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兵和城防在造 来月经几天就没了后来看队列里没了但没造起来

站点分类 分类频道 互动功能 作家相关
(书号54870)
加入书架书签
投女生推荐票
| 阅读底色..
薄荷清新
粉红世家
蓝色港湾
紫色迷情
怀旧时光
白雪天地
字体大小..
打赏作品 | 给本书投粉红票 | 给本书评价
我是大军阀
作者: 更新时间:
2008-02-27 19:48 正文
分卷阅读
本卷共0字
更新时间:2006-3-9 21:48:00 字数:2920
  张海,一个混吃等死的网络职业奇幻写手,在他二十五岁零三个月的一天晚上,在享受完自己的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夜宵后,离开了这个该死的混帐世界,混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从三流大学的中文系毕业的张海,刚踏入社会的时候心里满是理想和希冀。自认为文笔了得的他很想做一个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文豪,在很多年后,自己的杰作将成为大学教材上的课题,成为众多评论家一生研究的对象,而张海这个名字也被永久的记入世界文学史,像一颗黑夜中的璀璨明星,指引着后世的文学青年们前进。
  梦想的确伟大,可是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出版社的大编辑们可是看不起张海那一篇篇自认为文笔华美构思绝妙的作品,统统的奉还并且留下几句张海认为是狗屁不通的批评与建议。就这样,在送稿---退稿---再送---再退这样的一个循环中,张海度过了自己出校的第一个年头。在这一年,支出一万三千元,收入为一千两百六十块钱,都是他给住处附近一家网吧做临时网管赚来的。
  在经历过三十次送稿退稿后,张海总算有了点觉悟,知道自己这么点水准,想写《罪与罚》《复活》这样深刻的小说纯属痴人说梦。于是,他开始和一些搞文学的网友交流,得到一条建议:先写点奇幻,赚够了钱,再想着有进一步的突破。
  张海其实心知肚明,这什么“进一步突破”也是幻想而已,古往今来第一流的小说家还真没几个是写奇幻的,吴承恩算一个,托尔金算一个。但是,面对目前经济的窘迫和因为弟弟上大学而一样手头紧的父母,张海只能认命,成了一个奇幻写手。
  在起点、幻剑等著名中文网混迹了一段时间,看了数百部作品的张海经历了嗤之以鼻---暗暗吃惊---津津有味---如痴如醉这一过程。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写东西,其实你蓄意想写深刻的东西时却写不出来,但是当你不想刻意时,好文章往往就出来了。
  在新的一年来到,父母给自己的五万块生活费已经用去过半的时候,张海终于动笔了。一部描写某普通大学学生在一网游中纵横天下、统领群雄、怀抱群美的书很快问世。这本叫做《网游之天王无敌》的书虽然题材够烂俗,不过在张海精致的文笔和巧妙的情节布置下,一经上传就好评不断,很快就在起点入了VIP,并且有书商来联系张海出版的事宜。年末,张海的这部处女作以近五百万点击位列起点年度新作第一位,也为他带来了近二十五万的收入。这钱足够张海花好几年,他在回家过年时给家里人送去了十万,以缓解父母的经济压力。看到欣慰的父母,张海觉得自己那所谓的文学理想已经不是很重要了,自己开心家人幸福才重要啊!
  解决了生计问题,张海的创作态度空前的认真起来。他筹划了一个月,第二部小说《蜀山少爷》面世。这书借这一年兴起的仙侠修真类热潮的东风,由张海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修真世界。在这本书写的过程中,张海查阅了诸多资料,阅读了前辈以及网友的大作,最后综合百家之长,写出了这本备受欢迎的作品。
  《蜀山少爷》在各个方面都有长足进步,而书友的热烈反应也是出乎张海的意料之外。到年底这本书得到了惊人的千万点击,并且给张海带来了近八十万的收入。张海的网名“混吃等死”也是成为网络小说界的焦点,他成为了公认的一流写手,更加光明的未来也在等待着他。
  张海成了百万富翁,衣食无忧生活舒适,但是他的雄心却再次萌发。
  他想写本架空历史的小说,独特的架空历史。在这么多好作品里,他最喜欢《明》和《新宋》。不过,他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写一个军阀的故事。因为,历史家哪个开国皇帝不是军阀出身?军阀的故事,既能得到大多数网友的喜欢,也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想到目前最多的就是以明末、宋代和三国为时代背景的小说,张海想过完决定不刻意的去避开热门题材。毕竟,写其他时代虽然可以吸引眼球,但是网友面对那些不熟悉的人物和历史,恐怕会有隔膜感,最后会影响阅读心情。
  张海打算在唐、宋间选取一个时段作为背景,于是他开始查找相关的史料和小说。因为他住在学校附近,而图书馆的阿姨和他很熟,所以有一段时间他天天泡在图书馆,查阅着唐、宋时期的史料。当然,除了当时的各类史料,张海还查了很多关于***械、火yao、农具、军事训练等很多东西。没办法,既然是架空历史,那么回到过去的主角要是啥也不知道,那就没办法写了。这些东西倒也很对张海的胃口,他也很用心的把这些东西记了下来。
  在构思了一段时间后,张海渐渐有了头绪。动笔,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
  这是个很平常的夜晚,张海在晚上九点多时随便的点开了自己刚刚下载的A片,看了一会忽然精虫上脑,于是去卫生间好好的打了一番手***,爽了一把。他本来模样不差,但是这两年沉迷在写作上,所以没时间交女朋友,又没有出去到酒吧等地方鬼混的习惯,更不会去泡网友,所以依然是从没碰过女人,没办法的时候只能靠手解决问题。
  打完手***后,张海洗了个澡,然后信步走到了外面的街上。不远处就是校门口,那里聚集了很多小摊点,是个吃夜宵的好地方。这里因为收入好,城管又很少来,所以很红火。
  张海要了一串烤羊肉,刚咬一口,裤兜里的手机震动了。他拿出一看,是自己以前的好友,现在也是一名网络写手的小胡打来的。小胡也是一位一流写手,擅长写都市奇幻,目前他也有写架空历史的打算,所以两人经常一起讨论。
  “阿海啊,我刚刚想到两个好点子,是两个时代背景,你我各选一个,如何?”
  张海听小胡的声音很兴奋,于是咬着羊肉串含糊不清的说道:“你说说,我听着呢。”
  “第一个就是唐朝末期和五代十国,那个时段虽然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完全可以称得上群雄逐鹿,英雄倍出。比如说,那时候的第一猛将李存孝,后来的铁***王彦章,都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显赫的超一流战将。而且,那时候藩镇割据,北有契丹,西有西夏吐蕃,南则有大理。你说,这个时局乱不乱?有没有写头?”小胡说道。
  张海一边嚼着羊肉一边离开小摊,说道:“我觉得这段历史还是比较冷僻啊,恐怕不容易得到认同。你说说另外一个吧。”
  车灯闪,刹车声格外的刺耳,接着毫无防备的张海飞了起来,完成了这辈子最完美的动作:空中转体三周半加团身三百六十度。可惜的是落地太差,就那么重重的躺下了。如果旁边有评委,估计要打出最低分了。
  在吐出生平所吐的第一口血后,张海在几秒钟内就死了。没办法,肋骨全断并扎穿内脏,死得这么快,倒少了很多痛苦。
  张海死前最后的意识是:
  1.嘴里的羊肉串还没有吞下去,妈的,我本来还想吃碗馄饨呢!
  2.手机这么摔还没坏,诺基亚的质量就是牢靠!为啥?手机就掉在我耳朵旁边,小胡的声音还听得到呢:“第二个嘛,你觉得南宋后期怎么样?那样孱弱的一个王朝,如果出一个大军阀,并且统一全国,这是不是很有趣?喂,阿海,你怎么不回话?”我倒是想回啊,可是我已经死了啊!
  意识逐渐消失,张海就这样去了。孤零零的倒在街上,倒有点黑帮片里老大横死街头的感觉了。
  第二天,当地日报的一个小旮旯里有这么一条小消息,标题为“一青年张X夜行不慎被车撞毙,有关部门提醒路人注意交通安全”......
  ; 第一章 皇家新丁(上)
更新时间:2006-3-10 9:11:00 字数:3605
  1242年,南宋理宗淳佑二年,临安,皇城。
  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坐在布置精巧而不失华美的大厅里焦急的等待着,一副坐立不安的模样。他身穿龙袍,既不高大也不威严,脸上有因酒色过度导致的苍白之色。
  这个人,就是当今南宋皇帝,在位已经十八年的宋理宗赵昀。今年四十岁的理宗,本来是没机会登上这个皇位的。当初宁宗驾崩,奸相史弥远废掉当时的太子,把北宋燕王赵德昭的九世孙、当时为宁宗养子的赵昀推上了皇位。他这个人喜欢读书和享乐,如果做个富贵王爷,对国家无大害,自己也落个逍遥一世,可是命运却让他做个南宋这半壁江山的主人。
  奸相史弥远已经死了九年,理宗却不像历代那些脱离权臣控制的皇帝一样把大权抓到自己手里,而是继续做他的享乐皇帝。虽然他为人非常温和,不是暴君,但是这种皇帝根本就不适合现在的南宋。金国灭亡了好几年,北方的蒙古兵是蠢蠢欲动,若非孟珙等人镇守荆襄,早就大举南下了。整个南宋,都处在一种前途渺茫的气氛中。
  今天,理宗曾经宠幸过的一位宫女就要生孩子了,这对于一直没有子嗣的理宗来说,实在是件天大的喜事。因为他自己天生的体质,加上多年贪欢好色,宠幸的女人没几个为他生育,生的那几个也全是女儿,居然到了四十岁都没有一个儿子。这个宫女,本来是他在一次宴会后一时兴起而宠幸的,没想到居然怀孕了。聪明的宫女瞒过了把持后宫的贾贵妃,并且想办法让理宗知道了此事。
  理宗大为高兴,立刻封她为清妃,并且派了很多宫女太监来服侍她。杨太后知道这事也很是重视,派了几位前朝老宫女来帮忙,整个皇宫在清妃临盆前的几个月是忙成一片。贾贵妃虽然得宠,但是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和理宗起冲突,更不敢得罪太后,只能摆出一副好姐妹的派头,送了人去照顾清妃。
  听着内室里传出清妃断断续续的呻吟声和宫女们忙活的声音,理宗急得是团团转,嘴里不停的念叨着:“列祖列宗啊,请保佑清儿把这个孩子顺顺利利的生下来吧!”他心里充满了渴望和焦急。
  这个时候,张海突然恢复了自己的意识。之前的车祸,就好像发生在无数年前一样,但是又像是就在几秒钟前。
  身体传来一阵难受的挤压之痛,张海忽然觉得眼前一亮,接着就身不由己的张开嘴哭叫起来。
  这种感觉很恐怖:自己的意识非常的清醒,记得之前发生的一切,包括车祸前吃的羊肉串的味道、小胡说的那些话,还有被撞飞后的剧痛,但是,现在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连自己的身体,都是那样的陌生。
  张海发现自己在哭叫的同时,被一个满脸皱纹并穿着貌似古代服装的老太婆放进盛满温水的盆里,接着一双粗糙的手轻盈的帮张海搓洗身体。
  “我变成婴儿了!借尸还魂?”张海终于明白了目前的状况,但是他看到周围那些一样穿着古代服装的老女人、小美女后,他发现好像自己回到古代了。
  看过那么多架空历史的小说,张海自己也不是没有幻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如果回到古代,一定要大展拳脚兼玩无数美女,但是,眼前的一切已经很明显的表示他已经不在自己之前所处的时代时,张海依然无法避免的感到有一点恐惧和茫然。
  脑子里胡乱的想着,闪电般掠过很多念头,张海最后忍不住哭得更大声了,因为他想到那些小说里的主角,要么是全身回到古代,要么是带着一批弟兄和武器回去,靠着自己的努力很快就闯出了一片天。可是张海现在是“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啥也没有,连点凭仗的道具也没,这让他有点绝望:“我的运气,不会就这么差吧?”
  张海脑子慢慢的清醒了,而此刻他也发现自己被抱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美丽青年女子身边。她躺在床上,虽然样子很是衰弱,但是还是勉强伸出右手摸了摸张海的脸,接着用很好听的浙江杭州地区的方言问旁边的老女人:“这孩子是男是女?”看她的样子,应该是累得没力气再把手伸到张海的两腿之间了。
  张海看着这个美丽的女人,心里的感觉非常古怪。他知道这个女人就是自己的妈妈,刚刚把自己生下来。可是现在张海前生的意识还在,而这个妈妈也实在是太年轻了,从模样上看也就十六七岁,这种年纪的美女,在张海前生时,那就是他YY的对象。
  一个老女人呵呵笑道:“是个皇子,其他人已经去通知万岁了。”
  张海心里顿时大喜:“听她这么说,我现在应该投生在皇家,而且还是个皇子!哇哈哈,我张海,居然也有和那些YY小说里的主角一样的运气!嗯,对,我记得《再造神州》和《三国寻娇》都是这样的套路,哈哈,看来老子要当个皇帝玩玩啦!”
  这时候张海也停止了哭叫,艰难的转动眼珠四处张望,这里的布置在他看来,应该起码是唐朝以后的,因为他看到有一架唐三彩马在角落的小桌子上,而现在这位妈妈和老女人的口音听来都是浙江口音,张海猜测这里应该是个南方国家。想到这里心里咯噔一下:“不会是唐末的南唐或是吴越国吧?老天,小胡这家伙嘴毒,难道我真的如他所说到了唐末?那可是个乱世啊,那些南方国家地盘又小国力又弱,怎么和北宋抗衡啊?”
  心里正在发慌,这时候一个男子已经激动不已的来到床前,声音有些颤抖:“清儿,谢谢你,谢谢你给朕生下了这第一个皇子!你可给朕立下了大功了!”说着他忙按住想要起身的妈妈。
  张海看着这位貌不惊人、酷似以前看过的古装电视剧里的儒生但却穿着龙袍的中年男人,知道这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哦,是父皇。他心里嘀咕道:“这是皇帝?看上去很和善嘛,倒像是个读书的中年士子。”
  张海的母亲,现在该称之为母妃,对他微笑着说道:“皇上,这是臣妾应该做的,他是我们的孩子,臣妾就是拼了命也要把他生下来。”
  张海的父皇---理宗高兴的安抚了她一阵,抱起张海端详道:“好个小家伙,眉清目秀,很像清儿!他现在不哭了,还瞪大眼睛瞧着朕呢!呵呵!”说着又是一阵畅笑,信步走到了门口。
  张海则是想道:“看来我的这位父皇是属于那种喜欢享乐的昏君了,脸色一点也不好,一副酒色过度的样子。”
  “陛下,小皇子将来必是人中龙凤!”一个面目还算慈祥,但是一听那尖细的声音就知道是太监的老者在门外喊道。看这老太监的衣服和架势,应该就是什么大内总管之类的吧,总之就是个太监头。张海如是想。
  “哦,你有何凭据?”
  那老太监见皇帝发问,不慌不忙的微笑回答:“从古到今,有记载的人里,那些生来不喜哭者,大多都成了名士、名将,老奴观小皇子神清气爽,才一降世就如此与众不同,故做此说。”
  “好个老太监,还真会拍马屁。可老子可不敢玩过火了。现在要是我开口说话,没准我这皇帝老爹当场就吓得一松手,把我往地上一摔,我这次转生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张海想着想着笑了起来,这让理宗更是高兴和疼爱。
  “来人哪,马上将皇子出世的好消息传遍全宫,记住,要最先通知太后!”理宗马上下了命令,很快就有人应声出去了。
  他抱着张海回到内室,和清妃一起享受着共同的孩子出生的喜悦。而张海也从他们的言语中推断出自己回到了南宋,并且,因为皇帝老爹提到了几次“谢皇后”,张海搜索了一下之前在图书馆里记的史料,才想起这谢皇后应该是南宋的谢道清皇后,后来南宋灭国后还在元朝活了几年才去世,于是他心里叫苦:“那么,我这位老爹,就是在位四十年,彻底让南宋沦落下去的昏君---宋理宗咯?妈呀,我怎么会出生在这样的时代?蒙古兵没多少年就要灭南宋了,我TM就算当了皇帝,也差不多要做亡国之君了。”
  接着,张海感到有点奇怪:“史书上说宋理宗并没有儿子啊,后来即位的宋度宗是他侄子。那么我这个儿子是怎么冒出来的?”忽然,他明白了:自己已经打乱了原来的历史,或者说,自己的到来已经让历史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又或者说,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和自己所在的那个世界平行共存的世界。总之,现在一切都变了。
  “也许,我真的能改写历史呢!”张海暗暗想道。
  看了太多的这类小说,主角一回到古代,如果是王朝中期积弊已久,那么主角马上就立下了雄心壮志要中兴王朝;如果是乱世而异族入侵,那么主角一定起兵并一统天下;而甚至还有在宋、明就直接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的......
  张海现在没那么大的志愿。也不能说是胸无大志,起码张海没第一时间想着去玩女人之类的破事,但是张海还真没那么大的豪情壮志,他是这么想的:“将来如果让蒙古灭掉南宋,那么我做为现在的皇家子弟,恐怕难有善终。所以,为了自己以后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不倒霉,只能想办法改变历史了。”
  不过现实实在够麻烦,看理宗老爹现在大概四十岁左右,那就是说离他驾崩还有二十多年,而如果张海继承了皇位,剩下的时间只有十来年了,这么点时间能把积弊已久的南宋变成能消灭蒙古的虎狼之国?这还真是YY,唉。
  张海在父母中间,进行着自己的思考。想了一会,只能决定走一步看一步,先快点长到一定的岁数,然后再去培养自己的势力。不管怎么样,有自己的班底是最重要的。
; 第二章 皇家新丁(中)
更新时间:2006-3-11 18:23:00 字数:4
  ……; 第三章 皇家新丁(下)
更新时间:2006-3-14 12:37:00 字数:3687
  赵让出生三天后,理宗为了庆祝自己这第一个儿子的降生,在宫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典礼,同时大赦天下,并减免了部分赋税。赵让在听到理宗和太后商议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暗暗觉得有趣:自己一出生,就算为南宋的百姓带来了点好处,看来自己这条命还算是很有价值的嘛!
  本来这事不怎么合乎规矩,所以几个不识趣的大臣还激烈反对,结果一向温和的理宗大发雷霆,把这几个家伙统统贬到外地去了。赵让因为最近常被抱到太后那里陪奶奶,而理宗也是每日必到,所以听理宗说到这些事时,赵让心里暗爽不已:看来自己在皇帝老爹的心里还是很有分量的。
  不过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将来皇帝老爹没别的儿子了,那么自己是肯定要继承太子之位了。如此一来,自己就被推到了面对贾似道的最前线。如果自己代替原史上那个垃圾宋度宗继承老爹的皇位,难道也要让贾似道把持朝政,最后亡国?
  最好的方法,是先有自己的地盘,然后在领地里秣马厉兵,训练一只超越时代并且可以抗衡蒙古骑兵的军队,再靠战功捞取政治资本,把政敌清除,大权在握以后,再倾一国之力去灭亡蒙古。但是想起来是容易,做起来可就是难如登天了。
  赵让只能希望老爹能再有个儿子,让自己不那么容易当上太子,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
  不过现在想那么多都没有用,赵让还只能干瞪着眼,天天看着自己的母亲和老爹以及奶奶,由着他们逗弄,听他们闲话家常或者谈论朝政。不过,理宗并不喜欢操劳国事,所以和太后谈得不过是一些琐事而已,彼此说得最多的还是各处物产、诗词歌赋还有他深感兴趣的“理学”。不过,赵让本人一向厌恶程朱理学,理宗一讲这个他就分外难受,几次过后不得不以哭叫来抗议。反复几次,理宗奇怪之余,也不再在赵让面前谈理学了。
  赵让看到理宗如此,不时想起一则典故:西晋的太傅何曾经常伺候司马炎进膳,一天他回家以后和家里人说:“先皇开创了经国大业,但是每次进膳之时我都没听到他说起治理国家的宏图大略,说得都是些平常的琐事。这不是给他的后代留下治国的奇计大谋啊,仅仅是只能保全他自己的统治而已。后世子孙,能不能免祸就很难说了。”说完指着自己的几个孙子说:“这些小东西实在是可怜,我怕他们将来必定会遭祸而亡的。”等到了后来,东海王司马越专权,杀了何曾的孙子尚书何绥。何绥的哥哥何嵩痛哭道:“我爷爷真是圣人啊!”最后永嘉大乱时何家全族皆灭一个不剩。
  现在的理宗,比当初的司马炎还远不如,但是作风倒是很相似,根本是无心政事,只知享乐。你要是盛世承平之君,那还算合格,可是现在是什么时候?赵让想到自己现在是皇族,将来国灭以后不免落得和何家一样的下场,心里是相当的难受。而同时,将来要奋力改变原史的念头也是空前的坚定起来。
  这几天一直都是周氏这个乳母来喂赵让,而周氏在哺乳的过程中还会自言自语,像是在对赵让倾述自己的心情。显然,她把赵让看成一个可以说话但是不用担心自己的心绪被宣扬出去的人。不过,赵让这个“婴儿”可不是那么简单!
  周氏一直在说自己的女儿---小月。原来她是宫里一位御厨的妻子,那厨师在她还怀胎的时候就病死了,而她也在生下孩子后就被征召进宫里做了乳母。她的女儿小月现在寄养在亡夫姐姐的家里,自己现在不能外出,很挂念小月,怕她饿着,怕小月的姑姑照顾得不好,怕......
  赵让很耐心的做她的听众,一回都没有哭闹。他觉得在听周氏说话的时候自己很安详,很舒服,来到这个时代后很多烦恼都可以暂时忘记。当然,他也开始想那个小月,不知道这个比自己早出生一段时间的女孩子,现在过得怎么样?赵让吃的奶,本来应该是属于她的。
  就这样,很快,赵让满月的日子到了,满月酒也是格外的隆重。看着理宗把那些臣子们上贡的贺礼送到清妃的宫里,而清妃毫不在意的把这些东西随意赏给别人,赵让很是肉痛。老妈啊,你也给你儿子多积攒点钱吧,将来你儿子要办大事,没钱可不行啊!
  当听到清妃和自己的贴身宫女商议把一颗蜀地大豪进贡的夜明珠送给贾贵妃时,赵让终于忍不住了,边张牙舞爪的哭叫边不停的用刚能活动开的手去抓清妃手里的夜明珠。结果唬得清妃不得不把夜明珠塞到赵让手里,赵让一拿到后立刻把手缩进襁褓里,满脸都是得意之色。
  清妃苦笑道:“这孩子恐怕将来会是个贪财之人。”赵让听在耳里,心里回答道:“没错啊老妈,我前生就是个为钱所困,好不容易过了两年好日子就被车撞死了,这辈子是大事也要做,清福艳福也要享。”
  时间一天天过去,赵让没有去露锋芒,按照正常小孩的成长轨迹,慢慢的长大了。
  老太后是格外的宠爱这个孙儿,天天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理宗老爹也是天天都要来清妃的寝宫,一家三口聚在一起享天伦之乐。赵让在相处中和他们的感情逐渐深厚,而危机意识也是越来越浓。
  四岁那年,贾贵妃也生下了一个皇子,得名赵恭。本来从赵让两岁开始,朝里很多大臣都提起过要册立赵让做太子,但是在贾贵妃、贾似道和那些和他们沆瀣一气的大臣的阻挠下未果。现在,眼看立赵让为太子的呼声越来越高,贾贵妃终于生下了二皇子,理宗也因为枕边风,打算等两年再立太子。
  对此,太后虽然不是很高兴,但那二皇子也是相当可爱,所以对政治不关心的太后也没多说什么,而清妃并非有大志的人,只愿意守着儿子好好过日子,所以反应也不很激烈。
  赵让倒是很高兴,在见到自己那粉雕玉琢般可爱的弟弟后是高兴得又叫又嚷。其实,赵让并不想当太子。因为现在贾贵妃一党势力越来越大,近来又排挤了不少贤良之士,对于理宗的决策也有着莫大的影响力。反观自己这边,母妃性子温和,虽然聪明但是没有外戚支持,太后则是和平常人家的老太太没啥两样,起不了作用。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现在这弟弟当太子,并且自己还要麻痹贾贵妃等人,让他们放松对自己的警戒,这样,赵让才能放心的去培养自己的势力。
  而当赵让四岁半时,乳母周氏终于得到了允许,把自己的女儿小月接到了宫里,做赵让的玩伴。这也是赵让在太后面前撒娇才促成的,所以周氏越发疼爱这个善解人意的皇子,加上清妃待下也非常宽厚,理宗为人也温和,所以周氏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在宫里住一辈子都没问题。”
  小月比赵让大半个月,但是赵让心理上已是成年人,所以并不会去和她玩耍,只是带她在身边而已。小月觉得这个比自己还小的皇子实在是奇怪,每天单独和自己在一起时,总是念叨着自己听不懂的话,还总是一付在思考的神情,而在别人面前却是跟普通小孩子没什么两样,比自己乖巧多了。当然,以她的单纯,自然不会想清楚。
  赵让在四岁开始就读书了,他本来前世就是读中文系的,对于古代文学又异常的感兴趣,所以那些竖着排版而且满是繁体字的书他看得懂。每天,他都会钻到理宗的藏书房里看书,但是只要理宗在场他就装做拿着书玩耍,把书乱翻并且还倒拿书本摇头晃脑。理宗以为他只是胡闹,也没管他,所以赵让很是顺利的看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书,让自己更加了解这个时代。
  他最苦恼的,还是思想和丰富和外表的幼小产生的矛盾。以前看那么多YY架空历史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没有经过从小到大的成长,就能扫平乱世成就大业,这让赵让很是鄙视。只有经过对这个时代的深刻解读,并且把自己充分溶入这个时代,才能够产生互动影响,让这个时代因为自己而改变。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早早的被赵让摈弃了。
  在赵让十岁,也就是公元1252年,理宗下旨,封赵让为楚王,而太子之位则被二皇子赵恭得到。这是在赵让精心的策划下导致的,也是赵让最想要的结果。
  在赵恭出生后的六年内,赵让经常去贾贵妃的寝宫陪这个弟弟玩,并且还故意让理宗看到自己带着弟弟拿着木制兵器玩耍。一向不喜欢兵器的理宗让赵让不要玩这种东西,怕他伤着自己和弟弟。赵让则回答道:“父皇,儿臣想要练武功,父皇可以为儿臣安排吗?”
  理宗自然没有安排,可是赵让却找到很多武功不错的侍卫,逼他们教自己武功,几年下来倒也小有所成。这跟他按照现代的训练方法,经常锻炼有关,小小年纪就有了一付好身板。理宗在赵让的刻意所为下经常见到赵让拿着武器四处比画,心里的不快也是逐渐加重。
  倒是赵恭,在贾贵妃的刻意培养下,才几岁大的人就天天背诵诗文,俨然一副小学究的模样。这自然得到了喜欢文学的理宗的欣赏。所以,他心里也开始倾向于让这个二皇子来继承自己的位置。
  经过一番讨论,理宗最后亲自在吃饭时问赵让自己的心意:“皇儿,想不想朕立你为太子啊?”
  赵让一抹沾满油的嘴,笑着说:“不要,儿臣要做侍卫统领,要练最厉害的武功,才不要做太子呢!”
  理宗认为赵让不是管理国家的材料,于是和太后、几位重臣商量过后,决定立赵恭为太子,而赵让这个长子则成了楚王。
  在册立太子的仪式上,看着贾贵妃志满意得的微笑、理宗如释重负的表情和清妃略带失望的神情,赵让心里暗笑:“谁赢谁输还不知道呢,现在事态的发展如我所料,那么,将来的事就好办多了,呵呵。”
  ; 第四章 新科楚王(上)
更新时间:2006-3-15 8:14:00 字数:3669
  在册立太子后两年,也就是公元1254年,在贾贵妃和已经权倾朝野的贾似道的安排下,理宗下诏让赵让去自己的封地---荆州。这道命令是符合礼制的,所以大臣没几个反对。
  赵让在接到圣旨后,心里是又高兴又难受。高兴的是,自己终于离开了京城,那么就可以离开贾家的势力最强的地区,在自己的封地上想办法建立个人武装;难受的是,要和母亲分别,很是恋恋不舍。
  赵让跪在母亲身边,看着这个年轻的妈妈,心里再也没有任何的不适(以他的心理年龄,对于一个这么年轻的妈妈总是有点抵触情绪),低声说道:“母亲,我要走了,希望您能好好保重身体,我会回来看您的。”
  清妃抚mo着赵让的头,红着眼睛说道:“皇儿,你小小年纪,就要一个人在外面过活,这叫我怎么放心得下啊?”
  “奶妈和小月都跟我去呢,她们会好好照顾我的,母亲您别担心。在外面,儿子会好好的用功,做个对国对民都有用的人。”
  清妃和赵让在一起说了很久的话才依依惜别,而赵让也去和太后、姐姐们和弟弟告别。太后很是难过,只是嘱咐赵让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而姐姐们则是哭个不停,倒要让比她们小的赵让来劝。至于已经当上太子的弟弟赵恭,只是缠着赵让,要他过年回来的时候带玩具给他,赵让自然满口答应。对于这个弟弟,他并不讨厌,倒是疼爱得很,想到将来也许这个弟弟会成为自己的敌人,赵让心里隐隐有一丝担忧。
  贾贵妃也是难得的和颜悦色的叮嘱赵让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赵让这些年一直对贾贵妃虚与委蛇,表面上尊敬得很,所以是满口答应,并且再三的行礼后才离去。在去见理宗的路上,赵让心想道:“看来她已经放松警惕了。毕竟现在我没当上太子,她应该觉得我没什么威胁了。不过,将来还是要小心,不能让他们警觉。”
  理宗这位老爹虽然近年偏爱赵恭,但是对赵让还是很不错的,居然答应了赵让的要求,调了三百名禁军中选出的高手给赵让,让他们做赵让的亲卫,还让赵让带了四名武功极高的大内侍卫做自己的亲卫队长。毕竟在他眼里,赵让还是个十二岁的孩子,虽然按照祖训应该出藩,但身边一定要有足够的人手保护。另外,理宗老爹还给了赵让一块龙飞玉佩,代表他有处理荆州军政大事的权力,在一边那个貌似文雅的大混蛋贾似道本来要阻止,但是见赵让把这玉佩当玩具一样在手上耍着玩,就没有再说话。这都被赵让看在眼里,心里不由冷笑:“老子最强的本事就是从人的表情判断其心理,你虽然厉害,但还是把老子当做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从理宗那里要到这批人后,赵让心里大喜:“这些人就是我第一只个人武装了,我得把他们完整的掌握在手上,再图发展。”
  理宗为赵让准备了一场送别仪式,赵让和众亲人洒泪而别,在三千禁军的护卫下,往自己在荆州的住处行进。楚王府设在襄阳,赵让在知道后很是高兴,因为将来襄阳就是对抗蒙古的最前线,曾经被围十几年才被攻破,自己如果能掌握荆州的大权,自然要训练出强悍的军队,不让原史中的事情发生。
  一路上,有周氏和小月照顾,赵让衣食方面都没有感到不习惯。行进当中,他一直在马车里研究现在的军事制度,琢磨一套适合这个时代又超越这个时代的战术理论来。对于前世钻研过这方面资料的赵让来说,虽然难,但也不是无的放失。
  队伍行进到樊城的时候,在太守提供的住所,赵让悄悄的让小月把教过他武功的四位侍卫找来。这几个人,赵让经过几年的相处,已经能确定这四个是信得过的,可以为己用。
  看着站在面前的周宾、韩中里、王海文、路勤四个侍卫,赵让深吸一口气,心道:“这四个家伙都是二十五六岁,身手了得,行事稳重,尤其是周宾,是侍卫头领,很有大将之才。我最早的班底,就是他们了。”
  “周宾,你现在就去四川,帮我寻访一批人,就说奉楚王的命令,赦免他们的罪,让他们来襄阳入我的府邸。”现在有理宗老爹给的大权,虽然估计老爹也没把这当真,可是赵让完全可以狐假虎威,借着那玉佩,做自己想做的事。
  周宾等四人和赵让这几年相处下来,聪明的他们也知道这个大皇子绝对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对赵让是又忠心又敬畏。周宾问道:“不知道王爷要属下带什么人回襄阳。”
  赵让微笑道:“你们应该知道,两年前西蜀制置使余阶被那谢方叔谗害,不但自己暴卒,连家产也被抄没。他的儿子余若孙为了交齐罚金是倾家荡产,连累后人都沦为农人。我查阅资料,知道余制使有很多旧部都忠心不二的追随余家后人,一起做了山野农夫。我需要你把他们带回荆州,就说楚王知道余制使冤枉,一定会为其讨回公道,希望他们能放下恩怨,来襄阳为国效力,这才不负余制使忠臣之名。等到了襄阳,我手写密信一封,你带过去。”
  周宾一楞,随即表情复杂的应道:“属下遵命!”
  赵让知道他心里想什么,态度温和的说道:“我知道,你现在还适应不了。不过,我想你们心里都清楚,我做这些事都不存那些坏心眼的。余将军的后人和部属都是忠良之辈,让他们到襄阳来,对他们来说是好事。”赵让也知道他们四个都或多或少明白眼前的这位小王爷、大皇子不是简单之辈,所以也很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不用担心他们接受不了。
  周宾再次点头道:“属下明白,王爷深藏不露,实际上却是心怀天下。属下们愿听从王爷的一切吩咐!”这虽然不算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也算给赵让吃了颗定心丸,至少,他们四个以后可以放心差遣了。
  赵让早就有寻找余阶后人的打算,毕竟前世看史料,觉得南宋可以算是名将的只有两个人---孟珙和余阶,现在这两人都过世了,那么他们在军队里培养的人才就是自己要争取的对象。之前赵让在理宗书房里看书时,对余阶的事知道了不少,包括他的后人和老部下目前都在蜀中务农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所以,把这些人争取到自己手下是一着好棋。
  至于孟珙培养的那些将才,现在基本都在荆州地区任军职,当然,那个在原史上投降元朝的襄阳守将吕文焕也是。赵让知道现在不用机械的按照原史里的记载来对待此时的人和事,所以打算到了襄阳以后再好好观察一下这个吕文焕。
  另外三个侍卫也得到了任务,韩中里提前去荆州地区,寻找那些会制作铁器的工匠,以楚王的名义把他们集中到襄阳去;王海文去两广,寻找善于打山地战的百越族遗民,把他们带到襄阳去;而路勤得到的指令是招募一些武林人物,给赵让做护卫,不论黑道白道,只要价钱合适,就把人给赵让买过来。
  赵让在和那四个侍卫相处中知道这个时代“武林”是真真正正的存在的,有白道有黑道,有正派有邪派,让赵让还以为这四个家伙都是武打小说的受害者。后来经过他们亲自表演后,赵让才相信“武林”和“武功”的存在。当看到周宾一掌隔空三米多把棵大树拦腰打断后,赵让下定了决心,要养一批高手在身边,保护自己同时也去刺杀敌人。
  虽然赵让硬拉着那四个倒霉的侍卫,教给了他不少精妙的功夫,还学了赵让家传的内功心法---清阳真气,多少也算登堂入室了。不过他知道自己并不算学武的天才,也没那么多时间学,所以找信得过的高手来保护自己才是最合适的。当然,功夫他也没打算搁下,毕竟也要防个万一,如果真到了只能依靠自己的地步,自身的武功高低就是保命的关键。
  路勤在接到任务后苦着脸问:“王爷,那些正派的一流高手大多数都不怎么和朝廷来往,而那些走黑道的,属下不大敢把他们招来,因为实在无法保证他们的忠心。”
  赵让哈哈一笑:“放心吧,本王自有办法,你能找多少就找多少,垃圾不要,选拔的标准就是至少能和你们四个打成平手。”
  赵让放在心里没说的话是:只要有名利的诱惑,这些人能不上钩?
  临近襄阳,赵让已经发现一路上气氛不像京城附近那般轻松,行人大多神色匆匆,不时经过几队巡逻的军队,也是来去如风。显然,这快地方是抗蒙前沿,随时都处在战争状态,这里的人自然没有京城人士那样的闲情逸致。
  赵让坐在马车中,拿着一本记录荆州风土人情,仔细的研读着,而旁边的小月在剥花生,剥好后就轻巧的塞进赵让的嘴里。这几年,赵让已经习惯了小月在身边,虽然他心里没把小月当做下人,但是小月现在也只能以侍女的身份跟着他。
  “王爷,我们到了襄阳以后,需不需要去置办一些房产啊?我听宫里的阿姨们说,大宋的那些王爷都有相当大的家产,您是大皇子,怎么说也该有自己的产业吧?”小月忽然说道。
  赵让想了想,说道:“这事以后再说,我的确需要钱,非常多的钱。不过,我可不想和那些垃圾王爷一样去鱼肉百姓。”在小月面前,他从来不怎么掩饰,想怎么说基本上就怎么说。
  小月莞尔一笑,说道:“王爷怎么这么说你的那些亲族呢?”
  赵让耸肩道:“那些人虽然是皇族,可对国家没一点贡献,就知道寻欢作乐。我可不想跟这些人一样,好了,你和奶妈到襄阳以后,要帮我做很多事啊!”
  “你说了好几次了,到底是什么事啊?”小月边说边把三颗花生送进赵让嘴里。
  赵让边大嚼边故作神秘的说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绝对是你想都想不到的!”
  ; 第五章 新科楚王(下)
更新时间:2006-3-16 9:24:00 字数:3498
  楚王府位于襄阳城中一条名叫汉口街的街道,地方很大,但是看上去像是翻修过的。赵让一问随行的文官,才知道这个府第居然很有历史。它最早是属于东晋时期的大将军、说过“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这名句的恒温的,恒温恒玄两父子经营荆州四十多年,这个府第曾经是荆州最高权力的象征。后来恒玄造反失败被杀,这个府第也就转手了。
  从东晋到现在已经八九百年了,其间这个府第转手多次,也几度毁于战火,但始终没有彻底消失,总有人要把它重建。在这八九百年中,除了恒温,曾经拥有这府第的人中最有名的就该是唐朝的一代名将郭子仪了。据那几个文官说,郭子仪年老后朝廷给予他多处豪宅,其中就包括这座府第,他本人虽然在这里没住几天,但是恒温以后府第的主人里,就属他算是一代豪杰了。
  赵让站在高大的府门口,心里YY道:“嘿嘿,将来我做为宅子的主人,一定要让后人一提到这宅子,第一个说起的就是我!恒温是个枭雄,可最后难免被灭族;郭子仪纵然是一代大将,也救不了盛极而衰的唐朝。而我,要把赢弱的南宋变成虎狼之国,要把大草原的那群蛮子赶到欧洲去,这事吧,怎么说也要把恒温、郭子仪他们做的事有意义吧?哈哈哈哈!”
  可惜这只能是幻想,最后,YY完毕后,赵让还得面对现实。
  周氏在宫里只是做了半年乳母,后来的十多年里她做的是宫里实权很大的女官,所以工作经验很丰富,一到目的地就立刻指挥着随行的人员把东西搬进楚王府里,然后很快就把属于赵让的豪华卧房打扫干净了。而赵让则没有立刻入住,而是先去江边送走了那三千禁军,这让那些禁军备感荣幸,他们感动的模样也是正中赵让下怀。
  坐着房里,听着外面的仆人、侍女们在热闹的忙碌着,赵让百无聊赖的在卧房里走来走去。四个侍卫放下行李后就去休息了,因为明天他们就要做自己的任务了,而小月也在外面帮忙。此刻赵让一个人在诺大的卧房里到处翻找东西,希望能找出几本书来。
  卧房里的家具基本都是搁置已久,刚才由周氏指挥着把灰尘清扫干净。赵让在路上得知这宅子以前是名将孟珙的,是他当鄂州副都统制的时候理宗赏给他的,自从淳祐六年也就是八年前他病逝以后,这宅子虽然说还属于孟家后人,但是却没人住进来,已经闲置很久了。赵让很是心里很期待能在宅子里翻出点好东西来。
  几乎把卧房翻个底朝天,赵让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一个铁箱子。这箱子很沉,不过赵让学武也有四五年了,每天还刻意的去锻炼身体,所以体能已经远远超过他这个年纪应该有的限度了。拖出来,吹掉上面的灰尘,赵让拨弄了一下箱子上的大铜锁,心想:“孟大将军,希望您给我留点好东西,我也好完成您的遗愿,把蒙古彻底打败!”
  赵让从靴子里取出一只短小的匕首,拔出来后在铜锁上一抹,那锁应声而断。他看了看手上的匕首,笑道:“到底是厉害货,估计打造这种匕首的方法都失传了。”这匕首本来是理宗的私人收藏品,据说这玩意就是传说中专诸刺吴王僚所用的鱼肠剑。赵让在见到理宗把这玩意赏给一个太监后,立刻在私底下找到那太监,拿了块翡翠和他换。这太监本来就没把这匕首当宝贝,见到晶莹滑嫩的翡翠后乐得不得了,立刻成交。这把削铁如泥的匕首,就这样落到了赵让的手里,而他也学韦小宝那样,把匕首藏在靴子里,在万分危急的时刻,也许这匕首能救自己一命。
  轻轻的打开箱子,一股尘封已久而产生的味道弥漫开来。赵让捏着鼻子,从箱子里拿出了三本书和一块有些绣迹的金色令牌。另外,还有一些金银珠宝,虽然数量很多,但是没有特别名贵的货色。
  赵让见箱子里没别的东西,就把箱子合上,坐到床边拿出来的东西。这三本书分别是《孟氏兵法》、《战天刀法》和《纵横》,略一翻看,赵让是大喜过望。
  《孟氏兵法》显然就是孟珙的个人创作,在这本书里,孟珙记载了自己和金国以及蒙古军队多年战斗的心得,详细的阐述了一套利用湖北地区的地形来和北方来的骑兵部队作战的方案,而且还表达了自己对于金国灭亡后南宋再无屏障,蒙古必定南下入侵的深深担忧。赵让当然知道当初孟珙就是因为奸臣史嵩之从理宗那里得到军令,让他带兵去和蒙古夹攻金国,他自己是极不情愿去的,见这书上所写,更加证实了孟珙的深远目光。
  《战天刀法》是一本孟珙自创的刀法,已经对武功有所涉猎的赵让在心里按照刀招模拟了一下,心里大为惊叹。这刀法共二十七招,前面十五招如长江大河般气势无穷,大开大合、杀伤力惊人,很适合战场厮杀;后面十二招则是走奇险诡异的路线,招招都是以命搏命,应该是适合于单挑,尤其是暗杀。在书上还注明了,这刀法适合用阳刚性的真气推动,而赵让现在学的清阳真气正是这一类。赵让自然是毫不客气的把这刀法据为己有,打算以后天天勤奋练习,做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至于那本《纵横》,居然是教人如何在政坛让自己获取最大利益的。孟珙在扉页上写道:“此为一奇书也,吾虽阅之,却难以身体力行,奉劝后来阅书诸公,阅后若欲按书中所言行事,谨慎!”赵让看到后兴趣盎然,不过看过后也不觉得有多惊奇。书里所说,无非就是如何利用一切条件捞取政治资本,如何利用民意操纵民意来打倒政敌,还有如何应对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赵让通读一遍后,觉得这书就和自己前世所读的那些《厚黑学》差不多。不过,对于目前的处境,这上面的学问的确管用,而赵让又从来不是个会顾忌所谓道德的人,所以这书上所说,他已决定要好好的利用一番。
  那块令牌已经很是残破,上面只有“天月”两字,其他没有什么古怪之处。赵让把这牌子往自己的枕头边一扔,打算以后再找人看看这牌子有何含义。
  把书看完,已经是半夜了,外面仆人和侍女们清扫的声音也渐渐消失了。赵让把书放到枕头边,把箱子推回床底,然后上chuang睡觉。不过,此刻他却睡不着。真奇怪,孟珙为什么会把自己珍贵的遗物一直留在这样不起眼的角落呢?赵让思考了一会,想不明白,只能闭上眼睛,强迫自己睡着。
  他在想着圆史上的一些事。公元1252年,蒙古已经开始了第三次西征,过不了多久就会攻下西亚部分地方、吐蕃和大理,接着就要攻四川,而过不了几年就要开始围攻襄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前途渺茫啊!想着自己那未知的大业、强大的蒙古铁骑和积弱已久的南宋,赵让觉得就好像在深海中央溺水的人一样,明知机会不大,但还是必须一试。
  第二天一大早,襄阳太守文显和襄阳统制高达一起来拜见赵让。在来襄阳之前,赵让已经从几个曾经在襄阳军队里呆过的侍卫那里知道了这两个人的相关信息。文显是大约二十年前的探花,今年约五十岁,十几年前就开始担任襄阳太守,政绩相当不错。而高达原本是少林俗家弟子,早年从军并积功升为襄阳统制,是目前襄阳军方权力最大的人。赵让知道现在吕文焕是在1267年开始守襄阳的,现在是1254年,他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当军官呢,所以现在这个高达就是自己要入主襄阳军方的关键人物。
  赵让很和气的在大厅里接见了他们。文显是个外貌文雅、留有三道长须的中年男子,穿一身很旧但是干净整齐的官服,丹凤眼里闪烁着深邃的光芒。而高达则是个三旬汉子,面色黝黑,一副魁梧有力的模样,赵让注意到他的双手指节很粗大,应该是掌上功夫非常了得。
  两人和赵让见礼后,分别在两边的客座坐下。文宣见赵让虽然年纪很小,但是毫无孩童的幼稚之态,看上去很是稳重老成,心里有点惊异,于是拱手说道:“王爷初到襄阳,一切所需是否完备?如有缺少,下官当全力为王爷筹办。”
  赵让微笑着说道:“文大人太客气了,本王虽为楚王,但年龄尚幼,一切事宜,还需要文大人这位父母官来操办。现在北方蒙古虎视耽耽,襄阳处境并不安稳,所以一切用度均从简。本王在宫中赏赐极多,所以王府费用方面不需文大人费心。”
  文显又是面露讶异之色,说道:“王爷年纪虽小却是深明事理,下官佩服!”赵让见他拍马屁时毫无那种让人厌恶的阿谀之色,依然一派稳重风范,心知这个太守绝对是有本事的人物,就亲切的问道:“不知文大人是哪一年开始担任襄阳太守的?”
  文显正容回答:“下官在中进士后一直在翰林院担任职务,在淳佑二年外放至襄阳,任太守至今,已近十三年了。”
  赵让笑道:“原来是本王出生那年。”文显马上补充道:“是,在外放前几日,下官还列席在王爷的满月大宴上,陛下令百官为王爷做诗以贺,下官的诗为陛下倾点为第一。”
  赵让这才知道自己寝宫里那副挂在床边的题诗是文显写的,畅笑起来:“原来本王床边那首诗是文大人写的,看来也算本王和文大人有缘,等过几天诸事安排妥当后,本王必将设宴相谢。”
  ; 第六章 访问军营(上)
更新时间:2006-3-17 9:17:00 字数:3627
  文显连忙致谢,而赵让和他再聊了几句后,见一直旁听的高达的茶已喝完,于是对一直陪侍身边的小月说道:“小月,让人来给高大人添茶。”高达连忙道谢。
  看到高达津津有味的把添好的茶又喝掉,赵让问道:“高大人看来很是喜欢品茶啊!此茶为极品龙井,经宫廷茶师的精心调理,其味可谓人间罕有。本王这次带了约五十斤,高大人既然喜欢,那就拿些回去好好品尝!小月,去让人包两斤茶送于高大人!”
  高达露出喜色,说道:“下官谢王爷赏赐!王爷平易近人,虽然年幼,却颇有贤王风范啊!”
  赵让心里暗笑:“那是,不表现出让你们惊异的一面,以后我怎么能让你们乖乖的让我参与处理襄阳的军政大事?”
  聊了一会后,赵让向高达要三百士兵,说是加强王府防卫,并且要在万一遭敌人攻击时辅助城防军作战。高达见赵让的态度很是诚恳,自然是没多想就答应了。
  礼送两人出王府后,赵让得意的回到书房继续看那三本书孟珙留下的书,而看了两个时辰后,吃完午饭,又把自己在前世的一些关于***械的知识记到纸上。目前,以南宋的情况,也只能希望制造出燧发***和威力强大的火炮来,那样的话,就有能力对付那些铁骑了。
  到晚饭时候,高达的三百士兵到了。
  这三百人是高达部下中最精锐的一部分,都是在敌人攻城的最危机时刻出击迎战的决死队成员。看着这些个个彪悍无比的青年大汉眼中的不解和淡淡的不屑,赵让知道这些人心高气傲,就算眼前的是王爷,也会看不起这个小孩。
  不过以后有的是时间来调教他们,目前要做的只是先安抚一下,用重金收买人心。于是赵让每个人都赏了一百贯,并且约定以后的每月薪酬为三十贯。如此优厚的待遇,让那些人很是高兴,从表面上,从赵让也没有看不起的神色了。
  因为这王府非常大,所以有很多空房,即使是那三百亲卫都住下了,依然没有把屋子住满。周氏现在是王府总管,她办事一向麻利,立刻安排那三百人住下,并且还在一天内就把他们的日常用品都准备。赵让心里很是高兴,想道:“我这位奶妈要是在现代,肯定是个大公司的女老总。”
  亲卫们住的都是一个个小院,赵让刻意让本地的三百人和从京城带来的三百人混居,从而免得这六百人就要分成两派,自己用起来也就不会出什么指挥不灵的问题。而过了两天,赵让打算带这六百人去军营向高达道谢,顺便也看看襄阳军队的情况。
  襄阳大营在襄阳城外的二十里处,赵让在六百名亲卫的护送下来到了这里。一路上,赵让发现亲卫还是有明显的派别之分,京城来的和本地的刻意分成左右两边拱卫赵让的马车,左边领头的是原禁军副统领张含之,右边的则是襄阳军队的一个中层军官王索。看着这一幕,赵让只能无奈的想道:“要想办法让这些人同心同德啊!”
  队伍行进到大营的门口,赵让有点郁闷的发现,守卫的士兵并没有像西汉名将周亚夫的“细柳营”那样谁的面子都不给,在知道赵让身份后立刻放行。看来,军纪并没有达到严明如铁的地步。据历史记载,南宋后期军队方面最有战斗力的还是吕文德家族带出来的兵,可惜他儿子吕文焕携襄阳投降元朝,于是整个长江防线崩溃,南宋也就彻底完蛋了。现在吕家人似乎并没有入主湖北一带的军界,那么,赵让也不会再给他们这个机会,在他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一带乃至四川的军权抓到自己手里。
  在大校场上,数以千记的士兵正在练习***法,看到他们一招一式的比划着,赵让觉得这军中所练的武术实在是平平无奇。虽然战场上血雨腥风,任何武术高手都无法在战场下全身而退,但是如果士兵们有一身不错的功夫,那么杀敌数自然上涨,自身伤亡也会减少。此消彼长下,对于整个战局都是有好处的。
  赵让命令车夫把马车停在校场旁边,把身上宽大的外服脱下,露出里面的一身武士劲装,轻轻掀起车帘,纵身跳出马车。身后的侍卫们惊讶的看着一身武士装的赵让,见他虽然小小年纪,但是身板已经是初具规模,身高约在一米五五左右,露出的颈部上有几条纠结的肌肉。
  这个时候高达从一册的营帐里迎了出来,见赵让这样的一身打扮,很是诧异的上前行礼道:“不知王爷驾到,下管有失远迎,望请王爷恕罪!”接着就跪了下来,而他身后跟来的一群军官也连忙跟着跪下。校场上的士兵见状,也放下兵器跪下行礼。
  看到近两千人在自己面前下跪,还全是军人,赵让很是不舒服,连忙让他们起身,高声说道:“这里是军营,一切是高将军做主,让军士们继续练习!”高达听他这么吩咐,于是挥手示意士兵们继续操练。
  高达转身对赵让躬身道:“请王爷入大帐。”
  赵让微笑的摆摆手,说道:“先不去了,本王要看一看士兵们的操练状况,检验一下士兵们的战斗力。”见高达等将领都是愕然,于是赵让拿出那块碧绿无比的龙飞玉佩,说道:“父皇在本王临行前赐予这块龙飞玉佩,准许本王节制荆楚一带的军政大事,所以先提前和大家打个招呼。”
  高达的脸色很是复杂,赵让看人的本事极高,自然明白他心里认为这纯粹是胡闹。于是赵让嘿嘿一笑,说道:“高将军不用担忧,本王不会乱来的。”说完也懒得再搭理他,信步走到校场前面。
  高达低声嘀咕了几句,也跟了过去,跑到校场前的台子上,大声喊道:“停!”所有士兵立刻停止操练,静等长官训话。
  把赵让迎到台前,高达才说道:“这位是当今大皇子,也是楚王。今日王爷驾临襄阳大营视察,有请王爷训示!”下面的士兵鸦雀无声,冷眼旁观着这个小王爷。赵让看着前排士兵们那有点怪异甚至是嘲讽的目光,知道自己的外表实在是没有什么威慑力。
  不过心里却是毫不在乎,赵让上前两步,朗声用自己那还显得很稚嫩的嗓子喊道:“这里是军营,所以能者为尊。本王要考验你们的战斗力,如果表现优秀的,本王重重有赏!”
  下面的那些士兵听到有赏,情绪都高昂了不少。而高达等将领只能摇头苦笑,更有几个人是嘴角挂着冷笑,似乎是要好戏。这一切,自然被赵让看在眼里。“我也想过几年再开始的,可时间实在紧迫啊,妈的,老子会让你们心服口服的!”他心里恼怒的想道。
  赵让走到一边的武器架,抓起一根哨棒,舞了几下,说道:“本王知道,你们心里肯定有所不服,为什么这个才十几岁的小王爷能在一群我大宋精锐士兵面前耍威风?不过,本王想告诉你们,有志不在年高,既然要检验各位的战斗力,就有十足的把握!本王不以自己的权势来压制各位,只凭本事!”顿了一下,见那些将领脸色也凝重了起来,赵让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继续高声说道:“本王使这根哨棒,你们可以上来用哨棒与本王比试,如果赢了本王,本王重重有赏;如果输了,能挡本王十招的同样有赏,挡不了的也不为罪。如何,有谁愿意上来?”
  下面的人顿时大惊,高达连忙上前劝阻:“王爷,这万万使不得啊!王爷万金之体,如果有所损伤,下官和士卒们可是吃罪不起啊!还请王爷收回成命!”不过他下面的话给赵让很有威势的眼神给逼了回去。
  其他的将领见赵让虽然年幼,但是毫无孩童之稚气,眼神里那种气势让这群成年人都有些胆怯。赵让说道:“高将军不必多言,虽然本王有龙飞玉佩,可以节制荆楚的军政大事,不过本王不会随便干涉,这次是为了检验一下士兵们有没有勇气来应战。”高达再说不出阻止的话,无奈并带有一丝不甘情绪的退下了。
  不过下面的士兵没有一个敢上来。赵让拿着哨棒等了半晌,见下面依然是鸦雀无声,心知这些兵的凶悍程度还远远达不到蒙古兵的水准,于是决定激他们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几个士兵有血性。
  赵让缓缓的用潮讽的口气对台下的一千多宋军高声喝道:“怎么,没人敢上来迎战?本王平日里一向听闻襄阳将士和金兵、蒙军抗衡多年,都是无所畏惧的勇士啊!谁知今日一见,却怎么都是一群畏畏缩缩的废物啊!”此话一出,宋军阵列里一阵躁动,杀气陡然间有些高涨起来,大多数士兵面孔上都显现出愤慨的神情,显然是对赵让的羞辱很是恼怒。但是顾忌到赵让的身份,仍是没人敢上前挑战。
  赵让存心再加一把火,又喊道:“怎么了?当年孟珙将军带过的襄阳兵,当年参与灭亡金国的襄阳兵,当年力抗蒙古铁骑的襄阳兵,怎么面对一个小孩子都不敢出来吭个声?要是你们都这样,那都回家种地去吧,还当什么兵?还抗什么蒙古?”
  这时下面士兵们的情绪更加激动,而那些将领们是面面相对,神色尴尬。终于有一个人大喊道:“王爷休得羞辱我等,小人前来迎战!”接着士兵们发出一声欢呼:“虎哥!虎哥!虎哥!”
  从中列走出一名三旬大汉,神色凛然,魁梧如山,行进间龙行虎步,一派坦荡的气势。赵让从他的衣着上看,知道此人是个普通士兵,但其他士兵都欢呼着目送他走到台前,显然此人在士兵里很有威望。
  “小人孟虎,愿与王爷一战,不知王爷之前所言是否算数?”此人一个纵身跳下台,昂然站在赵让面前问道。
  赵让见这孟虎一副英武绝伦的派头,心里暗赞:“看来宋军里也不乏这种豪杰人物!”嘴上则是说道:“这是自然,本王是皇上长子,皇家子弟说的话,自然是毫无虚言!”
; 第七章 访问军营(下)
更新时间:2006-3-17 16:53:00 字数:2190
  孟虎点点头,从武器架上取了一根哨棒,对赵让躬身一礼,说道:“请王爷赐教!”
  赵让点点头,双手握住哨棒,说道:“接招吧!”说着猛的一步抢上前去,抡起哨棒击向孟虎的腰眼。在宫里,他已经苦练了很久的武功,虽然实战经验并不算多,和他对练的那些侍卫倒也没敷衍了事。所以,赵让对自己的本事还是有几分自信的。
  孟虎用哨棒挡了一下,然后迅速后撤几步,晃开了赵让连续的几击。他的神情顿时认真起来,再次后退了一段距离,然后双手举棒,一记势大力沉的直劈,挟着破风之声往赵让的头上砸去。
  赵让一个侧身翻滚让过,因为自己毕竟力气不够,没办法和他硬拼,只能采取灵活的游斗战术。
  孟虎猛吸一口气,手上的哨棒以极高的速度,几乎不分先后的连续三棍刺向赵让的下盘。赵让以前和侍卫们对招的时候,还真没有侍卫会这样毫无顾及的痛下狠手,赵让瞥见那孟虎眼里满是战斗yu望,估计是已经忘了对手是王爷。
  赵让暗运自己那不算深厚的清阳真气,贯注在哨棒上,硬生生把孟虎的攻势牵引开来,接着趁孟虎胸前空门大开一棒直戳过去。
  孟虎再次故伎重施,连连后退以避开赵让戳来的哨棒,赵让因为手臂太短,所以戳了个空。他忽然想起那本《战天刀法》里后面十二招的要决“以己长攻其短,以己短诱其长”,顿时心里有了对策。
  下面的士兵则是连连欢呼,一方面这位小王爷居然也有这样的功夫,让他们非常惊讶,而孟虎显然稍占上风,这让士兵们觉得倍有面子。
  双方又是连续对了十几棒,赵让感受着孟虎棒上传来的巨大力量,心知这个家伙也修炼过内家功夫,所以棒法精妙而不失刚猛,力道更是猛得让赵让的手腕有点发麻。
  孟虎则是一脸郑重之色,显然再无半点轻视之意。至于高达等人,一方面被赵让的身手所震撼,另一方面又担心他被孟虎误伤,可同时又隐隐希望孟虎能赢下来,好给襄阳兵争点面子。此时,他们的心情可谓十分的复杂。
  赵让突然变招了,不和刚才一样采取近身突击,而是围着孟虎转起圈来,时不时对着孟虎的空门攻上一两下,而孟虎只能是稳守以求不失。至于进攻,只要孟虎一作势要攻上来,赵让则立刻抽身拉开和他的距离,让孟虎有劲都使不上。
  孟虎皱着眉头,小心的应付着赵让那几乎无孔不入的偷袭,同时还在积蓄气力准备进攻。而赵让则是把他的表情和细微动作都尽收眼底,防范着他的强攻。
  又过了大约半刻钟,孟虎终于不愿再保持目前的僵持局势了,双手握棒,疾风骤雨般向赵让劈去,完全一副大开大合的攻势,因为每出一棒的间隔都非常短,所以赵让连捕捉空挡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全力防守这水银泻地般的强大攻势。
  下面的士兵们欢呼起来,而将领则是喜忧搀半。
  手腕处的酸麻感越来越强,赵让咬着牙坚持着,只是因为孟虎的力量太大,所以被轰得连连后退,离台沿是越来越近了。不过,在这种真正全力以赴的战斗中,赵让对于战斗的理解是真正的上了一个台阶。他开始喜欢这种战斗的感觉了。
  脑袋里迅速的分析着目前的局势,同时身体不断的做出合适的反应,把孟虎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击全部挡了下来。孟虎见这连续几十棒都不能把赵让击败,脸上浮现出赞赏和惊诧的神色。
  终于,在离掉下台还有两步的时候,赵让使出了《战天刀法》的第十六招“花开双瓣”,双手横握哨棒迎向孟虎的迎面竖劈。啪的一声,在赵让的巧劲下,手上的哨棒被孟虎一击而断,而孟虎的哨棒则是擦着赵让的前胸扫了下去。
  趁着孟虎旧力未竭新力未生的当口,赵让一个滑步贴近了孟虎,孟虎刚反应过来,做出一个撤棒后退的势子,可赵让的两截断棒已经分别搭在了他的左右肩上。赵让赢了。
  下面的人呆滞了一下,因为这一切只发生在瞬间。当赵让把手上的两截棒子扔掉并退开两步对孟虎拱手示意时,众人才明白胜负已分了。
  孟虎苦笑了一下,单膝跪下对赵让行礼道:“小人口服心服,还请王爷赦免小人刚才的傲慢之罪。”
  赵让知道这才是真心实意的行礼,大笑着双手把他扶起,说道:“孟虎,你的功夫是比本王高的,若不是本王扬长避短,你又顾及到本王的身份而未尽全力,胜负还未知呢。”孟虎知道赵让说的虽是事实,但自己主要还是输在战术上,心知自己还是稍嫌卤莽,定力还不如这个小王爷。于是,孟虎心悦诚服的又对赵让行了一礼,然后跳下台回到队列中。
  这时候,赵让环视一周,发现这些士兵们的眼里再无任何轻蔑之意,敬佩之情显而易见。他知道,自己已经得到士兵们真正的尊重了。
  “还没有人上来挑战?”赵让连续问了三次,没人再上来了。一个站在前排的士兵说道:“王爷功夫了得,小人们很是佩服。虎哥是我们襄阳大营里除决死队外功夫最好的,既然他赢不了,我等更不必说了。”
  赵让微笑着说道:“好,那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不过,本王希望各位能发奋图强,下次能把本王击败!之前本王说过,接本王十招者也有赏,孟虎,本王就赏你黄金十两!”下面的士兵顿时啧啧惊叹。
  孟虎在队列里躬身谢恩,赵让的近侍立刻从赵让随身携带的“赏金盒”(专门装赏赐物品的盒子)里取出黄金十两,交给高达。高达把黄金收好,说道:“孟虎,午饭时到我这里领取王爷的赏金。”
  赵让从台上下来,士兵们在军官的号令下继续开始操练。而高达等人则是心情轻松的把赵让请进大帐里。
  ; 第八章 首批手下(上)
更新时间:2006-3-18 17:43:00 字数:2480
  大帐里,高达把赵让请上主将坐的位置,赵让假意谦让了一下,也不客气,大模大样的坐了下来。其他将领也坐在两旁,此刻赵让还真有点军中主帅的感觉了。
  之前赵让的表现已经让众将领刮目相看了,虽然还算不上一流身手了,但是,做为一个十三岁的半大孩子,又是出身一向重文轻武的皇家,能有如此本领实在让众人佩服。不过,离赵让的要求还差得远。
  赵让和众将领闲扯了一会,并有意把自己的功夫源自孟珙这个信息透露给了他们。众人对他更加高看一线,毕竟孟珙在襄阳军中威望极高,能够学到他的一点功夫,在众将领眼里已经是莫大的光荣了。
  赵让忽然对高达说道:“高将军,本王一向爱好兵事,对于兵法也广有涉猎。眼下有个不情之请,想请高将军应允。”见他态度如何谦和,高达受宠若惊的说道:“王爷但有吩咐只管开口,下官一定照办!”
  赵让心道:“要的就是你这句话!”脸上露出兴奋之色,说道:“本王不喜纸上谈兵,所以虽然对兵法有自己的一套,但是没有士卒来施行,总觉得是空谈。所以,本王想请高达让本王在军中挂一个职位,并拨一只新兵队伍给本王,让本王训练出一只强大的部队来。高将军能否应允?”
  此话一出,高达立刻后悔自己刚才为什么把话说满了,现在想拒绝恐怕都难了,更何况对方是王爷啊!不过,从他的表情,赵让看出他并不愿意把一只部队交给自己,心知这高达为人谨慎,不像是个屈从权势的人。
  高达用眼神对一边的几个将领示意,其中一个心领神会的站起来对赵让行礼,说道:“王爷,兹事体大,本朝鲜有亲王带兵之先例,还请王爷......”
  不等他把“收回成命”四个字说出来,赵让再次提醒道:“这位将军,别忘了,本王身怀御赐的龙飞玉佩,有节制荆楚军政大事的权力!虽然本王绝对不会越俎代庖干涉官员,但是这个要求恐怕不算过分吧?据本王所知,襄阳最近三年连续征了近四万新兵,本王只想让高将军把去年的那只新兵拨给本王。而且本王又不是蓄养私兵,这些兵依然是归高将军节制,若有战事,也定当奔赴前线!”他表情虽然严肃,心里却是暗道:“嘿嘿,等这些军人到了我手里,就由不得你们了。想必你们也知道这些兵一到我手里,就再也不会听你们使唤了,可是,你们能不给我吗?”
  刚才一番话有软有硬,尤其是他刻意的提到了龙飞玉佩所代表的大权,这把所有的将领都克得死死的。那个欲阻止的家伙张了张嘴,说不出什么话了,只能坐了回去。而高达皱起了眉头,缓缓说道:“王爷之命,下官自当遵从。但,此事非同小可,下官想和王爷打了商量,如何?”
  “自然可以,襄阳军中将军为首领,本王绝不会拿权势压人,高将军有何要求尽管开口。”赵让微笑着拨弄着手上的龙飞玉佩。
  高达心道:“还说不拿权势压人,我能违抗你这位王爷的旨意吗?胡闹,真是胡闹!”不过脸上却收敛了任何的不满之色,正容说道:“下官希望王爷能定个期限,到时若王爷带的这只部队能够击败我襄阳军中最精锐的几只队伍中的任何一只,那不但这只军队继续由王爷训练,还要劳烦王爷训练更多的部队。若是不能击败......”他顿住了,用征询的目光望向赵让。
  赵让点点头,说道:“如果不能的话,那就证明本王非用兵之才,部队奉还,本王从此不在军中提任何无理要求,并认罚百两黄金,充为军费。”高达和其他将领见赵让这么说,也不好意思再反对,都点头称善。
  赵让对自己的信心还是比较足的,但是为了预防万一,他在刚才说的话里留了个陷阱,那就是“无理”两字。假如这次练军失败,那么认罚是自然,但是以后有机会还是要继续想办法把军队弄到自己手下,至于是不是“无理”要求,他这个王爷说有理,恐怕也没几个敢说没理。
  又聊了一会,赵让安抚了这些将领,并且暗示会上书朝廷,让朝廷增加这襄阳的军费支出,并承诺如果将来作战获胜,自己一定会为他们请功。这些将领一听这话,都乐不可支,仅有的一点不满也消失了。
  不过,高达的眉宇间还藏有一丝担忧之色,赵让看在眼里,心里对这个高达的评价又高了一些。
  很快就到了午饭时间,赵让一说自己要和将领们一起用餐,这些人都很是高兴,大赞小王爷平易近人。而那位孟虎也在赵让的吩咐下,得到了列席的资格。赵让心里,已经有了把他收入自己麾下的打算。
  浓浓的热汤冒着腾腾清烟和缕缕浓香,汤面上有几片青翠欲滴的菜叶,还有红红的瘦肉丁和几片蛋花。赵让看着面前的那碗餐前汤,饶有兴致的问一边的高达道:“高将军,本王见所有人面前都有此汤,不知道此汤有什么来历吗?”
  高达微笑着说道:“回禀王爷,此汤名‘振奋汤’,为孟珙大将军所创。当初孟珙大将军进攻金国,一次遇到金国大军围攻,他率百人退守一个已经无人的小村庄。当时军粮已空,在村子里只找到一些调料、十几颗青菜、两头野猪和近百个鸡蛋。孟大将军自取一口大锅,将这些东西全部取用,做成了一锅异香绝伦的汤。众人将汤喝完后心情一振,全力突破了金兵的封锁线。后来,喝此汤就在襄阳军中成了一个传统,之所以得名‘振奋汤’,是有振奋军心,与敌死战之意。”
  赵让大感有趣,端起汤喝了一口,只觉得味道鲜美无比,虽然味感重了一点,但是特别对他的胃口。在皇宫那么多年,宫里的菜虽然花样繁多,山珍海味什么都有,但是总是往清淡里烹饪,所以赵让觉得美中不足。今天喝的这汤,倒有点朱元璋当乞丐时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一样,觉得人世间没有比这更美味的东西了。
  把一碗汤喝下去后,赵让连连感叹:“真乃美味至极也!高将军,还请军中厨子将此汤配方赐予本王,也好让本王能常喝到。”
  高达点点头,身边的一名亲兵会意的走出了帐门。
  喝完汤,正菜上来了,也无非是些鱼肉之类,做法并不精巧,但是味道却是极好。赵让吃得非常高兴,众将领见赵让是运箸如飞,吃得满嘴是油,毫不做作,都很是高兴,觉得这个王爷虽然小,但却和军营很是有缘,身上也很有几分军人的粗豪之气。
  赵让倒不是表演,而是真的喜欢这些饭菜。这几年来,这一餐算是吃得最痛快的一次了。
  ; 第九章 首批手下(中)
更新时间:2006-3-21 13:07:00 字数:2732
  吃过中饭,赵让提出要把孟虎调到自己身边,高达自然是立刻答应。赵让见孟虎听到这个消息后面色平静,心里又暗赞道:“此人看上去不像是那种名利之徒,看来以后可以重用。”
  襄阳的军队共分几个大营,赵让所要的新军驻扎在离高达驻守的本营西边十里的地方。所以,赵让带上孟虎和亲卫,由高达领着,辞别了诸位将领后直奔新军营而去。
  新军营位于汉水边上的一片林子边,从远处看,倒像是个大寨子。距离营门口还有一箭之地的时候,赵让已经看到近百名士兵在营门列队了。不过,与其说是迎接,倒不如说是戒备,因为这些士兵手里还紧握武器,姿势也是攻击形态,仿佛眼前的是蒙古骑兵一样。
  这时,赵让心里一喜,想道:“看来,这个新军营还是挺有警惕性的,有点细柳营的味道了,呵呵。”
  赵让这一大队人来到营门口时,一名守卫的年轻军官大声叫道:“请出示腰牌!”
  高达正要取腰牌,赵让的一名亲卫上前喝道:“此乃当今大皇子、楚王一行,尔等不可阻拦!”
  那军官呆了一下,但是随即说道:“军令如山,即便是当今皇上,也需凭腰牌进军营!”高达一脸尴尬,挥手制止了那名很是不满的亲卫继续说下去。那亲卫是高达旧部,见他示意,就退了下去。
  高达取出腰牌在那军官面前展示了一下,军官见到腰牌后对高达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挥手让其他士兵散开,朗声喊道:“新军营恭迎楚王!”
  赵让从马车上跳下,走到那军官面前打量了一下。此人大约十八九岁,面上还带有点青涩,但神态坚毅而身材伟岸,很有股子大将之风。赵让温和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军官面上一紧,但见赵让神态平和,于是恭谨的回答道:“下官文兵,为新军秉义郎!”
  秉义郎?这是个下级军官啊,岳飞也当过这个官呢。赵让微笑的说道:“你能坚守军法,不因本王的地位而有所退缩,这很好。在军中,就应该是军法为大。”顿了一下,说道:“你姓文,和襄阳太守文大人有何关系吗?”
  文兵回答道:“文大人正是下官之父。”
  “好,父子二人文武双全!文兵,带我去见现在新军营的主事者!”
  文兵忙领着赵让往营中走去,一路上看得赵让是连连点头。这个新军营,虽然硬件上不怎么样,营帐房屋都很破旧,但是训练看上去却是很严格,一队队的士卒在大营内巡逻,而远处的校场则是呼喊声震天。看来,领导这个新军营的是个人才。
  在大营前,赵让停了下来,让文兵进去通报。过了一小会,里面走出一位三旬左右的清瘦戎装汉子,对赵让跪拜行礼道:“下官新军统制岳进拜见楚王殿下,未曾远迎,请王爷恕罪!”
  赵让说道:“岳将军请起,在军中,一切礼数从简。”
  岳进站了起来,赵让察觉到此人目光深邃,身形虽然不高大却是饱含力量,仿佛一只随时暴起攻击的豹子般,心知这岳进肯定有一身很高的武功。心念一动,赵让故作漫不经心的说道:“将军姓岳,不知道和大英雄岳飞有何关系?”
  岳进还没开口,高达已经替他回答了:“回禀王爷,岳将军正是鄂王后代。”
  赵让心道捡到宝了,很是欣喜的对岳进说道:“原来真是英杰之后,倒是本王失礼了!”说着对岳进施了一礼。
  岳进神情淡然的说道:“下官不敢,王爷抬爱了!”
  赵让心里知道岳家后人一直对宋廷不满,所以心里对皇家子弟还是有所芥蒂的。于是,赵让也不多话,和众人一起走进大帐。众人落座后,高达把赵让将统领这一万八千新军的事情告诉了岳进。
  岳进眼里闪过不满之色,表情不变的说道:“此事下官没有异议,只是不知王爷对下官有何安排?”
  赵让自然清楚他的语气里包含的淡淡嘲讽,笑道:“自然是一切照旧了。本王已经和高将军说好了,以襄阳副统制的身份统领新军,岳将军等原班人马自然是不会有所变更的。”
  “如此甚好,不知王爷对新军的训练和未来战事有何见解?”岳进说道。
  好家伙,问这样的问题,倒是存有让赵让出丑之意。不过,早有准备的赵让,自然不会是一个草包。他笑着说道:“而今,我大宋已是岌岌可危,北方蒙古早已是整军备战,准备灭亡大宋。在此危急时刻,本王前来统军,虽有越俎代庖之嫌,但也是向大宋百姓表示皇室有保卫河山、收复中原的决心。”
  岳进看赵让的神情多了几分赞赏,不过他还是平静的说道:“王爷之志伟哉,下官敬服,但不知王爷可有良策?”
  赵让想道:“良策是有,不过说了你也不是很明白,要是说得太过了,你还会把我当做一个空谈之徒,先说点跟军事有关系的吧。”定下神来,略一沉思,赵让笑道:“要说什么良策,未免有空谈之嫌,本王就随便谈点拙见吧。”
  “请王爷赐教!”岳进倒是步步进逼,硬是要看看赵让到底有没有实际本事,而高达在旁边也不阻止,显然和岳进是有同样的心思。赵让心知肚明,惟有展现出自己的“远见卓识”,让他们心服。
  “我大宋目前是处于全面防御时期,尤其以荆、蜀两地为重,而重中之重,则非襄阳和合州两地莫属。此两地,乃荆、蜀两地之心腹要害之城,若陷落,则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临安危急!”赵让停下,见岳进和高达两人点头,于是继续说道:“襄阳虽是重中之重,但荆地之安危,亦系之于蜀地安危。若合州陷落,则四川必入敌手,虽有余制使定下的方略,但最多只能挡住敌人三到五年而已。因此,本王认为,襄阳之地,必须有一只强悍无比的部队,不但自保无忧,还能有进攻之力,尽最大限度的减少蒙古骑兵的有生力量,减少四川的压力,这样荆楚和四川互相呼应,可保江山稳妥。”
  岳进惊讶的看着赵让,说道:“王爷所说,与进不谋而合。还请王爷继续赐教!”高达也是附和道:“是,请王爷继续!”
  赵让微笑着点点头,斟酌了一下字句,缓缓说道:“若只是为求自保,则必将不保。古来至今,偏安江南者,如东晋、南朝四代,偏安四川者,如三国蜀汉、东晋时的李氏王朝,都难免一个为北方王朝尤其是异族灭亡的结局。我大宋若一意保这半壁江山,那离被国破之日,并无多久了。因此,本王之军事理念可用一语以弊之:‘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岳进惊道:“此语,倒是有理,但我大宋军力薄弱,如何对付这无坚不摧的蒙古铁骑啊?”
  “事在人为,所以当前我等的重任,就是将襄阳之兵变成比蒙古军队更加凶悍的虎狼之士,并用精锐的武器、火器装备,以挫蒙古之锐气!”赵让说道。
  “如此,可打败蒙古?”
  赵让断然说道:“不能!若只是训练强兵,可胜一时,但终将覆灭!”
  岳进和高达同时惊讶的问道:“这是为何?”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不把这个十三岁的王爷当做一个小孩来看待了。
  ; 第十章 首批手下(下)
更新时间:2006-3-22 15:56:00 字数:2284
  “本王问两位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草原民族,全民皆兵,每次来我们中原劫掠,总是能满载而归,最后还能成事,把汉人朝廷给灭亡掉;而汉人朝廷要对这些异族打仗,总是劳民伤财,国力大损,就算有大胜,例如汉武帝时的大胜匈奴,却根除不掉异族的威胁,到最后依然是败于异族?”
  听到赵让这样的问题,两人顿时陷入了深思。许久,岳进说道:“汉朝应该不是亡于异族之手吧?”
  “汉朝表面上是亡于内乱,但是它却给后代埋下了无穷的祸根。东汉时,鲜卑族无数次侵扰中原,汉廷居然把辽西之地让给了鲜卑,让这个天杀的民族逐渐成了气候。而内乱使得人口凋零、国力损耗,让五胡趁势乱华,汉族几近灭族!若无武悼天王冉闵悍然杀胡,我汉族必亡!为什么这些异族无论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都弱于汉族王朝,最后却能把汉人克得死死的?我大宋先是败于辽,再败于金,现在又面临被蒙古灭国之危。两位可以告诉本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汉人到底怎么了?”最后一句话赵让是用吼的方式说出来的。
  岳进和高达一脸的疑惑和愤慨,岳进说道:“下官的确是想不明白!想我大宋,军队装备并不算差,还有前无古人的火炮,为何却败给这些北方草原来的骑兵呢?”高达长叹一声道:“下官愚鲁,请王爷解惑!”
  赵让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刚才那些问题,是他在前世读史书时经常为之困惑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他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到了这南宋之后,看着后宫享乐成风,朝堂上奸邪当道,一派文恬武嬉不知灭国大祸就在眼前的景象,他的危机感以及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更家深刻了。
  “关于这个问题,本王倒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那异族是全民皆兵,盖因每次战争,他们那些从军的百姓都能捞到很多好处,而他们的首领告诉这些人,汉人被征服后只会默默忍受,因为他们会把这看成是改朝换代,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就算汉人强大,也不会对这些草原民族进行可怕的报复,这些骑在马上的民族大可以退到远方休养生息,等时候到了就回来再一次劫掠。”
  “汉人的血性已经在五胡乱华之时被磨得差不多了,跟这些猪狗不如的蛮族讲礼仪道德,是任何作用都没有的。这些异族的首脑,哪个不是学了汉族的文化,再来攻打汉族?本王认为,只有让百姓们知道,如果打败异族乃至灭亡异族,能让他们得到实际的好处,那异族就不会那么容易征服这大好河山了!”
  岳进略一思索,说道:“以利诱之?恐怕无法持久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穰穰,皆为利往。此话虽偏激,但却说中了一个道理。若要治国,就非得言这个‘利’字不可。”赵让喝了口放在桌子上的凉茶说道。
  “王爷,既然是如此,那如何让百姓在对外战争中得到利益呢?”高达问道。
  幸好这两个人是军人,受那种伪儒家思想的影响不算深,所以赵让的话也没让他们反感。在军队里,除了用民族大义等思想来激励士兵,还少不了物质奖励。所以,他们对“言利”毫不抵触。
  “很简单,战利品不再收归朝廷,统一上缴后,按照一定比例分配。本王的想法是士兵得六成,两成归军队库房,两成上缴国库。另外,恢复秦朝时按军功授爵的制度,并且制定优厚的抚恤制度以解决士兵的后顾之忧。这是名利两者双管齐下,士兵们自然会成为一群悍不畏死的勇士。”赵让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岳进皱了皱眉头说道:“如果只是用利诱这一种手法,是否会......”
  “这个本王自然清楚,不过两位应该知道,用读书人的那一套玩意灌输给士兵们,完全起不到什么效果。历来儒生误国,靖康之变时,多少儒生投降于金国?这些人的气节,还不如乡叶村姑呢!”赵让想起秦烩等大汉奸,很是鄙夷的说道。
  两个将军似乎很喜欢赵让的说法,一脸的“与有同感”的表情。赵让心知这两人看来也看不起那些废物儒生,继续说道:“所以本王希望两位能多找些不迂腐的读书人,制定出一套鼓舞士气的理论出来。这些东西,要浅显,容易被士兵接受,让他们存有共鸣。至于具体怎么制定,本王会和他们协商的。”
  岳进和高达都点头表示赞同。这些只是赵让整个军政大方案的一小部分而已,但其他的说出来这两人也不会明白,所以打算把话先说到这里,把军队弄到手上,看看训练效果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另外,要在目前的情况下扩军,就在荆楚之地征兵,要给予优厚待遇。”“遵命!”
  赵让见两人这么说,失笑道:“本王现在是副统制,高将军是本王上司,不能乱了规矩。”接着正容说道:“本王毕竟经验不足,所以提出的意见绝对不会完全准确,请两位将军万万不可敷衍,如本王有错漏之处,应立刻指出。此关系到军国大计,不可轻视!”
  两人见赵让如此正经,也是连连答应,看表情,对赵让他们是真的非常佩服了。赵让知道,南宋后期皇家子弟基本上都是垃圾,有自己这样一个展现出“雄才大略”的亲王出现,的确让这些忧国忧民的军人们感到振奋。
  “那么,本王就先回去了,明天开始本王将会开始用一套新式的法规来训练这批新军。呵呵,岳将军已经给这群新兵蛋子打好了基础,那么本王正好锦上添花,让这只军队成为一只虎狼之师。”
  岳进听到赵让如此给自己面子,很是高兴。毕竟岳家一直不得志,能够受王爷的赞赏是一份很大的荣耀。而高达在听完赵让的一番话后也对他有了比较足的信心,心里打算如果赵让的方法合适,到时候一定要推广到全军。
  赵让在归途中,想着今天的收获,心道:“目前初步的基础已经打好,但是这还是万事刚开头啊。四个被我派出去的侍卫,可关系到我全盘计划啊!希望他们能够带回让我满意的结果。”
  ; 第十一章 幕后策划
更新时间:2006-3-23 15:40:00 字数:2173
  “收购孤儿?建立情报网?”小月惊讶的张大了嘴,赵让趁势把一小块点心塞进了她嘴里。
  小月边嚼着点心边含糊不清的问道:“王爷,你要我和母亲帮您建立一个情报网?”
  “其实就是类似于朝廷里专司情报工作的秘营啦!不过我手下的情报组织自然不能叫秘营,到时候我再换个名字。”赵让往嘴里扔进一颗糖果。
  小月睁着美丽的大眼睛疑惑的问:“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组织呢?王爷可以去宫里找一批人来帮你做情报工作啊!”
  “宫里的人有很多都被控制在贾家手里,所以我最多只会找些经验比较丰富而且能对我忠心的人来做教师的工作,至于主要的人员,我要你帮我去找一批无依无靠的孤儿,把他们训练好以后,就可以为我办事了。”
  “我们的钱似乎不够啊......”一边的周氏皱着眉头说道。
  赵让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说道:“这事也不急于一时,我会想办法赚到足够的钱的。乳母,我希望这个组织就由你来负责,小月也要接受我的单独教导,以后接你的班。至于最初的人手,我会从京城里弄些人回来。”赵让还有一招早就步好的棋,那就是皇宫秘营的部分人已经被他控制了,方法很简单:利诱加上洗脑。所谓洗脑,是赵让在皇家书库的一本古书里找到的方法,类似于催眠和心理暗示,在那些秘营人员的心里,被赵让下了“效忠大皇子”的暗示,所以这些人表面上没有异样,但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赵让可以信赖的手下。这些人在赵让的吩咐下,已经以各种方法从秘营里脱离,并且在全部脱离后会汇合在一起悄悄来襄阳。现在赵让要做的,就是等待而已。
  周氏看着表情轻松却是眼神深不可测的赵让,忽然说道:“小让(赵让花了很长时间才让周氏同意在私底下这么叫他),为什么你要放弃太子之位呢?我真的没办法看透你。”
  赵让微笑着说道:“乳母,难道你真的希望我当上太子,然后被困在宫里,无所作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到接父皇的位置,要是真的当了太子,估计等我当上皇帝的时候,大宋离亡国就没多少时间了。”
  “你说明白一点吧。”
  赵让从椅子上撑起来,说道:“现在朝廷里还是那几个奸臣掌握大权,后宫里贾贵妃的势力最大,要是我一开始就要争那太子的位置,恐怕连活到二十岁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我就是要以退为进,先放弃太子之位,到自己的封地上,好好的培养出自己的班底和势力,再来应付以后的事。”
  周氏坐到他身边,仍有疑虑的问道:“自古以来,以一地之尊夺得中央大权的例子实在太少,你有把握吗?就怕将来你会被逼到要造反的地步。”这些年赵让对周氏母女基本上是完全无秘密的,所以说话也没有任何顾忌。可以说,周氏既是赵让的奶妈,也是他的幕僚。
  “表面上看,我的确是处在下风,可是乳母你别忘了,还有蒙古在虎视耽耽呢。我不只要应付朝廷里的奸党,还要对付南下的蒙古骑兵。在这两方面,其实我有很大的机会。”
  周氏:“怎么说?”
  赵让伸出一根手指头,说道:“第一,蒙古的主攻方向就是襄阳和四川,所以我会在这几年争取把这两地的军政大权抓到手里,还要建立无人可比的战功,这样的话,我在朝堂上的声望就会空前高涨,拿回这太子之位也就不是很难了。这和功高震主不同,因为我的身份,决定了战功是我的筹码,而非麻烦。”
  再伸出一根:“第二,战事一开,这实际上是我打压奸党尤其是贾似道的好机会。我相信他不会甘心襄阳和四川被我控制,所以会想办法派人甚至自己亲自来这里参合,想夺我的权。到时候,要是他们出点什么意外,比如说,被刺客袭击啊,被蒙古的伏兵杀害啊,等等......”赵让的笑容“纯洁无暇”,但周氏母女在这笑脸里看到了狡诈和阴险。
  “你能肯定他们会来?”周氏问道。
  “我敢肯定。贾似道这个人在朝堂上玩手段是很厉害,但是到了军队里,是生是死就由不得他了。此事的关键就在于,我能不能控制襄阳和四川的军队,能不能把军队的人才都为我所用,能不能清理到奸党安插在军队里的垃圾。还有,如何得到各界的爱戴,做为我的政治资本。”
  周氏用复杂的目光看了看赵让,说道:“有时候,我还真不敢相信,你还是个13岁的孩子......”
  赵让微微一笑,把头靠到周氏的怀里,说道:“乳母,你放心吧,不管我心计多么深沉,我对你们还有母亲决定不会存什么坏心眼的。是我的朋友亲人,我会以诚相待,是我的敌人,那就不能怪我心狠手辣了。”
  周氏笑了起来,爱怜的摸了摸赵让的脑袋,说道:“只要你能够救大宋,救百姓,心机深点倒是没什么。”
  “那,明天开始我就要去新军营训练军队了,府里的事就要麻烦奶妈了。奶妈,那些亲卫我会留一部分下来,你让他们教家丁和侍女们武功和箭术,以防不测。小月,明天开始你要好好读我给你的那本《纵横》,学到里面的精髓,将来帮我做大事!”
  小月抓着赵让的手苦笑着说:“那本《纵横》里讲的东西实在是太阴险太无耻了,王爷就不怕小月学了以后变成坏女人吗?”
  赵让哈哈一笑,嚷道:“怕什么,女人不坏,男人不爱咧!”说完他就大摇大摆的离开屋子,往自己的卧房走去,留下了回过味来后脸上闪过一抹嫣红的小月和仍在沉思的周氏。
  一夜,就这么过去了,赵让美美的睡了一觉,准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自己的练军大业。
  ; 第十二章 魔鬼训练(上)
更新时间:2006-3-25 14:49:00 字数:2356
  清晨,微风吹得人精神振奋。赵让刚起床,高达已经派人送来了一套小号的军官服。赵让试了试,很合身,心里暗赞道:“这个高达,倒是很细心,不跟一般的军人一样粗豪。”
  意气风发的在院子里练了一遍刀法,让清阳真气在全身流转,顿时心情格外的舒畅。小月在一边看着,微笑不语。
  赵让草草的吃过早饭,就骑了一匹理宗赐送的优秀蒙古马,在三十名亲卫的保护下赶往新兵营。其他的亲卫,都依照他的吩咐,在周氏的统一安排下教导王府的所有人员学习武术和箭术。
  坐在马上,赵让反复的思考着前世看过的历史架空小说里关于训练军队的好点子。如今这南宋的军队积弱了几百年,就算装备优秀,可是战斗力低下,和蒙古进行野战的话根本就是送死,而随着蒙古军队逐渐也掌握了比较好的攻城器械和方法,死守坚城也不再那么稳当了。襄阳兵的战力在全南宋算是数一数二的,底子不差,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群人的防守能力稍微提高一下即可,关键的就是进攻能力,尤其是野战的能力。
  南方没什么好马,所以训练强大的骑兵很困难,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对抗蒙古铁骑呢?赵让脑袋里灵光一闪:燧发***!
  宋朝的科技水准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元朝和明朝根本没有发展多少,到了清朝 200.25.207.14 对
评论道:
200.25.207.14 对
评论道:
66.195.148.37 对
评论道:
66.195.148.37 对
评论道:
210.48.147.213 对
评论道:
128.104.111.51 对
评论道:
209.202.168.4 对
评论道:
212.119.69.187 对
评论道:
193.226.51.57 对
评论道:
84.237.194.83 对
评论道:
小说相关格式阅读下载:
029额付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9 10:39:40
字数 2292 乾隆帝把目光从女儿身上移向和珅道:“你随朕来,朕有话和你说。.” 和珅急忙扶着皇上,进了殿内。皇上坐下后,和珅为他捶过腿,又为他***着肩背,道:“万岁,有什么事要和奴才说。” “十公主叫你‘相公’,朕看,这‘公’可能就是‘公公’的意思。” 和珅急忙跪倒道:“万岁,奴才绝没有这样想。” 乾隆道:“是朕这样想,既然她都叫开了,那就不要改口了吧。朕想,你的儿子与她同岁,就让他做朕的额驸吧。” 和珅忙叩了几个响头,流泪道:“皇上对奴才如同再造,奴才做狗做马虽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皇上对奴才的深思啊。” 第二天,乾隆帝颁旨,赐和珅子名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额驸。 永琰从上书房出来,猛听到十妹与和珅子丰绅殷德定婚的消息,头晕目眩,怔在那里。初时,太监们没觉出意外,过了好长时间见他目光直直地,身子似僵住了一般,于是走上前来轻声地叫道:“十五爷十五爷”不料陡然间永琰大喝一声“混蛋”,一拳正打中一个太监的眉眼。太监们魂飞天外,不知永琰从哪里来的怒气,又听永琰喝道;“都滚”太监们也不敢离开,都一齐跪在那里,恰好福安从此路过,忙跑过来指着那个界眼流血的太监吩咐道:“你们几个快把他扶走你们还不赶快离开。”福安看了看永琰仍是一脸的怒气,心里十分惊讶,因为这不是永琰的性格。大惊之余,仔细思忖,心里豁然开朗是为皇上与和珅结为亲家之事一定是为这事了。福安也不去管永琰,让侍卫们远远地跟着,转身急忙来到天地一家春,让宫女把永琰的事转告给喜塔腊氏。 喜塔腊氏带着宫女急忙来到上书房门口,见永琰已离那里走到湖边,喜塔腊氏走到他身边说:“这里倒凉爽得很。”永琰见福晋来了,惊讶道:“你怎么来了?”喜塔腊氏莞尔一笑道:“我怎么就不能来这里?”永琰并没有笑色,一脸的凝重,喜塔腊氏道:“有什么心事非要和湖水说,连我也不愿倾诉?”永琰仰天长叹道:“天也不晓得我的心思。”喜塔腊氏道:“但是天却不像你这样,你看那西边的太阳,就要沉没了,他仍然红灿灿的微笑着,因为他还等待着明天的升起。为了明天,他要乐观地面对那黑暗的一切,为了明天他静静地微笑着,没有了微笑,他就无法面对眼前的黑暗,也就没有了明天。” 二人在湖边慢慢地走着,天上的月亮出来了,星星出来了,与他们一块同行。走着走着永琰忽然道:“我饿了。” 不料,永琰打的那个小太监恰好是乾隆的内侍。两天没有见他,乾隆问身边的太监,他们都支支吾吾。乾隆看出蹊跷,问道:“你们不要欺瞒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快快讲出来。”太监看遮掩不过去,于是就把永琰打人的事说了出来。 乾隆帝叫来福安道:“前天十五阿哥行为反常,你在跟前,你说他到底为了什么?” 福安道:“回万岁,依奴才看,十五阿哥刚出书房,骤对夕阳,似有感悟那日夕阳格外红艳灿烂,把天地乾坤照得红彤彤光亮亮,十五阿哥沐浴在阳光之中,不免诗兴大发,此时小太监反复让他去用膳,他焉有不怒之理。” “他怎么会请十五阿哥用膳?” “他是受福晋宫中宫女的托咐,让他代为转告的。这小太监确是无辜的。” 乾隆想了想福安的话,确实有道理,忍不住连连点头,想了一会道:“虽然在诗兴大发之时,在灵感到来之时,最烦有人打扰,但是也不应把小太监打成那种样子。看来他的情性还是有些不对。” 福安道:“奴才没想到十五阿哥孱弱如此,竟有那么大的力气。可能因为上书房中自师傅走后,他不免寂寞,情绪有点烦躁。” 乾隆忙道:“你看十五阿哥身体不强壮吗?” 福安道:“其实也很强健,只是在书房中呆久了,成了书生,显得文弱。” 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乾隆的心事,他最怕皇子皇孙们沾染汉文人习气,失去满州人勇武的传统和体魄,何况永琰是他内定密绒的太子。可是,一二十年把他们关在书房里,能不变得文弱吗?乾隆的心中酝酿着一件事情…… 在圆明园的镜殿里,乾隆帝招来福安,摒退所有的人说道:“朕今天找你来,是有一件大事让你去做。”
027帝师3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7 15:31:54
字数 3110 朱珪做了永琰的老师后,发誓要把他培养成一个辨忠奸、明是非、勤政爱民、摒奢尚俭的君主。.于是朱珪在教授咏吟李杜诗篇、韩柳文章、苏辛词句的同时,更从《四书》、《五经》中阐发仁政爱民、国以民为本的道理,特别是对历代帝王的治国方略、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讲得明白、析得透彻。当讲到《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是后汉所以倾颓也”时,更是详细讲明,何为“贤臣”,何为“小人”,而君王只有自正自清,才能有识,才能辨出贤佞。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永琰随朱珪在上书房已度过四年时光。四年中,二人朝夕相处,感情已超过师徒了。永琰对朱珪的感情意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意见、意念、本意。孔方主张,似乎赶上了对乾隆的感情。步入老年的乾隆更加,贪图享受,对皇子们也更加严厉。特别是永琰是他内定密绒的太子,对他的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地步,在永琰面前,没有了早年时做父亲的少有的温情的一面,而只有威严了。因此,永琰比以前更少了天伦之乐。永瑆年岁已大,和自己来往渐少,绵恩在宫外管着军队,已升到九门提督,事务繁多,和自己交往日稀;母亲又已病故。父亲如此高高在上,不能接近。特别是和珅受宠以后,皇帝的身边似乎只有和珅一人了。好在永琰娶了个温柔多情的贤淑贞正的妻子,使永琰倍感家庭的温馨。在上书房中,朱珪温厚中正,对他悉心栽培,在感情上,似乎弥补了残缺的父爱。因此,永琰的感情中,没有什么空白,也正因为如此,永琰对喜塔腊氏和朱珪的感情深深如海。 五月,骄阳似火,天气酷热。上书房里却很凉爽,永琰特别喜爱这几间书房,细细再看一来源,一切认识的能力都可以归结为感觉的能力,感觉是,五楹书室,不雕不绘,在这里整日学习书史,游艺于诗文,或临摹法贴,真是恰然自得。永琰常想:这五间屋子要永远是我的该多好。于是向朱珪道:“师傅,在五楹书室中,真正惬意恰然,我想为它题一斋名,师傅看这书房叫什么好呢?” 朱珪道:“勤学者有余,怠者不足,有余可味也,可名此书房曰日‘味余书室’。” 永琰想“余”之义可谓深广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禹惜寸阴,晋陶侃说众人当惜分阴,为学者可不勉哉为政者可不勉哉于是对朱硅说道:“弟子明白了,师傅是教我终生勤勉不辍。” 朱珪点头道:“人生在勤啊。天下的一切事情,都在这‘勤’字上。” 永琰听了朱挂这句话,不觉泪流满面,道:“我到上书房学习的前一天那时我方六岁,正是正月十五,母亲把我叫来,嘱咐我的也是这样的一句话,如今母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如在目前。” 朱珪激动地道:“你没有愧对你母亲,令皇贵妃娘娘若地下有知,也应含笑九泉了。你不妨以《民生在勤论》为题,作一篇文章。” 永琰提笔写道: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自天子以至庶民,成知勤之为要,则庶政修而万事理矣。人日习勤芝则日近善实,日习惰驰则日近于恶也。如其不勤,则为学者安于下流而不能上达,为治者情于事功而庶政怠荒,欲求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可得乎?故勤者夫人所当勉者也。若农夫不勤,则无食;桑妇不勤则无衣;士大夫不勤,则无以保家;公卿不勤,则无以伤治:其害奚胜言哉?书曰:惟日孜孜,可不戒与?可不勉与?” 朱珪看罢永琰的文章,暗暗点头,内心充满了神圣庄严的感觉。 永琰又问道:“老师,人非神仙,过错难免,怎样才能不犯或少犯过错呢?” “做到‘俭’和‘慎’即可。诸葛氏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孔圣人说:‘以约央之者鲜也。’俭约可以培养人美好高洁的德行节操,做到了俭约,犯过错就非常少见了。御孙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奢侈浮华必然带来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品德的伦丧,国家便会衰败,社会便会寡廉鲜耻而追求金钱享乐。所以孔圣人说。‘与其奢也宁俭’,王爷,你对孔圣人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呢?” 永琰想了想到:“创业之始,皆有朴素之质,先民都崇尚节俭,不务浮华。可后世之人,踵事增华,变其本而加后,竟奢靡之习,忘节俭之风,实在是忘本啊移风易俗,拨乱反正之道,莫善于俭也。” 朱珪心内一震,又复一喜。细酌永琰话的意思,分明是指责乾隆皇帝的肆意奢华,又分明有意在以后拨乱反正,分明这十五阿哥早已留心世事,似乎也意识到未来的储君是他了,看来,永琰已经做到了“慎”字。 永琰见老师思考着什么,又道:“老师说的‘慎’,学生看来比孔明的‘静’含义更丰富,老师解释一下好吗?” “要做到‘慎’,首先要‘静’,唯有‘静’才能潜心审察事之端倪及趋势,触摸到物的本质和奥妙所在;唯有‘慎’才能‘明’,唯有‘明’才能‘断’;唯有‘慎’,才能虚己以待,如积柔水,即可润万物亦可破一切阻挡。‘慎’决不是优柔,而是果敢。” 永琰道:“师傅教我四年,学生今天把所学的概括为四个字:仁、勤、俭、慎,不知当否?” “是啊,这四个方面你都已经做到了,只是其中的‘仁’最难把握,不可失之偏颇。”朱珪心潮澎湃,他为他塑造了一个英明伟大的灵魂而骄傲自豪。 永琰道:“师傅能再说一说‘仁’吗?” “追求社会大同、天下为公的人,才是心中有‘仁’的人,你背一下《礼记》中的‘大同’那一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份,女有归……” 永琰与朱珪朝夕讲求,涵濡德义,度过了他人生中的美好时光。 悲苦伤心总是永伴着愉快欢乐。四十五年三月,永琰从家庭与上书房的快乐巅峰中跌落下来。四十四年十二月由侧福晋刘氏刚刚生下的皇长子,在此时夭折了。这对刚过二十一岁的永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可是,正当永琰沉浸在悲哀之中的时候,他的恩师朱石君又要离开了。
030福康安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20 17:22:53
字数 3665 福安道:“皇上有什么吩咐,奴才虽肝脑涂地、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乾隆道:“你已跟我几十年,现在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朕本应让你享几年清福,可朕思来想去,此事非你莫属。” 福安道:“万岁,是什么事?” “随十五阿哥去找木鱼石。” 福安内心一震:这是天大的责任啊他不由愣住了。 乾隆道:“你不愿去吗?” 福安忙跪倒于地道:“万岁如此信任奴才,奴才感激不尽,奴才绝不辜负皇上一片苦心,一定会带回一个强壮坚强的十五阿哥。” 乾隆道:“朕想了很久,也只有你去朕才放心,这一点你自己也明白。不过,你虽心细如发,又是武林高手,但此行责任过于重大,朕又为你物色了两位侍卫做你的帮手,他们都是武进士出身,有你们三人随行,朕想是万无一失了。” 当日,乾隆召来永琰及福安、两侍卫道:“永琰性情暴戾,竟至无故殴打太监,本应禁闭严惩,朕念在永琰往日并无过错,更为了他今后好好做人,特遵循我满州遗风,命永琰带福安、义隆、尔森去寻找木鱼石,一路上决不能暴露身份,违旨者斩。明日朕即颁旨天下囿禁永琰,隔离宫中,以此来掩盖真相。此次寻找木鱼石之事,只有朕及你们四人知道,除朕及你们四人外,若有一个人知道此事,你四人定斩不饶。” 次日,乾隆召来皇子皇孙和王公大臣们,下旨说:“永琰无故殴伤太监,任性妄为,朕已著人将他逐出本宫,到别处监禁隔离,派专人严加看守,以示惩戒。若有为永琰之事求情探问者,格杀勿论。”. 皇子皇孙们吓得哆嗦,王公大臣们个个震惊骇异,只有和珅暗自高兴。 喜塔腊氏获悉永琰被监禁隔离,五内俱焚。 永琰等四人易装离开了圆明园,悄悄地出了北京,根据乾隆旨意,永琰必须由直隶入山西越陕西再到甘肃,然后北折由蒙古而东进长白山,历东北数省然后回京,并交给四人一个路线图,必须沿此图规定的路线行走。 木鱼石又叫木变石,满语称“安倭阿”,传说这种石头极其精美,更神奇的是敲着它便会唱歌。它的歌声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使懦弱者充满勇气和信心。 永琰一行四人出北京后,往西进入房山县境,一路敲敲打打,哪里有唱歌的石头永琰知道这是父皇在借故惩罚他,除此之外,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可永琰却不愿再想下去了。而福安一开始便洞察皇上的用意,皇上是要锻炼这个未来的君主啊皇上此举,分明是把十五阿哥当成大清事业的继承人了。 一天,四人出房山县,过紫荆关,绕过沫源城,在太行山中往西行走,一个个渴得舌干唇裂,看看红日西坠,也寻不到一条小溪,一方池水。永琰道:“今后可要带足了水,至于干粮少带一点倒没有什么。”福安拿出罗盘测了测道:“我们加把劲吧,这里距灵丘县城不远,一定会有人家。”于是四人又重新振奋精神,加快了脚步。 果然,翻过一个山头,往下望去,壑谷之中藏着几间草屋,草屋之上,炊烟袅袅。四人大喜,往下狂奔。到草屋前,见荆条织篱圈成个院落,三间草屋并没有关门,草屋的左手还有一间小土房,这就是厨房了。福安走上前去,刚要说话,不料厨房里的人个个扔下饭碗面如土色,跪倒在地后再也不抬头。福安道:“我们并无恶意,是投亲行路之人,迷了路径,渴了一天,没有找到一滴水,现在特来叨扰乡亲,讨一碗水喝。”说罢,下跪之人神情稍为安定,福安见跪在地上的共有四人,一个老者已五六十岁,一个小伙子二三十岁,一个年轻的妇人怀里有个孩子。 听了福安的话,老者抬起头来,看眼前的几个人神情,像是温厚的人;又见他们个个嘴唇干裂,疲惫不堪,并没有一点张狂的意思,渴得如此,屋里现放着水,可几个人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看来这几个人是规矩人。老者这才说话道:“几位爷,请进堂屋,这里太小,老儿为你们准备吃的去开水没了,那里的凉水,你们少喝点,我们马上就烧。” 永琰道:“拿水来。” 福安拿起一个碗,看那锅里有些青菜汤,盛了一碗,来到永琰跟前道:“金少爷,还是喝这菜汤好。”永琰接过,一仰头,一碗汤倒进肚里,看看福安和侍卫还站在那里,道:“你们还不快讨点水喝。”义隆和尔森得了这句话,忙跨入厨房,干脆把头埋在缸里喝个痛快。只有福安仍然没动,见永琰喝完,忙又盛了一碗递与他,这才自己走到缸前。 主人见四人喝好,道:“请到堂屋去吧。” 四人进了“堂屋”,永琰面南而坐,福安等三人侍立,永琰道:“三位坐下吧。”三人齐声道“谢金爷”,这才坐在凳子上。 老者道:“家中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请四位爷原谅。” 福安从怀中掏出一些碎银子,放在案上说道:“请尽量给我们做得好一点,我们实在是饿了。另外,今天还想在这里叨扰一晚,请多烧点开水。这些银子不成敬意,请大哥收下。” 老人也不多说话,收过银子,转身去了,不一会儿端来热水。永琰和几位都烫了脚,把血泡放了,涂上带来的云南白药。这时那个三十左右的男子已把饭菜摆上桌子,桌上有主人刚杀的鸡,并且居然还有一坛酒。四人围在桌前,斟了酒。福安道:“老哥和后生一快坐下吧我们还没有请教尊姓大名呢。”老人还要推辞,福安把他们拉到桌旁道:“哪有主人不陪客的道理?” 老人和年轻人坐下,酒过三巡,老人说他叫李文敬,小伙子是他的儿子,叫李明东。福安也介绍了他们的来历道:“我们随我们家主人金少爷到灵丘投亲,不想在山中迷了路。我们三人都是金少爷的家人。”福安见气氛和缓了许多,呷了一口酒道:“这荒僻的山中,竟有这种好酒,实在想不到。不过,我有一事不明,我们刚到这里时,你们极为惊慌恐怖,不知为何?” “我们以为你们是官府中的人。”那小伙子李明东道。 福安看李文敬,他听了儿子的话,浑身一颤,拿眼角示意儿子不要说话。李文敬道:“小儿生在山野,无知妄说,请各位不要见怪。” 义隆是个直性子,心直口快,不由地说道:“恕在下冒昧,在下看你谈吐举止并不是山野之人,听你口音也没有半点太行山的味道,想你们大概是从保定来的吧?” 老人听了义隆的话浑身又是一颤,又看一眼这几位客人的神情,并无半点不善的意思,便道:“老儿想几位是从北京来的吧?” 永琰笑道:“你说的是,适才我的家人多有冒犯,请你原谅。不过我的家人说的恐怕也是实情,我想问一问明东,为什么官府的人会让人吓成这种样子?” 李明东看来不像他的父亲那样会藏心机,说道:“我们确是从保定来的,从保定逃到这儿的。” 李文敬见已瞒不住,心想:“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就让他说去吧。”
01重生我是十五阿哥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1:58
字数 4986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秋天亦不像春天,又轻浮又没大脑,刮起风来,完全没有节制,像高歌猛进的武夫,一点也不波希米亚,气质是很差的。 秋天阴郁起来真是阴丝丝叫人肝肠寸断,爽朗起来又晴空万里非常香格里拉。秋天要拣着日子找杯小酒喝,又阴又霉的黄昏,烫壶古越龙山来细水长流地慢饮;秋阳晴暖的午后,倒是适合懒在书房里喝点桂花陈酒;忽然冷空气来袭的秋夜,最是喝清酒的好时候,那种长夜,通常月亮特别明净皎洁,清晖配清酒,真是人间绝配,空灵极了。 秋天到了,秋风吹来让人觉得有些凉。把窗户关上,穿上秋装跑到院子里玩。也看见苹果树上挂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几片黄叶随风飘落,像蝴蝶在飞舞。草地像铺上了金黄的地毯。菊花开放了,黄的、白的,像一只只绒球,真好看!两只燕子从屋里飞出来,对小红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主人,我们要去南方过冬,明年春天再见!” 在北方某城的街上,魏然走上街上看着街边的商铺,心里一阵失落大学毕业几个月了,工作没有找到,不是应为他要求高,是应为他学的是历史专业,现在工作根本找不到与他专业的工作。 突然街边传来一阵呼叫,来人啊?抢劫了.................魏然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小青年手里拿着包向马路对面跑去。紧接着,魏然追了上去,站住别跑.....只顾追前方的人,没有注意到马路飞驰的轿车,砰的一声,魏然被撞出去老远................. 乾隆年十月初六日,紫禁城里一片欢喜气氛,正直大年刚过,朝廷里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新春刚过去,不管是宫里宫外,到处洋溢节日的喜庆。 钟粹宫里,魏然醒了看着周围惊呆了,我是谁??我这是到哪了/就在这时,走进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女孩,俩手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放着小碗,还冒着热气,当她走到魏然面前时,惊道,十五阿哥您醒了,谢天谢天啊...... 魏然不明白怎么回事,突然走进几个穿着光鲜的人,随头的是一个穿着华丽补服的女子,魏然一看眼前的女子身高一米六二头带红宝石串米珠头花,穿者只有清朝妃子的衣服,怎么看都是清朝妃子。 ......儿啊?你可醒了,额娘日夜着急,女子边说走到床前抱起魏然,眼里流着泪,一边摸着魏然..........而女子身后的太监宫女一些人,他们眼中流露着喜悦,然后那些太监宫女都跪下,道,十五阿哥吉祥,十五阿哥洪福齐天。 怎么称儿?难道自己被车撞了,也象小说一样穿越到清朝了吗?称我十五阿哥,难道还处在皇宫。想想清朝皇帝有十五个儿子的除了乾隆和康熙,其他皇帝都没有这么多,就是不知道是哪个皇帝的儿子了,魏然前世学历史分析了想道。 魏然对于这个陌生女子的拥抱,很是感触,但是怎么也挣拖不了。终究是年龄小吧........永炎啊,这些天你可吓死额娘了,总算佛祖保佑可醒来了,自称永炎额娘的女子看着魏然,十分的喜悦。然后对着身边众人道,十五阿哥醒了,是件喜事,赏每人五两。 魏然此刻有点明白了,突然想起清朝历史中嘉庆皇帝不就是十五阿哥永炎吗?嘉庆皇帝是蔗出按理来说与皇位无缘,随想最后还是他。永炎的娘不就是令贵妃吗/历史中令贵妃名魏佳氏,内管领魏清泰之女。后家魏氏,本汉军。嘉庆时,抬入满洲旗,改魏佳氏。比乾隆帝小十六岁。初入宫,为皇后富察氏即孝贤皇后身边的宫女。乾隆十年初封魏贵人,同年册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令妃。二十四年晋令贵妃。乾隆三十年五月初十晋令皇贵妃,摄六宫事。魏然看着这些太监宫女,在看看身边的额娘,心里有点火,怎么不明不白的就来到清朝了,古代没有电没有........这可怎么办? 永炎,你没事吧,是不是饿了?宫装女子关心的问道,魏然摇了药头,仔细打量着女子,比前世的女明星还要漂亮,既然来到了清朝,而且还是皇子看来只能接受了,1前世学过历史的魏然想到皇子即使最差也会被封王的,起码可以过富贵生活,比穿越到老百姓家里好啊,虽然这副身体的主人最后立为皇帝,不过什么事都能出现变故还是小心的好。 魏然沉吟片刻,笑呵呵的道,额娘,不用为儿担心,只不过有点头晕,多休息就好了。女子也高兴道,那好吧,你先好好休息吧,我去向你父皇告诉这个喜讯,皇上知道一定会高兴的,话完,女子起身道,走去慈宁宫,也让太后老人家高兴高兴,说完,女子笑道,永炎你先好好休息,额娘待会再来看你。 女子说完话,走了出去,魏然看她走了以后,看着绸缎被子,脑海一片空白,穿越了不说,而且穿越到未来皇帝的身体,运气不知道是好还是坏,想想,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现在时局未稳,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外有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内有大***和绅。朝廷看试太平,其实外乱内贪。自己是过平静的日子等待乾隆死后即位呢,还是做出一翻事业呢? 魏然随后想了想,不行,自己此刻虽然可以等乾隆死后做皇帝,但是中间有什么变故,或者和绅的把空朝廷,这都是所不能接受的,乾隆中期到后期,虽然没向康熙朝上演九龙夺嫡,但是乾隆的十几个儿子也是各自拉拢势力,也上演了夺位的戏。想了想都头疼,不想了,虽然之前在电视里看到不少清朝服装的人,此刻亲眼见到,还是有点可怕。 魏然想了想,渐渐困了,于是躺下休息了。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感觉有点口渴,醒来,床边做着一个女子,是自己在大清的额娘,看到魏然醒了,女子满脸兴奋的说道,御医看过了,你没事的只要多休息的,吃几副补药就好了, 女子说着回头对身边的太监道,小贵子,你去御膳房吩咐做可口清淡的饭菜来,挑十五阿哥喜欢吃的萃花糕,十五阿哥好些天没好好的吃了。喳?门口的太监赶忙跑了出去,魏然看着远去的太监,这太监年纪不大就做太监了,古代的人真是奇怪。 还有魏然不太了解的就是清朝之间妃子的争斗也是很厉害的,这只是对有子女的妃子而言,身边的宫女太监人机灵点办事也利落,宫女太监人数多少也是有规定的,中就数慈宁宫宫女多,妃子间也有高低之分。 就拿永炎的额娘,配八名太监,十二个宫女,而妃子又有皇后,皇贵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惠妃,丽妃,华妃妃侧妃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贵人常在答应秀女等,皇宫里,自己额娘本魏佳氏,内管领魏清泰之女。后家魏氏,本汉军。后抬入满洲旗,改魏佳氏。本在也算一号人物,有了永炎更被乾隆所喜欢。才有今天地位。 不过令妃是汉军旗出身,但升到贵妃是不能在往上升了,在妃子中也算是出众的人物,得知自己有个哥哥永路不过四岁的时候就去了,现在有了永炎也是老天的恩赐,还有姐姐号七公主现在也不大。 过了一会,就听外面喊道,万岁,万万岁,时间不长,话音刚落,从外面走进来好几个人。为首的一个身穿***明袍,头戴一顶皇冠,梳着大辫子,看样子身高也就是一米七五左右,相貌堂堂,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走进来之后,满屋子的宫女太监赶紧下跪道:“奴才给万岁请安,万岁,万万岁。” 令妃也赶紧站起来,含着微笑对相貌堂堂的人道:“臣妾给万岁请安。”中年人点点头,微微欠了欠身道:“令妃,朕是听太监们说,十五阿哥已经醒了,所以过来看看他。”说完,看着床上,只有七八岁的永炎道:“永炎,感觉怎么样?身体好多了吧?” 就在乾隆皇帝走进来的时候,永炎早已经愣了,呆呆的看着面前这位乾隆皇帝这位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没想到自己还真能够见到真正的乾隆。正发愣的永炎被乾隆这么一问,赶紧回过神,想要下床跪拜,却被乾隆一把拉住道:“永炎,你有病,就好好休息吧,朕就是过来看看你好些了没有,不过看样子已经好多了,朕也就放心了。” 永炎点点头,心想着,再说了,看起来这位传说中的乾隆皇帝对自己很好啊,不像后世传说的,这些皇宫里的人们都是冷血动物。其实永炎不明白,乾隆皇帝子嗣大多夭折,中年得子也是高兴 永炎母亲出身不高贵,魏佳氏入宫后为皇后富察氏即孝贤皇后身边的宫女。且加上弘历出生时,生下子女后后才得到提升,但毕竟出身低微,永炎自然不知道这些,只觉得这乾隆对自己很不错,看来自己以后有好日字过了。 “好了,既然看到你没什么事,朕先走了,等过两天你好点之后,朕带你去城外打猎。”永炎点点头,抑制不了心中的兴奋道:“好,那们一言为定哦。”乾隆看到永炎热切的眼神,还道是小孩子贪玩而已,再怎么特也想不到永炎是仰慕自己。 乾隆起身走后,令妃也站起来,对永炎道:“好了,我也该回去了,德妃娘娘那还等着我逛花园呢,一会儿等菜端上来,你自己吃吧,我先去了。”说完站起来,刚走了两步。对身边的一个太监道:“你去找个嬷嬷来伺候十五阿哥。”“喳”这太监跪在地上说了一声后,起身朝外跑去。而令娘娘则是在宫女们的搀扶下走出了永炎的这座屋子。 “十五阿哥,嬷嬷来了,请她进来吗?”门外传来了一个人妖般的声音。永炎听这着都十分难受,赶紧到:“让她进来吧。”时间不长,门开了,走进来一个轻施淡妆,看上去二十五六岁的女人,同样是篦子梳头,只不过头上的花去世不一样,身穿红色缎子旗袍,走到永炎床前微微下拜道:“嬷嬷给十五阿哥请安,十五阿哥吉祥。” 永炎点点头,看着眼前这个淡妆的女人,身高大概一米六左右,圆圆的俏脸上微施粉黛,并没有浓妆艳抹,永炎看到这刘嬷嬷还在地上跪着,永炎赶紧道:“嬷嬷赶紧起来吧。”嬷嬷说了声谢后站起身,走到永炎身边.....
02御花园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1:59
字数 3663 时间过去了,魏然成为大清永炎已经是俩个月了。.俩个月的时间也不算短了,自然明白了一些,现在应该是大清乾隆三十二年春天,永炎穿着阿哥的衣服,走出居所打算闲逛。按照大清规矩没有成年皇子都有太监宫女时刻相伴伺候。俩个月前的嫫嫫,魏然无语,还以为自己碰到清朝皇子性启蒙了,后来才知道是伺候自己的奶妈子。 魏然前世已经是成年人了,一个成年人心理难以接受这些规矩?现在自己已经穿越成永炎了,而且是个小孩。外人看来是个小孩,什么都不懂的。但是魏然知道自己心理年龄已经成年了,更不需要什么奶妈了。 春天刚来,树木发芽了,此刻御花园里虽然冷清清,不过一些树木还是引人注目的。初春的一场柠檬小雨,乾隆向来爱好游玩,宫内的各个角落还有有太监侍卫站着,雨后的御花园树木一片清色,假山上也十分干净,没想到,前世去故宫还得花钱,现在是深刻的看到真实的故宫,别有一翻体会。 一边走着一边观赏着景色,魏然看到前方一个假山,假山上落着一个风筝,看在只有八岁身体的永炎眼中,永炎也许是孩童心性,。永炎赶紧跑向假山。永炎知道,假山上才是真正的观赏风景的地方,因为站在假山上,几乎可以俯揽整个皇城。 这样的的行动让身后跟着的太监和宫女吃惊了,几个人赶紧追上来,一边追一边喊,十五阿哥,您慢点,小心点快下来吧”永炎不管那些,爬上假山上,整个皇宫尽收眼底。看着到处都是模糊的一片,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的空气。永炎感觉全身十分舒适。舒适的感觉好象是从来没有过的。 “..............”永炎想好好的大喊一声。只是皇宫里显然是不能这样的。,永炎高兴的看着风景,杨柳和一些不知名的树木,还有御花园里的花花草草,皇宫最高的地方都看到了。永炎来到清朝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 过了一会,一个太监着急的跑了过来。看着假山下的几个宫女太监,细声细嗓急急问道:“假山上到底是谁啊?万岁爷朝这边过来了,跟着永炎的太监宫女一听,吓的急忙跪地,其中一个太监赶紧道:“李公公,真是对不起,上面是我们小主子十五阿哥.................................................... 李公公听完,点点头道:“那好吧,我回去禀报.................”说完,转身朝回走去。永炎并不知道刚才他们在谈论什么。还在假山上畅快的观着风景,不一会儿,不远处来了一大拨的人,身后跟着许多宫女太监,然后就是身穿官服的大臣。 永炎在假山上看着这些人,惊呆了,看样子是皇帝或者皇后来了,这可怎么办。魏然前世接受现代教育那么多年,对于古代的皇帝没有什么好感。既然来到了清朝有些规矩还是得做的。慢慢从假山上下来,身后的宫女太监跟着来到这些人面前,众人拥着的正是身穿龙袍,头发有点发白,看年纪最多也就是五十岁左右,身材魁梧,强壮有力,就是乾隆皇帝。 “永炎见过皇阿玛,皇阿玛吉祥。”永炎跪在地上,急忙说道。身后的宫女太监同样跪倒道:“奴才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乾隆点点头,笑呵呵的看着永炎道:“都起来吧。”永炎赶紧磕了个头,站起来道:“儿臣谢皇阿玛。”站起来后的永炎,想道,古代的皇帝就是厉害啊,老是下跪真是麻烦,不过没办法,清朝的皇帝权威是不容一丝不满的。 “永炎,过来让让朕看看。”乾隆乐呵呵的着看着永炎这个最小的儿子道。永炎看着乾隆,走到乾隆面前。打量着这位历史上十全老人的皇帝。乾隆盛世的皇帝。乾隆看了看永炎,问道:“永炎啊,你不在屋里好好的呆着,休息跑出来做什么.......” 永炎看着这位乾隆皇帝,乾隆这么一问,急忙道:“回皇阿玛,儿臣不想在屋里呆着,所以出来活动,这样对我身体也好,咱大清入关靠的是勇猛,儿臣长大要为大清开疆拓土”乾隆面带笑容的听着永炎的说话,突然一楞又说道:“炎儿如此明白事理,朕心甚慰你也到上学的年龄了,休息几天去上书房吧” 永炎听了赶紧又下跪道:“多谢皇阿玛”乾隆看了看,让永炎起来后,跟着乾隆继续观赏。乾隆这时身体强壮,走起路来也是稳当,一会来到了一座小亭,乾隆走上去,仔细打量了一下,随后做在亭里的石凳上,吩咐随行大臣和太监在此休息。 随行乾隆的除了永炎这个穿越而来的皇子,还跟随着其他皇子,其中乾隆喜欢的大臣也在内。“列位爱卿,朕最喜欢游玩观赏,如此美景,列位爱卿不如聊表助兴?”乾隆刚说完,身边微胖的一位大臣道,吾皇盛明。 乾隆道:“,那就纪晓岚上书房行走开始吧?”乾隆的话不容至,纪宵岚出来道:“臣遵旨。”永炎打量着,皇子在乾隆身后站着,大臣在边上站着,纪晓岚是现在汉大臣,才华出众,很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这纪晓岚也是四库管总管,诗文样样出色。 “万岁,那微臣就献丑了。”电视中的纪晓岚带有大烟袋,其实没有,此时他注视着景色.:“万岁,臣有了。”说完,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有人听完,大都夸纪晓岚的诗做得好,乾隆却摆了摆手道:“纪卿,你的诗确实华丽。” 然后就是中堂和绅,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这时乾隆又让众人愿意吟诗的出来吟诗。 乾隆是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与父亲雍正喜爱,康熙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正因为康熙认为孙子弘历的出众,所以才传位于其父雍正。弘历即位前,封为宝亲王,少年的他聪颖过人,能文能武,行事恩威并施,十分有才干。雍正对他的寄予厚望,这在皇子中是无人可及的。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弘历就被以“秘建的方式立为皇太子。皇子曾与之争宠,却被削除宗籍。但雍正接受康熙的教训,不让皇子参与政治,同样弘历登基前未曾参与过朝廷政事,也未曾出任过军政要职,只于雍正十三年参与了苗疆改土归流的事物处理。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 “这时乾隆看了看众人说道,永瑆你先来吧。”乾隆严厉说着话,同说的话就是圣旨,永瑆为乾隆第十一子,除了永瑆还有九个哥哥,现在最喜欢的就是,一个是永基,一个是永琪,还有就是永炎。虽然,弘赡是十五子,成年的阿哥都已经封爵位了,只有,没有成年的阿哥和永炎在乾隆身边。 永星想了想,来回走了句步,然后对乾隆道:“皇阿玛,儿臣所做诗句不堪。”请列位大臣指点,乾隆帝微笑着说道:“这不正好纪晓岚也在吗,纪大学文采非凡,是咱满清第一才子,你门能让他指点,也是幸事” 纪晓岚听完乾隆的话,赶紧跪了下来道:“吾皇万岁,臣万死,岂敢称为天下第一才子,万岁文治武功天下第一,万岁更是千古一帝,臣以为,天下第一才子的称号非万岁莫属。”纪晓岚话虽然说的好听,但脸上确是满脸惊恐。.........,在皇帝面前敢称天一第一?找死。
03永炎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2:00
字数 2979 乾隆指了指,意思让纪晓岚起来,然后道:“纪爱卿,朕知道你的文采,在咱大清朝也是首屈一指的,朕让你去上书房教习皇子的是有原因,朕对你放心。.”纪晓岚听完乾隆的话,跪着点头道:“谢万岁,臣自当竭尽全力教导诸位皇子成才,不负万岁所托。”乾隆笑呵呵点点头。 纪晓岚退回后面,紧张的看了看。就听永星站在亭下已经开始作诗。“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所有人都高声叫好,只是所有人明白,永星目前很受乾隆喜欢也是竞争皇位的皇子,都不敢丝毫得罪。乾隆听完点点头,微笑道:“看来爱卿的有功啊,永星的功课也比以前好多了。” 乾隆话刚说完,纪晓岚走到乾隆跪倒道:“十一阿哥和其他阿哥才思敏捷,又很用功,臣惶恐”乾隆点点头,示意纪晓岚起来,对另外一个少年道:“永基,永星的诗做完了,该你了,准备好了吗”另外一个瘦小的少年,双膝跪倒道:“皇阿玛,儿臣惶恐,儿臣没十一阿哥的诗做得好,只好献丑了。 乾隆听完话,表情没有任何变化,然后道:“那好吧,你就随景吟诗吧。”永基听完,看着四周的景色,低头沉思,又摇了摇头,然后抬头道,皇阿玛儿臣想好了,说完吟道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永炎注视着这位出身高贵的皇子想道:“永基生母为继皇后乌喇纳喇氏,乌喇那拉氏,左领那尔布女。第二位皇后。乾隆帝为亲王时,乌喇那拉氏为。乾隆二年,封娴妃。乾隆十年,进娴贵妃。逝世后。乾隆十五年,立为皇后。三十在随乾隆南巡时,帝后爆发矛盾,皇后剪去头发,得罪乾隆帝,被打入冷宫。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崩,乾隆命丧葬仪式等同于皇贵妃。生有二子,永璂、永璟,一女,夭折,而现在的永基便不受乾隆皇帝喜欢,成年皇子大都封王了,他只是贝勒。 永炎对于这些皇子陌生,但是对于历史上这位早死的皇子还是十分同情,心理想到以后能帮就帮帮他。,永基诗吟完了。乾隆帝点点头,终于从以前不满的心绪现在有了好感笑呵呵的说道:“很好,自你额娘去了,你的功课都没落下,很好..................。” 乾隆说完,看了看七八岁的永炎道:“永炎你还小,就先不用你吟诗了........还是好好的去上书房学习吧,好好和你几位哥哥学着。”永炎听完,撇了撇嘴,从人群中站出来说道:“皇阿玛,儿臣虽不才,但也知道唐诗宋词,作诗的话,不敢说好,也比不上众位,但儿臣还是想作一首诗请皇阿玛指点。” 永炎的话说完,注视着乾隆,乾隆一愣.............问道:“看不出来啊?永炎也出息了?你先说说,朕倒想听听你的诗词。”永炎点点头,想了想道:“皇阿玛,儿臣开始了,众位大臣,众位哥哥,永炎有不对的地方请指点,我永炎一定虚心接受。”说完,永炎想了想开始作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永炎做的诗词其实不算是一首诗,其实就是词,但就是这首词,对于乾隆来说大为震惊。乾隆惊恐,自然是听得懂永炎的这首词,作身边的文武大臣,也是十分惊讶,因为据他们所知,永炎一直病体虚弱,并没有机会去上书房读书,他怎么会吟诗作词,而且这么好? 几乎所有人都在惊讶当中,好一会儿,乾隆帝面露笑容道:“好这首词做得非常好,有情有景,工整华丽,而不缺幽雅。”永炎赶紧跪倒道:“多谢皇阿玛夸奖。”乾隆笑着点点头,从亭上走下来,到了永炎近前轻轻抚起永炎道:“永炎才思敏捷,朕心甚慰,赏十五阿哥永炎五名太监,五名宫女,明日上书房读书。” 永炎赶紧磕头谢恩,随后站起来,退到一旁。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来,今天他非常高兴。随后又道:“今天朕甚是高兴,看到我大清八旗子弟如此,真是我大清之福,即使朕将来百年之后,也甚是安心了。”乾隆说完这句话,众大臣们呼啦一下全部跪倒道:“万岁,阿哥聪慧,大清甚幸。” 跪在一边的永炎想道:这帮臣子真会说话,清朝的这种奴隶制,老下跪磕头,麻烦死了?真有点受不了,不过学习历史系的永炎知道,这位乾隆大帝,活了八十九岁,乾隆在位既长,享年又高。乾隆皇帝能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确为一代“有为君”。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谕:至六十年。他说: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寿八十有五,即当传位太子,归政退闲。这道谕旨的意思是说,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当传位给太子。 在御花园结束了,乾隆帝回乾清宫处理国事去了,众位大臣也都各自回家了
04皇子读书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2:01
字数 4330 清代帝王吸取了前朝的历史经验教训,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因此清朝多数皇子精通经史、策论、诗词歌赋与书画等,并善于骑射。 尤其是乾隆上位,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正规。康熙在位的时候,诸皇子分居读书,到了雍正初年,为了便于皇子的读书,就在宫中设立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上书房坐落在今故宫内干清门的左侧,上书房之所以设在这里是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名理为先”的楹联悬挂其内;乾隆帝对上书房也十分重视,他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皇子读书入学年龄早、学习时间长、规矩严、课程多。通常,皇帝选择学问、品德最好的大臣教皇子读书。 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由于皇子地位尊贵,皇子和师傅互相行礼时,双方用长揖代替跪拜。上书房的规矩极严,皇子读书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许摇扇子;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 皇子们学习的内容包括满、蒙、汉等语言文字以及《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每个皇子都配有汉人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是:师傅读一句,皇子读一句,如此反复诵读百遍后,与前几天所学内容合起来再读百遍,周而复始不间断。五岁开始读书从不间断,累得咳血,仍然坚持。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之后再背诵一段新的内容,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背下来。 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因此对皇子、皇孙的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每天下午3点半左右皇子们放学后,吃过晚饭,还得上一节“军事体育课”骑马射箭,这部分教习师傅从满、蒙贵族中挑选,名为“谙达”。“谙达”又分为“外谙达”与“内谙达”:教弓箭、骑射的称“外谙达”,每位皇子配有5名,为其管理鞍马、弓箭;教满、蒙语文的为“内谙达”,一般有3人,他们轮流值班。再有,每个皇子还配有几名负责茶食等事的书童,这些书童,从八旗大员子弟中挑选,亦轮流值班,每天两人。 皇帝、皇子对上书房的师傅非常尊重。皇帝命皇子们对总师傅张廷玉、鄂尔泰行拜见礼、作揖,张、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对上书房的师傅们也十分尊重。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后,任总师傅30余年,“诸皇子皆敬惮之”。他退休后,乾隆帝对他很照顾,并多次将自己的诗文寄给他。嘉庆帝对他也很尊重,在他90岁生日时特赐匾额,亲笔题书“绿野恒春”四字。 乾隆下旨“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都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内府苏拉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等,薄暮始休。然者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惟诗文书画无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败理乱已了然于胸中。” 清宫中的上书房就是皇子皇孙和近支宗室子弟读书的地方,位置在乾清门的东侧,设立于雍正元年,雍正还亲笔题写了“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的楹联悬挂其内。西侧与之相对的南书房,则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所在地,当年康熙皇帝就是在这里擒拿权臣鳌拜的。中间是乾清门,北边与乾清门正对的就是乾清宫,曾是顺治和康熙皇帝办公的地方,雍正登基后,把办公地点移到乾清宫西侧的养心殿。把皇子读书场所设在与皇帝办公很近的地方,也是为了便于皇帝稽察。 清宫对皇子皇孙的读书有严格规定,年龄到了六岁,比须进入上书房读书,而且无论冬夏,每天卯刻也即清早五点就进入书房,一直到申时也就是下午的三点多才放学,非常辛苦。 封爵分藩后的皇子及外府在此读书的王、贝勒等,则可以读到上午十一点,因为他们多多少少要担任一些差使。一年四季,除了过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皇帝及皇太后生日的当日及前一日,以及皇子皇孙自己的生日外,即使除夕也要到上书房读书,只是除夕这一天读到早上八点即可放学。夏天从初伏一直到处暑、腊月从皇帝封印到次年正月开印这段时间,放学时间可以提前到“午初”,也即上午的十一点多。 教授皇子皇孙的老师有两种,汉文老师称为师傅,由翰林出身而且有资望的大臣充任,师傅之上还有总师傅,“或一人,或二三人,无定制,有事则至,非日日入直也。”教满文、蒙古文及骑射的老师称为谙达,由八旗中精通弓马、娴熟满语、蒙语的人充任,谙达之上也有总谙达。总谙达和总师傅都由皇帝派满汉重臣充任。另外,每位皇子还配有几名“哈哈珠子”(满语,即小男孩子),平日主要服侍皇子及师傅茶食等事,相当于书童。 雍正初建上书房,命鄂尔泰、张廷玉充任总师傅。鄂尔泰和张廷玉都是雍正和乾隆时期的重臣,二人长期担任皇子们的师傅或总师傅。据陈康祺的《郎潜纪闻》记载:“乾隆元年正月,奉旨著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朱轼、左都御史福敏、侍郎徐元梦、邵基为皇子师傅,著钦天监择日开学。”乾隆还面谕皇子和充任师傅的大臣,“皇子年齿虽幼,然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卿等可殚心教导之。倘不率教,不妨过于严厉。从来设教之道,严有益而宽多损,将来皇长成自知之也。” 皇子们每天读书的安排是,每天入学以后先学习蒙古语,再拉几次用竹板制作的弓,然后读半个小时满文书。七点半进早餐(清代宫廷一直实行早、晚两餐制,晚上另有点心供应),从上午八点开始读汉文书籍。中午十二点进晚餐,晚餐后练习书法(应该还有绘画)、念古文、念诗。此外应该还有算学,因为乾隆时期入值上书房的蔡新就精通数学。年岁稍大的,还要看《资治通鉴》和做诗、做赋、做文。读书之外,有时也由师傅讲书或共同讨论掌故。读书的皇子皇孙每天到下房休息一两次,每次不超过十五分钟,去时必须征得师傅同意。下午三点半放学后,还要练习骑射。乾隆在收录其即位前作品的《乐善堂全集》自序中写道,“期间朝夕从事者,《四书》、《五经》、《性理纲目》、《大学愆义》、《古文沣鉴》等书。”雍正八年曾任上书房行走的顾成天在为《乐善堂全集》作的序中说:“窃见自《孝经》、四子、《易》、《书》、《诗》、《春秋》、《戴礼》、以及《左》、《国》、《史》、《汉》、唐宋诸家之文,靡不淹贯。”当时皇子读书内容可见一斑。 皇子在上书房读书学习时间很长,有的长达几十年,甚至已在朝廷担任要职,还要在书房读书学习。嘉庆帝曾说“予与十七弟(永璘)在上书房同室读书二十余年。”道光皇帝也说,“朕在上书房三十余年,无日不与诗书相砥砺。” 学习中,皇子与师傅建立了深厚感情。十分感慨地说:“余幼时日所授书,每易成诵,课常早毕。先生即谓余曰:‘今日之课虽毕,曷不兼治明日之课?’比及明日复然。吾弟和亲王(弘昼)资性稍钝,日课恒落后。先生则曰:‘弟在书斋,兄岂可不留以待之?’复令余加课,俟其课毕同散。彼时孩气,尝不以为然,今思之则实有益于己。故余所读之书倍多,实善诱之力也。” 上书房师傅朱珪,入值上书房四十年,为人纯朴和易,对所教皇子皇孙都知无不言,因此备受皇子们尊敬。 皇帝经常对皇子们的学习及师傅们的教授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反书房规定的皇子进行训斥,对没有尽到责任的师傅、谙达进行处罚。,四阿哥永珹以祀神为由逃课,遭到乾隆皇帝的批评,并派人到书房传旨,“祀神行礼,原在清晨,祀神毕仍可照常进内,乃四阿哥借此为名,一日不进书房,殊属非是。”这年五月初七,又发生八阿哥永璇不向师傅请假私自从圆明园进城事件(当时皇子们在那里的上书房读书),被乾隆皇帝发现后,更是一顿严批,上书房的师傅也受到牵连,乾隆皇帝在查看内左门载录的尚书房入值门单时,发现书房师傅竟有七天时间全都没到书房去,于是龙颜大怒,当日降下谕旨,“嵇璜年已衰迈,王杰兼军机处行走,情尚可原,著从宽交部议处。刘墉、胡高望、谢墉、古梦熊、茅元铭、钱棨、钱樾、严福、程昌期、秦承业、邵玉清、万承风,具著交部严加议处。至阿肃、达椿,身系满州,且现为内阁学士,毫无所事,其咎更重,均著革职,仍各责四十板,留在书房效力行走,以赎前愆而观后效。”这还不算,没等部议结果出来,第二天又降谕旨,将总师傅之一的刘墉由尚书降为侍郎,谢墉则不但降为编修,且“不复在尚书房行走,著在武英殿修书处效力赎罪。”(国朝宫史续编)也有因为教授不力受到惩罚的。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四阿哥(绵忻)因为“经书俱不能成诵,亦未能属对作诗”。他的师傅果齐斯欢“退出上书房,革去侍郎及一应差使,令往巴里坤换班。”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对众皇子,还是对他们的师傅、谙达,要求都是较为严格的。
05皇子的无奈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2:02
字数 3488 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学习的时间,“寅刻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师傅入直,率以卯刻。幼稚课简,午前即退直。迟退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休假日,“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准散直”。一年之中,休假只有元旦一天和其前两个半天。相比之下,今日学生的假日可谓多矣。康熙确定了皇子皇孙的教育制度。 自康熙定制,皇子皇孙6岁开始在上书房读书。以后皇帝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起初有张英、熊赐履、李光地、徐元梦、汤斌等一代名儒。皇子老师中的汉人师傅,主要教授儒家经典;满人师傅称谙达内谙达教授满文和蒙古文,外谙达教授弓箭骑射技艺。 寅时永炎来到上书房读书,复习前一天的功课,准备师傅到来上课。 满文师傅达哈塔、汉文师傅汤斌和少詹事耿介,进入无逸斋,向众皇子恭行臣子礼后,侍立在东侧;管记载皇子言行的起居注官德格勒、彭孙遹侍立在西侧。永炎伏案诵读《礼记》中的章节,讽咏不停。遵照皇父“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的规定背足数后,令汤斌靠近案前听他背书。年近60岁的汤斌跪着捧接书。听完背诵,一字不错,就用朱笔点上记号,重画一段,再读新书,捧还经书,退回原来的地方站立。又写楷字一纸,约数百字。 这日乾隆上完早朝,向皇太后请安之后,来到皇子读书的畅春园无逸斋。皇子率领诸臣到书房外台阶下恭迎。乾隆入斋升座,问汤斌“永炎书背熟了吗?”汤斌奏道:“很熟。”乾隆接过书后,指出一段,永炎朗朗背诵,一字不错。乾隆又问起居注官:“尔等看读书如何?”奏道:“阿哥,学问渊通,实在是宗庙万年无疆之庆”乾隆嘱咐他们对皇子不要过分夸奖,而应严加要求。检查完皇子的功课,乾隆回宫。 时值初伏,日已近中,骄阳似火。有些皇子不摇折扇,不解衣冠,凝神端坐,伏案写字。师傅达哈塔、汤斌和耿介,因为年迈暑热,晨起过早,伫立时久,体力不支,斜立昏盹,几乎颠仆。之后写好满文一章,让师傅达哈塔传观批阅校对。汤斌奏道:“笔笔中锋,端严秀劲,真佳书也”达哈塔也奏道:“笔法精妙,结构纯熟。”又将《礼记》画定的篇章读120遍。 到了中午侍卫给永炎进午膳。诸师傅也吃饭。诸臣叩头谢恩后,就座吃饭。膳后,永炎没有休息,接着正襟坐,又读《礼记》。读过120遍,再由汤斌等跪着接书,背诵。 不一会侍卫端进点心。永炎吃完点心后,侍卫在庭院中张侯安上箭靶。永炎步出门外,站在阶下,运力挽弓,扣弦射箭。这既是一节体育课,又是一节军事课。是为教育皇子们“崇文宣武”,治理国家。射完箭,回屋入座,开始疏讲。汤斌和耿介跪在书案前面,先生翻书出题,学生依题疏讲。 下午乾隆又来到无逸斋。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七子永琮、皇八子永璇,同来侍读。乾隆说道:“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向来皇子读书情形,外人不知。今特召诸皇子前来讲诵。”汤斌按照乾隆的旨意,从书案上信手取下经书,随意翻书命题。诸皇子依次鱼贯进前背诵、疏讲。皇五子因学满文,所以只写满文一篇,圈点准确。乾隆亲自书写程颐七言律诗一首,又写“存诚”两个大字一幅,给皇子们示范。群臣称颂说小字“秀丽”、大字“苍劲”。 侍卫在院中张侯之后,乾隆令诸子依次弯射,各皇子成绩不等。又命诸位师傅射箭。随后,乾隆亲射,连发连中。 天色已暮,诸臣退出。等在畅春园无逸斋一天的功课完毕。 永炎现在体会到学习相当辛苦,每天早晨寅时就要到上书房读书,虽严寒酷暑不辍,先学习满文、蒙古文等,然后学习汉文。师傅往往在卯时教课,一般要到午时方散,有时要到未(正二刻或至申时,因为下午往往还有骑射等课程。元旦免上学一天,除夕及前一日到己时结束。此外,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放假一日。皇帝还经常光临“上书房”,进行检查、督促,其辛苦可想而知。 除读汉文以外,皇子尚需学习“清书”,又称“国语”,即是满洲语文。教清书及骑射的都是满员,称为“谙达”或“俺答”,皆为满洲话的音译。满洲人管西席叫“教书匠”,所以对谙达的礼数远不及对师傅。不过教骑射特简一二品满员为“压马大臣”,等于谙达的首脑,主要的职司是负责习骑射时的安全措施。 除特派近支亲贵“稽查上书房”以外,皇帝万几之暇,亦常至上书房巡视,或出题考课,有奖有罚。所以清朝的皇子,一旦接奉大统,都能亲裁奏折。而尽心启迪的师傅,遇到得意门生而为天子,不但一世尊荣,而且会荫及子孙。因为皇帝为报答师门,对授业师傅的子孙,每每特加青眼。 在上书房当师傅,必然希望自己的学生是皇位的继承者;甚至为学生设计,取得皇位。 皇子在学期间,到了十六七岁便可“当差”了,通常是派“御前行走”,学习政事。及至成年封爵,在结婚时自立门户,称为“分府”。 清朝除“三藩”以外,异姓不王,所以凡封王必为皇子、皇孙。其爵四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唯一的例外是“国戚”,大多为蒙古科尔沁旗的博尔济吉特氏。这自然是有怀柔的作用在内的。 国戚”,是指公主夫家及太后、皇后的父亲及同胞兄弟而言,此外只算“椒房贵戚”而非“国戚”。因此乾隆孝贤皇后的内侄、大学士傅恒之子福康安封贝子,乃成异数。福康安“身被十三异数”,别有缘故,以后谈高宗时会提到,此处不赘。 亲王、郡王又分两种:一种是“世袭罔替”,一人封王,子子孙孙皆王,这就是“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一种是“降封”,父为亲王,子为郡王,孙为贝勒,一代不如一代,直到“奉国将军”为止。 同是皇子,何人该封亲王,何人该封郡王,何人该封贝勒、贝子,大致决定于出身:所谓出身指其生母而言。世宗动辄谓皇八子胤禩“出身微贱”;同胞手足,何有此语?即因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来自“辛者库”。这个名词是满洲话的音译,实即明朝的“洗衣局”,专门收容旗籍重犯的眷属,操持打扫灌园等贱役。因为如此,胤禩在康熙时只封贝子;反而是雍正夺位之初,封此“出身微贱”的弟弟为廉亲王。 按:清朝的宫闱之制,皇后以下,有皇贵妃、贵妃、嫔、贵人,等等;大致生母为妃,而非由宫女逐渐晋升者,生子皆有封王的希望。 出身是主要条件,此外才干、爱憎、年龄是三个附带条件,配合是否得宜,决定封爵的高低。 成年的皇子一旦封爵,即须“分府”。分府先须“赐第”,或则旧府改用,或则新建。王府除了“世袭罔替”者外,一旦降封,必须缴回,由宗人府咨商工部另拨适当官屋,以供迁住;原来的王府,即指拨为新封的亲、郡王府。其规制皆有一定,不得逾越。
06皇子学习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2:03
字数 1418 在上书房永炎和所有皇子一样学《四书》《五经》《资治通鉴》《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书为教材,清朝帝王圣训、顺治所辑之《资政要览》、雍正所辑之《圣祖庭训格言》等祖宗家训亦是必读之书。.另外,各师傅依专长也会为皇子、皇孙或幼帝设计一些教材。如倭仁曾为同治编辑有《帝王盛轨》与《辅弼嘉谟》,内容包括古帝王事迹及古今臣工奏议;翁同貅则为光绪在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之外增加了魏源的《圣武记》《海国图志》以及冯桂芬的《校分卢抗议》等西学书籍。读书的方法为“师傅读一句,皇子照读一句,如此反覆上口后,再读百遍,又与前四日生书共读百遍。凡在六日以前者,谓之熟书。约隔五日一复,周而复始,不有间断。”这种师傅讲一句,皇子跟一句,以及讲书之后还要背书的方法, 下午教习满文与骑射的叫谙达亦称塞傅。像满文的《西域同文志》《增订清文鉴》《清汉对音字式》《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清文启蒙》《三合便览》等,是皇子必须满文的教材。教习满文的方法,是由谙达口授念法,手教写法。满文教授的成果,乾隆的奏折、朱批书信都是满文所写,乾隆召见满族王公大臣时,一律以满语交谈,对前线作战的满族将领奏折,一律用满文批示;由各朝宫中档案的满文朱批谕旨当中,文笔流畅。 需要变换各种花样来诱导年小的皇子学习。永炎自从入学,学习上极为用功,经史诗文都有不错的造诣,遇到读满文确有些头疼。6岁入学,满文学了多年,连字母都未学会。尽管如此,师傅从未放弃过教导,因满文与骑射为“满洲根本”,即便实用价值相当有限,所有皇子仍必须学习,以示不忘本,并以期作为八旗子弟的表率。 下午学习完又得骑射。幼年皇子每日功课之一就是要拉弓练射,而皇家定期的围猎活动,以及不定时的较射,是让皇子们学习骑射并检验成绩的场合。王公贵族与皇子们骑射的技艺纯熟自不待言,男的照例要学学武艺、练练骑马,女的也得多少在‘跑马’‘射箭’这两门技艺上学一些皮毛,以备应付万一。”祖宗留下来的家法仍不可忘,无论情形如何,“学学武艺、练练骑马”还是要的。除了三大学习重点外,皇子教育的内容也会依情况调整,乾隆喜欢带皇子出巡,增广见闻,也让皇子有各种办理政务的实习机会。在征讨噶尔丹时,则让19岁的皇长子任副将军,跟将军一起率军出征。 这日乾隆带诸皇子在乾清宫“用千里镜”观测日食,让永炎看了所有由西方传教士帮助制作的装饰精美的教学仪器,并亲自带永炎子到天文观测台观赏。“皇帝对于计数表极为重视,他一学会使用,就立即教给永炎;永炎为了表明对计数表的重视,把它装在套子里,挂在腰带上。” 然后乾隆又还教皇三子实用几何学和理论几何学,前些时候更让皇三子、皇五子、皇六子一起向意大利教士德理格学习律吕知识。
07上书房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2:04
字数 1769 本朝鉴于历代嫡庶争夺之祸,永不建储,皇子六龄即入上书房读书。。c清朝之前的皇位继承制度,一般都遵循宗法制的原则,即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但从雍正皇帝起设立的密储制度,不再像往代那样拘于立嫡立长,而是由皇帝从经过严格教育的众皇子中挑选嗣君,这样就使每一位皇子都可能“缵成大统”。即或不能荣登大位,作为爱新觉罗氏的子孙也有责任为列祖列宗遗留下来的大业建立丰功伟绩。 乾隆对皇子的教育就极为关注。经常检查诸皇子的功课,这些皇子的教师都是翰林院中最博学的人,他们的保傅都是从青年时期就在宫廷里培养的第一流人物。然而,这并不妨碍皇帝还要亲自去检查皇子们的一切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直到审阅他们的文章,并要他们当面解释功课。”乾隆平时还以庭训的方式亲授诸皇子,即以自己勤学的事实教育他们,并授以修身治国之道。乾隆帝对皇子教育也有深刻认识:“皇子年齿虽幼,然陶淑涵养之功,必自幼龄始”,且“从来设教之道,严有益而宽多损,将来皇子长成自知之也。”因此他规定诸皇子即使有一定职务,当任务完成无事之时,仍需到上书房读书,决不容许旷废学业。乾隆三十五年,皇四子永珹因祀神后未入上书房,受到乾隆帝的严厉申斥。 为巩固皇家基业,培养诸皇子以后为君或为臣的必备素养,皇帝不仅关心皇子们的学问修养,而且更重视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素质能力。乾隆三十五年五月,乾隆帝发现八阿哥永璇因为私事从圆明园入城,既没有奏知他本人,又未告知,便认为此举实属无礼。为此他在谕旨中告诫诸皇子在书房读书时,应检束身心,出入有常,跬步必谨,且皇子外出要符合礼制。事后乾隆帝对八阿哥以及其师傅、谙达等分别示儆,并将九百多字的长谕贴于上书房,以使诸皇子朝夕观省。 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惟一的太师授课。 这天早上永炎还在睡梦中就被叫醒,然后赶去上书房,到了上书房大都来了,都坐好。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众皇子进入上书房,老师要从他的椅子上起身,接受学生们的“大请”,他也回敬一个礼并坐下。 如果功课记熟了,一个学生会把书放在太师面前,然后回到座位反复默记。如果功课没有背熟,太师会叫一个在场的太监拿一根教鞭来,再做一次正确的示范。每位皇子由八名学生满语叫“哈哈珠子”即随侍皇子皇孙的幼丁陪读,他们要与皇子学习同样的课本。更加严厉地训诫后者是必要的,皇子如果背不上来,哈哈珠子就要代他挨教鞭。但另一方面,如果皇子与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他们也会受到嘉许或得到奖赏。 对最桀骜不驯的皇子,作为最后手段,只有让他自己挨教鞭。尽管太师多数时候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但实在忍无可忍,也会把他带去见皇上。这时,乾隆会命令一个太监拧他的脸。 中国文学课要上两个小时,然后是用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作文。教师的级别比太师低一些,称“师傅”,他须在门口恭迎学生,并要先鞠躬,然后才开始上课,学习满族通古斯语和蒙古语,有时还要学习地方方言。 接下来的课程是在“谙达”满语,教习皇子皇孙弓马、国语的人辅导下进行马、步、箭等竞技运动。击剑、摔跤,年轻王子们一整天都用来进行脑力与体力的训练,他们睡得比较早。每天饮食也是定时定量,决不允许赌博。
08永旋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2:05
字数 2065 永炎现在的年龄八岁了,长的一表人才,与同龄小孩相比成稳,和别的小孩站在一起显得格外老成,心理年龄已经成熟的永炎....... 乾隆的十一阿哥长永炎八岁,还有十二阿哥和八阿哥,早已经成年,出宫开府了。.永炎毕竟前世成年的人和成年阿哥一般大的人,未成年的可以嬉笑,成年的也跟永炎很要好,表面上十一阿哥和十二阿哥和永炎站到一起,其实心里都有芥蒂,身边跟着是三个三等侍卫看起来就像是几位阿哥跟班。 皇子读书的地方,上书房,,早上被早早的叫醒,匆匆吃了点心去向上书房,身边跟着俩太监还俩三等侍卫:“身边的三等侍卫都是觉罗族人,黄带子,可惜都是小妾所生,所以托门路进宫听差” 来清朝这么长时间,永炎慢慢习惯了早起去上课了,上书房有些宗室之子几岁的的也是十分顽皮,师傅们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免不了的要拿其他人当鸡来杀,。只好拿大臣之子开刀了,永炎和十二阿哥谈的来听说过,师傅敲打众皇子。如今上书房总管是雍正一辈的长辈管理,乾隆见了都十分客气,对于这些皇子也只有这位长辈毓亲王敢说众皇子了。 永炎每次读书都是小心翼翼的。端坐在轿里的永炎,一脸严肃似乎在想什么。 今天除了永炎,还有一位也是刚刚开始进上书房读书的,是简亲王的嫡子,算起来和乾隆同辈,嫡子和永炎一辈名永术,此刻众人都没有嬉闹,至于成年的皇子上书房也可来也可不来,今天来的是八阿哥永璇,身份贵重,众人之中为他最长。 永炎和永璇都各自坐着没有理会别人,但却是表情不一,永炎微闭着眼睛看着众人。而永璇脸上,看的十分沉重。 “永炎”永璇左右有几个太监相拥,平时也和永炎和的来,叫了一声........................。 永炎与他是常见面的,亲近心是有的,只是彼此沟通起来有代沟,两人在一块儿又是个表现天差地别,所以年节里头,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也不太乐意交往。这两人站在一块一比,做娘的也觉得丢人。 永璇这一声招呼。永炎走过去。 “明天我门出城打猎去吧。”说着永璇笔画着,冲永炎点头说道。 “好啊。”永炎回答着,看一眼原边的永术跟永璇道:“永术。我门一起去。” 永璇听了大咧咧的说到,那好十五弟说好了” “八哥请放心,明天准去?”毕竟是兄长,对于永炎也就能慢慢承受了然后聊了几句宫众阿哥的事情。 “唉”一说起来,永璇皱眉头,探过头来说:“十五弟你可轻松,你可不知道,我整天累死了” 成年皇子一般都学习处理政务,永璇也是,在工部当差,还得去上书房读书。永炎跟着他的话安慰了几句,算是沟通了一阵感情,很快便让这仪慎亲王哥哥跟永炎什么话都说了。。 今天当班的师傅是刘庸,几十岁的人了,看是辛苦,也就讲孔子,永炎前世好歹是大学毕业,对于这些也不难,刘老讲的能听懂。 他知道现在跟众位阿哥搞好关系就安全了,到了清朝,王爷身份,。虽然他知道,这乾隆将来是立自己为储君的。但现在自己还小,谁知道会出什么以外... 永旋出宫回自己王府,永炎在太监的相伴下走回宫中 乾隆正在养心殿议政,底瓦江之战,清军征缅失利,提督李时升下狱。 09打猎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2:06
字数 2234 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北极熊都纷纷伸伸懒腰,振奋起精神,开始新的一年。.树木好像听到了春姑娘的开花之曲,纷纷开花长叶,枝繁叶茂,凡是开花的树都在一争高下,什么杏树,桃树好像都在争先恐后的参加选美大赛。一旁的柳树姐姐默默的看着妹妹们,时而用风疏疏自己的长发,碧绿碧绿的,十分优美。一旁的梧桐树看得两眼发直,好像爱恋上了柳树姑娘。 这天永炎准备好,和永旋一起出城打猎,简单的穿了一身灰服,带了几个侍卫,走向宫外。前世的永炎也常到故宫去游玩,看到故宫壮观的建筑,也是惊奇,今天真实的体会,心里颇有滋味。 21世纪的北京城已经是亚洲的大都市,只有到故宫,恭王府,可以看到古景,要不然根本没有古城的风韵。今天的京城,走出了宫门,永炎心理直感壮观。不是人来人往的热闹,只有巡逻的士兵,这可不是一般的士兵,而是九门提督下的善扑营,个个拿着一竿长***,从这边走过,身着蓝色的布服,整齐有序的队列。 马车出了宫门,就是京城的大街,这时的大街都是青石铺地,街宽有三四米的样子,没有现代柏油马路宽阔,没有现代的一些城墙,可能现代的有些建筑是后来建的吧,街上的路人也不太多,大都是普通的百姓,,只顾着走路,大都没有观看四周。 皇城警卫严禁,只见一队的士兵在来回的走动巡逻,手里拿着一敢***,街边的老百姓可能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不以为然。大都看了一眼,就各走各的了。此时永炎和永旋等人做马车悠闲的走着。 慢慢的走出了皇城的视线,路上也热闹起来了。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的情景。现在看到真实的惊奇。街边上,有许多摆滩的老百姓,永炎等人骑的马也慢行。永炎惊奇的看着路边的行人和做生意的老百姓,大都身着普通的布衣服,头剃一半梳着一根大辩,看到这永炎有点想笑。 街上的人多了,旁边也有挂着匾的药铺和布庄等。远处经营着一家家酒楼。眼前繁华的情景一闪而过,将要出城了,更是人来人往,有赶车的有坐轿的。永炎骑着马看着,心里不禁感叹不亏是乾隆盛世。 终于出了城,可以走快了。路上的颠簸也加快了。约莫一个小时了,马车来到了南门外几十里的山峦之中。马车停下以后,永炎等人下了马车。 永炎四处看了下,一会侍卫取出弓箭递恭敬的给了永炎和永旋,永炎掂了下手里的弓约莫有十几斤重。永旋这时回头到:“十五弟,你第一次出来,有我照顾你呢.别害怕。” 呵呵,弓也没多重啊,..............永炎想着,难道大清的弓都是这样的吗?还是有区别?看到永炎迷惑的眼神,永旋拿了过去边拿弓边道:.....咱门用的弓都是为我门打猎所打造的,所以和别的弓不一样,用料珍贵别看轻,但是非常珍贵的。 永炎前世也没接触过这个东西所以不知道,他使用的弓是皇室专用的,为皇室所打造的弓用料珍贵所以和别的弓不一样,端看着弓,永炎心里感叹,皇室孩子生活娱乐的优越。 永旋看了看,然后说道,就这样吧,牟里,你留守这儿,穆扎你俩跟着我门走,永炎说完,拿着弓走了。远处的景色清晰可见,天空飞过的鹰低空盘旋,远处的一点点身影。 过了一会,跟着的侍卫早已经打猎到了。永炎虽然空手但是也高兴出来游玩。永炎高兴的在地上跑着.......,远处的草丛中跑过,永旋搭弓,只听嗖的一声,远处的野鸡倒地。 这时身边的侍卫打猎了几只兔子和野鸡,.........,看看天色不早。这时永炎也觉得没有呆下去的必要了。就跟永旋说着回去。虽然是乾隆盛世,但是反清的乱党和匪也有,这时因该早点回去。 永炎毕竟来大清不久还不了解情况,他门没有走出京城,而且身边有大内侍卫保护,现在的人哪敢冒着诛九族的危险冒犯皇子,更何况是刺杀了........... 永旋还以为永炎年纪小害怕了,说道,那好我门回去吧,说完收拾了一下,上马车回去,带着打来的野鸡野兔,永炎这时感到了快乐。马车在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回到了城内,永旋先送着永炎回到了阿哥所,送完以后自己回去了.........
010秀娘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2:07
字数 2325 之前写的大清小皇叔上榜就是狗给骂下来了,骂人的狗请你门不要鄙视满清好不/这只是小说。还有上榜你门就眼红???请狗三思,好歹21世纪的青年,怎么还有歧视民族,狗饶行........ 南方的八月间,骄阳似火。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卷缩起来。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一层烦燥。 翻腾着的紫红的朝霞,半掩在白杨树的大路后面,向着苏醒的大地投射出万紫千红的光芒。逐渐,拨开耀眼的云彩,太阳象火球一般出现了,把火一样的红光倾泻到树木上、平原上、海洋上和整个大地上。 永炎早早的同永旋,永基从上书房走出来,商量着去那玩,这时永基突然说到,不如我门去南门外游玩吧,说完带了几个侍卫出宫了。 不管清朝也好,明朝也好,城里还是行人匆匆,做生意的小贩一个挨着一个,叫卖声,...............街边有百年老字号的药铺,酒楼,马车慢下来,永炎好奇的看着街上的一切。三个人商量做马车也是不方便不如走着,于是吩咐一个侍卫停放马车了, 永炎跟在永旋和永基后面边走边看,突然听见前面一声声的吵闹,似乎女子的声音,离的老远就听见了。永炎有点惊讶,随后道;十二哥,前面好象有人在吵闹,我门要不去看看,永基和永旋也听到了。道:好,去看看。随后走向有吵闹声的那边。 走过来,只见周围围了一群人,这些人有点互相说着什么,有点看着吵闹的人。永旋走在最前,永基和永炎跟在后面,身边的侍卫赶紧随身护卫,让开一道路。 饶过人群,只见人群中间,地上跪着一女子,女子身后躺着一老者,不知道老者怎么了。女子哭着,面前站着一年轻书生,手拿折扇,后面跟着几个奴才,年轻书生道,我二十两买下你,至于你爹我会厚葬的,边说边走到女子面前叫身后的家奴拖拉着女子走,这时女子边哭边说道,大爷求你饶了我了吧。 细看女子虽身着破烂衣服,但是仍掩饰不住一种脱俗的美,身边放着一张纸,只见纸上写这秀丽的一行行字,大概意思就是家乡水灾,父亲有病结果到京城就来不急救治病势,愿为奴卖身葬父。 这女子大概有十三四吧,隔在后世还是上学有吃住,哪象现在这么小经历丧父之痛,这女子叫秀娘,上京寻亲,结果若大京城没找着,盘缠用完,父亲病势没钱安葬,所以卖身葬父,这时那年轻书生边骂边拉扯着女子。 前世只有电视上才能出现的情景现在出现,怎么不令永炎震撼, 四周的人们都在隐隐谈论着,这时永炎实在看不下去了,不顾永旋等人的拉,走上前道,天子脚下,竟还有此等事情发生,看你也是读书人,既然女子不愿意跟随你,何必强求, 年轻书生道,哪来的野小子敢管爷的事,也不打听打听,爷怕过谁,识相的话滚远点,要不然就教训你, 这时永旋和永基和跟随的侍卫身怕有所散失,走上前护着永炎,中气十足的说道,给爷滚,身边的侍卫拔出刀来,那青年这时道,好今天先放过你门,然后一挥手道,走,随后带着家奴走开了。 十五弟,事情也完了,人也散了。我门走吧。永旋跟着永炎道,时间也不早,我门玩够了,早点回宫吧。永炎恩了一声,看着眼前的女子,心里一动,突然道,不知道十二哥带钱了吗..................... 永基听着一楞,看了看永炎又看了看女子,笑着点点头道:带了怎么了。想英雄救美啊,永基开玩笑的说道。随后对身边的侍卫道:穆里所,拿五十两银子出来。永旋身后的侍卫看着,拿出千袋,从里面掏出一锭银子递给永旋,永旋给永炎道:我门家十五弟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呵呵-09-=子,永炎把银子递到秀娘面前道,给你好了,赶紧拿着银子埋葬你父亲吧, 秀娘愣了一会儿,抬头看着永炎,然后磕头道:多谢这位公子,从今天起,秀娘愿意为奴愿意给公子端茶倒水,永炎有点楞了,想了一会儿道,十二哥,你看怎么办................. 这.........难道你要带回去吗?这是肯定不行,你也知道规矩的,怎么能带一个陌生人回去呢?永炎点点头想想也是:皇宫不比别家,管理严格,哪象21世纪什么人都可以进去游玩。 还有一个办法是,不如把她带到我家吧,哥会好生对待,等你想看了,就出来去哥家看他怎么样/永炎想想目前也只能这样了,随后吩咐侍卫帮忙收拾,回去。
荣纯亲王永琪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2:07
字数 2658 请不要骂人,我也是新手,第一次写作,大家可以去网上搜我的笔名爱新觉罗启明,我也写了好几部小说,挖的坑的多,顾不过来啊,请理解。. 时间过的很快,回到皇宫都天黑了。永炎的额娘令妃娘娘在庆喜宫等着永炎。不满意永炎回来这么晚,紧张的道:永炎,你这么晚回来,额娘担心你。呵呵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令贵妃,虽然永炎和眼前的额娘没什么感情,但是毕竟是母子。 永炎想了想,这才和额娘说起和十二阿哥八阿哥一起出城......,令贵妃听完。嘱咐永炎以后出去跟她说一下,之后又嘱咐太监宫女伺候好十五阿哥。永炎感觉这个额娘对自己的好。自从来到清朝也是什么都抓黑,都不了解。。 远离皇宫外的荣纯亲王府五阿哥永蜞,坐着轿渐渐的到了端午门......守门的侍卫才看清,这顶轿子极不平凡,端看轿边是***顶幔,四周绣着黄龙闹水的图腾。永蜞没有下来,只是让身边的人拿着一块黄金打造的令牌一样的东西递到侍卫手中。其中一个侍卫看了看令牌,随即高声喊喝身后的侍卫道:是荣纯亲王,开宫门,进去禀告万岁爷,就说荣纯亲王求见。 永蜞坐着轿子在皇宫门口等着,不一会,只听见一声道,万岁有旨,荣亲王进宫觐见,抬轿子的听到这话,将轿子抬起来,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声音,进入内城。 紫禁城有四个门,老话儿说的“内九外七皇城四”指的是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其中的“内九”,指的是东边儿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儿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儿的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刘伯温修建北京城时候设置的。后来因为修建二环路给拆了。只留下了前门楼子。 “外七”是指明世宗为加强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门。与最北边和内城的“前三门”平行的是东便门和西便门,东西两边儿分别是广渠门和广安门,南边则是左安门、右安门和直通正阳门的永定门。 皇城四门:东有东安门(现东华门),南有,西有西安门,北有地安门。这四个才是内城城门,也就是皇宫入口 不一会,荣亲王的轿子来到了一座宫殿前,从轿子里走下来以为看上去也就是三十岁上下,走路都要需别人扶着,,身后跟随的侍卫停留在外边,来到了养心殿。病态苍白的荣亲王被人扶着走近养心殿,站着的太监赶紧走进养心殿,当荣亲王走上台阶时,这位太监已经走了出来,笑呵呵的对荣亲王施礼道: 奴才参见荣亲王,荣亲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荣亲王慢慢挥了挥手,屏退了扶着的自己的两个下人,由太监扶着他走进了养心殿。儿臣参见父皇。。。。.....,坐在龙椅上正在批阅奏章的乾隆抬头看了看。想起荣王的博学多才,工书善画,恪尽孝道正是乾隆觉其“贵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几个方面正是所推崇并亲历实行的,荣王在这几个方面都做的十分出众。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灾一事,乾隆当时曾因为和亲王没有及时前去救援一事大发雷霆,而荣王亲自将乾隆背出火中,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 也就是在此事过后的第一个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亲王的册封每五年进行一次),乾隆就将年仅24岁的永琪封为荣亲王。 荣王的册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后追封。乾隆的诸子中,只有三人有这样的殊荣: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封荣亲王)、皇十一子(封)。而永琪是最早享受这一荣誉的。 “荣”字也是一个十分尊贵的字。清史上还有另一位荣亲王,就是皇四子,这位皇子只活了三个月便去世,顺治帝本想追封其为皇太子,但因阻拦,只得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乾隆封永琪为“荣亲王”对他寄寓的厚爱的期望。 乾隆想起了诸子,大都夭折,永琪曾在一段时间内当过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而永蜞又有病。 皇长子永璜,皇次子永琏,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二十八年十一月出继为履懿亲王孙。 永璜、永琏、永璋均早逝,永珹又于二十八年过继给他人,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为止,永琪确确实实是实际意义上的皇长子。由于“皇长子”的身份在协助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机会和责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这位皇子的才能。想必也是乾隆喜爱永琪。 永蜞看了看上面沉思的父皇,虽然身体有病,但是他仍然坚持着,片刻,乾隆猛一抬头,看到还在那站着的永蜞道,赐坐。 永蜞你有病,不在府里呆着,有什么事?乾隆心里虽然有点生气,但是内心非常欣赏他,父皇儿臣自前些年以来,感觉腿上疼痛,又感风寒,实在不能帮助父皇处理朝务,请父皇准儿臣休养, 乾隆听到着,心痛了,这些年只顾培养他,而没注意到永蜞的病,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实在是.................. 俩个人就这样沉思着,
上书房风云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2:08
字数 2728 这些天看湖南卫视上的电视剧《宫》,感慨啊什么破玩意,粗制烂造,不知道是编剧的无知还是其他人的错,每集错处点点,有一集演到赏八阿哥黄马褂,主管内务府。.我晕黄马褂是赏给臣子,以示殊荣,赏给皇子不是脑残吗?皇子出身高贵,哪用得着什么黄马褂,本身穿的补龙服就是***的,这只是我看到的一集,后来看到的,我看不下去,我服了,评价俩字傻子,电视剧不比小说,这么简单的常识还误导观众,这样的电视剧也就让小女孩看看了, 永蜞,那你先在府里好生休息吧,朝务先放放,谢父皇体谅,永蜞看着沉思的乾隆,顿了,那儿臣先告退了。 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嫩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荡着清朗的笑声。鸟雀的欢噪已经退让到另外一些角落去。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看得见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斡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的薄光. 永炎在睡梦中被太监叫醒,去上书房的上棵时间到了,匆匆起来,俩太监和俩宫女帮他穿衣打扮,然后去向上书房。 刚到门口听见里面一阵嬉笑声,想是老师还没来,这帮皇子又胡闹了,永炎走进去寻了一个墙角边的座位坐下,没有理会, 课堂里还是一片嬉笑,这时门口教习的纪晓岚走了进来,而众人只顾闹腾没有注意到有人进来,永炎正好靠门口看到纪晓岚进来,纪晓岚示意永炎不要声张,看着这帮纨绔,打是不能打说也说不得,咳咳.............这时闹腾的孩子终于注意到教习正怒气冲冲的看着,一个个顿时搭拉下脑袋,立马坐好,这般吵闹,成何体统,都各自坐好,我门开始上课吧,纪晓岚说完,走向前面。 今天学习中庸,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十二阿哥你来回答,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何解... 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只见永基字字清晰的道来,这时永炎心里也佩服这个从小没了额娘的阿哥,众阿哥里学问好,就是和别的人何不来,历史记载这位阿哥英年早逝,病重的时候想见乾隆一面,不知道什么原因乾隆就是不愿意见他一面,不象电视剧还珠格格里演的那样,现代电视小说误人哪?永炎心里感慨, 十五阿哥...........永炎只顾想事了没有注意到,纪晓岚会叫他,一愣,这时,只听见外面,吾皇万岁,万岁.....乾隆身着便装带着俩太监进了上书房,众人急忙跪到...万岁................其实永炎心里也是讨厌老是下跪,不过在这君主等级森严的年代,一个不小心就被扣上大不敬, 乾隆挥手道,免礼,坐到了上座,纪爱卿,他门功课怎么样,乾隆微笑的说道,众位阿哥功课都很用功...................即使功课不好,纪晓岚哪敢说啊, 这样吧,朕来考考...............随手拿起中庸书本,永凌,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是什么意思,你来解释下, 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永凌是宗室子弟,听见乾隆提问,小心翼翼的回答完,不错,你坐下,乾隆微笑, 永炎..永炎听见乾隆叫他,儿臣在,你来回答,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何解。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永炎立马想到前世所学的,对于他来说简单不过。 乾隆点了点头,永炎啊,你小小年纪就能这般见解,很好,说吧,要父皇怎么奖励你,乾隆这番话,永炎没想到。父皇儿臣不要什么赏赐,只希望儿臣所学,为大清贡献,哈哈,乾隆听完高兴了, 好,不骄不奈,封永炎为固山贝子,乾隆微笑的说道,谢父皇恩典,永炎有点惊喜,要说在他这个年纪有爵位还是少有,乾隆说完做了一会又接连提问了俩位阿哥,高兴的离开了。
作者:爱新觉罗启明
更新时间
2011-3-16 9:12:09
字数 1530 皇帝每日凌晨三点上朝办公,召见的第一拨儿人是军机大臣,名曰“叫起儿”。.第一起后,才召见其它的大臣。所有官员都在宣武门外,每天夜间起来进前门上朝,因此夜间一点钟前门就打开了,其它的门则天亮才开。王公亲贵由神武门进宫,其余各官员都由东华门进出,东华门外有标准性建筑物“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到帝王大门口,乘轿者下轿,骑马者下马,这是规矩,不可冒犯,皇城里的下马碑一般不止一处。“东华门,门下有下马牌石,紫禁城之东门也”;“西华门,门外有下马牌石,紫禁城之西门也”;“门外有下马牌石,即紫禁城北门也“,即神武门。下马牌石各一,可把皇宫的各个入口都把住。根据这些下马碑,可标示出皇城的大致范围。 但也有人可享受下马碑处不下马的礼遇。譬如官员中的年高者,经过特赏可骑马或坐椅轿,叫“赏朝马”。 大臣年六十五岁以上,可骑马入紫禁城者,先列名俱奏。准骑者由东华门入至箭亭下马,由西华门入至内务府总管衙门前下马。“大内南书房在干清门内西廊下,内直翰林官居之,其出入皆奉旨由某门侍卫某人导引伴送。壬戌后,特旨内直官许于禁中乘马至所出入之门”。 不仅有止车门与下马碑之规矩,古代官员上朝时还不准点灯。为的是方便夤夜出入和消弭火患,每天上朝,住在宫外的官员一般都会早到,提前到达的官员,一是为了等候传唤,二是借光。 凡京官上朝,大抵都从东华门进宫。第一个进宫的是一乘骡车,载活猪两口,专供坤宁宫祭神用。然后才依次是奏事处官员、各部院衙门递奏官和各省提塘官(各省督、抚选本省之武进士或候补、候选守备等,于咨行兵部后充补,驻在京师,负责京、省往来文书递送的官员),因他们提前送到的各式公文和报告,可能会成为皇帝在朝会上提出讨论的议程,因而会被特许给灯。 那些没被允许点灯的官员于是各自赶早,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