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9 18:10
(分类:
吴敬琏为什么甘当垄断集团门下狗
“春运票价今年不上浮,传媒叫好,但结果不好!”3月4日,著名经济学家、政协委员吴敬琏在诸多媒体记者的热烈期待中发言了,然而一开口就和媒体唱起反调。吴敬琏表示,“春运票价不上浮,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理,造成价格扭曲,其结果就是资源配置低效,同时并没有使我们意图上希望得到好处的人得到好处。”(3月5日《北京青年报》)
吴敬琏是我敬重的学者,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采访过他,我一直记的他的一句话:“你们报社连一个学经济的人都没有,怎么做经济报道呢?”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很专业并视专业为生命的学者。想当初,他的绰号是“吴市场”,可见其专业水准和高度。
但进入新世纪,吴先生变了,变到今天,为了一句马屁话,连基本常识都不顾了。不错!“春运票价不上浮,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理,”难道,铁道部所作所为都符合市场经济原理吗?
纳税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但铁道部却从不给车上就餐人开***。每年铁路运输旅客达10亿多人次,按每人次消费2元计算,共20亿元。营业税率5%,则每年偷税款达1亿元。请问吴敬琏,这符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
铁道部口口声声亏了十几个亿,我们知道,亏损就是花出去的钱,难道铁道部自己能印钞票吗?还不是拿了国家的财政补贴?国家财政就是纳税人的钱,花了纳税人的钱,还哭天抹泪叫穷,这是哪门子的市场经济原理?我看是不肖子孙的无赖逻辑。欠揍!
吴敬琏老先生煞有其事地说,今年春运票价不上浮,有三个不好的结果:买票的人连夜排队,付出高昂的排队成本;黄牛横行,黑市票价高涨;批条子走后门、权力寻租非常严重。吴敬琏老先生真的老到这一步吗?难道往年涨价了农民工就不会连夜排队买不着票了吗?涨价了就没有黄牛party吗?涨价了就不批条子吗?
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就是制定游戏规则,大家遵守。这话两层意思:一是,游戏规则面对所有人,所有人在同一平台、同一起跑线;二是,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规则。如果游戏规则可以此一时彼一时、东边日出西边雨;如果大家面对游戏规则,就象进了菜市场,萝卜青菜各取所爱,这决不是市场经济,只能是伪市场经济。
请问“吴市场”,市场经济原理,也象“***”一样,只要大爷有钱,喜欢哪个要哪个吗?我看“吴市场”应该改成“误市场”了。
我担心的不是吴老先生老眼昏花、思维混乱、神志不清;而是他敢于公开说谎,尤其在两会这样举世曙目的郑重场合。吴老先生置多年的专业知识、起码的市场经济常识、一辈子的身望名气于不顾,公然为铁道部的垄断利益涂脂抹粉,不惜歪曲市场经济原理,甘当垄断集团门下狗,这说明什么?不令人深思吗?
2007-03-09 18:10
(分类:
最近在全国政协经济组的小组讨论上,主流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城市化过程并不是房主自己创造的价值,因此城市拆迁补偿不应按市场价进行。
这位有“吴市场”之誉的“主流”,许多观点不为老百姓接受。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他坚持他的哲学,能够自圆其说,我们宁愿相信他固守自己的学术信仰和良知,大家只是意见不同而已。但是,当他一旦抛弃自己一贯的哲学,突然反起市场来,我们就不免要让人问个究竟。
“吴市场”表面的理由冠冕堂皇:一家居民住的地方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突然变得值钱了,官家商家看中这块地,要这家走人。但是,给补偿时,按这个地盘的市场价值给是不对的。因为这地方的价钱,是城市发展给抬起来的,不是这家居民之功。他们凭什么独占利润?言下之意,还是由go-vern-ment或者开发商定价吧。
我们不妨把这个道理按“吴市场”的逻辑归纳一下:对拆迁户所占地皮的购买力,是全民创造的,利润不能算在拆迁户头上。那么,什么东西的购买力不是全民创造的呢?照这个说法,你造汽车,作彩电,价格都不能自己定了,利润不能算自己的,也没有什么产权可言了。我们不妨顺着这个逻辑再往下推:房地产的价格,不应该由市场定,应该由国家定。为什么?因为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买得起房子。换三十年前,两万块的独居也没有人买得起。可见,房地产价格上涨,是全民的贡献,怎么能让房地产商把利润独吞?再有,如今民工纷纷出去打工,维持着中国的经济奇迹。他们的流动给铁路运输造成了巨大的涨价压力。可是,如果他们全不外出,铁路就没有那么多人运了。可见,铁路票价的水平也是全民经济发展的果实,怎么能让铁路公司把利润独吞?所以春运的票价要国家定,不应该涨价。然而,几天前,怎么“吴市场”自己出来说春运不让涨价是违反市场规律呢?他怎么不照一个逻辑说话呢?
主流经济学家们的主张其实并不复杂,不妨归纳一下:第一,尊重市场规律的。第二,保护产权。第三,go-vern-ment尽量从经济领域退出。对这些我都支持。我所不支持的,是他们不能把自己的逻辑坚持始终,只为有权有势的说话,并不时给老百姓下套。
众所周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大家的起跑线不一样,绝对公平不可能。我们不能等到大家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以后再改革。或者说,改革赶早不赶完,社会公平要逐渐实现。我想主流经济学家都同意这一点吧。举例来说,改革开始时,有人恰巧有关系,靠着关系赚了不少钱;有的脑筋特别聪明,钻了制度的空子发了大财,但没有犯法。当然,也有些小民百姓,无权无势,也没有超常的大脑,但是,自己住的房子,突然被高级商业区和金融中心包围,变得值钱了。为什么不能在拆迁时按市场价进行补偿呢?在以“吴市场”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看来,你要是个什么部长的儿子,靠关系在商品经济中发了,你要是钻制度的漏洞,成了企业家了,你们的产权都应该受到保护。社会要容忍一些人赶上了运气。可是,你要是住在棚户区的小民百姓,却不容许你有任何运气:你也配!让你走你就走。别看着市场为自己的房子讨价还价。那市场根本就不属于你的!
我在北京住时,就见过“吴市场”的拆迁逻辑是怎么运作的。我家边上,在八十年代中期突然变成个闹市区。几个大杂院正好临街。于是,居民打开临街的墙开店,生意极火。其中街角一个洗相铺,天天门口排队。其实那个铺子只是个门脸儿,临街开个窗口,设个柜台,柜台后仅有站一个人的空间。再后面是个帘子,帘子后门的空间只能放一张双人床。一对年轻夫妻就这么创业,这么生活。看看这些,你不能不佩服中国的小老百姓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难理解中国这四分之一世纪经济为什么起飞。我当时是个大学毕业的记者,对彩色洗相的市场潜力一无所知。人家则一下子捕捉到了商机。要是这些小老百姓的产权能够保护,他们的生意就会作大,日后说不定发展成连锁店,成为一个销售王国。
结果呢,一纸拆迁令,一条街的居民都得走人。地段的商业价值不算,那几个棚户式的房子能值几个钱?我听居民在那里骂:刚刚作起来生意,全把我们装到郊外的桶子楼里,让人家还有什么生路?
这种不按市场价值补偿的拆迁,不仅毁了许多小民百姓的生意,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引擎,也破坏了城市的有机性。因为拆迁的成本被非市场的行政手段压得太低,一些地方go-vern-ment就拆迁上瘾。市中心大量居住用地被拆迁来盖高级写字楼,豪华公寓,原来在那里世代居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被赶到远郊。他们不仅上班远了,而且通勤造成的交通压力使公路不断扩张,侵占了居住用地。这样,地皮推着房价不停地涨。
更糟的是,go-vern-ment一旦有了不按市场价格补偿拆迁的权力,go-vern-ment的权力就变得更大,更不受监督。go-vern-ment可以轻易把一片地一圈,转手就批给关系好的开发商,根本不必计算成本。这样官商一体,造就了一大批一夜暴富的房地产大亨。这就是“吴市场”的“市场”。这就是对平民百姓的掠夺。
2007-03-09 18:09
(分类:
我生于80年代初, 生长在一个幸福而又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 98年开始接触网络, 01年开始接触网络游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网络游戏的确像一剂毒药, 让我沉迷并使我失去了许多东西.从对学业的漠不关心,到现在的不如意的工作. 当然网络游戏带给我的快乐, 也是难以忘记的.
1. 初涉网络
在97年的时候,电脑还是一件奢侈的物品, 我没有电脑, 对于网络, 更加只是电视上,报纸上,书本上的传说, 那时候, 网站很少, 聊天室经常人满为患.
在某一天的下午,我去了同学家玩, 那是个颇富有的同学, 有台电脑, 并可以上网, 于是我和几个同学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地看着那个同学演示如何拨号, 登陆网络, 打开一个网站, 进入了一个聊天室. 我们好奇地看着在电脑里打出的话, 显示在聊天室内, 并很快有人和我们回应起来. 我们几个傻丫头, 就围坐在电脑旁, 聊了一个下午, 意犹未尽.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网络, 让我傻西西地开心得意了好一阵, 逢人就说起这段”神奇的聊天经历”.(其实我总共估计也就打了2~3句话而已…)
这段现在看来傻到不能再傻的经历,让我在心里产生了一种对网络无限向往的情愫,到后来的完全沉迷。
2007-03-09 18:08
(分类:
为什么***片如此受欢迎
作者:吴冠军
喝咖啡的欲望
这一次的思想之旅,就让我们从喝咖啡开始。我身边不少亲戚朋友,倒并非“酒鬼”,却绝对称得上是“咖啡鬼”。我的一位室友,从早到晚就看到他在不停地给自己灌咖啡,从不担心自己哪天睡不着觉乃至彻底失眠。一次吃饭时聊起才知道,他从来喝的都是“decaf”咖啡,即除去咖啡因的咖啡。这一日常生活中最为不起眼、最平常不过的细节,在我看来,恰恰包含着今日意识形态操作的一个核心逻辑。
我们先来看另外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这个例子取自情景喜剧《人人都爱雷蒙德》):一对有三个孩子的夫妇,丈夫雷蒙德总是在单位工作到很晚才回家,一次妻子黛布拉去给丈夫送饭,却发现他磨蹭在单位,原来不是在工作,而是和几个男同事在看电视球赛吃比萨以及胡侃。于是,气往上涌的妻子“命令”他以后下班准时回家!只得每日按时回家的丈夫,在家里却碍手碍脚,东碰西弄,到处添乱,结果使照顾三个孩子已忙得团团转的妻子更是大为不满,天天发脾气。一个晚上,经受了妻子一顿“脾气”后的丈夫就问:你到底要我怎样?妻子沉默半晌后说道:“我要你在单位时每刻都很‘想’回家,但人却又不真的‘回’到家里添乱!”我在这里要论述的是,看似同喝咖啡完全无关的这一夫妻间的“折腾”,完美地解释了“decaf”咖啡所实质隐含的内在逻辑:人们想要一样东西,但实际上只想要其中同其幻想相一致的“好东西”,却不是完完全全地要“它”;那是因为,欲望的对象(如我的室友所欲望的咖啡/那位妻子所欲望的“居家丈夫”)之实质,往往反而给人们的幻想带来麻烦与困扰、乃至造成根本性损害(如整夜失眠/家里更乱)。
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欲望和幻想之间的隐秘关联:人们的欲望,实际上是由幻想所支撑。我十分想要某样东西(以“X”代表),然而根本上要的只是某一符合我幻想出来的“美好东西”;而当该欲望本身被十十足足地实现(即最后得到了“X”)时,情况往往却会像是那个妻子那样,反而并没有感受到那种得到“X”后所应有的满足,相反,所感受到的往往却是失落、甚至是不满。生活中很多女孩子都经历过这样的感受:逛街时看到橱窗里的某件名牌衣服极为喜爱,此后便开始为把它买回来而积极攒钱,然而一旦真的自己弄足钱或缠着男朋友把它买回来后,却发现原来也就是这样,感觉不过如此,甚至为花掉那么多钱隐隐心痛;而过了几天,看到另外某件衣服,欲望对象一下子就转了过去……
今天的“decaf”咖啡,不恰恰正是为满足这样的(由幻想所支撑的)欲望逻辑而生产出的产品?这种“咖啡”本身即是剥除咖啡之实质、纯然符合幻想的“好东西”:一种没有“X”的“X”(没有咖啡因的咖啡)。今天在流行歌曲中所唱(所幻想)的“好男人”形象,不正是“decaf”咖啡的一个系列产品?这样的形象之一种,便是前面那位妻子所最终“要”的、纯然符合其幻想的那个在单位时时刻刻念着家里想着老婆、但又不真正在家添乱的“好老公”……如果我们对日常生活稍加关注的话,便会发现,我们今天已然被这样的产品所包围:走进超市,放眼可见那些99%乃至100%无脂肪的奶酪、冰淇淋;以及,无热量的巧克力、不含糖的甜料、无西瓜籽的西瓜、甚至没有酒精的啤酒……(这个名单可以一直列下去)这些不都正是“decaf”咖啡的“同门兄弟”,其“实质”——即它们的“定义性特征”(defining feature)——皆被尽数剥除?换言之,这些产品,不都正是一系列没有“X”的“X”?
“***制造业”的秘密
接着,让我们再一起来考察一下,今天网络时代的真正关键词——“性”(在这个所谓“眼球经济”的时代,每个网络从业者都心知肚明,最“抢眼球”的实则便是“性”,点击率自身也已拉下了这个关键词的遮羞布)。在这个“敏感的”地带,那相同的“X without X”的意识形态操作,难道不正是在隐秘地进行着?今天那所谓的计算机化的“虚拟性爱”(virtual sex)或“网络性爱”(cyber sex),难道不正是一种“decaf”sex(“seX without seX”)?即:依靠计算机屏幕以及网络视频头为平台的没有性接触的性,或者用现在流行的标语来说,“安全性爱”(safe sex)。
再进一步地展开考察: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络“性息”科技产业里最先大赚其钱、并且多少年里唯一能赚钱的,便是***网站。为什么***制品——从已横跨半个多世纪的《花花公子》杂志到今日到处泛滥的***网站,虽从不登主流媒体的“大雅之堂”、然而实则却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形成一个“看不见”的“主流产业”?为什么甚至有很多年轻妻子在午夜电台节目里抱怨,自己的丈夫在结婚后竟仍极度迷恋***制品?“***制造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一份澳大利亚生活杂志最近对一组白领男子作了一个采访调查:很多生活中有着正常乃至高频率性生活的男士,对自己仍对***制品痴迷不倦的回答乃是:那里面所提供的女性是“纯美的”、“异常性感的”(由于《花花公子》的摄制效果,甚至多少年来总是有大量女孩争作《花花公子》的当期女郎);甚至一个被调查者更是直接说道:看***片中的女性私处,不用承受它本身所具有的那不“爽”味道……难道这个调查不正是揭示出了***制品“长流不息”的全部秘密?即:这些制品所提供的,正是完美符合男性幻想的“decaf”女人——那些在日常生活(如身边的老婆、性爱伴侣)中所遭逢不到的“纯美女人”,那些不含有“令人不快”的女性特征的“完美女人”……
反过来,日常生活中的女人,实则在根本意义上,仅仅是作为那一根本性幻想的补充,即那只存在于***片中的“完美女人”的替代性填充。关于女人的这种作为替代性填充的状况的一个最好的隐喻,我们可以在今天的“性商品”市场上找到:即那种已在日本、美国以及不少欧洲国家广受欢迎的真人大小的“充气娃娃”,一个“空心”的模拟性“女性身体”,一个只为满足男性
欲望而“存在”的对象-工具。正是同这种“空心”的“女性身体”一样,在所谓的“真实性爱”中,女人的“身体”实际所起的作用就是:仅仅作为男人那幻想性投射的一个支持。
这就是为什么,为了更好的市场销量,这种“充气娃娃”往往直接便以***制品中的女主角作为“模板”来制造(在电影《八毫米2》中,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和性商品制造业的这种“挂钩关系”:消费者直接可以在网上订购***片中某女角的专门的“充气娃娃”)。于是,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较之身边女人的“真实身体”,这种“充气娃娃”很多时候甚至更能“胜任”地来支持男人那幻想性的投射,即更好地成为幻想本身的“补充”。故此,我们不难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已大受欢迎的性商品,会像***制品那般地四处泛滥,如同今日市场上的咖啡和“咖啡伴侣”一样。也即是说,在不远的将来,女人的社会性地位,很可能将连“***片填充”的状况都无法保住。
于是,在今天的意识形态状况下,“性态”(sexuality)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吊诡:一方面,女性主义在公共话语的层面上,似乎正一路凯歌、逐渐成为“政治正确”之向度,即几乎没有人今天会公开地站出来,反对给予女人平等、尊重、自由等等;而与此同时,隐秘地但十足反讽性地,女人实际上正越来越陷入这样的绝境中:她们将只有两个选择,即要么努力成为***制品或相似状况(如模特业、演艺圈等等)下的“decaf”女人,要么努力使自己本身成为“男人”,遵循乃至认同男性的幻想逻辑(即要么成为“幻想”本身、要么成为“幻想者”本身)。这难道不正是今天意识形态氛围下女孩子的奋斗目标?——一大半在做着“明星梦”,剩下的那一小半则在做着“女强人梦”……而那些至今仍在做着“居家太太梦”或“嫁个有钱人”的女孩(即让自己成为“幻想的补充”、成为男性
欲望的对象-工具),她们以后所抱怨的,将不再仅仅只是那些***片而已;更严峻的家庭危机,将是那些可以完全代替她们本身的“***片伴侣”、“美女娃娃”们……
因此,具有高频率的“真实性爱”,并不影响男人们对***片的“忠诚度”;并且,结构性地来讲,情况正是相反:“真实性爱”在结构上更为强化了***片所提供的幻想。那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性爱”,使***片里的“完美女人”成为了一个永远缺失的对象,就如同那两千年来的历史现实,使耶路撒冷成为了犹太人的一个永远缺失的幻想性“家园”一样(“圣城”)。一个从未有过性生活的男人,《花花公子》或***片对于他来说,往往便是激发那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性伴侣的欲望;而对于已具有高频率性生活的男人而言,***制品中的“完美女人”,则成为了一个根本性的幻想:其根本性便在于,它永远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被“实现”。
“我爱你,但正因此,我必须拒绝你”
受同样的意识形态逻辑之隐秘操作、但与***制品完全相反的状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也能看到。譬如,许许多多男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梦,即成为一个妇科医生,甚至我身边真有一个朋友,正是为“这个梦”而在考大学时选择读医科。然而,一旦这个“梦”(欲望)真的被实现后,这些其他男人私下都羡慕不已的“圆梦者”,恰恰往往最为失落、最有“苦”说不出。这份痛苦,和前面所提到的那位天天发脾气的妻子一样,正是来自于其根本的幻想被破坏!同那些***制品痴迷者相反,妇科医生往往是对女人最提不起“性趣”的一群人;个中“症结”便是:在和那“decaf”的“纯美女人”相反的方向上,他们同具有女人实质的女人太近了……
于是,十足反讽性地,对这种幻想结构的一个激进的破坏,恰恰正是它被“实现”的那个时刻,即某人“成为了”妇科医生、或真正近距离地“遭遇到了”《花花公子》或***片中的那个“完美女人”:在那一时刻,幻想中的“完美女人”骤然仅仅变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女人的“身体”而已(就如同女孩子买回那件“梦寐以求”的衣服的那一刻,那件衣服便立时丧失了它原本所提供的那块幻想性空间,而成为一件“普通”衣服)。正因此,在今天,当一个女孩子终于等到自己芳心所属的那个男子向她示爱时,她最“明智”的回应,恰恰不是接受他的追求,而是对之拒绝:惟有通过这一决绝的、“自杀性”的拒绝,她才能成为那个男子心中永远的“爱”,即始终成为一个康德(Immanuel Kant)意义上的崇高的对象,而不致最终沦为一个欲望的对象-工具……同样地,正是类似的幻想结构,反讽性地“支撑”着晚近几十年来中东的主要危机(即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之不断延续乃至持续升级:问题的吊诡恰恰便是,当犹太人真的“如愿以偿”地、不再有血腥冲突和“争议”地完全占有耶路撒冷的那一时刻,反而正是“耶路撒冷”开始丧失其长年以来作为犹太教的幻想性支持的时刻,耶路撒冷仅仅变成为地球上的一块土地而已(多少年来将犹太人联结起来的那句“明年,耶路撒冷!”,反而将不复其原先的符号性功能)……
在我看来,这才是我们的上古谚语——“好景不长”所包含的真正的惊骇性秘密:不是“好景”总是在时间上无法“长”,而是一旦成为了“好景”,在结构上它本身便已然不再“好”(那还怎么“长”得了)!
在这里,根本性的症结即在于:欲望的对象,和欲望的肇因,从来不是同一样东西。仍以恋爱为例。一个被自己芳心所属的男子追求的女孩——即使对方的追求是完全真诚的(此处暂且“天真地”排除今天普遍泛滥的“溝女”现象)——一定要清楚:尽管被追求的对象是自己,然而导致他追求自己的肇因,实质上却远非自己,甚至连他本人对此肇因也不甚了了,那是因为,幻想总是在无意识层面上进行操作——一旦被“意识”到是“幻想”,它本身便立即不再是(那通过隐秘操作来支撑欲望的)幻想了。而欲望对象与其肇因“两者合一”的那种情况,只出现在金庸大侠所叙说的武侠神话或琼瑶阿姨所编织的言情童话之中。
于是,人生中真正的悲哀,并不是你得不到或丧失了自己所珍爱的东西(或某种“好景”);而是恰恰相反,你已得到这样东西并一直拥有(未曾失去或被夺走),但导致你喜爱这样东西的肇因,却已然丧失了……而今天,如果有一种激进的关于欲望的伦理学的话,那它必定是这样地去要求人们(我充分意识到,这一伦理要求在今天的意识形态秩序中,本身是一个激进的不可能):纯粹为了那欲求之对象本身而去欲求;换言之,即要求人们以不竭的自我反思性的日常实践,来英雄性地穿透那在无意识层面进行操作的幻想结构。
这时,我们将遭遇到一个最有意思的离奇的颠倒:当缺乏对日常现实(即当下意识形态秩序)的这一自我反思性的批判视野时,当今大众文化中以金庸与琼瑶为代表性范型的那些话语,便完完全全地发挥着意识形态掩盖与欺骗的作用;然而,一旦带着这样的反思性视野来进行阅读的话,他们笔下的神话/童话,却恰恰成为了最激进的实践路标:即纯粹地为爱而爱(即为爱“X”而爱“X”),而非只为喜爱那符合自己幻想的“好东西”而“爱”(即实质上为爱“X without X”而爱“X”)。此处的根本性吊诡便在于:不能是“直接地天真”(比如像孩童那样自发地说真话),而必须是执着地穿透意识形态重重迷雾之后选择天真(如洞察了所有说假话的“好处”后选择说真话);换言之,并不能“天真地”、“直接地”为爱而爱,而必须是反思性地、穿透幻想地为爱而爱。在当下的氛围中,直接遵循前者的话,人们仍势必坠入意识形态的狡计与欺骗之中,如今天许许多多纯然等待爱情、却总是一再被“伤害”的女孩子。我一次次地被身边的女性朋友告知,那曲王菲演唱、林夕作词的流行歌《暗涌》,唱出了她们那渗着血泪的心声:“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然而问题恰恰在于,林夕的词将“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解释为命运式的“悲剧”(所以,只能痛苦地接受……),本身也正是在实质意义上扮演着一个意识形态谎言的角色:这一“悲剧”从来不是来自于那子虚乌有的“命运”,而正是来自于她们对爱情的“天真”期盼,即简单地以为自己既是别人欲望之对象,同时也正是那份欲望的肇因。
在今天,我们必须重新思考马克思(Karl Marx)的“Thesis Eleven”(即不能仅仅满足于去解释,关键是要致力于去改变):若直接地去行动,恰恰会坠入到意识形态种种狡诈的陷阱之中;行动必须基于对当下意识形态操作的深透的反思性分析之上。正是经由这种反思性分析,我们才会最终遭遇到这样一个伦理-实践层面的激进抉择:仍以那些广有影响的金庸/琼瑶作品为例,那些神话/童话的(不)可能性,根本上就在于当下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日常实践——是无反思地直接“爱”上幻想中的“美女”(永远总是被呈现为一个“decaf”女人),还是英雄性地穿透这一“爱”的幻想、真正地纯粹地为爱她而爱她?
而对于今天那些血泪“暗涌”的女孩子们,在(几乎是不可能性地)碰上一位执着地穿透幻想的真正的英雄之前,若要使“悲剧”不再上演于自身的话,就决绝地对下一个令自己倾心的“白马王子”说“NO”吧:“我爱你,但正因此,我必须拒绝你!”于我看来,在今天有必要重新予以认真对待的,正是曹雪芹当年借贾宝玉之口所说的那句看似“疯狂痴傻”的论断——即,女儿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便不再是水做的骨肉,而成为泥做的浊物……尽管曹氏声言宝玉其人“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然他的这一句“寻愁觅恨、似傻如狂”的“草莽之言”,实则在今天的意识形态氛围下,恰恰是一句最具穿透力的金玉良言:女人的真正悲剧,正是在于顺从地——几乎是以一种“合谋”的方式——让自己变成为男人的欲望之对象-工具;换言之,她们所缺失的,正是这样一个对男性
欲望(以及支撑男性
欲望的幻想)的激进的拒绝——“No, thanks!”
当拉康(Jacques Lacan)说出那句“政治不正确”的著名格言“女人并不存在”时,他指的正是:日常现实中的女人,皆已然是“染了男人的气味”的冒牌女人而已(今天拉康的文本被女性主义者们充满敌意地目为反动,何尝不是曹雪芹当日“满纸荒唐言”的翻版:“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拉康为(男性)欲望所开出的精神分析公式是:“我爱你,但无可避免地,我爱在你之内的某样东西更甚于你本人,所以——我摧毁你。”这句典型的“寻愁觅恨、似傻如狂”的当代“荒唐言”(别开玩笑了,他那么爱我,怎么会摧毁我呢……),却恰恰是一句金玉良言:对于今天的女孩子们来说,面对那前来示爱的男人,除了应之以一个激进的拒绝,就只剩下那血泪暗涌的“命运”了——即,时刻准备去(再一次)迎接自己被摧毁的悲剧……
普遍人权的核心:“我们都是***片主角”
我们可以借助黑格尔(G. W. F. Hegel)这对概念——“实质”(su tance)与“主体”(subject)——来对“***制造业”的结构性秘密作更进一步的哲学性分析。黑氏的著名论断是,我们应不仅将“绝对”(the A olute)构思为一个实质,并且将它构思为一个主体。就在这里,我们遭遇到了这样一个颠覆性的哲学命题:主体恰恰不具有实质。换言之,现代的主体性,本身的核心便是一个缺失实质的空无。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哲学的层面上,恰恰都是那***片的主角——“decaf”女人:“我”,根本上即是符合自己幻想的“我”,而那“自己的幻想”根本性地总是主体间性的,即总是社会性分享的幻想。我所认同的关于自己的种种身份,都是我(们)所接受的“好东西”:譬如,再好色的男人,都不会想到去认同自己为“色鬼”,这类词永远是给“别人”的……正因此,“自我辩护”总是每个人的“第一”反应(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的、“本能”的反应,而是由幻想所带来的社会-符号性“反应”),而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批评”总是十分难得,因为它本身即意味着直面幻想被刺破后的创痛。
当我们把自己在社会现实中的诸种身份——即自我介绍中的“我是X”里的那个“X”,如“中国人”、“男人”、“博士”、“教授”、“某人的儿子/父亲/老公”,等等等——一一剥除掉,最后所剩下的“我”(即“我”的“实质”)便是:一个没有实质的空无。这个空无,或许,恰恰正是现代人权的真正的隐秘的构成性基础:我们每个人可能高矮胖瘦、肤色面貌、语言宗教、性格喜好、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能力天赋等等等等都不同,但我们最终均具有同样一个“核心”,而正是这个相同的“核心”使我们正当地拥有平等的普遍“人权”。现在,我们通过对“***制造业”的哲学考察,遭遇到了关于这个相同“核心”的惊骇性秘密:我们每个人都是“decaf”的,最后的核心都是纯粹的空无(于是“相同”、进而“平等”)。“人权”的根本实质,便是那“没有‘X’的‘X’”,其核心不是实质性的“人性”,而是根本没有这个实质(即空无);换言之,人权本身乃是一个没有存在论根基(如“人性”)的符号性造物。然而于此处,我们有必要将分析再推进一步:恰恰也正因如此,人权才能从启蒙时代的欧洲白人阶层,通过几个世纪的社会-政治性的实践和斗争,慢慢变成为今天的普遍的人权;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期待某天能有“动物权”(因为“人性”并非权利的核心),来对抗今天社会现实中大肆泛滥的诸如“虐猫”等残忍行径……
根本性地,在这里我们看到:在我们今天的意识形态秩序中,从最淫秘隐晦的“***制品”、到最公共宏大的“普遍人权”,根本上分享着同样的结构性秘密(即“X without X”)。于是,我们可以这样反转性地来理解“***制造业”的秘密:人权有多么受欢迎,***片就有多么受欢迎……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甚至在一些最严苛的伊斯兰国家,***片都禁止不了(就如同那里的统治者同样无法全然取消来自西方世界的“人权”一样)……
今天那绝非少量的人权的积极捍卫者且同时又是***片的积极抵制者,在这意义上,便绝不仅仅是在对抗***片,而是在自反性地对抗着整个现代性背后这一整套根本性的意识形态隐秘操作!也许,正是这种自反性,使我们看到了在不放弃现代性之积极遗产基础上的真正的对现代性的激进超越之路标。
“Ask for more!”
回到“***制造业”以及“decaf”系列产品的商品-市场层面上,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今天这样的“X without X”的“decaf”产品之泛滥,以不露痕迹的隐秘方式,究竟给我们所处身的这个现实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顺着这个追问展开思索,我们将不难看到:它根本上正好是颠倒了孟子的那条著名古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这些去除了其根本性实质的“decaf”产品,正似乎使人“得兼”了所有欲望中的“好东西”(鱼/熊掌……),而不承受它们本身所包含的种种会破坏那支撑欲望的幻想的东西。
我们看到,代之以韦伯(Max Weber)所分析的早期在新教伦理影响下的“入世禁欲”的资本主义精神,在今天的全球化市场社会——或用杰姆逊(Fredric Jameson)的经典术语,“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主导的意识形态逻辑实质上便是:彻底的享乐主义,即尽情地追逐欲望。在原来的商品-市场秩序中,起主导作用的实质上是亚里斯多德主义的“适度”逻辑。君不见那些生活指导类书籍、健康手册在一遍又一遍“科学地”告诉我们:喝咖啡,但不要太过度,以免影响睡眠作息生物钟;饱口福,但也不要吃太多,以防过度摄入脂肪;做
爱,但也不要频度过高,更不要整晚不停(有间歇地入睡前一点点性爱可以调剂睡眠、有助健康),等等等。
但今天的享乐主义所遵循的逻辑是:咖啡想喝多少就尽情喝多少,因为它已经是“decaf”的咖啡!冰淇淋、奶酪、巧克力尽情地吃,因为它已经99%乃至100%无脂肪!甚至,一个人可以整夜在网络视频聊天室对着电脑屏幕进行“虚拟性爱”,同时在家庭生活中却不用受这种额外的过度性爱所累:他仍可以毫无愧疚地对妻子声言,自己从未“出轨”或有“外遇”,是个绝对忠实的丈夫(这,或许才是“安全性爱”所隐藏的底层含义)……
对比起来,我那位咖啡从早喝到晚的“咖啡鬼”室友,实已算是当代享乐主义的一个比较“温和”的例子;比之过度的例子,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遭遇了太多太多。今天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逻辑,正是竭力使每一个人(“用户”)无止境地进行消费;那百事可乐的广告语,不正是将这一隐藏的彻底享乐主义之逻辑表达得直白通透至极——“Ask for more!”(要求更多;该广告语的官方中文表述甚至更为赤裸裸,“渴望无限!”)那“想要多少就尽情多少”的“decaf”系列产品的泛滥,便正是这一意识形态操作的主要产物。而那早已成为今天绝大多数人每日生活之“有机部分”的避孕套,则可以说是“decaf”模式产品的一个前身:它致力于使人们尽情得到“鱼水之欢”中的“好东西”,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地)不受其本来的实质性后果——即受孕怀胎——所带来的“麻烦”与“困扰”。那小小的避孕套所隐秘承载的,不恰恰正是今天已成为霸权性意识形态的彻底享乐主义逻辑——“Ask for more!”
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宋飞(Jerry Seinfeld)在其舞台表演以及情景戏剧《宋飞正传》中,有一段著名的追问:什么样的科学家,会投身于研究“无籽西瓜”?当别的科学家们投身于研究癌细胞、爱滋病;竟有这样一些科学家,尽管很清楚每日有许多人死于各种无法治疗的绝症,他们仍决定将自己贡献给攻克“无籽西瓜”;成千上万的人们在死去,而对于他们,只有一件事必须要阻止,那就是——“呸”(吐西瓜籽)……通过前面的分析,现在关于这种“变态”科学家之状况的关键已十分显明:在今天,恰恰就是这个小小的由西瓜之实质所带来的令人不“爽”的“呸”,必须被剥除!这一犹如***片里那没有女人实质之“纯美女人”的“decaf”西瓜(以及类似产品)之开发,恰恰承载着今日市场逻辑的所有秘密,换言之,即指明了合法暴发横财的超级捷径:平时只吃一个西瓜的人,这种西瓜可能就会吃上好几个,更遑论今日那“饥渴”难填的“咖啡鬼”、“巧克力鬼”、“冰淇淋鬼”……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隐秘性但根本性地,那“长流不息”的***工业、人潮涌涌的“***片鬼”,实际便是今日市场逻辑之下的真正的典范性产业,无数可以登“大雅之堂”之产品,均正在极力攻克“科学”难关,使自身蜕变成为“少儿也宜”的“***制品”。
今天,你“革命”了吗?
我们现在将分析的视野从经济领域转入政治领域:今天主导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吉登斯(Anthony Gidde )等“左翼理论家”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难道不恰恰正是一个“decaf”产品,一种“revolution without revolution”(没有革命的革命)?我们看到,近十年来欧洲的布莱尔、施罗德们所采取的“全新”的社会民主主义,在接受市场全球化统治之同时,仍声称保持这样或那样一些“左翼”社会政策……这种“打左灯、向右转”的“第三条道路”政治方案,一方面继续挂着“左翼”的旗帜,仍搭乘着“革命”的免费班车;另一方面则已然剥除了“左翼”之实质,而完完全全沦为放弃革命性创造的、没有原则的机会主义。
有这样一个流传颇广的关于前苏联的笑话:在一次大会上,主持人说道:“下面请认为社会主义好的同志坐到会场的左边,认为资本主义好的同志坐到会场右边。”大部分人坐到了左边,少数人坐到右边,只有一个人还坐在中间不动。主持人便问:“那位同志,你到底认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那个人答道:“我认为社会主义好,但是我的生活像是资本主义”。主持人慌忙说:“那请您赶快坐到主席台上来”。今天的“第三条道路”,难道不恰恰正是那个“坐在中间”的“聪明”的未来“主席”:仍打着革命左翼的旗号,而里里外外则全部“像是资本主义”?这样的“没有革命的革命”,实则正是在全面接受主流的全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同时,再多加一点点这样东西或那样东西、拌上些带有“革命”符号的佐料,形成某种妥协后的合成品——“革命”但“无伤大雅”的“第三条道路”。
来自斯洛文尼亚的齐泽克(Slavoj Žižek)曾在一个讲座里谈到他的一个个人经历,在这里恰恰很有分析的价值:在成为一个享誉国际的哲学家后,一份以分析现代/后现代艺术为主的学术杂志《October》(十月)找到他,希望他能为该杂志写一些文章。齐氏很好奇地问对方,杂志的刊名是指哪个十月?那位编辑几乎以半机密的神情向他耳语道:当然是那个十月,1917年!在这里我们看到,正是通过这样的以某种“革命”符号作为自我标志的方式,那份杂志一方面可以通篇充斥着那些以复杂术语来谈论后现代艺术的琐碎文章,另一方面,则隐秘地似乎仍同“革命”这列班车保持着某种关联……
作为这种意识形态操作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在今天的政治话语中,“革命”符号广为泛滥(想要多少“革命”都可以,“书斋里的革命”口号随便叫,因为它已经是“decaf”革命,即“去革命”的革命,或者说,在不越出当下意识形态坐标的“安全”的革命);但同时全然剥除了真正的激进革命——即“revolution with revolution”(带着革命的革命)——的向度。
在《作为“幻想”的批判性,或知识分子的团结》一文中,我分析了当代中国“批判性知识分子”的一种根本性的困境性状况,那就是——“critique without critique”(没有批判的批判)。问题的症结即在于:“批判”本身,成为了许多知识分子的一个根本性幻想;换言之,批判的边界,就是以不破坏这一幻想本身为限度。于是,许许多多当代知识分子的批判,实质上乃是在意识形态坐标之内的“decaf”批判,即“安全”的批判、没有批判之实质的批判。正因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们似乎听到很多“批判的声音”,但众声喧哗、流光浮影之下,真正地对我们时代具有穿透力的批判声音,仍实寥寥无几。比如,许多批判市场逻辑的知识分子,实际上自己却在乐此不疲地炒股票;饭桌上一开口,喷出的便是一副小资派头,酒过三巡哪分得出哪个是企业老板哪个是“批判性知识分子”;我前一阵在国内,某日打开电视一不小心便发现:某倚借批判“市场意识形态”与“自由主义姿态”博得盛名、但近来“声音”顿然消匿的知识分子,原来便是正在播放着的某POP剧集的主要编剧班底,看来此君近两年进军影视界、投身“市场意识形态”中博取功名去了……
这种被剥去批判之实质的“decaf”批判的隐秘逻辑便是:让我们尽量地谈论批判、尽情地高呼“第X次思想解放”、“激活革命性的制度创新”……,以确保真正的激进批判、真正的思想解放和激进变革绝不会出现。那些批判市场逻辑的知识分子,实际上正是“无声地”依靠和指望着市场逻辑的长期延续,内心殷切期待着在学术市场上的名校教席、高薪跳槽、终身教职,更不要说那些在外面兼职“玩票”的衮衮诸公……因此,那许多自我冠名的“批判性知识分子”,其“批判性”所指向的正是一个空白的姿态,这个姿态之实际的内容就是:没有人去实践任何激进的批判。齐泽克尝言,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以“普遍化的变态”——“变态狂”在精神分析意义上即是缺乏质问、对意识形态顶礼膜拜、甘愿成为其工具的一群人——为特征的意识形态环境下,“压制”这个词在今天本身已快失去其用途。如果他这句论述略有夸张之嫌的话,那么在“decaf”批判盛行的当代中国思想界,看来它却在很大程度上相当契合。面对这种困境性状况,我在前述文章中提出,惟有以穿透幻想的“critique with critique”(带着批判的批判;或者说,完完全全地批判,而并非只想要“批判”所带来的“好东西”),来进行自我反思性的激进批判实践,即对自己批判之前提展开批判、对自己批判之“无形边界”进行激进的越界。
二十一世纪的“百事可乐”超级大国
让我们再将分析的视野拓展到国际政治层面:作为一个显著的现象,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美国在战争中越来越高频度地采取高空精确轰炸,以追求战争中己方的零伤亡。这种己方没有伤亡的战争,不恰恰正是一种“decaf”战争?
我们需要继续追问的是:这种己方零伤亡的“decaf”战争模式的出现,究竟对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秩序意味着什么?前面所分析的今天的享乐主义逻辑,已经为我们给出了那震惊性的***,那便是:想要多少战争就尽情发动多少战争!同“幻想中的完美战争”相一致,这种“decaf”战争可以获得所有发动战争的“好处”(如取得各种经济的、军事的、地域政治的利益与优势),却不用承担发动战争之最根本的实质性困扰(已方的大量伤亡)……我们看到,晚近这些年来,美国一次次地发动战争,绕开联合国不算,甚至无视欧洲诸国的反对。美国现在所隐秘遵循的,难道不正是“Ask for more!”的百事可乐逻辑?
另一方面,我们同时也读到了各种各样针对这种国际新秩序的知识分子话语——从以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德里达(Jacques Derrida)为首的知识分子对战争的联名谴责,到一批又一批国际政治“专家们”对小布什go-vern-ment的种种分析……然而根本性的问题却在于:那诸种知识分子话语所共同缺失的,恰恰正是在前面分析中所揭示的这样一个今天意识形态的根本性的隐秘操作:在今日种种风云变幻的国际纷纭——尤其是军事武力甚嚣尘上——的背后,己方无伤亡的“decaf”战争之模式,不正是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以晚近美国与欧洲的关系为例。在“破裂的大西洋联盟”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在隐秘地起着主导性作用?今天美国与欧洲的冲突性关系之实质乃是,并非欧洲“背叛了”美国,而是美国不再需要依赖于其与欧洲的同盟伙伴关系:在形式上华盛顿仍会争取、拉拢昔日的盟友,但那些盟友的赞同与支持实质上已不再是必须,而只是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美国近年来对欧洲的外交所传达的实质信息便是:“不管你站不站在我这边,我都会动手”。
晚近美国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军事目标虽然是萨达姆政权,但它真正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的目标,却是囊括了所有战争内外的人,即通过伊拉克战争向所有人们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在新的后“9•11”全球秩序中,美国成为了一个可以独立于其余世界之外、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单独的超级大国;它可以单方面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击”(preemptive strikes),而不必依赖其余世界任何方面的支持和同意。这一“先发制人的攻击”本身已被正式确定为美国的核心战略,被写入小布什go-vern-ment晚近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书》之中,其主要内容便是: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eapo of ma destruction)武装起来的KB组织或流氓国家攻击美国之前,根据自卫原则,美国可以发动发动先发制人式攻击。然而,这种“先发制人的攻击”之隐秘逻辑,实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莫须有”:先以某理由发动战争,事后再寻找支持该理由的证据;甚至事后根本找不到证据也没有实质关碍,因为不管事后怎样,其本身目的已达——萨达姆政权已被根除。如果不计历史与当代中的“正/邪”这些情境化的价值判断,秦桧当年不正是以同样的手段(即“莫-须-有”)来除去岳飞的?由于始终在伊拉克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后表面上似乎美国遭到质问一片;其高潮便是,在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中,克里就主要用它来攻击布什,指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根本便是“大规模欺骗性武器”(weapon of ma deception),然而反讽的是,克里本人却最终仍败在这种“大规模欺骗性武器”之下,以竞选失败而告终。当下很多人指责美国,实质上不正和后人骂秦桧一样:无论怎么骂,岳飞已死于其手,历史已被改变(无论怎么指责,萨达姆已被除去,当下现状已被改变)……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什么齐泽克在其论伊拉克战争的新著中,断言美国在战前非但不是如他们在强调发起战争之理由时所声称的那样,确定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根本就是确定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敢于对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击,就是最根本的证据。倘若他们对此哪怕尚有一丝疑虑:萨达姆真的会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还击;那么,这将导致数以千计的美军伤亡,他们决然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而是会简单直接地改为全面采取高空轰炸。因此,地面袭击正是最有力的证据,标示了美国确切地知道,那里不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于是,这批至今仍保持神秘、掘地三尺仍不肯现身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本身很可能自始至终、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意识形态编造、一个纯粹的“莫须有”,或者用克里竞选班底的精彩修辞,一个“大规模欺骗性武器”。
在这场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迅速胜利,自身就是一个反对其发动战争之理由的终极证据,即伊拉克并不具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换言之,绝不构成美国战前所宣称的“巨大威胁”。而反过来看,这种己方无伤亡的“decaf”战争模式,使得现在许多国家——尤其是被美国列入“邪恶轴心”、“流氓国家”的政权——反过来更为积极地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北朝鲜如今拼命埋头研造核武器。对于他们来说,萨达姆的垮台,无疑正是因为这位“半世”枭雄并没有真正握有能够造成对方大量伤亡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尽快拥有核武器,已变成为他们在未来世界秩序中得以“存活”下来的唯一保障:使那个“百事可乐”超级大国若真要对其下手,不得不冒上己方可能遭受那瞬间夺去几百万生命之核打击的巨大风险。
我们现在已看到:正是这种己方无伤亡的“decaf”战争,隐秘地但根本性地支配着今天那全新格局中的诸种国际风云。当那些国际政治“专家们”纷纷拿“文明冲突”、“帝国”或“世界pol.ice”论等各种既有的(右翼或左翼的)理论模型去拙劣地硬套后“9•11”的全球格局、喋喋不休地彼此复制那几套空洞言论,我们何不在喝下一口咖啡的同时,自己来展开一段批判性的思想实践。这样的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实践,永远没有终点。由衷期待我的这篇作为《这个谜语太***》之续篇的文章,仅仅成为那即将涌现的更多更多续篇的一个小小开幕。
附语:今天的意识形态批判
这篇对当下意识形态的分析性文章,最初是以报纸能够容纳下来的篇幅来进行写作的;然而,随着在写作过程中分析视野的不断扩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规模翻了近两倍。
在发表于《开放时代》2006年第2期上的《一把插向心脏的刀——论意识形态批判之(不)可能》这一长篇论文中,我讨论了意识形态批判在今天是否可能这一问题,并梳理出了一个以苏格拉底(Socrates)、康德、拉康(Jacques Lacan)为代表的“离奇的”传统。在后“9•11”时代,这个以“不可能性”为构成性核心的哲学传统,在我看来,是意识形态批判之唯一的可能的实践。《这个谜语太***》与作为该文续篇的本文,正是在这个传统下的一系列具体的意识形态批判实践。这样的批判性实践,在揭示当下意识形态之隐秘操作及其逻辑的同时,旨在避免下述两个“意识形态陷阱”:其一便是“经典的”意识形态批判,即在批判性分析当下意识形态的同时,对其批判对象作出普遍性的宣称,并提出另一种替代性的普遍叙事;其二则是所谓的“后现代的”意识形态批判,即强调各种“微小叙事”是完全特殊的,只能在特定领域中对意识形态作微观的特殊分析。
在《这个谜语太***》及其续篇中,我总是从某一日常生活中的遭遇(encounter)开始,来展开一段反思性的批判实践。这样的分析本身并非是一种普遍化的分析。在这两篇文章中,经由分析所揭示的“现实-幻想”的结构性关系、“欲望-幻想”的结构性关系、以及那往往溢出性地将幻想显露出来的符号性机制(“谜语”)、当代种种剥除实质而纯然符合幻想的“decaf”模式产品(“X without X”)等等这些意识形态操作,它们本身并非是对整个当代意识形态的终极诊断,而只是对其中某些操作所遵循的隐秘逻辑而作出的批判性分析。分析本身并不意味着揭示真理,并进而提供出解决方案;而是借助于一些分析性概念,来提供出一个(些)被当下意识形态所掩盖与压制的切入“现实”的视角。正因为在文章中被分析的那些隐秘的操作实远非今天的意识形态之全部,我由衷呼唤和期待着更多更多的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实践,来对当下意识形态作出各种角度的反思性分析。
同时,在我的文章中,对当下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分析,总是越界性的分析。也即是说,我们绝不应自缚性地将自己的反思性实践仅仅框限于某个特定的“微小”领域。今天的意识形态“狡计”之一,在我看来,就是在“后现代”的名义下,将思想实践割裂成一个个特殊的“叙事”。因此,今天的意识形态批判,必须是一种越界性的思想冒险;其关键便在于:一个反思性实践所跨越的“微小”领域越多,正是越说明被分析的那种意识形态操作在当下的霸权性(而非普遍性)地位。这种霸权性地位不一定完全体现在经验性的计量意义上,而是指那些在结构意义上的主导性操作。
最后我想要阐明的是,这种对当下意识形态操作进行跨越各个(后现代)“微小”领域的批判性分析,本身完全是针对当下的,而非针对任何时代。福柯(Michel Foucault)所说的“当下的存在论”(ontology of the present),应为我们所牢记。
2007-03-09 18:07
(分类:
A: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演唱者:前魔术队总经理加布里埃尔
歌者演绎:换过就不要说抱歉,毕竟我们走过这一回。从来我就不曾后悔,初见那时美丽的相约。曾经以为我会是你,慧眼的英明伯乐。唯一不变的永远,是我自己愿意承受。这样的输赢结果,依然无怨无悔,期待你的复出,时间已流逝。换来一个不上场的人,等待一个不复出的人。善变的伤情,脆弱的脚踝,何必再去苦苦强求,苦苦坚持。
B:别问
演唱者:斯蒂芬--马布里
歌者演绎:一个人要走多远,历经多少转会才会累,什么地方才是家,为了谁才留下。一个人要想多久,历经多少挫折才会懂,不再轻易要转会,不再轻易说今生没钱、没门。用一生做试验。为钱放弃一切,我不再是我,谁又是谁?别问我的伤,别问我的痛,别问我的心中是否在流血,别问我是否心已碎,别问酒逢故人醉不醉。别问我的苦,别问我的悲,别问我的流浪是否很疲惫,别问我是否还有泪,别问魂萦旧梦对不对,也别问我会不会。
C:长城
演唱者:姚明
歌者演绎:遥远的东方,辽阔的边疆,还有勇猛的巨人。当初的彷徨,如今的风光,万千重担一肩独抗。抗着老迈的火箭、抗着扭曲的假相、抗着无尽的挑战、抗着欲望与理想。
聒噪的球迷,球场的中央,还有昨天的战场。皇帝的突破,大Z的拦抢,谁会甘心倒在这地上?叫嚷!蒙起耳朵,这里今天不想听到再挑刺的人。闭着眼睛,再回想残留在膝盖上的那样一道疤痕。留在暴风眼中,无冕的身躯,忘我的拼搏,还有残忍的教练。谁也冲不开,谁也躲不掉,谁想一生无缘冠军? 打起精神,用心用力做掌握自己命运的神。
D:当我想起你
演唱者:保罗--皮尔斯
歌者演绎: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夜,没有你总是缺少了一些,面对着眼前的挑战,我像是断的箭,无力冲向前,没有明天。多少风、多少云、多少雨,躲过去,总又必须再相遇。挖空了心耗尽了力,却输给了天意,陷入黑暗中,在孤独里。不管努力上千万次,梦想它在哪里,挖空了心耗尽了力,最后遗失了我自己。但当我想起你,就有无穷的勇气,闭上眼睛、吸一口气,再砍下五十分,哪怕季后赛无望,只要有你在心里,这生命充满了奇迹,戒指就是一切的动力。
E:饿狼传说
演唱者:科比--布莱恩特
歌者演绎:她熄掉晚灯幽幽掩两肩,交织了火花拘禁在沉淀,膝刚被割损经不起剧动,她偏以指尖牵引著磁电。汹涌的爱,扑着我尽力乱吻缠!,偏偏知道她令我无明天!她倚着我肩呼吸响耳边,高温已产生色相令人乱,君子在摸火吹不走暖烟,她加上嘴巴给我做磨练。她好像头饿狼,嘴巴似极甜,假使走近玩玩凶相便呈现。她就像头饿狼,岂可随便睡?她必给我狠狠的伤势做留念。
F:分手快乐
演唱者:阿伦--埃佛森
歌者演绎:我无法帮你夺冠,你梦想的时候真天真多了。你发誓你会在将来拿下的冠军,没人能把谁的期盼没收,看透彻了心就会是晴朗的。像坐慢车,离别旧车,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请你快乐,分手快乐,就培养年轻的伊格达拉。厌倦训练,只想快攻,你可以找到更好的。祝你快乐,分手快乐,全明星每天都过,其实用对了战术。加自己一个,季后赛就要来了,只有一点遗憾难过,你说你不怕分手,经历失败会进步得多。你却想上市场转转,想挑选那传说中的奥登。未来选秀权让你暖心,你发誓你会重建的很快,没人能把谁的幸福没收。看透彻了心就会是晴朗的,像坐慢车,离开旧爱,挥别错的才能和对的相逢。
G:光辉岁月
演唱者:迪肯贝--穆托姆伯
歌者演绎: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我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故乡带给我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贫困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驱壳,
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傍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H:海阔天空
演唱者:吉尔伯托--阿里纳斯
歌者演绎: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怀著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风雨里追赶,雾里分不清影踪,天空海阔中的我,可会变。多少次迎著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一刹那领悟,脱胎换骨的感觉,不知不觉已上位,做老大。原谅我狂放不羁好大话,因为曾有过去被轻视,背负了理想谁都不可阻,相信会有一天我成明星。仍然自由自我,永远我行我素,出人头地。
I:i believe
演唱者:众球迷送给帮主一曲
歌者演绎:没有人能给我像你能够给我的精彩,i believe i believe i believe。没有人能飞翔像你能飞的更飘逸,and i believe i believe i believe。虽然我们分开,你的雄姿在脑海,每天在等待,你总有一天会回来。我始终觉得,电视一开,你潇洒的站在那。我猜想你那里生活的大概,容貌还是没更改,过的仍然很自在。有梦想有未来,克服前路所有的障碍
你从不觉得无奈。我不怕等待,因为,你的爱;所以,我存在。
J:今天
演唱者:格兰特--希尔
歌者演绎:走过岁月我才发现世界多不完美,成功或失败都有一些错觉,受伤多可怕、复出多艰辛,局中人才了解。已经受伤情不情愿总要熬完合同,交出一份数据不怕被人骂,
谁没受过伤谁没流过泪,何必要躲在病榻上自苦又自怜。我不断失望不断希望,苦自己尝笑与你分享。如今站在场上也难免心慌,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伤脚踝忘掉。等了好久终於等到今天,盼了好久终於把伤治好,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终於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於把梦实现,那些做过的手术早就无所谓,疼也不说疼。
K:咖啡
演唱者:贾森--基德
歌者演绎:太浓了吧否则怎会苦的说不出话,每次都一个人在自问自答,我们的爱到底还在吗。已经淡了吧多放些糖也很难有变化,不如喝完这杯就各自回家,别坐在对面欣赏我的挣扎。一场失败的爱情像个笑话,热得时候心乱如麻,冷了以后看见自己够傻,人怎么会如此容易无法自拔;一场无味的爱情像个谎话,甜的时候只相信它,苦了以后每一句都可怕,人怎么会如此难以了无牵挂。
L:流年
演唱者:克里斯--韦伯
歌者演绎: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用一种愚蠢的方式。裁判在边线只眨了一眨眼,给出技术犯规一次。离开一个奋斗的城市,用一朵花开的时间。老板只和我打了个***,五月的晴天闪了电。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我要复仇,脑中忽然有了愤怒的概念。退役之前转会以后,总有那一天,留不住算不出冠军,那一年让一生改变。遇见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故乡美丽的湖畔,回首昨日事来不及说再见,时光已过十数年。
M:美丽心情
演唱者:阿隆佐--莫宁
歌者演绎:少肾的日子总算过去,天空微露淡蓝的晴。我在早春清新的阳光里,看着当时比赛录象,原来上帝曾给我健壮身体,像一堵不可逾越的墙。那病过又更换了的肾,丰富了人生的记忆。只有曾用心热爱过的人,才了解复出后的甜蜜;也只有被突发病痛折磨过的人,才能明白健康是种运气。让历史记住曾经有一个人,赢过操控命运的病魔。
N:你不在
演唱者:沙克--奥尼尔
歌者演绎:当球队只剩下莫宁和佩顿,你那边是肩伤已经静养。我复出而你却高挂免战牌,无数板凳正在浪费大把的机会。一再错身彼此脆弱的身体,想渴望重温冠军的美梦,我上了场对手把我包夹。你不在当我最需要你时却不在,无尽等待像独白般难挨。你不在高兴还是悲哀你都不在,我受了伤得马上好起来。但你不在不在,时间再按下许多次快门
沉默里听见教练的咆哮,一个人带领这支球队,孤单一个人。你低声说你要手术,我的球队只有自己来硬抗,不做手术也不一定晋级,你说的对我不得不承认。
O:偶遇
演唱者:王治郅
歌者演绎:风带着微笑轻吹,亚特兰大时偶遇,难忘是当年的我,让联盟皆尽沉醉。心印下微笑的影,天天去盼望,登陆是一刹那,再回头已是无法追。看着身边人来来去去,仿佛天上彩云散聚。何时才能,洛城再会?再与梦相遇,要是以后有缘能回归,今天一切都成往事。选秀如梦、裁员如风,怕无法遇。
P:朋友
演唱者:斯蒂夫--弗郎西斯 卡蒂诺--莫布利(合唱)
歌者演绎: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甚麽。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会回首,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
Q:情网
演唱者:文斯--卡特
歌者演绎:请你再为我送上一记妙传,因为我早已飞在了天上,我掩饰不住的渴望,在迫不急待地飞翔,生怕这一扣是好梦一场。而这是一张不上不下的网,轻易就把我困在网中央,我越陷越深越迷惘,路越走越远越漫长,如何我才能拿到总冠军。情愿就这样飞在蓝天上,情愿就这样一辈子嚣张,我打开现实这扇窗,却看见前途日凄凉,问你是否会舍得我转会?
R:让我忘记你得脸
演唱者:众球迷送给“便士”哈达威的一曲合唱
歌者演绎:我的朋友对我说漂亮的球风易受伤,初见便士表演的我什么都听不见。曾经在梦里喊你千百遍,在梦里凝视你的眼,为何他们对的美丽视而不见。我所见过最华丽的球技,为何让你走向痛苦深渊,让我忘记你的脸,让我忘记你的表演。不看见,但愿从此忘了往事而拥有明天。不能再好象从前,以为你会复出,在转眼之间。不看见,决定好好关注别人去面对明天,不能再轻信传说,什么乔丹接班人、魔术师再现,便士好似云烟。
S:算你狠
演唱者:拉希德--华莱士
歌者演绎:一个零容忍气得发冲冠,生旦净末丑好汉不怕罚。你若要罚我不会怕,强忍的平静不会撑得太久,不想容忍尺度游走,别以为想搞谁我不知道。我说算你狠善用大众的舆论,谎话说了两次他就变真;我说算我笨总爱冲动的大脑,只为一时的气氛,搞一肚子的气愤。一听到哨我就想到过去,就立刻让我血冲到脑子里去,我的心里只会永远的恨你。你让别人随意抱怨又投诉,把我一个人罚出场去吹冷空气,我会活得很好真的没关系。你真是没什么良心把我就这样玩弄,我真是没什么出息对这年薪还放不下去。
T:天仙配
演唱者:道格--克里斯蒂和他亲爱的老婆杰姬
歌者演绎: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客场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泡MM我打你,我赚钱来你消费,别墅虽旧能住的舒服,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U:u can't say
演唱者:贾玛尔--克劳福德
歌者演绎:you can't say,不要紧现在请忘记,我不想让你们失望,所以暂时停止我的爱。you can't dream,无论何时,我一定会回到这里,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的心永远不变。
像花一样,麦迪逊永远会留在我的记忆里,像现在一样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会重新回到你身旁,像过去允许我能在你们的记忆里,能开心的砍下五十分。
V:v are the champion(只能找同音字顶替,见谅)
歌者:全体凯尔特人球员、球迷、工作人员合唱
歌者演绎:送给远在天国的奥尔巴赫,伟大的老人家是永远的冠军。
W:外面的世界
演唱者:大卫--斯特恩
歌者演绎:在很久很久以前,你接纳我我掌管你;在很久很久以前,我放飞你去远空翱翔。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市场很宽广,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会在这里衷心的包装你,当你觉得外面的市场很宽广,我还在这里开心的数美圆。每当决赛开打的时候,我总是热切的盼望你,天空中虽然飘着雨,我依然等待美圆的入帐。
X:想和你去吹吹风
演唱者:特雷西--麦克格雷蒂(送给他逝去的亲人们)
歌者演绎:感情浮浮沈沈世事颠颠倒倒,一颗心阴阴冷冷感动愈来愈少,繁华色彩光影谁不为它迷倒,笑眼泪光看自己,感觉有些寂寥。想起你深厚感情依然萦绕,那情份还有些味道,喜怒哀乐依然围绕能分享的人哪里去寻找。很想和你再去吹吹风去吹吹风,风会带走一切短暂的轻松,让我们像从前一样安按静静,什么都不必说你总是能懂。想和你再去吹吹风虽然你是不同时空,还是可以迎著风随你说说心里的梦的梦吹吹风。
Y:英雄泪
演唱者:斯蒂夫--纳什
歌者演绎:云里去,风里来,带着一身的尘埃。心也伤,情也冷,泪也干。悲也好,喜也好,命运有谁能知道?梦一场,是非恩怨,随风飘。看过冷漠的眼神,做过被抛弃的人,
才知世间人情永远不必问。热血在心中沸腾,却把太阳带上颠峰,回首天已黄昏,谁还轻视我?山是山,水是水,往事恍然如云烟。总冠军,梦却远,谁在乎,英雄泪……
Z:自己的心情自己感受
演唱者:凯文--加内特
歌者演绎:曾有太多批评袭击着我,总有些许冷漠凝聚眼眸。曾有太多队友总离开我,总有些许孤独涌上心头。这世界已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生活,生活也不再有我能预知的结果
为何我要接受宿命的悲剧传说。这世界已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生活,生活也不再有我能预知的结果,是不是我也可以有所选择?三十年的沧桑我经历太多,自己的心情我自己感受。
2007-03-09 18:03
(分类:
最近几乎天天开着电脑写文章,时不时跳出关于两会的消息让我看.女人一贯对政治与权术不太感兴趣.我不例外.不过有一点使我忍不住生气.
读中学时学时事政治,就知道了教育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不知道是哪个天才的政客,想出这么个杀鸡取卵的办法.教育产业化了,确实拉动了内需,刺激了经济.但是今天的教育现状怎样?不必说那些有失偏颇的政策条例,就看前天我收到的一条人民短信:为鼓励广大教育者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从今起师范教育免费,从今年开始,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免费: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大\华东师大等.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祖国不缺教师!师范大学培育出的教师数量的绝对值并不小.去年成都市教师公招,应者如云.其中包括我的不少同学,重点大学的硕士,大家为了去一所中学甚至小学努力准备,其淘汰率绝对不比那些知名企业低.听说成都最好的中学之一7中,招一名语文老师,报名者四十多人,一半是硕士,包括北大这类名校.
这说明什么?在当今就业环境生活环境下,在城市做教师,是个很好选择.即使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大家依旧会争先恐后去争取这个岗位.
那么中国真的就不缺教师吗?当然缺.尤其在中西部的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教师资源相当缺乏.
别指望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会去这类地方贡献他们的光与热.没有人天生是雷锋.许多企业和事业单位校园招聘都直接表明只接收重点大学毕业生,既然有这些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要去落后的地区?
可能有人要说我这样说是不是太势利.我不是势利,我不过说话比较坦白,包括我自己,我会去农村地区支教一年半载,但不会一直留下.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选择更好的就业环境,旁人也无可指责,换个位置,大家彼此彼此.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生活压力像一条鞭子,抽打着很多知识分子盲目向前,又怎能强求这个群体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城市教师过剩,农村教师资源贫乏.既然如此,教育资源就应该向农村倾斜.农村教师的主力不是重点师范大学,而是普通师范院校,也就是我们高考报志愿的第三批,在我们读中学时,成绩中等或以下的同学,会报考的那类学校.由于地处偏僻,这类学校的生源也往往来自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加之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会促使这批学生往农村地区走.如果师范教育要免费,我觉得,首先应该是他们免费.
现在教育部让直属师大免费,无异于天下大旱,皇帝调粮给各地诸侯救灾,可知诸侯本就不挨饿,饿肚子的是百姓.典型的损不足以奉有余.这笔钱谁出?是全国大学生每个人在掏包,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绝大多数掏钱学生养了一批本就已经占据资源优势的所谓直属师范大学学生.
所以,那些代表们,说话不要站着不怕腰疼.漂亮话都会说,但是要有实际意义.不管什么好处,都先让重点大学先尝,凭什么?掏钱的是绝大多数非重点大学学生.
2007-03-09 17:52
(分类:
好友李新爱给人的感觉一向是个风风火火冲动异常的小姑娘,对于社会的潜规则一向是愤怒有加.这不,最近她又开始了一场悬殊的"决斗",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中国移动开始了一场诉讼.经她授权,特在天涯披露此一事件,望各位网友支持,尤其是北京本地受到相同损害的移动用户.以下文章由李小姑娘本人所写.外附录相关报道以及起诉状.
炮轰中国移动通信
1月13日上午坐在去往朋友家的公交车上,我突然发现手机没了信号,以为手机死机出现的短暂毛病,也没太在意。待到朋友家时,反复几次开关机后,手机还是老样子,只好把卡取出装到朋友的手机里一试,才发现不是手机的问题,而是卡出了问题。我们遂来到附近的中国移动营业厅,咨询台的服务员测试了一下告知我们卡没有毛病,是系统在升级,影响了网络信号。我质疑:为何朋友的号码同是动感地带品牌,怎么没有出现类似情况?服务员答曰:不太清楚,可能有的卡受影响,有的不受影响吧!今天有好几个(用户)来问的了!我再问:那什么时候能好?服务员答曰:我也不知道!
走出营业厅,我和朋友无奈地苦笑,这就是中国的垄断行业所给你的变态脸色!无论你中国移动通信是正在系统升级,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了用户接收不到信号,不能正常使用手机,中国移动都该对用户负相应的责任。事前,中国移动没有任何通知和声明表示它在进行系统升级,可能会影响用户手机的正常使用,事后,当用户去咨询时却也得不到合理与负责任的解释和赔偿,连用户何时能恢复正常使用手机的时间都用“不知道”作答。你中国移动就是这样为用户服务的吗?你中国移动除了惦记用户口袋里的钱之外,对用户有起码的尊重吗?对用户负责吗?假如我在这些不能使用手机的日子里,有什么重大事情需要通过手机通信解决和处理,由于你中国移动的原因给我造成的巨大损失,谁来负?中国移动你就连一点法律常识都没有吗?你垄断着中国大陆的手机通讯市场,所以你腰大气粗地找不着北!你有着某种类似B社会性质的背景,所以你就可以践踏用户的利益,不买法律的帐!
直到15日,我已经3天无法使用手机,而嚣张的中国移动仍没有任何表示。在任何一个尊重法律尊重人的各种权利的国度,都不会上演这样的闹剧;在任何一个尊重客户利益尊重承诺提供良好服务的企业,都不会有如此轻率且蛮横的举动。你尊重不尊重你与用户之间的协议?你履行不履行你的服务条款?你这是在自己打自己嘴巴吗,还是干脆耍无赖?是谁把你中国移动惯坏了,是谁让你中国移动如此霸道?垄断,你以为垄断就能让你一辈子占领中国大陆的通讯市场了?这片大地总要进步的,总要向文明靠拢的,全球化趋势下,你想永远躲在垄断的保护伞下吸血?今天,我,你的一个普通用户就向你中国移动通信开这第一炮!垄断,你休想独裁下去!垄断,文明的秩序有一天会将你吞没!
铁路、石油、新闻出版……垄断的危害已日益突显,让我们都来向这些无耻的垄断行径开炮吧,让它成为文明社会里的炮灰。
后续:到1月19号,我已经7天无法使用手机了,为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卡经过北京移动通信营业厅(学清路店)的3次测试都说没问题,可就是始终没给我解决问题!后来说让换新卡,却无理地要求用户自己花10元钱才给换新卡。我在乎的并不是10元钱,而是这样要求伤害了用户的利益和感情!今天此营业厅同意免费给换新卡,却再次无理要求收回我的原卡。中国移动通信你凭什么?那是属于我的财物,怎能交给你,你自己所造成的后果应该由自己来承担,而不是转嫁到我们广大用户身上!请马上停止你们的侵权行径!并给我们合理的解释和赔偿!
中国移动通信:你的承诺就像放屁吗?
2007年1月13日,我的手机突然接收不到信号,直到1月21日中午才重新享受到中国移动通信(北京公司)的服务。期间,我查明导致手机接收不到信号的原因是:移动系统的问题,致使一部分用户的手机卡不能接收到信号(卡通过测试证明是完好的)。
这痛苦的9天,我没有欠移动一分费用,但是我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服务。我于2007年订制的一年“掌握生活”业务,在这9天当中,也没有及时为我提供服务,本来是每天接收一条信息,可是有8天都因接收不到信号而没有享受到此服务。为此,我拨打10086***投诉,要求中国移动通信(北京公司)赔偿我的损失。9天,我不能正常使用手机,在工作上、生活交际上为我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的心情,对移动不尊重用户的行为感到十分恼火。移动应该为我带来的伤害和损失负全责,而不是无耻地逃避责任,违反与用户的服务协议!
1月20日上午,10086的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个答复:一、手机卡免费换新卡,但要收回原卡。二、赔偿30元。第一项,我们达成了共识;针对第二项,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不明白移动所谓的这“30元”是怎么算出来的?他们的答复是一般对用户赔偿最高30元,我不甚满意!我要求赔偿应该按天来计算,具体情况得有个具体的赔偿标准,比如当以30或50元乘以9天来确定赔偿金额,而不是光听移动的“一口价”。最后,移动同意向上级反应协商后再告诉我一个解决方案,并承诺在7个工作日内解决。可是到现在,一个星期早已过去,却不见移动履行承诺,给予我满意的答复。逼得我只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中国移动凭借它在通信市场的垄断地位,已经嚣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实在可恶!
同一时间,如此多的用户同时出现接收不到信号的问题,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巧合吧?你中国移动却还在投机取巧,一味地掩饰,企图从中再捞一笔(换卡每张收费10元)。神州行、动感地带、全球通用户都出现类似问题,你们不去真诚地解释解决,却一再为自己狡辩。到现在也没看到你们的声明与道歉,你们以为用户都是软骨头?任你们宰割,而不动声色?多行不义必自毙!经商也该有一定的底线,超越底线,便会自掘坟墓。
中国移动,我想问你,你就是这样把你的用户踩在脚底下的吗?你就是如此蛮横地来为用户服务的吗?你的承诺还不如放屁能留个响呢!我都怀疑,你中国移动懂不懂什么是服务?你若再一意孤行,我将时刻与你中国移动作战!
民事起诉状(启动通信自由权第一案)
民事起诉状
原告:李新爱,女,汉族,私人信息略。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案由:
电信合同纠纷
诉讼请求:
一、要求被告退还信息费5元整;
二、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200元整;
三、要求被告赔偿误工费600元整;
四、要求被告赔偿交通费100元整;
五、要求被告赔偿打印费36元整;
六、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抚慰金1元整;
七、要求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
八、要求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事实和理由:
2006年3月,原告从被告某营业厅购买“动感地带”卡一张,号码为13401073475。 2006年12月31日订制了中国移动公司“掌握生活”业务服务,信息费每月5元,于2007年1月1日开始生效。
自2007年1月13日起,原告发现该卡不能正常使用,出现无信号、无法拨打、接听***及发送、接收信息服务等故障。原告当日即与被告营业厅联系,营业员在测试后告知原告该卡没有任何损坏,只是由于系统升级,影响到部分用户的正常使用,若要继续使用该号码,必须换卡,但需收取换卡费10元。原告不同意交费,并拨打10086进行投诉。
2007年1月21日,由于急需使用手机,原告到被告营业厅用原卡换取新卡一张。在原告的强烈要求下,被告表示最多赠与原告30元话费作为补偿。由于补偿方案不合理,原告拒绝。双方对赔偿事宜,最终未达成一致。被告又承诺7个工作日给予答复,但截止起诉之日,原告仍没有收到被告的任何答复。
由于手机不能接通,给原告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增加了原告的生活、工作成本;同时,也造成亲人的担心、朋友的误解,给原告造成精神上的困扰和痛苦;另外,原告也未能享受到订制的信息服务。
在信息化的今天,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在各个领域,它已经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大多人来说,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部分。
被告作为实力强大的运营商,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理应为所有用户提供优质和便捷的服务。被告的系统故障造成的影响也必然是广泛的。但遗憾的是,被告在之前和此间,对系统升级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害的重要事实,从未通知用户。事实上,该行为已经给大量用户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不便。甚至在用户投诉后,被告不仅没有给予合理解释、没有给用户道歉,反而向用户强制收取换卡费用,企图谋取不当利益。
原告认为,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包括原告在内的广大用户的通信自由权和财产权,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基于上述事实和理由,请求法院依法支持原告的各项诉讼请求,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此致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2007-03-09 17:49
(分类:
一、全民医保是否可以实现?
二、公共医疗领域必须“去市场化”、“去商业化” ?
三、药品价格该如何定?药品降价利弊何在?
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高强宣布了医改的“中国模式”。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要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等。可见,医改的方向已经向弱势群体倾斜,但是,让全民公费医疗,是我国目前财力所不能负担的,只能成为一个大方向。
对于国家投入和投入的方式上,相关部门的意见并不统一。卫生部主张投入2600亿元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占目前卫生总费用的3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认为近期目标应是建立大病风险保障机制,由此需要国家投入2030亿元;而财政部则认为要达到卫生部的目标,国家投入可能是个“无底洞”。
正方观点:“解决全民社会保障,经济能力不是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迎生认为,财政每年拿出1600亿元左右,基本可以将医疗保障全覆盖;拿出1000亿元左右,基本可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养老问题。正如经济学者吴敬琏所说,从每年上万亿的公费吃喝、公费用车、公费出国等支出中节约一部分,“全民低保”的费用已经足够了。
反方观点:从中国社保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尚无能力建立全民性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太多,搞全民社保不现实。
特别制造:两会代表一席谈之二——医保专题
本次节目是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在两会期间的一个特别节目。本次节目录制现场由天涯社区和凤凰网联合进行网络文字直播。现场将邀请数十名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同台讨论PK。
所有网友言论,将会传递给现场的主持人胡一虎和两会代表委员,并将选取部分精辟言论和问题进行现场提问,让现场代表与网友直接交流。欢迎广大网友参与录制直播,积极提出问题。
节目录制和网络直播时间为:3月9日(星期五)晚上20:00-23:00
2007-03-08 18:18
(分类:
一位15世纪的修士布道,为了使听众具体地感受到地狱的KB,他让敲钟人把屁股亮给大家看。他说:“你们看见这个窟窿了吗?很臭,对吧?而地域之洞比这还臭!”乳房遭到的咒骂并不比这个更温和。17世纪的道德家们声称:“***的乳房上绞缠着蛇蝎毒虫,流着脓水,散发出难闻的恶臭……”波林则认为:裸露的乳房是“移动的瘟疫,远看一眼也会中毒。”最耐人寻味的倒是1675年法国人布瓦洛发表的《论胸部过分裸露》的论文,他说:“看到漂亮的乳房和看到魔鬼同样危险。”这确实要比同时代的其他道德家朴实,他承认危险存在,但是危险来自于“漂亮的乳房”——这要比说乳房恶臭、丑陋更像句老实话。
??什么样的乳房是漂亮的呢?
??如果纯粹从活动的方便来说,当然是小乳对女人自己更好,大乳在运动中显然是个累赘,还有塌陷变形的危险。模特儿和运动员当中,很少看到大乳,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同时小乳还呈现出一种清纯之相,有处子之美。
??平心而论,历史上虽然大乳小乳孰美的争论此起彼伏,对小乳的讴歌向来要比大乳的多。阿芙洛蒂特和特洛伊美女海伦的乳房都如“苹果般”,不仅指的是形状大小,更指的一种清凉甘澈的触觉。圣母画像中,乳房纤细秀美,即使在哺乳中,也未曾刻意表现庞大。12世纪的法国人开始热切歌颂“小而美”的乳房,描写它们坚挺、洁白,像两粒苹果,而另一些作者喜欢的乳房体积已经缩到“像两粒圆圆的核桃”。这个爱好一直延续到了16世纪,小而挺的乳房始终占据着画家们的想象,意大利人也一样,即使是宽肩多肉的女性,她们的乳房也仅是微微坟起。文艺复兴后期,大胸脯的女人越来越受欢迎,***气息布满了关于乳房的描写和绘画。
??***商业化让豪乳陡然占据了公众的视线,卖牛奶、水果、蛋糕、啤酒,什么都有可能跟大乳联系在一起,而女明星的豪乳也成了进入好莱坞的入场券。她们在镜头面前百般妖娆,和模特儿不同的是,她们仅需要摆出各种曼妙身姿,无需没完没了地奔跑和劳作,甚至都不必走来走去,大乳的麻烦仅在镜头之外。相比之下,陡然流行的平胸的海报和照片,显示出一种不迎合的、带有一丝伤感的、被克制的性感——实际上也建诸大乳流行的文化上。
??也许正因为大乳和商业及娱乐氛围联系紧密,胸部大小和智力品位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电视上没完没了的隆胸广告也加深了这种印象,平胸的女人哭诉丈夫和情人如何厌弃她们的身体,而在隆胸之后,她们找回了自信和男人。这可能不仅仅在粗糙地辱蔑女人,也在低俗化男人。在一个随便从网站和电视里都可以看到大胸脯女人的世上,乐观的估计是,男人对女性的期待也许会在胸脯上追求某种差异化——虽然不一定是小胸脯,甚至有可能是葫芦型或拐杖型的奇胸异乳,当然,也有可能仅对别的女人的胸有观赏的兴趣,对自己女人的其他特色更为看重。
??一个女整容外科医生说:“大多数乳房都像一滴眼泪,上部较扁而下部欲垂。”可是那些男人和女人共同看到的完美胸部误导了自卑的女人,让她们认为自己的胸与众不同,需要靠整形才能与大家一致,其实那些完美的胸是少数,而且它们多少有人工的痕迹,无论是勒的,还是注入盐水袋或者硅胶。
??胸大无脑和帅哥无良都是出自自卑者的假想,美国的社会学家调查得出结论,胸部大的女人比平胸的女人智商高出近10个点。这大概和研究脚的尺寸与阴
茎大小之关系的无聊课题同属一个级别,如果大胸脯女人真的相信,大概也只能证明自己是社会学家研究结果的反例。
??在MSN上跟人聊天,一时打字失误,把“你也不用脑子好好想想”,打成“你也不用奶
子好好想想”,对方惊愕之余备受伤害。对于很多信奉胸大脑也大的人来说,用奶
子去想基本上也是她们信奉的理念的另一种说法。
2007-03-08 18:10
(分类:
金庸小说中的戏曲
新近大陆出版了《金庸散文集》(作家出版社2006年9月),其中收录作者1956年发表于《大公报》的一系列漫谈京剧的文章,如《谈除三害》、《谈庆顶珠》、《谈空城计》等。文章深浅姑且不论,倒多少能了解到金庸在小说创作之外的又一爱好。
其实,光是他的几部小说,早就逗漏出作者在中国传统戏曲方面较为广博的知识了。这其中有暗用的,比如《倚天屠龙记》第三回《宝刀百炼生玄光》开头那句“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其实就源自著名京剧剧目《武家坡》薛平贵的两句唱:“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此处为徐晋如《金庸小说用事举隅(下)》最早指出)。更多的则是明写戏曲场面和引用戏词。下仅凭记忆所及,按小说所叙时代,略为胪列。(南窗按:其小说所引剧目与戏词多有“时代错乱”处,因系小说家言,暂不一一究诘)
《天龙八部》“函谷八友”之一的李傀儡,“一生沉迷扮演戏文”,平素“用油彩绘了脸谱”,“扮得便如戏台上唱戏的伶人一般”。第二十九回回末一出场,就是四句西皮散板:“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接着既扮江采苹,又扮唐明皇,竟来了出“一赶二”的《梅妃》。打斗中又轮番扮作项羽、虞姬、西施、李白,最后还唱起“‘哭关羽’戏文”。这位“李老板”放到现在,倒算是位肚囊宽敞的名角,不用说,《戏迷家庭》、《盗魂铃》这类戏,一定是拿手的,一笑。
《倚天屠龙记》第六回《浮槎北溟海茫茫》,殷素素在木船上唱了一曲《山坡羊》:“他与咱,咱与他,两下里多牵挂。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杵来舂,锯来解,把磨来挨,放在油锅里去炸。唉呀由他!只见那活人受罪,那曾见过死鬼带枷?唉呀由他!火烧眉毛,且顾眼下。火烧眉毛,且顾眼下。”这里唱的《山坡羊》,乃选自昆曲《思凡》。(参台湾“金庸茶馆•诗词金庸”潘国森文)又,三十四回《新妇素手裂红裳》写大都城内皇帝游皇城的场面:“……一队队的傀儡戏、耍缸玩碟的杂戏,更后是骏马拖拉的彩车,每辆车上都有俊童美女扮饰的戏文,甚么“唐三藏西天取经”、“唐明皇游月宫”、“李存孝打虎”、“刘关张三战吕布”、“张生月下会莺莺”等等,争奇斗胜,极尽精工。”上面五个故事全见于元杂剧,即杨景贤连本剧《西游记》,白朴《唐明皇游月宫》(已佚),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无名氏(旧题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接着写到“装扮着‘刘智远白兔记’戏文的彩车”则又正是“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之一的《白兔记》。可见金庸于此等细节,写来也极有分寸。
《笑傲江湖》第二回《聆秘》,衡山派掌门莫大先生则是随着“伊伊呀呀的……胡琴之声”走出场,边拉还唱着戏文:“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金沙滩……双龙会……一战败了……”。莫大唱得这出是杨家将的戏,名叫《李陵碑》(又名《两狼山》)。写的是金刀令公杨继业被困两狼山,最后碰李陵碑而死的故事。上面的几句反二黄,正是杨继业的唱词。后莫大听到茶馆众人议论衡山派内所谓“门户之争”,“忽然间胡琴之声渐响,调门一转……唱道:‘小东人,闯下了,滔天大祸’……”。唱的这出则又是《三娘教子》了。《三娘教子》讲的是明代薛广有妻张氏,妾刘氏及三娘王春娥,刘氏生有一子倚哥。薛广在外托友人带银回家,友人诈称薛广已死,私吞银两。张、刘二人先后改嫁,惟三娘与老仆薛保抚养倚哥***。倚哥在学中为人讥诮,遂不听三娘教训,三娘亦断机以示决绝。后经老仆薛保劝说,方才和好。最后倚哥高中,薛广归家,一家团圆。上引的一句“小东人,闯下了,滔天大祸”正是老仆薛保责备倚哥的唱词(南窗按:现在流行版本基本上尊马派,多作“小东人下学归言语有错”,参见“布衣上卿”《考证<笑傲江湖>里莫大的唱词》一文)。戏中的杨继业、薛保都是老生,莫大唱来也很恰当,他“身材瘦长……脸色枯槁,披着一件青布长衫,洗得青中泛白,形状甚是落拓”,莫非学的是“奚派”,又一笑。
《书剑恩仇录》其实也隐藏了一句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