉到附近新的景点,所以各位最好自己走过去吧,一路看下去很有意思的,因此曲阜还是放弃在这里住了,无奈名气太大,世界文化遗产啊,意思是这里的是最贵的,住的贵吃的贵门票贵,因此我既不在这里住也不在这里吃[自己吃在泰安买面包,拒绝除11路之外的一切交通工具],当然门票必须买,逃不了票.
中间的路是皇帝走的,当然了,我是一路走中间,两边不打岔.
购好套票先去[孔府] [孔庙] [孔林] 一路蹭听,好无耽搁,该听的全听了.遗漏的后面的团队马上给你补上.
来到 [孔府] [孔庙]那肯定是祁福, [孔府] [孔庙]管的是学业.希望自己或者亲人朋友学业上怎样怎样.所以可以看到大人带着孩子在里面呆一天,沾沾孔气.虽说有忌讳不能什么都拜,孔气还是要沾的~也来拜一下,希望博士能如愿.
"If man intends to survive in the 21st century, he must get help from the wisdom enunciated by Confucius 2,500 years ago"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前的柱子 当年康熙巡视时,柱子用红布包裹生怕被看到。为何?
因为柱子的龙雕在故宫也没有~! 大成殿为全庙最高的建筑,瓦色、开间、彩画均采用最高规格。殿高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重檐九脊,黄瓦歇山顶,金龙和玺彩画。殿基高2.1米,重层石阶,前与月台相连,后与寝殿相连。殿基为须弥座,两层栏杆,上层为火焰宝珠柱顶,下层为重层覆莲瓣柱顶,柱下有螭首外探,雕刻古拙,连同踏道云龙山水御道,均为明代遗物。大殿木构架简洁整齐,柱网由外、中、里三圈柱列形成:外圈为28根石檐柱,高6米,环绕为廊,承下檐斗 及围廊天花;中圈为16根木金柱,高15米,承上檐斗 及殿内外槽天花;内圈为16根木内金柱,高18米,承殿内内槽天花,殿内正中为斗八藻井。檐柱用石,系曲阜建筑的一个特点,而大成殿的石檐柱最有代表性。檐柱均以整石刻成,高6米,前檐柱十根雕刻技法为高浮雕,直径80厘米,两山及后檐十八根雕刻技法为减地平,直径75厘米。减地平 刻小幅团龙,石柱8面,每面刻龙9条,每柱72条,并衬以云朵。高浮雕刻二龙戏珠,一为升龙,一为降龙,上下对翔,盘绕升腾。龙周遍刻云朵,柱下端刻山石波涛,雕刻极深,几成圆雕,二龙宛如腾海升空,穿云飞翔。十根龙柱图案各具变化,两两相对,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是中国罕见的石刻艺术珍品。大成殿用刻龙石柱始于金代,明弘治庙火后征调徽州工匠重刻,清雍正二年火灾后又重刻。《孔府档案》记载,清代雕刻高浮雕龙柱每根价银九十一两一钱八分,减地平 石柱每根价银六十八两八钱二分七厘,莲花柱础每个价银二十两。从雕刻风格看,今存龙柱当为雍正年间重刻。殿下檐为七踩单翘重昂斗 ,施于外圈回廊石柱以上;上檐为九踩单翘三昂斗,施于中圈金柱之上,平身科明间用四,次稍间用三,下檐尽间用一。殿内内额枋及内小额枋之间为一斗六升斗,内额枋上用以承托天花板者为七踩品字斗,但金柱纵缝上斗仅露明一面出踩,隐入天花一面斫齐,不加卷杀。斗用材很大,规格很高,平身科斗口平均12.5厘米,大于故宫太和殿斗口(9厘米)。此种做法相当于清代《工程做法》四寸斗口,一般只用于城楼,用于殿堂实属少见。 孔府
  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
  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旗令箭、惊堂木、文房四宝等。两侧是仪仗,气象森严可畏。七十二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宅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府内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其中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亦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墒赐孔府。 孔庙
  座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
  游览孔庙应着重游览中轴线上的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及其两庑的历代碑刻。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 附注
三孔  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 Fri, 2 Mar 2007 21:04:17 +0800 )
Description:
本来上泰山先要去岱庙,我正好相反,当天很紧需要1 下泰山 2 游岱庙 3 去曲阜 走三孔 4 奔邹城
7点下山8点半左右到岱庙,由于岱庙离火车站不远,大家可以一路走路即可,一般而言看岱庙不仅不会影响你爬泰山,反而还会增加你对泰山的了解。历代皇帝登泰山前,都要先到岱庙,出来后就到红门,开始登山。岱庙离红门不远,上山很方便。
去岱庙前是做好功课的,知道岱庙有三大镇庙之宝
1 [天贶殿]
岱庙内的“天贶殿”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及曲阜孔庙内的“大成殿”并称中国的三大宫殿式建筑-----------下面解释更为入境:
“天贶殿”住的(供奉的)是神--------泰山神
“大成殿”住的(供奉的)是圣--------孔圣人
“太和殿”住的是人------------------皇帝
天贶(音况,赏赐意)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为东岳大帝的神宫。 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通高22米,面积近970平方米。为重檐庑殿 式,上覆黄琉璃瓦。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殿内供奉 泰山神即东岳大帝。民间传说此神即黄飞虎。《封神演义》中,姜子 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屡树战功的武将黄飞虎为“东岳泰山天齐 仁圣大帝”,命他总管天地人间的吉凶祸福。 2 [铜亭]是三我国大铜亭[北京颐和园的宝云阁、武当山天柱峰顶金殿、昆明金殿]之一,其中铜亭的门窗被八国联军侵略者掠走.
铜亭:在岱庙北门内的东南隅,又叫“金阙”,明万历四十三 年(公元一六一五年)建铸于山顶碧霞祠,明末移于山下灵应宫,一九七二年迁入岱庙。它铸造精致,造型优美.
3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天贶殿内北、东和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壁画长62米,高3.3米。“启”是出发,“跸”是清道静街,亦作停留意,“回銮”是返回之意。描绘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荡壮观的场面.共有人物630余名,并绘有各类珍禽异兽、山石树木、宫殿楼阁等,构图严谨,疏密相间,气势磅礴,笔法流畅.描绘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荡壮观的场面。画中人马,千姿百态,造型生动逼真。是泰山人文景观之一绝。 附注
1 岱庙旧称东狱庙或泰山行宫
岱庙创建年代久远。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就增修过,宋代又行扩建,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年间均曾进行过重修。 据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重修泰岳庙记碑》文记载,当时共有“殿、寝、堂、阖、门、亭、库、馆、楼、观、 廊庑八百一十有三楹”,组成一个宏伟的建筑群。岱庙氏史上曾遭受几次火灾。第一次是金代大定十八年(公元一一七八年)春,“惟门墙存、堂室荡然”;第二次是金代末年,烧掉部分房屋;第三次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公元一五四七年)冬,除寝 宫,炳灵宫、延禧宫幸免外,其余殿庑都被烧毁。
[天贶殿](音况,赐予之意):天贶殿巍然耸立于露台之上,是岱庙的主殿。古代帝王就是在这里祭礼东岳泰山之神。这座殿东西长48.7公尺,南北宽19.79公尺,高22.3公尺,共九间,重檐八角,彩绘斗拱,黄瓦覆盖。檐间悬有“宋天贶殿”匾额,檐下是八根大红明柱。殿檐四角悬有角铃,微 风徐吹即顶叮铛作响。天贶殿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大殿原祀“东岳泰山之神”。历代统治者为了借神的权威保护自己,常常加给“东岳泰山”等 一些封号。唐玄宗于升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封泰山力“天卉王”,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一OO八年) 封为“仁圣天齐王”,五年(一O一二年)又封为“天齐仁圣帝”;元世祖于至元二十八年(公元一二九一年),封 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太祖于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O年)去“帝”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十年动乱”期间,神像已被砸毁。近年殿内将清代保存下来的“东岳大帝”的画像挂起,并陈列了明、清两代的铜五供各一套和明弘治十七年(公元一五O四年)铸的铜“照妖宝镜”一架。照妖宝镜宽 四尺八寸,高五尺一寸,镜面明彻,光可鉴人。该镜原是遥参亭碧霞元君神像身后供物,一九三六年移到这里。 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画着长六十二公尺,高3.3公尺,传为宋代作品的巨幅壁面《启跸回銮图》。内容是描写“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况。“启”是出发之意;跸是清道、肃静之意。据说,实际上是描写宋真宗到泰山来的情景。东面的壁画叫“启跸图”,是描写出巡盛况的;西面叫“回銮图”,是描写返回的情景。壁画据传 为宋代作品,也有人说是明、清之作。根据文献记载。岱庙几次失火,多次维修和重修,究竟何时所作,还需要鉴赏家加以研究鉴定。 我国当代山水画家俞剑华教授曾于一九五七年二月写过一篇《岱庙壁画的内容及它的价值》。文中说:“其场面之伟大与内容之繁复,在古代壁画中尚属少见”“为山东寺庙中仅存的巨幅壁画杰作”。由于 历经沧桑及炮火的损毁,有的地方有所改动。文章说:“虽说非宋代原物,但至少还保留了宋代壁画的原样。我们可以藉此追想宋代壁画的原貌”。天贶殿创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OO九年)是宋真宗取 得“澶渊之战”的胜利后搞的所谓“天书”骗局的产物。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一00四年)九月,契丹发兵犯宋,兵至澶渊(今河南濮阳)以北.当时有的大臣建议把首都迁至南京或四川,而寇准力谏宋真宗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最后,宋真宗接受了寇准的建议,亲临前线澶渊城头,军队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打败了契丹的迸犯。此后,契丹 向宋求和,而宋真宗不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乘胜前进,收复失地,反而在享乐厌战思想的指导下,答应契丹的议和要求,同意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开创了宋朝打胜仗以后割地赔款和向外族称“弟”称“侄”的先例。以后并拒绝了寇准积极备战以防契丹再犯的建议,采纳了王钦若大搞“天书”骗局的意见。从大中祥符元年(公 元一00八年)正月开始,均以先祖、上神“托梦”的形式,连续搞了四次降“天书”的活动。这年六月六日,有人看到自空降下一条黄帛,落于泰山脚下红门西面的小树上,拾起呈送到宋真宗那里。赵恒如获至宝,当年十月, 即率领群臣由开封出发,以车载“天书”来到泰山,进行了对天告祭大礼,并定六月六日力“天贶节”。第二年(公 元一0O九年)又下诏修建了“天贶殿”。天贶殿的后面是后寝宫。中间为正寝宫,共五间,左右为配寝宫,各三间,宋真宗于大中祥符 五年(公元一O一二年)将泰山神封为“天齐仁圣帝”后,认为既是“帝”,就应该有皇后,因而使给他想象出一个皇后,于同年封为“淑明后”,并建了三宫,作为“她”居住的地方。
( Thu, 1 Mar 2007 20:00:45 +0800 )
Description:
来到临淄,肯定要去齐国了,看完殉马坑与齐国历史博物馆后沿着齐国的路走进了田之深处,路见许多疑似的古迹,当即询问了后来上来的当地人,大叔非常热情地告诉了我这里的典故和附近的遗迹,可惜语速太快听得挺吃力,后记录一些信息感谢后离去,回家2年后翻阅笔记本,此地乃----桓公台,可惜已经淹没在周围的麦地中.是否还记得寻秦记中齐王与项少龙把酒桓公台?
临淄齐国故城,自公元前9世纪50年代美氏第七代国君献公由薄姑(今博兴境内)迁都于此,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为止,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长达630余年之久。
故城的城墙残垣尚存,夯筑痕迹依稀可辨。故城城墙有的呈直线,有的沿河岸婉蜒曲折,有城墙拐角24处。小城墙宽一般在二十至三十米,最宽处达五十五米至六十七米。大城墙基均在二十米以上,最宽处达四十三米。大小城周长约计四十二华里。在城垣遗迹中,保留较好的一段是大城西墙南端与小城北墙交接的地方,位于小城北门以西一百米处。城墙残高约五米,全部用泥土分层夯筑而成。一九八二年国家建有拐角型墙壁式砖房保护。据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记载,齐城有十三门,即:雍门、申门、杨门、稷门、鹿门、章华门、东闾门、广门等。因未记确切方位,后人说法不一,比较肯定的是:申门、雍门为西门,广门为大城的东门。现已探明十一座城门遗址。 从城垣遗址东去不远,在庄稼盈畴的锦绣原野上突立着两座上山,土山上树木杂生郁郁葱葱。这就是城内有名的[桓公台]和[晏婴冢]。
[桓公台]
[“荒台故址吊桓公”,]登上桓公台人们便会自然地想到春秋时的五霸之首齐桓公。齐桓公知人善任,不计前仇,拜管仲为相,还启用了一大批名人贤士,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奋发图强,致国势大振而称霸诸侯。桓公台是过去齐国故城内宫殿建筑的中心,也是当时全城的制高点。据说,齐桓公就在这一高台上会见各国诸侯或者遇到围城战役的时候指挥兵马。现台高十四来,地下夯土基呈长方形,南北长八十六米,东西宽七十米。台项有两层,东、西、北三面陡峭,南坡稍缓。秦汉时称“环台”,唐长庆间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关于桓公台之称传说颇多。有的说此台是齐桓公的“拜将台”、“点将台”;还有的说是齐桓公为六名宠妾修建的“梳洗楼”、“梳妆台”等等。众说不一,但多属牵强附会均不可考。一九八一年市政府拨款对桓公台进行了维修,台前立石质标志一座,由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书“桓公台建筑遗址。” [晏婴冢]高二十余米,方圆四百一十米。墓前有明代万历年间立的“齐相晏平仲之墓”的石碑。晏婴,字仲,溢平,故后人称其晏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世称晏子,春秋时著名政治家。他担任齐国的卿相经历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个国君,是齐国的“三朝元老。”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畅,但足智多谋,做官廉洁,为国为民办了很多有益的事情。人们所熟知的“晏子使楚”和“二桃杀三上”就表现了他很高的韬略和智谋。晏婴之所以名垂青史还在于他“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他当了宰相后,仍“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这在当时不能不算是节俭、廉洁的楷模。“景公三赐而不受”更表现了晏婴的美德。如齐景公看到晏婴“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要为他修造僻静宽敞的新宅院。晏婴回绝说,我先人久居此处,若我因不满足而舍旧宅更新居,未免过于奢侈。另外晏婴上朝总是“乘敞车,驾驾马”,齐景公知道后,使派人送去新车骏马,但连送三趟晏婴都未接受。景公很不高兴,问他为什么不收。晏婴说,您让我统辖百官,我要求他们节衣缩食,以减轻齐国百姓的负担。老君臣奢侈腐化上行下效,歪风则难禁止。还有一次景公到晏婴家饮酒,见其妻老而丑陋,打算把年轻貌美的爱女送与晏婴为妻,曼婴谢绝说,我与妻生活多年,但不忘她年轻时的美貌,人要在壮年时想到老年,在年轻貌美时想到老时变得丑陋。我决不喜新厌旧舍弃年老的妻子。晏婴的这些言行,对劝说齐国国君起了一定的作用,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
登上桓公台向东北望去,隐约看到一处古朴典雅的古式建筑,那便是举世罕见的殉马坑。殉马坑东、西、北三面相连,北面长七十五米,东西两面各长七十余米,南面二十米,总长二百一十五米,宽约为五米。全部殉马当在六百匹上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空前所见。经初步鉴定殉马全系战马,是被处死后,人工排列而成。马分两行,井然有序;马头向外,昂首侧卧作奔走状。排列在最前的五匹,颈系有铜铃,个个呈临战威姿。马,是商周时期国家的重要战备资源,也是奴隶主贵族的重要财富。因为当时军队的主体是车兵。战斗开始,甲兵纵横,驰骋冲击,以决胜负,步兵跟从车后,只起辅助作用。所以马匹的多寡,是国家强弱的标志之一。当时战车由四马驾挽,两服两骖,每辆配备甲士三名,称为一乘。春秋时期“千乘之国’即为大国,六百匹马可装备一百五十乘,相当或超过一般小诸侯国的实力。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证认为其墓主人为景公杵臼。齐虽为大国,君主死后殉葬如此众多的壮马,也不能不使人惊讶。 出殉马坑展厅南去不远便到了“孔子闻韶处。”这里有一个村庄叫韶院村。《临淄县志》载:“相传清嘉庆时,于城东枣园村掘地得古碑,上书:孔子闻韶处。后又于地中得石磬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时,古碑已无下落,本村父老恐古迹湮没无传,故另立石碑,仍刻“孔子闻韶处。”现该碑嵌于韶院村大街一侧墙壁上,并加刻韶乐简介与古代乐舞图。公元前517年,鲁国上卿季平子与后阝昭伯因为斗鸡发生了争执,得罪了鲁昭公,昭公率师攻打季平子。季平子便约同鲁国的另外两个大家族孟氏和叔孙氏,三家共同攻击鲁昭公,结果,昭公失败,逃奔齐国。因鲁国发生了内乱,也就在这个时候,孔子也投奔了齐国。这期间孔子听到了韶乐。《韶》,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很有名的乐曲,现在的韶院村,就是当时齐国都城内的歌舞、戏剧活动的集中地带。齐国当时是个强国,经济、文化都很发达。据嘉靖《青州府志》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当时国家设有专门的乐队组织,并且编制十分庞大。找国的成语:“滥竿充数”就是说的齐宣王、齐愍王时的故事。据说孔子听到的韶乐曲子是古时期的虞舜所作,在春秋时期能演奏此曲的国家已经很少了。齐国演奏韶乐有百多人的队伍,以古管乐器排萧承担主旋律,听来委婉动人,致使大名鼎鼎的孔子也“三月不知肉味”,并且连连称赞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
  在临淄古城漫步,还可看到冶铁遗址6处、治铜遗址2处、铸钱场1处、制骨场4处。从这些遗址中不断发出了巨型铁渣和铜渣、炉渣以及大量齐刀币、钱范等。面对这些古迹,人们仿佛看到,2000多年前无数劳动人民凭着简单的粗苯工具在忙碌、在创造,是他们创造了知识的渊海,是他们创造了历史的宏伟画卷。 临淄旧县城据清咸丰《青州府志》载:“临淄县城在古临淄城西南,跨其南部故址,不及古城之半,元末,达鲁花赤李仲明筑,周六里,高三丈……。”城垣略呈长方形,唯东南一角稍亏。外环有宽二大余的城壕(护城河),城墙均以三合上粘合夯筑而成。明成化二年即公元1466年,蒋凤再筑,并于四门建敌楼,上嵌石刻篆书楹匾东曰“朝阳”,上嵌“淄流斜抱”;西曰“通画”,上置“愚岭遥盘”;南曰“迎恩”,上镶“牛峰翠霭”;北日:“望京”,上著“渑池衿带”。正德、万历、崇帧年间,不断重修加固成为元、明、清以来的县署治地。
  临淄尽管从西汉末年开始衰落,但一直设县,相沿不废。因此临淄旧城街道之上,店铺齐全,人来车往,颇为繁闹。有一条东西大街直通东门和西门,路面宽六七米,是这所县城的主要街道。旧县衙就座落在东西大街路北。据民国9年《临淄县志》载:“县衙原在城西北隅,元至元十五年建,明洪武四年知县欧阳铭移建城中。正德六年,毁于流贼。知县马罹复修。”县衙的主建筑是大堂,前出厦,青砖灰瓦,稍出飞檐,硬山顶,前面为木雕木鬲扇,布局协调,建筑风格庄重朴实。大堂两翼各建有曹吏房。堂前建有戒石亭。东边建有土地祠,西边是监狱。狱墙为砖石结构高约5米,略向里倾。旁边盖有马厩。县衙大门上建有樵楼。大门外在边建申明、旗善二亭,右边建惠民药局。大堂后有追思亭。再往里去是知县住宅。
  知县宅左边是县丞宅,右边是主簿宅、典史宅等。崇祯末年县衙毁于兵乱,清顺治十八年,知县于芳又重建大堂,后经康熙、光绪年间不断重修,基本保持原建筑风格。解放前后旧县衙一直为临淄县县治地,1974年县治移往辛店后改建为淄博色织布厂。 城里四隅有百余亩空地。居民区矗立着几处古建筑群,辉煌壮丽,使这座古城更加古朴典雅。出县衙顺东西大街东去约300米,便是城隍庙街,顺街北去便是城隍庙遗址。城隍,是迷信传说中主管某个城市的神。城隍庙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即公元1618年迁建于此。此庙原在县城西隅,洪武二年建。据说万历年间临淄一连几年旱情严重,居民求雨不得,乡绅上书说据测东北方有水,求将城隍庙迁往城东北隅。事也凑巧,是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恰在庙成时,普降喜雨。因此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全城官民结队随“城隍爷出巡’减为当时每年的盛典,关于“城隍爷出巡”的传说很多,且多属迷信、臆说。然“城隍爷出巡”却年复一年延续下来,直至“七·七”事变前用庙办学为止。城隍庙占地近十亩,庙院前面三个门,中间大门三间供人出入,两边各一小门,内有泥塑马各一匹,雕塑精细,形态生动,用栅栏圈着。再往里去是二门,门上挂一大算盘,下面写着“不由人算。”四字。进二门院内东西两廊房各十间,廊房内塑有各种形象的小鬼,以小鬼形象体现各种刑罚。如锯解、磨研、刀山、火海等等,阴森怕人,展示善恶报应。正大殿九间,用木柱作架,周围砌墙建成。殿内中间正面有泥塑城隍爷像,塑像两侧各有一石碑,一个外“肃”字,一个刻“静”字均为阳字(凸起),殿内一角另有木制城隍爷像一尊,以备农历五月二十八日由八人抬着木橡串街“出巡”用。民国25年,县教育局因办学校把大殿及廊房内所有塑像拆除,将临淄县县立中学迁此。民国27年秋后,抗日游击部队领导人李人凤等为不给日本侵略者留下有用设施,将城隍庙烧毁。解放后将庙基辟为苗圃,后改为临淄区果园。 距县衙不远路南是几经迁徙,最后在万历四十六年即公元1618年由知县李长春重建的文庙(孔庙、儒学)后经清顺治间知县毛永龄、康熙间知县高 、乾隆间知县汤钅宏、民国八年知县舒孝先重修,遂成一布局完整、巍峨雄伟的建筑。文庙前有条东西街叫文庙街。街两头各有木制红牌坊一座,叫下马坊,上写“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牌坊底部用巨石护脚,外用铁箍加固。坊上面分别题日“崇正学”、“育真才”。文庙大门称“棂星门”,两旁各有一小门,门额题“德配天地”、“且贯古今”。进门是泮池。向北为大成门,大成门东侧是名宦祠,祠内把临淄历代名宦鲍叔牙、管仲、晏婴、隆有常、司件可、周致、袁懋功、赵申季、曹摅九位。大成门西侧是乡贤们和忠义孝悌词。其乡贤祠祀夷逸、王烛、左思、房玄龄等八位临淄乡贤。忠义孝悌祠中祀逢丑父、华周等43位忠孝义上。进大成门,东西列两庑。中间是甬路,甬路北端登石台阶至大成殿。大成殿是文庙的核心建筑,座北朝南,巍峨壮观,楣极悬有题“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圣协时中”、“德齐帱载”、“圣德天纵”、“斯文在兹”的匾额。殿内正面塑有孔子及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偶像。闵损等12位先贤的塑像列殿内东西两侧。院内的两庑中陈列着153名贤儒的牌位。整个院内古柏参天,大殿台阶下巨碑东西排列,其中列有康熙御制的“至圣先师赞”和“四配赞”。大成殿后是明伦堂,堂后是藏经阁和崇圣祠。后来临淄县的教育行政机关学署就设在文庙中。在明伦堂东侧有教谕署和训导署二宅。民国二十七年即公元1938年秋后李人凤等为抗日将官房烧毁。 文庙东头有一楼式建筑,是“魁星阁”又名“魁星楼”。魁星,是我国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此楼相传清乾隆年间建,初为座北朝南的独间庙堂,后扩建为楼阁武庙宇。阁下为门洞可以通行,阁为木制,呈六棱,每面皆有木格窗扇,刻有各种图案。阁内有木制魁星象,其头部象鬼,毗牙裂嘴,眼珠凸出,发竖耳垂,身穿长袍,一手执笔,一手捧斗,一脚站地,一脚向后翘起。在当时文庙和魁星楼很受临淄文人的重视。民国27年李人凤为防日军占领,将木阁毁坏。 在南门大街中段矗立着一座横跨街两边的花牌坊。此牌坊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造型宏伟,四条盘龙石柱直径近一米,两高两低,支撑整个石坊。在柱底部均以刻有云朵的巨石护持。整个造型古朴大方,石刻精细,雕龙如生。全牌坊雕刻着十三条龙,杂以恰到好处的云朵。上方正中刻有“圣旨”二字,两侧各有一石匾。乾隆皇帝御笔题字,一侧曰:“保赤钟祥”、一侧曰:“七叶衍祥”。此牌坊为御赐齐佳士坊。相传清乾隆皇帝为了嘉奖年高有德。勤于王事的老臣,下旨各省调查呈报七品以上在职老臣。当时临淄县南门村齐佳士任甘肃省直隶州——泰州的知州,时年已逾八旬,身体健壮仍居官谋政,即由甘肃省总督奏朝廷。乾隆帝召集所有老臣赐宴招待。名曰:“千叟宴”。齐佳上奉旨进京,乾隆帝敕建牌坊一座以资表彰。1966年七月以破“四旧”为由,将此牌坊拆除。 著名的古建筑“西大寺”(三元阁)建于北魏初期,建筑规模较大,北起石佛像,南至五塔群(塔洼)约三华里。全寺主建筑建在高阁之上有大殿三座,各三间,砖石结构,称为三元殿,即“天元”、“地元”、“人元”。所以此阁也称“三元阁”。阁下有门洞可以通行。所
以远远望去似建在云雾之中。在高阁东侧路北建庙门坐北朝南,内建僧房与高阁浑为一体。寺院宽敝,筑有钟楼,内有一人多高的一顶铁钟,每当破晓之时,在方圆三四里的去处,能听到浑厚响亮的钟声,有“暮鼓晨钟”之说,流传已久的“西寺楼头听晓钟”诗句,就是当时古刹钟声的写照。高阁西侧场地上建有戏楼,每年庙会香火极盛。寺南端所立石塔群实为和尚的墓地,每个塔的下端有石龛,里边有石佛,也用于存放去世和尚的骨灰。其中有两个较大的塔,一个是“千佛塔”,一个是“六合塔”。“千佛塔”塔身刻有一千个佛像,个个栩栩如生。塔顶上有“舍利子”夜能放光。传说此“舍利子”成珠状是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所成。“六和塔”也叫“洗脸盆”。此塔塔顶上建有“露盘”,用于接露水,故称“洗脸盆”。现在区文物管理所有一块六棱石就是六和塔上的。 其他古建筑如“文昌阁”、“娘娘庙”、“关帝庙”;通体均是质地坚硬的青石方柱构成的“谢氏节孝坊”、“王氏节孝坊”、“韩氏牌坊”等古迹散建于城内。
( Mon, 26 Feb 2007 20:37:43 +0800 )
Description:
来到济南,肯定要去济南72泉的其中几个,小学课文就有趵突泉一文,但还是觉得黑虎泉较为亲民,免门票+亲身参与.趵突泉古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也写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涌上奋,水涌若轮”。北宋诗人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一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趵突腾空”古称济南八景之一。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观澜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亭内设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赏泉。亭西墙壁上嵌刻的“观澜”为明代书法家的墨迹,“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书法家王钟霖手笔,亭西“趵突泉”石碑,由明代山东巡府胡缵宗所书。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筑,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社,又称望鹤亭茶社,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换成趵突泉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附注:
济南72名泉 趵突泉 金线泉 皇华泉 柳絮泉 悬清泉 濯缨泉 卧牛泉 灰 泉 漱玉泉 无忧泉 孝感泉 知鱼泉 石湾泉 鉴 泉 湛露泉 满井泉 黑虎泉 登州泉 珍珠泉 舜 泉 散水泉 溪亭泉 浅井泉 刘氏泉 灰湾泉 汝 泉 混沙泉 杜康泉 龙门泉 南珍珠泉 双桃泉 香 泉 灰池泉 玉环泉 朱砂泉 北煮糠泉 马跑泉 温 泉 芙蓉泉 洗钵泉 望水泉 西蜜脂泉 金虎泉 酒 泉 东高泉 罗姑泉 云楼泉 东蜜脂泉 滴水泉 染池泉 悬 泉 都 泉 柳 泉 车 泉 煮糠泉 炉 泉 甘露泉 林汲泉 白 泉 金沙泉 白龙泉 花 泉 独孤泉 醴 泉 浆水泉 南煮糠泉 苦苣泉 熨斗泉
( Sun, 25 Feb 2007 22:14:32 +0800 )
Description: 早早赶至大明湖,这里可以呆着一天发呆,是发呆极佳之地,微风和水散发出的绿色气息~爽
发呆也是很讲境界学的,大明湖与附近的古街古巷紧紧相联,走进会让你更能体会到明清时期的繁华,大宅院小宅门
连成一片.大明湖是足够一天的时间前往. 附注
大明湖历史悠久,景色秀美,名胜古迹周匝其间。尤其它乃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实属难得。
早在北魏年间,
所著《水经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东、北两面则湖。"其位置在今五龙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它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它名莲子湖(见段成式《
》)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宋时著名文学家
曾有诗道:"问吾何处进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有"众泉汇流"乏说,水质清冽,天光云影,游鱼可见。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长处,经年水位恒定。水深平均两米左右,最深处约四米,沿湖岸边一米左右.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风景的最好写照。
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婀娜点水。湖中现有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碧波之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各处游客云集,指点观赏,欢声笑语,一派繁华景胜,俨若北国江南。若于湖之北岸远眺,南山苍翠,环列似屏,倒映入湖,画图难足。漫游湖畔,处处花繁树茂,点点亭台楼阁掩映绿荫之间,历下亭、铁公祠、北极庙、汇波楼等二十多处名胜景点,令人应接不暇,可谓步移景换,游趣无穷。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观赏。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风姿赢得古往今来众多人士的咏赞: "冬泛冰天, 夏挹荷浪, 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 ;"鸥鹭点乎清波, 萧鼓助其远 , 固江北之独胜也。"
( Sat, 24 Feb 2007 21:54:42 +0800 )
Description:
下午4时从红门上泰山,6点半左右到泰山极顶1545米途中无暇顾及身边景色,待下山时边走边看.上顶后全身发冷,以至于双脚在疲惫与寒风下抽筋,拼命喷云南白药```汗,行走十分艰难的寻找住处,安顿在气象招待所,下面可看日出十分方便,25元/床,30多人的大通铺.后吃了几张小米煎饼+水,回通铺和身边大叔们侃了一小时大山后,交代诸位大叔看日出时记得把我叫醒,爬进睡袋里呼呼睡去.
早晨4时,占高地等候日出`实在漂亮,值了!第一次既可看到,旁边大叔呆了3天才可等到,没办法~贵人嘛` 黎明前的黑暗,的确真的很黑```整个日出的过程持续30分钟左右.
5点开始下山,途中边走边看,当日完成泰山与岱庙---曲阜三孔---邹城的行程 因为曲阜管理属山东最为混乱之地,此地不宜久留,后会叙述. 附注:
1 传说泰山最开始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八仙把它移去填海了。所以变成现在这样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有眼不识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2 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丞相张说担任封禅使,顺便把他的女婿郑镒也带去了。按旧例,有幸随皇帝参加封禅者,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本是九品官,张说利用职权,一下子把他连升四级。唐玄宗在宴会上看到郑镒突然穿上五品官穿的浅绯色官服,觉得奇怪,便去问他。郑镒支支吾吾,不好回。这时,擅长讽刺的宫廷艺人黄幡绰替他回答说:“此泰山之力也!”妙语双关,唐玄宗心照不宣,事情就这样混过去了。后人因此称妻父为“泰山”。
3 泰山石敢当 在北方很多地方可以看到 泰山石敢当 的石墩立在街道或门户.有镇宅之用,多有不平安之宅,放一块于合适位置,就可以高枕无忧、吉祥平安、财源滚滚,此石连山都镇的住,更何况人家住宅了。
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要禁压不祥之俗,在民间甚为流行。
“石敢当”石碑,是迄今泰安地区发现的惟一一处记载“石敢当”由来、揭示“泰山石敢当”信仰缘由的文物。
综上所述,石敢当是古代厌殃避邪类灵石崇拜之遗俗,与“人”无涉。西汉史游《急就章》中“石敢当”之语,应释为灵石可敌当一切。其后无论是莆田出土的唐大历年间之石铭,还是在桥头巷口要冲及宅舍立植(或埋)“石敢当”之石,其意一也。至于石敢当之前加泰山(即泰山石敢当),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达于今日,其意为借神圣的泰山以增石敢当之威力。关于石敢当的种种民间故事传说,在深层内涵上, 有与石敢当的有正含义一致,有的部分相关,有的则完全不同。与历史真相有一定距离的民间故事传说之所以能够形成,自有其这样那样的原因。
( Fri, 23 Feb 2007 11:55:12 +0800 )
Description:
十笏园,以小而著称于世。早就有心去观赏一番,看一看十笏园,究竟有多小? 以十笏命名,是极言其小。园主丁善宝在其自撰的《十笏园记》中所言:“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外观类似与普通民宅,但入内后,完全可与江南大大名园平起平坐。虽身在齐鲁。十笏园确实是一座小园,偶右边身后的小亭[
漪岚亭]
仅可站立一人,园占地仅有2000平方米。但小并不代表少,更不表明拥挤,在这座小巧的园子里,有大小建筑物24处,房屋67间,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斋、客房一应俱有。整个建筑群,既有北方园林的对称平稳浑厚,又有南国风味的秀丽别致,严谨不乏情趣,错落不显嘈杂。园中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潍县知县郑板桥的陈列室也是相当不错的。出土的郑板桥石刻与画像都很有意思,当然还有我们所熟知的 难得糊涂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附注:
1 十笏园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清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私人花园。
2 笏[hu],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3 漪岚亭,顺山径而下,卵石铺路,位于荷池东南假山角下,有一六角攒尖顶小亭建筑,名曰“漪岚亭”。此亭小巧别致,坐于亭槛,平视喷泉,银珠万点,边起边落;俯视游鱼,飘忽不定。池水的波纹即“漪”;山中之云气即“岚”,故名。宋代名臣富弼的园亭就曾用此名。漪岚亭与山上的蔚秀亭相呼应。
4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落拓,不拘小节,人多目为狂士。清潍县知县,“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清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清乾隆七年(1742年)春,任范县知县。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知县。郑板桥任潍县(今潍坊市区)知县7年,最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当时潍县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大批灾民流离失所。“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是当时的写照。他采取果断措施:一面先行开仓赈贷,令百姓具券借粮,一面向上呈报;对于积粟之家,不分绅商,尽行封存,责其平粜。还修筑城墙,疏浚城河,以工代赈。“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处处关心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 Thu, 22 Feb 2007 23:01:53 +0800 )
Description:
潍坊又称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 图为 潍坊风筝博物馆
踏入潍坊[潍县],有感风巨大,风与沙的交织,别说风筝人也可以飞起```
史书中曾经记载过,公元559年,齐文宣帝下令让囚犯乘坐风筝,从八丈(大约26米高,今残台高12米)高的金风台上向下飞行,能够飞出城的便可赦其死罪。被囚禁者急欲求生,“各乘纸鸱以飞”。结果,中有一个叫黄头的死囚乘风筝滑翔成功,安然飘到城外一个叫紫陌的地方,但后来又被捕,饿死在狱中(见《北史 卷十九 献文六王传》)。
据此传说可以推测,唐代前的风筝可能多为尺寸比较大的风筝,可以进行载人飞行,成功与否另当别论,只能推测放飞的技术已经成熟。 〈新唐书 田悦传〉又记,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将张丕被叛军田悦的军队困在临名,情况危急,张丕“急以纸为风鸢”,其上书有“三日不解,临名士且为悦食”之言,风鸢升空后“高百丈,过悦营上”,田悦命善射者射之,竟不能及,求救书终于由风筝送达援军,因而解围。到了唐代中期,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能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
( Wed, 18 Oct 2006 17:41:36 +0800 )
Description: 圆觉寺塔行 7月18日早
来到圆觉寺 山门前 “浑源晋剧团”五字。解放前鬼子占领, 解放后,曾被县图书馆与晋剧团占据,如今,两家单位已经搬离。人去楼空,残破的窗户像个缺了牙的老人,黑洞洞的,嘶嘶的吹着冷风伴随着塔身的凄落的响铃.
圆觉寺塔全称为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人俗称“小寺塔”。《浑源县志》记载,建于金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塔高九层,密檐飞拱,通体砖砌,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均无级可攀。塔顶最上立铁制“翔凤”,凤首向西。据考证,塔顶立有候风鸟的佛塔,保存至今完好的,国内仅此一座。
塔的正北为圆觉寺正殿,金代木结构建筑,飞檐斗拱,气势恢宏。侵华日军入侵后,将寺院作为军用物资仓库,1945年8月日本鬼子撤离时,寺院遭毁。正殿两旁的东西配殿,被鬼子拆毁,以后由于没有加大保护力度,正殿已残破不堪,殿前杂草从生,附近居民倾倒的垃圾成堆,镇守山门一对的石狮子,一个就被扔在正殿前的垃圾堆上,另一个踪影全无。您好,欢迎来到起点!请 或 站点分类 分类频道
互动功能 作家相关 |
请选择搜索范围
的话题
的书友
的作品
轩辕昌磊(轩辕氏)
男,湖北 - 十堰
他的作品:
的书架
书架1
书架2
书架3
VIP书架
书名/最新更新章节
本书评价
1271880
2047552
1387959
1739176
2204923
1236520
6718627
1064160
2094972
8153787
6247292
2106729
2062032
2442024
2546316
1378873
1452378
2197606
1426058
2173018
2034898
5078166
2639030
1668970
1430817
9457238
1616616
1322611
1401260
1917058
1131993
6258478
1836511
3290004
1432653
2993173
3355837
2680671
10664070
4346585
5328068
1565912
3097480
1157841
1803914
2451898
1133488
1503431
1035807
3015992
5347133
2065081
1627786
2652369
1455306
2654111
2357659
2784641
1210219
5341769
1776853
1323119
283334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